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社會保障與馬多夫 左丁山


2009-01-06  AppleDaily


 

波 浪許傳來一幅漫畫,美國監管人士審問馬多夫:「你嘅龐氏騙局,用新人嘅錢補貼舊人投資,係從邊度學番嚟嘅?」馬多夫答:「我哋嘅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呢幅漫畫對白認真抵死。世人皆嘆息馬多夫與一般種金案,何解可以呃到咁多人,其實我哋人人呃緊自己。

美國之社會保障制度,全無儲備 金作支援,總之係由新一代納稅人交稅,從稅款中撥錢支付上一代納稅人(退休人士)嘅社會保障金,方法基本上與龐氏騙局Ponzi Scheme相同,兩者皆建基於一個重要假設:就係後來者源源不絕,新人嘅錢足夠支付舊人嘅需要,而同時不會有突發性大事,導致擠提。馬多夫騙局死在十二 月初有大批舊投資者要求贖回(redemption),一個星期的數目達到七十億美元,馬多夫無法應付,唯有向自己兩個仔和盤托出,承認行騙。兩個仔聽 完,行出家門,就去報警(按:其中一人交咗幾百萬美元畀老竇投資!)。

擠提或者係私人公司最怕見到嘅,政府怕唔怕畀人民擠提?至目前為止,大家嘅假設係唔 會,美國政府可以印銀紙,一味派錢。諗深一層,美國係發展國家中比較罕有例子,就係人口數目持續上升,美國人喜歡生育,新移民又多,所以新一代納稅人起碼 唔會少過上一代,但在歐洲、日本、香港,生育率嚴重偏低,人口快速老化,新一代納稅人嘅數目卒之會少過上一代,在可見的未來,呢啲地方就會出現「以寡養 眾」嘅現象,社會保障之「龐氏騙局」無法子維持下去。故此有人倡議在香港搞全民保障,不妨諗清楚先,香港是否可以承擔。

目前全香港大概只有特區政府有長俸 制,公務員攞咗長俸,五十五歲或六十歲退休,生活多四十年(以目前健康水平及醫療水平而論),十分快樂,但特區政府之長俸,在會計學上是unfunded liabilities,每年支付款項不斷增加(退休人數增加與平均壽命延長),本質上亦係一個「龐氏騙局」之基本模式,政府不能不理會其中隱憂。記住, 香港特區政府無能力印銀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41

詩天控股(1008)系列(3,更正): 澳科收購盈利保障

(謝 Kieron Lam提出更正建議。)

(4) 貴聯控股的盈利及向各上市公司的保證

I. 在售予澳科控股(2300)時,貴聯控股的保證盈利如下:

2007年10月31日至2008年10月30日: 2億

2008年10月31日至2009年10月30日: 2億1千萬

2009年10月31日至2010年10月30日: 2億2千萬

若以上實際盈利少保相差1,000萬元以下,則相應增加未來一年的盈利保證,若多於1,000萬,則盈利保證只會增加1,000萬,而盈利保證則只需要在第3年才需補足代價,代價為不足盈利乘7.5。

若在最差情況而言,最後1年的保證盈利會是2.4億元(2.2億加上前2年不足盈利每年1,000萬,共2,000萬),最高賠償額為18億元,但需要承擔應付關連公司的款項較出售代價15.555億,高2.445億元,扣除應付蔡得的款項7,974.2萬,高1.648億。

II.  按照各項公函及公告,貴聯控股近4年之上下半年之盈利分佈如下(以下盈利均為億):


註: 2006年至2007年是按首4個月盈利推算,2009年2010年以首9個月盈利推算。

III. 在2010年12月22日出售事項,澳科控股(2300)宣佈向詩天控股(1008)主席蔡得出售前 兩年向他們購入的貴聯集團的股權及其2.15億的股東貸款,作價20.48億元,以8.80億元現金加上7元回購166,814,000股澳科控股支付其餘代價,因當時股價下跌至3.28元,其作價其實已下降至14.27億元。

計及貴聯控股於收購20個月間的估計盈利3.46億元,即在這過程間實際虧損了8,200萬元,但若當作所有盈利為現金,帶來的現金數量估計為11.36億。

III. 在2011年1月的收購中,代價為24億,以5元發行4.8億股支付。

因為減持予基金,蔡得私人向以上三個私募基金保證,2011年該公司盈利不會少於4.1億元,不足盈利按其持有股權的比率乘盈利乘7.5倍補償,並把3,000萬股交付託管帳戶,作為該盈利不足補償的準備,但該保證盈利是包括其後的收購得來的盈利及不包括今次收購產生的開支。

但計及他以4.52元減持2.084億股至2.10984億股,加以現價8.15元計算,其作價約在31.46億至31.55億之間(尚未包括股東貸款金額),若扣除該3,000萬股預備賠償,作價則為29億至29.1億之間。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04

保障房資金幻影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2694&time=2011-03-05&cl=115&page=all

保障房資金缺口龐大,信貸投放難免虛以委蛇,資金新渠道則困於政策限制難以突破
《新世紀》週刊 記者 溫秀 張宇哲

 

  2011年「兩會」網民最關注的「熱點話題」是什麼?在多家主流網站的評選中,如何加大保障房建設名列前茅。這也成為了多數受訪全國政協經濟組委員的提案關鍵詞。

  今年全國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1000萬套的任務指標已分解到各省份,中央財政資金也將在全國「兩會」前後陸續下撥,央行和銀監會正制定保障房中長期信貸計劃……來自住建部官員透露的信息頗為令人寬慰。

  然而,建設保障房,錢從何來?這仍是個大問題。據住建部估算,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所需資金至少1.3萬億元。業內人士分析稱,將國家及 地方政府各種資金來源考慮在內後,仍有近萬億元的資金缺口。這還未將徵地拆遷補償考慮在內,另外,公共設施配套等費用超出計劃的部分,也需地方政府負擔, 地方財政負擔相當大。

  在如此巨大的融資壓力下,「中央口風也改了,原來說三年3600萬套必須完工,現在改為必須『開工』了。」一位大行房貸部人士表示。按照各省市簽訂的《目標責任書》,10月31日前,這1000萬套保障房必須全部開工。

  目前,惟見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開始有所行動。該行與住建部3月2日簽署合作協議,今年將新增1000億元貸款規模,支持各地完成此項硬 性任務。可是,一位國開行人士並不以為然,認為保障房存在三無:無資金、無法規、無機構(保障房管理機構)。另據國開行四川分行人士介紹,該行與地方所簽 合作備忘錄仍停留在「框架協議」層面,未有放款計劃。

