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五矿造系:控股湖南有色 八“金刚”整装上路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29/159603.html

核心提示:与湖南有色强强联合之后,五矿将掌控8家上市公司,如此重量级别的跨行业跨区域的资本管理和资产整合,对五矿来说是个巨大考验。


“我 们特意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压缩一天,来同五矿谈与湖南有色的合作。”12月28日,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率队欢迎中国五矿集团(下称五矿)党组书记、总裁周 中枢一行时表示,“湖南有色2004年组建后,发展很快,但如果不和五矿合作,做不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所以,权衡再三,从战略角度,与五矿达成合 作。”

当日,湖南省国姿委将其持有的湖南有色控股2%的股份无偿划拨至五矿有色控股。

12月24日,五矿有色控股以55.59亿元向湖南有色控股增资,获得其49%的股份。

最终,五矿合计持有湖南有色控股51%的股权,湖南省国资委持有余下的49%的股权。

“湖南能把湖南有色这样的优质资产拿出来,和我们合作,充分体现了诚意。五矿计划,通过5年努力,使湖南有色成为世界钨锑工业和铅锌工业的领导者,世界最大的中重稀土资源供应商和领先的稀土产品加工商,公司年收入过1000亿元,年利税100亿元。”周中枢当众表态。

五矿控股湖南有色,是公司数年来并购重组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世界500强的五矿,营业收入过1000亿元,而中国500强的湖南有色,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

至 此,五矿旗下已拥有五矿发展(600058.SH)、五矿资源(1208.HK)、五矿建设(0230.HK)、关铝股份(000831.SZ)、金瑞科 技(600390.SH)五家上市公司,而湖南有色麾下则有湖南有色(02626.HK)、株冶集团(600961.SH)、*ST中钨 (000657.SZ)三家上市公司。

强强联合后,五矿将掌控8家上市公司,如此重量级别的跨行业跨区域的资本管理和资产整合,对于列央企14位的五矿来说,将是巨大考验。

牵手湖南有色

“与五矿合作,圆了我们一个梦,就是迅速提升在世界钨锑工业和铅锌工业的中国话语权的梦想。”湖南有色董事长何仁春对记者说。

湖南有色控股组建五年来,资产规模增长2.5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7倍,为国家累计贡献利税90多亿元,出口创汇累计30多亿美元,成就了中国除铝外以产量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综合生产商,在全球矿业界缔造了一块颇具影响力的品牌。

“与五矿战略重组,是湖南有色第二次飞跃的良好契机。”何仁春说。

湖南有色牵手五矿一波三折。

2008年9月,湖南有色曾公告,实际控制人湖南省国资委与五矿于当年9月1日签署《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战略合作意向书》,约定五矿集团与湖南有色控股进行战略合作,以增资扩股等方式对湖南有色持股40%。

这个金融危机中达成的意向,随着金融海啸的减弱,并没有给予湖南有色更大的回旋余地。

历经海外投资回报不明朗,旗下上市公司湖南有色亏损、*ST中钨连续两年亏损且先后五次重组失败的困境后,占据资源且财大气粗的五矿显然抢得先机。

“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有完整产业链,2008年有色金属的产值和收入双双过千亿元。”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会长康义介绍,湖南有色是湖南旗舰企业,但“湖南有色的产业优势在下降,这几年,民营企业的崛起改变了行业格局,国企再不思变就落伍,湖南有色不合作,优势还会下降”。

湖南有色的优势在哪里呢?

