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長債發瘋了 全球30年期以上債券發行量創紀錄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105

各國政府和跨國公司正利用目前處於歷史低位的融資成本發債,超長期債務的發行量創下歷史新高。

據Dealogic公佈的數據,今年,期限超過30年的國債和公司債發行量已經高達69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2%,較10年前的發行量翻了一番。

週二,英國政府計劃發行53年期的債券,為英國歷史上期限最長的債券之一。投資者對國債強勁的需求意味著英國政府將以2.62%的低利率借款。

投資者之所以對長期國債需求旺盛,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許多短期債券的收益率已經跌至負數。為了尋找正收益,許多投資者選擇了長期債券。

投行Jefferies首席歐洲經濟學家David Owen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應該有更多的類似融資,來為目前的項目提供資金。目前利率這麼低,沒有更多的類似融資很奇怪。」

除了各國政府,跨國公司也正利用目前的低利率進行融資。蘋果公司2月宣佈將重回債券市場,發行債券。

蘋果公司本次計劃發行2020年到期的浮息債券、2020年、2022年、2025年和2045年到期的固定利率債券,最長期限為30年。根據美國SEC的文件,高盛和德意志銀行將幫助蘋果公司出售債券。

由於稅務問題,蘋果公司將大量利潤囤積在美國之外,因此它選擇發行債券來為自己的股票回購計劃提供資金。目前,美國的公司融資利率正處於歷史低位。

在2013年4月,蘋果公司出售了170億以美元計價的債券,為20年來其首次發債。蘋果的發債規模在當時創下了公司債的歷史記錄。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在2013年5月的債券銷售之前,蘋果沒有任何債務。

當時,蘋果手握1450億美元的現金,但其中只有約450億美元在美國本土,另外約1000億美元現金被留在低稅率的海外,如果將現金轉移到國內用於股東回報,蘋果公司將需要承擔相當規模的稅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409

日央行傳下調負利率 減買長債冀增資產收益 日圓曾跌至103

1 : GS(14)@2016-09-15 08:07:46

【明報專訊】日本央行將於下周二、周三在議息會議公布寬鬆貨幣政策總結評估。《日經新聞》報道,計劃以強化負利率政策作為貨幣寬鬆政策的核心。由於日本經濟和物價下行風險依然巨大,央行將討論進一步下調負0.1厘的利率。共同社晚間亦稱日央行考慮減息至負0.2厘。為應對超長期國債利率大幅降低等副作用,央行還將磋商通過購買國債來擴大長期與短期的息差。日圓兌每美元昨曾跌至103水平,每百日圓兌港元回落至7.5水平。

日本銀行業因憂慮收益惡化,一直反對央行今年1月決定實施負利率,並希望在總結評估撤銷相關政策。不過《日經新聞》稱,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和幾個副行長一致認同負利率政策利大於弊,預計這觀點也會贏得多數央行委員支持,因此在寬鬆政策的評估中,央行將肯定貸款利率下降等負利率政策的正面效果。對於何時強化負利率政策,央行將按日圓匯率和經濟形勢判斷,並在下周會議討論,但有委員認為負利率政策「不能無限強化」,應慎重討論。

受消息刺激 長債息急升

由於長期和超長期利率大幅下降,養老金和保險的投資環境惡化,對消費者心理造成負面影響。評估也將加入持續關注副作用的觀點。對於日央行每年價值80萬億日圓(約6萬億港元)的買債計劃,會議將討論減少購買期限25年以上的超長期國債,以提高超長期利率,增加資產投資獲得收益的機會。與此同時,央行應增加中短期國債購買,以維持80萬億日圓的買債規模。

受消息刺激,日本長期國債孳息率大幅上漲,3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至0.59厘,2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至0.49厘,同創3月中以來高位。短期國債孳息率則迅速下滑,2年期國債孳息率跌至負0.28厘,為7月底以來最低。5年期國債孳息率跌至負0.205厘,是8月初以來最低。

