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三代太古買辦 股聖莫應基傳奇

2001-5-17  NM




本月二日,曾在香港股壇叱咤逾半世紀,前香港證券交易所主席莫應基,靜悄悄地在瑪麗醫院病逝,享年九十二。五日後,舉行喪禮匆匆出殯,然後家人才刊登訃聞,不少股壇中人,未有機會致祭。

這位一代「股聖」雖然低調辭世,但一生卻充滿傳奇,他曾是滙豐御用經紀,江湖地位遠高過馮景禧,連股壇教父李福兆,也只屬他的後輩!

原來他的出身頗猛,是買辦世家,由他的祖父起一連三代,均為太古洋行的總買辦,莫家與何東家族一樣,是上世紀富甲一方的買辦家族。

 

 

「以前全港做股票的人,都識得莫應基,連玩香港股票的外國人都識得佢,你話幾犀利!佢當然威過馮景禧及李福兆,莫應基做到好巴閉時,佢兩個先至出道。」經紀業老行尊朱頌田表示,早於五十年代開始,莫應基的名字一直響噹噹。

「嗰陣時銀行未有證券部,佢哋啲基金盤,會透過我哋經紀買賣。差不多所有滙豐嘅盤,都由莫應基做晒!佢好勤力,雖然十點鐘開市,但佢朝朝早八點前就會去同滙豐高層傾偈、接柯打。」朱頌田說。

他的證券行位於皇后大道中九號荷蘭行六樓,面積約有三、四千呎,是行內甚具規模的大證券行。當年與他齊名的華人經紀,還有包辦渣打銀行基金盤,從上海來港的蘇佩紹;但論交遊之廣闊,莫應基卻在蘇氏之上。

交際手腕了得

由於有滙豐這名大客仔,莫應基在五、六十年代,江湖地位已確立。

除勤力外,行內人指他交際手腕了得。「滙豐信託部啲鬼佬同佢關係好好。佢好捨得使錢,五、六十年代,每年聖誕節佢都會送啲靚酒,同埋會向怡和洋行訂購好名 貴嘅Suit length 布料給銀行的鬼佬。所謂Suit length ,是指每疋長度三碼四分三的布料,可以夠做一套西裝,每疋的圖案都獨一無二,嗰陣時要成二百幾蚊,仲貴過一圍鮑翅席。另外,佢仲有隻遊艇,專門招呼鬼佬, 還請來女侍應,在出海期間招呼賓客。」一名熟悉他的老經紀憶述。

那個年代,經紀傾生意,很多時會請客人到夜總會或私人會所飲酒消遣。莫應基當年在西環屈地街,與朋友成立私人的「陶然俱樂部」,各人輪流請客,每月有一、兩次請福臨門到會,他還愛請人拉二胡,自己引吭高歌。

而莫應基的酒量亦相當了得,白蘭地、威士忌無一難倒他。他最愛軒尼斯XO ,不單很少飲醉,而且從不影響翌日工作。「佢嘅記性可以話係超人,夜晚即使飲咗酒,第二朝起身佢依然記得昨晚同人傾了什麼生意,識得吩咐伙記照做。」他的細仔莫慶雄醫生對本刊說。

莫應基的朋友形容,他識飲識食識享受。每朝他都會食燕窩,午飯時間,如果無應酬,便會獨個兒跑到位於利源東街的友利女子理髮室休息,那裡雖名為理髮室,實 質提供正宗按摩服務。他在那裡匆匆吃過外賣飯盒,通常是鏞記叉燒飯,然後做按摩及午睡。即使中午未能抽空,也會在四點鐘收市後,前往那兒稍事休息,才繼續 晚間活動。

聲色犬馬樣樣得

每天到友利按摩是他幾十年的習慣,直至七、八個月前,友利結業才告一段落。在附近開檔的老小販,對莫應基印象深刻。「七十年代,有一億身家嘅有錢佬都嚟㗎!李嘉誠都係莫應基帶佢嚟。依家執咗,聽講李嘉誠請咗友利啲人,去佢寫字樓幫佢揼骨。」