上游矿产资源方面,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钨、铋资源储量。中游冶炼业务方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铅锌生产商和世界上最大的锑品生产地。下游加工业务方面,公司是世界上以产量计的最大硬质合金生产商,在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但这些优势需要其他条件激发,比如说上游钨、铋资源需要资金去开发,中游铅锌冶炼需要相应的矿产供给等。这些条件湖南有色有所欠缺,而五矿具备更多,可以形成强势互补。”中信建投研究员刘亚辉分析说,“另外,五矿的全球化资源和经验,对湖南有色也将是重要补充。”

大整合在路上

五矿是近年来风头很劲的占据贸易和资源优势的央企。公司以金属、矿产品的开发、生产、贸易和综合服务为主,兼营金融、房地产、物流业务,进行全球化经营。

2008年,五矿总经营额277亿美元,营业收入1809亿元人民币,利润达71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500强企业第331位,央企中排名14位,全球金属行业中排名第9位。

五矿的金属主业包括黑色金属(以钢铁为主)和有色金属。有色金属方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钨生产商和钨资源拥有企业之一,中国最大的氧化铝进口商和分销商、世界最大的锑产品经营商和主要的氧化锑生产商。

此 前,五矿已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其中,五矿发展是以钢材贸易为主的大型企业,2008年收入达1132亿元。五矿资源以氧化铝、铝锭贸易和生产为主 业,2009年中期营收达21.4亿港元,净利润1.69亿港元。五矿建设则在天津、南京和长沙拥有丰富土地资源,2009年中期营收3.78亿港元,净 利润4096万港元。

2008年10月,关铝股份大股东山西关铝集团所持29.9%国有股股东变更为五矿。变更后,五矿持有关铝股份 19536.66万股,占比29.9%,成为第一大股东。关铝股份主要从事铝业冶炼,截至2009年三季度,公司完成主营收入12.59亿元,净利润 -2.76亿元。

“五矿资源和关铝股份,应该在一个产业链上,形成上下游关系,存在吸收合并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可能。”刘亚辉预测。

2009年10月,长沙矿冶研究院成为五矿全资企业,其旗下的金瑞科技也纳入五矿系。

金瑞科技从事与电解锰相关的主业,截至2009年三季度,公司完成主营收入7.38亿元,净利润-1731万元。于是,市场纷纷猜测五矿将为金瑞科技注入锰矿资产,完善其产业链,降低成本。

对于五矿来说,最难啃而又最美味的骨头,不是关铝股份和金瑞科技,而是此次鲸吞的湖南有色。

湖南有色控股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湖南有色、株冶集团、*ST中钨,各有特色,也各有难点。

首先是湖南有色的整体上市回归A股之路,2008年策划至今,由于市场变化和业绩波动,一直难产。

湖南有色业绩不佳,2009年中期营收62亿元,净利润-2.12亿元。株冶集团截至今年三季度,完成主营收入60.68亿元,实现净利润5015万元。

“港股湖南有色和株冶集团的最大问题,都在于矿产资源不够,尤其是铅锌矿产的缺乏。而这个资源,五矿是有优势的。”刘亚辉继续分析。

2009年6月,五矿以13.86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oz minerals公司优质资产,作为世界第二大锌公司,其在锌、铅、铜、镍、金、银等资源上拥有可观储量。

处于退市边缘、五次重组失败的*ST中钨是五矿面临的最迫切难题。

*ST中钨主业是钨下游产品硬质合金的生产和销售,由于湖南有色控股的钨矿已注入到香港上市公司,无法重新装进ST中钨,解决其因缺失上游资源导致的亏损局面,所以公司沉疴难除。

不过,这个难题,五矿应有能力解决。

钨金属业务方面,五矿投资了江西省钨及钨制品行业,先后控股修水香炉山钨矿、江钨集团、南昌硬质合金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五矿在江西的白钨,与湖南有色在湖南的黑钨矿产以及深加工结合起来,稳坐世界钨业第一。”一位行业人士如是感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3

五矿造系:控股湖南有色 八“金刚”整装上路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29/159603.html


“我们特意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压缩一天,来同五矿谈与湖南有色的合作。”12月28日,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率队欢迎中国五矿集团(下称五矿)党组书 记、总裁周中枢一行时表示,“湖南有色2004年组建后,发展很快,但如果不和五矿合作,做不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所以,权衡再三,从战略角度,与五矿 达成合作。”

