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股00082第一視頻是坑子股還是下一個銀河娛樂?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25626089
  港股00082第一視頻,港股一家很神奇的公司,民政部背景的紅帽子企業。06年借殼上市成為首家國有背景的視頻企業,一年內股價從0.7漲到4.8。08年金融危機後股價跌到7分,然後再度上演傳奇,在老總張力軍的資本運作下,包括國內的中國人壽富蘭克林資產、美國、香港、台灣聯發科及連勝文家族的各路投資機構的風投資金蜂擁而入,先後參股,股價兩年內漲到3.26,再度創造了互聯網的資本神話。

     隨著各種內外因素,這家企業的業績並沒有高速增長,反而近年來出現了虧損,股價大幅下跌。今年以來,雖然它擁有手游、互聯網彩票、OTT等多重熱門概念,但股價一直在0.5到0.7之間低位徘徊。張力軍在業內也倍受質疑,被認為只是個空手套狼的資本玩家。

      現在第一視頻旗下主要有這幾大業務:

1.互聯網彩票銷售:第一視頻旗下的第一彩和中國足彩網是國內知名的專業彩票網站,而彩票365手機軟件到今年6月已經突破1000萬用戶,成為國內手機彩票銷售的第一品牌。

     中國的彩票發售主要是民政部的福利彩票和體育局的體育彩票,第一視頻民政部的企業背景,是他們拿到第一批互聯網彩票銷售牌照的重要籌碼。個人認為,人民網旗下的專業體育彩票銷售網站澳客網、中體產業旗下的中國競彩網、第一視頻旗下的第一彩和中國足彩網的聯合體,將會是第一批互聯網彩票牌照的最有力爭奪者。相比之下,國內現在熱炒的彩票概念股安妮股份、鴻博股份(這兩家公司以前都只是印刷紙頭彩票的)胡炒的意味偏大。

2.手游業務:旗下的中國手游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2012年獲介紹上市,並在今年8月或香港新世界集團的戰略注資。中國手游集團號稱是中國最大的手游公司,相比國內現在瘋炒的那些手游概念公司,肯定要強很多,但是否是這個行業真正的領先者,還有待考證。

3.鄰訊業務:是類微信的OTT業務,2010年第一視頻旗下的鄰訊互動就和法國電信合作推出推出了類微信業務鄰訊。之後隨著鄰訊互動CEO張明羽帶著團隊的出走,以及騰訊2011年微信業務的發展,鄰訊業務這幾年處於停擺狀態。但隨著法國電信北京代辦處負責人王海拉博士加盟鄰訊互動成為第一視頻鄰訊事業部CEO,第一視頻低調的重新啟動了鄰訊業務,經過一段蟄伏期後,在今年9月24日推出新一款據說為史上最為安全的、可實現完全免費通話的、私密社交應用軟件——鄰訊VIC,集合網絡語音電話、即時通訊和社交功能為一身,致力於為用戶打造私密的安全社交新時代。

     鄰訊VIC正式版本要今年10月15日才正式推出,在OTT業務模式中,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廠商的關係一直備受關注與爭議。中國電信與網易聯合推出易信,就是為了迎接以微信為代表的OTT業務的挑戰。與微信相比,易信最大的亮點是可以給通訊錄中的所有手機和固定電話發送免費語音留言,這相當於將微信的語音對講擴充到任意手機和電話。現在鄰訊VIC推出在微信和易信上都未實現的免費語音通話,一直反覆強調重新定位一直運營商和互聯網廠商合作關係,強調OTT業務和運營商互補關係的第一視頻主席張力軍,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出手,會為行業帶來新的變化嗎?

4.電商業務:V1品網站,主打奢侈品和高端母嬰產品兩塊高端業務,現在推進的比較慢,後續可以關注和鄰訊VIC業務的協同效益。

     總體來看,第一視頻在業務上的重新佈局是有一定的前瞻性,也有一定的概念想像空間。比如互聯網彩票業務牌照的發放,甚至可以和99年澳門回歸後發放賭場經營的性質相比考量,對整個中國彩票銷售市場格局會起到重大影響,甚至可以讓相關企業擁有當年銀河娛樂那樣的潛質。而鄰訊VIC的啟動,未來是否會成為OTT市場的一大變數,這項業務是否會獲得中國移動的支持?中國移動現任首席執行官李躍出身於天津移動,曾擔任天津移動總經理多年,而第一視頻主席張力軍當年曾是天津中天通信負責人,中天通信也是中國移動的代理商。第一視頻在中國移動當年推飛信業務時,雙方曾經簽署過戰略協議,這次是否會再度攜手合作?

      第一視頻能否第一批順利拿到互聯網彩票銷售牌照,將對公司未來的發展起到根本性的影響。而鄰訊業務的重新發展能為第一視頻旗下互聯網彩票、手游、電商、以及傳統業務帶來巨大的協同效應;但是否會重蹈當年虎頭蛇尾的覆轍,猶未可知?

     第一視頻是一家充滿了變數的公司,張力軍從來就是個不甘寂寞,喜歡折騰的人。在新一輪移動互聯網的狂潮下,第一視頻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飽受爭議的張力軍是否會再一次創造新的移動互聯網財富神話,第一視頻到底是Tebbagger,還是坑子股,真的會讓每一個對它有興趣的投資人感到很糾結。但在這個移動互聯網的盛夏裡,它注定不會是個寂寞的旁觀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365

從第一視頻和北大青鳥環宇的估值談港股中小市值股的結構性機遇 dyc1500

來源: http://xueqiu.com/1703837764/27244242
   近期,恆生小型股指數和標普香港創業板指數持續上揚,迭創近幾年來的新高。而每天香港市場漲幅榜上,大批中小市值個股均以靚麗的表現向全世界投資者展示驚人的財富效應。打開不少港股中小盤股的K線圖,最近一兩年來牛氣衝天走勢,動輒5到10倍的升幅,讓A股市場2013年漲幅榜前十的股票相形見絀(2013年A股全市場漲幅第一的網宿科技也才400%)。

     受制於內地經濟的轉型,以金融、地產、鋼鐵、有色、石化等A股市場傳統大盤藍籌股在過去幾年裡令人失望的表現,也拖累了佔港股市場內地股極大比重的國企藍籌股的表現。而香港本地市場這幾年,隨著李嘉誠家族資產向西歐轉移,郭氏家族內訌,霍英東、邵逸夫逝世,其他香港老一代創業富豪均已到遲暮之年;除了以呂志和等幾家為代表的澳門博彩集團,其他香港本地上市公司均以暮氣沉沉,不復昔日活力。

     長期以來,在內地投資者的投資概念裡,港股市場一直是藍籌股的天下。受制於流動性、老千股橫行等多重問題,港股中小市值個股的估值普遍偏低。偶有行情,也是在藍籌股行情的末期,曇花一現式的上漲,最終仍然以股價一瀉千里收場。但從去年以來的港股結構性上漲行情中,香港市場那些公認的大藍籌鮮有整體性的靚眼表現,而大批中小市值個股卻持續保持著高歌猛進的態勢,甚至大有和去年以來一路走牛的A股創業板指數遙相呼應之勢。

     而在大批港股中小市值個股紛紛揭竿而起的背後,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大量湧入香港股市的內地資金,正在對港股市場的估值結構起著深遠的影響,香港和內地投資者對企業估值和資本定價思維上的巨大差異,成為本輪港股很多中小盤股股價大幅波動,發生劇烈的結構性變動的本質性因素。雖然這些內地資金的實力還無法和強大的國際對沖基金抗衡,但是在和香港本地資本的定價權博弈中,內地資本已經開始慢慢佔據了主導的地位。

     對於香港和內地投資者對個股估值和資本定價思維上的差異,我可以列舉兩個股票做案例,這樣能相對清晰的闡釋出一些核心因素:

      第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最近的熱門股,兼具互聯網彩票和手游雙重熱點的第一視頻(00082.HK)。

     香港投資者眼裡的第一視頻是這樣糟糕的市場形象:脫胎於歷史上劣跡斑斑的老千股益安國際,老闆張力軍是個空手套白狼的投機型官商,找了一批機構圈了一大筆錢,收購了一堆熱門概念的企業,最後資本運作了一圈,資產嚴重注水,並且搞了一連串的關聯交易,企業業績還是虧損的,根本不值得投資。最後把人家股價打入了18層地獄,並且歸入老千股的一類;但是香港本地老千股典型的兩大特質:不斷向中小投資者供股抽水、在股價下跌後多次合股壓縮中小投資人的權益,第一視頻可是一次都沒幹過啊(蠻委屈的)!

     但在內地資本眼裡的第一視頻卻是充滿活力的形象:老闆張博士有背景(民政部旗下的企業)、有人脈(能夠忽悠包括社保基金在內這麼多知名機構來注資)、有手腕(收購了那麼多有前途的企業,還把子公司搞到納斯達克上了市),很早就看出了視頻業務不賺錢,果斷提早轉型,提前幾年就佈局了如今炙手可熱的互聯網彩票和手游業務。

     在內地資本的評價裡,第一視頻的手游業務的主體中國手游,是2013年度國內第一手游發行商,獲得社保基金的青睞,是中國手遊行業最有競爭力的企業之一。相比2013年A股手游第一牛股掌趣科技也毫不遜色,至於去年A股的手游概念股大牛中青寶,在中國手游面前,成色可低多了。

     至於第一視頻的互聯網彩票業務,在內地資本的概念裡,也是亮點多多。公司為福利彩票的發行機構民政部背景的企業,血統正宗。旗下的中國足彩網是和500彩票網、澳客網齊名的中國互聯網彩票老三家;彩票365客戶端在移動端市場份額領先,最激進的PE機構給的估值甚至可以比肩500彩票網!雖然第一視頻彩票業務的數據在業內一直被詬病有水分,但是相比現在A股重點熱炒的彩票股鴻博股份,第一視頻的互聯網彩票成色無疑更足。而至於現在A股市場跟風熱炒互聯網彩票概念的安妮股份、姚記撲克,在彩票業內人士看來,估計可能當笑話講了。

     至於那些關聯交易啊啥的,這些在國內投資人眼裡,這是A股市場司空見慣的事情了,沒啥可值得大驚小怪的。A股市場做的比第一視頻離譜的,海了去了,股價不都還好好的?

