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TDR红筹年将至?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22052&time=2011-01-28&cl=115&page=all

大陆背景的企业取道香港,能成为2011年台湾资本市场的宠儿吗?
《新世纪》周刊 特派香港记者 王端 特派台北记者 唐家婕

 

  2010年圣诞节前一天,香港上市公司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02618.HK,下称TCL通讯)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建议发行台湾存托凭 证(TDR),融资金额不超过2.17亿港元。这距离TCL通讯首席执行官郭爱平透露看好台湾市场、不排除赴台“二次上市”,不过两周时间。

  自2010年四季度以来,大陆企业赴台挂牌或宣布有意挂牌者“前仆后继”,这当中包括神州数码(00861.HK/910861.TW)、花样年地产(01777.HK)、特步国际(01368.HK)等。

  碍于台湾政策法规,大陆企业尚难以直接在台湾交易所上市,但是可以取道大陆之外注册的公司,以发行TDR的形式登陆台湾岛。自2008年台湾政 党更替之后,台商回流成为台湾TDR市场的生力军;而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新加坡企业成为台湾TDR的主要参与者。“今年业内都预计红筹股将成为 TDR的主题。”台湾永丰金证券副总经理庄英明1月21日在香港向本刊记者指出,预计今年从香港去台湾发TDR的公司,保守估计应该在15家以上,其中约 七成为陆资企业。

  另一方面,台湾TDR市场也正进入蓬勃发展期,台湾资诚会计师事务所(PwC,即普华永道)预计,今年将有20只TDR登陆台湾交易所。TDR的发展,也为内地正在酝酿中的国际板和大陆存托凭证(CDR)带来更多的憧憬。

台交所“奇兵”

  TDR(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s),即台湾存托凭证,是指海外已上市公司将股票交付保管机构,由存托机构以存托凭证(股权的一种替代性证券)的方式,出售给台湾投资者的一项企业筹资及投资者投资的工具。存托凭证令投资者能于本土市场买卖外国证券,降低直接投资海外市场的风险。

  台湾交易所近年极力发展TDR市场,以提升台湾市场在区内的竞争力。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的统计,2000年至2009年,台湾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排名呈现下滑趋势,全球市值排名由2000年的第15名 退居第21名,成交值排名则由第8名下降至第14名。此外,从区内主要交易所的市值占WFE总市值比重看,台湾交易所的增长率仅由1.4%上升到2%,增 长之缓慢,显见台湾资本市场需要提出新的发展策略。

  台湾交易所副总经理朱士廷之前对外表示,台湾的资本市场筹资功能自2002年以来逐渐下滑,2008年推动外部企业来台发行TDR,“这是一招奇兵”,之后融资功能才逐渐恢复。

  台湾雄心勃勃想发展成区内的存托凭证中心。目前,在台挂牌TDR的企业有24家,其中12家来自香港,9家来自新加坡,2家来自泰国,1家来自南非。

  不过,有17年历史的TDR,在2009年以前,只有5只存托凭证,其中1只在后来下市。

  台湾交易所董事长薛琦数年前曾形容,台湾TDR是个“大美女”,但“爸爸妈妈”(政府)管得太严,让美女“养在深闺人未识”,投资者无法分享到这些企业的成果。

  台湾《商业周刊》曾指出,在过去,由于法律法规对于“红色地带”有严格的管制,“美女”的父母不仅限制交往对象,“挂红紫荆旗(香港)不行;挂 五星旗,有红色概念的通通不行”。而“结婚”(来台湾挂牌)之后,钱也不能乱花,限制资金汇往大陆。层层关卡,将TDR市场像裹小脚似地限制在台湾小小的 范围内。

  这种限制,随着近年两岸政策松绑、大陆经济力的崛起,以及台湾交易所积极推广,获得突破。

  台湾宝来证券大中华资本市场总经理黄齐元曾不讳言地指出,之前TDR陷于发展停滞的原因是,“过去没有清楚的目标群众,一味希望引进全球最大的 企业来台挂牌TDR,说实在有点自不量力,但是最重要的香港市场,却没有放进目标中,而在那里台商才是最多的(有50多家在香港挂牌)”。

  2009年4月,首家台商回台上市的旺旺集团(00151.HK/9151.TW),其衣锦还乡的成功案例,也为后继者注入了强心剂。当年总共有10家TDR在交易所挂牌,融资金额为299亿新台币,其中9家为香港挂牌回流的台资企业,TDR市场开始爆发性成长。

  在经过台商回流的热潮之后,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被台湾业界称为TDR的“新加坡年”,12家发行TDR的公司中,有7家为新加坡上市公司。“2011年预计将是红筹年,大陆背景企业将是TDR的主力军。”台湾元大证券一投资银行家指出。

  台湾业界所指的“红筹”具有广义的含义,泛指陆资企业。台湾券商将香港市场列为开发红筹TDR的重中之重,“两岸三地的企业有诸多共通性,譬如香港上市公司,很多管理层都有台湾人,它们对台湾资本市场很熟悉。”上述投资银行家说。

陆资企业原动力

  由于台湾现行的政策法规,台湾市场对大陆企业直接上市限制严苛,但是,大陆企业可以通过注册在大陆之外的公司,间接在台湾上市。TDR将成为大陆企业赴台融资主要途径。

  2010年9月8日,新加坡上市的龙筹股——扬子江船业(911609.TW)在台湾挂牌发行TDR,成为首家在台湾上市的陆资企业。扬子江船业总共发行2.4亿单位台湾存托凭证,发行价格为18.8元新台币,募集总金额45亿元新台币。

