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artipral-hk.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html
今日恆指最多曾大跌1,241點, 以收市計亦要跌936點報20,946, 跌幅4.29%應該係自09年11月杜拜事件以黎最既大單日跌幅. 交易所內升1%都可以上十大升幅榜; 共412隻股票創52週新低, 當日不乏藍籌股國企股, 眼見恐慌情緒充斥整個市場, 今日想講下自己既多少睇法.
自金融海嘯後恆指一年內反彈逾倍, 姑勿論原因為何, 但牛市大勢已成後要扭轉其實非想像中容易. 今個星期港股大跌雖已可確認下破自去年10月延伸出黎之上落區間, 但往下仍然有19000-22500既橫行區作為重大支持區域, 此第一階段橫行區一日不破個人仍視恆指處於調整階段.
先確立一個較長線既睇法, 再決定如何參與股票市場. 若然認定熊市已臨, 咁依家仲揸股黎其實都冇乜意思, 反正過多幾個月一街都係平貨, 依家去下旅行先都得; 有信心確認牛市未死, 先可以再進一步思考如何構建投資組合.
個人投資組合今日下挫2%, 看似跑贏大市, 但其實手持一大堆市值較細既公司, 他日要追跌既話單日急挫十幾廿個%並非無可能. 趁市淡檢視投資組合, 其實唔係睇自己做得好唔好, 係睇自己有冇得做得更好.
個持倉比重最高之聯亞今日微跌1%收市, 但整體黎講全日都係主動沽盤較多, 唯一可以慶幸既係今日市場兩度出面一面倒恐慌之時 (早上開市頭半小時及下晝三點左右) 都無出現大舉拋售, 此現象我視之為利好. 始終要知道聯亞街貨甚乾, 差價闊過維港, 自上月發盈喜後連續兩日大成交急升, 強者收貨後如果要響市場大手沽出必然係不問價賤賣先沽到, 可以忍到手唔沽, 似乎係對業績頗有信心之舉動. 作為收風較遲鈍既老散, 仍然可以先等業績公佈後再決定.
另一隻重倉股大快活收市跌2.6%, 以其防守力而言其實已算跌多左. 其實我一向都認為一個健全既投資組合必定要加入防守股, 自己資本唔夠選擇不多, 但其實我一直都係幾鍾意中電(2), 港燈(6), 長建(1038), TVB(511)呢類股. 面對股市恐慌式急挫, 呢類股往往可以提供換馬資金. 即係如果我睇岩目標, 要開刀既都係搵大快活, 但因為目前未有更好既投資目標, 所以仍然會繼續持有.
至於新買入既亞倫, 原來係摸左個靚頂黎入貨, 正宗係擺都無咁準, 今日再跌3.5%, 收市後公司高層發表樂觀言論, 指"雖然歐美經濟前景不明朗,但公司生產並非高檔消費產品,目前未見訂單表現較過去差". 其實我自己公司正正係做歐洲生意, 又係D中低檔消費產品, 今年訂單的確比舊年多, 所以此講法個人都頗同意. 不過, 亞倫班高層一向都係大淡友黎, 近期幾次有機會出聲既場合都係一反常態唱好, 個人有多少不安既感覺. 買就肯定早左買, 但堅持唔亂加注, 風險仍然有限. 好記得舊年歐債危機果陣亞倫得番2蚊, 與之相較, 今日收報$2.78仍有好大段距離.
龍記今日跌3.6%, 出乎意料地跌得少. 近半年股價表現雖差, 但其實都只係同大市相若, 以中小型股而言原來已經算唔錯, 都係可以等業績; 至於新昌管理今日微跌, 個人覺得除左管理層可能有問題之外, 單以公司業務同派息政策黎講股價好大機會已經見底, 但仍想等待中期業績確認睇法.
震雄今日跌4.2%, 乃倉內表現最差之成員. 相比起震雄, 其實我更加關注行業龍頭海天既股價走勢. 海天有好多大行跟進, 近日跌勢加劇已非一句受大市拖累就能解釋到. 加上震雄剛公佈既全年業績其實比自己想像中相差頗多, 市況未急劇轉壞前仍不介意死守, 反正注碼不大; 但目前市況欠佳, 止蝕套回現金其實未必會係一個差既選擇.
