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婷夢閒聊投資心得 婷夢

來源: http://xueqiu.com/1965949492/32947704

今天下午真是太忙了,查了一下午的會計賬。現在我就把我的分檔建倉法也叫機械式投資法給大家細說一下:

這是2012年買入泰格醫藥的計劃表,當時打算用22萬建倉泰格醫藥。有些人會問如果你的5檔建倉完之後還下跌怎麽辦?針對這個問題,我給解釋下。 1、先舉個例子,例如100萬的資金,我自己是永遠不會滿倉,任何時間不會超過80%的倉位,打算持有4只票子,每只計劃20%的倉位。對某只票子的計劃投資額的基礎上建3-4成的底倉位。根據自己的偏好建底倉吧。 2、當時是在創業板低迷時期我設的分檔買入價位按8%的比例。在低迷時期最後一檔30元離買入價52元調整42%的票子應該也要反彈了。3、分檔賣出我設置的是15%的差價,例如我第二檔47.85元買入的,賣出價格就對應的是55.03元。不到55.03元不會賣,紀律最重要。 4、分檔建倉法適合於大部分的績優中小盤成長股,據歷史證明,只要有業績保證的中小盤績優成長股最多調整50%左右也就已經到頂了。所以我是不擔心如果建倉完還會再跌怎麽辦,這種可能性非常小。就算跌了,建倉完畢就等唄,沒辦法的辦法,但還是要控制好倉位 。5、分檔建倉法不怎麽適用於周期股以及大盤股。周期股如果遇到行業不景氣,業績持續低迷,漫漫熊途,分檔建倉法進去也是會被套。至於大盤股,尤其是像銀行這類的行業,雖然高股息,但是底倉倉位本來就不高,還會在乎那點股息嗎?而且大盤股波動小,業績彈性小,不適合分檔建倉。 6、分檔建倉法的底倉目標肯定就是最後的目標市值,例如我當時買入泰格醫藥當時設置的目標價就是120億,對應的目標價就是224元附近。(目標價都是自己估算主觀判定,這個問題請不要問我) 目前泰格市值72億,離120億還較遠,這就是我能長期拿住的原因。不過可惜當時只讓我買入了底倉和二檔,當時就留了1600股的底倉,後期經過送轉,目前的股數為6400股。不過後面就按此計劃表做了幾次差價,目前的泰格醫藥成本為7.3元,對應的成本只有4.4萬,目前盈利17萬。

至於泰格醫藥何時賣出: 1、達到我的底倉目標價位,不過如果真的達到了還要根據當時的業績再去判斷。  2、從成長期步入成熟期,拐點出現  3、基本面發生質的變化。

再來看看雙鷺藥業:

當時2009年買入雙鷺藥業的計劃表,是給我姑姑的賬戶打理的,總資金60萬,打算建倉3只股票,每只15萬,共計45萬股票,留足15萬現金。 當時就建了2000股的底倉,底倉成本67400元,後期買賣檔位做差價。目前只留了底倉,也是經過後期送轉股,目前股數3600股,成本做到5.2萬,盈利接近10萬。獲取2倍收益。目前離400億市值還有很遠,我會繼續等。


這是最近20萬用於建倉蘇大維格的計劃表,底倉買入7.8萬。因為現在創業板出於高位,風險比較大,本人的買入檔位比例控制在12%,第五檔離底倉位價格幾乎調整50%,市值19億,幾乎也接近反彈。賣出檔位依然控制在15%,堅決按計劃執行。

在這里我給大家補充下,分檔買入不是一味的瞎買,一定要提前制定計劃,按計劃去執行。提前把買入某只股票的資金總額規劃好,是多少就是多少,就算5檔全部買入,也要留出現金流,切記不要滿倉。因為本人是每個月往賬戶里放錢的,雖然不是很多,但是也有點用。這幾年我的賬戶股票資金就算在牛市幾乎都不會超過80%,這就為我逢低建檔位提供了後盾。

分檔的好處:  1、計劃執行,漲不高興,跌不吃面。 2、能夠有效的應對熊市 3、穩定收益  4、始終都有現金流作為後盾 5、操作靈活,設置4-5只股票,哪只跌了買哪只,不可能全跌,也不可能全漲,除非系統性風險)6、忽視短期波動,可以保證中長線持有。7、可以適用於大多數優質中小盤成長股。

分檔的不好之處: 1、如果買入底倉價位是低位,後期不追漲,只能獲得部分收益。 (我是不會追漲的) 2、不怎麽適用於周期股以及大盤股。周期股如果遇到行業不景氣,業績持續低迷,漫漫熊途,分檔建倉法進去也是會被套。大盤股波動小,業績彈性小,不適合分檔建倉。3、如果在牛市,由於分檔建倉4-5只股票,倉位3-4成,獲取收益有限。不過牛市也不是一路上漲的,如果在底倉成本之下檔也可建倉。

我之所以不買大盤股的原因就是現在大家都在羨慕格力電器、蘇寧電器、貴州茅臺等上市之後漲了多少倍的價值股,誰無想到這些公司也是從上市的小市值公司逐漸才成長到目前的大市值公司的。我們現在唯一做的就是要追求後期能夠成長為大市值公司的小公司,然後和這些企業一路成長。這就要看自己怎麽去研究了,像對於大部分中小投資者而言,選出好公司是投資過程中經常會有的事情,但是持有到最後達到自己當初預期目標的人卻很少。於是經常會有一賣就漲甚至錯過10倍股的投資者,後面我也就不說了,就是一個字“悔” !