     這就是同樣一家企業,在香港投資者和內地資本眼中截然不同的觀感,這也是第一視頻最近股價大幅上升背後的主要市場認知因素。

     另外一個非典型的例子是香港創業板一家冷門H股,北大青鳥環宇(08095.HK)。

     在香港投資人眼裡:北大青鳥環宇是一家比較普通的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內地公司,雖然主要的營業收入以電子消防設備為主,但是北大青鳥環宇卻是個不甘寂寞的主,做了一連串主業外的投資:芯片、LED、旅遊、能源等等。最後香港投資者對他的印象基本就是主業一般般,業績一般般,也不專注,東搞搞,西搞搞,乏善可陳。最後被整個香港市場遺忘在了一堆垃圾冷門股中,泯然眾股。

     但是,這類公司如果在A股市場,市場對他的評價也會截然不同:首先,在現在的科技創新大潮下,公司屬於知名高校概念,有很大的技術創新潛力。公司在電子消防這塊屬於國內龍頭企業,屬於今年熱門的智慧城市,安防概念一類,會被內地投資者青睞;公司的主營收入每年保持40%到50%的增長,雖然業績不是很突出,但成長性非常好;在A股IPO重啟後,公司電子消防部分已經啟動分拆回A股中小板的流程,有望在未來獲得資本溢價。

     公司的其他業務方面旅遊業務業績也是連年增長,LED這塊面臨行業反正機遇,芯片部分公司為中芯國際發起人股東(已經減持了不少),能源這塊公司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金山能源(00663.HK)控股股東;加上公司其他一些業務,低於淨資產的股價,僅20%的低負債率運營,對內地投資人來說,現價夠超值的。

     而最近美股市場上,GOOGLE32億美元天價收購智能家居類企業NEST,在資本市場引起軒然大波。而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NEST現在主要的盈利產品智能溫控器和智能煙感器,也是北大青鳥環宇的主要產品之一,這是活生生的NEST概念啊(當然GOOGLE收購NEST背後更看重的是企業創業團隊、發展理念和創新能力)!但是北大青鳥環宇在香港市場上的股價並未因為這個消息起任何太大的波瀾,港股市場直接無視了他的NEST概念。

     相信分析完了這兩個案例,很多投資人對香港和內地投資者對個股估值和資本定價思維上的差異有了相對比較直觀的認識了。正是這種巨大的思維上的鴻溝,使得很多內地投資者有機會在港股小票上取得了良好的戰績。這個結果下,我們需要重新分析近幾年港股市場,乃至海外市場的資金結構。

     近幾年,中國海外移民熱潮洶湧,民間資本也大量流向全球。但是大量的國內資本,其實在海外碰到了真正的投資瓶頸。都說海外投資渠道寬,國內投資渠道窄,但事實卻不竟然。國內的中產投資人,其實在國內相對安全投資渠道選擇不少的:房產(包括商舖)、固定收益信託(至少現在暫時還能保持所謂的剛性兌付)、各種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股票等。

     但是這些投資者到了海外後,實際可選擇的投資面很窄。在歐美除了現在利息1%的美國國債比較安全外,基本沒啥國內投資者熟悉的安全性投資品種。在海外購置房產,在保有環節稅收很高,和國內也完全不同。海外存款利息也很低(好像就澳洲和英國稍微高點),資本的保值增值渠道非常窄。而11年的歐債危機,又讓很多國內投資人在海外固定收益產品上虧損很大,使得很多海外投資人感覺在國外,基本投啥似乎都不是很靠譜的。

     在這種大的投資環境和背景下,我們就會很容易的發現,經歷了11年歐債危機後,美股中概股率先拔地而起,背後的主導力量當然就是中國人在海外的資本(雖然很多人國籍變了,但他們畢竟也曾經是中國人,思維方式有很大的趨同性)。既然在海外沒有絕對安全的,那麼就投熟悉的吧。於是我們看到了美股中概股的資本神話近兩年開始上演,一批美股中概股的股神開始出現。

      美股中概股的特點是創新型科技類企業多,符合中國經濟大轉型的大背景,因此美股中概股群體的走牛是順理成章的,受美股市場的影響很深的港股市場,開始響應美股市場的熱點。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以騰訊、金山為代表的港股創新類企業近幾年年的神奇表現。而500彩票網在美上市,和港股賭博股近10年牛氣十足的表現,也徹底點燃港股彩票股,眾彩股份一年內漲了20倍,華彩控股10多倍,資本神話開始在香江上演。

     現在我們回到討論香港市場,香港市場的存款利率比美國更低,幾乎0利率。內地資本在香港除了投資房產,沒有其他更安全的投資渠道,隨著香港房價的高企和限購措施,內地投資者在香港的投資渠道繼續收縮,而內地湧入香港市場的資金卻在不斷增多。

     而很多內地大股的游資,開始越來越多的使用內地的操作手法運作港股。香港本地其實除了金融、地產、航運、貿易這幾類,嚴格意義上幾乎沒有其他產業。金融地產的霸權使得香港慢慢呈現出了產業空心化的格局,在很多香港投資人的思維習慣上,基本只有金融股、地產股、賭博股是穩賺錢的,投資其他行業都風險比較大。這也使得香港本地上市公司中,除了金融、地產、博彩類公司和一些公用事業類企業外,其他上市公司都不賺啥錢。最後,這些不賺錢的公司找到了他們的生財之道,就是做老千股,靠騙中小投資者賺錢。這也是大批香港小股票市值越跌越低,流動性越來越差的根本原因(香港本地傻錢基本都騙的得差不多了)。

     香港資本市場上世紀70年代前是英國人的天下,上世紀70年代後,以李嘉誠為代表的華資富豪群崛起,取代了英國人,主導了香港資本市場。從那以後,香港資本市場變成了香港本地富豪群和海外資本的博弈場。

     98年金融危機後,香港本地富豪群開始式微,大批有代表性的國內企業在隨後15年內相繼在港上市。

     國內很多企業在香港上市後,在國內資本沒有大規模湧入香港之前,市場定價也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很深。03年趙丹陽們湧入港股市場,通過上輪牛市,修正了內地一線藍籌股的市場估值(現在大盤藍籌股,比如銀行股等,都是H股比A股高,或者差不多)。也正是上輪牛市,使得國內資本慢慢的開始獲取香港資本市場的定價權。

     近幾年更多的內地游資湧入香江之畔,他們的資本更需要在香港資本市場有合適的出路,他們選擇了用A股的投資方式去運作香港內地上市公司。相比產業空心化的香港,國內的上市公司有更多豐富多彩的故事可講,而內地投資者群體的不斷擴大,又使得內地游資在運作上市公司時,有了更好的生存土壤。

     曾經,我也認為A股的創業板會在註冊制實現前後以股價雪崩的方式和香港創業板接軌。但新年伊始,看著兩地創業板連續的同創新高,我突然感受到,事物總是動態變化的。也許內地創業板的泡沫會慢慢的消減,但是沉寂多年的香港創業板,為什麼不能瘋狂一把呢?

     中國在海外的很多投資者,在海外看到比國內估值低很多的同類股票,買進的衝動,和在歐洲以比國內低很多的價格去掃奢侈品的行為,從本質意義上區別不大(也包括我自己)。嚴格意義上,這些行為和價值投資啥的,關聯已經不大了,本質上說,或許我們就是一大群金融消費者。當龐大的中國金融消費者群體,湧入香港資本市場,隨著港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切皆有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891

漫談7年港股投資經歷(一)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29125837
 最近,有朋友想讓我寫寫做了這麼些年港股的一些投資體會,包括經驗、教訓等等。我想了下,覺得網上已經有太多比我做的好的多的優秀資深投資人已經分享過很多極其有價值心得了,我再去寫那些東西,其實也沒太大意思;我倒突然有一種衝動,想把自己這7年來投資港股市場的經歷整理下來,既是寫給朋友們參考的,也是對自己的一段投資經歷的自我總結吧。

     2007年8月中旬,國家外匯管理局宣佈要開通港股直通車的消息後,剛剛經歷了A股市場罕見大牛市的大量民間資本情緒高昂的通過各種渠道闖了出去,這是也許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資本跨境流動。從2007年9月到2007年11月初的那兩個月,或許是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們走勢第一次走勢A股化的時期。很多年輕的QDII基金經理一邊叫囂著要爭奪國企的定價權,一邊感嘆著在香港隨便買什麼股票都覺得便宜,而其它殺向香港市場的內地資金,也在瘋狂的享受買到「便宜貨」的成就感。

     而當時的我,在A股衝擊5000點大關時,覺得A股真的很貴了。正逢國家宣佈要在天津搞直通車試點,也開始關心港股市場,對相比比A股要便宜很多的港股開始了研究。當時選中的股票是中航科工和上海復旦。那時中航科工1.5元多,上海復旦9毛多,A股當時哪裡來那麼便宜的股票,衝動之下滿世界找能港股開戶的地方,最後在一個網上博客裡找到了招商證券國際部的開戶聯繫方式,去開了自己的第一個港股賬戶(現在國內各大券商都開通了香港分公司,都能開戶,而招商證券香港卻由於經紀人違規,被限制開展業務了)。

     開完戶,電匯到券商開的信託賬戶,滿倉買入了自己的第一支港股中航科工,買入平均成本1.6港元。當時正是A股市場中國船舶創下300元歷史天價的時候,而當時中國的大飛機項目重新啟動,軍工產業裡一些個股被看好成為下一個中國船舶,我想起當年索羅斯和羅傑斯上世紀70年代成功投資軍工股的案例,買完後天天期待中航科工會成為中國的洛克希德馬丁(當時中航科工持有的四家子公司東安、哈飛、昌河、洪都的股權是香港上市母公司市值的2倍)。

     07年底,恆指突破30000點後開始見頂回落,當日下跌超過千點。而那天,中航科工繼續逆勢大漲,創下了2.6元的新高。那天我看著慘跌的恆指,和自己滿倉持有,堅挺的中航科工,豪氣滿懷。不過好景不長,之後,中航科工也同樣跟隨恆指步入了調整趨勢,當時再也沒有繼續向上突破過。

     短暫的狂歡過後是苦澀的回憶,最終沒能成行的港股直通車,變成了外資機構掠奪內地投資者的「運鈔車」,在港的外資們借勢狠狠收拾了國內無知無畏的「傻錢」們。08年美國次債危機爆發,全球進入了金融危機,香港恆指暴跌。在金融危機中,海外市場無論是美國還是香港,沒有業績支撐的題材股,相比業績優良,派息率穩定的藍籌股,總是跌起來更快。當時中航科工由於業績虧損,在08年秋天雷曼事件爆發,全球股市尋底時,最低竟然跌到了4毛錢。而當時不單中航科工,其它國企股和香港的中小市值個股,同樣跌的很慘,股價跌去90%以上,讓人以為點錯了小數點的,竟然比比皆是。如3毛的上海復旦、6毛的創業環保、5毛的錦江酒店、5毛的上海集優、1元的長城汽車、4毛的海爾電器、2毛的吉利汽車,1毛錢的中芯國際等等(很多之後幾年大漲10倍20倍甚至30倍以上的牛股就在之後誕生了)。

    那是一段讓人絕望的日子,07年底時的群情亢奮和08年底的哀鴻遍形成了劇烈的反差,讓人覺得恍如隔世。因為沒有漲跌幅限制,港股市場在下跌的時候,受限於流動性差等原因,跌幅會遠遠大於A股。08年底的港股市場,讓人覺得彷彿又穿越回到了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那個時空,多少人一場夢醒才會感到10年股市其實就是一場空。

     因為以前有過01年那場期銅的爆倉經歷,讓我那脆弱的小心臟,能勉強扛住了08年那場撕心裂肺的暴跌。相比國內A股市場那種溫水煮青蛙式的,歷時幾年,經歷過一波一波的反彈後,不斷創下新低的緩慢下跌,港股市場簡單粗暴的一步到位式的快速崩跌,很讓人覺得措手不及。我記得當時中航科工在整個08年上半年的熊市中,價格總體還是在1.2到1.5港元之間波動,讓我還是很期待自己有機會能在未來市場轉好時獲得利潤。但9月雷曼事件爆發前後,港股徹底崩潰時,從9月9日到10月28日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裡,中航科工股價很快從1.2港元多暴跌到了0.4港元。我當時基本是被跌傻了,根本忘了止損該怎麼操作,也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什麼是金融危機,和投資人陷在在金融危機中是怎樣的真實感受。

