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TDR詢價圈購200萬張 台股新焦點 康師傅 魏應州 8小時私密告白



2009-12-14   今周刊 



康師傅TDR掛牌前夕,康師傅控股董事長魏應州,在天津總部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

行事霸氣的魏應州難得卸下盔甲,在長達8小時的訪談中首度敞開心房,讓我們深入他的內心世界。

談失敗:當時太貪心,但我不會再跌倒!

談接班:65歲一定要退休,董事長交給兒子!

談分家:股權交付信託,四兄弟永不分家!

談經營:是財報殘忍,不是我魏應州殘忍!

8小時,這位中國泡麵霸主盡情告白,他想證明,他不是神,他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撰文.周啟東、張惠清、黃玉禎 攝影.吳東岳康師傅TDR︵台灣存託憑證︶在台灣正式掛牌前夕,︽今周刊︾採訪團隊冒著零下三度低溫,飛到天津海濱的康師傅總部,獨家專訪打造中國最大上市食品帝國的康師傅控股董事長魏應州。

十七年來,魏應州日夜在這座中國北方城市不斷驅動他的軍團征戰中國,我們的採訪團隊不僅深入他的辦公室直擊,還首度見到魏應州帶著正在訓練接班的長子魏宏名、三子魏宏丞一起露面,顯示世代交替的計畫正在進行中。

在北風冷冽的冬夜,魏應州啜飲著紅酒,與我們暢談近五小時,隔天又在他的辦公室訪談近三小時,總計八小時馬拉松式的採訪,這也是魏應州首度接受媒體如此深度的訪談。

魏應州卸下霸氣的盔甲,露出不為人知、感性的一面。他談競爭對手、談失敗經驗、談管理,以及TDR之後的計畫、甚至談到未來退休的時間表與接班布局。

回憶一九九九年那次驚心動魄的失敗,他說當時太貪心、志得意滿一路往前衝,把康師傅推向瀕臨倒閉邊緣,﹁四十五歲跌倒還可以再起,若我是六十歲跌倒就不會爬起來了。我這輩子絕對不會再跌倒!﹂他用堅定的口氣一再重複。

現在康師傅滿手都是現金,相對於過去的貪心,他決定固守泡麵及飲料本業,由於本業每年仍有二○%以上的成長空間,﹁我絕對不會再去碰其他事業,不會像郭台 銘那樣什麼都要做!﹂康師傅今年營收獲利創歷史新高、魏家兄弟回台入主台北一○一、TDR又回台掛牌…,今年幾乎是魏應州人生的巔峰,但是他強調不會被成 功沖昏頭,「人生,棺材蓋下去才知道輸贏,之後會不會跌倒還不知道!」顯然過去的失敗,讓他保持警覺。

談話中,魏應州國、台語交雜,甚至不時出現英語單字,豐富的手勢及引用許多台灣俚語印證商場競爭,鮮活而有趣;而在訪談中,不論是談競爭對手或自我剖析,用字辛辣、直言不諱,也令人印象深刻,以下原汁原味呈現精采專訪內容,帶你深入魏應州的內心世界!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現在康師傅泡麵在中國的市占率已超過五○%,幾乎壓著競爭對手打,你為何可以持續大幅領先對手?

魏應州答(以下簡稱答):市場沒人和你玩,這不是好事,沒有人可以在這麼大的市場,一年還可增加六%的市占率。我們比較lucky,今年遇到通貨膨脹問 題,中國大陸的民眾窮怕了!所以一開始是通路商都買泡麵來囤積,要囤貨當然選第一品牌!接著因為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一直漲,這下連消費者也來囤貨, 本來是買一箱的現在買三箱,這是這兩年康師傅在CPI上得到的一些好處。

談競爭 沒有對手不是好事第二就是因為當時我和統一﹁ㄍ一ㄥ﹂(僵持)著。那時候剛好是統一的世代交替,羅智先有兩件事要做,一個就是香港IPO︵首度公開發行︶ 上市,所以他要獲利;另一個就是他要從執行副總變成總經理,要有performance(成績),他可能想說如果和康師傅﹁ㄍ一ㄥ﹂下去,利潤就沒了,而 他又是學marketing(市場行銷)的,他會分析市場,開始把毛利不好的部分泡麵產品砍掉收起來,所以統一一邊收,我們就一邊撿(大笑)!

問:統一策略的改變,對中國未來的食品市場會留下什麼影響?統一有可能反攻嗎?

答:羅智先不了解中國大陸市場,他的背景是財務和marketing,所以他上來之後,把不夠規模的品項淘汰,他在台灣有7-ELEVEn這個通路可以這 樣做,這麼做非常smart(聰明);可是反過來在中國就不是這個樣子了。在中國你砍掉後段班產品可以省下一億美元,可是未來可能十億美元(營業額)都很 難要回來,所以比較可惜!果汁也是面臨同樣的問題,市場送給康師傅還有機會要回來,送給可口可樂以後就很難拿回來啦!

問:你回台法說會上曾說過,要在五年內挑戰可口可樂在中國的飲料寶座,未來你有具體的戰略嗎?

答:這是我們內部的語言啦,可口可樂已經三十年了,而我們在大陸約有十年。就大陸市場量來說,他們如果是一百,我們就是六十,未來如果專注在碳酸飲料以外的各項飲品上,我們認為有機會,所以訂下這個挑戰目標!

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環境優勢對康師傅有利,但是別忘了,老外口袋很深,且有科學的管理方式,目前康師傅一年流進三億多美元現金,都不用去借錢。要和可口可樂競爭,全中國只有一個,就是康師傅,也就是因為過去不小心蓋了太多工廠,才有實力和他們競爭!

問:你的投資動輒上百億元,在做重大決策前夕,你會不會睡不著?

答:不會啊,躺下去就睡著了!你為什麼考試會緊張,因為你平時不努力啊!我是這個邏輯啦,所以你如果狀況都掌握好了,你要做這個決策就可以做啦,你如果自己沒有信心,就要請團隊做最後確認,不要去問神明、擲筊。

談失敗 絕對不會再跌倒問:一九九九年康師傅遭到空前的挑戰,可說是你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可以談談當時的情況嗎?你學到了什麼?

答:其實人的本質就是貪心,而貪的過程有時就要付出代價。台灣話說「青瞑不驚槍」,台灣的中小企業沒看過大企業長什麼樣子,我老爸去世時也沒交代說你不能 太衝啊!那個時候就是貪!從九二年開始做麵一炮而紅,九六年香港IPO後,得到股票上市症候群,錢太多、亂花,擴大投資,蛇吞象去買味全,這是人禍不是天 災,總是沒經驗啊,連判斷都不會判斷,少年得志哪想這麼多!然後就跌倒了。

當時少年得志,去做了飲料和德克士,什麼都想做。泡麵有成功經驗就想繼續複製,九八、九九年利樂包生產線一買就是十多條,結果中國消費者在文革過後都不相 信人性,利樂包內容物都看不清楚,消費者不埋單,產品滯銷,最慘的時候我曾經虧了兩億美元!最後忍痛全部改成PET︵透明樹脂材料︶包裝生產線,到了○三 年營運才逐漸起死回生。

問:那時公司幹部、兄弟沒人敢建議你踩煞車?

答:有啊!那時人家跟我說什麼,我都聽不進去,所以就是人的一種迷失。

問:是所謂的「自我感覺良好」嗎?

答:不是,是大陸人說的「祖國情勢一片大好!」(大笑)當時其實快要黑色(黑字)倒閉,九九年那時候如果倒下來,銀行又來討債,我看三代的子孫都還不出 來。所以很感謝那時候日本三洋跟我們買了三分之一股權,我又翻上來,現在覺得只要是零以上都是我賺到的。有人跟我說,﹁如果魏董當年沒跌倒,現在不知道多 有錢,不用每天幫人打工。﹂但若當時沒人把我們牽起來,我們也不會有今天,所以要懂得感恩!

問:當時你曾去找統一總裁高清愿入股,為何最後沒有合作機會?

答:一九九九年我去找高老闆,那時我和高老闆不太熟,我找賴春田(前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陪我去,一見面我就跟高老闆說:「年輕人沒經驗,不小心衝太 快,所以跌倒了,希望你可以牽我們一下」,他說:「沒問題、沒問題」,統一的人就是做人和氣做事霸氣,他們的文化就是這樣,「很好啊!我們內部再討論看 看。」後來我不知是第三次還是第四次去找他,高老闆說,要幫忙可以啊,你們就是管理不好,所以統一要派人去管。但我是希望統一入股,不是要合併,如果被統 一吃掉,我要怎麼向這一群人(康師傅股東、員工)交代?

