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汤彦麟的保卫战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8/HTML_BGAJ58BHIVG1.html


当汤彦麟(Tony Tyler)在6月9日的国际航协年度会议上,被推选为今年的国际航协主席时,这位担任了国泰航空(00293.HK)两年CEO的英国人,一如往常地表现出聆听与思考中的神情,没有流露太多兴奋。

“他的表情总是微妙得难以捕抓。”一位现场的摄影记者耸肩说。

可庆祝的事情的确不多。“业务方面我们(国泰航空)依然乏善可陈,如果有什么要补充的话,便是甲型流感的全球性爆发,令情况雪上加霜。”汤彦麟说。

事实上,从国际航协的数据看,国泰正位于民航业需求衰退的最惨烈前线。该组织在6月1日表示,单在4月,亚太区的客运跌幅便高达8.6%,表现全球最差。而国泰航空以香港为基地的现实,令情况更具挑战性。为此,汤彦麟在一季度已经采取了大刀阔斧的员工休假计划。

在 表明暂时无意再对运力开刀后,汤彦麟又将目光瞄准了民航业的过度监管,严厉批评美、加、欧三地的不合理监管措施,表示这将令行业雪上加霜。这位以冷静著称 的CEO,正摆出斗士的姿态,为保卫60年来的平均边际利润率仅得0.3%的航空承运人产业,动用不多的筹码抗击求存。

炮轰监管政策

根 据国泰提供的内部文件,6月4日,汤彦麟在新加坡出席一个券商会议时,针对各地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将带来额外高昂成本的监管政策,提出了毫不婉转的批评—— 此前,加拿大议会反对派准备在渥太华的联邦议会上通过法案,规定一旦航班延迟或取消、乘客被拒登机,或飞机于停机坪停留多于一小时,受影响的乘客均可获得 赔偿。

“我们当然不反对立法保障乘客权益,然而这些法例必须公平合理,能够切实执行,而且理应咨询受影响的相关者——包括航空公司。以这个 案为例,由于咨询欠奉,草拟法案的部分条文根本不合情理。而且遇上航班延误的情况,竟由航空公司单独承担所有财务责任,完全不顾天气、航空交通管制和机场 挤塞等因素,根本不切实际。”汤彦麟说。

按照国际航协理事长Giovanni Bisignani在6月8日召开的国际航协年会上的发言,民航业对某些监管政策的容忍已经达到极限。他对本报指出,“无忧无虑的垄断供应商”,即机场和 空管部门,此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措施,以增加自身收入,却不顾航空公司为生存挣扎的现状。“航空公司向这些供应商支付的账单,去年增加了15亿 美元。而在2009年的头6个月,尽管民航业危机深化,但账单居然还增加了15亿美元!”Bisignani说。

Bisignani当时严 厉批评了包括英国机场管理局与英国民航局(两者决定在2008年-2013年间在伦敦希思罗机场增加86%的税费)、印度德里与孟买机场(前者收费上调 137%,后者收费更上升了278%)、厄瓜多尔的Quiport机场(自2005年起增加了79%的收费来为一个从未使用的新机场进行融资)在内的机场 和政府监管方,表示危机当前与民航业利润薄弱的现实,让业界无法承受如此不合理的政策成本。

至于国泰,其更关切难以转嫁的非税费监管成本。 汤彦麟便在6月4日以美国政府最近向该国及海外航空公司颁布的一份有关服务残障乘客的条例修订指令及指引一事,作为典型。“有些指引根本不切实际。例如, 若有位视障人士无法浏览我们的网页而致电查询,则接听电话的同事便需要为对方提供网页上所有票价的详尽资料。试想一下,这可行吗?”他表示,可以肯定,若 执行相关规定时稍有差池,国泰必定因此被罚款甚至面对诉讼。

在政府意志这一不可控因素之外,国泰当前最大的挑战,仍在于令运力与需求达成相对平衡。

6月11日,国泰航空发布了5月的交通流量数据,显示当月的乘客与货邮运输量,再次录得显著跌幅——客运量同比跌7.5%,货邮量则跌13.3%。这印证了投资者此前的观点,即该公司4月的客运量回升,仅仅是复活节假期的干扰效应。汤彦麟对此指出,受甲型流感影响,导致国泰来往日本的客运量大幅下滑,更有迹象显示,对感染甲型流感遭受隔离风险的畏惧,令人们的旅游意愿大大降低。

这或导致国泰陷入恶性业务循环。“陷入业绩见红(即亏损)的航空公司,由于运力过剩,正面对更大的麻烦。许多航空公司,不得不以亏本价销售机票,这对利润率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明显,这样做是不可持续的。”6月8日,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在出席国际航协的大会时如是说。

现 在只需打开国泰的网站,便能发现,其正在促销从北京至巴黎的来回机票,价格是2990港元(不含税费)。根据一位香港旅游业人士的说法,同样的航线,国泰 在2008年非旺季的最优惠票价,至少要5000港元以上。“随便翻阅报章广告,便能发现今天市场上的票价是何等超值。”国泰常务总裁史乐山在4月如是感 叹。

“国泰的客运利润被不佳的交通流量、深度的打折行为与汇率的不利波动所施压,但国泰的运力整体而言,只平稳略有下降而已,(管理层称) 若某些航班不再符合经济效益,将会迅速进行运力下调。”摩根大通的分析师Corrine Png在国泰于3月中旬公布亏损85.6亿港元的2008年业绩后,预测其全年客运运力需下调5%,货运则更需减少一成运力。

艰难时刻在一 个月后来到。4月17日,国泰宣布,其与子公司港龙航空的客运运力将各下调8%与13%,货运运力则下调11%。均超出了摩根大通的预期。同时,管理层宣 布缩减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11条国际航线的航班密度与座位数,港龙还将暂停福冈以及往来中国内地四个二线城市的航班服务。

航班的削减,随之而来的是冗余人员的问题。“为了保护职位,我们必须令工作流程现代化,并且用更少的人手,完成更多的工作。”Bisignani如是建议。汤彦麟与管理层的决定是,推行员工非强制无薪长假计划。

这 回应了国泰的薪酬成本较区内竞争对手更为难以撼动的担忧。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资券商分析师此前对本报表示,国泰在亚太区的最大对手新航,就拥有更为灵活 的薪酬体系。“由于采用与公司的一系列经营表现挂钩的方式,来动态控制人手,新航母公司在2008财年有高达六成的人力开支是非固定成本。在录得极端季度 损失的假设下,新航应能迅速削减至少一成的薪酬支出。”

这一次,外界低估了员工与公司共度时艰的意愿。除了国泰的机师团队对无薪休假计划反 馈不佳(仅三成左右的国泰机师支持这一计划),国泰和港龙的香港地面员工、外站地面员工、机舱服务员与港龙机师,均有超过95%的员工同意了这一计划。汤 彦麟对此称,这将为国泰节省“可观的员工开支”。

还有下一步吗?“我们实在不想收到更多坏消息。”汤彦麟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2

汤彦麟的保卫战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8/HTML_BGAJ58BHIVG1.html


当汤彦麟(Tony Tyler)在6月9日的国际航协年度会议上,被推选为今年的国际航协主席时,这位担任了国泰航空(00293.HK)两年CEO的英国人,一如往常地表现出聆听与思考中的神情,没有流露太多兴奋。

“他的表情总是微妙得难以捕抓。”一位现场的摄影记者耸肩说。

可庆祝的事情的确不多。“业务方面我们(国泰航空)依然乏善可陈,如果有什么要补充的话,便是甲型流感的全球性爆发,令情况雪上加霜。”汤彦麟说。

事实上,从国际航协的数据看,国泰正位于民航业需求衰退的最惨烈前线。该组织在6月1日表示,单在4月,亚太区的客运跌幅便高达8.6%,表现全球最差。而国泰航空以香港为基地的现实,令情况更具挑战性。为此,汤彦麟在一季度已经采取了大刀阔斧的员工休假计划。

在 表明暂时无意再对运力开刀后,汤彦麟又将目光瞄准了民航业的过度监管,严厉批评美、加、欧三地的不合理监管措施,表示这将令行业雪上加霜。这位以冷静著称 的CEO,正摆出斗士的姿态,为保卫60年来的平均边际利润率仅得0.3%的航空承运人产业,动用不多的筹码抗击求存。

炮轰监管政策

根 据国泰提供的内部文件,6月4日,汤彦麟在新加坡出席一个券商会议时,针对各地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将带来额外高昂成本的监管政策,提出了毫不婉转的批评—— 此前,加拿大议会反对派准备在渥太华的联邦议会上通过法案,规定一旦航班延迟或取消、乘客被拒登机,或飞机于停机坪停留多于一小时,受影响的乘客均可获得 赔偿。

“我们当然不反对立法保障乘客权益,然而这些法例必须公平合理,能够切实执行,而且理应咨询受影响的相关者——包括航空公司。以这个 案为例,由于咨询欠奉,草拟法案的部分条文根本不合情理。而且遇上航班延误的情况,竟由航空公司单独承担所有财务责任,完全不顾天气、航空交通管制和机场 挤塞等因素,根本不切实际。”汤彦麟说。

按照国际航协理事长Giovanni Bisignani在6月8日召开的国际航协年会上的发言,民航业对某些监管政策的容忍已经达到极限。他对本报指出,“无忧无虑的垄断供应商”,即机场和 空管部门,此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措施,以增加自身收入,却不顾航空公司为生存挣扎的现状。“航空公司向这些供应商支付的账单,去年增加了15亿 美元。而在2009年的头6个月,尽管民航业危机深化,但账单居然还增加了15亿美元!”Bisignani说。

Bisignani当时严 厉批评了包括英国机场管理局与英国民航局(两者决定在2008年-2013年间在伦敦希思罗机场增加86%的税费)、印度德里与孟买机场(前者收费上调 137%,后者收费更上升了278%)、厄瓜多尔的Quiport机场(自2005年起增加了79%的收费来为一个从未使用的新机场进行融资)在内的机场 和政府监管方,表示危机当前与民航业利润薄弱的现实,让业界无法承受如此不合理的政策成本。

至于国泰,其更关切难以转嫁的非税费监管成本。 汤彦麟便在6月4日以美国政府最近向该国及海外航空公司颁布的一份有关服务残障乘客的条例修订指令及指引一事,作为典型。“有些指引根本不切实际。例如, 若有位视障人士无法浏览我们的网页而致电查询,则接听电话的同事便需要为对方提供网页上所有票价的详尽资料。试想一下,这可行吗?”他表示,可以肯定,若 执行相关规定时稍有差池,国泰必定因此被罚款甚至面对诉讼。

运力难题

在政府意志这一不可控因素之外,国泰当前最大的挑战,仍在于令运力与需求达成相对平衡。

6月11日,国泰航空发布了5月的交通流量数据,显示当月的乘客与货邮运输量,再次录得显著跌幅——客运量同比跌7.5%,货邮量则跌13.3%。这印证了投资者此前的观点,即该公司4月的客运量回升,仅仅是复活节假期的干扰效应。汤彦麟对此指出,受甲型流感影响,导致国泰来往日本的客运量大幅下滑,更有迹象显示,对感染甲型流感遭受隔离风险的畏惧,令人们的旅游意愿大大降低。

这或导致国泰陷入恶性业务循环。“陷入业绩见红(即亏损)的航空公司,由于运力过剩,正面对更大的麻烦。许多航空公司,不得不以亏本价销售机票,这对利润率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明显,这样做是不可持续的。”6月8日,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在出席国际航协的大会时如是说。

现 在只需打开国泰的网站,便能发现,其正在促销从北京至巴黎的来回机票,价格是2990港元(不含税费)。根据一位香港旅游业人士的说法,同样的航线,国泰 在2008年非旺季的最优惠票价,至少要5000港元以上。“随便翻阅报章广告,便能发现今天市场上的票价是何等超值。”国泰常务总裁史乐山在4月如是感 叹。

“国泰的客运利润被不佳的交通流量、深度的打折行为与汇率的不利波动所施压,但国泰的运力整体而言,只平稳略有下降而已,(管理层称) 若某些航班不再符合经济效益,将会迅速进行运力下调。”摩根大通的分析师Corrine Png在国泰于3月中旬公布亏损85.6亿港元的2008年业绩后,预测其全年客运运力需下调5%,货运则更需减少一成运力。

艰难时刻在一 个月后来到。4月17日,国泰宣布,其与子公司港龙航空的客运运力将各下调8%与13%,货运运力则下调11%。均超出了摩根大通的预期。同时,管理层宣 布缩减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11条国际航线的航班密度与座位数,港龙还将暂停福冈以及往来中国内地四个二线城市的航班服务。

航班的削减,随之而来的是冗余人员的问题。“为了保护职位,我们必须令工作流程现代化,并且用更少的人手,完成更多的工作。”Bisignani如是建议。汤彦麟与管理层的决定是,推行员工非强制无薪长假计划。

这 回应了国泰的薪酬成本较区内竞争对手更为难以撼动的担忧。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资券商分析师此前对本报表示,国泰在亚太区的最大对手新航,就拥有更为灵活 的薪酬体系。“由于采用与公司的一系列经营表现挂钩的方式,来动态控制人手,新航母公司在2008财年有高达六成的人力开支是非固定成本。在录得极端季度 损失的假设下,新航应能迅速削减至少一成的薪酬支出。”

这一次,外界低估了员工与公司共度时艰的意愿。除了国泰的机师团队对无薪休假计划反 馈不佳(仅三成左右的国泰机师支持这一计划),国泰和港龙的香港地面员工、外站地面员工、机舱服务员与港龙机师,均有超过95%的员工同意了这一计划。汤 彦麟对此称,这将为国泰节省“可观的员工开支”。

还有下一步吗?“我们实在不想收到更多坏消息。”汤彦麟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4

生瑞國際化敵為友 打專利保衛戰

2010-6-21  商業周刊





這家Sisvel義大利公司,是 六月五日風光落幕、吸引超過三萬五千位國際買家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會場上,唯一的不速之客。

「台灣資訊業 界都當他們是義大利黑手黨公司,」六月三日上午,生瑞國際執行長林育生以這樣的開場白,對世貿展覽館一館第三會議室內,不到二十位聽眾介紹Sisvel。 Sisvel替飛利浦、法國電信及JVC等公司,針對音樂播放器MP3與數位電視DVB–T部分技術,在全球進行專利授權與保護。這場主題為「專利權保護 與執行」的座談會,主講人即是Sisvel執行長丁尼(Roberto Dini)。

邀公敵站台 研討會遭同業嗆聲

本土資訊 業界之所以不捧場這場論壇,甚至將丁尼列為不受歡迎對象,不是沒有緣由的。因為,Sisvel在許多資訊品牌法務主管眼中,是靠專利授權與訴訟營利生存, 一手要錢、一手威嚇上法院解決的「專利蟑螂」(patent troll)。

兩年前的德國漢諾威電腦展CeBIT,開展當日當地警方針對五 十一個參展攤商進行大規模臨檢,調查是否涉嫌侵犯智財權,遭檢攤位中,來自中國大陸的最多,共有二十四家,其次是台灣的十二家。同年八月底登場的歐洲最大 消費電子展IFA,相同的智財權調查事件再度上演,這回德國警方發動的突襲,讓六十九家參展業者帶來的新品遭當場查扣,其中包括微星科技、東元電子等六家 台灣廠商,在幕後策動兩次司法行動的皆是Sisvel。

也因此,當Sisvel透過生瑞國際公司,表達來台分享智財權管理經驗意願時,得到 的是台灣資訊業一片噓聲。

根據本屆台北國際電腦展官網公布的研討會訊息,六月四日由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主辦的「國際設計趨勢」座談會,丁尼原 列在講者名單,並預計發表四十分鐘演說,不料,主辦單位才剛寄出邀請函,隨即就接獲參展廠商抗議電話,明確反對丁尼上台,最後只好以「避免突發狀況產生」 為理由,緊急刪除丁尼演講議程,讓出面邀約的林育生,不得不另覓場地,才促成丁尼在台北發聲。

不打不相識 專利訴訟和解收場

最 特別的是,協助Sisvel登台破冰的林育生,六月一日才在台北國際電腦展開幕典禮上,代表生瑞國際從總統馬英九手上,摘下本屆台北國際電腦展兩座創新設 計獎的金質獎。這獎項是目前國內官方頒給設計產業的最高榮譽,今年主辦單位只遴選出四件金質獎作品,品牌大廠宏?硅K下一座,生瑞國際則包辦半數,成為最 大贏家。

既然明知Sisvel是台灣資訊業的公敵,林育生為何執意要引清兵入關?

事實上,在德國成立ADD–ON品牌,行銷 MP3及數位音源播放器的生瑞國際,和Sisvel也是不打不相識。

二○○一年,林育生從台灣出口五千支MP3播放器到義大利,貨才剛到 岸,林育生半夜就接獲Sisvel急電通知,表示該產品侵犯大廠的智財權,整批貨悉數遭海關查扣,Sisvel不但要求他立刻開出銀行保證票,才能讓商品 合法進入歐洲市場銷售,還要追溯既往,要林育生供出已流入市場的MP3商品數量,依此計算生瑞國際應該支付的授權金額。

面對突如其來的專利 訴訟危機,一九八七年任職詮腦電腦時期,就被派駐到德國開發歐洲市場的林育生,在歐洲友人指點下,很快就認知到和Sisvel進行和解,是化解誤踩專利地 雷的上上策。最後,生瑞國際支付約十五萬美元,才贖回產品並免於陷入冗長的專利纏訟。

「想在歐洲市場經營品牌,這絕對是基本的遊戲規則,」 林育生說,不管是否認同這類專利權保護公司的作為,接受並認識這個遊戲規則,是台灣資訊業者打海外品牌戰的必經之路,甚至還應該化敵為友,透過 Sisvel這類在全球設有分支機構的法務團隊,進行創新產品的自我保護措施。

掌握遊戲規則 朝自主品牌邁進

如 今,Sisvel成為生瑞國際的最佳盟友,除代理生瑞登記的Pan Drive商標權,執行其在歐洲通路與大陸市場的仿冒取締,雙方也不排除攜手爭取未來大中華市場的專利商機。

手上握有超過四百項交通大學研 發專利的交大電子工程系副教授黃經堯指出,台灣資訊產業過去多投入產品設計端,較少從技術開發者的思維認知專利遊戲規則,因此,在電腦展上,很容易踏進技 術大廠早已埋下專利地雷的禁區,淪為專利領域的被害者。

其實,專利權保護和被保護本就是一體兩面,特別對品牌業者來說,專利權行使更是攻城 略地不可少的武器。去年以來,宏?硈甈D惠普、宏達電反控蘋果iPhone侵權,越來越多台灣資訊業者主動發動智財權官司,正說明了掌握專利權遊戲規則, 是邁向自主品牌的最後一哩路。

林育生表示,多數台灣資訊業者對於Sisvel這類公司,長期以來抱持敬而遠之的心態,主要還是因為專利費用 並非靠低毛利生存的中小企業能承擔。生瑞國際的突圍策略,是靠設計力切入新應用的非成熟市場,藉由創新產品的高毛利,創造和敵人共舞的本錢。

拋 開被迫害情結,認清市場現實,林育生把同業視為地雷的危機,轉化為挑戰產品創新的轉機,也實現了台灣品牌走進世界的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21