其實我也有堅持不下來的時候,比如這次買騰信股份,當時買入底倉目標市值就是120億,但是後期這廝短期價格一路狂漲,我又受到一哥貴州茅臺股價所左右。於是在93億市值對應的145元就全部出貨了。不過我也不後悔,因為市場當中沒有“後悔”二字。只能當做買經驗了。

股市當中操作的思路是操作容易行動難,那些投資格言大家都很清楚,但是能做到的沒有幾個。而最終能堅持下來的都是成功的人士。

看到有些人說賺了多少多少收益,我只想說的是,行情好的時候,每個投資者都是股神,誰進去都會有收益,但是還是有好多投資者收益甚微或者說無收益,我只能想說都是這些投資者經常換票的結果。而那些賺了很多收益的投資者在這點上就有優勢,因為他們要麽是短線高手要麽就是能拿的住票子的投資者,不過也不能太樂觀,除非自己從此遠離股市,如果方法不當,遲早會還回去的。

如果投資者都是給自己投資犯錯去找借口,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那樣怎麽會有進步,又怎麽會在錯綜複雜的股市當中獲取高額的收益呢。投資犯錯乃兵家常識,但是一定要去面對,而不是躲避。更何況,投資大師們還都會犯錯。

我想說的還是那些話,股票還是那個股票,只是每天的賬面公允價值在變化。每個人買入股票都會被套,沒有不被套的票子,只有被套住的是自己的心買股票不是為了解套而買的,是為了讓公司給自己賺取更多的利潤,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屁股一定要坐的穩,一定要把選對的股票拿住、如果前期買入被套,忍不住要割肉。那問問自己為什麽當初要選擇買入,為什麽要去買入。“割肉”二字在我投資字眼里已經不存在,所以請大家以後不要問我是否會去割肉,謝謝!我既然敢去買,那證明是我之前研究好的,值得我去買的,是後期自己看好的,不是因為短期買入被深套就去割肉。

做為我們散戶一定要抱著投資的心態入市,抱著做股東的心態去賺那些企業發展的錢,去找那些過往業績複合增長率在15%以上的公司並且去判斷後期業績增長率是否能繼續維持下去。如果能,我們就去賺他們經營發展的錢,而不是天天專註於K線,如果投資者成天專註K線,還不如去研究自己投入的企業是怎麽經營,研究企業後期成長性是否更佳,研究其業績。

我想說一定要選對好公司,(自己要去研究,就別問我了)買入並且長期持有。其實好多人都騎過牛,只是一些人一上牛或者中途就被牛摔下來呢。最後的慘樣大家應該知道。

巴老說如果買股票不能拿10年的心態,就不要去拿它10分鐘。彼得林奇說成長股是給股東最好的回報,歐奈爾說盡量去買股本小市值小的公司。本人總結出拿著優質中小市值成長股,去做中長線,絕對有非常不錯的回報。

風神大家都應該知道,現在好多投資者包括我自己也拿風神做偶像。其實他的秘訣就是他對自己買入的公司研究的很透徹,買入的都是中小市值成長股(省廣股份、大華股份、航天信息、順絡電子等)   我想類似的這些票子肯定都有投資者買過,但是你們買入去深入了解這些公司了嗎?就算了解了,你們能一直抱住嗎?你們沒做到的,風神做到了,他就是利用複利的魔力,讓自己成功了。所以請大家不要去膜拜誰,我們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膜拜對象,戰勝自己,做投資不要被情緒所控制,不要被市場所左右,要自己理智的去判斷。

這個分檔建倉法其實也是最簡單的,最普通的方法,本人把這個方法從2009年堅持使用至今,已經用了5年了,此方法挺適合本人。大家看到我現在的小成績,只是慣於我對自己投資方法的堅持。本人習慣於把股票及股票資金倉位用做表格的方式去編輯,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防止自己上實戰賬戶盲目操作,因為我也是人,有時也擔心受情緒左右。如果哪只股票快到我的目標價位,我一早就掛單,然後關閉賬戶,能成交就成交,成交不成就算。我不會去預測到底跌倒什麽價位再去買入,漲到什麽價位再去賣出。這就是我的投資習慣。

養成適合自己的投資習慣並堅持下去,堅持自己該堅持的,甭去管他人怎麽說!不要輕易被市場的噪音所左右。投資是場馬拉松,如果我們堅持了適合自己的投資風格,最後的成功就會屬於我們!

最後,給大家說明,本人才上雪球沒多久,好多人拿我的方法與辛巴老師的方法去比,這個方法我都已經用了5年了,上了雪球好久才知道辛巴老師也用的此方法。有時也讀讀辛巴老師的雪球文章,的確,投資紀律是很重要的。本人還是那句話,我對待投資很認真,至於投資方法及投資分析都是自己收集資料及自己的切身體會,不會模仿別人的文章及方法。 今天下午本來早早的就給大家發此文的,哎!誰讓咱是當會計的了,查了一下午的帳,現在才休息,就給大家發文了。希望大家認真去看,文章對大家應該受用!