到了晚上,莫應基最愛請朋友食飯。即使他已淡出股票生意,他請客的習慣一直維持至近年。前立法局議員詹培忠曾是他的常客,「我呢世人,就淨係欠佢一個人嘅 飲食人情。佢最鍾意請人去福臨門食飯,請親都係最好嘅酒,最好嘅餸,每人一隻鮑魚,每圍幾萬元,邊個咁捨得,我就唔捨得啦!」

他一星期總會幫襯福臨門幾天,請客時必有鮑魚,十分闊綽。福臨門老細徐維均亦讚他捨得食:「鮑魚由十幾頭至二十幾頭不等,每隻過千元,另外還會有頂群翅、 燕窩卷、白灼響螺,全部都係靚嘢。唔請客嘅時候,佢都會與太太嚟食晚飯,食得清淡一點,好似馬蹄肉餅、炆斑翅咁,佢最緊要係啲餸唔可以落味精。」

莫應基另一個嗜好便是賽馬,他在七十年代便成為馬主,第一隻馬名為「歡心」,此後無論他或他太太買入的每匹馬,均以「心」字命名,其中以九十年代中服役的 「全心」成績最好,曾贏打吡預賽冠軍。「佢買入啲馬質素唔差㗎!每隻都要百幾萬,算係捨得嘅馬主。」著名馬評人吳嵩說。

每逢賽馬日,莫應基總會與二太太何少貞入場,在中菜廳同一個位置觀賞賽事,風雨不改;即使近年行動不便,也由太太及看護攙扶入場。

三代太古買辦

莫應基習染英國貴族的嗜好,又擅長上流社會的交際手腕,與他有雄厚家底不無關係。原來,莫應基來自一個買辦世家,所謂買辦是指洋行聘請的華人代表,負責接洽中國人生意。由祖父莫仕揚開始,三代歷六十年,皆為太古洋行香港的總買辦,比怡和的買辦何東家族還厲害。

根據莫應基胞兄莫應溎,在六五年寫的《英商太古洋行在華南的業務活動與莫氏家族》一書中記載,祖籍中山縣會同村的莫仕揚,原在廣州營商,他於一八六○年由廣州遷往香港,經營建築業,並做雜貨貿易生意,還買入港島擺花街一帶地皮,建有幾十幢房屋。

由於莫仕揚人面廣,與不少洋行有往來,想在香港大舉發展的太古洋行,便在一八七○年透過中間人,力邀莫仕揚出任太古總買辦。不懂英文的莫仕揚,透過傳譯做生意,他在每單買賣中,都可向太古收取百分之五佣金;而交易的華人,亦會給予回佣,令他獲利豐厚。

一八七九年,莫仕揚逝世,由兒子莫藻泉繼任太古總買辦。由於得到太古信任,莫藻泉更安排其他莫家兄弟,在廣州、上海等太古分支做買辦,而同鄉親友、子姪、姻親亦陸續安插入太古工作,莫家前前後後共有一千名家族成員及鄉親加入太古,當時外界謔稱太古洋行為「莫氏家祠」。

 

▲友利女子理髮室在利源東街樓上鋪營業幾十年,那裡的按摩女郎已一把年紀兼賺夠,遂於數月前結業。

 

▲莫應基喪禮後的解穢酒,也在福臨門擺設。

 

▲莫應基請客的菜式,鮑魚及白灼響螺。

 

香港會發展經過

一八九一年二月,英國人保羅‧遮打創立首家證券交易所,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

當時交易所會員名額有限,屬於一小撮歐洲經紀的「小圈子」活動,其他未能取得會籍的經紀,於是二一年,成立「香港證券經紀協會」,選址雪廠街十號,香港證券交易所側。

當年,大多數經紀行的辦事處集中在雪廠街一帶。每天早上,各經紀攜同傳譯員會到雪廠街公開喊價。因此,雪廠街又叫「大鱷街」。

香港淪陷期間,證券買賣被迫暫停。戰後,兩個會合併,改名「香港證券交易所」(即香港會)。會員名額限定為六十個。要加入成新會員十分困難,外資行雖能成為會員,但不可自行買賣股票。香港會一直壟斷股票市場,直至六九年遠東會成立才打破局面。

