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南海200家铝型材厂出口下滑40%减负求存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1112/01095494877.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5

富士康比亚迪整体订单减少净利润大幅下滑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11/09005621006.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56

私有化泡汤+业绩下滑 李泽楷遭当头两棒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423/20090423023926955.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连续开庭审理六天后,昨日3位上诉法官一致判定电讯盈科不得实施私有化方案,一场小股民与大股东的直接利益对决,港证监会及电讯盈科小股东获胜。败诉后李泽楷昨天表示可能上诉至香港终审法庭。

        几 经波折后,电讯盈科(00008,HK)私有化案终于峰回路转。在电讯盈科小股东的极力抗争以及香港证监会的据理力争下,“小超人”李泽楷拟私有化电讯盈 科的如意算盘落空。昨天傍晚,香港上诉法庭推翻了此前香港高等法院对于批准电讯盈科私有化的裁决,电讯盈科私有化方案将无法落实。

第一棒:官司输了私有化泡汤

        昨天下午5点左右,已经在香港连续开庭审理六天的电讯盈科私有化案终于审结,3位上诉法官一致判定香港证监会胜诉,电讯盈科不得实施私有化方案。

        对于证监会胜诉的结果,电讯盈科小股东表示非常欣喜,电盈小股东代表称,“此次小股东能够获得平反,证明香港是有法治的地方,有权有势的人并不能剥削小股东的权益。”

        而 昨天法庭判决一出,电讯盈科也立即在其网站上挂出申明,“考虑到高等法院已于2009年4月6日的判决列出了明确的定论及理由,因此本公司对于上诉法庭的 裁决表示失望。”电讯盈科还仍旧强调,其私有化的协议安排是公司应其两名主要股东要求向少数股东提出,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在目前的经济情况下,通过全现 金的要约将他们的公司股票投资套现。

        而事实上,在过去长达六天的案件审理中,对于电讯盈科私有化目的到底是给小股东套现 机会还是逼迫小股东出售股份,法官林文瀚已经表示出质疑。同时,在此轮审理中,证监会代表律师除了坚持上轮的电盈涉嫌在私有化投票中有“买票”行为,更是 提出了对于电盈分拆股份令投票人数增多属不合理,而主审法官罗杰志则质疑电盈私有化的动机,以及交易完成后向大股东派发特别股息的理由。

        在此轮审理中,面临证监会律师以及当庭法官的种种质疑,电讯盈科已经失去了在上轮审理中占据的优势,最终不得不输掉官司。

        虽然电盈私有化被上诉法庭否决,但有消息称李泽楷昨天在回复个别媒体的询问时表示,电讯盈科还将有可能就该案上诉至香港终审法庭。

第二棒:净利下滑15%前景堪忧

在电讯盈科昨晚发布的申明中,电讯盈科强调“无论本公司是一间上市公司或私人公司,都会致力巩固公司作为香港首屈一指的电讯服务商的地位。”

        而事实上的情况并非如电讯盈科所指的那么乐观,电讯盈科前天晚间公布的年报业绩显示,该公司去年的业绩出现高达15%以上的下滑。

        业绩显示,去年电讯盈科净利润下降了15.37%,为12.72亿港元,每股盈利18.78港分。由于私有化案件仍在审理过程之中,所以公司将延迟考虑派末期息。2007该公司的净利润为15.03亿港元。

        对于业绩下滑,电讯盈科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吸纳客户所需的成本上涨、重估投资物业所导致的亏损以及投资减值拨备而导致的。去年电讯盈科重估投资物业亏损高达3.96亿港元,而投资减值拨备为1.61亿港元。

        公  司  核  心 EBITDA(EarningsBeforeInterest,Taxes,DepreciationandAmortization的缩写,即未计利 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上升了3%为67.14亿港元;计入盈大地产的综合EBITDA上升9%至79.82亿港元。而其核心分类业绩及综合分类 业绩则分别下降了14%及12%,为28.37亿港元和35.29亿港元。

        基于电讯盈科业绩下滑的表现,昨天大摩及标普等多家评级机构均降低了对电讯盈科的投资评级。

观点:电盈输了官司更输了形象

        对于此次电讯盈科私有化案件,投资界各类人士都非常关注,而因为这是香港证券业内的一次小股东直接与大股东的利益对决,其社会影响力较大。

        昨天,《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了多名在香港业内人士,众多业内人士均表示,电讯盈科输掉的不仅仅是官司,更是输掉了在股民心目中的好形象。