  3月4日,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在兩會期間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保障房投資應以財政資為主,銀行在落實了資本金,加強專付管理,給予適當補貼後,應給予支持。

  多位受訪的商業銀行地方分支機構負責人均表示,地方政府都在軟硬兼施,號召商業銀行大力支持保障房建設,以彌補資金缺口,不過商業銀行出於風險 和收益雙重考慮,顯得進退兩難。「現在保障房建設要麼通過政府融資平台承建,要麼通過房地產公司進行開發,但兩類『開發商』都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很多機 構甚至連20%的最低資本金要求也難以達到。」一家大型商業銀行發達地區分行長向本刊記者道出了其看到的真實一面。

「算不過來賬」

  囿於愈發嚴苛的信貸管控,保障房貸款這一大塊「蛋糕」在商業銀行內部引發了不同反應。一位大行高管介紹:信貸部門歡迎,風險部門迴避。

  信貸部門傾向於「保障房貸款政府號召的,最終出了問題必然會有政府埋單」,有一種「與其貸款到其他高風險的平台項目將來自己挨板子,不如貸款支持政府的行為」的想法。而風險部門則「避之惟恐不及」,只要政府和監管當局沒有明確發出免責聲明,就不能對相關風險掉以輕心。

  上升到管理層,一位市場意識較強的銀行高管表示,在財政投入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貸款支持保障房,「算不過賬來」。

  前述大行發達地區分行長進一步解釋說,由於監管部門對貸款主體的自有資本金有嚴格要求,所以商業銀行即使想要參與貸款,面臨一定的政策障礙,除非明確表示,保障房建設貸款可以不考慮自有資本金比例。

  前述負責人並稱,由於目前貸款規模有限,整個信貸市場供不應求,商業銀行為了達到上市公司的盈利目標,也必然會追逐利潤較高的項目,而保障房貸款不僅風險大,而且綜合定價難以令人滿意,所以不少銀行興趣不大。

  銀監會也已發出明文規定,「僅允許(融資平台貸款)在有償還能力的保障性住房建設領域適度新增」。

  不過由於平台貸款的分類和餘額界定已令不少商業銀行頭疼不已,所以在規模受限的情況下,多數銀行都不願意繼續在平台貸款上「泥足深陷」。

  「無論是平台貸款,還是房地產開發貸款,都是監管重點示警的領域,加之商業銀行的逐利本性,大家都不願意把有限的貸款資源向保障房項目傾斜,即便是一些地方政府控股的地方性金融機構。」前述分行長直言不諱。他的看法也代表了不少基層金融機構的心聲。

  上述銀行高管也不松口,稱在財政支持和配套措施真正落實之前,商業銀行不可能大規模「不計成本,無視風險」地支持保障房建設。

  也並非所有機構都不喜歡保障性住房貸款。另外一家大行地方分行長對本刊記者坦言,就眼下來看,保障性住房貸款對銀行而言,雖是缺乏保障的,存在 種種政策障礙和經營風險,但銀行也並非毫無貸款動機,在各類平台貸款中,只有保障房建設貸款基本沒有政策風險,「如果不貸這個,貸什麼?」

   而且,「如果不能用平台公司來做,就找不到機構籌錢。比如,北京的保障房由北京市建委來組織實施,但其不是一級法人機構,就無法獲得央行的貸款證。」一位國開行人士稱,銀監會此前已允許將用於保障房的平台貸款償還來源資本金列入財政預算,但要後用相應的風險資本。

回報難測

  除了對於資本金的顧慮,前述銀行高管詳解了幾類保障房的收益回報風險。目前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經濟適用房、限價房、棚戶區改造房、廉租房、公共租賃房屋幾大類。

  廉租房建成後,租金收入無法覆蓋成本,開發商難以承擔相應的貸款償還壓力,使不少商業銀行望而卻步。

  棚戶區改造同樣面臨風險,其問題在於,棚戶區改造的商業價值很低,而能夠置換的條件稍好的已經完成改造,現在留下的通常都在比較偏遠的工礦區,改造結束後,房子能否賣得出去,也是個問題。

  公共租賃住房的信貸投入,也面臨較大的問題。假設50年內可以收回成本,但「政府都已經換了十屆,銀行的領導班子也換了很多茬,屆時銀行能否收回貸款?」前述銀行高管直言,銀行不可能無視其中的風險。

  而前述風險管理部門負責人亦表示,還款期限超過15年的項目他們一概不予考慮,因為變數過大,風險難以控制。不過他表示,現在保障房項目的情況 很複雜,「有些地方政府把保障房和商品房套在一起做,好處是可以通過商品房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覆蓋保障房的資金需求,但問題是按照當前的監管政策,打捆貸 款是明令禁止的。」

  來自監管當局的權威人士對本刊記者表示,支持銀行業參與保障房建設,但他希望,商業銀行可以清醒地給以支持。他稱監管當局一向反對打捆貸款,可以做「項目包」,但絕非「資金包」、「貸款包」,對於將商業項目和保障房項目混為一談,以博取信貸資金的做法,嚴令禁止。

  數位持類似觀點的受訪者均表示,銀行會在多大程度上支持保障房貸款,一方面取決於地方政府如何分配自身資源,另一方面則要看監管對平台貸款的界定是否會「動真格的」。

  有地方分行行長表示,各地政府在過去兩年上了多個建設項目,到處都要花錢,也向銀行借了不少錢,未來的收益會用來保障哪部分貸款具有很大的不確 定性,如果政府能控制其他項目的投資衝動,那麼保障房貸款的資金和還款就可以得到適度保障,「但如果政府還是雄心勃勃地想要大干快上,那麼保障房建設的資 金就比較難以保障。」

  最先行動的國開行也透露了對保障房貸款回報的擔憂。自該行宣佈今年新增保障房貸款規模1000億元後,地方政府聞風而動,江西、河南、湖北、深 圳、山西等地都相繼與國開行簽署了保障房合作協議。「這是近年國開行的業務重點之一。」一位國開行人士坦承,「一些地方都是在中央重壓下完成任務,建一大 批品質不好、面積小、位置偏的房子,這些60平方米以下的保障房將來賣給誰?限購之後又推高了租金,會有人願意租嗎?」這位國開行人士對此表示擔憂,一系 列問題缺少統籌規劃,未來恐將蘊含更大的財政風險。