結果報紙登出來,說康師傅管理有問題,統一要去接管,台灣的媒體寫出來之後,統一的人把它copy(複製),拿去給大陸的經銷商看,說康師傅都要倒了,你 們要買我們統一的貨,不要去買康師傅的。我立刻召集了全國的總經理,跟他們說:﹁如果要被合併,我寧願賣給雀巢,不會賣給競爭對手統一,賣給統一就是認賊 做父親!﹂不然整個士氣都消滅,玩不下去了。

這件事透過媒體傳到日本被三洋老社長知道,魏應州命不該絕,與統一無緣。和日本三洋簽約完後,我第一時間回到台北去找高老闆報告,感謝他這段時間的幫忙,雖然沒成還是很感謝,高老闆其實做人是很好的!

問:從這件事你學到什麼教訓?

答:就是這輩子不會再跌倒,天公不會疼你第二次,當時我四十五歲跌倒,我常常說,若我是六十歲跌倒,我就不會爬起來了。社會是現實的,人家都說魏應州現 實,不是我現實,是財務報表現實,財務報表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所以我那天才跟媒體說,我手上握有八億美元現金!

談管理 霸氣是為了企業成長問:很多人都說你很霸氣,自己如何看你自己的管理風格?

答:從九二年開始到○八年,康師傅總共請了八百多名台灣人,現在剩下一百三十人而已。頂新從一個台灣中小企業發展來到大陸,招兵買馬招來各路英雄好漢,講 難聽一點是三教九流,一定要有這個過程,所以要一直砍人、砍人,我才說要從軍政、訓政到憲政,你們媒體寫我霸道我都照單全收,收起來放著,千言萬語,說也 說不完。

現在面臨的是企業越大,責任越重,就像爸媽會要求小孩這次如果考第三名,下次希望能不能考第二名、甚至第一名。投資人也像父母一樣,他會期待你賺五億變賺 六億、六億變七億元,所以你不能停。大家說我霸道、霸氣,但你要讓老二離你越遠越好,所以你必須不斷動腦筋創新啊!

問:如果只會罵人,企業就會成功的話,很多企業都成功了,你的魅力在哪裡?

答:魅力我不能自己講,但是我知道晚上睡覺的時候,好像我有一點魅力(大笑)。

我只有念到初中,什麼都不會、又很粗魯,﹁歐北罵人﹂(胡亂罵人),這是事實!我都跟底下的人說,你們很﹁衰小﹂(倒楣),跟到一個一輩子不曾吃過人家頭 路的老闆,沒抬過轎,不知道抬轎的辛苦啊,是不是這樣?人沒有十全十美,這就是階段性嘛,這是一個過程,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

談未來 泡麵仍是大市場問:隨著中國經濟成長、居民所得增加,泡麵還會享有和過去一樣的高成長率嗎?康師傅會不會研發更健康的泡麵?

答:中國很大,北邊吃小麥,南方吃米,中國幅員大但結構不同,所以屬於三百多個點狀經濟,不是面的經濟。未來從點要發展成面,還要好長一段時間,所以方便 麵還有很大的市場。現在方便麵每年都還是有十幾﹁趴﹂︵%︶以上的成長,而這成長是指量的成長,不是質的成長,有些人以前可能吃七、八角的麵,但現在都吃 一塊多的,所以現在是質量並重,量的成長已經比較慢,我們也在發展高單價方便麵,以後可能會有新的「健康方便麵」。但要扭轉消費者先入為主的觀念很難,代 價很高。

問:以前大家談到康師傅都看方便麵,現在飲用水也有很大的增長,飲料未來的發展如何?你會跨足其他事業嗎?

答:我常說,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我絕對不會做飲料,實在是太競爭了!中國大陸方便麵一年有人民幣四百億元的市場規模,飲料則是它的五倍,有兩千億元;但是 方便麵只有二十個品牌,飲料是它的五倍,應該是一百個品牌,但實際上卻有三百個,因為它有規模以後,人人都想參與。

從飲料的產品屬性來看,其實水本身的產品差異性不大,不像冰紅茶等飲料有口味偏好的問題,所以maximum(最大量)做到三十五%就好,因為對獲利不是 很有幫助。現在的茶飲料有五○%的市占率,茶飲料有口味的門檻,我覺得要變成七○%是比較有機會的,和水不太一樣。

中國GDP自改革開放以來,前十年平均一○%,後十年也有八%,我把方便麵的成長目標設定為GDP的一.五到兩倍,飲料則是三到四倍,三到四是怎樣的概念 你懂嗎?就表示一年要成長二四%到三二%,本業成長還有很大的空間。所以我不能分心,我絕對不會再去碰其他的事業,不會像郭台銘那樣什麼都要做!我要把人 才、技術、系統、團隊培養好。

談TDR 募資一七○億做什麼?

問:康師傅TDR在台灣非常熱,香港的股價已漲到歷史高價,香港有些投資機構已建議投資人賣出康師傅,你如何看待外界的分析?

答:有的會加、有的會減麼,如果你從曲線來看,現在康師傅的股票當然是不能買啊!但你真正進去裡面看,要看我們未來發展的潛力,方便麵每年有二○%到三○%的增長應該是沒有問題。

回台發行TDR,現在價錢越好,我這個CEO壓力越大,因為投資人一定會challenge(挑戰、質疑)你。以前我過海關時,沒人認識我,拿出 passport(護照)章一蓋就走;TDR發行之後,大家都會認識我,「啊!魏應州,我上次買你的康師傅五十元現在剩四十元」,可能還會很生氣的蓋章, 以前沒人罵,現在會被人罵,也是另一股壓力。

問:TDR募集一七○億資金將會如何運用?台北一○一的股份還會增加嗎?還是會在台灣發展其他事業?

答:除了一○一地產外,我還是希望在文化產業、流通事業有些投入,但這要有機遇跟規畫,未來希望在台灣經濟發展上可以參與一些角色。地產我們仍是一個初學 者,怎麼去把事業經營好,二董(指弟弟魏應交)在這塊還有很多要學習,我們也需要老前輩的支持。未來不管上海或是兩岸,我們主要還是選擇聚焦在商辦租賃的 市場。我們還是希望把一○一品牌打響,未來可以變成主導經營的責任!

問:除了一○一外,聽說你想要花一億美元發展自己的故鄉,有何具體的規畫嗎?

答:因為大陸改革機遇,我努力累積一些成果,希望能夠回饋自己的家鄉。

我計畫在故鄉永靖設立「康師傅文化園區」,裡面將建醫院、博物館,甚至還有農場,可以體驗農村生活,所有的員工都要雇用永靖當地人,以促進就業,同時也讓 大陸同胞來台灣觀光時到永靖參觀,讓他們知道康師傅是這樣成長過來的,我希望未來三到五年內把故鄉的計畫弄好。

社會責任很重要,我可能朝設立交響樂或是管絃樂團方向規畫,其他就是文化的部分,康師傅希望建立泡麵博物館,兩岸三地我想建十個泡麵博物館,讓人見識中國飲食文化發展。

問:你會買媒體嗎?有些台商回台後開始投資媒體,你對媒體有興趣嗎?

答:哈哈……不敢!也不會(微笑),我們還是希望能夠聚焦在食品製造、流通或地產,畢竟要搏中國這麼大的市場,還是要聚焦,如果我們把這時間分配到陌生的地方,可能會耽擱事業競爭,因為這裡是奧林匹克級的競賽,一不小心就會被淘汰!

問:所以企業投資媒體不是一項好生意?

答:可以去投資,但不要涉入經營,董事長不要進去,像深綠的林榮三、深藍的蔡衍明,這樣就會去影響、去利用那個平台。像蔡老闆去投資媒體我覺得很好,不然 媒體都會倒掉,這樣就沒有監督的單位了,所以這種精神值得鼓勵。但若有權勢的迷失,自己跳進去做,那就不好了。

談退休 六十五歲交出董事長職務問:雖然你現在才五十六歲,仍然可以打拚很長一段時間,但是你有沒有退休規畫?

答:我是一個創業者,從無到有我非常了解,我有自己的設定,計畫六十歲把CEO交出去,六十五歲把董事長交出去,現在康師傅市值是一百五十億美元,未來會 增長成五百億美元,所以我未來會分拆為麵和飲料兩個事業體,設兩個董事長,老大魏宏名負責麵和糕餅,三子魏宏丞負責飲料,老二魏宏帆自行創業,當我的備 胎,因為世事多變化,好加在老天太疼我,剛好給我三個兒子(大笑)。

很多人,包括員工都說我永遠不會退休,我已有了計畫,就照計畫來執行,經驗與幹勁你要找一個平衡點!總有一天你得退吧?那是遲早的問題。

人家美國人真的很厲害,請一群退休的CEO來做董事,監督CEO並且協助他,他們有三%、五%的股份,天天跑去釣魚,像巴菲特和比爾蓋茲都把他們的(工 作)人生縮短,哪像中國人?棺材蓋下來,那些錢還看得到、用得到嗎?我就跟我那些弟弟說,你們就不要想那麼多,我們若能把頂新國際集團六個字,好幾代人傳 下去,擦得亮亮的就好了,不要去想那是誰的,那是社會的。

問:如果你退休最想做什麼?

