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PPI同比增速連續31個月下降創歷史記錄,CPI增速錄得2010年1月以來新低,增加了中國經濟不慍不火的跡象。
PPI連續31個月下降打破了1997-1999年間創下的記錄,當時金融危機席卷亞洲。彭博社援引分析師的預測稱,如今房地產市場下滑將拖累中國經濟增速至1990年以來新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PPI同比下降1.8%,環比下降0.4%。其中,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9%,環比下降0.4%。1-9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8%。
中金宏觀團隊指出,從分項看,產能過剩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帶動煤炭、鋼鐵石油天然氣開采及其加工業PPI環比跌幅居前。
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Julian Evans-Pritchard報告稱,生產價格的下跌主要是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帶來投入成本降低,而非源於企業降低利潤率來應對需求疲弱。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也認為,PPI同比下降系總需求萎縮但產能依舊過剩所致,PPI轉正仍需時日。
澳新銀行駐上海經濟學家周浩特在歸因產能過剩的同時,突出了房地產市場疲軟帶來的負面影響:
產能過剩依然困擾著國內市場,房地產市場疲弱更是拉低工業需求。
9月通脹數據對貨幣政策和外匯市場的影響方面,東方匯理駐香港策略師Dariusz Kowalczyk在報告中表示:
中國決策人士應該開始擔心全球的通脹下降壓力正在向中國蔓延,低通脹數據將會為進一步的定向貨幣和財政寬松打開大門。
人民幣保持強勢以抵消輸入型通脹的必要性下降,預計國內和離岸人民幣今天將受到下行壓力。
不過,李克強總理本月重申,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12日已表示,中國通脹將繼續保持溫和,貨幣政策繼續持審慎立場。
中國央行昨日月內第二次、四個月內第三次引導14天期正回購利率下跌,引導資金利率預期下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管清友認為,通脹低位徘徊、需求持續低迷,政策面仍將繼續定向寬松,但是食品(豬肉)和非食品(低端勞動力)供給收縮的潛在壓力仍在,全面寬松不會出現。(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1月9日,統計局公布2014年12月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及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C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1.5%;PPI環比下降0.6%,同比下降3.3%。
12月CPI同比漲幅較上月稍有回升,但已連續第四個月在2%下方運行,CPI漲幅步入“1時代”;而PPI降幅則進一步擴大,這也是自2012年10月以來最大降幅。
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漲跌幅 (國家統計局/圖)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稱,從環比數據看,12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2%,非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1%。
其中,受全國部分地區降溫雨雪天氣影響,鮮菜、鮮果和水產品價格由11月份環比下降轉為環比上漲,漲幅分別為11.3%、1.9%和1.0%,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4個百分點。而當月,CPI環比僅上漲0.3個百分點,季節性因素功不可沒。
而非食品中,隨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走低,汽油和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下降3.3%和5.5%,兩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03個百分點。油價下跌繼續拖累物價。
證券時報援引民生證券觀點,季節性因素拉動物價上漲是不具有可持續性的。而通脹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是總需求不強和油價下行,盡管近期穩增長力度增強,但產能收縮、房地產下行和私營部門投資下降的合力還是大於基建投資的上升。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跌幅 (國家統計局/圖)
余秋梅表示,本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下降主要是受國際油價連續大幅度下跌的影響。從影響程度看,成品油、石油和天然氣、化學原料和制品分別影響本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2、0.1、0.1個百分點,三者合計影響約0.4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67%左右。
