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香港金融發展局構想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31/100431308_all.html

 香港新任特首梁振英新政中的「金融發展局」正在積極籌備,現年62歲的香港金融界重量級人物史美倫擔綱籌辦,希望借此推廣香港,提高香港身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現任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兼金融發展局籌備小組主席的史美倫,在銀行證券市場上身經百戰,在內地及香港都享有頗高的聲望。

  目前她身兼多職,包括香港匯豐的非執行董事,此前曾任香港證監會副主席、中國證監會副主席以及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

  2001年3月,史美倫受當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邀請,出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分管上市和融資監管工作,是內地首位海外聘請的副部級官員。她的「不偏不倚」及「公平、公開、公正、公信」四公原則,為內地的證券市場帶來眾多新氣象。

  在史美倫任內,中國證監會頒佈了有關證券監管的法規和條例51件,初步建立內地監管法規架構,同時有80多家上市公司和10多家中介機構被公開譴責、行政處罰、立案偵查。史美倫的嚴厲監管作風為其贏得「鐵娘子」稱號,也因此和內地的金融業界建立了廣泛和深入的聯繫。

  8月中旬,史美倫在北京接受了財新記者的專訪,暢談對香港金融發展局這一新平台的構想。

危機感

  一直以來,香港金融市場缺乏系統性推廣和發展金融服務業的部門。

  「金融發展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將現有分散的推廣和發展模式聚合起來,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然而在香港政府資助的眾多產業機構裡,有貿易、旅遊、港口、藝術、電影等發展局,惟獨沒有金融行業的。」史美倫告訴財新記者。

  香港成立金融發展局的目的,來自於維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危機感。香港在內已受到上海雄心勃勃的挑戰,於外近有新加坡金融中心呈崛起之勢,遠有老牌金融中心紐約、倫敦的地位無可撼動。史美倫表示,在世界各地建立的類似組織中,尤其以倫敦金融城的經驗最值得借鑑。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月,金融服務業已佔到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9%和英國稅收收入的12.1%。倫敦金融城是2010年成立的非政府機構,目前擁有員工一萬多人,逾六成在海外工作。它專門就金融監管、法規、稅務、競爭力等問題作政策性研究,定期與政府及監管部門交流意見。

  除了幫助政府作長遠規劃之外,倫敦金融城還為企業提供服務,從基礎設施維護到宏觀戰略規劃不等,已然成為英國金融服務業的宣傳大使,扮演著國家金融公關的角色。

  接近倫敦金融城人士表示,該機構對內主要為英國創造就業機會,推動經濟增長;對外向全球推廣包括金融、基礎設施、教育、法律等在內的服務行業。該機構在全世界除英國以外的13個國家及地區都設立了對口的金融諮詢部門。

  如果說近年來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的挑戰,上海施加的更多是心理上的壓力,而構成最直接的挑戰實際來自新加坡。

  香港與新加坡金融中心的相似度極高,都擁有十分活躍的外匯市場、開放度較高、低稅收、法律體系透明、基礎設施便利等因素。新加坡在監管、自由度上向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設計,而香港與金融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比如環境污染、租金成本高、本地人才培養緩慢等方面,均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近年來,香港政府對香港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表現得分外積極。

   「政府除了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之外,還要重視對金融行業發展方向的指引。」年初競選香港特首的政綱中,梁振英提出成立金融發展局的構想,並表示金融發展局是針對香港金融發展提供建議的,並不會制定和執行政策。

  「解決內地資金的自由流動問題,集合中外投資者在港發展,是目前香港金融行業最重要的發展方向。」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公開表示,「金融發展局的成立正是增添了與國內外合作與溝通的渠道。」



凝聚業界聲音

  目前香港推廣和發展金融業的政府機構是香港金融管理局,其職能主要是維持香港貨幣和銀行體系的穩定,更多起到的是監管的作用,同時也兼顧統籌資源以及協調金融發展。香港政府裡並沒有專職機構,缺乏統一服務金融行業的政府部門。