落难大股东如何保卫股权

http://www.p5w.net/newfortune/qianyan/201009/t3188613.htm

从黄光裕、戴国芳等人的教训,与黄宏生、张文中、郑梦九等人的经验中,民企大股东可以获得在困境中保持公司控制权的启示。

  尚未见分晓的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其中有许多值得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深思之处。
落难大股东为何境遇不同
  黄光裕并非第一个入狱的老板,为什么与其处境类似的黄宏生、张文中被判刑后,仍能保持对创维、物美的有效控制,而没有发生职业经理人“反水”的情况?对比来看,原因有三。
第一,更高的股权比例。黄宏生入狱时对创维的持股比例近40%,而摩根士丹利作为第二大股东仅持股9%左右,在机构投资者中没有潜在的威胁者。张文中亦然,更高的持股比例形成了更为稳固的控制权。
第二,用老臣、忠臣和最紧密的人,保持与公司的沟通。黄宏生在狱中与属下沟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老臣杨东文、创维总经理张学斌及黄的妻子林卫平等每月都 去香港赤柱监狱探视,期间黄会面授对企业发展的看法;同时定期阅读高管们带给的各种报表;二是每月给董事局写信,部分还拿到内刊上发表给全体员工看。反观 陈晓,与黄光裕之间缺乏牢固的关系纽带;作为永乐电器曾经的掌舵人,也不乏做老板的经验,其有意扩大在公司中的话语权,亦在情理之中。
第三, 管理层与公司所有者在经营思路和利益上的一致性。这一点创维表现得尤为突出。黄宏生入狱前,创维管理团队不但获得股权激励,而且得到更大的授权,因此,老 板获刑后,张学斌继续率领团队完成董事会既定的发展战略。反观国美,各种声音隐约指出黄光裕的独断以及管理班子在股权激励上的绝望,由此也为陈晓带来了机 遇。而且,在国美的发展模式、节奏和步骤上,黄光裕与陈晓也有较大的分歧。黄光裕更为激进,其策略是以规模为前提,再精细化经营门店。陈晓则注重提升单位 面积销售效率,他接手后,仅2009年前9个月,国美就关闭了158家低效益门店。多重矛盾,最终全面爆发,带来了国美的内忧外患。
在海外市 场,与黄光裕案件相似的有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集团主席郑梦九入狱案。2007年,身家超过22亿美元的郑梦九因挪用公款和行贿被判刑3年。不过,郑氏家族 在现代汽车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持股比例在40%以上,加之管理层对公司既有战略的一贯秉持,同样使得现代集团在此期间仍保持了良好的增长。黄光裕的教训与 黄宏生、张文中、郑梦九的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家深思。
从另一角度看,黄光裕入狱后,虽然面临夺回公司控制权的压力,却未重蹈当年铁本钢铁董事 长戴国芳入狱后公司最终破产清算、顾雏军被捕后格林柯尔帝国瓦解的命运,且能在狱中遥控,其财富在此期间还持续增值,又堪称幸运。其中原因正在于,国美作 为上市公司,还关系黄氏家族之外其他股东的利益,因此,包括股东、司法、监管机构在内的各方都能够依照既有的游戏规则规范处事。这也意味着,经由上市步入 规范运作的轨道,不失为民企老板规避自身风险波及公司的有效路径。

  争夺国美:规则下的游戏
  对于民企来说,国美争夺战影响深远,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新经济下股权之争的新范例,一个经理人与雇主之间关系的里程碑。
首先,双方虽是你来我往、明枪暗箭,争夺方式却都合理合法,符合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股东会是公司权力的最高机构,董事会执行股东会决议,而经理人则受 董事会的委托,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目前双方争夺的焦点是董事会,而对董事会改造起决定作用的是股东会。在国美的股权结构中,黄氏家族的控股地位基本 是一直以底线(占1/3股份,基本可以保证否决权)为核心设计的,这给当前的股权争夺留下了很多变数。例如,贝恩资本债转股后,如果获得增发机会,黄氏家 族可能失去控股地位,为此,黄光裕运用大股东的权力,否决贝恩的增资计划,否决贝恩方人员进入董事会,提议更换总经理、董事长,以及提议召开股东大会等, 完全是捍卫其地位的正招。这无疑值得后来者借鉴。
其次,这是一次职业经理人和股东之间关系的罗生门。经理人和股东之间本是非常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主人犯了错误,甚至这个错误有可能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作为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团队,是否就能以对全体股东负责的名义“抢班夺权”?
虽然国美股东不只黄氏一家,陈晓撇清黄光裕对公司的负面影响也似乎更符合中小股东的利益,但作为受托人,其核心责任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论陈晓 19个月来功过如何,他在国美“去黄光裕化”方面都有违信托责任。比如,黄光裕对国美的股权激励计划是“慷股东之慨”的指责,并非全无道理。股权激励的初 衷是扭转委托代理问题,使得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一致,其产生的背景是美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分散导致了内部人控制问题。而在大股东相对明确的企业中,股权激 励未必合适,其将稀释全体股东的股份比例,进而在短期内导致每股价值的下滑,比如长江实业往往以高薪而非股权激励经理人。
不过,从舆论“去黄 光裕化”看,其撇清黄光裕与国美经营的关系并无不当。2004年11月,黄宏生及其弟黄培生因涉嫌造假账以及挪用公司资金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后,创维同样 迅速展开危机公关,强调公司不等于大股东,现有股东之间高度团结,以防止大股东危机扩大为公司危机。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企业家违背信托责任的事件常有发生,并引起了社会的热议;而今国美事件的出现,可能会使许多中国民企老板重新评估引入职业经理人的风险,其对股权的控制可能会更为紧密。
国美争夺战是一场没有输赢的战争,有损全体股东的利益。而公司的控制权争夺,最终要回到股东价值创造这个落脚点。无论结局如何,黄光裕也好,陈晓也罢, 都必须面对如何保持公司平稳有序运营、真正为股东创造价值的问题。而在旁观者中,企业家需要思考的是公司与自身的关系定位,职业经理人则需要再思考一下信 托责任的核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8

两天市值缩水数十亿 李宁打响“冬季保卫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3/wOMDAwMDIxMjIwOA.html

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02331.HK),正陷入一场“冬季保卫战”。

受损于上周五公布了2011年二季度订货情况,本周前两日李宁股价大幅下挫。12月20日,李宁股价大跌近16%,21日,李宁股价也未能止住下跌行情,再次下跌5.26%,市值两日蒸发45亿港元。

12月22日,李宁股价止跌回升2.48%至17.36港元,但对于巨额损失的弥补有限,投资者“恐慌”情绪继续蔓延。

“公司过度依赖分销商开店推动增长。”针对此突发事件,李宁公司相关人员如此解释。李宁公司首席运营官郭建新则认为,“体育用品企业依靠新开门店增厚业绩的路径,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

截至12月22日晚,本报记者尚无法获知上述分析性的解释背后,是否还存在恶性突发事件。不过,就在李宁公司股价大跌之前,李宁欲借壳的非凡中国(08032.HK)披露,港交所的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已裁定非凡中国收购李宁约30%股权为反收购交易。

根据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规则》,所谓“反收购行动”通常指某项交易可能会影响到公司控制权,或变相将拟收购资产上市的交易行为。

非凡中国公司的发言人称,“公司已就港交所裁定非凡中国收购李宁是反收购提出上诉。公司对最终完成收购事项仍然有信心,上诉的时间表则要视乎联交所的聆讯日期而定。”

机构唱空

按 照李宁公司公布的信息显示,2011财政年度第二季度李宁牌产品订货会已结束,按照零售吊牌价计算的订单总值与2010年同期相当,其中服装产品和鞋产品 平均零售价均上涨超过8%,但订货数量则分别下降超过7%和8%。因给予经销商批发折扣作出调整,订单总值按批发出货计算同比下降约6%,且订货量也出现 下降。

在李宁公司发出上述消息后,多家机构表示对李宁持唱空态度,随后引发李宁股价连续下挫,两个交易日市值合计蒸发45亿港元。

建银国际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李宁录得体育用品服饰企业2011年度第二季度订单最差记录,订单增幅倒退较市场预期为大,维持弱于大市评级,并将其目标价由原先的21.9港元大幅调低至15.2港元。

建银国际则认为,李宁公司第二季订货会订单金额按年下降约6%,表现为体育用品股中最弱者,并预期在市场竞争下,其市占率正在下降,未来两季订单展望疲弱。建银国际因此下调李宁公司2011-2012财年每股盈利预测16%-19%。

此外,德意志银行等机构也发表研究报告对李宁公司业绩表示了失望。

面对资本市场的反应,李宁公司的发言人称,“股价表现是市场的行为,我们会继续把业务做好。”

渠道之困

但市场的失望态度也使李宁公司重新审视自身的传统分销渠道。

李宁公司发言人称,李宁公司目前有129个经销商及超过2000个分销商。大部分分销商规模都比较小,平均经营2家店。其实,超过1700个分销商仅经营1间店。

这种“小而散”的分销队伍背后,则是参差不齐的管理能力。“我们留意到大部分的分销商的零售管理能力、货品采购能力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都比较弱,导致他们的单店效益及经营利润率都不理想,而他们也缺乏店铺数规模可带来的规模效应。”上述发言人称。

此外,随着体育用品市场的快速变化,以及国家持续城市化,体育用品正形成消费升级,对产品及品牌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经销商和分销商都面临成本快速上涨的压力,特别是人工成本和房租上升。

对于订单数的下降,业内资深人士王一鸣称,“不像安踏体育等竞争对手,李宁过去数年一直在渠道整合上止步不前,使得李宁作为一个相对较老的品牌,在拥有多个品牌代理的代理商那里,并无太多提升市场销量的空间。”

祸不单行。在面临渠道困局之时,李宁公司力图涉足体育地产的努力也遭到重创。非凡中国日前发布公告称,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裁定非凡中国收购李宁的股权交易为反收购。

非 凡中国的前身为香港创业板公司快意节能,8月底宣布收购李宁30.9%的股权,并更名为“非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随后,非凡中国以总价7亿港元收购投资 控股公司Bright Equal 及Union Wealth,这使得非凡中国将有权开发及管理于开发区土地兴建的工业园以及开发棋盘山土地,李宁系公司以此涉足体育地产。

此次遭遇叫停, 非凡中国公司发言人称,“非凡中国的意向仍然是在符合交易所创业板证券上市规则下继续进行收购,与李宁成立策略合作,提升体育相关的业务,建立包括体育人 才及比赛、活动制作及管理,以及体育及绿色社区业务,从而把非凡中国发展为內地具领导地位的体育及环保综合企业。”

“冬季保卫战”

面对现状,李宁正展开一场“冬季保卫战”。

“未来的发展关键要提高现有店铺的经营效率,”李宁公司新闻发言人称,“我们及早正视问题,主动提出改革其分销体系,包括对低效率的分销商进行整合,改善店铺的结构,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增加给经销商的折扣率等措施,目的就是要解决零售环节面临的挑战。”

事实上,李宁公司已经展开了一项旨在提升渠道效率的改革措施。重要的一项,即“通过让那些更有效率的比较大的经销商,或者想进一步发展的分销商对他们的店铺进行收购,同时,我们也会鼓励大型经销商增加经销商直营店铺的数量。”

据本报记者了解,李宁公司未来会对其超过2000个分销商进行整合,将有500-600个分销商会被淘汰出李宁的分销体系。截至今年6月30日,李宁公司的店铺数量为7478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6

阿里巴巴「價值觀」保衛戰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29367&time=2011-02-26&cl=115&page=all

整肅行動是「簡單」還是「複雜」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到底發生了什麼
《新世紀》週刊 記者 王姍姍

 

  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01688.HK)突然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2010年公司清理了逾千名涉嫌欺詐的客戶,同時「自我曝光」有近百名阿里巴巴的直銷人員及部分主管經理默許甚至參與協助騙子公司規避認證措施,進入阿里巴巴B2B平台。

  更令外界愕然的是,該公告還宣佈,儘管並未直接參與詐騙事件,但B2B公司CEO衛哲、COO李旭暉已引咎辭職;公司人事資深副總裁鄧康明也引咎辭職,將降級另用。這一切,阿里巴巴對外解讀為為了「維護公司價值觀」。

  「因為這件事令阿里巴巴蒙羞,我們必須立即做出反應,避免聲譽進一步受損。」阿里巴巴B2B公司非執行董事蔡崇信在21日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中這樣解釋。

  「誠信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價值觀之一。」馬云在一封對阿里巴巴員工的內部郵件中形容說,過去一個多月中,自己對於員工為了追求高業績、高收入,明知是騙子客戶還簽約的行為感覺「很痛苦,很糾結,很憤怒」。

  捍衛價值觀而導致高層變動,馬云痛心疾首稱,衛哲的離職是一場「刮骨療傷」。一場突然如其來的醜聞和人事地震,也由此變為了阿里巴巴整肅價值觀 的窗口。但外界對此的反應則褒貶不一。有人表示難以理解阿里巴巴「居然拿價值觀這麼虛的東西說事」,認為讓衛哲下台是「判罰過重」,猜測背後存在不足對外 人道的隱情。

  而取代衛哲的新一任B2B公司CEO、同時也兼任淘寶網CEO的陸兆禧直接回應質疑道:「這就是阿里巴巴。我們只是做了我們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很簡單!」

  「簡單」還是「複雜」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到底發生了什麼。

突如其來的「整肅」

  「太突然了!2月18日衛哲還來我們這裡做報告,三天後居然就下台了!」在重慶做家具出口生意的楊先生,2008年起付費成為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中國供應商」的會員。

  他告訴本刊記者,自己幾天前參加阿里巴巴在重慶本地舉辦的一個中小企業管理論壇時,剛剛見到衛哲本人。當時衛哲在台上侃侃而談,分享了很多企業管理經驗,表現淡定,絲毫看不出即將離職的跡象。

  令楊先生震驚的另一個原因是,他使用阿里巴巴B2B交易平台做外貿生意的這些年裡,此前從未聽到阿里巴巴發佈過任何對於涉嫌欺詐會員的公開處理聲明。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阿里巴巴某地分公司的銷售經理也向本刊記者證實,在阿里巴巴內部,雖然銷售部門有時會從客戶投訴渠道收到一些涉嫌欺詐的會員名單,但從未對外界公佈。

  「這些對買家存在欺詐行為的會員,一經投訴被調查後,全部會被關閉賬號,而且今後永遠不再有機會成為阿里巴巴的會員。」這位銷售經理向本刊記者表示,目前反映最多的欺詐行為主要集中在騙取買家的預付款上。

  按照馬云在內部郵件中對員工講述的事發經過,B2B公司董事會曾委派獨立非執行董事關明生負責展開一場「客戶資質獨立調查行動」,起因是幾個月 前集團已發現「B2B公司的中國供應商簽約客戶中,部分客戶有欺詐嫌疑」,並有跡象表明,直銷團隊的一些員工默許甚至參與協助這些欺詐公司規避認證環節加 入阿里巴巴平台。

  秘密調查歷時一個月,階段性結果是統計出在2009年、2010年間分別有1219家(在總付費會員中佔比為1.1%)和1107家(在總付費會員中佔比0.8%)的「中國供應商」會員涉嫌欺詐。

  有消息顯示,對於衛哲等高管辭職或降職的決定,至少在春節長假剛剛結束時就已經做出。

  而2月21日的上午,馬云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呆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而是帶著他那招牌式的溫暖笑容,出現在B2B公司的員工辦公區,與很多年輕員工交談。「大家就是有說有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主題,有人還掏出相機和老馬合影。」一位員工回憶說。

  沒有人從馬云的說說笑笑中覺察出任何異樣。幾個小時後,他們便收到了一封早已經準備多日的價值觀整肅「家書」。

  「馬云這個『小土豆』確實很厲害!明明是抖醜聞嘛,但怎麼聽都感覺阿里巴巴特別講誠信!」一位在杭州經營食品包裝外貿業務的盧先生向本刊記者盛讚馬云的危機公關水平。

  和盧先生一樣,很多阿里巴巴的會員對馬云發動的這場自我曝光行動表示了認可,尤其對其化危為機的駕馭能力佩服不已。

認證黑洞

  阿里巴巴B2B業務目前按內貿和外貿,主要分為中國交易市場和國際交易市場。中國交易市場中的會員產品為「誠信通」,國際交易市場的主打會員產品在2008年之前,是被外人所熟悉的「中國供應商(Gold Supplier)」。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來自第三方的認證,是阿里巴巴確保商戶誠信資質的基本手段。想要入會的商戶,特別是企業級會員,在繳納年費的同時,還要將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等資料交與阿里巴巴指定的第三方認證機構認證。

  與此同時,一位阿里巴巴的區域銷售經理告訴本刊記者,阿里巴巴直銷人員「登門服務」的工作方式也決定了他們對每一個會員企業的實際家底都會有一個基本掌握。「至少,對於客戶是不是真想在阿里巴巴上做正經生意,還是能做出判斷的。」這位銷售經理表示。

  2010年以來,阿里巴巴針對內貿平台的「誠信通」會員,以論壇發貼的形式,按月公佈「誠信黑榜」。以2011年1月為例,當月中因貿易欺詐糾 紛而被清退的會員有45家,因發佈違規信息遭遇清退的會員有60家,相應的企業名稱都在論壇中被廣而告之。此外,「誠信通」還發起了誠信報團活動,申請擔 任團長的商戶,可以被提高誠信風險保障金的數額。如果「報團」的團員涉嫌欺詐,則全團商戶要共同承擔買家損失。

  但上述種種整肅誠信的措施目前尚未在外貿交易平台被同時執行。

  2008年11月,阿里巴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外貿出口不景氣形勢,將旗下外貿出口會員服務「中國供應商」升級為「全球寶」,一年會費 標準為5萬元,同時又新推出一款低價版的「出口通」會員服務,報價1.98萬元。這一改革旨在為中小企業客戶提供可負擔服務,但同時也大大降低了阿里巴巴 的入會門檻。此外,阿里巴巴內貿平台在接受企業會員之外,還開闢了個人付費會員,入會條件被進一步放寬。

  「來拜訪我們的不管是銷售以及售後客服代表,全都是自己開小車的。」一位「出口通」會員向本刊記者透露,阿里巴巴負責外貿客戶的直銷人員,從會 費中獲取的提成收入不菲。根據完成業務量的大小,其提成幅度從12%至32%不等。業務量越高,提成比例就更高,通常如果每月完成五單以上,就可按32% 的比例來分配提成,按照2010年1.98萬元的會費標準計算,每月提成收入則高達3.19萬元。

  據阿里巴巴2月21日公告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公司針對「出口通」會員服務的5000人直銷團隊中,先後有近百名銷售人員及部分主管和銷售經理,需要對「故意或疏忽地容許騙子規避公司認證措施及在國際交易市場上有組織地進行詐騙的商戶」負有直接責任。

  「我們認為,或許因為服務價格的降低,導致部分銷售人員為追求佣金而放鬆了標準。」2月22日當晚,在阿里巴巴召開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中,公司非執行董事蔡崇信對外表示。

價值觀底線

  「為什麼一下子開掉CEO和COO?很簡單,因為欺詐這件事觸碰了馬云的價值觀底線。」一位與馬云頗有交往的IT界資深人士如此分析。

  新任B2B公司CEO陸兆禧這樣形容在阿里巴巴價值觀熏陶下的員工:「這群人看似偏執,但懷揣希望。看似固執,但堅守信念。看似鈍感,但大智若愚。因為我們明白堅持,明白取捨。」

  馬云是如何完成了對阿里巴巴自上而上的集體「洗腦」,讓員工真心實意以「價值觀」和「使命感」為向心力來武裝自己,這件事在外人眼中顯得有些不可思議,但這與馬云打造阿里巴巴的過程其實是一脈相承。

  在中國互聯網公司中,談到對價值觀的崇尚,阿里巴巴做到了極致。在阿里員工的KPI績效考核項目中,「價值觀」這項看似很「虛」的內容佔比居然 能達到50%。其具體考核的內容,被稱為「六脈神劍」——包括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激情和敬業六個類別,每一脈又分五項,總共30條考核 細則。

  「每個季度的考核,就是要對這些細則一條條過。滿分為5分。如果你低於3分,說明你的價值觀考核不合格。如果連著幾次考核的分數都很低,HR會來跟你談話。」一位阿里巴巴集團員工向本刊記者介紹說。

  對價值觀的遵守情況會緊緊牽繫自己的收入,這或者是客觀上迫使每個員工牢記「六脈神劍」內容的驅動力。與此同時,馬云還十年如一日、不厭其煩地為自己的員工做著另一種「精神按摩」——向員工灌輸阿里巴巴對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所懷有的一份「使命感」。

  「這近百個被查出故意拉騙子公司進入阿里巴巴交易平台的直銷人員,就存在所謂的『野狗』員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阿里巴巴集團員工告訴本刊記者,在阿里巴巴,價值觀考核不合格但業績表現好的一類員工將被毫不避諱地稱為「野狗」員工。

  用「野狗」來形容人,何等難聽!這是馬云的發明,用以顯示他對觸犯價值觀底線的人的憎惡。

  有人戲稱阿里巴巴的「六脈神劍」對員工的震懾力,無異於一種精神控制術。職業經理人形象的衛哲去職,馬云重新用回自己最信任的「老人」,剔除價 值觀不合格的「野狗」員工,這些信號,都是馬云重塑阿里巴巴形象和精神內核的一部分。而在這場內部「宗教運動」中,馬云作為精神領袖的形象,也再度刷新。

B2B業務何處去

  接替衛哲的,不是從支付寶總裁位置上閒下來的邵曉峰,卻是正率領淘寶網從C2C大舉向B2C轉型而忙得不可開交的淘寶網CEO陸兆禧。這樣的高層人事安排,引發人們對於B2B業務模式創新的更多想像。

  蔡崇信表示,希望陸兆禧「會給阿里巴巴B2B帶來新的創意理念」,同時更好地發揮淘寶網與B2B業務的協同效應——B2B業務組建與製造商的良 好關係,而淘寶網直接面向消費者,兩個平台如果互相配合,淘寶網可以從B2B獲得更多的「良品」,同時淘寶網平台上近80萬的分銷商也可幫助B2B客戶拓 展其分銷渠道。