不少專家認為,內需不足,產能過剩也是影響PPI的重要原因。
據證券時報網消息,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表示,12月份PPI下降3.3%,屬於嚴重通縮的預兆。
原材料通縮是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這種影響會對上揚的PMI指數,尤其是國內企業投資方面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對企業庫存的增大也存在一定的影響。這樣將使上遊的制造業面臨更加嚴重的衰退壓力。
1月初公布的2014年12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及匯豐PMI數據,雙雙出現下滑。其中,官方PMI降至50.1,創18個月來新低;而匯豐PMI終值為49.6,跌破榮枯線。
如今公布的CPI和PPI數據也依然不見回暖跡象。CPI長期停留於“1時代”,PPI深度回落,均預示通縮風險加劇,貨幣寬松預期進一步升溫。據大智慧消息,中信證券分析,考慮國內經濟及美聯儲加息預期,2015年上半年尤其一季度是貨幣寬松的較好時間窗口,預計一季度可能再次降息。
美國2014年12月商品批發價格創三年來最大跌幅。數據表明,在能源價格下跌的環境下,美國通脹幾乎未現上升跡象。
今日公布的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2014年12月PPI環比下跌0.3%,跌幅為2011年10月以來最大。此前彭博新聞社對75位經濟學家的調查中值為下跌0.4%,11月PPI環比為下跌0.2%。
能源價格持續下跌抑制了通脹上行,從企業生產成本到消費者生活成本均受到影響。因價格增長疲弱,美聯儲至今仍對2006年以來首次加息的時機選擇保持“耐心”。
富國銀行高級經濟學家Sam Bullard在數據公布前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能源價格將繼續主導整體通脹率。通常在這個時間點上,生產商會測試自己的定價權,看是否能通過價格傳達出其成本有所增加,不過這次他們大概不能這麽做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西班牙PPI降至五年多新低,加深通縮憂慮。
西班牙統計局數據顯示,該國12月PPI同比下降3.7%,比上個月進一步下滑1.1%,且差於下降3.5%的彭博預期。
彭博援引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學家Estefania Pont評論稱:“原油價格下跌對PPI造成了重大影響,後者對能源價格非常敏感。”
雖然數據持續低迷,但西班牙首相拉霍伊不斷否認西班牙正面臨通縮。拉霍伊指出物價下跌會增加國民的實際收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複蘇。
Ponte也稱,西班牙的私人消費增長了2.5%,“這不是一個通縮的狀態,消費者沒有停止購物,而是被低物價吸引進了商店。”
本月早些時候公布的12月西班牙調和CPI同比萎縮1.1%,為2009年7月以來新低。
為對抗通縮風險,歐洲央行上周推出了萬億歐元規模的QE。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2-10 14:36 編輯 解讀2015年1月份CPI、PPI數據:1月份CPI同比上漲0.8% PPI同比下降4.3% 作者:格隆匯整理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2015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0.8%;PPI環比下降1.1%,同比下降4.3%。 來看下各方解讀 一、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2015年1月份CPI、PPI數據 1、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回落,食品價格漲幅回落約占八成 1月份CPI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了0.7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氣候因素致使鮮菜價格同比下降。1月份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9℃,受此影響鮮菜價格同比由漲轉降,從去年12月份上漲7.2%變為今年1月份下降0.6%。此外,鮮果和水產品價格同比漲幅也出現回落。這三類食品合計影響CPI漲幅回落約0.43個百分點。二是春節錯月因素。去年春節在1月份,部分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較多,擡高了今年1月份的對比基數,致使CPI同比漲幅有所回落。如服務價格今年1月份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影響CPI漲幅回落約0.13個百分點。三是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影響,汽油和柴油價格同比降幅分別比上月擴大7.1和7.3個百分點,導致CPI漲幅回落約0.07個百分點。 