兄長炒糖致富

一 九一七年,莫藻泉病逝,總買辦一職交給長子莫幹生做。莫幹生在任職期間,因囤積炒太古糖而大賺六、七百萬元,並斥資一百萬買下干諾道近山頂的逾十萬呎地 皮,興建當時全港最豪華的英國皇宮式別墅,因此引起太古洋行經理布朗的懷疑,派人查核他的賬目。而自此之後,雙方開始有嫌隙,遂在一九三一年,莫幹生辭去 買辦一職,他在位的短短十幾年間,卻已累積了一千萬元的驚人財富。

由於三代均做買辦,常與外國人打交道,莫家對後人識英文均異常重視,子姪均送往大書館(皇仁書院)讀書,作為莫幹生的么弟,排第八的莫應基亦不例外,為他日後的事業奠定基石。

由於莫應基英文了得,早在三十年代已入行做經紀,日治時期,香港股票交易停頓,他也被迫轉行。四六年和平後,他在香港華仁書院教了幾個月英文,不久香港會 重新運作,他從此活躍股壇,由於他成功成為滙豐的御用經紀,生意愈做愈大,在行內甚有地位。六○年他成為香港會的委員會成員,新會員要加入,要他首肯。

連任八屆主席

七十年代以前,香港會是香港唯一的股票交易所,只得六十名經紀會籍,相當矜貴。要成為新會員經紀,首先要向舊會員買會籍,然後再找一名會員提名,申請最後還要經過委員會審核及投票。只要其中一名委員反對,申請便被否決。

股壇教父李福兆,雖然是銀行世家,東亞銀行李冠春家族後人,系出名門,當年亦未能申請入到香港會,於是他憤然於六九年,成立另一個遠東交易會。香港金王胡漢輝(已故),炒金成績斐然,也是無法進身香港會,於是仿效李福兆,成立第三個交易所金銀會。由此可見香港會的委員,當年地位非凡,是股壇的貴族。

七四年,莫應基在香港會晉升為副主席,七七年更打破該會過去百年傳統,成為首位華人主席,而且一直連任八屆,直至八五年,四會(香港、遠東、金銀及九龍會)合併前一年,才正式引退。

莫應基縱橫股壇六十載,人緣甚好,在行內地位崇高。「論香港股票史上最有貢獻嘅人,我會話係莫應基。」香港證券經紀業協會首屆會長董偉說。

董偉回憶在七八年,他與另外約十名來自四會的經紀,希望成立經紀協會,為全港經紀爭取權益,他們第一個拜候的,便是當年出任香港會主席的莫應基,莫應基對他們表示支持。其後董偉等人再找遠東會主席李福兆,卻遭李福兆拍枱大罵。然而,由於得到莫應基祝福,經紀協會最終順利成立,並在中區希爾頓酒店舉行慶祝晚會,當晚主家席留了四個位給四會主席,但肯俾面出席的,就只有莫應基。

「我哋好佩服佢,因為佢唔會話好架勢咁,佢好肯提攜後輩,做嘢唔係為咗私人,唔會淨係為咗保護自己利益。」董偉說。

大仔逝世打擊大

莫應基共有兩位太太,育有兩仔六女,元配雷淑英於九七年過身後,近年莫應基多由二太太何少貞照顧。

他的長子慶樟,原在港大唸醫科,後因肺病退學,自五十年代便跟父親打理股票行,亦是香港會成員。據多名老經紀均表示,慶樟當年曾與上海籍姑娘王萍相戀,並 誕下一名兒子,但莫應基認為王萍出身風塵,不讓兩人結婚,只允孫兒回家,慶樟自此變得沉默寡言,後來在八九年因病逝世,慶樟臨死前五個月立下遺囑,將七千 多萬遺產留給獨子。