  扬子江船业之后,陆资企业到台湾发行TDR上市就变得“前赴后继”。

  2010年11月24日,中国最大的IT服务商神州数码在台湾以TDR方式挂牌,总共集资近80亿元新台币,成为台湾去年规模最大的TDR。 2010年圣诞节前夕,另一家在港上市的红筹公司TCL通讯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建议发行TDR,将涉及由公司发行每股面值1港元的新股份,发行至多 2.17亿股。

  今年1月3日,大陆最大的血液相关医疗设备供应商金卫医疗(00801.HK)宣布,发行TDR已获得台湾相关部门批准,成为首家赴台上市的大陆医疗企业。另外,包括大陆体育用品经销商特步国际、地产商花样年等都在排队等候在台湾发行TDR。

  台湾交易所去年底透露,有超过40家在大陆以外地区注册的陆资企业正在台湾申请上市辅导。

  尽管台湾无论是实体市场抑或虚拟市场,规模都相对有限,但与偏重金融和地产的香港资本市场相比,台湾资本市场则倚重于科技类股,其中科技股市值 约占总市值55%,科技股成交量也超过总成交量半数。而香港资本市场并不太钟情高科技公司,造成市盈率相对偏低,因此不少科技类股公司倾向于在台湾上市。

  另一方面,台湾大华证券承销部资深副总经理黄幼玲向本刊记者指出,一些大陆企业意图拓展台湾的市场,或者业务与台湾具有高度相关性。与香港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不同,台湾市场散户占到一半,通过上市拓展品牌知名度的效果明显。

  有望成为在台湾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大陆房地产公司的花样年就指出,如果发行TDR计划获得通过,预计将募集的资金全数留于台湾,其中约12亿元新台币将用于与台湾上市公司泰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通过合营公司共同开发位于台湾金门的旅游及度假村项目。

  也有不少企业“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们正在承销的大陆企业来台上市项目中,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在台湾市场有潜在并购标的,像神州数码在台湾预计未来将有进一步的并购行动。”一名台湾投资银行家指出。

  在技术操作层面,黄幼玲指出,先发TDR再购并,一来可以解决融资问题,二来可以增加融资工具选择,“可以以换股的方式进行购并”。而且,若是 大陆资金直接通过QDII基金方式投资台湾企业,不仅限制多,也会被认为只是财务投资者。拥有本地上市地位的大陆公司与本地企业合作,则通常会被视为战略 投资者,“将利益与本地捆绑,在审批上容易获得通过,而且对于股价也会有支撑作用”。

  “现在好公司太多,台湾TDR市场也已经逐渐成熟,未来无论是监管者抑或券商将会精挑细选。”上述台湾投资银行家说,“之前来台湾发行的TDR,都是相对较小的项目,所以交易所也要求券商找有影响力的大项目,市值至少要超过5亿美元。”

热望与疑虑

  “资本市场没有好不好”,只有“是否门当户对”。朱士廷2010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TDR推介会上,对与会的40多家大陆企业代表表示。

  朱士廷提出“两只脚”的发展模型,除了现有台湾的强项科技股,有潜力的中小型股也是重点,尤其是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在台湾的公司。朱士廷乐观估 计,五年内,预计上百家企业来台湾挂牌发行TDR。而台湾交易所寻找发行TDR的企业,则是以台商为主,再逐步扩展到华商,最后才是外商。

  不过,香港市场业内人士对TDR似乎并不以为意。有投行高层向本刊记者指出,虽然留意到台湾的TDR现象,但由于台湾市场本身的规模限制,“很难成为趋势”。也有港交所高层半开玩笑地表示,“总得给别人一些生存空间吧,不过,台湾市场中小盘股票流动性还是蛮高。”

  2010年,香港IPO融资金额,蝉联全球第一。2010年底,全球矿业巨头淡水河谷(06210.HK)在香港发行HDR,这也是香港交易所首只HDR,这被台湾《联合晚报》解读为香港和台湾在存托凭证(DR)方面的较劲指标。

  不过,有承销陆资企业赴台上市的台湾券商代表向本刊记者指出,台湾资本市场相较于亚洲其他市场,在于转手率高及次级市场的发达。他坦言,香港市 场在规模、国际化、与大陆市场联系等方面具有优势,但“香港市场是大者恒大,且以地产、金融股为市场重心,企业挂牌目的在于集资与创造股份流动性,中小型 企业尤其是电子股在香港股市的发展反倒不如台湾”。

  如朱士廷在上海推介TDR市场时指出,当时TDR对比原股股数的比例约14∶86,但所发行TDR的市值则是原股的6倍之多,而转手率则是原股的26倍。

  “大陆企业国际化,第一步首选香港,除非有名气的企业选择美国;第二步来台湾,是个不错的选择。”上述台湾券商人士说。

  该人士指出,TDR推高台湾市场知名度,“但TDR只是站稳一只脚,希望抛砖引玉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企业来台申请第一上市,才能算是站稳一双脚,进一步带领台湾资本市场走出一片天。”

  “未来台北、香港、上海交互挂牌不是梦,大陆企业来台发行TDR,台湾高科技产业到大陆发行CDR或至香港发行HDR等,”庄英明乐观地期望。他说,在亚洲区内,台湾交易所的区内定位,应该是华人世界的“纳斯达克”,聚焦IT类等高增长的中小企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