據測算,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1%,比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影響CPI同比漲幅回落0.58個百分點,約占CPI同比漲幅回落的八成。 1月份CPI同比漲幅有所回落的同時,部分商品和服務同比漲幅依然較高,雜誌、衣著加工服務費、學前教育、停車費和家庭服務價格同比分別上漲了14.1%、5.7%、5.4%、5.2%和4.7%。 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降幅擴大主要是大宗原材料價格下降較多所致 受國際油價和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今年1月國內部分重要生產資料價格降幅加深。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氣,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四個行業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2.7%、11.5%、32.9%和6.7%,分別影響本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9、0.9、0.5和0.5個百分點,合計影響約2.8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65%左右。 二、民生宏觀管清友:2月降準不是終點 1、1月CPI同比增長0.8%。物價跌落至“1”以下和春節錯位導致的高基數有關。一般春節期間物價都會季節性上漲,去年春節是1月,因此今年物價同比計算時對應了去年高基數。2月CPI同比又會因春節效應明顯反彈,短期內通脹仍會在1%-2%的區間內運行,討論通脹“0”時代還為時尚早。 2、全年來看,通脹仍將在低位徘徊。分項看,食品項環比漲幅1.2%,漲幅弱於歷史均值。盡管生豬產能下降,但產能的去化只是總需求放緩下的滯後反映,並不能作為豬周期的啟動條件,在經濟放緩和反腐大環境下,屠宰企業銷售不暢導致庫存被動高企,豬價持續下行;今年1月天氣相對暖和,鮮菜、鮮果供給充裕,此外,油價下降降低運輸環節成本亦拖累鮮菜鮮果價格,鮮菜鮮果價格環比上漲幅度弱於歷史均值。非食品項環比0增長,油價下降,車用燃料及零配件環比跌幅6.7%,同比跌幅更是高達18.3%,盡管近期油價有所反彈,但考慮到今年上半年原油和去年同期對應的基數差距,且考慮到原油庫存高企,油價反彈力度和持續性預計偏弱,未來油價還會繼續拖累物價漲幅。 3、總體來看,通脹低位徘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經濟持續下行導致實體總需求不足,穩增長的力度和強度難以抵掉房地產下行、地方造城運動收斂和私營部門投資下降的合力,出於通縮和金融風險防範的考慮,貨幣還會繼續寬松,2月降準不會是貨幣寬松的終點。 4、PPI同比-4.3,降幅再度擴大,房地產投資持續下行,經濟總需求不足是PPI降幅擴大的主因。1月30城市高頻跟蹤的房地產銷售套數和面積同環比均大幅走弱,1月萬科和保利公布的銷售額同比均出現負增長。可見,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房地產銷售還未見實質性好轉,從銷售-庫存去化-土地購置-開工投資的傳導鏈條看,房地產投資還有持續下行的壓力,PPI好轉可謂遙遙無期。
5、由於工業品產能跟隨房地產和地方基建擴張,房地產因人口和庫存步入長周期下行,地方政府主導的大快幹式投資被抑制,工業品產能過剩壓力凸顯。需求端長周期不見好,PPI好轉只能寄希望於供給收縮,若過剩產能不能被有效出清,工業品價格將持續負增長。 6、總體來看,未來CPI還有下行壓力,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寬松,降準不會是貨幣寬松的終點。但貨幣寬松主要是為了緩釋物價下行壓力之下的存量債務風險,並非刺激增量經濟,一方面因新常態下經濟政策更註意調結構,地方政府隨肆意舉債發展經濟的舊思路被抑制;另一方面,人口和庫存因素決定了房地產長期下行趨勢已定,貨幣寬松也刺激不了房地產投資的增量。 三、預計未來有1次25基點對稱降息和3次降準 2月10日消息,今天統計局公布數據,1月CPI同比增速0.8%,PPI同比增速-4.3%。即便考慮春節因素,預計2月份CPI同比增速可能也僅在1%左右,仍然偏低。這進一步加大貨幣政策放松空間。我們預計未來仍有一次25基點對稱降息,和3次降準的需要。(來自新浪財經) 四、劉戈:2015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0.8%。食品價格上漲1.1%,非食品價格上漲0.6%。這個數字已經毫無疑義的表明,中國經濟已經伴隨世界經濟進入到通縮軌道,預計節後衰退會進一步擴大。雖然通過貨幣手段可以暫時緩解,但很難扭轉這種趨勢。政府是到了公開表態全力提振經濟的時刻了。 五、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 屈宏斌:1月CPI同比回落至0.8%,PPI降幅繼續擴大。即便考慮季節性因素及基數影響,通脹超預期回落顯示通縮壓力有所加大。經濟下行態勢延續未扭轉。一段時間以來總需求放緩的幅度遠快於供給面潛在增長率下滑的狀況未變。抗通縮仍亟需從需求面入手,政策措施包括繼續全面降準、降息,財政政策加大擴張力度應對。 六、光大證券 分析師徐高:春節因素擾動CPI,實體經濟疲弱拉低PPI。 1 月通脹數字低於預期。