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鋼七十九萬名股東最想知道的答案 鄒若齊能讓中鋼不再當選舉祭品?

2010-07-5今周刊





到中鋼不到五個月的鄒若齊,升官的速度猶如坐電梯般的快速,從總經理一下子晉升成為董事長。他究竟有何能耐,讓前董事長張家祝力排眾議,破格錄用他擔任總 經理外,又立即在四個多月後交棒?在在引人好奇。

撰文‧吳美慧

在六月二十三日舉行股東會的中鋼,當日最令人錯愕的爆點,是董事長張家祝在股東會後立即宣布辭職,職位改由總經理鄒若齊接任,總經理遺缺則由現任中龍鋼鐵 董事長歐朝華擔任,並將在近期內宣布中龍鋼鐵董事長由總經理邢坤貴晉升。

這項令人錯愕的人事安排,早在今年二月鄒若齊回任中鋼總經理前就開始布局,積極運作則是最近兩個月的事。為了讓鄒若齊能順利接班,從公文的撰寫,到與主管 機關經濟部、行政院的溝通,張家祝都親自操作,不假外人之手,可說保密到家,就是要確定董事長這個棒子,能親自交到鄒若齊手上。中鋼七十九萬名股東都想知 道,為何中鋼非鄒若齊當家不可?

打破董事長空降慣例

過去,中鋼的總經理或董事長都由內部晉升,十年前政黨輪替後打破傳統,董事長一職改為空降,林文淵、郭炎土、江耀宗等都在這種情況下,出任中鋼董事長。政 黨再度輪替後,國民黨循例把曾在交通部擔任次長的張家祝,空降到中鋼。

董事長由「空降」部隊擔任,外行人領導內行,中鋼內部已經習以為常。

張家祝到中鋼後再度打破總經理由內部晉升的傳統,在前總經理陳源成退休後,力排眾議破格找回曾在中鋼服務二十年的鄒若齊當總經理。

這麼一來,原本排隊等著要當總經理的人失望透了,如副總級的杜金陵、陳玉松、高東昇等人,這些列名在「準」總經理名單中的人,或許曾經積極表態或是運作的 心血白費了。而工會的積極抗議出乎張家祝的預期,也種下他提前交棒的遠因。歷經這場震撼教育,張家祝清楚未來接班人選的運作要更謹慎,稍有閃失將會為自己 引來無謂的麻煩。

根據張家祝的規畫,他希望鄒若齊熟悉總經理的工作後,在明年的股東會時正式交棒給他。

而觸動張家祝提前交接,除了他希望挪出位置讓資深的員工,在退休前還有晉升的空間外。側面了解,五都選舉地方與中央積極角力,甚至傳出,有人以中鋼董事長 職位作為交換條件。所以四、五月分間曾出現張家祝位子不保的說法,並傳言他可能會出任華航等國營事業單位董事長。這些訊息讓張家祝陷入長考,認為既然當了 中鋼的董事長,就要為公司未來的發展著想。

一路從公部門走來及學者出身的張家祝,這段時間他觀察到,過去中鋼董事長更換速度過於頻繁,延緩公司發展,在全球鋼鐵業快速變化中,若沒有熟悉鋼鐵產業的 人來當操盤手,中鋼營運上如競爭力、上下游關係等問題,很快就會浮現。他決定從自己做起,趁自己還有能力時,讓中鋼找回自己,回到過去中鋼人經營中鋼的模 式,不再成為選舉下的犧牲品。

他看到過去擁有良好企業文化的中鋼,因為政黨輪替和主管更替過於頻繁,造成人心浮動,一些同事把晉升當作第一要務,忽略了工作的本質。暌違八年重回中鋼的 鄒若齊,會有更深切的感受。所以,找回失去的中鋼精神,成了張家祝和鄒若齊兩人間的默契。

最明顯的例子,過去中鋼主管為避嫌,堅守不讓子女進入集團內工作的不成文默契,自從林文淵引薦朋友的子女到關係企業中貿國際任職後,中鋼高階主管有樣學 樣,陸續把子女送到集團企業內工作。表面上,這些子女都經過考試,不論這些高官的子女是否優秀,對注重輩分的中鋼來說,這種行為已經在管理上形成障礙。需 要強而有力的人把關,公司才不致淪為「家族企業」。

建構鐵三角經營團隊

此外,員工收受客戶好處或是回扣的傳言不斷,對公司形象造成負面印象,這是張家祝或鄒若齊難以接受的事。基本上,張和鄒兩人在道德與自我要求上的頻率接 近,所以從邀請鄒若齊回任的四個多月以來,張家祝直說慶幸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為中鋼找到好的接班人。他私下曾說「中鋼絕對需要鄒若齊」,他是可以導正中 鋼企業文化,開拓中鋼發展方向與視野的唯一人選。

一般預料,鄒在中鋼、台灣應用材料以及華新集團任職的資歷、一介不取的良好操守,以及肯承擔與付出,應是他勝出的三大關鍵因素。

除了董事長快速接班外,總經理也不循由執行副總升任模式,改徵調中龍董事長歐朝華擔任。希望在鄒若齊擅長業務,歐朝華專長於生產,搭配執行副總鍾樂民長於 財務,在三足鼎立局面下,建構出中鋼新的鐵三角經營團隊。

從中鋼董監事改選及選擇的獨立董事名單中,看出張家祝交棒給鄒的理由。獨立董事中的李伸一曾任監察委員,對道德要求很高;張祖恩曾任環保署署長,希望借重 他的經驗來發展節能環保事業;中山大學教授梁定澎在決策支援與管理上有獨到的見解,他們都將是「重整」中鋼的最佳顧問團。

思考敏捷的鄒若齊,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已為中鋼訂下「立足台灣、放眼亞洲」目標,及「三年走出去、五年有收成」的規畫藍圖。接下來,中鋼將往特殊鋼、合金 鋼或是鈦鋼等領域邁進,並將全力衝刺節能環保區塊,鎖定讓集團奮起的契機產業。

鄒若齊

出生:1952年

現職:中鋼董事長

學歷: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材料科學博士經歷:華新特殊鋼總經理

中鋼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45

北銀、信義聯勤、彰銀標案 一遇選舉就變調 公開標案變弊案 政治口水淹沒真相

2012-1-2  TWM




一項公開競標、競爭激烈的比賽,最後由出價最高者得標,但到了政客口中,卻成了「弊案」一樁?從北銀案、信義聯勤的「賤賣國產」案,到彰銀標售案,政客口 水淹沒一切真相。