答:我把人生切成四塊,第一個是○到二十歲,第二是二十歲到四十歲,第三是四十歲到六十歲,第四是六十歲到八十歲。○到二十歲時,天塌下來有爸媽幫你擋 著,只要負責讀書考試就好了;二十歲開始交男女朋友、結婚、生小孩、買房子,到四十歲之前,工作要做到死,但是這段日子最好過,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四十歲 到六十歲時,房子買了、貸款也付了,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到了六十歲到八十歲,沒有工作你怎麼生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尤其是我們這種海外工作者特別容易有這種問題。

像雀巢是一家國際公司,員工三十歲到海外工作以後,都要六十歲才會回去,回去之後平均三年到五年就死了,所以從五十歲開始要慢慢培養第二興趣。從六十歲到 六十五歲,我要開始扶持公司的CEO,一個月我會陪在他身邊三個禮拜,還有一個禮拜的時間,我要去環遊世界、增廣見聞,如果我天天都去上班,那CEO也不 會成長。

問:你退休之後會住在哪裡?

答:當然是住台灣啊!頭在人家的天,腳踩人家的地,很不實在耶!

我們這種LKK,﹁老叩叩﹂還是思想保守,這裡(大陸)是賺錢的地方,台灣的人文和這裡還是有落差,我老了還是會回去住,落葉歸根啊!

我會買帝寶,就是為了以後可以回去住,以前鄉下人賺了錢蓋大厝四合院來住,現在人家幫我們蓋好了可以直接搬進去住。未來我還要在味全埔心牧場規畫養生村,裡面有醫療中心,未來的生活我都有事先的規畫。

問:你的一生經歷豐富,未來會出自傳與年輕人分享你的智慧嗎?

答:我沒讀什麼書,但是我的人生體驗比你們讀很多書的還多,我們中國人說蓋棺論定,棺材蓋下去才知道輸贏!我不想誤人子弟,這樣下去人家會把我當神!

魏應州是人,不是神!現在我自己都還沒學好,之後會不會跌倒還不知道,所以還有九年時間要考驗我。

魏應州語錄

1.「若要富,先修路」──在中國要致富,須先建通路。

2.「生意人,烏龜性地。」(台語)──生意人個性不能太硬,要多忍耐,看的是長遠的利益!

3.「寬作窄收」(台語)──一味增加耕作面積,不一定會豐收,他強調要專注本業,不能好大喜功。

4. 在大陸創業一路走來,如同走鋼索,隨時有掉下來的危險!

5.我們可以贏在起跑點,但關鍵是要贏到終點,中國的終點還很遠!

6.業務員在一個位置做太久就會弊病叢生,偶爾要換一下,不然會屁股重重,每天只想坐辦公室!

7.大家說我霸道我都能接受,關鍵是你能讓競爭的老二離你越遠越好,所以你必須不斷動腦筋創新!

8.面對未來多變的環境,“cash on hand”︵現金在手︶是最好的方法!

9.要小孩接班,就先讓他進公司,看看老爸有多行,讓他認同你,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10.一個創業者,必須要有膽識跟衝動,但應該還要有科學方法加強實力,就有成功的機會!

(整理:張惠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3

友嘉回台發TDR 明年Q2掛牌 兩岸工具機廠龍頭看好經貿解凍,提前一年執行;整合大陸廠產值,將達100億元以上。


2009-11-26  THT





看好兩岸經貿關係解凍,兩岸最大全功能CNC工具機製造集團友嘉實業集團,決定提前一年回台上市,近日將送件申請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並訂明年第二季掛牌。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昨(25)日參加「2009發現台灣建構未來產業研討會」時表示,友嘉董事會近日將討論通過回台上市案,友嘉計劃整合大陸所有生產工廠,達到總產值100億元以上規模,並以「友嘉國際」名稱申請回台上市。

友嘉集團去年共生產5,800多台各式切削、成型工具機,光工具機的營業額就超過103億元,不但是華人地區最大的全功能CNC工具機製造集團,也是全球第二大立式加工中心機製造廠。

友嘉近幾年逐步發展成為控股集團,集團旗下主要工具機廠之一的杭州友佳,已在香港掛牌上市。杭州友佳上半年每股獲利達5.6元,全年有機會突破10元,是兩岸工具機廠中表現最佳者。

朱志洋之前曾表示要在二年內回台上市,不過看好兩岸經貿關係前景,決將上市時程提前一年。

今年邁入第30年的友嘉實業,最初以代理神戶製鋼建設機械為主要業務,目前在全球的關係企業已達52家,產品涵蓋工具機、電動工具、堆高機、建設機械、電梯設備、停車設備、氣動工具、印刷電路板和LCD TV、LCD顯示器等。

其中,台灣現有20家公司,包括股票上櫃的祥裕電子、友銓電子,以及友嘉實業、台灣麗偉、松穎機械、勝傑工業、眾程科技、日翔軟版、彩樂電子、友佳精工、岩田友嘉機械、友迦工業等。

近幾年,友嘉積極透過併購,不斷擴大集團版圖,同時深耕大陸,建立綿密的生產網路。今年完工投產的杭州友華,資本額3,000萬美元,主要生產大型龍門機,2.5萬坪廠房,月產能最高可達100台。

朱志洋 一年併購十大廠




友嘉實業集團今年卻逆勢加快拓展全球營運版圖,不到十個月,陸續併購歐洲十家大廠,集團由年初的42家暴增至52家,也讓業界見識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工具機業併購大王」旺盛的企圖心。

朱志洋不諱言,併購是擴大企業規模與力量的最佳模式,除提升採購、經營的效益,也可大幅節省成本。尤其金融海嘯重創全球工具機產業,許多大廠營運大幅滑落,是進場「撿便宜」的好時機。

近幾年,朱志洋陸續併購20餘家企業,代表作是併購工具機大廠台灣麗偉。89年,台灣麗偉爆發財務危機,當時公司虧損近12億元,陷入半停工狀態,朱志洋介入經營後,全面改善經營體質,去年營收已達35億元,獲利4億餘元。

朱志洋行事一向低調,併購十家歐洲大廠也是「鴨子划水」,不但媒體沒報導,業界知道的也不多,併購金額更是絕口不談。要不是昨天出席「兩岸精密機械產業回顧」座談會時發表專題演講透露他的布局,他併購的動作也不會曝光。

朱志洋透露,友嘉集團不但要在台灣上市,更計劃五年內整合大陸所有工具機生產基地,以總產值人民幣50億元規模掛牌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22

友嘉工具機 挑戰全球十大 朱志洋:2015年合併營收拚400億 將整合關係企業 在台港滬各推一家上市公司 擬發TDR

2009-10-08  THT





工具機大廠友嘉實業集團參加義大利米蘭工具機展(EMO),展場面積是前五大,廣告行銷經費居台灣業界之冠。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指出,集團的工具機事業兩年前合併營收突破100億元,預期至2015年工具機合併營收將挑戰400億元,邁向世界前十大工具機廠目標。

他強調,將整合關係企業,分別在上海、台灣、香港各推出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已在香港掛牌的友佳國際,不排斥回台發行存託憑證(TDR)。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台灣今年上半年工具機出口較去年同期衰退54.7%,景氣何時回升?

答:日本工具機業今年第一季衰退80%、歐洲衰退70%、台灣下滑60%,大陸衰退三至四成。第二季普遍略為回升,但是與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仍有一段距離。以台灣工具機相關上市櫃公司為例,今年前八月銷售量平均減少幅度約65%。

不過,工具機產業第四季將比第三季好,平均回升二至三成。第四季與去年同期相比,應可增加三成以上。但這仍只是大幅衰退後的反彈,未來會慢慢回升。

問:政府鼓勵企業回台灣上市或發行TDR,友嘉是否有此打算?

答: 友嘉在全球有52家公司。其中友佳國際在香港上市;祥裕、友銓在台灣掛牌。未來台灣的關係企業將要整合出一家年營收約100億元的公司上市、香港要有一家 年營收約5億美元的企業掛牌、大陸要整合一家年營收約人民幣50億元的公司在上海上市。友嘉國際則不排除回台灣發行TDR。

問:友嘉工具機產銷量在不景氣時為何能大增?

答:全球不景氣,日本、德國、美國等工具機大廠產銷量大減,日本一家世界級大廠每月銷售量由1,000台減至200台,現在即使回升至300台,降幅仍大。

友嘉工具機產銷量也衰退,但因擁有完整產品線,降幅較輕,旗下友佳國際所屬的友佳精密(杭州),10月起月出貨量可增破200台,加上旗下台灣麗偉及友盛(上海)精密等公司,僅大陸廠月出貨量就可增至250台至260台,今年底應會突破300台。

友嘉集團在全球有20座工廠,包括台灣、大陸等廠工具機月總出貨量可達380台,今年底目標是400台。不景氣反而給友嘉產業地位躍升的機會。

由 於堅持提升產品品質,強化產品線、提升產品精準度及專業化、增加功能性、開發大型化產品等,有助提高平均銷售單價(ASP),預計到2015年,大陸廠工 具機的ASP可由目前200萬元倍增到400萬元,屆時集團工具機年出貨量目標為1萬台,年營收達400億元,並進入全球前十大行列。

問:友嘉為何此次盛大參加米蘭工具機展?