根據統計局今日公布數據,1 月 CPI 同比增長 0.8%,低 於我們及市場 1.0%的預測(表格 1)。同月,PPI 同比增速則 14 年在 12 月的-3.3% 的基礎上明顯下滑至-4.3%,同樣低於我們及市場的預測(圖 1)。 春節因素導致 CPI 同比出現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春節錯位因素可以解釋今年 1 月 CPI 同比較上月大幅下降的大部分。如果今年春節與去年位於同一天,即 1 月 31 日,估計結果顯示今年 1 月 CPI 同比為 1.4%。與今年 1 月實際值 0.8%比較可 得,春節因素解釋了 CPI 同比下跌的絕大部分(圖 2)。估計方法為利用 2000 年 以來春節晚於 1 月 31 日的天數對 1 月 CPI 進行回歸,利用回歸方程進行估計。 石油價格的下降以及菜價、豬價的走低是通脹數字下滑的其它原因。今年 11 月 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降,拉低了國內燃料價格。相應的,CPI 中“車用燃料及 零配件”一項明顯下滑(圖 3)。另一方面,豬肉價格的反季節走低也是 CPI 偏低 的重要原因(圖 4)。 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與實體經濟疲弱導致通縮壓力大幅攀升。1 月,PPI 於 PPIRM 環比分別下跌 1.1%和 1.3%,同比跌幅分別較上月擴大 1.0 和 1.2 個百分點至 4.3% 和 5.2%,同比跌幅達到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值。工業品價格的下跌與春節因素關 系不大(圖 5),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其中國際油價下跌導致國 內石油產業工業品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行,也是 PPI 出現劇跌的主要原因。1 月石 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PPI 同比跌幅分別從 14 年 12 月的 19.7%與 16.3%大幅擴大至 32.9%和 22.7%(圖 6)。另一方面,國內需求 疲弱對工業品價格形成持續抑制。通縮已成為物價的主要風險。 貨幣政策仍將放松,但信貸寬松將是最優選擇。疲弱的經濟增長需要寬松貨幣政 策來托底。而通縮壓力的上升也給貨幣放松留出了更大空間。不過,我們認為目 前貨幣政策放松最應該,也最有可能以加大信貸投放的方式進行。這是因為過去 幾個月的寬松貨幣政策並未傳導至實體經濟,而只是讓金融市場流動性泛濫,形 成加杠桿背景下的資本市場泡沫。這讓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出現明顯背離——實 體經濟的“融資難”與金融市場的“不差錢”同時出現,實體經濟的疲弱與金融 市場的牛市共存。資本市場加杠桿已經引起了決策者的關註,監管部門在近一個 多月以來不斷加強對融資業務以及傘形信托的監管。接下來,穩定經濟增長的關 鍵是放松實體經濟的融資瓶頸。在表外融資持續受到監管擠壓的背景下,這只能 通過加大表內信貸投放來完成。這讓我們相信,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放松更可 能以放松信貸的方式來進行。這將有利於實體經濟的企穩,但同時會給金融市場 降溫。 ![]() ![]() ![]() |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3-10 13:10 編輯 中國2月PPI通縮加劇 CPI超預期增長1.4%
生產資料價格大跌加劇中國生產價格通縮,2月PPI同比下滑4.8%,預期下滑4.3%,為連續第36個月下滑。
不過受春節因素影響,CPI同比增長1.4%,好於預期的增長1%。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中國的CPI漲幅在可見的未來還是正數,相關部門也在密切關註,而日本和歐洲的經濟通縮風險更大。
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2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8%,環比下降0.7%,生產資料價格領跌。1-2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5%。
2015年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4%,鮮菜鮮果領漲。1-2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1%。國家統計局余秋梅表示,“春節因素致使CPI同比和環比漲幅雙擴大。"
對於CPI回升超預期,民生證券宏觀團隊也表示:
以姜超為首的海通證券分析團隊近期發布報告稱: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本月初表示,“2月通脹數據也不太可能回升至1%上方。這將進一步加劇中國的通縮擔憂......為了防止實際利率進一步攀升,央行有必要在2015年下調名義利率100個基點。”
實際上,中國央行近期的行動已經釋放出貨幣寬松逐漸加碼的信號,包括2月初的全面降準,且一再擴大定向降準範圍,以及2月末再次啟動降息。
