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东与董事会冲突,并不一定是坏事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3/0NMDAwMDE5MzQ0Ng.html

正在国美电器发生的“大股东与董事会”控制权之争,未来必将成为一个经典商业案例。但对于当下正在经历此事的大多数人来说,“大股东”与“董事会”,却成为了两个最为模糊的概念。

8月20日,咨询公司摩立特集团中国区董事会主席霍泰德(Edgar G. Hotard),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21世纪》:你如何看待正在发生的国美事件?

霍 泰德:第一,黄光裕目前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正常的法律权限之内。从法律角度讲,是无可争议的。第二,除黄光裕以外其他都是小股东,作为一个股东在投资一家 公司的时候,要心明眼亮,虽然黄光裕目前的所作所为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掺入了他明显的个人色彩和动机,这对公司的股价有很大 的影响,因此,在投资之前,小股东一定要擦亮眼睛。

《21世纪》:理论上,董事会代表谁的利益?而在公司实践中,董事会又往往代表谁的利益?

霍泰德:这是很清楚的,董事会永远代表所有股东的利益,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是如此。为了保证董事会更好地实践所有股东的权益,在一个规范的董事会当中往往设有独立董事,他们可以更好地平衡不同股东的权益。

《21世纪》:如何定义一个称职的董事会?

霍泰德:所谓称职的董事会,一定要在公司治理上行使应有的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聘用称职的董事。需要强调的是,董事的遴选是董事会的职能,并不在CEO的职责范围之内,跟CEO的意志和倾向是相独立的。

第二点,称职的董事会,要能很好地评估CEO或管理层的业绩,包括财务和战略发展的业绩。第三点,董事会要能很好的评估和分析由公司管理层提出的公司发展战略。

《21世纪》:按照国际惯例,董事的任免是如何生效的?拥有公司30%左右股权的大股东,是否有能力来罢免董事会主席或解散董事会?如果有,一般而言,罢免的路径有几种?

霍泰德:董事的产生路径,首先是股东提名,然后管理委员会或治理委员会要对潜在的候选人进行挑选、面试,对他的能力进行评估,确保新任免的董事能够为公司和董事会带来价值,以确保所有的董事都符合标准。

拥有30%股权的大股东,在所有股东中,拥有对应的投票控制权。股东对董事的罢免和任命,必须在选举周期中实现,在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1年。罢免董事,要得到有拥有大部分投票权的股东的认可。

《21世纪》:在您印象里,股东与董事会发生激烈冲突的案例有多少?这样冲突的起因有哪些,冲突的结果大多是怎样的?

霍 泰德:这样冲突的案例其实很多,就拿最近一个案例来讲,美国的查尔斯河实验室国际公司(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本来准备并购中国最大的医药外包公司无锡药明康德,并制定了16亿美元协议价值。但是查尔斯河公司的股东不同意这个并购案,他 们向公司CEO施加压力,以至于这件事情还未提到董事会层面就被迫流产了。

发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是,CEO或董事会未能提前与大股东进行有效的沟通。

其实,股东与董事会发生冲突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它从本质上来讲体现了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股东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机制来捍卫他们的正当权益。

而冲突的结果,往往会倾向于大股东,因为他们拥有大部分的股权和投票权。

《21世纪》:当公司董事会出现内乱时,小股东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施加影响?

霍泰德:小股东要对董事会的内乱施加影响,是非常困难的。但他们还有三种渠道来表达他们的不满,第一,小股东可以通过媒体和其它的正当渠道来申诉;第二,小股东可以请相关的监管机构展开调查;第三,他们可以卖掉手中的股份,离开这家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19

并不隐蔽的家电“以旧换新”骗补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84756.html

作为全国家电以旧换新的试点城市之一,在试点期间,长沙市几乎所有入围的家电销售企业都存在违规操作行为,涉及的品牌众多。长沙市商务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如此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昨日,上述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包括国美、苏宁等全国连锁家电销售企业及本地零售企业都涉及其中,主要的做法是,当顾客在购买新家电但 又未提供旧家电的情况下,“这些销售企业组织旧家电来‘填空’。”该人士称此类违规操作为家电连锁销售企业的“通病”,销售企业未必直接参与,但为扩大销 售规模考虑,可能对违规行为“放任自流”。

长沙市商务局在调查了解以及与相关企业“打招呼”后,大多数卖场停止了违规操作行为,不过,该现象并未绝迹。

并不隐蔽的操作

今年8月,长沙市商务局曾向全市辖区各商务局和家电以旧换新中标销售企业下发了《关于家电以旧换新顾客投诉、媒体报道情况的通报》,其中提到,通过 顾客投诉和媒体报道等反馈,发现苏宁电器长沙五一广场店、步行街等,以及国美电器部分店面,均存在涉嫌违规套利的行为;SONY、创维、TCL等品牌均存 在违规操作。长沙市商务局在通报中提出了整改要求。

9月中旬,记者在长沙市对苏宁、国美、通程和家润多的多家门店进行了暗访调查,发现仍有多个家电品牌的以旧换新几乎全无门槛,既不要提供旧家电,甚至连身份证、户口本都不需要提供。

在苏宁电器浏阳店,记者以顾客身份分别在美菱、海尔、长虹、创维等多个专柜进行了咨询。在表明没有旧家电也无本地户口的情况下,记者还是得到了可以享受用以旧换新方式购买家电的肯定答复。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最好是顾客自己有旧家电,如果没有,需要交纳100元手续费,由其代为购买旧家电。按照每台电视机最高400元的政策补贴,也就是说即使不提供旧家电,仍可以享受到最高300元的补贴款,而这并不影响其他的优惠。

按照《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下称《办法》)规定,顾客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购买家电,必须交售旧家电,同时必须是当地户口并凭相关有效身份证件,才能在购买新家电时享受10%的家电补贴。

套利手法多样

“这些操作,对顾客来说没有什么损失,而且还得到了切实的好处;销售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操作的扩大化来吸引顾客,促进销售。但这种违规操作实际上是在骗取国家的政策补贴。”一位湖南家电销售行业人士评价道。

《办法》规定,顾客通过以旧换新方式购买家电,可获得的补贴上限为:电视机400元/台,冰箱(含冰柜)300元/台,洗衣机250元/台,空调350元/台,电脑400元/台。

正常情况下,销售企业主要通过这一补贴政策达到扩大销售的效果,而不直接获取补贴,但一旦违规操作,其中的利益顿显。

据知情人士介绍,如果由销售人员(或企业)直接收取100元左右的“手续费”为顾客“代购”旧家电,其“收益”要比顾客直接交售旧家电更高。特别是像“双中标”企业(指企业拥有销售回收双重中标资格),可操作空间更大。

以电视机为例,因为只要是14寸以上旧机器便可以以旧换新,因此有“黄牛党”专门集中收购14寸电视机,部分家电销售人员或者企业在收取100元 “手续费”后,往往就是从黄牛党手中购买旧家电。这类旧电视机的价格一般在45~60元左右,这样一来,通过“代购”能够获取数十元。

更有甚者,省掉“代购”环节直接与拆解企业合作,向拆解企业按台支付费用,由于是集中“采购”,这要比从黄牛党手中采购的价格更低。

在“代购”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倒票”,即回收企业提供回收凭证,销售企业门店收购旧家电,直接出凭证,由此赚取差价。作为“双中标”企业,则有 更大的便利,直接内部“倒票”。“个别操作恶劣的,根本就没有实体旧家电,从回收到拆解,都只是体现在电脑数据库中的一堆数字。”长沙市商务局一位不愿透 露姓名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企业行为,还是个人行为?

