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21/2027980.shtml
每经记者 孙嘉夏 发自江苏常州
10月18日,江苏常州精棱铸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棱铸锻)在停工5天后,终于迎来了可以连续开工9天的日子。
这是常州市正在实行的多种限电手段中的一项,当地媒体称之为“开九停五”。根据常州市供电部门的预计,仅此一项“节能应急用电调控措施”,就预计可在9月至12月间限电9.7亿千瓦时。
在常州,可供企业自主选择的用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开两周停一周”的集中轮休方案。这项主要针对市区化工企业的限电措施,被供电部门预计将在9~12月间限电约2.2亿千瓦时。而用电大户中天、金凯、龙 祥、鑫瑞等钢铁冶金企业,则被比照过往用电量,实行“总量控制方案”,来确定用电计划,该方案被认为可限电3.5亿千瓦时。
“常州2万余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00余家,都要参与限电工作。”常州市经济贸易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志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但这只能是非常手段,而不应成为常态化管理。”精棱钢铁一管理层人士认为。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常州限电第一阶段至10月12日结束的消息,一度让不少当 地企业怀揣希望,可惜现实并非如此。“这恐怕是误解,不存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区分。”张志强说,“限电措施仍将持续,但我们将不断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 整。”
现实情况之下,“我们只能向客户解释,希望他们理解。”精棱铸锻装备部部长韩伟成说。好消息则是,据张志强透露,“十二五”期间,预计用电将放开。
限电令下的企业
介绍新近发掘的曹操墓之外,安阳来客自豪地宣称当地 “不限电”的说法,在室内引发一片“啧啧”声。
这是精棱铸锻在 “开九停五”后第一天复工。生产车间内,工人们重启封闭了5天的机器,熟悉的轰鸣声再度袭来。室内,来自河南安阳某企业的代表,正与精棱铸锻部分管理层会 商,试图对接双方产品。而在对精棱铸锻面临的限电措施表示理解之余,安阳来客亦颇为自豪地介绍,在江浙两省面临大范围限电之时,安阳当地并无这一现象。
这种再正常不过的“待遇”,此时却会让不少常州本地企业感到羡慕。沿市郊天安工业村一路出行,经圩塘工业园、春江镇、常州电子产业园至魏村一线,集中了不少当地工业企业,精棱铸锻亦位列该线路中。
“之前是迎峰度夏,要限电,我们理解。但现在这个时间点,仍旧要限电,这让企业非常难受。”10月15日,当地一民营塑料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时值 常州市政府划定的停工期,厂内各类大片材料堆积,无人问津。邻近的一家机械产品制造厂内,一片寂静,只有门卫留守。透过厂房玻璃向内望去,车间内机器空 置,并无生产迹象。“这两天停工了,找不到人。”门卫说。他指指不远处的一家国有企业,“人家还开工呢,你看那烟囱。”顺着门卫所指的方向望去,这家国有 企业的烟囱正往外冒着滚滚浓烟。
“选择‘开九停五’这个方案的,主要是民营企业和一些中小企业。对于一些连续生产企业,可能更多地会选择集中轮休,也就是开工两个月,然后休息一个月之类的方案。”张志强说。
“还好铸锻产品的交付周期比较长,不像有些企业订单比较急,今天下了单,过几天可能就要交付。”韩伟成感到一丝幸运。
“限电措施对我们厂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同处常州的荣御电器有限公司经理马广宙就没那么幸运了,这家主要经营小型冷鲜柜、海鲜柜等产品的企业颇觉压 力,“一方面,由于受苏锡常一体限电措施的影响,上游供货没有以往那么及时。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压力也大,外贸单子不敢再接,生怕违约。目前只能和客户协 商。”马广宙说。即使如此,这家电器产品制造商,目前仍只能保证没有违约、赔款等情况出现,在开拓新客户、获取新订单方面颇觉无力。另外还有企业索性利用 限电时间段,对厂区环境及部分设备开始检修,“也算是改善工作环境”,企业工人说道。
地方政府的“两难”
常州的限电举措似乎来得有些突然。
8月16日,常州市政府曾召开新闻发布会。当时拿出的数据显示,常州市今年1~7月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了17.18%,为134.43亿千瓦时。当时政 府表示,在“特殊情况下”,供电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对列入节能预调控的53家企业实施削减负荷措施,并启动《常州市2010年电力应急供应预 案》,对全市高耗能企业和机械铸造、纺织等一些行业的大工业客户实行早峰、中峰、晚峰3个时段供控。
让常州企业主们始料不及的是,突破上述“特殊情况”,囊括了常州几乎所有工业企业的限电措施,很快展开了。
张志强便曾在是次新闻发布会上提及,常州已向江苏省政府签订节能责任书,应下降4.2%单位GDP能耗。“常州之前节能减排工作做的不错,所以这次也多承担一点。”张志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但此后的单位GDP能耗下降,却简单地体现为单位电力能耗下降。“限电的方式最显性,每天每时每刻都能观察得到。而一旦没有电,企业也不能生产,(限电)带来的效果最明显。如果限制使用煤等原料,企业进货渠道比较多,监控非常困难。”张志强解释道。
在张志强看来,此后更严厉措施的出台,与当时的极端天气密不可分。“当时温度高,形势非常严峻,全社会用电量都在猛增,不单单是工业企业。”
