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漫談7年港股投資經歷(二)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29144784
歐債危機最初始於2009年底,希臘開始出現債務問題。到2011年初,希臘的債務問題徹底惡化,並開始拖累整個歐洲的經濟,並開始影響到一些中國對歐洲出口企業的業績。而中國製藥當時主要盈利靠的是維生素C原料藥,一個很重要的利潤來源是出口,尤其歐洲市場是過去那幾年增長比較快的。歐債危機讓中國製藥出口增長這塊受到了嚴重影響,而國內過去幾年由於維生素C原料藥價格的上漲,導致國內大小廠商一起進行擴產,整個行業開始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

     中國製藥在2011年初曾經有過一波短線上漲到5港元,我當時憧憬他會走出像2010年聯邦製藥一樣的走勢,沒有選擇獲利出局。而等到2011年3月2010年報公佈,由於2010年下半年中國製藥業績大幅減少,股價迅速下跌到我的成本價。我那時,參考了它過往的優良業績和穩定派息,認為即使它的業績下降,也能保持3毛以上的每股收益,10到15倍的PE,這對醫藥股來說,足夠維繫它的估值了。

     但實際情況是,之後半年裡,中國製藥股價開始了緩慢陰跌的過程,股價在半年內被腰斬,而2011年9月公佈的中期報告,業績下降幅度遠遠超過我的預期,公司的基本面情況迅速惡化,我的判斷錯誤了。總結下來,主要是以下兩點原因:

(1)醫藥股裡原料藥公司具有很強的化工股的屬性,業績波動非常大,和一般的業績穩定的具有消費屬性的醫藥類公司性質不同。

(2)海外的投資機構和研究機構,對這類大公司的的關注度和研究覆蓋程度比較高,調研深度足夠;通常對這種級別的公司基本面的變化,都能做出基本比較準確的判斷。因此這類公司走勢,基本會提前反應公司基本面的變化。

      2011年注定是個多事之年,西邊的歐債危機愈演愈烈,而在美國資本市場,2011年8月發生了中概股東南融通財務造假事件,美股中概股股價大面積雪崩。美股的中概股危機也蔓延到了港股市場,港股中很多科技類公司股價也開始大跌,業績的燙金也開始慢慢剝落。

      在港股科技股中,當時有幾家公司我一直比較關注,它們是上海復旦、浪潮國際、中國軟件國際、長城科技。其中中國軟件國際我在09年和10年收穫頗豐,而浪潮國際那時和中軟國際股價一直比較有可比性(又是那時的做A股的習慣性思維),也是同時從香港創業板轉到香港主板的科技公司。

      當時浪潮國際股價從最高1.4港元下跌到0.4港元以下,雖然業績大幅下降(後來虧損),但我那時因為當初中國軟件國際就是在虧損時買入,後來業績扭虧,加上大市反彈,我才獲利豐厚的。

      那時在中國製藥股價前期破位套牢後從3港元多下跌到2港元,浪潮國際股價從0.4港元下跌到0.2港元的過程中,我開始做起了兩隻股票之間的差價交易。每天按照一定的價格比在兩邊掛單,賺取兩隻股票的波動率差額,持續做了4個多月。雖然最後兩隻股票價格都被腰斬了,但我把總的虧損額控制在了40%以內。

     這時我開始關注起由於東南融通事件是否有被錯殺的好的科技股,然後發現了和中國軟件國際一樣,同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旗下,專門做身份證、銀行卡智能芯片的公司中國電子。

     中國電子早期從事飛利浦手機的製造和銷售業務,後來08年金融危機後手機業務嚴重虧損,被母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通過資產置換,置換進了集團旗下從事智能卡芯片、RFID芯片和衛星導航芯片的優質資產華大電子。09年重組完成後,中國電子當年業績扭虧,並且在10年初股價回升到1.7港元(08年業績虧損時股價最低到過0.25港元)。

     2011年,中國電子股價中報業績150%的同比大幅增長,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年華大電子身份證芯片業務業績開始爆發,未來還有銀行卡的芯片業務爆發的預期,讓我在猶豫再三後,還是在2011年末選擇了分批把中國製藥和浪潮國際做差價的籌碼都慢慢砍掉,在0.6元左右的價格,不斷的換入中國電子,直到滿倉。雖然40%不到的總虧損,砍下去很肉疼,但我期待中國電子的2011年報會有靚麗的表現,能讓我在2012年度鹹魚翻身。

     在2012年初,中國電子股價在年報公佈前上漲到了0.85港元以上,我幾乎已經要鹹魚翻身了。但年報出來後,業績令人大失所望。雖然2011年的業績相比2010年增長來90%,但是相比2011年上半年同比150%的業績增長幅度,實際上2011年下半年度中國電子的業績幾乎同比沒有太大增長,中國電子股價迅速跌回了0.65港元一線。

     與此同時,中國製藥業公佈了2011年度虧損的糟糕成績單,股價開始進入了新一輪暴跌,最低跌到了1.28港元。對中國電子年報業績失望的我,感覺中國製藥股價似乎真的到底了,畢竟中國製藥母公司石藥集團還是有些的優質資產沒有注入的。而且中國製藥業董事長(也是石藥集團董事長)蔡東晨在2011年度增持過中國製藥價值2000萬港元的股份,也被深套其中,我相信石藥集團不會對中國製藥的窘境沒有任何動作的。

     在中國製藥下跌最慘的那集團,我開始慢慢的賣出中國電子(港股關注人的少的股票流動性實在是差,每天成交很少,很難賣),逐步換成中國製藥,最後基本在微利的狀態下,出光了中國電子,並在1.3和1.4港元一線全部換回來了中國製藥。

     中國製藥在暴跌結束後股價快速反彈,且在不久後停牌公佈了重組計劃,公司改名為石藥集團,交易代碼仍然為01093.HK,以2.15港元每股注入集團優質資產,並公佈了大股東和二級市場投資人的利潤對賭方案,以保障未來幾年內公司的業績。復牌後,我以接近2.1港元的價格全部出掉了中國製藥(也就是現在的石藥集團),基本拉回了我在2011年的90%以上的虧損。終於在2012年的夏天,我戲劇性的靠曾經讓自己巨虧的股票提前完成了自己2012年度鹹魚翻身的計劃,可以在心理上放下一年多的煎熬,開始自己新一段的投資歷程。

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