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nincentral.blogspot.com/2011/04/exit.html
對於自己盤生意,我一向視為親生仔一樣。從來未試過好似今年,閃過咁多次想搵exit既念頭。
好多人對生意感到意興欄柵,都係響遇到困難 既時候,又或者正在走下坡既日子裡面。對我黎講,情況卻剛剛相反。公司其實發展理想,今年收到好多有興趣既買家問可唔可以賣盤。 以前我既答案係,踩你都傻啦, 我仲咁後生,賣左間公司俾你,咁我以後幾十年做乜呀?你買我間公司既錢,係咪夠我過世先?唔係既,公司又賣左,我又要失業,人到中年,唔通去再培訓咩。
人到中年最讓人覺得可怕既,係有時有力不從心既感覺。二十幾果陣,覺得人定勝天,有決心冇野係應付唔黎既。捱夜?冇問題丫,要幾多有幾多。壓力?後生仔怕乜壓力呀?點知咁既心態做左十年,忽然發覺,嘩,家陣唔掂。
有 關壓力呢回事,最大鑊係自己其實feel唔到,因為你經已太過習慣。放工後你個腦係咪響度繼續工作?當然係啦,咁多年都係咁。你習慣到唔覺得係問題,只係 身邊既人不斷會提醒你:「喂,唔好諗住先啦,俾自己休息下啦…」我成日話,大腦係一個不能自我控制既體系黎既。記唔記掛住某一d事情,係咪有d野可以停止 思考,其實我覺得都唔能夠自行控制。
直到你有一日發現,點解今年會花左咁多錢睇醫生?於是你開始懷疑,自己既生活習慣可能真係出左些少問題,一直唔多覺既壓力水平,可能真係有些少超標。
人個腦會講大話呃自己,但係身體會同你講真話。CK,你唔係十八廿二啦,再係咁,你 會頂唔順。
有個想創業既朋友問我,其實你都有伙計幫你做晒d日常工作啦,你既壓力究竟來源自乜野?
冇做過生意既朋友,好多時會誤會,壓力係來源自堆積如山既工作。其實工作量對一個生意佬所構成既壓力,我諗其實少之又少。最大既壓力來源,應該係響競爭激烈既營商環境裡面,一間表面好似經營得好好既公司,其實無時無刻都受住隨時瓜柴既風險,只係打工果個自己唔覺。
而一盤生意既生命,又同老闆既財富環環緊扣。當你每日徘徊響「發左達」同「傾家蕩產」既兩極之間,壓力就係咁樣產生。
想逃避所以會諗exit,但更清楚既係,生意玩到咁上下,想exit其實唔係想像中咁easy。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exit-strategy.html
買股票也好, 買樓也好, 甚至是做生意, 在一開始時就應該定好 exit strategy, 雖然巴菲特經常話沒有 exit strategy, 持有股票的時期最好是永遠, 但事實並非如此, 你看他07年沽中石油就知道。
常識都會告訴我們, 低買高賣就是最強的投資哲學, 坊間也有不少朋友贊成高位獲利, 我身邊也有朋友是這樣建議的 :「最緊要係 realise個回報, 唔係升幾多都唔係你架!」。
到底是否升了就沽出獲利, 這個就是 exit strategy最高境界? 還是止蝕位, 當股價跌低過某個位就沽出止蝕呢? 又或者是預測未來, 預計大市回調, 先沽出獲利是否最好的 exit strategy?
我想講的 exit strategy並不是這些情況, 其實我很少講技術操作的, 要說的是富人的思維及概念, 富爸爸在新書中提過, 窮人及中產喜歡「錢」, 但富人不喜歡「錢」, 而是喜歡「資產」, 「資產」就是能產生「錢」的東西。玩富人的遊戲就是在累積優質資產, 所以一心想為 realise回報而要錢不要貨的, 始終脫不掉窮人或中產的思維模式, 每每都用價格來量度, 反而忽視價值的重要性。
又不看價格, 又不止蝕, 更不預測大市, 到底沽貨離場的標準是如何呢? 正是優質資產。
如果著眼點放在累積優質資產上,買入及沽出的操作的合理性就會相當明顯, 當你所持有的資產不再優質, 或有更優質的資產在等待你的資金, 或是你手上的優質資產根本不值人家所出的顛價, 以上種種都是沽貨的理由, 這都是富人對資產的態度。
可以討論一些例子, 例如買入股票時, 該股票的公司在一個增長力高的行業, 公司是行內壟斷公司, 有好的財務及管理層, 買入價還很抵, 這樣的公司, 在什麼情況才會把它賣掉呢?
