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賣相佳 才是最好的公司


2012-1-2  TCW




假如你的公司依照這五步驟商標設 計流程,完全只做商標的案子,你覺得怎樣?」泰德問道。

亞力立刻就退縮了,「我們不可能光靠商標就把生意做起來的!蒙亞銀行根本不常找我們做產品商標,但我們目前有四成的生意都得靠他們。再說,其他的客戶都把 我們當成了自家的廣告公司,所以各式各樣的案子都會請我們來做。」

第一招:不要包山包海

「問題就出在這裡,亞力。你們接了太多不同的案型,所以團隊裡需要各式各樣不同的人才。你們是家小公司,於是你只好雇用一些通才,而他們勢必不像大公司請 得起的專才那麼厲害。所以你等於是要通才做專才的工作,他們的表現自然遜色。」

第二招:勿只靠單一客戶

「但要是我們只做商標,我們就必須把蒙亞銀行的生意拒於門外。」

「亞力,依賴蒙亞可以讓你們賺到一些錢,但卻會讓你很難把公司賣掉。沒有人會想收購有四成營收是靠一家公司來支撐的事業,因為風險太高。假如你想要把公司 賣掉,你就應該擁有一群形形色色的客戶,而且沒有一家公司案子占你的營收超過一○%到一五%。」

極度仰賴一家客戶很危險,而且會讓潛在買主打退堂鼓。

亞力對這個建議思索了片刻後,繼續往下追問。「那你有什麼明確的建議,泰德?」

第三招:建立銷售流程

「在我所賣掉的每家事業中,我們都有建立標準服務程序,並以這套標準流程來提供產品或服務。我們的產品或服務一定是客戶定期需要的東西,這樣才能創造出經 常性收入。我建議你當一家全世界最出色的商標公司。把你的五步驟流程寫下來,然後開始跟潛在客戶談你的標準服務程序。我不是要你現在就放棄其他客戶,而是 要你把五步驟商標設計流程開始運用在新的潛在客戶身上。把你創作商標的流程寫成一頁說明書,然後找出十個人來推銷。」

亞力將五步驟商標設計流程的試行成果細數從頭。他發了二十四封電子郵件給久未聯絡的客戶,最後跟六家見了面,並跟莉奇談成了一筆生意。

「恭喜你,亞力,真有你的!你在談五步驟商標設計流程時,感覺怎麼樣?」

「我覺得有自信多了。以往在推銷史氏公司業務時,都覺得自己是在求人家施捨。我們樣樣通樣樣不精,所以人家丟什麼案子給我,我都得接下來。」亞力說。

泰德面帶笑容。「很好。當你擁有的產品是你所能掌握的時候,理當覺得如此。亞力,我要你不再把史氏公司當成一家服務型企業,而要開始把它當成產品型企 業。」

第四招:老闆與生意切割

「可是設計商標仍舊是一種服務啊。」

「話是沒錯,可是你的產品是設計商標的獨門方法。服務型企業只是一群擁有特定專長的人為市場提供服務。好的服務型公司會有一些獨特的做法與能幹的人才,但 如果都只專注在客製化服務,為客戶解決問題,企業就不會有規模,營運也會受到人才的限制。當公司的主要資產是人才,但是流動率又高,企業就不會值錢到哪裡 去。」

亞力提出反駁,「可是我聽過很多服務型企業的創辦人都把公司賣掉了。」

泰德堅持己見,「當服務型企業賣掉時,業主通常會先拿到一部分頭款,尾款則要看未來幾年能不能達到績效目標。這叫作獎勵分配款,而且業主往往要留任三年以 上才拿得到錢。在這三年當中,可能會有很多事發生,而造成業主難以達到收購公司的績效目標。」

亞力沒想到泰德態度這麼強硬,想再更進一步了解。「你為什麼對獎勵分配款這麼反感?」

「獎勵分配款等於是把公司一大部分的售款置於險境中,這種時候一切都在收購公司的掌控下。獎勵分配款幾乎總是會讓創業主失望,因為你得承擔大部分的風險, 而假如你成功達成目標了,大部分的報酬卻是歸收購公司所有。當收購公司知道,創辦人跟被收購公司畫上等號時,便會用上獎勵分配款的伎倆。你的任務就是要把 史氏公司打造到一個程度,使生意跟你——亞力.史,切割開來。這是唯一的辦法,可以讓你既賣得掉公司,又不必把你的大筆售款置於獎勵分配款的險境中。亞 力,你得訓練員工來執行流程的五個步驟,這樣你就不必每個案子都從頭到尾親自打理了。」

