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貨幣、金融危機談開去 那一水的魚

http://xueqiu.com/2074020838/22281117
按:都說投資銀行即投資一國經濟,這裡從貨幣及金融危機談開去吧~~


一、       貨幣與通脹

先看一組數據:2001年12月M2(廣義貨幣)為15.2888萬億元;2011年12月M2為85.1591萬億元。10年時間廣義貨幣增長了5.57倍。

近十年來,M2每年均以超過15%以上的速度增長,部分年份甚至超過20%——這一速度遠超CPI增速。為什麼貨幣供應增速這麼快,而並沒有引起CPI的大幅飆升呢?

從 初高中接觸馬政經開始,我們就知道,貨幣是一般等價物,是財富的代表。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單位時間可以生產更多產品,所以貨幣增長速度本就是要快於物 價上漲速度的。那麼,這裡有三個比較重要的經濟數據了,M2增長速度,GDP增長速度,CPI增長速度,是否能得出M2增速=GDP增速+CPI增速呢?

不然。事實遠不會如此簡單,這三者決不是如此簡單的求和關係。更何況,M2增速仍快於GDP增速與CPI增速之和。

首先要來看,每年增發的這些貨幣,流向了哪些領域。

簡單說,我們都知道GDP增長的三架馬車,投資、消費、淨出口。而其實,淨出口也可以看成是消費的一部分,只不過這部分消費被輸出到了國外。這樣看的話,就簡化為投資和消費兩大塊了。

CPI, 即消費者物價指數,是消費者生活過程中購買商品的一個物價指數,而根據中國目前的消費結構(恩格爾係數較高),所以CPI中食品的權重仍然較高。而 PPI,即生產價格指數,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這兩者各自反應不同領域的物價水平變化情況。但二者增速加權相加,也仍不 等於貨幣增速,特別是今年以來PPI為負值。

很顯然,CPI和PPI都不能代表貨幣對整個社會財富的購買力。

其實,還有 一個更隱性的東西存在,也即「資本」的價格。比方說,三年內,一套房子從50萬漲到了100萬,升值了1倍。但區域內的房屋租金水平僅僅上升了10%。那 麼租金這部分,是被計入了CPI計算的(權重較低,遠不及食品),但是房價上漲部分,既沒有計入CPI,也沒有計入PPI。

如果我們注定是要購買一套房子的,那麼我們貨幣的購買能力,是不是貶值了呢?

所以,增發的貨幣,一部分被生產率提高所產生的更多產品消耗,一部分被CPI或PPI消耗,而還有一部分則進入了「資本」領域。「資本」領域可以是樓市,也可以是股市,更可以是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以及藝術品、珠寶等。這就像是一個蓄水池,把貨幣框了起來。

不過,從這個蓄水池中,也產生了「泡沫」一詞。泡沫一旦破裂,蓄水池一旦決口,就會產生所謂金融危機了(經濟危機)。

二、貨幣與金融危機(經濟危機)

記 得在學校學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是這樣解釋經濟危機的:用到了「生產過剩」一詞。馬政經的觀點,所謂「生產過剩」並非真正是商品生產得過多,用不完,而是貧 富分化的惡果——因為生產出來的東西,富人有購買力卻用不了那麼多,窮人想用卻沒有購買力,所以「過剩」了,於是產生「經濟危機」。

我們也從課本瞭解到,19世紀上半葉的經濟危機,牛奶被倒進大海,因為減少牛奶的供應量可以提高牛奶的價格,從而達到最佳盈利狀態(或最低虧損額)。

事實上,從近30年的所產生的經濟危機來看,已經見不到這種「倒進大海」的情況。而且經濟危機的源頭往往是金融開始出問題(稱之為「金融危機」更合適),已經脫離了簡單的實體產業「產品過剩」階段。

而貨幣,也遠遠比「一般等價物」的屬性複雜。

經濟危機襲來,即使是限量生產的頂端奢侈品品牌,銷量也慘遭腰斬,貧富分化無法解釋這一點。

回顧近些年的幾次金融危機,我們可以看到,似乎產生的原因都不是生產的「產品」過剩了,反而更多是「提前消費」了。

近期的歐債危機,主要原因是希臘、意大利等政府財政赤字,等於是政府「提前消費」了。沒想國際經濟形勢一動盪,資金流動性一緊,突然就發現無法通過借新債來還舊債了。由於歐洲的銀行業普遍持有了別國國債,因此而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波及了整個歐洲。

08 年美國的「次貸危機」,簡單地說,就是金融機構把錢借給了買不起房的窮人。「零收入、零首付」,也可申請貸款,只要你願意承擔一個更高的貸款利率。這部分 窮人本就不該買房,結果也住進了別墅(在美國別墅很平常,不是什麼富人的東西)。這在房價上漲的階段,風險往往是看不到的。而這些貸款還被華爾街的天才打 包成各種證券產品,以及衍生品,充斥到各金融機構、兩房、投資者中去,其複雜程度已經遠超人類的計算能力。所以蝴蝶搧動一下翅膀,即使是百年的雷曼兄弟也 轟然倒塌。