地方兩難

  「地方政府現在兩難,本身土地資源不夠,商業用地少,還要分給保障房,加上打壓房價,政府的土地收入更少了;地方政府也是一肚子苦水,事權和財權不對等,都是老問題了。」上述大行信貸部人士表示。

  上述國開行人士算了一筆賬,2010年中央財政對保障房建設共投入約800億元左右的財政補貼,2011年最多增加到1000億元。

  按照有關規定,「土地出讓淨收益用於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的比例不得低於10%」,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2.7萬億元,今年可拿出2000多 億元;加上國開行貸款1000億元,地方政府再自籌資金1000多億元。滿打滿算可籌集5000多億元,還至少需要銀行信貸支持9000億元。

  他直言,缺少資金、缺少商品房土地資源是所有地方政府面臨的共同問題。

  用地方面,國務院辦公廳在《關於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提出了比以往更加具體的用地供應管理目標,強調在新增建設用 地年度計劃中,要單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應保盡保。包括2011年在內的整個「十二五」期間,國土資源部將確保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 商品房用地不低於住房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70%。如此必將減少地方政府商業用地的土地收入。

  資金方面,除前述困難,有大行高管表示,即便銀行下定決心做保障房貸款,也還涉及到一些信貸政策的突破。如很多保障房項目的土地是劃撥而來,四證(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全無,銀行無法確權做抵押擔保。

  目前,監管部門正試圖協調多部委為商業銀行支持保障房建設尋求制度保障,但因涉及部門多,難度不小。

  數位受訪的商業銀行負責人和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均表示,如何通過財政資金的投入,撬動銀行資金,讓銀行貸款「有去有回」,是促進銀行信貸資金支持保障房建設所面臨的最根本性的問題。

  由於財政資金捉襟見肘,在住建部推動下,2010年8月,北京、天津、重慶等28個城市開始試點住房公積金建保障房。一些城市快速上調了公積金 繳存基數,如合肥公積金月繳存額上限提高到了3414元,超過了北京上海。但有業內人士表示,隱憂會隨之而來,公積金作為老百姓的私房錢,地方政府有沒有 權力動用?閒置公積金餘額達萬億元,提取多少能維持運營?巨額公積金貸款審批和監管權已下放到地方,在相關監管機制尚未理順的情形下,貿然推開公積金貸款 建設保障房試點,若以後形成壞賬,誰來埋單?

信貸之外

  「商業銀行肯定不會成為保障房建設資金來源的主力軍,保障房建設的資金本質上要靠政府來承擔,不要指望銀行信貸資金『一肩擔盡萬古愁』。」面對種種不可抗力,上述銀行高管最後直言。

  信貸緊縮形勢之下,運用保險資金、社保基金、房地產信託資金來拓寬保障房的融資渠道成為必然,但保障房概念的地產信託項目,收益率都較低,融資規模也很有限。

  2月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向南京市保障房公司發放30億元信託貸款,期限為2年11個月,利率為6.05%,信託由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發 行,民生銀行提供連帶擔保。這是全國社保基金啟動的第一單。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副理事長王忠民透露,他們或將陸續擴大該領域的投資。

  這筆信託貸款年利率為6.05%,略低於同期的6.10%三年期限的貸款利率。王忠民稱:「儘管是保障房,我們不掙大錢,但保證不能虧。」

  一位信託公司人士稱,近期信託公司響應國家政策,也參與了一些地方保障房項目,但期限都不超過兩年。這些項目年收益率為12%-13%,比一般房地產信託計劃(一般為18%-20%)要低。相比較而言,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的該項目6.1%的收益更要低近一半。

  對於保障房信託項目,業內一直質疑產品結構如何安排才能保本付息。王忠民對此表示,南京的保障房建設以公司的形式運作,其模式是在一個區域建設中嵌入了保障房建設規劃,使保障房建設和區域發展、區域規劃、交通、商業、教育、服務等一系列相配套。

  一位地產人士對此分析稱,「保障房項目必須捆綁商業住房和土地開發,以商業住房和土地開發收益彌補損失,這種自我補貼方式是一種趨勢,否則根本無法還本付息。」

  以全國首隻保障性住房投資基金為例,該基金於2009年成立於天津,由天津市房地產開發經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天房集團)與天津市國土房管局、 天津信託公司等共同組建的合夥制私募股權基金,主要是為解決保障性住房建設中的資本金缺口問題,該基金規模為50億元,期限三年,迄今已募集12億元,今 年正在募集20億元資金。

  據該基金有關人士介紹,該基金主要是用作項目資本金,撬動更多的資金投入。目前該基金主要用於限價商品房以及一部分商業地產如商舖等,以商業地產的收入彌補收益。目前從已發行的幾期項目來看,收益率介於7.8%-10%。

  目前信託項目籌資仍主要用於地方項目資本金。不過因為上一輪融資平台信貸狂潮遭到整頓,項目資金的回籠或將愈發不易。此次在中央的規劃中,新建 保障房大部分都將是租賃房,其中包括廉租房與公租房。這對於保障房資金回籠更是雪上加霜,以廣州為例,89億元建4.3萬套住宅,當中60%是租賃性保障 房,平均每套房子的成本在20萬元左右。而且這些租賃性住房十年左右後就需要維修保養,這筆維修保養資金也要政府「掏荷包」。

  在信貸資金猶豫不決時,保障性住房融資引起了保險資金的興趣,認為保險資金比銀行資金更適合投資保障房。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平安董事 長兼首席執行官馬明哲在微博上宣佈,「和同事們討論,今年政協議案已正式提交:發揮保險資金改善民生的作用,利用保險資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

  同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中國人壽集團總裁楊超,也以倡議保險資金參與保障房建設作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的政協提案。他認為,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週期長、資金來源穩定等特點,非常適合參與保障房的投資和建設。

  馬明哲則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設,不同於一般的商業不動產投資,具有地方政府負責、指定土地劃撥、規定利潤空間、承諾回購等強制性要求,符合當前 保險資金資產負債配置的需要。同時,也有助於降低保險資金運用對資本市場的依賴度,有效規避市場波動給保險資金運用帶來的風險。

