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是全家一致 對外的戰爭

2012-7-9  TWM




創業,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有時,它是家人間的戰爭;有時,它是家人一致對外的戰爭。

本專題的主角們,綠藤生機創辦人鄭涵睿、迷路拍賣創辦人林修平、理想家產品設計創辦人陸佑境等,都幸運的生在「創業是家人一致對外的戰爭」的家庭。但這並非命定如此,而是家人彼此體諒的結果。

鄭涵睿的母親林碧霞,六十一歲,本身就是創業者,花了近十年時間打造永昇圃生技;林修平的父親林茂喜,七十歲,在「老三台」獨大時代,曾任台視美術部門主管,至今退休五年;陸佑境的父親陸志龍,五十六歲,曾經商失敗,而後在大陸東山再起,當起自己的老闆。

三位父母相同的是,都有獨當一面的經歷,在經濟上都毋須依賴子女。有創業經驗的林碧霞、陸志龍,懷著過來人心境,體會孩子的抉擇。林茂喜是一位傳統父親,曾害怕孩子自毀前程,而後努力學習網路與App,試圖更理解兒子。

支持與擔心,就像打翻的調色盤,在他們心中混了色。不只狀元們五味雜陳,狀元父母也是一樣。 每個冒險靈魂的背後,都有一雙支持的手;他們在夜裡輾轉反側,卻在白日忍住不說。面對這場沒有標準答案的冒險旅程,本刊邀集三位狀元父母分享內心轉折,以下是對談摘要:

干預還是放手?講也是白講,不如好好支持他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當父母培養出一位優秀孩子,多會希望他們發展仕途,或進入大企業擔任高階白領,朝穩定的線型人生路走。當你的孩子突然說,我不要待在大公司了,我要創業,你立即反應是什麼?

林碧霞:記得他(涵睿)(二○一○年)六月辭掉滙豐工作,用一個月幫創業的兩個同學,八月八日飛MIT(麻省理工學院)。卻突然跟我說:種芽菜值得做,然後就留下來!那時心中其實很擔心,小小的芽菜,要養四個台大畢業生!

過程有某種戲劇化,但我不能對他說,兒子不能去做!當然會擔心,好幾天睡不著,但還是要把擔心放下來。年輕人最大本錢是年輕,即使這條路不好走,但對他的人生是加分。於是跟他爸爸決定支持他。

林茂喜:這條路很艱難、資金和風險都很大,做父母當然會很擔憂。不好用嘴巴念,就每天固定寫簡訊給他,叮嚀他記得吃飯,偶爾還會傳中華電信招考訊息給他(全場大笑),萬一創業不順,考個公務員有穩定生活也不錯。

問:希望他去考公務員嗎?

林茂喜:我想十之八九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找一個安穩工作。但時間一久,我也認為,勇於去闖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後來我也鼓勵他,創業可行就繼續走下去。兩年吧!博士後真的不行,也有研究教職的路可走。

問:有試圖提供他任何協助嗎?

陸志龍:人生要對自己埋單,不是靠家裡,例如說可以去整合很多的資源。

林碧霞:兒子從小很貼心,直覺我們希望他走第三類組,也確實念了,但高三時決定轉換(類組)才找我商量。我跟他爸爸溝通,爸爸說:沒關係啊!孩子有自己想 法,但轉頭望著書房一堆書念:這堆書以後要給誰啊!他從小覺得父母走農業這條路,太忙,不走父母這條路,現在卻走跟我們一樣的路。

問:念到台大財金系,拿到MIT入場券卻放棄,跑去種芽菜,不覺得可惜嗎?

林碧霞:走這條路,就要放下身段。捨不得的是,這條路真的很辛苦,以前是年薪百萬,現在是幾十塊、幾十塊節流。

問:其中拉扯有多久?這是他們從小到大,最叛逆的抉擇嗎?

林茂喜:經常在拉扯。我們兩夫婦醒悟了,發現講也是白講,不如好好支持他。

林碧霞:創業是全家一致對外的戰爭。

自由底線在哪?只要往正面方向走,我都支持

問:但很多人卻把家裡當成創業的戰場,光跟家人打仗就耗費心力。

林碧霞:愛很足夠,就有包容。對孩子有信心他們不會壞,也讓他們清楚父母可以衝撞的底線。傳統是愛很濃郁,現代是願意給衝撞空間。

陸志龍:我對小孩的態度有兩點,就是身體和心理健康。你應該為自己人生而思考,不是為我。對我來講,能對自己負責就夠了。甚至也鼓勵他,不要終老一家公司。

我認為讀書很重要,但培養興趣、音樂、交友,這些更有意義。大兒子(佑境)創業很忙,有空還去做瑜伽,這表示他會關心自己身體,很自律,對自己人生負責。

我以前當老師,這是父母希望安穩,我滿足他們的願望,後來辭掉工作創業。有過這樣歷程,所以更尊重孩子選擇。只要往正面方向走,我都支持,只會在旁邊提 醒,不要走歪路。我太太看他創業會心疼,晚上十點還在忙,勸不了他,乾脆讓她眼不見為淨,(我)帶她去大陸,讓兒子去闖。