副行長﹕維持通脹目標

《日經新聞》稱,央行將以負利率政策作為核心,是因為市場流通的國債正在枯竭,依賴擴大資金供給量的貨幣寬鬆政策愈來愈難實現。在美國加息預期降溫的背景下,日央行希望確保維持寬鬆的武器。日本央行副行長中曾宏上周亦稱,為達到通脹目標,日本央行不排除進一步下調負利率,或採取其他必要的寬鬆措施。

投資者揣測央行下一步行動對銀行業影響之際,日本銀行業股票相對於日本大市整體的波幅,創環球金融海嘯以來最高。央行考慮擴大負利率的傳聞,令銀行股受壓。

利潤下滑 銀行股受壓

今年初央行推出負利率後,銀行股遭遇2008年以來最嚴重的跌勢。負利率措施旨在鼓勵銀行業以閒置資金放貸。不過日圓飛漲,銀行業利潤下滑,更不願接納高風險抵押資產。2月跌入熊市後,銀行股是跌幅最大的板塊之一。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32&issue=201609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104

市場解讀「高壓經濟」:寧經濟偏熱容忍通脹 耶倫暗示慢加息 歐亞長債跌

1 : GS(14)@2016-10-18 08:06:59

【明報專訊】聯儲局主席耶倫上周提出,聯儲局可能需要以「高壓經濟」(high-pressure economy)來扭轉環球金融海嘯造成的負面影響,暗示聯儲局可能讓失業率跌得更低,推動經濟較快增長,刺激消費和企業投資。受耶倫暗示將容忍通脹的言論刺激,歐洲和亞洲國債價格和股市下跌;德國10年期國債孳息昨更升至0.095厘,創4個月高位。

有「聯儲局通訊社」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稱,普遍分析解讀耶倫的言論為鴿派,認為她支持低利率,意味未來幾個月加息速度將非常緩慢。

不過美國上月工業生產幾乎原地踏步,設備使用率下滑,意味美國第三季增長繼續溫和。10月紐約州製造業指數意外降至負6.8,是5月以來最低,也是連續第三個月收縮。數據公布後,美股昨早段微跌,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重新降至1.8厘以下。

美銀近3季盈利首錄增長

受債券交易的業績提振,美國銀行昨公布實現3個季度以來首個季度的盈利增長。上季利潤44.5億美元,按年增長6.6%。每股盈利0.41美元。受「脫歐」的不明朗因素影響,英國10年期國債孳息昨升至1.22厘,是6月底「脫歐」公投以來最高。英鎊兌美元自公投以來跌18%,推高了通脹。

非鼓勵經濟過熱 重申注重風險

耶倫上周在波士頓聯儲銀行的會議提出,可以讓美國經濟過熱一段時間,確保低迷增長不會長此下去。她又稱較快的經濟增長和低失業率可鼓勵更多人重新尋找工作,增加勞動力和國民收入。耶倫預期,短期內提振增長可鼓勵企業增加設備投資,為經濟帶來持久利益,刺激未來的增長。

耶倫沒有直接談論迫在眉睫的政策決定,例如聯儲局會否在年底前加息,並避免評論近期的經濟表現。

不過她透露了未來政策的潛在方向,假設經濟嚴重衰退後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遲滯現象,接下來的問題是能否通過暫時實施的「高壓經濟」來扭轉供應面的不良影響。

經濟學理論認為,需求疲弱可能成為一個自我延續的問題。若企業不肯投資,消費者不肯花錢,將降低了經濟產能和勞動力,令增長放慢。這種就是經濟周期的遲滯現象,需求疲軟促使供應減少;相反「高壓經濟」就是需求強勁,且就業市場收緊。

耶倫認為,經濟轉熱可促進銷售,使企業增加投資,勞動力市場緊張可吸納更多閒置的人力,吸引更多人重投職場。

她留意到勞動市場的狀况與通脹之間的關係在金融海嘯後轉弱。這暗示聯儲局有更多空間,讓勞動力市場收緊而不推高通脹。不過耶倫並非鼓勵經濟過熱。她重申,若寬鬆貨幣政策維持過長,可能增加金融不穩定的風險,屆時寬鬆政策會弊大於利。