     那時還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我們這些國內喜歡買中低價港股的投資人,感覺自己買的不是股票,而是和國內當時的權證一樣的波動性極大投機工具。區別只是,權證到期日的,而港股這些中、小市值的股票沒有明確的到期日而已。但到了而08年底港股最後的暴跌時,其實很多股票在暴跌後的快速反彈幅度,更是印證了這些中小市值個股在市場大幅波動時的權證屬性。我記得當時在港上市的中型央企中國建材,07年最高價是38元,08年底最低跌破了1.5元;之後迅速反彈兩週內,股價就反彈到了6元以上。08年金融危機的尖峰時刻,無數投機高手在這個時點獲取了豐厚的利潤,但無數普通投資人,包括很多在港股直通車消息刺激下衝到香港市場的投機者,很大部分都成了這個市場上的纍纍白骨。

09年初,全球政府救市,全球股市一起大反彈。中國政府更是在08年底就推出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也惠及了港股市場,很多08年跌殘了的個股,反彈起來飛一樣的快,中航科工很快就反彈到了1.2港元。而心有餘悸的我,覺得這票底部上來反彈了200%,按照A股市場那麼多年的經驗,肯定股價要深幅回調了。而港股市場還有那麼多類似的股票價格才剛啟動,可以賣出換沒漲或漲的少的。因此,就在1.2元左右賣出了中航科工,一半倉位買入了6毛的中國軟件國際(以下簡稱中軟國際),一半倉位買進了8毛的上海電氣集團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上海集優。

    09年3月的某天,我去淮海路上海香港廣場拜訪一個朋友。當時香港廣場正好還在改造,外面全部都被一堆鐵皮圍了起來,然後只看到鐵皮上油漆噴著幾個大字,香港上市公司麗豐控股,代碼1125。我那個朋友正好是香港廣場的項目經理,他告訴我,自從新加坡著名開發商凱德置地戰略性入股麗豐控股之後,凱德置地派來的管理人員主導了香港廣場這次的這次改造,首先就是清理掉以前髒亂差,和淮海路高檔商圈不符的電腦城;之後要在香港廣場北樓要引入APPLE的專賣店,南樓則引入Tiffany、Cartier等幾十家世界知名奢侈品牌,香港廣場的業態將徹底改變。還和我講了商業地產業態對物業價值的影響等等,這塊雖然我不算特別懂,但是我還是很認同這些世界級品牌的入駐,會顯著提升香港廣場的物業價值這個事實。

     當天晚上回家後,我去查了下當時麗豐控股的股價。令我驚訝的是,當時麗豐控股的股價才9分錢,按照當時總股本80億股計算,總市值才7億多港幣,還不到改造後香港廣場一棟樓的價值。由於香港地產股都是按照公允價值計算淨資產的,所以麗豐控股的淨資產當時高達8毛多港幣。我當時真的覺得發現寶了,雖然香港這類仙股中老千股很多,而麗豐控股的控股股東麗新系林家在香港市場口碑的確不咋地,但也似乎沒有做啥老千股常用的合股行徑;何況凱德置地這樣的知名集團戰略性入股後,我判斷麗新系應該更不會搞那種下三濫招數吧,何況當初凱德置地入股麗豐控股的成本是0.4港元,處在深套中啊!當時興奮得我一夜沒睡好,正好後面幾天上海集優出現好的反彈機會,股價從8毛漲到來1塊。我立馬出掉了上海集優,9分多錢分批買入了麗豐控股。

     09年春的估值修復行情的確是真的好做,我買入麗豐控股沒多久,股價就開始大漲,一個月內,股價最高就到達了0.27元。但我想到它0.8元的高淨資產,而且麗豐控股不同於麗新系旗下其它企業,它的資產和項目全部都在內地,主要集中在廣州和上海。其中麗豐在上海的凱欣豪園項目在中山公園黃金地段,五月花廣場項目也在市中心的閘北區,物業升值潛力很大。按照當時那兩年在4萬億刺激下房地產行業快速復甦的情況和它當年只有5倍的PE,我想起來自己曾經在網上看到過的合生創展在港股市場,曾經在04到05年間,也因為超低PE、超低PB、以及持續大幅增長而一年漲10倍的經典案例。我那時覺得麗豐控股說不定也會出現類似的機會,最起碼股價也會回到凱德置地的入股價0.4元吧,就一直沒賣出,希望等待它成為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支tenbager股,最後傻乎乎的拿了一年,發現企業雖然業績增長,但連一分錢紅利都不給,才在10年春以0.24元賣了,喪失了一年的時間成本(幸好賣了,11年該股低價高比例配股,股價又跌回0.12港元),關於這方面屬於價值投資陷阱的教訓總結我放在後面和另一個操作案例一起說。

     當時我手裡另一個股票是中軟國際,0.6元買進的。當時買進的邏輯很簡單,中軟國際和中國軟件都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的子公司,主營業務也差不多。09年3月,中國軟件在A股市場市場爆漲了3倍,股價漲到30多元。而中軟國際當時剛從香港創業板轉板到香港主板,股價才幾毛錢,我覺得很便宜,就買進持有了半倉。一直持有到了10年3月(持有期做過少量差價),中軟國際股價開始大漲,突破1.5元以後陸續出掉的。當時其實也沒有對中軟國際的業務有太深入的研究,純粹是因為和A股的比價效應差距太大,而選擇的標的。這種純A股式思維的選股方式在09年的大反彈行情中還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之後的港股選股操作中也讓我吃了很大的虧,我之後會從後面的操作案例上談到這點。

     到10年3月,我把中軟國際和麗豐控股相繼清倉後,我發現自己的賬戶經歷了從07年最初初到港股市場一個月賬面浮盈50%,到08年最慘的時候賬面本金浮虧70%,再到10年3月全部清倉後,賬戶總盈利已經超過80%(按照07年入金的本金計算)。慶幸自己不但能從08年金融危機的死人堆裡劫後餘生,還能有不錯的盈利水平,心中不由有點小得意。但我也同時發現,我當初1.2元賣出的中航科工,竟然在中央政府大力扶持軍工產業的政策指引已不不知不覺漲到了4港元。換而言之,如果我是一直持有中航科工股票,不那麼來回折騰的話,當時賬戶已經總盈利超過120%了。一種新的不甘心的感覺由湧了上來,我忘記了,投資是需要休養生息的,反彈了一年多恆指也該有調整了。當然,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時人民幣還在不斷的升值,港幣一直跟隨美元在貶值,而我那些資金那時並沒有放棄港股市場投資,拿回國內的打算。想到港幣兌人民幣天天都在貶值,我當時每天睡覺都會感覺第二天醒來自己的錢又變少了。那種奇怪心理暗示,一種非常迫切的想要繼續擴大勝利戰果的心理,讓自己又一次在港股市場後面的調整市道里,陷入了新一輪的虧損怪圈。

     在10年3月底空倉後,因為考慮到港元匯率跟隨美元兌換人民幣一直在貶值的因素,我急切在尋找下一個合適的投資標的。當時正好廣汽集團吸收合併駿威汽車,我覺得機會不錯,在最後停牌前,短線投機了一把,又賺了8%左右,信心更足。到了4月底,一個消息吸引了我注意力,會德豐擬13港元私有化會德豐地產,較會德豐地產停牌前5.33港元的市價溢價了144%。會德豐地產復牌後,股價立馬飆升到12.52港元收盤,當日上漲135%。

     這個消息讓我當時意識到,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很多香港上市公司在股價遠遠低於淨資產後,控股股東經常會使用私有化的方式來實現股東價值。這在98年金融危機後很多香港上市公司經常幹這些事,甚至連李嘉誠都幹過。而從09年港股市場反彈過程中,已經有鱷魚恤、華潤微電子等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啟動了私有化方案。

     根據這個思路,我找到了一家上市公司中國地產(01838.HK)。這家公司剛公佈09年年報,按照香港的會計準則,是可以計算房地產物業的增值部分進每股收益的。按照這個計算標準,該公司09年的年報利潤竟然是每股收益5港元多,每股淨資產15港元,按照當時2.5港元不到的交易價格,PE竟然只有0.5倍,PB0.16倍,簡直低得讓我無法相信。不過有了麗豐控股0.12倍PB買入成功投機獲利1.5倍的經歷,我還是相信會有這樣天下掉餡餅的好事。

     當然,我當時也研究了下該公司的過往歷史。該公司老闆叫汪世忠,台灣地產商,常年在內地發展,擅長資本運作。在上海成功運作過上海康城項目,03年曾經低價私有化旗下三家上市公司。04年開始,上海康城項目開始產生收益,但是和小股東已經無關了,大股東私有化了三家上市公司後,小股東無法享受到康城項目的超額利潤。而2010年,中國地產集團旗下的另一個大型項目上海靜安協和城也公告要進入建設後期。我當時工作的公司正好也在靜安區,就在靜安協和城附近。因此,我利用公司午休的時間也去協和城工地逛了幾次。工地很安靜,工人開工不是很積極,項目施工進度看上去很慢。我也查過項目相關資料,該項目地皮汪世忠在1992年就已經拿下了,當中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拖到2007年,汪世忠借上海康城出色銷售利潤,把旗下原來私有化的地產業務重新包裝上市後,才在15年後再次啟動建設靜安協和城項目。

     雖然,汪老闆在香港資本市場口碑一直不佳,中國地產雖然上市後賬面利潤很高,但一直沒有給股東任何的分紅。而且靜安協和城項目進展緩慢,開發商很明顯有捂地的嫌疑。不過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能擁有那麼大一塊的地皮建造項目的開發商,幾乎也就中國地產一家,整個項目的價值的確遠高於中國地產股票的總市值。而且中國地產大股東持股在70%以上,該公司被私有化的概率似乎真的很高。

     也許是短線的運氣用完了,該股在我買入後就進入了調整期,股價很快下跌了10%。而這時由於09年及10年上半年房價漲幅非常大,政府開始在各大城市推出限購措施。我當時感覺對高端房地產這塊會有影響,而且我一直對投資民企上市公司,尤其是有歷史劣跡的民營企業更是顧慮重重。因此,我選擇了對中國地產進行止損操作。

     現在回過頭來審視麗豐控股以及中國地產這類大老闆在資本市場口碑不佳的上市公司,雖然淨資產和每股收益很靚麗,但是從不分紅,還經常做些比較噁心的資本運作。這種公司在香港資本市場,其實屬於典型的價值陷阱類公司。在價格超跌之後短期有催化劑支持的情況下,如我當初買麗豐控股那時,可以有短期的投機炒作機會,但是長期看,股價仍然長期處於0.2元以下。但在沒有利好消息刺激的情況下,股價會一直保持很低迷的狀況,如中國地產,股價長期處於緩慢陰跌的狀態,現在已經低於2港元。雖然它的每股賬面淨資產值按照2013年度的年報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3.6港元,但依然無法刺激它的股價有所起色。

     在對中國地產的止損操作的同時,我發現自己一直關注的A+H股公司廣州藥業表現異常出色,讓我突然想到是牛皮震盪市或者熊市裡,醫藥和消費類公司一直是股價長期堅挺的。而在這兩個行業中,我對中國消費類公司從來不是很有信心,我感覺的中國的消費者品牌意識相對比較淡漠,而且對國內各種消費品牌的忠誠度很差。相反,我覺得醫藥行業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湧現出長期穩定上升趨勢的個股更加容易。