寫的不好的或者不適合自己的,請讓開,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勿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32

閒聊 ABCSTOCK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vcrt.html

      過硬的技法和良好的心態是穩定贏利的前提。
      
       技法和心態又是相輔相成的,技法過硬,心態越容易好,心態好,技法越容易發揮。
       一個總贏的人操作肯定自信和心態平和。
       沒有過硬的技法,妄談心態是瞎扯淡。
       百步穿楊,一個只能拉弓射十步遠的地方的人討論好心態是自欺欺人。
      
       無論投資還是交易,做到頂層的,技法已經不重要,關鍵取決是否具備良好心態,發揮正常的競技水平。
      
       交易場:交換場,得失場,名利場,容易失心。
       能夠不失心的人先贏了一半。
       淡泊心,平和,純真,專註的人更容易進階。
      
       滿腦子都是每年十倍,資金過千萬,收益最大化的想法。
       焉能不輸?
       真正的魔在內心。
       與其好高騖遠,不如踏踏實實辛勤耕耘,做好盤前盤中盤後的每一項工作。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
       水到渠則成。
             
       過於看重得失,反而會事與願違。
       好的心態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千錘百煉練出來的。
       性子急和性子慢與有沒有好心態沒有什麽必然聯系。
       時機出現的時候,一樣需要快速反應。
      
       評估市場整體風險,板塊整體風險,個股風險和調整策略是出手前必須考慮清楚的事情。
       臨盤決策,頂級作手也會失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09

閒聊投資—寫作業 DAVID自由之路

來源: http://xueqiu.com/5819606767/35469877

上篇文章講了,投資可以從抄作業開始,但是抄作業也會存在一定的問題。


通常而言,熊市底部抄作業比較容易,因為熊市底部的時候,股票價格較低,連寫作業的人,自己也會被套住了,所以抄作業的人有心理優勢,但是牛市來了,就麻煩了,通常寫作業的人,大部分只會說何時該買,因為何時買很好論證,但何時賣,怎麽賣,誰都心里沒譜,於是,經常的情況是,熊市底部大家一條心,這個粉那個粉,大家都把倉位抱得緊緊的,但是牛市一來,成鳥獸散,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當我們牛市中想買票的時候,就遇到尷尬了,看別人作業寫的很漂亮,但是一看股價漲了不少,寫作業的人都是底部拿上來的,你敢跟進嗎?大部分人是不敢的,因為你沒有自己的投資體系,你只會抄別人的作業,那麽你失去了心理優勢,很難抉擇。

前面所述是抄作業最大的問題,另外還有其他問題,比如流動性不好的票,等你看到作業的時候,價格肯定已經上去了,即使別人邏輯很對,你的機會也少了很多。再者,你一直抄某個人的作業,風格也和別人類似,有一天別人不寫作業了,或者市場風格變了,大家都要開始自我創新的時候,只會抄作業的人,就會遇到瓶頸。

所以,當我們投資的能力到了一定階段,希望進一步提升的時候,必須要自己會寫作業,要寫好作業,我總結有以下幾點訣竅
1、了解投資的歷史,比如股市長期的趨勢如何,利率和股市的關系,市場平均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多少算合理?周期性行業和非周期性行業有什麽不同?
2、涉獵要廣,最好各種金融品種都要了解,比如債券、可轉債、股票、基金、股指期貨、期權、打新股等,都要有所了解,這樣看問題才能全面,你才能知道什麽品種出現階段性的高估和低估。投資盲點經常存在,我就知道有一個投資者,非常看好中國石化,寫過十尺長文論述中國石化的價值,但是他不知道石化轉債,當石化轉債出現連續折價的時候,他錯失轉股套利的機會,白白失去降低成本的機會。
3、要能定量分析,基本的財報要會看懂吧,對於一些猜測,做好能通過定量分析來論證,比如有人說,股票應該高拋低吸,某個板塊漲的多了,就該賣出換另一個弱勢板塊,但也有人說,股票就是強者恒強,某個板塊漲的多,就應該繼續持有,而如果這個板塊走弱,就應該賣出追強勢板塊。到底誰說的對?靠嘴說不清楚,我們完全可以任選兩個指數,比如滬深300指數和創業板指數模擬一下,每天收盤賣出弱指數追強指數,和賣出強指數追弱指數,最終誰的收益高,一算就清楚了。
4、最關鍵的一點,不能屁股決定腦袋,這是寫文章的大忌,因為自己買了,就選擇性忽視不利因素,放大有利因素,這樣騙不了別人,最後只能把自己也騙了。

有一種類型韭菜,就是在忽悠別人的時候,把自己給忽悠進去了,最後用格雷厄姆講的一個故事結尾“有一個石油勘探者在上天堂的時候,聖彼得告訴他一個壞消息。聖彼得說:你的確有資格進天堂,可是你也看到了,分配給石油勘探者居住的地方已經客滿了,我實在沒有辦法把你安插進去。”那個石油勘探者想了一會之後問聖彼得說:“我可不可以跟那些現在住在那里的人講一句話?”聖彼得想了想,讓他說句話也無妨。那個石油勘探者於是合起他的雙手成杯狀,放在嘴邊大喊:“地獄里發現石油了!”忽然之間,大門開了,所有的人蜂擁而出向地獄沖去。這留給聖彼得很深的印象,並立刻邀請這位石油勘探者搬進去,無拘無束地住在那里。結果這位石油勘探者猶豫了一下說:“不,我想我還是跟那些人一起去好了。謠言里,也可能有一些真實的成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49

閒聊投資—抄作業 DAVID自由之路

來源: http://xueqiu.com/5819606767/35410220

靠工資賺錢是加法,靠投資賺錢是乘法,所以很多人希望通過投資致富,但是股市幾千個股票,還有各種其他品種,很多新人一頭霧水,不知道該買什麽。我認為,投資第一步從抄作業開始比較好,直到今天,我還經常抄別人作業。那麽為什麽說抄作業好呢?

