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壹新聞執照到手 「歸功」中華電信?

2011-8-1  TCW




歷經兩年、闖關兩次,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終於同意發給壹電視新聞台執照。

七月十八日,就在壹電視新聞台通過審核前兩天,中華電信宣布3G行動上網降價,以mPro每月九百五十元吃到飽上網方案為例,大降三百四十二元,降幅達三六%,這是不到兩個月時間,中華電信宣布二次降價。

兩件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卻讓壹電視執照核發的闖關過程多了一些聯想。

讓NCC七位委員同意,除了因為這一年以來,壹電視已經把動新聞降低到占比三%以下,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承諾成立跨媒體倫理委員會。在NCC眼中,壹電視有逐漸變成「乖學生」。

牽拖管理不力每篇文最後都怪NCC

一位知情人士點出,這次順利過關,從《蘋果日報》六月底密集出現相關報導,直指屬於NCC管轄的中華電信,網路建設落後、3G上網資費過貴且慢的動作來看,讓這兩件事的微妙性有不同的解讀。

「每一篇攻擊電信收費太高的評論,最後都會怪罪到NCC,因為審核電信費用,和管理電視系統業者就是NCC,」中華電信內部指出。

壹電視執照申請這場仗打了兩年,壹傳媒旗下的媒體,透過批評馬政府,也常批評台北市市長郝龍斌;甚至黎智英還不惜親自投書《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希望訴諸輿論,但是都不見成效,反倒這次打中華電信打到政府痛點。

原因就在青年選票,知情人士分析,「這次選舉,大家搶的都是青年選票和首投族,你看馬英九、蔡英文爭先成立臉書粉絲團,他們花很多力氣,經營年輕社群。」他補充,電信費用支出是除了生活基本開銷外,最大支出,最容易觸動年輕人的敏感神經。

在民調拉鋸戰的緊繃下,青年選票更顯重要。

六月十八日,馬英九的治國週記的議題是,「我們的網路,可否變得更快更好更便宜?」之後,中華電信先在六月初「從善如流」,大降ADSL上網費用,最多的方案還降價四一%,平均費用打了約六折。

很湊巧是在該治國週記後不久,《蘋果日報》開始批評中華電信3G行動上網龜速又貴。

六月二十七日,《蘋果日報》的社論首次發難「中華電信誤國誤民」,指出中華電信壟斷市場,並且網路設備建設落後,台灣消費者只能用上網速度2M到10M,比起韓國日本50M起跳是落後國家。

社論在最後三分之一,已經不是在罵中華電信收費過高,而是順帶點出,NCC讓台灣數位電視開播過慢,NCC只會罰錢,放任系統業者占著頻道,重播舊片賺取暴利。

影響力發酵立委、網友跟進討伐施壓

七月六日社論寫「中華電信吃人夠夠」,直接推論,「這可能衝擊國民黨總統及立委的選情,尤其是年輕網路族的選票」,直到七月二十日中華電信降價之前,七月十八日社論是「中華電信,不官不民。」

隨後,立委也加入批評中華電信收費過高。

這一連串的批評開始蔓延到一般民眾,也開始用行動表達對中華電信資費的不滿。六月開始,在臉書上,網友發動「連署抗議」中華電信收取昂貴月租費,3G上網品質卻一直那麼爛,不到一個月,集結了六萬名以上網友聲援。

而壹電視執照過關,就在這一連串抨擊中華電信資費聲中,度過萬重山。

對於執照通過是否和《蘋果日報》攻擊中華電信收費有關,NCC專門委員詹懿廉回應:「這部分我不是很清楚,通過主因是他的七大承諾和降低動新聞比例有關。」

壹電視總經理王子云也回應,「我們沒有刻意如此做,過去也一直要求中華電信降價。」

為了完成電視夢,黎智英是花錢不手軟,根據壹傳媒公布財報,過去一年,壹電視已經讓黎智英賠了新台幣十七億元,壹傳媒因此轉盈為虧。

被NCC駁回兩次申請,黎智英另闢蹊徑送機上盒,機上盒是透過網路連線收看壹電視,一開始也會受限於內容豐富度、頻寬速度;要發揮影響力,也需要追上類似中華電信MOD的九十萬用戶水準,才有可能在這場電視大戰中勝出。