  「一個全新的開始可幫助B2B公司重新將重點放在核心業務上——努力撮合中小企業之間的國際貿易,而不是過於看重季度客戶淨增量和盈利能力。」高盛分析師在其研報中這樣評價阿里巴巴自曝家醜一事對公司的影響。

  上市給阿里巴巴帶來的業績上升壓力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衛哲的離開或許意味著,阿里巴巴過去靠增加供貨商提高業績的做法已走到了頭。接任者需為阿里巴巴的業績找到新的上升通道。

  2010年4月,阿里巴巴注意到全球買家採購方式正在發生劇烈變化,小批量、多批次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採購潮流,公司因此正式對外推出跨境網上批 發交易平台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B2B公司CFO武衛曾對外表示,希望未來兩至三年,全球速賣通平台成為一個重要的增長發動機。速賣通上架的商品超過 500萬種,但按B2B管理層的規劃,現階段仍將專注於基礎設施建設,從支付、物流等環節提高交易便捷性的同時降低交易成本。2010年,基於對速賣通的 發展,阿里巴巴在美國實施了多項併購。這些舉動都讓人看到外貿平台在阿里業務拓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此時,事關「誠信」的話題,如果繼續停滯不前,對外貿交易平台的威脅將遠遠大於內貿。2010年9月末,阿里巴巴對外宣佈,新一年推行的 「2011版出口通」的價格將由原來的1.98萬元提升至2.98萬元。這一消息進一步刺激了現有會員以及潛在會員按1.98萬元標準繳納會費的熱情。前 述杭州商戶盧先生向本刊記者透露,他在2010年末一口氣完成了未來三年的續費。

  盧先生判斷,2010年的最後一個季度,極可能是阿里巴巴最後一輪大規模收納會員。2011年起大幅提價,也並非本著增收的短期目的,而是為了「重新抬高門檻」,保證「中國供應商」會員在國際買家中的口碑。

  本刊實習記者蒲俊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77

保衛著作權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13/100379454_all.html

幾乎從來沒有一部法律草案,讓藝人們覺得法律離他們的生活原來是如此之近。

  這就是2012年3月31日國家版權局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的《著作權法》修改草案。該法律草案中部分條款備受爭議,被認為「漠視創作者權利」。

  視詞曲創作為生命的音樂家們,很多都停下了筆;幾乎所有唱片公司的老闆,都從財報中抬起了頭。大家一起諮詢律師和法學專家,學習研讀這部枯燥的法律草案。

  在已經逐漸淡出音樂製作領域的宋柯眼裡,3月31日之後中國音樂圈,主題不再是音樂,而是法律——開會,呼籲,發聲明,痛心疾首——宋柯是麥田 音樂製作公司的創始人,曾任華納唱片中國區常務副總經理和音樂總監,先後推出過老狼、朴樹等歌手,被媒體和業界尊為內地唱片工業的頂尖操盤手。

  4月9日、10日,中國音協唱片工作委員會(下稱唱工委)、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協會各自召開了四個小時的閉門會議,討論如何應對這一法律草案。

  4月11日下午,上述兩組織在北京舉行聯合媒體通氣會,就修改草案中的相關條款予以批評,擔憂作為私權的著作權,將可能被帶回「統供統銷時代」,扭曲市場原則,傷害原創精神。

  截至財新記者發稿,廣東、河北、河南、四川等地的音樂協會,也都發表了類似聲明,或者直接致函國家版權局,呼籲修改草案中有關條款。

  中國的《著作權法》於1990年頒佈,分別於2001年和2010年進行過兩次修訂。前一次修法主要是為了滿足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後一次 則是為了履行世界貿易組織關於中美知識產權爭端案裁決的需要。本次修訂則主要源於內部動力——為適應本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現實需要而作出主動、全面調整。

  在歷時八個半月、召集了30位專家委員、廣泛聽取了近200家單位和個人的意見之後,國家版權局完成並公佈了本次修改草案。該草案的基礎,是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提交的三部專家意見稿。

  修改草案長達88條,涵蓋了版權領域被長期關注的幾乎所有問題。一經公佈,便遭遇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就總體而言,草案頗多進步和完善之處,體現了較高的立法水平;幾處個別條款,則激起廣泛爭議。

  除了音樂界對草案中法定許可的強烈反彈,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網絡著作權保護等問題,都引起廣泛爭議。

「但書」保衛戰

現行法律中的「(錄音製品)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的「但書」被取消了

  修改草案遭到強烈質疑的一個條款,是在錄音製品法定許可方面,取消了著作權人做出權利保留的但書條款。

  所謂「但書」,是指法律條文中「但」或「但是」以後的部分,內容一般都是法律條文規定的一般原則的例外或限制。現行《著作權法》第39條規定: 「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製為錄音製品的音樂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 用。」

  本次修改草案的46條和48條規定:「錄音製品首次出版3個月後,其他錄音製作者可以依照本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的條件,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使用其 音樂作品製作錄音製品。」相關條件包括:「使用前向國家版權局申請備案;使用時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和作品出處;使用後一個月內按照國家版權局的標準, 向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支付使用費,同時報送使用作品的作品名稱、作者姓名和作品出處等相關信息。」

  由此,現行法律中的「(錄音製品)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的「但書」被取消了。這意味著,針對任何一部錄音作品,發行三個月後,任何 人都可以重新錄製唱片,而不需經過著作權人許可,只要向相關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下稱音著協)繳納費用即可。費用的計算標準,也 和著作權人無關,由國家版權局決定。

  上述條款一經公佈,立即引發軒然大波。數名唱片公司老總都向財新記者抱怨,三個月太短。「根據行業規律,每張唱片的推廣期大概在半年左右。發行 一年後基本才可能估計出銷量和盈虧狀況。如果三個月後大家都能翻錄,唱片公司根本收不回成本,結果誰都不會再去製作新歌,不再推藝人。所帶來的,只能是山 寨的氾濫。」宋柯表示。

  音著協副總幹事劉平則回應稱,錄音作品的法定許可制度是個舶來品,該制度的初衷,是為了防止唱片公司壟斷,保障權利人能夠獲得更多權益。同時,也有利於滿足公眾的需求。

  劉平解釋說,在唱片公司面前,絕大多數的權利人都處於弱勢地位。唱片公司很容易以一個極低的價格,逼迫權利人簽署專有許可協議,然後,權利人便再無其他收益。有了新的條款,就同一首歌,不同公司可以錄製不同的唱片。錄得越多,權利人獲利也就越多。

  但在唱工委秘書長盧建看來,這一說法非常荒謬:「現在內地的唱片行業,連一家上市公司都沒有。最大的一家,還不到100人。能達到二三十人規模的公司,也不過三四十家。這樣的規模,怎麼壟斷?」

  而且,即便壟斷真的存在,取消前述「但書」也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實踐中,大一些的唱片公司,更多的是向權利人直接購買版權,然後自己成為作品的權利人。這種情況下,就算其他公司重新錄製了唱片,也不能使原作者的收入有增加。

  對於這一條的修改,權利人們也並不買賬。因為付費問題上,主要通過音著協,這等於剝奪了他們處分自己作品的權利,而將其降低為一項單純的獲酬權——而且是喪失了議價權的獲酬權。

  《北京歡迎你》的曲作者小柯表示,看到草案之後,他一夜未眠。「我寫的歌大家喜歡,我很高興;甚至被大家拿去免費傳播,我也很高興。但是今天有個白紙黑字的法律,堂而皇之地告訴你,這是應該的,甚至活該!你會高興嗎?」

  當然,錄音製品的法定許可,並沒有涵蓋表演者權。比如,依據草案規定,汪峰的《春天裡》發佈唱片三個月後,旭日陽剛可不經作為詞曲作者汪峰允許,將其翻錄成唱片銷售。但是,汪峰依然可以禁止旭日陽剛在演唱會中演唱這一作品。

  這意味著,在當前唱片業普遍衰落、藝人多靠演出盈利的情況下,這一法定許可規定,對歌手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對唱片公司來說是雪上加霜。根據唱工委公佈的數據,2003年-2009年,中國傳統唱片市場的銷售額下滑95%,從12.2億元降到1.3億元。

  本次修法的專家委員會成員、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汪湧律師和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張今認為,為保障權利人的意思自治,應當保留「但書」條款,允許權利人禁止他人翻錄。同時,將錄音製品的法定許可和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聯繫到一起,也並不合適。

  「這哪裡是要打破唱片公司的壟斷,根本是要建立音著協對音樂的壟斷!」唱工委法律事務負責人、北京鳥人藝術推廣責任有限公司(下稱鳥人公司)CEO周亞平的這一總結,說出了眾多音樂人的心聲。

  談及草案中爭議巨大的第46條,汪湧告訴財新記者,在一次有關修法的研討會上,有學者介紹,音著協曾做過一個調研,發現在實踐中因現行《著作權法》第39條「但書」而引發的訴訟案件幾乎為零,實在沒有保留的必要。

  但實際上,前述「但書」條款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其實並不少見。周亞平所屬的鳥人公司曾提起的訴訟中,就包括了數十起憑藉這一「但書」條款勝訴的 案件。例如,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2006)二中民終字第12665號」判決書中提到,「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雖然依據國家有關規定代為收取了涉案《兩隻 蝴蝶》詞曲作品的錄音法定許可使用費,但因鳥人公司在2004年首次使用涉案歌曲錄製《龐龍·兩隻蝴蝶》CD音樂專輯時,已在多處明確做出了的包括《兩隻 蝴蝶》在內的全部音樂作品未經授權不得使用的聲明,所以任何人如使用《兩隻蝴蝶》錄製錄音製品,不能再適用錄音法定許可的有關規定」。鳥人公司因此勝訴, 獲賠5.5萬元。

  音樂人劉歡更是告訴財新記者,「我幾乎從沒見過,有哪張唱片會不做出這樣的聲明。」

「只能被代表」

自行維權的所得不能超過集體管理組織的定價,純屬本次修法的創造,無論中外,都未有先例

  相比起草案新確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延伸性管理制度,上述法定許可條款引發的爭議,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從中獲益的,不單是音著協,還包括其他四家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

  所謂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指為權利人的利益依法設立,根據權利人授權、對權利人的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進行集體管理的社會團體。這一制度的本意,是為瞭解決在某些著作權領域,海量著作權人面對海量著作權使用者,逐一授權成本過高的問題。

  目前,中國目前已經成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除音著協,還包括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下稱音集協)、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下稱文著協)和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他們的區別,主要在於所管理的權利不同。

  所謂的延伸性管理,是指根據此次《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60條的規定,經過國家版權局批准的、能在全國範圍內代表權利人利益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可以突破會員的範圍,對非會員的相應權利進行管理。不過,仍不得對未經會員授權的其他權利進行管理。

  該條雖然也包括了一個「但書」條款——「權利人書面聲明不得集體管理的除外」,但是由於草案第70條同時規定,「使用者依照與著作權集體管理組 織簽訂的合同或法律規定向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支付報酬的,對權利人就同一權利和同一使用方式提起訴訟,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應當停止使用,並按照相應的集體 管理使用費標準支付報酬」。這就使得第60條的「但書」條款的作用非常有限。

  本來,著作權人有權選擇是否加入相應的集體管理組織。如果對該組織並不信任,或對其服務不滿意,可以選擇通過其他途徑來管理自己的權利。在很多國家,同樣類型的集體管理組織不止一家,某些版權代理公司或律師事務所也可加入市場,參與競爭。

  但按照目前修改草案的規定,即便權利人未加入國家指定集體管理組織,且聲明拒絕延伸性管理,但如果使用人和集體管理組織簽署了授權合同,權利人即使通過訴訟維權,也只能要求使用人停止侵權,而不可能取得超過集體管理組織收費標準的侵權賠償。

  業界普遍認為,這無疑使得相關權利的實際控制者從著作權人變成了集體管理組織,鞏固了後者的壟斷地位。

  「如果真這樣執行,所有的權利人都將被它們綁架。」宋柯說。不少音樂人都反映,自己去維權,雖然麻煩一些,仍比從集體管理組織那裡獲得的多。但 如果根據現行草案規定,自行維權的所得不能超過集體管理組織的定價,「無論是否加入它,效果都是一樣的。我們只能被代表」。周亞平表示,更令他憤怒的是, 這一條款純屬本次修法的創造,無論中外,都未有先例。

  據瞭解,該項條款乃是由文著協、音著協、音集協等幾家機構提出。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在給全國音樂人的公開信中說,「現在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 無論組織的代表性、非營利性、授權性等方面均難言成熟。」「著作權本質是一種財產權,如果著作權人隨意以集體的名義被代表,就是對著作權人財產的一種掠 奪。」

  「說到底著作權是私權,權利人應該自己來決定如何處分。這是私法上意思自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清華大學副教授崔國斌說。

互聯網侵權法無作為

《著作權法》修改草案明確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不承擔著作權審查義務

  某種意義上,本次法律修改也是中國著作權人維權艱難的一次徹底展示,互聯網領域的侵權問題尤為典型。

  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饒亞東告訴財新記者,2011年該庭收案1211件,其中著作權763件,佔63%;涉及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案件452件,佔著作權案件的59.23%。

  可惜的是,大多數網絡著作權侵權案件,都以權利人的失敗而告終——或者直接敗訴,或者賠償金額很少,甚至不夠支付律師費。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遊云庭律師解釋稱,根據現行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互聯網企業對於用戶上傳的內容,並不承擔版權審查義務,而 只需對自己上傳的內容負責。只有在知道或應當知道存在侵權,且接到權利人通知後仍未採取必要措施的情況下,企業才需承擔連帶的賠償責任。而在音樂和文字領 域,認定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實非常困難,所以那些起訴百度mp3侵權的案件,幾乎全部敗訴。

  之後,百度文庫侵權糾紛也引起了法律大戰(參見本刊2011年第13期「『避風港』救不了百度文庫」、2012年第7期「網絡著作權大戰」)。 從2012年開始,掀起這場大戰的「作家維權聯盟」,繼續擴大戰線,起訴蘋果公司的應用程序商店侵權,同時還準備針對百度手機小說搜索提起新的訴訟。

  這些爭訟,不過是互聯網時代著作權爭議的冰山一角。此次《著作權法》修訂,本是重新構建互聯網環境下的著作權保護體制的一個良好契機。

  然而,令業界失望的是,草案中涉及網絡著作權保護問題的第69條,其內容幾乎是對現行《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有關規定的全盤照搬,沒有什麼實質突破。

  作為法律層級比《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更高的《著作權法》,明確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不承擔著作權審查義務,對互聯網企業是一個重大利好。

  幾位參與修法的專家委員都告訴財新記者,該條主要考慮到要和《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相一致,對於互聯網企業的版權審查義務,沒有提更高的要求。「知道或應當知道」的標準確實有待細化。這一問題,可能要靠相關的法規或司法解釋來解決。

  不過,相比實力雄厚的互聯網公司,力量分散的著作權權利人方面,不僅在實際司法過程中維權困難,對立法或司法解釋的影響也要弱很多。

  顯然,在由行政部門主導的法律草案起草過程中,具有濃厚官辦色彩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具有龐大財力的互聯網大企業,話語權比分散而廣泛的創作者隊伍要大很多。

  《著作權法》修改草案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4月30日,博弈還在繼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18

《保衛釣魚島》:指尖上的戰鬥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625

隨著釣魚島事件的日趨複雜,一款《保衛釣魚島》遊戲很快成為現實中釣魚島爭議的一部分。

在爭奪話語權的背景下,擁有一個能夠自己掌控的平台,可能是更為複雜的「戰爭」。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團結一致保衛釣魚島,保衛祖國每一寸領土。讓我們登上釣魚島,將日本鬼子消滅乾淨……」

儘管「登上釣魚島」看起來有點遙不可及,但從互聯網或者手機上看到這樣一段話,人們不會感覺奇怪,更不用說出現在一款《保衛釣魚島》的免費蘋果iPad遊戲中。

這款操作簡單的《保衛釣魚島》遊戲面世僅17天,卻頻起波瀾。2012年7月7日,蘋果公司決定將這款遊戲從應用商店下架,這一天,對於中國人來說,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當下,釣魚島爭端日趨嚴重和微妙,想將《保衛釣魚島》遊戲和現實世界裡的釣魚島爭端截然分開,顯然是不可能的。

簡單遊戲

在蘋果應用商店的iPad遊戲軟件中,《保衛釣魚島》只能算小遊戲。這個深圳中青寶互動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青寶)旗下眾多遊戲中的「新生兒」。

從6月21日上市,到位列蘋果公司iPad免費遊戲排行榜前10名,《保衛釣魚島》只用了6天時間;而從引發中外媒體關注,到被蘋果公司下架,這個過程只有短短的3天。

中青寶紅色網遊中心總監王海青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保衛釣魚島》開發團隊並不大,核心人員曾供職於日本DeNA、gameloft等國際手機遊戲企業。上市初期,公司在推廣上幾乎沒有投入。

與一些大型網遊相比,《保衛釣魚島》的推廣手法極其簡單:中青寶的官方微博發了數條不超過100字的消息,並將它@給一些行業相關微博,再由這些微博向外轉發。

這款中青寶口中「全球最火爆的iOS拋概念動作遊戲」,以「釣魚島」為背景,玩家通過「拋」消滅登陸釣魚島的侵略者,每消滅一個侵略者都有可能獲得 一定的「怒氣」,利用「怒氣」購買各種趣味道具消滅侵略者。遊戲根據中國最新對釣魚島命名的島嶼數量設置了71關,一個島嶼對應一個關卡,玩家每戰勝一個 關卡都會獲得「國家獎勵」,最終玩家消滅掉所有關卡的侵略者後,取得最終勝利。

揮舞手指、「拖」、「拋」、「拽」、「切」,這在《植物大戰殭屍》、《水果忍者》等熱門遊戲中,早已為玩家們所熟悉。但就是這麼簡單的遊戲和推廣方 式,iPad中文版在大陸區上線3天就進入遊戲類排名第63位。在沖上前十到下架的10天間,《保衛釣魚島》基本穩定在iPad免費遊戲榜前50名之內。

複雜「戰爭」

熟悉蘋果應用商店的人都知道,在每天新產品層出不窮的網絡世界中,前10、前50如同「城頭變幻大王旗」。對於《保衛釣魚島》這樣的小遊戲來說,今天進、明天出、後天再進稀鬆平常。

但是,隨著日本媒體的關注和報導,《保衛釣魚島》很快走出了虛擬的遊戲世界,成為現實世界裡釣魚島爭議的一部分。

7月4日,日本《產經新聞》、《每日新聞》對《保衛釣魚島》遊戲進行了報導。《每日新聞》說,這款遊戲與《植物大戰殭屍》幾乎是異曲同工,只不過殭屍被換成了日本士兵。

而日本J-cast新聞網則報導稱,遊戲中的文字描述與日本政府在釣魚島上的主張「嚴重不符」,將日本人稱為「侵略者」,並推薦遊戲玩家「體驗消滅 侵略者的快感」。該遊戲中使用了「日本鬼子」的稱謂,這是對日本人「最大程度的蔑視」。在遊戲中,日本兵被打成碎片或只剩下頭部的場景隨處可見,「嚴重損 害日本人的形象」,必將引起日方的「不滿」。

幾乎同時,在美國的《華爾街日報》網站也進行了報導。這些外媒的報導,通過環球網的編譯轉載迅速傳回中國。

專業的移動軟件開發平台——友盟的國家分佈數據顯示,《保衛釣魚島》前三大玩家群體分別來自中國、美國和日本,其中中國玩家佔了絕大多數,近97.8%。

瞭解了《保衛釣魚島》的玩家從何而來,人們就可以理解何以中、日、美媒體幾乎同時盯上了這款遊戲。

事實上,《保衛釣魚島》的iPad版本6月13日就已經先在台灣地區上線,比大陸地區上線早了8天,其最好成績是進入免費總榜第48名。

日本媒體直到7月4日才開始關注這款遊戲。就在這一天,「中華保釣協會」黃錫麟等人搭乘漁船進入釣魚島海域,成功在距釣魚島10米處亮出五星紅旗宣示主權。

如果像日本J-cast新聞網所報導的那樣,以「日本鬼子」指代日本人是對日本人「最大程度的蔑視」,痛打日本兵「嚴重損害日本人的形象」,那麼中國大陸的每一部抗戰題材電影、電視劇都足以引起日方的「不滿」。

單就遊戲而言,中青寶另一款號稱「《保衛釣魚島》姐妹篇」的蘋果手機遊戲《抽鬼子》早已上市。《抽鬼子》實際上是孩子們都會玩的「石頭、剪刀、布」 遊戲,考驗的是玩家的反應速度,但對手是一個面目醜陋猙獰的卡通「日本鬼子」,在遊戲中被打得血肉橫飛。以「紅色網遊」為主打方向之一的中青寶還有《抗 戰》、《亮劍》等大型網遊,都帶有大量上述內容。但這些遊戲也並未引起日本媒體的關注。