情況一、公司基本面發生巨變, 切換了管理層, 令公司變得一榻糊塗。
情況二、股市非常亢奮, 令其股價升至非常不合理水平, 股價可能比公司計及增長後的幾十年盈利總和還要多, 算是有人出天價要買你的資產。
情況三、自己出錯, 分析公司時看錯或看漏資料, 要沽出補救。
情況四、發現另外有好很多的資產, 但沒有足夠資金, 只好沽出這股票換馬。
情況五、行業內發生變化, 例如電訊網絡開放前後, 對各電訊股有極大影響, 不能完全不理對個股影響。
情況六、本身所投入的資金有另外用途, 好像要交學費之類。
還有, 巴菲特沽中石油的情況, 因為石油股本身是周期股, 他買入的時候, 油價還不到30美元一桶, 到07年油價已經過百美元, 石油價格本身有很強的周期性, 所以當油價過百美元一桶時, 石油股已經不再是極有美好前景的優質資產。持周期股不應該抱持增長股的態度長線不放。
可能有更多其他理由, 但不會是以下的情況。
一. 預測未來, 看市不是錯, 總有50%機會看中, 偏偏很多人都鐘情於估市, 對大市作預測多於檢視資產質量本身。看過去比看未來容易, 看未來卻比想像中困難。例如在$40買匯控, 待它升到$90時沽出, 到跌回$60再買回......這樣的操作簡直是完美, 但只能看著過去的股價紙上談兵才能達成。
二. 買入的股票升了百分之xx, 應該無力再上, 先獲利再說。
三. 買入的股票跌了百分之xx, 跌股如跌刀, 不好捉, 先止蝕再說。
還有樓及生意, 賣樓是看租金回報或基建完成來決定, 生意是長線經營還是上軌道後賣盤, 每每都應該從資產質量出發, 需要賣的時候, 定下的 exit strategy自然會需要你行動的。雖然寫了很長, 但還是一些很雜亂的概念, 希望大家可以明白我想表達什麼。總結, 如果用富人的思維, 最後剩下來的應該是滿手優質資產才對。
筆友: 您好! 本文冗長,首先多謝閣下的抽空寶貴時間閱讀,謝!
本人一直有看你的文章,獲益良多,現有一些問題,望請指教。本人34歲,已婚,有一子,月入32k,資產60萬,太太全職照顧兒子,名義月入16k(有報稅及出糧證明,兼職收入數千,我們keep出糧證明是希望將來能多買一層樓),實際家庭收入38k。於2009年尾以本人及太太名義購入一間256萬的屋(同類型現成交400萬),花了30萬裝修,借9成供25年,月供9k利率約1.1%H plan,尚欠210萬,之前收到地產信件說有實客430萬想買。本人很滿意這屋,但想放售獲利。
現有想法如下(假設每月供款9k是固定支出,如有剩會儲下):
A本人想放450萬(很理想吧),因之前花了30萬裝修。如以430萬售出,減去雜費套現約210萬,然後租住同屋苑單位約12k或租住父毋A單位約8k(很舊,要裝修約13萬,這是ok的,父母將來易租些),將210萬買入人民幣收息每月約5.6k,實際租金每月支出2.4-6.4k,比現時供款少6.6-2.6k,3年省下約23萬。本人認為樓巿將於2至3年後回落25%,如自住單位回落至300萬,將以個人名義借7成購入B單位自住,3成首期90萬加裝修30萬加雜費10萬,尚餘70萬,如樓價穩定,再以夫妻名義借7成購入300萬C單位收租,3成首期90萬加10萬雜費。資產剩約為50萬(210萬+60萬+3年省下供款6.6k*36個月約為23萬)減(A單位裝修13萬+B單位成本90萬+10萬+30萬+C單位成本90萬+10萬),和有兩間供緊300萬單位。如樓巿上升或平穩的話就只有資產剩約為293萬(210萬+60萬+3年省下供款6.6k*36個月為23萬)