今日開市時未有時間搞清楚應該點樣優化組合, 趁收市冷靜後再作檢討, 情形就會清晰得多. 面對突如其來既急跌, 一顆冷靜既心先係最緊要, 始終兵慌馬亂之時其實頗容易做錯決定. 當局者迷, 若然對住股價跳跳下會茫然失措, 其實可以試下先抽離, 等收市後先再諗. 縱然錯失先機, 但起碼經過深思熟慮, 效果未必會太差.
「長牛」操盤手:過熱訊號還沒出現,才到半山腰 來自台灣的翁啟森,是上海前五大基金公司之一的王牌經理人,直接控管上千億元基金,績效超過一七○%,他也是這一輪採訪中,對陸股「長牛」信心最堅定的一位,認為我們即將看到人類證券史上最獨特現象。以下為訪談紀要。 這一波陸股格局,是人類史上從未有過的。第一個,它堆疊了三個歷史背景,以美國經濟發展史為借鏡,一九八○年代美國利率與金融自由化,一九九○年代美國前 總統柯林頓提出「資訊高速公路」,再加上二○○○年美國的房地產資產證券化,這些在美國是循序漸進發生的,現在卻都同時在中國發生了! 要知道,一九八○年代美國利率自由化之後,中小企業融資管道暢通,衍生的創新後來孵化了英特爾、微軟這些國際巨頭,讓資本市場走了二十年的大牛市;現在中 國則是疊加了國際化、「互聯網+」與「中國製造二○二五」(自動化生產),這麼多不同時空的歷史同時發生,讓它的經濟也是跳躍式的,會讓你以後回頭一看, 哇!又上了一個台階。 很多人擔心中國網路公司泡沫化,但其實「互聯網+」是今年三月才提出來,今年才只是元年,美國二○○○年網路泡沫前,連花店、寵物店都上網了,中國還沒到這瘋狂的程度,現在只是第一階段,才在山腰上。 全球前十大網路公司中,中國已經有四席,為什麼它這麼有價值?第一,人口基數全球最大;第二,行動網路用戶數量全球最多(六億五千萬戶);第三,中國平均上網時間(一週約二十六小時)也比美國長;第四,中國行動網路創造的價值,像「光棍節」是全球最大網路購物節。 中國發展經濟只有三十多年,美國是百年工業;中國又是從上而下的政治經濟,很多實體經濟從下而上的不完整地方,就由互聯網滲透來補平坑坑疤疤。中國有潛力 的互聯網公司,例如去年十月才成立的「螞蟻金服」,因為有支付寶、網路銀行等金融網路平台,目前估值已約五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五千億元)。 中國還有很多中小企業沒被(金融業)覆蓋,消費信貸也還沒被覆蓋,所以中國一定會發展出一批類似一九八○年代美國花旗銀行規模的公司,而且大量的支付行為都在網路上,還能用大數據去分析消費行為,所以我相信中國一定會崛起一個比花旗銀行更偉大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 怎麼判斷陸股還沒過熱?我認為,陸股總市值目前(約新台幣三百兆元)占GDP比重約一○七%,台灣最熱時是一七五%,日本最高點也是一四五%,中國在二○○七年上一波高點也曾到一二二%,現在的比值根本還沒到當年的高點。 以當年最高點一二二%推算,陸股還有很大空間,因此民間才會預期這一波陸股會上萬點;我不預估指數,但我認為一定會創新高,而且後面一定還有很大空間。 這次股市上漲,不是全民運動,家庭資產配置仍以房地產為主,但現在貨幣基金、房地產這些大類金融商品的收益都不好,唯一讓他們感興趣的就只剩下「股市」,所以一定會比前一波更猛烈。 一個指標就是基金募集速度,二○○七年大陸一家基金公司光是一檔產品,就曾一天湧入(人民幣)一千二百億元,當時的成交量還只有三千億;現在已經出現一檔 基金一天募集到三百億元,但與當年比還不是最熱的時候,我相信,這一波會讓你看到一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五千億元)的旗艦型基金。 