  在具體措施上,馬明哲提出了三點建議:保險企業設立投資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專項基金,按照「政府主導、商業化運作」的模式,與政府共同推進保障性 安居工程的建設與發展;保障性住房的投資收益不高,考慮到保險資金的基本回報要求,建議政府對保險資金參與的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給予一定的稅收支持政策, 減免相關稅賦;基於保障性住房的公益性、長期性、穩定性等特點,建議保監會將保險資金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劃歸基礎設施建設類的投資,按債權級別分類,允許 保險資金通過基金、股權、債權等多種方式投資,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

  如同信貸資金,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也缺乏政策保障,因此業內人士對其近期大舉進入的可行性存疑,從上述提案呼籲「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中就可見一斑。

  本刊記者馮哲、於寧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9

保障房 (1) – # 3339中國龍工 (1) clcheung

http://hk.myblog.yahoo.com/clcheung2010/article?mid=5464

中國龍工為中國主要輪式裝載機及基建機械製造商,主要業務為製造及分銷輪式裝載機、壓路機、挖掘機、起重 叉車及其他基建機器以及為基建機器提供融資租約。公司是最大非國營輪式裝載機製造商,市場份額高於20%,稳居國内同行首位。

保障房、鐵路基建、採礦,一雞三吃,有賣點。

競爭對手有柳工、厦工、、遲D先分析。

2010 1H業績摘要:由於 非輪式裝載機機械之貢獻提高,收入按年上升84%,至656600萬元人民幣。同時期內,毛利率從20.2%擴大至25.2%,因此毛利增長1.3倍,至165600萬元人民幣。不計入大量非經常性項目,報告純利增長1.56倍,至92600萬元人民幣。扣除非經常性項目,核心純利激增1.72倍,至83500萬元人民幣。派中期息每股$0.1

業績表面看來十分良好,銷售及盈利均是歷來新高。問題只有一個,就是「融資租賃」運作。融資租賃即是借錢俾客去買自己的產品:故事大概是:

 本報訊(記者 徐蒙 劉穎 實習生 謝金晶)新年伊始,位於松江的民營企業龍工控股有限公司,一 項投入高達4.7億元的核心零部件研發正在 緊張進行。如此高的單項研發投入,許多大型國企都望而卻步,可龍工卻信心十足:依靠“融資租賃”打開市場,不怕技術新、價格貴的重型裝備銷不出去。

  “越是高端 的新產品,融資租賃的銷路越好,這讓我們在研發上更敢投入。”龍工控股首席執行官邱德波介紹,2010年,“融資租賃”為從事工業機械生產的龍工帶來18億元的營業額。龍工均價80萬元的5000臺高端設備中,融資租賃占比高達90%

  作為一種新 型金融產品,融資租賃當今已成為企業更新設備的主要融資手段之一。近百萬元一臺高端裝備,為工程建設必需,施工企業買不起,規模小的企業又很難向銀行貸到 錢。然而,在龍工的融資租賃服務中,客戶只要首付10%,按期支付租金,就能開走最先進的高端設備。如何,龍工融資租賃公司已成功運作三年,不少高端設備在融資租賃幾 年後,被企業買下來,實現了“以租代售”。2008年底至今,國家大規模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龍工的融資租賃業務就在這段時間裏乘勢蓬勃發展起來。

  龍工負責人 解釋,金融機構擔心還貸風險,而他們卻能把風險掌控在自己手中。由於龍工提供融資租賃的是自己的產品,客戶若不付租金,他們把挖掘機開回來便是;加上制造 企業熟悉行業動向、了解客戶情況,風險自然較小。

  創新的靈活 服務,打開了先進裝備的市場需求,反過來又刺激了企業研發核心技術的願望:敢於投大錢搞高技術新產品開發,再通過融資租賃確保銷路。價值鏈在循環,龍工的 融資租賃之路也越走越寬。最近,有20多家國際知名財團、私募機 構找上門來,希望在工程機械的融資租賃領域與龍工深入合作。而龍工打算在引入戰略投資者後,在35年內將融資租賃做到百億元規模。

  “依靠這樣 良性循環的價值鏈,我們就不會像一些制造企業那樣擔心研發風險,把利潤轉投在房地產上。”龍工負責人的這番話發人深省。

都幾動聽。但是此運作對現金有很大需求:

2010 1H,資產淨值 4,585M
半年銷售 6,566M +84% 純利861M
融資租約應收款項3,136M (+1,394M)
融資租約按金 243M (+127M)
現金 659M (-582M)
借貸 1,838M (+670M)
=> 融資租約生意模式吸收了大量現金 = 127+582+670,現金減借貸升,都是為了融資租約。

2009 FY資產淨值 3,790M
年銷售 6,901 +12% 純利800M
融資租約應收款項1743M (+910M)
融資租約按金 116M (+60M)
現金 1241M (+143M)
借貸 1168M (+170M)
出售可供出售投資 129M
發行可換股貸款 905M
=> 2009融資租約主要由發行可換股貸款支持,現金則從借貸中取來

可見的問題是:如果要保持業務快速增長,就要抽水。如果經濟下滑,就要火燒連 橫船,雙重享受。

龍工打算在引入戰略投資者後,在35年內將融資租賃做到百億元規模。應該是金融機構才有能力去到咁盡。成事的話就不用火燒連橫船。

相信臨界點快要出現,等下先。

 

(待續 …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5

全民退休保障 左丁山

2011-3-14  AD




 

有人聲稱香港輿 論反對預算案,曾俊華應該下台。左丁山閱報多年,全港報紙冇邊張未睇過,又唔覺得輿論多數大罵預算案,最多只係意見紛紜啫。例如三月十日嘅《蘋果日報》, 評論版有自由撰稿人稿件責罵預算案,罵特區政府,但作為任何報紙言論代表之社論(蘋果日報叫做《蘋論》),作者盧峯就指「長遠開支不能倉卒下決定」,內容 就不贊成泛民提出嘅三項要求,即:復建居屋、全民退休保障、及增加二百億元經常性開支,又指出泛民否決政府之臨時撥款議案要顧及政治後果代價。至於財經專 欄版嘅利世民:就直斥泛民為飯民,前一日更講明李卓人議員不能代表佢。