业内人士介绍,正常情况下,长沙市家电销售企业的整个销售中,通过以旧换新形式销售的产品约占整体销售额的20%~25%,2009年刚开始试点时则高达40%~50%,如果通过违规操作,其占比则在50%以上,无疑对同行形成冲击。

来自长沙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8月23日,苏宁电器长沙地区通过以旧换新形式销售的家电数量合计为89568件(含2009年9月4 日至2010年5月31日试点期间销售数),国美为80147件,通程达到128981件,家润多也有29801件。以长沙市家电以旧换新每件平均补贴约 260元计算,各企业在此期间获得的以旧换新补贴最高超过3000万元,最低也有700多万元。

商务部日前下发通知,必须保障国家财政补贴资金发挥实效,防止“骗补”现象发生。对发现的“骗补”行为要坚决查处,对发生的疑似“骗补”要追踪分析,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长沙市此前也已要求中标企业签订了一份《家电以旧换新中标销售企业承诺书》,要求企业承诺不进行违规违法操作,并缴纳了相应的保证金,一旦违反,除罚款外,最严重的可以直接取消其中标资格。

不过对于目前仍存在的违规行为,长沙市商务局表示已有获知,也过问过此事,但并未有过公开的处理。

“最大的困难是要认定到底是企业行为,还是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前述长沙市商务人士介绍说,由于在向顾客收取“代购金”和出具凭证的过程中主要都是由销售人员完成,而像苏宁电器这样的“双中标”企业,既可以销售也可以回收,两者之间属于“体内循环”,因此取证非常困难。

不过,湖南苏宁电器总经理夏卫华向记者表示,公司对违规套利有非常严格的监督和查处,目前并不了解苏宁电器在长沙的门店存在违规操作。他同时否认苏宁电器参与这类操作的说法。他介绍说,如果有违规情况存在,可能是个别品牌或销售人员自己的行为,湖南苏宁电器完全不知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2

周成建:並不諱言的「兩個失誤」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111144.html

龐大的浙商群體中,周成建是一個異類——美邦服飾至今沒有涉足房地產業,也沒有在股票一級市場上進行大開大合投資的經歷,這位裁縫出身的董事長堅持只做服裝。

在其他企業家認為服裝業務難以做大的時候,美邦服飾的收入在2010年已經達到75億元,與2005年相比,收入增幅達到717.88%,如果只比較服裝業務,美邦服飾的服裝收入已經超過雅戈爾,成為中國服裝企業的老大。

老大也會犯錯,周成建並不諱言自己幾次狂飆突進式的失誤,不僅在股東面前大方承認,也在媒體面前坦承。

「Me&City」是一個被周成建經常用來提醒自己不要求快求大、犯冒進主義錯誤的案例。2008年8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的同時,美邦服飾推出了子品牌「Me&City」。

按照一位資深服裝行業人士的說法,一個新的服裝品牌面市,一般都是一年虧,兩年平,三年贏,一個新品牌開一年就賺錢,這是不可能的事,尤其是新的子品牌與原品牌風格不同的時候。

在創立之初,美邦服飾已經將2009年Me&City的銷售額設定在20億元的刻度上,實際上2009年,Me&City的營業收 入只有3.5億元;2010年,Me&City的銷售額增長到6.9億元,但是依然遠低於20億的目標值,目前,Me&City仍未盈 利,如何實現Me&City的盈虧平衡,這是周成建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周成建認為「Me&City」最近三年的經歷極有價值,追求規模不應該是企業的第一要務,他說:「從今天來分析Me&City,當 時第一不要去大規模開店,第二也不要期望一夜之間成為多少億,也就是說2008年追求一個億到兩個億,2009年三個億到四個億,2010年追求五到六個 億,2011年追求七到八個億,這樣做是比較保險的;但2009年就要做20個億,那這個投入就很大了,事實當時也沒做到,但是成本在那裡,收益沒達到, 這個問題的根源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

另一個案例是,2010年9月份,美邦服飾直營店同店可比增長達到80%~90%,包括周成建在內的美邦服飾高管預測依照這樣的發展勢頭,2010 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直營店同店可比增長可以達到100%,美邦服飾因此大舉增加了訂單的數量;但是2010年底的氣候意外回暖加上今年春天的姍姍來 遲讓計劃落空,美邦服飾存貨金額大增。

2011年一季報顯示,美邦服飾存貨金額為31.6億元人民幣,比今年年初25.5億元人民幣增加約6億元,周成建坦承,按照美邦每年現在的銷售規模,存貨金額控制在10億~15億元是比較合理的水平。

對於多出的15億存貨如何消化,周成建認為,應該加強美邦服飾的供應鏈管理,業績增長的目標不能單純只考慮季前的增長水平,而應該動態把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2

貧窮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習慣貧窮 戒掉窮腦袋 才有富口袋

2011-11-21  TWM




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我們總是不 斷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要怎麼樣才能賺到錢?」不過,如果我們把問題倒過來問:「如何讓錢喜歡我?」或許很多關於財富的迷思就可以迎刃而解。

事 實上,只要你願意改變你的腦袋,像有錢人一樣地思考,大膽地突破框架,對人生採取行動,你的窮口袋一定也能變成富口袋。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陳兆芬有一個窮人,生活一直過得不如意,就特地去找一位有名的算命師。

算命師掐指左算右算,最後告訴他:「你四十歲前一定過得又落 魄又貧窮,生活很不如意對不對?」這個窮人聽了大為驚訝,覺得算命師簡直是神仙:「大師,你說得真準,我的確一直過得不太如意,命運很坎坷,而我也快四十 歲了,請問我四十歲之後會怎樣?」這個窮人充滿期待地問。

「四十歲之後?四十歲後你依舊貧窮。」算命師篤定地說。

窮人疑惑地 問算命師為什麼?

