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踏加息周期不利債市 銘基:亞洲高息債抗跌能力高
1 :
GS(14)@2017-02-08 21:37:42【明報專訊】銘基亞洲投資組合經理江曉儀表示,現時亞洲新興市場債券仍然較受美國息率影響,銘基亞洲看好印度及印尼的以當地貨幣計價、息率大概6厘至8厘的企業債,「亞洲高息債本身派息較豐厚,利差角度而言,較能抵禦聯儲加息的影響」。
江曉儀表示,現時中國國債及類似級別債券的風險回報並不吸引,加上內地央行息率見底,暫時內地債券價格承受壓力較大。中國內地昨日宣布外匯儲備跌破3萬億美元,按月跌123億美元。內地進一步收緊規管以壓抑資金外流,中國的資金外流只是過去10年中產階級大幅增加下,累積的財富分散風險需求,「中國銀行體系內的資金多達22萬億美元,每個人只需要分散一點點,也是一個龐大的金額。」
美元計價中國企業債仍可買
內地資金外流持續,即使近月不少經濟數據止跌回升,外匯儲備仍是連月下跌。江曉儀認為,「我會將資金流動比喻為我們的循環系統,你的心臟會有大動脈去輸出血液,靜脈則讓血液再流回心臟,如果管理不當,隨時會有心臟病。人民銀行的職責就是要好好地管理每天大量流入及流出的資金。」她認為,過去10年中國經濟起飛令大量中產階級冒起,財富迅速增長加上沒有完全開放的內地市場,令資產分散度降低。
她表示,以同樣人均生產總值達1萬美元的階級比較,內地的市民只是在內地物業、股票或銀行存款之間分配,其他國家的市民則會於不同的國家及資產類別中分配,將資產蒙受損失的風險降低。內地人在平均薪金大幅上升下,分散資產風險的需求暴增,近年人民幣貶值亦成為內地資金外流的催化劑,導致過去一年多以來的走資潮。
印度年內有望減息 利好債價
她表示,在資金淨流出的同時,人民銀行及內地政府亦致力尋找辦法增加資金流入渠道。其中一個措施就是去年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但暫時內地債市對外資並不吸引,「我們認為,現時的中國債券並沒有達到合適的定價(not pricing in),這些債券並沒有提供足夠吸引的風險溢價……中國利率已見底,加上人民幣正承受莫大的外流壓力,因此對外資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吸引的入市時機。內地選擇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相信只是一個預備工夫,確保當外資流入時,能夠有更簡便的渠道。」
外資對內地債券仍然謹慎,但江曉儀認為,以美元計價的中國企業債券仍然有部分可以投資,「我們仍然持有部分美元計價的中國企業債,並看到一些有趣的機會。但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我們看法較為審慎,現時亦沒有持有任何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
中國債券前景未明朗,但江曉儀在其他亞洲新興國家當中看見不少機會。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就移民入境事宜與輿論爭辯,就市場及經濟的行動則暫時未有新動作。在特朗普提出的種種經濟相關政綱中,最令市場擔心的,莫過於在貿易上採取保護主義的主張。
高息債對冲美國加息
江曉儀認為,印度在經濟及貿易上受美國影響較小,加上印度去年底進行的去貨幣化行動,令該國今年內有望減息,減息將利好債價,故看好該國企業債的前景。
貨幣方面,過去數年在投資者規避風險下,不少新興市場貨幣被超賣,其中印度盧布及印尼盾也處於低位。她表示,印度及印尼以當地貨幣計價的企業債息率較高,貨幣升值潛力亦增加債券的投資價值。她推介息率6厘至8厘的企業債,「由於高息債的整體息率較高,即使美國加息,仍然有較大的緩衝。在收息的角度而言,甚至比一般人認為零風險的美國國債更安全」。
明報記者
[蘇樂恩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598&issue=20170208
銘基:細價H股再受追捧 十大持股重倉科技工業護理
1 :
GS(14)@2018-03-19 04:26:02【明報專訊】港股2月初曾下跌超過1600點,當時A股未能倖免,其創業板亦曾急插逾5%,見3年來新低,加上2015年股災陰影,令不少投資者對中國細價股聞之色變。銘基亞洲投資組合經理蕭菊嫻(圖)認為,隨着中國經濟持續轉型,市場供求趨平衡和企業成本結構改善,細價股將能從中得益,且隨着中港互聯互通機制擴大,H股小型股或迎來更多估值重估(Revaluation)機會,已經愈來愈多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細價股感興趣。
隨着中國經濟轉型至消費、服務和高附加價值行業,蕭菊嫻相信中國小型股將從中受惠,今年對A股小型股市場感信心。她解釋,細價股受企業盈利持續復蘇支持,特別是工業、資訊科技、健康護理和消費行業,因經歷產能過剩時期後,目前供求已趨向平衡,並受企業成本結構改善和提供高附加價值產品帶動。雖然相對資金較少,但她認為小型企業可透過不斷創新,與大型公司競爭。以手機市場為例,她稱年輕人對科技設備應用的需求不斷增加,故亦會在透過創新令手機更輕巧和延長電池使用時間的小型公司中尋找到投資機會,並稱隨着中國期望在半導體上達到自給自足,料這行業亦會迎來結構性增長。
半導體趨自給自足 增長潛力佳
「多年來政府政策導致中國企業的薪酬和營運成本上升,迫使企業作出結構性改革,而目前改革成果正面,經歷一輪淘汰後餘下的公司變得更強。」她又稱即使去槓桿政策主動管理系統性風險,但小型公司由於早已被金融機構拒絕貸款,並不倚賴槓桿帶動業務增長,反映影響實質不大。
去年AH股估值已明顯收窄,但主要集中於大型股,這差距仍出現於小型股,故基金仍在H股小型股中尋找到更多投資機會。她稱H股細價股的未來估值重估動力,其實來自港股通機制。一般小型股的增長動力較好,故估值亦高於大型股;但中國投資者以往不能投資離岸小型股,導致投資者基礎上出現缺口,從而令H股小型股估值受壓。惟她稱隨着互聯互通機制擴大,這缺口已持續收窄,有助H股細價股迎來更多估值重估機會,並發現去年已有更多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細價股感興趣。
中港互聯互通擴大 吸引外資
基金主要投資市值30億美元以下的小型公司,截至上月底的十大持股中,資訊科技佔達21.6%,其次為工業、健康護理和非必需消費品。蕭菊嫻稱,在科技股中,較偏好聲學、軟件即服務(SaaS)和半導體公司;長線則正在研究汽車科技和3D感應解決方案企業的投資機會。
她又相信中國長線有機會成為全球健康護理行業的增長動力,因政府嘗試推動企業由以往仿製西方藥改為創新藥物,並作不少投資推動生物科技發展。例如江蘇政府已對一項基因排序計劃「開綠燈」,未來甚至可能建立全民基因資料庫,她料這將改變10年內中國的醫療行業情况,因上述數據將為藥廠提供研發藥物機會;而她目前亦正在觀察部分,透過基因研發出高治癒率抗癌藥的公司。至於年初升勢凌厲的內房股,她稱有留意部分具優質土地儲備和眼光的公司,但指這為一個資本消耗行業,不利於細價股,故低配這行業。
內房屬消耗行業 不利細價股
不過 ,去年A股走勢與全球主要市場相近,都是呈強者愈強格局。以MSCI中國小型股指數為例,全年回報為18.53%,同期表現遠遜於MSCI中國大型股指數的37.64%。至於估值方面,小型股其實也只是略高於大型股,平均18.4倍略高於大型股的16.56倍。
明報記者
[王俊騏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01&issue=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