由此可見,如果泛民認為預算案冇大部份民意支持,向政府提出三大要 求,可能係錯誤嘅。大民主派《蘋果日報》到目前為止還未見得支持三大要求,至於頭版標題,係用嚟促銷嘅啫。泛民三大要求之中,全民退休保障係一件重大事 情,如《蘋論》所言,特區政府千萬不能輕率決定,否則影響深遠,禍延三十年,最後財政重擔落在今天之八十後、九十後身上。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 監王弼幾乎係八十後,今年三十二、三歲咁上下啦,佢就非常反對香港成立「全民保障退休制」。泛民口中唸唸有詞嘅「全民退休保障」究竟有甚麼詳細內容,尚未 曾見,暫時只係口號,王弼在加拿大住咗近十年,佢話加拿大地廣人稀,資源豐富,與澳洲相同,呢兩個國家嘅退休保障仲未出現亂子,但愛爾蘭、阿根廷、希臘等 國家,退休制已跡近破產,美國之社會保障制度要國民長期強制性供款,但因為年長者日多,不少經濟學家已指出技術上美國社會保障已臨近破產邊緣。香港到咗二 ○三九年,六十五歲人口比例會由目前嘅13%上升至28%,到時嘅勞動人口供款能否負擔退休人士生活?目前特區政府嘅unfunded pension liabilities(無供款長俸負債)高達五千億元,如用accrual(應收賬)方法入賬,唔係用現金入賬嘅話,政府嘅儲備淨額立即大降。盧峯在 《蘋論》所言,幾有道理o架,特區政府目前不可以答允泛民嘅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3

保障房如何融資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4-02/100244536.html

未來五年,財政可籌措1萬億元,土地收入和出售商舖可獲1.5萬億元,其餘可發債籌集,但關鍵還是租金怎麼定
陳昌華

  過去兩三年間,中央政府關於保障房的建設目標規模翻了幾番。從2009年300多萬套的規劃,到2010財政預算時的500多萬套,今年初,更是提出了未來五年3600萬套的建設目標,並明確了2011年和2012年各1000萬套。

  從社會保障的角度看,對於深受房價急升之苦的小市民來說,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絕對是利好。但令資本市場擔憂的是,政府能否籌措足夠的資金來完成 這項任務。如此大規模的投資,貸款支持是不可避免的。「4萬億」投資引致的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問題仍然待解,將來保障房會否成為不良貸款的又一個來源?筆者 認為,基於保障房以出租為主,如何訂定租金將是決定因素。

  首先,如果假定20%的保障房用來出售,剩下80%是用以出租,那麼用來出租的保障房將約為2900萬套。基於用來出售的保障房融資相對容易,本文只集中於討論出租的那部分。

  假定每套保障房平均面積為60平方米,每平方米建築成本為2000元,那麼2900萬套保障房的總投資為3.5萬億元。再假定股權和貸款的融資 比例為3︰7,保障房的貸款規模將為2.4萬億元。以年利率6%計算,平均每年為保障房貸款所付出的利息支出將為1450億元。若要以租金來抵銷利息支 出,這批住房的月租需定在420元。

  以目前全國最低月工資水平870元來算,一個雙職工家庭的收入為1740元,420元租金將佔家庭收入的24%。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並不易 為整個社會接受,特別是在那些不太發達的中西部城市。當然,理論上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應高於最低工資水平,房租佔收入的比例亦會更低。但無論如何,400元 以上的租金遠高於現在廉租房幾十塊錢的租金水平,因此如何讓各地居民接受將是一個挑戰。而倘若租金遠在400元之下,則抵不上貸款的利息支出,銀行貸款的 利息收入將不得不依賴於地方政府的支持,這又會演變為類似地方融資平台的「尷尬」。

  除了償還利息,如何籌措資本金和償還貸款也是問題。在2011年財政預算中,用於住房的支出為2500多億元。假設在未來幾年財政在住房上的支出維持在2500億元,其中2000億元直接用於保障房建設;那在五年的時間裡財政可籌措約1萬億元作為保障房的資本金。

  土地收入是另一個資金來源。根據規定,土地收入扣除賠償現居民和平整土地等支出,地方政府應把淨收入的10%用於保障性住房。根據2010年政 府「資金預算」的數據,土地淨收入約為土地收入的一半。在2011年預算中,政府的土地收入目標為2萬億元,如果假定能維持這一水平,未來五年的土地收入 能達到10萬億元。扣除成本後,地方政府能得到約5萬億元的淨收入,其中用於保障房的10%約為5000億元,可用來償還部分債務。

  除賣地外,地方政府另一個收入來源是出售商舖。以香港公共房屋建設的經驗,在建設公共住房時可以騰出住宅面積的4%作為商舖用來銷售或出租,以 彌補建房的支出。以現在出租性保障房總建築面積來計算,商舖面積應能達到6900萬平方米左右。假設政府以均價1.5萬元/平方米出售這些商舖的話,將可 籌措約1萬億元的資金用來還貸。

  綜上,土地收入和出售商舖可提供約1.5萬億元用來還貸,餘下的9000億元可以從企業或職工籌集,特別在棚戶改造方面。

  以中國經濟近40萬億元的規模,融得這筆資金不會太困難;以中央政府名義發一個15年-20年的長期債券也是一可行之策。無論如何,把保障房租金定在可以償還貸款利息的水平,是確保這項整體融資計劃不對中國整體金融風險造成負面影響的必要措施。

  作者為瑞信證券中國研究主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67

家居建材企業:衝鋒保障房時代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2/2MMDAwMDIzMjA2Mg.html

在樓市調控政策下,家居建材企業紛紛瞄準保障房市場。

「今年的房產新政打壓了一大批商品房的成交量,但保障房的崛起又帶來了新的市場,而且這塊市場需求非常大。」北京閩龍陶瓷總部基地董事長陳進林4月7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這位屬龍的福建莆田人在北京十里河家居建材一條街打拚了10年,深諳家居建材行業的市場規律。樓市調控政策接連出台後,陳進林每天坐在閩龍陶瓷總部基地二樓的辦公室裡,為市場裡幾百家建材企業思考出路。

在跟商戶們反覆「碰撞」後,他得出的結論是:「正因為是保障房,業主都要裝修,所以這部分市場肯定會擴大。而原來的商品房投資客多,空置期長,實際裝修需求反而沒那麼大。」

今年一季度,從閩龍陶瓷總部基地對市場裡部分商戶的摸底調查來看,各大品牌商戶銷量同比並沒有下降,反而都在增加。

在陳進林眼中,在商品房相關需求減少的同時,家居建材業正向保障房時代發起衝鋒。

多出來的5億平方米

陳進林的觀點得到了紅星美凱龍國際家居連鎖CEO車建新的認同:「對於家居行業而言,短期內或將受到市場觀望心理的一些影響,但長期來看,市場總量反而會增長。」

根據官方發佈的數據,全國各類保障性住房2008年完成231萬套,2009年完成485萬套,2010年已開工590萬套,基本建成370萬套,超過預期目標。

今年全國「兩會」上公佈的「十二五」住房規劃明確表示,「十二五」期間全國將建設保障房3600萬套,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的覆蓋面積達到20%左右。而今年全國將建1000萬套保障房 。