直至8月25日,常州市政府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一系列措施出台。其中对金坛、溧阳两个辖市按照其用电量所占份额,下达两市年内全社会总用电量限额计 划,对市区企业则从8月27日开始,采取3种形式控制电量。常州所有工业企业很快被分成14个组,开始执行轮休方案。常州供电公司在网站上推出了详细的停 电通知,常州市政府则派出专项督察组对企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突然来临的限电风暴让不少生产中的企业措手不及,网络中亦开始弥漫常州企业的抱怨声。“直到后来,市长王伟成进行了调研,改变了部分做法,情况才有所好转。”韩伟成回忆说。
韩伟成所说的“情况有所好转”,则来自于调研结束后王伟成的表态。王称,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生产形势的好转与节能降耗之前的矛盾较为突出,但刚性的用电指标仍必须要执行,“同时也要看到发展是硬道理,一个地区如果没有企业的发展,就将成为无源之水”。
王伟成的上述表态几成地方政府在执行限电令时两难的缩影,“有的外贸企业,包括一些连续生产企业,在执行限电令时,确确实实会有问题。我们之后也对限电措施立即进行了调整。”张志强告诉记者。
企业的出路
“现在看起来,对企业生产用电的影响相对还是比较小的。”张志强认为。其拿出的数据显示,常州市9月份工业用电仍同比上升了3%。“比如说开九停五,只 要企业在14天中停5天,具体如何停,由企业自己决定,有的可以开4天半,停2天半,而有的企业原本就是每周放假2天,对这类企业只要提高效率,影响并不 是很大。”张志强说,“对于高耗能企业,我们会根据其今年1~7月份的用电量及去年的平均数,批给一个用电量,一般是调控30%的用电量。对于正常的生产 用电,我们仍将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予以保证。比如有的企业确实有生产需要,可以向我们打报告,提出生产要求。”
“不少企业的节能降耗空间仍然比较大。”张志强举例说,“有的企业仅控制办公用电,每个月就能节省10%~15%。一家德国企业,在限电要求出台后,办公室关掉了空调,外籍管理层在炎热的天气下,边摇扇子边办公。有的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每个月能节省几十万度电。”
对于有企业质疑的 “平时不调控”等说法,张志强反复向记者表示,“如果不是因为高温,完全不用这么急。”并称目前所实行的限电措施,并非常态管理手段,但这一措施仍将持续 至年底。“正确的做法是,控制高耗能企业的增长,淘汰落后产能设备。简单的限电做法,只能满足一时的需要。”精棱铸锻一管理层人士认为。
精棱铸锻就已开始转型升级工作,以图减少用电量。“投入149万元,将传统5t模锻锤改造为CTK全液压程控模锻锤;投入173万元,推行锻件余热淬火工艺等技术,这一项每年就节约249万度电。”韩伟成说。
“也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将部分工序外包,放到安徽等地。”张志强介绍说。
“对于企业来说,愿意拿出资金,投入转型升级,关键还是利益驱动,只有看到转型升级确实会为企业带来好处,才会有动力。”韩伟成认为,节能减排的关键还是要让企业看到,光靠价格竞争并不能长久,企业仍旧需要通过转型升级等手段,获取技术优势。
这一点颇让张志强赞许,但转型升级难点犹存,“企业可以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等手段调整,但对政府来说,今后节能减排的空间将越来越小。比如对于用电大户中天钢铁,目前的能耗已经算是相对较低的了。而常州更多的是中小企业,政府也要考虑到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
常州市目前所积极执行的则是淘汰落后产能,该市将之作为节能降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介绍目前“进展较为顺利”,且必要时,甚至将采取“壮士断腕”的非常之策,常州市的具体目标则包括淘汰炼铁生产能力140万吨、水泥45万吨等。
“今后数年,钢铁水泥等企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会逐年下降,‘十二五’期间,预计用电量将会放开。”张志强说。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1/11/6000.html
政府派6000蚊, 很多人都已經完成過戶, 大家都想想如何運用, 十居其八九都是花費或買入負債, 之前最多人想的就是去旅行或買iphone或ipad, 亦有不少人一早已經向家人預支了6000蚊, 到政府派錢時還給家人。
另外一個花費的地方就是賭, 以往賽馬日每場投注額大約是一億元左右, 一晚跑8場馬的話就有大約10億元的投注額, 但是近這三、兩場賽馬, 一晚跑8場馬達11億之多, 即多了3-4成投注額, 這些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大家應該知道答案吧。
又再說早前說過的故事, 如果全世界的財富得以再分配的話, 但還是走資本主義的道路, 每人平均分到多少呢? 就當100萬吧 (不竟很多超級富豪, 世界前3名的富豪財產總和就等於最窮的48個國家加起來的財富, 要均富時每人分到100萬是不出奇的)。到數年後, 貧富懸殊的現象一樣會再次出現, 因為財富分配很大程序上是取決於財務知識。
好像今次6000蚊, 你如何花費呢? 投資自己? 投資未來? 放在銀行? 旅行? 娛樂? 買衫買鞋? 換電器換傢俬? 捐助人? 捐給馬會?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2/1419398.html
著「創富神話」Facebook公司正式啟動IPO,其外部投資者也逐漸走到了聚光燈下,其中最受矚目的當數該公司的首位外部投資人——彼得·泰爾(Peter Thiel)。
泰爾2004年為當時估值不到500萬美元的Facebook提供了50萬美元啟動資金,佔10.2%的股份。儘管隨後幾年,泰爾賣掉了自己近一半 的股份,剩餘股份也因Facebook多輪融資而進一步稀釋,但泰爾所持股份仍佔3%左右。如果以Facebook上市後1000億美元的市值計算,泰爾 手中的股票價值有望達30億美元,投資回報逾6000倍。
竭力顛覆傳統智慧
泰爾成功僅僅是因為好運嗎?