     而這個階段,正好有一家港股醫藥類公司聯邦製藥股價大幅上漲,在2010年內連翻了6倍,氣勢逼人。而同時我發現這家公司經常和另一家國內著名的醫藥公司中國製藥(01093.HK,現改名石藥集團)行業比較相似,股價經常有聯動效應(做A股的習慣性思維)。而當時按照2009年度(EPS0.6港元)和2010年半年度中國製藥(EPS0.3港元)的業績,對應當時4港元左右的股價,動態市盈率只有6.5到7倍,PB才1倍左右。而石藥的背景也不錯,公司是國企改革而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董事長蔡東晨也是中國醫藥行業的知名人物。我當時感覺這家公司不錯,是個值得中期投機的標的,就在4港元左右全倉買入。

     當時選這個標的的時候,對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並沒有進行特別深入的研究,也就是這個看上去感覺不錯的公司,讓我在後面的一年裡,遭受了在港股市場上的又一次重大虧損。而此時,日曆已經翻到了2011年度,希臘政府的國債違約,吹響了歐債危機的警報聲,又一輪新的金融風暴,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悄然逼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432

漫談7年港股投資經歷(二)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29144784
歐債危機最初始於2009年底,希臘開始出現債務問題。到2011年初,希臘的債務問題徹底惡化,並開始拖累整個歐洲的經濟,並開始影響到一些中國對歐洲出口企業的業績。而中國製藥當時主要盈利靠的是維生素C原料藥,一個很重要的利潤來源是出口,尤其歐洲市場是過去那幾年增長比較快的。歐債危機讓中國製藥出口增長這塊受到了嚴重影響,而國內過去幾年由於維生素C原料藥價格的上漲,導致國內大小廠商一起進行擴產,整個行業開始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

     中國製藥在2011年初曾經有過一波短線上漲到5港元,我當時憧憬他會走出像2010年聯邦製藥一樣的走勢,沒有選擇獲利出局。而等到2011年3月2010年報公佈,由於2010年下半年中國製藥業績大幅減少,股價迅速下跌到我的成本價。我那時,參考了它過往的優良業績和穩定派息,認為即使它的業績下降,也能保持3毛以上的每股收益,10到15倍的PE,這對醫藥股來說,足夠維繫它的估值了。

     但實際情況是,之後半年裡,中國製藥股價開始了緩慢陰跌的過程,股價在半年內被腰斬,而2011年9月公佈的中期報告,業績下降幅度遠遠超過我的預期,公司的基本面情況迅速惡化,我的判斷錯誤了。總結下來,主要是以下兩點原因:

(1)醫藥股裡原料藥公司具有很強的化工股的屬性,業績波動非常大,和一般的業績穩定的具有消費屬性的醫藥類公司性質不同。

(2)海外的投資機構和研究機構,對這類大公司的的關注度和研究覆蓋程度比較高,調研深度足夠;通常對這種級別的公司基本面的變化,都能做出基本比較準確的判斷。因此這類公司走勢,基本會提前反應公司基本面的變化。

      2011年注定是個多事之年,西邊的歐債危機愈演愈烈,而在美國資本市場,2011年8月發生了中概股東南融通財務造假事件,美股中概股股價大面積雪崩。美股的中概股危機也蔓延到了港股市場,港股中很多科技類公司股價也開始大跌,業績的燙金也開始慢慢剝落。

      在港股科技股中,當時有幾家公司我一直比較關注,它們是上海復旦、浪潮國際、中國軟件國際、長城科技。其中中國軟件國際我在09年和10年收穫頗豐,而浪潮國際那時和中軟國際股價一直比較有可比性(又是那時的做A股的習慣性思維),也是同時從香港創業板轉到香港主板的科技公司。

      當時浪潮國際股價從最高1.4港元下跌到0.4港元以下,雖然業績大幅下降(後來虧損),但我那時因為當初中國軟件國際就是在虧損時買入,後來業績扭虧,加上大市反彈,我才獲利豐厚的。

      那時在中國製藥股價前期破位套牢後從3港元多下跌到2港元,浪潮國際股價從0.4港元下跌到0.2港元的過程中,我開始做起了兩隻股票之間的差價交易。每天按照一定的價格比在兩邊掛單,賺取兩隻股票的波動率差額,持續做了4個多月。雖然最後兩隻股票價格都被腰斬了,但我把總的虧損額控制在了40%以內。

     這時我開始關注起由於東南融通事件是否有被錯殺的好的科技股,然後發現了和中國軟件國際一樣,同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旗下,專門做身份證、銀行卡智能芯片的公司中國電子。

     中國電子早期從事飛利浦手機的製造和銷售業務,後來08年金融危機後手機業務嚴重虧損,被母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通過資產置換,置換進了集團旗下從事智能卡芯片、RFID芯片和衛星導航芯片的優質資產華大電子。09年重組完成後,中國電子當年業績扭虧,並且在10年初股價回升到1.7港元(08年業績虧損時股價最低到過0.25港元)。

     2011年,中國電子股價中報業績150%的同比大幅增長,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年華大電子身份證芯片業務業績開始爆發,未來還有銀行卡的芯片業務爆發的預期,讓我在猶豫再三後,還是在2011年末選擇了分批把中國製藥和浪潮國際做差價的籌碼都慢慢砍掉,在0.6元左右的價格,不斷的換入中國電子,直到滿倉。雖然40%不到的總虧損,砍下去很肉疼,但我期待中國電子的2011年報會有靚麗的表現,能讓我在2012年度鹹魚翻身。

     在2012年初,中國電子股價在年報公佈前上漲到了0.85港元以上,我幾乎已經要鹹魚翻身了。但年報出來後,業績令人大失所望。雖然2011年的業績相比2010年增長來90%,但是相比2011年上半年同比150%的業績增長幅度,實際上2011年下半年度中國電子的業績幾乎同比沒有太大增長,中國電子股價迅速跌回了0.65港元一線。

     與此同時,中國製藥業公佈了2011年度虧損的糟糕成績單,股價開始進入了新一輪暴跌,最低跌到了1.28港元。對中國電子年報業績失望的我,感覺中國製藥股價似乎真的到底了,畢竟中國製藥母公司石藥集團還是有些的優質資產沒有注入的。而且中國製藥業董事長(也是石藥集團董事長)蔡東晨在2011年度增持過中國製藥價值2000萬港元的股份,也被深套其中,我相信石藥集團不會對中國製藥的窘境沒有任何動作的。

     在中國製藥下跌最慘的那集團,我開始慢慢的賣出中國電子(港股關注人的少的股票流動性實在是差,每天成交很少,很難賣),逐步換成中國製藥,最後基本在微利的狀態下,出光了中國電子,並在1.3和1.4港元一線全部換回來了中國製藥。

     中國製藥在暴跌結束後股價快速反彈,且在不久後停牌公佈了重組計劃,公司改名為石藥集團,交易代碼仍然為01093.HK,以2.15港元每股注入集團優質資產,並公佈了大股東和二級市場投資人的利潤對賭方案,以保障未來幾年內公司的業績。復牌後,我以接近2.1港元的價格全部出掉了中國製藥(也就是現在的石藥集團),基本拉回了我在2011年的90%以上的虧損。終於在2012年的夏天,我戲劇性的靠曾經讓自己巨虧的股票提前完成了自己2012年度鹹魚翻身的計劃,可以在心理上放下一年多的煎熬,開始自己新一段的投資歷程。

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22

漫談7年港股投資經歷(三)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29164388
2012年的下半年,再度從大幅虧損的逆境中走出來的我,開始利用市場熊市的休整時間,對自己這5年來港股市場的投資方法、選股思路、操作方法等等進行一次徹底的反思。

     首先,堅持以國內企業,主要是二三線H股和紅籌股,這個路子總體上沒有太大問題。這些企業雖然股價經常會有大幅的波動,但是只要能在合適的位置買入,再配合一些股價的催化劑,要賺錢不難。堅決不碰那些小型民企、香港本地老千股和一些看不懂的企業,這類企業通常會讓投資人一次就陷入滅頂之災而失去逆轉的機會。這樣即使短期內我選錯了標的,或者選錯了對某些標的的介入時機,但還是可以努力尋找到鹹魚翻身的機會。

     其次,是很多朋友和我提到的一個標的買入時機錯誤後的止損問題。相比A股中小盤股的高估值,港股的很多中小市值個股的估值要遠遠低於A股的同類型股票。因此,經過A股市場多年熏陶的投資人,總是會感覺港股市場的同類個股特別便宜,買入後通常股價漲了一倍,還是覺得這股票相比A股還是便宜不少。所以,我在港股市場這幾年,買入的一些我覺得價格很便宜的股票下跌後,我開始總是會覺得已經很便宜了,再跌能跌哪去,這票要是在A股市場,股價起碼小數點後移一位啊。而且A股市場很多中、低價股,通常利空出來後暴跌一輪後馬上利空出盡,股價開始大反彈,甚至反轉。但是港股市場,通常個股的利空出來之後,這些中、小市值的個股股價依然跌跌不休,一直跌到徹底沒有流動性,股價變成殭屍股為止。像基本面惡化時的中國製藥,業績燙金剝落後的浪潮國際,都是跌勢綿綿無絕期。

     而相對應的,A股市場上市公司由於普遍估值較高,因此,通常很多個股在利好消息出來之後,股價經常見光死。而港股市場不同,很多基本面處於不斷改善狀況下的公司,股價常常漲了又漲。比如我曾經買過的中航科工,曾經非常關注的上海復旦,以及重組之後走出低谷的石藥集團(也就是曾經的中國製藥),以及受家電下鄉政策影響基本面不斷改善的海爾電器。這些個股並沒有像騰訊那樣擁有超高速的業績成長,但是卻有著相對確定的業績增長,和良好的基本面,股價就會持續保持上升趨勢很久,在基本面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前,哪怕估值已經並不便宜,股價卻不會出現明顯的下跌趨勢。

     所以港股市場個股的估值差異比A股市場大的多,相比A股市場,香港市場的資金來源比較複雜,有國內的機構、個人,也有香港本地的機構、個人,也有海外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等等。不同性質的資金,不同的投資理念和估值方式,不同的操作風格,混雜在一起,構成的香港資本市場,水的確非常之深。

     對很多國內價值型投資者來說,港股市場是價值投資的天堂,能夠以他們在A股市場無法想像的超低估值買到他們心儀的投資標的,但同時也會有無數的價值陷阱等待著他們。而對於投機客來說,港股市場小票在很短的週期內動輒5倍10倍的短期漲幅,能讓他們獲得在A股市場同樣週期內所奢望的收益,但一旦踩上地雷股,通常很容易陷入萬劫不復的絕境,跌得屍骨無存。

     相比A股市場,港股個股的趨勢性更明顯,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而任何個股的利空和利多消息,通常都會和個股的走勢相當契合,並且會影響個股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的趨勢。

     總體來說,經過了前面那5年港股市場的投資經歷,我覺得自己的很多投資思路和操作方法開始發生了變化。我覺得港股投資,在估值相對於A股普遍偏低的港股市場,找到相對低估的個股並不難,難度在找到所選中的投資標的的催化劑,而且這個催化劑能對股價有很強的刺激作用。沒有催化劑,低估的個股,會一直低估下去,並且慢慢消磨掉我們的時間成本,直到所謂的價值逐漸的消亡。港股市場有太多低PB的殭屍股,每天都在吞噬無數投資者的時間成本,讓投資人的資本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蝕。

     我越來越覺得在港股市場需要更關注市場的熱點,香港股市的流動性整體並不好,只有熱點的股票才能獲得一定的流動性。而在港股市場,一支被低估的市場的冷門股,在成為市場熱點,突然注入大量的流動性後,通常都帶來驚人的漲幅。成為市場熱點的低估值個股,在催化劑的引導下,隨著流動性的注入,才會成為真正的牛股,投資者在這個過程中,更容易在較短時間內獲得相對確定性的高收益。