大摩棄平衡通脹下降預測

耶倫提出保持政策寬鬆後,衡量通脹預期盈虧的平衡通脹率(即常規美國國債與通脹保值債券的收益率差距)上周五升至5月以來最高。摩根士丹利放棄美國平衡通脹率將會下降的預測。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91&issue=201610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83

長債息料續升 拖林美股

1 : GS(14)@2016-11-08 05:34:30

【明報專訊】ING亞洲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師Tim Condon於《Money Monday》第67期(9月26日出版)封面故事分析,9月初各國央行行長在杭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已達成共識,日後各國將採用財政政策取代貨幣政策作為刺激經濟的主要工具,環球基準利率料逐步回升,歐洲及日本早前出現的負利率泡沫正在爆破。至今,美國、歐洲及日本央行對基準利率仍然按兵不動,惟這些國家的10年國債孳息率均顯著回升,反映資金正從有關債市流走,可見Tim Condon的預測準確。

Carnell則分析,歐洲及日本央行今年初均希望透過壓低其10年國債孳息率,令貨幣貶值,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但成效未如理想,尤其是負利率政策對歐元區的20多個成員國經濟帶來不同影響,令歐央行不得不審視是否繼續推行該政策。

全球央行料收緊貨幣政策

他表示,未來數月,除非油價掉頭大跌,否則七大工業國(G7)的整體通脹料明顯回升,屆時有關央行將會宣佈通脹重臨,收緊貨幣政策,造成的震盪可能與2013年第二、三季美國聯儲局預告結束量化寬鬆政策(QE)時相若,令美國10年國債孳息率飆升(編按:息率由當年5月1日的1.6120厘抽升至9月6日的3.0050厘),拖累其他資產,「由於環球債息低企,因此股市估值暫時仍可維持於較高水平;若日後債息回升,股市估值便會回落。這情況在美股尤其明顯,其估值現時高於環球股市,亦較本身的歷史平均水平高,惟正在公佈的第三季業績卻未如理想,故面臨的沽壓亦會較大。」

[封面故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57&issue=20161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18

格老料美長債息升至5厘

1 : GS(14)@2016-11-10 07:30:45

■格林斯潘重申美國低息環境無法持續。 資料圖片



【本報綜合報道】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昨日接受彭博訪問重申美國低息環境無法持續,通脹又開始回歸,「格老」警告長債息有機會重現5厘,債市牛市面臨終結。


債市牛市或結束

90歲的格林斯潘指美國通脹步入回升初期,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首當其衝受影響,估計或由目前1.8厘水平,升見4厘至5厘。格林斯潘認為長債孳息回升,將觸發債市結構轉變,伴隨問題將陸續出現,債市牛市派對將結束。事實上,投資者普遍認為美國12月加息機會率上升。據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12月加息0.25厘的機會率高達八成。美國加息預期升溫,將影響銀行貸款利息上揚。於歐洲交易時段,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由五個月高位略回至1.815厘。另外,「商品大王」羅傑斯接受印度《Economic Times》訪問指,無論特朗普或希拉莉入主白宮對股市影響都不重要。美股周二早段未能承接昨日升勢,道指數早段報18235點,跌17點。標普500指數報2127點,跌3點,納指數則跌10點,報5155點。歐股尾段個別發展,德國和法國股市分別升0.14%及0.18%;英國股市則升0.06%。美元於美股交易早段靠穩,報97.795,升0.01%。日圓滙價報104水平,昨日見104.79兌每美元,跌0.32%。每日圓兌港元守住「7.4算」關口,報7.4008港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09/198275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653

陸振球:美長債息升 影響港樓多過港股

1 : GS(14)@2016-12-17 23:43:40

【明報專訊】美國終於再加息0.25厘,聯儲局並估計明年加息次數由兩次增加至3次,初步對美股影響不大,港股則繼續偏軟,對樓巿有何影響則有待觀察。不過,大家可參考瑞信的統計,該行以相關系數分析自2009年起美股道指和納指,以及30年期債息變化對香港股樓的中長期影響,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原來,根據瑞信的分析,美股的道指和納指變化遠大於美國30年期債券孳息對恒指的影響,而對香港的地產股指數影響也是相同情况,反而美國債息較影響香港的恒生中資股指數。同時,2009年至今,美國30年債息和中原樓價指數的相關系數逾-0.7,即是有關息率下跌,香港樓價多升,而有關債息向上,則香港樓價多跌(圖1),最近美國30年債息升穿了2011年以來的下降軌(圖2),或許大家要小心香港的樓巿。