假如買主覺得你的公司少了你可能就無法運作,那他就不會出最好的價錢。(本文摘錄自第二、三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8

「走不出去的是大多數」 中國電影在海外的賣相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479

我們走出去,不是跟好萊塢抗衡,美國電影的世界市場份額是不可撼動的默認值,我們只能在好萊塢剩下的不到10%的市場份額中跟世界電影競爭。

中國是熟人社會,喜歡從人情的角度,而不是從人性的角度來講故事,但人情不是普適的。

——周鐵東

周鐵東是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他最近看了兩部國產電影,一部是《一夜驚喜》,一部是《被偷走的那五年》,「都沒有海外的賣相」。

「《一夜驚喜》是複製好萊塢的浪漫喜劇,只能在中國流行;《被偷走的那五年》是關於記憶消失的,這種故事模型人家多極了。」周鐵東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海推公司」是由廣電總局設立,負責中國電影海外推廣的惟一官方機構。周鐵東從事電影進出口近三十年,在美國工作了十年,屬於為中國電影「走出去」開疆拓土最早的那批人。

2012年,中國電影總票房超過170億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同一年,中國電影在海外的銷售收入僅為10.63億元人民幣。《泰囧》國內票房超過12億,到北美,黃金檔時間,有一家影院只坐了15個人,最終票房5.7萬美元。在泰國,票房不到4萬美元。

「國內市場是無限的,海外市場容量絕對有限,中國電影絕不可能成為世界觀眾的娛樂主食,充其量只是一道甜點。甜點的供應量都是有限。」周鐵東從不認為中國電影能在海外和好萊塢抗衡。

2013年8月30日,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在美國上映。美國人為什麼要看一部華語電影?這至少是發行公司要使勁操心的問題。

2002年米拉麥克斯發行張藝謀的《英雄》至今還被認為是海外推廣的成功案例,海報的中心是李連杰——北美觀眾熟知的武打明星;宣傳語「一個人挑戰一個帝國」,突出個體反對極權的「普適價值」。韋恩斯坦公司為《一代宗師》能夠說服北美觀眾,使出渾身解數,北美海報上關鍵詞是「功夫往事」——《美國往事》是人盡皆知的經典;「根據李小龍師傅的真實故事改編」——李小龍是美國人最熟知的中國人之一;再醒目地打出「馬丁·斯科塞斯力薦」。

最終《一代宗師》在美國首週末票房245萬美元,位居全美歷年外語片首週末票房第十名。2012年北美上映的21部華語影片,票房加起來也就比這個數字多一點。

但與同周所有北美首映的影片相比,《一代宗師》只排16位。排第一的美國影片《白宮管家》,首週票房是《一代宗師》的十倍。

2013年,周鐵東的電影雜論集《號脈電影》出版,講中國電影海外推廣的道理。在他看來,中國電影走不出去,首先輸在不會講「人類故事」。「《哈姆雷特》拍成《獅子王》風靡全球,我們拍成了《夜宴》,在海外血本無歸,為什麼?就是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

中國講人情,人家講人性

電影分本土電影和全球電影,好萊塢花大價錢打造的都是全球電影。在Box office mojo網站上,非英語影片在美國主流市場的票房排名,十多年來幾乎沒有發生變化。第一是《臥虎藏龍》,1.28億美元,第二名是意大利的《美麗人生》,第三名是《英雄》,之後是《霍元甲》。前十名裡有四部中國電影,都是武俠或功夫類型。

南方週末:《失戀33天》、《致青春》、《小時代》……這些最近在中國大紅的電影,你認為在海外有沒有賣相?