当日,湖南省国姿委将其持有的湖南有色控股2%的股份无偿划拨至五矿有色控股。

12月24日,五矿有色控股以55.59亿元向湖南有色控股增资,获得其49%的股份。

最终,五矿合计持有湖南有色控股51%的股权,湖南省国资委持有余下的49%的股权。

“湖南能把湖南有色这样的优质资产拿出来,和我们合作,充分体现了诚意。五矿计划,通过5年努力,使湖南有色成为世界钨锑工业和铅锌工业的领导者,世界最大的中重稀土资源供应商和领先的稀土产品加工商,公司年收入过1000亿元,年利税100亿元。”周中枢当众表态。

五矿控股湖南有色,是公司数年来并购重组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世界500强的五矿,营业收入过1000亿元,而中国500强的湖南有色,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

至 此,五矿旗下已拥有五矿发展(600058.SH)、五矿资源(1208.HK)、五矿建设(0230.HK)、关铝股份(000831.SZ)、金瑞科 技(600390.SH)五家上市公司,而湖南有色麾下则有湖南有色(02626.HK)、株冶集团(600961.SH)、*ST中钨 (000657.SZ)三家上市公司。

强强联合后,五矿将掌控8家上市公司,如此重量级别的跨行业跨区域的资本管理和资产整合,对于列央企14位的五矿来说,将是巨大考验。

牵手湖南有色

“与五矿合作,圆了我们一个梦,就是迅速提升在世界钨锑工业和铅锌工业的中国话语权的梦想。”湖南有色董事长何仁春对记者说。

湖南有色控股组建五年来,资产规模增长2.5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7倍,为国家累计贡献利税90多亿元,出口创汇累计30多亿美元,成就了中国除铝外以产量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综合生产商,在全球矿业界缔造了一块颇具影响力的品牌。

“与五矿战略重组,是湖南有色第二次飞跃的良好契机。”何仁春说。

湖南有色牵手五矿一波三折。

2008年9月,湖南有色曾公告,实际控制人湖南省国资委与五矿于当年9月1日签署《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战略合作意向书》,约定五矿集团与湖南有色控股进行战略合作,以增资扩股等方式对湖南有色持股40%。

这个金融危机中达成的意向,随着金融海啸的减弱,并没有给予湖南有色更大的回旋余地。

历经海外投资回报不明朗,旗下上市公司湖南有色亏损、*ST中钨连续两年亏损且先后五次重组失败的困境后,占据资源且财大气粗的五矿显然抢得先机。

“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有完整产业链,2008年有色金属的产值和收入双双过千亿元。”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会长康义介绍,湖南有色是湖南旗舰企业,但“湖南有色的产业优势在下降,这几年,民营企业的崛起改变了行业格局,国企再不思变就落伍,湖南有色不合作,优势还会下降”。

湖南有色的优势在哪里呢?

上游矿产资源方面,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钨、铋资源储量。中游冶炼业务方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铅锌生产商和世界上最大的锑品生产地。下游加工业务方面,公司是世界上以产量计的最大硬质合金生产商,在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但这些优势需要其他条件激发,比如说上游钨、铋资源需要资金去开发,中游铅锌冶炼需要相应的矿产供给等。这些条件湖南有色有所欠缺,而五矿具备更多,可以形成强势互补。”中信建投研究员刘亚辉分析说,“另外,五矿的全球化资源和经验,对湖南有色也将是重要补充。”

大整合在路上

五矿是近年来风头很劲的占据贸易和资源优势的央企。公司以金属、矿产品的开发、生产、贸易和综合服务为主,兼营金融、房地产、物流业务,进行全球化经营。

2008年,五矿总经营额277亿美元,营业收入1809亿元人民币,利润达71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500强企业第331位,央企中排名14位,全球金属行业中排名第9位。

五矿的金属主业包括黑色金属(以钢铁为主)和有色金属。有色金属方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钨生产商和钨资源拥有企业之一,中国最大的氧化铝进口商和分销商、世界最大的锑产品经营商和主要的氧化锑生产商。

此 前,五矿已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其中,五矿发展是以钢材贸易为主的大型企业,2008年收入达1132亿元。五矿资源以氧化铝、铝锭贸易和生产为主 业,2009年中期营收达21.4亿港元,净利润1.69亿港元。五矿建设则在天津、南京和长沙拥有丰富土地资源,2009年中期营收3.78亿港元,净 利润4096万港元。

