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口心不一致-匯創控股(8202)(更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1212/GLN20081212027_C.pdf

去年十二月,公司宣佈向大股東購入大中華媒體23%股權,作價4,338.4萬元,以發行無息可換股債支付,換股價6.38仙,完全兌換後,可換得6.8億股。

如購入大中華媒體的23%價值4,338.4萬元的話,整家公司的價值約在1.88億,而在交易完成後,大股東尚持有26.08%的股權,可以再賣給公司套現一筆,但是不是物超所值呢,我們一起看看。

公告稱,大中華媒體子公司正向TDI Transportation Displays International Limited收購深圳市泰迪亞廣告有限公司,但須待中國有關機關批准,即是收購尚未完成。

另外深圳市泰迪亞和公司管理的酒店簽訂協議,讓深圳市泰迪亞有獨家權利,在外牆及內部之廣告位製作及展示所有廣告項目。

這就是這家管理公司和浙江和祥集團達成的協議,大股東也從中沽出1,700萬股,套現幾百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22/GLN20080522001_C.pdf

另外,大股東投放了多少錢進大中華媒體呢?

公告稱:


於二零零八年九月三十日,大中華媒體之賬目內有結欠黃國聲先生款項8,358,234港元,列為董事提供之貸款。


目標集團於二零零八年九月三十日之未經審核綜合資產淨值為7,371,427港元。

另公司在前年二月成立以來,盈利約613,628港元。

可以算出,大股東約在公司投入約1,170萬港元 (7,371,427-613,628) x 49.32%(原本持股) + 8,358,234),然後在上市公司取回4,338萬,已經賺取了3,200萬,另尚有大半未沽,以比例計算約值4,964萬,即是潛在獲利達8,100萬,若計算股價上升(現時股價8.2仙,換股價6.38仙,以6.8億股計算,又多賺1,237.6萬)帶來的獲利,收益更達9,300萬。

以市盈率計算,收購公司的P/E約307倍(43,384,000 / 23% / 613,628),以兩紙未發展概念(獨家廣告權利及收購公司合同),價值當然是見仁見智。

前兩天,有幾份報紙有寫鱔稿,做公司專訪,以下是新報的新聞:

【新 報記者高卓炎報道】匯創控股(8202)剛完成收購大中華媒體23%股權,公司已引入先進的「環球之星」(大型圓球型展示體)技術在內地應用。集團執行董 事黃國聲昨日說,收購大中華媒體後,公司可涉足酒店內外牆廣告及新型媒體業務。同時,大中華媒體已經與《人民日報》落實協議,將在內地九個一線城市發展環 球之星,初步目標是在每個城市三個地點設置,估計未來的收入,將有逾半來自環球之星。匯創控股昨日股價收報0.08元,下跌0.006元(6.97%), 成交額205.9萬元。年初至今,該公司股價已累計上升33.3%。


 

集團主席黃婉兒昨日接受訪問時說,雖然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惟公司對環球之星的發展前景 相當樂觀。因為中央積極刺激內需,而環球之星不單止可吸引人流觀看,更可將該地方成為旅遊點。現時內地正在整頓戶外媒體範疇,不少發光二極管 ( LED ) 顯示屏都被拆掉,令內地戶外媒體沒有足夠發展空間,相信可為環球之星帶來商機。

黃國聲說,「環球之星」是一種高質素充氣式顯示屏幕,可於球體外層及內層表面放映高解像度全天域視頻或激圖像,提供360度獨特環迴體驗。它曾應用於香港旅遊發展局舉辦之香港明珠激光匯演。集團副主席黃祐榮說,今年公司希望將經營酒店的數目增至10間。

看他們盛讚這盤生意如何有前景的同時,我們可以看看是不是真的這樣好。


近來持股所見,大股東是在不斷減持,上文的黃小姐減持2,400萬股,陳先生多次減持又沽出了4,000萬股,大家都在套現,你信他們的實際行動?還是信他們的說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陳志樂 104(L)
16,500,000(L)
HKD 0.093 78,300,000(L)
4.85(L)
18/02/2009
陳志樂 104(L)
11,700,000(L)
HKD 0.074 94,800,000(L)
5.87(L)
16/02/2009
黃祐榮 136(L)
    238,082,596(L)
14.74(L)
23/01/2009
黃祐榮 104(L)
    238,082,596(L)
14.74(L)
23/01/2009
黃婉兒 136(L)
    241,392,597(L)
14.94(L)
23/01/2009
黃婉兒 104(L)
    241,392,597(L)
14.94(L)
23/01/2009
陳志樂 104(L)
12,300,000(L)
HKD 0.091 106,500,000(L)
6.79(L)
13/01/2009
黃祐榮 136(L)
24,300,000(L)
HKD 0.061 238,132,596(L)
15.19(L)
02/01/2009
黃祐榮 136(L)
24,350,000(L)
HKD 0.061 238,082,596(L)
15.18(L)
02/01/2009
黃祐榮 103(L)
24,300,000(L)
HKD 0.061 238,132,596(L)
15.19(L)
02/01/2009
黃祐榮 103(L)
24,350,000(L)
HKD 0.061 238,082,596(L)
15.18(L)
02/01/2009
陳志樂 103(L)
20,000,000(L)
HKD 0.060 118,800,000(L)
7.58(L)
16/12/2008
City Beat Holdings Limited 102(L)
50,000,000(L)
HKD 0.060 55,000,000(L)
3.54(L)
08/12/2008
陳志樂 101(L)
50,000,000(L)
HKD 0.060 98,800,000(L)
6.36(L)
08/12/2008
黎耀強 102(L)
50,000,000(L)
HKD 0.060 58,000,000(L)
3.73(L)
08/12/2008
City Beat Holdings Limited 104(L)
30,000,000(L)
HKD 0.087 105,000,000(L)
6.75(L)
02/12/2008
黎耀強 103(L)
30,000,000(L)
HKD 0.087 108,000,000(L)
6.95(L)
02/12/2008
City Beat Holdings Limited 101(L)
135,000,000(L)
HKD 0.087 135,000,000(L)
8.69(L)
28/11/2008
林兆燊 136(L)
    103,380,500(L)
6.65(L)
28/11/2008
林兆燊 104(L)
    103,380,500(L)
6.65(L)
28/11/2008
黃祐榮 136(L)
    262,432,596(L)
16.89(L)
28/11/2008
黃祐榮 104(L)
0(L)
  262,432,596(L)
16.89(L)
28/11/2008

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216/GLN20090216044_C.pdf


剛剛在幾日前,公司宣佈出售美國一蚊型上市公司予大股東家族,作價100萬,錄得虧損6,000多萬。

這家公司肥了大股東,高價賣出資產予公司,低價買回資產予自己,逐步損害了上市公司的價值,建議都要小心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06

[思/转]思路一致性是长期稳定复利的关键 钱在谁的口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gltv.html

举一个最简单的决策的例子:我手中的一个股票现在该不该抛?超短线来看,它是头部,该抛;短线来看,它明后天要大涨,不抛;中线来看,它是波段顶部,该抛;长线来讲,它是更大的升浪的开始,不抛。。。。 所以,股票的操作本身,没有对错,只有从不同操作系统的角度来看,才有对错。 如果你又想短线,又想中长线,或者你没有一个清晰的系统,那你抛或者不抛的行为就没有对错。 但一个系统如果结果没有对错,那该系统就不可证伪,反而是非“科学”的系统。 因为,不可证伪系统最致命的漏洞是:它无法学习,演化,提高,最后无法进化成一个成熟稳定的好系统。 当然,极端遵循一种操作法的股民,如果该系统不好,那损失也是很惨重的。这就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比如120万做到10万的雷人的隔日超短。如果系统是错的,那其坚持的后果是使得其资金缩水速度极快。 又比如坚信长线投资而高位买入中石油的人,到目前为止,也是损失极大。
但如果做对了,收益也很厉害。大家都知道超短线和超长线暴利的例子。在股市这个赌场,如果要几十年长期复利增长,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如果想赚大钱, 思路一致是必须的。没有人天生有这个稳定的系统。需要的是不断的试错,经验累积,改进。巴菲特的投资水平也并非数年之功,超短线高手也是经历了千万次交易 的磨砺。投资大师和投机大师,一开始,都很菜。但他们会坚持一种方法,然后不断总结提高。事后来看,他们是天才,殊不知这是坚持一个系统,不断提高的结 果。
 

      
 
      股市如此,人生万事莫不如此!
 
      
 
      要成大事的,思路一定要一致,要坚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09

“利”系公司一致行动 另类掏空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0611/t610803.htm

  在“中关村”违规担保案、西南证券和天同证券挪用保证金案、“世纪中天”虚增业绩案的背后,“中国凯利”、“珠海国利”、“珠海国恒利”、“重庆海 德”、“联大集团”等“利”系公司的身影频频同时出现,“一致行动人”特征表露无遗。但是,由于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股权联系,其联手实施的“掏空”行为 很难被界定为关联交易。在它们的主导和操纵下,“中关村”面临破产威胁、“世纪中天”产生了巨额坏账、“丰华股份”被占用大量资金、“华夏银行”贷款清收 难度加大。而正是借助没有股权联系这一隐蔽特征,它们在完成“掏空”后,往往得以轻松逃脱责任。
在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初期,“掏空”上市公司的 行为主要通过有股权联系的关联交易来实现,但在相关法规逐渐完善后,资本玩家们往往通过幕后交易,使“掏空”行为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因此,如何监管非 关联化的关联交易,防范另类“掏空”,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面临的新课题。
  沈城/文
借助上市公司违规担保,占用项目贷款
违规担保拖累“中关村”业绩

对“中关村”(000931)2005年度的财务报告,负责审计的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有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京都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 强调事项是:“中关村”截至2005年12月31日母公司营运资金为负数;逾期借款本息合计8.42亿元;对外担保45.41亿元,其中,逾期担保 5.81亿元、涉讼担保2.44亿元;部分资产被抵押、质押或被依法查封。到2006年6月30日,“中关村”每股净资产降至0.6565元,而调整后的 每股净资产更低至-2.3295元,根据公司财报的解释,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对广东新长城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新长城”)CDMA项目三年 以上“其他应收款”净额高达14.47亿元。如将16.51亿元的三年以上预收账款与三年以上应收款项对冲后计算,“中关村”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就要好很 多,为-0.1854元。
这16.51亿元的三年以上预收账款是“中关村”预收其控股子公司北京中关村通信网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中关村通信”)的CDMA设备款。按照双方当时的约定,“中关村”预收到设备款后,即时用于CDMA项目的设备采购,并记入对“广东新长城”的“其他应 收款”账户。但“广东新长城”的CDMA项目2001年11月因政策原因不能继续进行,“中关村通信”的电信业务许可证也被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永久注 销。“广东新长城”的CDMA项目移交给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后,双方对其价值大小产生严重分歧,导致无法进行资产的交接,“中 关村”财务报表中的“预收账款—设备采购款”因而不能与“其他应收款”对冲。
按照当初的约定,成立于2000年的“中关村通信”代表“中关 村”作为“广东新长城”CDMA项目的总融资建设方,负责建设网络系统。“广东新长城”在工程结束后对项目投资进行还本付息,并将35%的股权交给“中关 村通信”,由其出任第一大股东。在政策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中关村”以20多亿元豪赌CDMA,风险很大。但是,这个后来证明本不该上马的项目,在中国凯 利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凯利”)和珠海经济特区国利工贸发展总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国利”)介入后进程不断加快。
“中国凯利”及“珠海国利”主导巨额贷款
2000年12月14日,“中国凯利”原财务总监翁振杰成为“中关村通信”的副总经理,并被任命为“广东新长城”CDMA项目融资和施工的直接负责人。 2001年5月24日,“中国凯利”及“珠海国利”出资1.29亿元,分别受让了“中关村”及其下属北京中关村青年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中宏基建筑工程 有限责任公司所持“中关村通信”的81.19%股份。此间,“中关村”获得了3480万元的股权转让款(图1)。