        农 银证券分析师郭信麟表示,在私有化事件上,电讯盈科虽然钻了一些法律空隙,但从香港证监会一开始高调的介入便注定了李泽楷等人私有化计划不得人心,在此情 形下,电盈输官司是正常的。郭信麟还指出,由于在此次诉讼当中,几名电讯盈科高管都陷入指控,所以未来电盈还有可能面临一场高层变动,这必然对公司将带来 更多不利影响。

        另外,第一上海证券策略分析师叶尚志则对电讯盈科复牌后的股价表示不看好。叶尚志表示,因为私有化方案的 憧憬,电盈股价上涨至4元以上,现在这个憧憬彻底破灭,其股价下跌也将成为必然,他预计复牌后的股价将跌至3.6元左右。叶尚志同时表示,目前香港电讯业 的竞争激烈,电讯盈科未来将面临艰难的挑战。

        电讯盈科于4月16日停牌,停牌前报收4.12港元。

事件回放

        2008 年11月4日,电讯盈科宣布其大股东盈科扩展联合中国网通提出150亿港元将电讯盈科私有化。12月31日,电讯盈科再度宣布将此前的私有化方案提价,由 原来每股4.2港元升至4.5港元。2009年2月4日,电讯盈科私有化方案在法院会议及股东大会上被获通过。不过其后又传来电盈私有化存在“买票”嫌 疑,香港证监会介入调查。

        2月24日,香港证监会向高等法院申请准许介入电盈私有化的法律程序,并获批准。2009年4月1日~2日,香港高等法院对电讯盈科私有化案件进行为期两天的聆讯,但未有判决。

        4月6日,香港高院宣布,电讯盈科私有化被获通过,香港证监会随即表示将重新上诉至上诉法庭,并于当晚获批。

        4月16日~22日,香港上诉法庭对于电讯盈科私有化案进行长达六天的审理。期间案情跌宕起伏,港证监会和电盈律师驳辩激烈,最终法庭裁决香港证监会上诉获胜,电盈私有化不得实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7

碧桂园销售下滑放缓脚步谨慎拿地


From


http://company.nbd.com.cn/newshtml/20090605/20090605023944360.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朱玲

  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日前发布2009年中国房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榜,一向以敢拿地著称的碧桂园,从2008年的第3名,快速下滑到第9名。迫于形势,碧桂园拿地的脚步开始放慢。

        据碧桂园5月公布的销售数据,2009年前4月实现合同销售额共约人民币46.5亿元。而同样被业内人士认为销售堪忧、负债率较高的富力地产,此前的公告称前4月销售额高达83.01亿元,销售面积达88.75万平方米。

        “金三银四属于房产的销售旺季,但跟同行业相比,碧桂园销售不甚理想。”合富辉煌首席市场分析师黎文江说。

        碧 桂园年报显示,2008年碧桂园销售额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10.6%,但离最初预定目标320亿元差距甚远。“排除去年宏观环境影响,碧桂园产品单 一造成了销售缓慢。”黎文江说,更重要的是,碧桂园楼盘基本都在郊区,升值不太稳定,同时受政府基建影响较大。

        在销售放缓的情况下,碧桂园拿地的步伐也开始放慢。迄今为止,碧桂园今年只在广东肇庆和增城通过招拍挂形式拿地,总体看来,拿地相当谨慎。此外,碧桂园还放弃了同政府合作拿地的方式。

        黎文江表示,碧桂园现在储地量相当丰富,目前应加紧推出项目,放缓脚步,改变其扩张模式,不能像工厂一样成批量地建造住宅。

        据来自碧桂园5月公司内部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4月30日,碧桂园开发项目可建筑面积为4378万平方米,这还未包含正在获取土地使用权的可建筑面积;全国范围内可建物业项目共计57个,其中9家属于在建的酒店物业项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78

复星国际业绩同比下滑近三成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6/20090826023642467.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国内最大的综合民营企业之一复星国际(00656,HK)近日公布半年报,取得净利润13.16亿元,较2008年上半年下滑了31.5%,营业额也较去年同期下降23.1%,减至159.72亿元。