慶樟的死,對莫應基打擊很大,翌年更將五成半證券行股份,賣給新加坡大華銀行,易名大華莫應基,此後他便淡出生意,每日只回辦公室坐一坐便離去。

莫的細仔慶雄,自小不喜歡經紀業務,留學英國學醫,現在港私人執業。莫氏六個女兒中,有兩個女婿亦是城中名人,且是馬會董事,與岳父興趣相投。四女婿周湛 燊,是世家周峻年的兒子,曾任屋宇地政署署長,退休後成立都市規劃顧問公司,與長實關係親密。五女婿郭勤功,是怡和董事,是英資集團內少數的華人代表。

一向身體壯健的莫應基,在兩年前發覺患上血癌,自此身體轉差。細仔莫慶雄醫生透露:「佢嘅病影響到個肺,所以不時出入都要帶氧氣筒。」兩年來莫應基經常出 入養和,但他的精神還很好,每次出院後都會幫襯福臨門,帶着氧氣筒也要上股票行及入馬場。直至五月二日,他在瑪麗醫院病逝,享年九十二歲。死前,他吩咐家 人要低調處理後事,所以出殯過後,才在報章上發訃聞。二太太何少貞亦不想接受訪問,「我真係好傷心,我哋喺埋一齊有五十年啦!我哋感情好好,所以雖然話佢 咁老啫!但我始終好難過,近年佢都好低調,所以無乜嘢可以講到俾你聽。」

莫應基風光年代

撰文:郭慧妍 資料:顏文迪 攝影:歐陽江、黃偉傑、吳文正請參考《壹週刊 時事及財經冊》第66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94

用臭魚理論挑對象的精明土豪 中國買辦1號:紫光趙偉國 台商心中超完美買家?

2015-12-21  TCW

他高價入股,不拿控制權,很多晶片設計公司問「怎麼聯絡趙偉國?」但這位讓焦慮台商很有安全感的伙伴,未必一定是長久良伴。

我們看到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第一眼,是在松山機場貴賓中心門口旁的角落,他跟一同搭著私人專機來的紫光幹部窩在一起抽菸,完全無法辨識出,他就是那個想花二百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五百九十億元),收購美國記憶體巨人美光的人。

我們自然也沒想到,一個月後,他再次出手,就牽涉到台灣兩家半導體公司的下市案,讓占台灣上市公司家數逾一半的科技業都因此撼動。

他是中國對台灣半導體業的第一號買家。但跟其他半導體業CEO比起來,他沒有架子,寫信問他問題,他會半夜親自回信,對話看來百無禁忌,甚至讓人不清楚,他到底是囂張的無視于兩岸的政治矛盾?還是聰明的將他面臨的障礙,「升級」到兩岸議題,讓對手有所顧忌。

比如說,談自己出手買矽品,卻被日月光攔截,他這樣回答:「張總(指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為什麼如此敵意陸資,他在大陸有沒有上市公司?他靠大陸發了財,為什麼如此敵意大陸?」

比如說,我們提到台灣政府與學界反對他大手筆購並,他直接回嗆:「為什麼台灣企業可以在大陸投資,大陸的企業不可以在台灣投資?」

趟偉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商人?他真的是大家眼中的土豪資本家,還是精明為什麼台灣科技業者現在幾乎都是一面倒的「貼」過去?

別人殺價購並,他溢價兩成

「投資可以買貴一點,但不要買錯」根據上一期本刊做的「竹科On Sale真相大追蹤」封面故事所述,一位穿梭兩岸十多年、引薦過十多家IC設計公司給中資的中介業者說,十一月起,他幾乎每天都接到台灣晶片設計公司高層的電話,問:「有沒有門路找到中國買家?」「怎麼聯絡趙偉國?」

這次被收購約二五%股權的台灣封測業第四大廠南茂,董事長鄭世傑談到紫光時,是笑著說:「這麼好的offer(提案),怎麼有理由不接受呢?」

「大部分私募都是折價,這次能溢價二O%非常難得......,過去十幾年,台灣企業每年拿錢投資大陸,或許現在是反過來從大陸拿資金投資台灣的時候了。」

矽品董事長林文伯這樣說。

其實,這段期間,跟台灣半導體公司談的,遠不只紫光,一位參與整起收購案的南茂高階主管透露:「我們接觸大陸的基金,大家第一句話就是要control(控制),你不賣五一%,或給它控制權,它不要。不然就是你的技術要開放授權給它,讓它去做。我們接觸很多,武岳峰、清芯華創、亦莊國投......,這些我們都認識。」

