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車險改革二十年 保費還是這麽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417

2013年的中國汽車銷量超過2000萬輛,保費超過4000億元。 (CFP/圖)

收權、放權,二十年來,中國車險一直搖擺於價格管制和市場化之間。在幾乎沒有競爭的車險市場,三家大公司坐地收金,小公司普遍虧損。新一輪車險改革再度釋放出了市場化的信號,“如果你的風險記錄良好,保費會明顯下調”。

“我都好幾年沒發生事故了,怎麽保費還這麽貴?為什麽不能便宜一半或者打三折呢?”2014年8月,車險無憂網站CEO帥勇說,這是他創辦網站兩年以來被客戶問得最多的問題。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國,2013年的汽車銷量就超過兩千萬輛。但奇怪的是,商業車險卻長期處於非市場化的狀態,定價權牢牢掌握在保監會手里。在這個無法競爭的市場上,大公司(如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盈利無虞,而大批小公司則掙紮在虧損線上。

不過,業界呼籲多年的商業車險改革最近有望重新啟動。7月底,中國保監會向各保險公司下發了《關於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緊接著,8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草擬了《機動車綜合商業保險示範條款》,在內部征求意見。

8月13日,時隔八年,國務院推出了保險業發展的新“國十條”(《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了“市場主導,政策引導”的發展方向。

事實上,過去20年來,商業車險的費率經歷了收緊、放松、再收緊的改革歷程。此次強調“市場主導”的新一輪改革,是否真能讓保險公司展開競爭,把定價權還給市場?

核心是費率改革

新一輪車險市場化改革其實發端於2012年。

“當時保監會的通知很快就掛出來了,但是後來發現這個事兒越商量、越研究,越是不敢放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系教授庹國柱還記得當時的一個規定,達到四條要求(資本、償付能力、車輛承保數額、經營時間)以上的公司可以自主定價,“結果大家算了一下,全國就那麽兩三家可以達到標準”。

又耗了兩年時間,2014年6月27日,在長沙召開的中國車險承保人聯席會議上,中國保監會再度宣布了車險費率自由化的改革方案。一位參會者在會後記錄,“這是一次勢必將記入史冊的會議,很可能將徹底改變未來3-5年中國財產險的市場格局。”

征求意見稿目前只在保險業內流傳,尚未對社會公眾公開。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位保險業內人士均表示,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於條款和費率兩個部分。

條款以通俗化、標準化為方向。就內容來說,附加條款大量減少,由過去的38個減少為11個;第三者責任險中“誤撞自家人,不予賠償”的免責條款被刪除;車險生效時間由“次日零時”變為“即時”。

“如果說條款改革是豎立拳擊臺邊上的柵欄、搭好比賽的同一平臺,那麽費率改革則是放開了拳擊手的手腳,允許保險公司在改革的櫃架內逐步實現自由競爭。這次改革幅度最大的就是費率改革,這也是我們最能體會監管思路和決心的地方。”一位與會人士說。

費率改革的變化體現在保費計算公式的三個基本變量上:基準純風險保費,附加費用率,費率調整系數。

在以往的計算中,純風險保費和附加費用並未截然分開。保險的產品定價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損失的概率,比如這個車未來一年內發生碰撞的概率有多大,業內叫它純保費;還有一部分是附加保費,就是管理成本,比如廣告營銷,給4S店等中介機構的費用。

在基準純風險保費之外,附加費用率是保險公司可以自主控制的部分。它主要指經營成本,尤其是渠道的變化,電話銷售、網絡銷售、4S店等中介機構銷售,成本各自不同。

費率調整系數也發生了變化:過去的費率系數有14個,而根據最新的信息,改革之後只有4個:NCD模型、交通違法系數、渠道系數和自主定價系數。後兩個系數是保險公司自己做主,是可以充分競爭的部分。

車險無憂網CEO帥勇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改革後,保險公司大約60%的保費都是要基於風險定價,對消費者來說,保費會有明顯的變化。如果你的風險記錄良好,保費會明顯下調。

改革的另一個方面是加強保險業與汽車4S店博弈的能力。一位上述聯席會的與會人士寫到,“保監會勾勒的方向是車型定價,雖然實現起來非常艱難,但是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奇葩的‘汽車零整比’問題,讓保險公司的人在汽修行業人的面前多一點反制的手段,多一些尊嚴,保護整個行業的利潤。”

“零整比”是指汽車所有零配件價格之和與其售價之比。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汽車維修協會4月發布的“零整比”報告顯示,每輛車的全部配件費用都至少能夠再買兩輛新車。系數最高的是北京奔馳C級某車型,高達1273%,也就是說更換這款車的全部零配件費用可以買12輛新車。

據帥勇透露,中國保監會下屬的中國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已於2014年1月成立,其目的就是要調查整個行業數據,幫各家保險公司整合零整比數據。零整比經過測算以後,保險公司會有一個基於各個車型零部件價格的指導保費、基礎保費。在保險事故的維修成本中,汽車零配件占比約為70%。

對於此次的征集意見稿,一位保險學教授對南方周末記者稱,“以行業示範條款為主導,創新性條款為補充,費率和條款的改革基本上都是這個原則。沒有完全放開,應該說是一種比較穩妥的做法,漸進式的。不像我們2003年的市場化改革,步子邁得快了一點,狠了一點。”