我做過好幾年的產品經理,對軟件開發有一些了解,當我們準備開發一個項目的時候,工程師該如何實現目標?通常而言,比較好的方法先尋找開源軟件模塊,而不是自己去開發。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工程師可以很容易找到開源軟件,一個投資者通過各種論壇,也很容易找到各種投資信息。當然,也有人非要閉門造車自己寫,但通常累死累活,造出來的還不如別人開源的模塊。同樣,也有一些投資者排斥外界的任何觀點,一根筋投資,大部分的結果並不好,可能運氣好買了一個不錯的股票,但最終會在某一個票上面套牢。

但是抄作業,並不是很容易實現的,可以說,抄作業的功力足夠好,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而言,足夠實現財務自由,下面說一下抄作業的幾個境界。

1、盲目照抄作業,只抄答案,不管過程。這種人通常是股市中的韭菜,是股市買單的人。就好像一個工程師為了開發一個項目,找到一個開源模塊,自己並不理解,就照搬過來,結果軟件BUG不斷,還沒法解決,這個工程師只能罵開發這個模塊的人是傻瓜,或者騙子。股市中盲目抄作業的人很多,看巴菲特買中石油,他們也買中石油,可惜巴菲特1.8港幣買,他們48元買。這些人也是一些通過搞薦股賺錢的所謂分析師的韭菜,專門幫別人擡轎子。

2、關註別人寫作業的邏輯和過程。這種人已經很難成為韭菜了,看到人家說銀行股市盈率低,他們會自己親自算一遍,看到人家說某個成長股業績預期高速增長,他們也會親自看一遍財務報表,看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相類比IT軟件工程師,在使用一個開源軟件的時候,自己先寫一個測試軟件測一遍,看性能和功能是不是符合要求,那麽再用的時候,也不會遇到問題束手無策了。從抄答案提升到抄邏輯,恭喜你進階了。

3、不僅會抄作業,還會選擇性抄作業,那麽恭喜你,你可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許你的收益率,能戰勝被你抄作業的人。比如騰訊和百度,去抄ICQ和谷歌的作業,抄成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企業。如果你看到別人寫的分析,知道哪些是客觀的分析,哪些是寫作業的人屁股決定腦袋的想法,那麽你可以做的比他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59

閒聊投資——檢查作業 DAVID自由之路

來源: http://xueqiu.com/5819606767/35527162

前面寫完了抄作業和寫作業,最後講檢查作業。

我上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是中等水平,倒不是考試題不會做,而是粗心,該作對的題做錯了。直到小學四年級,我突然開竅了,做完題以後,開始檢查答案,用各種方式來檢查答案是否是正確的,從此我進入好學生的行列。到了高中,有一次我做物理的選擇題,我不計算,只是看ABCD四個答案的合理性,結果10道題能作對9道題。

投資看似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抄抄別人的作業也許就賺了不少錢,但拉長時間周期看,投資又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因為投資是一個可熔斷的行業,也許你前面賺了再多,只要最後一把失手了,你最後的價值也許不是正數,而是負數。很多天才投資家,最後以破產告終,投資界的常青樹也屈指可數。所以不論我們是抄別人的作業,還是自己寫作業,最後一步一定不能省略,那就是檢查作業。塞斯卡拉曼的安全邊際,就是一種檢查作業的方法。

怎麽檢查作業,我覺得以前和訊網的德隆專家總結的三知道很形象。
1、能跌多少?從各種安全邊界去分析,計算一個投資品種最大的下跌空間。
2、能漲多少?從各種可能的情況分析,計算一個投資品種最大可能的漲幅。
3、需要等多久?這個對上杠桿的投資者非常關鍵,如果等待價值回歸的時間遙遙無期,那麽堅決不能上杠桿。

當然,也不是所有投資策略都要檢查作業,如果投資足夠分散,每個品種只買1%,並保留足夠現金,那麽就沒有必要檢查作業了,也就是通過降低投資的效率,來提高投資的容錯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28

閒聊「估值」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bt9.html

    股市連續大挫,有位朋友手中的一只重倉的金融股,前期猛漲,現在卻累計下跌了將近35%,他那個郁悶啊!遂來電話,聊天解悶。

    我說,如果你認定這只股票確是低估的,那就堅守,等待回升;如果發現有比它估值低很多的其他股票,那就不妨先換掉。

    “我不知道怎麽樣算是低估還是高估的,我不會估值啊!”這位朋友說,接著問:“那你說說,怎麽個估值呢?”

    我的媽呀!他這一問,可擊中我的軟肋了!不瞞你說吧,估值這東西我也就一直沒有真正搞明白過,也不知道有哪套方法估得準啊!回顧許多名人專家的估值言論,看他們判斷股指高低,股價貴賤,最終有幾個料準的?很多估值事後都讓人大跌眼鏡,連連搖頭呢!現在,每當聽到誰振振有詞地講解估值,說什麽價格嚴重偏離價值啦,估值明顯過高或過低啦……我就先連連搖頭起來。

    所謂股票估值,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評定股票當時價值的過程,估計其能夠到達的預計價值,但估起來卻是非常複雜的,因為影響因素實在是太多太多,也沒有統一標準,任憑你采用什麽方法,運用什麽先進的數理模型,都無法切實可循,每個人的估值都會不一樣,就好比“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樣,所以,股市始終都有對手盤和多空博弈。否則,倘若真有眾人統一認定的估值水平,那交易也就不會發生,股票走勢就會像死人心電圖一根,沒有一丁點波動,股市也就不成其為股市了。是不是?