在“中国凯利”及“珠海国利”入主“中关村通信”的一个月后,2001年6月28日,“中关村通信”即从广发银行北京分行贷款25.6亿元,“专项用 于”“广东新长城”CDMA项目的建设,为这笔巨额贷款做担保的,则是刚刚大幅出让股权后成为小股东的“中关村”。在此后截至2002年6月20日不到一 年的时间里,“中关村”又为“中关村通信”用于“广东新长城”CDMA项目的3笔共计8.3亿元贷款提供了连带责任担保,使自己的担保责任增加到了 33.9亿元。
“中关村通信”第一笔25.6亿元贷款发生在“联通新时空”成立之后。“联通新时空”负责建设“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成 立于2001年2月14日,其成立意味着政策面日益明朗,表明“中关村”已经不可能自己去运营“广东新长城”CDMA项目,即使被划转,也因这种时滞问题 而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但蹊跷的是,“中关村”于2001年12月29日和2002年6月20日期间为“中关村通信”担保的后三笔合计8.3亿元贷款,还是 发生在“广东新长城”项目已经移交给“中国联通”之后,那时,政策已经明确叫停了“广东新长城”项目。那么,“中国凯利”及“珠海国利”如此执意贷款的目 的何在呢?“中关村”在2003年半年报中称,广发银行的贷款是在“中关村通信”未专项用于“广东新长城”项目网络系统建设情况下发放的。换句话说,“中 关村”认为,这些贷款已经被挪作他用了。此外,按照非正式披露的说法,“中国联通”认可的“广东新长城”项目价值仅为8亿元左右。
 段永基代言“珠海国利”实施担保
中国证监会今年3月发布的行政处罚书表明,“中关村”的违规担保等行为是“中关村”董事、总经理段永基未经董事会决议而擅自做出的决定。行政处罚书说, “中关村”未及时披露重大合同,签署合同时未经“中关村”董事会会议决议,责任主要由段永基承担;责令“中关村”改正,对公司处以40万元罚款;对负主要 责任的段永基给予警告并处以15万元罚款;对原董事长郝有诗、原董事长袁振宇分别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罚款;对其他直接责任人董事荣自立、张兆东、廖国 华、郑中安和王云龙分别给予警告。
那么,段永基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呢?从股权关系看,段永基之所以能成为“中关村”的董事、总经理,应该不是他 旗下的四通集团持有“中关村”0.44%股份所能解释得了的。更何况,四通集团早在2001年8月和9月就将所持“中关村”股份出让给了武汉国际信托投资 公司和黄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追溯历史可以知道,“中关村”的前身是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所有的“PT琼民源”,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住 总”)1998年出面对其进行了换股重组,牵线人就是“珠海国利”。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应“珠海国利”要求由段永基担当实际控制人,就是“北京住总” 借壳“PT琼民源”的前提条件。“珠海国利”和“北京住总”的关系非同一般,还表现在二者的其他合作中,比如“北京住总”和澳门国恒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 组建有北京凯恒房地产有限公司,而“珠海国利”法人代表李军阳的哥哥李军华就是澳门国恒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联大集团”通过广发银行促成贷款
   在“中国凯利”、“珠海国利”与“中关村”的贷款担保事件中,发放贷款的广发银行也是重要一环。对于“广东新长城”CDMA项目,“中关村”董事会当初 通过的预案是向中国建设银行申请40亿元买方信贷,但在执行过程中突然更换成了广发银行;而在政策已经明确叫停“广东新长城”CDMA项目的情况下,“中 关村通信”仍然于2001年12月29日和2002年6月20日分两笔获得了广发银行5.6亿元贷款。那么,广发银行为什么愿意承担如此大风险发放贷款 呢?
从广发银行的股权结构可以看出,该行由山东联大集团有限公司(联大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以下简称“联大集团”)持有9.8%的股份,位居 55家股东之首。而“联大集团”对广发银行的调配能力,从2002年2月将广发银行副行长张有余任命为天同证券总裁上就已经有所体现,当时“联大集团”刚 刚从山东省资产管理公司手中取得天同证券14%股权。
“联大集团”与“珠海国利”的联系则由来已久。1997年,“珠海国利”掌控的海南国际 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兴建的海南金轮帘子布厂,投产没多久便处于瘫痪状态,在这种别人避之而不及的情况下,“联大集团”董事长吴晓梦到海南成立了 海南兴海锦纶国际制品有限公司,对金轮帘子布厂进行兼并。
 进入证券业,抽逃资本金、挪用保证金
收购“重庆国投”

在“中关村通信”获得了“广东新长城”项目贷款之后,“珠海国利”参与了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国投”)的增资扩股竞争。
“重庆国投”是西部最大的信托机构,2001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的信托业整顿告一段落,信托公司进行重新登记,“重庆国投”也开始寻找新股东入主。 “重庆国投”的这次增资扩股,吸引了“四大财团”的参与:由云南电力牵头组成的包括光华投资、西水股份、清华同惠、北大电力、爱使股份等的“一号财团”; 由海南航空牵头组成的包括新华航空、美兰机场的“二号财团”;由“珠海国利”牵头组成的包括华金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金信息”)、“中关村 通信”的“三号财团”;由人民日报社中国华闻控股集团下属几家企业组成的“四号财团”。
面对“四大财团”,“重庆国投”当时的第一大股东重庆市财政局要求各财团在2001年年底前必须把拟增资“重庆国投”的资金打入指定银行账号。由于其余三大财团调集到的现金都非常有限,只有“三号财团”调集到了11亿元资金,因而其得以最终入主“重庆国投”。
在“重庆国投”董事会7个席位中,“三号财团”取得了4席,分别是“珠海国利”法人代表李军阳,“珠海国利”总裁梁斯扬,“中国凯利”原财务总监、“广 东新长城”CDMA项目融资负责人、由“华金信息”推荐的翁振杰,“联大集团”董事长吴晓梦。这份名单清楚地表明了几家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 “联大集团”并未出资“重庆国投”,而吴晓梦仍然出任董事。
挪用西南证券、天同证券资金
通过 控股“重庆国投”,“三号财团”也成为了西南证券的实际控制人。除通过“重庆国投”以及下属公司重庆路桥间接持股19.86%外,“珠海国利”直接持股 19.63%,“珠海国利”和珠海国恒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国恒利”)持股35%的中投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投担保”)持股 13.27%,重庆海德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海德”)持股4.91%。
“珠海国恒利”、“重庆海德”也经常与“珠海国利”、“联大集团”同时出现在资本市场,工商登记资料显示,“珠海国利”法人代表李军阳持股“珠海国恒利”80%股权,是“重庆海德”的创始人,而“珠海国恒利”董事长孙英斌则是“重庆海德”董事长。
根据重庆市金融办、证监局、西南证券等几方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检查结果,从2002年开始,西南证券大股东以担保、占用方式,通过“重庆国投”、“珠海 国利”至少挪走了西南证券4.6亿元客户保证金,以及抽逃5亿元资本金。到2005年6月,西南证券账面上只剩下约3.15亿元的资本金,一旦进行相关核 销,就将濒临破产。
控股西南证券后,从2003年开始,由“联大集团”任第一大股东的天同证券筹划出资4亿元收购西南证券25%股权,进而组 建控股天同证券和西南证券的天同控股有限公司。当时,以“珠海国利”为首的四家民营企业持股64.4%的江苏淮钢有限公司参股天同证券3亿元,占天同证券 总股本的12.24%;另一家与“珠海国利”、“联大集团”密切相关的公司“世纪中天”(000540)出资1亿元,占4.08%,加上“联大集团”的 14%股份,该利益集团共持有天同证券股权的30.32%。但是,2006年3月17日,天同证券被中国证监会宣布关闭,其经纪业务由齐鲁证券托管。根据 公开信息,天同证券至少有约13.8亿元的客户保证金被“联大集团”转移到了多个关联账户上,其中部分被挪用偿还其负债。
协助上市公司虚假披露,牟利二级市场
虚增“世纪中天”利润

2005年9月21日,“世纪中天”原董事长刘志远因涉嫌操纵公司股票价格罪被提起公诉,经查明,刘志远对“世纪中天”进行虚假重组和伪造业绩,以达到 操纵股价牟利目的。刘志远坐庄“世纪中天”伪造业绩的手段,主要是采用向关联方出售相关公司股权来虚增利润。而在这些股权受让方中,“珠海国利”等神秘财 团的身影频频出现。
1999年,世纪兴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兴业”)控股“世纪中天”后,“世纪中天”的业绩发生了突变。2000 年,“世纪中天”每股收益达到1.19元,且是在2000年7月10送4.2股转增5.4股大比例扩股基础上取得的。而“世纪中天”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股 权转让获得的投资收益。以2000年为例,当年“世纪中天”最大的一笔投资收益来自与中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投创业”)的资产交易:“中投创 业”以高达约2.28亿元的价格受让了净资产只有约419万元的北京亚太东方通信网络有限公司35%的股权。但是,“中投创业”的最大股东就是“世纪兴 业”,持有其40%股权,其余股东也都与“世纪兴业”有不同程度的关联,这就是说,“世纪中天”的业绩其实是通过关联交易虚构了不合理的利润。而从“世纪 兴业”的股权结构看,“珠海国恒利”和“重庆海德”分别持有“世纪兴业”30%股份。2002年底,刘志远更将“世纪兴业”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务移交给 了来自“珠海国恒利”的陈阳。经此变更,“珠海国恒利”的代表占了“世纪兴业”五人董事会的三席。
2003年3月4日,“世纪中天”又一次公 布了转让资产的公告。公告称,“世纪中天”拟向“中国凯利”旗下中国凯城国际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凯城国际”)转让北京昊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 简称“昊岳房地产”)95%的股权,转让价格为2.09亿元。该项转让预计将给“世纪中天”带来约1700万元收益,并改善现金流状况,回收资金将用于新 项目投资或归还银行借款。“昊岳房地产”95%的股权是“世纪中天”2001年10月从刘志远处受让所得,主要资产为君悦豪庭项目,“世纪中天”当时的出 资为1.91亿元。而向“凯城国际”转让时,君悦豪庭项目已经处于烂尾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资料显示,“凯城国际”与“珠海国利”曾在广东中山市翠亨 村槟榔山开发区等地联合开发多处房地产项目。
提供坐庄资金,收购意向悬疑
检察机关查明,“中 投担保”和中国联合控股公司(以下简称“中联控股”)曾为刘志远坐庄“世纪中天”筹集了资金。而“中国凯利”、“珠海国利”、“珠海国恒利”和“中投创 业”共同投资参股“中投担保”,“中投担保”则持有“中联控股”60%的股份,“珠海国利”的总经理梁斯扬更于2003年3月12日起出任“中联控股”法 定代表人。经统计,“珠海国利”、“珠海国恒利”、“重庆海德”直接和间接持有“中投担保”和“中联控股”的股权比例分别为59.44%和59.06% (图2)。