「Facebook的成功不是僥倖,泰爾的成功也並不是出於僥倖。」同為Facebook董事會成員的網景公司(Netscape web browser)創始人、投資人馬克·安德森這樣說道,「泰爾總是拚命尋找機會去顛覆傳統智慧。」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時至今日仍將泰爾視為一位非常有價值的顧問:「他一直要求我們專注於用戶增長,認為擴張是公司最重要的事情,這是對Facebook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一點。」
泰爾對Facebook的建議源自他的創業經歷。早在1998年12月,他就與人聯合創辦了一家電子支付公司——康菲尼迪(Confinity), 公司的第一款應用叫貝寶(PayPal),在eBay用戶接受這項服務後,PayPal的客戶數量開始急速增長。到2000年3月初,已經擁有超過15萬 用戶。
2002年2月,在泰爾的推動下,貝寶成功上市,市值約為12億美元,成為「911」事件後第一起大型IPO。8個月之後,eBay以15億美元收購貝寶,泰爾獲利甚豐。
在這之後,泰爾就開始耐心尋找具有前景的初創公司。當時社交網絡這個很少有人青睞的領域被認為會成為下一個危險的互聯網泡沫,但泰爾還是將個人的10萬美元投給了人際關係網(LinkedIn)。2004年,他又入股了Facebook。
一年後,他以5000萬美元創辦豐德斯風險投資公司(Founders Fund),並在基金成立後投資了一系列極具創新性的創業公司,包括YouTube、分享圖片軟件公司Slide、用戶評論網站Yelp、開發搜查恐怖分 子和金融詐騙軟件的Palantir Technologie、火箭製造公司SpaceX、電動汽車公司Tesla Motors以及微型借貸公司Kiva。這些公司後來被證明都非常成功。
如何挑選具有前景的創業者?泰爾說,他會對每一個尋求投資的創業者提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會有第20名員工加入你的公司?」
泰爾認為:「很容易解釋為什麼有人想當CEO或作為早期員工加入創業公司,因為他們想運營一個公司或者想通過加入早期創業公司來致富。也很容易知道 為什麼第1000名員工願意加入,因為很明顯公司正在通往壯大的路上,加入進來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但第20名員工則會有很多不同的含義。因為在公司第 19個員工加入的時候你公司的大部分股權已經分配完了,但公司還沒有成功,所以你的公司不是一個為了穩定收入值得加入的地方。」
「只有這樣回答的公司我才會投,那就是第20名員工會加入進來是因為這個公司在做完全新的、與眾不同的事情。」
對沖基金表現欠佳
在風光的創投事業背後,泰爾還經營一家對沖基金。1996年,29歲的泰爾就創辦了泰爾資產管理公司(Thiel Capital Management),2002年賣掉貝寶的幾週後,泰爾又將泰爾資產更名為克萊瑞資本(Clarium Capital Management)。
但相對於他的創投基金來說,泰爾旗下對沖基金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善於做長線投資的泰爾雖然總能正確預測未來,但他似乎在正確判斷市場時機方面少根筋。
自金融危機以來,克萊瑞資本的投資收益率已連續三年下跌,2008年下跌4.5%,2009年下跌25%,2010年下跌23%,資產管理規模也從2008年中期的60億美元驟降至4600萬美元。
下跌源自於泰爾認為,如果美國經濟持續低迷,那麼30年期美國國債將會上漲,同時投資者將大量借貸美元去投資新興市場,因此美元會更加堅挺。與此同 時,他還做多油價至每桶147美元,同時做空油價至每桶34美元。儘管如此,他在原油上漲中的獲利並未能彌補對美元升值的預測和對國庫券的投資。
目前,泰爾表示自己的對沖基金基本處於蟄伏狀態,沒有股權風險敞口,但依然少量做空美元、固定收益證券和商品期貨,同時也做多石油。
他說:「我們在等待市場基本面的修正,不過目前極度不匹配的市場狀況也將持續一段時間。」
堅信創新拯救世界
如今,已經在社交媒體領域獲利頗豐的泰爾又有了新目標——為那些 「能夠拯救世界的創意」提供資金,用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來說,至少要「將我們的文明提升一個境界」。
泰爾認為,現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問題,例如政府機構和教育系統存在的缺陷、揮之不去的金融風暴、市場泡沫、能源危機以及爭奪資源的戰爭都源自於科技創新的停滯不前,而唯一的拯救方式只能是劇變式的科學突破。
「我們的社會迫切需要的是能代表真正進步的公司,而不是瘋狂地從一個時尚變化到下一個時尚。」泰爾在他出版的一本新書中這樣說。
目前,泰爾已將大筆資金投入那些專注於延長生命、移民海洋平台、太空商業化、友好人工智能、修改DNA序列加速進化和其他一些瘋狂想法的公司中。
另外,他還不斷對外界表示,互聯網行業根本還不存在所謂的泡沫,真正存在可怕泡沫的地方是高等教育。
「泡沫的出現就是當某些東西被過度估值和過度信任的時候。而現在在美國,也許就只有教育是人們依然信任的一項事業了。」泰爾說,捅破這個泡沫的方式就是讓一些優秀大學生輟學創業,並為這些追求科技創新的輟學大學生提供資助。
去年9月,泰爾啟動「20歲以下20人(20 Under 20)」計劃。這項計劃的申請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必須不滿19歲,另一個是必須處於輟學狀態。泰爾給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每人10萬美元創業資金。
Related:彼得·泰爾小檔案