     經過了這些反思,我開始繼續上路,在2012年的剩餘時段,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標的。我覺得自己的操作可以變得比以前更靈活一些,希望和市場先生更契合一點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23

$上證指數(SH000001)$ 519行情15週年祭——回憶我親身經歷的第一次牛市行情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29334864
   昨天2014年5月19日,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對中國股市的很多老的投資者來說,這是個不同尋常日子;15年前1999年5月19日,是令他們中很多人難忘的日子;那一天開始,他們經歷了夢幻般的幾十個交易日,從大悲到大喜,令無數投資人至今仍然無比懷念。

     那時的我還讀書,懷揣著一夜暴富的夢想,剛剛踏入中國股市,經常和同學一起翹課在證券公司散戶大廳看股票。1999年的春天,剛剛經歷了東南亞金融危機洗禮的中國,百業蕭條,大批國企經營困難。朱鎔基總理那時推行了國企改革,大量國企職工下崗;而當時的中國股市在96、97年剛剛經歷過一輪牛市,雖然98年的金融風暴洗禮了市場,但是殘留的牛市氣息,依然吸引了大量的國企下崗職工們在中國股市「再就業」。我那時開戶的營業部是上海當時最大的券商申銀萬國的某營業部,營業面積很大,行情好時,裡面人山人海、人頭攢動,而大部分的面孔,就是40、50的阿姨、媽媽,大叔、伯伯們。

     99年初春的市場行情還是很蕭條的,營業廳每天留守的主要是些打牌、洗菜的阿姨媽媽們,每天的目標,就是賺點小菜錢,補貼下家用。那年春節前後,市場經歷了一波反彈後,繼續進入了弱勢整理格局,市場從1200點區域緩慢的向1100點方向蠕動,除了一些重組股,在消息刺激下偶爾有驚豔的表現外,大部分股票的表現乏善可陳。

     5月初,在遙遠的西邊,南斯拉夫那邊傳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美國人轟炸了中國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館,兩名中國記者當場被炸死。當時的國際局勢驟然緊張起來,國內的很多大學生開始上街遊行,在國內的美國大使館前抗議。

     消息傳來的第一時間,1999年5月10日,週一,上證綜指跳空低開,留下了一個當時被稱為「導彈缺口」的向下跳空缺口,跳空10點(以當時指數算有1%了)低開,全天大跌48.81點,跌幅4.36%。市場一片哀鴻遍野,那些大叔、阿姨媽媽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失望。之後幾日,指數繼續在低位徘徊,市場氣氛一天比一天低落,大廳裡的交易機(那時都是在交易機前拉磁卡交易的)前幾乎沒什麼人,散戶大廳空空蕩蕩。

     99年那時,大洋彼岸的美國,正處於科技網絡股大牛市中,相關個股的泡泡越吹越大。而我和同學那時也選擇買進了國內的知名龍頭科技股—方正科技,不過似乎方正科技沒有受到海外牛氣的影響,股價一直萎靡不振,我們很快就被套住了。導彈缺口後,我們也慢慢有了恐慌,想割肉出局,但又捨不得,非常糾結。我們當時堅持每天中午午飯時和下午下課後各營業廳去看一次行情,風雨無阻。

     5月19日那天,我們中午來到營業部時,指數依然毫無起色,方正科技股價也依舊萎靡不振。看著一片慘綠色的交易大屏,我們無奈得走出了營業廳。下午下課後,當我們踏進營業大廳時,感覺氣氛異常,雖然已經收盤一個多小時了,但依然有很多散戶聚焦在營業大廳裡,熱烈得交流著行情。再一看交易大屏,哇塞,全國山河一片紅啊!下午尾盤出現驚天逆轉,最後以最高點收盤,全日大漲49.21點,漲幅4.64%,離上方的「導彈缺口」,僅一步之遙,我們的方正科技也大漲8%。

     當然晚上,一系列利好消息開始公佈,主要有當年中國證監會向國務院提交的「改革股票發行體制、保險資金入市、逐步解決證券公司合法融資渠道、允許部分具備條件的證券公司發行融資債券、擴大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規模、搞活B股市場、允許部分B股H股公司進行回購股票的試點」等六項政策建議獲得批准。那時的證券市場,規模還不算很大,強利好政策的刺激對市場影響特別大。第二天,指數跳空高開,快速封閉了5月10日的「導彈缺口」,開盤後高開高走,最後以全天最高點收盤,繼續大漲38.62點,漲幅3.48%。之後連續幾天,指數持續強勢上漲。

     那輪行情起來,科技股網絡股是市場熱點,廣電股份(現在的百事通)、東方明珠、廈門信達等當年的科技網絡概念股連續漲停。我們的方正科技也跟著沾光,很快漲了30%,我們解套賺錢了。沒有經歷過大牛市的我們,賺錢後很快出貨了。但發現大盤一直在漲,跟還是不跟呢?當時我們商量下來,想出來個辦法,都說股市永遠是少數人賺多數人的錢(尤其是多數散戶),那麼我們就看下大部分散戶是買還是賣。於是,我們就在一排排交易委託機前轉悠,一個個看所有的散戶投資人交易委託是買入還是賣出。兜了一圈,我們發現行情起來幾天後,大廳裡的散戶大部分都在做賣出委託,算下來起碼有65%—70%吧。我們彙總了下調查結果,商量後決定:追漲!

     我們挑了一些剛開始漲的,基本面和技術圖形還可以的中低價中小盤股,追了進去。那時的市場越來越熱,隨著指數的持續攀升,交易大廳裡的人越擠越多,我們想交易時幾乎連交易委託機都搶不到了。雖然很多散戶賣了後繼續漲,但漲了後很多人還是選擇再買回來,而盤中指數的每一輪飆升都伴隨著交易大廳裡一片歡呼聲。熱點方面,你方唱罷我登場,廣電、東方明珠們剛表演完畢,上海貝嶺、清華同方等另一批科技股立馬接過了接力棒,開始了他們的驚豔表現!

     6月10日,央行宣佈降息,進一步刺激市場的做多熱情;6月16日,人民日報更是破天荒第一次在頭版頭條刊登《堅定信心規範發展》的特約評論員文章,肯定了證券市場的作用和地位,對當前行情進行了利好評價;這篇文章,也吹響了大盤指標股的進攻號角。

     當時指標股裡最有名的牛股,是虹橋機場(現在的上海機場);記得那時好像是南方證券拉抬虹橋機場股價,盤中5檔買盤,全部掛滿千萬股以上的買單,沿45度角的斜率,一分一分的,推土機似的往上推升股價,無視市場任何的賣盤。人氣指標股的這種拉升方式,將市場的看多氣氛推向了極致。

     在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的造勢下,在指標股的瘋狂拉抬下,6月22日,上證指數高開高走,一舉突破了1993年初創下的1558點的高點,以1564點收盤(96、97年一輪超級大牛市,上證指數也只漲到1520點,沒創新高)。當天盤中指數創新高的時候,我記得營業大廳裡,所有的人都在鼓掌,掌聲經久不息!

     1999年6月30日,指數創下了1756點的519行情最高點;那天我記得天下著大雨,但依然澆不滅人們對牛市的狂熱。1999年7月1日,新《證券法》開始實施,新一輪新股擴容也同步開始,519行情嘎然而止,市場也開始了新一輪的調整。

     回顧整個99年519行情短短一個多月的過程,的確很讓人回味。行情啟動前經濟形勢的嚴峻,市場氣氛的低迷,國際形勢的一觸即發,市場參與者很多都陷入了悲觀、失望、部分人甚至絕望的情緒中。行情反轉時帶來的驚喜,大盤起漲時,市場參與者們的猶豫又何其似曾相識?行情後半段的群情激昂,似乎地獄和天堂僅僅一線之間!

     15年過去了,雖然經歷了06、07年更波瀾壯闊、更瘋狂的牛市行情,但519那段記憶仍然深深的印在我腦海裡。這不但是我經歷的第一次牛市行情(雖然只是時間很短的小牛市),更是我人生中一段無法磨滅的記憶。

     15年彈指一揮間,雖然如今的市場發展壯大,投資者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基礎的人性始終沒變,恐懼、悲觀、貪婪、喜悅、追漲殺跌,依然是大多數人的基本情緒反應。

     在今天519行情15週年之際,我僅將此文送給所有依然堅守在低迷市道中的朋友們,在悲觀的市場環境中,永遠不要放棄希望,也許地獄和天堂,僅僅一線之隔!同時,也將此文作為自己在這市場中逝去的青春的祭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34

$比特幣人民幣(BTCNCNY)$ 虛擬貨幣,泡沫還是趨勢?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29497680
作者:月海

    隨著我國採取手段斬斷了比特幣與實體貨幣的結算通道之後,比特幣從8000開始狂瀉到3000,成交量也大幅萎縮。和前段時間的頻繁出鏡相比,以幣特幣為首的虛擬幣又逐漸地淡出了公眾的視野。似乎這個事情已經蓋棺定論,虛擬幣不僅不被官方所承認,而且屬於打擊的對象。而暫時的價格高企,只是一場傳統泡沫遊戲的慣常戲碼。

     真的是這樣麼?

     雖然國內公眾對虛擬幣的熱情在迅速退潮,但是這並不說明整個虛擬幣市場如其他旁氏騙局那樣已經落幕,相反的,一個數字貨幣的GEEK(極客)圈子卻在地下蔓延,而新的虛擬幣仍然在不斷誕生,表現出令人驚嘆的生命力以及活力。

     故事還得從虛擬貨幣之源比特幣說起。

     比特幣最早來源於一份署名叫「中本聰」(多半是個假名字)的論文,這篇論文可能是以後數以千萬計山寨幣的最初藍本。

     對於比特幣的產生機制和運算方法,沒有可以說更多的了,相關的介紹很多(當然多數都聽不懂)。記住幾個要點即可:

     即特幣的總體數量固定,不會增多;比特幣是第一種分佈式的虛擬貨幣,整個網絡由用戶構成,沒有中央登記結算機構,這種形式被稱作去中心化。

     而這種形式恰好敲擊的是現在國際上通行的法定貨幣體系(以下簡稱法幣體系)的軟肋,即貨幣可以印(記)刷(帳)以及無限超發;貨幣由某個組織(通常是政府)通過他的信(武)用(力)進行背書和清算。

     法幣體系在現代經濟活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主流國家無不是法幣體系的擁躉,通過控制貨幣發行的節奏對經濟生活進行宏觀調控,甚至利用貨幣手段來代替戰爭,進行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博弈。但是,法幣體系也滋生出一些固有的弊端。無休止的貨幣超發與通貨膨脹;以及擁有發鈔權的組織通過貨幣手段對廣大群眾的掠奪;貪婪的金融家為了一己私慾造成的一次又一次金融風暴都使一些人開始回味起「非債務貨幣」統治的那段「田園時代」(筆者個人不這麼認為。金本位的時代並不比法幣體系更好)。正是看到了這些弊端,比特幣企圖運用一些新規則對現行貨幣體系進行一次大膽的改良和嘗試,通過技術手段來進行控制貨幣總量,同樣通過技術手段來截至由於單一結算人帶來的發鈔權濫用的問題 。而這些改變,既迎合了一部分飽受通脹欺凌的人士的需要,又符合了網絡時代中顛覆權威主義分子的口味。