「因為你已經習慣了!」

錢喜歡有野心的腦袋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 的是習慣貧窮後不思改變的慣性與僵化思惟。事實上,歷史上許多有名的富翁大多有過貧窮的經驗。對許多富人而言,擺脫貧窮反而是邁向致富最重要的一股驅動 力,憑著這股動力,窮人才有翻轉命運的可能。

朗達拜恩(Rhonda Byrne)在其著作《祕密》(The Secret)中說到:「人會沒有足夠的金錢的唯一原因是,他們的思想阻礙金錢朝他們而來。一切負面而且僵化的思想、感覺或情緒,都是在阻礙好事的到來 ——包括金錢。」根據瑞士信貸研究所(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二○一一年的全球財富報告指出,擁有一百萬美元以上淨資產的台灣人僅有三十四萬三千人,占台灣總人口數的一%。絕大多數的上班族,想 都不敢想,有朝一日能晉身這少數一%的富裕階層。

這種想都不敢想,欠缺要成為富翁的野心,就是標準的窮人思惟。有一則寓 言故事這麼寫著,一位富翁在逝世前,留了一封遺囑鎖在保險櫃裡。遺囑中寫道:「我曾經是一個生活困苦的窮人,後來致富,但我不想把我致富的祕密帶進天堂 裡。遺囑中留下一個讓我致富的祕密,我逝世後,如果有人猜中這個祕密,將獲得一百萬元獎金。」富翁過世後,律師向大眾宣讀遺囑時引起全法國關注,總計湧入 數萬封信件報名猜測富翁致富的謎底。結果是由一位小女孩猜中,抱得一百萬元獎金。謎底是:「致富的祕密在於擁有要成為富人的野心!」

錢喜歡 突破框架的腦袋

負面思惟在窮人與財富之間建立一堵無形的高牆,即使是生活水準相對較好的中產階級,被這道負面思考高牆阻隔在財富之外也經常 渾然不知。《富爸爸財務IQ》的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這麼說:「中產階級大多缺乏理財教育,所以重視財務保障,反而不敢利用財務來做挑戰??,他們沒有提高自己的財務IQ,反而躲在自己的 辦公室瞎忙。」窮人必須具有突破現有生活方式框架的進取心,才有可能改變現有的財富格局。否則,即使是中產階級,如果安於現狀,不思改變,在時代無情的變 化洪流下,也可能落入「底層階級」。

西方的社會學家研究發現,中產階級出身的孩子很難變成億萬富翁。《你為什麼越忙越窮》一書的作者徐華觀 察,中產階級的安逸生活與傳統思考框架,限制了他們的進取精神。向上難以突破,向下又難以放下身段,所以大多數成為靠專業知識吃飯的薪水族,人生很容易就 被定型了。

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更提出警告,在長期間低迷的經濟成長下,日本年輕一代的就業環境越來越嚴峻,導致許多原本中產階級的下一代對 「全盤人生的熱情低下」。不僅導致收入越來越低,工作能力、溝通能力、學習意願甚至消費意願也全面地下降,形成一股所謂新的「下流階級」(這裡指的是底層 階級之意)。

要從中產階級晉身於億萬富翁階級,單單努力工作、在專業上精益求精顯然還不夠,你還必須具備清崎所謂的「財務IQ」。有日本理 財天后之稱的勝間和代也強調,金融素養是安度不景氣,讓自己財富達到乘數效果的最好手段。因此,除了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素養之外,培養自己的金融素養及財 務IQ,人生的財富格局才有更加開展與遼闊的可能。

錢喜歡有行動力的腦袋

再怎麼宏大的野心,以及突破現有框架 的進取心,皆需要付諸行動來達成目標。採取行動的過程中,將會面臨很多的質疑與挫折。在這個過程中,只要秉持著:我成功一定知道為何而成功,失敗也一定知 道為何而失敗,所有的成敗經驗皆將轉化成財富持續茁壯成長的養分。

如同我們在以下文章介紹的李哲豪,從焦慮中產窮忙族成為億萬富翁,潛心學 佛的他說:「雖然我在五十三歲前的理財方式是相當失敗的,但是如果沒有從失敗的教訓中痛定思痛,引導我找到另一條新的道路,我可能也不會有今天。」知名投 資部落客「口木醫生」陳祐瑲也認為,他在投資道路摸索超過十年,才對股票投資產生一些成熟的心得,「沒有過去十幾年來的耕耘,哪來今天的開竅?」而在經過 長期的摸黑探索,一旦開竅,財富累積的速度將比你原本想像的要迅速很多,這是理財達人們的共同心得。

接下來,讀者不妨先做一下小測驗,看看 你是否已經開始產生如三浦展所謂的「底層階級」的特質?即使有,先不要灰心,耐著性子看完以下的報導。你會發現,只要你願意改變你的腦袋,像有錢人一樣地 思考、大膽地突破框架,對於人生採取行動,你的窮口袋一定也能變成富口袋。

你的財經階級是否有向下沉淪的危險?

1. 你的年收入(包括工作收入與投資理財收入)尚未達到實際年齡的3倍(比如說你40歲,但年收入僅80萬元,還不到40×3=120萬元,就要回答是,如果 超過就回答否)。

□是 □否

2. 只想輕輕鬆鬆地過每一天。 □是 □否3. 能每天過自己想像的生活是最好的。 □是 □否4. 隨心所欲,只喜歡做你喜歡的事。 □是 □否5. 凡事嫌麻煩,個性散漫,只喜歡待在家裡。 □是 □否6. 喜歡一個人獨處。 □是 □否7. 覺得自己很不起眼。 □是 □否8. 認為跟隨流行就是展現自己的風格。 □是 □否9. 有時覺得,吃飯是一件麻煩事。 □是 □否10.常常吃零食或速食。 □是 □否11.時常整天待在家裡上網、打電動。 □是 □否12.覺得未婚,不必負擔養家活口的責任很棒。 □是 □否(如果你回答「是」超過6個以上,你可能有落入「底層階級」之虞)資料來源:《下流社會》作者:三浦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6

[轉載]普通常識並不普通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vzn.html

很有哲理,市場總會不斷地給大家洗腦。

「凡是有違常理的東西都是會引起一場災難。常識人人都有,幸運如我輩者則除了生活常識外可能還擁有一些經濟學與管理學常識,但在一些人的忽悠下,尤其是忽悠者還具備一定的名氣、名望、背景時,能有幾個人還能一如既往地堅守常識?在這為數不多的人中,包括你和我嗎?」

    普通常識並不普通,這是投資大師吉米羅傑斯先生給他女兒的忠告。他一共給了十二條忠告,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啟迪最大的是這一條。

    羅傑斯先生不愧是投資大師,他的這一忠告不僅飽含投資哲理,也飽含生活哲理。

   在我以前的一篇關於堅守常識的博文中,我提到英文單詞「disarster」是由兩個拉丁詞根「dis」與arstro」組成,前者意思是違反,後者的意 思是常識,意思是說凡是有違常理的東西都是會引起一場災難。常識人人都有,幸運如我輩者則除了生活常識外可能還擁有一些經濟學與管理學常識,但在一些人的 忽悠下,尤其是忽悠者還具備一定的名氣、名望、背景時,能有幾個人還能一如既往地堅守常識?在這為數不多的人中,包括你和我嗎?