如果說釣魚島因素才是引發日本媒體關注的原因,那麼,《保衛釣魚島》遊戲下架,本身又成為中國民間進一步關注釣魚島爭端的誘因。學者倪方六的「關注中國海疆」系列微博,也將「中國人開發的《保衛釣魚島》遊戲被蘋果無理由下架」納入其中。

《保衛釣魚島》下架,正值日本右翼分子計劃「購買」釣魚島,以及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計劃將釣魚島收歸「國有」。這實際上又為《保衛釣魚島》的傳播推波助瀾。

如今,網絡出現了許多「山寨版」的《保衛釣魚島》遊戲。這些遊戲多為簡單的射擊類遊戲,但依舊贏得了頗高人氣。

紅色「錢途」

「保衛釣魚島是全球華人的共同的聲音,把握市場需求是任何商業行為的根源,作為中國人,我們有義務和責任製作像《保衛釣魚島》這樣的愛國主義遊戲來滿足全球華人愛國主義情結。」《保衛釣魚島》製作人余學軍毫不諱言。

不可否認,類似《保衛釣魚島》這樣的遊戲,由於其中所包含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情緒,極易引起廣大網民尤其是青年網民的共鳴,在傳播和消費中具有某種先天的優勢。

此前,聲稱要做「中國最好的民族網遊」的中青寶已經在紅色網遊上嘗到甜頭。其開發的《抗戰》、《亮劍》等網遊獲得成功,中青寶也成功上市。中青寶董事長李瑞傑稱,《保衛釣魚島》使「中國經典紅色遊戲系列延伸到手機端」。

「中青寶目前正積極與蘋果總部和蘋果中國溝通。」余學軍說。

中青寶專門開設了《保衛釣魚島》遊戲官方網站,供玩家下載應用。還提供替代方案,即利用91手機助手和越獄iPad繼續使用該遊戲。

在學者們的研究中,「電子遊戲充滿了信息卻空無意義」似乎早已達成了某種共識。但當遊戲中融入了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時,一切又另當別論。《保衛釣魚島》過山車般的遭遇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華中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戒網癮第一人」陶宏開曾為中青寶推出的另一款紅色網絡遊戲《亮劍2》擔任「首席品鑑師」並免費代言,這次他的態度是:「現在日本在釣魚島上耍弄各種手腕,我們必須亮劍!《保衛釣魚島》這樣的遊戲緊密結合現實,值得肯定。」

現實中,也有人質疑中青寶「靠販賣民族主義賺錢」。微博「中青寶互動」上,人們依然看到其轉發的代表不同聲音的微博:@暗金色月亮:一直堅持不懈地發愛國財也不容易。

當一款遊戲帶有明顯的商業目的之後,它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商業倫理的考量。

美國曾有一款遊戲,一輛劫匪的車邊逃避三輛警車的追擊,邊撿地上的一袋袋錢。但當遊戲指南中把這種劇情解讀為「自由世界的戰士到罪惡的獨裁國家爭奪儲備現金」時,一切就好像擁有了某種正義性。

正如陶宏開對南方週末記者所說:「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保衛釣魚島,是堅持正義,這款遊戲我堅決支持。」

下架背後

其實,以「保衛釣魚島」為主要內容製作的遊戲,之前早已有之。

2010年,環球網曾開發出一款也叫《保衛釣魚島》的網頁遊戲,其操作方式極為簡單:玩家可以移動鼠標將漁船開至釣魚島,躲避前來撞擊的日本軍艦;可以點擊鼠標向日本軍艦投擲鞋子將其砸沉;可以將日本燈塔打倒插上中國國旗,最終完成登陸釣魚島任務。

彼時,中國漁船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遭日本海上保安廳船隻衝撞,船長隨後被日方非法抓扣。環球網這款《保衛釣魚島》遊戲的象徵意義遠大於遊戲本身,至今人們仍可以親身體驗。

同為《保衛釣魚島》遊戲,環球網版和中青寶版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究其原因,雙方各自所用的不同平台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前者使用的是普通的互聯網,而後者使用的是蘋果公司的iOS平台。

從2008年6月開始,蘋果公司允許獨立開發員通過網絡提供應用程序供用戶下載使用,蘋果公司參與分成。但是上網出售前,它們必須先通過蘋果的非公開審查。在龐大的蘋果用戶市場面前,幾乎所有的iOS軟件開發企業都選擇接受並適應蘋果公司制定的遊戲規則。

這不得不讓人想起,8年前中日雙方因一款足球遊戲而引發的爭議。

2004年,日本SEGA公司發行的《足球經理2005》中將「中國」、「中國台北」、「中國西藏省」並列。中國政府認為該遊戲嚴重違反了中國的法律法規,其內容危害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因而下令嚴查。該遊戲最終未能在中國大陸發行。

儘管人們尚未確認此次《保衛釣魚島》突然被蘋果下架的原因,蘋果公司也拒絕回應媒體的採訪要求,但蘋果公司依據自己的規則實施下架行為卻是不爭的事實。據悉,蘋果的服務條款明確規定,遊戲中不得以特定種族、文化、政府、企業或其他任何實體為目標進行攻擊。

與開發以「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為賣點的產品相比,擁有一個能夠自己掌控的平台前所未有地重要起來,其意義顯然已經超過商業利益。

釣魚島是篇長文章,沒有句號。在爭奪話語權的背景下,擁有一個能夠自己掌控的平台,可能是更為複雜的「戰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09

轉帖:銀行資金保衛戰是刺破房地產泡沫的大針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56dde0010172hy.html

此文轉自天涯,作者有點囉嗦,我不完全同意作者的結論和其推理過程,

根據宏觀形勢來判斷個股好壞,本身就是不靠譜的邏輯,

但他文章裡提到的現象很有意思,值得一讀。

 

一旦中國銀行根據《巴塞爾協議》將槓桿縮小到10倍,那麼中國銀行

的ROE就會受壓,想保持目前的15%很困難,要麼加快資產周轉,要麼提高純利率,

這兩項目前看起來都挺難的,最難受的還是其資產質量有可能崩盤!

你無法通過分析會計科目來分析銀行的資產質量,你真的能撥拉清楚每筆貸款的

質量?我估計史玉柱也沒這能耐,對外行甚至是民生以外的銀行家來講,

問題無解!

 

問題是,假如你無法分析它貸款質量確實很好,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你又如何

證明它壞呢?並且壞到多少才崩盤呢?

 

 

 

 

 

銀行資金保衛戰是刺破房地產泡沫的大針頭

  知名教授陳志武將房地產泡沫和基建泡沫稱為「泡沫雙雄」。當「泡沫雙雄」變成「泡沫雙熊」的時候,為了顧全大局,必須刺破泡沫。刺破房地產泡沫的針頭 來自哪裡?是掌管印鈔機和外匯的央行和大放貸的商業銀行。這是大多數人始料未及的。道理很簡單,解鈴還須繫鈴人。本章主要說的是第二個針頭。
  知名開發商任志強有一句名言:「要死也是銀行先死」。他的意思是,銀行在炒房中陷得太深,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銀行會大禍臨頭。在房市,官商勾結、銀企合污是公開的秘密,情人對男友當然知根知底、洞若觀火。銀行即使沒有「被自查」,也是「啞巴吃餃子 - 心中有數」,也知道自己的許多資金是「肉包子打狗 – 有去無回」。
  政俯不是「睜眼瞎」,不會讓「嫡子」等死先死,於是房地產調控開始了,主要目的要保護央行的外匯和銀行的貸款,讓「烏龜」先跑。因為多數炒房客有慣性思維,是麻痺大意、貪睡成性的兔子,所以可能會先死。
  .
  第1節 《巴塞爾協議》的要求越來越高,「央行印鈔雞」和「銀行貸款雞」難以繼續為所欲為
  .
  一、交警叔叔的故事
  .
  中國要融入市場經濟大家庭,就要在門衛那裡簽下許多的協議,比如《入世協定》、《巴塞爾協議》等等。進門後,就要服從交警的管理。如果你有幾美分,就要在交警叔叔那裡儲蓄一美分。你有押金,人家才便於管理。給人好處,自己才能方便。
  .
  1949年到1973年前後,歐美國家對「社會主義中國」經濟封鎖。我們從老祖宗那裡遺傳了夜郎自大、我行我素的基因,習慣於閉關鎖國,迷戀於計劃管 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需要流通的貨幣極少。原來的土地是無價計劃調配的,原料許多物資是憑票供應,原來沒有房市股市,原來極少出口,原來的縣長月收入在 100元以下。改革開放,貨幣就需要與國際接軌。所以【改革開放補印鈔票】是必然的。
  .
  大約到2005年前後,貨幣與國際接軌的任務就完成了。但是,印鈔雞已經習慣於「加班加點」的工作節奏,所以近幾年超印鈔票太多了,到2013年3月,M2將達到可怕的100萬億元。
  .
  2009年以來,美國對華匯率戰升級,交警叔叔主要是衝著中國印鈔機來的,已經以多種形式提醒,幾次揚言給以嚴厲的經濟懲罰。
  .
  商販尊重城管是生存的前提。司機得罪交警叔叔是不明智的。今後,如果中國仍然我行我素地大印鈔,除非中國不怕美國以「匯率操縱國」的罪名徵收百分 27.5的懲罰性關稅,除非中國不怕航空母艦開到黃海、南海來「散步」,除非中國不怕「C型」包圍圈的缺口越來越小,除非中國不怕石油進口通道被截斷。
  .
  二、《巴塞爾協議》越來越高的要求將使得「央行印鈔雞」和「銀行貸款雞」難以繼續鶯歌燕舞
  .
  1、《巴塞爾協議》的規定
  .
  《巴塞爾協議》規定,全球各商業銀行2015年內必須逐步將一級資本充足率的下限從現行要求的4%上調至6%。另外,巴塞爾協議維持目前資本充足率8%不變,但是對資本充足率加資本緩衝要求在2019年以前從現在的8%逐步升至10.5%。
  資本充足率,是指資本總額與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資本充足率反映商業銀行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後,該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
  通俗的理解是,《巴塞爾協議》要求銀行的自有資金率必須逐步提高,目的在於抑制風險資產的過度膨脹。
  《巴塞爾協議》的規定和實際執行裡,涉及到許多的專業性知識,我們需要的只是通俗性的差不多的理解。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因為《巴塞爾協議》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今後銀行必須確保自有資金率不低於目前的6%。
  2011年,我國「金融系統總資產113萬億,總負債106萬億」。106萬億 / 113萬億 = 資產負債率為93.81%,即自有資金率為6%。
  查閱2011年度報表的資產負債率,工商銀行是93.81%,建設銀行是93.35%,中國銀行是93.61,農業銀行是94.43%,招商銀行是94.09%,民生銀行是93.98%。說明,2011年銀行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94%,平均自有資金率為6%。

  2、有人說:「銀行自有資金率達不到要求的時候,大印鈔票就可以補足了。」非也。
  .
  2011年,銀行的平均自有資金率只有6%。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儲蓄和印鈔機,這都屬於負債,所以銀行的負債率很高,自有資金率很低。在《巴塞爾 協議》的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央行、銀行就必須想方設法保證銀行自有資金率不低於6。如果來自印鈔機的鈔票越來越多,必然導致負債率越來越高,必然導致 資金自有率越來越低,所以印鈔機將越來越難以為所欲為,銀行準備金率也不得不保持較高的比例,進而導致銀行的放貸資金將長期緊張。
  未來幾年,可能是股熊市、房熊市。怎麼辦?大家首先想的是大印鈔票救市。宏觀經濟管理那麼簡單的話,為何全球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層出不窮?
  房地產泡沫破裂,必然導致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各行各業都需要印鈔機來救市,印鈔雞必然顧此失彼,捉襟見肘。四面八方在報火警,消防車不可能只救你銀行一家。
  各行各業的壞賬呆賬使得銀行自有資金率向0靠攏,但是,印鈔機印出來的錢不是銀行的自有資金,大量借給銀行使得銀行自有資金率更低。在巴塞爾協議和美 國控制的三大評級機構的壓力下,銀行無法大量接受印鈔機的援助,所以不但難以發放新貸款,還要追回老貸款。說明不是炒家想像的「發貸基本靠印,發完可以再 印」那麼簡單,說明地球村裡有財務總監,不是你中國的印鈔機想怎麼印就怎麼印的。
  近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每年是9%左右,貨幣增發平均18.5%。即使按照國家的五年計劃下調到7%,貨幣增發也可能達到平均15%。在印鈔機加班加 點的同時,銀行每年增加10萬億的貨幣資產,就要增多自有資金0.6萬億元,以達到巴塞爾協議的要求。這導致銀行上市公司在披露2011年中報的同時報出 再融資方案,其中有工行、中行、建行、中信、華夏、南京6家銀行股權融資方案報批。

  3、《巴塞爾協議》的強大約束力
  .
  在世界經濟格局中, 誰有話語權誰就掌握了「制定和監管規章制度」的大權。美國控制著三大評級機構, 借助巴塞爾協議,掌握了對他國金融市場的生殺予奪的大權。你必須讓三大評級機構評級你的信用等級,結果就是他國的許多金融信息必須向美國公開,你有多少壞賬呆賬可以對他隱瞞,但他們比你更加老道,有火眼金睛,是瞭如指掌的。
  他們是有錯必糾,無孔不入的。2010年以來,我們看到,在歐元危機中,歐洲的很多金融機構被下調評級,金融市場價格大跌,社會動盪不安。
  如果中國的銀行長時間地嚴重地偏離百分比要求的話,三大評級機構可以借助巴塞爾協議下調評級,那麼世界上的美元銀行和英鎊銀行就會對你冷眼以待,以腳投票,因為你是長期地嚴重地違反交規的司機,年審後已經喪失駕照,憑什麼要我坐你的車?
  如果三大評級機構宣判你違規和不及格,外商投資環境就是不合規,於是,索羅斯們就要來做空中國,熱錢就要出走,有的外商就要部分撤資,富人缺乏資金安 全感就要移民,結果就是外匯被洗劫。所以,《巴塞爾協議》和三大評級機構就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圈,將使得中國央行、銀行難以繼續為所欲為。
  銀行控股權的風險。如果繼續大印鈔票大放貸,將導致房價再次上漲。物極必反。一旦房熊市到來,銀行壞賬更多,將導致銀行經營利潤率趨向負數,即市盈率 達到幾百倍,甚至是虧損股。銀行經營利潤率趨向負數的結果是,銀行自有資金率趨向0,你就嚴重違反了《巴塞爾協議》,評級就當頭一棒,於是銀行股的股價會 大跌。那麼,銀行股在股市的融資功能(增發股票)就會喪失。也就是說,銀行自有資金的主要來源將斷流半斷流。以前銀行重組,有外匯資金注入,一旦外匯被洗 劫,這個來源也困難了。
  必須達標,就像學生必須補考及格一樣,怎麼辦?對私人對外資引進新投資者。那麼政俯對銀行的控股權就岌岌可危了。
  如果外資大量介入中國的商業銀行,那時炒房客還能夠大量騙取按揭嗎?缺乏按揭款支持,你的親朋好友裡有幾個是有效自住剛需?不要跟我說你的四周有很多大款,那時他們多數已經被房子套牢,要做的事情是趕快止損賣出。

  4、缺錢,通貨緊縮嚴重,通貨卻不能膨脹,怎麼辦?
  .
  提高準備金率,促使銀行資本充足率達到巴塞爾協議的最低要求。這使得銀行缺乏放貸的能力,買房者難以得到按揭支持。
  發行高利率的國債和理財產品,提高基準利率,以留住原有的國內外熱錢和儲蓄存款,以吸引新的國內外熱錢和儲蓄存款。這使得通貨膨脹預期降低,使得炒房的資金成本增大。
  銀行有難,就要對地方政俯催債停貸。債台高築的地方財政飢腸轆轆,連倌員的工資獎金都難以發放,就會飢不擇食,就會支持普遍開徵房產稅。房產稅是炒房客的噩耗。

  總之,在國際監管下,銀行難以長期源源不斷地對開發商、炒房客提供資金支持,那麼,嚴重貧血的房市如何馬拉松呢?
  .
  第2節 銀行資金成了唐僧肉,不得不長期限購限貸
  .
  一、銀行是房地產賭局的主要策劃者之一,是房地產泡沫的主要肇事者之一。
  .
  2003年以前,老百姓還是5000年來形成的「無債一身輕」的老思想,沒有借貸的習慣,所以在二線城市裡,100平米的房價難以超過30萬元。
  .
  地方政府以拍賣土地的形式抬高地價,一次性收取70年的高額的土地使用稅,而銀行對開發商的買地給以貸款支持。央行壓低存貸款利率,形成負利率;地方政府支持炒房,於是形成了買房越來越合算而錢存銀行越來越吃虧的態勢。
  .
  有人編了一個美國老太在年輕時貸款買房的故事,媒體、專家學者借此大造「超前消費」、「借債賺錢」的輿論,銀行乘機擴展住房按揭業務。買房可以按揭七 八成,還款期可以20年30年,而且按揭利率可以優惠,使得一些人的購房能力從30萬元增大到100萬元。印鈔廠接到來自銀行的70萬元的紙幣訂單,乘機 把今後20年才印的70萬元提前印出來了。開發商、炒房囤房者借助三四倍槓桿的力量,極力誇大通貨膨脹的可怕性和城市化的剛需量,利用大眾追漲的心理,使 得房價呈現30萬元......60萬元......80萬元......100萬元......150萬元……的不斷上漲的態勢。
  .
  住房本是象自來水、大米、綠豆、蔬菜一樣的民生產品,卻被設計為金融產品,當作高槓桿的期貨來炒作,變成超級賭博工具。很明顯,銀行是房地產賭局的主要策劃者之一,是房地產泡沫的主要肇事者之一。
  ..
  二、一手房的炒房客從銀行不斷套取按揭款,銀行資金淪落為人皆可吃的唐僧肉,於是不得不長期限購限貸
  .
  1、2003年,每年有許多積攢的大款爺陳大哥開始炒房,房價為每平米0.3萬元×100平米的一手房 = 總價30萬元×按揭80% = 從銀行套取24萬元。
  .
  2、2006年,二手房的房價為每平米0.6萬元×100平米 = 陳大哥賣出得款60萬元 - 按揭餘額22萬元 = 歸還按揭後現金有38萬元。用這38萬元去買入一手房,每平米0.8萬元×159平米= 總房價為127萬元×按揭70% = 從銀行套取89萬元。
  .
  3、2010年,二手房的房價為每平米1.5萬元×159平米 = 陳大哥賣出得款238萬元 - 按揭餘額65萬元 = 歸還按揭後現金有173萬元。用這173萬元去買入一手房,每平米2萬元×289平米 = 總房價為578萬元×按揭70% = 陳大哥從銀行套取405萬元。
  .
  4、以上是已經發生的真實的狀況。假設調控是空調,房價到2014年仍然是上漲,那麼:2014年,二手房的房價為每平米2.5萬元×289平米 = 陳大哥賣出得款722萬元 - 按揭餘額344萬元 = 歸還按揭後現金有378萬元。用這378萬元去買入一手房,每平米3萬元×420平米 = 總房價為1260萬元×按揭70% = 大款爺陳大哥將要從銀行套取882萬元。
  .
  很明顯,炒房客陳大哥從銀行套取的按揭款就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增大,呈現24萬元……89萬元……405萬元……882萬元……的倍增的態勢。也就是 說,如果房價不停上漲,炒房客陳大哥就可以利用這種模式從銀行套取越來越多的按揭款,882萬元的後面是1900萬元,1900萬元的後面是4000萬 元。
  .
  查閱2011年度報表的資產負債率,工商銀行是93.81%,建設銀行是93.35%,中國銀行是93.61,農業銀行是94.43%,招商銀行是94.09%,民生銀行是93.98%。說明,2011年銀行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94%,平均資金自有率為6%。