胡國興批辣招礙市場流動

除以上統計,大家最近也關心梁振英決定不參與連任特首後,將來選出的新特首會對香港樓巿有何影響?如此,大家應留意兩位已宣布會參選下屆香港特首人士,所公布政綱有關香港房屋政策的描述。先看其中胡國興是如何說:

胡國興在政綱指香港的樓房問題是「頭號大事」,同時指出其實我們並不缺乏土地作發展用途,關鍵是如何平衡和化解社會上不同利益和價值觀的矛盾。過去不少關於房屋和土地用途的爭論,最終未能化解,導致有關項目告吹。新界是餘下最有潛力發展的地域,但規劃政策混亂、透明度低、動機不明。

既然規劃為綠化地作為天然屏障減低城市化對鄉村和自然生態的衝擊,為何又改為住宅或物流後勤用途?聲稱尋覓公屋用地有困難,但又將包括是官地的棕地出租作露天貨倉、回收場、停車場,甚至任人佔用。有這些可用地卻提倡先發展郊野公園解決房屋短缺問題,動機成疑。

他又認為政府要有遠見地增加商住樓宇的供應,不應依賴未經深思熟慮、扭曲市場的辣招。雙辣招減低市場流動性、令新樓盤延遲推出減低市場供應,亦令投資物業市場呆滯,在供應減慢而需求沒有減少的情况下,租金恐怕會上升,包括劏房的租金。如果雙辣維持不變,亦將影響舊區重建的步伐。

他又稱,在土地和住房短缺的大前提下,不但興建公屋效率緩慢,對發展商補地價建屋的申請亦沒有足夠人手處理,大大減低地產商舊區重建的意欲,亦增加囤積土地情况,使資源不能適當利用。擁有丁權人士依法申請建屋需要漫長的等待,審批的地政總署人手過去十年沒有增加,申請個案不停累積,一個申請要數年甚至十年才能獲批。

葉劉倡新居屋價與家庭收入掛鈎

至於葉太在政綱又如何看香港的房屋問題?她認為,本港目前最迫切的問題,仍然是土地房屋短缺,並提出短、中及長期的解決方法:

短期政府應檢視現時賣地機制,研究拍賣及招標對地價影響,避免採用刺激樓價的方式賣地,令樓市過熱。同時改善招標機制,公開所有招標價格,提高透明度,令發展商掌握更多市場資訊,毋須再以天價落標,盲目抬高地價。

另外,政府日後在推出基建工程時,應考慮建材供應問題,以免搶高建屋成本,又建議此政府應考慮恢復適度輸入短缺的勞工,增加人手以降低成本。同時,政府應要求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放棄利潤最大化的方針,向置業人士,特別是首次置業的年輕人,提供更優惠的按揭保險計劃,而未來居屋計劃,售價應與中位家庭收入掛鈎,而非與市價掛鈎。

中期方面,葉太說要繼續大力推動新發展區及新市鎮擴展,加快檢討新界荒廢農地及棕地,盡量釋放可供發展土地,優先興建公營及資助房屋,應付積壓的需求,改善正在輪候公屋的市民及劏房戶的居住環境。同時,政府應對市建局作更大的財政承擔,令市建局可以合理價錢推出新住宅樓宇,並鼓勵市建局物色更多可供重建的地區,以增加供應。此外,在維港以外物色更多可供填海的地點,並在不破壞多樣化的生態環境,不影響可持續發展及市民的生活質素下,研究發展接近市區的綠化地、林邊地及郊野公園。

至於長期,葉太建議成立法定的土地發展局(Lands Development Authority),為政府建立「熟地倉」,作長遠的土地規劃,釐定發展住宅、經濟及各類社會設施所需土地,並賦予政府較大權力,在必要時利用土地基金儲備收購土地或私人發展項目。她又認為,下屆政府應主動與鄉議局商討如何解決丁屋問題,達至雙贏。