有趣的是,拿到執照後,壹電視除了在中華電信的MOD上架外,還會繼續推機上盒。如此一來,中華電信就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王子云樂觀認為,「我們下禮拜就會跟中華電信談上架,他們強項是技術,我們是內容,大家一起把餅作大。」

拿到執照後,真正考驗是黎智英的經營能力,在跨媒體倫理委員會監督下,壹電視端出的節目,能否再創《蘋果日報》席捲台灣的奇蹟,各界都在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新聞台闖關2次才取得執照 ——壹電視爭議大事紀

2009.8:向NCC申請新聞台、娛樂台等5張執照'09.11:動新聞在網路以動畫呈現性侵等新聞,引發婦女團體抗議'09.12:NCC審核委員全 數反對,否決壹電視新聞台和綜合台執照申請'10.3:壹電視第2次申請執照,NCC僅通過電影台'10.7:NCC通過體育台申請,駁回新聞台、娛樂台 和綜合資訊台申請'10.7.:壹電視以網路新聞開播'10.11:壹電視另闢途徑送機上盒,號稱要送出百萬台'11.6.27:《蘋果日報》社論批中華 電信行動上網收費高且速度慢'11.7:包含《自由時報》、《工商時報》及立委加入批評中華電信和NCC'11.7.20:壹傳媒主席黎智英親自赴審查會 許下7大承諾,並成立跨媒體倫理委員會'11.7.20:NCC通過壹電視新聞台執照資料來源:各大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6

耐吉股價飆新高 竟歸功iPhone


2012-4-2  TCW




全球營收和市值最大運動品牌耐吉 (Nike),近來股價創下歷史新高,逼近一百一十三美元,總市值突破五百億美元。耐吉業績持續成長秘訣,竟然跟蘋果(Apple)也扯上關係!

在耐吉的營收分布中,慢跑項目的全球銷售額一年有二十八億美元,比籃球和足球項目加總還要多五成,但要如何讓消費者持續購買耐吉的產品?

慢跑感測器變組社群基礎

耐吉的做法是將跑步的需求進化,消費者可以在運動鞋裡裝個Nike+感測器,連上iPhone4,就可以記錄並上傳跑步過程路線和結果數據。其實這項功 能,早在二○○六年和iPod合作推出時就具備。

根據統計,現在有五百萬個慢跑者,會利用這個功能定期檢查自己的跑步紀律,同時,耐吉還推出腕表叫作FuelBand,可以讓慢跑者計算跑步能量消耗。

但光只是提供產品,並非耐吉用意,重點是透過消費者定期提供個人運動資料到公司網站上,耐吉就可以有直接與消費者溝通的管道,並且建立網路社群,例如慢跑 俱樂部(Running Club)。這樣的互動模式,也間接改變了耐吉行銷手法。

根據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報導,去年耐吉整體行銷支出創下二十四億美元新高,但過去三年以來,耐吉在電視和平面廣告支出降低了四成。

二○一○年耐吉成立數位運動 部門(Nike Digital Sport),同時重新調整廣告策略,過去只有在像是美國超級盃的時候,才可能有兩億人同時看到耐吉的廣告,但是現在網路社群和網站,幾乎每天都超過兩億 人看到。

《財星》雜誌分析,過去的耐吉行銷是只靠廣告(Just Market It),一種上對下的說明,但現在是靠對話(Just Talk It)。雖然耐吉不是美國前五百大企業中,唯一靠數位行銷的公司,但從營收財務數據和股價來看,耐吉說故事的方式,的確獲得投資人青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29

香港迪士尼營業7年首度盈利 歸功內地遊客飆升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296694.html
港迪士尼的首度盈利,在其開園迎客的7年後方才光臨。

一位瞭解香港迪士尼樂園財務狀況的人士說,香港迪士尼樂園終於迎來了首度財年盈利這個里程碑式的時刻。這主要歸功於內地遊客數量的飆升。如今,中國內地遊客數量已經超過了香港本地遊客的數量。華爾街日報11月30日的報導,透露了上述信息。

據法新社11月30日報導稱,迪士尼發言人回應道,有關香港迪士尼樂園的最新財務數據將於明年初公佈。按慣例,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均在每年的1月份公佈上一財年(截至當年9月30日)的財務數據。迪士尼公司是香港迪士尼的股東之一。

收益和遊客數不及預期

2005年9月12日開幕的香港迪士尼樂園是全球最小的迪士尼主題樂園,其「謀篇」始於1998年。當年,作為香港重要產業的旅遊業跌入低谷。於是,香港特區政府提出興建主題樂園。