  炒房不停止的後果。2014年市價3萬元的一手房,通過房價收入比、售租比、回本時間等公式的計算,實際價值低於1萬元。如果房地產泡沫破裂,每平米1萬元×420平米 = 銀行只能收回420萬元。銀行放出882萬元的按揭 - 只能收回420萬元 = 僅僅這一個炒房客就使得銀行壞賬達到462萬元。462萬元 / 882萬元 = 銀行虧損率為52.4%。2011年銀行的平均自有資金率只有6%,所以不斷支持炒房的結果是銀行資不抵債,即破產半倒閉。
  .
  很明顯,炒房的前提條件是「用少量的資金就可以不斷從銀行套取三四倍的按揭款」。久而久之,銀行就會半倒閉,於是,政俯不得不限購限貸。因為銀行的壞 賬率已經相當於一鍋已經燒到98度的水,一旦放開限購限貸,很快就會沸騰,即氣球很快就會爆裂,所以限購限貸將是長期的,不敢放開。也就是說,炒房的前提 條件已經永遠喪失了,炒房客的好日子已經永遠過去了。
  .
  三、老闆介入炒房所套取的銀行資金量更是觸目驚心,銀行資金淪落為廉價的唐僧肉,於是不得不長期限購限貸
  .
  2012年7月9日,中財網的文章《鋼貿資金困局誰之過:貸款或用來炒房炒期貨》講到,部分鋼貿企業以鋼材市場為融資平台,通過虛假注資擔保公司,以 抵押質押、重複抵押、互保聯保的方式,大量套(騙)取銀行貸款。同時,企業在騙取銀行貸款後,又變身投資公司,將所得資金投向房地產、股票、期貨,甚至高 利貸等高風險行業。
  .
  2012年7月4日,羊城晚報的文章《溫州「走路老闆」 炒房從數億身家到欠債3億》:老闆潘曉勇說:「目前還有27套房子抵押,欠銀行貸款2.2億元。民間借貸還欠5000萬元。去年的時候,欠民間借貸1.1億元。後來,我名下的很多資產,包括大樓都抵債抵掉了。算下來,目前還有將近3億元左右的欠款。」
  .
  四、開發商搞官商勾結對銀行資金山吃海喝,銀行資金淪落為敞開供應的唐僧肉,於是不得不長期限購限貸
  .
  假按揭的問題很大。有的開發商的操作模式是,房子建成後先賣給自己,利用員工、親友或買來的假身份證辦理假按揭,大量套取銀行資金。媒體報導的一個案 例:「2009年9月,謝根榮利用虛假證明文件,與中國建設銀行的7家北京支行簽訂了566份虛假《個人住房貸款借款合同》,共騙取貸款6.7億。……面 對巨額貸款無法償還的現實,北京建設銀行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行長顏林壯、副行長趙峰參與幫助謝根榮製造虛假報表,並出具共計4.56億元的承兌匯票。」
  .
  上海蓮花倒塌樓的開發商,蓋幾十億元的住房,註冊資金只有800萬元,賬上的資金只有6000萬元。空手套白狼的開發商不少。遇到房熊市大跌,獲得大 量房地產開發貸款和按揭款的一些開發商,或資金鏈斷裂或「假破產」,銀行的資金將出現大量死賬呆賬,將收穫大量抵押地、抵押房和爛尾樓。
  .
  五、限購限貸會多久?
  .
  絞盡腦汁,你算計我,我算計你。全民炒房,大家掙錢,人皆富翁。一覺醒來,回頭一看,原來都在投機鑽營、損公肥私,原來都在掙銀行的錢。賺到的進入 「兒孫」的口袋,虧空的「阿公」報銷,原來政俯在做虧本生意。已經賺到的1元已經全部花掉,但2元的錢窟窿可能十年還補不上,銀行的窮日子不是短期的。即 使銀行又是富翁,因為一朝被蛇咬,所以今後十年對房地產的放貸也會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了。
  限購將要「敞開大門」。政俯如何才能穩賺不賠?普遍開徵房產稅。有了房產稅以後,不但不需要限購,反而要鼓勵購買,因為可以多收稅。更重要的原因是, 銀行在房熊市裡收到大量的抵債房、斷供房,對兵敗如山倒的炒房囤房者是沒有指望了,唯一的「貴人」就是自住購房者了。當貴賓大駕光臨的時候,銀行的公僕將 給以「低首付」、「高按揭」、「低利率」的回報。
  近幾年大量建造公租房。今後,銀行的抵債房、斷供房,有的可能轉為公租房。那麼,「房產稅+公租房」的「住房財政」就可以逐步替代「土地財政」了。公 租房的租價低,當地方政俯成為「包租公」的時候,租房市場就被地方政俯壟斷了。私人出租房的租金淨收益率可能從目前的2%降低到1%,如果待租率50%, 就剩下0.5%,正好交0.5%的房產稅。那麼,在房價不上漲的情況下,現在用於出租的非自住房還有保留的必要嗎?
  .
  第3節 房價越高風險越大,政俯和銀行不敢繼續玩下去了

  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截至2012年6月底,房地產貸款餘額11.32萬億元。房地產貸款包括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購房貸款。其中,地產開發貸款餘額3.7237萬億元,個人購房貸款餘額7.49萬億元。
  .
  在房牛市,銀行的高槓桿,使得銀行獲得了「高槓桿蜜糖」,炒房囤房者獲得「高倍放大的暴利」。在中位,買入100萬元的房子,首付款才30萬元,加上其他的10萬元,三年的成本才40萬元。房價三年上漲100%就有200萬元,盈利就有160萬元,4倍。
  .
  一旦進入房熊市,銀行和炒房囤房者都會面臨「高倍放大的虧錢」。2014年,炒房囤房者李四是二手房501室的接棒者,買入總價170萬元,其中首付款77萬元。假設房價跌掉78萬元,李四就淪為負翁,房子可能被銀行收走。
  .
  很明顯,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後來才炒房的人,盈利率越來越小,而虧損率越來越大,於是,陳大哥手裡的「高槓桿蜜糖」,到李四手裡就變成「高槓桿毒藥」。於是,最終,炒房客沒有後來者,誰不跑誰就要拿著最後一棒。 .
  在房價處於低位的時候,按揭的安全性很高。100平米的一手房的總房價30萬元 × 80% = 銀行出錢24萬元。幾年後這套房子的總市值上漲到120萬元,即使下跌80%,120萬元×20% = 總市值還有24萬元,銀行仍然安然無恙。但是,到了高低,按揭的風險就很高了。2012年,同樣是100平米的一手房,總房價高達200萬元 × 70% = 銀行出錢140萬元。只要下跌30.1%,200萬元× 69.9% = 總市值就低於140萬元,銀行就虧錢了。
  .
  要使得氣球越來越大,當然需要越來越多地將氣體吹進去。要使得房價越漲越高,當然需要越來越多的資金流進去。在低位,一套新房的總市值才20萬元,所 以一個城市的房價上漲,只要借助100億元的按揭就可以將房價推高。到了高位,一套新房的總市值就200萬元,1000億元的按揭才能將房價推高。說明一 個城市的房價要不斷上漲,前提是,銀行按揭的發放量必須呈現100億元……300億元……600億元……1000億元……的越來越多的態勢。
  .
  實際情況是,隨著房價上漲,銀行按揭的抗風險能力呈現80%……70%……60%……50%……40%……30%的不斷降低的態勢。換句話說,銀行發 放按揭的風險呈現20%……30%……40%……50%……60%……70%的不斷增大的態勢,膽子必然越來越小,按揭的發放量必然呈現1000億 元……900億元……800億元……的越來越少的態勢。按揭的門越關越小的結果是流入房市的資金越來越少,所以房價必然下跌。
  .
  世界股神巴菲特說中國的房市「賭得很大」。股市基本上沒有資金槓桿,虧損率是70%,明顯是一個賭場。商品期市是高槓桿賭博,虧損率是80%。銀行的 放貸經營是高槓桿,炒房囤房者獲得的按揭是高槓桿,所以房市變成了類似於商品期市那樣的高槓桿賭博,最終的虧損率,將大到目前說出來都沒有人會相信的程 度。
  .
  高槓桿賭博的最大特點是,雖然前面99次贏錢,仍然會因為1次失敗而輸得一乾二淨。不要以為「大款爺陳大哥」他入市早、成本低就穩賺不賠。假設買入後幾個月就下跌30% × 總房價578萬元 = 陳大哥就將本金和以前賺的合計為173萬元全部輸光了。再下跌就是負資產了,可以持有吃跌,卻不能賣出而止損,因為房子的全部價值都是銀行的。
  .
  影子銀行(信託渠道,地下錢莊,擔保公司等)和民間高利貸成為房地產開發商尋求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一些銀行資金流入其中。銀行推銷的所謂理財產品, 有的流入房地產,有的購買地方債,也是一個隱患。地方政俯十幾萬億元的債務,企業的大量貸款,大部分是用土地房屋作抵押。雖然在評估時留有安全空間,但 是,根據他國和90年代海南的教訓,在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時候仍然會有大損失,而且銀行的活錢將變成長時間等待處理的不動產,土地和房子一動不動地躺著,所 以銀行放貸能力必然大為削弱。
  .
  經濟危機必然出現倒閉潮,在聯保貸款的情況下,企業老闆的資金鏈會像傳染病那樣紛紛斷裂。2012年7月媒體報導,杭州600間民營企業,其中包括不 少行業龍頭企業、知名企業、以及擁有"中國民企500強企業"等名銜的民企,近日聯名上書浙江省政府尋求緊急協助,希望當局協調銀行,暫緩向業者追債。
  .
  失業減薪者一多,斷供的不會少,銀行就會大損失。當房價大跌,必然導致開發商跑路潮,銀行會大損失。
  .
  2011年銀行平均自有資金率只有6%,虧6%後銀行就資不抵債了。在2000年前後,銀行曾經出現過百分30幾的壞賬呆賬率。當時,政府是採用大包 大攬的處理方法,由政府出資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將銀行的不良債權全部承接過去,進行股份制改造,然後上市圈錢。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擁有大量土地房屋抵押 品的資產管理公司也將遇難。
  .
  國際上遇到房熊市,都引發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銀行都是倒閉一大片,例如1990年的日本,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泰國等),2006年的美國。 日本、美國的銀行以私有的為主,尚且紛紛倒閉,中國的銀行,是政俯的兒子,腐敗程度有目共睹。賺錢時獎金多多的,虧錢的時候有人兜底。銀行資金成為人人都 可以咬一口的唐僧肉,自住剛需名正言順地吃,炒房客貪婪地吃,老闆拐彎抹角地大吃大喝,開發商搞官商勾結山吃海喝,地方政府10幾萬億元今後找誰去?整個 房地產業就像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騙局針對的主要對象是銀行。銀行既是騙子,也是傻子。
  .
  時時處處都能夠聽到有人在說「因為會……,會……,所以政府不會讓房價大跌。」如果認為政府比市場還有力量,那麼我們何必要將計劃經濟改變為市場經濟呢?如果認為政府比客觀規律還有力量,那麼幾千年總是在改朝換代呢?
  .
  房價不可能永遠上漲,所以這個龐氏騙局最終會演不下去。一旦房價大跌,必然引發經濟危機,導致金融危機,銀行也可能資不抵債。只不過老子奉行的是「穩定壓倒一切」,必然會開動印鈔機來挽救,所以表面上只是半倒閉。
  .
  任何事物都有個度,這個度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例如一部居民樓的電梯無法承載30個人,你今天不可能喝下5斤高度酒。當不斷上漲的房價使得銀行壞 賬率接近極限時,銀行就不得不臨陣脫逃。1991年日本的房價大跌,就是銀行斷臂求生,帶頭先跑。中國的印鈔廠和銀行面對自己點燃的炒房熊熊烈火,看到銀 行倒閉的風險越來越大,終於害怕了,終於睡不著了,於是「資金總閘」不得不越關越小,不得不「去槓桿」。
  .
  2012年8月1日,網友qusqhq說:「我是銀行搞信貸的,目前我行對商用房也限貸了,第三套以上不貸。」
  .
  很明顯,管理層已經不敢讓央行和銀行在房市繼續玩下去了,那麼房價如何上漲呢? 如果你認為調控落空,銀行沒有跑,還在大放按揭,那麼,就像一個嚴重高血壓患者仍然在大魚大肉一樣,銀行將死得更快,死得更難看,中國的經濟將是一地雞毛,地動山搖。

 

第4節 房地產調控在真抓實幹,烏龜跑得比兔子還要快
  .
  1、「銀行去槓桿」的主要方式是「限購」、「限貸」、提高「首付按揭比」。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限購限貸之前:三教九流到五湖四海,隨便買,銀行提供充足的按揭款,有的人竟然有幾百套。限購限貸之後,二手房按揭難以獲得批准,炒房客想變現很難。公租房大量建造,自住需求減少,把二手房套得更死了。
  在房牛市後期,對炒房囤房者的「首付按揭比」呈現2:8......3:7......4:6......5:5......6:4......不斷提高的態勢。2011年的「限購」,對一些人提高到10:0。對三套房基本不予批准,對二套房一般也不予批准。
  多軍說:「炒房的很有錢,會付全款。」這只說對了一半,除了洗錢,許多人如果沒有槓桿,炒房就難以賺錢。過去,100萬元的房子,首付款才20萬元, 加上其他的10萬元,成本才30萬元。房價上漲100%就是200萬元,3年的盈利就有170萬元,5.7倍。如果2013年前後全款買入200萬元的房 子,在長期限貸+限購的情況下,上漲的概率很小,虧錢的概率很大。一旦下跌40%,就虧錢80萬元。一旦要賣出止損,「賣出通道」不順暢了,簡直是自投羅 網去找死。
  .
  2、為了控制房地產泡沫,提高按揭利率。
  按揭低利率加上貸款7折利率優惠→有力地推動了民眾貸款買房的熱情→相當於向印鈔機發出「印鈔訂單」→推動了通貨膨脹→導致房價不斷上漲→導致物價上漲→導致房地產調控→導致按揭利率提高。2011年的存款利率,五年以上的貸款利率是6.6% * 貸款7折利率優惠 = 4.62%。這低於五年期存款利率的5.5%,表明銀行按揭是虧本買賣,所以,銀行不得不提高房貸利率。2010年後接連遇到首付提高、按揭利率提高這二種情況,有效自住剛需大量減少。
  .
  3、銀行乘機兜售理財產品,比如有的銀行要求:50萬貸款,需要搭配15000元理財產品。 使買得起房子的人更少。
  .
  4、銀根緊縮,使得開發商、炒房囤房者,企業老闆不得不求助於高利貸。高利貸,30%的年息都難以取得,最高的達到180%,於是許多人不堪重負,資 金鏈越來越緊。指望調控會放鬆,但是,政府的背後站著審判官規律帝,站著虎視眈眈的美麗帝,不敢姑息養奸,於是,天長日久後資金鏈紛紛告急,高槓桿的開發 商、炒房囤房者不得不降價自救。銀行銀根緊縮「去槓桿」,最終會刺破房市泡沫。
  .
  5、嚴厲的房地產調控勢在必行,如果半途而廢,銀行必然倒閉。也就是說,政府怕「高槓桿毒藥」大發作,通過調控讓銀行先跑。靈敏的炒房囤房者看到「去槓桿」後難以大賺錢,看到銀行在跑,看到先知先覺的「溫州炒房團」在跑,就跟著跑,「死了也不賣」的人就先死了。
  .
  6、央行更需要先跑。
  假設熱錢和外資(其中有華人)先後有0.15萬億美元換成人民幣,來中國炒房,房價上漲,加上銀行按揭的槓桿效應,加上人民幣升值,平均就是4倍的 錢,那麼外資就有0.6萬億美元。如果央行再支持炒房,房價再上漲100%,熱錢和外資就有1.2萬億美元。結果是,他們什麼也沒有干,就可能賺走中國 1.05萬億美元。
  假設移民者在房市高位變現,可能帶走0.5萬億美元。如果央行再支持炒房,房價再上漲100%,可能帶走1萬億美元。結果是,空置房變成了移民者掏空央行外匯的工具。
  雖然中國外匯儲備有3萬多億元美元,大部分已經購買了美歐國家的國債。3萬多億元美元,扣除待攤的損失,扣除應該支付外商本金、准利息的外匯,扣除預留2年的進口石油、鐵礦石、軟件、原材料、互聯網使用費、糧食等的外匯需求,實際只有幾千億美元。
  .如果央行再支持炒房,一旦房價大跌,可能導致人民幣被殺跌,導致熱錢出走、部分外商撤資、移民潮,那麼外匯富翁就可能淪為外匯負翁。於是外匯資金保衛戰成為刺破房地產泡沫的第一個針頭。
  .
  7、銀行在劫難逃,不跑會先死,先跑只是後死
  上帝令瘋。2011年,整個銀行業的信貸餘額是57萬億,其中27萬億是近三年投放下去的。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中國處於金融危機的前夜,金融危機其實是債務危機,債務危機其實是經濟泡沫危機,經濟泡沫危機其實是房地產泡沫危機,房地產泡沫危機其實是金融亂象的結果。所以銀行的劫難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如果不調控,那麼外匯富翁就可能淪為外匯負翁,銀行家底就會被掏空
  →於是解鈴還須繫鈴人,於是不得不長期調控,緊縮銀根,限購限貸
  →導致房價難以上漲,難以出售,時間一長,開發商、炒房客的資金鏈就會瀕臨崩潰,不得不賣房自救
  →當房價下跌超過40%,負資產的現象就會大量出現,會引爆高利貸泡沫、貸款泡沫、基建泡沫、產能泡沫、出口泡沫等
  →企業倒閉潮使得許多人失業減薪
  →導致一些公司、一些債務人面對負資產無力自救,放棄土地和住房
  →使得銀行的活錢變成一時難以出手的死物
  →導致銀行放貸能力下降,不但不敢再大放貸,而且雨中收傘
  →加劇通貨緊縮,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減少
  →導致各種泡沫更多地破裂
  →導致銀行壞賬進一步增多
  →導致印鈔機加班加點
  →鈔票救不了重病號,卻導致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恐慌
  →導致經濟危機顯露無疑
  →導致金融危機,銀行半倒閉。
  .
  說明是上帝令瘋狂,說明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銀行)最終跳不出如來佛(經濟規律)的手掌心。
  .
  .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3:30:07 
回覆 
  第5節限購限貸長期化,對炒房客的打擊很致命
  .
  一、限購限貸使得炒房客賣出住房就難以再買入,套取銀行資金的行為「被停止」
  .
  老炒家周扒擁有非自住房300平米。按照2010年以前炒房的套路,需要將300平米的二手房賣了再買500平米的一手房,從而向銀行套取更多的按揭款。在限購限貸以後,老套路就玩不下去了。計算如下:
  .
  2012年,二手房的房價為每平米1.8萬元×300平米 = 周扒賣出得款540萬元 - 按揭餘額330萬元 = 歸還按揭後現金有210萬元。210萬元 / 每平米2.3萬元 = 只能夠買回大約91平米的一手房。因為稅費會損耗,因為銀行對二套房的不給按揭了,因為一手房比二手房價格高,所以賣出300平米的二手房,只能夠買回91平米的一手房。
  .
  這種情況非常普遍,也就是說,多數炒房客的炒作「被停止」了,而且進退兩難了。如果賣出300平米的次新的大房子,只能再買入91平米的新房,那麼賴 以炒作賺錢的銀行槓桿沒有了,那麼財富被親朋好友小看了,大款變成小癟三了。中國人最看重的是面子,最迷信的是房子能保值增值,所以,很少有人會賣出 300平米的次新的大房子,再去買入91平米的新房。於是,大多數富人在限購限貸以後「被關門待打」了。
  .
  二、這是一場銀行資金保衛戰
  .
  .銀行資金變成人皆可吃的唐僧肉,銀行的風險越來越大,政俯不會坐以待斃,於是一場銀行資金保衛戰打響了。
  .
  減少二手房按揭是銀行的狠招。銀行為了救出在一手房上的開發貸款和假按揭,為了及早收回以前發出去的按揭款,使出了減少二手房按揭的狠招。二手房按揭 半關閉,使得多數自住剛需去買一手房,使得二手房缺乏接棒人,所以多數炒房客的炒作「被停止」了,所以銀行資金「物歸原主」的追討正在進行中。房地產調控 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唐僧肉「完璧歸趙」,這次房地產調控是你死我活的拚殺,銀行資金保衛戰「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
  炒房客天天在說,政俯很強大,不可能讓房價下跌。你既然知道政俯很強大,就應該知道抗拒銀行資金保衛戰只能是螳臂擋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炒房客就是那個被過河拆橋、被兔死狗烹的韓信。
  .
  2012年6月,知名經濟學者易憲容說:「2008年居民從銀行獲得貸款約6000億元左右,但到2009年至2011年已分別增長到24600億 元、29000億元、25000億元。分別是2008年的4至5倍。再清楚不過,這幾年國內樓價的快速飆升,是居民利用銀行金融槓桿蜂擁進入住房市場的結 果。」「沒有銀行的金融槓桿,房價想快速飆升是不可能的。」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3:33:22 
回覆 
  三、限購的本質是限售,對「全款買房」的炒房客也很致命
  .
  1、為了防範銀行風險,準備金率接近20%,使得銀行現在最緊缺的是人民幣,所以,「全款買房」的炒房客想把二手房變成人民幣,接手人在銀行那裡被限制了,所以表面上是限購,其本質是限售。
  .
  2、許多銀行放貸,對6%+的「法定貸款利率」陽奉陰違,暗箱操作,以權謀私,到老闆手裡已經百分十幾了,而按揭是明碼實價,還要優惠打折,人家賺錢少,心裡不樂意。「全款買房」的炒房客想把二手房變成人民幣,接手人在銀行那裡總是吃閉門羹。
  .
  3、你「全款買房」的炒房客到銀行「套現」了,銀行就要「套牢」了。要算計,你算得過金融家嗎?
  十年折騰下來,銀行最過剩的是土地證和房產證,風險最大的就是這些東東。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候,房產證就是「燙手山芋」。 「全款買房」的炒房客想賣出停盈,實際就是將個人的房產證變成公家的人民幣,結果是銀行的人民幣減少,房產證增多,實際上就是銀行「全款買你的房產證」,實際上就是你的風險減小了,銀行的風險增大了。人家的「傻貸」是假傻,關係到「交椅問題」時就不敢裝傻了。
  擔保公司不會幫忙,因為一般情況是,賣房者退出按揭餘額,買房者獲得按揭款,在銀行那裡按揭有增有減,而「全款買房」的炒房客賣房,按揭有增無減,銀行不會批准。
  有人說:「限購限貸的作用不大,有能力全款購房的人很多」但是你看到了嗎:為人進入的門敞開著,為狗爬出的洞緊鎖著,明擺著是要關門打狗。進得去,出 不來,全款買入就是找死。你有1億元,全款買入100套住房。買入時沒有去找銀行的麻煩,可是,一旦熊市來了,狼市來了,你需要變現,100個自住剛需裡 有99個需要銀行按揭才買得起,你就耐心等待吧。房熊市月月在下跌,只能是望眼欲穿,望斷秋水。不要跟我說有其他炒房客來接棒,腥風血雨,哀嚎一片,買漲 不買跌,都要跑,都擁擠在獨木橋前面等待傻子的到來。
  .
  四、現金即將彈盡糧絕,賣出洪流將沖垮房市大壩
  .
  2010年1月周扒買入300平米的一手房 × 1.5萬元 = 總房價450萬元 × 70% = 按揭315萬元。因為貪心人皆有之,因為不少炒房客的運作週期在2年以下,所以周扒留下的現金只夠2年的月供。更有甚者,竟然借高利貸炒房,挪用公款炒房,佔用公司流動資金炒房,所以資金鏈更容易斷裂。
  .
  2010年4月開始的限購限貸,是所有炒房客都沒有意料到的。它準確地打到了炒房客的軟肋,到2013年前後,他們留下的現金就會被月供款消耗得將彈盡糧絕。一旦周扒沒有現金交月供,一旦資金鏈即將斷裂,他就不得不舉手投降,賣出房子,吐出銀行的按揭款。
  .
  把富人稱為「有錢人」是錯誤的,只能稱為「擁有很多財產的人」。富人習慣於有1000萬元就做3000萬元的投資,他們的負債率總是超過50%,他們 最缺乏的是現金,高利貸大行其道就是證據,所以他們的資金鏈很容易斷裂。即使是全國名列前茅的房地產上市公司,也嚴重缺乏現金流。以保利地產為例,根據 2012年第一季度季報披露,其總資產負債率為78%,淨資產負債率高達374%。以金地集團為例,根據2012年第一季度季報披露,總資產負債率為 71%,淨資產負債率高達256%。2012年上半年,浙江省民間借貸案大幅上升,全省法院共受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58037件,涉案標的額283.9億 元,同比分別上升26.98%和129.61%,這暴露出來的也是資金鏈很容易斷裂的問題。
  .
  即使你的現金來源很多,你還可以堅持幾年,但是,月供不斷會坐吃山空,年年折舊會不斷貶值,房產稅的普遍開徵越來越近了,房熊市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因 為對借貸資金超過50%的人,對按揭餘額超過50%的人,一旦房價下跌50%,房子就是負資產。不少人有慣性思維,不相信房價會跌50%,以為按揭餘額會 越來越少,所以麻痺大意。沒料到,在印鈔雞、折舊、稅費、房產稅的4大折騰下,如果空置房遇到「新房價格5年下跌30%」就會虧錢60%, 空置房遇到「新房價格10年零漲幅」就會貶值67%.這是經過推理和計算的。所以淪為負資產的不少。更嚴重的是不但會下跌50%,今後20年,有的商品房 的房價趨勢是從100萬走向1萬元。不要說不可能,美國已經出現一套別墅掛牌1美元的情況。炒房客不是天天說「中國房市很神奇,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嗎?
  .
  中國多數富人相信房子最能夠保值增值,所以主要財產是房子。2011年上半年,國際調研公司艾德惠研針對中國富裕人士進行抽樣調查,結論是:人均擁有 房產3.3套,房產價值佔全部資產的72%。可悲的是,他們在限購限貸以後都「被關門待打」了,而且毫無風險意識,仍然執迷不悟。一旦房價大跌,銀行就會 對不計其數的土地證、房產證產生恐懼心、厭惡感,就更加不會受理二手房的按揭,於是接棒人寥寥無幾,於是房子就坐在「下行的電梯」裡聽天由命,於是淪為負 資產的可能超過30%。不要說不可能,香港負資產率曾經達到22%。美國負資產率曾經達到28%。
  .
  炒房的本質是高槓桿的期貨。期市有持倉數量限制,而前幾年,有虛假工資收入證明就可以辦理按揭,抵禦風險能力普遍較低。愛買多少就多少,沒有限制,可能買入過多。貪心不足蛇吞象。韓信用兵,多多益善。最終買得多虧得多。
  .
  即使是買得早的人,風險性也不低。因為吃到甜頭後,就會增強投資熱情,就會「擴大再生產」,0.3萬元的時候買入一套,0.9萬元時買入一套,1.5萬時買入一套,所以平均成本不一定很低,所以借貸資金可能佔到50%。有的人連高利貸都敢幹,問題更嚴重。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3:39:22 
回覆 
  第6節二手房的按揭必然越來越少,二手房的價格將每況愈下
  .
  從買房者一條龍的情況看,「按揭擊鼓傳花」的遊戲終將停止,使得二手房的價格不斷下跌。