     於是迅速得產生了大量的受眾群體,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信用體系。而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市場需求(比如跨國交易,黑市交易,非法交易—因為交易不受中央結算系統監管)於是一時間出現了歎為觀止的比特幣狂潮。而隨著比特幣的興起,跟風的山寨幣也如雨後春筍般矛頭。

     對此不屑一顧的人往往認為,虛擬幣只是眾多泡沫中的一種,破滅時遲早的事情,隨著政府從曖昧的態度中轉變並直接明確地將此類行為定義為擾亂金融秩序,世界會很快回到正軌。

     而樂觀的人則指出,比特幣開創了一個結算系統的新時代,比特幣的具體規則以及是不是最終能夠成為一種被大眾接受的支付和結算方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比特幣揭示了一種可能性,一種改良現有法幣體系的可能性,同時也是一種挑戰,對於舊時代秩序的挑戰。

     俗話說從1-100是量變,從0-1才是質變,比特幣就是這個質變的開始。

     虛擬貨幣的進化史才剛剛開始,新的虛擬貨幣也在不斷地制定新的規則來修正比特幣的缺點。比如比特幣的貨幣固定數量最終會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以及財富畸形集中(現在的情況是前10%的比特幣持有者擁有90%的比特幣,這種情況比現實中的貧富差距更大),所以有新的山寨幣引入了固定幅度的通脹規則。

     而比特幣廣受詬病的挖礦行為(比特幣挖礦被指毫無意義的浪費電和硬件的行為)在一些新的虛擬幣中得到了改良(比如那個以尋找素數為挖礦手段的素數幣)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當足夠多的智慧在這個領域被消費的時候,真的能誕生一種全新的結算方式能夠替代現行社會的法幣體系的時候,那真會出現革命性的變化。

     當然這些只是筆者個人的猜測和臆想,筆者也沒有能力去深究和證明這些猜測,正如文首的題目那樣,虛擬幣到底是泡沫還是日後的一種趨勢,並不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但是無論如何,這種嘗試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而最終它會帶來什麼,我們留待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47

青鳥為何總是飛不起來—北大青鳥環宇(08095)資產深度解析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29589922

     4月初,我們在《青鳥系僅存的榮光—北大青鳥環宇(08095.HK)解析》對青鳥系僅存的旗艦企業北大青鳥環宇(08095)(以下簡稱青鳥環宇)的歷史沿革以及各大業務板塊的基本情況進行的浮光掠影般的整體解析。今天,我們繼續對青鳥環宇的各業務板塊的具體資產情況進行相對更深入的解析,來探究青鳥環宇股價長期低迷的真正原因,來探討該公司是否有存在投機性的機會。

我們先從青鳥環宇旗下主要盈利的業務板塊談起:

  (一) 電子消防設備

     青鳥環宇的核心資產,無疑屬於北大青鳥環宇消防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鳥消防),註冊資本6億元人民幣,青鳥環宇控股51%。從2011年到2013年度,青鳥消防均保持了高速的業績增長,三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94億元、4.32億元、6.385億元,同比增長幅度分別為33.3%、49.3%、47.8%,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從78%上升到86%,佔公司經營利潤的比重也在基本維持在70%左右。

     這塊近幾年持續保持高速成長的資產屬於青鳥環宇最優質的資產,未來準備分拆到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作為全國電子消防設備排名前三甲的企業,青鳥消防的價值我們已經在4月初的《青鳥系僅存的榮光—北大青鳥環宇(08095.HK)解析》一文中重點分析過,不再贅述。

  (二) 旅遊業務

     青鳥環宇2007年10月註冊成立傳奇旅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傳奇旅遊),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青鳥環宇控股60%,主要經營經營南嶽衡山核心景區道路旅客運輸相關業務,主要包括環保車、索道。具體經營情況4月初的《青鳥系僅存的榮光—北大青鳥環宇(08095.HK)解析》一文中我們也詳細介紹過,在此不在重複敘述。該業務板塊近三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850萬元、8510萬元、9830萬元,同比增長幅度分別10.7%、8.41%、15.51%,佔公司經營利潤的比重也在基本維持在15%到20%左右。

     公司旗下另外有兩家旅遊企業,分別為註冊資本5000萬元,公司持股42%的北京八達嶺傳奇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和註冊資本3900萬元,公司持股42%的吉林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傳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旅遊項目處於推進狀態,暫無利潤,但也沒有太大的經營性開支影響青鳥環宇的主營利潤。

  (三) 酒類業務

     青鳥環宇于于2012年1月27日,通過其全資附屬公司Wesion Inc.以290萬美元的價格完成收購PWC Winery, LLC(一家於美國弗吉尼亞州成立經營註冊資本420萬美的葡萄酒公司)75%股本,並在2013年完成其餘25%的股權收購,該公司現已成為青鳥環宇全資子公司。該公司2013年經營收入為954.3萬元,比2012年1018.3萬元略有減少。

     以上就是青鳥環宇主要的盈利業務,近幾年一直保持著蒸蒸日上的高速態勢,但是青鳥環宇的股價為什麼長期低迷呢?

     謎底就在於青鳥環宇龐大而相對低效的對外投資業務,作為一家已經轉型成多元化投資控股型的企業,截至2013年12月31日,青鳥環宇對外投資控股業務總的資產餘額高達7.2億元人民幣,按照青鳥環宇20%的總資產負債率,2013年年報淨資產總額12.786億元計算,對外投資業務佔淨資產比重達到了56%。

     而這麼龐大的對外投資,總體效率不佳,近幾年基本都是負收益,拖累了青鳥環宇的整體淨利潤。下面我們就具體解析一下青鳥環宇的主要對外投資業務資產情況:

   (一) 青鳥SBI基金

     北大青鳥SBI基金是由青鳥環宇和日本SBI控股株式會社(以下簡稱SBI)於2008年共同發起設立的,總規模1億美元,青鳥環宇和SBI各出5000萬美元,青鳥環宇扣除非控股權益扣後應佔權益為50%。

     說起SBI基金,在亞洲投資界也是赫赫有名的。SBI是日本最大的綜合金融集團公司之一,其前身是孫正義先生領導的軟銀集團(Softbank)的投資部門,之後由前軟銀CFO北尾吉孝領導成為獨立的金融控股公司。2002年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主板和大阪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SBI控股核心業務包括資產管理(包括私募股權投資等)、證券經紀、投資銀行、保險、房地產開發、其他金融服務等。SBI集團總資產約120億美元,現有合併報表子公司48家,關聯企業13家,其中有6家子公司是日本上市企業。SBI在中國和北大青鳥、復旦、清華都有合作的PE基金,SBI及其旗下基金在中國投資了眾多項目,包括阿里巴巴、泰康人壽、金山軟件、天威英利、四川美豐、金風科技、千橡互動、北大青鳥IT教育、天安保險等。

     可以說青鳥SBI基金的起點是非常高的,但是運作6年來,投資效果卻不近人意。截至青鳥環宇2013年年報,青鳥SBI基金淨資產總額4.913億人民幣,扣除非控股權益應佔的比例,實際歸屬合夥人的權益為4.266億人民幣,攤薄到青鳥環宇的實際權益額為2.133億元人民幣,相比當初5000萬美元的出資額,基金處於虧損狀態。

我們通過各種方式,蒐集整理了青鳥SBI基金的投資項目情況,供大家參考:

(1)映瑞光電

     2010年7月,台灣著名的芯片「教父」張汝京繼創立中芯國際後,在2010年7月,又聯手深康佳、北大青鳥等企業在上海臨港產業園區成立了一家在中國大陸從事LED及相關產業鏈設計、研發與製造的中外合作的高科技企業映瑞光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映瑞光電」)。

映瑞光電註冊資本5000萬美元,其中深康佳投資2250萬沒有,持股36%,為第一大股東;張汝京團隊的持股公司香港皓騰持有30%股份,青鳥環宇直接出資1125萬美元,持有18%股份,而青鳥SBI基金出資1000萬美元左右,持有16%股份。

     映瑞光電的產品方向為高亮度LED電視背光源和LED照明,主要產品和服務範圍涵蓋了從藍寶石襯底材料及圖形化、外延片、芯片到封裝測試的各個環節的全產業鏈公司。企業核心團隊主要來自美國及大中華地區(包括大陸、台灣),是專業從事LED及半導體產業研發、生產製造的精英團隊。公司目前已擁有世界級自主知識產權的LED設計、研發、製造技術的多項專利,成為上海市政府重點扶持的LED企業。

     由於前幾年,映瑞光電一直處於產品開發期,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根據深康佳2013年年度報告顯示(香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心的差,只能從國內上市公司年報裡找相關信息),截至2013年12月31日,映瑞光電淨資產為2.433億元,公司運行4年來合計虧損5669萬多元。由此,我們可以推算出青鳥環宇直接持有的映瑞光電賬面價值為4379.4萬元,而青鳥SBI基金持有的映瑞光電賬面價值為3892.8萬元,均錄得不小的累計賬面虧損。

     不過,值得欣喜的是,映瑞光電自主研發的倒裝LED芯片已經成功實現量產,經評估倒裝LED芯片性能也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13年映瑞光電銷售額突破了9000萬元,其單線產值領先LED芯片行業。映瑞光電主攻中高端LED芯片市場,是國內LED芯片廠商中僅有的幾家產品可出口至海外的企業。公司緊密結合國內和海外客戶,訂單量持續大於公司產能。

     經過幾年的低谷期,今年全球LED市場迎來了高景氣週期,作為行業內技術領先的重點企業,映瑞光電預計將迎來快速發展期。據映瑞光電透露,公司計劃2014年實現銷售額突破3億元,作為上海浦東新區臨港光電產業園的龍頭企業,上海市經信委、發改委、科委領導近期也密集調研映瑞光電,積極扶持映瑞光電做大做強。

(2)樂友孕嬰童網上商城

     2009年青鳥SBI基金成立之初,出於看好中國嬰幼兒消費產業的發展,投資了由前光明乳業高管張學慶創辦的上海全球兒童用品有限公司及其在上海地區享譽盛名的母嬰品牌「天天加分」。

     2013年6月,國內母嬰行業整合之風漸起,繼2012年蘇寧云商收購主營母嬰產品的電商——紅孩子後,據稱為全國最大的母嬰零售連鎖企業——樂友在滬宣佈,收購上海本地母嬰連鎖企業——天天加分100%股權。由此,青鳥SBI基金持有的天天加分股權換股成為樂友的股權,具體股權比例不詳,如果有關心我們研究文章的朋友知道相關信息,可以及時補充給我們。

     根據我們從http://www.123cha.com得到的網站訪問量Alexa數據排名數據,樂友網站的日均IP訪問數在13000到14000人,日均PV(點擊率)數近50000人次。而除了被蘇寧收購的紅孩子,可以借助蘇寧的流量外,全球領先的兒童用品公司及號稱中國最大的母嬰產品分銷和零售平台好孩子日均IP訪問數在7000到8000人之間,日均PV數40000人次左右。其他相關企業的IP訪問數和日均PV數根本和這幾家企業不在一個量級上。

     由此可見,樂友屬於行業龍頭是毋庸質疑的。收購天天加分之後,樂友開始加快邁進海外上市的步伐,天天加分—樂友項目預計可能成為青鳥SBI基金第一個成功投資退出的案例。

(3)北大青鳥IT教育

     北大青鳥APTECH成立於1999年,致力於培養中國IT技能緊缺型實用人才,是我國最大的IT職業教育機構。

     北大青鳥IT教育是中國職業教育的啟蒙企業,如同如同英語培訓領域的新東方,北大青鳥在IT培訓界功不可沒,開了教育加盟的先河,包括加盟店的管理、門面設計、教室佈置以及崗位管理等。北大青鳥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IT培訓業的繁榮,華育國際和武漢思遠等IT培訓學校皆脫胎於它。在最初10年的發展過程中順風順水,2008年巔峰期時,年收入到達20多億元,市場份額達到近40%,且幾乎無應收款,240多個校區,遍佈全國60個城市。