  香港金融界人士表示,金融界一直以來都是自給自足,現在政府終於肯撥款推動金融發展,這是好事一件。

  同樣起到促進香港金融發展的另一家民間組織——香港金融業協會,其主要職能同將要成立的金融發展局相類似。它們都是向政府部門提出建議和要求,同時收集國內外有關金融、銀行、保險、證券、信託等方面的資料,提供諮詢服務。

  金融發展局更像是新任特首特設的一個金融智囊團隊,以供政府在制定金融政策的時候,建立彌合業界建議和政府政策之間更平滑的通道機制。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此前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表示,金融發展局可以像其他非官方機構般更靈活推銷香港,「當政府就市場發展表態後,有非官方的、代表民間及市場的機構在落實層面說話,可以在推廣上互補」。

  陳家強還表示,官方考慮金融政策時並非憑空構思,需要業界的建議,金融發展局正好扮演凝聚業界聲音的角色,「利用resource及research(資源及研究),把業界聲音提升到切實可行的方案」。

  例如在資金管理方面,新加坡會刻意把相關稅項調低,但香港卻不能只為個別行業提供減稅優惠,「當我不做A方案,業界可以為我們提供B或C方案,政府對相關溝通求之不得」。

  「金融發展局有別於金融管理局和證監會的是,除了關注銀行及證券之外,還會關注其他金融範疇,包括財富管理、保險、私募基金、法律和會計等在內的金融服務業。同時也非常注重對人才的培養,未來金融人才教育也會列入金融發展局的計劃中來。」史美倫說。

  史美倫表示,金融發展局責任重大,不單面向海外市場,推廣金融業,還負有制定長遠金融業發展策略的重責,例如香港金融業的定位、人民幣產品與業務進一步的發展及如何更好配合內地企業走出去等。

  針對金融發展局與金融管理局角色與功能區別問題,史美倫強調,前者集中在開拓金融新產品、向政府建議長遠發展策略及向外推廣,後者則著重法規把關的角色,為金融業監管者,故兩個機構絕不會有角色與功能的重疊。

  針對有專家提出目前聯匯制是香港金融體制最重要和迫切的問題時 ,史美倫明確表示,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考慮的範疇,專家學者可多提意見,但這並非金融發展局的研究課題。

  「雖然是『務虛』的機構,但一樣可以做事。」史美倫說。

時間表

  在香港成立一家法定機構需要兩年以上的籌備和立法時間,而非法定機構的成立所需的時間相對較短。而香港特區政府十分迫切地想要成立該機構。

  「與其花時間去爭取法定地位,這三年不如用來做事。」史美倫說,「特首邀請我牽頭籌建金融發展局時,我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問及會否出任主席一職時,史美倫表示,「這還要日後由特首決定。」

  籌備小組已於7月1日開始工作,下設四名委員。委員囊括政商精英,包括向梁振英建議設立該局的中銀國際副執行總裁謝湧海、職業律師李律仁、下屆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小組裡惟一的外籍人士是時任花旗銀行高級顧問的文禮信。

  史美倫表示,「金融發展局的規模不會太大,成員約在20個以內,來自不同行業比如投行、保險、銀行、會計等。」

  在談到機構經費來源的問題時,史美倫說,「資金還是會受到政府撥款的限制,當然我們也在考慮能否借鑑貿發局和旅發局的經費模式,加入一些市場元素。」

  金融發展局希望建立自下而上的發展模式,在局內設立幾個不同的委員會,收集金融業界的意見和建議;向上代表業界把信息反饋給政府,主要解決業界與政府溝通不暢、業界構想能否很快轉化為可操作的的問題。

  據史美倫介紹,籌備小組目前已與業界做了五場溝通會議,以瞭解業界對金融發展局的期望,溝通會一共八場。除了與業界溝通,還將制定金融發展局的職能、管治架構、營運模式等,年底前將以書面報告的形式提交給特首和財政司司長。