主营受钢价下跌影响大

        复 星的业务分别是钢铁、矿业、房地产、医药,零售、服务业等,其中占集团利润58%的钢铁板块,上半年受钢材价格下跌影响,收入为116.74亿元,同比降 20.7%,利润减少29.1%至7.7亿元。矿业收入减少了51.9%至8.89亿元,利润降为1.01亿元,剧减88.4%。

        该集团昨日在香港举行记者会,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经理丁其国在会上介绍说,7月至8月初的钢价升势明显,而最近两星期经历了微调。他预计9月底至10月的钢价会继续上升,相信在第四季度会有好的增长。

公司长期看好钢铁业发展

        对于外界普遍认为中国钢产能严重过剩的看法,丁其国代表复星国际表达了异议。他说,如果理性分析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年产能为6.5亿吨,实际产量为5亿吨,而20%至25%的产能过剩是健康的。

        基 于对中国未来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增长趋势不变的预期,复星国际从中长期看依旧看好钢铁和矿业的发展。该集团在记者会上披露旗下部份企业2010年的营运目 标:南钢联合钢铁产量目标为610万吨,海南矿业铁矿产量目标为400万吨,分别增长约11%及21%。

新闻链接

郭广昌:对国药控股上市传闻不作评价

        复 星国际向来以分拆旗下业务上市以及投资中国高增长行业而闻名,旗下上市企业包括上海复地(02337,HK)、复星医药(600196,收盘价17.52 元),参股上市公司包括利尔化学(002258,收盘价42.60元)以及于纳斯达克上市的分众传媒和同济堂药业。该集团在未来看好中国内地零售和医药行 业,此前有媒体报道国药控股已通过港交所聆讯,不久便可上市。

        复星国际总裁汪群斌昨日在记者会上就国药上市传闻表态 道:“目前没有进一步披露信息。”他还表示,集团一向的分拆原则是不减持老股。而在昨日记者会上一直沉默寡言的主席郭广昌于会议将结束时也补充道,集 团  “对传闻不作评价”,相较于去年6月大方透露利尔化学将上市的信息,今时的复星显得尤其谨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65

业绩下滑 中国海外坚守500亿销售目标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7/zOMDAwMDE4MjIzOQ.html




虽然5月销售业绩下滑,但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00688,HK)依然保持乐观态度。中国海外主席孔庆平在6月9日的股东大 会上表示,公司维持500亿的年度销售目标不变,且有信心令今年销售均价升至1.1万元/平方米,同时毛利率保持在30%以上。

数据显示, 中国海外5月实现销售额34.5亿港元,同比大幅下降近4成,同比下降39%;5月销售均价仅为8254元/平方米,环比下跌约30%。

孔 庆平解释,5 月份均价大跌近三成,主要因产品结构不同,5月在售产品多位于二三线城市,加上可出售楼盘较少,导致均价下跌,但目前销售率已达94%。

前 5月各大房企完成年度计划在25%左右徘徊,一些公司已在考虑调低年度计划。“我们维持500亿销售目标不变,”孔庆平称,公司今年目标销售额和面积分别 为500 亿元和480 万平方米。截至5月底,公司分别已完成220亿元和180 万平方米,达全年销售目标的四成。

孔庆平透露,下半年 中海将有大量新盘推售,会根据市场、顺应市场的一些变化来安排和调整销售策略及价格。

“最关心的还是利润问题,只要有一个合理的销售利润, 价格的高低不是唯一的指标。”孔庆平坦言,作为内地发展商,最大的挑战就是适应政策的不断变化,并且在市场波动中保持持续增长。

孔庆平认 为,中央就地产市场出台的政策力度比以往大,预计下半年房价会有所回落,今年房价涨幅或逐渐降至一成以下。他并预测“个人认为,今年第三季度政策不会放 松”。

花旗近日预料,更多发展商将于6月和7月加入降价行列,该行接触的发展商都表示,降价是应付政策风暴的最佳手段,而公司财务强劲并不 能成为拒绝降价的理由。花旗建议,楼价由现水平跌15%,投资者可逐步增持内房股比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23

制鞋业悖论:订单上涨,利润下滑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9/xNMDAwMDIwMzUxNw.html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制鞋业正深陷“订单不断增加、利润却不断减少”的怪圈。

“比起年初,毛利已经降了差不多20%。”10月28日,广州市莱亚丽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凌东对本报表示,为求生存,目前大部分鞋企都在一边接单,一边忍受利润下滑的无奈。

2010年以来,中国出口市场增长势头强劲。据海关总署统计,9月中国出口总值达1449.9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前三季度,中国出口鞋类制品264.4亿美元,同比增长26.6%。

“由于之前的库存已基本消化,欧美市场也在逐步回暖,很多鞋企都反映今年订单剧增。”雅式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裕伦认为,出口市场恢复与否关键要看这种反弹能否持续。

订单剧增:复苏还是虚火?

