📖 ZKIZ Archives


定标千亿级 2万供销企业迎来改制潮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26/170308.html


“顺利的话,3月底总社会批准中再生的股改方案,股改完成之后,中再生会进一步引进战略投资者。”3月21日,中再生公司董事 长兼总经理管爱国对本报记者表示。

与中再生公司一样,等待审批的还有中农资集团与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而这3家企业的改制只揭开了全国供销 系统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一角。

3月21日至22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李成玉表示, “未来全国供销社系统将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加快推进社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县级以上社有企业五年内要全部完成改制。”

该改制计划将牵 动2万家供销系统企业未来命运。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供销系统共有企业4.9万余家,其中,县及县以上社有相关企业2.1 万家,销售收入超百亿规模的达7家,利润超亿元的达20家。

同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对本报记者表示,“供销总社将利用 5年时间,将供销集团打造成为千亿级的企业集团,在这个过程中,将借力资本力量,加大对系统内同业资源的整合。”

2万企业改制

去 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供销合作社市场化改革工作推到台前。其中,对作为社有经济载体的企业,提出健全现代企 业制度的要求。这成为了对2万多企业进行改制的政策背景。

现实原因更具说服力。李成玉在会上坦言,“供销社系统内企业虽然众多,但是,整体 形势是数量多,力量分散,大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2009年,供销社全系统销售总额达12375.8亿元,是2004年的 2.3倍;汇总利润130.2亿元,是2004年的2.6倍;所有者权益1347.1亿元,是2004年的1.9倍。

但是,上述营收数字是 由包括4.9万家企业,以及4.7万个各类合作社等社有经济组织共同创造的。在近5万家企业中,销售收入超百亿规模的仅7家。

供销集团内部 高管对本报记者说,“其实供销系统封闭的观念,并不容易被打破,此次企业大规模改制,其实就是借助外力,让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不是靠坐等吃喝的老观 念存活。”

而李成玉则认为,县以上社有企业五年内完成改制,实际上就是要调动管理者、经营者积极性,鼓励管理班子在企业持股,密切经营管理 者和企业的利益联结,从而做大做强。

对于资本引进的原则,李成玉称,“在保持供销合作社主营业务控制力的基础上,不管国有资本、法人资本、 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都是可以作为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依赖的对象。”

事实上,国内各类资本一直密切关注供销系统改革的进程。银河证券直投部 高管就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供销系统改革将为资本市场带来不少投资机会,同时,资本与系统企业的结合,也会助力改革的发展。

打造千亿集团

与供销系统内2万企业改制相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正着力培育首个 千亿集团。

据李春生介绍,供销总社将利用5年时间,将供销集团打造成为千亿级的企业集团。资料显示,成立于今年2月的供销集团,截至 2009年,资产规模为380亿元,汇总收入总额为756亿元,利润总额6.9亿元,下辖12家子公司。

利用5年时间完成200多亿的销售 增长,供销集团有着天然的优势。据了解,供销集团所辖的12家子公司大多身处供销系统的传统行业。以化肥销售为例,供销系统占全社会用量的70%,以棉花 为例,供销系统占全社会收购量的60%。在上述领域,供销集团拥有子公司中国农资集团和中棉集团。

但是,由于供销系统内部人财物,从县、 市、省等各级是分离的,历史上上述产业形成的公司都是分散的,这为实力雄厚的供销集团实施并购扩张提供了条件。

供销集团所属子公司对于系统 内的同业并购一直都在进行。此前不久,供销集团下属子公司中国农资集团董事长肖仲凯就向本报记者透露,他正在江西等地洽谈与当地供销合作社省社所属农资公 司的并购事宜,并且,双方已经达成共识。

而上述2万家系统企业的改制,也被认为是供销集团获得的一次机遇。上述供销集团内部高管称,“若2 万家企业改制后,以产权和绩效为纽带,则使得供销集团内相关企业跨区并购时,方便合理多了。”

按照李成玉的说法,打造千亿级别的供销集团, 对于供销系统起到的主要是带动作用,目标是鼓励系统内企业做大做强一批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的作用受到中华供销总社的重视。

李 春生表示,要做大做强企业,没有资本助力是不行的,而供销集团正在推进的下属子公司股份改制,正是未来谋求上市,借力资本市场的第一步。

据 他介绍,供销集团进行股改的较顺利的3家企业,包括中农资集团、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中再生公司,在未来一两个月中将会获得供销总社的审批,而中再生公司 可能是进展最快的一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51

上海:百億級基金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56694&time=2011-05-08&cl=115&page=all


「只要與政府關係好,拿地、政府承諾回購,公租房的利潤並沒有像想像得那麼低」
財新《新世紀》 記者 田林

 

  一支百億級的公租房建設投資基金正在上海籌建。

  李曉東所掌管的上海建銀精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在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的牽頭組織下,在中國建設銀行的支持下搭建的房地產行業性的投融資平台。這家資產管理公司近日稱,將在年內成立一支公租房建設投資基金。

2011年3月3日,在鑫泽阳光公寓,外来务工者们正在打篮球。鑫泽阳光公寓是由上海市莘庄工业园区管理处投资建造的公租房,主要服务对象是园区里大企业的外来务工者,目前租客数量超过6000人。东方IC

2011年3月3日,在鑫澤陽光公寓,外來務工者們正在打籃球。鑫澤陽光公寓是由上海市莘莊工業園區管理處投資建造的公租房,主要服務對象是園區裡大企業的外來務工者,目前租客數量超過6000人。東方IC


  根據地方政府公佈的計劃,今年上海將建設籌措200萬平方米、約4萬套公租房,其中四分之一要當年供應。位於徐匯區華涇鎮和楊浦區新江灣城的首批5000餘套公租房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

  「正是由於公租房資金缺口大,作為基金能夠介入的機會和空間也就更大。」建銀精瑞資本管理集團董事長李曉東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為了吸引各類資金進入公租房,近期上海也開始探索「捆綁式開發保障房」新機制,即用商品房的利潤沖減公租房的投資成本,用租金收入償還公租房投資的財務成本。

  然而,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了多位熟悉保障房資金運作的人士,均表示,目前公租房真正合理的資金運作模式仍待字閨中。他們普遍評價建銀精瑞的模式不易複製,因為其中最大的命門就是「政府關係」。

  一位國有大型信託公司熟悉地產信託的經理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公租房的利潤並沒有像想像中的這麼低,在上海,這樣一個項目的實際收益大約可達到10%-20%,和信託差不多,關鍵是「只要與政府關係好,拿地、政府承諾回購順利,收益都不成問題。」

百億級基金

  該基金和通常的私募股權基金大體無異:計劃首期募集資金規模約為100億元,擬設投資期限為七年,計劃今年上半年完成基金的審批和註冊,七八月份募集資金到位,年底之前啟動相應的投資項目。

李晓东透露,预期公租房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可达5%-12%。熊涛/CFP
李曉東透露,預期公租房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可達5%-12%。熊濤/CFP


  「這個基金的年度管理費在1%。」該基金有關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一般私募股權基金的管理費在1.5%到2%。「考慮到公租房投資的性質,管理費定得要低一些。」

  不僅管理費低,目標收益率也相對較低。李曉東透露,預期公租房項目的投資回報率為5%-12%。而一般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回報率要求要達到20%以上。但即使是5%-12%的收益預期,對於公租房建設而言,也是個大膽的假設。

  李曉東表示,基金目前一邊在報批,一邊已經洽談了一些項目,首期募集的100億元資金是按照在談項目的資金需求估算。「公租房資金需求較大,100億元只是個小數目,但會起到示範作用。」

  該基金的資金來源,李曉東未做披露。但由於該基金背靠建設銀行,業內人士分析,參照房地產、證券類信託的資金來源可以是商業銀行私人銀行部的理 財資金,該基金募資百億元並無難處。關鍵是目前理財資金要求年息7%-9%的固定回報,再加上管理費,實際要求該基金的收益率要達到8%-10%才能打 平。

  一位國開行上海分行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分析,公租房建設類似於公益項目,以它的利潤率很難給投資者以較好的回報。

  李曉東則認為,從投資方角度來看,大量游資在房地產調控後面臨去向問題,通過金融創新使兩種需求結合起來,並通過恰當的投資條件設置和風險控制,公租房基金一定能夠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

  上述國有大型信託公司熟悉地產信託的經理也表示,只要獲得財政情況還不錯的地方政府的回購承諾,項目的風險立即降低;若能在開發拿地階段就進入,控制好成本,獲得的收益可以最大化,而且,「該基金的期限是七年,剛好覆蓋了從拿地到售賣的全過程。」

5%-12%收益?

  具體如何實現公租房基金5%-12%投資回報?李曉東向財新《新世紀》記者介紹了三種模式。

  其一,是盤活目前存量的公租房。比如,前兩年,地方政府為完成中央下達的任務,在土地出讓上給開發商配建一部分公租房,主要由政府回購,若政府目前的財力有問題,投資基金就可以提前進入,替政府回購,同時還可和開發商磋商價格。

  假設這批公租房的未來市價是20000元/平方米,政府承諾三年後以9000元/平方米的價格回購,投資基金現在介入,可按7000元/平方米的價格回購,相當每年有7%的價差優惠,若再加每年租金收益率3%,投資收益率可達10%,這還不包括租金收益的稅收優惠。

  其二,投資基金還可直接向政府拿地投建公租房,一方面享有公租房土地的優惠;另一方面可將公租房做出品牌和檔次,比如在不是中心位置但有軌道交通的地方,建一些以青年人為主題的小區,獲得較好的租金收益。

  其三,還可嘗試一些創新方式,比如舊廠房改造。這種方式不僅成本更低、見效快,由於出租用,工業用的廠房不需變更性質,流程上也更有效率。

  「從表面上看,這一模式沒有很大的問題,但如何保證收益率仍是個難題。」另一位地產私募股權基金的董事長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從項目本身 看,儘管基金屬於股權投資,而信託屬於債權投資,但都存在共同的本金償還來源,即要求政府出具公租房回購的承諾函,並且由財政或其他地方融資平台對回購行 為進行擔保。

  大批量的回購資金對政府財力也構成了一定壓力。國開行上海分行人士表示,現在各地政府都在開工建保障房,成井噴之勢,「政府回購資金實際上和地方政府財力直接掛鉤。若劃撥土地存在產權瑕疵,處理起來並不易。」

  至於建銀精瑞對於舊廠改造的構想,儘管可以大大削減土地成本,但上述地產私募股權基金董事長認為,仍然存在產權問題。

  上述國有信託經理並不這麼認為:「由於公租房因拿地和建造的成本非常低,因而即使政府不能回購,也不缺市場需求,比如可以快速出手給資產管理公司或財務公司,因產權問題會打個折,但仍然有賺頭。」

資金異同

  為了吸引各類資金進入公租房,近期上海開始探索「捆綁式開發保障房」新機制。即用商品房的利潤沖減公租房的投資成本,用租金收入償還公租房投資的財務成本。

  最先嘗試的是上海地產集團,一家上海房地產政府融資平台。今年3月中國太保旗下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發起設立募集資金40億元的「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賃房項目債權投資計劃」,就是主要用於上海地產集團在上海市區約50萬平方米公租房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面對公租房項目資金回籠的長期性和資金擔保期限的長度等,儘管保險資金、信託資金和地產基金均有投資性的特徵,但因其屬性不同而並不能完全複 製。」一位資金市場人士如是說,此外,信託資金屬於債權,期限一般1至3年,而險資也受困於股權投資的障礙,往往只能通過融資平台和銀行進入保障房領域。