1999年11月2日,香港特區政府宣佈與迪士尼公司達成協議。按協議,特區政府動用224.5億港元,負責開拓土地,興建地鐵、運輸網等基礎設施,最終註冊資本32.5億港元,控股57%,迪士尼公司注資24.5億港元,擁股43%。

上述交易達成時,外界曾普遍認為它將成為香港經濟舉步維艱的解藥。彼時的香港正試圖走出亞洲金融危機的陰影。在當時公佈的遠、近景經濟效益評估中,預計該樂園開業第一年遊客560萬,開業後5年至15年,每年1000萬客流;並預計,該樂園開業第二年便可收支平衡,未來40年,將為當地經濟帶來800億至1480億港元的淨收入,資金回報率高達25%,比投資鐵路公司及機場10%的投資回報率還高。

但實際情況卻遠遠低於預期。第一年(開幕-2006年9月30日),遊客520萬,第二年下降為400萬,前三年一共1380萬,如此,則第三年為460萬。截至2008年9月30日,樂園聘用約4500名員工。不過,特區政府曾認為,訪客的額外消費每年創造超過10000個職位。

不過,由於開園後連年虧損,以致在之後的擴建方案中,香港特區政府下調了香港迪士尼的盈利預測,未來40年收益由800億至1480億港元下調為647億至1143億港元。

能否持續盈利受關注

香港迪士尼2010財年、2011財年分別虧損7.18億、2.37億港元。值得安慰的是,其年度虧損額已大幅收窄。

有分析稱,該樂園之所以得以在2012財年出現盈利,主要歸功於內地遊客數量的飆升。內地遊客佔樂園總遊客的比例已從2006年財年的34%增至2011財年的45%,而同期香港本地遊客的佔比則從42%降至31%。

數據顯示,香港迪士尼樂園接待的遊客人數穩步上升,已從2008財年的450萬升至2011財年的590萬。自2005年9月開業至2011年12月,該樂園共接待遊客逾3100萬人次。分析人士預計,最近這一財年的遊園人數也相當可觀。

不過,在「報喜」的同時,有分析擔憂香港迪士尼樂園的盈利能力能否持續下去。

香港的迪士尼樂園是全球最小的迪士尼主題樂園,這被認為是其財務狀況欠佳的部分原因。因此,投資者希望擴建新園區以吸引更多遊客。

為增加遊客量,香港特區政府和迪士尼公司於2009年達成協議,擴建香港迪士尼樂園,增設多個大型景點。

香港迪士尼樂園目前正在增設三個主題園區,但擴建速度因香港立法會議員的施壓而放緩。有議員認為,政府不應在一個業績不及預期的商業項目上投資過多。

有分析人士稱,香港迪士尼樂園財務狀況的好轉,或許可讓該樂園投資者制定一個更全面的長期發展計劃。

香港迪士尼樂園也已表示,還有足夠的空間,可修建更多的酒店、景點和其他娛樂設施。

此外,一些具體的「推銷」動作已經展開。該樂園已加緊努力在中國內地推出相關電視節目,還與內地旅行社合作,培訓其導遊。在離香港不遠的深圳市,每30分鐘就有一趟巴士開往香港迪士尼樂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07

羅智先瘦身亮相 歸功自家保健食品

2013-03-11  TCW
 
 

 

年節結束後,多數人吃吃喝喝胖了不少,日前統一企業宴請媒體春酒,眼尖的記者發現,總經理羅智先似乎小瘦一圈。「我是昨天量體重才發現,居然少了一公斤!」羅智先對於自己體重「未增反減」感到意外,原因有可能是服用自家保健食品。

原來羅智先天天服用一款3D多效配方系列健康食品,這是統一旗下保健事業群,針對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三高」所研發,通過衛生署雙健字號認證。去年與全台擁有超過兩萬個醫療院所、藥局等專業通路的中化合作,打進一千四百個保健通路市場。但是羅智先對目前銷售成績還不是非常滿意。

「公司有很多已經通過認證的健康食品,現在都像是躺在博物館裡陳列用,」羅智先苦笑著說。「我們賣慣紅茶,憑良心講,真的不懂怎麼賣保健食品,」羅智先自嘲說著。

雖然羅智先謙虛說不會賣健康食品,其實自己才是真正的銷售高手。他一邊說不會賣,一邊以自己「健康、瘦身」的成果,來證明自家產品的效果。保健食品最重要就是要能吃得安全,又達到效果。羅智先身上看到的產品效果,就是最鮮活的例子,比打多少廣告都還有說服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74