撰文‧劉俞青

宇昌案之後,九年前的富邦購併北銀一案又成選戰焦點。但事實上,無論北銀案也好,或者更早之前,閣揆吳敦義好幾次提起民進黨時期賤賣國產的土地標售案也 好,甚至是這幾年讓台新金吳東亮飽受檢調約談之苦的彰化銀行標售,都是透過公開透明的標售作業,最後價高、條件優者得標,若只是為了一時選舉或政治考量, 刻意模糊是非,最後恐怕都會招來殺敵三百,自損一千的後果。

富邦高價勝出 中信、國泰扼腕以北銀案為例,當時北銀為了這個標售案,有一個五人遴選小組,成員包括當時北銀董事長林基源、總經理丁予康、副總何昌明、及北市府財政局長 李述德、研考會主委吳秀光,整起標售案由這五人負責,並且委託高盛作為財顧公司。

當時北銀開出的條件很明確,最重要是確保股東權益,其次則是銀行發展前景、員工權益及大股東北市府的參與度共四個條件;也因為遊戲規則清楚明確,高盛從公 開招親到最後開標,只有短短三個月時間。

高盛二○○二年五月在市場上廣發邀請帖,七月下旬,富邦金正式提出購併「有約束力的條件」(意指正式投標價格,而且得標後不得更改的購併條件),當時一共 有五家公司參與投標,包括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元大金(當時尚未成立金控,為元大證券),與中華開發。

開標結果,八月七日晚上,高盛通知富邦金控,以一‧一一六五比一的換股比例、換算每股三十六元的最高價格得標。並且承諾北市府在富邦金董事會有兩席董事, 提供北銀員工兩年工作權保障等。

根據一位當時參與競標的業者表示,事前得標呼聲也很高的,還包括當時已經握有六%股權,並持有北銀一席個人董事的中信金,以及同樣勢在必得的國泰金。

換句話說,這不只是公開競標,而且是一場競爭激烈的競賽,如果賽事規則有任何不公,或者得標結果有任何瑕疵,勢必引起軒然大波,也因此,北銀當時除了條件 明確之外,也希望能速戰速決,避免不必要的政治因素介入節外生枝。

沒想到,當時為了「公開透明、公平競爭」所訂下的規定,如今卻成了政客口中的質疑。例如當初因擔心引發內線交易的疑慮,因此八月七日(對外公布開標結果前 一天)晚上,高盛告知開標結果後,隔天一早,北銀才能把這結果向最大股東北市府報告,並且迅速在一天之內走完所有公務程序,下午北銀與富邦才能同步召開董 事會通過,但如今卻被扣以「一天之內連蓋九個章」的質疑,還被硬生生冠上「官商勾結」的大帽。

當時這場重大購併案,其實並未引起什麼「異聲」,甚至有媒體以「馬英九『嫁女兒』手法比阿扁高明」來評價這場標售案,更不要說,從事後結果來看,這是一場 雙贏的購併。

富邦有了北銀,固然如虎添翼,但北銀進入富邦金之後,市值從二六一億元成長到四○九億元(至一一年十一月底止),在富邦金連年成為金控獲利王的挹注下,北 市府八年一共領走一三○億元的現金股利。而至今北市府仍握有三席富邦金的董事席次。

但只要一碰上選舉,是非黑白都不再重要,所有言論都被以「二分法」切割為藍綠兩邊,政客的口水淹沒一切真相。

新壽多出五億 才搶到信義聯勤此外,又例如行政院長吳敦義過去好幾次提及的信義聯勤土地標售案,也是一例。吳敦義好幾次公開發言,指稱「近乎暴利的國有土地標售案,官方 如果繼續售出,就是『賤賣國產』。」吳敦義身為閣揆,他應該不會不知道,○六年信義聯勤的標售,同樣也是透過公開標售的案子,因為難得有精華地段的大面積 土地標售,吸引眾多市場好手投標,參與投標的,至少就有元大建設、基泰建設。當時元大建設負責人馬維辰還證實,新光人壽比第二高標的元大建設高出五億多元 的價格;說是「賤賣」,實在言之過重。

但後來台北市精華區地價飆漲,○八年新光人壽高價轉手出售,才引發外界爭議。

持平而論,國有土地到底應不應該出售,值得探討,壽險公司養地獲取利潤,也可另闢章節討論,但單純就買地獲取利潤的行為,究竟是眼光好,還是國產局「賤 賣」?政治人物心中應該自有分寸才對。

而政治口水下最大的犧牲者,恐怕當屬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莫屬。○五年八月,台新金出高價,以每股二十六‧一二元買下彰化銀行,氣走包括第二高標在內的新 加坡淡馬錫。

台新金買貴了 還吃不到彰銀事隔一個禮拜,淡馬錫甚至提出「願意以台新金所提價格購買」的條件,希望搶親。而事後多家投資機構出具台新金的報告,都表示「買貴了!」的不 看好態度,讓吳東亮誓言要做出成績給外界看。

但吳東亮萬萬沒想到的是,原來不是「便宜買」才會招來外界質疑的眼光,在早已被政治口水淹沒的台灣市場裡,這個公開招標、而且「買太貴」的價格,竟然招來 檢調單位長年約談。試問,如果當時得標的是淡馬錫,檢調也「敢」約談嗎?恐怕將引發台星兩國間的國際事件。

六年下來,彰銀至今無法正式併入台新金,甚至還可能被迫賣出,實在是始料未及。

只能說,在台灣這個政客操縱的市場,只有選舉、不論是非的世界,台灣付出太多無謂的社會成本,全體國民都因此付出代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3

選舉倒數 破解陳冲護盤三大策略

2012-1-2  TCW




台股啟動「股票換選票」行情了 嗎?

十二月二十日,國安基金宣告啟動,原本跌破十年線的台股,重返七千點大關。讓一路破底的台股行情在選前三週突然氣氛轉趨樂觀,就是行政院副院長 陳冲,透過三大精準有效的策略,成功拉抬股市。

首先是發動四大基金和投信聯手護盤。一位政府基金代操主管指出,雖然主管機關沒有點名四大基金進場,卻呼籲代操的法人共襄盛舉,「一起把績效做起來。」今 年來台股重跌,四大基金委外代操的投信操盤績效相當難看,眼看十二月底須交出操作績效成績單,紛紛趕搭國安基金進場的順風車,讓護盤行動達到加乘效果。

第二項策略是集中火力在特定股票。有別於以往八大行庫各自銜命進場,這次陳冲召集所有部會及行庫,統一護盤步伐,包括安排 三組券商分頭買三種股票,分別是高價股、龍頭股和權值股,避免政府基金各買各的股票,削弱戰力。

連端利多,堵保險業賣壓

第三項策略則是逐步釋放利多。陳冲的護盤策略有特定節奏,首先是著力於跌深的金融股,其次是拉抬高價股和權值股做為護盤指 標,並放送「每日一利多」政策,來維繫市場對台股的信心。