    先要說明,我沒有“用0.4元買1元東西”的估值功夫,說不出有什麽價值的關於運用估值來買賣的策略與方法,在此只是閑侃估值對於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作用與意義而已,而這對股票買賣絲毫不具有可操作性可言。

    金融市場(比如股市)為什麽這麽的混沌模糊、那麽的不確定性?原因就在於估值模糊不清,難以捉摸。不過,盡管如此,但估值對市場經濟的作用和意義卻非同小可。高估值,具有激勵作用;低估值,具有倒逼作用。

    一、高估值激勵

    我們以創業板為例,說說高估值激勵的機理。當前,創業板平均市盈率接近70倍,估值高了吧?應該是高了。有泡沫了吧?應該是有了。然而,即便如此,為什麽創業板也還屢創新高呢?盡管明擺著大多數人去那是找死,但投資者和投機者怎麽還楞是往那里沖呢?這就是高估值激勵所起的作用。

    改革開放30多年了,老一套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發展要求,老本差不多吃得精光,現在舉步維艱,想要突破而求得發展,就必須轉向與轉型,調整結構,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動力,也就是說必須發展新型產業,而創業板代表了新方向,新動力,新型產業,於是乎,市場追捧創業板,給予高估值促進激勵,這正是市場經濟進步和進化的表現。股市承載了經濟發展需求的信息,傳導給實體經濟,引導實體經濟轉向與轉型。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一頭是,股市中創業板泡沫越吹越大;另一頭是,實體經濟中新型產業的投資也在迅速增長,社會資金、風投資金、金融機構資金等越來越多地投放到這些新型產業中,科技和信息園區各處爭相湧現,新型企業像雨後春筍般地生長出來。當然,最終能夠真正脫穎而出、成功制勝的一定是極少數,但這些為數極少的企業對整個經濟體的牽引力與貢獻率卻非常巨大,比如,阿里巴巴、騰訊、網易、百度、等等,就是一系列典型例子。再比如,納斯達克泡沫破滅,一批新型產業則成功崛起,帶領美國經濟逐步複蘇。所以說,雖然股市泡沫終會破裂,實體經濟通過競爭,優勝劣汰,造成落敗的企業哀鴻遍野,一將功成萬骨枯,但這對經濟的作用與貢獻非常巨大。這就是股市給予高估值促進激勵的作用與意義所在。這是一種必然的競爭進化過程,有時越是慘烈,往往對整個經濟體就越是有成效。

    說到這,我驀然想起,我有位同事朋友,多年前離職,去幫別人搞風投什麽的。這幾年里,我向他推薦過幾個我們都算比較熟悉的關於紡織及服裝類的項目,他都當場一概拒絕。而看他全國到處跑,找來的那些項目都是他並不太懂的,其他人也搞不太明白的。當時,我心里嘀咕:“這老兄可真是的,拿別人的錢不當錢似的,大把大把地往那麽不確定性的地方亂扔,也太投機了啊!”現在想想倒覺得有點“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呢,“亂投”項目十來個,只要搞成一個就賺翻啦!事實上,要是哪個項目你都清清楚楚、十分精通,那它也不是個真正的新型產業項目了。是不是?

    而在這個過程中,你摁摁計算機或掐掐手指頭便可清清楚楚地算出估值到底有多高和泡沫有多大嗎?顯然不能吧?這實在是因為市場太混沌、太模糊了的緣故。難怪巴神大爺說:“如果你需要用電腦或是計算器來算,你就不應該買。”芒格也類似這麽說:“我所見過的一些最差勁的業務決策都是有關未來預測和折價的。更高深的數學加上精確過了頭的數據看似應該對你有所幫助,但卻沒有。”

    這里須要特別提一下的是,一個沒有做空機制的市場(比如創業板),很容易泡沫泛濫,致使這個市場的效率日趨低下。

    二、低估值倒逼

    以上談了“高估值激勵”方面的機理,接下來簡單地講一下“低估值倒逼”方面的機理。我們來看看主板市場中的一些傳統企業的情況,許多股票的估值被市場壓得很低,原因就是,歷經20多年,那些曾經功不可沒、成就輝煌的傳統企業,發展遇到瓶頸,老套路不改變,市場就會壓低估值,倒逼你調整或轉型,只有當你讓市場看到有了新的苗頭和希望,才會給予你更高的估值,不然就會依然苛刻地對待你。比如,就拿這波金融股的表現來說,隨著企業自身改革不斷深入,推行利率市場化、增加金融產品與服務、提高管理水平和風控能力、資產證券化……市場也就作出積極反應,估值提高(說是估值修複),推動股市大漲。

    可見,低估值也是市場競爭與進化的必然選擇,倒逼與鞭策落後者進步和提高,否則就讓你淘汰出局。

    由上可知,在始終混沌模糊的金融市場中,估值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不同市場,不同制度與機制,不同環境,估值就會不同,它是動態的,折射出市場在競爭進化過程中的激勵與倒逼的實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99