  前述國開行上海分行人士透露,在目前資金比較緊缺的時候,可能會通過保險或信託資金來解決項目的資金用款,「比如,保險和信託資金做搭橋貸款,國開行做項目開發貸款,或者將資金委託國開行進行管理。」

  她還表示,由於今年資金相對緊缺,所以為了保進度,企業可能還會吸納一部分這類型資金。但像這樣的資金成本未來還是合到項目總投資裡,轉嫁到下 層住房者身上。比如同樣位於松江泗涇的經濟適用房新凱家園,今年的價格比去年漲了三四百元。上海房管局稱,同一房源價格上浮,是因為建設資金大部分由開發 商貸款籌集。若每套30萬左右的貸款,一年約7%的利息,成本就增加了2萬多元。

  信託資金從資金規模、期限以及收益率等方面都和地產基金有很大的區別。國投信託一位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信託資金一般只托一個項目主 題的資金,相當於提供短期貸款,而基金可以同時投幾個地產項目,所以基金可以平衡幾個項目的收益率,而信託單個項目就必須確定在至少10%左右的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5

【案例】郭敬明:7億級產品經理的實踐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2/57591.html

雖然《小時代》上映後黑聲四起,但仍擋不住它的票房一路飆升到7億,並成為討論熱點。雖然科技行業很多人不屑於看這部電影,但郭敬明用7億票房成功證明了他過人的營銷能力和獨特的產品經理思維方式。i黑馬認為,博取大家之所長才能更好的發展自己,讓我們來看看郭敬明如何做到7億級市場的吧!總結下來,其實郭敬明的產品經理思路有五招:一、 準確定位用戶群體郭敬明在采訪中說,他沒想過像莫言那樣留名青史,想的就是為年輕人提供需要的作品。《鏘鏘三人行》中,當時竇文濤問他:“年輕人長大了怎麽辦?”郭敬明說:“不斷會有年輕人進來,這就是市場。”郭敬明首先定位精準,高中生、大學生以及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這就是他服務的群體。二、掌握年輕人群的心理訴求人人都有夢想,當下年輕人的夢想什麽?其實這其中有很多社會學的影子,但郭敬明捕捉到了,青春時代的沖動、年輕時的夢想、以及你無法企及的主流奢華的生活,這一切,郭敬明筆下都有訂制,《小時代》電影中更是以視覺系的沖擊讓人目不暇接。年輕女孩子幻想自己出入上流社會,幻想自己被比金城武更帥的高大年輕男性死乞白賴地追求接著十動然拒,幻想每天早上從土豪金都住不起的屋子里醒來去一個有著多個帥哥的辦公室上班。好,郭敬明全都拍給你看。三、泛娛樂化戰略從《愛與痛的邊緣》、《幻城》等小說開始,到《最小說》、《最漫畫》等雜誌,再到電影,郭敬明以多種形式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娛樂標簽。甚至網上的種種爭議,他也能轉化成對自己有利的聲音。四、儀式感的營銷關於《小時代》的電影營銷,有人總結為“饑餓營銷”,雖然有預售、搶票的活動,但我認為,郭敬明和他的團隊,其實是以儀式感的營銷達到了效果。比如,6月26日,在《小時代》正式上映的前一晚,在全國60個城市的約600家影院展開了“首映嘉年華”活動。不同於其他影片的點映活動,樂視影業把單純的“看電影”包裝成一個盛大的Party,鼓勵影迷們盛裝提前到電影院參加活動,現場將發放2500本電影的同名書、1200臺樂視機頂盒,大量主演形象徽章、文身貼等。影迷們還可以將自己打扮成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參加 Cosplay(角色扮演)活動。這使得《小時代》的粉絲們能夠獲得更多的“儀式感”。五、粉絲經濟及衍生粉絲經濟,是當下科技行業探討的熱門話題,事實上,粉絲經濟的核心是“人”。就如同博客時代,新浪推出徐靜蕾,微博時代推出了姚晨,明星永遠有號召力。郭敬明粉絲經濟的核心就是郭敬明,但他因為《小時代》的推出,同時又打造出了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969

深度訪談陌陌創始人唐巖:億級用戶的超級APP如何煉成?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8/58426.html