再往前,20世紀初的網絡科技泡沫。由於牽涉面較窄,所以影響力不大。這一金融危機主要是網絡科技的「資本」泡沫。

97東南亞金融風暴,形成比較複雜,但是讓我們都記住了索羅斯和量子基金。綜合來說,主要是匯率機制、國際收支平衡、本國資產泡沫等原因綜合導致的。

再往前,到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形成原因主要也是房地產市場的狂熱、股市的瘋狂(更可悲的是交叉持股)、以及匯率機制。日本由此進入「失去的二十年」。

……

不再細數。但看官注意,這些經濟危機,都不是生產的產品過剩。更多是由於過度或提前消費,資產泡沫、匯率問題(國際收支)等造成的,而這些,都離不開貨幣。

三、貨幣與金融危機2

先講國際收支平衡吧。匯率問題比較複雜,只能回歸到本原,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假 如A行業生產了產品1000億元,這1000億產品能獲得50億元的利潤(利潤率5%),但是國內只能消費800億。假如不能出口,那麼A行業就「生產過 剩」價值200億的產品。A將不得不通過降價來刺激消費,「走量」,但這時消費量可能只能提高10%,一番慘烈廝殺,A行業虧損可能還不止150億元。

而在可出口的條件下,這一情況就迎刃而解了。200億元銷往國外,美元結算,再換匯回人民幣。這一過程中,換匯使得國內的人民幣增加了200億元,同時也增加了等值的外匯儲備。

同樣的,無數筆交易疊加,得出了整體的國際收支是順差,還是逆差。

長期外貿順差,其實是向外輸出了「生產過剩」,而同時又增加了本國的貨幣供應量,以及外匯儲備。

再來看,增發的貨幣,如果是流入投資領域。之前有說流入房地產、股市等領域。而如果是流入生產領域,反而從某種程度上會降低物價水平——很簡單,生產的產品多了嘛!

看看08年中國的救市政策,就以投資為主,大搞基建項目,08年的四萬億投資刺激,同時刺激房地產,加上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消費類的刺激,輔以寬鬆的貨幣政策(10萬億天量信貸)……

看美國的救市政策,QE來了三輪了,歐盟的救市政策,也是通過OMT無限制購買各國國債。為什麼歐美沒有大搞基建來救市呢?

因為他們已經不缺乏基建,投入基建是一種浪費。事實上通過投資拉動經濟,最早是二戰前的羅斯福新政開始的。

記得有位高中的天才歷史老師(絕對褒義,不知是不是他自創),說,美國等國通過類似羅斯福新政——投資刺激——走出經濟危機,德國、日本也通過刺激投資,不過刺激的是軍工廠,通過戰爭轉移國內民眾矛盾——於是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四、資產泡沫與金融危機

講到這裡,就很明顯了。所謂的資產泡沫,正是貨幣給吹大的。所以一輪資產泡沫破滅,往往在之前有一段時間的貨幣寬鬆。

再回到之前的例子。那增加的200億資金,只要不加入到消費流通領域,對於CPI是沒有影響的。這200億不管進入樓市,還是進入股市,甚至只是存起來,都沒有關係。(進入了蓄水池,當然存起來銀行是要放貸出去的)。

物價同貨幣量,以及流通的速度都是有關係的。

關於資產泡沫,就不再過多講了,此類文章太多了。

只補充一句,「蓄水池」能夠將「小危機」拖後,並聚集成「大危機」。假如這200億的生產本就過剩了,但這200億一開始並不會反應出過剩,甚至其還會繼續增加生產規模。

回到中國的具體國情上,兩個點是比較危險的。一是樓市,一二線城市的樓價已經遠超人們的負擔能力,但三四線城市,縣城、甚至農村,房價還是比較合理的。結構性比較明顯,這跟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方式有關。

二 是長期的國際貿易順差,造成的大量的外匯儲備。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說到底還是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其他都只是紙上富貴(泡沫)。給全世界每個人都做一雙 鞋的利潤,也買不了一台大飛機。在這個全球經濟下滑的時候,更應該利用外匯儲備去收購國外科技公司,科技興國,振興本國經濟。以前我們用市場換技術,換資 金,現在應該用資金去換技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00

滬指驚天異動:從烏龍指說開去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338

烏龍指,又稱肥手指,英文為「fat finger」。這一術語經常在歐美金融市場出現基本面所無法解釋的短時間大幅波動時被拿出來作為理由。而這一名詞今天被各大媒體用來描述今天A股市場。

從隨後官方的披露信息看,交易程序的錯誤更可能像是最終的罪魁禍首。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

今天上午11:06和11:07兩分鐘之內,滬指突然直線拉升100點,暴漲5%,2分鐘內成交額約78億元。隨後下午光大證券發佈公告稱,其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在使用其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問題。

騰訊稱光大證券正在申請交易作廢。上交所發佈此後公告稱本所今日交易系統運行正常,已達成的交易將進入正常清算交收環節。

對於今日的A股異動和光大的套利交易程序出現的問題,很多人會表達疑惑,一個券商的交易程序出現問題可以引發整個市場如此大的波動?在出現異常交易波動後,已成交的交易還有可能被取消?