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不僅將拉動地產、水泥、建材、鋼鐵、工程機械等相關行業,而且影響將波及到陶瓷、潔具、家電、家紡等下游產業。

「按照50平方米一套計算,僅2011年的保障房就有5億平方米的裝修市場。」車建新分析說,「保障性住房低廉的房價節省下來的購房開支,將一定程度上轉化為裝修購買力,拉動中檔家居建材的市場需求。」車建新說。

同樣在北京十里河家居建材一條街,陳進林旗下還有閩龍木門總部基地和閩龍櫥櫃總部基地,樓市調控與他三大市場的生意都息息相關。

「對於今年的家具建材市場,我一點都不悲觀。就北京市場而言,需求量可能比去年還要大。」目前,陳進林正在各地尋找類似北京十里河這樣的「寶地」,想要複製他的閩龍模式。

不過,在各大建材連鎖企業四處跑馬圈地的情況下,這樣的地段並不好找。陳進林決定先根據市場變動調整策略,鞏固自己在北京的根據地。

陳進林表示,當樓市新政真正發揮作用,房價在一定程度得到控制時,住房剛性需求將集中釋放。在目前的高房價下,購房者大多會縮減裝修預算,而房價趨於穩定時,購房者會有更充足的資金投入裝修,勢必會提高裝修檔次、擴大裝修範圍、添置更新更多家具。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專委會秘書長黃芯紅認為,商品房調控與保障房建設並非完全同步,家居建材企業應提前做好市場佈局。「大規模的公租房建設,從提出計劃到投入資金,到項目最終完成,這有一個週期。保障房建設項目對於下遊行業的影響不可能馬上實現。」

「這一段『空窗期』,對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黃芯紅說,「一方面,企業還將持續面臨商品房成交量減少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企業也可將此期間作為緩衝期,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新市場佈局。」

調整定位大打營銷牌

針對市場的新變化,不同的企業拿出了不同的招數。

「現在,有些品牌感到市場不好做了,就使勁打折,市場裡面甚至出現了兩折、三折的價格。這不能說明讓利幅度有多大,只能說明他原來的價格體系有問題。」對於部分品牌打出「跳樓價」的做法,陳進林並不看好。

陳進林認為:「保障房消費人群會看價格,但是也會看品牌。」

他進一步分析說:「保障房一般戶型較小,業主消費能力有限。針對這一需求,我們號召品牌廠家生產一些針對保障房需求、性價比高的產品,儘量壓低利潤空間,這樣既滿足了保障房帶來的消費需求,又給廠家找到了新的市場方向。」

閩龍陶瓷總部基地計劃利用自身的體驗中心,召集各大品牌推出針對保障房需求、性價比高的產品來做促銷,「讓大致鎖定中低收入的消費階層,價格相對較低,但是對品牌又有需求的。」

此外,閩龍購買了大批自行車,計劃贈送給保障性住房的消費者。「保障性住房的消費者一般還沒有私家車,對於自行車確實有需求,也會真正應用到生活中 去。不要小看了這類活動,去年閩龍和北京市節水辦一起拿出部分補貼,幫助消費者換掉舊馬桶,從實際結果看,參與活動的商家銷量都有增長。」

「保障房面積較小,衛浴空間有限,必須針對這一部分市場需求去開發一些新產品,在產品空間的利用上考慮得更細。在城市裡,這些小戶型的消費者多數是一些年輕白領,他們可能經濟實力有限,但是生活品位卻很高。」法恩莎衛浴總經理嚴邦平如是說。

而四維衛浴營銷總監冉亞夫則認為,對於中高端家居建材品牌來說,目前的產品線很難滿足保障房的要求。「以400元/平方米的價格來計算,公租房項目的建設必須有相對應的產品來解決,這些產品要求簡單,但必須有較高的性價比。」

也有人對保障房市場並不「感冒」。

金 意陶國內營銷中心總經理張念超表示:「保障性住房的受眾跟我們中高端消費群體定位有差異,影響不會太大。以前我們家裝渠道比例最高,但從2009年起零售 份額增長很快,去年工裝渠道快速發展。隨著城市建設的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商業地產潛力很大,我們會更多地往這個方向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2

保障嗎?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12.html

我辦公室 裡面放左一張我同拍檔響公司開張時所影既相。相片中既我地,將原本掩蓋左大半塊面既口罩,暫時移左落去下巴既位置,好讓照相機能夠影到我地個樣。我好鍾意呢幅相,因為佢除左記錄公司開張時既影像,同時亦記錄低,公司開業時 既「歷史背景」。

幫 我拿相機既係我第一個自己出錢請既員工。大學程度,剛畢業,人品正正常常啦。當日市況太差,週圍都恐慌,根本就搵唔到工。同事見到我地登既招聘廣告,就黎 我地果個當時還未裝修好既爛鬼寫字樓見工。佢當然知道我地新開公司仔唔會出得起錢,佢亦知道唔會響我呢亭爛鬼工司仔度長做,不過作為畢業生,碰岩咁既市 況,佢需要一d可以寫落resume上既「經驗」, 唔想無啦啦有段blank左既時間響履歷表上面。佢離見工既時候講得好坦白,正值我地又等人駛兼俾唔起錢,難得佢只志在有份工俾佢寫落resume,開價 二千,我覺得直頭係姣婆遇著脂粉客,我諗都唔諗就即刻應承。唔夠一個月,疫情開始慢慢舒緩,市民既恐慌亦慢慢減退。我第二個伙計,跟第一位員工理由同背景 一樣,經已開價四千,我依舊係諗都唔諗,即請。

明知佢地做唔長,不過小弟創業既頭半年,就係靠呢兩個超級underpaid既員工幫我捱過。冇佢地,我今日所擁有既一切都應該唔會出現。咁我諗,時間假如推遲八年, 結果會係點?結局應該係,CK俾人拉左,因為呢條粉皮會俾人告冇俾最低工資兼背上無良僱主既罪名。