相較之下,趙偉國的土豪資本家形象,反而很受歡迎,甚至正合乎現在台灣企業家的焦慮:需要更多資金引入,去中國市場,但又怕技術被偷走,自己白手起家創立的公司,會被整碗捧走。

眼下,他看來最完美:給得最多,卻要得最少。

給得最多,指的是通常企業私募案,認購金額往往是股價的七折到八折,但趙偉國在矽品、力成、南茂這三個案子上,卻願意溢價兩成以上認購股份。

「人家(紫光)錢多,願意給高的價位,那你拿不拿嘛?」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表示。

南茂主管說:「趙偉國,因為他新疆來的嘛,那地方的人都騎馬牧羊,比較豪爽,不囉嗦,他說了就算。他今天講五塊錢就是五塊錢,你過五十天回去,他會跟你講,我那天說五塊錢就是五塊錢,跟上海、廣東人比較不一樣。」

憑著中國股市普遍超過五十倍的本益比,趙偉國開價時,確實不在乎小節。

「投資最重要的是,可以貴點,但不要買錯,買貴一點,證明你沒買錯,買錯了就徹底不行嘛。你買條好魚,哪怕貴一點,馬上做了可以吃;你買了條臭魚,再便宜都沒法吃。」他自述自己的投資邏輯。

給得大方,但要得少,談判時他強調自己既不要控制權,也不要技術。這讓正處於焦慮心境的台商,很有安全感。

一個有趣的反差。這次身為被購並對象的矽品,對於同樣身在台灣的同業日月光,因為非常熟悉,對於被購並的缺點隨時可說出十個:怕技術外流、經營權被奪走、公司資產遭到掏空等等。

但談到遠在中國的紫光,卻不一樣。

我們問,不擔心技術外流到紫光?矽品財務主管說:「紫光不是同業,它基本上是策略性的挹注你資金,這跟同業(整並)還是不一樣的,也不是同業競爭,這是有差異的。」根據林文伯所述,紫光預計取得矽品約二五%股權。

我們問,這筆交易未來的風險與報酬是什麼?矽品說:「現在紫光不是只有中國市場,它給的是全球。」

土豪資本家的形象,讓人卸下心防,成為紫光集團的最佳保護。加上位處中國,確實讓台商有了更多美好想像。

但很少人想過,趟偉國明明不是中國國家代表隊,卻隱然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代言人。其實中國政府的半導體大基金另有一位操盤手,是來自「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丁文武。

談獲利,他說不是靠企業

「像物聯網思維,羊毛出在豬身上」這麼多中國半導體商人,包含營收近新台幣一兆五千三百億元、是整個大清華紫光集團六倍以上的中國最大電信設備商華為,旗下也有IC設計公司海思,發展方向也與聯發科雷同,但現在,卻是趙偉國一人鋒頭最健。

趟偉國自有精明的一面。別忘了,他十一歲前,還只是幫忙家計、喂豬養羊的窮小孩,但卻能成為全新疆沙灣縣,第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高材生。

從一個窮到吃不飽飯的孩子,靠房地產累積第一桶金,搖身變成今日身價估計約二十億美元的富豪。

他善於杠杆資源的能耐,不容小覷。

這個能力,展現在方方面面上。

資金操作上,一個月前,由趙偉國擔任董事長的同方國芯公司,才揭露了一筆超過新台幣四千億元的私募案,創下中國A股紀錄。

同方國芯資產僅逾新台幣一百四十億元,卻能募得其資產約二十九倍的資金,且增資完成,重新掛牌後,股價最高翻了一.二倍,等於募資拿到了一筆錢,大股東們,又能在資本市場上另外獲得一筆可觀的資本利得。

