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3/2OMDAwMDIzODA2OA.html
隨著中廣核鈾業公告稱撤銷對英國Kalahari公司的收購要約,這宗中國最大鈾業收購計劃已然告一段落。
「這個事情很敏感,你們也別提這個事了。」5月12日,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鈾業」)相關人士5月12日對本報記者說。
雖然看起來中廣核鈾業在這次收購上鎩羽而歸,但觀察人士稱,從中廣核鈾業發佈的公告來看,其仍然非常希望收購Kalahari公司,只是在等待更加合適的時機以再次發出要約。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反映出中廣核鈾業並不看好近期的國際鈾礦價格。
可見,即便是對於渴望盡快恢復項目審批的核電企業來說,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的影響也還遠沒有退去。
根據中廣核鈾業和kalahari的協議,中廣核鈾業撤銷要約則要犧牲一定的保證金,即便只是1%比例,也要在750萬英鎊左右。這一點未得到中廣核鈾業的證實。
降價方案被否
福島核事故使Kalahari董事會同意降價,但遭到英併購委員會否決
中廣核鈾業——中廣核集團全資子公司——是中國兩家具有核燃料進出口專營資質的企業之一,國際鈾礦資源開發則是其目前最重要的業務。
雖 然其在國內也從事鈾資源開發的業務,但由於中核集團在國內先行一步,中廣核鈾業空間並不大。而在核燃料製造領域,中廣核鈾業更是因為政策上的限制始終處於 「只可遠觀」的狀態。因此,國際市場成為中廣核鈾業最重要的舞台,自2006年成立以來,其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澳大利亞等地皆有所斬獲,並謀求 壯大自己的海外鈾資源規模,收購Kalahari公司亦是如此。
Kalahari是倫交所上市公司,持有澳大利亞Extract Resources約40%股份,以及North River Resources Plc約45%股票。而Extract Resources在納米比亞擁有儲量可觀鈾礦資源,包括全球第五大鈾礦Husab項目100%的權益。
中廣核鈾業曾在3月7日發佈公告對Kalahari提出了總值7.56億英鎊的收購要約,相當於Kalahari完全稀釋後的股本,每股價格約290便士,較此前6個月內Kalahari平均股價溢價34%。Kalahari方面認可這一報價,並認為對其股東是有利的。
但突如其來的日本福島核電事故沉重地打擊了蒸蒸日上的全球核電事業,更打亂了中廣核鈾業的收購計劃。
3 月下旬,中廣核集團方面就曾表示正在與Kalahari進行新的談判,要對交易價值進行重估。5月3日,中廣核鈾業發佈聲明,重新評價這次現金收購,表示 通過與Kalahari討論之後,雙方同意把每股價格下調到270便士,總值約7億英鎊。雖然收購雙方達成共識,但這一調價遭到英國併購委員會執行小組的 否定,認為這種做法不符合「重組併購城市法案」的要求。根據這一法案,提出邀約一方如沒有在條款中提出保留下調收購價格的權利,那麼在提出要約之後不得下 調收購價格。
Kalahari為此向英國併購委員會對執行小組的裁定提出申訴,但5月10日,英國併購委員會駁回了Kalahari的上訴,並表示會以合適的方式公佈如此處理的理由。
在新的市場條件下,中廣核鈾業顯然已經不願接受每股290便士的價格,只能盡快撤回收購Kalahari的要約,為日後再次出手做準備。
兩手準備伺機而動
「中廣核鈾業是暫時不收購,但保留繼續提出要約的權利。」
從中廣核鈾業5月11日所登出公告的措辭來看,中廣核並沒有完全放棄收購Kalahari。
「中廣核鈾業是暫時不收購,但保留繼續提出要約的權利。」上述觀察人士對本報記者說,「中廣核鈾業還是非常想收購這家企業的,但英國方面不可能允許價格下調,那麼中廣核鈾業肯定要想別的辦法。」
事實上,中廣核鈾業幾乎是在英國併購委員會發出公告的同時宣佈撤銷收購要約。「這是在搶時間。」上述觀察人士稱,「既然下調價格行不通,按規定只有在撤銷現有要約三個月後才能提出新的要約,早一天撤銷就意味著可以早一天提出新的要約。」
這就意味著中廣核鈾業對Kalahari的收購將停滯三個月,而沒人能保證這三個月將會平靜地度過,世界礦業巨頭存在插足這次收購的可能性。為了防止這三個月內收購生變,中廣核鈾業在公告中做了兩手準備。