此次降息前,中國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刊文稱,中國通縮風險已近。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文章也提到,今年通縮風險非常值得重視,全年漲幅或在1.6%左右,雖然難言通縮,但實際利率過高不利於制造業,未來一系列降息降準必不可少。
細分來看,PPI同比變動情況:
CPI同比變動情況: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月介紹過,受物價下行疊加春節錯月影響,今年1月中國消費者物價增速大幅下滑至逾五年新低,生產者物價則連續第35個月下跌。
中國2015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0.8%,創2009年11月以來新低,預期增長1.0%,前值增長1.5%。
中國1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下滑4.3%,預期下滑3.8%,前值下滑3.3%。中國PPI同比已連續35個月下滑,創2009年10月以來新低。
受國際油價和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今年1月國內部分重要生產資料價格降幅加深。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氣,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四個行業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2.7%、11.5%、32.9%和6.7%,分別影響本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9、0.9、0.5和0.5個百分點,合計影響約2.8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65%左右。
姜超點評1月數據時稱,考慮到本輪經濟增速已經創出24年新低,通縮風險甚於05年。(來自華爾街見聞) |
在4月數據發布以PMI指數50.1%開局後,分析師們對4月經濟繼續反彈表示樂觀。但鑒於去年基數較高,預測實體經濟的增速表現可能同3月相比稍有放緩。
從本月10號開始,國家統計局將陸續公布4月份的主要經濟數據。
來自瑞銀中國經濟學家汪濤的分析認為,繼3月經濟活動強勁反彈之後,預計4月的地產活動和工業生產可能仍在穩健增長、但勢頭有所放緩。
其中,工業生產將呈現穩健的表現,但在基期效應的拖累下會小幅放緩。而支撐這一判斷的是電力、煤、鋼產品的表現。
汪濤認為,4月電廠煤耗同比跌幅擴大,發電量同比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不過,全國平均高爐開工率小幅回升,4月前20天大中型鋼廠粗鋼產量同比跌幅約1.3%、與3月類似,這表明4月鋼鐵產量可能比較平穩。由於去年基數較高,估計工業生產增速可能從3月的6.8%小幅回落至6.6%,但其環比增速可能仍較為強勁。
工業穩健的同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進一步加快。除了房地產投資回升之外,基建投資可能也在低基數的幫助下進一步加快,進而支撐4月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改善。
汪濤認為,年初以來信貸強勁擴張、一季度專項建設基金加速下發支持地方項目、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提速帶來地方政府現金流好轉、以及地方項目加快推進建設等因素,也都應支撐了基建投資。另一方面,雖然最近工業生產好轉、且出現補庫存現象,但制造業投資可能仍在產能過剩的拖累下表現平平。總體而言,4月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可能從3月的10.7%加快至12.4%,年初至今同比增長11.3%。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保持股市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加強基礎制度建設,加強市場監管,保護投資者權益。其中在談到宏觀經濟政策要增強針對性時提到,要關註物價變化,保障有效供給,積極穩妥推進價格改革。
對於4月所呈現的消費物價變化,中金研究員陳健恒等發布的研報認為,由於當月蔬菜價格大幅下跌,豬肉價格繼續上漲,整體食品價格降幅擴大,非食品價格變動以季節性為主,預計4月CPI同比增速降至2.2%附近。
今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漲2.1%,通脹總體處於高位,主要仍是鮮菜和豬肉貢獻,不含鮮菜的CPI同比僅上漲1.4%左右。清明節過後,隨著氣溫逐步恢複,蔬菜供給顯著增加,蔬菜價格也出現大幅回落,壽光蔬菜價格指數從4月初的220附近降至4月底的110附近,蔬菜價格加速下跌。
在工業物價方面,由於4月黑色產業鏈價格繼續大幅上漲,有色產業鏈和能源化工產業鏈價格漲幅有所放緩,中金的報告預計4月PPI環比繼續明顯上漲,PPI同比增速或回升至-3.6%附近。
來自國家統計局公布的PMI數據也驗證了這一分析。由於近期市場預期向好,4月PMI中的原材料采購價格進一步回升。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57.6%,比上月上升2.3個百分點,為近兩年新高。其中,鋼鐵、有色、化工等行業生產資料價格近期上漲幅度較大。