雖然現在未知最後有多少人會出來競選下屆特首和最終由誰當選,不過,為期3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落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卻在會議中就內地樓市被熱炒問題發狠話,據內地官方媒體報道,習在會議中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習近平嚴控樓市 新特首難鬆綁

習近平針對的雖是內地樓巿,但如此狠話,想獲「阿爺」支持而能獲選下屆特首的,大家認為會放鬆防止香港樓價爆上的力度嗎?其實,香港樓價雖仍高於內地,但以總GDP計,已不斷被內地大城巿追過爬頭(圖3),當一個地方的經濟漸失向上動力而樓價卻愈升愈有,民怨也只會愈來愈大,新特首也會更頭痛。

[陸振球 樓市解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71&issue=201612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267

中國增持 美長債息續跌 10年債孳息率2.15厘 仍超日英德法

1 : GS(14)@2017-06-08 08:00:58

【明報專訊】人民幣匯價去年持續下滑,令資金外流的壓力加劇,促使中國連番減持美國國債。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隨着人民幣匯價近期回升,中國財政部鑑於美國國債仍比其他主權債務吸引,計劃在適當的時機重新增持美國國債。消息刺激美國國債價格向上,10年期國債孳息率曾跌至2.14厘以下,創去年11月以來低位,昨回升至2.15厘。這回報率已明顯高於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等相同年期的國債。

市場預計歐洲央行周四下調通脹預測,歐元兌美元昨跌逾0.6%。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明年美國原油日產量將達到1000萬桶,創歷史新高,打破1970年的960萬桶日產量紀錄。此外,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出乎意料大增329.5萬桶,令國際油價急跌。紐約期油跌逾4%,跌穿46美元大關。布蘭特期油跌逾3%,在每桶48美元徘徊。兩者價格跌至約1個月低位。標普500能源指數跌約1.3%。美股昨早段微升。

紐油跌逾4% 美股早段靠穩

消息人士沒有向彭博透露中國財政部增持美國國債的具體時機,但表示增持美債的趨勢將會持續。

中國早前動用大量外儲抵禦人民幣的跌勢,使其外儲規模由2014年中近4萬億美元的高位,降至今年5月底的3.05萬億美元。作為中國外儲重要部分的美國國債亦遭到減持。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去年減持美國國債近2000億美元,減持力度創紀錄。

隨着人民幣回穩,中國財政部已改變策略。截至今年3月,中國已連續兩個月增持美國國債。

人幣回穩 連續兩月增持美債

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於3月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量增加279億美元,至1.09萬億美元(約8.5萬億港元),按月增幅是2015年3月以來最大。被視為中國托管帳戶所在地的比利時,同期所持的美國國債也增加37億美元,增幅是2014年以來最大。

星展銀行分析稱,人民幣回升令中國外匯儲備有機會增加。買入美國國債可增強市場信心,表明市場對人民幣疲軟過分憂慮,政府不希望匯率大幅升值或貶值。

分析:冀抵消縮表影響

中國重新增持美國國債,適逢美國債價反彈,逆轉美國11月大選以來的美債沽壓。部分分析認為,中國增持美國國債或跟「特朗普交易」退潮有關。鑑於特朗普政府遲遲未能推出稅改和刺激經濟措施,令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下調,促使投資者回歸債市。也有分析認為,聯儲局稍後將縮減買債規模,料將令美國國債價格下跌,中國政府增持美債,以抵消部分影響。

法興美國國債交易員Anthony Cronin不認為這是買入美國國債的理由,但認同中國在今年餘下時間可能繼續增持美債。利率期貨數據顯示,聯儲局下周加息的概率達九成以上,令中美息差可望進一步收窄,增加美債的吸引力。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79&issue=201706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62

儲局成員憂美股大漲風險 分析:9月縮表機會大 長債息升至2.37厘

1 : GS(14)@2017-07-08 20:49:05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公布6月中議息會議紀錄,成員對應否在通脹有清晰信號前出手仍存在分歧,當中有意見認為應該盡快縮表,聯儲局亦認為通脹數據放緩是因為一次性原因引致的,分析員認為9月縮表機會仍大。會議紀錄特別提到,風險資產的價格不斷上升,美股亦上漲至歷史高位,擔心對市場構成風險,惟市場對紀錄未有太大反應,10年期國債孳息率回落後再回升至2.37厘水平。