事實上,類似今日在A股發生的大幅波動不僅在海外金融市場頻繁發生,在交易速度更加迅速、各類程序化交易及其普及的歐美市場,市場波動的速度和幅度都遠超今日的A股市場。

華爾街見聞僅從去年以來就報導了多起此類事件,此處簡單的列舉如下:

2012年3月23日美國交易所BATS在IPO後的首個交易日發生股價「閃電崩盤」。當天11點14分起的900毫秒內,股價從16美元跌至僅幾美分,期間發生176筆交易。BATS被迫取消IPO

2012年8月1日在美國股市開盤後,上午9點半至10點15分的45分鐘內,紐交所的許多交易員感到有些地方不對勁,上百隻股票出現劇烈波動。美國最大的股票做市商騎士資本隨後發表聲明稱其做市部門出現交易技術問題,影響了紐交所約150只股票。紐交所在當天的審核後發布聲明,表示檢查了148只股票的交易,最後共有了6只股票的相關交易被取消(6只股票中還包括一隻中概股,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NYSE: CO) ),剩餘142只股票的交易被認可。騎士資本此役虧損近3億美元,股價在第二日暴跌26%,最終出售73%的股權換取六家機構注資4億美元避免破產。

2012年9月18日ICE期貨交易所11月份交割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在幾分鐘之內交易量暴增,之後油價出現閃電崩盤,每桶價格下跌一度超過5美元


2012年10月5日印度股市8秒內暴跌16%。當天的59個錯誤交易訂單導致印度大盤NIFTY指數在8秒內下跌15.5%(據彭博社),印度國家股票交易所被迫暫停交易15分鐘。股指隨後很快恢復正常水平,錯誤訂單也被取消。


2013年4月23日美國東部時間13點07分,美聯社推特賬號發佈消息稱,白宮受到兩次爆炸襲擊,而總統奧巴馬受傷。這一消息使得道指在兩分鐘內急跌145點,10年期美債收益率降至12月以來最低盤中水平,原油急跌、黃金急漲。但隨後美聯社在其網站上稱,推特賬號受到黑客攻擊。白宮也確認未發生炸彈事件。美股快速反彈,美債收益率、原油、黃金也恢復到之前水平

以上僅是過去幾年裡屢次發生的交易程序引發的股票市場大幅波動中的一小部分。相較於A股,海外股市(尤其是美國股市)的程序化交易佔比非常之大,隨著程序交易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現有的高頻交易基金的下單速度已經可以做到微秒級別,個別基金甚至已達納秒級別),這不僅讓大機構投資者感到棘手,也讓整個市場顯得無比脆弱。

BATS的崩盤與騎士資本的倒下就是兩個鮮明的例子,BATS是全美最大的交易平台之一,而騎士資本則是全美最大的做市商之一。儘管很多細節很難第一時間發現,但當事後復盤時,其驚險程度仍讓人驚心動魄。

BATS:金融戰的犧牲品?

Nanex認為這一事件本質是來自於納斯達克的交易程序完全出於惡意在900毫秒內將剛開始交易的BATS股價打至0美元!

拉開BATS股價閃電崩盤序幕的始作俑者是一筆來自於納斯達克交易所的掃架訂單(Intermarket Sweep Order,跨市掃架訂單是一種限價訂單,它可以要求接收訂單的交易中心立刻執行訂單交易,而不需要考取其它市場的保護價格)。

數據顯示,來自於納斯達克的一個精細交易程序的高度精確和準確更新的報價,目標就是將BATS股價打到0。

天網戰爭:騎士資本隕落始末

導致騎士資本陷入絕境的導火索是一個「發了瘋」的交易程序。 
我們都知道交易股票應該低買高賣,起碼正常的交易員都是這麼理解的並且這麼做的,反過來做的話那就是在虧錢。而據Nanex的分析,這正是騎士資本那個瘋狂的交易程序所做的。換句話說,作為做市商角色的騎士資本,其交易程序所發出的報價並非是通過限價交易為市場提供流動性,而更像是市價指令。作為做市商,其通過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獲益,即設置在買入價和賣出價的限價指令。而騎士資本的交易程序做的完全相反,他實際上在吸收流動性並為此付費,儘管這一流動性導致的是虧損而非收益。

該程序高買低賣,並不斷重複。而由於騎士資本這一「瘋狂」程序所導致的交易邏輯混亂,當日很多的股票交易都出現了異常,推高了股價,因為在這一程序下,股價越高,該程序就越有動力繼續買入推高股價。這就解釋了為何不僅交易量飆升,而且股價也隨之走高,如中國臍帶血庫(CO)暴漲了數百個百分點。