昨日,陌陌科技聯合創始人、CEO 唐巖在微博上宣布,陌陌註冊用戶數突破 1 億大關,其中月活躍用戶達4千萬。一般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四大入口是:手機桌面、超級APP、應用商店、瀏覽器。對比熟人社交的微信,根基於陌生人社交的陌陌,也有可能蛻變為超級APP。陌陌2011年8月正式上線,2012年8月註冊用戶數突破1千萬,2012年10月獲得阿里領投的2000萬美元B輪融資。在2013 年11 月,公司首次實現月度盈利。就像微信一樣,陌陌作為億級的社交平臺,開始體現出強大的潛力。而在微信對阿里電商、O2O、互聯網金融的全面攻伐下,也可能進化為阿里在移動互聯網社交時代的救命稻草。陌陌,這個下一個社交超級APP是如何煉成的?我們讓唐巖自己來揭開答案。                        (陌陌創始人唐巖)下文為《創業家》雜誌2011年11月封面文章,講訴了唐巖初始創業創造陌陌的過程。唐出生於1979年,創建陌陌科技前在網易公司服務8年,離職時任網易網站部總編輯。“騰訊讓我這個創業過程變得更加美好,它其實給了你最大的動力,特別有鬥誌,天天跟打雞血一樣??我也特別尊重他們,但是也想搞他們。”創業未滿一年的唐巖帶著20多人的“陌陌科技”團隊搬進了一幢兩層樓的別墅。他們的一份招聘廣告於是寫道:環境待遇一流,氣氛寬松自由。“不光是用戶市場、團隊建設,資金的來源、產品的發展,都好於預期。”2011年12月17日,唐巖對《創業家》說。“不要被那些東西嚇倒,那幫人(大公司創始人)動不動就跟大學生說創業失敗率99%。哪怕你是萬分之一,其他人失敗了跟我有什麽關系啊?我也是第一次創業,之前都被這幫人(嚇唬),也不知道他們確實是這樣子還是喜歡嚇唬人,把過程描述得那樣艱難,一個出租屋,幾箱方便面,打個赤膊,放個風扇,72小時不睡覺。我們都沒體會。”唐出生於1979年,創建陌陌科技前在網易公司服務8年,離職時任網易網站部總編輯。陌生人交友軟件“陌陌”2011年8月通過Apple Store上線後,目前用戶量已經超過50萬。唐的話很容易讓人覺得其輕狂,但卻不一定符合事實,因為他還沒有說完。在網易的8年中,唐巖的幾位前同事如李學淩(微博)(多玩網創始人)、方三文(雪球財經創始人)的創業故事(本刊均有報道)可能對他有所激勵,但他的創業念頭若有若無,直到2010年末他坐在正召開亞運會的廣州的某座酒店里。大型活動期間照例“幹嘛都不方便”,唐與幾個同事在酒店大堂聊天,聊到坐在不遠處的姑娘,聊到了LBS。在唐看來,當時應用LBS技術的“街旁”、“簽到”都禁不起追問:“人們為什麽要簽到?他們難道都熱衷於告訴別人自己到了哪里?人們即便要分享地理位置的話,一定會有強烈的動機,否則是不需要的。”唐當時渴望知道:“旁邊那個女孩子,能不能定位她?”唐認為自己的問題代表了一種“剛性需求”,尤其是對於中國人:他們大多比較內向,不會主動與陌生人打招呼,因此需要通過一個平臺先試探一下,“哪怕會因此挨罵。”早年使用網絡聊天室的經歷繼續為他的想法提供論證:“最火爆的是同城聊天室,為什麽?它其實包含了一種線上關系轉為線下的可能性。沒有北京聊天室,只有朝陽1,朝陽2,因為打車能到嘛。”唐激動起來:“如果是LBS,(用戶)密度足夠的話,就太可怕了,這個所謂的網友其實已經就是現實意義的人,5分鐘之後就能看得到。”如果這的確是唐當初的想法,那麽,“陌陌”上線以來的應用證明他對男女關系揣摩得當。唐描述的典型“陌陌”應用者:主要是在晚上,高峰期在11點,臨睡覺前摸手機,夜深人靜,各種Hold不住,開始聊天。都在附近,聊完以後見一見,約喝個咖啡,要麽約在樓下見一下。“你想我們若幹年前上QQ幹嘛,不是找網友嘛?而現在這幫(‘陌生人交友’的非議者)即即歪歪的,難道男的找男網友?不也是找女網友嗎?只不過現在不會再通過QQ找朋友了。”唐在湖南的一座小城中長大,在一所普通大學學習了建築,2000年畢業,在一個類似工程監理的職位上幹了三年。他高中時候偷看過一個同班女生的日記,“現在甚至記得一個字一個字是怎麽寫的”。那位女生在日記中決定如果考不上大學就要去廣東,要“生活在一個有投幣電話的城市”。這種今天讀來讓人傷感的句子準確地描述了小城青年的生活狀態。“那種小地方,剛看了一個港片,你的心思就不在你這個環境里了,你就覺得你其實是屬於那個世界的,但你沒辦法,必須要待在這個世界里。”2003年,唐巖來到北京,進入網易,一步步進入了“那個世界”。後來,他位居上層,生活閑適,又有新的迷茫:“大公司跟國企一樣,你有點兒雄心壯誌想做點兒什麽事,不是你所能決策的”。唐決定辭職創業。他的主意得到了兩個懂些技術的同事的支持。他們考察了當時LBS的應用,發現美國有兩家(其中一家專為GAY用戶提供服務),但並未在習慣“直接打招呼”的美國人中產生影響。中國重慶有一家“麻辣交友”,又生得太早,智能手機用戶數量太少。唐認為,這項應用沒有成功正是自己的機會:“如果有成功的,這些做社交強關系的,不說騰訊,什麽新浪、網易、搜狐,正愁沒有平臺,哪輪得到我?”敏感的小城青年唐巖確信自己找到了LBS未得以成功應用的原因。唐的兩個同事先其辭職,唐被挽留,一直到2011年9月底正式離職,距其升任網易網站部總編輯不到5個月。內心細膩敏感的唐行事並不謹小慎微。他的隊伍起初只有三四個人,負責技術的從未做過APP(第三方應用程序),買書現學。在與投資人談話時,唐知道自己的團隊“沒有賣相”:“(問我)以前做過什麽?管新聞。管新聞能幹什麽?就是管哪條該不該上,標題怎麽做。跟這個(創業)有什麽關系?沒關系。”充足的啟動資金讓唐對普遍的質疑不屑一顧。但唐對自己要做什麽很清楚。“很簡單,我說你們就給我做一個能知道大家都在哪兒的QQ。”這一產品的典型應用就是“泡妞用的”。“我覺得70、80%都是男找女、女找男,但我把這個過程想得比較體面:有一個充分的溝通之後,大家結識了,成為男女朋友,或者當炮友(性夥伴),都是好的。”宗旨既定,接下來就是保證產品制作完全為了這一宗旨的實現。這時候,唐自許的“邏輯感”(它來自當年唐在BBS上的論戰)起了重要作用。平臺選擇Android還是iPhone。Android更為普及,但機型太散,而iPhone有一個天然的高門檻。“我覺得一個社交產品,應該從高端往低端鋪。QQ就是從高端往低端做的,剛開始都是博士生、研究生才用電腦。這個時間太久了,大家都不信,因為它(現在)有那麽多低端用戶。”做不做手機通訊錄。“陌陌”強調的是陌生人關系,手機通訊錄則是熟人關系。2011年初騰訊推出的微信就是基於手機通訊錄的。做熟人關系,QQ無往不勝,先發的米聊因此落後。“陌陌”的陌生人不受QQ制約,即便騰訊要打擊,至少也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大家機會相對均等。要不要用戶驗證。唐最終選擇了不要。“至少現階段我們不搞驗證,直接可以說話。我們不就是想還原一個真實社會嗎?大街上哪有先驗證我一下再搭訕的?”做不做頭像(由系統提供)。通過LBS認識一個人,意味著線下關系馬上會發生,一起吃個飯、看個電影。“你弄個假頭像什麽意思呢?我們樓下見吧!你怎麽辦?對不起,我的頭像是假的,我現在長成這樣。”唐認為,在社交中,不管是男看女還是女看男,總是先看外貌,然後再看社會身份。“我這個產品天然就會讓大家用真頭像,否則的話他上這兒幹嘛來了?”問題的討論很激烈,但唐輕易不會被說服。這時候,唐承認自己“野蠻粗暴”:“那就聽我的,決策就是要簡單,要快。”唐的“邏輯”後來基本得到了證明,但在“陌陌”即將上線時,他的把握不大。他對運營總監說:“你第一個月怎麽著也得給我想辦法裝個2萬(用戶)。”後者對這一數字沒信心,表示5千尚可保證:他可以挨個去拉朋友來裝。在忐忑中,“陌陌”第一個月裝了10萬。始願未及的裝機量表明,至少在iPhone用戶中,存在對陌生人交友的強烈需求。用戶的男女比例由最初的2:1很快上升到現在的1.3:1。唐巖不在意有人把“陌陌”稱為“約炮神器”。“我沒有道德潔癖,”他說,“壓根兒就沒有。有兩類交友造成的非議比較大,一類純粹以肉體關系為目的,單身,這個還比較好一點。一類是有家有室的。總體來看,我覺得它是個好事,特別好的事。我們的父輩選擇面那麽窄,結了婚就是一輩子,多麽不幸。以前受制於平臺的缺乏,一年只能有兩三次機會,現在可能有十次,無非是數量上的變化而已。科技都是便利人類的,不是來束縛人的。”能想象大公司如騰訊者這樣鮮明地表露態度嗎?當然,唐並不容忍肆意的詆毀。“你說用這個(陌陌)‘約炮’特別好用,我說挺好,幫到你了嘛。如果你說上面都是‘雞’,我可能就會罵你。”唐認為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有性工作者,但“陌陌”可能對她們的渠道幫助不大。一次,唐巖接受一家投資公司的邀請前往會面。對方準備的是一個項目評審會。“我產品都出來一兩個月了,還跟我搞什麽評審?”唐已有些不悅。當唐談到希望在“陌陌”上引入更多身份信息以求讓用戶更真實可信時,對方的一位合夥人指出“你們這個根本沒戲”,他的理由是:“他們都是‘約炮’的,誰願意把真實身份亮出來?”唐因此發了火。他問對方是否使用“陌陌”,對方稱用過。“是不是成功率不高啊?”對方稱是。“你想你都40多歲了,”唐開始利用得到的“口供”反擊,“你的頭像我剛才也看了,黑咕隆咚的,我也看不清,太清了其實人家也不會願意答理你了。你唯一的機會是,寫上你是某某創投的合夥人,可能還有人答理你。”唐大獲全勝。唐沒有“道德潔癖”,但並不主動鼓勵用戶利用自己的產品發展性關系,也並非對用戶毫無原則。iphone用戶中已婚已戀者的比例很高,他們對隱私保護的要求迫切。“陌陌”的隱身功能推出後,很多用戶反映他們不需要這個,他只需要對好友隱身,“就怕老婆看到”。唐說,點對點的隱身技術開發不成問題,但他不願意產品因此被定性為只能“幹這個”,於是,到目前為止,“陌陌”的隱身功能依然是一隱全隱。唐希望這些手持iphone的“高端用戶”在邀約女伴的時候表現得“體面一些”。“體面的我們是不知道的,每天反饋到我們這兒的都是不體面的,全是很赤裸裸、很直白的‘約炮’,或者不被答理就人身攻擊的。”唐因此對“高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們當時就覺得崩潰了,這個男的怎麽這樣啊?這麽沒素質。”這樣的用戶會被封一段時間,好在比例不是太高,1%左右。唐認為用戶也會修正自己的行為,因為就大家追求的“實用性”而言,下流並不管用。也有被誤殺的。唐說,有時候存在男性和女性對進入性關系的節奏認知不一致。“一個男的和一個女的,聊了一天,那男的覺得時機到了,說要不我們去開個房吧。女的覺得可能要聊三天時機才到,現在只一天,就說你這流氓,然後就舉報了。因為有的女的會把聊天記錄直接發給我們。我們也哭笑不得。”唐希望最終能由明確的制度去解決此類糾紛。“陌陌”的用戶黏性也得到了局部證明。有女用戶在微博上抱怨一天到晚被陌陌騷擾得煩死了。唐經過調查,認為這位女用戶是“炫耀式的抱怨”。而另一位被封的男用戶寫來郵件誠懇道歉,稱不了解規則,能否交200元錢作為保證並解除封鎖。“陌陌”的處罰期只有兩周。與大公司有對抗關系的創業者看上去多少有些輕佻。唐的態度不是這樣。“如果我失敗,不會去找別的原因,我不會說中國的創業環境太糟了,有個馬化騰、有個騰訊在那兒呢。我失敗就失敗了,我認命,就是自己沒做好,或者想法不成熟。你在中國選擇創業這條路,就是這樣的環境,得認。但是我綜合考量下來覺得沒有那麽糟糕。”最後,i黑馬把唐開始沒有說完的話補充完整。“沒有(想象的)那麽多困難,事情往往是雙面的。你要把原來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要遵循內心剛開始的那種沖動。那個沖動的寶貴性遠遠大過你原來想做的事兒。遵循內心的沖動,性價比是最高的。”以下為陌陌創始人唐巖2012年年底接受i黑馬采訪的口述。彼時,他剛剛獲得阿里千萬美元的B輪投資。(整理/i黑馬&《創業家》記者 和陽)做一款與騰訊核心產品高度重合的東西不容易,比如悲情的米聊。2011年那一批社交應用,不少已經消失,陌陌還在默默地活著。雖然陌陌的累計用戶不到2000萬,微信已有2億多用戶,但活著就是勝利。年中,陌陌完成估值達1億美元的B輪融資。10月,陌陌推出2.0版,添加了基於地理位置的群組功能,嘗試向熟人社交轉化。按計劃我們去年就應該做(社區社交),但陌陌一直疲於應付技術門檻―我們用戶數增長很快,每天有幾百萬用戶登錄、五六千萬條信息在發送。中國人很早以前是習慣社區社交的,比如原來體制內的大院、事業單位的大院、國企的大院。它們在城市化進程中慢慢破產了,但這個需求是存在的。小區、學校、寫字樓里的人有很多相似的東西,我希望有個網絡平臺來讓大家互相認識,而基於location的社交,陌陌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大的。我從來沒說陌陌要做個約炮工具,我們想做的就是一個簡單的社交平臺。社交工具非常不好做。你用上三、五年,就很難丟掉QQ和微博。網絡行為都記錄在這里,人際關系也在上面。陌陌卻不一定能成為一個人一輩子都使用的產品,可能說丟就丟了。人20多歲時認識陌生人的訴求很強烈,到30歲、40歲就沒那麽多精力了。目前用戶的交流模式是通過IM。IM內容沒法沈澱,我不太想做一個IM產品,但目前還是這個樣子。現在離我滿意的水平還差一些,得不斷完善它。我沒考慮商業模式,完全沒想。我們的核心工作是做一個OK的社交平臺,必須通過產品形成一個長期穩定的東西,保證用戶粘性、數量、使用頻率,這很重要。這個都沒搞定,就嘗試去收費,沒意義的。我們用錢還是比較省的,短期沒有財務壓力,投資人也不想看。很多產品很火的時候,還沒有經過什麽檢驗,就去做營收,管理得好的可能沒壞處,但根本問題沒解決的話,說死還是會死,而且進行商業模式探索,對管理會有新的挑戰和壓力。我對陌陌這一年談不上滿意。從用戶數來看,公司慢慢進化成中型互聯網公司了,但其他方面還屬於山寨公司階段。缺人,現在大概70人,理想狀態在100人左右。我本人也有問題,不願意管大團隊。目前運營的狀況還是挺好的,但怕自己會犯錯誤;還怕命不好,一犯錯就是重大的決策性錯誤。不支持我燒錢的理由很充分。加多寶涼茶和王老吉涼茶有什麽區別?一模一樣。去年賣的和今年賣的也沒有區別,傳統行業里推廣對於獲得市場份額很重要。互聯網行業不同,除了電商和遊戲燒錢砸廣告外,其他產品不怎麽燒錢。我們是產品導向的公司,陌陌現在還處於完善產品的階段,公司員工主要是工程師,有了銷售、客服,氛圍會變。支持我燒錢的理由也很多。社交產品最大的好處是,競爭門檻就是用戶數。跟我們同時做的十幾款產品大部分都死掉了,也有沒死的。我還怕命不好出來新的顛覆性社交產品,比我們更牛,互聯網(當紅產品)更新叠代太快。而現在大家都沒錢,到了該融資的時候,我就談了一下,挑了一下,剛好談成陌陌估值1億美元。這時燒燒錢,把份額做大一點,把品牌做得OK一點,可能也好。還得看未來形勢的變化。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i黑馬 | 編輯:weiyan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52

7年發展多次面臨死亡:大眾點評的百億級公司野望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7/59923.html

在成為團購市場穩定的一極後,2014年大眾點評要進軍的市場是結婚及酒店旅遊,在近日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大眾點評正式宣佈切入上述兩個行業,新成立的結婚事業部和酒店旅遊事業部負責人宣佈了未來一年的拓展計劃:

結婚領域將瞄準每年400億元體量的市場。酒店旅遊事業部則瞄向每年增速50%以上的千億旅遊市場,挖掘深度點評,打造中國版的Tripadvisor(全球最大最受歡迎的旅遊社區,也是全球第一的旅遊評論網站)。

在基本滿足用戶吃喝玩樂等基本需求後,大眾點評希望不僅滿足決策,更能介入結婚和旅遊等大額交易環節,強調深度和精耕細作。大眾點評CEO張濤說,「2014年,點評有很多變化,我們要重啟進攻」。

就在一年之前,外界還經常會認為大眾點評已經日薄西山,甚至每隔幾個月都會傳出大眾點評被收購的消息;但到了2014年,隨著這家公司宣佈接受騰訊戰略投資,大眾點評的價值又重新得到了外界的認可。

在這種變化的背後,固然有騰訊的投資原因,當大眾點評與微信、手機QQ等產品結合,必然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但不可忽視的是大眾點評內部的變化——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是大眾點評在2014年前後完成了事業部改革,將本地生活服務細分到各個不同的事業部,有針對性的去做服務。