金融股向來是穩盤工具,和政策利多連動最密切,因此政府透過釋放政策利多,讓金融股打先鋒。首先,十二月二十日下午五點,金管會才宣布開放陸銀參股,六點 四十五分,陳冲宣告國安基金啟動,讓市場聞到政府做多的企圖心。

而且,政策利多一波接一波,金管會接著在二十二日通過研議多時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機制,大幅減輕保險公司的避險成本,較早又通過了保險業資本適足率 (RBC)暫行措施,也是一種防堵保險業者在年底拋售台股的「交換條件」。同一天,總統府也召開財經對策小組會議,端出七大政策牛肉。

成交量放大是護盤關鍵,陳冲透過激勵買氣、防堵賣壓雙管齊下,當成交量萎縮,外資開始放耶誕節假期之際,此時國安基金進 場,用的錢最少,達到拉抬股市的最大效果,也提振總統選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4

選舉秘笈 左丁山

2012-2-26  AD

林行止評論特首競選,介紹一本羅馬年代出版嘅選舉秘笈 How to Win An Election,拉丁文與英文對照。左丁山立即去中環三聯書局買書,英文本就冇嘞,中文翻譯本就有,由台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作者西塞羅( Quintus Tullius Cicero),中譯鄧伯宸。作者昆圖斯西塞羅係古羅馬政治家馬可思西塞羅之弟弟,為咗幫阿哥競選做羅馬共和國執政官,寫咗一本選舉小冊子,流傳至今,有 二千零七十六年歷史咯,成書時約莫係中國西漢宣帝年代。
二十一個世紀前,羅馬人選舉,有乜嘢招數吖?左丁山略為翻閱,即刻讀到呀呀聲,原來今天在 歐洲美國,以至今日亞洲,甚至香港舉行嘅選舉,候選人之參選手法與方法,與昆圖斯所言,完全無分別,所謂太陽之下無新事,中國人參選與選舉嘅經驗,與外國 比較,相當微少,有心爭奪公共職位之士,此書應該係聖經,另外一本就係 The Prince(君王論),讀埋三國演義就更有中國權謀特色。
簡單 介紹三幾招:(一)「與其坦率拒絕選民,不如先答應再說」,理由:坦白拒絕減稅,商界選民會氣憤,應承咗先,後來宣稱力有所不逮,做唔到,選民反為冇咁 嬲,曾蔭權對削減利得稅就用呢招。(二)「給承諾以贏得群眾」:派錢派糖實有人鍾意。(三)「時時刻刻把宣傳放在心上」,任何時候不忘宣傳自己。(四) 「不要放過任何抹黑對手的機會」:毫不留情地抖出對手犯罪,色情及貪污的醜聞。(五)不要做出特定的保證:講說話給人民帶來希望,爭取好感,但不要對任何 人作特別保證,要講得模糊。對商界講穩定繁榮,對人民講永遠和他們站在一起,對元老(建制派)講維護傳統。(六)答應任何人任何事,但對自己有利的才履行 承諾。(七)候選人必須是變色龍,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視情況變換表情和言詞。(八)政治充滿了欺騙、背叛與出賣,務必記住,切勿輕易相信別人。還有 不少實用招式,不一一列舉了,睇唐英年之言行及競選操作,佢好似未讀過呢本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12

澳門立法會選舉爭崩頭搶賭牌

2013-09-12  NM
 
 

 

本月十五日,是澳門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亦是歷屆最多候選人參選,二十個組別共一百四十七名候選人,爭十四個直選議席,形勢以爭崩頭來形容也絕不為過。澳門今屆立法會選舉,忽然變得熱鬧起來,說穿了無非與賭場龐大利益有關。因兩年後,澳門政府開始檢討賭牌續約的重要議題,涉及億元計的生意,各方人馬不爭崩頭才怪。一時間,連身家億萬的四太梁安琪,也要放下富太的身段,親到街頭接觸選民及拉票。

上週五,記者在澳門街頭採訪現年五十三歲、身兼澳博董事的四太梁安琪的拉票活動,大汗疊細汗地差點連濃妝也溶掉的四太,卻忙於與路過的市民握手及合照,全無半點闊太架子的她,相信只在選舉的拉票活動中,才得一見。

四太街頭陪合照

其實以四太現時權勢,她要爭取連任,相信是輕而易舉,上屆她以超過萬四票高票數當選,估計二萬多的澳博員工,多會支持老闆娘連任,雖然上屆她開出的澳博員工託兒服務,最終沒有落實,但為了保飯碗,相信大多澳博員工不敢做「反骨仔」。傳言四太今屆又開出另一張期票,即以分區的得票率來預算員工來年的加薪幅度及花紅多寡,即居住於四太得票率高的地區員工將較為着數。記者曾致電澳博員工工會查證此事,但工會方面則拒絕回應。而一向相當精靈的四太,對不啱聽的問題,一是採取充耳不聞,二是反唇相稽。如記者問她,選舉期間,很多候選人均以請食飯、派錢及派現金券等疑似賄選手法來拉票時,四太一聽到後,即雙眼一瞪,高聲地反問記者:「你睇到人哋派現金券?你有證據咩?……」之後,還來一招連消帶打,將疑似的賄選風雲化為無形:「我無用派現金券請食飯呢啲嘢,我講政綱嘅,嗱!我嘅政綱係……」

續賭牌最重要

四太滔滔不絕晒她的政綱之際,冷不防記者問及她對澳門政府承諾於兩年後,檢討賭牌續約的問題,她先是一愣,當定個神來,才慢慢再打着官腔說:「當然想續到賭牌啦……我哋好有信心續到,亦會配合政府嘅政策……」一講到賭牌的大生意,四太收斂一貫的霸氣,恭恭順順地說了一大堆親政府的言論。澳門立法會雖一向予人橡皮圖章印象,但賭牌續約及當中有關的法例修訂等,終要經立法會通過,所以今屆立法會選舉異常熱鬧,不是無因。不單四太緊張兩年後賭牌的續約問題,各路人馬對賭牌也是虎視眈眈。據澳門學者兼時事評論員譚志強分析,澳門賭業人士爭入立法會是正常不過,他以美國拉斯維加斯及大西洋城為例,當地政府議員,過半數以上與賭業有關,而現任澳門的十二個直選立法會議員,四位皆來自賭業界,包括澳博的四太梁安琪、金龍集團陳明金及吳在權,和勵駿的陳美儀。另未計其他背後有賭業界人士支持的議員,顯而易見,賭業界撐人入立法會早已存在。