周鐵東:不可能。中國的故事人家只當是一個古老王國發生的古老故事,現實題材影片,你的文化、故事邏輯、生存狀態跟我沒有相關性。你不是從人性的角度來講故事,是從人情的角度講故事,你的人情不是普適的。中國是熟人社會。為什麼第五代導演的那些故事能夠走出國門呢?因為他們講的是人性故事。《黑炮事件》、《盜馬賊》、《黃土地》、《紅高粱》、《活著》,包括《老井》、《孩子王》,都是講的人性故事。

像《小時代》這樣的青少年電影,不單單是海外沒有賣相,在中國也只是在他的粉絲群體內才會有賣相,這叫定製產品。《泰囧》我女兒看了三遍,說太好笑了,我看了,除了仙人掌扎大腿的地方我樂了一下,其他地方我一點都沒樂,沒辦法,價值觀不一樣。

電影分本土電影和全球電影,好萊塢花大價錢打造的都是全球電影。美國每年七百多部影片,真正在全球風靡的也就幾十部,其他影片也是本土的——黑人的電影白人就不看,青少年電影成年人就不看。《小時代》在美國發行,票房都沒有過萬。

南方週末:《中國合夥人》呢?有評論認為陳可辛拍出了「好萊塢味道」。

周鐵東:那簡直就是一個民族主義的圖解。嚴格來說它是「新東方」的宣傳片,面向「新東方」幾代粉絲打造的一個產品,就跟《小時代》一樣,不能在電影的層面上去探討。《小時代》是郭敬明的一本暢銷書,拿兩個電影來回饋支持他的七千多萬粉絲,來一個狂歡party。

《中國合夥人》迎合了中國人的反美情緒,把美國人完全妖魔化了,最後就是赤裸裸地向帝國主義進軍。

任何成功學、任何勵志都是騙人的,任何人的成功路都是獨一的,不可能複製的,要能複製的話,還需要勵志嗎?好萊塢沒有勵志片那麼一個概念,誰都不可能去幫別人勵志,大家都是有獨立思想的人。好萊塢有成功故事,有成長故事,或者叫成熟故事。

南方週末:《北京遇上西雅圖》以美國為背景、作包裝,會不會為它贏得北美觀眾?

周鐵東:你拿到西雅圖去放,看看人家會不會看。它講的不是人類的普遍故事,講的是中國故事。故事邏輯人家是不可能理解的:生個孩子還得偷雞摸狗地跑到外國去生。影片裡非法經營的月子中心,卻成了孕婦必需的東西。一個故事的依託和邏輯框架,在人家的價值觀裡不成立。賈樟柯的《天注定》之所以得到戛納電影節青睞,就是把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人類邪惡客觀地展示了,西方當做一種獵奇。

南方週末:總有一些中國故事在海外有市場吧?

周鐵東:世界電影的主流是科技奇觀,大動作,特效,但是科技奇觀給人感覺大都是頭腦簡單,動胳膊動腿的。還有一股潮流是追求人文奇觀、東方獵奇,中國就是首選,因為中國的文化是最深厚的。之前被獵奇最多的是日本,像黑澤明的電影,然後就是印度。中國作為獵奇最多的是武俠,這是我們的優勢。

南方週末:武俠在國外已經被消費了這麼多年,還有賣相嗎?

周鐵東:基本不行了,回報遞減。從《西遊降魔》和《十二生肖》就能看得出來。想當年成龍是風靡全球的,但是現在故事老了,人也老了,你老是在重複同樣的故事。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把我們的人文內涵轉化成奇觀。

「價值取向不行, 奧巴馬來也白搭」

對於海外來說,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內容、二戰題材的「主旋律」影片,似乎永遠賣座叫好,好萊塢勝在講述人類的故事。《一九四二》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的一場放映,只有一位觀眾,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主席羅賽克,他是為電影節選片而來,在現場待了20分鐘後就出來了,他說,「我出來以後就沒觀眾了,我是惟一的觀眾。」

南方週末:你說好萊塢講人類的故事,怎麼定義「人類故事」?我們的電影在這方面缺什麼?

周鐵東:比如好萊塢的戰爭片,像《亂世佳人》、《戰馬》,往往都有反戰的靈魂;而我們的戰爭片大多是在謳歌戰爭,惟一就是《南京!南京!》有點反思的內容。《金陵十三釵》沒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反而還在把玩人類的悲劇,甚至是狎玩,在消費國殤,在消費國恥,這對人類、對生命是一種褻瀆。張藝謀為了吸引海外觀眾,用了奧斯卡影帝克里斯蒂安·貝爾,在美國照樣沒有人買賬。故事內核、價值取向不行,你讓奧巴馬來也白搭。

《一九四二》把一個屬於人類的故事講小了,本來是一個宏大敘事的東西,但影片裡的價值取向、格局特別小——爸,你把我給賣了吧,賣了有個飽飯吃。這本身是一個人類很悲切的東西,但影片下一個鏡頭就是在大戶人家家裡陪老爺睡覺,給老爺捶背、洗腳。

奧利弗·斯通拍的《世貿大樓》,簡簡單單講兩個英雄埋在廢墟裡的故事。「9·11」是那麼難講的故事,但斯通講的是人性,這就使他們不僅僅是美國的英雄,而是人類的英雄。我們一講都是中國英雄,英雄模範片誰看?