B加按,本人在中X銀行九成按揭,不能加按,要重新做按揭A單位,網上銀行估價375-406萬,400萬按7成供25年,利率約2.3%,套現約70萬(280萬減210萬現在欠款),月供12.2k,將70萬買人民幣收息每月約1.8k,每月實際供款付出10.4k,比現時供款多1.4k,3年供款多出5萬,如3年後樓價下跌25%以夫妻名義買下一個300萬B單位收租,3成首期90萬加10萬雜費,資產剩約為25萬(70萬+60萬)減(A單位套現成本5萬)減(B單位成本90萬+10萬),和有兩間供緊300萬單位。如樓巿上升或平穩的話就只有資產剩約為125萬(70萬+60萬)減(5萬),和有一間供緊400萬單位。
C換樓,以430萬賣出,減去雜費套現約210萬,以個人名義再買入300萬A單位(近父母,方便照應,36年樓但比較實用),借七成供25年,利率約2.3%,月供9.2k,成本約110萬(90萬首期+10萬雜費+10萬裝修(裝修盡慳))約剩餘100萬,將100萬買人民幣收息每月約2.6k,每月實際供6.6k,三年省下約9萬,如3年後樓價下跌25%以夫妻名義買下一個現自住類型300萬B單位自住,3成首期90萬加裝修30萬加雜費10萬,再將A單位租出。資產剩約 約為39萬(210萬+60萬+9萬)(A單位成本90萬+10萬+10萬)減(B單位成本90萬+10萬+30萬裝修),和有兩間供緊300萬及225萬單位。如樓巿上升或平穩的話就只有資產剩約為170萬(210萬+60萬)減(A單位成本90萬+10萬+10萬),和有一間供緊300萬單位。
問題如下:用方法A,以430萬買出現自住樓,將來再買兩間300萬樓之後,如能以430萬以上賣出,是否值得這樣做呢?但3年後樓巿不跌,我們便利要繼續租樓或再買樓。用方法B,將失去現時極低H plan,但這方法在3年後如樓價不跌,我們依然有一間供緊的樓,但不能多買一間樓收租了,亦要多付數十萬全期利息。方法C的好處是如樓市平穩或上升,我們依有一層樓住,樓巿上升的話可享有升值帶來的利益,如下跌的話,就可買多一層樓,如果實行方法C,我是否應先放樓後買樓呢?是否能以430賣出現住單位,才值得實行方法A或B呢?請問這三個方法,那個比較可取和注意的地方呢?或有其它建議呢?本人數口不精,如有錯誤的地方,煩請指正。多謝閣下的意見,謝!
p.s. 我之前只是在腦裏空想,但發覺要寫一封信給你後,令我更清楚自己的處境。
解答呢個咁詳盡既問題,諗樣先提出你要考慮既角度,諗通左你自然知道點做。 現時樓房賺到既錢是否吸引? 而家大把人間樓賺到錢,個個心郁郁想放賣,咁點先至係一個對你間自住樓既best exit strategy? 諗樣認為如果你搵到地方住(租或再買),而你賣樓賺到你五年先儲到既錢,何妨沽售? 首先你要界定咩為之賺? 你供樓還左本金既錢其實唔算。即係你幾年前二百萬買入,現時欠銀行一百七十萬,若然樓價現時2012年升至三百萬,咁你賺既係一百萬,而唔係一百三十萬。極多人係因為想感覺良好而「呃」自己話賺左1.3mil。如果你用多出之三十萬就可以再買一間樓去滿足居住需求,或用一百萬生息加上三十萬之補貼就可以頂到四到五年租金,咁你真係值得係呢個時刻先good呢一百萬落袋。此乃客觀之建議。
點解係五年? 現時樓市已上行四年,即由2008年計起。相信你望多五年,即四加五有成十年咁滯,好有機會遇到下一個低潮再入貨。到時你呢一百萬既購買力唔係講少。咁就亦都係配合陳總講既波滑理論,在市場滑浪矣。如你覺得一百萬係多錢,唔靠滑浪、唔忍痛賣出住所,單憑工資點可以係「亂世」生存呢? 根據以上formula,如你每個月只可以儲一千蚊,根本唔可以applied。所以收入猛猛緊一族要由開源節流著手,此乃理財基本步。
當然家庭收入較強勁者達年一百二十萬港元以上及可將收入一半儲起之輩,睇黎唔會為百餘萬港元成日將樓賣出買入。如果真係好想賣樓套現,可以先賣樓後租住,將自己放係一個naked position。因假設佢地收入不大變,佢地賣樓後有能力承受較長之大升市。原因是cash flow較強勁,只要租平些少即有能力係市低時累積較多cash係手,唔會愁冇cash入貨。即好似做生意咁根本唔使將錢回籠就可以做下轉貨,個市旺時更可以走幾轉!