爭櫈仔因賭業興旺

小小的一個澳門,現已擁有三十五間賭場,往後日子,還有不少賭場陸續落成。而最新公布的澳門八月份博彩毛收入為三百零七億多元,比上年同月增長近十八個百分比,是繼今年三月的三百一十三億多元後,再破三百億大關,亦是歷史第二高博彩收入,難怪在港上市的多隻濠賭股均創上市高位。即使內地近期大力提倡打貪腐,但對澳門博彩事業似沒影響,任職疊碼仔的阿力抵死地說:「一個貪官倒下,還有千千萬萬個貪官繼續來澳門賭錢。」據阿力表示,賭業界上上下下,現正一片心雄,期望賭業成績會再上一層樓,「你睇班大孖沙,個個仲掟錢落去開新賭場,就知有得做。」澳博今月初,宣布斥資二百五十億發展路氹項目,預計二○一七年落成開幕,並向政府申請七百張賭枱。另外,還會與四太在路氹城發展主題公園的私人項目一併合作發展,此計劃正待政府審批。

B仔廳谷數

如此大茶飯,難怪四太「溶妝」也要在街頭拉票及甘願做選民的陪影女。其他賭業集團,如銀河二、三、四期發展、永利及美高梅中國在路氹的項目,個個均涉及數百億或以上的投資,現正全部火速動土,總之大家齊齊掟錢來搶佔這個大餅之餘,更希望從中鞏固自身的實力及業績,到談續牌時,也有所憑藉與政府討價還價一番。一名不願出鏡的澳門官員也認同,業績出色的賭業集團,在檢討續牌時當然是相對有利,「為咗稅收利益,為咗彰顯公平公正,政府都會揀搞得好嘅集團去續牌,業績差嘅集團續牌時一定有困難。」為搶佔眼前利益及提高將來續牌機會,各賭業集團更加落力催谷,佔了賭場生意近八成的貴賓廳營業額。在如此背景底下,近半年,賭場的營運方式亦起了變化。以前,各大賭業集團為了保障貴賓廳的收入,便與承辦賭廳的廳主訂立每月每張賭枱的轉碼(Rolling)數量,約為二至三億元。而廳主為了吸引疊碼仔帶客人來貴賓廳耍樂,會以「碼糧」方式支薪給疊碼仔,約每換十萬元泥碼,疊碼仔可得九百至千三元佣金。

不過為了催谷生意,現時貴賓廳廳主,會將部分賭枱撥作「B仔廳」,「B仔廳」的運作有別傳統轉碼方式,廳主會與有實力的疊碼仔合作,將「B仔廳」的賭枱殺賠額,按雙方事前擬定好的百分比對分,多以廳主佔七或六,而疊碼仔佔三或四的分賬形式,而廳主每月再向承包「B仔廳」賭枱的疊碼仔,收取每張枱約四十至六十萬元左右的租金。這形式好處,是鼓勵疊碼仔帶更多客人來耍樂。因從過往經驗看,客人久賭必輸,即疊碼仔可賺取比碼糧更豐厚的收入,而廳主不但豬籠入水,又可向賭業大集團交出亮麗的成績單,從而爭取更多賭廳的經營權,雪球效應便愈滾愈大。「成個澳門七月份嘅rolling數,洗米華(周焯華)太陽城賭廳roll咗約千三億碼,掙爆海王賭廳roll咗約八百億碼,黃強大衞賭廳roll咗約六百億碼,廳主純利係rolling數嘅二點七個百分比,你話條數幾厲害。上年十二月,洗米華响太陽城集團內,個人分紅就袋咗五千萬,呢啲仲未計其他收入。依家個個撈家都當佢係偶像及學習榜樣,若有大客在手,又順風順水,幾年間就好易做到第二個洗米華。洗米華賭廳track record好,連呂志和都當佢好似契仔咁,每次喜慶場合,都同佢搭晒膊頭。」難得埋到大孖沙呂志和身邊,難怪阿力語帶羨慕地說。「若客人贏錢,疊碼仔都會輸,始終係有風險,難穩賺不賠。」記者問阿力。「係,不過廳主一般有數期俾疊碼仔,由一星期至幾個月,若廳主知道你有客及信得你過,即使一兩次要賠錢俾個客,長做落去,條數一定賺得番。」阿力蠻有信心說。

擺明搶賭牌

「做賭呢行,個個都心雄,個個都想學洗米華咁彈起,單靠份碼糧,好難短時間彈起,但『B仔廳』就唔同。大客嚟賭,佢贏時有『醒』,隨時一晚執二、三十萬唔奇,即使佢輸錢,殺賠拆賬又有錢落袋,總之好着數啦。」阿力不諱言,立法會選舉及賭牌續約的政治環境氣氛,無形中帶動了賭場生態環境的變化。個個都目及實嚿肥豬肉,連之前投澳門賭牌失敗的馬來西亞賭業大亨林國泰,早前也說對澳門賭業念念不忘,並表示若澳門再有賭牌開放競投,他將是第一個到澳門敲門的人。面對外來同業的挑戰,可想而知現時六個賭牌持有人心中所盤算的,正是一方面派人爭入立法會霸櫈仔,所謂「有人在朝做官好辦事」,對有利打探政府政策取向及有關訊息之餘,還可以在關鍵時刻,手握立法會的投票權。澳門立法會選舉已經不再是請選民食飯,派錢買票這樣簡單,因關連着千萬億博彩事業的利益,難怪今屆候選人數破了紀錄。

四太是囚犯之星

澳門在囚人士同樣具有投票權,因候選人不能入監獄進行宣傳活動,故具特殊背景的候選人,能借助「中間人」,向在囚人士傳話及拉票。上屆二○○九年立法會選舉,兩位現任立法會議員四太及陳明金,便分別託中間人向在囚人士放風,當時在服刑的阿權憶述,大家曾向陳及四太提出,要求澳門政府像回歸前,多行使假釋機制,好讓多些囚友可提早假釋外出,而他們二人都唯唯諾諾。但選舉完畢,只得四太代在囚人士向有關當局提出檢討假釋機制及放寬相關的限制,但陳卻未見兌現之前的承諾。故阿權估計,今屆四太會盡攬近千名在囚人士的選票,起碼囚友認為四太會幫到手。

賭業與娛圈的秘密關係

賭業最難搞的一環就是搵大賭客,阿力表示疊碼仔搵客及湊客手法千奇百怪,但不外乎做到投其所好,有時甚至兼任淫媒角色。他就試過替一名內地大款找香港一對三、四線的娛圈姊妹花作陪,花費約五至十萬一晚,有時疊碼仔甚至請客嫖娛圈女星,「你睇我哋偶像都識得搞電影公司,其中一個原因就係方便佢湊大客。入到內地,人家知你係娛圈大亨,可能會主動去認識你添。」