2008年10月,关铝股份大股东山西关铝集团所持29.9%国有股股东变更为五矿。变更后,五矿持有关铝股份 19536.66万股,占比29.9%,成为第一大股东。关铝股份主要从事铝业冶炼,截至2009年三季度,公司完成主营收入12.59亿元,净利润 -2.76亿元。

“五矿资源和关铝股份,应该在一个产业链上,形成上下游关系,存在吸收合并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可能。”刘亚辉预测。

2009年10月,长沙矿冶研究院成为五矿全资企业,其旗下的金瑞科技也纳入五矿系。

金瑞科技从事与电解锰相关的主业,截至2009年三季度,公司完成主营收入7.38亿元,净利润-1731万元。于是,市场纷纷猜测五矿将为金瑞科技注入锰矿资产,完善其产业链,降低成本。

对于五矿来说,最难啃而又最美味的骨头,不是关铝股份和金瑞科技,而是此次鲸吞的湖南有色。

湖南有色控股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湖南有色、株冶集团、*ST中钨,各有特色,也各有难点。

首先是湖南有色的整体上市回归A股之路,2008年策划至今,由于市场变化和业绩波动,一直难产。

湖南有色业绩不佳,2009年中期营收62亿元,净利润-2.12亿元。株冶集团截至今年三季度,完成主营收入60.68亿元,实现净利润5015万元。

“港股湖南有色和株冶集团的最大问题,都在于矿产资源不够,尤其是铅锌矿产的缺乏。而这个资源,五矿是有优势的。”刘亚辉继续分析。

2009年6月,五矿以13.86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oz minerals公司优质资产,作为世界第二大锌公司,其在锌、铅、铜、镍、金、银等资源上拥有可观储量。

处于退市边缘、五次重组失败的*ST中钨是五矿面临的最迫切难题。

*ST中钨主业是钨下游产品硬质合金的生产和销售,由于湖南有色控股的钨矿已注入到香港上市公司,无法重新装进ST中钨,解决其因缺失上游资源导致的亏损局面,所以公司沉疴难除。

不过,这个难题,五矿应有能力解决。

钨金属业务方面,五矿投资了江西省钨及钨制品行业,先后控股修水香炉山钨矿、江钨集团、南昌硬质合金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五矿在江西的白钨,与湖南有色在湖南的黑钨矿产以及深加工结合起来,稳坐世界钨业第一。”一位行业人士如是感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7

孫正義的原子小金剛 要與日本老人搏感情

2014-06-16  TWM
 
 

 

「孫社長,鎂光燈閃個不停,你會不會覺得頭昏啊?」「老實說,我是覺得還好啦,……請大家多拍點照片吧!我來擺幾個pose!」六月五日,軟體銀行(SoftBank)舉辦機器人發表會,站在軟銀社長孫正義身邊的機器人Pepper,以流暢的肢體動作加上絕對人性的應答,令人對「他」大感驚豔。

Pepper預定明年二月正式問世;孫正義坦承,目前約六萬元台幣的定價「沒有獲利空間」;一般認為,未來軟銀的利潤,可能來自於使用者「綁約」之下每月繳付的資訊傳輸費,以及銷售專用的App,如大笑、跳舞等應用程式。

孫正義說,Pepper是他二十五年來的夢想。「小時候為了看《原子小金剛》卡通,常急忙從學校跑回家。但小金剛不會流淚,不懂得痛苦、高興或悲傷,我覺得它好可憐,當時就想,如果機器人也能有感情就好了。」藉由法國新創企業Aldebaran Robotics協助開發、鴻海集團代工,終讓他圓夢。

「Pepper不會飛、不會變身, 為什麼大家還想買?」發表會後,孫正義在自己臉書上提問,回應者多半說是為了陪伴長輩,避免罹患失智症。孫正義苦心打造的原子小金剛,能否成為日本高齡化社會的解方之一呢?明年見分曉。