放開競爭,但不能倒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8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列出:今年前5月,車險占整個財產保險保費收入的比重達到72.60%。截至2013年底,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為1.37億輛,全行業共承保汽車1.2億輛,汽車投保率從2007年的64.40%提高到87.34%。

也就是說,在汽車年產銷量世界第一的中國市場上,有近90%的汽車都購買了車險,車險已經與停車費、加油費一同計入了購車者的剛性支出。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3年汽車保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43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7.8%。

在汽車保險中,分為交強險(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和商業車險。交強險須強制繳納,商業車險則是自願購買,後者是前者的補充。例如,交強險可覆蓋的保險金額約為12.2萬元,然而發生交通事故甚至威脅生命安全時,這些金額可能遠遠不夠,那就需要通過商業車險來彌補損失。

“交強險就像防護堤,在最前面擋著,把最初的責任承擔了,如果‘洪水’超過了這個‘壩’,再到商業車險,特別是第三者責任保險里面來。”庹國柱介紹。

在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的文章中,梳理了我國車險改革“從收緊到放開又收緊的螺旋式發展過程”。

1995至2002年間,車險費率條款由監管部門統一制定。保險公司在虧損時可以要求監管部門提高費率,因此“旱澇保收”,彼此之間缺乏競爭意識,管理粗放,產品單一。

2001年,隨著中國加入WTO的步伐,市場化的呼聲也進入了車險領域。同年,車險費率的自由化在廣東省率先試點,深圳更是成了全國車險改革的試驗田。

兩年後,費率市場化推廣至全國。“一下子就放開了,各個公司你就自己幹吧,願意定多高價格,只要你能承受得了就去幹。”今年70歲的庹國柱說。

價格放開後,市場活力被激發,各公司積極推出風險細分的新產品,市場上的險種由原來的兩個基本險和九個附加險激增到數十個險種。與此同時,價格戰也悄然打響。華泰保險公司率先降價,整體平均價格下降30%以上,其中黨政機關公務車費率甚至下降55%。之後,各個公司開始降低費率,爭搶業務,平均降價幅度在30%以上。

庹國柱說,“有的公司一下就把費率降到了原來的一半,有的按兵不動。結果當年的經營水平和效果急劇下降,甚至虧損。一年之後,就有公司開始提高保險費,我印象很深的是,有的公司一年就漲了四次價。”

價格戰直接導致的結果是保險公司追求保費,缺乏風險評估和準備,出現財務問題。他還記得,“後來保監會就介入了,說不讓這麽幹,大概是2005年。”

200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家保險公司中華聯合財險因連續三年巨額虧損,被保監會正式接管。在中華聯合當年的網站上顯示,該公司2006年的全國保費收入為150.6億元,相當於2002年6.28億元的20多倍。在他們“強攻”的保費中,車險正是大頭。2006年、2007年,車險保費收入占其整個保費收入的八九成。

就那輪市場化失敗的原因,在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中,得到的普遍答案是:市場環境還沒有準備好。在費率完全放開後,車險市場缺乏細分市場的數據準備,保險公司的成本沒有分類,盲目下調費率,甚至不顧及自身的償付能力。

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有人進場,就有人退場。不過,如果保險公司破產而引發社會事件,卻是監管者不願看到的。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再把定價權管起來。

收回定價權之後

2006年,市場化費率被叫停。監管機構再次推出行業內統一標準: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制定商業車險A、B、C條款費率,供各保險公司選擇使用。這三類條款分別以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太平洋財險為主導。

這三類標準,實際上差別並不大。南方周末記者以新車車主身份逐一詢問了人保、平安、大地保險三家公司客服,以15萬左右的車型為例,商業保險的保費幾無差別,均在4000元左右。據客服人員介紹,三類標準的主要差異在於“前後大燈,倒車鏡和天窗”的理賠條款不同。

庹國柱介紹,當時三類條款的產生也是平衡考量的結果:“保監會制定標準,開始就找了中國人保一家,後來別人說不行,只找一家公司不公平,就把平安和太平洋也拉進來了,就等於制定了略有差異的三款產品。”

然而,在費率統一後,2003年前出現過的問題再度發生,保險公司主動提升管理水平的內在動力不足,車險費率條款的主動調整機制缺失。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文章中說,“由於經營者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明確、法律責任不明晰,一旦消費者提出意見,保險公司就以條款費率制定與己無關為由故意推諉。以至於一些社會公眾誤以為監管部門是保險公司的保護傘或者是代言人。”

消費者對於統一定價也有怨言。2008年,中國反壟斷法出臺後,最早的案件之一就發生在車險行業。一位重慶市民因私家車享受的車險折扣與其他地區不同,狀告重慶市保險行業協會。而後該協會修改了條例措辭,這位市民在開庭前一天撤訴。

目前的車險市場,大小險企的盈利差異很大。在此前公布2013年度車險承保利潤的49家保險公司中,除人保、平安、太平洋三家上市險企實現承保獲利外,其余46家公司全線虧損。

在車險無憂網站6月底做的一次覆蓋32萬人次的調查中顯示,79%的人選擇了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和太平洋財產保險三家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