崩牙駒水房賴撐人入會

澳門選舉一向予人黑金政治之感,但當事人則有另一番解說。有傳江湖猛人兼金龍集團董事長陳明金,於上屆當選議員後,曾親到獄中向崩牙駒報喜,而崩牙駒出獄後,正借助社團力量推動多個賭場員工,投票支持陳明金的參選團隊。但陳受訪時,卻否認此事,只輕描淡寫說:「澳門搞賭係合法,我都希望佢(崩牙駒)搵多啲錢。」從言詞間發覺陳沒刻意與崩牙駒劃清界線,還望他會東山再起。而另一參選人關偉霖,則一直被澳門人視作水房賴在政界的頭馬,甚至有長者錯認他,稱呼他為「賴生」,有見及此,關曾向當地傳媒解釋:「澳門咁細,大家關係更密切,大家從來都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你有問題,自然受到法律嘅制裁,如果佢唔係有問題,大家就唔可以對佢扣帽子。」關說得這樣玄,似沒有正面回應他與水房賴的關係。難怪,澳門選民一直將他標籤成水房賴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94

社會動態(45):民主選舉的思索(3):建立民主的先天條件 亂博

http://notcomment.com/wp/?p=14651

democracy and income

 

寫完上篇「結束一黨專政之後」,可能有人以為我不愛民主,且細心讀完以下文章,我只是認為中國的民主是需要時間和平演變,否則真的會再出現1911至1949年軍閥割據,烈強瓜分的後果。

去年香港人在維園悼念六四的時侯,其中一段小插曲值得一提,一些香港人向民主女神上香。民主女神原是從西方傳來的,西方人吃的東西都應該是西餐,怎麼會吃起香火來?因為香火是中國人的文化,我想講的是,民主從西方傳到來東方,都會有所改變。

就如社會主義由西方傳到東方,越東越走樣,甚至變成了極權共產主義,道理其實是一致,民主的演繹,由西走向東,由於知識水平、人民質素、背景、文化完全不同,對民主的演繹也會不同,這就解釋了為何菲律賓和印度也是民主選出總統,國家仍然是貪汙腐敗,問題並非是有民主或無民主,而是人的教育和人的心態並沒有改變,貪腐始終停留在舊有社會制度和文化,未有因引入民主制度而改變,正所謂傳了民主的外殼,卻沒有傳到民主的心。要公平的社會能夠真正實踐,便必須先透過加強教育來改變人的心態,這是最和平穩定地由共產演變至民主的方法。

簡單的一句就是,Is the society ready for democracy? 這個問題的答案,香港和大陸是完全不同。一方面香港有防貪制度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另方面人的生活水平屬於富裕,人民普遍不貪,已進化至追求金錢以外的價值觀,人們普遍看見不公平或不公義,在沒有既得利益的情況下,都會挺身而出彰顯公平和公義。教育水平提高了,羊群心態減少,也不那麼容易被人利用,這情況下實行民主,便不會只得外殼,這就是為何中央先放行香港實施民主選舉,選出的人當然不包括那些要打倒中國的人。

我在「民主選舉的思索(1)」曾經指出西方資本主義和民主制度猷如孖生兄弟,我認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走向資本主義,也會逐步走向民主之路,然而中國很多軟硬件仍然未準備好行民主制度,首先人民生活必須先得到改善,雖然經濟改革令內地人民生活改善不少,但人民並未達至普遍富裕。第二,人的教育和文化水平亦未完全普及,中央開放自由行到香港以至世界各地,可就是要教育人民,增加人民的見識,學習西方文化、管理、和提升人的質素。第三,管治階層的利益必須與商業利益分開,亦即政經分家,否則政府官員仍會貪污腐敗。第四,法律制度必須要完善,紏紛才可公平解決。第五,建立防貪機制,社會才會更公平,中國未完全擁有這些配套之前,即使現在給予民主,也只能傳得民主的外殼,大陸的民主路的確還很遙遠。

觀從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陷於亂局約一百年,才真正得到民主,而中國自1949年之後一百年計,剛好到2047年跟香港接軌,從這角度看,2047年之後香港和中國便將會是一國一制!選擇2047年是否就是這玄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63

社會動態(44):民主選舉的思索(2):結束一黨專政之後 亂博

http://notcomment.com/wp/?p=14645

我之前在香港樓市的未來(4): 樓市與經濟關係中說過,香港的經濟發展一直有着很重的中國因素(China Factor),除了需要擔心去中國化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也需要擔心另一種勢力正想改變這個中國因素,而一但這個因素改變了,香港經濟又會如何?

一些人不斷吹噓,為香港能夠取得民主,中國必須要結束一黨專政!結束一黨專政對這個中國因素將會是翻天覆地的改變,對香港的經濟影響不容忽視。

為香港爭取民主是很偉大的使命,十三、四歲的中學生、沒有社會經驗的大學生都很有感召力。但有沒有人真真正正思考過大陸結束一黨專政之後的景象?

大陸結束一黨專政,最大可能是大陸跟香港接軌行資本主義,那就不再存在什麼一國兩制之分,而是一國一制吧!中國與香港一國一制將會怎樣影響香港?

中國與香港的邊境會自動消失吧,香港真真正正的融合內地,內地任何城市、任何人可不設限制地來香港自由行,港人內地夫妻及子女可以一次過全部即時來港吧! 夫妻子女家庭團圓在同一個國家都要審批?打倒一黨專政等同打倒一國兩制,有沒有認真想過?

另外,結束一黨專政對一直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China Factor,其破壞性是不可低估的,軍閥混戰歷史是其中可以參考的時代。但中國是屬於多民族合併而成,各個民族自有其文化和語言,如果參考整個中國歷史,雖然聚的時間不少,但離散的時間也不少,而且一旦分離,必定戰火連連。

中國真正統一的歷史,其實只始於秦朝,之前都是諸侯分治,談不上統一,秦始皇得名乃因國立初形始於秦朝,因此在計算中國聚散,在下以秦朝開始計算。

統一的時間:
統一的時間

分離的時間:
分離的時間

Source: 中國歷史年代簡表,文物出版社

由秦朝至清朝,約2000年的中國史,約四分一時間是分離,而分離的時間,大多是戰火經年!