  一、按揭擊鼓傳花的遊戲
  .
  2003年,大款爺陳大哥以真實的收入證明,按揭24萬元,買入總價30萬元的一手房501室。銀行沒有明顯的風險。
  .
  2006年,部門經理王二哥接手二手房501室,需要付出總房款60萬元,以半真半假的收入證明,按揭33萬元,銀行有了明顯的風險。
  .
  2011年,助理工程師張三哥接手二手房501室,需要付出總房款130萬元,以虛假的收入證明,按揭75萬元,銀行虧錢的概率55%。

  2013年,技術員李四哥接手二手房501室,需要付出總房款160萬元,以假得一目瞭然的收入證明,按揭90萬元,銀行虧錢的概率高達80%。
  .
  如果要維持房價不斷上漲,就要將「按揭擊鼓傳花」的遊戲不斷進行下去,那麼按揭款就需要呈現大款爺按揭24萬...... 部門經理按揭33萬...... 助理工程師按揭72萬...... .技術員按揭100萬.....農民工趙五按揭130萬元……的不斷增多的態勢。
  .
  二、按揭擊鼓傳花的遊戲不可持續
  .
  問題是,2011年,這套房齡已經8年的房子,既可買來自住,也可以用來炒房囤房,但是,到2013年前後,這套房齡已經10年左右的房子,在限購限 貸的情況下,在獲得的的按揭款將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在房熊市導致拆遷補償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它用來炒房囤房的功能即將喪失殆盡。也就是說,接棒者將不是炒 房囤房者,也不是改善性購房者,只會是自住性購房者。問題是銀行能夠批准農民工趙五130萬元的按揭嗎?即使銀行批准了,農民工趙五有每月1萬元的月供能 力嗎?很明顯,按揭的擊鼓傳花一定會在自住購房者那裡傳不下去。
  .
  從炒房的流程看,炒房客在買入一手房後,等待一段時間後,會將已經變成二手房的住房賣給買不起一手房的自住剛需。技術員李四哥不傻的話,就會明白「社 會地位高的人不可能買入破舊房501室來自住」的道理,也就是說,他的下家必然是比他社會地位更低的人,只可能是無效自住剛需的農民工趙五,於是他不會接 棒,那麼助理工程師張三哥就是炒家的最後一個。
  .
  張三哥不降價賣出的話,結果是不斷虧錢,因為,房齡10年以後,隨著土地使用權期限和住房壽命不斷減少,隨著人少房多越來越明顯,房子真實的價值呈現160萬元…….130萬元…….100萬元……70萬元……50萬元……的不斷貶值的態勢。
  .
  銀行發放按揭前要進行價值評估,所以對501室的按揭款實際呈現24萬元.....33萬元......75萬......90萬元.....75萬 元……33萬元……0萬元的先多後少的「︿狀態」。也就是說,二手房501室到房齡20年的時候,銀行就會將其「打入冷宮」,停止按揭支持。房齡20年的 破房子,不能按揭,可能已經樓歪歪而不敢居住,難以出租,誰還會付全款160萬元去買你李四哥的老太太房?就像35歲你還不肯下嫁,到50歲只能望洋興 嘆。
  .
  按揭70%的時候,自住剛需是依賴銀行的錢在死要面子,所以房市的自住購買力主要取決於銀行的信貸能力。自住性買房者獲得的按揭將呈現 70%.....50%......30%.....10%……0%的不斷減少的態勢,即首付款將呈現 30%.....50%......70%.....90%……100%的不斷增多的態勢。在自住購房者需要一次性支付200萬元的時候,501室肯定沒 有接棒者。也就是說,房價的購買力是銀行按揭吹大的,一旦按揭越來越少,一旦首付款越來越多,本來就是窮才姍姍來遲的自住剛需想找死都沒門,所以二手房的 價格的下跌就是必然的。
  .
  什麼是一手房? 就像新娘子只有一天一樣,一手房在炒房客的手裡只有一天,拿到產權證的第二天就是二手房,所以二手房價格不斷下跌必然帶動一手房價格下跌。
  .
  三、老太太出嫁也要100萬元聘禮的時代即將過去

  即使沒有房地產調控,銀行對二手房的按揭歷來都是越來越少,為什麼現在新房賣100萬元,有的老太太房也要接近100萬元呢?
  .
  老太太出嫁也要100萬元的聘禮,因為快速城市化,因為拆6樓可以蓋18樓,因為房價不斷上漲,土地拍賣價越來越高,因為現在的房價和拆遷補償價是由投機炒作規律決定的。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住房投機炒作不可能永遠,最終還是價值規律來決定。今後,將是房熊市,因為城市化已經基本完成,因為退休族多於上班族,人少房多,因為物極必反。
  .
  今後,因為普遍開徵房產稅,而且越來越多,因為是房熊市,因為拆多蓋少,因為那時你的土地使用權年限只有剩下30幾年,因為清理建築垃圾需要花錢,所 以拆遷補償將越來越少,20年後10套房子的補償難以超過4套。於是,那時新房賣100萬元,老太太房只能賣得40萬元。如果是差地段的拆遷遙遙無期的老 房子,在房產稅的壓力下,有的老太太房只能賣得1萬元。不相信嗎?根據媒體報導,在美國,已經出現一套別墅掛牌1美元的情況。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3:44:34 
回覆 
  第7節永遠當房市多頭,不少開發商的資金鏈終有一斷
  .
  1、空手套白狼的故事
  2010年上半年關於6540萬套空置房的大討論,使得許多人看清了供不應求是忽悠,所以期房預售制難以實行。開發商捲款潛逃留下爛尾樓的可能性越來 越大,所以期房預售制難以實行。公攤、綠地、規劃、質量、面積等與當初的許諾不是一回事,許多人吃虧,所以期房預售制難以實行。政府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性,一些城市已經開始由銀行集中監管了。於是,開發商的資金來源越來越困難。

  .
  2、束手束腳的故事
  因為銀行的風險越來越大,監管越來越嚴格,官商勾結搞假按揭預售的路子越來越行不通。銀監會出台了「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即對開發商貸款要直接委託給 施工單位、材料供應商,加劇了開發商資金的緊張,尤其對那些經常拖欠施工單位和材料供應商款項的開發商影響更大。於是,開發商的資金越來越緊張。
  .
  3、蓋房大躍進的故事
  雖然整個社會的有效自住剛需越來越少,有效供給越來越多,供過於求的矛盾越來越明顯,閒置越來越多,但是,只要自己蓋的房子能夠賣得出去,就埋頭苦 幹,就大干快上。2000年後中國房地產投資的年增速都高於20%。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6年國內房屋新開工面積為6.4億平米,2007年7.5 億平米,2008年7.5億平米,2009年為11.54億平米,2010年為16.38億平米。表明開發商的蓋房呈現不斷加速的態勢。
  .
  4、跑了和尚跑不了廟的故事
  因為政策調控真抓實幹,所以股市就像航空客運飛機,有時上天,有時落地。炒作手法是大拉升→然後在高位大出貨→然後在輕倉後大殺跌→然後在低位大建倉 →然後大拉升→然後高位大出貨。週而復始,直到永遠。股市莊家是滑軍,有時當多頭在拉升,有時當空頭在打壓.這是一張一弛、永續經營的賺錢模式。股民7虧 2平1賺,可是,莊家幾乎永遠賺錢,基本上不會成為負翁。
  房市,因為政策調控是「賣空調機」,因為住房開發週期長,因為土地開發有二年的限制,因為開發商過分相信政府的力量,所以開發商在任何時候,資金都是 高槓桿地投入,即對房子總是滿倉。開發商幾乎永遠當房市多頭在拉升,哪個開發商(例如王石)唱空就會遭到圍攻。於是,房市就像人造衛星,上天的時候一直升 高,然後在高空盤旋。
  本來,「房子永遠供不應求,房價永遠上漲」只是開發商用演戲的手段來忽悠別人的,沒有想到人人都相信了,於是,最後自己也相信了。牛熊交替是投資市場 的鐵律。牛市走上升通道的時候對房子滿倉固然很賺錢,可是,牛市見大頂總是很突然,政策突然出台,大眾突然停止買入,成交量突然低迷,開發商無法大量減 倉。熊市走下降通道的時候仍然重倉在手,毫無主動權,任憑客觀規律宰割。在熊市,後下手遭殃。總有一些開發商會帶頭降價,使得牛市裡的攻守同盟不攻自破。
  國際上的房地產歷史表明,不管牛市還是熊市,持續時間都很長。本次房牛市已經30+年,近十年上漲最明顯。吃得多必然拉得多,房熊市可能長達幾十年。 那時,一些開發商可能虧錢,因為開發商選擇的是只張不弛、一錘子買賣的賺錢模式,等於沒有給自己留下見好就收、金盆洗手、獲利了結的機會。永遠當房市多 頭,一條道走到黑,最終,資金鏈總要斷裂一次。
  .
  5、開發商也會淪為負翁的故事
  許多開發商向銀行和其他渠道大量借款,形成三五倍的資金桿槓。桿槓放大作用的優點體現在牛市,熊市裡會放大虧損,是「槓桿毒藥」。高利貸會成為壓死駱 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開發商在牛市裡利潤高,所以不惜借高利貸。有的是向個人或公司借高利貸,有的是向銀行借巧立名目的「房地產信託理財產品」,有的融 資成本高達每年百分100。調控一來,市場觀望,住房滯銷,問題就暴露了。
  開發商張三,十年裡雖然賺得缽滿盆滿,自有資金已經積累到25億元。表明看,一點也不差錢。可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賺到10億元想著25億元,賺到 25億元想著50億,所以不但將自有的25億元投入再生產,又貸款和集資75億元干進去。合計總投資100億元,建造的房子總市值為140億元。
  許多國家房地產泡沫破裂時房價下跌超過50%。日本房熊市已經20年還遙遙無期。我們假設開發商張三遇到的情況是房價下跌40%,下跌持續時間為3年。
  房子總市值為140億元 × 下跌40% = 跌去56億元。
  他人的資金75億元 * 平均利息百分15 * 3年 = 3年裡需要支付34億元的利息。
  目前總市值140億元 – 將跌去56億元 – 需要支付34億元的利息 - 貸款和集資75億元 = -25億元,即3年後開發商張三淪為25億元的負翁。
  面對這樣的風險,在下跌趨勢明顯的時候,開發商張三就會寢食難安,降價甩賣是必然的。
  .
  6、價格戰老手的故事
  各行各業的消費者,最終都是上帝,都是衣食父母。這個道理,開發商十分清楚,因為中國的開發商的歷史才10幾年,大多數開發商是從各行各業轉業過來 的,價格戰的本領個個非同尋常。熊市的第二年,價格戰將會星火燎原,烽煙四起。未來,開發商逃跑將如同2011、2012年溫州老闆那樣絡繹不絕。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3:52:08 
回覆 
  第8節 房價大跌時銀行會半倒閉



  1、吃安眠藥的故事
  銀行的資金具有「乘數效應」。乘數效應是指,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客觀存在著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或反應。
  銀行的經營是高槓桿運作,2011年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94%,平均自有資金率只有6%。拿到銀行資金的開發商、炒房囤房者也是高槓桿運作,拿到貸款 70元,自己的本金30萬元。有的甚至是空手套白狼。銀行已經搞到與地價房價同呼吸共存亡的程度,所以房價下跌50%的話,銀行就可能資不抵債了。
  國際上房價泡沫破裂,跌幅總是超過60%。10年裡房價大漲500%,大跌時達到50%有什麼好奇怪的。高層放心不下,讓銀行搞了房價大跌的測試,就像反貪局讓土地房產局局長自己查自己「是不是有以權謀私」,結論當然是沒有。
  這是吃安眠藥,因為中國對銀行的房貸壓力測試是「自摸」,而銀行行長不會主動摘下烏紗帽,所以可能只看到賬面上的,看不到桌面下;只看到小腐敗的,看不到大腐敗的;只看到淺的,看不到深的;只上報一般的,迴避嚴重的。
  這是吃安眠藥,因為中國對銀行的房貸壓力測試的假定條件不充分,比如對政府的調控能力估計過高,對房價下跌對各行各業的嚴重影響考慮不夠,對房價下跌的長期性、持續性估計不夠,對西方食利集團的落井下石的可能性估計不夠,對外匯的洗劫程度估計不夠。
  .
  2、陰雨連綿的故事
  銀行對房價下跌的長期性、持續性估計不夠。如果是股市那樣的急風驟雨式的下跌,下跌50%,3年後又回到原價,大多數人咬緊牙關扛得住。中國特色的房 熊市可能是陰雨連綿式的下跌,下跌50%,10年後才回到原價,這樣子的損失是很大的,多數人扛不住。因為印鈔雞每年偷錢8%,拆遷性折舊每年2.5% (40年報廢),加上房產稅和交易稅費,合計每年虧錢大約12%。10年「零上漲」,如果變現,還有多少價值呢?
  .
  3、銀行沒事的故事
  許多國家房地產泡沫破裂時,房價下跌超過50%。銀監會說,房價下跌50%,銀行也沒事。豈不是說,房價下跌超過50%,銀行就有事。如果房價不斷上漲,有事率當然呈現……70%……60%…… 50%……40%……30%……20%……的越來越危險的態勢。
  .
  4、分行行長耍賴的故事
  開發貸款可能出現許多壞賬。實業急需資金,但銀行很小氣。房地產利潤高,就大量地給。商品房60%以上實際是賣給了銀行,因為開發商、炒房者和自住需求們都是向銀行大量貸款,所以,房地產綁架了銀行。
  1997年全國個人住房商業貸款餘額規模僅為190億元,2006年2萬億元,2009年末高達4.76萬億元。2011年3月末,房地產貸款餘額佔 各項貸款的比重高達20%,加上以房地產為抵押的其他貸款,與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已經接近信貸總量的一半,有20萬億元左右。因為利潤奇高,非房地產相關的 貸款暗度陳倉流入房地產的肯定還有不少。
  .
  5、貪倌以權謀私的故事
  未來的「瘋險」不小,因為2011年銀行平均自有資金率為6%,是高槓桿經營;調控屢屢落空說明在房市的無政府主義狀況甚於當年的日本;因為十年來中 國印鈔機和發貸款是瘋狂的,所以窟窿大;因為中國對官員的責任追究不到位是罕見的,歷來的銀行壞賬不大追究倌員的個人責任,所以當倌的膽大妄為;因為腐敗 蔓延,銀行裡官商勾結的人數越來越多,貪污的金額越來越大。
  .
  6、市長交班的故事
  銀行畏懼實體經濟和房地產的風險,銀行不擔心地方政府能不能還錢,因為最終中央政府會出面來兜底。於是,來自地方政俯的壞賬呆賬將不少。
  地方正俯貸款可能出現許多壞賬。2009年,地價房價上漲中,銀行處於「資產(土地)價格上漲—抵押品價格上漲—信貸規模擴張」的正反饋發展中,地方 財正貸款處於快速擴張狀態。2010年春,正府不得不開始了足夠有力的組合拳核打擊。地價房價下跌中,銀行處於「資產(土地)價格下跌—抵押品價格下跌— 信貸規模縮小」的負反饋收縮中,地方財正貸款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地方政俯欠銀行的十幾萬億元債務連付息的能力都缺乏。
  2012年曝光重慶市的債務有5000億。按7%的利息,年息350億,而重慶年財政收入才1000億。
  2009年,杭州土地出讓收入全國排名第一,達到1200億元,而其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僅有500多億元,但2012年上半年土地出讓收入只有106億元。
  2009年,上海以991億元的土地出讓收入榮登榜眼。北京以922億元收入排名第三。2010和2011年,上海蟬聯土地出讓收入冠軍寶座。中國指 數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排行中,上海從第一寶座跌落至第九名,只完成了184.2億元,是2011年同期的 四成。北京則無緣前十,比2011年同期下降56%。這表明地方財政主要依靠房地產收入這種模式已不可持續,這表明地方政俯欠銀行的十幾萬億元債務連付息 的能力都缺乏。
  房熊市一旦到來,土地經常流拍的情況會更加嚴重,財政危機將導致大量爛尾工程,銀行對地方財正的貸款將出現不少的壞賬。市長的任期一到,拍拍屁股就走了,新的市長會躲貓貓。
  .
  7、住房開發商耍賴的故事
  上海蓮花倒塌樓的開發商,蓋幾十億元的住房,註冊資金只有800萬元,賬上的資金只有6000萬元。空手套白狼的開發商不少。遇到房熊市大跌,獲得大量房地產開發貸款的一些開發商,或資金鏈斷裂或「假破產」,大量抵押房將被銀行收房。
  .
  8、房地產相關行業騙貸的故事 
  媒體報導:業內人士認為,保守估算,每年有上千億元資金流向上海的鋼貿行業。但巨額的信貸資金很大一部分被挪作他用:炒股、囤地、炒期貨,甚至放高利貸。上海鋼貿行業日漸淪為騙貸、圈地的空殼化行業。
  .
  .
  9、企業老闆耍賴的故事
  美國中小型企業是五年內68%的破產倒閉,19%在6--10年破產倒閉,合計87%中小型企業在10內破產倒閉。如果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許多中小 型企業會倒閉,可能導致銀行出現許多壞賬。2011年、2012年溫州企業老闆出走,已經留下了大量的銀行壞賬,今後這一類型的壞賬損失將是一個很大數 字。
  .
  10、商業地產泡沫的故事
  商業地產的泡沫比住宅市場的泡沫毫不遜色。住房的暴利誘使各路炒房客進軍商業地產,遍地開花,高樓林立.價格也被炒得扶搖直上。一些城市寫字樓有 50%的空置。超高的商用物業成本導致物價大漲.超高的商用物業成本,已使包括零售業在內的服務業不堪承受。一些城市40%以上的街邊店舖存活期不到一 年,走馬燈一樣關門,又前仆後繼地開張。銀行在商業地產的貸款也將面臨壞賬損失。