(孫蓉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42

麥可貝新片大搞「中國置入」從商品玩到政治全球狂捲千億 變形金剛撈錢解碼


2014-07-14  TWM  
 

 

四部《變形金剛》系列電影,預估全球票房可望破千億元,導演麥可貝勇奪全球頭號吸金導演的寶座;此次新片大量中國置入性行銷只是開始,未來好萊塢拍出美國隊長與中國關公對打的片子,觀眾也不必太驚訝。

撰文‧乾隆來

麥可貝(Michael Bay)是當今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吸金導演,由他導演的《變形金剛4》從六月二十五日開始,在全世界的電影院瘋狂吸金,第一個週末就創下全球票房新台幣九十億元的紀錄,截至七月六日,全球票房已經突破新台幣一七○億元!

《變形金剛4》用身高二十公尺高的超級機器人,擊垮所有好萊塢電影。重量級的電影如《復仇者聯盟2》、《玩命關頭7 》都延到明年暑假檔期; 《蜘蛛人:驚奇再起2》則搶在《變形金剛4》之前,選了冷門的四月上映,同樣出身漫威(Marvel)漫畫的《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躲到八月才上映。

麥可貝不僅僅是票房保證,更是好萊塢當前最會玩置入性行銷的高手,《變形金剛4》與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合作,央視成了《變形金剛4》的主要投資人與製片商。由於收了中國大量的廣告費與投資,《變形金剛4》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北京、廣州、香港、重慶的場景,到處都看到中國牛奶、汽車、飲料、房地產商品的置入廣告。

《變4》(中國用語)成了中國的女婿,北京政府熱情開放全國兩萬多個電影銀幕放映《變4》,強打行銷活動,果然在短短七天之內,票房突破人民幣十億元,貢獻了全球近四○%的票房。不只打破《阿凡達》、《西遊降魔篇》的紀錄,登上中國電影史上賣座第一的寶座,票房收入更與北美並駕齊驅,創造了「中美雙引擎」的新紀錄。

其實,今年四十八歲的麥可貝,在《變形金剛4》之前,已經用二十年證明他無與倫比的商業頭腦,他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拍攝好萊塢電影,每部都創下新紀錄,不曾失手。

麥可貝的成功,來自於從不間斷的「炸爛」,他每一部電影都將火藥與飛車追逐用到極致,炸橋、炸大樓,直到把整個城市炸爛,到了《變形金剛》一大群貨櫃車瞬間變身為二十公尺高的巨大機器人,飛天遁地展開生死決鬥。這些機器人比人類更能靈活打鬥,這招,無人能夠超越麥可貝。

多產又省成本

《變4》僅製作十個月即上映影評人不喜歡麥可貝,說他的情節芭樂,故事牽強,知名的影評「爛番茄網」給了《變4》十七分(滿分是一百分),但是麥可貝從不介意。他說:「觀眾進電影院,就是要看爆炸,我們就拚命給觀眾看血肉橫飛的爆炸!」連好萊塢頭號製作人史蒂芬史匹柏都說,「麥可貝是個視覺上的天才」。

重要的是,麥可貝拍片又快、又省錢。《變4》的拍攝預算只有一.六五億美元,比前一部《變3》還少三千萬美元;同樣是科幻大片導演卡麥隆,拍《阿凡達》花了超過四億美元。《阿凡達》在○九年創下票房紀錄,卡麥隆籌拍續集,預計要到一六年才上片,但是○七年《變形金剛》第一集上映,同樣花了七年,卻已經演到第四集。《變4》只用四個月拍攝,外加半年的電腦動畫與後製,就上院線撈錢了!