凌东的工厂一直给国外鞋企做贴牌生产,九成产品销往欧洲和澳洲,是典型外贸加工型企业。“从订单的情况来说,今年已经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了,经常要加班赶单。”凌东告诉记者,2009年是制鞋业寒冬,很多小型鞋厂都被迫关门倒闭。

从事中东鞋贸易多年的木萨对本报表示,由于之前合作的部分鞋企都倒闭,他必须寻找新的供货商,今年以来都在忙着在国内参加各种各样鞋类展。

2009年,金融海啸对全球影响逐渐蔓延,以出口为导向的传统制鞋业首当其冲。2009年中国出口鞋81.7亿双,价值265.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0.8%和5.5%。

东莞市大岭山铨盛制鞋机械厂副总经理陈金圣告诉记者,2009年公司全年销往大陆的鞋机只有1200台,但今年由于鞋企订单增加,大家都在赶单生产,对鞋机的需求大增,至今其公司已售出1500多台鞋机,“预计今年会卖出超过2000台。”

2009年中国鞋类产量高达110亿双,其中广东、浙江、福建三大鞋类主产区的合计年产量就占到全国总量的80%以上。“销往美国每100箱鞋中就有80箱是中国制造。”朱裕伦说。

“金 融危机前,我们在玛莎卖鞋子每双约为22-24英镑,现在每双价格跌到10-12英镑。”科迪斯国际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伟认为,目前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 场远没恢复至2008年的水平,“消费意欲还是不高。”王伟的公司在樟木头、柳州和南通都有工厂,从2002年开始转型国内市场,他表示,公司今年要争取 把内外销的比例拉到50:50,在他看来,海外市场的低迷情况至少要到2012年才会真正复苏。

利润怪圈:成本上涨是主因

成本上涨压力已触动了鞋企们的神经。“本来利润空间就不大,现在人民币又升值,利润更加微乎其微。”凌东说。深有同感的还包括贸易商,木萨对本报表示,今年鞋企报价比去年提高了10%-20%不等,中间商两头受压,比鞋企更难过。

2010 年以来,人民币已升值接近3%,大部分鞋企都向记者反映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虽然中国鞋企已日益注重自有品牌培育,但目前仍处在产业链条低端, 产品价位低、数量大,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竞争主导出口市场。2009年中国鞋类的出口平均价格仅为每双3.3美元,比2008年下跌了4.8%。

但在王伟看来,人民币升值压力远不及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带来的压力大。“人民币升就升3%,但是新劳动法实施以来,我们每年人工成本平均上涨20%-40%。”

此外,原料价格飞涨也是鞋企的一道硬伤。10月份以来,己二酸(主要用于鞋底液和PU浆料)价格不断上涨,从月初的175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19200元/吨,增幅达9.7%。

“订单越多,利润越低,企业就像是陷入了一个恶性漩涡一样。”凌东一语道破目前制鞋业遇到的困境。

在此情况下,部分鞋企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现在,对于一些很远、很麻烦的外销单,我们宁可放弃,把精力放在国内销售以及品牌的建设上。”王伟表示,制鞋业的入门门槛低,在价格层面的竞争不能走远,“将来会有更多鞋企倒闭,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王伟也坦陈,鞋企从外销转内销困难不少,不仅投入大、回报期长,此外还要面对来自国内外品牌的竞争。“所以目前很多鞋企都是靠OEM养自有品牌。”“自有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面对成熟的国内外鞋品牌,中国鞋企要通过设计与创新突围。”朱裕伦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1