而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既非誤操作(fat finger)也非一筆交易覆蓋所有報價觸發熔斷機制的錯誤交易程序,而是一個緩慢的有條不紊發生的交易,這並不符合當前SEC的報價取消規則,因此沒有理由取消騎士資本「瘋狂」程序導致的這些交易。
 騎士資本的交易員為了減少軟件故障帶來的損失而瘋狂交易,終於在該交易日結束時將總體市值削減到46億美元。但這一持倉將導致4.4億美元的損失,迫使騎士資本不得不尋求救助。

相信不久之後,今日的光大事件的細節也會披露。但我們更關心的是,當程序交易越來越常見,越來越複雜時,我們的市場將如何應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23

從銀監會加強存款偏離度管理說開去 鐘正生

來源: http://xueqiu.com/5497376835/31510826

(歡迎關註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國信宏觀”)

昨天來了個存款偏離度的嚴考核,今天來了個工業生產數據的“大跳水”,真是讓人周末也不能消停。給個發散式的評論,也算是例行常規吧。

1、這是“自上而下”的情急之舉。近幾月存款的大幅收放,不僅導致M2增速急劇波動,給貨幣金融統計和監測帶來幹擾,也導致商行信貸投放上竄下跳,給維穩實體經濟帶來困難。所以,估計監管層挨批了,坐不住了,急就章了。否則,季末攬存大戲一再上演,為何時至今日才雷霆震怒呢?!

2、我們將看到“自下而上”的規避我之舉。攬存時點提前,理財入表提前,必是商行最自然而然的應對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直從月末到月初”,一個時點的瘋狂演出,變成一個時段的激情演繹而已。

3、廢除貸存比也許可期。商行沖存款不是吃飽了撐的,要拜日益僵化和失效的存貸比所賜(外匯占款趨勢回落下更是如此)。人行和銀監會有關貸存比指標存廢的爭議經年日久,今年才頗為“令人意外”地讓我們看到了兩者的妥協和一致。惟剩修訂《商業銀行法》了!但遠水救不了近渴,監管層只能“先標後本”地來一手了。所以,不要一味指責監管層本末倒置,其實他們也需要時間和沈澱:)

4、貨幣政策也許將身處敏感時間窗口。穩定存款的嘗試,看起來只是監管上的糾偏舉措,但毫無疑問也與實體經濟表現息息相關。剛發布的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令人“大跌眼鏡”,但我們也不必急於下結論,認為宏觀調控政策即將“變天”。畢竟,克強總量在達沃斯論壇上剛打了一劑預防針,決策層還會在“微刺激”的路上摸索著走下去的。工業生產下一點,政策劑量加一點好了。但就像我們在尋尋覓覓預判拐點一樣,決策層也在小心翼翼地試探底限。

現在需關註的是,3季度GDP數據能否平穩。這是決定“微刺激”是否會向“強刺激”轉化的關鍵指標,也是現有中性偏穩的貨幣政策基調會否實質轉化的關鍵。在此之前,市場將在關註高頻數據,以及揣測政府“心計”中惴惴不安一段時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49

論風口豬的跌落——從藍寶石供應商GTAT申請破產說開去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23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7 22:40 編輯

論風口豬的跌落——從藍寶石供應商GTAT申請破產說開去
作者 格隆匯 Angelia

一張令人耳熱心跳的K線圖

是的,你沒看錯,一天時間,股價從11元跌到八毛錢。
這個K線圖刺激吧?

美國藍寶石原料供應商及熔煉系統制造商GT Advanced Technologies(以下簡稱GTAT)昨晚宣布破產保護,股價瞬間跌去90%,從10多塊變成了到最後的8毛錢。雖然我沒有一分錢在GTAT里,但是光看看這跌法就後脊背發涼啊。這里我以一個事後諸葛亮的心態評判一下這個事件。

一個風口:
藍寶石本來沒有應用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基本上是作為一種光學材料的應用。直到去年Iphone 5S首次在HOME鍵和攝像頭蓋板上采用了藍寶石而受到關註,而在Iphone 6的開發過程中,不斷有新聞媒體傳出Iphone 6將采用藍寶石作為屏幕使人們發現了藍寶石的一個全新應用領域。與此同時,藍寶石概念出現,一個風口就此形成。GTAT,包括國內A股市場上一批很鬼扯的藍寶石概念股都開始扶搖直上。

一頭豬:

GTAT是這次大風吹起來的最肥的豬。GTAT提供晶體生長設備和解決方案的公司。主要經營三個部分:多晶矽業務,光伏(PV)業務及藍寶石業務。


從公司營收可以看出,GTAT的收入是一年不如一年,但進入13年後股價由於蘋果手機要采用藍寶石屏這樣的概念不降反升,從最低的2.6元一路上漲近十倍至20多元。


從業務分類來看,公司除去概念性的藍寶石業務,其他業務十分不穩健,波動幅度很大,而且也都在以不同程度的幅度下跌。但人們都非常樂意和選擇性地忽略了這些顯而易見的問題,而把視點全部放在了藍寶石上。大家相信,只要有了藍寶石,之前的虧損一切都不是問題,業績一定會得到反轉。201311月,蘋果和GTAT簽訂了一個5.8億的藍寶石供貨協議,再加上不斷有各種消息指向蘋果會采用藍寶石屏,使得很多人幾乎確定GTAT會向蘋果供貨。包括像高盛這樣的大投行也發了報告力挺GTAT。高盛41日將GTAT目標價提高到 24元,59號調到22元,到了85日還是買入評級,只是把目標價改成了20元的目標價。