南方週末:你說過:「我們確實有好故事,但是沒有把好故事講得具有全球吸引力。」這怎麼理解?

周鐵東:典型例子就是《功夫熊貓》、《花木蘭》。《功夫熊貓》嚴格說起來打的就是文化牌,它用好萊塢故事的瓶子裝了中國故事的酒。面條、餃子、武功秘笈,包括四合院,全是中國文化的內容。為什麼中國元素在好萊塢影片裡不但沒有文化折扣,反而成了文化賣點?我們必須要反思人家的故事手法、故事策略和話語方式,最最重要的就是用了普適價值來包裝。

我們傳統文化裡的「花木蘭」是忠和孝。忠,不是愛國,是忠君,就是謳歌獨裁,謳歌皇權,這是反普適價值的;孝,是夫權、父權社會裡的一種美德,跟現代價值觀格格不入。好萊塢《花木蘭》傳達的則是自我實現、男女平等、女權主義。

《末代皇帝》人家是從大文化的視野拍,從人類故事的視野拍,我們的宮廷戲,包括《甄嬛傳》,都是什麼樣的價值?黑價值、負智慧、負能量,怎麼可能傳揚出去?

哈姆雷特的悲劇故事,好萊塢拍成《獅子王》,風靡全球;中國拍成《夜宴》,在海外卻血本無歸。道理是一樣的,我們不自覺地就把自己的價值觀融合到裡面去了。

南方週末:要怎麼學會講「人類故事」?

周鐵東:我們不會講故事,只能先讓人家來講好。好萊塢製片人湯姆·德桑托2012年來中國,計劃開發《封神榜》三部曲,斥資10個億,到現在還在開發。夢工場將和中影合拍《藏地密碼》,還有呂克·貝松加盟《狼圖騰》。選擇合拍,拍出來就會是全球化的電影產品,而不僅僅是個中國故事。

從電影商業的角度,就跟買基金一樣的。這個基金你買了,你別管基金是誰主導的,能讓你賺錢就行。想當年胡錦濤總書記都承認西強我弱,我們就是弱勢文化,所以我們必須要借船出海。

「能驅動海外的導演, 中國內地一個都沒有」

對中國電影而言,海外市場主要可以分為三大板塊:亞太、北美和歐洲。在周鐵東看來,北美市場其實是最不可能的市場。好萊塢影片永遠佔北美市場97%以上,進口影片最多佔3%,而且多在小眾的藝術院線。那3%裡面也有四分之三是英國電影。

南方週末:一些中國電影的版權,美國號稱要買去重拍。重拍對中國電影來說有什麼好處?

周鐵東:除了《無間道》以外,還沒有一個真正被重拍的,包括《讓子彈飛》。中國的故事還沒有形成重拍的市場,你的故事、導演、演員在我這個市場沒有賣點,只不過你的故事結構、故事創意本身我認為好,我把你的故事結構買了,再進行全球化。

南方週末:為什麼號稱要重拍的這些電影,最後沒有了下文?

周鐵東:美國編劇協會每年登記在冊的劇本三十多萬個,非編劇協會的劇本每年有一百二十多萬個。每年投拍的只有六七百部影片,每年好萊塢浪費在項目開發上的資金至少在十億美金以上。一般的做法是,我選定你的故事了,跟你簽一個協議,用五萬美元定金鎖定你五年的版權。五年以後,如果故事沒有拍成電影,故事版權、改編權重新回到你手上。不一定都能投拍。

南方週末:一部國產片從海推走到美國的銀幕,中間經過了哪些步驟?

周鐵東:現在我們有一個誤區:北美市場是最重要的市場。但對誰來說,北美市場都是不可能的市場。美國自己的片子永遠佔97%以上,剩下3%的進口影片,更多是在小眾藝術院線,這3%裡還有四分之三是英國電影。非英語片在美國主流市場可以忽略不計。如果我們要把電影走出去,目標瞄準在美國市場,絕對是事倍功半。

南方週末:張藝謀、陳凱歌、姜文、馮小剛這些導演在海外有沒有號召力?