  「首要發展,推廣其次,是金融發展局的職能定位。」史美倫表示,它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聯繫業界和政府的諮詢機構,不會幹涉政府行為,也不會為行業遊說。

  銀行、證券及會計行業有自身的行業組織,爭取行業權益的工作以後繼續由這些團隊負責。金融發展局的職能傾向是從整體市場出發。

  史美倫說,「金融服務業並非單一產業,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未來發展的空間還很大。」

  至於金融發展局正式成立的時間表,史美倫表示希望在2012年內完成籌備工作。金融發展局會否按著當政者成立的初衷發展下去,能否真正發揮作用,還有待時間驗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87

香港有個港口「不」發展局(2013/4/18) 林本利


2013-04-18  NM

若不是葵青貨櫃碼頭發生工潮,相信很少人會留意過去20多年的港口發展,更加不會知道原來香港港口發展局仍然存在。政府早於1990年成立港口發展局,負責向政府提供港口規劃與發展方向的意見,成員包括港口設施經營者和使用者。若果登入香港港口發展局的網站(http://www.pdc.gov.hk),可以找到關於港口發展局的資料,包括職權範圍和成員名單。

回歸前,港口發展局在經濟局轄下。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在2002年連任後重組政府架構,港口發展局改由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出任主席,取代之前的胡應湘。還記得2003年葉澍堃宣佈成立新的港口發展局,表明港口發展策略是政府的主要政策工作,為香港未來20年港口發展策略作出適時及深入的討論。若細看當日港口發展局的成員名單,包括和黃的霍建寧、九倉的李唯仁、東方海外的董建成,以及其他貨櫃碼頭經營者的代表,便大概知道未來20年香港港口的發展,將會停濟不前。事有湊巧,新的《證券及期貨條例》在2003年正式生效,規定持有本地上市公司5%或以上股權的股東,均需要向交易所申報,較以往持股一成或以上才需要申報的要求嚴格。新例生效後,公眾才知悉長和系主席李嘉誠自1990年起已經入股東方海外,持股量接近一成,剛好低於申報要求。不知道當日特首董建華在制定港口未來發展策略時,有沒有申報和李嘉誠在這方面的利益關係。

自從97回歸董建華當上特首後,香港的港口發展便一直「冬眠」,沒有寸進。1999年,董建華說為了加快香港經濟轉型,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擅自更改土地規劃,未經正常競投程序批出數碼港用地給李嘉誠二子李澤楷操控的公司。此外,又將位於大嶼山,原本規劃用作興建十號貨櫃碼頭的用地,改為興建迪士尼樂園。這個決定令香港短期無法增加碼頭泊位,需要花時間重新規劃,慢慢失去全球貨櫃吞吐量最高的領導地位。大財團及其打手一直說香港貨櫃碼頭成本高,缺乏競爭力,航運中心地位遲早被內地港口取代。但實情是即使大財團收取全球最貴的貨櫃碼頭處理費,香港的貨櫃吞吐量依然有所增長。九號貨櫃碼頭在2003年落成後,幾年間葵青貨櫃碼頭吞吐量大幅增長五成,已差不多達到飽和,貨櫃愈疊愈高。若果貨櫃碼頭業是夕陽工業,香港又怎能收取全球最貴的處理費,讓大財團賺取過千億元的暴利?正如一些研究物流業的學者所說,香港在貨櫃處理方面享有眾多優勢,包括營運效率高,海關稅局廉潔,國際航班頻密,法律、會計、保險等專業服務一流,還有尊重私有產權和法治精神,這一切都不是使用內地港口服務所能及。加上自2005年人民幣持續升值,令港商在內地經營成本上漲,大量內地人湧入香港購買本地進口貨,貨物經香港出口享有優質品牌等因素,政府若批地興建新貨櫃碼頭,又怎會沒有新經營者願意加入市場競爭?根據政府網站資料,現時港口發展局已改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出任主席,但卻在職權範圍的網頁中,仍舊列明會通過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向特首提供意見。自2007年,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已不存在,這正顯示港口發展局早已名存實亡,變成港口「不」發展局。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21