可是GTAT收購的藍寶石專利技術並不過硬,從無規模量產經驗,而且也沒有多少產能,於是就向蘋果預收了大約4億美金的用來建設生產線,我們看到的就是PP&Eliability大幅增加。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最後由於技術不過關,長晶過程沒有解決應力問題,生產出來的藍寶石屏幕,一加工就壞,成品率極低,單成本超過55美元,這讓IPHONE6總成本才兩百美金冒頭的蘋果大嘆晦氣,只有放棄藍寶石屏。



風沒了
終於,99日,在人們的熱烈期盼中,蘋果發布了新一代Iphone 66+。和很多人們預測的一樣,兩種尺寸,全新的外觀,可不一樣的是蘋果並沒有采用藍寶石屏。這樣結果無疑把原來猛烈的強風的降低了幾個級別,或者說,短時間風停了,當天GTAT的股價就跌去13%

之前提到的蘋果預付給了GTAT 4個億,蘋果收不到貨,自然這4個億得要回去,但GTAT13年的收入都只有3個億,怎麽還,沒辦法,只好申請破產保護。這故事用專業術語解釋,就是隔壁一屌絲跟蘋果土豪說我有一賊牛逼的技術能怎麽樣怎麽樣,土豪信了,砸了屌絲一大筆錢。現在屌絲故事沒講成,土豪帶了幫打手上門,屌絲幹脆自己申請蹲監獄避難去了。

要說這個風就完全沒了也不客觀。消費電子創新的趨勢不會改變。但總要有一些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先烈不是?尤其如果這個鬧革命的先烈手頭不僅沒槍,甚至連菜刀都沒準備一把的時候。

應該吸取的教訓
1)        永遠不要選擇性視聽。其實GTAT的瑕疵再明顯不過。偶們的很多投資損失,都來自選擇性忽視;
2)        糾錯永遠不遲。在iphone發布會確定沒用藍寶石屏之前都來得及跑路,9月9概念破滅之後就應該堅決撤。被買入的股票綁架,叫斯德哥爾摩綜合癥,那是病,得治;
3)        只看概念,不看資產負債表做投資,就如同踩著雲朵去旅行。這麽幹的結果,正如大話西遊里說的,踩著雲朵來的,也許是你的白馬王子,但更可能是豬八戒:摔的!

4)        裸泳遲早是會被發現的。正如同格隆的經典名言:一個人從20樓跳下來,前19樓他都以為自己在飛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96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不過是在講鬼故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6/157658.shtml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不過是在講鬼故事
蘭軍 蘭軍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不過是在講鬼故事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居然會刷屏,或許因為很雞血,或許是很多創業者聊以自慰的強心劑。

猜猜封面是哪兒拍的照片,文章最後告訴你,這也是一種創業。

這篇文章,《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居然會刷屏,或許因為很雞血,或許是很多創業者聊以自慰的強心劑。

BLUES看完文章,只能一笑而過,作者或許沒有做過創業公司,或許不到40歲吧,甚至還不到30歲吧,畢業幾年而已,經歷還不夠多,以為創業就是他想的那樣,甚至大多數人,都以為創業就是作者寫的那樣。

作者看到的,只是他臆想的創業,就是那種有一個點子,然後拉起一幫無所畏懼的人,而且是頭一次創業的那種,開始所謂的all in,然後怎麽掛掉的都搞不清楚,只知道努力。

或許,他們也知道,不能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但是,如何在戰略上勤奮,卻也搞不明白,反正就是all in,然後有著堅強的內心,自以為快速成長,然後,每天睡前都在擔心生死,每天醒來,都是躊躇滿誌。

就事論事吧,《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文章的幾個主要觀點是如下:

1. 不能All in 的不要來創業公司

2. 玻璃心的不要來創業公司。

3. 沒有快速成長能力的不要來創業公司

BLUES結合自己十年前30歲創業,和現在40歲再創業的感受一起聊聊這三個觀點。

all in,是賭徒心態,妄想創業就拼命贏一把。

640-10

作者理解的all in,“ 平日和周末沒有差別,上班和下班沒有界線。”

這是表面的all in,浮在表面的勤奮,就算7*24小時加班,也沒啥好炫耀的,現在的創業,比拼的已經不再是勞動時間。

所以不要拿什麽沒有周末,沒有下班來證明自己創業的勤奮。我寧可創業合作夥伴,周末好好陪家人,做好計劃,忙完早點下班,第二天早點起床,早點上班,也不要搞什麽天天熬夜,中午才起床,這是病態的勤奮。

All in這種狀態,是一種興奮狀態,是充滿激情的沖動甚至亢奮,就像賭徒,all in一把,妄想翻盤,其實更多是僥幸心理。

創業,確實需要傾情投入,BLUES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創業和生活,無法平衡,只有階段性的選擇重點,我們是需要all in,但不可能每天all in,創業者首先是人,是人,就會疲憊,就需要停下來思考,不可能一直亢奮的all in。