明報記者 余慕恩

在議息紀錄中,有幾名官員提到市場已經準備就緒,可以在數月內啟動縮表,但亦有官員指需要時間判斷通脹放緩原因,擔心太快縮表會令市場接受錯誤信息,以為聯儲局對加息採取更進取的步伐。

市場預計縮表的第一步會在9月展開,讓局方有充足時間在主席耶倫明年2月任期屆滿前進行,聯儲局於上月的議息會議上首提縮表方案,會以循序漸進方式進行,首季每月將在60億美元政府債券及40億美元按揭抵押證券到期後不再投資,金額將按季度增加至每月最多300億美元政府債券及200億美元按揭證券。

實施縮表後首年,聯儲局最多會減持1800億美元國債及1200億美元的按揭抵押證券,合共3000億美元,若其後按其最快的縮表速度計算,聯儲局需要4年,才能把資產負債規模減至市場預期的2萬至2.5萬億美元。

有成員認為需時判斷通脹放緩原因

在會議紀錄中,亦特別提到美國股市出現泡沫的情况,幾名官員指出「股票價格相對標準的估值高」,國債孳息率在年初下降並在低位維持,有部分官員認為是投資者承受風險的能力上升,令資產價格上漲,擔心市場低波幅及低溢價的情况會影響金融市場穩定。

事實上,道指及標普500指數本年至今已升近9%,納指更累升超過14%,三大指數在上半年破頂。新華財金社首席投資策略師盧楚仁表示,雖然科技股最近有回吐迹象,但美股市盈率仍然是工業國中最高,相信聯儲局是在經濟數據及通脹率以外,股市亦是緊縮政策的考慮因素之一。

盧楚仁:美股市盈率工業國中最高

聯儲局下次的議息日期為7月25至26日,耶倫將會在下星期三及四在國會發表半年講話,上月的會議聲明中,儲局官員預計2018年將加息4次,目前市場預計局方將在今年12月加息。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33&issue=201707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368

美國6月新職強勁 長債息續升 新增22萬職位 工資增長較預期弱

1 : GS(14)@2017-07-08 20:51:25

【明報專訊】美國勞工局公布6月份就業市場數據,非農新增職位22.2萬(圖1),勝市場預期,不過失業率從16年的低位4.3%微增至4.4%,時薪增幅亦略遜市場預期。有分析認為,雖然數據未能充分支持聯儲局加息甚至「縮表」,但觀察聯儲局過去加息步伐,亦與通脹「脫鈎」,若數據與市場無重大落差,年內再加一次息及9月展開縮表是事在必行,市場現已着眼縮減規模。

失業率4.4%高預期 美匯指數先跌後升

美國6月份非農新增職位22.2萬,市場預期增加17.8萬,5月非農新增職位修訂後上調至15.2萬,此前公布為13.8萬;4月非農新增職位修訂後亦上調至20.7萬,此前公布為17.4萬。6月失業率為4.4%,較預期的4.3%高。受相關數據影響,美匯指數先跌後升,至昨晚11時報96.09;金價則先升後跌,由每盎司1228美元回落至1214美元。10年期國債孳息亦先挫後回升,一度升穿2.39厘,較上周五的2.26厘明顯抽升(圖2)。

陸庭龍:今年再加1次息及縮表

6月份非農新增職位遠勝市場預期,恒生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表示,數據反映美國勞動市場持續擴張,理論上足夠支持美聯儲今年內再加1次息及9月展開縮表計劃。雖然6月美國平均時薪按月僅微增0.2%,按年升2.5%,略遜市場預期的升2.6%,但陸庭龍表示,這不足以反映美國通脹放緩,工資只是通脹的其中一個指標,原材料價格、消費物價指數及消費行為等較工資更具指標性。