美國GDP有多少該「歸功於」美聯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724

下圖顯示了1960年以來的美國GDP情況與同期美聯儲準備金及商業銀行貸款情況對比,值得關注的是圖中紅色部分,這一塊專門代表美聯儲的準備金規模,截至今年3月底,這一規模達到了1.75萬億美元。這也就意味著,除去這部分準備金的話,美國銀行業資產就減少了1.75萬億美元。

ZEROHEDGE指出,從下圖來看,美國GDP與銀行準備金規模是呈正相關的。那麼上述信息最終意味著,如果沒有放在美聯儲的這下準備金,美國今年第一季度末的GDP將減少1.75萬億美元。

美國商業銀行雖然吸收了大量的存款,但釋放貸款的動力卻不足,這對於經濟增長非常不利,也造成了現在美國經濟增長對美聯儲刺激的依賴越來越大。

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商業銀行在美聯儲的準備金增長2500億美元至2萬億美元,上週這一數字增至歷史新高2.1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私人部門信貸增長缺乏動力,目前美國商業銀行的總貸款再度下降,依然在雷曼兄弟破產前的水平之下。可悲的是,現在所有的銀行都習慣了依賴美聯儲印錢。

可能經濟學家們最應該問的問題是:美聯儲放緩QE對美國GDP未來走勢的影響會有多大?這個影響可能相當負面。不得不承認,按這張圖的邏輯來看,美國GDP中有大約2萬億美元都得歸功於美聯儲,而這一數字到了9月末將會增至2.3萬億美元,未來還將繼續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83

郭董變身「公會咖」 歸功冤家王傳福

2013-08-26  TWM
 
 

 

「兩岸企業家峰會」八月初舉行首次小組會議,繞著地球跑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竟然特別抽空從國外飛回來參加。這是郭台銘二十年前離開模具工會後,再度參加公會組織。而且,不論成立大會或召集人會議,郭台銘排開所有行程、全程參與。誰有這麼大的「魅力」讓郭台銘花時間坐在會場?原因之一,竟是中國比亞迪總裁王傳福。 原來,郭台銘二○○六曾因員工大批被王傳福挖角、智慧財產權等爭議,在深圳、香港等地纏訟官司多年,迄今還未結案。郭台銘認為企業爭端多來自於智慧財產權保護,一旦發生糾紛,需要協調仲裁機制,「兩岸企業家峰會」可以是中立仲裁機構的催生者。

所以,郭台銘熱情積極參與「兩岸企業家峰會」,就是希望台商的法務紛爭,能透過這個民間組織,早日獲得解決;尤其,王傳福是北京「兩岸企業家峰會」的成員之一,屆時也會為自己關心的議題發聲。因此,十一月即將在南京登場的兩岸大會,兩位大咖的一舉一動,已經提前成為關注的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44

蘋果憑什麽漲到七千億?庫克歸功於“高價賣給中國用戶的能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32

201410051211

昨日蘋果公司成為首家市值突破7000億的公司,其CEO庫克將此歸功於“蘋果能夠向中國消費者出售高價產品”。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庫克在高盛科技與互聯網大會上表示,蘋果沒有理會“中國消費者對蘋果高端產品的價格太敏感”的傳統理念而在中國快速增長。他認為,這種傳統理念都是一派胡言,事實並非如此。

報道稱,庫克還提到,他並不相信“大數定律”——即當企業擴張之後增長率會變慢的觀念——並稱其武斷。

蘋果一季度財報顯示,當季iPhone銷量刷新最高紀錄,公司利潤達到180億美元,創下美國企業之最。

值得註意是,蘋果在中國銷售同比激增了70%,增幅遠超全球其他地區。盡管中國的智能手機公司正迅速在國際上獲得影響力,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打了一場“翻身仗”。據研究公司Canalys,蘋果首次成為中國銷量最大的智能手機。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給蘋果提供了一個重大機會。”庫克表示。

庫克發表上述言論正值蘋果公司市值突破了7000億美元之際。

華爾街見聞昨報道,蘋果股價昨日收高1.92%,報122.02美元,創下拆股調整後股價的歷史新高,市值達到7107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家收盤市值突破7000億美元門檻的公司。