朋 友係佢住緊果棟大廈業主立案法團成員,佢棟大廈不嬲請左個七十幾既阿伯做看更。阿伯人工好低,佢肯做係因為貪呢份工能夠提供一個夜晚俾佢渡宿既地方。七十 幾歲既保安,諗都諗到,其實好打極有限。最近立案法團話要考慮辭退個阿伯,因為最低工資會令佢人工加一大截。立案法團裡面既成員怕,咁貴請個完全唔打得, 又唔睇得既保安員響度,住客會唔高興,會質疑佢地亂洗錢。

保障嗎?come on。

我係商人,商人九成九都唔鍾意最低工資。今日我既員工裡面,冇人收緊最低工資既人工,但我依然對呢條即將go live既例恨之入骨。經濟學上佢有幾有效保障勞工,我唔敢亂吹,但眼見到既,係失去保障多過得到保障。

我 更加討厭政府既法例唔清唔楚既處理手法。法地價期同飯鐘問題,obvious到無可再obvious啦下話,點解 政府可以好似完全冇諗過,冇準備過咁?到翠華同大家樂去減呢d錢既時候,先好似如夢初醒咁?呢d問題,老早就諗到會發生啦下話?政府非正式地呼籲,僱主響 呢個問題上面,雖然係自行決定,但都要有良心…我心諗,係咪傻架?最低工資呢條法例之所以會出現,就係大家預設左商人係「無良」既丫嘛,咁立完法之後,忽 然你又期望班商人會突然變返「有良心」,究竟係咪有病?

我寧願你立法,硬性規定飯鐘同假期係有薪既,咁個個都要跟住做。好過你立得唔清唔楚,是是但但拋返個波俾班商人。係咪嫌家陣香港人既仇商情緒仲未夠深,想響我地班小老闆身上踩多幾腳先安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7

站在虧損和盈利的邊緣:保障房建設模式調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1/5OMDAwMDIzMzk5OA.html

千萬套保障房全面開工之際,有人樂觀,有人愁苦。

資本市場上,受保障房概念刺激,相關概念的股票走出獨立於大盤的行情。 1.3萬億元至1.4萬億元的大額資金投入,被認為是2011年中國資本市場上「最靠譜」的一項投資。中國建築(601668.SH),中國中冶 (601618.SH)等藍籌股股價自底部已有15%左右的漲幅。

順水行舟,中冶和金隅股份(601992.SH)在業績發佈會上分別表示,保障房的綜合收益率達到11%和20%以上。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開發商的愁容,許多保障房項目面臨虧損。

建多虧多?

對於一些公司來說,保障房建設已到了建多虧多的地步。「這些年來建保障房有許多辛酸苦辣。」北京住總集團董事長張貴林4月19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2011 年北京市兩會期間,張貴林曾遞交一份提案,住總開發的翠城經適房項目建設超過10年,這個售價僅為3180元/平方米的項目,由於拆遷成本上漲,出現 21.18億元的巨虧。「有些保障房項目開發週期很長,但建設過程中缺乏動態的定價機制,人工成本、建築材料成本都在上漲。」張貴林說。

不只是翠城一個項目遭遇虧損。2008年11月,遠洋拿下了北京管莊遠洋潤園限價房項目用地,目前的建造成本已超過項目限價價格。首開集團的回龍觀保障房項目虧損10億元,北京金隅嘉業房地產開發建設的朝陽新城項目虧損13億元。

2010年交付的北京大方居保障房項目,是由龍湖地產(0960.HK)開發的。該項目以6000套的供應量成為北京當時規模最大的兩限房(限售價及限面積)項目,最終虧損1億元。

該 項目位於北京通州半壁,建築面積53.4萬平方米,銷售均價上限為4800元每平方米,面積上限為90平方米。2007年,龍湖出價14.8億元通過競投 擊敗萬科獲得這幅總建築面積68.4萬平方米的地塊,樓面地價約2200元,其中近八成面積為兩限房,其餘15萬平方米則建設配套商業和普通商品房。

據 本報記者瞭解,虧損的原因是售價無法補償土地成本和建築成本。該項目綠化率達35%。龍湖不願犧牲品質,以建設商品房的標準來打造該項目,最終只得自掏腰 包1億多元。由於是兩限房和商品房打包,整個項目仍實現了盈利。講到虧損1億元,董事長吳亞軍表示,今後參與保障房投資,一定會保障股東利益,確保不會有 重大虧損。

大型房地產開發商保利地產(600048.SH)也曾有虧損的經歷。保利現已擁有3個共計84萬平方米保障房項目,包括其在2007年獲得的全國首個限價房項目廣州西子灣,其餘兩個項目位於北京。

保利地產董事長宋廣菊坦言,廣州西子灣項目的利潤有10%左右,但北京項目卻處於虧損狀況。原因是政府方面的銷售方案遲遲沒有出台,導致該項目所有樓盤不能按時銷售,參與開發的7家開發商全部虧損。

保利地產認為,既要拿出性價比良好的產品,又要有盈利回報股東,保障房的成本控制就是關鍵。縱觀所有虧損的項目,其共因是售價無法彌補成本,而開發商止虧的途徑只有加強管理,壓縮成本。

「通過加強管理來降低成本,空間非常有限。」張貴林說,「我不主張過分壓低成本,這樣容易出豆腐渣工程。」住總曾承建了北京首個因質量問題被責令拆除重建的保障房項目——大興明悅灣保障房項目,主要原因是項目甲方強制使用低於市場價的施工材料。

綠 城房地產集團執行總經理曹舟南提及保障房,也有苦水傾訴。他打了個比方,假設20萬套、總面積2000萬平方米的保障房總投資4個億。企業獲得3%的代建 費,為1200萬元。假設每個項目配10個管理人員,人均年工資30萬,四年下來,僅支付人工工資就要1200萬元。2000元/平方米標準代建的項目, 如果代建單位每平方米獲利300元至500元,品質可想而知。

更艱難的在於後期的運營和維護。不為多數人所知的是,許多保障房物業費收繳率 很低。張貴林透露,住總現在管理近600萬平方米的保障房,這些小區內物業費收繳率僅為60%。本報記者在住總開發的旗勝家園實地調查時,居民也對物業多 有不滿。欠繳物業費、物業無法提供優質管理、繼續欠繳已然形成惡性循環。「別的企業不願意管,只好我們的物業公司來管。」張貴林說。