泰爾1967年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市,父親是一位化學工程師,一直帶著全家到處奔波,最終在美國舊金山以南20英里的福斯特市定居下來。
和大多數男孩一樣,泰爾小時候也沉迷於《指環王(Lord of the Ring)》系列小說,並從這部小說中知曉了邪惡的誘惑和力量的有限性。不過,據說他比大部分同學更聰明,從5歲開始就記得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名字。
少年時的泰爾還是國際象棋大師,最高排名曾達到全美第七。他也熱衷於通過棋局上的博弈與朋友或敵人較量智慧,並狂熱地渴望勝利。據他的一位高中同學回憶,他會在比賽開始前5分鐘才出現在賽場,以此給對手製造壓力。
高中畢業後,泰爾進入斯坦福大學學習哲學,同時輔修了「政治不正確學」(political incorrectness)。其間,他還創辦了一份名為《斯坦福評論》的自由主義派報紙,但這份報紙並不受歡迎。
1992年,泰爾獲得法律學士學位後,在頂尖的蘇利文和克倫威爾律師事務所(Sullivan & Cromwell)找到了一份工作,但7個月後他就辭了職。隨後,他將目光投轉向金融行業,在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謀得一份金融衍生品交易員的工作。 1996年,更想自己創業的泰爾從紐約回到家鄉,用從家人和朋友那裡募集到的100萬美元,用最便宜的價格在硅谷的金融中心區租下了一間沒有窗戶的倉庫, 創辦了泰爾資本,從此走上了創富之路。
目前,泰爾以15億美元的身家在福布斯排行榜上居第365位。不過據傳聞,作為基督徒的泰爾同時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同性戀,而這也是泰爾被外界稱為矛盾綜合體的具體體現之一。
被公安部列為督辦案件的湖南維財大宗貴金屬交易所非法經營黃金期貨案,警方於2012年5月4日對該案犯罪嫌疑人實施統一收網。一個黃金財富神話,就此灰飛煙滅。
2012年6月29日,湖南人楚威在悶熱的長沙市第一看守所內,度過了他的29歲生日。
僅僅一年前,他還在馬爾代夫的海邊,悠閒地享用晚餐。彼時,楚威和他的團隊,正用一種名為「維財金」的違規黃金期貨產品,「掃蕩」著中國的26個省區市。
這是一個如野草般瘋長的財富故事:楚威創立的湖南維財大宗貴金屬交易所(下稱維財交易所),從2010年2月成立開始,僅僅八個多月時間,發展了七 百多家代理商,吸引了近4萬人投身資本遊戲。通過狂熱傳銷式的虛假宣傳,不少投資者們真的相信,這是一家經過湖南省政府批准的交易所,在這裡,1萬元保證 金最高可以撬動100萬資金,是「以小博大」的「絕佳投資產品」。
這場灰色資本遊戲,終止於公安部的「破案會戰」風暴。2012年1月1日,長沙警方正式對維財交易所涉嫌非法經營黃金期貨犯罪進行立案偵查。5月4 日,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全國公安機關經偵部門對涉案人員展開集中收網行動。傳說中的經「湖南省政府批準成立」的光環,並不存在,散戶們如夢初醒。
截至警方收網,維財交易所已接受客戶的投資保證金超過23億元,收取交易佣金上億元,累計單邊交易金額超過6000億元之巨。金融監管部門出具的行政認定顯示,維財交易所的運作屬於「變相期貨」,是期貨管理規定所明令禁止的行為。
80後商人的灰色投機路
生於1983年的楚威,是位精明的80後湖南商人:愛嚼檳榔,煙不離手,談吐清晰、邏輯嚴密、反應速度很快。
2005年夏天,他從湖南師範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曾在深圳打工,不久又回到長沙,開始試水期貨。此時,他還只是一名普通散戶,與5年後追隨「維財金」而來的上萬名投資者相比,並無太大區別。
2007年,楚威到了上海,進入一家代理買賣外匯與倫敦黃金期貨的經紀公司,由此推開黃金帝國的神秘大門。在掌握外匯、黃金等諸多外盤期貨品種的投機經驗和潛規則後,2008年4月,楚威在湖南長沙註冊成立「湖南維財投資諮詢有限公司」,開始自立門戶,代理買賣外盤黃金。
直到2011年前的4年間,楚威從事的生意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代理外盤,即炒賣國際黃金期貨,業界統稱為「地下炒金」。這一直是法律監管的空白地帶。
按照相關規定,通過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會員公司參與交易,是中國投資者參與黃金期貨交易的唯一合法途徑。上期所會員並無二級代理,因此,除了上期所的期貨經紀會員,任何單位和個人另立門戶代理黃金期貨,均屬非法。
只不過,這類規定,往往會被許多人有意忽略。一方面是投資渠道缺乏,另一方面負利率時代又讓每個人都擔心自己的資產貶值。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大小小的貴金屬交易所突然瘋長。
2010年,楚威注意到了這一新的趨勢,並先後考察了誕生較早的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和浙江匯聯交易所,楚威發現:開辦和運營一家交易所其實並不難。
楚威興奮地看到,這是一種比代理外盤更冒險、也更暴利的遊戲:不再需要幫客戶去國際資本市場上去玩,自己開設一家交易所,設立電子盤。
2011年2月4日,楚威在長沙註冊成立了湖南維財大宗貴金屬交易所,工商資料顯示,這家公司註冊資金為2000萬。楚威和妻子趙某是這家公司僅有的兩名股東,分別持股60%和40%。
這對「80後」夫婦分別擔任了公司總經理和財務負責人,他們所組建的團隊,也以80後為主。2011年初夏,位於長沙市繁華地帶的芙蓉中路新聞大廈樓下,悄然掛出了一塊橫幅:「投資黃金,開啟財富之門,5月18日盛大開業」。
在宣傳中,維財交易所自稱「湖南省政府批准、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註冊及中國工商銀行第三方監管」,誤導投資者認為其是合法的黃金期貨電子交易平台。