“双反”致去年净利下滑25% 忠旺今年拟退出建筑铝材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6/2199777.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美国去年对中国出口的部分铝型材实施的反倾销及反补贴措施,让中国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01333,HK)很“受伤”,近日,该公司发布盈警称,去年净利润将同比下降25%。
昨日(1月25日),忠旺一名高管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2010年公司的净利润约为27亿元,比2009年的35亿元明显下降。不过,他表示,今年公司将转型,重点开拓美国之外的海外市场,并扩大国内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高铁、航空以及电力等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忠旺未来将把重心放在扩大工业铝型材的生产规模上,而其借以起家的建筑铝型材业务将在2011年彻底退出。
忠旺对美出口基本停止
1月21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预期公司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年股东应占溢利将较2009年同期减少超过25%,预期业绩倒退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部分铝型材产品的“双反”,导致其对美国的出口销售量大幅减少。
2010年9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对忠旺铝型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忠旺)等三家中国公司征收税率为137.65%的反补贴税。10月28日,反倾销调查结果揭晓,所有中国涉案铝企均被裁定59.31%的反倾销税。
“自去年9月,美国商务部启动‘双反’后,公司向美国的产品出口逐步萎缩,现在几乎没有对美国的出口。”上述高管说。
公司报表显示,2009年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收入约为56.5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的40.8%;2010年仅上半年,美国分部收入已达26.71亿元,占当年同期总收入比例约41.2%。
忠旺去年的业绩报告将于今年3月公布。
去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对美销售收入下跌了13%,至30.64亿元。行业分析师称,忠旺去年上半年的盈利约21亿元,前三季度为25.6亿元,也就是 说,第三季度的盈利只有4.6亿元。同时,去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了28.8%,前三季度仅增长约6.8%,而第三季度正好是美国反补贴调查结果出炉的时 候。同时,公司上半年的整体毛利率是47.5%,前三季度毛利率则下降至43.9%。可见美国的“双反”调查对该公司的影响不小。
此外,2010年,公司将战略重心转向工业铝型材领域后,缩减了建筑铝型材的生产与销售,致使建筑铝型材产品的销售收益减少及建筑铝型材机器设备可能存在减值损失。
重点拓展美国以外市场
上述高管向记者表示,除美国外,忠旺现阶段只有在澳大利亚有少部分出口,其他国家出口量较少。今年,公司将积极开拓美国之外的海外市场,目前正在调研这些目标市场。
不过,他强调,现阶段还没有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的计划。
该公司报告称,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对美国以外地区的出口销售同比大幅增加,由874.8万元增至13.8657亿元,增幅惊人,达到158倍。海外销售收益达到44.5亿元,占公司总收益的比例不减反增,从36.6%升至50.6%。
除了海外市场,上述高管还透露,今年,忠旺还将加大国内市场的销售力度,特别是扩大在国内交通领域中的高铁、航空以及电力等市场的销售份额。
公司报告称,2009年,忠旺的总销售额中,海外市场占比44%左右,国内市场占比64%左右。
“2011年,公司将会有新的投资项目,其中有新上铝板的生产线项目,以进一步拓宽产品线和市场领域。”上述人士说。
自2003年起,忠旺已全面推进向交通运输、机械装备及电力工程等领域高附加值工业铝型材的调整,并于2009年成功完成从建筑铝型材向工业铝型材的转型。
工业铝型材主要用于建造高铁、列车以及电网等产品,其中高铁和城市轨道是工业铝型材的主要市场。
去年前三季度,忠旺工业用铝材实现销售收入83.97亿元,较2009年的76.45亿元提高近一成。同时,建筑用铝材的销售收入略超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近八成。
这一过程伴随着痛苦。由于建筑用铝材销售收入的锐减,该公司去年前三季度整体收入同比下降8.7%,上半年则是增长2.3%。
上述高管称:“2011年,忠旺的净利润将改变同比下滑的局面,比2010年有所增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6

企業效益下滑的多重隱患

http://www.eeo.com.cn/observer/Opinions/cyzs/2011/04/21/199525.shtml

經濟觀察網 劉偉勳/文 今年前幾個月,國內食用油、飲料、零售、快遞、航空等多個行業增長放緩效益下滑,部分骨幹企業今年一季度的淨利潤同比下降超過20%。這些企業儘管仍保持盈利,但利潤空間已被大幅壓縮,甚至已經接近虧損邊緣。

儘管所處行業各不相同,但利潤下滑的企業面臨著近乎相同的處境:原材料、燃油、人工、融資等各種成本不斷上升,企業自身消化新增成本的空間有限,但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卻因為市場競爭和政府干預而無法上漲,夾擊之下企業的利潤被大量侵蝕。