美國知名天使投資人Paul Graham曾經總結過創業公司的發展曲線。他表示,在創業初期,創業公司往往都處在一個急速上升的曲線,而且這時候創業者還沒有碰過壁,處於「無知的樂觀」;但是在過了最初高速發展之後,創業公司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公司開始進入「創業絕望谷」,而且在多次碰壁之後創業者會進入「有知的悲觀」。

在大眾點評創業初期,由於大眾點評和商家對接的是廣告,大眾點評更像一家偏媒體類型的公司,隨後進入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之後,大眾點評需要深入大交易的環節,這和做媒體有很大的區別。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前,張濤一直處在「無知的樂觀」階段。

在進入到本地生活服務之後,大眾點評並沒有成為行業的領先者,反而遭到了各種質疑。這些質疑從2012年上半年開始越來越多,同時還伴隨著各種大眾點評將被「併購」的傳聞。

在宣佈獲得騰訊投資後和媒體交流之中中,張濤就曾數度表示,過去幾年大眾點評差點「死掉」。但正是過去幾年的艱難轉型,才使大眾點評看到了新的希望。

Paul Graham曾表示,「創業絕望谷」是對創業者最大的考驗。在這段時間裡,創業者必須努力調整,快速學習新的經驗,從而把公司拉回發展的軌道。所以,這段時間裡張濤所做的事情,最值得創業者學習。

幾無對手的慢公司

在瞭解大眾點評二次創業之前,我們有必要先瞭解一下大眾點評此前7年的發展經歷。在這7年時間裡,大眾點評的發展不算太快,但是業務卻非常紮實,通過用戶點評,積累了大量國內線下商家的數據信息。這種發展模式也讓大家習慣把大眾點評稱為是一家「慢公司」——這原本是一個褒義詞,意思是大眾點評耐得住寂寞,但後來發展過慢卻成了人們對大眾點評最大的質疑之一。

2003年4月,大眾點評在上海成立。當時張濤當時從海外回國,作為一個美食愛好者,他回到上海後希望發現更多本地餐廳。很快他就去過了所有朋友推薦的餐廳,於是張濤想出了建一個網站,讓大家來添加餐廳點評。

在上海創立為大眾點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當時國內互聯網並不發達,而上海作為全國經濟中心,網民數量相對較多。更重要的是,大眾點評針對的是本地商戶,而上海人是出了名的喜歡消費,熱愛美食,這些人成為了大眾點評的第一批種子用戶。如果大眾點評創建在三線城市,那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最初大眾點評只有上海一個城市,直到一年後才開設了北京和杭州兩個分站,而真正在這兩個城市落地則要等到2005年和2006年。可見大眾點評最初發展的並不是很快,而是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精耕細作。

儘管成立後大眾點評很快獲得了一批質量很高的用戶,但是一開始張濤並沒有想清楚大眾點評的商業模式,很長一段時間裡大眾點評都沒有任何收入。張濤曾表示,那段時間家裡的收入只有妻子的工資。當時大眾點評網站都由張濤一個人維護。但由於當時並沒有什麼競爭對手,大眾點評的發展還比較順利。

2005年大眾點評開始商業化嘗試,第一個產品是會員卡。通過和線下商家合作,持大眾點評會員卡的消費者能獲得一定優惠。不過會員卡業務發展的並不是很好,雖然積累了一定的發行量,但效果並不明顯。後來張濤總結說,現在人們已經有太多的會員卡,大眾點評只能成為其中之一,對消費者並沒有足夠大的吸引力。而商家和大眾點評會員卡對接也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通過手機客戶端就能很好的替代會員卡功能。

直到2006年,大眾點評獲得了第一筆融資,投資方為紅杉資本。外界估計此次投資金額在100萬美元左右。張濤和紅杉資本合夥人沈南鵬都在上海,此前彼此都很熟悉,沈南鵬也很清楚大眾點評的發展情況——當時大眾點評已經成為上海相當知名的一個本地網站,並且開始向全國其他城市拓展。

2006年5月,大眾點評在杭州設立分支機構,這是在上海和北京之後,大眾點評落地的第三個城市。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相比,杭州算不上一線城市,那麼大眾點評為何如此急於進入杭州呢?

原因就是口碑網。口碑網於2004年6月在杭州創立,比大眾點評晚了一年多,其業務模式和大眾點評非常相似。2006年10月,口碑網獲得阿里巴巴投資,也成為了大眾點評最大的競爭對手。在獲得阿里巴巴投資後,口碑網展開了一系列針對大眾點評的活動,在吸引大眾點評用戶轉投口碑網的同時,還將大眾點評網的用戶評論照搬至自己網站。在杭州設立分支機構是對口碑網挑戰的直接回應。

雖然從公司體量上來說大眾點評不如有阿里巴巴支持的口碑網,但是大眾點評的用戶質量很高,用戶粘性強於口碑網,用戶的支持幫助大眾點評抵擋住了口碑網的競爭。同時大眾點評也通過法律手段將口碑網告上了法庭。2008年,口碑網和雅虎中國整合成立雅虎口碑,但也未能對大眾點評形成真正的挑戰。

口碑網是大眾點評前7年遇到的最強競爭對手,可以說在2008年之後,大眾點評在商戶查找和點評領域就沒有再遇到過真正的挑戰者,雖然愛幫網、飯桶網等也都涉足到類似業務,但對大眾點評並沒有多大的威脅。

在沒有遇到太大的競爭,大眾點評的發展仍然保持著較慢的節奏。到2010年6月推出團購業務之前,大眾點評僅在全球6個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分別是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廣州和深圳。在這期間,大眾點評在2006年10月推出了關鍵詞廣告業務,這項業務最終讓大眾點評在進入團購之前實現盈利。另外,2007年大眾點評獲得來自谷歌的第二輪融資。

可以說大眾點評發展的前7年波瀾不驚,業務拓展的很慢但也很穩健。如果不是2010年看到了團購和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大眾點評很有可能在當年上市。張濤曾對媒體表示,大眾點評的確有在2010年上市的計劃,但因為看到移動互聯網的機會,覺得可以將公司做到更大再上市。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在將公司做到更大的同時,也會遇到更大的困難。

大眾點評前7年相對穩定的發展也為其日後的危機埋下了伏筆:大眾點評在沒有太多競爭的環境中成長,但是進入到移動互聯網和本地生活服務之後,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幾乎所有互聯網公司都看到了這個機會,競爭者裡有創業公司但也不乏互聯網巨頭。激烈的競爭和快速的發展節奏讓大眾點評措手不及。

百億級公司的野望

2010年,大眾點評開始往移動互聯網轉型,其中大眾點評業務上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從過去的廣告業務,開始涉足團購等本地生活服務。由於大眾點評通過多年的積累,已經擁有大量商家信息,因此被外界認為是最適合做本地生活服務的公司。2011年4月,大眾點評獲得1億美元融資,開始「二次創業」。

在大眾點評進入到移動互聯網和本地生活服務的時候,大家看到的是擺在這家公司面前無限大的機會。作為國內擁有大量線下商家數據的公司,同時大眾點評也是國內少有的有線下經驗的互聯網公司。這種基因使得大眾點評被認為是適合做團購的公司。

2010年6月,大眾點評正式推出團購業務。這比美團、拉手等競爭對手慢了3個月。在大眾點評推出團購業務的時候,國內已經出現了一批團購公司,「千團大戰」的引子已經點燃。不過當時國內團購行業仍然處在早期,大眾點評不能算搶的先機但也沒有落後。

當然,團購只是業務的表現形式。在團購背後的其實是本省生活服務,是移動互聯網打通線上線下的機會。對於國內互聯網公司來說,最缺的是線下團隊和經驗,而這正是大眾點評的優勢所在。基於這一點,開始有媒體將大眾點評定義為下一個百億市值的公司。

現在或許很多人會忘記,幾乎在推出團購業務的同時,大眾點評在其移動客戶端上推出了簽到功能——這是來自美國Foursquare的一個功能借鑑,用戶可以在Foursquare中在某個地點簽到並留下評論,同時也可以通過Foursquare尋找附近的商戶。

Foursquare在2009年推出,但在2010年美國西南偏南音樂節上被引爆,成為了2010年美國移動互聯網行業表現最為亮眼的應用之一。由於Foursquare涉及線下商戶,它被人們視為美國版大眾點評Yelp的挑戰者。同時在中國,人們普遍認為大眾點評是最適合做簽到應用的公司,因為大眾點評擁有最多的線下商戶信息。

但是大眾點評的簽到並沒有成為一個殺手級功能,因為簽到所提供的數據信息較為有限,很難對其他消費者產生價值。事實上,Foursquare本身也在鼓勵用戶在簽到的同時留下評論——這其實是在向大眾點評靠攏。可以說籤到是輕量級的點評,而大眾點評的核心是更有效的點評,而非簡單的簽到。所以後來大眾點評也漸漸淡化並放棄了簽到功能。

相比本地生活服務,簽到只是很小的一個功能。真正能讓大眾點評釋放出百億市值的,是本地生活服務和開放平台。本地生活服務以團購為核心,大眾點評的優勢在於和商家打交道的經驗以及人們本來就習慣在大眾點評上尋找餐飲等本地生活服務的用戶習慣;而開放平台指的是大眾點評開放自己的網站上的商戶信息,讓其他公司或者開發者利用這些數據信息創造價值,大眾點評本身成為一個平台。

事實上,「開放平台」是2010、2011年最火的互聯網概念之一,有太多互聯網公司都想做平台。在國外,Facebook通過開放平台策略為一大批社交遊戲公司提供了成長的土壤;在國內,3Q大戰之後騰訊宣佈將開放平台,和產業合作夥伴共贏。但是在線上對接線下方面,擁有大量數據的大眾點評被認為是最有機會做成平台型公司。

移動互聯網、團購、本身生活服務平台,頭頂這些概念的大眾點評在2011年4月宣佈獲得來自摯信資本、紅杉資本、啟明創投、光速創投1億美元融資。這家默默發展了7、8年的慢公司,一下子成為了備受矚目的明星公司,成為了人們眼中的下一家百億市值公司。

「快公司「打」慢公司」

但僅僅一年不到,大眾點評就從明星公司開始變成了廣受媒體質疑的公司。其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時間節點分別為大眾點評的第三和第四輪融資。

2011年4月,大眾點評宣佈獲得1億美元融資。當時大眾點評氣勢正盛,投資者的背書也讓媒體更加看好這家公司。但僅一年多後,2012年8月,大眾點評又宣佈以不低於上輪融資時的估值獲得來自現有投資者的6400萬美元融資。兩次融資間隔之短,讓外界普遍認為大眾點評的資金鏈出現了問題。

事實上,在2012年年中,就有一些關於大眾點評資金吃緊的傳聞出現,並且有媒體認為大眾點評的業務不如人們預期中那麼好。其中最大的質疑是,團購行業發展迅速,但習慣了做慢公司的大眾點評發展速度跟不上了。

對此,張濤的回應是大眾點評從來都不是一家慢公司,他表示在執行層面,大眾點評的行動一直非常迅速,他甚至認為互聯網行業不存在「慢公司」。

但是從團購業務的展開來說,大眾點評的進展的確有點慢。「千團大戰」的局勢讓團購成為了一個非常燒錢的行業,而且幾乎所有具備一定實力的團購網站都在拚命拓展市場攫取市場份額。到2011年底,美團、拉手、窩窩團等團購網站都進入了上百個城市,而大眾點評進入的城市不足30個。這種保守的風格讓大眾點評錯過了很多機會。