每經專訪香港電影發展局秘書長: 香港可成為珠三角電影中心,成都能成為西部電影中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22/1140809.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67

梁安排訪發展局被指博連任

1 : GS(14)@2016-05-21 13:00:34

【本報訊】虎視下屆特首的梁振英,趁掌管港澳事務的張德江來港機會,昨日即安排張到政府總部視察發展局工作。連同盛傳張今日參觀科學園了解創新科技,梁安排的參觀項目差不多全是他親信主理的政策,有議員批評梁想在張面前自吹自擂博連任,質疑梁何不帶張參觀劏房。



李卓人:點解唔睇劏房?

張德江來港首天,梁振英便和「梁粉」陳茂波帶張在下午視察發展局,又發新聞稿及相片公開行程。政府新聞稿稱,張德江聽取陳介紹整體土地供應、大嶼山發展藍圖等工作,並與在場前線公務員交談。新聞片中,陳茂波向張德江交代香港最新建設情況,聲稱土地供應增加,建屋量又創新高;又稱部份郊野土地發展因有環保界朋友有意見而受阻。盛傳張今日會到另一「梁粉基地」科學園,預料梁將偕同另一親信、創科局長楊偉雄陪同張參觀,工黨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批評梁帶張參觀發展局,明顯是要帶張到其「地頭」自吹自擂,圖博取連任:「點解梁振英唔帶張德江去睇劏房?佢(梁振英)點解唔話畀張德江聽,輪候公屋由佢上任等3年,變成而家等4年?佢明顯騎劫張德江,令佢根本睇唔到真實嘅情況,搞到佢迷迷糊糊,欺下瞞上。」■記者姚國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8/196165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483

銀行促港府釐清2047地契問題 明年按揭將觸及限期 發展局:考慮制定參考資料

1 : GS(14)@2016-10-15 11:45:29

【明報專訊】立法會議員姚松炎上月提到,2047年將有大量地契到期,或會影響本港物業市場。銀行界近日亦關注此問題,認為政府若沒有清晰的指引,銀行難以釐定日後的按揭業務政策。發展局昨晚回覆稱,理解業界的疑問,因此當局將參考過去經驗及程序,考慮制定具體參考資料。

明報記者 廖毅然、林尚民

由於按揭還款期上限為30年,因此明年新做的按揭,有可能觸及2047年的限期。近日便有銀行界人士關注,若2047年後地契到期後的處理方式不清楚,或會影響銀行對這類按揭的審批。銀行公會署理主席譚何錦文昨日表示,公會注意到有關問題,因此已經向金管局表達意見,希望政府盡快釐清相關問題。

銀行:或影響相關按揭審批

金管局發言人承認,近日收到業界的關注,正與有關政府部門溝通,不過強調政府已公開表明有權批出年期跨越2047年的土地契約,事實上許多新批或續期的土地契約,年期均跨越2047年。

永隆銀行零售銀行部主管鍾少權表示,之前已有不少屋苑在地契到期後,再獲續期至2047年後,例如薄扶林花園(見另稿),但每次都是地契到期時,才由當局決定如何處理。他強調,業界雖有處理相關問題的經驗,但由於2047年有大量土地到期,受影響人士眾多,因此業界希望當局提早發出清晰的指引,列明遇到此問題時會如何安排。

永隆:影響者眾 政府應提早發指引

2047年地契到期的問題最早由姚松炎於上月提出,他當時表示,2047年香港有一半的地契到期,質疑到時不一定會自動續租,估計政府的取態視乎當時庫房的財政狀况,他認為政府應盡早討論地契到期事宜,「否則半個香港的物業市場或會停頓」。發展局長陳茂波其後撰寫文章,批評有一些論者「危言聳聽」,強調現時便為所有2047年到期的地契續期,是不切實際。