閒聊市盈率、市淨率的估值方法 孥孥的大樹

http://xueqiu.com/8592131633/37020200
研究一家企業其中一個關鍵的步驟是估值。對於投資者而言,會儘量想辦法估算出這個公司的內在價值,以低於企業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再以高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賣出,以尋求低風險而高收益,真正做到高拋低吸。
  對於估值,既是一門技術活,又是一門藝術活,需要邏輯,需要分析師涉取大量的知識及經驗的積累,所以在不同的分析師眼裡,估值的差異性會存在,而且有可能會比較大。這些都是分析師對整個經濟面、行業、政策、企業的基本面等綜合分析後,結合當前股價及未來趨勢後所做的研判有較大的關係。可見,這是一個綜合考慮的結果。所以,在每一次研究完行業、企業的基本情況後,最後才來對企業做估值,由此來判斷在哪個區域段買入更好。當然,如果你對技術面在行的話,用其結合應用於買入點,以提高成功率,那是更好的。
  關於股價的價格便宜不便宜,身邊有兩個經典案例,可能是很多剛入門的初學者常范的錯誤,分為兩個級別吧。第一級別,只看股價。某次跟朋友聊,說最近有關注哪些股,我列舉了XXX;其說,這個股價這麼高,不買;我答,那你買啥類的股票,他說買價格低的啊,一般不買超過十塊的股票;我說,那京東方不錯,現在才二塊多,其說,那也太便宜了,垃圾股吧;我瞬間石化。第二級別,講PE的。拿A企業PE=40,與B企業PE=4來相比對,說這B企業PE=4,便宜絕對值得買,另A企業PE=40,估值高了。當然,B企業存在的估值修復的可能,買後只要有耐性,上漲的可能性非常大。那麼,問題來了。這裡有幾點錯誤的認知。朋友將PE靜態的看了,無論如何,PE是需要動態判斷的,如果靜態判斷往往是掉坑裡。如果A企業,明年每股收益繼續保持增長,則A企業的PE有可能變為30,再下一年有可能是20,這一類屬於成長股;而B企業,有可能業績一直在變差,每股收益不斷的下降,那麼PE有可能瞬間變到8倍、10倍都有可能。所以,略懂,但沒摸清楚市盈率,往往就害死人。在市場上一般的規律是,成熟的行業市盈率低,而新興行業,題材行業的股票市盈率高。因為大家都認為他會漲,炒的價格自然也高。買不買,買哪一類,需要大家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分析。我還是那句話,好股常有,關鍵怕你沒資金,以耐心制勝。
  另外,經常有人拿中國股市的市盈率與外國成熟市場的市盈率進行比對,這點我是非常不同意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城鎮化進鎮也就三十年,而股票市場也就發展二十多年。如果要拿美國,日本的成熟市場與中國的市場比較,那就必須拿美國,日本與中國發展背景相似的情況下進行類比。在相對等的情況下比較,意義將會更大。比如,中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與日本75年左右經濟發展水平差不多,那麼中國拿滬指與日經指數進行比對,這樣比較靠譜。
  關於上市公司的估值,目前常見的有如下三類方法。
  相對估值法,主要的指標有市盈率P/E,市淨率P/B,市銷率P/S,PEG估值方法,EV/EBITDA估值方法;
  剩餘收入估值法,EVA,經濟增加值模型;
  絕對估值方法,DCF,折現現金流模型;DDM,股利折現模型;

  其中,相對估值法,就是以可比公司在市場上的當前定價為基礎,來評估目標公司的相對市場價值高低。這種估值方法中所使用的主要指標為市盈率,市淨率等市場乘數比率。
  由於其比較容易計算,易懂等特點,也成為各大券商,投資機構分析師最喜歡用的方法,也是市場上最常用的估值方法。
  在券商的報告中,經常看到的常用指標有。
  市盈率=股票價格/每股收益=公司市值/公司淨利潤;
  市淨率=股票價格/每股淨資產=公司市值/公司淨資產;
  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PEG=市盈率/淨利潤增長率*100

  其中,淨利潤增長率最好是評估過去幾年的複合增長率,結合行業的實際情況略做增減做預判為好,一般選擇3~5年。
  以上三個指標,在雪球發過的文章,我都使用過,但最常用的還是市盈率跟市淨率指標,對於PEG指標,更多的是適合於長年穩定增長的企業,比如我之前分析過的康美藥業。
  首先,咱們從最簡單的概念及計算公式入手,稍微理清楚指標間微妙的關係。
  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收益=當前市值/上市公司淨利潤;
  市淨率=股票價格/每股淨資產=公司市值/公司淨資產;
  淨資產收益率(ROE)=淨利潤/淨資產
  所以淨資產收益率=PB/PE,可見這二者是有緊密的關係的;
  此外淨資產收益率=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槓桿比率
  淨資產收益率= (淨利潤 / 銷售收入)*(銷售收入/ 總資產)*(總資產/淨資產)
得出淨資產收益率=銷售淨利率*資產周轉率*槓桿比率=PB/PE