這也將排名第二的埃克森美孚遠遠甩在了身後,目前埃克森美孚市值為3850億美元,僅為蘋果的二分之一左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55

癌癥死亡率20年降低23%,歸功於創新療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732

放射治療設備(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方喆/圖)

“以肺癌為例來看,短短這十幾年的時間,我們已經讓晚期患者從過去不到一年生存期,到現在我們有可能讓患者活到四到五年左右,這種巨大的進步有賴於創新藥物的出現。”

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吳一龍教授感慨。

2017年2月4日是第18個“世界癌癥日”,今年的主題是“我們能,我能戰勝癌癥 (WE CAN, I CAN)”。在這前夕,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發布了《以藥物創新應對癌癥的挑戰》報告,揭示全球及我國目前嚴峻的癌癥形勢和沈重的疾病負擔,以及針對癌癥治療的多種創新療法。

過去的20年,癌癥治療有了顯著的進展。據美國癌癥協會2016年的數據顯示,與死亡率高峰的1990年代相比,目前的癌癥死亡率已降低了23%,這其中83%都歸功於新型的癌癥治療方法,從手術、化療、靶向治療到最新的免疫腫瘤治療、基因療法等。

又根據美國藥品研究和制造商協會(PhRMA)的數據顯示,全球共有超過800種癌癥藥物在研發過程中,其中73%的藥物都是針對個體化治療。“毫無疑問,個體化醫療是目前癌癥防治的重要手段。它一方面通過確定特殊的基因標記物,另一方面通過傳統臨床試驗數據、先進的診斷檢測數據和真實世界數據,幫助每一位腫瘤病人提供最適合、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升生活質量。”羅氏制藥中國醫學部副總裁張方直博士說。

最值得驚喜的突破

在創新療法中,最值得驚喜的是腫瘤免疫療法。目前在某些特定的癌癥類型中,腫瘤免疫治療已經成為和手術、放療、化療和靶向治療並重的一種治療方式,有望不斷提升難治癌癥的生存預期,並改善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其中最突出的是以PD-1/PD-L1為代表的腫瘤免疫藥物。腫瘤細胞可以發生在人體許多組織器官中,一旦它們被PD-1抗體攻擊後,免疫細胞就可以根據作戰方案各個擊破腫瘤細胞。一些晚期癌癥患者在使用後,散布全身的腫瘤大都被清除,只剩下極少數頑固的腫瘤。這時,只要將這些頑固腫瘤用手術切除,他們的癌癥就可在至少幾年的時間被不會發作,生命將大大延長。

就抗腫瘤而言,PD-1抗體作用是廣譜的,目前臨床試驗中已經包括肺癌、腎癌、胃癌、結腸癌、卵巢癌、乳腺癌、皮膚癌和腦腫瘤等。它可以控制50%的皮膚癌病人的癌癥進展,治愈10%左右的皮膚癌病人。對於頑固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多年來醫學上束手無策,PD-1抗體也對24%的病人有臨床控制效果。在不良反應上,多數化療藥常見的副反應包括骨髓移植及消化道毒性,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而PD-1的最常見副反應為疲乏,出現率大約20%。

據統計,僅2016年一年,科學家們發表了大量研究進展,揭露了腫瘤細胞“對抗”免疫細胞攻擊背後的不同機制,並開發了一系列新型免疫療法(如調節膽固醇等),找到了癌癥免疫療法只對部分患者有效的多項證據,發現了可用於免疫治療的新靶點,以及改善免疫治療的多種途徑(如“雙抗原”CAR-T系統等)。同時,被譽為癌癥治療未來必然發展趨勢的聯合療法也取得了大量喜人成果。

中國需要更多推動力

這是國內外眾多企業競相角逐的市場,前景非常令人期待。在國內,大批具有海外新藥研發經驗的科學家回到國內,聚焦在這一領域的藥物研發上。隨著醫藥企業渴望轉型,加之國家政策的支持、資本市場的介入,中國的創新藥公司已經逐漸跟上步伐,層出不窮的國內企業創新項目轉讓海外權益就是一個證明。

不過,目前國內暫無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獲批生產,歐美企業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羅氏在中國開展的腫瘤免疫治療三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隨著研發的進步以及對癌癥基因圖譜研究的深入,我們會更有信心攻克癌癥。”百時美施貴寶中國研發部負責人阮卡淳博士表示。