是的,中國已進入一個大時代,如果你認同習(近平)的改革創新能有效益,而且資本市場的重要性提高的話,他任內的漲幅,絕對會超越之前所有中國領導人。 台灣首季基金績效冠軍:至少漲到明年Q3,現在有跌就買 陳意婷是台灣今年第一季基金績效冠軍,今年來報酬率近八成,因為,她的投資標的正是全球漲勢最凌厲的陸股。入行八年來專注新興亞洲與陸股,沒有傳統操作台股的包袱,在中國切換到「新經濟」的轉型中,抓住飆股契機。以下是她的看法。 中國這波漲勢,就跟一九九○到二○○○年的美國類似,新經濟的股票漲勢總是遠勝於舊經濟,新經濟包括IT、醫療、耐久財消費、工業與新材料等,舊經濟就是金融、能源、房地產、電信、基礎建設;以陸股來說,新經濟八成都是中小型公司,也是今年領漲的主力。 之前中國成長是靠舊經濟,這次要靠新經濟,前者代表土地飆漲時代,純粹是買一百、賣五百,但四百元的收益可能都落在地方政府手裡,實質上沒有到人民身上,所以雖然GDP很高,可是人民感受有限。 但新經濟時代來臨,你可以回想台灣曾經是中小企業遍地開花,只要你肯出去創業、找到對的產業與商業模式,成功機率很高,經濟活絡也是很熱烈的。未來的中國經濟,一定會比之前GDP年增率八%、九%時候更活絡,而且人民是有感的。 而且中國也過了純粹炒地皮、銀行高利差的時代,現在內外部經濟都不允許再這樣做,所以勢必要轉型。 這一波會漲多久?從去年十月起算,我認為至少有兩年牛市,這是肯定的!關鍵就是「經濟轉型」,中國之前是以地產為主的舊經濟,財富集中在國企、央企、或是 有政治背景的少數個人,導致貪污、營運效率低,但(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用打貪打奢調整人事,該下台的下台,去年底才告一段落。 所以為什麼說至少漲兩年呢?第一個是「人」,現在上下一致,理念傳達很快,只要央企、國企效益可以提高,就能對中國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你看它把南北車(鐵路車輛裝備商)合併,要走出中國,不能只是在國內壟斷,還要賺外面人的錢。 那些要出去外面打架的,就交給有力氣(錢、資源)的大哥哥,原本的內需市場,就透過股市活絡中小企業的融資,讓這些逐漸有能力自立的弟弟去接棒,這個策略是好的,會讓中國的GDP質更好,人民生活改善,消費也會慢慢起來。 我估計兩年後,因為中國的經濟體越來越大,企業走出去也會開始有成績,但多少會受到外部影響,要看更長遠的話,等於要觀察三年後的全球經濟。 指數的話,我認為這一波新經濟會遠勝於舊經濟,現在是有生之年參與中國投資的最好買點,肯定過二○○七年的高點。 觀察後市有兩個關鍵:「兩融(融資、融券)餘額」與「日成交量」,因為經濟轉型沒那麼快有實質收益,所以今年股市還是資金面與政策面主導。政策面絕對是中 性偏利多,因為總經數字都不太好看,逼得政府要拿出實質牛肉。因此年初以來包括地產放鬆、貨幣寬鬆、一帶一路、水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等政策都優於 預期。 資金面就要看兩融餘額與成交量能不能保持在高位,日成交量從去年底突破萬億(人民幣一兆元,約合新台幣五兆元)後已經翻倍,兩融餘額也從人民幣一兆二千億 元,一路升到五月突破兩兆元,只要兩融餘額沒有呈現明顯下跌、資金沒有縮手,遇到下跌就要買,這就是牛市,而陸股的劇烈波動,也可以看成是買點的契機。 多頭大師:我們可能見到中國證券史最大牛市 陸股大漲,任澤平也成了最火紅人物,去年五月他看準股市將大漲,辭去公職、進入券商工作,九月因高喊「黨給我智慧給我膽」、「五千點不是夢」而暴紅,被稱為「陸股最大多頭」。