即使現實生活中,來自中國不同地方的族群,也經常無緣無故打架,在我老爸的內地廠房,只二、三十人,來自湖南工人自成一幫,也經常跟四川工人因小事分爭而毆成一片。長江小三峽之旅,短短半小時船河歷程,都會出現不同族群因言語分爭而大打出手。新聞亦間中看見類此事件,如去年惠州一間工廠內兩批員工打鬥,一批來自四川的員工和另一批廣東湛江員工,因瑣事大打出手,導致3死5傷。香港人看在眼,以為是不文明,其實當中不少是言語、文化差別而成的分爭。

看完歷史和自身經驗,個人認為中國是需要一個較大的權力核心來維繫,那些聲稱幫大陸爭取民主的人,究竟有否讀過中國歷史?有人或會質疑,結束一黨專政會否真的造成中國解體那麼嚴重?如果看過去的中國歷史,結束一黨專政之後,中國解體的機會率不細,而且一分離便是數十至一百年有多!正如我在「開羅聖戰的另一啟示」提到,當一個權力核心被推倒之後,勢力失去平衡,各方勢力便會出來爭奪。

若中國陷於數十年至百多年的四分五裂和混戰,對於香港來說肯定是災難!老友!就算你側邊終日打來打去,你都無啖好食啦!也無須再計什麼租金回報率或寄望返家鄉,可能一百年都未必返得到。

七十年代至今,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後,內地人民的生活的確改善不少,多回內地看看,北京、上海人的生活和文化,越來越追上香港,雖然中國還有很多問題,政治和法治制度還有待推進改革,但為何要將所有改革開放的成績全盤否定?建設需要經年累月,破壞卻只需一瞬之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64

戶政凸槌 引爆選舉「安慰獎」內幕


2013-02-24  NCW  
 

 

年後,戶政系統頻出包,負責的公司,資本額十億元,不僅有中華電信、資策會撐腰,四年來還多次以限制性招標方式,吃下四百多件政府標案。舉凡國內戶役政資訊系統、民航局的航管自動化系統、替代役男報名及分發運作系統、全民健康保險的醫療資訊系統整合等重要的政府資訊系統標案,幾乎都出自資拓宏宇之手。

資拓除了有中華電信、資策會當靠山,背後其實還有個卸任立委馮定國擔任董事長。卸任立委怎麼會成為中華電信轉投資公司董事長?是酬庸?還是有特殊考量?成為這次戶政系統案出包事件的案外案。

半官半民、賺錢多多的中華電信,最近幾年也開始傚法中鋼,廣設子公司、孫公司等轉投資事業。民營化十年的結果,中華電信獲利持平,倒是旗下轉投資公司如雨後春筍般,一家家的冒出來,從無到有,至今已增加到超過四十家。

比起國營事業如台電、中油董事長要到立法院備詢,表面上已經民營化、骨子裡仍是官方掌控的中華電信、中鋼、台肥等「半」國營事業,不僅董事長不用到立院報告,旗下轉投資或子公司、孫公司的董事長、相關人事案以及投資,完全不受預算法規範及國會監督。

立委羅淑蕾表示,不管是國營或半國營事業,成立一家子公司或孫公司,其背後代表的是一個董事長、一個總經理以及無數個副總,子、孫公司越多,代表位子越多,很多子公司的董座月薪不比部長少,是官員退休或民代卸任後的好去處。

人事跟政治沾邊!馬政府還選舉債,安插位置

轉投資公司董座的位子如此誘人,因此執政過的藍綠雙方都心知肚明,這種半官半民的子公司、孫公司董座缺,平時可安插、照顧自己人,戰時可當籌碼,擺平「派系」爭議或酬庸收編人心,是很好用的政治工具。

這樣的例子眼前就有一個。

就在中華電信新任董事長蔡力行上任前夕,在去年十二月十七日中華電信第七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上決議,旗下一○○%投資的子公司光世代建設開發董事長,由前立委、前新竹縣長、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的鄭永金擔任。

光世代建設開發負責活化中華電信旗下土地資產,可說是中華電信的小金雞,羅淑蕾質疑,中華電信有土地蓋房子出售,或有辦公廳捨出租,直接出售或出租就可以,為何要成立光世代公司,讓子公司賺一手,把部分獲利留在子公司。

且以鄭永金的資歷,只擔任過立委及縣長,屬於地方型的政治人物,並沒有房地產相關背景,這個搶在中華電信新舊董座交接時期通過的人事案,就有立委私下表示,馬政府在這時候做這樣的人事安排,與年底七合一選舉時間巧合,多少會讓外界聯想為對新竹縣長地方派系的照顧。

而這次負責新戶政系統的軟體商「資拓宏宇」就是二○○九年時,由中華電信及資策會合資成立的公司,資拓的董座人事案,也被視為是選舉的酬庸。

資拓宏宇成立當時,原本由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協理洪豐玉兼任董事長,不過在洪擔任董事長不到兩個月,就改派前立委馮定國為董事長。政壇因此傳出,馮的出線其實是之前立委選舉時,馬政府欠下的「選舉債」。

熟悉台中政壇內情的人說,馮在台中耕耘很久,又是當年的倒扁大將,之前順利當選過三任立委,但第七屆立委選舉時,由於台中大裡、太平選區,在國親合前提下,雙方確定共推國民黨候選人參選,同一選區的親民黨籍立委馮定國只好退選。

根據當時國親雙方協議,選後原本馬政府有意將馮定國列入監委名單,但是最後未成局,幾經波折後,才讓馮定國在二○○九年五月接掌中華電信子公司資拓宏宇董座。

除了馮定國,先前曾創下七連霸紀錄的前立委朱鳳芝也在二○一二年五月接下中華電信一○○%持股的孫公司上海立華信息科技董事長,從財報上來看,上海立華二○一二年虧損三千一百多萬元,營運狀況並不理想,有立委質疑,這樁人事案其實是朱退出第八屆立委選舉的選後酬庸,也是馬政府欠下的另一樁選舉債。

另類「退輔會」!離開官位,有肥缺棲身

董座的位置除了快成為選舉時擺平爭議的酬庸工具,近年來,這些逐漸成立的子公司、孫公司也快成為官員們退下來之後的棲身之所,「中華電信都快成了官員及立委的『退輔會』,」中華電信工會前理事長張緒中氣憤的說。

其中去年農曆年後,因為尾牙開黃腔事件請辭下台的考試院考選部長賴峰偉,於五月正式就任神腦董事長。

張緒中表示,賴過去曾經擔任總統府副秘書長,原本是馬政府極力培養的部會首長接班人選,不料卻因為黃腔案意外落馬,在其辭職後,馬政府很快就幫賴安插位置,賴目前是中華電信派駐在神腦的法人代表,是神腦的董事長。

除了賴峰偉,先前競選縣長連任失利的國民黨籍前宜蘭縣長呂國華,也在落選後的隔年五月中,就獲中華電信聘任為台灣國際標準電子公司董事長。

由於呂國華並非電信專業,當時這個人事案引起綠營立委葉宜津、田秋堇連番抨擊,面對外界質疑,雖然呂國華以「台灣國際標準電子是總經理制,董事長是負責對外溝通、協調」對外解釋,仍脫不了整個人事任命案缺乏專業考量的質疑。

年底七合一選舉將至,執政團隊民調始終低迷,成績單不佳,無法「動之以情」,最好的辦法就是「誘之以利」,這時候國營事業、半國營事業的肥缺,肉鮮味美成了最好的交換籌碼,大選當前,這些國營、半國營事業人事想要專業考量,幾乎成了不可能任務。

