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兩大市場份額較高的智能手機廠商幾乎同時進入中國移動支付領域,站在了銀聯的一邊,讓移動支付再次硝煙四起。

2015年12月18日,中國銀聯和蘋果宣布達成合作,銀聯卡持卡人可以將銀聯卡添加到iPhone、iPad等系類產品上,實現線下消費移動支付,令日常消費更加便捷和安全。同時,銀聯宣布與三星電子達成Samsung Pay(三星支付)合作,將為中國大陸地區的銀聯卡持卡人在最新三星移動設備上提供基於安全芯片的Samsung Pay服務。

兩大市場份額較高的智能手機廠商幾乎同時進入中國移動支付領域,站在了銀聯的一邊,讓移動支付再次硝煙四起。原本占盡先機、更加安全、便捷NFC支付卻在各方標準和利益糾葛談判中停滯不前,發展緩慢。如今在線下支付領域危機四伏,中國銀聯終於牽手蘋果、三星,組成了NFC方的豪華戰隊,NFC等待多年的東風終於要到來了。

NFC的日常使用及未來市場前景

NFC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種短距高頻非接觸式識別和傳輸的無線電技術,通過點對點模式完成數據交換。具有傳輸創建速度較快、安全性能強、功耗低等特點。比起二維碼,nfc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其實更加密切,例如城市居民幾乎人手一張的公交卡、登機牌、新版火車票、大門門禁等都是使用的NFC技術。通過NFC手機,人們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通過任何設備,與他們希望得到的娛樂服務與交易聯系在一起。

隨著蘋果、三星手機的帶動,越來越多手機廠商推出帶有NFC功能的智能機,NFC逐漸成為手機的主流配置。根據Berg Insight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NFC手機出貨量將從去年的3000萬部增長到1億部,到2016年,全球NFC手機將增長到7億部。

在產值方面,相關機構預計到2015年全球NFC支付交易量將達到4260億美元,到2017年將有三分之一的移動電話支持NFC近場支付功能;到2018年45%的移動票務收入將來自NFC支付服務。

NFC在國內的發展狀況

在未來萬億美元級市場規模的前景刺激下,雖然NFC的標準尚未統一,但是各方企業早已開始大力布局。銀行方,早在2010年中國銀聯就對外推出了非接觸式支付產品“閃付”金融IC卡。到2014年一季度末,中國銀聯就改造了線下終端近300萬臺,並補貼POS機改造成本。

運營商方代表中國移動更是不留余力,在2014年計劃銷售3000萬臺NFC終端、發展600萬NFC客戶,共發放1億張NFC-USIM卡,NFC-USIM卡與4G終端匹配銷售。前日更是宣傳2016年將加大力度推廣NFC。計劃發展100個城市公交應用、100個校企1卡通應用,擴大NFC應用場景,構建NFC生態,2016年計劃發展NFC客戶1000萬。中國移動要求NFC手機出廠1:1匹配NFC-USIM卡,解決了機卡配套問題,中國移動將投入專項資源給予支持。

第三方軟件開發商也開始百花齊放的開發各種基於NFC支付環節的APP,上海京微智能首發的交通卡“合肥通”就是將NFC手機和公交卡充值相結合,安全快捷的完成對公交卡充值,節省消費者的人力時間成本。

隨著ApplePay、Samsung Pay進入國內支付領域,對NFC產業的發展推動毋容置疑。事實上,想要實現國內移動支付應用,要使包括銀行、手機制造商、運營商、網站在內的多方充分合作,僅僅靠幾款內置NFC芯片的手機是遠不夠的。

雖然很多專家都稱NFC的普及可能還需要四到五年的時間,但根據Google公布的數據,可能事實發展的速度可能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而且未來發展的速度可能還會更快。

NFC與二維碼支付之爭

近年來二維碼與NFC的紛爭戰不斷,國內二維碼的發展順風順水,特別是攀上了微信支付寶之後,更是家喻戶曉,用戶只需要下載個app掃碼即可,成本低;而NFC支付一直不溫不火,缺乏殺手級應用,讓用戶直接采購支持NFC支付的手機或者閃付卡,成本較高,用戶很難為了這一點支付方便而去額外增加自己的成本。

據易觀智庫發布《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到43914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率為26.39%。移動支付是一個金礦,誰都想把握住這個入口。

NFC比二維碼有何優勢競爭?在安全層面上,二維碼容易複制,安全缺乏唯一性。而NFC有安全技術優勢,不會獲取用戶私人信息等,在支付體驗上,NFC比二維碼更加便捷,但二維碼與NFC各有所長。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陳莉指出,NFC支付載體為智能手機,人均持有一部手機的時間大概兩年,換句話說,使用NFC支付用戶轉化成本高,不過,NFC擁有龐大的智能手機使用群體,普及也並不是一件難事,幾大運營商是NFC支付的強有力支撐。二維碼支付目前接受度高,且已初具規模,但二維碼核心的安全問題沒有解決,容易被用戶拋棄。而基於身份標識的NFC支付在讀取速度、支付方式等各方面更為安全,應用場景更豐富,無論是地鐵公交出行、簽到打卡、身份識別等都是支付寶和微信二維碼不具備的,並且這些也屬於高頻使用場景。

從二維碼再到NFC,甚至未來的生物識別,移動支付技術可謂層出不窮。那麽,未來究竟哪種支付方式會成為主流?老劉認為,隨著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O2O等多領域高速發展,不同場景用戶有不同需求的消費習慣,未來二維碼、NFC等多種支付方式可能會長期共存。參考日韓NFC成功的經驗,未來現金支付以及銀行卡支付會被逐漸弱化,人們出行只要帶著手機,實現見機如見人,無需攜帶錢包和一堆卡。但NFC產業發展的路還很長,銀行、運營商、手機設備生廠商、軟件開發商、線下商家等各方利益分配,產業鏈的整合,生態鏈的建設,用戶習慣的養成都需要時間來沈澱,京微智能推出的合肥通可能只是NFC支付的開始,能否借蘋果、三星移動支付入華這股東風給NFC支付帶來柳暗花明的未來還不得而知,需要等待時間的檢驗。

最後用業內的一句話來結束:“NFC產業的未來是光明的,過程是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