南方週末記者從長沙警方瞭解到,自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 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即俗稱的「38號文」下發後,凡使用「交易所」字樣的交易場所,除了經國務院或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批准之外,還必須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而湖南維財沒有經過任何批准程序。
傳銷式瘋長
維財交易所成立後,楚威給投資者描繪了一幅美妙的錢景:投入1800元保證金,就可以購買1盎司黃金期貨,並實行5倍的槓桿;如果客戶投資100盎司黃金,則可以在5倍的基礎上配20倍的資,即放大100倍。
投資者們被告知,「維財金」是一個以小搏大的投資產品,1萬元最大可以當成100萬來用。客戶所投資的黃金只要上漲1%,即可獲得百分之百的收入。但楚威和他的團隊並未告知客戶投資黃金期貨這把雙刃劍的另一重風險:客戶所投資的黃金只要下跌1%,即有可能血本無歸。
「機會越大,風險越大」的教條,在這一刻被遺忘了。也很少有人注意到,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的保證金比例為7%,槓桿率僅為14倍。
旋風般的擴張之旅開始了。創業之初,楚威和他的團隊一個月要跑近20個城市。他借鑑了傳銷式的擴張模式,本身並不發展客戶,只在各地發展代理商——分省級、市級和縣級代理,客戶交易所產生的佣金,楚威按照70%、60%和50%的比例,高額返回給代理商。
各級代理商也是廣招經紀人和業務員,並從代理商的分成中拿出30%分給業務員,若是客戶介紹朋友可提成40%。每個營業場所都充斥著被洗腦的年輕人,亢奮地向任何一個潛在客戶做黃金美夢的宣傳。
這樣,湖南維財形成了一個傳銷式的金字塔架構:交易所總部、省級代理商、市級代理商、縣級代理商、經紀人、個人投資者,交易所和省市縣級代理商結成利益共同體。
代理商低門檻准入、高比例分成,讓湖南維財的經營網絡迅速擴張。2011年7月,楚威出席了西安一家代理商的開業典禮。楚威團隊拿出了一整箱金光閃閃的金條,用托盤盛出,在典禮現場繞行一週。金條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照在現場人們的臉上。
短短八個多月時間裡,楚威發展了省級代理商26家,幾乎遍佈全國,這些省級代理商,又幫楚威發展了七百多家市縣級代理商。代理商們再通過電話和網絡營銷手段,吸引許多不明真相的客戶投入黃金遊戲。案發後,據警方統計,湖南維財八個多月共在全國各地發展了近4萬名客戶。
截至案發前,維財交易所八個多月共產生單邊交易額6000億元,這個數字,已超過2011年上海期貨交易所全年成交額的1/10。在後期的宣傳中,維財交易所開始對外宣稱,自己是國內僅次於上海和天津的國內第三大貴金屬交易所。
血本無歸的投資者
大多數投資者都是這場黃金遊戲的輸家,譬如60歲的長春市民劉山。2011年8月份,劉山聽聞了一種叫「維財金」的理財產品。彼時,他手頭正借了一大筆錢,準備給在廣州的兒子買房。但房價太高,他決定到資本市場走一圈,掙點錢,湊足房款。
通過維財交易所在杭州的一家代理公司,劉山開通了賬戶,業務員告訴他:維財交易所是經湖南省政府批准、與工商銀行合作成立的,門檻低,交易手法靈活,優勢明顯。劉山一共投入了65萬元,卻只玩了十多天即血本無歸。
如果瞭解維財的盈利模式,劉山也許不會冒險入市:維財交易所賺取的是客戶交易時的手續費,100盎司的黃金,交易一手是700元,如果一天倒10 手,僅手續費就要7000元。楚威後來自己解釋說,開設交易所,就如同開了一家麻將館,來打麻將的賭徒們輸贏無常,但麻將館照比例抽水——這是一筆穩賺不 賠的生意。
浙江龍遊人黃吉仙,自稱是維財代理商惡意刷單的受害者。她通過杭州一家代理商於2011年11月18日入市,當時,業務員向她反覆述說入市交易黃金的好處,強調「不需要懂期貨」,有專業老師指導,100%賺錢。
黃吉仙相繼投入了約13.6萬元。入市當天,一個名為「徐老師」的指導老師,首先帶著她操作了一筆,賺了3074元,黃吉仙信心大增。此後,風雲突 變,交易每筆都虧損。慌亂中,黃找到「徐老師」,對方表示,這種情況見多了,要黃吉仙交出維財賬戶和密碼,由他代為操作,「把損失賺回來」。
5天後,黃吉仙打開賬戶,發現十三萬多的賬戶只剩下七千多元。經查詢,在交出賬戶密碼期間,她遭遇了惡意、高頻率的刷單——5天之內,交易了178次,僅交易費即被刷掉了7萬元。
類似劉山、黃吉仙這樣損失慘重的投資者,在維財交易所的客戶中比比皆是。
潮水般的輸家離開之後,自有新的投機者源源不斷補充進來,延續著維財瘋長的神話。一名叫王薇的維財交易所縣級代理公司負責人曾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其公司開張不到兩個月,已發展一百多個客戶。
警方事後調查顯示:投資者們都是在維財公司的交易平台軟件系統上進行交易,但這些交易資金其實並沒有進入真正的黃金交易市場,而是流入了維財自設的電子盤,維財公司自己作為「交易的另一方」與投資者們進行交易。
維財交易所以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實時行情為準,交易時間從當日早上7點到次日凌晨4點。每天凌晨4:30,維財交易系統根據這一天客戶交易情況,自動與公司所用的工商銀行賬號進行結算,銀行再根據結算情況調整客戶賬戶裡的資金量。
統計顯示,維財交易所累計收取了客戶保證金二十三億餘元,獲取手續費和遞延費(俗稱過夜費,也就是客戶持倉過夜需要交的費用)過億元。若按照與代理商三七開的分成比例,不到一年的時間,股東楚威夫婦已實現了驚人回報,遠遠超過2000萬元的註冊資金。
楚威夫婦超過十倍回報的背後,則是客戶的斑斑血淚。據警方調查:參與維財交易所黃金遊戲的客戶中,贏家只是少數,大部分人都如劉山一樣,血本無歸;少部分贏家,贏了部分黃金價格的漲幅,剔除手續費後,仍然是輸家。