在團購網站中,最為激進的是拉手網和窩窩團,同時他們也是打廣告最厲害的兩家,都在線下鋪開了大量的廣告。和這兩家相反的是美團,美團沒有做線下廣告,把幾乎所有廣告費用都投入到了線上。大眾點評的策略並不明確,大眾點評在線下有廣告投入,但卻不如拉手網和窩窩團做的有決心,在線上的廣告也不如美團做的那麼多。大眾點評的這種廣告策略讓人們對其團購業務很形成深刻的印象。

雖然張濤強調大眾點評是唯一能為商家做整體營銷服務的團購網站,即商戶新店開張或者持續運營階段都能使用到大眾點評的服務(分別為團購和關鍵詞廣告),但對於很多小商戶來說,他們並不需要持續的服務。由於團購還處在粗放發展階段,能不能拿下單子,很多時候要靠業務員的個人能力以及是否會給商戶部分補貼。

在這種情況下,快速已經成為了公司運轉的第一要務。但過去大眾點評的發展節奏很可能不適應團購,可以說大眾點評過去形成的習慣和經驗在面臨新問題時變成了包袱。而新興的創業公司則沒有過去包袱的拖累,可以很好的適應團購的節奏。

從團購規模上說,大眾點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落後於美團、拉手和窩窩團,雖然這些公司有的發展也不是很健康,但這仍然讓人們懷疑大眾點評的真實實力。不過在2012年下半年到2013,隨著拉手和窩窩團紛紛出現問題,大眾點評在團購市場份額上已經躍居第二位,僅落後於美團。

在團購之外,大眾點評在餐廳查找和點評上也遇到了新的來自移動互聯網的競爭對手,其中包括食神搖搖、飯本等。由於移動互聯網能產生大量的數據,因此這些公司在一些細分領域讓擁有多年積累的大眾點評感受到了陣陣涼意。

另外,大眾點評在2013年又成為了各種收購傳聞的主角,其中傳聞最多的是將要被百度收購。一家被外界看作百億市值的明星公司,淪落到收購傳聞的主角,這也折射出外界對大眾點評的態度發生的變化。

走出「創業絕望谷」

2014年,張濤給大眾點評員工的新年賀詞的關鍵詞是變革和提速,變革是指大眾點評對業務的改革,提速則意味著2014年大眾點評將加快線下線上的拓展和融合。在發出這份新年賀詞的時候,大眾點評已經確定將引入騰訊的戰略投資。

事實上,在2013年下半年,大眾點評正在一步步重新得到外界的認可。其中部分原因是,在團購進入剩者為王的時代後,大眾評點已經牢牢佔據了行業第二的位置。但更重要的是,一家公司在經歷過兩年多的艱難卻沒有倒下,仍然能夠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那麼這家公司很可能將引來新生。

按照Paul Graham的說法,2013年下半年大眾點評已經進入「創業絕望谷」的末期,已經看到了希望。而這是因為在過去兩年大眾點評經過了太多碰壁之後,完成了內容和媒體公司轉變為交易類型的公司調整。

張濤曾經表示一定會做平台,但是由於團購競爭激烈,直到2013年年初大眾點評才正式發佈自己的開放平台策略,並且僅僅做了非常有限的開放。但到了2013年夏天,大眾點評深化了自己的開放平台,在原有的信息開放基礎上增加了交易和用戶開放,並且支持佣金分成,這讓第三方開發者真正可以借助大眾點評的平台來打造自己的產品。雖然現在大眾點評的開放平台還在初期,但是未來很有可能有開發者能在這平台上做出有價值的產品。

另一個證明大眾點評走出「創業絕望谷」的證據是2013年下半年,大眾點評完成了事業部改革,成立信息平台事業部、交易平台(團購,會員卡、在線業務等)事業部、酒店旅遊事業部、結婚事業部和預定事業部。

事業部改革優化了大眾點評的組織架構,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所在,大大壓縮了決策流程,從而讓公司能適應更快的發展變化。同時,這也讓大眾點評進入團購業務之後第一次又從團購裡解脫出來,設立獨立事業部來做未來有大的機會的細分領域。

在團購方面,大眾點評2014年計劃進入更多的城市。美團已經證明中國有大量的城市適合團購業務,而過去張濤一直持反對意見,但現在他也認同了這個說法,因此會提速城市的拓展。現在大眾點評在團購上和美團的差距主要就在於大眾點評在大量的三四線城市沒有業務,拓展更多城市也將幫助大眾點評提升市場份額。

在2010年的時候,大眾點評給自己貼的標籤是「Foursquare+Groupon+Yelp」,但到了2013年下半年,這組標籤變成了「Groupon+Yelp+OpenTable」,團購(Groupon)和點評(Yelp)依然是大眾點評的核心,但餐廳預定服務(OpenTabel)也成為了大眾點評下一個發力點。

同時,張濤也希望將大眾點評的酒店旅遊事業部,做成中國的TripAdvisor——目前TripAdvisor的市值約為150億美元。

當然,大眾點評的團購、點評、預訂、結婚和酒店等業務最終能做成多大的規模現在很難預測,但是至少可以看到未來的成長空間。另外很重要的是,通過引入騰訊的戰略投資,大眾點評能夠和微信以及手機QQ合作,從而更好的打通線上下線,並且形成交易的閉環。

「創業絕望谷」是對創業者最大的考驗。在這段時間裡,創業者必須努力調整,快速學習新的經驗,從而把公司拉回發展的軌道。大眾點評並非一帆風順,在宣佈獲得騰訊投資後和媒體交流之中中,張濤就曾數度表示,過去幾年大眾點評差點「死掉」。可以說,在這段時間裡張濤所做的事情,確實值得創業者們借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88

手游交易平台風口上,有望吹起的下一個百億級公司是誰?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0/144267.html

魔游游

乾爹實力:★★★★

好幹爹才能為前期不盈利的平台注入更多的資源。而魔游游創始人告訴i黑馬,魔游游也是有乾爹的。而且在遊戲界也算是一霸。具體細節,不方便透露。

遊戲交易能力:★★★★★

魔游遊目前註冊用戶已達500萬,具有完善資料的用戶120萬。平均月流水1千萬,最近月流水2000萬。用戶月消費平均值為300元。

\

信用體系:★★★★

C2C交易模式,因而對於交易雙方的信用體系要求很高。目前魔游游已創立了一套完整的信用體系,買賣雙方的交易狀況都有對應的呈現體系。但是這種模式需要很多客服。人力成本會比較高。(i黑馬註:魔游遊客服人員佔總員工數60%)

先發優勢:★★★★★

除了以上優勢。成立於2010年的魔游游,是在手游交易平台中起步比較早的企業。先發優勢為魔游游積累了大量試錯的機會和手游交易的經驗。這一點上魔游游具有其他平台沒有的優勢。
 

8868

正式上線於2013年的8868,目前,憑藉其CBC模式而迅速成為手游交易平台中的佼佼者。看一下8868的亮點在哪裡?

CBC模式:★★★★★

不同於C2C模式,8868將自己的交易方式取名為「CBC」(C2B2C)。即數據先和遊戲廠商打通的。遊戲官方先將賣家的貨品凍結,當有買家下單後,系統會通知遊戲官方發貨。整個過程是系統操作,交易過程可在3秒內完成。這種模式大大降低了客服的壓力。

8868創始人告訴i黑馬,現在員工一共70人左右。其中客服有26人比例為百分之三十多。

\

退游寶:★★★★★

8868的退游寶,是一款以賬號交易為核心,實現賬號以舊換新功能的一套玩兒法。當然其中很重要的環節就在於對賬號估值的一整套標準的建立。首先,玩家通過這個功能瞭解自己賬號的價值,無論是出售和回收都有一個標竿的價值感存在。而且,通過退游寶回收賬號給予玩家的是8868上的換游金,只能在8868平台上用。因此,不僅盤活了賬號,還有利於用戶在8868上的積累。

手游交易經驗:★★★

2013年6月正式上線的8868,目前可達到月流水千萬級別。相對於魔游游多年的積累,可能在交易經驗和老手游用戶的積累上有待加強。

乾爹實力:★★★

8868並沒有透露具體投資人,但是經過黑馬哥輾轉打聽,瞭解到它的投資人是大名鼎鼎的經緯。投資人在資本方面實力毋庸置疑,但是經緯給8868在遊戲方面的資源可能和魔游游相比有一定差距。
 

交易貓

交易貓2013年7月6日正式上線,雖然上線時間剛剛一年,但是其強勁的用戶吸納能力讓人歎服。

乾爹實力:★★★★★

交易貓是UC旗下的產品,而UC前一段時間又被阿里收購了。那麼現在阿里正式成為交易貓的乾爹了。最近阿里已經進軍遊戲界,光看馬云的決心就能想像阿里對交易貓資源上的傾斜不會少。因此,交易貓這個手游交易平台的乾爹無人能敵啊!

\

信用體系和交易能力:★★★

交易貓也屬於C2B2C的模式,但是由於之前信用體系的缺乏,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客服對交易進行審核。相較於已經擁有現成的信用體系的魔游游,在交易能力上還有待提高。信用體系也需要在時間的積累下不斷建立起來。

手游資源:★★★★

交易貓是UC九游旗下的產品,而九游作為遊戲下載發行平台,自然擁有很多的遊戲資源。相較於其他平台,已經擁有大量遊戲用戶的交易貓的手游交易之路自然要平坦一些。
 

7881

2013年6月,7881脫離淘寶,開始創建自己的品牌——「7881手游交易平台」。

乾爹實力:★★★★★

同交易貓相似,7881脫胎於淘寶,因此親爹就是阿里。雖然脫離淘寶,建立自己的品牌,但是資源自然是少不了的。可以說是交易平台中的「土豪」「富二代」。

\

交易能力和信用體系:★★★★

與坐等用戶上門的方法不同,7881通過與CHINA JOY、京東遊戲、小米等合作,實現用戶數據共享,此招一出,7881瞬間升級,瞬間成為能和其他交易平台PK的遊戲交易平台。

此外,深受淘寶、小米等影響的7881,在用戶體驗和用戶服務上更加用心,比如說,歡迎到官網上吐槽,贏取遊戲幣等方式,吸引用戶。

綜上所述,不管是哪個手游交易平台,核心競爭力都在於吸引用戶的關注,黏住用戶,讓用戶為之營銷。正如網上流傳的:「目光所及之處,金錢必然追隨。」接下來,就看以上這些平台如何借助自己的優勢大打用戶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53

移動醫療細分行業研報之糖尿病app(1):糖尿病App400萬用戶,百億級市場規模分析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5/144953.html

i黑馬註:最近,科技公司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帶有健康和運動追蹤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同時,醫療硬件領域也逐漸受到關註,風投已經開始流入。這是一座亟待開掘的金礦,機會和風險並存…本文為作者《移動醫療細分行業研報系列的第一篇。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以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又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長期存在的高血糖,會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主要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屬於慢性病,是一種雖然不具有傳染性、但需要終身管理和治療的疾病,有一定遺傳傾向。

一、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超億,飆至世界第一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最新發布的《糖尿病地圖》顯示,2013年全球約有3.82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而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以9840萬飆至世界第一,這意味著中國幾乎每15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確診患有糖尿病,還不包括部分自己不知道的隱性患者。