中 廣核鈾業公司列出了7種情況,如果在未來6個月內有任何一種情況發生,中廣核集團都將再次提出要約。這7種情況就包括:當環境發生實質性變化,有第三方向 Kalahari或Extract Resources提出收購要約,Kalahari或Extract Resources計劃中交易將導致Kalahari對Extract Resources的股權降低、Husab項目利益減少等。
「我認為,中廣核鈾業還是會繼續收購,它在公告中列出了幾乎所有可能對其不利的情況。」上述人士稱,「中廣核鈾業的預期就是,Kalahari的市值會在近期下降,否則不會輕易撤回要約。」
在福島核電事故之後,全球核電事業迅速降溫。受核電大國核電政策調整的影響,國際鈾礦價格持續上漲的支撐力不足。
國際現貨鈾礦價格從3月7日的66.50美元/磅U308暴跌至4月18日的57美元/磅U308。國際市場鈾礦交易冷淡,鈾礦企業的估值普遍下降。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26 13:21 編輯 核電研究:鈾礦供需的前世今生 作者:倍霖山觀察 隨著核電技術的進步,人們已脫離之前核電事故的恐慌,並且高漲的煤炭、天然氣價格和環境汙染等因素促生了大量核電投資。需求的攀升,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同時世界鈾儲備/庫存減少,致使生產量增速逐漸小於需求,供需缺口拉大。 核電行業起步於1951-1968年,期中前蘇聯建成世界第一座核電機組,美國、法國、英國和日本、德國、加拿大隨後也建造了本國第一座核電站。起步階段核電技術為石墨水冷堆,主要用鈈-239等易裂變材料,對鈾資源的利用率只有1%-2%。 1969年-1979年隨著核電技術的成熟和1973年石油危機的到來,核電行業迅速發展,不過由於當時規模相對偏小,所以鈾礦價格還沒有進入市場化。 1980年-2000年,鈾礦價格市場化,但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緩慢,因此對電力需求增長不快甚至有所下降,1979年美國三里島核電廠事故也警示了人們核電可能產生的危機,美國取消67座核電站訂貨,故此核電發展(需求)受阻。1986年蘇聯發生切爾諾貝利核電廠事故,更加加大了核電行業的恐慌,蘇聯、瑞典、奧地利、意大利等國均延緩核電發展,少數國家甚至停止發展核電。需求負增長,供給下滑,導致價格一路下跌至$10/lb左右,並於2000年跌至歷史低谷$7。值得一提的是1990-2000年核電行業需求量大於天然鈾生產量,但是主要需求國家在美、蘇核電事故前累積了大量的鈾庫存,所以供需缺口未成為鈾價格攀升的催化劑。 2000年-2014年,隨著核電技術的進步,人們已脫離之前核電事故的恐慌,並且高漲的煤炭、天然氣價格和環境汙染等因素促生了大量核電投資,其中中國增速最為明顯1995年投產的核電站均建成投入使用(秦山二期、三期、田灣、嶺澳、陽江、三門等),貢獻近3600噸的天然鈾需求。需求的攀升,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同時世界鈾儲備/庫存減少,致使生產量增速逐漸小於需求,供需缺口拉大,2000-2005年間鈾礦價格穩定上漲。2006-2007年鈾價的急速上漲,並於2007年6月達到歷史高點$137/lb主要因為: 1.世界最大鈾礦山,Cameo的Cigar Lake被水淹需要修複,短期影響世界產能2000噸(長期合同客戶需轉入現貨市場) 2.澳大利亞ERA公司的Rangers礦山被水淹,短期影響產能2000噸(長期合同客戶需轉入現貨市場) 3.美國能源部執行多宗大批量鈾礦拍賣 4.美元貶值 5.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鈾礦產能均用於長期合同,不進入現貨市場 6.投機者進入市場大量采購鈾並封存,推升市場價格 ![]() ![]() ![]() 這些原因致使需求和供給缺口達到2-3萬噸以上,當時碰上需求高速增長,所以價格大幅度攀升。 2007年後大量鈾勘察和生產公司進入市場(大部分中國投機者),並且鈾礦礦場多處於發展中國家(哈薩克斯坦、納美尼亞、澳大利亞、尼格爾、南美),故此入行門檻較低,導致過多生產商湧入市場,供給激增,而需求增速並不明顯(新投產的核電站還在建設當中),故此價格一路下滑。 ![]() ![]() 思考: 需求增長因素 核電行業為周期性行業,核電站建設周期為5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核電站將使需求激增(目前中國建設中的核電站為27個,建設時間大多數在2010-2011年間,建成投入使用在2015-2016年間)(核安全事故會引起恐慌,從而導致核電站建設無限期拖延) 發達國家整體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用電量隨之增長,從而促使核電站工作時間和需求增長(中國) 主要需求國庫存鈾礦減少 需求減少因素 發生核泄漏事故等涉及核電安全問題的事故 其他清潔能源發電成本大幅度降低(清潔能源中核電效率最高) 發達國家進入經濟衰退期,用電量減少 需求國在價格低位大量儲備鈾礦 供給增長因素 大量投機者進入市場,無限度開采鈾礦 預期未來需求增長,礦生產商提高生產量 供給減少因素 鈾礦價格一路下滑,隨之開采成本提高,導致部分生產商退出市場 世界著名鈾礦出現淹沒、修複等事件 現有鈾礦開采殆盡(現有鈾礦可供開采80年以上) 大型生產商因鈾礦價格降低開降低生產量 世界重大核電站安全事故 1979年3月28日:美國三里島核電站核泄漏。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 1988年1月6日,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的一座核電站,由於對核材料筒加熱不當引起爆炸,造成1名工人死亡,100人受傷。 1992年11月,法國發生了最嚴重的核事故:三名工作人員未穿防護服進入一座核粒子加速器後受到汙染。 1999年,東京附近的一座核反應堆曾發生輻射泄漏,造成2名工人死亡。 1998年到2002年:印度在四年間核電站共發生了6次核泄漏事故。 2003年12月29日:韓國榮光核電廠5號機組發生核泄漏事故。 2004年8月9日,日本中部福井縣美濱核電站再次發生蒸汽泄漏事故,導致4人死亡,7人受傷。 2005年5月,英國塞拉菲爾德核電站的熱氧再處理電廠因發生放射性液體泄漏事件被迫關閉。 未來核電發展思考: 核電行業從2000年進入高速增長階段,07年鈾礦價格跨入歷史頂峰,隨後卻一路下跌,2014年跌到$35/lb左右,接近05年鈾礦價格上漲啟動點。縱觀需求供給,除了因過多投機者進入市場拉高供給外,需求量其實從03年-13年沒有顯著上漲,這主要因為98年-08年期間投產的核電站還不及關閉的核電站(2004年全球核電站442個,2013年全球核電站434個;1996-2013年新增核電站71臺,關閉66臺)。核電站從投產到運行需要5年時間,而在核電站數量沒有顯著增長的情況下,年需求量幾乎保持不變,而一旦大批量核電站建成並投入運行,需求量會產生爆發增長,而供給增長往往會滯後於需求的突然增長。根據世界能源組織預計,到2030年將會多出272個核電站(中國預計91個),關閉74個,凈新增核電站198個,預計增長鈾礦需求10萬噸。2015-2016年間中國預計建成運行核電站15座,全球預計20座左右,預計鈾礦需求增加6000-7000噸;供給方面,由於持續的低價,多家大型鈾礦生產商已降低生產量,不過激進的投機者依然在不斷開采,預計未來5年供給增速下滑至3%左右;那麽15-16年間將會出現一定的供需缺口,從而提升鈾礦價格。需要註意的是雖然核電技術進步,核安全問題依然頻繁發生(2-3年一起),而大型鈾礦由於突發事件停產的概率低於核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故此需求的波動會比供給波動大。 |
隨著中國和世界核電站數量的不斷增多,鈾礦正在變得緊俏起來。而中國的核電企業也已經了打開在世界各地尋找鈾礦的道路。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獲悉,2015年12月14日,中廣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下稱“哈原工”)在京簽署了《關於在哈薩克斯坦設計和建設燃料組件制造廠和在哈薩克斯坦共同開發鈾礦的商業協議》(下稱《商業協議》),標誌著中廣核在哈薩克斯坦合資生產核燃料組件事宜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2014年12月14日,中廣核與哈原工簽署了《關於擴大和深化核能領域互利合作的協議》(下稱《框架協議》),啟動在哈薩克斯坦合資建設核燃料組件廠等一系列重大互利合作事宜。