這完全實現趙偉國曾說過的:「資本獲利實際上不是透過企業獲利,而是透過資本市場獲利。如果把它描述為互聯網思維,就是羊毛出在豬身上。因為投資人是透過資本市場獲利,而我們拿到錢去發展產業,產業的利潤上來,又會支撐資本市場。」

他操作的杠杆,還有大家對於中國又愛又怕的想像。一面當第一個出手者,彷佛能「直達天聽」,讓外界都將他視為中國代理人,同時,他又多次劃清和政府的關係。

和他面談過的南茂高階主管這樣描述趙偉國:「他就是比較沒有(官方色彩),才比較彈性,有官方(色彩),就要送投決會,往上一級一級報,搞不號報到發改委去,不然我們(指紫光入股南茂)哪有這麼順利?其他大基金都要(送審)。」

但另一方面,外界傳言他和前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的兒子,有大半經歷重疊,懷疑兩人私交甚篤。而且他幾次大開大闔的發言,例如在北京的研討會中說:「大陸應該硬起來,台灣既然不讓我們投資,我們就禁止台灣生產的產品在大陸銷售,它馬上就軟了。」中國官方也沒任何表態,讓他不僅只是一個對台大買家,還兼具買辦的神秘形象。

買辦,向來背後是代表著一股國家勢力,出面談生意。這讓台灣廠商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跟一個政府,還是跟一個買家在競爭。

例如當他不斷表態,想入股聯發科:「聯發科和展訊如果合併,會在某些市場非常穩固。」聯發科卻只能點頭稱是,因為沒人知道,這件事跟晨星合併案能否在中國通過,有無關聯。如果合並案卡關,將增加聯發科的管理成本。

鞏固人脈,他靠攏清華大

「這樣我不必去和政府拉關係」趙偉國在中國的關係,也是靠「清華大學」這個支撐點,所杠杆出來。

入股清華紫光集團時,紫光只是個做中草藥飲料,不賺錢的小企業,但趙偉國卻願意掏錢入股四九%,而且合約議定好,賺了跟清華分,賠卻要自己賠。

你買條好魚,哪怕貴一點,馬上做了可以吃;你買了條臭魚,再便宜都沒法吃。

被買的人說......力成董事長蔡篤恭:「英特爾是我的客人,SannDisk也是我的客人,WD(他)也買了,以後這些客人都不見了,我怎麼辦?」

南茂董事長鄭世傑:「這麼好的offer,怎麼有理由不接受?」

矽品董事長林文伯:「大部分私募都是折價,這次能溢價20%非常難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30

三年買兩大台商的中台混血CEO 中國買辦2號:立訊王來春 台廠奶水養大的收購女王

2015-12-21  TCW

她,為了留住台幹親顧茅廬;開會若不講話,幾乎讓人忘了她;都說她的發跡像中國版郭董,如今,卻成為台廠最怕的敵手。

一個鴻海出來的女作業員,竟然成為對台零組件大廠的收購女王。

十二月七日,兩岸商場同步傳出,中國連接器龍頭立訊精密將和台灣電聲元件一哥美律聯姻,立訊取得美律二五.四%股權,成為美律最大股東。短短三年時間,這已經是立訊在台灣第二宗,國際至少第九宗的投資案。

憑中國股市市場的高本益比,立訊的營收雖不到台灣連接器大廠正崴一半,市值卻是八倍多。

有意思的是立訊的女董事長,王來春。二十七年前,她只是個在鴻海富士康深圳工廠的底層作業員,月薪連人民幣一千元都不到。如今,根據《富比世》二○一五年中國富豪排行榜,其身價達到人民幣一百○九億九千萬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億元)。

她,也已經成為蘋果重要供應商,iphone、Apple Watch所需的連接器線材,有一半是立訊做的。今年十一月,她還對投資人說:「蘋果產品中,有十個系列是公司可以做的,而現在還只做了三