    我記得我不止一次地問過我的長輩們,你們當年是否堅信我國幾年內就將趕美超英?大煉鋼鐵時你們真的覺得自己是在親手打造一個超級鋼鐵大國?文革的狂熱是否 讓你們覺得你們真的是在輸出世界革命、是在建設一個人間天堂?答案大都為是,是的,長輩們說,當時我們對此堅信不疑。其實,在今天看來,這些都是一些常識 性的問題,但是我的長輩們(他們大多數都接受過那個時期非常稀罕的高等教育)卻幾十年迷失其中,我有事也想,假如我早生三十年,我能在那種狂熱的氛圍下,堅信常識嗎?答案真的很難說。

    改革開放後,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大學畢業開始參加工作。而後1996年開始業餘做投資,親身經歷了證券市場的風起云湧、潮起潮落,吃了幾次虧後, 痛定思痛,我愈發意識到堅守常識的重要性。最近幾年的幾次荒謬的有違常識的狂熱我都提前識破:什麼利潤不是問題,市盈率不重要、什麼市夢率概念、什麼二十 年大牛市等等。正是對這些有違常識的東西的提前識破並提前退場,雖然也一度讓我少賺了一點錢,但卻讓我避開了日後更可怕的虧損與套牢。

   這種有違常識的全民性癲狂在世界各國都時有發生,但卻不像我們這樣頻繁。我們不去深入探究這一原因,但是作為投資人我們要時刻注意並利用這種全民性癲狂帶來的機會。

    最後,讓我們以以下試驗來測試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做一名個人投資人。三月份日本地震引發的搶鹽風波,搶鹽的隊伍包不包括你?如果答案為是,則你可能很難在股 市賺到錢,因為你不會獨立思考、喜歡跟風。如果答案為否,你沒有參與搶購,並且對搶購者嗤之以鼻,那麼,你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初步具備在股市賺錢的可能。 如果你不僅沒有搶購,而是事先囤積了一批鹽,賣了高價,賺了一筆,那麼你適合在證券市場上做莊(此事無關道德的討論,做莊成功後你去做慈善吧)。

    其實,長期在證券市場賺錢的訣竅可能就是:獨立思考,堅守常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47

「90後」拉動內需並不遙遠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127.html

被稱為「鼠標一代」的「90後」數量約有1.4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1.7%左右。從社會學角度來講,作為一個數量龐大的青年群體,「90後」的價 值觀及在價值觀引導下的理念和行為,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社會的命運和走向。日前,零點研究諮詢集團發佈了一項對「90後」群體價值觀和消費行為的研 究報告。研究人員採用多階段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5個城市中2099名「90後」進行了定量研究,試圖勾勒出這個青年群體 的大致輪廓。

 

「90後」是擁有消費能力的一代。儘管多數「90後」尚且沒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報酬,但他們可支配的金錢數量以及在家庭消費中擁有的決策權都 不容小覷。研究數據顯示,「90 後」中學生2010年春節人均收穫壓歲錢1923元,此外每月還能獲得平均382元的零花錢。研究人員曾在10年前對「80後」做過同題調查,當時「80 後」中學生每月可獲得的零花錢僅為68元。

「90後」有著高度的消費決策權。調查顯示,84.3%的人堅持認為「買什麼衣服要自己決定」。這種決策權還體現在家庭消費中。即便是房子、車子這 樣的大宗消費品,三成左右的「90後」也表示父母會和自己共同決定。有受訪者表示:「不管是買我個人的東西還是家裡用的東西,一般都聽我的。只要我參與了 決策,最後大都以我的意見為主。」

「90後」已經開始在網購領域顯威。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網購市場規模達到4900億元人民幣,比 2009年的2400億元增長了一倍,而2011年僅第三季度就有1975億元,預計2011年全年將有8000億的交易規模。在所有網購用戶 中,18~24歲的用戶佔了約34%,換句話說,「90後」在中國網購風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調查顯示,42.4%的「90後」至少有過一次網購經驗,其 中63.5%的人有信用卡;網購的「90後」平均每月比不網購者消費高出193元。

「90後」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但他們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慾望受到約束。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造就了「90後」「買對不買貴」 的消費理念。調查發現,相比於「80後」大學生,70%的「90後」認為價格與品質並重,他們花錢更謹慎,消費趨於合理。研究人員總結說,「90後」並不 是人們印象中只會認大牌、追時尚的「消費動物」,而是精明實在的「經濟人」。

如果說生活在改革開放大潮的「70後」在努力賺錢,「80後」精明花錢,那麼「90後」省不下錢的狀態,真正的消費群體還要看「90後」,其透支消費慾望未來將大大拉動中國內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55

關閉 並不高明的「股神」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452

張志熔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大膽,但其實算不上高明。

其Well Advantage賬戶精準交易尼克森股票並獲利超過700萬美元,但同樣是該賬戶,在恆盛地產股票的交易記錄卻表現蹩腳。

南方週末記者查閱港交所公開資料發現,張志熔此前曾通過Well Advantage 賬戶買入恆盛地產(這是張志熔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在2011年12月29、30日兩天,張志熔接連買入,耗費3562.67萬港元,平均價 1.284元,以現價1.13元計,這批股份虧損426萬。

南方週末記者還發現,張志熔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或開曼群島註冊設立了至少10家的離岸公司,並還先後通過Novel Ventures Limited、Market Victor Limited、Island Century Limited等公司買賣恆盛地產股票。

港交所資料顯示,張從2010年8月至2011年共斥資4.53億元增持恆盛3.3%股份,其間有頻繁增持、減持、再增持、再減持的行為,淨增持量接近2億股股票。有分析師測算,其持股成本在1.8-2.0港元之間,目前恆盛地產股價1.2元左右,慘遭套牢。

深圳一位投資港股的私募基金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熔盛2012年5月份的一次業績見面會上,曾有投資者問起張志熔炒買恆盛股票一事,張志熔頗為尷尬地回答說:他也是套牢一族。

「張志熔某種意義上被縱容了。」這位私募基金經理說,張志熔在Well Advantage賬戶反覆玩增持、減持恆盛股票的行為,並未遭到香港證監會的任何處罰或警告。「所以這個賬戶敢肆無忌憚地動用過億港元買入尼克森,他肯 定沒料到SEC效率如此之高,賬戶在3個交易日就被鎖定和凍結資產,並導致自己的身份直接暴露。」

他分析說,新加坡的賬戶控制人就非常隱蔽,以致SEC的文件中只能描述為「已確認的未知交易者」。這個賬戶早在2012年7月12日就開始買入尼克 森股票,顯然是熟悉內幕交易的「老鳥」;相比之下,張志熔在19日才匆忙買入,可見其知道消息的時間太短才鋌而走險,倉促大額交易以致被抓現行。

不過,張志熔目前並未被美國證交會SEC直接列為被告。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SEC目前僅將Well Advantage、新加坡輝立證券、花旗銀行的涉案賬戶列為被告。在SEC的文件中,雖然多次點到張志熔的名字,但並未直接指控其操縱內幕交易的罪名。

「SEC的態度是嚴謹的,在沒有獲得確鑿證據之前,只列舉種種異常可疑之處,而不是直接指控張志熔有非法行為。」一位香港律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SEC會對涉案賬戶啟動官方調查,在取得進一步證據後,會追加賬戶控制人為被告,這一時間不會持續太長。