答:台灣是工具機第四大出口國,參加EMO展的廠商家數排名第三,但使用的攤位面積普遍不大,行銷不夠強勢,也連帶影響台灣製造的產品形象與價格定位,相當可惜。

友 嘉投下巨資,在展場積和區位與日、德國、美國等工具機大廠抗衡,更在米蘭地鐵大手筆廣告,未來將提撥集團營收3%做廣告行銷,全力打造 「FFG」(Fair Friend Group)為世界一流企業的招牌。以至2015年營收400億元估計,一年投入的預算就高達1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23

特步赴台申请发售TDR大陆鞋服企业加速“出海”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1/2081555.shtml

  每经记者 蔡木子 发自深圳
继成为首个在台湾地区开设分店的大陆运动品牌仅5个月之后,特步国际(01368,HK)进一步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11月29日,特步发布公告称,已经向我国台湾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将发售2.5亿个单位的存托凭证(TDR),并希望在台湾地区上市。特步称,TDR的审批过程或需3个月时间。
据了解,特步此次拟发行2.5亿单位TDR。以每单位台湾存托凭证代表0.4股计算,此次特步共计发行1亿股。其中包括由公司发行的5000万股新股,以及凯雷投资基金出售其持有的5000万股老股,共占增资后发行股本的约2.3%。
特步表示,此次所筹资金将用于发展台湾市场业务、市场推广及销售,以及扩充厂房及设备。另一方面,发行TDR也有助吸引海外以及台湾地区本地的投资者,并能扩大及分散公司的股东基础。由于大股东套现减持1.08亿股,今年10月底特步国际股价曾大跌7.9%。
2008年6月3日,特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现为香港三大恒生综合指数系列的成份股之一。
交银国际分析师叶建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次发行TDR对股份的摊薄效应不大,由于台湾业务需要成长时间,对今年特步的业绩影响也不会太大。”
特步海外事业部经理庄朝辉曾对媒体表示:“早在2009年就想过进军台湾市场,经过一年的努力,才敲开台湾大门。”
今年6月份,特步在台湾的第一间分店在台北西门町开业。庄朝辉表示,针对台湾市场,特步将采用区域代理分销模式,走中端价位路线。第一年将在台湾开设8~10家专卖店,营业额估计为300万元,最终计划在台湾开300家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同为福建鞋服企业的安踏、匹克、利郎、九牧王等都已在准备在台湾地区设立办事处。匹克CEO许志华曾透露,已有一些台湾零售商与匹克洽谈代理和加盟事宜,只要条件适宜,很愿意尝试在台开店。
公开资料显示,自2009年台湾地区开放陆资赴台投资以来,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金额达到1.08亿美元,其中福建企业占70%。今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生效后,更促使陆资加快步伐。其中又以鞋服企业尤为热衷。
叶建中分析:“台湾本地的运动品牌市场,目前主要由阿迪、耐克、彪马主导,而跟特步类似的大众化定位品牌不多,这给特步等大陆运动品牌留下了市场空间。”
庄朝辉表示,除了台湾市场,大陆鞋服企业还看重台湾地区对东南亚市场的辐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9

TDR红筹年将至?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22052&time=2011-01-28&cl=115&page=all

大陆背景的企业取道香港,能成为2011年台湾资本市场的宠儿吗?
《新世纪》周刊 特派香港记者 王端 特派台北记者 唐家婕

 

  2010年圣诞节前一天,香港上市公司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02618.HK,下称TCL通讯)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建议发行台湾存托凭 证(TDR),融资金额不超过2.17亿港元。这距离TCL通讯首席执行官郭爱平透露看好台湾市场、不排除赴台“二次上市”,不过两周时间。

  自2010年四季度以来,大陆企业赴台挂牌或宣布有意挂牌者“前仆后继”,这当中包括神州数码(00861.HK/910861.TW)、花样年地产(01777.HK)、特步国际(01368.HK)等。

  碍于台湾政策法规,大陆企业尚难以直接在台湾交易所上市,但是可以取道大陆之外注册的公司,以发行TDR的形式登陆台湾岛。自2008年台湾政 党更替之后,台商回流成为台湾TDR市场的生力军;而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新加坡企业成为台湾TDR的主要参与者。“今年业内都预计红筹股将成为 TDR的主题。”台湾永丰金证券副总经理庄英明1月21日在香港向本刊记者指出,预计今年从香港去台湾发TDR的公司,保守估计应该在15家以上,其中约 七成为陆资企业。

  另一方面,台湾TDR市场也正进入蓬勃发展期,台湾资诚会计师事务所(PwC,即普华永道)预计,今年将有20只TDR登陆台湾交易所。TDR的发展,也为内地正在酝酿中的国际板和大陆存托凭证(CDR)带来更多的憧憬。

台交所“奇兵”

  TDR(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s),即台湾存托凭证,是指海外已上市公司将股票交付保管机构,由存托机构以存托凭证(股权的一种替代性证券)的方式,出售给台湾投资者的一项企业筹资及投资者投资的工具。存托凭证令投资者能于本土市场买卖外国证券,降低直接投资海外市场的风险。

  台湾交易所近年极力发展TDR市场,以提升台湾市场在区内的竞争力。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的统计,2000年至2009年,台湾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排名呈现下滑趋势,全球市值排名由2000年的第15名 退居第21名,成交值排名则由第8名下降至第14名。此外,从区内主要交易所的市值占WFE总市值比重看,台湾交易所的增长率仅由1.4%上升到2%,增 长之缓慢,显见台湾资本市场需要提出新的发展策略。

  台湾交易所副总经理朱士廷之前对外表示,台湾的资本市场筹资功能自2002年以来逐渐下滑,2008年推动外部企业来台发行TDR,“这是一招奇兵”,之后融资功能才逐渐恢复。

  台湾雄心勃勃想发展成区内的存托凭证中心。目前,在台挂牌TDR的企业有24家,其中12家来自香港,9家来自新加坡,2家来自泰国,1家来自南非。

  不过,有17年历史的TDR,在2009年以前,只有5只存托凭证,其中1只在后来下市。

  台湾交易所董事长薛琦数年前曾形容,台湾TDR是个“大美女”,但“爸爸妈妈”(政府)管得太严,让美女“养在深闺人未识”,投资者无法分享到这些企业的成果。

  台湾《商业周刊》曾指出,在过去,由于法律法规对于“红色地带”有严格的管制,“美女”的父母不仅限制交往对象,“挂红紫荆旗(香港)不行;挂 五星旗,有红色概念的通通不行”。而“结婚”(来台湾挂牌)之后,钱也不能乱花,限制资金汇往大陆。层层关卡,将TDR市场像裹小脚似地限制在台湾小小的 范围内。

  这种限制,随着近年两岸政策松绑、大陆经济力的崛起,以及台湾交易所积极推广,获得突破。

  台湾宝来证券大中华资本市场总经理黄齐元曾不讳言地指出,之前TDR陷于发展停滞的原因是,“过去没有清楚的目标群众,一味希望引进全球最大的 企业来台挂牌TDR,说实在有点自不量力,但是最重要的香港市场,却没有放进目标中,而在那里台商才是最多的(有50多家在香港挂牌)”。

  2009年4月,首家台商回台上市的旺旺集团(00151.HK/9151.TW),其衣锦还乡的成功案例,也为后继者注入了强心剂。当年总共有10家TDR在交易所挂牌,融资金额为299亿新台币,其中9家为香港挂牌回流的台资企业,TDR市场开始爆发性成长。

  在经过台商回流的热潮之后,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被台湾业界称为TDR的“新加坡年”,12家发行TDR的公司中,有7家为新加坡上市公司。“2011年预计将是红筹年,大陆背景企业将是TDR的主力军。”台湾元大证券一投资银行家指出。

  台湾业界所指的“红筹”具有广义的含义,泛指陆资企业。台湾券商将香港市场列为开发红筹TDR的重中之重,“两岸三地的企业有诸多共通性,譬如香港上市公司,很多管理层都有台湾人,它们对台湾资本市场很熟悉。”上述投资银行家说。

陆资企业原动力

  由于台湾现行的政策法规,台湾市场对大陆企业直接上市限制严苛,但是,大陆企业可以通过注册在大陆之外的公司,间接在台湾上市。TDR将成为大陆企业赴台融资主要途径。

  2010年9月8日,新加坡上市的龙筹股——扬子江船业(911609.TW)在台湾挂牌发行TDR,成为首家在台湾上市的陆资企业。扬子江船业总共发行2.4亿单位台湾存托凭证,发行价格为18.8元新台币,募集总金额45亿元新台币。