  關於杜邦分析裡面的其中幾個奧秘,此次咱們不闡述。
  先講一講市盈率,PE
  常用的市盈率計算方式有兩種,靜態市盈率和滾動市盈率;
  靜態市盈率也叫市盈率LYR(Last Year Ratio),是以上一年度的淨利潤或者每股收益為基礎來計算的。同樣有兩種計算方法;
  靜態市盈率PE=當前股價/上一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靜態市盈率PE=當前市值/上一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滾動市盈率也叫市盈率TTM(Trailing Twelve Month),是以最近報告 4個季度的淨利潤或者每股收益為基礎來計算。同樣有兩種計算方法;
  滾動市盈率=當前股價/最近4個季度基本每個收益之和;
  滾動市盈率=當前市值/最近4個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特別注意,以上4個季度屬於滾動的概念,每個季度都會不同。雖然它的起始點會發生變化,但卻始終包括有四個不同的季度(1、2、3、4;2、3、4、1;3、4、1、2;4、1、2、3,如此滾動)。
  動態市盈率,是以本年度第一季度開始的每股收益或者淨利潤為基礎,預測本年度的每股收益和淨利潤而計算出來的市盈率。一般券商多用這類方法進行估值計算,同時結合行業,企業歷年的增長情況,以現在的股價為基準,預估未來業績增長,預測未來幾年PE情況。
  動態市盈率=當前股價/動態預測的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動態市盈率=當前市值/動態預測的本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那麼,前面的基本概念已經講畢。則市盈率,適用範圍在哪。這點我必須搬教科書上的內容,有相關財務知識的童鞋都會知道。市盈率的試用範圍:市盈率模型最適合連續盈利的企業,一旦企業業績虧損,則市盈率不存在意義。
  從這點出發,市場供應與需求的規律,將市盈率體現的淋漓盡致。簡單來講,由於新興行業,對企業的成長性大家想得很美好,預期很高。一家新興企業新上市,對外發行的流通股比較少,而中國人又賊多,錢又賊多,於是,產生了供不應求的現象。這麼少的流通股又怎麼扛得住這麼多人「炒」。於是,供不應求的結局,則使股價一直被推高,導致企業的市盈率一直處於高位。通過大家長期的追逐新興成長企業的股票,市盈率就這麼一直高高在上,但成長性依舊在,股價不斷創新高,這就是中國股票成長股的現狀。這也就說明了,成長股本身也並沒有錯,只是短期的資本追逐,中國整個投資環境的不成熟導致的結果。長期來看,價值回歸是真理。
  我們知道,當下的一年期無風險利率為2.75%,那麼換算成市盈率是100/2.75=36,可以以36倍市盈率為估值的最高限作為參考。這樣比較的意義在於,如若存放一年銀行的無風險利率的市盈率為36倍。如若,高於36倍,則投資股票的風險是偏大。當然,這只是解釋,而且還是靜態的解釋,在這裡僅是為大家說明,市盈率的意義。不可以為估值指標靜態的看,這樣子太片面,無風險利率換算出來的市盈率是一個基準。另外,還要根據我之前寫的另外一篇文章,則是講到了市盈率還要跟企業所處的行業比,公司的歷史市盈率比,未來市盈率的預估比。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的比對出企業的整體估值,儘可能的靠譜。
  再講講市淨率,PB。
  相關的財務教科書,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市淨率主要適用於需要擁有大量資產,淨資產為正值的企業。大量資產,我個人將其歸納為重資產企業。則市淨率應用於重資產企業則更為合適。
  如若從重資產角度講,市淨率則適合那些重資產的行業例如鋼鐵、水泥、造船、機械製造,房地產等。總體來講,基本上屬於成熟的行業。歸納一下,則市淨率適合用於成熟的且重資產的行業。大家可以翻一翻成熟行業,其市淨率也是異常低。相對於成長股來講,絕大部分成長股帶著輕資產的帽子,呈現出來的則是高市淨率。大致有這麼一條規律,在市淨率較低的行業中使用市淨率估值效果更好,反之在市淨率較高的行業中使用市盈率估值效果更佳。
  在這裡必須強調一點,關於市淨率在定義上指的是每股股價除以每股淨資產。淨資產,一般由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得出淨資產。而在考慮淨資產時,個人認為,需要把影響淨資產質量的其它因素綜合考慮進來,比如,應收款項過大,計提的壞帳準備過低,這類如中聯重科,目前就是典型。此外,還需要把可轉債等債務的影響攤去淨資產的份額,這樣剔除後才顯示出真正的市淨率,更能行之有效的去判別,企業的股價與內在價值之間的比較。這一點,大家要詳細的挖掘一下資產負債表各類資產組成,以估算出真正的內在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294