由前文已解釋諗樣點睇咩為之適當賣出,及賣出後點樣先為之高安全系數,而沒定賣後再換細樓或賣後再租樓。而當中之重點以cash flow為先! 高收入而能好快累到金錢者更可無視樓市升跌見低就買。注意賣後再換大樓係加注,要衡量自己能力才做。 講左咁耐,係時候套用番係筆友度。筆友總之賣樓可套2.10mil,如加按只可套0.7mil,要比更多利息。賣樓賺既錢已符合上文所講五年先儲到既錢,值得套現。至於賣左樓租應買返定租返,好在乎佢income強唔強勁。贂黎筆友都係換間平些少又細些少既樓較穩當。用case C住淨低一百萬等下回見清天再戰。
解答呢個咁詳盡既問題,諗樣先提出你要考慮既角度,諗通左你自然知道點做。 現時樓房賺到既錢是否吸引? 而家大把人間樓賺到錢,個個心郁郁想放賣,咁點先至係一個對你間自住樓既best exit strategy? 諗樣認為如果你搵到地方住(租或再買),而你賣樓賺到你五年先儲到既錢,何妨沽售? 首先你要界定咩為之賺? 你供樓還左本金既錢其實唔算。即係你幾年前二百萬買入,現時欠銀行一百七十萬,若然樓價現時2012年升至三百萬,咁你賺既係一百萬,而唔係一百三十萬。極多人係因為想感覺良好而「呃」自己話賺左1.3mil。如果你用多出之三十萬就可以再買一間樓去滿足居住需求,或用一百萬生息加上三十萬之補貼就可以頂到四到五年租金,咁你真係值得係呢個時刻先good呢一百萬落袋。此乃客觀之建議。
點解係五年? 現時樓市已上行四年,即由2008年計起。相信你望多五年,即四加五有成十年咁滯,好有機會遇到下一個低潮再入貨。到時你呢一百萬既購買力唔係講少。咁就亦都係配合陳總講既波滑理論,在市場滑浪矣。如你覺得一百萬係多錢,唔靠滑浪、唔忍痛賣出住所,單憑工資點可以係「亂世」生存呢? 根據以上formula,如你每個月只可以儲一千蚊,根本唔可以applied。所以收入猛猛緊一族要由開源節流著手,此乃理財基本步。
當然家庭收入較強勁者達年一百二十萬港元以上及可將收入一半儲起之輩,睇黎唔會為百餘萬港元成日將樓賣出買入。如果真係好想賣樓套現,可以先賣樓後租住,將自己放係一個naked position。因假設佢地收入不大變,佢地賣樓後有能力承受較長之大升市。原因是cash flow較強勁,只要租平些少即有能力係市低時累積較多cash係手,唔會愁冇cash入貨。即好似做生意咁根本唔使將錢回籠就可以做下轉貨,個市旺時更可以走幾轉!
由前文已解釋諗樣點睇咩為之適當賣出,及賣出後點樣先為之高安全系數,而沒定賣後再換細樓或賣後再租樓。而當中之重點以cash flow為先! 高收入而能好快累到金錢者更可無視樓市升跌見低就買。注意賣後再換大樓係加注,要衡量自己能力才做。 講左咁耐,係時候套用番係筆友度。筆友總之賣樓可套2.10mil,如加按只可套0.7mil,要比更多利息。賣樓賺既錢已符合上文所講五年先儲到既錢,值得套現。至於賣左樓租應買返定租返,好在乎佢income強唔強勁。贂黎筆友都係換間平些少又細些少既樓較穩當。用case C住淨低一百萬等下回見清天再戰。
今天我們要和一級狗探討下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我是誰?
一顆螺絲釘!
我從哪里來?