【延伸閱讀】他們沒相關專長,也能當董座 ——官員、立委轉任中華電轉投資公司董座一覽鄭永金現任光世代建設董事長(中華電持股100%). 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立委、新竹縣長

賴峰偉. 現任神腦國際董事長(中華電持股28%). 曾任澎湖縣長、內政部政務次長、總統府副秘書長、考選部長

朱鳳芝. 現任上海立華信息科技董事長(中華電持股100%孫公司).曾任立委

呂國華. 現任台灣國際標準電子董事長(中華電持股40%).曾任宜蘭市長、縣長

馮定國. 現任資拓宏宇董事長(中華電持股33%).曾任立委

整理:張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34

安倍修憲副作用 日本執政黨意外輸掉地方選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111

周末日本執政黨意外輸掉了一場地方選舉,安倍晉三吃到了修憲獲得集體自衛權的第一顆惡果。執政黨自民黨輸掉了周日的滋賀縣知事選舉。無黨派新人、前民主黨眾院議員三日月大造擊敗自民、公明兩黨推舉的前經濟產業省官員小鑓隆史在選戰中勝出。在選戰中,三日月大造攻擊安倍晉三企圖修憲改變日本戰後的和平憲法,並抨擊執政黨重啟核能的能源政策。在日本明年春季的統一地方選舉之前,自民黨原本希望通過此次選舉助推該黨同樣視為重點的10月份福島縣知事選舉和11月沖繩縣知事選舉,但開頭就以敗選告終。多項民調顯示,安倍晉三政府的支持率跌至50%以下,這是自民黨執政聯盟2012年年底以壓倒性優勢贏得大選後,首次支持率跌破50半數。日本政府計劃明年向國會提交解禁集體自衛權相關法案,是導致其支持率迅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安倍晉三試圖通過修憲,在太平洋地區發揮更大的作用,配合美國的軍事行動。不過目前執政黨自民黨-公明黨政治力量依然強大。執政聯盟控制了日本兩院的絕大部分席位,日本未來兩年之內沒有選舉。盡管安倍晉三支持率正在下滑,但是仍然遠遠高於他前幾任被迫辭職的首相。日本學習院大學政治系教授Naoto Nonaka告訴《華爾街日報》:“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政府力量在減弱。而是選民對於為何要如此快的推進新自衛方針感到疑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13

SENSE隨筆140911民主選舉的「國際標準」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9/11/sense%E9%9A%A8%E7%AD%86140911%E6%B0%91%E4%B8%BB%E9%81%B8%E8%88%89%E7%9A%84%E3%80%8C%E5%9C%8B%E9%9A%9B%E6%A8%99%E6%BA%96%E3%80%8D/

SENSE隨筆140911

民主選舉的「國際標準」— 非標準版

朝日執筆

 

香港現正面對著政制改革的關鍵時刻。 有關選舉是否符合「國際標準」,或者到底選舉有沒有「國際標準」,此際正議論紛紛,不絕於耳。 討論的時候大家都會用上「普選」—「普及而平等的選舉」一詞,例如「普選是否有國際標準?」或「在人大框架下的普選是否符合國際標準?」我今天並不試圖探討這兩個問題。

下面的討論我會使用「民主選舉Democratic Elections」一詞代替「普選」, 原因是「民主選舉」說來更「Grand」一點,更理型化一點,而且涵蓋的範圍也比「普選」要闊。也就是說,單單有「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未必就是「民主選舉」,但「民主選舉」必然包括「普及而平等」的元素。***

二來,「民主」是當今的「普世價值」,大家都覺得這是好東西,而「選舉Election」就是「民主」的最佳體現。 證據就是,那怕全世界公認最專制最獨裁的政權,也宣稱自己是「民主」的,並且一定有「普及」和「平等」的「選舉」。

 

「民主選舉」有沒有一個國際標準?應該說是有的!那有多少國家實行「合乎國際標準的民主選舉」?一個也沒有。 因為所謂的「國際標準」其實只是一套價值觀念的共識,或是一套理想化的原則。 各「民主國家」在實際執行上,必然會出現不夠透徹的地方。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衡量一場選舉是否「民主選舉」並非簡單的「質的判斷」,而是「量的差異」。 即使是東北亞某個以 “民主主義” 為名的專制國家,其選舉也有若幹部分符合國際標準— 至少是普及而平等嘛!你看香港「世界罕見」的「功能組別」,就是「票值不相等」的經典體現。 另一方面,即使是號稱「民主老大哥」的美國,其選舉也有不符「國際標準」之處,甚至連「普及而平等」的基本門檻也過不了!

 

下面介紹的六個被普遍認同為「民主選舉」應具備的基本元素,也就是所謂的「國際標準」,來源於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ICCPR) ,其中又以第二十五條最為重要。姑原文直錄如下:

Article 25

Every citizen shall have the right and the opportunity, without any of the distinctions mentioned in article 2 and without unreasonable restrictions:

(a) To take part in the conduct of public affairs, directly or through freely chosen representatives;

(b) To vote and to be elected at genuine periodic elections which shall be by universal and equal suffrage and shall be held by secret ballot, guaranteeing the free expression of the will of the electors;

(c) To have access, on general terms of equality, to public service in his country.

第二十五條

每個公民應有下列權利和機會,不受第二條所述的區分和不受不合理的限制:

(甲)直接或通過自由選擇的代表參與公共事務;

(乙)在真正的定期的選舉中選舉和被選舉,這種選舉應是普遍的和平等的並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以保證選舉人的意誌的自由表達;

(丙)在一般的平等的條件下,參加本國公務。

裏面提到的第二條,是指基於「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區別」,而作出的政治差別待遇。

 

根據整份《公約》而被廣泛認同的六個基本原則簡列如下:

1自由Free

2公平Fair

3定期選舉Periodic Elections

4真正選擇Real Choices

5秘密投票Secret Ballot

6避免舞弊Free of Fraud

其中又以頭兩點F&F最為重要,下面會再詳細解釋一下。其他幾點則會說得較為簡略。

 

所謂的「自由」,至少包括以下四個要素。

A投票者能夠自由地選擇投票或不投票,以及投給那位候選人,而不受任何威嚇。

B自由參選,也就是只要是公民,就能成為候選人,而不必由任何國家機構核準。以美國為例,每次好像都只有民主共和兩黨的候選人,但其實每一個州的總統候選人名單都是長長的一串。 「任何人都有權參選」也不見得會對選舉程序造成太大的不便。 由此推論,若對候選人數作出上或下限的規定,從邏輯上就必然會違反「自由參選」的原則。