  11、把皮球踢給銀行的故事
  對炒房客來說,颱風來的時候,豬都能在天上飛,但是颱風一停,就會紛紛落地摔傷。
  熊市裡最可怕的情況是難以停損,一是買漲不買跌使得你想賣出卻一年也不能成交,二是在下跌30%以後,你的錢就已經全部虧掉了,剩下的價值全部是銀行的,你要止損,卻無權賣出。
  有的炒房囤房者預測還會下跌30%,怎麼辦?房子是你銀行的,但是虧錢仍然是我的,你不仁我不義,我可以採取非常手段來止損。3個月不月供,讓銀行把房子收走。已經結賬,再下跌就與我無關了。
  雖然銀行不是吃素的,會通過評估宰你10%。但最終雙方都很受傷。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3:55:34 
回覆 
  12、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故事
  1997年7月2日,泰國在經濟泡沫很嚴重的情況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 場一片混亂,58家銀行在一天內破產,引發亞洲金融風暴。國際炒家四處攻擊,導致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香港、韓國、日本也發生金融危 機,房價股價匯價大跌,本幣大貶值,企業倒閉潮,大量勞動者失業。最慘的是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國,金融系統幾近摧毀,外匯儲備耗盡。

  13、美國銀行的故事
  2006年,美國銀行狀況評定良好,2007年後在次貸危機中卻有幾百家銀行倒閉,一片狼藉。因為市場總是「熊市不言底」。美國的銀行業81年內發生 2次嚴重的金融危機,1929年的危機,2007年的次債危機。社會信用和金融風險控制水平相對較低的中國,幾年前銀行已經發生一次半倒閉的金融危機,一 定沒有下一次嗎?
  房價泡沫吹得越大,破滅後對金融和經濟造成的危害越大。200年到2011年,美國房價不斷下跌,導致人們財富大幅縮水,28%的房主成為負翁。2011年4月份美國失業率高達9%。
  .
  14、韓國銀行的故事
  2011年初,韓國房價下跌幅度只是中等,就導致幾家大銀行「被擠兌」而「被停業」半年。
  .
  15、日本銀行的故事
  左小蕾說:當時「東京股市一年內從近40000點飛流直下至8000點,房價一路大跌。」「緊接著樓市、股市崩潰的,是超過2萬家金融機構破產,日本大銀行壞賬劇增。在政府幫助下,日本大銀行經歷了超過十年的艱苦重組和整合,日本經濟因此幾乎一蹶不振。」
  .
  16、海南銀行的故事
  1993年6月24日,國務院發佈《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16條整頓措施招招致命,海南房地產熱浪應聲而落。開發商紛紛逃離或倒 閉,銀行頓時成為最大的房地產商,有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一度高達60%。海南全省的「爛尾樓」高達600多棟、1600多萬平方米,閒置土地18834公 頃,積壓資金800億元,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壞賬就高達300億元。海南省用了七年的時間,處置積壓房地產的工作才基本結束。目前是全國性的房地產泡 沫,可能需要十年的時間,需要投入數以萬億元的資金來處理遺留問題。
  .
  17、外匯窮國的故事
  房地產調控表面上看是正俯想控制房價,實際上是擔心央行和銀行的風險。中國大印鈔票,外商同樣被印鈔機剪羊毛。如果房價大跌導致外匯大批流出,捉襟見肘,央行怎麼辦?
  .
  18、銀行殺手的故事
  銀行的最兇殘的殺手是索羅斯們。他們會在何時痛下殺手?
  索羅斯對銀行與經濟泡沫關係有一段十分經典的描述:
  在信貸擴張反身性過程的早期階段,所涉及的信用金額相對不大,對抵押品主體的影響可以是忽略不計的,這也是為什麼這一過程最初的階段顯得很穩健的緣故。
  可是,隨著負債總額的積累,信貸總額的權重日增並開始對抵押品價值產生增值效應。這個過程一再持續,直到總的信貸的增加無法繼續刺激經濟的哪一點為止。
  此時,抵押價值已經變得過度地依賴於新增貸款的刺激作用,而由於信貸款未能加速增長,抵押品價值開始下降。
  抵押品價值的侵蝕對經濟活動產生了抑制作用,反過來又加強了對抵押品的侵蝕。
  到了這個階段,抵押品已經用至極限了,輕微的下跌就可能引發清償貸款的要求,這又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的衰退。

  19、倌以交椅為天的故事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央行和銀行支持炒房已經釀下一杯毒酒,已經大禍臨頭,如果讓房價繼續上漲,只會增大壞賬的數字,只會加速半倒閉的時間表,所以不敢造次了。
  民以食為天,倌以交椅為天。人民日報文章說:房地產調控是政治問題。什麼是政治問題?對當倌的來說就是,誰敢違背,小心你的政治生命。
  對百姓來說,你要清楚,在中國,沒有什麼問題比政治更加神聖不可侵犯,也就是說,人家什麼都可以玩,唯獨政治不敢玩。
  .
  .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4:03:10 
回覆 
  第9節大印鈔票救房市的藥方已經失效


  一、大印鈔票救房市貌似靈丹妙藥,其實是吸毒打激素
  .
  一遊客到小鎮一旅店,拿200元預定了一個房間。店主拿200元給屠戶支付了買豬肉的欠款。屠夫去豬農那還了豬錢。豬農去還了飼料款。飼料商去還了召 妓的錢。妓女去旅店還了房錢。1小時後,這200元又回到店主手裡。這時,遊客逛街回來,說不住了。雖然200元退還給遊客了,但是小鎮的這個債務鏈理順 了,皆大歡喜。
  →2007、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
  →導致中國經濟危機
  →導致房價大跌
  →導致開發商資金鏈幾近斷裂
  →導致土地流拍
  →導致地方財政的債務鏈緊繃
  →導致銀行「准壞賬」大量增多。
  .
  怎麼辦?政府大印鈔票→銀行的問題解決了,於是大放貸款→大搞基建→官商的資金大增→拿去炒房→開發商債務鏈緊繃的問題解決了→大買土地→地方財政的債務鏈緊繃的問題解決了。
  .
  表面上看,就像小鎮發生的故事那樣,資金鏈都理順了,經濟泡沫被紙幣泡沫掩蓋住了。其實,問題更嚴重了,因為印鈔票是吸毒、打激素,人們激情飛揚、豪 情萬丈、忘乎所以,銀行放出去的「槓桿毒藥」越來越多,偷錢的「貪倌佔款」越來越多,難以還本付息的「基建佔款」越來越多,危害實業的「房市佔款」越來越 多。幾年後再次發生資金鏈問題的時候,問題比原來大,需要越來越多的鈔票才能救市,也就是說,需要的毒品和激素越來越多,對經濟體的危害越來越大。
  .
  更嚴重的問題是毒品和激素斷貨。中國印鈔票的主要根據是「外匯佔款」,即央行一手收購美元,一手通過印鈔票付給人民幣。2009年大印鈔票的嚴重後果 在幾年後出現了,看到經濟泡沫即將破裂,熱錢要出走、部分外商要撤資、移民族要帶走外匯,使得央行一手收回人民幣,一手付給美元,使得「匯記印鈔機」半癱 瘓。資金鏈到處都在緊繃,斷裂聲不斷傳來,可是「毒品製造機」半癱瘓了。即使「毒品製造機」仍然可以大干快上、日夜加班,經濟體也承受不起那麼大的「毒品 劑量」了。
  .
  於是,「小鎮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
  二、央行大印鈔票救房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央行大印鈔票
  →通貨膨脹
  →房價大漲
  →物價上漲
  →實體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增大
  →老闆難以賺錢,參與炒房
  →房地產調控,限貸,通貨緊縮
  →實體資金鏈緊張、借高利貸
  →經濟效益下降、倒閉的增多、GDP下降
  →失業、減薪的增多
  →月供不起,有效自住需求減少
  →導致住房積壓,開發商資金鏈緊繃,不得不降價賣房
  →房價下跌,土地流拍
  →地方債務危機,不得不普遍開徵房產稅
  →房價進一步下跌
  →經濟危機,金融危機
  →導致國際熱錢出走、外商部分撤資、移民增多
  →央行一手收回人民幣,一手付出美元,外匯大減少。
  →央行可能淪為外匯窮國,央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作繭自縛、得不償失
  .
  .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4:06:37 
回覆 
  第10節 收拾土地一片拍地賣房真忙
  .
  一、任何投資投機活動都以進入市場的增量資金衰竭為終結。
  .
  房市的主要資金來源是貸款和按揭。房地產泡沫破裂,主要是銀根不得不緊縮的結果。
  .
  1、信貸的正反饋,反映的是銀行的貪婪。
  房地產商品化
  →導致房地產價格上漲
  →導致抵押品土地房屋的估值越來越高,安全係數越來越高
  →導致放貸的數量越來越多
  →導致印鈔機接到的鈔票訂單越來越多
  →導致通貨膨脹和通貨膨脹預期
  →導致得到按揭大力支持的房地產價格瘋狂上漲
  →導致抵押品土地房屋的估值進一步提高
  →導致銀行倌員的貪婪之心進一步增強
  →導致在放貸的數量進一步增多的同時,騙貸、假按揭的情況進一步增多
  →導致銀行資金的風險越來越大
  →導致房地產調控越來越嚴厲,一場銀行資金保衛戰終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
  2、信貸的負反饋,反映的是銀行的恐懼。
  銀根緊縮,限購限貸
  →房地產價格下跌
  →導致抵押品土地房屋的估值降低,風險增大
  →導致放貸的數量減少
  →導致印鈔機接到的鈔票訂單減少
  →導致通貨緊縮
  →導致難以得到按揭支持的房價進一步下跌
  →導致抵押品土地房屋的估值進一步降低,風險進一步增大
  →導致銀行管理層的恐懼之心油然而生
  →導致放貸的數量進一步減少
  →導致資金鏈緊繃的開發商、炒房客不得不降價減倉
  →賣出後還貸,難以再次獲得貸款按揭,體現的是一部分銀行資金回籠
  →導致房市進一步失血
  →導致房價進一步下跌,開始出現負資產族
  →引發經濟危機、金融危機
  →導致企業倒閉潮
  →導致銀行「收拾金甌一片」。
  最終,銀行資金保衛戰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一地雞毛。
  .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4:08:03 
回覆 
  二、任何投資投機活動不可能所有人都變現
  .
  ▲不少人難逃一劫
  按揭時間長達20年,在不健全的社會保障下,要保證還貸期間不失業、不大幅降薪、不生大病,家庭沒有天災人禍,不然就可能因為斷供而被銀行收走房子。 經濟有週期性,已經30年,在未來20年裡,中國發生一次經濟大危機的概率是90%。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許多人可能遇到失業和大幅 降薪。
  .
  .
  ▲少有贏家的賭博
  印鈔廠和銀行在支持賭博,提供百分七八十的資金讓大家玩高桿槓的期貨式賭博。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叫「十賭九輸」,投資市場的名言是「七虧二平一盈」。如 果放任泡沫不斷增大,放任堰塞湖積水不斷上漲,最終,許多開發商跑路,許多房奴斷供,許多炒房囤房者淪為負翁,許多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工程爛尾,銀行半倒 閉,央行外匯被洗劫,政府威信下降。
  .
  ▲買期房的,錢埋在爛尾樓裡
  牛市裡,房價天天上漲,開發商腰纏萬貫,無限風光。貪心不足蛇吞象,蓋房子高負債,甚至是高利貸。熊市一來,資金鏈斷裂,留下爛尾樓,逃之夭夭,不見蹤影。買期房的,有一些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一生的血汗錢,灰飛煙滅。
  .
  ▲ 先盈後虧的,大多是追加投資,而且高位死了也不賣的。
  房價0.3萬元,蒙在鼓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房價0.8萬元,開始關注,半信半疑,猶豫不決。
  房價1萬元,精打細算,投石問路,小試牛刀,按揭買1套。
  房價1.4萬元,賺錢興奮,徹夜排隊,加碼買入,按揭買2套。
  房價1.8萬元,人聲鼎沸,亢奮不已,乘勝追擊,高利貸加按揭買3套。
  平均成本在1.5萬元。房價漲到2萬元,不止盈,看好到3萬元,死了也不賣。
  見頂後下跌到1.5萬元,不平倉,認為是「假摔」。
  下跌到1.4萬元,不止損,相信政俯會救市。
  跌到1.3萬元,李老四的首付幾百萬元全部虧掉,變成欠款幾百萬元的負翁。
  .
  .▲死多頭的下場
  加入期市的散戶,大部分經過股市的搏殺,是滑頭,贏到心理價位就止盈,跌破預設價位就止損。我國全民炒房是第一回,多數炒房囤房者缺乏風險意識,貪得無厭,大多是死多頭。
  股市的指數呈現1000、2000、3000、4000、5000、6000點的越來越高的態勢,如果你的信心與日俱增,說明你在慣性思維,說明你不懂得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的道理,那麼你將在未來會吃大虧。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4:18:43 
回覆 
  ▲長期投資的,大多是長期虧錢的。
  1998年,香港的一位炒房囤房者,相信島嶼的土地無法擴大,相信湧進香港的人100年也不會停止,所以有限的東西必然不斷漲價,在天價位以1000 港元買一套住房。1998年到2005年是房熊市,近幾年房價上漲,到2011年,這套住房市價再見1000萬港元。煎熬13年,本金的1000萬港元見 到了,可是,仍然虧損利息800萬港元。
  .
  ▲強行平倉的故事
  最可怕的是,房市與期市一樣都有強行平倉的制度。美國發生次貸危機的主要原因是按揭高槓桿。2010年,美國有1100萬套住房淪為負資產。2015年,中國可能有超過1100萬套住房淪為負資產。中國沒有個人破產法,銀行可以不斷追討。
  .
  ▲坐電梯的故事
  在股市,有快速的出局機會,而且大跌時會跌得慢一些。在房市,沒有快速的出局機會,崩盤時下跌速度很快。
  因為有上下小幅震盪的短炒機會,所以,今下午買明上午可賣,隨時都有短炒者接手,100萬元的股票要賣出時,一按賣出鍵2秒鐘後款就到帳了。
  房市沒有跌停板的限制,一旦崩盤,沒有炒短者接手的緩衝,沒有10%跌停板的緩衝,下落的速度會比股市還要快,就像「下行的電梯」的鐵門,「喀嚓」一 聲關上後誰也無法出逃,可以從10樓不停頓地一直下落到5樓。一旦走熊就是大熊,包栝許多房地產商和大戶也會跑不掉,會套在高位。1998年香港房市的 「一夜赤貧」、「一貧如洗」、「百萬負翁」說的就是這樣的情況。被市場打倒在地,然後銀行再踏上一隻腳,永世不得翻身。
  .
  ▲割肉的故事
  股票還可以割肉,房子割肉都賣不掉。一套房你可能1年還賣不出去,一買一賣的交易期需要幾個月,買者給你2萬元定金,第29天他發現房價已下跌了3萬,因為他那2萬已跌沒了,大跌後還要陰跌三五年,就不會接下還要跌幾十萬元的「高位掉下來的飛刀」。
  . `
  ▲ 負翁,大多原來是富翁。
  高槓桿是富人的理財習慣。富人覺得自己財大氣粗,不差錢,於是大大咧咧,多多益善地買了一大堆房子,結果就像十幾年前香港的大明星鐘鎮濤、張衛健炒房一樣,虧掉首付,然後自己剩餘的資產不夠填窟窿,淪為負翁。
  房市多頭天天鞭房市空頭活人。最終誰鞭誰?上帝說:我早有安排,誰瘋狂誰最終被鞭思。
  準備買房卻望洋興嘆的,至少擁有正資產30萬元,不會死。30萬負翁赤條條地死了。
  .
  ▲ 將來住廉租房的,許多是現在的炒房囤房者
  跌到0.8萬元,反彈到1萬,橫盤持續幾年,仍然是欠款幾百萬元的負翁,李老四終於絕望地斷供了。
  幾個月後,住房被銀行收走,人被趕到廉租房。終於明白為什麼政俯在2011年要大建廉租房。
  這不是瞎預測,因為曾經有媒體報導:北京的涂先生首付200萬買下紫竹花園一套複式豪宅後,因為生意虧錢而斷供。海淀法院的執行法官把「負翁」涂先生一家請出豪宅,貼上封條。涂先生一家搬到了銀行為他們在石景山找的一套約60平方米的普通住房。
  ..
  ▲到拍賣行淘房的故事
  全國城鎮積累了超過1億套的出租寄宿房、空置房、在建房和待售房。一旦大跌,銀行手裡將收地收房一大堆。活錢變死錢。收拾土地一片,拍地賣房真忙。大量拍賣意味著低價處理,於是將促使地價房價更快地下跌。
 