周鐵東:明星驅動是好萊塢大片最主要的驅動機制,再一個就是導演驅動。能夠驅動的導演就幾個,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馬丁·斯科塞斯、喬治·盧卡斯。更多是故事驅動。把所有的驅動加上去才是頂級大片。像《泰坦尼克號》、《阿凡達》是導演驅動、故事驅動,加上奇觀驅動。像《後天》、《龍捲風》,主要是奇觀驅動和故事驅動。

能夠驅動海外市場的導演,中國內地可以說一個都沒有。華人唯有李安能夠驅動海外,吳宇森曾經能夠,後來《赤壁》讓他式微了。張藝謀和陳凱歌曾是屬於藝術院線的專寵。張藝謀有過一次成功,就是《英雄》,然後拍《滿城盡帶黃金甲》把自個兒牌子砸了。姜文曾經在歐洲有一定的感召力,但《讓子彈飛》在美國票房六萬多美金,也不行。

南方週末:一個以泰國為包裝的故事在泰國能構成吸引力嗎?

周鐵東:華納兄弟的《宿醉2》就是在泰國拍的,在泰國票房也不行。好萊塢已經來過了,你是模仿人家的。《鋼鐵俠3》為了討好中國觀眾專門加了5分鐘的「中國特供版」劇情,中國人不照樣罵得一塌糊塗嗎?成龍演的《功夫夢》是好萊塢在中國拍的,在中國的票房是最差的。

南方週末: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賣得很好,原因是什麼?

周鐵東:它踩到了當時日本社會的某一根神經。計劃經濟時代,有一部台灣影片創下了當時國內最高票房,《媽媽再愛我一次》,就是踩著了中國社會的那一根神經。《那山·那人·那狗》正趕上了日本社會呼喚親情的時候。日本的觀眾主體是師奶,白天九十點鐘沒事了,就到電影院看電影去。一看之後,眼淚掉一地,回來一說,口碑巨好。

南方週末:影片主創後來很後悔把版權賣斷,錢都被日本人賺了。

周鐵東:你一點都不要後悔。嚴格說,這是日本方面發行的成功。值得後悔的是霍建起在日本建立起來的知名度。當年如果有人包裝霍建起,一部接著一部,建立一種商業模式就對了,但是霍建起沒有出來,要後悔應該是這個。

南方週末:《赤壁》在美國賣得不好,在日本卻取得了成功。

周鐵東:這是跟日本合拍的影片,日本人當成日本片,我們也把它當成國產片。《赤壁》在美國是同一個團隊在做,美國沒有成功,但是日本成功了,證明了文化的力量還是挺強。這是文化同源同質,沒有文化折扣。三國的題材在日本更風靡,三國遊戲都是日本人開發的,更有市場基礎、文化基礎。中國很多文化傳統的東西,在日、韓,甚至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保留得都比大陸更完整。

「先要搞清楚,誰想走出去」

周鐵東喜歡講西鐵城「空投」手錶的故事:當年西鐵城為了打開澳洲市場,就向澳洲海灘空投西鐵城表。一是白送,一是表從飛機上扔下來都摔不壞,質量得有多好!澳洲市場一下就打開了。海推公司的工作有點像開飛機扔手錶,但中國電影的問題是沒有那麼好的手錶可扔。「紐約時報廣場的大廣告牌我們買得起,但買了又有什麼用?」

南方週末:海推公司跟華納談了三年,將六十部國產影片推向海外發行,這個計劃談成了嗎?

周鐵東:沒有。概念、理論、技術上都特別成立,我們每年生產七百多部影片,世界那麼多播放平台,絕對有需求。但是我們建立不起來一個商業模式。把我們的電影放到人家的平台上放,方方面面都需要錢。外方需要打上英文字幕,播出格式、素材也都需要調整,整個過程很可能需要投入幾十萬人民幣,這筆錢誰出?