中國治療癌癥新藥的可及性遠不如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2014年全球癌癥報告》顯示,全球癌癥新發和死亡病例呈持續上升之勢,新增病例有近一半出現在亞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國,而在肝、食道、胃和肺等4種惡性腫瘤中,中國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均居世界首位。

根據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IMS)最新研究數據顯示,中國在2010年—2014年全球癌癥新藥可及性的排名遠遠不及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49個新藥中僅有6個在中國上市供患者使用。同時,在中國進行的與癌癥相關的臨床實驗研究項目數量不到美國的1/5。

治療的效果也存在巨大差異。 2015年中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新發癌癥病例達429萬例,占全球新發病例的20%,死亡281萬例。中國所有癌癥的5年生存期在2015年預估為36.9%,而美國在2012年已達70%。

吳一龍說:“十年前,一個靶向藥物上市需要八到十年的時間,而最近的創新藥上市大概僅需兩到三年,未來的速度還會更快。但在中國,這個速度通常落後三到五年。近幾年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如果能夠進一步加速,很多患者將從中獲益。”

癌癥防治已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醫療體系帶來沈重負擔。RDPAC發布的報告中提到,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結直腸癌和食管癌在中國城市地區的人均就診負擔最重,大約為1萬美元,肺癌和胃癌患者的負擔次之,大約為9900美元,肝癌和乳腺癌的人均就診支出約為8500美元。

“這些數字是什麽概念?這個負擔是非常巨大的。”吳一龍直言。就全國來說,一個家庭平均一年的支出費用是8500美元,如果有人得了肺癌,就意味著這個家庭一年的總支出沒有了。

“長遠來看,在國家層面不斷完善腫瘤防控和藥物創新的頂層設計、加強基因測序的系統研究在應對癌癥挑戰方面至關重要,歐美國家在這個方面的經驗可以借鑒。我們希望在未來,癌癥就像我們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那樣,可以把它變成一個跟我們人類相伴相隨的慢性疾病。”吳一龍建議道。

RDPAC執行委員會成員林泰慷博士也呼籲:“政府、民間組織、企業和個人應攜手努力,促進創新治療方案的研發,同時積極改善患者可及性,加速推進實現中國癌癥防治的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448

癌癥死亡率20年降低23%,歸功於創新療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732

放射治療設備(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方喆/圖)

“以肺癌為例來看,短短這十幾年的時間,我們已經讓晚期患者從過去不到一年生存期,到現在我們有可能讓患者活到四到五年左右,這種巨大的進步有賴於創新藥物的出現。”

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吳一龍教授感慨。

2017年2月4日是第18個“世界癌癥日”,今年的主題是“我們能,我能戰勝癌癥 (WE CAN, I CAN)”。在這前夕,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發布了《以藥物創新應對癌癥的挑戰》報告,揭示全球及我國目前嚴峻的癌癥形勢和沈重的疾病負擔,以及針對癌癥治療的多種創新療法。

過去的20年,癌癥治療有了顯著的進展。據美國癌癥協會2016年的數據顯示,與死亡率高峰的1990年代相比,目前的癌癥死亡率已降低了23%,這其中83%都歸功於新型的癌癥治療方法,從手術、化療、靶向治療到最新的免疫腫瘤治療、基因療法等。

又根據美國藥品研究和制造商協會(PhRMA)的數據顯示,全球共有超過800種癌癥藥物在研發過程中,其中73%的藥物都是針對個體化治療。“毫無疑問,個體化醫療是目前癌癥防治的重要手段。它一方面通過確定特殊的基因標記物,另一方面通過傳統臨床試驗數據、先進的診斷檢測數據和真實世界數據,幫助每一位腫瘤病人提供最適合、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升生活質量。”羅氏制藥中國醫學部副總裁張方直博士說。

最值得驚喜的突破

在創新療法中,最值得驚喜的是腫瘤免疫療法。目前在某些特定的癌癥類型中,腫瘤免疫治療已經成為和手術、放療、化療和靶向治療並重的一種治療方式,有望不斷提升難治癌癥的生存預期,並改善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其中最突出的是以PD-1/PD-L1為代表的腫瘤免疫藥物。腫瘤細胞可以發生在人體許多組織器官中,一旦它們被PD-1抗體攻擊後,免疫細胞就可以根據作戰方案各個擊破腫瘤細胞。一些晚期癌癥患者在使用後,散布全身的腫瘤大都被清除,只剩下極少數頑固的腫瘤。這時,只要將這些頑固腫瘤用手術切除,他們的癌癥就可在至少幾年的時間被不會發作,生命將大大延長。