在“世纪中天”即将全面崩盘之际,2003年3月14日,“世纪中天”公告称“世纪兴业”已将所持33.65%公司股份质押给了“中投担保”,5月17 日,又公告称上述股权已经质押给了“重庆海德”。在“世纪中天”股票崩盘以后的2004年6月25日,“世纪兴业”与“重庆海德”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 所持“世纪中天”10996万股中的9200万股,以1.3432亿元转让给“重庆海德”,增加了市场对“世纪中天”重组的期望。但是,2006年8月 15日,“世纪中天”公告“世纪兴业”与“重庆海德”终止了转让协议。“重庆海德”对此解释说,在接到中国证监会第二次要求公司就有关收购问题做出书面说 明和解释后,因公司自身原因一直没有提出任何回复,导致转让一直搁置。至于是何原因,“重庆海德”并未做出具体说明。
损害上市公司权益
“世纪中天”产生巨额坏账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世纪中天”全额计提的应收款坏账准备共计21755.64万元。其中,2005年度计提7016.96万元,以前年度计 提14738.68万元。比对相关数据可以发现,“世纪中天”2005年度计提的7016.96万元中的4800万元是对投资博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博华资产”)6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所作计提;其余2216.96万元是对投资天同证券1亿元股权的计提。在以前年度计提的14738.68万元 坏账准备中,光为向“凯城国际”转让“昊岳房地产”95%股权转让款所做的计提就达13900万元,占14738.68万元的94.31%。
正如前文所说,受让“昊岳房地产”95%股权的“凯城国际”是“中国凯利”旗下公司。如果“昊岳房地产”95%股权的转让价格是合理的,就说明“凯城国际”侵占了“世纪中天”约13900万元。否则,只能说明“凯城国际”是在配合刘志远虚增“世纪中天”利润。
“博华资产”是“世纪中天”另一主要坏账来源,根据公开资料,该公司也与“珠海国利”、“重庆海德”的资本运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西南证券是 “博华资产”16家股东之一。其次,“世纪中天”所拥有的“博华资产”13%的股权是北京世纪飞鸿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飞鸿”)向其转让的, 而“世纪飞鸿”虽然净资产不到2000万元,却巨资购入西南证券7.11%的股权,成为西南证券第四大股东。另外,“博华资产”还和“珠海国利”、“重庆 海德”、“中关村”一起持有主营房地产的中关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建设”)至少87.25%的股份。
“丰华股份”被占用大量资金
根据公告,截至2005年12月31日底,“联大集团”控股的汉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骐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共占用“丰华股份”(600615)的资金余额为15939万元。
1999年和2000年,“汉骐集团”和其控股的三河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河东方”)分别受让了丰华股份29%和21.13%的股份,成 为其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经测算,在入主后的几年间,“汉骐集团”从“丰华股份”直接获得的现金约为2.86亿元,而通过虚增旗下北京红狮涂料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北京红狮”)资产并进行资产置换,“汉骐集团”另外获益3.33亿元。
“汉骐集团”获得的这2.86亿元现金,主要来源有四 个。第一,通过“丰华股份”受让16.1%“北京红狮”股份获得8399万元;第二,通过“丰华股份”子公司丰华圆珠笔有限公司受让10%“北京红狮”股 份获得5216万元;第三,“丰华股份”投资3000万元为“汉骐集团”下属公司开发北京宋家庄住宅小区项目;第四,2002年上半年,“汉骐集团”以暂 借款名义直接从“丰华股份”提走现金1.2亿元。
2000年9月23日,“丰华股份”以冠生园集团上海有限公司49.54%股权、上海冠生园 华光酿酒药业有限公司90%股权、上海冠生园冷冻食品有限公司90%股权、调味品在建工程3000万元和应收账款8300万元,与“汉骐集团”所持的“北 京红狮”63.9%股权进行置换,置换总金额约为3.33亿元。
“丰华股份”购买和系列置换“北京红狮”资产,是以“北京红狮”4.0618 亿元净资产为计价基础的。但“汉骐集团”1998年以债务重组方式收购“北京红狮”前的审计资料显示,“北京红狮”是一家净资产只有1418.5408万 元的濒临破产公司。“汉骐集团”接手不过两年,“北京红狮”的净资产就增长27.62倍变为4.0618亿元,高估置换的意图非常明显。
“华夏银行”相关贷款清收难度加大
截至2006年6月30日,“联大集团”在华夏银行(600015)的贷款余额为1.99亿元,“联大集团”持股90%的山东金安投资有限公司的贷款余 额为8830万元,持股“联大集团”98%的山东省经济开发中心的贷款余额为9994万元,“中关村通信”的贷款余额为6521万元。另外,与“联大集 团”有紧密联系的北京国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也被华夏银行列在关联贷款客户名单中,它的贷款余额是2.8亿元。华夏银行董事会在定期报告中表示,给“联大集 团”的贷款没有超出“联大集团”对华夏银行的出资额,因而处于安全范围。
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联大集团”持有华夏银行限售流通股股份的数量 为3.6亿股。由于这些股份均被法院冻结而不能支付对价,由其它非流通股股东先行为“联大集团”垫付了送股义务。这样一来,“联大集团”名义上的持股数量 下降到了3.1亿股,而这3.1亿股还有多少真正属于“联大集团”呢?
根据公开资料,2005年9月,“联大集团”所持华夏银行2.89亿股 被新加坡磐石基金以10.12亿元拍走,后因山东润华集团有限公司与“联大集团”就其中的2.4亿股存在权属争议而没有过户,但无论结果如何,这笔股权已 经与“联大集团”无关了;2006年3月,北京三吉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拍得“联大集团”所持华夏银行的4000万股和1000万股;2006年7月 19日,“联大集团”所持华夏银行剩余的2100万股拍卖时因竞拍者寥寥而被法院叫停,但归属权的划转指日可待。
 实施战略性撤退
转让股权,轻松摆脱“中关村”

2005年12月7日,“北京住总”宣布拟将持有的 “中关村”40.01%股权中的25.01%转让给海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源控股”),另外的15%拟转让给“重庆海德”。但是,由于段永基持有 “海源控股”70%的股份,中国证监会不同意被处罚过的段永基控制“中关村”。此后,“重庆海德”也于2006年7月20日以没有资金收购为由,和“海源 控股”一起将35.01%“中关村”股份退回给了“北京住总”(“海源控股”保留了5%的“中关村”股份)。2006年9月,“北京住总”再将这 35.01%的股份转让给了黄光裕的北京鹏泰投资有限公司及其他公司(图3)。


在终止受让“中关村”这35.01%股权之前一周的3月31日,“珠海国利”、“重庆海德”、“博华资产”还以2.36亿元向北京鹏泰投资有限公司出让掉了它们所持“中关村建设”的1亿股、5700万股和3600万股股份,彻底划清了和“中关村”的关系。
对于市场最关注的贷款担保事项,根据“中关村”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海源控股”单独承诺“积极协助公司妥善解决因CDMA产生的33.9亿元担保”, 如果“中关村”不能在2007年12月31日前解除CDMA项目的担保,“海源控股”将以自身持有的“中关村”股份向非流通股东追加送股。显然,如果 33.9亿元贷款担保责任不能解除,“中关村”就将面临摘牌和破产,而“海源控股”付出的最大代价不过是其持有5%的“中关村”股份。“海源控股”受让这 5%股份的代价约2619万元,因为段永基仅持有“海源控股”70%股权,他实际付出的代价只约1833万元。
 遁迹退出“丰华股份”
因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006年4月,经“丰华股份”申请,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司法拍卖形式拍卖了“三河东方”所持“丰华股份”21.13%的法 人股,成交价格约为6673万元。“汉骐集团”所持“丰华股份”的29%股份,也通过三次司法拍卖而差不多全部被沿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旗下企业收购。
“三河东方”所持“丰华股份”的股份被拍卖,是因为“丰华股份”要求其偿还债务时无法与其取得联系;“汉骐集团”所持“丰华股份”的股份被拍卖,则是因其无力还债。由此,“汉骐集团”和“三河东方”逃避了债务责任。
收购“丰华股份”的时候,“汉骐集团”注册于北京,后于2002年8月迁到济南市长清区地税局大楼八楼,离“联大集团”所在地的千佛山西路28号仅一步 之遥。按照当时公告的资料,“汉骐集团”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16亿元和9亿元,但据相关媒体报道,这个所谓的大型企业集团,搬到济南后的公司办公室却 是空无一人。同样,“三河东方”收购“丰华股份”的时候,公告称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5亿元和4.2亿元,但2002年12月从河北省廊坊市迁到山东省淄 博市后,就变成了一个注册资本只有200万元的小公司。股东名单中的“汉骐集团”也不复存在,变成了持股90%的天津开发区南工投资有限公司和持股10% 的淄博华云化工有限公司,并因没有年检而于2004年11月被工商局吊销了营业执照。
 让出西南证券控制权
在重庆市政府的主导下,西南证券开始维护权益。由西南证券直接起诉第一、第二大股东“重庆国投”和“珠海国利”,司法机关准备查封两家大股东在重庆的8 亿元左右资产,逼迫其把挪用的5亿元资本金归位;另外,重庆国有资本在“重庆国投”和“西南证券”新一轮增资扩股中大幅出资,而要求两家大股东放弃优先认 购权,以达到稀释其股份的目的。2006年9月底,中国建银投资有限公司推出重组西南证券方案,以11.9亿元注资取得西南证券50.9%的股份。同样, 国有的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取得了“重庆国投”38.41%股份,而“珠海国利”和“中投担保”分别持股25.18%和12.24%,已让出了控制权。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非关联化的关联交易值得警惕
关联交易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英文表述为“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本身是一个中性概念。在市场经济不完善、诚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公司在作重大投资或者其他商业活动的时候, 在同等情况下尽可能与自己有关联、信任的公司进行交易,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关联交易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上 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最常见的工具。典型的做法包括:很多经过剥离资产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通过抬高毛利率或降低费用率等不公允的关联销售和关联采购 “伪装”绩优股,进而以再融资方式获取回报;一些亏损乃至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通过向关联方高溢价出卖资产等不公允的非经常性关联交易得以恢复上市;一些 原本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通过向关联方高价采购材料或购买不良资产,导致业绩变脸、资金枯竭。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多家机构通过一致行动控制上 市公司或金融机构,再借助没有股权关系的关联交易占用资金或获取不当利益,就很难被认定为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也就相应回避了应履行的信息披露和表决程 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郎胜表示,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侵占上市公司权益的“掏空”行为主要通过有股权联系的关联交易来实现,但随着对 关联交易监管力度的加大,一些“掏空”行为已经找不到有股权联系的关联企业了,因为资本玩家们往往通过幕后交易进行,这些幕后交易实际上是关联的,但形式 上并不表现为关联交易。
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 并于当日公布实施。《刑法修正案(六)》实施后,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不公平的关联交易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将承担刑事责任。可以预料,在强大 的法律威慑力下,资本玩家们如要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将会更多地采用另类“掏空”——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从而逃避监管和法律责任。在甄别和有效 监管非关联化的关联交易,防范和制裁通过“一致行动”和“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另类“掏空”方面,“一致行动人”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的作用将逐步凸显并走向 台前。(《新财富》2006年11月号最新文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63