我從底層analyst來,出於對公司、工作和客戶的熱愛,每周願意打卡120小時,一步一步往上爬!下面請再看一遍蝸牛妹的傾情演出——我做投行我驕傲。
我要到哪里去?
當你從一顆小螺絲釘成長為公司頂梁柱後,比起戰術上的勤勞,你更要保證自己戰略上的正確,如何飛的更高?
換個山頭做大王
這跟球星轉會一樣的道理。比如中環最大的轉會豪門中金,輸出了整條街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哈繼銘(高盛),彭文生(光大),胡偉俊(麥格理),林暾(弘毅),沈建光(瑞穗),張智威(德銀),趙揚(野村),邢自強(大摩),還有我滴男神洪灝(交銀)。
自立門戶
當然去哪都不如給自己打工爽,街上也有很多極有市場影響力的分析猿幹脆就自立門戶,成立獨立分析機構。
“中國的房地產業是全球經濟中最為重要的單一部門”,中國房地產行業能夠走上世界的舞臺,前瑞銀的新興市場經濟學家Jonathan Anderson有不少功勞。這是個在哈佛經濟從本科讀到研究生的學霸,既做過IMF在中國和俄羅斯的駐地代表(所以還熟練掌握了這兩種語言),之後分別在高盛、瑞銀為客戶打call。
2012年辭職時候說自己要離開這個“frenzied industry”(這個喪心病狂的行業),然後會成立一個小一些、安靜一些的獨立新興市場研究機構Emerging Advisors Group。可惜不是客戶,看不了~~
這條路banker也是挺多人走的。比如最近一兩年在香港投行界聲勢很猛烈的AMTD(尚乘集團),就是從UBS把CC蔡誌堅Calvin Choi請來、放權給他做業務的成果。Institutional Investor還把他評為2016年Fintech Finance35人;我把list看了一遍,上榜的亞洲面孔,只有他一個,感覺很厲害的樣子。
還有一些轉行跨度更大一些的,比如很多sellside就直接出來自己開fund啦。
比較出名的比如大摩前TMT分析猿季衛東,跟幾個大摩的同事一起,成立了All Stars Investment,專註大中華區互聯網及消費品牌投資。根據媒體報道,自2014年4月份成立以來至2016年,基金的年化投資回報率為13%;今年還打算為一只新的私募基金籌8億美元。
還有高盛的中國金融分析猿馬寧,在高盛從2002年待到2015年後,也是選擇離開成立領沨資本,專註金融科技和消費金融領域投資。之後領沨資本與天圖資本合作,成立天沨資本,專註消費金融領域的投資。目前天沨資本管理規模60億元人民幣。
不過要是論更早的成功exit,還有現在內地互聯網deal界的一哥包凡啊,在2004年創立華興資本前,他也是在大摩和瑞信搬過磚的。
甲方乙方
當然很多的職業轉型,是從乙方的投行,跳去甲方做公司財務總監、IR之類。
這個轉型之所以來的666,因為投行通常自帶找錢屬性,比較適合幫公司做deal、找錢這類工作,你說還有哪里既能發揮他們的功能,又能給個人帶來巨大財富的職業生涯呢?
香港市場上比較老牌的例子,是香港寬頻的CFO兼人力主管黎汝傑。這也是個分析猿出身,在瑞信是電訊業research MD,2004年5月加入集團至今,2013年還被選為過“電訊業首50位最受註目的財務總裁”。
這位老板還是個喜歡拿工資買自己公司股票的老板(去年人工是768萬港幣),這麽多年後,他在香港寬頻的持股已經達到3.28%(約2.6億港幣市值)。運營並持有一家上市公司,是不是比做分析猿更有成就感!
再來個近一點的栗子,美圖的CFO顏勁良,最開始是在瑞銀做TMT分析猿,之後跳去雲遊控股做CFO,然後又去了美圖做CFO,負責美圖整體財務戰略及投資者關系。公司業績大家是都沒看懂,不過沒有關系,美圖成功上市和之後一波的大起大落,人家老板轉身就能花1.3億在半山買房子了(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同單位哦)~~
唯一的風險提示是:這年頭好公司不多,特別是一些民企的運營風險可是比投行大多了,建議想跳槽的投行狗跳槽之前,做好DD,千萬不要被老板給忽悠了。
不過這些年更大的潮流啊,是去互聯網公司。
統治中國互聯網
準確的說,高盛差不多統治了中國互聯網!