該律師說,涉案股票賬戶的開戶券商是關鍵。2007年,新聞大王默多克收購道瓊斯公司時,與道瓊斯董事李國寶、王勤競夫婦關係密切的相關股票賬戶搶 先買賣其股票獲利,成為當時名動一時的內幕交易案。SEC正是在獲得這些股票賬戶的開戶行美林證券公司舉報的直接證據後,將李國寶等人起訴。

此次涉案的三家賬戶之一的新加坡賬戶開戶行是花旗銀行。而Well Advantage公司通過兩個賬戶買入尼克森股票,分別在瑞銀證券和花旗集團全球市場開設,其中花旗集團的那個賬戶有長達逾六個月完全沒有使用過,直到這次買賣。

「涉及本案的花旗和瑞銀,以及新加坡的輝立證券公司,有責任向SEC提供包括張志熔在內的具體進行交易的個人的信息,否則就是這幾家金融公司承擔法律責任。」股市維權律師嚴義民也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不過,令花旗銀行尷尬的是,花旗自己恰是中海油收購尼克森交易的顧問,而且有可能成為中海油併購交易的融資主辦銀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95

阿里要未來百度要利益:一樁並不划算的買賣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589.html

  文章來源:i黑馬      作者: 電商背後

近日,阿里巴巴和百度被曝出已達成搜索廣告合作,框架協議總金額達2億元人民幣。其實,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筆交易裡,百度要的是眼前的利益,而阿里購買的不只是流量,而是數據,是阿里想要的未來。對百度來講,這也許並不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阿里為用戶行為買單 圖謀大數據夢想

阿里和百度的合作中,阿里充當廣告主的身份,而廣告是互聯網上收集用戶行為的重要手段,阿里通過和百度合作,將在阿里系之外獲取重要的用戶行為。搜索引擎處在電商平台的流量上游,獲取來自搜索引擎的廣告數據將幫助阿里完善已有的數據模型。

20119月,馬云將阿里集團的新戰略定為「平台+數據+金融」,與百度的合作是該戰略最直接的體現。在實現更多流量導入的同時,獲得的是更大範圍內的用戶行為,包括B類企業用戶與C類消費用戶,諸多數據在現有模式下,將成為阿里運營的重要支撐,幫助運營好現有B2CC2CB2B等各類業務。向更多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投放系統資源,將提高阿里平台資源配置的效率,提升用戶量、校準用戶信息、提高操作效率,以提升用戶滿意度。

然而,與百度的合作遠非這麼簡單。阿里巴巴一直是國內電子商務的探索者之一,對B2B2C,對C2B的追求,決定了數據模型在阿里未來中舉足輕重。只有準確判斷消費者的行為需求、需求數量,才能實現上游企業的定製性生產。而來自百度的數據將幫助阿里實現更準確的用戶行為描述,為諸多業務的開展提供保障,並最終實現阿里作為數據公司的未來。大數據是阿里的夢想,與百度的合作是實現夢想的重要一步,與新浪微博、360搜索的合作自然也是。

對阿里來說,這是一樁相當划算的買賣。

百度在商言商 卻有透支未來之虞

         搜索引擎廣告一直是百度的核心收入來源。對百度而言,2億的合作金額無疑會對其短期營收產生刺激作用。在商言商,百度這麼做也很正常;但交易背後,百度和阿里之間不僅在數據上依然極不公平,百度甚至有明顯透支未來之虞。

         如報導所說,百度以利益方式對阿里開放了用戶數據,而自己卻仍然被阿里旗下的淘寶和天貓屏蔽,雙方的交易僅僅是廣告與營收的互換,百度依然無法獲得阿里用戶數據情況。2008年,就是因為數據的抓取,雙方暴發頂級網戰,導致五年老死不相往來。也由此可見,數據對互聯網公司是多麼地重要。

阿里眼紅百度數據,主要原因在於雙方做的其實都是中小企業生意,本身就面臨著競爭與對抗。本次合作,出錢方的阿里無疑獲得了更大的價值,柳華芳甚至認為阿里本身就綿裡藏刀,「阿里投廣告是為了獲取百度的點擊數據,阻擊百度購物搜索」。如此看,百度想要保持它在在BAT序列裡的地位,未來會有不小的壓力。

出賣用戶數據給阿里,難道說多次的打擊逼使百度最終放棄了向電子商務的進軍戰略?似乎不然。近期上線的百度微購應是百度新一輪的電商嘗試,是百度框計算與電子商務融合的產物。搜索引擎早已不再滿足將用戶引導到某個網站上,而是試圖直接提供解決方案,比如Google Now,百度框計算下的紛繁應用也是如此。微購試圖讓用戶在單一頁面上完成整套網購流程,這是趨勢,也是百度必須發力之地。

由上,阿里與百度合作,對阿里的發展是修正和完善,對百度,除了營收似乎對其戰略並無貢獻,反而形成傷害。筆者甚至悄悄想:這筆買賣是不是百度大客戶部門擅自做主,李彥宏並不知情吧?

         現在的百度搜索,像極了當年的阿里巴巴,通過主營業務孕育新的業務點。策略沒有錯,但在選擇合作夥伴上,或許要認真考慮戰略佈局,避免南轅北轍:要了利益輸了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32

56網CEO周娟:收購並不意味被邊緣化!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375.html

如果說視頻行業的競爭就如一場被收購的56網創始人馬拉松,那麼在這個走到半程開始洗牌的過程中,是該堅守獨身主義,還是轉身尋找護蔭?這個問題困惑了視頻創業者們很長時間。

如今,土豆選擇了,PPS選擇了,PPTV正在選擇。而作為最早跨過「賣掉又不賣掉」這一道心理關卡的56網CEO周娟認為,選擇被收購和要獨立發展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運營思路,如果一直搖擺不定的話,整個團隊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在她看來,收購並不意味著被邊緣化,因為「視頻行業現在還沒有到競爭結束的狀態,而且競爭很激烈,中國所謂的第一並不是可以高枕無憂的第一。」

嫁人還是IPO?