“一致行动人”的界定及相关法律制度的适用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0611/t610768.htm

  海内外证券市场立法对于“一致行动人”的界定虽然有所差异,但在立法范围上,一般都涵盖了具有关联关系的一致行动人和非关联关系的一致行动人,均把行 动的合意性作为构成一致行动人的实质要件。对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的判定一般建立在对关联关系和契约关系判定的基础之上,而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判定的结 果则引发相应的信息披露或要约收购义务。因此,关联关系制度和信息披露(要约收购)制度是与一致行动人紧密相关的法律制度。
 杜晓堂/文
一致行动是各国或地区上市公司收购立法中重点监管的行为,也是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的公 开、公正和公平。在实践中,收购方为了规避法律法规的规定,逃避信息披露或要约收购等法定义务,往往通过非关联化的处理,由多个收购主体出面共同采取行 动,每个收购主体购买低于法定比例的同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而达到既逃避义务又控制上市公司或实现利益输送的目的。
为了打击上述规避法律法 规的行为,各国或地区证券市场关于“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的法律制度应运而生,凡被认定为实施“一致行动”的“一致行动人”,则以各个一致行动人合 并计算的收购比例作为其履行法定义务的判断标准,同时在一般情况下也将被视为具有关联关系。从相关法律制度的逻辑性和适用性上分析,一致行动(一致行动 人)制度是连结关联关系(契约关系)制度和信息披露(要约收购)制度的中间环节。对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的判定一般建立在对关联关系和契约关系判定的基础 之上,立法关于关联关系的界定和契约构成的界定直接影响对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的判定;推而进之,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判定的结果则既引发了相应的信息披 露或要约收购义务,也是反过来判定关联关系的基本依据。
  海外证券市场对“一致行动人”的界定
“一致行动”(Concerted)和“一致行动人”(Persons Acting in Concert)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的《伦敦城市守则》(London City Code)中。《伦敦城市守则》是在1968年3月27日由伦敦证券交易所与英格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商议后推行的,虽然它仅是交易所的建议,在法律上并 无强制能力,但作为处理上市公司收购的一套规则,该规则被英国证券市场普遍接受和遵守,并对其他国家证券市场的收购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伦敦城市 守则》的规定,“一致行动人”系指为根据正式或非正式的协议或默契,积极地进行合作,通过其中任何人取得目标公司股份以获得或巩固对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人。 并且列举了6种推定为一致行动人的关联人,除非相反证明成立。
香港证券市场对“一致行动人”的界定借鉴了英国《伦敦城市守则》的规定。根据香 港证券与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的《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购回守则》规定,“一致行动人”系指依据一项协议或协定,透过取得一间公司的投票权,一起 积极合作以取得或巩固对该公司的“控制权”的人。规定列举了8种推定为一致行动人的关联人,除非相反证明成立。
美国有关法律中有两个与“一致 行动人”相类似的概念,即“视为个人的集体”(Group as a Person)和“受益所有权”(Beneficial Ownership)。当两个或更多的个人充当合伙人、股份两合公司、辛迪加或者充当为了获得、持有和处理发行者的证券的其他集体时,这种辛迪加或者集体 应被视为本款所称的“个人”。而对于受益所有权,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的有关规定,证券的受益所有权包括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任何合同、安 排、默契、关系或其他方式全部或部分享有该等证券表决的权力。根据美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判断一致行动以合意为要件,只要有为获得目标公司的经营控制权而 进行共同行为的合意即可认定为一致行动,而且,合意并不需要书面的协议,只要有一致行动的事实。而在日本,甚至连合意都不需要证明,只要有实际上的资本关 系或人伦关系等即可被推定为合意,进而形成一致行动人。
 国内证券市场对“一致行动人”的界定
国内证券市场对“一致行动人”的界定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逐步确立的。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证 券法》,新《证券法》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与原《证券法》相比,新《证券法》在上市公司的收购信息披露方面,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一致行动 人”的信息披露制度。这主要体现在八十六条、八十八条和九十六条上。新《证券法》并未明确提出“一致行动人”的概念,而是代之以“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 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这一宽泛的提法,但在法律层面上正式确立了这一法律制度。
2006年5月17日,中国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收购办法》”),新《收购办法》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新《收购办法》第 八十三条明确界定了“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本办法所称一致行动,是指投资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扩大其所能够支配的一个上市公 司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者事实。在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中有一致行动情形的投资者,互为一致行动人。如无相反证据,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为一致行动人:(1)投资者之间有股权控制关系;(2)投资者受同一主体控制;(3)投资者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成员,同时在另一 个投资者担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4)投资者参股另一投资者,可以对参股公司的重大决策产生重大影响;(5)银行以外的其他法人、其他组织和自 然人为投资者取得相关股份提供融资安排;(6)投资者之间存在合伙、合作、联营等其他经济利益关系;(7)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与投资者持 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8)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9)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和在投资者 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等亲属,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 股份;(10)在上市公司任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前项所述亲属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或者与其自己或者其前项所述亲属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 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11)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与其所控制或者委托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持有本公司股份;(12)投资者之间具有其他 关联关系。一致行动人应当合并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投资者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应当包括登记在其名下的股份,也包括登记在其一致行动人名下的股份。投资者 认为其与他人不应被视为一致行动人的,可以向中国证监会提供相反证据。”
 海内外证券市场界定“一致行动人”的异同
从立法学上分析,海内外证券市场立法对于“一致行动人”的界定虽然有所差异,但是有以下三个较为明显的共同点。首先,在立法范围上,各国或地区对一致行 动人的界定相当宽泛,一般来说涵盖了以下两种类型的一致行动人:(1)具有关联关系的一致行动人,指共同持有或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投票权股份的人及其关联 方;(2)非关联关系的一致行动人,即不具有关联关系但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协议或通过其他手段达成某种默契,互相配合,对某一上市公司实施一致行动的两个以 上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其次,在立法技术上,一般采取列举法和概括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一致行动人”加以界定。如英国的《伦敦城市守则》列举了6类一致 行动人,香港的《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购回守则》列举了8类一致行动人,国内的新《收购办法》则列举了12类一致行动人。第三,在法律适用上确立推定原则 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一般规定出现所列举的一致行动情形时,如无相反证据,则应被认为是一致行动人。
从构成一致行动的实质要件上分析,各国或 地区均把行动的合意性(an Agreement to Act in Concert)作为构成一致行动人的实质要件,而在对行动的合意性的认定上,日本的把握尺度要比美国更加宽松,只要有实际上的资本关系或人伦关系等即可 被推定为合意。综合起来,对合意性的判断则体现出以下四个要点:(1)采取一致行动的法律依据是协议、协定、合同、默契、安排、关联关系或其他方式; (2)采取一致行动的手段是取得一家目标公司的投票权或表决权;(3)采取一致行动的方式是积极地进行合作,或者进行共同行为的合意;(4)采取一致行动 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或巩固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基金能够构成一致行动人,如前所述英国和香港地区的规则明确列举了基金可以 成为一致行动人,而国内的新《收购办法》列举的12项内容并未明确指向基金(国内证券市场目前已经出现了券商和其旗下基金共同增持同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事 件)。有一种观点认为,虽然该券商对基金公司控股,但投资主体却是基金,基金在根本上作为一种信托产品,法律关系决定其投资运作完全独立于基金公司,理论 上也不受股东的影响,这样的关系使收购方与基金之间建立了合法的隔离,因此很难将其界定为一致行动人。根据国内新《收购办法》“本办法所称一致行动,是指 投资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扩大其所能够支配的一个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者事实”的规定以前文所述构成一致行动的实质要件分 析,信托关系的法律特征并不能改变“扩大其所能够支配的一个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数量”的特征,因此基金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应该可以被视为一致行动人。
  “一致行动人”制度与关联关系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的联系
从相关法律制度的逻辑性和适用性上分析,一致行动(一致行动人)制度是连接关联关系(契约关系)制度和信息披露(要约收购)制度的中间环节。对一致行动 和一致行动人的判定一般建立在对关联关系和契约关系判定的基础之上,立法关于关联关系的界定和契约构成的界定直接影响对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的判定,而一 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判定的结果则引发相应的信息披露或要约收购义务。因此,关联关系制度和信息披露(要约收购)制度是与一致行动人紧密相关的法律制度。
目前国内涉及关联关系的立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公司法》对关联关系的规定。新《公司法》在其附则中规定关联关系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 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但是,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仅仅因为同受国家 控股而具有关联关系。”其次是《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对关联关系的界定。“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 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共同控 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重大影响,是指对 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除上述定性界定外,《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 方披露》还列举了各方构成企业的关联方和不构成企业的关联方的情形。第三是沪深两个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对关联关系的规定。《股票上市规则》将关联人区 分为关联法人和关联自然人并加以详细规定。
根据上述不同层次的立法关于关联关系的规定,在上市公司收购中一旦出现存在上述关联关系的不同收购 方,则构成一致行动或一致行动人,需要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或要约收购义务。对于不履行相关信息披露和要约收购义务的情形,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 有关规定,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履行报告、公告以及其他相关义务的,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暂停或者停止收购等监管措施。在改正 前,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不得对其持有或者实际支配的股份行使表决权。可以预见,在以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公司法》和新《证券法》为核心的新证 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之下,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大,以没有明显股权联系的安排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并联手实施“一致行动”去“掏空”上市公 司的行为,今后将很难再得以轻松逃脱责任。
作者为国浩律师集团(上海)事务所律师、合伙人(《新财富》2006年11月号最新文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66