而《商業協議》的簽署,則在《框架協議》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核燃料組件項目和鈾礦項目的關鍵節點、主要商業條款等內容,以統籌指導兩個項目的落地。
據中廣核介紹,此次簽署的商業協議項下的核燃料組件項目被納入了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的國情咨文,成為中哈在核能領域合作的標誌性項目,得到了兩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去年公布的一項聯合報告顯示,盡管2011年3月發生的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出現了鈾礦市場價格下降和全球經濟危機導致電力需求下降,但對核電站需要的原材料鈾的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仍然會繼續增長。
多位核電企業人士此前向本報記者表示,隨著中國啟東第二輪規模發展核電的到來,國內核電集團已在世界其他國家開發鈾礦,確保鈾資源供應的穩定,避免鈾礦價格上升時付出更高的成本。
上述報告稱,2010年至2012年間,全球鈾的生產繼續出現增長。鈾礦勘探和礦山開發增長了23%,達到19.2億美元。過去兩年,所勘探出的鈾礦資源又增加了7%,使現有可供開采的鈾礦資源周期又增加了10年。
鈾是一種稀有的放射性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僅為百萬分之二,其形成可工業利用礦床的幾率比其他金屬元素要小得多。鈾礦這種核工業的基本原料對於擁有核電站的國家來說都具有戰略價值。
盡管福島核事故迫使一些發達國家修改了本國的政策,但東亞和歐洲大陸上的非歐盟國家的核電裝機容量的預測將繼續增長。報告預計,2035年之前,世界核能發電量的增長範圍將為7%至82%。
報告說,目前全球共有20多個國家生產鈾,其中哈薩克斯坦、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所占比重最大,相當於世界生產總量的63%。近兩年鈾生產的增長主要受到哈薩克斯坦增產的驅動,同時澳大利亞、巴西、中國、馬拉維、納米比亞、尼日爾、烏克蘭和美國也都有小幅增長。
福島核事故重挫了全球鈾價。事故發生後,鈾礦價格從2011年的70美元/磅暴跌至30美元/磅。一些鈾礦公司甚至不得不選擇終止或推遲在建項目。
現在,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打算推進核電站的建設,這將助推鈾資源需求的上升。以為中國為例,新華網在2015年援用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的話說,中國在運核電機組規模穩步增長,預計今年年底運行機組可達30臺,總裝機容量2830萬千瓦。在建規模居世界第一。中國大陸地區在建核電機組24臺,裝機容量2636萬千瓦,中國核電基本具備了自主設計自主建設、自主運行的能力,根據國務院部署的核電“十三五”規劃目標,到2020年,中國運行核電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左右。
除了哈薩克斯坦以外,官方資料顯示,中廣核在位於非洲南部的納米比亞湖山鈾礦項目已經在2014年5月份正式進入采礦生產階段。湖山鈾礦項目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業投資項目,是中國與非洲經貿合作的標誌性工程。項目達產後年產量約為6500噸八氧化三鈾,有望使納米比亞成為世界第二大天然鈾生產國和出口國。
按照中廣核的說法,湖山鈾礦儲量達產後,可滿足20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近40年的天然鈾需求,其建成投產對提高中國天然鈾的供應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幾年,中國核電企業已經在海外尋找鈾礦,並取得了進展。2014年7月,中國核工業集團在蒙古國的首個鈾礦項目已經通過了由蒙古國方面對其經濟技術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的評審,為它在該國開發鈾礦奠定了基礎。2014年年初,該公司地礦事業部所屬中國國核海外鈾業有限公司也參股了澳大利亞帕拉丁公司LH項目。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月30日從中核集團獲悉,中國首個規模化地浸鈾礦山蒙其古爾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全面建成,二期正在快速推進,2016年上半年將建成國內首個千噸級鈾礦大基地。