  扬子江船业之后,陆资企业到台湾发行TDR上市就变得“前赴后继”。

  2010年11月24日,中国最大的IT服务商神州数码在台湾以TDR方式挂牌,总共集资近80亿元新台币,成为台湾去年规模最大的TDR。 2010年圣诞节前夕,另一家在港上市的红筹公司TCL通讯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建议发行TDR,将涉及由公司发行每股面值1港元的新股份,发行至多 2.17亿股。

  今年1月3日,大陆最大的血液相关医疗设备供应商金卫医疗(00801.HK)宣布,发行TDR已获得台湾相关部门批准,成为首家赴台上市的大陆医疗企业。另外,包括大陆体育用品经销商特步国际、地产商花样年等都在排队等候在台湾发行TDR。

  台湾交易所去年底透露,有超过40家在大陆以外地区注册的陆资企业正在台湾申请上市辅导。

  尽管台湾无论是实体市场抑或虚拟市场,规模都相对有限,但与偏重金融和地产的香港资本市场相比,台湾资本市场则倚重于科技类股,其中科技股市值 约占总市值55%,科技股成交量也超过总成交量半数。而香港资本市场并不太钟情高科技公司,造成市盈率相对偏低,因此不少科技类股公司倾向于在台湾上市。

  另一方面,台湾大华证券承销部资深副总经理黄幼玲向本刊记者指出,一些大陆企业意图拓展台湾的市场,或者业务与台湾具有高度相关性。与香港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不同,台湾市场散户占到一半,通过上市拓展品牌知名度的效果明显。

  有望成为在台湾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大陆房地产公司的花样年就指出,如果发行TDR计划获得通过,预计将募集的资金全数留于台湾,其中约12亿元新台币将用于与台湾上市公司泰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通过合营公司共同开发位于台湾金门的旅游及度假村项目。

  也有不少企业“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们正在承销的大陆企业来台上市项目中,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在台湾市场有潜在并购标的,像神州数码在台湾预计未来将有进一步的并购行动。”一名台湾投资银行家指出。

  在技术操作层面,黄幼玲指出,先发TDR再购并,一来可以解决融资问题,二来可以增加融资工具选择,“可以以换股的方式进行购并”。而且,若是 大陆资金直接通过QDII基金方式投资台湾企业,不仅限制多,也会被认为只是财务投资者。拥有本地上市地位的大陆公司与本地企业合作,则通常会被视为战略 投资者,“将利益与本地捆绑,在审批上容易获得通过,而且对于股价也会有支撑作用”。

  “现在好公司太多,台湾TDR市场也已经逐渐成熟,未来无论是监管者抑或券商将会精挑细选。”上述台湾投资银行家说,“之前来台湾发行的TDR,都是相对较小的项目,所以交易所也要求券商找有影响力的大项目,市值至少要超过5亿美元。”

热望与疑虑

  “资本市场没有好不好”,只有“是否门当户对”。朱士廷2010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TDR推介会上,对与会的40多家大陆企业代表表示。

  朱士廷提出“两只脚”的发展模型,除了现有台湾的强项科技股,有潜力的中小型股也是重点,尤其是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在台湾的公司。朱士廷乐观估 计,五年内,预计上百家企业来台湾挂牌发行TDR。而台湾交易所寻找发行TDR的企业,则是以台商为主,再逐步扩展到华商,最后才是外商。

  不过,香港市场业内人士对TDR似乎并不以为意。有投行高层向本刊记者指出,虽然留意到台湾的TDR现象,但由于台湾市场本身的规模限制,“很难成为趋势”。也有港交所高层半开玩笑地表示,“总得给别人一些生存空间吧,不过,台湾市场中小盘股票流动性还是蛮高。”

  2010年,香港IPO融资金额,蝉联全球第一。2010年底,全球矿业巨头淡水河谷(06210.HK)在香港发行HDR,这也是香港交易所首只HDR,这被台湾《联合晚报》解读为香港和台湾在存托凭证(DR)方面的较劲指标。

  不过,有承销陆资企业赴台上市的台湾券商代表向本刊记者指出,台湾资本市场相较于亚洲其他市场,在于转手率高及次级市场的发达。他坦言,香港市 场在规模、国际化、与大陆市场联系等方面具有优势,但“香港市场是大者恒大,且以地产、金融股为市场重心,企业挂牌目的在于集资与创造股份流动性,中小型 企业尤其是电子股在香港股市的发展反倒不如台湾”。

  如朱士廷在上海推介TDR市场时指出,当时TDR对比原股股数的比例约14∶86,但所发行TDR的市值则是原股的6倍之多,而转手率则是原股的26倍。

  “大陆企业国际化,第一步首选香港,除非有名气的企业选择美国;第二步来台湾,是个不错的选择。”上述台湾券商人士说。

  该人士指出,TDR推高台湾市场知名度,“但TDR只是站稳一只脚,希望抛砖引玉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企业来台申请第一上市,才能算是站稳一双脚,进一步带领台湾资本市场走出一片天。”

  “未来台北、香港、上海交互挂牌不是梦,大陆企业来台发行TDR,台湾高科技产业到大陆发行CDR或至香港发行HDR等,”庄英明乐观地期望。他说,在亚洲区内,台湾交易所的区内定位,应该是华人世界的“纳斯达克”,聚焦IT类等高增长的中小企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37

賠很大 半數TDR把投資人套牢

2011-3-7  TCW




二月二十五日第一家來自日本的TDR(台灣存託憑證),爾必達(Elpida)董事長坂本幸雄親自出席法說會,炒熱爾必達的TDR掛牌行情。同一天,櫃買中心第一檔TDR特藝石油也掛牌,吸引十六萬張漲停買單追價。

TDR熱潮從上市延燒到上櫃,但是,相對於巨騰掛牌創下TDR史上最低中籤率二‧三八%,爾必達中籤率已高達一八%,首日掛牌最高漲幅也只有三‧九九%。不只是爾必達,去年中開始,TDR中籤率平均都在七%到八%之間;投資人對於TDR抽籤似乎沒那麼熱絡。

即便如此,今年TDR掛牌家數仍會持續成長。資誠會計師事務所預估,二○一一年,會有一百家企業選擇台灣掛牌,其中,TDR和IPO(首次公開發行)各占二十家,已經和本土企業上市數量相當。凱基證券資本市場部協理游景貿指出,這是一個趨勢,「今年只會更多、不會少。」

定價過高:連續漲停,接著陷入盤整

旺旺掛牌創造TDR熱潮後,兩年來有二十四檔TDR掛牌,在台股共籌資約五百六十七億元,但以掛牌價計算報酬率,投資人在TDR的斬獲勝賠率各約一半,有十二檔TDR已經跌破承銷價,投資人慘遭套牢。

「定價過高」是主因之一。政大會計系副教授康榮寶觀察,很多TDR股價線型都是一飛沖天後逐漸下滑,來台灣發行TDR掛牌前,「恰巧」原掛牌地股價會持續高,定價就提高,一掛上後,連漲三根停板,三個月後陷入盤整。

雖然證交所已經規定如果掛牌溢價超過一○%必須說明,但是仍允許承銷前九十天交易日,掛牌地股價漲跌幅超過一六○%才須列為警示。康榮寶直言,規定過鬆,等於允許炒作一‧六倍。

對於投資者來說,TDR越多,資本市場裡上架的舶來品增加,選擇更多,台灣資本市場更國際化,這也是證交所推動TDR主因。寶來證券資本市場處副總經理王永順指出,有些來台掛TDR企業的本益比,還比台灣同業低。

以香港交易所為例,以規模大、獲利健全紅籌股為號召,二○一○年十二月,世界最大鐵礦砂公司巴西淡水河谷也到香港掛HDR(香港預託證券),回頭看台灣,多數來台掛TDR公司規模和知名度都不高。

知名度不高:多屬星港規模中型企業

現 在的TDR掛滿了在新加坡、香港「不受注意」的股票,偏向利基型中型企業。 康榮寶憂心指出,有些規模相對小的公司,到處去集資,是否以台灣為優先投資研發根據地,值得觀察。這些來台掛TDR的公司,也出現了許多的怪現象。 例如,證期局年初退件要來台灣掛牌的天工國際,原因竟是在送件審查之時,香港股價上漲,原本要拿出老股承銷的大股東,馬上賣掉股票,承辦券商卻不知情,成 為被退件的首例。

TDR公司的透明度較低,也是投資人的風險。

財務不透明:只有半年報且難以追蹤

比起台灣上市櫃公司,每個月揭露營收,每季揭露財報,但TDR公司遵守原掛牌地法令,以香港為例,掛牌公司僅公布半年報和年報,透明度不如台灣上市櫃公司高。

甚至,有些公司的會計透明度不高,難以追蹤。以最近掛牌,獲得連勝文站台而轟動一時的金衛醫療為例,公布二○一○年半年報顯示,稅前淨利港幣一億九千萬元,竟大於營收的港幣一億六千億元,顯示有部分獲利認列自業外。

康榮寶指出,認列業外轉投資,從會計角度來說,透明度不好,他看待TDR熱潮的感覺是:「台灣投資人應該冷靜一點。」

今年除了新加坡外,券商開始把TDR的目標轉往吸引中國中小企業來台掛牌。 去年美國證交所才調查三百四十多家美國掛牌的中國公司,發現其在美國揭露的營收和獲利,大於在中國稅務機關登記數字。