住總在朝陽區建設的某危改小區,每年公司要額外補貼該小區數百萬元的電費。原因是居民入住時,項目為臨時用電,所有入住的居民,都不用繳納電費。此後,住總希望接入正式用電時,卻遭遇居民的阻撓,因為一旦接通,便要繳納電費,至今未能解決。

公租房的問題似乎更加嚴峻。廣州首個企業主導的公租房項目萬匯樓是由萬科(000002.SZ)建設的。萬科算了一筆賬,不算利息,萬科需要57年才能收回成本。至今,萬科已參與了300多萬平方米保障房的建設。但郁亮始終表示,並沒有找到賺錢的路。

賺保障房的錢

虧損卻要承建,就開發商而言,建保障房基本上等同於搞公益活動。但亦有樂觀者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建保障房亦可以盈利。

金 隅股份執行董事兼財務總監王洪軍曾在金隅業績記者會上稱,該集團保障房的毛利率高達20%以上。據王洪軍介紹,金隅保障房項目能取得如此高毛利率的原因有 兩個:一是金隅有10多年興建保障房的經驗,二是金隅主要用工業用地轉作保障房開發用地,土地成本較低。不過,能夠像金隅股份這樣,通過將低價的工業用地 轉為住宅建設用地,來參與保障房建設並獲利的企業並不多。

同樣表達樂觀的還有中國中冶。中冶董事會秘書康承業近日表示,集團發展保障性住房的利潤率不低於11%,而且資金周轉期快。中冶未來將加大非冶金業務的投入,預計至2015年,非冶金業務收入佔整體收入約70%,其中房地產及資源開發約佔40%。

據瞭解,中冶的做法是,一般都是地方政府出地,中冶和地方政府簽訂一個回購協議,等建好了,中冶將房子交給地方政府,屬於代建性質。但中冶必須扮演墊款者的角色。中冶在投入30%自有資金啟動項目後,憑藉回購擔保可獲得銀行剩餘資金的支持。

住總也在探索全產業鏈的模式打造保障房,以期待降低成本。通過一體化、產業鏈式地參與保障房建設的全過程,包括設計、開發投資、施工、物流以及後期的物業管理等,每個環節可以掙2%-3%的利潤,加起來就可能達到10%的利潤率。

許 多央企積極參加保障房建設,醉翁之意不在酒。宏源證券分析認為,保障房是中國建築優質訂單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規模大且具備可持續性,政府信譽好、回款有 保證,毛利率不低於6%、盈利穩定。最重要的,公司在開發保障房過程中,能夠與各地政府建立和鞏固良好的合作關係,加強獲取土地的能力。

中 國建築探索了五種保障房開發模式,分別為施工總承包、限價開發和混合開發、成本加薪金競標服務、BT 投資和城市綜合開發模式。中國建築高層透露,其中施工總承包模式收益率為3%-6%,BT投資模式收益率可達8%-10%,混合開發,保障房開發按規定運 作,收益率也能夠達到10% ,中海在廣州金沙馨園採用了該模式。

制度性求解

在保障房建設領域,雖然有一些企業獨闢蹊徑,探尋出可行的盈利模式,但許多路徑無法複製,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中冶和中建央企、全產業鏈條的優勢。

「在 現有的制度安排下,企業是很難保證不虧損的。」張貴林說,他認為,必須進行制度上的探索,才能夠吸引更多的房地產企業加入保障房建設,變成一種可持續的力 量。例如,在融資方面,給與企業低息貸款。據瞭解,儘管信託加入保障房建設的熱情很大,但是信託公司向地產公司索要的利息仍在6%至7%,融資成本偏高。 政府對保障房後期的管理也十分重要。

4月19日,遠洋地產(03377.HK)行政總裁李明在2011戰略溝通會上表示,保障房建設的當務 之急是建立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遠洋正在研究其盈利模式的問題,並願積極配合政府,摸索並完善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房政策實施細則。保障房項目保持合理的盈 利空間,是實現市場良性發展的重要前提。遠洋地產在北京的兩個保障房項目全部虧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41

全民保障等於狂加稅 左丁山

2011-3-21  AD





 

女讀者B來電郵 呻話讀書無用,連大學碩士都搵唔到工。必須講清楚,呢位上過「蘋果」頭版嘅碩士,並非大學生典型,淨係睇「蘋果」嘅報導,不及其餘,已經知道佢好難搵工, 逢係HR人士,都會同意呢個講法。左丁山最近見過一批中大新亞書院學生,去完耶魯大學交流返嚟,男男女女都唔知幾醒,講普通話與英語都叻過大學時代嘅左丁 山多多聲,呢啲學生畢業後都搵唔到工嘅話,就真係讀大學都冇用嘞,可惜好消息永遠不是新聞,壞消息才是,「蘋果」唔會報導呢啲優秀學生嘅啫。

又有讀者T來電郵講全民保障:「我心裏一直都有意對泛民的全民退休保障作出批評,因我才疏學淺,因而一直和同學討論的時候,被人作出反對而啞口無言」。

泛 民講全民保障流於口號式,未見有一篇詳盡文章細說香港如何推行甚麼形式的全民保障及社會經濟成本。但因為夠大聲,講得多,就有人附和,譬如積金局主席胡紅 玉就話:人口老化問題好嚴重,依家六個後生供養一個老人家,幾十年後就二供一,出生率又只有0.9%。胡主席建議:應該立例將每年政府財政盈餘的一個固定 百分比攞出嚟,開一個特定的戶口給市民,等六十歲或六十五歲退休之後可以用。胡主席已經將呢個建議向立法會議員推銷。(信報三月十七日)

胡 紅玉係律師,對法律就熟嘞,唔知識唔識得計數啫,如果計唔掂,大可請教經濟師。前里昂證券(CLSA)首席經濟師Jim Walker,在財經界十分出名,現在係獨立經濟顧問,佢在股壇長毛David Webb嘅Webb-site.com發表一篇文章(三月十二日)"Universal pensions in HK: the case against",之後Webb又發表一篇"The cost of a universal pension",對全民保障呢個議題有比較詳細嘅分析。如果每位六十五歲以上人士每月支取四千元,到咗2039年,每年政府經常性支出增加一千一百一十 九億元,請問錢從何來?可以加稅嘅,薪俸稅加到歐洲咁高咪得囉,薪俸稅率去到33.5%,利得稅加到35%,庶幾近之。香港無天然資源,將稅率加到咁高, 憑乜同別國/鄰埠競爭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