如果包含食品藥品、醫療服務、並發癥處理、健康管理和日常監測的話,有資料顯示,整個糖尿病相關產業每年約為4000多億美金的容量。據IMS統計,僅2012年全球糖尿病的藥品市場規模就達424億美元,而且每年平均增長率約為8.2%,在全球藥品市場中排第四位。而我國糖尿病的藥品市場規模同樣發展迅速,截止2013年,市場規模達173.77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18年,我國糖尿病藥品市場的規模將接近300億元,而且增速要大大超過全球平均。

\圖1:我國糖尿病用藥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

二、我國糖尿病患者總人數持續上升

從《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13)》報告和IDF公布的數據中發現,關於糖尿病患病率自2008到2013年逐年遞增,死亡人數也從2008年的91萬上升到2013年的135萬,在全球的糖尿病死亡人數中,中國占1/4。預計到2018年,我國糖尿病人數將達到1.2億,平均以每年3%的增長態勢持續遞增。

\圖2:我國未來糖尿病患病人數遞增趨勢

三、糖尿病APP的市場規模和產品分析

1、市場規模

圍繞著糖尿病,市場可謂包羅萬象,它包括降糖食品,血糖檢測,藥物,管理,飲食,運動,晚期並發癥處理等等,而且如前所述,糖尿病已經是世界第二大慢性疾病和第四大藥物市場。但Dr.2分析的糖尿病APP,則是針對糖尿病領域的一個全新市場,因為全新市場就是指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產品或服務,做從前無法做到或沒有想到的事,或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提高現有市場產品的可用性和便利性的一個市場類型。所以整個移動醫療行業面對的都是一個全新市場。

糖尿病APP市場有哪些特點呢?它和血糖監測硬件等行業有什麽區別和聯系呢?根據中國經營報2014年1月18號的一篇署名為“七年商標爭奪落敗,強生難舍40億血糖儀市場”,結合上市公司三諾生物的年報綜合分析,我們發現,目前中國的血糖儀市場大約為25億-40億元人民幣之間。市場份額的格局為:外資兩大巨頭強生和羅氏公司占據著市場份額頭兩名的明顯優勢,合計份額超過60%。而僅在中國境內銷售的,就有超過30家不同的品牌,其中三諾、怡成等都是國內廠商中的大牌,魚躍醫療也想憑借高性價比和渠道優勢開始發力。目前該行業的盈利模式是:血糖儀幾乎成本定價,以試紙賺錢。以三諾生物為例,該公司2013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8億元,其中血糖測試儀收入為9710.13萬元,血糖檢測試紙收入3.5億元。平均銷售毛利率65%左右,而這主要來源於試紙。我們從以上數據可以分析出血糖儀市場有以下幾個特點:

1.清晰,已知的客戶群體

2.高性能、低價格的客戶需求

3.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試紙才是核心!

4.外資還有品牌優勢,但是國產替代崛起,國內大品牌的市場份額快速提升。

好了,就到這里為止,Dr.2 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暫時要忘記血糖儀的銷售額,我們要忽略糖尿病藥品市場的規模。因為糖尿病APP市場是完全不同的,它更像是一個平臺,來連接處於信息不對稱的醫生、糖尿病患者和廠商三端(廠商有硬件商,藥企,醫療機構,食品提供商的),減少整個產業鏈的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而這樣一個全新的市場,你能知道它的市場規模有多大嗎?Dr.2根據公開資料查找,由於水平所限,幾乎一無所獲。目前互聯網上轉發最多的是:“艾媒咨詢預計,到2017年年底,中國移動醫療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5.3億元。最新的方正證券研報,則將移動醫療的規模按照不同的收費模式分成四個部分進行預測(2020年), 第一部分是向藥企收費,預測將達到558.7億元;面向患者的收費,達到465.6億元; 面向保險的收費模式達到13.56億元;最後面向醫生則達到8.13億元;總共為1046億元。我們姑且不計較這些數據的來源與正確性,但我確實發現,許多創業者因為這些數據的激勵,前赴後繼地進入移動醫療,當然糖尿病APP也不能幸免。Dr.2測評小組以各大安卓市場的綜合搜索匯總為例,進行數據分析(見表1),與糖尿病直接相關的app大約就有500多個,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於2011-2012年停止了更新,且版本系統普遍停留在v1.0-2.0之間。

軟件名稱 軟件類別 當前版本號 停止更新時間
糖尿病報時器 生活實用 V1.0 2011.5.13
糖尿病管理 醫療健康 V1.1 2012.5.26
糖尿病日記 生活實用 V1.1 2011.9.03
糖尿病詞典 生活實用 V1.2 2011.1.05
糖尿病知識問答 生活實用 V2.1 2011.10.20
糖尿病藥物速查 醫療健康 V1.2 2011.1.11
瑞京糖尿病 醫療健康 V1.2.0 2012.6.6
…… ……    

表 1

以上都是血跡斑斑的事實,而Dr.2 測評工作室在調查中發現,幾乎所有的糖尿病APP開發者都以IDF發布的中國糖尿病患者的人數,眾多咨詢公司對移動醫療行業的預測作為啟動事業的基礎。但這個市場目前還處在導入期,在此階段,還沒有比較成熟的客戶群體。你或許會反駁我:“不對啊,我有客戶啊,他們喜歡我的產品。”我為你的努力感到高興,但不得不指出許多所謂的客戶只不過是市場的嘗鮮者,真正的大部隊還遠沒有到來。不過好消息是,這個市場還沒有真正大體量的競爭對手。關於糖尿病APP行業中的一些網絡宣傳的明星企業,目前勉強可以納入研究範圍,營銷比較火熱的有:博醫幫、糖護士和掌控糖尿病三家。當然還有一些水下的公司實力更強,但由於保密的原因,暫時不適合公開報道。在此研報的後半段我們將結合這三家公司的不同切入點,通過案例對行業進行詳細分析。

基於以上的分析,Dr.2認為此行業分析的重點評估方向不在市場規模上。我們知道中國的糖尿病市場十分巨大,並且成長十分快速,這暫時足夠讓我們做一些初步的假設了。我國目前糖尿病患者約為1億人,而有醫學流行病學資料提示:中青年(20-50歲)和老年人(50歲以上),在整個糖尿病人數比例約3:7,可是仍然有很多人沒有智能手機或者使用習慣,尤其是農村的老年人。所以假設一年內,中青年里有5-10%的人會使用糖尿病APP產品,而老年人有1-2%的人使用,那麽總共的用戶量約400萬左右(圖3),只占糖尿病人總數的4%。但我們經過大量實地調研後發現,即使這樣,這個數據目前也可能被大大高估了,我是指對產品有長期粘性的用戶。因此它的客戶群體還需要培育,真實的市場規模還需要時間來證明。也許,可能要等這批青年用戶變成老年之後,那……(哈哈,開個玩笑!)

\圖3:糖尿病app的目標用戶數量

(根據圖3取中位數估計,我國糖尿病APP整體用戶數在400萬左右。)

四、行業的生命周期

前文提到,目前其所處的生命周期是市場導入期。此階段的行業特色是高風險,低收益。從糖尿病APP行業來看,目前最大的風險在於用戶對產品的接納程度和時間。而低收益也將考驗企業是否有足夠的實力跨越這個階段。從產品層面來看,我們認為有效用戶的成長速度非常緩慢,但運營和開發成本都比較高,無論是從哪個角度去看。

五、競爭要素

1. 用戶的議價能力

市場類型決定了很多問題,糖尿病APP在目前市場上的500多個產品基本均是免費,如果理論上這些app均能給用戶帶來記錄、提醒、患者教育等需求的話,那用戶可以選擇任何一款產品。所以在現階段,用戶的議價能力還停留在是否接納產品層面。離選擇特定供應商,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培育。

不少創業團隊希望構築自己的業務護城河,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軟硬結合的模式,希望潛在用戶通過購買,使用血糖儀,然後將監測的血糖數據導入進自己的APP里,隨後再把醫患溝通與幹預都做了,大數據也抽空分析了,從而養成用戶長期使用的習慣。然後醫藥廠商會蜂擁而至,既能做廣告,又能賣試紙,還收服務費,艾瑪,世界太美好了!但是現實卻十分骨感,進入硬件市場有兩種方式,要麽自己開發,要麽選擇合適的硬件廠家進行軟件適配。無論選擇哪種模式,都是希望對早已腥風血雨的血糖儀市場進行改變或“顛覆”。在如今非常細分的市場,創業者要麽走低成本策略,要麽有差異化路線,上來就搞平臺或者一體化垂直整合,會超出自己的能力和財力範疇。因此雖然不少創業公司都選擇了軟硬結合的模式,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低成本策略要求創業者制定長期計劃,以低成本贏得市場份額,但現在市場上硬件產品幾乎等於白送,試紙的價格也非常低,而沒有規模效應,也沒有現成渠道,很難做到成本領先;選擇小眾策略走差異化或許稍微穩健一些,但是發展速度過慢,因此不符合“風師們”的胃口,如果融資不暢,收費又困難,意味著“上西天”的概率非常之大。

綜上所述,目前該行業的用戶,討價還價能力非常強,而企業的議價能力受限。下一章我們將繼續討論該行業的競爭要素、替代品的威脅以及環境要素。

免責聲明:本研報是基於目前已公開的信息攥寫。我們不能保證文中陳述觀點不發生變化。本研報所陳述的觀點只作為您的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我們不對任何人使用本研報中的任何內容所引發的任何後果負責。


作者簡介:Dr.2(十年臨床工作經驗,現任MediCool醫庫軟件公司董事長。個人微信號:13406034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57

SMG整合大棋局:百視通、東方明珠合體 造A股首家千億級傳媒航母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03/145395.html

i黑馬:被稱為國有文化傳媒行業整合“第一局”的上海文廣(SMG)重大資產重組大局已定。除了擬將A股文化傳媒板塊中市值排名第一第二的百視通、東方明珠公司合二為一外,尚世影業、東方購物等文廣旗下諸多優質資產亦將註入,A股首家千億級文化傳媒上市公司即將誕生。
 
 
值得關註的是,此次重大資產重組,恰逢中央著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之新政,內外因疊加所產生的能量,或許超乎市場預期。
 
SMG整合大棋局:合並+註入
 
作為國內廣電系唯一有兩家上市公司平臺的上海文廣,如何規避同業競爭、做大做強,一直是業界及資本市場關註的話題。

整合猜想大致有二:

猜想一認為將同時保留兩個資本運作平臺,但調整各自的定位、方向;

猜想二是將兩者合並,打造統一資本平臺。
 
一位深諳國有文化傳媒企業資本運作的投行人士向表示,第一種方案不僅涉及證監會對同業競爭和獨立性問題的嚴格審查,而且還會導致誰是文廣核心資產優先註入平臺之爭,不利於整合資源,規模化發展。“應是合並方案——不存在誰吸收合並誰的問題,百視通與東方明珠合並為新的上市公司平臺,將文廣集團優質資產批量註入,從子公司上升到集團戰略層面,打造新上市公司的嶄新格局。”如此一來,市場對SMG重大資產重組的關註點就自然聚焦於註入什麽資產和新公司的新戰略上。
 
百視通和東方明珠的盈利能力在A股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中已是鶴立雞群。上半年財報顯示,兩公司凈利潤合並就已達9.95億元,按慣例全年合並應該超過20億。
 