「如果一個公司長時間處於要賣掉又不賣掉這種猶豫不決的狀態,其實對公司的發展是最不利的,因為選擇被收購和要獨立發展是兩個運營思路。」

周娟在接受南都專訪時稱,我們當時考慮如果真的要被併購那就要快,所以要求一定要在3個月之內做完。2011年9月,人人網宣佈以8000萬美元收購視頻網站56網。在創業的第六年,周娟的身份從一個創業者變成了職業經理人,公司從謀求獨立IPO變成「嫁入」人人。

但更大的挑戰來自於員工的心理變化。在早期視頻行業一度形成華北優酷、華東土豆、華南56網三足鼎立的局面。儘管後期在兵戎相見的版權廝殺中,56落於人後,但在2011年七、八月份的時候56網的經營和資金狀況尚算健康。而且在中國創業的大環境下,IPO才是真正的成功。「當時我宣佈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們是有點不理解為什麼會在這樣的上升階段做出這樣的選擇。」這一切周娟都看在眼裡。「你要花時間跟他們談,公司為什麼會選擇跟人人併購。」

進入併購後的磨合過渡期,56網的管理層並未發生變化,投資方全部退出。而從今年3月份起56網北京辦公室重新獨立辦公。「人人並沒有派高管進入56網團隊。只有不換人才能保證過來後整個人都能被我所用。」56網副總裁李浩表示。

不排除分拆上市

作為視頻行業唯一的女性創始人和CEO,周娟認為女性看趨勢看東西會更敏銳,包括處理員工的情緒等,其次給員工的壓迫感也沒有那麼強。

周娟認為,大家現在不僅僅是拼最大,而是去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並且通過之前的版權競爭已經不可能有一家有最全的版權,這就一定會產生用戶分流。「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在一個市場裡獲得足夠的份額。」

「資本在早期對我們影響蠻大,那時候如果儲糧足夠,那2008年的事情對我們也不會有那麼大影響。2008年之後市場發展較快,但金融風暴大家都很難融資,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來投入,那麼肯定是把市場拱手讓人。她回憶稱,當時56網只融資了2000萬美金,然而土豆拿到了5000萬美金。「所以雖然大家都經歷了金融風暴,但是他們還是會比我們活得自在。」

但在周娟看來,視頻行業現在還沒有到競爭結束的狀態,而且競爭很激烈,「國外是一家獨大,但在中國優土合併之後市場佔有率也不過35%左右,中國所謂的第一並不是可以高枕無憂的第一,這個戰爭還遠沒有結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00

並不荒的錢為什麼慌了 中國銀行業「6月危機」始末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820

編者按

一場銀行間「錢荒」,其實更像央行掌控中的一次壓力測試。

市場的過激反應,是人們對經濟增速乏力、以往增長模式走到盡頭的擔憂的集中體現。而此次央行的態度變化,既給了那些不守規矩的銀行一個警告,又向市場發出了逼迫中國經濟轉型的強烈信號。

南方週末本期專題,詳解這場「錢荒」鬧劇的來龍去脈,以及其間展現的中國經濟深層次隱憂。

 

這場看似突如其來的銀行間兌付「危機」,更像是央行掌控下的壓力測試。

央行突然發佈的一則消息令A股上演驚天大逆轉。

2013年6月25日,A股早市低開,截至中午收盤,滬指跌破1900點,跌幅超過5%,深成指跌超7%。就當市場一片哀鴻之際,14點半,在上海召開的陸家嘴論壇新聞發佈會上,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凌濤表示:「下一步,將會繼續密切監測銀行體流動性的變化,根據國際收支和流動性的供需形勢,靈活調節流動性管理,並加強與市場機構的溝通,穩定預期,引導市場利率在合理的區間內運行。」

這是本週中國的銀行們集體陷入「錢荒」恐慌以來,一直沒有出手的央行第一次表示出態度鬆動。

「央媽」的變化,無疑為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市場強力反彈,滬指很快收復1900點,深成指跌幅也迅速收窄。

18點23分,央行又在網站發表文章,強調當前流動性總量並不短缺,而且說明央行已經向一些金融機構提供了支持。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央行的這次表態是為了避免市場恐慌情緒的進一步蔓延而做的一次有所保留的表態,這不是無限度的要放開流動性。」

銀行從銀行借「高利貸」

沒有人在出錢,就很恐慌,只能不計成本在借錢。

這場史無前例的中國銀行間流動性危機,6月20日真正進入公眾視野。

這天,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大漲578.4個基點至13.44%,創下自2006年運行以來的歷史紀錄。

銀行間拆借利率反映的是銀行間資金的流動情況,在成熟的金融市場這一指標被作為市場的基準利率。可資對比的是,即便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Libor)最高也僅為6.88%。

Shibor飆升迅速引發國際關注。當天正在倫敦路演的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回憶,國際投資者擔心的是: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會發生大規模金融危機?

市場的實際交易更為慘烈,6月20日的銀行間市場被恐慌籠罩。上午9點一開盤,隔夜回購利率就跳升至10%,前一天這個數字的加權值還只是7.87%。據一家城商行的銀行間交易員回憶,這天一開盤就發現「大行全部不出錢」,「市場上想要融資的機構發現沒有人在出錢,就很恐慌,不計成本在借錢」。

這一天,建設銀行一家省級分行也出手借錢。總行要求,拆借利率以Shibor上浮250個基點為限。當天該分行從資金相對寬裕的村鎮銀行、信用合作社借到了資金。「借得不多,它們的資金也都去做國債逆回購了。」該分行一位機構部人士說。

紀錄隨後在盤中不斷被刷新。有銀行間交易員事後記錄下這場「六廿慘案」:早盤各行不惜代價以10%以上利率吸收存款;託管行因為回購利率離譜不敢做清算,導致午盤後交易單據大量堆積。央票8%;短端短融16%;好多債一天跌一塊錢……「資金沒這麼貴過,債沒這麼跌過。」

歷史紀錄最終被以驚人的數據刷新。銀行間隔夜回購最高成交利率創紀錄地達到30%,7天回購利率最高則達28%,被市場稱為「銀行間的高利貸」。據一位銀行間交易員回憶稱,6月20日下午就做了一筆利率25%的隔夜質押式回購,總額2億元。

6月23日,工商銀行在公告的系統網絡升級時間之後,還是遲遲無法正常使用。全球最大的這家銀行,擁有近3億客戶,這讓市場充滿了疑慮與猜測,也讓恐慌從金融、投資人士之中蔓延到普通老百姓層面。

借錢的多了,放錢的少了

從5月中旬開始,銀行間資金已漸趨緊張。到6月末這個每年銀行資金最緊張的時點,2013年銀行的資金鏈更是繃到比往年更為緊張的水平。

其實,危機在更早以前就已經出現。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發現,從5月中旬開始,銀行間資金已漸趨緊張,銀行間利率不斷攀升,市場人士們普遍反映錢很難借了。

通常,銀行每天會根據資金進出情況計算頭寸,確定當天有多少資金需要融入,或者可以融出。而金融機構之間借錢,通常會通過貨幣經紀公司詢價,或者靠機構間打電話雙邊約定。

「打一圈電話發現很多機構都不願意出錢了。大家信息一交匯,就能感覺到資金慢慢開始緊起來。」一位銀行間交易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另一位在一家大型保險公司從事資金交易的人士則說,「往年從來沒有這麼早就開始出現緊張」。

6月末通常是一年中銀行資金最緊張的時點。據中信證券測算,除去銀行需要滿足半年末存款考核要求,全行業需要補繳5000億存款準備金、4000億財稅徵繳和2500億大銀行分紅。