監管風暴
意外是在2011年感恩節那天到來的。
那是11月的第4個星期四,國務院下發了被稱為38號文的《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 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近3年時間裡,國內交易市場數量翻了3番,達到三百多家。業界將這一文件,視為國家層面對於癲狂的交易所熱潮的整頓。
38號文規定:除依法經國務院或國務院期貨監管機構批准設立從事期貨交易的交易場所外,任何單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進行標準化合約交易。
據警方調查,維財交易所的運營特徵包括了電子集中交易、標準合約、保證金制度和當日無負債、強行平倉等變相期貨交易的手段,均是在國務院文件整頓之列。
38號文公佈的第二天,湖南維財收到資金託管行工商銀行的一紙通知,要求停止與維財的合作。長沙市工商部門也通知湖南維財,要求其變更經營範圍,剔除「黃金」這一項。維財交易所不得不於2011年11月29日發出公告,定於12月24日暫停黃金業務。
「我們是在調整的過程中出了問題。」楚威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說,當時維財已決定12月底停盤,部分代理商為減少損失,拚命刷單,客戶投訴由此猛增,為應對暴漲的投訴,楚威從公司總部的客服部抽調出幾個人,專門接聽和受理對刷單等問題的投訴,核實之後,要求代理商予以解決。
但接下來發生的局勢,楚威已無法控制。他所發展的七百多家代理商,很多才剛剛鋪開,連成本都未收回。於是,多家代理商及其經紀人在客戶賬戶中瘋狂刷單、賺取手續費。
大量客戶的控訴材料,雪片般湧向金融監管部門。自2011年下半年起,長沙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就接到多起關於維財公司的投訴。
2011年12月28日,維財長沙總部已經人去樓空,只剩一地無人簽收的快遞包裹。3天後,長沙市公安局成立「1·01」專案組,正式立案偵查,楚威、趙某以及多名維財公司高管相繼被刑拘。
2012年3月1日,公安部啟動全國範圍內的「破案會戰」,旨在嚴厲打擊經濟犯罪。因維財案涉及面廣、案情複雜,「1·01」專案組多次向公安部匯報偵辦進展,公安部決定將此案列為部督案件,並發起集群戰役。
據警方介紹:公安部於2012年5月4日,發起了以湖南長沙為主戰場的26省區市集群戰役,對維財案的犯罪嫌疑人實施統一收網。收網行動中,共立案、破案上百起,對一百多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一個以黃金為號召的「維財神話」,就此灰飛煙滅。
2012年2月8日,楚威正式被長沙市開福區檢察院批准逮捕。
制度反思
長沙警方證實,這是長沙市首起非法經營黃金期貨的案件,其涉案金額之高、涉及面之廣,相較歷年來的全國同類案件,也能排進前列。此外,這家80後夫 婦主導的交易所,連基本的紙質財務資料都沒有,全部使用電腦記賬,案發前維財交易所已刪除了部分電腦數據,導致長沙警方的偵辦工作十分艱巨。
根據事後的審計報告,楚威在交易所的發展初期,曾動用部分資金「自行造市」,推高整個市場的交易量,以吸引客戶。在客戶交的二十三億餘元保證金中,有近2個億的資金是楚威自己動用資金反覆操縱市場價格形成的。
看守所內的楚威,反覆向南方週末記者強調:希望媒體以及維財金客戶「看待我們,可以用一些發展或者改革的眼光,去看這種新興的金融衍生品種」。
「維財案的產生背景,跟很多經濟犯罪案件類似,源於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現象突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基礎。」長沙市政府金融辦相關工作人員認為, 維財案還反映了當前我國經濟領域內立法和執法需要進一步完善,以積極應對新型經濟犯罪的不斷發生。同時,任何金融創新都必須在法律規定範圍內進行。
據長沙市政府金融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仍然不時有維財金的參與者,向長沙市政府金融辦打來電話,詢問整個維財案的善後處理情況,而工作人員的回覆是:該案已進入司法程序,相關後續工作應嚴格依法辦理。
「維財案名義上是期貨交易,其實是開了一個賭局,開一個非法賭場讓大家在這裡面賭博。」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彭冰分析認為:維財案出現的根源,有兩個基礎,其一是中國投資者的賭性(投機心理)很大,其二是投資者們的投資渠道極其有限。
彭冰表示,很多投資者認為黃金會保值,所以想投資黃金,但黃金市場上的投資渠道很有限,這樣就給了類似維財交易所這樣的機構以機會。同時,投資者買了黃金期貨,也不進行實物交割,「實際上客戶也不是真的要黃金,而是要收益」。
2011年底,央行、證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文,整頓黃金交易市場,強調除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之外,各地均不得設立其他任何名義的黃金交 易所(交易中心)。也許是注意到了各界對於黃金投資渠道過窄的呼聲,這份文件末尾提到,要「圍繞市場需求加大產品創新力度,為投資者提供便利化服務」。
但正本清源的效果還遠未實現。時至今日,在百度維財吧裡,一家名為「湖南享潤達貴金屬交易市場」的機構,已開始向「維財金」時代失意的投資者們喊話,他們的廣告語是:「維財是騙子,外盤不安全,貴金屬只認享潤達!」