之後,隨著IT產業發展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細化。學會一個最基礎的編程到哪兒都能工作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行業對軟件藍領的要求越來越高,讓對北大青鳥的培訓體系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另一方面,07年後的高校擴招趨勢,讓北大青鳥以原來的高考落榜生為主的生源受到嚴重影響。而北大青鳥IT教育加盟商的良莠不齊,又使得企業的管理體系受到衝擊,企業和加盟商的過於功利化運作,在一定時期影響了企業發展的信譽。

     隨著行業發展趨勢的轉變,以及08年金融危機後經濟的不景氣,青鳥IT教育開始走向了拐點。而青鳥IT教育的創始人,首任CEO楊明帶著創始人團隊也隨之激流勇退,將手中股權賣給了SBI中國,以及青鳥SBI基金等一批機構。北大青鳥集團總裁初育國臨危受命,在2011年接手了青鳥IT教育。

     雖然青鳥IT教育這幾年一直在低谷徘徊,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從青鳥IT教育的網站統計,他仍然擁有100多個校區。同時,這幾年,青鳥IT教育依託北京大學的教育資源,也在不斷更新課程,並積極向近幾年剛興起的在線教育轉型,作為應對大學擴招後生源變化的新局面,早在2010年10月,北大青鳥就推出了針對大學生的職業培訓產品體系——北大青鳥學士後,實現了線上線下雙模式結合的先進教學方式,正式進軍在線教育領域。隨著近兩年TMT行業熱潮的再度興起,青鳥IT教育作為行業的老牌龍頭企業,已經從最困難的處境中慢慢走了出來,處於復甦階段。

     這裡我們需要簡單的談一下在線教育這塊,從2013年開始,在線教育這個互聯網細分領域的投資熱潮開始興起。2013年六月,滬江網獲得2300萬美元B輪融資,估值高達2.5億美元。面對每年幾千億的市場空間,大批風投資金蜂擁而入。

     進入2014年,市場對在線教育方面的投資更是進入高潮期。2014年2月,阿里巴巴合淡馬錫、啟明創投,向全球領先的在線教育平台及在線英語學習機構Tutor Group投資近1億美元。同月,YY宣佈設立在線教育事業部,投資10億元推動100在線教育品牌。2014年3月,有消息稱騰訊在套現中國文化傳播10億元後,將和新東方聯手打造在線教育品牌。

     2014年4月,作為青鳥IT教育國內的主要競爭對手,達內科技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按照2014年6月6日每股9.9美元的收市價,5000萬股的總股本,市值達到5億美元。達內科技的成功上市,繼續炒高國內的線教育投資熱。A股市場也聞風而動,A股中小板和創業板近期凡是和在線教育有染的上市公司,在今年的熊市行情中,均走出了不錯的走勢。

     而很多處於初創期的在線教育企業,更是被給出了離譜的估值。如某在線IT培訓公司,年收入2億元,利潤不過幾百萬,開出9億的估值。還有某個只有40多個客戶的在線教育公司,開出1億元估值的天價。這個行業和去年手遊行業泡沫初起時,1000萬淨流水的手游公司,便可以開出2億估值的情況何其類似。

     相比之下,同樣在向在線教育積極轉型中的行業龍頭青鳥IT教育顯得默默無聞多了,但這不代表青鳥IT教育沒有任何的行動,青鳥IT教育背後神通廣大的頂級投資機構們更不會無動於衷吧。

     根據我們從http://www.123cha.com得到的網站訪問量Alexa數據排名數據,青鳥IT教育的官網日均IP訪問數在13000人左右,日均PV數在45000人次左右;而他的競爭對手達內科技官網的日均IP訪問數在9000人左右,日均PV數不到30000人次。兩家公司的學費數目基本相差無幾,且同為行業龍頭,除了在管理上,青鳥有加盟商模式,達內基本都是直營,其他行業弊病和毛利應該不會相差太多。這塊,由於不是該行業從業人員,如果有讀者中有更詳細的數據提供,來修正我們的觀點,我們表示歡迎。

     最後談談我們對職業教育行業的一些弊端的看法吧,其實這個行業的黑幕,有識之士都清楚,廣告基本虛的多。但當無數大學畢業生將面臨史上最難就業季的時候,選擇去職業培訓機構碰運氣(哪怕被看成是病急亂投醫)也是很正常的。中國的人口多、競爭激烈、就業難,才是這些機構真正能保持盈利能力關鍵,這也是在線教育行業發展的空間所在。具體的問題,就不多贅述了,我們希望有清楚青鳥SBI該項投資的朋友向我們提供青鳥SBI對青鳥IT教育的實際投資額和持股比例的數據。

(4)天安保險

     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第四家財產險保險公司,也是第二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標準組建的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成立於1994年12月,總部設在上海浦東,註冊資本56.48億元人民幣。

     SBI中國和青鳥SBI基金均對該公司進行了投資,具體投資金額和持股比例不詳。天安保險業績長期虧損,這筆投資基本可以被認為是一筆垃圾投資,我們覺得青鳥SBI基金甚至可以做壞賬處理了。不過天安保險的牌照價值還在,如果有機構願意收購,估計基金們還能收些殘值。

(二)長沙松雅湖項目

     青鳥環宇2010年開始參與集團的長沙市長沙縣松雅湖項目,佔長沙松雅湖建設投資有限公司46.6%股權。截至2013年12月31日,長沙松雅湖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淨資產為1.395億元,青鳥環宇所佔淨資產的權益為6500萬元。松雅湖項目推進比較緩慢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項目初期資金缺口比較大,2012年7月,該項目獲得國開行總行9.86億元的貸款,項目才得以順利推進。該筆貸款由北大青鳥集團擔保還款,青鳥環宇負責擔保其中2億元的還款額度。

     松雅湖綜合開發項目位於長沙市東北部長沙縣縣城星沙境內,由被稱為中部第一縣的長沙縣政府與北大青鳥集團共同開發,是集城市保安、防洪調蓄、安全飲水於一體,並具有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等功能的城市綜合性工程。項目規劃控制區總面積16.98平方公里,目前尚未開發區域總面積為15.1平方公里。項目建設用地總面積約14200畝,其中,成湖水面約4800畝,生態綠地和公益性設施建設用地約9400畝。投資方將在位於長沙縣松雅湖東北角的7000畝土地,規劃建一座名叫「松雅新都市」的新城。松雅新都市將建多條主次幹道,分別為松一路至松八路和雅一路至雅三路。松雅新都市集寫字樓、零售、酒店、住宅四大功能於一體,這些道路輻射大約20萬人。

     根據國務院《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2010年修訂)為依據制定的《長沙商貿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要努力將長沙打造成國際性商業發展大都市:規劃1個市級商業中心,即五一廣場商業中心。重點建設和引導3個城市商業副中心,分別是:梅溪湖商業副中心、武廣商業副中心和星沙新城商業副中心。

     據介紹,而松雅湖國際生態新城正是位於兩個商業副中心——星沙新城的核心位置,將成為未來星沙第三產業的核心增長極。

     2013年下半年,,長沙縣松雅湖東北角的松雅新都市將啟動13條城市主次幹道建設,加之目前已經動工修建的4條環湖車道和3條游步道,整個松雅湖片區將建設20條環湖道路。到2014年國慶節前,20條環湖道路讓松雅湖交通四通八達。

     2014年,松雅湖將重點完成四大項目建設,分別是松雅湖南部園林景觀工程、香堤路、東六線、撈刀河路等環湖基礎設施配套、北部園林景觀設計和松雅湖環湖片區市政道路工程項目。4月中旬,松雅湖南部園林景觀已完成施工招標,5月中旬將進入正式施工階段,預計施工週期18個月。而到2015年年底,已獲「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的長沙松雅湖濕地公園將正式開園。

     雖然松雅湖項目在這幾年中,並沒有給青鳥環宇帶來任何收益,甚至拖累了青鳥環宇的業績增長。但該項目中部地區最大的國家級旅遊地產項目建成後,青鳥環宇將享受該項目帶來的收益,也可以卸下一個多年的資產包袱。

(三)青鳥恆盛基金

     2011年2月1日,青鳥環宇公告出資4億元人民幣,參股總出資額為10億元人民幣的北京青鳥恆盛投資基金(有限合夥)(10年期)(以下簡稱青鳥恆盛基金),佔青鳥恆盛基金股本比例的40%。青鳥恆盛基金按照目前正在參與數項物業發展項目,包括於北京建設若干豪華住宅及商業大廈。按照青鳥環宇2013年年報,該基金淨資產總額為10.537億元,扣去扣除非控股權益應佔的比例,實際歸屬出資人的權益為7.891億元,青鳥環宇應權益為3.225億元。

     雖然青鳥恆盛基金沒有公佈過具體的投資情況,但從4月份東直門事件所引發的青鳥環宇股價暴跌的表現分析,青鳥恆盛基金所投資的物業項目,應該和集團東直門項目相關。

(四)金山能源(00663)

     2013年8月23日,香港上市公司金山能源公告,向獨立第三方Jade Bird Strategic Investment發行15.55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52.12%,須待股東特別授權批准,及清洗豁免提強性制全購責任;配售價0.45港元,所得淨額6.63億港元,擬用於償還負債;日後新收購或業務投資,以及一般營運資金。

該收購完成後,由青鳥環宇間接持股30%的Jade Bird Strategic Investment成為金山能源第一大股東,青鳥環宇在實際上控制了香港的上市公司金山能源。按照2014年6月6日金山能源收市價0.25港元計算,青鳥環宇實際持有金山能源的市值為1.166億港元。

(五)中芯國際(00981)

     由於青鳥集團的創始人楊芙清院士和王陽元院士(中國半導體之父)和台灣著名半導體專家,芯片「教父」張汝京博士的關係,青鳥環宇是中芯國際的發起人,持有中芯國際5%的原始股份。

     2004年中芯國際上市後,青鳥環宇曾多次減持股份,在2013年5月再次減持4000萬股後,現仍通過全資子公司青鳥開曼持有中芯國際203,163,400股,按照中芯國際2014年6月6日收盤價0.63港元計算,市值為1.279億港元。

     以上就是對青鳥環宇所有賬面資產的基本情況的解析,根據2013年年報顯示,青鳥環宇在2013年末賬面現金及銀行結餘約合人民幣2.862億元,而未償還貸款總額約為人民幣1.847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淨額1.095億元人民幣,財務狀況良好。

綜合上述深度解析,我們得出如下結論:

(1)青鳥環宇的主業發展趨勢良好,業務增長速度較快,成長性在逐步體現中。

(2)對外投資業務效率較差,有限合夥投資基金的方式,讓關聯人無風險侵佔上市公司利益,且旱澇保收。但所投資的項目,部分可能出現逆轉性機會,有望獲得超額收益。

(3)公司現在的較低估值,基本只是相對反映了電子消防和旅遊業務的企業價值,而完全忽略了佔公司淨資產較大比例的對外投資部分的估值(現在的市值,基本就是假定對外投資部分全部投壞掉,徹底變廢紙)。