從主要工業行業來看,黑色方面,4月份隨著鋼材價格上漲,企業盈利處於高位,帶動粗鋼產量持續回升,由於需求複蘇下鋼材終端銷售良好,鋼材庫存處於低位,這刺激鋼材價格繼續上漲,鋼材價格上漲帶動上遊原料上漲,尤其是焦煤焦炭更是同時受益於供給不足,整個黑色產業鏈價格繼續大幅上漲。
有色方面,4月份電解鋁價格仍受益於減產,由於價格上漲尚不足以刺激大規模複產,鋁價有望處於相對高位,鋅價則繼續受益於鋅礦供給下降和需求階段性複蘇,銅的庫存偏高價格相對較弱,整體有色產業鏈環比漲幅較3月有所回落。
能源化工方面,4月份國內煤炭產量恢複較慢,無論是煤礦還是下遊用戶和港口庫存均處於低位,動力煤價格繼續回升,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上漲,但均價環比漲幅有所放緩,能化產業鏈環比漲幅有所回落。
在諸多數據保持穩健的情況下,汪濤認為,鑒於經濟開始反彈、且此前政策效果尚未完全顯現,近期政策寬松勢頭或已見頂。房地產政策和貨幣信貸條件可能在邊際上不會再進一步放松,但也不會直接收緊。預計未來幾個月宏觀政策會維持目前基調基本不變,在二季度數據公布、7月的政治局會議期間再做進一步回顧和必要調整。
國家統計局6月9日發布的5月份CPI和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下降0.5%,同比上漲2.0%;PPI環比上漲0.5%,同比下降2.8%。
CPI回落靠鮮菜帶動但豬肉環比仍在漲
從環比看,CPI環比下降0.5%,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認為,主要是受鮮菜價格下降較多的影響。
余秋梅稱,年初寒潮天氣襲擊我國大部分地區,影響了鮮菜的生產和運輸,鮮菜價格高位運行,較往年同期上漲較多。隨著應季鮮菜上市,市場供應逐步增加,鮮菜價格趨於正常。5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下降21.5%,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64個百分點,超過CPI環比總降幅。
從50個城市主要食品價格旬報監測看,蔬菜價格回落幅度較大,部分鮮菜價格下降幅度甚至超過三成。
不過,5月份豬肉價格環比繼續上漲,漲幅為2.3%,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7個百分點。
另外,隨著國內成品油價格兩次提價,汽油、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上漲3.7%和3.8%,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6個百分點。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本輪通脹上行主要動力之一的蔬菜價格繼續下跌,供給改善帶動蔬菜價格顯著調整。4月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均出現正增長,顯示供給已經開始調整,未來豬肉價格上漲空間有限。結合基數因素,通脹將逐步進入下行通道。
但海通證券姜超此前則提示,由於豬價和油價仍在繼續上漲,意味著短期物價仍有上行動力,未來通脹風險未消。
原材料價格回升帶動PPI環比上漲
5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上漲0.5%,漲幅比上月縮小0.2個百分點。
對於PPI的環比變動特點,余秋梅認為,一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漲幅縮小,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5%和12.3%,漲幅比上月分別縮小5.9和0.5個百分點;二是石油加工業價格環比上漲4.1%,漲幅比上月擴大3.1個百分點;三是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止跌回升,由上月下降0.3%轉為本月上漲1.8%。
同比方面,5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1.5%、15.6%、10.2%、7.7%和5.4%,合計影響當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約1.7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60%左右。
PPI的環比上升顯示國內“三去一降一補”繼續取得成效。由於美國近期加息概率因為非農數據疲軟的影響變小以及國際油價再度回升,國外價格變化有望繼續推動國內原材料價格恢複。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鑒於決策層收緊了資本外流管制、國內部門海外負債已經大幅下降,且央行改善了與市場的溝通,未來美聯儲加息對人民幣的影響會小於去年12月。
CPI和PPI顯示中國經濟仍處於平穩發展態勢之中,從現有的經濟和調控需求來看,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建議,一是貨幣政策在強調“穩健”的同時,也應避免“急剎車”和“矯枉過正”,並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有效降低融資成本;二是供給側改革應做好預期引導,提升民企的“安全感”,推動民間投資相關政策盡快落地實施;三是推動強化市場的相關制度改革,使股市、匯市、樓市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