閒聊投資的一些感想 cody-chen

http://xueqiu.com/1821145691/38103616
1、牛市思維還是熊市思維?
討論行情時,同事提醒說,目前不應該維持熊市思維,更多從牛市視角來選股,筆者感受頗深,其實回首12年以來行情,我們正處在史無前例的牛市行情中,如果說創業板指數不斷創新高讓人難以信服的話,看看中證500指數,其代表剔除滬深300為代表的中盤指數連續11月月線收紅,且不斷創歷史新高,兩年多已從低點上漲134%,所以,在這樣大環境下,別輕易看空,除非真正大環境出現拐點,因素可以很多,但大部分只能後驗,所以借用索羅斯的話:「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2、增量資金VS存量資金?大盤藍籌VS中小創業?
宏觀上理解,度過11年貨幣政策收緊導致全面熊市,12年「新董事會」上台後面臨3期疊加和新常態判斷,結構改革方向重點是新經濟,所以,投資者紛紛把目光投向代表新經濟發展方向的創業板。貨幣政策上,「新經理層」實效辦法不多,既要又要的語境下,只能走鋼絲,整體上,貨幣政策維持放水趨勢不變,只是節奏變換上有急有緩,所以聰明的投資者總能把握合適的政策機會獲利,當然13年中旬央媽搞了個風險測試,最後是央媽認慫了,市場似乎更肆無忌憚了。無論怎樣,信用貨幣下,市場更像個投票器,信心比黃金還重要,隨著對「新董事會」的信心越來越強烈,所謂改革牛也好,居民資產再配置也罷,只要投資者有信心持有,後續資金源源不斷買入,市場最終會超大部分人預期。當然,投資者需要弄清楚三個問題,1)貨幣會不會持續放水?目前這個問題比較好回答,起碼17年前,這個問題顯而易見的,17年10月董事會面臨新一屆改選,誰都不希望在任期間經濟連續下滑,這就是政治週期,所以今年可能看到7.2%,明年7.2%以上妥妥的,而且很可能大幅超預期,達到上述目標必須靠放水。2)放水的錢最終流入房地產還是股市?首先,過去十年房地產是居民財富最大源泉,背後動力是城鎮化下巨大的供需缺口,技術實現的邏輯也很好理解,依靠出口順差,央行發行大量基礎貨幣,居民和企業存款通過銀行和信託渠道流入房地產企業,最後再把房屋銷售給居民(樓市需求應該說正常的,問題是價格失控引發投機加槓桿產生的泡沫,表面只是大家看到財富效應下抵押品面值的大幅升值而已),其次,房地產拐點已經來臨,90後出生人口呈斷崖式下跌,舉個簡單例子,假設25歲平均年齡購房,1995年出生人口5年後面臨購房需求,而1995年出生人口數是1693萬,其中男915萬,女777萬。不區分農村和城市,最多需求才915萬套,而2013年國家統計局統計僅商品房銷售就達1104萬套,所以不出幾年房屋大量過剩,感興趣參考筆者2013年寫的文章,所以聰明的投資者早已撤離房地產投資,但是為了穩住經濟,國家不會希望房地產下跌,會成為階段性擾動因素,但不是資金流入的趨勢。http://xueqiu.com/1821145691/22985365。最後,大類資產中股市是除房地產外能容納如此巨量資金的場所,股票也能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周行長語),只是通過直接融資的方式而已,還降低債務率(作用機理比較複雜)。3)股市裡資金是存量博弈還是增量博弈? 理性看,過去幾年,增量資金流入有限,關於存量博弈的故事講了很多,微觀上理解,一則市場結成利益共同體,09年上市創業板,12年大股東才解禁,初級玩法是減持,高級點開始市值管理。二則規則使然。由於滬深300股指期貨存在,投資者找到不對稱操作市場的套利玩法,空股指期貨,坐莊中小創業。當然,去年11月,大量存量資金進入,更宏觀對沖的投資者狠狠地賺了一把做量化對沖的投資者。關於未來是否延續大盤藍籌VS中小創業博弈?筆者看法,一則未來增量資金會源源不斷,但呈現階段性特徵,參考:海通證券《市場的幾個認知陷阱 》,申萬《策略悟道系列報告-短期監管壓力大,長期趨勢仍流入,理財資金入市調研報告》;二則大盤藍籌VS中小創業博弈還會在階段性出現,需保持警惕,把握輪動機會。
3、機會在哪裡?
短期,階段性主題層出不窮,風口互聯網+就不說了,最近申萬、民生強推的西藏板塊,華泰推的北斗或許都有機會。但筆者的感覺,滬指3400點闖關在即,無政策打壓下,若順利闖關3400後,之前看空投資者才可能進場而看到更高點位,如果賭闖關成功,保險、銀行將是非常重要的權重成為進攻重點,如果行情被激活,重演11月成為風口的豬也不是不可能的。中期,考慮政治週期,由於17年10月董事會再次改選,16年增長很可能是主題,今年商品很可能是熊市最後一跌,在所有行業估值上一台階後,下半年開始資源股將有不少機會。
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68

[閒聊]X-Kizz好似都有八年

1 : GS(14)@2010-08-03 21:08:40

那時好像我是第38名會員...貝貝叫我入會,當年還是個中學生,現時都出來工作了,哈哈

我也猜不到可以運作這樣久,我之前都搞過論壇,最後都是沒人,所以執左,所以就運作經驗把X-Kizz搞起...
2 : punpunm(4)@2010-08-03 21:23:45

好似6年
3 : GS(14)@2010-08-03 21:26:23

我在大約2003年入來,應該7年吧?
4 : punpunm(4)@2010-08-03 21:32:57

網頁歷史1
網頁歷史2



我好似都係03-05年加入
5 : oneirocriticism(809)@2010-08-03 22:55:41

見到自己的名字,有點感動呢,唉
6 : punpunm(4)@2010-08-03 23:02:39

5樓提及
見到自己的名字,有點感動呢,唉


一開始同你傾偈o個時你真係有D衰smiley
7 : oneirocriticism(809)@2010-08-03 23:03:35

6樓提及
5樓提及
見到自己的名字,有點感動呢,唉

一開始同你傾偈o個時你真係有D衰smiley
點解既?

我而家同傾我都仲覺得你衰smiley
8 : punpunm(4)@2010-08-04 12:21:49

7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見到自己的名字,有點感動呢,唉

一開始同你傾偈o個時你真係有D衰smiley
點解既?

我而家同傾我都仲覺得你衰smiley


o個時大家都年少氣盛,我覺得你D語氣真係唔係太好
9 : GS(14)@2010-08-04 21:30:16

7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見到自己的名字,有點感動呢,唉

一開始同你傾偈o個時你真係有D衰smiley
點解既?

我而家同傾我都仲覺得你衰smiley


冰漓小姐完全真人不露相,哈哈哈
10 : abbychau(1)@2010-08-05 14:46:54

7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見到自己的名字,有點感動呢,唉

一開始同你傾偈o個時你真係有D衰smiley
點解既?

我而家同傾我都仲覺得你衰smiley


因為pp 還是年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201

[閒聊]開一個協助小型香港註冊公司集資及買賣少量股權的地方是否犯法?

1 : GS(14)@2010-08-14 14:23:38

開一個協助小型香港註冊公司集資及買賣少量股權的地方是否犯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2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