尤其是食用油、方便麵等原材料成本佔比較高的生產加工企業,原本的利潤率就不高,售價上調的通道被堵住後,上升的成本已經難以找到出口。

事實上,企業利潤增長放緩的情況2010年下半年就有所顯現,但今年以來在較高的通脹壓力之下,隨著油價上調、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政府部門的頻繁「約談」,部分企業的盈利狀況進一步惡化。某種程度上,企業,尤其是民營和外資企業,已經成為維持物價穩定的主要買單者。

扣除市場競爭的因素,眾多企業當前的利潤下滑,主要源於成本側的要素提價和銷售側的價格管制,背後的控制力量都是 政府的有形之手。表面來看,為了配合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穩定物價,企業目前的狀態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但這種狀態難以長期持續,並且已經潛伏下隱患,使未來的 發展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最近,一些飲料企業通過包裝「瘦身」變相提價,部分快遞企業試圖通過加收取件費提高收益,這些都是企業在漲價敏感 時期採取的變通做法,可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些做法儘管遭到質疑,但沒有越過企業的道德底線,強於個別企業偷工減料甚至不惜犧牲產品質量以降低成本 的另一種「變通」。

能夠變相漲價的企業尚屬幸運,在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且受到政府部門高度關注的行業,為數眾多的企業短期內大幅提價 幾無可能。業界預期CPI的較高增幅仍將保持一段時間,中央和地方政府很可能重拾比「約談」威力更大的臨時價格干預。可以預見的是,企業效益下滑的勢頭未 來仍將延續一段時間,無法預見的是,企業在低利潤和虧損狀況下能支撐多久。

對於企業而言,比利潤下滑更為可怕的,是現金流的緊張。近期,已有企業感受到銀行信貸閘門的收緊和客戶回款的拖延,其直接結果是應收賬款激增,現金流緊繃。而一旦資金鏈斷裂,企業自身難以為繼的同時,還將對上下游產生衝擊,甚至引爆系統性風險。

從理論上分析,面對成本上升和售價受控的現狀,企業更為現實的選擇是減少生產,其邏輯是產量越小虧損越少。更為極端的情況,是企業對未來產生悲觀預期,可能主動選擇退出市場。

如果上述理論推測演變成現實,變為多數企業的理性選擇,結果將是企業減虧、供給減少,出現供不應求。而按照最基本的供需規律,供不應求必將導致價格上漲,而且很可能是報復性的上漲,政府重壓之下的價格穩定或將功虧一簣。

事實上,部分石油和電力企業以前出現虧損時,就或多或少採用過減產措施調節供需,政府在「油荒」、「電荒」的壓力 之下部分滿足了企業的漲價要求。儘管大部分民營和外資企業沒有央企的遊說能力,但它們大多相信,一旦出現供需失衡,政府首要關注的是市場供給而非價格高 低,因為前者對社會的影響通常高於後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2

新車利潤下滑, 資本加速進入售後市場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3/5MMDcyXzM1NDY5MQ.html

汽車銷售毛利率4.4%,售後市場毛利率超過30%!日前,安徽省最大汽車經銷商集團蕪湖亞夏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夏汽車)在深交所首次公佈的招股意向書,無意中將汽車後市場蘊藏的高利潤「暴露」於世。

「在 國內汽車市場增速逐漸回歸理性的情況下,經銷商對汽車後市場業務的重視程度正在逐步加深。」日前,J.D.Power亞太公司中國區研究總經理梅松林在接 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在J.D.Power2011中國售後服務滿意度指數調查中,由於「服務後交車」和「服務質量」方面的進步,今年該指數比去年提升了 14分,創造了歷年最高紀錄。

後市場發展需資本撬動

《21世紀》:與國際上發展較為成熟的汽車後市場相比,國內汽車後市場正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

梅 松林:實際上,廣義上的汽車後市場分為兩部分內容,一是汽車4S店授權下的汽車後市場業務,一是在4S店授權之外的與汽車相關的服務業務(可稱之為狹義的 汽車後市場)。如果從後一個角度來說,中國汽車後市場的發展情況遠低於人們預期,有些品牌的投入並不成功,甚至出現了退出的情況。

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消費者的意識還沒有轉變過來,從心理上還是較為信賴4S店的原配件,哪怕多花錢;另一方面由於汽車後市場的品牌知名度和資本投入力度不夠,不像4S店投入的規模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有資本支持的發展速度較快,給予消費者的選擇也較多。

我 希望未來資本市場的發展可以撬動狹義的汽車後市場發展。在中國汽車行業中,資本市場最早投資的對象是整車廠,現在整車廠的投資格局已經定型,沒有多少機會 可挖,於是又轉向了4S店的興建,上市的經銷商集團越來越多。按照這個邏輯發展下去,當4S店的投資也趨於飽和的時候,資本就有可能轉向狹義的後市場。

《21世紀》:那麼資本撬動狹義汽車後市場發展的模式是什麼?

