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不覺,大市已經由2月的18278點,悄悄回升近6000點,重返24000關口,亦重新回到了去年大時代的起步點,一切又重新出發。回顧最近的反彈,升的都是大價股藍籌股為主,表表者當然是宣布回購的匯豐控股(00005)和突破了$200大關的騰訊控股(00700)。相反地,細股和中價股卻未能受惠,低於6億主板的殼股比比皆是。
細股積弱的情況其實已不是一時三刻,而是由年頭已經開始。恆指在7月已創年內高位,創業板指數卻在同期創下年內最低位,表現大相逕庭。這可以由理論層面和實際原因去解釋。從理論層面說,牛市重臨時,根據資金流,大價股會升先於細股,當大股升了一陣子,估值變貴,大家就會沽出套現,再買入仍然被低估的細股。這猶如樓市牛市初期,也是豪宅、大型屋苑先升,細價樓依舊無人問津。
若從實際原因去解釋,筆者相信7月8月的細股洗倉潮嚇走了很多散戶,背後人士想炒也炒不起。一隻股票暴跌,引發其它倉位的資金鏈斷裂,變成漣漪效應效應,每天也有2-3隻股份大跌,傳媒的報導令散戶失去信心,即使大市好轉也未見有資金流入細股,形成大股升細股跌的兩極現象。
以目前情況來看,其實主板殼價仍然企穩於6-6.5億水平,深港通也很有機會於11月開通,細股市場前景理應不差,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因此探險家對於細股仍然是樂觀的。但始終因為早前發生過洗倉潮,筆者的選股策略也偏向保守,除了要貨源歸邊外,亦只會選擇未升過的股票,避免接火棒。至於有甚麼好股票值得買,筆者下回再同大家分享。
更多文章詳見於:
「股市探險家」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adventurer/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