公開資料顯示,該鈾礦基地由中核集團旗下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負責運營。
地浸采鈾技術是世界上先進的采礦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對可地浸砂巖型鈾礦按一定網度布置工藝鉆孔,從註液孔註入地浸液,使地浸液與鈾進行充分反應,經抽液孔提出地表,在地表工廠進行萃取鈾的過程。
核電站(網絡資料圖)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蒙其古爾礦床深部礦體原地浸出采鈾現場條件試驗研究項目鉆進深度取得重大突破,一組工藝試驗孔單孔深均超過650米,接近670米,在此之前,中國地浸采鈾工藝鉆孔孔深都在500米以內。
蒙其古爾二期工程已經得到了環保部的批複。本報記者從環保部2015年8月25日印發的《關於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蒙其古爾鈾礦床原地浸出采鈾擴建(二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複》中了解到,該項目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井場、水冶廠、動力輔助區及生活區等子項。
另外,本報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內蒙古兩個千噸級大基地建設也實現了戰略突破,已拉開序幕,並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在自然界發現天然金屬鈾。2015年,中核集團在世界上首次發現自然界中金屬鈾的存在。
在此之前,人類在自然界中還從未發現有自然金屬鈾,科學界也形成了自然界中沒有金屬鈾的慣常認識。這一發現為中國鈾資源的更大突破提供了依據。
鈾是一種極為稀有的放射性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僅為百萬分之二,其形成可工業利用礦床的幾率比其他金屬元素要小得多。作為核工業的基本原料,鈾礦對於中國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
中國大陸運行的核電機組30臺,總裝機容量2831萬千瓦,在建的核電機組24臺,總裝機容量2672萬千瓦。其中,在建核電機組數位居世界第一,在建、在運機組總數位居世界第三。但作為一個核電大國,中國的鈾礦卻相對缺乏,且其品位也較為低下。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鈾礦出口大國有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納米比亞、加拿大、尼日爾、南非、馬拉維等。有研究報告指出,2011年中國有九成以上的鈾是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納米比亞和澳大利亞4國進口而來。
一位核電專家曾告訴本報記者,中國核電站所需鈾礦的來源主要有3個,分別是:國際上的期貨市場、現貨市場和在海外開采以及國內的自身供應。他解釋,由於國內鈾礦品位相對較低,有些鈾礦的開采成本甚至高於鈾礦市場的價格,在國內開采這樣的鈾礦很不合算,因此有機會到國外開采更好。
本報記者對官方資料進行梳理發現,近年來,中國兩大核電企業——中核集團和中廣核——已紛紛走出國門,到處尋找可以開發和購買的鈾礦資源,以滿足國內核電不斷發展的需求。
與此同時,上述專家表示,在國際核電逐漸複蘇之際,擁有足夠的鈾礦對中國來說是一件大好事。這樣可以避免在全球核電不斷增多時,中國在鈾礦市場中處於被動境地。他認為,未來,國際鈾礦價格會因為全球核電不斷增多而繼續上漲。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