梅 松林:要撬動後市場的發展必須先投入資金,把經銷網絡建立起來,在技術與人員都到位之後,消費者才會選擇這個市場。現在國內汽車後市場的投入模式比較簡 單,供車廠家、經貿公司投入後市場的資金有限,循序漸進式地投入在速度和規模上制約著後市場的發展。而資本市場的投資回報有等待的空間,所以可以更快地推 動後市場的發展。所以說,投資後市場不能僅依賴於整車廠和經銷商,還要有資本力量的參與。

《21世紀》:也就是說,今後我們汽車後市場的發展將從依賴於整車廠的投入慢慢轉向資本市場的參與?

梅松林:我認為是這樣。

《21世紀》:您如何看待經銷商集團通過上市融資來加大對後市場的資金投入?

梅 松林:如果從4S店授權下的後市場業務來看,售後服務對經銷商而言是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它不可能讓你一夜暴富,但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說,它是經銷商利潤 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根據最近三年我們所作的調查數據顯示,從2009年到2010年,中國市場的新車利潤從48%降到現在的43%,下降的趨勢很明顯。

和 美國市場發生的情形相同,美國汽車經銷商賣新車是虧本的,有的經銷商賣新車一年虧10萬到20萬美元,但售後服務一年能賺40萬美元。我們通過研究經銷商 的數據發現,售後服務的收入發展情況是直線上升的,而銷售收入則根據每年的市場情況波動不定。由此可見,售後服務的利潤對經銷商而言是可以控制的,而企業 的經營者總是希望商業風險在可控的範圍內。

《21世紀》:在中國誰做後市場實力會比較強?

梅松林:我相信有三股力量可以 做好。第一是整車廠,為了尋求利潤來源他們會去探索;第二是與汽車行業相關的零部件企業,比如輪胎、潤滑油等企業,可以憑藉產品帶動服務,進入後市場;還 有一種是資本市場看中的新品牌,可以通過很多想法或模式與資本市場進行碰撞,在後市場中挖掘利潤空間。

3500萬輛或成汽車後市場轉折點

《21世紀》:您認為4S店控制的後市場業務對整車廠和經銷商而言,大概佔到總收入的百分之幾,在業務上看是一個比較合理、健康的比例?

梅松林:這要看市場的發展階段。如果你的比例和行業的平均水平保持一致的話,就屬於正常範疇,目前行業平均比例是25%左右。

《21世紀》:目前國內汽車市場出現了一個新現象,經銷商聯合地方政府建設汽車產業園,以此形式來拓展售後服務市場,您怎麼看待這一模式?

梅松林:我認為風險較大。汽車行業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一定要有品牌,沒有品牌的差異化、影響力和知名度的話,很難做大做強。

《21世紀》:美國的狹義汽車後市場採取了怎樣的發展模式?

梅 松林:在美國,經常看到好幾家類似沃爾瑪這樣的大型超市旁邊,基本上都有幾個汽車後市場服務品牌。它們往往是通過一個非常強的汽車相關產品,比如輪胎、潤 滑油等產品,來帶動售後服務市場,在這個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時形成橫向配套服務和衍生產品。而整車廠商則逐漸將售後業務剝離,將重心放在研發、製造 這樣的核心業務中來。

《21世紀》:中國汽車市場要發展到什麼程度才能達到美國汽車後市場的發展水平?

梅松林:這首先要 看國內汽車市場銷量的增長還有多少發展潛力,當汽車銷量增長達到頂峰逐漸停滯以後,那時就要看售後服務。美國是在汽車銷量達到1700萬輛之後開始出現轉 折的。從目前來看,我們預計中國汽車市場銷量的高峰將在2020年出現,彼時國內汽車銷量將達到3500萬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