不畏外界一致看衰 太設十年償債一八七億 章民強父子苦熬三千多天的悲喜轉折

2012-01-16 TWM




曾是營建龍頭,到背負二百多億元債務,章民強父子在這十年內,歷經太設財務困窘、太百經營權爭奪戰、老三章啟正罹患血癌等風雨,如今章家還掉近九成負債, 奮力再起,要以「創意」和「服務」走出一條新路。

撰文‧方沛晶

舉起近一公尺長的安哥拉羊角,太平洋建設總經理章啟明揚起頭,在「把聲譽建築在建築上」的幾個大字前,奮力地吹出了雄渾低沉的嗚嗚聲調,簡單但渾厚的羊角 聲,劃破了這十年來的陰霾。

「羊角號角從摩西時代就有了,四個音階代表的是召集征戰,也是慶賀勝利。」章啟明說。呈螺旋狀的羊角,就像是這十年來他和父親章民強走過的日子,曲折離 奇,但終究找到了出口。

就在去年的十二月底,原本SOGO主張,章民強父子三人挪用太百公司資金支付太平洋建設員工薪資,導致太百損失逾二億元的背信案,台灣高等法院維持一審無 罪判決定讞。

雖然這只是SOGO相關二十項刑事訴訟案件的其中一件,但高齡九十歲的章民強,仍難掩心中的激動。「即使在最苦難的時候,我都相信上帝的真理是站在我這邊 的。」他操著濃濃的上海鄉音說,如果要留給子孫什麼,他最想留的就是「家世清白」四個字。

最苦時 還虧二十億做完工程這十年來,章民強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SOGO案上。三千多個日子,他的作息一模一樣,早上上班,下午開始研究SOGO案,下了班,吃完 晚飯後繼續研究SOGO案。直至今日,章民強的公事包內,還是裝滿了法律卷宗和相關媒體報導,打開辦公室的檔案櫃,一疊疊數以萬計的文件,都是他在這個案 子上努力的痕跡。

「一開始我也覺得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就把這些東西丟掉吧,努力往前走就是了!但我父親堅持,他可以做生意失敗,可以被別人騙,但他不能接受背信、掏空的 汙名,因為他一輩子,沒有貪過公司一毛錢。」章啟明說,原本他自己設想,搞個三、五年也就算了,沒想到這官司一打就是十年,即使到現在,SOGO案尚未完 全落幕,「但是往好處想,這個案子讓我父親多活了好幾年!」章民強說,他一輩子信任人,太設在台灣做房地產超過四十年了,靠的就是「信用」,所以對於打了 十年還未結束的SOGO案,他沒有退卻,對於太設二百多億元的債務,他也沒有逃避。

太設之所以欠下巨款,一方面是多角化事業太多,力量過於分散,另一方面是一九九七年間,住宅產品景氣下滑,太設轉經營公共工程,卻又碰到亞洲金融風暴後環 境遽變,營造和建築景氣雙雙下跌,加上工程延誤、原物料上漲所致。

「那時候太設手上有十二件公共工程,大概是二百億元。」章民強說,當時上游廠商聽聞太設資金軋不過來,硬是把原物料價格上調,或是要求現金交易,像是瀝 青,就有廠商把價格調高三倍。

面臨這種內外交迫的窘境,章民強才會想要向政府請求紓困,沒想到一家太平洋建設紓困,旗下十八家子公司統統綁在一起,規定沒有一家能跳票,最後,非但紓困 沒有拿到一毛錢,原本太設向銀行申請的融資貸款額度也全部被凍結。

「我們在最艱苦的時候,還是虧了二十億元把公共工程做完,二○○六年八月完成時,太設還拿到了工程獎章。」章民強的笑容露出了一絲無奈,但他堅持,「你欠 人家錢沒有關係,但是不要倒人家。」這十年來,太設從負債二一三億元,一路還到只剩二十六億元。從目前四十家上市營建公司負債比來看,太設的負債比約五 七%,遠低於皇翔(七六%)、興富發(七○%)、鄉林(六四%)等大型建設公司。

「十年前,不是只有外界看衰太設,就連銀行也看衰,覺得這麼大筆錢,太設有能力還嗎?但現在,銀行告訴我,你不要再還了,要不要借點錢,做點開發案?」說 完,章啟明哈哈大笑了起來,可以這麼爽朗地笑著,幾年前他自己是想不到的。

深刻體認「人兩腳,錢四腳」為了籌錢,章啟明和爸爸在一個颱風天,半逼半求地請南寶樹脂買下現在台北捷運永春站EAT五○%的土地權利,總共賣了五億多 元,待對方臨時董事會一開完,章民強自己冒著風雨開車,趕快先拿一億元回來給公司。也曾在某個星期五下午,銀行過了三點半以後才告訴太設要軋票,章啟明須 在兩個小時弄到三億元,章家父子在這十年內,深刻體認到什麼叫作「人兩腳,錢四腳」。

靠著大幅處分資產,這十年內太設共還掉一八七億元的負債。包括SOGO產權、天母真園、富洋投資(有線電視)股權、高雄獅甲段土地、太平洋證券股權等旗下 大型資產,能賣的都賣了。其間不是沒有人告訴太設可以「債留台灣,錢進中國」,但章家父子覺得這會留下臭名,所以寧可賣掉中國控股(大陸百貨股權),抵債 四十億元。

曾經是營建龍頭,也曾經背著二百多億元的龐大債務,太設年營收最高曾到二百億元,而去年約莫是二十億元;一九八○年,太設的股價最高到一八○元,最慘的時 候,連一塊錢都不到。

從鼎盛到沉寂,章家父子有遺憾,但沒有怨懟。

「日勝生就是因為永春站的案子起家,那原本是為SOGO新館預備的,如果成形了,就沒有現在的復興館;我們的有線電視,當時一戶賣的是二萬九,現在一戶最 少是六萬元,但很多事情,不能只看當年。」章啟明說,當要保命的時候,當別人就是要你倒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上帝還讓你擁有了這麼多。

現在,章啟明對於「金錢」另有一套解讀。他進入太設時,正好是太設起飛的時候,關係企業高達二三十家;但太設營收高、負債也高,資金常要軋來軋去,就像是 一頭背負著重物的驢子,前面吊了一根紅蘿蔔,「你追著紅蘿蔔跑,但是愈跑愈累、愈跑愈累……。」走了一圈以後,對於金錢數字反而看得更明白。「以前的太設 就像小孩子去玩具反斗城一樣,看到每一個玩具都想要,拿了滿手,卻也掉了一地;現在是喜歡那個,你要衡量一下是不是手中的這個要放掉。」章啟明說,現在的 太設是從谷底往上走,因為沒有其他上市公司一定要賺多少、必須拿出多少EPS(每股稅後純益)的包袱,所以甚至可以推估未來五年的預算計畫。

從蓋硬體轉型創意服務業

「我不愛錢,但我現在一定要替股東掙錢!」章啟明說,太設過去曾是三進三出的全額交割股,去年十一月重新恢復正常交易後,對公司營運來說,等於是打上一個 「分號」,現在他可以睡得著,也知道太設之後可以對股東交代。

對於房地產循環,章啟明的看法也和其他房地產商不同。他說,現在建設公司的處境是,開發愈多案子,就愈發現賺到的錢買不回原來的土地,弄得壓力很大。「所 以你問我,會不會羨慕別人在這波大多頭賺了很多?我跟你說,我不會!因為我已經走過這一段了。」接下來,太設要擺脫土地高漲而獲利回吐的營建業高槓桿宿 命,以「創意」和「服務」走出一條新路。

「以前你會懷念太設蓋的硬體, 但我希望以後你會感動太設設計的軟體。」去年,章啟明開始在自家建案導入「植物工廠」,依照不同節氣,提供不同植物,夏天是向日葵、冬天是聖誕紅,公司裡 有一組人專門負責社區農場,以後會發展成綠色市集,這也就是太設把營建業轉型成服務業的創新概念。

另外,太設在今年還要發展「康健住宅」,例如社區裡每個住戶都配置一個專屬的USB(電腦連接埠),運動時可以記錄你的血壓、心跳,透過雲端監測你的身體 狀況;其他包括翡翠灣、台北市中山北路合建案、雨農路的百億元大案、桃園楊梅「陽光山林」別墅,和手上七、八個都更案。

面對未來的景氣,章啟明信心滿滿地說,「太設哪裡會怕錯過大多頭?我們的高峰還沒來到,而且一定會比以前高!」

太平洋建設

成立:1967年

董事長:章啟光 總經理:章啟明資本額:40億元 主要業務:房地產開發

近三年營收、EPS

2009 2010 2011(估)營收(億元) 21.3 18.6 23.9 EPS(元) 0.49 0.68 2.8(註)註:太設於2011.09減資33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9

創業是全家一致 對外的戰爭

2012-7-9  TWM




創業,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有時,它是家人間的戰爭;有時,它是家人一致對外的戰爭。

本專題的主角們,綠藤生機創辦人鄭涵睿、迷路拍賣創辦人林修平、理想家產品設計創辦人陸佑境等,都幸運的生在「創業是家人一致對外的戰爭」的家庭。但這並非命定如此,而是家人彼此體諒的結果。

鄭涵睿的母親林碧霞,六十一歲,本身就是創業者,花了近十年時間打造永昇圃生技;林修平的父親林茂喜,七十歲,在「老三台」獨大時代,曾任台視美術部門主管,至今退休五年;陸佑境的父親陸志龍,五十六歲,曾經商失敗,而後在大陸東山再起,當起自己的老闆。

三位父母相同的是,都有獨當一面的經歷,在經濟上都毋須依賴子女。有創業經驗的林碧霞、陸志龍,懷著過來人心境,體會孩子的抉擇。林茂喜是一位傳統父親,曾害怕孩子自毀前程,而後努力學習網路與App,試圖更理解兒子。

支持與擔心,就像打翻的調色盤,在他們心中混了色。不只狀元們五味雜陳,狀元父母也是一樣。 每個冒險靈魂的背後,都有一雙支持的手;他們在夜裡輾轉反側,卻在白日忍住不說。面對這場沒有標準答案的冒險旅程,本刊邀集三位狀元父母分享內心轉折,以下是對談摘要:

干預還是放手?講也是白講,不如好好支持他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當父母培養出一位優秀孩子,多會希望他們發展仕途,或進入大企業擔任高階白領,朝穩定的線型人生路走。當你的孩子突然說,我不要待在大公司了,我要創業,你立即反應是什麼?

林碧霞:記得他(涵睿)(二○一○年)六月辭掉滙豐工作,用一個月幫創業的兩個同學,八月八日飛MIT(麻省理工學院)。卻突然跟我說:種芽菜值得做,然後就留下來!那時心中其實很擔心,小小的芽菜,要養四個台大畢業生!