“在創業公司,工作就是生活,要不然你幹嗎來創業公司啊。” 的確,創業公司很多時候是需要趕進度,趕項目,是需要有加班,但一定不是天天加班,如果沒有休息概念,是沒有工作效率的,加班也是流於形式。工作就是工作,該生活就去生活,休息好了,才有更好的精力,效率才能更高。

我們目前做的梅沙科技,不會要求大家以加班為榮,我們有自己的工作規劃,有版本發布計劃,每周需求評審,每周一次版本發布。只要按照既定計劃往前跑,工作之外就是生活。

現在的創業,別再夢想什麽all in,一夜暴富,那些一個好點子就融資千萬的背後,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創業,也是積累過程,是智商、情商、經驗、資源等多種因素的綜合發酵過程,做好長期創業的準備吧。

創業是一種心態,BLUES在33歲經歷第二家創業公司的失敗,即使後來進入所謂的互聯網大公司騰訊,也一直以創業心態對待工作,也是all in狀態,後來到YY語音、到迅雷,也是同樣的創業心態去主動探索,尋求新的突破,但同樣,也力求工作之外有生活,生活中照顧家庭。

玻璃心的不要來創業公司,是不會培養人才。

640-11

作者引用了一個微博名人杜紹斐的話:

BLUES百度了一下“杜紹斐”,看到虎嗅網的一篇文章《爆款文章300萬閱讀的杜紹斐,要怎麽拯救“聽起來像個笑話”的直男時尚?》(作者:楊繼雲)。

原來杜紹斐是一位內容創業者,做直男時尚,里面有一段話:

而對於杜紹斐和他的團隊來說,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則在於如何持續性地產出優質內容並且吸引更多的粉絲,這也是內容創業者繞不過的坎。目前公號中的文章都是杜紹斐來寫,團隊的幾個人也會幫忙整理些素材、做前期收集,他們經常為下一個選題而發愁,且單篇爆款帶來的粉絲轉化率並沒有很高。

其實,自媒體創業,有蠻大難度的,難怪他會說出這句話:

“每一個自媒體人或者說正在創業的人,都在這樣的狀態下反複,每晚睡前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馬上要完蛋了,第二天早上又覺得自己太牛逼了,世界都是我的了。”

其實,這是一個創業的產品定位問題,定位於給直男做時尚,這其實還是一個產品的原型階段,難怪有如此不安的感想。

創業公司,不要想象為一片聖土,不要以為創業者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奮鬥者。

我們目前的創業團隊,就是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員工招募,遇到比較不錯的值得培養的人,寧可給出高於市場價格的薪酬,即便如此,其實還是很難招人。

這篇文章《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被刷屏後,估計更多人對創業公司心生畏懼,以為創業公司只有鋼鐵俠和金剛狼才能混下去。

其實,只是因為不少創業公司沒法培養人,因為創始團隊本身能力不足,因為資金有限,時間不等人,只能靠招聘到特別厲害可以獨擋一面的人來合作。

然而,事實是,你越不懂的方面,例如技術短板,就越難找到合適的人,即使以為找到了,也是不靠譜的,因為,你不懂,你找來的所謂技術大牛,其實也是自以為是大牛。還有,對於創業公司開出高薪挖人,甚至有冒充大公司職場經歷的人來攪個渾水。

所以,創業團隊,千萬別因為創始人有個點子,融了一筆錢,就想著拿錢湊個團隊開始幹。很多條件是需要積累的,例如初始團隊,最好是有過工作合作經驗的同伴,彼此互相了解,也能形成互補,而且創始團隊本身可以進行人才培養。

因為創業招人,真的很難,一定要有人才培養意識,要有人才成長機制,有人才培養方法。

沒有快速成長能力的不要來創業公司,其實是創始人不懂培養團隊。

640-12

BLUES目前的創業團隊,我是70後,技術合夥人Martin是80後,其余小夥伴都是90後。

雖然是創業團隊,我們已經建立起規範的產品研發制度,每周需求評審,每周一個產品版本發布,每天上午晨會,檢查產品進度,快速溝通合作問題。

BLUES和Martin在騰訊工作時候所用到的人才職級制度、研發規範、產品方法、培訓體系,根據創業公司實際情況進行修訂後應用,並靈活高效的進行優化,誰說創業公司比較亂,我們就不相信,憑啥說創業公司都很亂。

文章中說,創業團隊,又要站臺、又要畫餅,又要處理後勤、財務一堆瑣事,其實是創業初期正常現象,我們用2個月建立團隊,明確分工,建立制度,目前已經按部就班的快速奔跑。

BLUES在產品團隊進行產品規劃、產品設計、運營規劃與執行、用戶研究、可用性測試等多方面,都會進行培訓和實踐中的工作優化調整,即使產品經理年輕,一樣獲得快速成長,即使你原來不知道如何成長,我們的團隊一樣會培養你共同進步。