最知名醜聞的就是在那斯達克掛牌的大連綠諾環境工程科技公司,二○一○年耶誕節後,被美國證交所查到在中國登記的營收比在美國少了九四%,勒令下市。康榮寶舉例,還有在美國掛牌的藥商,存貨週轉天數效率超高,只有七天,令人質疑其財務數字的真實性。

康榮寶提醒,很多中國企業一開始都被美國人視為高新企業,現在他們都轉趨保守,他觀察到原本到新加坡掛牌的公司都轉到吉隆坡掛牌,原因不是新加坡交易所拒絕,而是投資人不埋單,「連兩倍本益比都賣不出去。」

投資人保護中心副處長趙順生提醒,TDR公司司法管轄權屬於原掛牌地,一旦發生違法損害股東權利,投資者就得面對跨海訴訟,相當費時且討回全部資產的機會不高。

TDR就像是兩面刃,如果掛牌都是知名、成長性高的企業,能吸引外資,對投資人來說,不用大老遠到國外開戶就買遍全球。

只是單單「衝量」,如果掛牌企業知名度不高,財務透明度低,一掛牌股價飆高後都往下掉。康榮寶認為,最怕散戶受傷後,也不想玩了,TDR就變成死水一攤,這是所有人都不想見到的最壞劇本。

【延伸閱讀】康師傅TDR股價爬不起來 ——TDR績效前5名及倒數5名公司

前5大賠錢TDR

公司:僑威控股報酬率:-46%

公司:明輝環球 報酬率:-34%

公司:大成糖 報酬率:-27%

公司:康師傅 報酬率:-27%

公司:中國泰山 報酬率:-21%

前5大賺錢TDR

公司:友佳國際 報酬率:75%

公司:陽光能源 報酬率:59%

公司:美德醫 報酬率:53%

公司:新焦點 報酬率:51%

公司:中國旺旺 報酬率:47%

註:以掛牌價到2011/2/22收盤價計算除權息後報酬率,本表比較母體為'09/4/28中國旺旺掛牌後的各檔TDR 資料來源:Cmon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1

賺很大 三大券商搶孵TDR

2011-3-7  TCW




四個月就可以孵出一支TDR金雞母,難怪台灣券商前仆後繼的搶進。

以二○一○年拔得國內TDR承銷龍頭的寶來證券為例,去年至今一口氣輔導九家TDR掛牌,等於平均不到一個半月,就孵出一支TDR金雞母。這讓寶來承銷處去年獲利達到四億元,根據預估,寶來承銷獲利,有一半來自TDR承銷手續費和包銷收入。

一位前五大券商承銷部人員不諱言,比起輔導IPO(首次公開發行),「TDR好賺太多了。」輔導國內公司上市至少要花兩到三年時間,像媽媽含辛茹苦拉拔孩子,接軌會計制度、籌資等,但是TDR就像是計時保母,只要四個月就可以順利掛牌。

寶來證TDR部門遭挖角

在 券商的「努力」下,去年台灣股市直接上市掛牌上市公司有四十一家,而TDR掛牌家數為十四家(含兩家增發公司),TDR掛牌家數正逐漸追上一般上市公司。 投資人保護中心副處長趙順生指出,國內較具規模的公司都已經上市櫃,案子越來越少,反觀TDR簡直就是券商的處女地。

根據一位券商透露,國內上市公司過去殺價競爭,但現在市場的行情價則是上市一家國內公司,最低收費約五百萬元,但是TDR最低收費價格則是一千二百萬元,高出國內上市公司一‧四倍。

更誘人的是,券商可以拿到TDR掛牌企業五%到一○%釋出單位的包銷,如果TDR掛牌後大漲,券商將名利雙收。以中國旺旺來說,掛牌後連拉九根漲停板,最高來到二十七‧四元,以包銷五%計算,潛在獲利就有一億一千萬元,券商最高報酬率達七六%。

現在券商前兩大業者元大證和凱基證,也開始在TDR業務上別苗頭。金融界就傳出元大證券挖角寶來證的TDR部門,擴充承銷業務;凱基證為了日本爾必達TDR掛牌,最後也由董事長魏寶生親自出馬敲定。

券商大吃TDR商機時,風險也不小。若掛牌價過高,蜜月行情告吹,券商包銷的股票可能大賠,這也是為何TDR掛牌前,券商無不卯足全力宣傳。TDR到底值不值得投資?投資人得睜亮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4

退燒!TDR、 ETF被打入冷凍櫃

2011-10-31  TCW




全球景氣轉冷,交易市場紛紛結 冰,投資人進場意願降低,不僅個股成交量萎縮,一些近年推出的新商品如TDR(台灣存託憑證)、跨境掛牌ETF(指數股票型基金)、REITs(不動產證 券化基金)等,更住進了冷凍櫃。

這些冷凍櫃商品的成交量很低,以恆中國、恆香港兩檔跨境掛牌ETF為例,日成交量平均只有三至五張,有時候還會掛零。

冷凍商品一:TDR定價過高、資訊不透明

最引人注意的冷凍櫃商品,是最近頻頻跌破發行價的TDR。目前來台掛牌共有三十二檔TDR,成交量逐步下滑,加上投資人不再追價,溢價優勢消失,讓TDR 市場產生打退堂鼓的骨牌效應,多檔TDR申請撤件、終止掛牌或暫緩發行。

二○○九年以來,台灣證交所積極推動TDR,讓投資人有更多元選擇,在台灣就可以買到其他國家上市的股票。然而,TDR推出不到兩年就退燒,主要原因是定 價過高,加上企業知名度不高、財務透明度低,投資人興趣缺缺。

許多海外企業確定來台發行TDR後,開始在原股上市地拉抬股價,造成TDR定價被拉高,等到來台掛牌時,股價隨著原股回跌,投資人買在相對高點的價位,住 進「套房」的風險相對增高。

以○九年底風光上市的康師傅TDR為例,發行價四十五元,溢價近兩成,上市後僅出現兩根漲停板,且第二根漲停當天就打開,一路跌掉逾二○%,結果套牢一堆 投資人,就連負責承銷的永豐金證券,帳面也一度虧損三億多元,最終認賠出場。

證交所副總經理簡立忠表示,TDR屬於第二市場掛牌,流通股數僅占原股約一八%,由於籌碼較少,如果被主力或公司派鎖住籌碼,股價容易被炒作。不過,簡立 忠指出,由於TDR價格和原股連動,當折、溢價空間變大時,市場機制最終仍會讓TDR價格趨於合理穩定。

而且,TDR企業總部和發言體系在海外,資訊不夠透明。今年四、五月,就有四家公司因資訊揭露不對等,遭證交所罰款,讓散戶信心大失。

冷凍商品二:REITs流動性太低,交易量少

REITs是另一種冷凍櫃商品。從○五年三月發行第一檔富邦一號,到○七年五月共有八檔REITs掛牌,自此就再也沒有新的REITs發行。REITs配 息率約三至四%,雖然優於定存利率,但卻低於中鋼、中華電等「定存股」,加上成交量偏低,也影響市場的投資興趣。

寶來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賴盈良指出,國內的REITs籌碼集中在大型公司和機構法人手上,當作固定收益工具,往往握住不賣。

在產品設計和法規限制上,國內通常是由三、四棟大樓包裹成一檔REITs,而且發行商是壽險公司,往往無意處分旗下資產;受法規限制,也不允許擴大發行, 造成國內REITs規模偏小,財務操作不易。相較香港和新加坡的REITs,通常由建商發行,不僅資產規模較大,且不斷擴大資產,並發行新股來增加流動 性。

近年來,商用不動產價格不斷上漲,但資產價值始終沒有反映在股價上,有些REITs甚至曾跌破票面。為讓股東順利出場,賺到增值財,目前已有三檔 REITs申請清算。隨著十月十二日基泰之星順利標售,接著三鼎及駿馬一號也將處分資產,剩下五檔商品的國內REITs市場也逐漸凋零。

冷凍商品三:跨境ETF參與度低,折價情形嚴重

第三項冷凍櫃商品,是跨境掛牌ETF。如今ETF跨境掛牌已成全球趨勢,根據資料顯示,去年十一月底共有近三千檔ETF跨境上市,占全球ETF掛牌總量的 比重高達五五%,但在台灣卻面臨成交量大幅萎縮的窘境。

以恆香港為例,掛牌初期成交量曾達八百多張,但買氣很快就冷掉,加上港股下跌,成交量只剩個位數。

九月十四日香港恆生指數盤中觸及○九年七月以來新低點,連帶拖累追蹤香港恆生指數的恆香港,然而,恆生指數盤中只跌逾二%,台灣掛牌的恆香港卻暴跌一 六%,折價情況非常嚴重。