林茂喜:上一代是唯命是從,這一代要講道理。

陸志龍:過程中難免有意見不合,他也會試著消弭衝突。例如他會跟我說:開發的商品不一定是失敗,只是有沒有賺錢,但失敗過程就是一種收穫。

問:創業後,收入不比在大公司豐厚。如何看待他的經濟問題?有沒有底線?

林茂喜:哪裡有什麼底線?他都做了!(修平補充:有(底線)!就是不要跟地下錢莊借錢。)他媽媽很擔心,錢投進去怎麼辦?但(我)現在反過來,還會幫忙想,給創意建議。

陸志龍:雖然媽媽也擔心:「如果兒子要跟我借一百萬,要不要借他?」但我沒有借錢給他,自己貸款才會自己負責,這是我們的共識。巴菲特也跟自己孩子說:你不要跟我談借錢的事情。

怎麼評量成功?在自己那條路做好,都叫第一名

問:萬一創業失敗,怎麼辦?

陸志龍:前提是要做好風險評估。不管是創業或者人生抉擇,完全掌握也不可能,但我所說的風險是:過就過,不過就去跳樓或者生活出了問題,這就是超乎自己能力範圍。我是允許犯錯的,但極端到回不了頭,是不行的。

林碧霞:去年剛創業,財務數字不漂亮。他們很挫折。但我告訴他,當年你們在金融業,賺錢就是把錢搬來搬去,有人賺有人賠,你們在協助搬的過程中賺到了錢。也就是說,在既有財富中讓財富重新分配。但是你從事農業,靠老天爺力量,種出來就是創造財富。

陸志龍:要讓孩子獨立,從失敗中學習,這不是壞事。小碰小撞,才是成長的過程。

問:通常人們用收入、職階,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你們如何評量孩子?

林碧霞:做就對,而不會去定義什麼叫做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可以走的那條路,只要他在那條路上好好走,都叫作第一名。

陸志龍:父母幫子女決定,正不正確,父母能有把握嗎?不要把未完成心願,加諸在孩子身上。

本質上OK,就要放手。自己重新定義成功與失敗。你以為賺二十萬就比賺十萬快樂兩倍嗎?不一定。但賺兩萬一定比較不快樂,基本開銷還是要足夠,才不會終日為五斗米而煩惱。

問:快樂與穩定,哪個重要?

陸志龍:美國人有句話:一年收入十萬美元,快樂與生活就脫鉤了!排名只是一個現象,核心應是生活過得很有意義,例如說家庭、婚姻、子女關係維繫很好,對社會沒有危害,有正面貢獻。

物質達到一定程度,不要把價值都放在金錢上,要去衡量人生要的是什麼。當然,在大公司工作相對安穩,但我認為自由度不夠,創業全部要自己負責。

林茂喜:他跟我們說:做這個會賺多少錢?但我常提醒他:不要做春秋大夢。(此時修平突然說:有一天讓父母因為我驕傲,就是成功!)

(接話)我認為他一定做得到,只是擔心,時候未到。我也是很世俗的,三不五時到廟裡求神拜佛。(修平在旁猛點頭說:去了很多廟。隨後拿出隨身的籤。)上上星期,還抽到上上籤(眾人大笑)。

問:如果「唯一」和「第一」只能先選一個,你們會選哪個?

林修平、陸佑境同聲說:我要「唯一」!

陸佑境:東西方年輕人觀念差距很大。在東方遇到的年輕人都說,我想設計一個東西給大公司用,或只想集合大家力量,貿易轉賣,幾乎沒人說,我想自創品牌;但歐洲年輕人只要有一個小東西,希望自己出來創業,把自己做大,成為世界的唯一。

陸志龍:不過,走唯一的路,還是要把商業價值考慮進去,不然也是會萎縮,無法擴大,路也會走不下去。有商業價值,也才有影響力。

不管是人生或者創業選擇,就好像撿貝殼,只能往前走,不能回頭。看見第二個,後面還有九十八個,我就敢跟你賭;但到了第五十、六十個,第八十個時,冒險就小了。早點去闖,也是一種人生經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