第11節銀行在劫難逃,永別了全民炒房


  一、天下沒有讓負翁去救負翁的道理

  . 有銀行的按揭款可以套取,房價是「銀行的資金」說了算,是投機炒作規律來決定。一旦銀行長期限購限貸,那麼房價就是價值規律來決定。價值規律就是,價值決 定價格,價格受到供求關係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上波動。在牛市裡價值被高估,在熊市裡價值被低估。熊市一來,房價將下跌50%以上,所以對炒房客來說:世上 只有銀行好,有按揭的二手房像塊寶,不給按揭的二手房將是一棵草,幸福沒有了。
  .
  不得不長期限貸限購的根本原因是,如果放任銀行資金不斷被套取和賴賬,銀行將倒閉,外匯可能被洗劫一空。央行和銀行都要跑,不然將有滅頂之災,但是不 能讓大眾都看出來。如果繼續上漲,就會使得國內外的熱錢有了逃跑的機會。如果持續下跌,就會買漲不買跌。最好的策略是,有所下跌之後有所反彈,在漲漲跌跌 之中不斷有傻錢搶反彈,儘量拖時間。讓炒房客和房奴對未來有信心,老老實實地月供,拖的時間越長,銀行的損失就越小。將來,因為只有自住剛需才能幫助銀行 減少死賬,所以銀行對自住剛需購房者可能高抬貴手,首付的要求可能會越來越低,按揭利率可能越來越低。
  .
  這樣子的策略,騙得了小百姓,騙不了老外和大款爺,所以國際熱錢在逃跑,部分外商在撤資,移民潮愈演愈烈。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明 說,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累計資本流出1828億美元,月均流出203億美元。與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的月均流出141 億美元相比,當前的資本外流嚴重程度超過了美國次貸危機的高峰期。改採用的估算方法是月度外匯佔款-月度貨物貿易順差-月度實際利用FDI增量的辦法。
  .
  最終,紙包不住火,等到多數人恍然大悟時,就會暴跌,中國就被做空了,外匯就可能被洗劫一空了,日本悲劇就重演了。
  .
  銀行淪為負翁的故事。銀監會2012年2月1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2011年總資產113.28萬億元,同比增長 18.9%。商業銀行淨利潤超過萬億元大關,達到10412億元,創歷史新高。民生銀行行長洪崎曾在「2011環球企業家高峰論壇」上直言,銀行利潤太高 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陳永傑稱,內地銀行的人均淨利潤是工業企業的12倍。這是利用壟斷、特權、官商勾結搞出來的暴 利,其中有不少來自房地產的民脂民膏。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必然引爆一系列經濟泡沫,那時銀行的業績將一落千丈,富翁將淪為負翁。銀行將是泥菩薩過河自身 難保,天下沒有讓負翁去救負翁的道理。
  .
  一旦日本悲劇重演,商業銀行的虧空大得很,各行各業也向印鈔機求救,可是,央行可能淪為外匯負翁,損失比商業銀行和各行各業更嚴重。因為中國印鈔票的 主要根據是「外匯佔款」,即央行一手收購美元,一手通過印鈔票付給人民幣。看到經濟泡沫即將破裂,熱錢要出走、部分外商要撤資、移民族要帶走外匯,使得央 行一手收回人民幣,一手付給美元,使得「匯記印鈔機」半癱瘓。所以十年後銀行才會「又是一條好漢」。下一輪的大炒房,只能是沒有經歷炒房大災難的「10 後」。但是,那時退休族比上班族多,人少房多,拆多蓋少,那時的「10後」是城市老居民的,普遍將繼承6套房子,是城市新居民的,也將繼承2套房子,所以 中國的全民炒房只有這一回,今後永遠炒不起來了。
  .
  二、十年內,許多炒房客將低價甩賣非自住房

  央行將不得不痛改前非,即使仍然大印鈔票也不敢再次支持炒房。於是限購限貸將長期化,導致炒房客賣出後無法再次取得按揭款,也就是說,倒買倒賣的炒房 「被束縛」了。在倒買倒賣的過程中,炒房客只需要留下不多的現金,作為月供款。限購限貸導致難以炒房,意味著曠日持久的供房開始了。
  .
  高利貸大行其道表明,富人非常缺現金。假設2010年4月後每年需要月供33.3萬元,3年就需要100萬元,租金的彌補很有限,況且閒置房根本就沒 有租金收入,所以到2013年3月現金流就枯竭了,不得不忍痛割愛,賣出非自住房。2013年前後,炒房客舉手投降的將在獨木橋前排起長隊。可悲的是,買 房時徹夜排隊,賣房時排隊一年也不一定有人來接手。
  .
  市場將噎死貪吃者。更有甚者,2011年後媒體不斷披露,有的炒房客因為資金鏈斷裂,在跑路,在自殺。2011年11月12日,浙江省慈溪市橋頭 鎮,48歲的慈溪社區學院副院長,除了銀行按揭外,在民間以高利貸集資4000多萬元,在慈溪、嘉興、上海等地購置多套房產。面對虧錢大窟窿,一家三口以 自殺做了斷。
  .
  即使月供款沒有問題,但是年年承受房價下跌、房產稅、變現後的紙幣貶值、折舊、拆遷補償不斷減少的損失,最終(十年內)也不得不揮淚斬馬謖,賣出「聚寶盆」。
  .
  當炒房客難以為繼、焦頭爛額、越來越少的時候,規律帝就回來了,賣方市場就變成買方市場,國際房價收入比和售租比公式就被大家認同了,房價就與國際接軌了。
  .
  一切泡沫都逃脫不了破裂的命運。最終,大買鋼筋與大煉鋼鐵一樣成為歷史笑話。笑話裡的醜角裡有你我他。
  .
  永別了,全民炒房運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59

國美盈利保衛戰

2013-12-09  NCW
 
 

 

和以利潤換流量的蘇寧不同,國美選擇回歸線下,追求可見的高毛利。

暫時的勝利是否會徹底失去未來?

◎ 本刊記者 何春梅 實習記者 黎慧玲 文在全行業擁抱互聯網之時,國美電器卻逆勢而動,今年以來開始聚焦線下門店。一系列以盈利為目標的戰略調整,讓國美初步打贏了一場既與電商拼價格、又整體不虧錢的盈利保衛戰。

11月18日,國美電器(00493.HK)發佈三季度財報,其上市部分今年前三季度銷售營收416.6億元,實現淨利潤5.82億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8.29億元;相比之下,國美的老對手蘇寧雲商(002024.SZ)前三季度的業績則有些黯然,營業收入801.43億元,淨利潤6.25 億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23.52億元。

區別就在於雙方向互聯網轉型的力度。面對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新對手將戰爭打到家門口,蘇寧積極應戰,擺開轟轟烈烈的多元化陣勢,不惜付出利潤大幅下滑的代價,全面轉型互聯網公司;而國美則選擇收縮電商業務,回歸零售主業。在國美發佈三季報的媒體見面會上,國美電器總裁王俊洲稱,實體店將成為國美發展的主體,目前國美不會加大對電商業務的投入。

王俊洲認為國美已經找到了實體店的打法。過去一年多來,在扭虧壓力倒逼下,國美加速了從傳統的“ 二房東模式”向全渠道零售商轉型的步伐。他認為,過去國美更多依托平台從供應商手里賺錢,而現在及未來,國美打算依靠自身的採購、物流等體系從消費者身上賺錢。

對於電商業務,王俊洲認為,對手們通過走大虧損之路帶來的大流量不可持續,通過虧損換來的市場份額也具有不確定性。他確信最後留下來的,都是“ 兜里有錢的”。他給國美在線提出的目標是減虧,找到盈利模式後再踩油門。

這與蘇寧“ 破釜沉舟”發展電商截然相反。從2009年決意轉型以來,蘇寧決策層幾乎每年都對外拋出一個對蘇寧發展的全新定位。從去電器化到“ 沃爾瑪+ 亞馬遜”模式,從科技蘇寧到雲商模式,蘇寧的變身讓人目不暇接。

同為傳統商業零售連鎖,同樣被迫走上電商道路,對於蘇寧的決絕和國美的猶豫,業內亦是有褒有貶,有人說蘇寧太冒進,有人說國美太保守。然而,國美電器面對的終究不再是過去只有“ 美蘇爭霸”的時代了,在電商猛烈衝擊傳統零售格局、連全球家電連鎖大鱷百思買都蕭條的時代中,國美的電商戰略卻轉為防守,未來是否還有迎頭趕上的可能?

棄用庫巴

11月28日,國美在線發佈公告稱,國美在線與庫巴網統一品牌和標識為“ 國美在線”,兩者完全融合。公告宣告了國美的線上“ 雙品牌戰略”終結,庫巴網自此消失。

國美于2010年投資4800萬元收購了庫巴網80% 的股份,這被視為國美在電商領域的“ 大動作”。彼時的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陳曉主導了這一交易。

2011年3月,陳曉辭任董事局主席一職,黃光裕、杜鵑夫婦重掌國美。一個月後,國美斥資5000萬元建立國美電器網上商城,推行網上銷售雙品牌戰略。庫巴的尷尬處境自此開始。雙品牌磨合艱難,內耗大於合作,庫巴內部常以“ 養子”自嘲,獲取集團支持遠遜于國美商城。

也是在2011年, 國美網購與門店的衝突出現,主要財務指標都出現下降,淨利潤由2010年的19.62億元下降到18.4億元,國美陷入轉型壓力。同年,庫巴和國美商城分別出現1.94億元和1.97億元的淨虧損。

2012年,國美收購了庫巴剩餘20% 的股份,庫巴創始人王治全離開。2012 年,也是各企業電商大戰最為激烈的時候,價格戰進入白熱化,大家都在“ 燒 錢”買市場份額。國美也積極加入燒錢 行列,高調參與各種價格戰。其結果是,2012年7月24日,國美于港交所發佈的中期業績預警虧損。這是國美上市8年來的首次淨虧損。

國美的電商之路開始轉彎。

2012年年底,庫巴與國美網上商城合併,更名國美在線,庫巴全系人馬併入國美在線,實現後台統一管理和資源共享。從那時起,便不斷有庫巴網高管和員工離開,業界關於國美在線“ 去庫巴化”的猜想從未間斷。直到2013年11 月28日國美正式宣告與庫巴完全融合,國美的電商拓展至此告一段落。

一位電商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分析稱,庫巴的消失,無疑是國美電商戰略不清晰交出的慘痛學費。他認為,“ 國美在收購的時候沒有定好策略,原本可以一攻一守,國美網上商城做防守的業務,庫巴可以更靈活,更具有攻擊性,可以去做各種嘗試。”該人士稱,如果當時國美電商去做這樣一個配備,而不是以減少損失為目標發展電商,庫巴可能就不是現在的“下場”。

自2012年“雙十一”國美在線高調加入電商價格戰以來,業界認為國美在電商營銷上越來越有互聯網的感覺。但2013年4月,國美在線董事長牟貴先發表了電商“ 悼詞”,哀悼因為價格戰而倒掉的一干電商,並呼籲“ 活著”的電商不要再打價格戰,這也引起輿論的一片嘩然——在集團為電商業務輸血減少的情況下,國美電商已是有心無力。

收縮電商業務

棄用庫巴,是國美電商業務減虧的棋子之一。受銷售下滑、運營成本上升以及電子商務投入影響,2012年國美史無前例地出現巨額虧損,整體虧損5.97億元,其中在電子商務出現了近5億元的虧損。

今年以來,為了扭虧,國美主要做了三件事:提升銷售、提升毛利率和控制費用率。體現在電商業務上,則是不斷優化供應鏈和物流系統、不斷升級IT (信息)系統,其電商戰略從進攻轉為 防守,借以降低各項成本,其中就包括整合庫巴網。

國美稱,此後將把庫巴的平台切成國美在線的平台,國美在線未來既做平台業務,又做自營板塊,通過O2O (Online to Offline)和共享供應鏈優勢降低發展費用,實現一個以盈利為導向的電子商務平台。

和蘇寧“去電器化”全面出擊不同,國美則更偏向于發展為垂直電商。今年以來,蘇寧加大了線上線下兩個平台開放的力度,通過雙線同價來力推電商發展,同時涉足金融、保險、視頻等多項業務,多元化的步伐越走越快。

相形之下,國美實體店100% 的商品都是消費類電子產品,國美在線也只是嘗試了藝術品等消費電子以外的個別領域,目前國美在線只占國美整體收入的約6%。

國美的電商收縮戰略開始從業績上顯現成效。據國美電器財務總監方巍介紹,預計今年全年國美的電子商務銷售與去年差不多,約40億-50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國美電商虧損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的虧損2.4億元,與去年相比有所收窄。

不過,國美以“ 不虧”為目標的電商戰略,令業內人士擔憂。採訪中,多位電商界人士指出,國美守住傳統市場的優勢地位沒有錯,但從長遠來看,弱化電商的發展模式,將為其帶來隱患,將來電商占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份額會越來越大,國美或許會因此失去防守能力。

獨立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分析稱,在電商領域,規模越大,議價能力越強。

“ 預估2014年京東大家電銷售額將從去年的80億元增長至300億元-350億元,議價能力反超國美,蘇寧電器大家電也會從514.57億元縮減至400億元-450億元。”他認為,對於電商來說,規模遠比利潤重要。

不過,就國美的現狀而言,李成東認為其選擇收縮戰略也算是無奈之下的“ 正確決定”。他認為,國美還沒有從大股東入獄和公司內鬥中恢複,在當前並不樂觀的電商大決戰環境下,動輒幾十億美元卻看不到賺錢回報的投入,已經超出了國美的能力。

蘇寧轉型電商也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被業內稱為“ 穿西裝的電子商務公司”。在李成東看來,蘇寧當前的電商玩法同樣充滿不確定性。和國美一樣,蘇寧的電商戰略也曾搖擺反複,其創始人張近東在2009年時曾稱沒有必要做電商,到2010年時則認為可以做,但不會替代線下零售,再到後來提出全面互聯網化,“ 今年以來蘇寧進軍基金銷售、銀行、團購、虛擬運營商以及視頻業務等多個領域,其打法是否正確也不一定”。

根據速途研究院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國B2C 網絡交易市場份額中,天貓占比達50.4%,京東商城占比20.7%,而傳統3C 賣場轉型的蘇寧易購和國美電器分別占比5.7% 和1.7%。

扭虧大戰

在控制了電商的“ 流血點”之外,自2012年下半年開始,國美開始實施線下店轉型。

去年國美虧損的原因之一,就是其賴以起家的線下門店盈利能力下降。國美以收縮減少虧損、提升單店能力。截至2012年底,國美門店數量減少67家,同時優化門店冗余面積約15萬平方米。

今年前三季度,國美繼續執行關店策略,國美新增門店65家,關閉門店110 家,門店總數(含大中電器)為1063家,優化門店面積約5.9萬平方米。

王俊洲稱,以前國美是跑馬圈地,而現在則更重視單店的效益,一個新店的成熟期是9-12個月,如果一年半以後還沒有盈利,國美就會考慮關店。

也是從去年開始,國美的老對手蘇寧同樣執行關店戰略。2012年,國美新增門店107間,關閉137間;蘇寧新增店面158家,關閉/ 置換178家。蘇寧今年前三季度調整/ 關閉店面150家,連鎖店淨減少96家。不過,在關店的同時,兩者優化門店的戰略並不相同。國美強調盈利,蘇寧強調體驗。

為提升門店運營效率,國美在2013 年上半年為前十大集采品牌建立優化管理項目,通過業績跟蹤、產品管理、店鋪運營改善方面,進一步優化供應鏈;根據國美今年前三季報,報告期內,國美存貨周轉天數同比下降14天,產生正向現金流10.9億元,國美差異化產品銷售占比也達到了22%。

在關店的同時,國美也將更多的新店開到了二三線城市。據國美電器財務總監方巍介紹,2014年國美線下將淨增加30-50家門店,其中二三線城市將開 80-100家店,一線關掉50家左右,目前國美的盈利門店達85%。

線上線下同價是蘇寧業績下降的重要原因,公告顯示,由此帶來綜合毛利率下降至15.21%,較去年同期下降3.48 個百分點。受此影響,蘇寧預計2013年度淨利潤將下降70%-90%。但蘇寧並不打算放棄這一政策,並認為線上線下同價有助于用戶體驗的提升以及O2O 融合模式的形成。

而國美則認為,線上線下的消費群體和商品均有差異,比價難度很大,線上線下同價目前不具備實現條件。目前,國美的3C 數碼實現了線上線下同價,而大家電、小家電、廚衛等真正重合的產品不到30%。

為了應對消費者對於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的比價,國美採取了錯位銷售的策略。國美認為,電商第一頁的產品往往是中低端產品,且消費者網購時看第一頁的人超過70%,看第二頁的則只有20%。而占電商90% 的中低端產品,在國美只占其產品銷售的25% 左右。同時,國美的中低端商品還採用定制或買斷的方式,與供貨商的合同一步到位,議價能力明顯提升。國美希望以這種差異化的方式,避免線上線下硬碰硬帶來 的毛利下滑。今年年初,國美提出了“ 低價、高毛利”的對策。把商品分為高、中、低端三類。除了中低端產品價格一步到位以外, 高端產品則通過獨家包銷、ODM/OEM 等方式,力圖獲得更高的利潤空間,同時進一步降低常規商品的銷售占比。目前常規商品占國美銷售總額的50%,高端產品占25%,中低端產品25%。

在蘇寧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線上,且電商對線下的滲透尚未形成全面衝擊的時間節點,國美今年得以實現盈利。

不過,諸多市場觀察者認為,國美未來如果不能實現線上線下的無縫銜接,僅靠專注線下、不斷降低運營成本,這種盈利模式或不可持續。

轉型全渠道零售商

當然,國美再三強調,收縮電商業務並非放棄電商,未來電商渠道依然是國美打造全渠道零售商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2年以來,國美便提出了從此前的“ 二房東”模式向全渠道零售商轉型。

其中,商品結構的轉變和線上線下的融合就是其轉型的重要方面。

此前,國美主要通過收取廠家的進場費快速跑馬圈地,通過返利的形式與商家產生交易。而未來,國美希望增強對商品自身的選擇能力和採購能力,通過一步到位的價格形式跟廠家產生交易。商品結構的轉變是國美轉型的標誌。按照王俊洲的說法,“ 只有能主導產品價格的時候,才能保持低價優勢”。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國美希望在未來三年內能將買斷式商品提高到60%。

此前的“ 二房東”模式,國美將銷 售風險轉嫁給了上游供應商,而買斷和定制商品的模式,則讓國美自己承擔其中風險。這無疑將考驗國美對於未來商品銷售和顧客消費趨向的判斷力。

同時,為了搭建多渠道融合發展的生態圈,國美已經開始推進其門店的互聯網和O2O 改造。當前國美已經改造了北京大中中塔店,增加了體驗Wi-Fi 比價。消費者可以在區域內設置的電腦上打開競爭對手網頁,進行現場比價,銷售人員也可以隨時關注電商價格,及時調整商品價格;部分大型賣場已經實施全場Wi-Fi 布局,消費者可以自行比價,而未來這一布局將全面推廣。

據方巍介紹,改造效果已經顯現,從7月開始至今,中塔店的單店銷售提升了27%。方巍稱,目前國美已經改造了10家門店,明年則將改造大約100家。

全渠道的提法並不新鮮。蘇寧也於今年6月份提出建立“ 線上線下同價、全網比價”的全渠道O2O 戰略。蘇寧還在其三季報中稱,到2013年底,蘇寧互聯網化改造的門店將達到100家,到2014年底達到350家門店。

不過,蘇寧和國美對線下門店進行互聯網化改造的定位並不相同。國美的線下互聯網化功能更多集中在“ 比價”上。而蘇寧雲商副董事長孫為民此前曾對財新記者表示,蘇寧門店過往完全以銷售為核心,每一寸空間都要充分利用,未來蘇寧的門店除繼續維持銷售功能,還要為產品和品牌的展示推廣、消費者的購買體驗以及服務(包括正向逆向物流、現場的售後服務等)提供空間。

這需要針對互聯網化的功能需要,重新作標準化設計和店面裝修改造。

這不僅需要時間,更難的在於對線 下人員的整合。

和國美聚焦于打造全渠道零售商不同,蘇寧則更強調成為“ 全渠道+ 全品類”的“ 互聯網化零售企業”。蘇寧認為,在“ 全品類”的概念下,合理的自營規模,最多應該只占整體庫存單品量的20%-30%,甚至更少。而搭建一個平台,培養第三方的中小規模賣家,針對這些長尾需求開“ 垂直店”,才是幫助蘇寧實現品類豐富度的有效途徑。因此,將來蘇寧的開放平台不打算靠掙商戶的廣告費而活著,而是向賣家提供物流、金融以及數據挖掘服務。

北京大學零售業研究中心陳怡告訴財新記者,線上跟線下融合,未來會怎樣,國內外目前都沒有成功案例,“ 在科技迅猛變革的時代,應該說沒有哪一個公司全渠道的概念有一個成功案例來佐證,目前來說,蘇寧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全球,在零售業的探索方面都走得比較超前”。

和蘇寧用利潤換流量的“ 互聯網思維”不同,國美選擇更為傳統的以高毛利保障其看得見的財務健康;同時,和蘇寧線上線下全面互聯網化不同,國美更強調主業仍為離客戶最近的線下門店,線上要服務于線下。兩者不同的選擇決定著不同的未來。

電子商務本身也在改變。“ 近五年來的技術變革已經改變了消費者和他們的期望,支配權已經從零售商們轉移到了消費者的手里。”埃森哲大中華區零售業主管、董事總經理許佑宏在一篇名為《無縫化的新零售時代》的文章中寫到,今天的消費者希望通過動態、開放、尤其是連續的多渠道途徑實現不間斷的購物,比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使用智能手機瀏覽和選購商品。日益強大的移動終端及其應用,使得購物者從通過PC 才能到網上購物的傳統電子商務時代,跨越到隨時隨地都可觸網的移動電子商務時代。

從無縫零售的趨勢角度講,國美的毛利保衛戰只是一次暫時的勝利,為此失去的卻可能是整個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9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