Shibor歷史數據顯示,往年即便是現金最緊張的六月末,Shibor最高時不過為2011年6月22日到達過7.47%的高位,其餘年份雖有波動,但都不到4%。

排除6月末這個季節性因素,2013年的一個大背景是貨幣政策收緊,不僅沒有釋放流動性,央行還於5月重啟已暫停近三年之久的央票發行,以回籠資金。

而且監管層曾於2013年上半年先後出台過至少四份能直接影響銀行間流動性的規範文件,分別針對的是銀行理財產品、外匯佔款、債券市場和票據業務。

其中一個對流動性最為直接的影響是,5月外管局下發20號文,鐵腕打擊跨境虛假貿易融資。此文立竿見影,公開數據顯示,中國5月新增外匯佔款大幅降至668.62億元人民幣,遠低於此前三個月月均兩千多億的規模,僅為1月時新增外匯佔款的約十分之一。

同時20號文還將外幣納入存貸比考核要求。通知要求外匯存貸比超標的銀行,應在每月初的10個工作日內將頭寸調整至下限以上。這一規定大大增加銀行間流動性壓力。比如,據多位國有大行資金部人士透露,工行外幣貸款一直做得較猛,受外幣存貸比考核要求,工行需要增加大量外幣存款,就必須用人民幣購匯,而這一數據被計入減少的新增外匯佔款數據之中。

「為了外幣存貸比達標,工行需要調度的頭寸不是小數。」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其他銀行也有這種情況。」

而過去,工行一直是最大的資金輸出行之一。一位銀行間交易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國開行、農發行這些政策性銀行長年有資金融出。而四大行裡,工行和農行相對穩健,長年有資金輸出。

另一個直接影響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5月出台債市新規,禁止銀行理財賬戶與自營賬戶關聯交易,這相當於在銀行兩種資金之間建了一道隔離牆。通常,銀行的理財資金資產大多都是短借長投,向公眾發行短期理財產品籌集資金再投入到長期項目中,如果理財到期時銀行可以用自營資金暫時接盤過渡。但新規之下,則只能向市場融資。

6月21日,評級機構惠譽國際公佈報告指出,2013年6月最後10天到期理財產品高達1.5萬億元。測算顯示,假設85%的銀行間資產能夠立刻變現(不計變現成本)且銀行無須支付任何到期理財產品的情況下,以2012年上半年數據而計,流動性情況最差的光大銀行,收回近90%的貸款才能滿足其短期現金流出需求。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次之,需要收回近75%貸款以滿足需求。

央行鐵腕

「過去一般早上先溝通,看央行的意向,下午打報告,四點前央行就會給錢。」

更關鍵的是,此番與往年不同的還有,央行的態度。

據一位銀行資金交易員回憶,往年如果碰到類似銀行間市場資金緊張的狀況,一些一級交易商會跟央行打電話溝通,向央行申請定向逆回購。比如在資金吃緊的2011年,一級交易商與央行的溝通就前所未有地頻繁。「一般早上先溝通,看央行的意向,下午打報告,四點前央行就會給錢,相當於定向逆回購。」上述交易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因為通常借錢太困難才會打報告,所以一般打報告央行都會放行。」

而這次,央行一反常態,至少未在公開市場運用包括逆回購、SLO(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等任何工具釋放流動性。央行的上一次逆回購操作還要追溯到2013年2月7日,此後央行一直在通過正回購回籠資金。一位銀行間交易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央行曾讓各銀行上報SLO需求,也進行過逆回購詢價,但最終均詢而未發。

不僅沒有釋放流動性,央行還於5月重啟已暫停近一年半之久的央票發行,回籠資金。即便在銀行間流動性已十分緊張的6月18日和20日,央行還分別發行了額度為20億的三月期央票,數額不大,卻足以顯示央行鐵腕的決心。

事實上,2013年6月24日,央行在其網站上刊發實際於6月17日向各家商業銀行發送的《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事宜的函》,明確表態,「當前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處於合理水平」,要求「加強對流動性影響因素的分析和預測,做好半年末關鍵時點的流動性安排。」

「央行底線很明白,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大機構不倒閉。」一位央行內部人士說。

更讓外界矚目的是最高層的表態。過去一個多月內,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三次提及「盤活存量貨幣」。6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提出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

這讓央行的態度被外界解讀為「執行貨幣新政,實行鐵腕政策」。從市場人士那裡,央行獲得了一個廣為流傳的新稱呼「央媽」。

大行不差錢

大行有錢,只不過錢貴了。

既然如央行所言,市場流動性整體充足,那麼為何這次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風波又會如此之巨?央行鐵腕糾偏市場預期的背後又是出於何種考慮?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有大行高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以往市場上借不到錢只能問央行要,現在你們自己搞定,只不過借錢成本變貴了而已。這就是央行的判定。」

5月下旬後,儘管銀行間利率不斷攀升,但漲勢一直較為平穩,直到6月6日出現的一起黑天鵝事件。

當日,市場有傳聞稱,興業銀行存放在光大銀行的一筆60億元資金,到期後光大因資金頭寸不夠,沒有按期歸還。儘管光大銀行、興業銀行均出面否認違約傳聞,但多位銀行間交易員則稱,光大銀行延遲交割確有其事。

這則傳聞重擊了市場信心。自6月中旬開始,建設銀行總行甚至要求其下屬分行暫停將資金存放同業。

Shibor利率也一直在上升,到6月19日則深受另一則事件的刺激。

這一天,銀行間市場人民幣交易系統閉市時間延遲了半個小時。據一家大型機構的銀行間市場交易員透露,之所以延遲,是因為某家銀行沒有及時借到錢來「平頭寸」,央行也沒有像以往一樣,在交易系統不能準時關閉之前就施以援手。

這兩個罕見的情況震懾了市場,導致次日各個市場都顯示了對資金的渴求狀況。

6月20日中國財政部六月期國庫現金定期存款招標,中標利率跳升至6.50%,不僅創下15個月來同期限品種利率高點,且已與同業存款的利率水平相當,顯示銀行求錢若渴不計成本。

股份制銀行則成為流動性危機的重災區。「都快瘋掉,拚命搶錢。」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市場部高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一些股份制銀行開出1個月年化10%的收益率,有多少要多少,100億不嫌多。」

銀行間交易員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招攬資金。微博、金融行業QQ群上充斥著各種資金報價。民生銀行上海資金交易中心一位交易員在她的微博上寫道:「各位好朋友,拜託了!缺跨月末同業存款!各個期限都可以,明日放膽報價過來。謝謝!只要你有錢,我就能夠收。」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為,市場資金面並未如想像中緊張,更稱不上「錢荒」。這次流動性緊張根本上來說是資金分配不均衡導致的。

央行相關負責人6月24日接受財新網採訪時透露,估算上週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高達1.5萬億元,處於相對較高水平,總量上並不缺錢。

「大行有錢,其他金融機構缺錢。這幾大行在銀行間市場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它們這時候不把錢往外放,反而收緊。」一位保險公司銀行間交易員說,「這樣做的後果是,原來借錢都是隔夜、7天,最多14天。現在沒有機構出錢,又實在需要錢,就借時間最長的,要麼就借更貴的。」