他對後市的看法如下。 對於股市,我的理解這是一場「群眾運動」,(上證指數)五千點估值肯定比兩千點高,風險也較大,但反而兩千點大家覺得風險很大,因為那時是熊市;等股市到了五千點,大家卻覺得沒風險了,因為這是牛市。所以在這項運動中,要保持清醒、客觀。 五千點以後的市場,我是繼續看多,但是可能有兩種情形,關鍵在房市與經濟,因為經濟學上有句名言:「十次危機、九次(因為)地產。」 情形一,中國經濟可能隨房市著陸而見底,之後經濟若呈L形(沒好轉跡象),成長股就沒法實現獲利、變成價值股,這就是牛市頂部了;情形二,因匯率調降使出 口回升、房地產回溫,經濟U形反轉向上,牛市量就很大,我們將會見到中國證券史上最大、最強的牛市,現在很多價值股是被低估的。 如果經濟沒好轉,越來越高的市值肯定不會持續,瞬間崩跌的可能性也有。因為陸股過去是「牛(多頭)短熊(空頭)長」、暴漲暴跌的特性,我們做過一個研究, 從中國一九九○年代開市以來,牛市平均延續十二個月,熊市平均二十八個月;再看漲跌幅,平均漲幅是二○○%,跌幅則有五○%,就攔腰砍一半,所以這種基因 與宿命,在這輪牛市能否改變,就看制度是否改變。 哪些制度要變?第一個我們實行審核制,市場沒法自動調節控制,所以現在要推動註冊制;第二個是投資者結構,目前以散戶為主,美國則是機構投資者(法人)為主,散戶會追漲殺跌,所以暴起暴落;第三個是中國會計等法制還沒周全。這些若補上,陸股就可以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下半年觀察重點,在房地產景氣能否觸底;明年的話,則要看房地產能否維持兩個季度都回升,再加上人民幣匯率適當貶值,矯正高估的部分,才能提振出口,讓股市有比較強的基本面支撐。 |
不經不覺,大市已經由2月的18278點,悄悄回升近6000點,重返24000關口,亦重新回到了去年大時代的起步點,一切又重新出發。回顧最近的反彈,升的都是大價股藍籌股為主,表表者當然是宣布回購的匯豐控股(00005)和突破了$200大關的騰訊控股(00700)。相反地,細股和中價股卻未能受惠,低於6億主板的殼股比比皆是。
細股積弱的情況其實已不是一時三刻,而是由年頭已經開始。恆指在7月已創年內高位,創業板指數卻在同期創下年內最低位,表現大相逕庭。這可以由理論層面和實際原因去解釋。從理論層面說,牛市重臨時,根據資金流,大價股會升先於細股,當大股升了一陣子,估值變貴,大家就會沽出套現,再買入仍然被低估的細股。這猶如樓市牛市初期,也是豪宅、大型屋苑先升,細價樓依舊無人問津。
若從實際原因去解釋,筆者相信7月8月的細股洗倉潮嚇走了很多散戶,背後人士想炒也炒不起。一隻股票暴跌,引發其它倉位的資金鏈斷裂,變成漣漪效應效應,每天也有2-3隻股份大跌,傳媒的報導令散戶失去信心,即使大市好轉也未見有資金流入細股,形成大股升細股跌的兩極現象。
以目前情況來看,其實主板殼價仍然企穩於6-6.5億水平,深港通也很有機會於11月開通,細股市場前景理應不差,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因此探險家對於細股仍然是樂觀的。但始終因為早前發生過洗倉潮,筆者的選股策略也偏向保守,除了要貨源歸邊外,亦只會選擇未升過的股票,避免接火棒。至於有甚麼好股票值得買,筆者下回再同大家分享。
更多文章詳見於:
「股市探險家」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adventurer/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