我們現在跟新西蘭、澳大利亞,還有哈薩克斯坦、阿聯酋、巴基斯坦、泰國等國的國家電視台都達成了意向,專門給我們開闢一個中國電影頻道,專門放映中國電影,但是他們不願付版權費。土耳其的電視台放映一部電影就只願意出600美元,或者可以用廣告時間進行置換,但廣告時間對我們來說沒用,中國片方也不願意。當你的產品不足以變成商品的時候,還想讓你的產品走出去,只能白送。

這裡面牽扯了誰想走出去的問題。是官方訴求,還是民間訴求?是政治訴求、文化訴求,還是商業訴求?這個問題始終沒有人去正面回答、正面觸及。嚴格說起來,中國電影現在走出去,訴求只有官方;但官方停留在概念階段,沒有對走出去進行一個大的政策安排,資金安排、組織安排、人事安排都沒有。

南方週末:你提到跟美國的數字播放平台簽訂了三十部影片的分賬發行合同,怎麼分賬?

周鐵東:四六。人家拿六我們拿四,我們提供影片,美國提供網絡播放平台,宣傳人家做。觀眾在網絡上看一部影片,付費3美金,美國拿1.8,我們拿1.2。問題是一年下來,沒幾個人點擊。

南方週末:海推公司每年辦「北京放映」,請來非洲、南美、東歐一些小市場的客人。這些小市場的價值體現在哪裡?

周鐵東:從商業上講意義不大,但文化意義很大。法國政府在電影上的商業收穫並不大,花的錢比賺的錢要多,但法國電影風靡全球和美國電影風靡全球的方式不一樣。每年,法國電影有九百多部在全世界電視台播放,四百多部電影在全世界上映發行,沒賺多少錢,甚至賠本,但是它的文化出去了,這是有意義的。

南方週末:談了中國電影這麼多問題,如果它還有一些優勢的話,你覺得中國電影的優勢在哪裡?

周鐵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故事資源,以及被電影產業化改革激活的剛性娛樂需求。就連一向號稱要永遠「立足本土,思及全球」的呂克·貝松先生都不惜遠離其巴黎大本營而來到中國拍片。

儘管萬達老闆高調指責《鋼鐵俠3》「不尊重中國市場」,但它的中國「特供版」正是為了討好中國觀眾才炮製出來的。

中國有超過十億的消費者。一頭沉睡了幾千年的怪獸剛剛被激活,睡眼惺忪,飢不擇食。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調教這頭牲口的胃口,並為其準備「如何吃好」的食譜,而不是指責它目前的飢不擇食。

電影是資本的產物,好萊塢一百多年來從未離資本半步。中國現在已成全球資本之最,要傳播文化軟實力,必須借船出海,跟好萊塢形成雙贏。可以通過更多像《藏地密碼》這樣的合拍項目來破解「好萊塢密碼」。電影是可以複製的產品,只要質量上乘,加上精準的廣告定位和營銷包裝,就能讓消費者趨之若鶩。好萊塢就是這麼幹起來的,這是百年大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36

國寶賣相太差 逼金管會加碼三嫁妝

2014-08-25  TCW
 
 

 

八月十二日晚上,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召開記者會前,曾神秘的和媒體預告,等下會有「重要消息」。傍晚記者會時揭曉,金管會宣布接管國寶人壽與幸福人壽,在場媒體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曾主委所謂的重要消息。

接管還只是開端,最讓金管會頭痛的是後續該怎麼把兩家壽險「嫁」出去。

當初,國華人壽流標兩次才順利標出,還得要金管會私下「建議」保險業者在投標時共襄盛舉,才順利標出,但這次標的賣相,恐怕比國華還差。

兩公司難嫁掉市占率和保戶數都不夠看

這是繼二○○九年金管會接管國華人壽以來最大的保險公司接管案。合計兩家公司淨值為負四百九十一億元,窟窿並沒有比起當年接管國華人壽小多少(編按:國華人壽被接管時淨值為負六百五十八億元),總計會牽連約五十二萬九千個保戶,以及員工一千二百五十多人。

接管國寶與幸福兩家保險公司市占率總計才增加○.七三%,合計業務員最多也增加一千二百多名,只有國華的一半不到。對其他壽險業者或金融機構來說,在保險市場上,可說是激不起任何「漣漪」。沒實地稽核之前,各家金空業者都只會以「再評估」回應。

一位財務顧問認為,「現在沒有人會表態,」表面說沒興趣不過是想拉高和金管會談判籌碼的策略。就像當初國華人壽,前兩次流標,但是等到第三次,排隊搶標。據他了解,「現在各家金控都是鴨子划水,老闆都叫企畫室先評估,從公開資料探底。」

