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熱門部落格「投資客日誌」板主Albert認為,風險控管相當重要,只要是財務結構健全、本業獲利穩定,符合這些條件,基本上是就是可以投資的好標的。 口述.Albert 整理.周岐原我投資向來先以考量潛在風險為先,所以投資範圍以可轉債、龍頭股及高現金殖利率股為主。我看財報也從降低風險的角度出發,標的不需要有很高的EPS,但流動性、本業經營必須禁得起長期檢驗。 通 常我觀察財報會聚焦三大重點,首先是流動資產必須充足且高過流動負債外,最好是經營持續收入現金的業務。再者,我長期研究偏向防守性質的可轉債,所以看待 負債項目也比較仔細,我認為除了負債比應盡量壓低,除應付帳款、退休金等必要支出外,絕不能有以短債支應長債的不良情況。第三,企業獲利要以本業收入為 主,且獲利能力穩健,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最好能持續高於一五%。 雖然目前大盤指數不算低,但仍可以找到一些業績出色的好公司,財報數據符合我的挑選條件的如中碳、中保和茂順,就是不錯的例子。 這 三家企業各有獨特利基,能確保本業穩健獲利,最明顯的跡象,就是營業利益都占稅後純益大部分比重,也就是大部分的獲利都來自本業的經營成果。而且經過金融 海嘯洗禮,這三家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近三年平均仍有一五%左右,對股東而言,投資回收程度還不錯。其中,以經營保全業為主的中保,近幾年EPS接近四 元,獲利相當穩定,而中碳是生產鋰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的熱門廠商,身處在高成長、高獲利的軌道上,未來展望也值得期待;而生產油封等密閉元件的茂順,產業雖 然較冷門,除金融海嘯那一年外,每年EPS都超過四元,只要選在股價夠便宜的時機介入,其實也是不錯的投資。 此外,這三家廠商流動資產充沛,負債比都在三成上下,財務結構健康。從這些角度出發,就比較不會選到地雷股了。 Albert選股建議: 永遠要考量投資風險,負債內容單純、比率偏低的公司比較好。 私房選股 公司 名 稱 營收(億元) 毛利率(%) 營益率(%) 每股純益(元)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一季 第二季中碳1723 16.7 20.6 32.5 32.5 27.4 28.4 1.79 2.25 中保9917 14.4 14.5 49.7 49.9 23.4 23.6 0.95 1.00 茂順9942 3.4 4.2 31.7 32.7 19.2 19.7 0.82 1.31 |
阿里巴巴10月29日舉行的荷蘭日活動上,荷蘭最大連鎖超市Albert Heijn宣布進軍中國市場,其以與天貓國際合作開設在線官方旗艦店的方式運作。
Albert Heijn擁有近130年的歷史,在荷蘭經營近1000家超市,也是荷蘭第一大的線上、線下食品零售商。Albert Heijn的母公司是是荷蘭Ahold集團, Ahold是一家大型國際零售集團,其2014年銷售額達32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86.5億元)。
此次進軍中國市場,Albert Heijn選擇與天貓國際合作,開設旗艦店,其主要經營範圍是母嬰健康食品(包括荷蘭嬰兒配方奶粉和嬰兒護理產品)及個人護理用品。
天貓國際總經理劉鵬表示:“我們一向致力推動更多消費產品的跨國商貿合作。天貓國際的創新平臺支持諸如Albert Heijn等大型商家進入中國市場,通過結合天貓國際的便利服務以及Albert Heijn的優質商品,一定可以為本地消費者帶來不錯的購物體驗及更多選擇。”
“除了荷蘭本土市場,近年我們也將業務拓展至比利時市場。我們非常高興能與阿里巴巴集團攜手,為中國消費者供應各種商品。我們了解中國消費者對優質食品的需求有增無減,而網購在中國市場也蔚然成風。有鑒於此,Albert Heijn 在天貓國際設立旗艦店是理所當然之舉。”Ahold集團線上業務首席執行官Hanneke Faber表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Albert Heijn主要包括三種運營模式:社區超市,Albert Heijn XL大型超市和Albert Heijn to go便利店。Albert Heijn是荷蘭Ahold集團旗下子公司,該集團在美國、荷蘭、比利時、德國和捷克共擁有3,200多家超市、便利商店、藥妝店、葡萄酒及酒類專賣店、食品類和非食品類網上商店。
那麽作為在海外有多種經營模式的Albert Heijn而言,其是否會在華開設實體店呢?
“我們看到零售業的未來應該是在線模式,因此我們在中國市場基本都會以在線網店的形式經營,暫時不會考慮投建實體店,但是我們在歐洲和美國市場可以適當開設些許實體店。”Hanneke Faber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采訪中,記者註意到,Albert Heijn有不少自有品牌商品,這也是該超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但是這些歐洲自有品牌商品可能在中國市場缺乏知名度。
對此,Hanneke Faber表示,目前Albert Heijn自有品牌商品約占總銷售額的一半。但其也註意到中國顧客可能暫時還不太了解其自有品牌商品,因此其在線旗艦店暫時會以知名品牌商品的銷售為主,而自有品牌商品則在未來逐步引入中國市場。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實體零售業成本高企,受到電商沖擊巨大,收益卻逐年下滑,因此對於“人生地不熟”的海外零售巨頭而言,與其做重資產模式的實體店,還不如先以輕資產的網店模式運作,以減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