從2012年4月份開始,起點中文網上出現了一部黑客題材原創小說《超腦黑客》,講述了一個農村少年,憑藉聰穎的頭腦,一步一步成長為頂尖計算機高手的故事。這彷彿就是作者「瘋狂小強」的真實寫照。來自於湖南小城市的「瘋狂小強」,大學畢業後白手起家,先從網絡小說中淘了第一桶金,隨後介入比特幣投資,個人資產從6萬一度飆升到6000多萬,目前其手中比特幣估值仍超千萬。
是什麼使「瘋狂小強」一飛衝天,實現完美逆襲?讓我們走近這位神秘的投資達人。
寫網絡小說補貼家用
「瘋狂小強」是筆名,在網上,人們都親切地叫他Rockxie。Rockxie的家鄉位於湖南省和江西省的交界處,這裡曾誕生過中國的花炮祖師李畋。由於家境貧寒,小時候家裡常常連學費都繳不起,但是Rockxie讀書很用功,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合肥工業大學計算機系。
鑽研於計算機領域的Rockxie從2006年大三開始,在起點中文網上連載第一部網絡小說《黑客傳說》,講述了一名超級黑客項彬「過勞死」之後,重生到一名初中生體內,成為一名全新少年的故事。小說以「計算機」、「黑客」為主要元素,融入了推理和玄幻的風格,在網上廣受好評,累計點擊量超過400萬,而Rockxie也由此挖到了第一桶金。他將這數萬元稿費全部用來補貼家用,自己投身於第二部小說《超級系統》的創作。
畢業後,Rockxie在上海一家軟件公司從事軟件開發。但是,習慣了自己支配時間、自由撰寫網絡小說的他,對朝九晚五的生活很不適應。不多久,他就離開了公司,專心投身於寫作。期間,他還和朋友合夥創業,主要從事傳統工業電器方面的銷售,不過由於市場、管理,以及個人興趣等方面的原因,三年之後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退出。
走近比特幣:從小說素材到大舉投資
2011年下半年,Rockxie已經成為起點網上的「大神」,連續幾部小說的暢銷,讓他獲得較為可觀的資本積累。就在他準備撰寫新小說《超腦黑客》時,「比特幣」這個神秘的概念,躍入了他的視野。「第一次聽說『比特幣』是在一個技術論壇中,當時比特幣交易所遭到黑客襲擊,價格從29美元跌到了3美元左右,大家都很消沉,紛紛探討比特幣的泡沫,也有一些人想尋找下家,拋售手中的比特幣。而我在論壇裡泡久了,對這種新型的電子貨幣漸漸產生了興趣。」
Rockxie告訴《IT時報》記者,一開始他並沒有想到投資,只是想把這個元素融入小說,於是廣泛地收集一些比特幣的資料,其中包括許多國外的技術性文章。「通過不斷地學習,我覺得比特幣的泡沫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而自己當時創業項目不太景氣,在A股市場頻頻受挫,於是開始轉型投資,慢慢地購入比特幣。」
Rockxie還記得第一次購買比特幣是通過淘寶網的賣家,大約40元人民幣一個,其中還包括幾元手續費。隨後比特幣價格慢慢回升,Rockxie也越買越多,並開始登錄專業的交易網站,他陸陸續續購買了1000個,平均成本約60多元,共動用了六七萬元資金。
投資虛擬股票成千萬富翁
就在Rockxie不斷購買比特幣的同時,他從一位比特幣圈內的朋友處得到消息,一家名為「bitfountain」 (烤貓)的公司正在比特幣社區中面向全世界發起眾籌項目。烤貓公司雖然在國內名不見經傳,但是在比特幣世界裡卻赫赫有名,它是比特幣世界中最大的礦機供應商之一(挖礦機是一種軟件,可通過連續計算產生比特幣),當時謀求在互聯網虛擬IPO上市。
「虛擬IPO是和現實資本市場平行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們可以通過特定的交易系統,用比特幣買賣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司會根據每年的業績情況,以比特幣的形式,給股東分紅。」在烤貓公司上市之前,其原始股為0.1比特幣一股,買5000股以上可以額外贈送10%股,Rockxie將其1000個比特幣全部買入了烤貓股份,共持有11000股。
隨著比特幣熱度持續上升,烤貓公司成功地虛擬上市,其股價從0.1比特幣上升到目前的5比特幣,Rockxie的資產又翻了50倍。經過幾次減持後,Rockxie目前仍然持有公司超過5000股的股份,並持有6000多枚比特幣,總市值超過千萬人民幣。
就這樣,Rockxie成了像《超腦黑客》主人公那樣,神一般的人物。而現實中的他看起來卻依舊平凡,穿著普通的T恤衫,戴著斯斯文文的眼睛,有時候還會露出孩子般的靦腆。而對於比特幣投資,他說,今年三四月份一波漲幅之後,目前漸漸歸於理性,現在他還在密切關注,等待下一個投資機遇。
對話
比特幣投資風險至少比A股大
記者:面對一個新生事物,你怎麼會有勇氣一次下這麼大注碼?
Rockxie:起初我和很多人一樣,也認為比特幣是泡沫,所以只是想把它作為一個素材寫進小說。但正是因為寫作的緣故,我才對比特幣進行了深入研究。我是讀計算機的,隨著對比特幣算法、體系的瞭解程度越深,我對它的信任度越強,所以才敢於做這樣的投資。
記者:你覺得現在的比特幣是否還有升值空間?
Rockxie:當比特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使用範圍越來越廣時,它的價格會不斷上升。在國外,已經有很多支持比特幣支付的商店和旅館;在國內,也有很多淘寶賣家支持比特幣,不論外界評論怎樣,比特幣仍然會沿著自己的軌道發展。
記者:比特幣畢竟是虛擬貨幣,你有沒有想過哪一天將這些比特幣和比特幣股份全部套現,換成現實中的貨幣呢?你現在已經有千萬元的身家啦。
Rockxie :有啊,如果價格漲到2000(美元)以上的話(笑)……不過,我還是會留一些,沒準以後養老就靠它了。
經歷了這麼多次幣值的大起大落,大部分比特幣愛好者的承受能力已經被鍛鍊得非常堅韌。我們是用比特幣來衡量自己的財產,匯率如何波動,對我們的影響不大,所以現在我的心態比較好。
記者:現在的山寨電子貨幣層出不窮,未來可能發展成像比特幣一樣嗎?
Rockxie:暫時沒有看到有這個潛力的山寨幣,現在的這些山寨幣算法都沒有什麼革命性的創新,所以很難超過比特幣,當然,以後或許會出現。
記者:你鼓勵更多的人參與投資比特幣嗎?