C自由競選。 新加坡的例子經常被提及,其競選法只容許所有的競選活動在『維園足球場』內進行,踏出該區就連叫口號和派傳單也不行。 表面上這對執政黨和反對黨都是公平的,只是在媒體上每天看到的,都是有型靚仔的 李顯龍;反對黨想見報,唯一的方法就是爆出醜聞。

D資訊自由。這跟前一點有相類之處,就是說所有訊息應該可以自由流通,自由討論,而選民也應該可以自由地獲得競選的訊息。只要他願意,他應該可以知道除了 奧巴馬和羅姆尼以外,他所屬的州分還有什麼候選人可以選擇。

 

第二點是「公平」,也有四個要素。

a就是前面說過的「普選」—「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每個公民都必須擁有均等的政治權利,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請註意,這個「普及」不但包括「人人有票投」,還應包括「人人可參選」。

b不排拒個別族群,例如種族、宗教或政治見解上的,小眾。 要是規定入票站前必先喝碗豬肉湯,表面上是「人人平等」的規定,但事實上則是對個別宗教選民的限制。

c每票等值。上面也提過香港「功能組別」的例子了。 不過環顧全球,這個原則其實不少公認的「民主國家」都不能達到—只要是「聯邦制」國家,如德國、美國,其上議院的構成幾乎都必然不能符合「每個公民票值均等」的原則。

以美國為例,五十個州各有兩個聯邦參議院議席,各議席在聯邦參議院內的權力也均等。這就導致人口不足六十萬的懷俄明州,一個參議員代表三十萬人;而人口近四千萬的加里福尼亞州,一個參議員卻要代表二千萬人口。  另外,由於美國總統選舉中各州的「選舉人票」數目,是該州在聯邦參眾兩院議席的總和,所以在總統選舉時,這種「票值不均」仍然存在。不過,這是為了體現另一種平等— 「各州的平等」而作出的妥協。 要知道美國的「州」不比「單一制國家」的「省」,各州政府是與聯邦政府共同分享整個國家的「主權」的!

d均等資源。 就是說保證各參選人所能動用的資源不要相差太遠,典型的方法就是選舉經費設限。 當然,更重要的是在媒體曝光的機會。 這方面香港做得真的很好,比美國還要公平。

 

除了F&F以外,另外四點也可以稍稍補充一下。

定期選舉」保證公民的意誌能夠在合理時間內,獲得體現的機會。 現在所有「民主國家」都會在憲法或法律條文中,規定每隔最長多少時間,就必須舉行大選,一般是四至五年。

「真正選擇」,就是說各候選人應來自不同的政黨,至少應該是來自政治光譜裏的不同區位。*** 只有三個候選人:列寧、史太林和托洛斯基,算是「真正選擇」嗎? 另一方面,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許下的競選諾言,常常都是差不多的,那又算是「真正選擇」嗎? 個人認為這原則流於空泛,只能作為理型,很難用以作為對現實狀況的判斷準則。

秘密投票」,也就是選民投了誰,不會有第三者知道。 這可以視為是對上面第一項「自由」的補充。 秘密投票能較大程度地避免威嚇的發生,因為威嚇者難以識別「口是手非」的選民,而無從進行報復,威嚇的效能就大幅降低了。 另一方面,這也是對「舞弊」的一種防治手段,因為選民完全可以採取「食窮XXX,票投YYY」的策略,而賄選者並不能確認自己的「付出」是否獲得「真誠的回報」。 這樣就能減低賄選的誘因。

避免舞弊」。常見的舞弊有以下幾種:

不誠實的點票結果— 根據國際考察團的經驗,這是全球最普遍的選舉舞弊— 成本最低嘛!香港在這方面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這當然是嚴謹的程序和投放大量行政資源的成果。 我們看新聞時經常發現很多「新興民主國家」, 每次選舉後落敗的反對派例必指責選舉不公,拒絕承認結果,又是示威又是暴動。 這也難怪,票站職員都是由執政黨掌控的政府委任的,點票結果如何又是他說了算。在資源缺乏下,查證、驗票等機制都欠奉,就算沒有舞弊我也當你有了。(尤其是我輸了的時候。)

賄選和暴力。若果某個政治傾向明顯的區域忽然滿地「菠蘿」,難道你要我走兩個小時的路去投票,就是為了給炸彈炸死嗎?

各式各樣的「操作manipulation/rigging」。 經典例子是2013年馬來西亞選舉,傳聞好些票站在點票過程中,當反對派「民盟」領先時忽然停電,電力恢復後執政黨「國陣」即「奇跡逆轉」。老實說,此傳聞查無實據。 不過,在臺灣威權時期的鄉里選舉,這招當真是頗為常見,也有不少確鑿的記載。除此以外,常見的「操作」手法還有「傑利蠑螈gerrymandering」式的選區重劃,簡言之就是將對方的鐵票分散,稀釋到我方的鐵票區域。至於「一屋七姓十三人」的幽靈選民,當然也是「操作」手法中不能不提的經典。

 

上面說過,這些「國際標準」其實主要都源自於《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但卻好像沒有說過這個公約的有效範圍。 事實是,美國和中國都已經簽署了該公約,但兩國的國會卻仍未完全批準。*** 美國參議院承認簽署有效,但卻決議公約內容「不能自動成為法院起訴的依據」,而美國兩院也沒有就公約的內容作過任何的立法。 至於我國人大則一直未有通過該公約。

至於香港,情況就比較特殊。英國在1976年成為締約國,條約在殖民地香港自動生效。香港立法局在1991年訂立《香港人權法案條例》作為對「公約」的執行方法,法律內容亦基本節錄自「公約」,並且訂明此條例對其他法例具有「淩駕性」。***

回歸之後,雖然按照「臨立會」的決議,將「條例」中有關「淩駕性」的條文刪除。但終審法院在1999年「吳嘉玲案」中援引基本法中第39條第一款:「《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和國際勞工公約適用於香港的有關規定繼續有效,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予以實施。」指出既然《香港人權法案條例》正是對《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法律實施」,則其本身的地位是獲得「憲法(基本法)」保護的,重新賦予條例「淩駕性」— 至少在人大釋法之前吧!

 

好了!說了這麼多,「咁即係點呀?」

正如我最前面所說,所謂的「國際標準」只是一套「柏拉圖式理型」。 世界各地的「民主選舉」,嚴格而言也只是「量的差別」。 至於累積到多少的「量變」才能造成「質變」,正如著名的「穀堆辯」— 究竟多少粒穀才算是一個穀堆呢? 也許永遠不能有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

或者可以用很英式(博懞)的「Reasonable Men」測試,就是一個「合理兼明理者」究竟會怎樣判斷呢?

只可惜這不是一個Reasonable的時代,只有表態的熱情,缺乏討論的理性,大概Reasonable Men都要變成Emotional Men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