他解釋,對於國泰和富邦等大型壽險公司,這五十二萬九千個保戶可能只是雞肋。但是對於無保險業務或者保險業務較小的金控,標下後,有資產、有現金、有客戶,不需要從零開始,如果金管會又能放寬拿掉海外投資上限和資本適足率,也並非無吸引力。

一位熟悉壽險業的財務顧問猜測,對金管會來說,國寶與幸福最好的買家,就是國內的龍頭保險業者。這是因為,「這兩家問題公司丟到國泰、富邦,什麼爛帳都不見了」,只是大保險公司的議價力強,通常要求的政府補貼金額高,金管會要是沒端出好菜,他們是不會想吞苦藥。

比起國華人壽被接管後等了三年才成功找到婆家,這次金管會動作明顯快了很多。八月十八日安定基金已經公告將召開標售說明會,預計在六至九個月後進行第一次標售。

據了解,金管會已擬定三項「嫁妝」:一、放寬投資保險公司的國外限額;二、利差損和死差損可以由負債準備金移到淨值;三、資本適足率未達二○○%者,可有五年至七年寬容期。

標售條件出爐前金管會、業者將上演心理戰

一位保險業高層認為,資本適足率未達二○○%,寬容期才七年,比起全球人壽標下國華人壽時,二十年的寬容期條件沒有比較好。

一位前五大保險公司之一的高層也認為,利差損、死差損互抵後可以列到淨值,吸引力十足。業界評估,如果金管會再祭出,如增加核准產品的數量與加快核准速度,放寬對海外投資的外匯限額,不要求員工留任比例等大利多。並且找公正人士擔任被接管公司的獨董人選,改善兩家公司形象,可能出現排隊搶標人潮。

曾銘宗向來動作迅速且懂得傾聽業者心聲,依照他以往作風判斷,在國寶與幸福成功標售前,金管會免不了會私下徵詢金融業者意願,同時道德勸說國泰、富邦等龍頭業者來投標。而金控大老闆也得作態不表興趣,但私下已都開始動員財務顧問去探查金管會底線,雙方的心理戰現在才要上演。

雖然曾銘宗宣稱這是政府最後一次接管保險公司,絕對不讓全民埋單,但是金融業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當初保險安定基金賠付國華人壽,共補貼全球人壽約八百八十三億元,其中安定基金還和銀行借款五百億至六百億支應。而安定基金的兩個財源,一為壽險業者每年提撥一定比例而來,二為金融營業稅,說到底都是全民的錢。

價格標或資格標將是曾銘宗的兩難

外界預估這次也將採相同模式,意味著私人企業經營不善,全民得再次埋單,曾銘宗能做的就是給予投標者更多「寬容措施」,降低政府賠付金額。

只是這次採「價格標」或「資格標」將會是後續注目焦點。

價格標可讓國庫少「賠」一點,好處是這至少會讓全民感覺好過點,但卻不保證接手的會是最適合經營者。資格標則正好相反,如何在討好全民與幫醜媳婦找到最好婆家間做取捨,這將是曾銘宗的兩難。

至今,被政府接管的三家問題壽險公司,合計會讓國庫掏出至少一千三百億元。如果想一勞永逸,唯有幫他們找個好人家,否則匆促嫁出,也將冒著讓窟窿越來越大的風險,屆時,全民賠更大,這次標售是否能成為「短空長多」的利多,還要考驗曾銘宗的智慧。

【延伸閱讀】國寶、幸福被接管時,負淨值各逾200億——被接管的3家壽險比較表

●公司名稱:國華人壽成立:1963年董事長:林公平接管當時淨值:-658億員工人數:約3,000人保戶數:140萬接管時間:2009.8後續處理:以安定基金賠付883.68億,由全球人壽標下

●公司名稱:國寶人壽成立:1993年董事長:葉佳瑛接管當時淨值:-252億員工人數:約545人保戶數:39.3萬接管時間:2014.8.12後續處理:預計6-9個月後標售

●公司名稱:幸福人壽成立:1993年董事長:鄧文聰接管當時淨值:-239億員工人數:約706人保戶數:13.6萬接管時間:2014.8.12後續處理:預計6-9個月後標售

資料來源:新聞整理、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