就抗腫瘤而言,PD-1抗體作用是廣譜的,目前臨床試驗中已經包括肺癌、腎癌、胃癌、結腸癌、卵巢癌、乳腺癌、皮膚癌和腦腫瘤等。它可以控制50%的皮膚癌病人的癌癥進展,治愈10%左右的皮膚癌病人。對於頑固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多年來醫學上束手無策,PD-1抗體也對24%的病人有臨床控制效果。在不良反應上,多數化療藥常見的副反應包括骨髓移植及消化道毒性,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而PD-1的最常見副反應為疲乏,出現率大約20%。

據統計,僅2016年一年,科學家們發表了大量研究進展,揭露了腫瘤細胞“對抗”免疫細胞攻擊背後的不同機制,並開發了一系列新型免疫療法(如調節膽固醇等),找到了癌癥免疫療法只對部分患者有效的多項證據,發現了可用於免疫治療的新靶點,以及改善免疫治療的多種途徑(如“雙抗原”CAR-T系統等)。同時,被譽為癌癥治療未來必然發展趨勢的聯合療法也取得了大量喜人成果。

中國需要更多推動力

這是國內外眾多企業競相角逐的市場,前景非常令人期待。在國內,大批具有海外新藥研發經驗的科學家回到國內,聚焦在這一領域的藥物研發上。隨著醫藥企業渴望轉型,加之國家政策的支持、資本市場的介入,中國的創新藥公司已經逐漸跟上步伐,層出不窮的國內企業創新項目轉讓海外權益就是一個證明。

不過,目前國內暫無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獲批生產,歐美企業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羅氏在中國開展的腫瘤免疫治療三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隨著研發的進步以及對癌癥基因圖譜研究的深入,我們會更有信心攻克癌癥。”百時美施貴寶中國研發部負責人阮卡淳博士表示。

中國治療癌癥新藥的可及性遠不如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2014年全球癌癥報告》顯示,全球癌癥新發和死亡病例呈持續上升之勢,新增病例有近一半出現在亞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國,而在肝、食道、胃和肺等4種惡性腫瘤中,中國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均居世界首位。

根據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IMS)最新研究數據顯示,中國在2010年—2014年全球癌癥新藥可及性的排名遠遠不及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49個新藥中僅有6個在中國上市供患者使用。同時,在中國進行的與癌癥相關的臨床實驗研究項目數量不到美國的1/5。

治療的效果也存在巨大差異。 2015年中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新發癌癥病例達429萬例,占全球新發病例的20%,死亡281萬例。中國所有癌癥的5年生存期在2015年預估為36.9%,而美國在2012年已達70%。

吳一龍說:“十年前,一個靶向藥物上市需要八到十年的時間,而最近的創新藥上市大概僅需兩到三年,未來的速度還會更快。但在中國,這個速度通常落後三到五年。近幾年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如果能夠進一步加速,很多患者將從中獲益。”

癌癥防治已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醫療體系帶來沈重負擔。RDPAC發布的報告中提到,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結直腸癌和食管癌在中國城市地區的人均就診負擔最重,大約為1萬美元,肺癌和胃癌患者的負擔次之,大約為9900美元,肝癌和乳腺癌的人均就診支出約為8500美元。

“這些數字是什麽概念?這個負擔是非常巨大的。”吳一龍直言。就全國來說,一個家庭平均一年的支出費用是8500美元,如果有人得了肺癌,就意味著這個家庭一年的總支出沒有了。

“長遠來看,在國家層面不斷完善腫瘤防控和藥物創新的頂層設計、加強基因測序的系統研究在應對癌癥挑戰方面至關重要,歐美國家在這個方面的經驗可以借鑒。我們希望在未來,癌癥就像我們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那樣,可以把它變成一個跟我們人類相伴相隨的慢性疾病。”吳一龍建議道。

RDPAC執行委員會成員林泰慷博士也呼籲:“政府、民間組織、企業和個人應攜手努力,促進創新治療方案的研發,同時積極改善患者可及性,加速推進實現中國癌癥防治的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94

好不主席:妾精正歸功

1 : GS(14)@2012-06-06 23:35:2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05/163983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