而文廣旗下具備註入上市公司條件的優質資產在國內文化傳媒企業中也首屈一指。
 
去年才引入弘毅投資的尚世影業有望率先註入。資料顯示,成立僅三年多的尚世影業是國內首批轉企改制的國有影視企業。公司業務除影視劇投資制作和引進發行外,涉足整合廣告營銷、演藝經紀、衍生業務等眾多領域,拍攝的影視劇包括《蝸居》、《懸崖》、《十月圍城》、《龍門飛甲》等。2013年,尚世影業營收近6億元,近三年複合增長超過60%,2013年凈利潤超過8000萬,2014年有望破億。
 
“尚世影業證券化的進程,比外界預料的可能要快得多。”SMG尚世影業總經理陳思劼9月2日在上海舉行的東方證券傳媒及互聯網高峰論壇上表示。在該會議上,陳思劼高調宣布尚世影業即將與迪士尼展開合作拍片計劃,與好萊塢獨立制片公司STX成立合資公司探索影視制作新商業模式,並且將與華納兄弟和華人文化基金共同發起設立影視劇基金,可謂三箭齊發。“尚世影業的業務規模目前與剛剛借殼上市的長城影視類似,又有全產業鏈為依托,加上大張旗鼓的國際化戰略,資本市場的估值將會相當可觀。”現場的行業分析師表示。
 
除了尚世影業外,國內電視購物行業龍頭東方購物更是蓄勢待發。“東方購物2013年的銷售額已超過80億,凈利潤近5億元,而且現金流極其充裕。尚世影業、東方購物等優質資產足以讓重組後新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大大增厚。”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此外,SMG旗下炫動傳播、東方娛樂、東方廣播等傳統廣播電視業務也潛力不小。據分析師估計,此部分資產盈利能力目前在10億元左右,但因政策因素,短期暫難註入。
 
千億傳媒航母“試水”文化新政
 
上海文廣資產大整合,恰逢中央關於打造新型主流媒體之新政出臺之際。
 
8月18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該新政被稱作是十七大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來最好的政策機遇。
 
“縱觀A股國有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能夠在資產規模、盈利能力和運營能力上引領市場的,可能就只有重組完成後的上海文廣集團旗下新上市公司了。”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該人士稱,重組完成後的新上市公司既有文化傳媒全產業鏈運營優勢,又依托SMG傳統內容和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和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等新興媒體牌照等資源優勢,其業務布局之全面,業務形態之多樣,堪與迪士尼、時代華納、NBC環球等全球傳媒巨擘比肩。
 
記者獲悉,上海文廣重大資產重組已進入最後沖刺階段,國內首個市值千億級的文化傳媒上市公司之誕生將指日可待。據悉,SMG將以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為契機,“積極響應並加快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和建成新型傳媒集團的號召和指示精神,大力推進實施互聯網轉型戰略,力爭成為中國文化傳媒行業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典範。”
 
除了政策之“天時”,“人和”因素亦不可忽視。集上海文化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和總裁於一身的黎瑞剛,還執掌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坐擁大量海內外傳媒資源,業界預計,黎瑞剛既然操刀文廣大整合,應該不會僅停留在傳統廣電業務的三分地上,其後續的資本運作也值得期待。
 
據悉,加大與國內外資本、傳媒和互聯網巨頭的合作,縱橫捭闔、並購擴張,進一步夯實內容、渠道、平臺、服務等全產業鏈布局,加快互聯網化轉型,有望成為黎瑞剛主政下的上海文廣新上市公司的戰略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79

解密中國下一波千億級企業,五大領域有望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0/147615.html

截止2014年9月,全球約69家千億美元以上的公司,主要分布在美,歐,中三大經濟體;其中美國占據33家,歐洲占據21家,而中國有9家。
 
美國千億級市值企業中,誕生於十九世紀的有14家,如寶潔、強生、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通用電氣、埃克森美孚等,可以看出那時是工業化和消費迸發的黃金時代;另一千億級高潮是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英特爾、微軟、蘋果、甲骨文、思科、高通、谷歌等IT巨頭紛紛崛起,這些公司帶領了人類社會由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邁進。除了制造業和IT產業之外,以美國銀行、富國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銀行、伯克希爾哈撒韋等千億市值巨擘為代表的美國金融業,同為世界翹楚,為美國資本市場推動美國順利完成工業化浪潮。
 
在歐洲的千億市值企業中,先進制造業(汽車、機械、生物醫藥制造等)占據較大比例。例如德國大眾、戴姆勒、西門子、法國賽諾菲集團、瑞士諾華、英國葛蘭素史克等,歐洲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的發源地,其先進制造業一直引領全球制造業風潮,是真正強大的“高價值制造”級別的世界工廠。
 
大家都知道,中國互聯網產業目前有三大巨頭,百度(830億美元),阿里巴巴(2400億美元),騰訊(1500億美元),這些都是千億級的。在中國A股市場上,大約只有23家市值千億級別的大公司,這些大多數是在政府壟斷行業如金融,石油,電力,汽車等行業,國有四大銀行總市值約3.9萬億人民幣。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中國下一個千億級公司和行業會在哪里?中國企業需要千億級公司去引領,去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聯想,海爾,華為他們都感受到陣陣寒意,“中國制造”優勢即將揮霍殆盡,人口福利終將消失,而是外部世界級公司已經摩拳擦掌,咄咄逼人,他們已經開始全面進攻中國的大市場了。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哪些行業公司將會是推動中國發展的下一波弄潮兒?投資者們認為把移動和互聯網結合起來,這之中會有更多機會。小編下面來細細為你道來。
 
 
在未來,基於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結合的領域,金融、醫療,健康等行業的垂直細分領域,海外市場服務公司,移動互聯網行業,O2O電商+零售,硬件+軟件+互聯網等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千億級的行業。
 
三年決定企業的生死,五年是基礎,八年是規模,十年是小有成就,二十年才能夠長成參天大樹。中國有一批企業已經成功跨越從1億到10億、10億到100億的臺階,目前正從100億向1000億突破。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里,中國企業的成長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1)中國第一輪經商的浪潮發生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大多數人還對商人瞧不起,膽子大的人主動下海,他們大多數做物資流通領域,從南方做到北方;
 
2)80年代中期,國家實施“雙軌制”價格改革,興起了第二輪經商的浪潮,他們利用價格差來尋找市場機會,專業叫法稱為“尋租”。
 
3)第三次浪潮是1992年真正意義的公司誕生,“有限責任公司暫行條例”和“股份公司暫行條例”頒布,大批早期互聯網創業者也是從這時興起。
 
4)第四次是20世紀末,一批的海歸歸國創業,網絡經濟興起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
 
現在中國很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充其量不過20年左右的歷史,絕大部分只有不到十年的時間。從目前來看,中國沖擊“千億級”的力量還遠遠不夠,因為企業的發展同樣繞不過事物成長的周期規律。在未來,中國的千億級企業還是大有存在的。
 
1.雲計算&大數據產業
 
中國的雲服務一般分為兩個市場,一個是個人消費市場,一個是企業消費市場。在個人消費市場,有騰訊、百度、阿里、奇虎等等,在企業的消費市場,有金蝶、用友、SAP、Oracle等等。國家也在推動這一個雲計算產業的發展,發改委去年公布了雲計算重點的示範工程。騰訊、百度、金蝶等中小企業管理雲的示範單位的承建者百度,阿里,騰訊現在不僅僅提供類似於亞馬遜這樣基礎設施的服務,也提供開放的API,當然阿里公司也在做數據分享的平臺。從國內和國際趨勢來看,包括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在內的雲計算正在逐步擴大整個IT產業份額,正在成為共識。傳統產業正在逐步與雲計算結合,例如制造領域的雲制造,教育領域的在線教育等。可以預見,未來傳統行業與雲計算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發展也會越來越快。
 
2.移動電商&O2O
 
中國互聯網從PC端漸漸轉入到移動端,隨著人們對移動數據業務的需求增加和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移動端的互聯網網民會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在未來,基於移動電子商務和線上線下(O2O)結合的商業模式會持久發力,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引爆點。萬達聯合百度,騰訊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打造O2O平臺,三方在賬號,會員體系,打造支付與互聯網金融產品、建立通用積分聯盟、大數據融合、WiFi共享、產品整合、流量引入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同時,萬達、百度、騰訊三方還將建立大數據聯盟,實現優勢資源大數據融合,共同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用戶體驗。在移動電商方面,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用戶規模達到3.5億人,龐大的移動用戶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隨著移動電子商務的服務領域越來越廣泛,衍生出移動視頻、遊戲、閱讀、位置服務等各種虛擬產品和服務,擁有了一定規模的消費群體,成為吸引網上用戶贏利新模式。並且,移動電子商務在公共交通、公共事業繳費、消費購物、一卡通、電子票務、旅遊、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開展的多項試點應用,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移動電商在未來的不久,一定會引爆傳統行業,激發未來產業的發展。
 
3.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是指以依托於支付、雲計算、社交網絡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絡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後(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互聯網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額信貸、眾籌融資、新型電子貨幣以及其他網絡金融服務平臺。
 
在未來,互聯網金融已經出現了三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1)移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
 
隨著移動通訊設備的滲透率超過正規金融機構的網點或自助設備,以及移動通訊、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全球移動支付交易總金額2011年為1059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將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長,2016年將達到6169億美元。
 
2)P2P小額信貸替代傳統存貸款業務
 
其發展背景是正規金融機構一直未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而現代信息技術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使P2P小額信貸在商業上成為可行。
 
3)眾籌融資替代傳統證券業務
 
眾籌融資是最近兩年國外最熱的創業方向之一。2012年4月,美國通過JOBS法案,允許小企業通過眾籌融資獲得股權資本,這使得眾籌融資替代部分傳統證券業務成為可能。
 
“中國有六億互聯網用戶,在政府的扶持下,互聯網金融處在比較有利的生態環境中,互聯網金融未來的想象空間將進一步放大。在互聯網平臺上,產品的搜索和比較成本、交易成本均遠低於實體金融網點,同時互聯網作為一個自助服務的無時間和地域限制的銷售平臺,其時間、空間延展性,非實體金融網點可比。未來互聯網金融將與大金融相互融合,達到與現在直接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並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簡化操作,提供一站式服務。
 
4.大健康&環保
 
大健康產業是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包括醫療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保健器具、休閑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大健康產業不同於傳統醫療產業發展模式,是一種從單一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防治模式。除了應繼續發展以醫療器械為主、以藥品為主的醫療醫藥工業,還應加快發展以保健食品、藥妝、功能性日用品等為主的保健品產業,以及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疾病康複等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中國科學技術戰略研究院研究預測,至2020年,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將形成約8萬億元的支柱產業。按此估計,2020年整個大健康產業市場將突破10萬億元。公開資料顯示,醫藥衛生費用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為6.4%,美國在2012年已高達18%,實現全民醫保的英國是12%。在醫療支出方面,我國(貴州水平相同)醫療人均支出為139美元,日本是中國的22倍、英國是中國的30倍。中國大健康擁有巨大的市場。
 