個,未來市場空間很大......」

立訊做的商品,就是鴻海的起家產

品:連接器,它的崛起脈絡,也與鴻海

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及其胞弟、正嵗董事

長郭台強,息息相關。

辦公室高掛郭董語錄

幫老東家代工,讓她被蘋果看見

一九九九年,王來春已經當到線材組

裝生產線上的課長,是陸工在富上康的

最高職位了。眼看升遷無望,於是,她

離職和哥哥王來勝到香港創業。一開始,她只是單純做連接器進出口,後來開始委託深圳工廠代工。

二00四年,她收購了香港立訊,成立立訊精密,隨後開始為老東家富士康和正嵗代工,客戶觸角從中國本土品牌延伸到國際品牌。

從立訊二0一0年上市招股書可以發現,0七年至0九年,來自富士康的營收約占立訊年營收五成。不僅如此,正嵗0九年還透過子公司入股立訊,取得三%股權,成為王來春兄妹之外的第三大股東。

正因站上鴻海這巨人的肩膀,立訊五年內快速崛起。鴻海、正嵗給王來春訂單,就是給她機會,讓她被蘋果看見。

王來春從不諱言,是富士康造就了她。她的辦公室高掛著郭台銘語錄:

「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樣的錯誤。」 「走出實驗室,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她還會講解這些語錄讓員工知道,希望他們能感受到富士康的文化。

她算到小數點後四位數

幫富士康精打細算,卻無損良率

而她獲郭董兄弟支持的關鍵在於,她的價格夠低,卻不影響良率.「以前,就是她在幫富士康省成本,她算的多精啊?我們了不起算到幾分幾毛,她能算到小數點後四位數!」一位和王來春私交已有十多年的台灣連接器廠老闆如此形容王來春的精打細算。

而她善用台灣員工幫她打理公司的能力,更是關鍵。

她特別懂得用台灣人低調沒霸氣,曾為留才隻身來台跟郭董的軍事化管理不同,王來春對台灣員工,很會走「揪甘心」路線。

一位連接器大廠高層說,王來春身邊有多位幹部是台灣人,年資多達七、八年,連財務長葉恰伶也是台灣人。「她不像其他大陸老闆,把台幹當作『免洗餐具』,榨光你一身功夫後,兩、三年就踢走。」

鴻海讓她看見,台灣的管理人才還是比中國人來得有競爭力;而現實是,立訊正處於擴張,她不可能一個人單幹,一定要是一票人,而台灣人最好用。

曾經,有一位台幹因家人不願其離鄉背井,決定離職。為了留人,王來春隻身從中國搭機來台,再搭高鐵前往該幹部家中拜訪。最後結果外人不得而知,但王來春的親顧茅廬,已經在同業間傳開了,更讓台幹死心塌的跟著她。

郭台銘的霸氣,在王來春身上是看不到的。「她在會議上若不講話,會讓你完全不知道她的存在。」一位和王來春交手過的連接器老闆說,「和郭董一拿麥克風就不放手,兩人截然不同。」對底層七千多名員工,她讓新進員工穿著迷彩裝進行兩天二僅的培訓。培訓內容不是說教,而是到戶外玩團隊合作遊戲,有人雙腳踩著其他人的肩膀爬竿子,夜間圍著營火談心,隔天結業,人人臉上掛著兩行淚。立訊把這過程剪輯成影片,配上溫情的音樂,放在網路上流傳。

她可能打造中國版鴻海縱、橫向購併,從連接器到模組都吃如果把立訊的崛起分成上下兩集,以二0一0年為界線切分,這一年,立訊上市,王來春手上有約新台幣七十五億元可花用。一一年,她第一家收購的公司,其實是台灣代工廠和碩在江西做連接器的子公司博碩(見下表)。

前期的立訊等於是靠台灣的奶水長大。現在的立訊,憑藉著中國的資金與市場,正反過來成為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老闆,甚至可能成為中國版的鴻海。連接器廠宣德的高層透露,「以前它(立訊)確實只是幫鴻海代工,但現在是蘋果指定它。鴻海或正嵗,都已經奈何不了它。」隨著立訊的壯大,其與鴻海、正嵗的關係正漸行漸遠,「從合作到競爭,(雙方)比較淡了,關係回不去了。」一位台灣業者說。