過程有某種戲劇化,但我不能對他說,兒子不能去做!當然會擔心,好幾天睡不著,但還是要把擔心放下來。年輕人最大本錢是年輕,即使這條路不好走,但對他的人生是加分。於是跟他爸爸決定支持他。

林茂喜:這條路很艱難、資金和風險都很大,做父母當然會很擔憂。不好用嘴巴念,就每天固定寫簡訊給他,叮嚀他記得吃飯,偶爾還會傳中華電信招考訊息給他(全場大笑),萬一創業不順,考個公務員有穩定生活也不錯。

問:希望他去考公務員嗎?

林茂喜:我想十之八九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找一個安穩工作。但時間一久,我也認為,勇於去闖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後來我也鼓勵他,創業可行就繼續走下去。兩年吧!博士後真的不行,也有研究教職的路可走。

問:有試圖提供他任何協助嗎?

陸志龍:人生要對自己埋單,不是靠家裡,例如說可以去整合很多的資源。

林碧霞:兒子從小很貼心,直覺我們希望他走第三類組,也確實念了,但高三時決定轉換(類組)才找我商量。我跟他爸爸溝通,爸爸說:沒關係啊!孩子有自己想 法,但轉頭望著書房一堆書念:這堆書以後要給誰啊!他從小覺得父母走農業這條路,太忙,不走父母這條路,現在卻走跟我們一樣的路。

問:念到台大財金系,拿到MIT入場券卻放棄,跑去種芽菜,不覺得可惜嗎?

林碧霞:走這條路,就要放下身段。捨不得的是,這條路真的很辛苦,以前是年薪百萬,現在是幾十塊、幾十塊節流。

問:其中拉扯有多久?這是他們從小到大,最叛逆的抉擇嗎?

林茂喜:經常在拉扯。我們兩夫婦醒悟了,發現講也是白講,不如好好支持他。

林碧霞:創業是全家一致對外的戰爭。

自由底線在哪?只要往正面方向走,我都支持

問:但很多人卻把家裡當成創業的戰場,光跟家人打仗就耗費心力。

林碧霞:愛很足夠,就有包容。對孩子有信心他們不會壞,也讓他們清楚父母可以衝撞的底線。傳統是愛很濃郁,現代是願意給衝撞空間。

陸志龍:我對小孩的態度有兩點,就是身體和心理健康。你應該為自己人生而思考,不是為我。對我來講,能對自己負責就夠了。甚至也鼓勵他,不要終老一家公司。

我認為讀書很重要,但培養興趣、音樂、交友,這些更有意義。大兒子(佑境)創業很忙,有空還去做瑜伽,這表示他會關心自己身體,很自律,對自己人生負責。

我以前當老師,這是父母希望安穩,我滿足他們的願望,後來辭掉工作創業。有過這樣歷程,所以更尊重孩子選擇。只要往正面方向走,我都支持,只會在旁邊提 醒,不要走歪路。我太太看他創業會心疼,晚上十點還在忙,勸不了他,乾脆讓她眼不見為淨,(我)帶她去大陸,讓兒子去闖。

林茂喜:上一代是唯命是從,這一代要講道理。

陸志龍:過程中難免有意見不合,他也會試著消弭衝突。例如他會跟我說:開發的商品不一定是失敗,只是有沒有賺錢,但失敗過程就是一種收穫。

問:創業後,收入不比在大公司豐厚。如何看待他的經濟問題?有沒有底線?

林茂喜:哪裡有什麼底線?他都做了!(修平補充:有(底線)!就是不要跟地下錢莊借錢。)他媽媽很擔心,錢投進去怎麼辦?但(我)現在反過來,還會幫忙想,給創意建議。

陸志龍:雖然媽媽也擔心:「如果兒子要跟我借一百萬,要不要借他?」但我沒有借錢給他,自己貸款才會自己負責,這是我們的共識。巴菲特也跟自己孩子說:你不要跟我談借錢的事情。

怎麼評量成功?在自己那條路做好,都叫第一名

問:萬一創業失敗,怎麼辦?

陸志龍:前提是要做好風險評估。不管是創業或者人生抉擇,完全掌握也不可能,但我所說的風險是:過就過,不過就去跳樓或者生活出了問題,這就是超乎自己能力範圍。我是允許犯錯的,但極端到回不了頭,是不行的。

林碧霞:去年剛創業,財務數字不漂亮。他們很挫折。但我告訴他,當年你們在金融業,賺錢就是把錢搬來搬去,有人賺有人賠,你們在協助搬的過程中賺到了錢。也就是說,在既有財富中讓財富重新分配。但是你從事農業,靠老天爺力量,種出來就是創造財富。

陸志龍:要讓孩子獨立,從失敗中學習,這不是壞事。小碰小撞,才是成長的過程。

問:通常人們用收入、職階,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你們如何評量孩子?

林碧霞:做就對,而不會去定義什麼叫做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可以走的那條路,只要他在那條路上好好走,都叫作第一名。

陸志龍:父母幫子女決定,正不正確,父母能有把握嗎?不要把未完成心願,加諸在孩子身上。

本質上OK,就要放手。自己重新定義成功與失敗。你以為賺二十萬就比賺十萬快樂兩倍嗎?不一定。但賺兩萬一定比較不快樂,基本開銷還是要足夠,才不會終日為五斗米而煩惱。

問:快樂與穩定,哪個重要?

陸志龍:美國人有句話:一年收入十萬美元,快樂與生活就脫鉤了!排名只是一個現象,核心應是生活過得很有意義,例如說家庭、婚姻、子女關係維繫很好,對社會沒有危害,有正面貢獻。

物質達到一定程度,不要把價值都放在金錢上,要去衡量人生要的是什麼。當然,在大公司工作相對安穩,但我認為自由度不夠,創業全部要自己負責。

林茂喜:他跟我們說:做這個會賺多少錢?但我常提醒他:不要做春秋大夢。(此時修平突然說:有一天讓父母因為我驕傲,就是成功!)

(接話)我認為他一定做得到,只是擔心,時候未到。我也是很世俗的,三不五時到廟裡求神拜佛。(修平在旁猛點頭說:去了很多廟。隨後拿出隨身的籤。)上上星期,還抽到上上籤(眾人大笑)。

問:如果「唯一」和「第一」只能先選一個,你們會選哪個?

林修平、陸佑境同聲說:我要「唯一」!

陸佑境:東西方年輕人觀念差距很大。在東方遇到的年輕人都說,我想設計一個東西給大公司用,或只想集合大家力量,貿易轉賣,幾乎沒人說,我想自創品牌;但歐洲年輕人只要有一個小東西,希望自己出來創業,把自己做大,成為世界的唯一。

陸志龍:不過,走唯一的路,還是要把商業價值考慮進去,不然也是會萎縮,無法擴大,路也會走不下去。有商業價值,也才有影響力。

不管是人生或者創業選擇,就好像撿貝殼,只能往前走,不能回頭。看見第二個,後面還有九十八個,我就敢跟你賭;但到了第五十、六十個,第八十個時,冒險就小了。早點去闖,也是一種人生經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5

過去一週美聯儲委員發言總結:罕見地一致安撫市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8488

WSJ的Hilsenrath認為,作為一個通常情況下難以掌控的團體,美聯儲的委員們在本週罕見地採取了一致的行動,他們在講話中對美聯儲的政策計劃做了驚人一致的闡述。

在本週五緩和了市場波動的演講中,美聯儲的委員們反覆強調金融市場認為美聯儲將很快收緊寬鬆政策是一種誤讀(詳見華爾街見聞報導)

美聯儲理事Jeremy Stein在週五的講話中表示,如果投資者認為美聯儲在最近幾週已經大幅修改其利率計劃,那麼這是投資者的誤讀。
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在當天晚些時候表示,「絕大部分」美聯儲官員不希望在2015年前加息。
美聯儲理事Jerome Powell週四表示,市場波動超過了美聯儲對利率的立場所應該顯示的調整幅度。
紐約聯儲主席William Dudley週四表示,市場表現與美聯儲認為的並不一致。

美聯儲委員們的這種一致表態是在市場對6月19日伯南克新聞發佈會上的點評做出激烈反應後出現的,伯南克當時列出了美聯儲退出QE的時間表。

伯南克強調美聯儲只會在經濟符合增長預期的情況下才會退出QE,也明確表示美聯儲在購債計劃結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加息。

然而,這種微妙的信息並未被市場所理解。股市隨即大跌,利率期貨走勢顯示投資者預計美聯儲將更快加息。而美聯儲的委員們此後的表態幫助市場有所回穩。到週五晚間,股市回補了部分發佈會以來的跌幅,期貨市場也有所恢復。

委員們的一致行動顯示出美聯儲對於市場反應的不安。股市大跌和長期利率走高可能傷害美聯儲希望看到的經濟更快的復甦。

美聯儲通訊社的報導強調美聯儲委員們的點評並未事先協調,亞特蘭大聯儲主席Dennis Lockhart週四表示;「我們都代表自己發言,表達的都是自己對當前局勢的理解。」

Hilsenrath寫道:

在過去幾年裡,美聯儲委員們在議息會議後的發言經常爭鋒相對。鷹派們會傾向於更早推出QE,而鴿派們則強調要保持政策路徑。

而過去一週的一致發言也顯示出美聯儲內部反對寬鬆貨幣政策的鷹派聲音比一年前要少。此前公開表達對寬鬆政策質疑的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Narayana Kocherlakota和聖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都改變了觀點,因為通脹持續低於他們的預期。兩人在過去都表達了與其他委員一致的觀點,認為美聯儲並不急於加息。

當然,並非所有美聯儲委員都站在同一立場。里士滿聯儲主席Jeffrey Lacker週五表示股債雙跌的局面並非投資者的誤解。作為一個堅定的鷹派,他表示近期市場的下跌是「市場價格反映新信息的正常過程」。他預計未來市場還將出現更多波動。

以下是來自美銀美林的最新美聯儲鴿派和鷹派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44

美股的喪鐘快敲響了——卡拉曼的最新言論與我的判斷驚人一致 釋老毛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4580997
危機至今,五年飛逝,大筆大筆的銀子用來挽救市場。然而,危機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弱勢群體受衝擊最大。

·美國失業率卡在了7%上。把所有沒有工作的人都算進來,真實數字恐怕是這個數字的兩倍。

·中等家庭實際收入已經連跌四年,回降到1995年的水平。

·美國股市估值過高,與實體經濟不符。

·很多人質疑金融市場的現狀,認為股市債市的欣欣向榮主要源於寬鬆政策,特別是QE。我很贊同。

·對於投資者,最危險的組合,永遠是脆弱的實體經濟加上膨脹的金融市場。這恐怕就是當下的境況。

資產泡沫:

格林斯潘說得好,除非等到泡沫破碎,聯儲很難提前判斷有沒有泡沫;對於政府來說,更現實的做法,是一旦泡沫破掉,就趕緊上前清理。我很贊同。如果像現在一樣,強行削弱市場下行風險,卻不能同樣限制金融上行風險,不對稱的政策就會扭曲市場。近十年來,金融機構與個人投資者已經是習慣了扭曲的金融市場——在政府的干預下,這個市場有人托底,卻沒有上限。

07年前的「大穩健時代」,之所以沒什麼大動盪,也沒什麼大幅下跌,就是因為政策放寬了信貸約束,壓低了借款成本。只要你沒有壞到一定程度,總能借到錢來維持運轉。許多問題就這樣被掩蓋。

市場節節高昇,有問題的機構也能維持生存,小危機被扼殺在搖籃裡,風險看上去很低,但這一切都為之後的大危機埋下了種子。2008年是必然中的偶然,金融市場注定轟然倒下。倘若之前被掩埋的小危機,能夠免於政策干預,正常地發生發展,金融市場也會摔跤,但不會像一下子這麼慘。

美聯儲與泡沫:

一旦撤掉QE,有多少市場是靠它撐的,就有多少市場會出問題。一旦QE完全停掉,恐怕金融市場會縮水30%。可悲的是,投資者並沒有做好準備,他們把政策帶來的虛假收益當成了真的。想像一下,美聯儲說零利率政策要停止了,或者,突發事件使政府無力繼續幹預市場,市場要亂成什麼樣子?我們無法確知它們何時到來,但可以肯定的是,早晚要來。

現在,很少有人預見到這種未來。不過,一旦摘下眼罩,定睛細看,每個人都可以做出這種預測。

出來混,早晚要還: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倘若政府能隨便印鈔、借錢,卻沒有任何代價,那他們為什麼不持續這樣做呢——永遠這樣印鈔、借錢,讓每個國家都走向繁榮富強?不會的。

2008年的金融危機,本該使經濟觸底,卻最終影響不大,很大程度源於對美聯儲的過度信任。事實上,美聯儲的政策,不會沒有代價,它創造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就將付出等價的成本,接受等價的懲罰。只是,這些尚未浮出水面。

出來混,早晚要還的。究竟以什麼形式還回去——是崩潰的美元?是飆漲的利率?是惡性的通脹?是賣不出去的國債?是長久的衰退?還是什麼別的?我們很快就會知道。

不這樣,能怎樣?

槓桿率,永遠是雙刃劍。2007年,超高的槓桿率威脅了國家的經濟安全。2008年,問題暴露,我們無處可藏。今天,赤字與債務又達新高,相比四年前,我們更加無路可退。如果不採用這種扭曲的、危險的、很可能失敗的一系列政策,我們能用什麼替代它呢?Jim Grant提過一個建議——不妨走向真正的資本主義,讓市場徹底自由運轉,讓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允許問題,允許失敗,允許小危機,也許一切會好起來。

評論美聯儲政策:

《Antifragile》的作者Nassim Taleb觀點新穎,他讚揚了市場的動盪,批評了那些掩蓋市場波動的人。他認為,干預市場的成本,短期內看不見,但絕對相當大。他寫道:扼殺自然的波動,只會掩蓋真正的問題,掩蓋的問題最終還要爆發,雖然來得晚,但是更加猛烈。

然而,我們的政府,總以穩定為第一要務,總在扼制經濟的自然波動。

時候未到?

當下,兩個問題迫在眉睫:短期刺激難以為繼,福利政策難以持續。

開源節流是唯一的辦法,卻難以推行——減掉政府開支,增加公眾稅收,在短期內,會給經濟與金融市場造成重創。在確保經濟復甦前,沒有哪種政府會切斷現金流。同時,所有政策受益者都會極力反對政策轉向。他們總在說:「時候未到」。

歐洲一直在說「時候未到」,我們已經看到了它的下場。

看一看美國的報紙雜誌,也一直有人在說:「是該關掉房利美和房地美,但是啊,時候未到!現在關掉,地產市場要出問題的。」那要等到什麼時候?永遠不會有什麼合適的實際,可以讓你高高興興地停掉住房補助項目,或者撤掉QE政策,或者削減財務赤字。任何時間做這些事,短期都會抑制經濟。

大部分的人都會贊同:刺激政策不能永遠搞下去,福利政策難以長久維持下去。

同時,大部分的人都一直在說,「時候未到」。

這是個悖論。

聯儲抽身不得:

所謂的「穩定的金融市場」,是灌水慣出來的。所謂的「成功的貨幣政策」,是掩蓋事實的。只要政策一停,壓抑的問題就會湧出來,美聯儲根本退不出來。

長久以來,一丁點經濟下行信號,都會讓美聯儲緊張萬分,他們願意付出一切代價,去滅掉一切下行跡象。這樣,他們一手製造出史無前例的政府赤字、超高的槓桿率、難以想像的道德風險,只是為了換取經濟表面上的平靜如水。經濟學家Hyman Minsky如此形容美聯儲的政策:「穩定政策」將導致「不穩定」。美聯儲為沒有資質的人提供了大量貸款,降低了整個經濟的信用水準,金融系統迅速膨脹,走向炸裂的宿命。

金融定律:

金融市場最靠譜的定律,是「回歸均值」。任何市場、任何資產,價格終將返回均值。

這就意味著,所有的高潮後面,都有低谷;所有的泡沫,都一定破裂。

這不是僅僅是個理論,而且幾百年來的歷史經驗。看看Jeremy Gratham的書,你將發現,數據證明了這條定律的正確。

同樣,政府強行鼓氣的金融市場,成本巨大且十分危險。在政策作用下上漲的,政策撤去就要下跌。政策的最終效果,僅僅是又帶來一次漲跌,僅僅是增加了額外動盪。在這樣的政策思路下,市場很可能在「被政策鼓起來」、「狠狠栽下去」、「再被政策弄起來」、「死得更慘」之間反覆循環,越來越依賴治標不治本的救助。

國家破產:

什麼時候國家債務才算危險,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界限。這完全取決於投資者和市場的心態。在海明威的《太陽依舊升起》裡,有人問Mike Campbell是怎麼破產的,他回答,就像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地,慢慢地,然後,突然就不行了。國家破產亦是如此,有個看不見的臨界點,讓人不知不覺地逼近。等你到了那一點,什麼都晚了。

總結:唯有祈禱

我們借了太多,花了太多,卻投資很少;

我們忽視長期問題,任由它們越拖越嚴重;

我們靠借錢為生,卻沒有給自己留什麼餘地。

一旦災難來臨,無論是戰爭,還是金融危機,我們毫無辦法。

沒有一個理性的投資者靠祈禱上帝來賺錢,也沒有一個理性的國家應該這樣。

我們並不比歐洲和日本好。現在已經不早了。即便馬上行動,要返回常態,也需要很長時間。

所以,我們不得不祈禱,上帝,請保佑我們——讓我們可以靠自己弄好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591

國藥一致的另類金融模式 傑晟JasonZheng

http://xueqiu.com/8222772875/24708415
7月22日,國藥一致(000028.SZ)公佈了非公開增發A股股票預案,由控股股東國藥控股全額認購,發行價格為26.07元/股,發行股份數約7400萬股,融資約19.4億元。若本次再融資實施成功,國藥控股所佔股權將從目前的38.33%提高到51%。

  為何淨利潤連年增長的國藥一致此時需要融資,而且採取向大股東定增的方式?此中究竟,不妨考察一下國藥一致的商業模式。

負債率真相

 按公司披露,「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擬用來償還公司債務和補充流動資金」,也有觀點解讀為融資還貸後將為公司減少利息支出逾億元。但筆者認為,事情遠不止這麼簡單。一方面,國藥控股趁機提高持股比例,雙方以後利益更趨一致,的確雙贏。但另一方面,特別是考慮到公司的成長,對原有股東來說,付出的股權攤薄成本顯然高於公司繼續舉債對利潤的攤薄成本,如果融資所得用於償還債務,則是下策。實際上,筆者認為,公司的上述理由只是為推動融資成行的藉口,也許短期可行,但長期,必然是在做大淨資產的情況下,借更多的錢,做更大的生意。

  如果說通常意義上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0%左右是國藥一致此次定增的理由,那麼此前任何一年都比2013年更有迫切需要,因為公司資產負債比率自2007年以來,實際上是逐步下降的(見圖1)。但更應該注意的是,如果剔除無息負債,無論單純從借款的角度,還是從加上應付銀行承兌匯票以及賣斷式保理後的廣義上的計息負債的角度看,的確需要補充自有資金,因為計息負債率5年以來實際上翻了一倍,計息負債總額相當於總資產的40%,利息支出負擔攀升。同時,在總體資產負債率略有下降的情況下,這意味著,免於承擔利息支出的無息槓桿不斷萎縮。

  從年報中可以看到,在計息負債中,除不斷增加的銀行借款以及來自控股股東相關的委託借款、財務公司借款,以及發行短期融資券外,公司還採用了不少需要支付銀行費用的銀行承兌匯票結算方式,公司應付票據中,銀行承兌匯票佔比遠較商業票據高,以2012年末為例,合併報表應付票據中,開立銀行承兌匯票餘額約7.7億元,約佔全部應付票據的70%,估計是對大型醫藥製造企業的優勢品種或進口專利藥開出的。近年,為加速資金回籠及美化報表,更新增了賣斷應收賬款的保理融資,雖然從報表上看,賣斷式保理已「出表」不作為負債,費用計入成本以低毛利為代價,但本質上只是換了一種融資方式。

然而,這一切是否意味著公司就失去了競爭力呢?

查看原圖
需要投入資本的類金融模式

  醫藥批發企業作為中間商,加速周轉提升效率,延伸服務豐富價值鏈,這些都是應有之義,對背靠國藥集團的地區龍頭來說,自然做得不錯,按理說,規模效應下帶來的效率及服務提升,形成不入賬的「無形資產」,理應帶來供應鏈中的優勢地位,但為何近年的無息槓桿不斷萎縮、計息槓桿不斷上升呢?