一位央行內部人士也認為,央行的一級交易商,主要是一些大行收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種局面。「政策預期不太確定,大行也不敢貿然放資金。而且這些大銀行也希望以更高的價格將資金放出去。」

6月19日,央行曾召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議。

在一份市場上廣為流傳但未經證實的會議紀要中,可以看到這樣一些原因:一些大行未發揮市場一級交易商應有的作用,導致貨幣市場價格大幅波動。部分銀行對寬鬆的流動性盲目樂觀,對6月將出現的一系列影響流動性的因素估計不足(準備金補繳、稅款清繳、假日現金投放、補充外匯頭寸及外企分紅派息、貸款多增等),措施不到位。

同業之殤

為了盈利,這些銀行開始尋找成本更為低廉的短期資金,產生更大規模的資金錯配,也因此帶來比過去更大的流動性風險。

不可忽略的另一個原因則是,一些銀行長期從事大規模的同業批發業務,期限錯配相當高,給流動性管理帶來較大壓力。

「股份制銀行資金都比較緊,特別是同業業務做得比較大的機構,比如光大、民生、興業、浦發。」一位銀行間交易員說。

股份制銀行受到利率管制,往往在盈利衝動下進行業務創新——除了傳統的同業存款、同業拆借,它們往往大大發展同業業務中的買入返售業務。

這些銀行的業務模式主要是,一面從市場拆借資金,另一面將拆來的資金購買同業資產,套利賺取利差。這些資產本質是貸款,但通常以信託收益權、票據資產的形式計為買入返售資產(按約定先買入,再按固定價格返售的證券等金融資產)。銀行熱衷買入返售業務的動因是,同業資產不必佔用讓銀行頭疼的信貸額度和存貸比限制,而且相比表內信貸,同業業務風險權重低(不超過25%),能有效節約資本。

過去數年,銀行體系流動性寬鬆,而資產端收益一直比較高。「前兩年做這個挺賺錢的,至少2%、3%的利差。」一位熟悉同業業務的銀行業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但新的變化是,同業資產收益率下降很快。據上述人士介紹,2012年信託收益權收益率高的能達到8%-9%,6%以上是正常,票據收益整年平均6%-7%。而2013年,信託收益權收益率降至5%-6%,票據資產收益率低至不足5%。「今年的同業業務利差已經縮窄到0.5%。」

為了盈利,這些銀行開始尋找成本更為低廉的短期資金,用更短借的錢,也因此帶來比過去更大的流動性風險——資產期限可能是3-6個月,但對接的資金可能只有1個月,甚至7天,通過不斷滾動去跟資產錯配,賺取價差收益。

一旦遇上流動性趨緊,資金到期可能無法接續,這些銀行就必須「不計成本去融資」。而在過去連續數年的寬鬆貨幣環境下,許多銀行已經過慣了資金充沛的好日子,對央行2013年以來頻頻發出的收緊信號並未真正在意。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買入返售業務是造成銀行間資金緊張的元兇。摩山投資董事長嚴駿偉認為,銀行創造出買入返售業務,把信貸業務變成資金業務,把用於同業拆借的資金變成影子資產鎖死,「央行越放水,越被影子資產鎖死」。清退買入返售資產,釋放同業現金流,金融市場資金就會全面寬鬆。

國務院金融研究中心副所長巴曙松認為,不能簡單認為同業批發規模大的銀行就必然受到衝擊程度高,主要還是看哪些機構期限錯配的程度高、盲目放大槓桿的程度高、哪些機構缺乏流動性管理能力等。「有的金融機構雖然同業業務規模大,但是期限錯配並不顯著,顯示這些銀行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流動性管理能力。」

而一位央行人士則認為,買入返售業務的本質源於金融壓抑。「中國市場的利率一直是人為壓低,長期來看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如果中國完全利率市場化,銀行間利率保持在4%-5%是比較正常的。」

「央媽」出手

「最高層向市場發出了逼迫經濟轉型的強烈信號」

面對一度陷入恐慌的市場,「央媽」其實並沒有坐視不管。

接近央行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儘管此番央行並未直接向市場注入資金,實際上卻通過對國開行、工行做窗口指導釋放部分流動性。交易數據顯示,6月20日下午兩點半開始,隔夜回購陸續出現多筆成交,利率在8%左右,遠低於當時14%左右的加權利率水平,而收盤前,更有數筆隔夜回購成交利率為4.30%左右。

6月21日,銀行間資金緊張的局面已經有所緩解。

當日銀行間市場隔夜回購利率驟降380個基點至7.9%,創下2007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7天回購利率也回落350個基點至8.1%。

然而,市場對銀行間流動性緊張的恐慌已經開始層層發酵,連鎖反應從貨幣市場傳導至資本市場。

A股則遭遇「黑色星期一」。滬指6月24日暴跌5.3%,失守2000點大關,並創下自2009年8月31日以來近四年中最大單日跌幅。深成指則創下自2012年12月4日以來的新低。當日逾百隻股票跌停,銀行股則全面跳水,整體跌幅達到6.68%,一天蒸發2510億。在銀行間流動性危機中備受關注的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跌停。

這樣的狂跌之下,令市場人士擔心接下來是否會出現銀行理財產品、信託等的兌付違約;而股市的進一步下跌,會導致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的重新估值,如此下去將自發地演變成一場頗具規模的金融危機。

銀行間的事件,也開始將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捲進來。

此時,幾乎每家銀行都絞盡腦汁增加現金流入,理財產品收益率應聲提高。據銀率網統計,截至6月25日,在售理財產品中,預期收益率高於6%的理財產品達到23款,並且其中有8款投資起點低於10萬元,投資期限小於3個月。

交易所逆回購收益率也全線飆升。深交所逆回購投資門檻為1000元,上交所資金門檻為10萬元,招致大批散戶湧入。

波及層面不斷擴展,也讓風險升級。週二早上,股市繼續下跌,而下午央行的態度開始軟化。

在當天的公開市場操作中,由於當日的120億元歷史正回購到期,央行選擇了「無為而治」,停發央票的同時,也沒有進行任何方向的回購操作,這相當於為市場投放了120億規模的流動性。

在此次事件中,一些對監管者調控藝術的不滿之聲開始出現。一位國有大行的高層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表示,「修正部分小銀行的過度槓桿行為,修正銀行業存在多年的年末季末沖時點數的行為,確有必要。但應該由財政部、銀監會調整銀行會計和信息披露準則,人行修改同業數據報表體系等多種手段解決,而不是簡單地採取『懲罰市場』的做法。」

「政策不能劇烈擺動,」他說,「監管層要學會從『政策制定者』向『市場看護者』轉變,學會尊重市場。」

有趣的是,也有另一派人士看好這次事件的作用。

「央行這次給了不那麼守規矩的銀行必要的警告,又沒有造成進一步的問題。除了股市受到較大影響,其他都相對平穩,」一位從事金融業務二十多年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更重要的是,最高層向市場發出了逼迫經濟轉型的強烈信號,這對中國的未來至關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