寶來投信指數投資中心執行長黃昭棠認為,跨境ETF仰賴參與券商在初級市場(發行市場)與次級市場(交易市場)進行套利買賣,進而縮小折價或溢價空間,以 及活絡市場成交量。如果投資人參與度不高,影響券商參與意願,可能造成跨境ETF呈現較大折、溢價,令投資人卻步,最終形成流通性不足的惡性循環。

黃昭棠指出,跨境ETF能提供投資人跨國投資的多樣化選擇,由於交易宣導不足,投資人對產品特性不熟悉,光看六百多元的股價,就以為很貴,事實上,恆香港 和恆中國的交易單位分別是一百和兩百股,有別於台灣以一千股為交易單位的習慣,投資人如果單看股價可能產生誤會。

從TDR、REITs、到跨境ETF,證交所近年來積極推出各種新金融商品,企圖活絡國內證券市場,然而,新商品推出市場後,卻沒有進一步宣導或長期維 護,加上主管機關諸多法規限制,造成商品熱潮一過,就被打入冷凍櫃,乏人問津,最終吃悶虧的,還是投資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02

不只股民 大老闆也喊被TDR騙


2012-11-26  TCW
 
 

 

「我們都是被台灣騙去的!」在一場新加坡中小企業聚會上,多位在台灣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的新加坡老闆們,議論著台灣股市,大吐苦水。上路剛滿三年的TDR,不僅讓台灣投資人覺得被坑,就連來台掛TDR的老闆也大喊被騙。

十一月初,全球第三大咖啡廠、新加坡超級集團因為流通股數不足,即使股價兩年大漲一倍,仍被迫下市。

當初,這些海外企業來台掛TDR時,被戴上「來台灣撈錢」的帽子,現在卻發現,來台掛牌時,不惜賠上近千萬元承銷費用,掛牌後付出的維護成本也相當高。以超級集團為例,發行股數並不多,僅占公司資本額的四%,但每年還要支付三百萬至四百萬元的股務代理等費用。

一位在台掛TDR的新加坡企業駐台代表指出,「除非制度改變,否則TDR玩不下了。」

來台掛TDR,原股幾乎都在新加坡或是香港上市,這兩個股市沒有漲跌停板限制,而且收盤時間比較晚,每當企業發布利多時,原掛牌地的股價漲幅比TDR來得大,讓TDR呈現折價。

當投資人從事套利買賣,也就是在台灣買進折價的TDR,向存託機構申請以TDR兌回原股,再到原掛牌地賣出,一買一賣之間賺取差價。結果是造成台灣TDR股數不足,若大股東又不願把老股拿出來增加流通數量,最終依照證交所規定,被迫終止上市。這種套利交易,通常會發生在好股票身上,所以會演變成TDR市場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好公司選擇離開,只留下體質不佳的TDR標的。

下市還要自己掏錢買回》

第二項是附買回條件。今年初爾必達宣布破產,訂出新規定,要求TDR公司董監事一旦下市,必須負責買回所有流通在外的股票,等於海外企業來台籌資之餘,還要有把錢吐出來的準備。證交所副總經理簡立忠坦言,這項新規定可能會「嚇跑」一些海外企業。

今年來,TDR沒有任何一家新掛牌,原已通過審查的案子也撤件,目前僅剩三十二檔,大部分股價跌幅逾五成。在規則沒改善下,最終將使TDR變成進退不得的台股孤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49

魏應交筆錄曝光 揭權貴金錢遊戲 連勝文 江丙坤拿魏家TDR


2013-12-19  TNM
 
 

 

接連爆發賣黑心油、炒房等負面新聞的頂新魏家,卻似乎總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本刊調查,魏家之所以能在檢調面前這麼吃得開,很可能與他們結交權貴,用證券堆砌起金錢帝國有關。

據本刊取得頂新董事長魏應交發行康師傅TDR收受回扣案的筆錄,發現他為了脫罪,驚爆從永豐證取得7,500多萬元退佣,全數還給連勝文、江丙坤及徐立德等261名圈購人,其中還包括名嘴與記者;另一筆525萬元的承銷費,則透過王金平捐給國民黨高雄縣黨部。

一場富商與權貴兩相攀附,卻鮮少曝光的金錢遊戲,就此揭開;可議的是,魏應交供出這些關鍵證人後,檢調未訊問就採信魏的說詞,過程疑點重重,啟人疑竇。

因賣黑心油遭輿論大加撻伐的頂新魏家,日前又被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點名炒房,不僅砸十五億元買十戶帝寶豪宅(含原來四戶共有十四戶),連買一○一大樓的六十一億元資金,用的都不是「鮭魚返鄉」從大陸賺來的錢,而是來自發行康師傅TDR(臺灣存託憑證)吸取台灣投資大眾的血汗錢。 為自保 爆圈購權貴

此外,當初承銷康師傅TDR的永豐證券公司,從承銷費及投資人購買股票的手續費,賺取三億四千萬元,頂新控股董事長魏應交卻硬要永豐證退還七千五百萬元。為了滿足魏的要求,永豐證只好透過手中四檔興櫃股票,密集假交易,以低賣高買方式,掏空永豐證八千多萬元,扣除稅率與手續費,共交給魏應交七千五百餘萬元,遭金管會查獲移送調查局偵辦。台北市調查處蒐證後,去年五月依背信罪將魏應交移送台北地檢署。

但今年初魏應交卻獲得不起訴處分,本刊取得魏的筆錄,發現他為了自保,向檢察官大爆料,指退還的承銷費及手續費,除透過立法院長王金平捐給國民黨高雄縣黨部五百二十五萬元,作為贊助黃昭順競選高雄市長的經費外,剩下七千萬元則全數退還給他引薦的二百六十一名圈購人。魏應交並提出國民黨開給他的收據、圈購人名冊及退款明細當作證據,圈購名單包含權貴、企業、名嘴、記者、慈濟人、台商及彰化鄉親等。

魏應交提呈的圈購名單,在檢調刻意保護下從未曝光。本刊透過管道取得,發現最引人注目的是當時擔任台北市悠遊卡公司董事長、現為永豐銀董事的連勝文,及負責台商「鮭魚返鄉」的前海基會董事江丙坤,也加入認購當時正夯的TDR行列,成為搶錢一族。

康師傅挾著在大陸熱銷的方便麵傳奇,締造了市值四千八百億元的大帝國,成功在香港上市,之後回台發行TDR,外界預期,搶購後等發行馬上出脫,就能立即獲利,所以造成搶購風潮,當時的認購價是一股四十五元,發行當天果然漲停鎖死,飆到四八.一五元,隔天再漲停,來到五一.五元,也就是在這二天出脫的圈購人,即可輕鬆獲利一成以上。

當時一般老百姓參與認購,只有五%中籤率,搶破頭都不一定有,但魏家卻利用TDR當作拉攏權貴的工具,以此建構金錢帝國,連家即是在此背景下,成為魏家拉攏的重要對象。

連勝文 帳上百餘張

從魏應交出示的圈購名單可以看出,由連勝文擔任連絡人的康師傅TDR,張數雖非最多,僅有一百七十二張,但依當時的承銷價格計算,約七百多萬元,如果上市第二天就出脫,馬上獲利七十萬元以上。

此外,這些由連勝文擔任連絡人圈購的張數分四份,核心幕僚李德維名下有四十七張,連家所有的富仁投資一百張,魏應交筆錄說:「都是透過連勝文,我給趙國帥請他轉交。」趙國帥是前華航董事長、現任頂新集團資深特助,共退十二萬多元給連。

連勝文告訴本刊,他只認購二十五張,拿到約二萬元退款。

只是連勝文等人當時是否有以低於承銷價格甚多的「友情價」購得,賺取巨額利差,有必要向大眾解釋清楚。

可議的是,永豐銀先貸給魏家二億七千萬元買帝寶豪宅,助長炒房氣焰,魏家事後投桃報李,委託永豐證發行TDR,雙方互蒙其利,之後再聯手從中撈錢出來,退款給永豐銀董事連勝文,兩者利益共生,交相攀附,建構起魏家牢不可破的金錢帝國,連家的角色可謂舉足輕重。 江丙坤 退得近百萬

至於江丙坤當時身為海基會董事長,帶領在大陸拚搏的台商「鮭魚返鄉」回台投資,但他卻不知迴避,透過家族創設的首席顧問、坤基創投及坤基貳創投三家公司,向魏家搶購一千二百張康師傅TDR,行情價約五千多萬元,若上市第二天就賣出,立即獲利五百萬元。事後,魏應交還退給他手續費將近百萬元,足可再買二十幾張康師傅TDR。

其他圈購人還有徐立德、前立委陳杰、許舒博、財經大老林信義、胡定吾、光寶董事長宋恭源、義美董事長高尚志等。

徐立德是透過環宇投資等公司及人頭,共擁有二千八百八十一張,若按承銷價共需近一億三千萬元,一個最高官位是行政院副院長的公務員,竟一口氣拿得出這麼大筆錢,令人咋舌。

至於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執行長吳明發,帳下也有六百七十五張,金額達三千萬元。魏應交供稱:「我是給吳明發,他是王金平生技中心的執行長。」名嘴江岷欽也認了九十五張,承購金額約四百多萬元。