文章中又說:

而且話又說回來,創業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態度,一種哪怕全世界都嘲笑,只篤定自己的信仰。這兩點做到了,你就是在創業。

確實,我們必須追求極致,但產品有完善過程,第一個版本,通常是簡單的,不會盡善盡美,如果產品真的受到全世界嘲笑,那一定有問題,別固執己見,還是從用戶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吧,開放的心態比盲目自信好的多。

文章最後說:

創業時常是一個人的夜路,膽小者勿入。

這句話,看得出來,作者Spenser缺乏創業經歷,只是在臆想,以為創業就是一個人,而且是走夜路。

只會一個人走夜路的創業者,其實是盲目的創業,而且沒有找到真心同行的合作夥伴,才會一路忐忑,一路自己嚇自己。

或許吧,Spenser也是在創業,至少也是一個人寫自媒體,剛剛開始,是有這種感覺的,Blues在三年前寫自媒體,也是覺得一個在戰鬥,不同階段,不同心態。

別再用自己的臆想去嚇唬年輕人了,正如你在講鬼故事,雖然你沒有見過鬼,但能講得惟妙惟肖,因為很多人也沒有見過鬼,所以就相信你。

所以,別鬼扯了,創業公司,沒那麽可怕。

即使失敗了,又何妨,人生不過就是一種行走的體驗,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風景,交不同的朋友,喝不同的酒,做不同的夢。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BLUES找了一下Spenser以往的熱門文章,發現其實很多都是雞湯,都是生活感悟,這類文章,可以看看,但不要相信太多,因為作者本來經歷不多,本來就是個人的一些感悟,每個人生活環境不同,感受不同,看看就好,別照著做,不然,自己毀了自己的生活。

640-13

其實,也是說自己,BLUES的文章,比較值得收藏的,是以前寫的產品經理的工作方法,現在寫的,也偏主觀了,反正,我有有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或許說的都是錯的,僅供參考。

好了,BLUES又是好幾天沒更新,大家懂的,創業嘛,又要兼顧生活,自媒體就寫的少了。

今天是忍不住,看了這篇文章,實在是不敢茍同,如此這般,就更加沒人敢來創業公司了,真心期待看到本文的朋友,好好告訴大家,創業,不是鬼故事那樣可怕,找到一家有發展的創業公司,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成長。

來看看這幾天我們的梅沙教育團隊在三亞舉辦的潛水夏令營,BLUES也帶著4歲的小米豆在陽光海邊愉快玩耍。

640-15

640-16

640-14

640-19

640-17

640-18

最後,揭曉答案,封面照片,是Blues現在,正在寫文章的地方,酒店的廁所,因為小米豆已經睡了,不想吵到他。

白天,帶著小朋友夏令營,陪自己的小朋友玩耍,晚上,整理照片,發給營地小朋友的父母,再等小米豆睡覺,12點之後,才有時間寫點東西,這也是一種創業吧,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其實沒有那麽苦的。

現在,淩晨2點30分,明天又要7點起床,晚安,朋友們。

創業者 創業公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097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25/157636.shtml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
Spenser Spenser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押上自己所有的時間和機會籌碼,自己創業或加入創業公司,這是不是一步好棋,很難說。

文丨Spenser(Linkedin專欄作者

最近身邊朋友換工作的越來越多了,有的已經從體制內辭職,有的在傳統高大上公司遞交辭呈的路上。他們想出來創業,或是加入創業公司。

我不知道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但這就是中國這些年的現實。舊經濟在摧枯拉朽般節節敗退,新經濟如雨後春筍般向著太陽。顛覆太大,反轉太快,按照竇文濤的口頭禪--這是要變天啊。

1.webp

媒體大肆鼓吹著大眾已經被點燃的神經,什麽“創業點亮人生,時代為你燃燈”,blablabla。

天確實變了,但是這天是不是為你變的,很難說。就像一線城市繁華的夜景,和你有沒有關系,很難說。押上自己所有的時間和機會籌碼,自己創業或加入創業公司,是不是一步好棋,也很難說。

創業公司不是想進就能進的,不僅是行業門檻,還要有更高的職場素質要求,你確定你行麽?

比如不能做到以下幾點的,我個人認為不適合去創業公司。

2.webp

1. 不能All in 的不要來創業公司

我自己是寧波人,我們那一片,選擇做生意的,比選擇走仕途的要多。在我們那里有一句著名的口號--“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

創業,一定要有All in (全部投入)的身心狀態。

我理解的All in 的狀態是:平日和周末是沒有差別的,上班和下班是沒有界線的。別人周日晚在電視前看綜藝節目,你在電腦前和客戶焦頭爛額,都要習慣。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享受這種All in的狀態。

為什麽渴望下班?為什麽期待周末?因為你覺得工作是為老板的業績,時間賣給了公司,不屬於自己,沒有歸屬感,只有下班後和周末的時間才由自己支配。當你覺得這份事業是自己的夢想,時間都用在為自己成就的時候,你才會享受這個過程。你不會數著點下班想著去哪里玩,而只會抱怨為什麽時間永遠不夠用,因為你知道,所有的時間,都是在為自己賣命。