金管局:政府有權批跨2047年地契

不過,發展局昨晚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透過金管局得悉銀行界關注2047年或之後屆滿地契的續期安排,強調理解業界對於續期的具體執行存有疑問。為釋除疑慮,地政總署將會參考過去處理土地契約續期的經驗,就地契續期的程序,考慮制定具體參考資料。發展局亦會繼續透過金管局,積極跟進銀行公會的關注,並與業界保持適當溝通。

當局重申,現時一般續期或新批出的50年土地契約,年期均超越2047年。而是否續期會考慮多項因素,包括原有契約是否出現嚴重違反地契的情况、地段是否需作特定政策或公共用途的個案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371&issue=201610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041

發展局:中標官地不限股權轉讓 業界指若個案增加 政府不排除設限

1 : GS(14)@2017-09-17 11:26:20

【明報專訊】宏安地產(1243)24.41億元出售馬鞍山白石耀沙路住宅官地的六成股權,因屬第二度轉售,惹來市場關注是否有炒作官地之嫌。發展局回應本報時指,招標出售官地限制轉讓業權,但不限中標公司股權轉讓,且不揣測這與樓價有無關係。有業界人士稱,有關限制業權轉讓難阻發展商圖利,又預期若類似個案增加,不排除政府在賣地章程加入新條款。

宏安本周售六成股權 呎價升55%

馬鞍山耀沙路地皮原由亞洲聯合基建(0711,前稱俊和)與中國城建於2014年12月以21.3億元投得地皮,每呎樓面地價僅5517元,惟中城建未有履行注資,亞洲聯合基建展開法律程序,終在今年6月將持有該地公司股權轉售予宏安,市傳作價26.3億元,折合每呎樓面地價6787元。時任發展局長馬紹祥今年6月時回應稱,以轉售公司股份形式或者母公司轉讓其股份,不適宜太多評論。

不揣測股權轉讓與樓價關係

事隔3個月,宏安將持有該地皮的公司六成股權以24.4億元售予內房碧桂園(2007),折合每呎樓面地價升至約1.05萬元,較今年6月高出五成半,惹來市場關注。就上述事件發展局以書面詳細回應指,於2014年透過公開招標把該地批予鋒尚有限公司,土地業權人至今並沒有轉售該地皮,上述情况屬於該土地業權人公司的股權變動。

發展局續指,政府透過招標出售土地的土地契約,一般載有條款限制在合約完成證明書(即滿意紙)發出前的土地轉讓,其限制的內容,須參考有關條款,不能一概而論。

該局又稱,一般而言,如果一幅土地是由一家公司購入,該公司便成為土地業權人。土地業權人若將有關土地轉讓與另一人士或公司,有關土地業權便會轉至該另一人士或公司,土地契約所載的轉讓限制(若有)一般是針對這種轉讓。此土地轉讓是有別於土地業權人的股東將其股權出讓,股權出讓並沒有改變有關土地業權及業權人在履行土地契約的責任,因此亦非一般地契需要規限的事項。同樣,就白石耀沙路地皮,有關的土地契約只限制土地業權轉讓,並不限制成功投標公司的股權出讓。

萊坊:發展商旨在分散風險鎖定利潤

發展局補充指,樓價變動受多項因素影響,供求因素、外圍和內地經濟情况、香港本身經濟和就業情况,以及利息因素等。就樓宇落成後出售的售價是按當時的市場價格去釐定,故樓宇出售時的市價跟成本價或股權出讓沒有必然關係,政府亦不適宜揣測。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主管林浩文表示,發展商旨在轉移風險及鎖定利潤,屬正常商業行為,但礙於現時樓價高企,地皮易手因價格上升而被容易解讀成炒賣官地。他預計,若類似個案增多,政府可能會在賣地時加入新條款。

明報記者 甘潔瑩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01&issue=201709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