這從立訊股東名單可見端倪。正嵗從二00九年的第三大股東,到今年九月已經變成第七大股東,持股比率下滑到僅剩0.九四%。一方面,是正嵗自行獲利了結;另一方面,立訊主導數次增資後,股本擴大,引入不同投資人,稀釋了正嵗股權。

立訊還在快速擴大版圖。立訊日前公布人民幣四十六億元增資案時預告,其增資是為了投資電聲器件及音射頻模組,智慧裝置與配件類等。

「當中一半和連接器無關,她已經在吃連接器以外的產業了。」台灣電子連接器協會理事長陳伯榕說,王來春不只要做元件,還要做模組,「下一步,她能做系統組裝,我都不意外了。」系統組裝,正是鴻海稱霸全球代工製造的核心能力。「我在她(王來春)身上看到了鴻海的影子,這是中國第一人啊!」陳伯榕說。

過去二十年,台灣的代工能耐,養出了一批優秀中國幹部。現在,這些「中台混血」C E O正在崛起。他們有製造經驗,有資金、市場與當地關係。台灣唯有更理解他們的脈絡,才可能找到更佳的戰略位置,因應他們的來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49

摸魚手札:當香港不需要買辦的時候

1 : GS(14)@2016-12-25 13:15:17

每一次提及香港政治和經濟關係,都必定係同地產行業有關,所以「地產霸權」這個字一被開明了,寫成了專書立書後,不用過份吹捧便已不脛而走。左翼尤愛這類字眼,霸權這個字搶眼貼地,可以激活一下左翼講分配、貧富懸殊等論述。你同香港人講「裙帶資本主義」,唔係咁易消化的嗎。也許係陰謀論的關係,政治經濟之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哋慣性要迷信有一股勢力在背後操控。例如共濟會,Rothschild、Rockefeller、Morgan等大巨富、大家族、大組織所操控。就算去到香港,九七左近還是一樣迷信四大家族、北京勢力等等。陰謀論的可愛,在於你無辦法驗證,但故事又講到似層層,叫人不得不信。尤其是香港人剛好在這一世紀經歷了三朝轉變,自然深信不疑。由怡和、太古等英資興起,背後有英國殖民政府做靠山,到後來中英談判,各路英雄急需要找買辦,紛紛扶植「真香港人」做各勢力的政治代言人,是一種範式轉移。買辦的代名詞係代理人的角色,簡單如一般商業社會運作,股票要有經紀,買樓都要有經紀,同出一轍。因為買辦有需求,各路英雄要以商業、政治利益做交換,中英談判其實係一個油水位,也是一個大餅,養肥了幾多有錢人,所謂獅子山下的捱出頭精神,還不是要講天時、地利。這是上一代人的不自知,去睇我哋這一代人。當經濟GDP有雙位數增長,愚鈍如豬的打工仔,都知道點上位啦?不過,買辦總究是買辦,他們不會有當家作主的覺悟,因為買辦的工作係撈油水,做agent。這是他們一路走來,行之有效,賺最多錢的business model。他們不會想到要支配時代、改變時代,而是等時代改變,然後繼續去做擦鞋仔,去迎合新潮流。新潮流就是中資的興起。海航不惜做大槓桿投資,既投地,也買殼,自然背後有高人指點,有靠山可依。高銀也投得地王,只是高銀潘老闆也是香港人,在金融服務界選委得票也多,大家不知而已。我知,所以我睇到這些投地新聞,心中有怪異感覺。當你沒有當家作主的覺悟,一係就走,一係就留。好像現在的怡和、太古等英資,默默耕耘不出頭,倒是可以好端端。但要更上一層樓,則不必妄想了。當內地大型發展商和綜合企業這類混合體在聖誕前咁主動投地,上面已經送了一份聖誕禮物給所有香港人,甚或特首候選人及其支持者。這份聖誕禮物係一個訊息,提提所有沉默大多數:現在知道香港是誰當家作主了吧?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聖誕節。渾水
http://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5/198760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0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