工商界則以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最豪氣,一人認購萬張,總金額四億元以上,退費也達七百多萬元。只是這些關鍵證人,除了胡定吾被約談外,檢調均未傳訊作證,到底事後真的有無收到魏應交退款,或僅為魏的片面之詞,實在看不出檢調曾詳細查證。 索退佣 痛斥永豐金

魏應交出示的這份圈購名單,完全違反社會公平正義原則,充斥著權貴的金錢遊戲,如同二○○○年轟動一時的東森股條風暴一樣,權貴利用特權管道瘋狂搶購,事後還獨享退費優待;一般平民在一片搶購風潮中,卻只有五%中籤率,事後退費則全然被摒除在外,十分不公平。

魏應交還供稱:「因媒體報導,約在TDR上市前一個月,開始有各界透過管道,例如打電話給我,或我的財務長,表示要圈購…最後只給我推薦的圈購人八萬七千八百八十張。」

為向檢察官澄清,事前就不贊同收取手續費,魏應交甚至痛斥永豐證:「競爭成為承銷商期間,都沒有提起要收取二%(每張九百元)的圈購處理費,直到圈購公告…載明要收取二%處理費時…許多圈購聯絡人就很激烈向我反應…上市後他們還向我反應二%圈購處理費何時可以退還。」

二○一○年三月間,魏應交為了退費的事,一直給永豐證壓力,而且要求一定要用現金退費,還口口聲聲強調,退費是幫圈購人爭取。可是,同年四月至七月,永豐金將持有的四檔興櫃股票低價賣給人頭,事後再用高價向人頭買回,人頭從永豐證賺取價差,以此手法密集交易,造成永豐證損失八千九百多萬元,扣除交易稅及手續費,將七千五百五十六萬元現金透過中間人,分五次交給魏應交後,魏卻遲遲未退給圈購人。 錢到手 存入保險箱

知情人士說,魏應交當時把現金存放在保險箱,其中一筆五百二十五萬元的承銷費退佣,也是擺在保險箱三、四個月,直到有一天王金平打電話給他,向他要求贊助黃昭順競選高雄市長,魏才提出這筆錢,交王轉給國民黨高雄縣黨部。

魏應交在應訊時說:「我記得經過四個月左右,我接到王金平打電話跟我說高雄市長選舉頂新是否可以贊助,我想因為公關關係,就將五百二十五萬元領出來,交給王金平,有拿收據。他是過一段時間才給我這張收據,是王金平親自給我的。」

對於魏的說詞,檢調找上國民黨高雄縣黨部主委劉進添訊問,劉在第一次偵訊時表示,完全不知道有這筆捐款,還告訴檢調人員:「我們高雄縣黨部在選舉期間,都是收到中央黨部或長官之補助,沒有收到捐款。」

八個月後調查局再約談,劉進添的說法完全改變。他說:「選後相隔許久之後,有一天王院長至高雄縣黨部找我,告訴我先前有筆五百多萬元經費,是頂新公司捐贈之選舉經費,要幫忙開一張收據給他們公司,我不疑有他,就依長官指示,口頭交代一名工作人員幫忙開立收據…」但縣黨部卻未提供入帳明細,僅提出一張收據及出帳明細。 遭移送 才陸續退費

這筆原是頂新控股支付給永豐證的承銷費,如果要退,也應是退給頂新控股公司,但卻不見入公帳的資料。直到二○一一年,櫃買中心查到永豐證假交易的非常規行為,東窗事發之後,魏應交才陸續聯絡一些圈購人,表明要辦理退費,但時間已過一、二年之久。有一名證人還強調,他是二○一二年才收到退費,先前根本就不知道有這筆手續費可以退。

最離譜的是,櫃買中心查核時,永豐證提出一份說明書載明:「魏家針對引薦之投資人要求支付介紹費用…經與魏家協議給付介紹費總金額降為七千餘萬元…」從頭到尾沒提魏應交是要退給圈購人,直到案件移送檢調才出現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魏應交被調查局移送時,許多商界及法界人士都不看好他能過這關。一名法界人士就說,如果是正大光明的錢,為何不用正常方式支付,要反其道而行,冒險作假交易,把原本已進公司帳的錢再搬出來給別人,還用現金存在保險箱,退款更是在被金檢查出問題才進行,這樣的行為,「如果不是背信掏空,什麼才是背信掏空?」

明眼人都看得出,魏應交能過這關,與他大爆權貴的金錢帝國關係圖,或許有微妙關係,值得司法界好好省思;而國民黨高官毫不避諱地與台商大搞金錢遊戲,不當行徑也應檢討。

回應 連勝文: 無不可告人之事

針對魏應交退還手續費一事,連勝文透過律師表示,他當初向承銷商認購25張康師傅TDR,事後金管會糾正永豐證後,接獲通知退還超收之手續費,每股八毛,總數約新台幣兩萬元,且康師傅發行TDR時,他並未在永豐金擔任任何職務,而是專任悠遊卡董事長,當時所有財產資料在監察院財產申報中均可查證,絕無任何不可告人之事。

連勝文好友、國民黨中常委李德維表示,當初投資康師傅TDR時,雖然知道有手續費,但從未要求退費。 回應 江丙坤: 未經手不知細節

以投資公司名義大量購買康師傅TDR的前海基董事長江丙坤表示,他完全沒有經手,不清楚細節,魏應交也沒有跟他聯絡退費事宜。

至於魏應交供稱,負責處理相關退費事項的頂新集團資深特助趙國帥說,當時因發行TDR,整個公司亂成一團,大家分頭去找退費的圈購人,但因很多都是用投資公司名義申購,加上時間久遠,他不記得是不是有跟連勝文、江丙坤等人聯繫或碰面。

國民黨大老徐立德則未接電話。 康師傅TDR金權 事件簿

2009年12月 康師傅控股委託永豐證券發行38萬張TDR,集資171億元,康師傅支付永豐證1,200萬元承銷費,永豐證另收每張900元手續費,入帳逾3億4,000萬元。其中魏應交引薦圈購261人,共認購8萬7,888張。

2010年3月 魏應交與永豐證協商,要求退還引薦圈購人被收取的逾7,500萬元手續費,且要求現金支付。

2010年4~7月 永豐證利用持有4檔興櫃股票,低賣高買假交易方式,造成永豐證超支8,910萬元,扣除交易稅及手續費,將7,556萬餘元現金透過中間人,分5次交給魏應交。

2010年10月22日 魏應交自稱接到王金平電話,要求頂新贊助高雄市長選舉,魏以永豐證退還的承銷費525萬元支應。隔月國民黨候選人黃昭順落選。

2011年3月 櫃買中心查核發現,永豐證利用4檔興櫃股票假交易,並支付魏應交7,556萬元,要求永豐證說明。

連勝文出任永豐銀行董事。

2011年8~9月 永豐證及魏應交向櫃買中心提交說明書。

2011年11月21日 金管會認定永豐證涉非常規交易,作出裁處並移送調查局。

2012年5~6月 調查局約談魏應交,並依背信罪函送北檢,6月4日魏應交向檢察官大爆料,永豐證退款7,556萬元,其中525萬元捐給國民黨,其他全數退還引薦圈購人,並供出連勝文、江丙坤、徐立德、陳杰等權貴圈購團261人名單。

檢調零星約談幾位圈購人,多數對退款細節及日期都含糊其詞,大部分均非在2010年拿到錢,有人說2012年4月才退到款。

2012年11月5日 國民黨高雄縣黨部主委作證,黃昭順落選後許久,王金平突然來縣黨部,告知先前提供的525萬元是頂新捐贈,要求補開收據,開立日期寫2010年10月22日。

2013年1月21日 台北地檢署起訴永豐證3名主管,卻採信魏應交說詞,背信罪不予起訴。

連勝文 小檔案

年齡:43歲

學歷:輔仁大學法律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士

經歷:美商奇異資融(GE)亞太創投執行董事、摩根史坦利投資銀行副總裁、國民黨中常委、青年發展基金會董事、台北國際商銀(現永豐銀行)董事、悠遊卡公司董事長

現職:國民黨中央委員、永豐銀行董事、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委員會副總召集人

家庭:父親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妻子蔡依珊,育有2子 《新聞辭典》台灣存託憑證TDR

已在國外掛牌上市的台商或海外企業,可透過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TDR),來台第二上市。TDR與股票都是可流通的有價證券,均在證券交易市場買賣,買賣方式相同,但TDR的證交稅較低,也不允許融資融券交易。

原則上,某公司TDR憑證持有者,與該公司的普通股投資人一樣,享有配股等權利義務。但TDR與第一上市的普通股,價格會有落差,不可能同步;且有些TDR與第一上市的股票,並非1股換1股,以在香港掛牌的康師傅為例,1單位的TDR僅為普通股0.5股。 壹動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