去的最早、也最有權力一位之一,當屬騰訊Martin劉熾平。在加入騰訊前,Matin在高盛搬磚數十年,因為幫助騰訊上市跟小馬哥認識,2005年時被說服,放棄千萬年薪,一路為小馬哥開疆拓土。
盡管現在Martin每年都要被媒體推上香港的打工皇帝。但2005年就要放棄金融男,去做IT男,確實既有眼光又有膽識啊。讓蝸牛妹覺著,如果有金融男願意放棄高薪跟你去創業,這犧牲絕對不亞於不問戶口不問婚房願意跟你裸婚的姑娘啊!
2011年5月,來到騰訊的另一位高盛猿猴是James Mitchell。他之前是紐約TMT的MD,也是上市時候就認識的,現在是騰訊的首席戰略官。
阿里系中也有幾個的,先說前高盛集團副主席Michael Evans,2015年出任阿里巴巴做集團總裁,負責制定和執行集團的國際發展戰略,協助公司全球化。
阿里系中的螞蟻金服國際事業部總裁,就是高盛的高級合夥人Douglas Feagin。
而更出名的一位高盛統治中國互聯網案例,我覺得應該頒發給前高盛MD柳青。2014年7月來做首席運營官,2015年2月成為CEO,然後滴滴也就一路拿融資,一路打敗其他競爭對手,合並了快的、收購了Uber。
當然這幾年互聯網尤其好,基本每家TMT的head都被挖了一遍。這就讓非TMT行業的猿猴非常感慨了啊,萬一我是cover挖煤挖礦的腫麽辦?
我賣保險我驕傲
下面請出的就是前匯豐IBD metal and mining板客阿汝娜(下圖中間的美女),沃頓MBA、匯豐投行VP,老公還很帥(哥大碩士、前私募基金副總裁)。你說,這麽一比,安迪又算什麽!
為啥一個人生配置之高的選手,要去賣保險呢?畢竟傳統觀念里,這三個字有點像罵人。
阿汝娜說,大環境看香港外資IBD的生意是越來越差,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自己的板塊,轉去新興行業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女生在投行熬了五年後,會發現性價比越來越低,對身體的消耗變得更大,職業的不穩定性越來越高,如果不是真心熱愛工作,為什麽還要在投行待下去?難道只是為了保持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光環麽?
從大趨勢講,前幾十年中國一直處於經濟高速增長的狀態,家庭與個人的財富也在積累階段;而現在,國家的經濟是趨向穩定緩和發展,財富也需要經歷一個沈澱與保值的過程。香港是全世界前三的金融中心,行業有超過一百多年經驗,產品和制度都能得到保障,這也是內地客戶近幾年來一直來香港投保的原因。香港保險業就像是一座橋梁,可以為內地與香港進行資源整合。
但從想法到實踐,最難跨出的是自己心里的那一關。將心比心哦,你要讓我放棄年薪百萬、每天高大上的螺絲釘生活,變成每個細節都不能放過、不斷向客戶輸出價值觀的創業,簡直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雙重改變啊。但也還是那句話: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不先走出comfort zone,哪能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呢!
有舍才有得!
我問娜娜,出來後最難忘的瞬間是什麽?答曰:以前做投行,成就感可能來自PPT畫的漂亮,model搭得好又快,幫公司賺了很多傭金,高大上但不落地;現在做保險和財富管理,可能我會花兩三個月時間,來回溝通,幫助身體有問題的客戶準備文件,爭取幫他們獲得保障,這種成果雖然不是上億美金的大deal,但實實在在幫到人的幸福是再多錢也買不到的。這也說明,投行給自己留下的磨煉,也能帶入保險行業,提升行業標準。
現在娜娜離開投行也有一年多時間,既專業又有口碑,客戶增長速度很快,收入也就比投行多幾倍吧,正在財富自由的道路上飛奔。現在Envision團隊里已有9個人,目標是想再把團隊擴大一倍,希望招到誌同道合的人,要求是:
本科以上學歷,有香港居留簽證(永居、IANG、受養人簽證及投資移民),兩年左右工作經驗,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渴望成長,不甘於現狀。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將簡歷發至:[email protected]
也可以關註娜娜的工作號xingyuan1836和公眾號“娜娜和Alfred創業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