Rockxie:比特幣還處在一個非常原始的階段,在這個時期,由於經驗和法律制度的缺乏,將有著非常多不光彩的現象出現,例如欺詐、黑客偷盜等等。所以,比特幣的風險還是非常大的,我建議後來者根據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來考慮,如果你連A股的風險都無法承受,那肯定也無法承受比特幣的風險。至於未來的發展,個人還是很看好的。
【導讀】真朴教育是一家由棋聖聶衛平、洪波和真格基金共同創立的少兒教育機構,旗下包括少兒圍棋項目「聶教室」、兒童戲劇等產品。當你以為這只是間圍棋輔導班的時候,「聶教室」2012年的學生總數已經突破了10000人,教師共計300多人,2012年營業額超過6000萬元。
8年前的一個夏日午後,本文主角洪波在自己的家鄉浙江台州城裡散步,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一個問題:如果現在我就要離開這個世界,還有什麼遺憾嗎?
他開始仔細回想此前的人生經歷,包括自己的第一桶金和第一次失敗。
洪波的第一桶金來自電視購物。1999年,電視購物行業剛剛興起,台灣的同行帶著美輪美奐的產品和宣傳用的錄像帶來到了內地,很多產品都遭到瘋搶。那個年代,市級電視台非黃金時段的廣告費每月只需2萬元,洪波的產品每月營業額就能做到50萬。他賺大了,但心裡越來越難受,因為產品本身並沒什麼效果,廣告也言過其實,這錢賺得良心不安。沒過多久,洪波就解散了團隊,並將「陣地」轉移到東北。
洪波在東北做起了IP電話業務,但後期因為市場份額增長太快,搶了運營商的生意而被迫叫停。洪波形容那時的自己「死得很慘」,電視購物所賺的錢全都賠了進去,最終他帶著僅有的18萬元回到了浙江老家。「後來想想,電視購物的錢也許本來就不是我該賺的,在這件事上我沒有任何的後悔和動搖。」2000年停掉電視購物節目後,洪波再沒賺到過那麼多錢。2005年他投資餐飲行業失敗,甚至還賣掉了上海的房子還債。當你以為故事主角即將就此消沉下去的時候,緊接著,便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儘管洪波認為自己十年創業已無遺憾,但2005年起,他還是決定要做點不一樣的事情。
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洪波的家鄉浙江台州,街上總有長長的圍棋攤。洪波的成長階段也正是聶衛平叱咤棋壇的年代,圍棋是那一代人的成長過程中無法抹去的記憶。洪波從小就喜歡看父親下棋,直到今天,遇到失意的時候,他還是會下上一盤棋,哪怕是在網上。
2005年,洪波開始有念頭想做一家圍棋輔導機構,因為他覺得圍棋可以鍛鍊人的戰略思維,有益於兒童的成長。他沒有急著出手,而是在兩個月內走訪了浙江三個城市,做了兒童圍棋現狀的調查報告。洪波發現,當時圍棋培訓還停留在競技層面,大部分圍棋機構還在搞競賽,希望靠選手比賽來給自己撐門面,他認為這種「精英」教育會放棄外面更大的市場機會。
一年後,洪波來到北京發展,經人介紹認識了聶衛平。當時聶衛平及幾個弟子開了一家圍棋道場,培訓全國選拔出來的圍棋尖子,但生意並不理想,資金上甚至難以為繼。洪波趕上了好時候,聶衛平最終決定與他合作,並將機構命名為「聶衛平圍棋教室」。其後,洪波費了很大力氣清理了多餘的股東,最終這家機構的創始人只有他本人、聶衛平,及後來的投資機構真格基金。
在洪波看來,大量培訓企業過分強調「精英教育」的重要性。「他們沒想過,如果可以換換思路,市場更大。『聶教室』之所以能做到細分市場第一名,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們不只在做圍棋培訓,而是在做兒童教育。」洪波說道。
洪波認為教育的本質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即主動學習,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能夠主動學習。「兩個基本點」即安全感和信心,這兩點在「聶教室」的教學當中得以體現。
「聶教室」的圍棋教材簡單易懂,被洪波戲稱為「弱智教材」,這種教材讓孩子學起來充滿信心,家長也覺得孩子是個天才。洪波認為,自信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一個人的自我認知有多高決定了他將來能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對老師的甄選上,「聶教室」的標準也頗為特別,他們不招收學習過圍棋的專業老師。這源於德國一家知名教育機構的發現:老師初次接觸知識並教學時的效果最好,或者說和學生共同學習的老師最易被學生接受。「聶教室」起初也招收有圍棋經驗的老師,但沒過多久學員開始流失。有經驗的老師很容易給學生施壓,流失率集中發生在半年到一年間,原因就在於孩子的興趣沒有被激發出來。
洪波將自己的機構命名為真朴教育,使命定義為「致力於學生自由成長和自由發展的新教育」,「聶教室」只是其中的一個產品。在洪波的計劃中,未來企業的發展會走多元化路線,而所有產品最終都只做一件事—讓小朋友的成長通過這些產品變得不一樣。真朴教育把這種不一樣的小朋友稱做「小柱子」。
但凡在溫暖舒適的環境中,都會有樑柱的支撐,樑柱的成長來自於樹木。洪波覺得每一個學員都是一棵樹苗,只要承擔責任,勇於付出,最終都能成為真正的「柱子」。真朴教育也將成為「小柱子」的成長訓練營。
「聶教室」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段開設課程,採取階梯式收費,每小時80-180元不等。儘管這個價位幾乎超過正常的兒童補習班費用,但仍然有家長源源不斷地把孩子送到「聶教室」。按照一些家長的說法「說不出哪裡好,只知道孩子玩得很開心」。當你以為這只是間圍棋輔導班的時候,「聶教室」2012年的學生總數已經突破了10000人,並在上海、深圳、山東等地設有分校,教師共計300多人,2012年營業額超過6000萬元。
「我們將來會做一間像夏山一樣的學校。」夏山學校,這家位於英格蘭東薩佛郡的實驗學校被譽為世界上「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這也是洪波的夢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