你要告別文藝小資的生活,比如一下午的美好時光,只負責慵懶;告別任性的來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詩和遠方;你要開始明白,在創業公司,工作就是生活,要不然你幹嘛來創業公司啊。

除了主觀意願外,客觀上創業公司也必須保持這種All in 的狀態。

創業公司和大企業不一樣,和事業單位也不一樣,創業公司每一天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只眼睛看著外面商業環境的變化,隨時準備調整戰略戰術適應市場,另一只眼睛盯著內部的團隊,隨時要調整和救火。

3.webp

2. 玻璃心的不要來創業公司。

創業公司在成為獨角獸公司前,在未進入大眾的視野前,在獲得市場的認可前,都是脆弱的。本身創業公司能活下來的比例就不高,能混得好的就更少。創業公司在起步發展階段,沒法做你的個人名片背書。在有名的大公司,在外界你就是甲方啊,你說我們要招聘了,簡歷下一秒就收到手軟看不過來;你出門和其它公司談合作,公司Title就是溢價的籌碼。但是創業公司不是啊,十年前誰知道阿里巴巴會是今天這樣,三年前多少人預見滴滴打車是現在的規模。創業公司就是這樣,你空有一個好故事好前景,人家不信啊。所以,不管別人怎麽看,你只能相信自己的判斷,用自己的左手溫暖右手。

加入創業公司,說明你多半是個愛冒險,愛折騰,不甘平庸的野心家,你無法預見五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麽樣。別說五年了,兩年後的樣子都不知道。但這就是創業公司啊,有未來無限美好的想象空間,A輪B輪C輪IPO,然後突然身價就不一樣了。但也不保證第二天就觸礁沈亡,除了經驗和能力,沒有實現商業變現的可能。

人生的大起大落,會在創業公司重複上演,心情也經常會像坐過山車一樣。這種感覺怎麽形容呢?

請讓我引用杜紹斐的原話:

“每一個自媒體人或者說正在創業的人,都在這樣的狀態下反複,每晚睡前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馬上要完蛋了,第二天早上又覺得自己太牛逼了,世界都是我的了。”

是的,我們經常是這樣神經質的。上一刻都被自己感動了,下一刻又覺得自己被掏空了。

比如你辛辛苦苦培養的人終於養到可以分擔你壓力的時候,卻被別的大公司兩倍薪水挖走了;比如你發現大公司的辦公室政治,創業公司一樣也有;比如你和別人談情懷談夢想談未來的估值,別人卻和你談薪水談期權談福利待遇。

拜托,我們是創業公司。

你會覺得這個世界對你一點也不友好,商業怎麽這麽邪惡,人心怎麽這麽世俗。

所以馮唐才能寫出那麽血腥現實的文字--“世界這麽多兇狠,他人心里那麽多地獄,內心沒有一點混蛋,如何走得下去。”

職場作家和全職作家,見識,內心,段位,果然還是不一樣的。

所以,如果沒有自帶雞血,沒有大心臟,沒有一刻篤定的心,不要來創業公司,不然你會很折磨,很焦慮,很沒有安全感。現實每天都是錘子,玻璃心的,早就被碎成渣了。

4.webp

3. 沒有快速成長能力的不要來創業公司

一個成熟的公司,每個人都是這個公司系統體系里的螺絲釘,安插在被需要的位置。一切按照流程走,不犯錯,不犯渾,到一個階段學習一個階段需要的知識內容,一步步的晉升。而創業公司不一樣,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發展速度是第一位的,慢了就等於失敗了。所以加入創業公司的員工,也就需要不斷的更新自己。尤其在初期階段,身兼數職是標配,今天要站臺,給投資人講故事,給新人畫大餅,明天要管後勤,什麽財務行政一堆瑣事,看到哪個崗位缺人了恨不得肉身貼上去。所謂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很多人在創業公司待不下去,並不是因為其它原因,而是現在的公司已經不是你剛進來時候的公司了,你原有的能力已經不再匹配目前的職位。公司在野蠻生長,你卻在歲月靜好,怪誰呢。

張泉靈從主持人蛻變為投資人,成長速度已經很快了,卻還是覺得自己走得太慢。也經常會有朋友勸我:慢慢來,不要太急,你太焦慮了。但我心里知道,和別人比起來,其實我已經慢成龜了。

但話說回來,這難道不是在創業公司最大的魅力麽,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給你撕裂般的成長。接的住,世界就是你的,接不住,不要走這趟渾水。

怎麽說呢,創業有創業的樂趣,穩定有穩定的好處,很多人口口聲聲說要辭職創業,其實只是對現狀不滿的說辭罷了,不要套上創業的帽子。而且話又說回來,創業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態度,一種哪怕全世界都嘲笑,只篤定自己的信仰。這兩點做到了,你就是在創業。

5.webp 

對了,還有一點--

創業時常是一個人的夜路,膽小者勿入。

創業 創業者 創業公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1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