與健康另一相關產業則是環保行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環保產業已初具規模。工業化與城市化率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我國居民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環保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十五”以來,國家加大了對電力、水泥、鋼鐵、化工、輕工等重汙染行業的治理力度,加強了對城鎮汙水、垃圾和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有力地拉動了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產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領域不斷拓展、結構逐步調整、整體水平有較大提升,運行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數據顯示,我國城市環保行業以資源綜合利用、潔凈產品為主,這兩類子行業的產值在中國城市環保行業產值中所占比重超過3/4。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標準日漸提高,環保執法日趨嚴格,催生環保相關行業迅速增長。我國環保產業投資未來5-10年每年增長10%以上,在環保行業整體快速增長的同時,環保服務和環保產品在工業領域用於前端治理的發展空間會最為廣闊,我國環保工程服務市場也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
 
5.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它要求把發展糧食與多種經濟作物生產,發展大田種植與林、牧、副、漁業,發展大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結合起來,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
 
在未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高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追求催生了生態農業的市場。我們可以想象,未來的生活是一個追求自然,追求健康,追求美好的狀態,任何人都願意為健康的生活理念付出相應的成本。柳傳誌布局現代農業,推出佳沃農業和柳桃;丁磊著眼養豬行業,推行健康豬肉磊肉,而連年事已高的褚時健也馬不停蹄,推出自己雲南天然種植的褚橙。在未來,生態農業越來越受到重視。
 
在未來,引領新技術,新理念,新生活的公司將催生出一大批的千億級的公司,但倒得最快的企業也一定是那些以最快速度成長的企業。高速成長之後,無論是資金鏈條,管理鏈條,還是市場鏈條,基礎可能還沒有打牢一旦遭遇經濟浪潮,先被打垮的一定是這些企業。中國本土市場的容量,是足夠造就一百家世界五百強的,但除了自身成長,還有資本運作,通過並購支持進行“優勝劣汰”的整合。企業兼並、並購,一定是動態、自由化的,這其實是市場競爭的法則。企業要想做大,資本並購是必要的手段,國外很多公司的不斷做大,大多數都是通過並購完成的。中國下一波千億級行業隨著市場,資金,人們的衣食住行的生活理念而誕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22

58到家重塑千億級家政服務市場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31

58到家重塑千億級家政服務市場

作者:郝雲帆

58同城是我覺得為數不多的幾個能夠最早受益於O2O市場的上市互聯網公司之一。本文摘自我的58同城首次覆蓋報告中關於我對58同城O2O業務和58到家的分析和觀點,也是我覺得報告中最精華的部分。
直接搜索『雲帆互聯網』或者『yunfaninternet』。看全文報告

最接近線下的線上模式
58同城是中國最大的信息分類網站,大到買車買房,小到飲食娛樂,網站中提供了幾十種不同品類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分類服務,覆蓋城市超過380個。58同城經過將近10年的運營,平臺上積累了大量真實的與本地生活服務相關的服務供應商、商品以及用戶需求的數據和信息。正是這樣的積累使58同城具備了大多數互聯網公司沒有的線下眾多垂直領域的知識。在移動互聯網及O2O時代,這些積累成為了58同城最為寶貴的資源。

目前為止,大多數成熟的互聯網公司滿足的只是用戶的線上需求,如電商、信息、遊戲、社交以及視頻。但隨著移動互聯網開始鏈接線上和線下,利用移動互聯網滿足和改善線下需求從而分享線下經濟的紅利成為了互聯網公司的下一個目標。然而相比線上,線下的需求更加繁雜和細分。對於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來說進入某一個細分O2O領域風險相對較高。一方面因為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短期內難以見效,更重要的是互聯網公司缺少線下領域的知識積累。

與大多數互聯網平臺相比,58同城上的信息具備三個鮮明的屬性1)生活:58同城的信息均與生活服務需求相關,例如家政、婚慶、裝修、跳蚤市場以及娛樂等; 2)細分:58同城上的信息分為7大類,每一個信息類別下面還有十幾個到幾十個子類別。例如,本地服務大類中又分為了14個子類,每個子類中還有6-8個小類。這些分類基本上覆蓋了用戶大部分日常生活需求;3)線下:用戶的需求來自線下,通過58同城的線上平臺尋找交易對手或服務提供商,最終會在線下完成交易。這三個屬性恰好與O2O服務的特性吻合,且長遠來看,每一個細分品類都有可能發展成具有可觀市場規模的O2O垂直服務。所以我們認為58同城在剛剛開始的O2O服務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無論是自主運營還是作為平臺運營都有很大的空間。

58到家是58同城在O2O領域積累和優勢的集中體現
58到家是58同城在O2O領域的主打品牌,也是58同城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將近10年積累的優勢的集中體現。58到家背後體現了58同城在3個方面的優勢1)流量優勢 2)10年來用戶對家政領域需求的積累 3)10年來家政服務人員在58同城提供服務的信息積累。58到家主打家政服務及其他與家庭生活相關的服務。目前的主要品類包括家庭保潔、清洗/養護、家庭做飯、上門美甲以及搬家。目前58到家已經覆蓋了20個城市,公司計劃在2015年將覆蓋城市拓展到50-100個。在服務品類方面,公司計劃未來將服務品類擴展到20個以上,其中包括自營品類以及58同城投資或控股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接入平臺。58到家主要滿足的是現代城市人口因工作和生活繁忙而無暇顧及到的高頻家庭生活雜務(清潔、做飯)以及其他低頻生活服務(家電維修、開鎖、搬家)。經過不到半年的運營,58到家平臺已經聚集了服務人員幾千人,日單量過萬,已經與一些垂直O2O創業公司(如河貍家及阿姨幫)持平或超過。


商業模式
58到家作為平臺,直接招募本地家政服務人員並且進行直接培訓及管理。同時,58到家會針對不同的家政服務品類進行一系列的標準化工作,使原本相對難評價的家政服務有統一的評價標準。這些標準化工作包括:員工服飾、服務用語、服務禮儀、服務價格、服務工具、清潔消耗品單次用量。標準化可以幫助公司1)控制服務質量 2)把握服務成本及定價。為了保證服務質量,58到家聘請在香港為菲傭培訓的教師加入為58到家平臺上的服務人員進行培訓。另外,58到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用戶評價體系,每一次服務結束後用戶都可以通過手機應用為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進行打分。而服務人員的分數將直接影響到未來接單的數量及該名服務人員收入。

(標準著裝;標準用具;標準價格)
從收入模式上來看,58到家將會采用按單提成的方式分享服務人員的收入。具體來說,58到家會根據服務種類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分成政策。例如單價較低的服務58到家不參與或參與極少比例的分成,而單價較高的服務58到家將采用較高的分成比例。但是考慮到未來1-2年仍然處在培養市場和教育用戶的階段,58到家2015年將不會進行收入分成。另外,家政服務需要的消耗品種類繁多,未來隨著58到家規模的增加,我們相信58到家將還可以與家庭清潔消耗品公司合作,通過廣告增加收入或者降低成本。

支付形成閉環
作為信息分類服務供應商,58同城一直以來的角色都是生活信息的提供者,用戶及商家一旦通過58同城平臺建立聯系,整個交易後面的環節,特別是支付環節,便與58同城無關了。無法形成商業閉環也是信息分類網站一直以來的短板。其背後的原因有兩點1)生活服務的服務提供及支付多為線下完成;2)一旦參與到支付環節當中,58同城即承擔了平臺上服務提供商的信用風險。然而在海量信息的前提下,58同城作為第三方平臺無法自主控制買賣雙方的信用風險。58到家為58同城提供了通過移動支付完成商業閉環的機會。首先,家政服務雖然是線下交收,但是移動支付將有機會成為現金以外的另一種支付方式。其次,58到家作為58同城的自營服務,服務質量將得到很大的保障。58到家已經開通微信支付及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服務,並且開始推出鼓勵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的優惠政策,雖然短期內無法見到明顯效果,但我們相信長期來看隨著58到家服務的大範圍普及,移動支付將成為58同城新的亮點。



58到家改造了家政市場,使家政服務人員和用戶取得雙贏
我們認為58到家最大的價值和優勢就是建立了一個用戶和家政服務人員雙贏的平臺。從用戶的角度看,雖然家政等生活服務需求量很大,但是傳統的家政服務公司由於管理不當、利益分配不合理以及缺乏專業精神等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相對不透明且缺乏信任的存在。在傳統家政服務行業中的服務人員在工作當中經常會出現不守時、爽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由於用戶對家政公司缺乏信任,所以實際上大量的家政服務人員都是通過朋友及家人的推薦而得到工作。通過非正規渠道聘請家政服務人員更加加重了以上的各類問題,形成了惡性循環。
從家政服務人員的角度看,家政服務一般來說面臨了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家政服務公司對家政服務人員管理不完善以及對於家政服務人員缺乏專業培訓以及相關保障,導致家政服務人員在技能和職業層面無法得到發展。其次,由於接單效率以及提成不均等問題,家政服務人員普遍收入偏低。最後,家政服務人員通常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無法得到用戶的尊重。
58到家針對用戶及家政服務人員遇到的問題對家政服務各個環節做了詳細的優化和改良。在用戶層面,58到家通過標準化、專業培訓以及用戶評分體系最大限度的保證和監督了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保證了用戶體驗。在家政服務人員層面,專業培訓幫助服務人員提升技能,使家政服務人員有機會從相對低技術含量的服務領域(如清潔)晉升到高技術含量的服務領域(如皮具保養)。其次,移動端及互聯網平臺的接單工具幫助家政服務人員更加有效率的接單和安排時間,提高了服務人員的收入。再次,透明的用戶評價體系保證了服務質量優秀的服務人員能夠接到更多的單,增加了服務人員的積極性。最後,我們認為也是最重要的,技能晉升通道、用戶的認可以及收入的增加真正幫助了這些社會弱勢人群改善了生活質量和社會認同度,最大限度的發揮了這部分長尾人群的積極性和勞動力,在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也將58到家平臺的價值最大化。

58到家打造O2O服務入口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需求更加細分,使得傳統線上流量入口向線下導流的效果受到限制,傳統線上入口對於O2O的重要性正在降低。與此同時,O2O服務驅動且定位更加明確的入口正在產生。我們相信58到家就是這樣一個服務入口。長期來看,58到家的定位是覆蓋大多數輕決策及質量可控的上門生活服務品類。目前來看,58到家只是覆蓋了5個品類,我們預期未來會有更多的生活服務品類上線58到家。隨著越來越多的品類的上線以及用戶的生活需求被更多的覆蓋,58到家作為生活服務入口的價值將越來越明顯。


高頻服務+低頻服務組成完善的產品體系
生活服務需求種類繁雜,其中包括了高頻需求,如每天需要做的家庭清理以及做飯等,也包括了低頻需求如家電維修、家具保養以及深度清理等。如我們上面所述,58到家未來將覆蓋更多生活服務品類,打造一個由高頻到低頻的生活服務供應體系。對於用戶來說,高頻+低頻的服務供應體系可以全面覆蓋用戶的生活服務需求。對於58到家來說,鑒於高頻服務需求量大且客單價偏低的特點,我們相信高頻服務主要起到吸引用戶及增加用戶黏性的作用,而不會為58到家帶來明顯的收入貢獻。相反,低頻服務雖然需求量低,但客單價及利潤率較高,我們相信未來有了龐大的用戶基數作為保障,低頻服務將成為58到家主要的收入來源。低頻+高頻的產品組合邏輯實際上符合了在PC互聯網已經運用的很成熟的商業模式邏輯,即免費基礎服務+收費增值服務。(來自雲帆互聯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1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