  對於中間服務商來說,如果能夠形成供應鏈優勢,擁有淨佔款(應付預收類款項大於存貨應收預付類款項),這意味著拿別人的錢做生意,即便毛利率和周轉率都不高,由於資產較輕,仍然可能是一門賺錢的生意。

但在醫藥批發行業,情況則相反。中國醫藥製造企業並非以若干大型企業為主,而是大量的議價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雖然國藥一致作為「兩廣」地區醫藥批發龍頭,按理說應該能夠形成有效議價及佔款能力,但中國的醫院特別是大中型醫院佔全部醫藥流通終端醫藥消費量過半份額,在資金結算週期方面,擁有更強勢的話語權。因此,整體上,醫藥批發企業非但不能形成佔款,反而是處於供應鏈中墊款的角色。

  正因如此,這些年來國藥一致醫藥批發業務雖然發展迅速,但為上下游墊款的增長速度也很快。而這些墊款資金來源,除了公司利潤留存(公司為了業務發展,分紅率較低),而又多年未曾股權融資,就必須依靠有息負債了。

  類似的是,在醫藥批發集中度極高的美國,由於醫藥製造集中度也很高,大型醫藥製造企業議價能力強,即使是合計佔據超過90%市場份額的三大醫藥批發企業麥克森藥物批發(MCK)、卡迪納醫藥(CAH)、美源伯根(ABC),也是處於淨墊款的角色,儘管美國金融工具比中國更豐富,但以上三者的表內借款及債券佔據總資產的比例(下稱「狹義計息負債率」)仍然不低,CAH和ABC大約是10%,而龍頭MCK由於毛利率較高,事實上也意味著證券化或賣斷的應收款佔比較少,狹義計息負債率更是高達30%。

  由此,國藥一致的墊款類似於銀行提供給客戶的貸款,其醫藥批發業務,實質上不只是「物流」業務,更是「金融」業務。

低成本計息槓桿穩住高ROE

 既然是類金融模式,在適當的周轉率及毛利率下,如果有適當的資金成本以及槓桿比率,也可能取得較高的ROE。事實上,以上三家美國醫藥批發巨頭,近年ROE都保持在大約20%的較高水平。而國藥一致,ROE更連續多年高於20%。

  ROIC(投入資本回報率)的計算公式本來為各類口徑下的收益除以權益與計息負債之和,但實際上,調整之後,分母也可以是淨有形資產與淨運營資本之和,對醫藥批發行業來說,固定資產佔比較小,而淨運營資本在這裡就主要表現為墊款了,毫無疑問,用ROIC來衡量墊款的效率再合適不過了。

  從ROE=ROIC×(計息槓桿倍數+1)來看,雖然過去若干年墊款規模越來越大,也就是投入資本越來越高,而在醫改大背景下醫藥批發毛利率有所下降的前提下,公司的ROIC呈下滑趨勢,但由於計息槓桿倍數的提升,ROE卻保持了相對的穩定(見圖2)。

  但計息槓桿倍數的提高並不是唯一原因,如果不是因為計息成本率較低,在息稅前ROIC逐年下滑的情況下,稅前ROIC的下滑速度會更快,這時候即便增加計息槓桿,稅前ROE也會跟著下滑。根據測算,如果2012年的計息負債成本率調升50%,2012年的稅前ROIC就會從約10.7%下降到約9.2%,稅前ROE更會從約35%下降到約30%。從算術平均測算的角度來看,其多年來的年化平均計息負債成本率大約在5%上下波動,由於公司沒有披露平均計息負債餘額,算術平均由於時點的原因多少拉低了成本率數字,但另一方面,從公司披露的借款利率來看,也的確較低,比如2012年短期借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42%,長期借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54%,而2012年新增加的融資工具短期融資券實際年利率則僅為4.45%。

  可以說,較低的資金成本是需要墊款的醫藥批發企業的一項競爭力,不排除因為資金成本低,國藥一致批發業務主動形成淨墊款的角色。因為,如果有比同行低的資金成本,就可以通過給上遊客戶縮短資金結算週期,收取服務費或降低進貨成本,穩定醫改降藥價背景下的毛利率,通過給下遊客戶延長結算週期,獲得合作關係,這樣就擁有了比同行更強的競爭力。從這個角度,國內醫藥批發企業的平均資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藥批發業務的毛利率,由於美國、日本的資金成本要比國內低,因而同類企業的毛利率也要略低(註:因這裡是墊款給上下游提供資金便利,融資成本決定了行業的最低毛利率,因此平均資金成本低的國家的醫藥批發企業,要求的毛利率會相對低些,這跟同一競爭環境下,低融資成本的企業擁有更高的淨利潤率是不同的邏輯。)

  而國藥一致之所以有相對低廉的計息負債成本,一方面是公司的借款來源多樣,除了銀行借款,還有來自國藥集團財務公司的利率較低的短期借款,而且,部分銀行借款以及發行的短融券,因為有國藥控股的擔保,利率也比較低。從這個意義上,若此次定增成功,國藥控股持股比例提升到51%,國藥一致將能得到大股東更大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國藥一致從2009年開始與金融機構開展了不附追索權的應收賬款保理(賣斷應收賬款),金額從2009年的幾千萬元上升到2012年的約8.6億元,儘管犧牲了毛利率,但快速回籠資金從而提高了周轉率,並且美化了資產負債表,有利於繼續獲得金融機構較好信用評級。再者,公司2012年發行的低利率短融券,除母公司對相關公司的擔保狀況外,受合併報表高負債率的影響並不大,因為該等金融工具發行主體是母公司實體,並不以合併報表的虛擬組織來衡量負債水平。

工業為商業補充「資本金」

  國藥一致實際上並不僅是一家醫藥批發商業公司,本身還有製藥工業業務,而且盈利能力還比較強,佔據半壁江山。根據測算,國藥一致的工業板塊,ROIC差不多是商業板塊的2-3倍,由於投入產出比高,在坪山基地開工建設之前,工業板塊能提供超過自身淨利潤的自由現金流,而商業板塊,由於墊款的不斷增加,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自由現金應該是遠小於淨利潤的,而多年來,國藥一致的分紅比率一直較低,實際上,工業板塊的自由現金,留存在公司,充實資產淨值,支持商業板塊規模擴張。

  儘管醫藥批發沒有「金融」之名,無需滿足監管部門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但實際上,因為公司需要向金融機構借款,因而資產負債表的狀況非常關鍵,公司並不能無限度地提高負債率特別是計息負債率,如果自有資本不夠強大,並不能借到低成本的資金。

  從這個意義上,不只是因為有大股東的信用支持,自身現金流強勁的工業板塊,也是國藥一致批發業務能夠迅速做大的因素。

  不過,目前工業板塊「坪山基地」在醞釀多年之後,似乎有開工之勢,後續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醫藥批發業務的墊款資金缺口仍在擴大,公司也已經通過多種方式,解決資金來源,若繼續增加計息負債,恐怕財務上也存在風險,信用級別恐怕下降,計息負債成本率也可能會上升。

  由此觀之,國藥一致的確是需要資金。而且國藥一致批發業務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公司必將繼續維持較高的負債率特別是計息負債率,向大股東國藥控股的融資所得資金長期看不可能用於還債降低負債率,反而可能是在做大淨資產的情況下繼續舉債擴張。

  對國藥控股來說,由於此前持股比例不高,並不願意國藥一致公開發行攤薄其控股比例,定增則提高其控股比例。對國藥一致來說,定增既解決工業板塊製藥「坪山基地「的資金來源,也為商業板塊醫藥批發業務解決墊款資金來源,也可能獲得大股東更緊密的信用及資金支持,雖然短期內ROE會降低,其他股東股權益會被攤薄,但長遠看,似乎是一種「三贏」的局面。

註:本文發表於最近一期《證券市場週刊》,本人曾經持有一致B,但幾個月前已經出清。目前沒有持有任何頭寸的國藥一致或者一致B或者國藥控股的股份或衍生品,本文不作估值參考,僅探討醫藥批發企業的商業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834

三大險企一致減持招行... 成財

http://xueqiu.com/2374042794/25024882
隨著中國平安在29日晚間公佈中報,A股上市的4家保險企業上半年的經營情況已經全部展現在投資者眼前。在上半年大小分化的凌亂走勢中,這些資金雄厚的機構投資者究竟都做了些什麼呢?

中國人壽:抱團取暖,邊打邊撤

主要操作:增持民生興業,減持招行

持續六年的熊市磨掉了許多投資者的信心,其中就包括壽險行業的大佬中國人壽。雖然坐擁1.9萬億的投資資產,公司投資在股票上的資金卻一減再減,到6月底只有800多億元。加上基金投資,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只有8.02%,遠低於2009年小牛市時的15%,以及2007年大牛市時的23%。

國壽表示,"上半年公司把握權益市場波段機會,及時鎖定收益,進一步控制權益風險敞口"。很顯然,公司趁著股市反彈的機會賣出了部分持倉。

看來,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傳說,也只能屬於巴菲特。

從具體持股看,公司上半年明顯採取了抱團取暖的戰略,在股票持倉整體下降的情況下,十大重倉股的持股比例全線上升。其中民生銀行依然是國壽的最愛,持股市值超過120億元。上半年民生發行可轉債之後,國壽又買入了近13億元的民生轉債,鍾愛程度可見一斑。

此外,公司對興業銀行、萬科、神華、茅台等重倉股的持股比例也全面上升,唯獨是招商銀行從十大持股中消失了。年初時公司還持有招行1.14%的股份,市值34億元,筆者估算國壽上半年至少減持了12.5億元的招行。

查看原圖

中國平安:最愛大銀行

實際操作:增持工行,減持招民興

一直以來,中國平安都有一個銀行夢。除了收購深圳市商業銀行和深發展,公司近年來也在股票市場上不斷買入銀行業的股票。今年上半年,公司繼續增持了工商銀行0.2%的股權,按現價計算市值約27億元。另一方面,公司賣出了少量持有的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股票。

目前公司股票持倉中的前三名都是大型銀行,包括工行、農行和建行。加上對交行和浦發的持股,公司手頭上的銀行股至少有450億元。

整體來看,公司的權益持倉也從年初的9.5%下降至9.4%。和其他險企不同,平安的權益持倉僅包括證券和基金,不包括理財產品、基建項目投資等內容,因此平安對股市的敞口應該是四家險企中最大的。

查看原圖

中國太保:擁抱高息股

操作:加倉大秦鐵路,減持中型銀行


中國太保在中報裡明確表示,"密切關注權益市場波動,持續調整持倉結構,重點配置高股息率的股票"。因此股息收益率達到5.8%的大秦鐵路成為太保愛股並不令人意外。公司上半年大概買入了1.4億股大秦鐵路,目前持股市值接近40億元。

此外,公司也增持了長江電力、農業銀行等股息率較佳的股票。不過,公司對浦發銀行和招商銀行的持倉有所下降。

太保的權益類投資佔比從年初的10%上升到10.3%,不過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對非上市股權的投資。

新華保險:劍走偏鋒

操作:什麼都可以買,就是不買四大行


對於一個大型機構投資者來說,忽略市值都在萬億上下的四大國有銀行是很難的,但是新華保險做到了。公司中報的十大持股中,完全沒有四大行的身影,而對唯一上榜的銀行股交通銀行,也作了減持。

目前公司的最大持股是今年新買入的伊利股份,賬面值超過10億元。組合裡相對冷門的股票還包括興業證券,中材國際等,上半年均有顯著增持。

新華保險上半年的權益類投資佔比大幅上升1.4個百分點,到8.2%。和太保一樣,增加的主要是非證券類的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