(4)公司財務狀況良好,中短期內沒有太大的財務隱患,屬於安全邊際較高的投資標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27

世界盃特評(3)—世界盃博彩與投資(投機)心理及策略分析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29799669
 世界盃激戰正酣,周圍朋友、同事參與世界盃博彩的也特別多,筆者觀察了幾天,總體來說,贏錢人的少,輸錢的人比較多。我們通過細心分析,可以發現世界盃的博彩遊戲和投資心理有很多相似之處。

(一)泡沫型球隊,被扭曲的賠率

     本屆世界盃博彩,讓彩民輸錢最多的球隊,莫過於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球星云集,但是整支隊伍年齡結構開始老化;葡萄牙則是一支在C羅這樣的巨星光環籠罩下、整體極度平庸的球隊。但就是這樣這兩支隊伍,卻明顯被很多球迷追捧,押注看好的比率居高不下。

     先談談西班牙吧,就算首場西班牙大比分輸給荷蘭,第二場照樣有無數球迷看好西班牙能大勝智利。但實際情況呢?平心而論,智利隊的整體實力的確要略遜於衛冕冠軍。但如果考慮西班牙整體年齡結構的老化,球員經歷了高強度的歐洲聯賽後已經疲憊不堪,再加上智利在美洲大陸的幾乎半個主場的優勢等等的疊加,雙方實際戰力的天平已經在慢慢的趨向平衡。在這種情況下,真實的勝負天平應該是五五開的。但是,大眾對衛冕冠軍的球員個個耳熟能詳,就連很多偽球迷都能對西班牙的主力陣容倒背如流;而對智利隊呢?很多人的記憶似乎還停留在當年的雙薩上(薩莫拉諾和薩拉斯兩名曾經的智利超級前鋒),公眾對這支南美准強隊,一片茫然。

     這樣的環境下,在博彩投註上,很容易出現一邊倒得看好西班牙,看衰智利的局面,在對西班牙的投註上充滿了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泡沫。而且很多國內球迷都是歐洲五大聯賽的忠實粉絲,是西甲豪門的擁躉,不少人都把鬥牛士當自己的球隊一樣的看好,這種感情注不在少數,最後導致賽前的賠率被嚴重扭曲。比賽中,當智利發揮自己的水平後,西班牙兵敗如山,看好西班牙的投注者基本都賠錢了。這其實就像投資市場上,大眾都看好的股票,都容易被高估,充滿了泡沫,一旦預期出現大的偏差,泡沫立馬破滅,股價就會雪崩。

     再說說葡萄牙,這支球隊擁有了世界足球先生C羅,一名超級球星的光芒,掩蓋了這支球隊整體的平庸。客觀的說,這支葡萄牙隊的整體實力,遠不如當年菲戈、戈麥斯領銜的葡萄牙黃金一代。02年,菲戈也是頂著世界足球先生的光環,卻在韓日世界盃小組都沒出線,成為那屆世界盃最讓球迷失望的球隊之一。而這屆世界盃,C羅的運氣更差,拖著一支平庸的團隊,不但要面對神一樣的對手(幾乎無懈可擊的德國戰車),更攤上個豬一樣的隊友(佩佩),何其的悲催啊!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就是這樣的一支球隊,在和德國隊交戰前,竟然還可以拿到和德國相差不大的賠率,C羅的個人魅力給這支平庸的球隊注入的投注泡沫可見一斑。而現實中,他們和股市中那些包裝得光鮮靚麗、充滿泡沫,沒有太多實際業績支撐的純熱門概念股一樣,一旦熱點過去,股價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

(二)球隊的趨勢

     在前面的特評中,我們預言了本屆世界盃中,美洲球隊大面積崛起的趨勢。從現在小組賽過半後的總體情況看,除了美洲內戰外,其他美洲球隊輸掉的比賽只有公認美洲這次實力最弱的洪都拉斯輸給歐洲傳統強隊法國隊,以及厄瓜多爾傷停補時最後一刻被瑞士絕殺,其他美洲球隊和各大洲球隊交鋒的場次,均獲得了勝利。因此,今年看準大趨勢,看好美洲球隊下注的博彩者都收穫頗豐。這就好比去年A股市場TMT行業如日中天,投資者去年只要買入TMT行業裡的個股,上漲是大概率事件。

     而像智利、哥倫比亞這樣的美洲准強隊,第一輪發揮出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美洲球隊大趨勢向好的情況下,第二輪碰上實力不分伯仲的對手,再度獲勝的確是大概率事件。好比去年TMT行業裡手游股是熱門中的熱門,手游股裡的黑馬股即使基本面一般(如中青寶),一旦被從一堆默默無聞的股票發掘出來,還是能夠一漲再漲。

(三)合適的賠率,才是博彩者的安全邊際

     有很多看似強弱分明的比賽,賠率明顯一邊倒,博彩者就算看對了勝負,想要獲取不錯收益也非常難。

     比如荷蘭對澳大利亞,按照雙方首輪小組賽的表現,荷蘭獲得了一致的讚譽,而澳大利亞則被貼上了魚腩部隊、送分童子的標籤。賽前,基本上只有投注荷蘭淨勝2球以上獲勝,才能獲得一個相對過得去的賠率。而實際比賽中,橙衣軍團打得驚險無比,還差點被對手掀翻,最後一球險勝。因此,這場比賽中,很多認為荷蘭獲勝的人為了獲取不錯的賠率,都是投注荷蘭讓二球以上,推高了自己的風險敞口;最後在荷蘭贏得比賽的情況下,他們還都輸了錢,所以合適的賠率真的很重要。

     本屆世界盃巴西隊的鋒線幾乎可以說是史上最差,攻擊力極度匱乏,第二輪遇上了美洲出了名的難啃的骨頭墨西哥。每屆世界盃五冠王巴西隊幾乎都是奪冠熱門,這次更是東道主,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因此,賽前賠率幾乎一邊倒,就算看好巴西的人也難以獲得一個合適的賠率獲利。最後,墨西哥人很爭氣得守了個0:0,輸錢的球迷不計其數啊。

     這就好比在股市裡,你買了股價嚴重高估的熱門股,看上去似乎很容易賺錢,可是一旦出現行情逆轉或者個股利空,賠錢更容易。

     反面例子是同樣第一輪表現不佳的烏拉圭,在頭號射手蘇亞雷斯復出後對陣同樣第一場輸球,境遇不佳的英格蘭。在雙方實力旗鼓相當的情況下,竟然出現英格蘭讓一球,烏拉圭還能獲得1賠2這樣的賠率。最終,蘇亞雷斯幫助烏拉圭獲勝。

     這好比股市裡,你發現一支在底部的股票,突然出現強烈的利好消息,股價還沒起步,估值也很低,有很大的安全邊際,獲利的概率當然很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66

$中國光大控股(00165)$ 滬港通潛力股巡禮—光大控股(00165)有投資價值嗎?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30433939
 中國光大控股(00165)是一家成立於1997年的紅籌公司,為此次「滬港通」中「港股通」範圍中的恆生綜合中型股指數成分股;是中國光大集團在港的金融業務旗艦企業,涉及領域包括大中華地區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直接投資、證券及保險等業務。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光大控股在2013年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1.572億港元,歸屬上市公司收益13.5億港元;按2013年末總股本17.2億股計算,每股收益0.783港元,每股淨資產16.69港元,2013年末資產負債率為14.37%,財務狀況良好,年度股息為0.31港元。

     2014年2月24日,光大控股以10.12港元的均價,回購註銷3484.6萬股股份,涉及資金3.53億港元。回購註銷部分股份後,光大國際總股本縮減到16.85億股,在2014年中期報告尚未公佈的情況下,賬面淨資產高於16.8港元,按2014年7月25日收市價12.32港元計算,PB僅0.7,總市值207億港幣。

     截至2014年3月31日,光大控股持有A股上市公司光大銀行15.7273億股,按2014年7月25日2.49元人民幣收市價計算,持股市值為39.16億人民幣;外加2014年7月16日分配到的稅後0.1634元人民幣每股年度股息,利息收入為2.57億人民幣。

     截至2014年3月31日,光大控股持有A股上市公司光大證券11.3925億股,按014年7月25日收市價8.54元人民幣計算,持股市值為97.29億元人民幣;外加2014年6月16日分配到的稅後0.19元人民幣每股年度股息,利息收入為2.16億人民幣。

     2014年7月11日,光大控股旗下中國飛機租賃(01848)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上市首日跌破5.53港元發行價,光大控股以5.579元平均價增持693.65萬股,增持後光大控股持有中國飛機租賃2.139億股,佔總股本比例為36.52%;按中國飛機租賃2014年7月25日5.06港元收市價計算,光大控股持股市值為10.82億港元。

     近5年來,在律師出身的光大控股首席執行官陳爽帶領下,光大控股的資產管理業務做的風生水起。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光大控股旗下共有16只基金,包括一級市場的3只私募基金、3只創投基金和5只產業投資基金,以及二級市場的2只債券投資基金和1只對沖基金,還有1只用於進行結構性投融資業務的人民幣夾層基金,和1只剛剛成立的以色列併購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已突破333億港元,過去五年複合增長率達60.8%。

     此外,我們下面將詳細介紹下光大控股近兩年來最值得一提的一筆投資,是由光大控股的全資子公司中國光大控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2012年12月以4億人民幣領投了對華大基因子公司華大基金科技服務有限公司13.98億的總融資。該項融資其它額度被紅杉資本、深創投等知名PE機構瓜分。按照13.98億的總融資額,融資標的華大基因科技服務公司的總估值為33億人民幣,我們可以推算出融資後光大控股應佔華大基因科技服務公司12%股權。

     該項融資的主要目的是以1.176億美元併購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基因測序公司CG,華大基因在融資完成後的2013年3月成功收購CG。資料顯示,CG是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一家基因測序公司,成立於2006年3月,因研發和提出人類全基因組測序技術而聞名,並於2010年11月成功登陸美國拉斯達克。自成立以來,CG先後經過5輪融資,獲得2億多美元。但由於業績持續虧損,陷入財務困境,使得華大基因獲得了低價併購的機會。

     在華大基因收購CG的過程中,CG在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Ilumina同時提出比華大基因高5%的報價參與競購,但由於無法通過美國反壟斷機構的調查而作罷。而對華大基因而言,收購完成後,由於CG擁有基因測序的上游核心技術資源,助於華大基因降低對Ilumina等上游公司的依賴,測序服務成本也有望大幅降低;由於華大基因有完整的基因測序中、下游資源,兩公司合併後,將成為人類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領跑者。

      如果說華為代表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成長企業的過去式,騰訊代表了科技成長股的現在式,那麼華大基因無疑就是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將來時。從華大基因的組織架構來看,主要是由一個研發中心和兩個科技公司組成,兩個科技公司分別為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和華大基因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華大基因業務主要分為科技服務、健康服務以及其他的衍生業務三個類別,健康服務和其他衍生業務基本還處於紙面階段,已經開始產生利潤的只有包括基因改良業務在內的科技服務類業務。

     因此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才會被選擇作為此輪融資的主體,雖然根據協議,華大基因收購CG後,會稀釋掉光大控股等機構的部分權益。但能在這家被預期5年能達到千億年收入,未來成功上市後,能擁有千億市值的中國未來之星的融資中獲得一張門票,委實不易。

     綜上分析看,按照現在的交易價格,光大控股的估值無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我們會持續跟蹤其未來的表現,並將繼續對它300多億的管理資產情況進行研究,也希望大家有相關的信息及時和我們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