陸庭龍又表示,即使美國通脹未如預期,亦無礙美聯儲加息意向,「美國通脹多年來未達標,但美聯儲亦連續加4次息」,反映若數據與市場無重大落差,美國年底前再加1次息及9月展開縮表是事在必行。不過,他預期,美國9月會先公布縮表時間表,預期明年首季始正式啟動,初時縮減資產負債規模應相當細。

盧楚仁:耶倫明年任滿 行動未必單看數據

新華財金社首席投資策略師盧楚仁認為,雖然非農新增職位較預期理想,但失業率從過去16年以來的低位4.3%微升至4.4%,加上時薪增幅低於市場預期,就數據分析,其實未足夠支持美國再加息甚至「縮表」,不過他認為,態度轉向鷹派的聯儲局主席耶倫將決心在她任期於明年2月屆滿前,落實「縮表」及再加息,所以不能單以數據估算聯儲局的行動。

若9月如期公布縮表,盧楚仁認為,關鍵在於縮減資產負債的規模,如規模僅屬「象徵式」,相信市場有足夠承受能力,但如首次縮減規模過大,全球股票市場恐怕會出現大調整。

明報記者 邱曉欣、尉奕陽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47&issue=201707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386

周四議息勢趨鷹派 美長債抽升 美匯反彈至89.3 道指早段跌百點

1 : GS(14)@2018-02-04 20:57:17

【明報專訊】聯儲局將於香港時間周四凌晨公布議息聲明,這將會是聯儲局主席耶倫卸任前最後一次主持利率會議。今次會後沒有發布會,普遍分析認為本周貨幣政策按兵不動,不會有重大公布引起市場波動。但高盛警告,今次會議不一定平淡度過,議息聲明的措辭有可能略趨鷹派,語調可能暗示3月加息。美匯指數連跌6周後昨日止跌,反彈至89.3。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升穿2.7厘,是2014年4月以來高位。德國5年期國債孳息升至零水平,是2015年底以來首次。

蘋果股價下滑(詳見另稿),道指早段跌逾100點,納指、標普500指數偏軟。美國原油產量增加,恐抵消油組和俄羅斯減產效果,國際油價昨跌逾1%。

美原油產量增加 油價跌逾1%

部分分析認為,環球債券被拋售,部分由於聯儲局與歐洲央行正逐漸收緊貨幣政策,縮減資產負債表。美國長債孳息上升,刺激美元買盤。日本央行淡化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對通脹回升的樂觀言論,也令美元止跌,美元兌日圓昨在108.8左右徘徊。此外,「脫歐」問題令英國首相文翠珊受壓,英鎊兌美元回落至1.40水平。期金也回落至每盎司1340美元水平。

利率期貨顯示,交易員認為本周加息概率不到6%,但3月加息的概率達76%。CMC Markets高級分析師David Madden稱,這是耶倫最後一次會議,在交棒給新任主席鮑威爾前,聯儲局不會作出震盪市場的舉措。市場的焦點將會是議息聲明的措辭會否釋出鷹派信號,例如對經濟和通脹作出更樂觀的預測。

經濟非急劇惡化 將暗示3月加息

美國第四季GDP按季折合成年率為2.6%,遜於預期。但數據顯示美國消費支出強勁,通脹也在上升。由Jan Hatzius領導的高盛經濟師在報告預期,聯儲局的會後聲明將整體樂觀,前景所面臨風險的描述,將由「大致平衡」上調至「平衡」,對通脹評估將更趨鷹派。綜合來看,高盛認為若非經濟狀况急劇惡化,聲明的語調將暗示3月會議加息。

高盛:「大致平衡」措辭已過時

高盛報告稱,考慮到會議紀錄對經濟增長的評論樂觀,12月聲明的風險「大致平衡」措辭已有點過時。12月會議以來官員的公開評論,更趨向支持鷹派的立場。據高盛統計,聯儲局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至少一半官員最近提到經濟增長的上行風險。高盛認為,雖然通脹仍低於目標,但相關指標近期趨於穩定,相信很多FOMC官員將把最近幾個月核心通脹反彈,視為去年通脹不達標只是受臨時因素影響的證據。不過,高盛預期聲明內容至少有一項不變,就是維持「密切監察」通脹走勢的措辭。

(彭博社)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94&issue=201801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