麥可貝的《變形金剛》系列,在○七年第一集就賺進了七億美元的票房,第二集升高至八.三六億美元,一一年的第三集更創下十一億兩千萬美元的「十億美元電影紀錄」。如今《變4》又勇猛朝向八億美元的票房目標挺進,總計四部《變形金剛》系列電影,預計狂吸全球超過三十四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四○億元)的票房。

但電影的製作與行銷成本,四部加總不過是七億美元,光是票房收入就超過成本的四倍半,這還不包括超過五億美元的置入行銷收入。這對於強調務實、胼手胝足、代工生產、追求五%毛利的台灣企業來說,真是難以想像的生意。

行銷置入氾濫

連中、港政治關係都能硬扯麥可貝在一九九五年拍出《絕地戰警》,把當時還是電視劇小演員的威爾史密斯捧紅,全片只用了二千三百萬美元的預算(與《賽德克.巴萊》相近),創造了將近七倍、一億四千萬元的票房。九八年推出《世界末日》,找來布魯斯威利主演,同時捧紅麗芙泰勒、班艾佛列克,更吸走五億五千萬美元的票房。

到了○五年,麥可貝開始與史蒂芬史匹柏合作,創造了一切都巨大的《變形金剛》。二十年來他在全球電影市場攻無不克,累積了超過五十五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千七百億元的票房,勇奪全球頭號吸金導演的寶座。

不過,即使是死忠的《變形金剛》迷,也不能否認《變4》的中國商品置入,已經到了令人難以下嚥的程度。

長達一六五分鐘的電影中,後半段逾四十分鐘都是中國場景,其中某角色躲避攻擊過程中,突然從冰箱拿一罐中國伊利生產的「舒化奶」狂吸;女主角的賽車手男友,在追車過程中爆出一句「我已經獲得紅牛飲料的贊助」……。

麥可貝顯然為討好這些贊助商,不管美醜與突兀,讓《變形金剛4》的後半段向貼滿廣告的中國節目看齊。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連政治宣傳都能搭上變形金剛。電影出現中國國防部長接到香港警方的求助後堅定地說:「中央政府一定全力支援香港!」至於機器人打架跟中央政府有什麼關係?電影前後都沒有交代。

此外,重慶的武隆景區花了人民幣一千萬元買贊助,讓恐龍與機器人在武隆的景點前打架,但麥可貝把遠在重慶的武隆,與香港的場景剪接到了一塊,讓人以為武隆是香港的後山。武隆的書記看到電影後,氣得說要狀告製作單位違約,還要停付尾款。

擺平政商關係

解除一度爆發的禁演危機

同樣震怒的中國贊助商,還有北京鳥巢旁邊最大的商業地產,以龍頭造形號稱北京地標的「盤古大觀」。盤古大觀是由台灣建築師李祖原設計,其中有七星級旅館、A級辦公樓及豪宅。

盤古氏投資公司不是普通的商人,當初拿到開發權的郭文貴背後有軍方、太子黨、中南海層級的支持,拿出一八○萬美元贊助金,並支持劇組在北京拍攝等優渥的條件,要求電影要有盤古的置入。結果電影裡盤古大觀僅驚鴻一瞥,把隱身幕後的老闆氣得七竅生煙。

就在中國首映前一週,盤古突然宣稱提出法院訴訟,要求劇組賠償損失,並在中國全面禁演。事情在全中國的媒體爆炸開來,《變形金剛》得罪了中南海的大官,如何善了?

不料,盤古危機卻像電影那樣,瞬間出現戲劇化的轉折。首映會之前麥可貝、派拉蒙的副董事長、男女主角一起現身盤古大酒店召開記者會,盤古的老闆沒出現,只派了酒店總經理出席,雙方握手說是「誤會一場」,電影照樣上映。

事後騰訊網路用「土豪太多、金剛太忙」嘲諷這個事件,原來盤古與派拉蒙雙方從未見面,卻各自簽署了一份雙方都不知道的合作契約;居中的掮客,一個是家賦(Jiaflix)的大股東黃建華、另一個是北京足球隊國安的退役足球明星周寧,兩人都是成功商人、體育文化活動的權力仲介,把好萊塢與中國企業騙得團團轉。所幸《變形金剛4》人民幣十億元的票房利益太大,才把這個的詐欺事件掩蓋過去。

中國十三億人口對好萊塢來說,是個絕對無法忽視的市場,麥可貝將變形金剛中國化只是個開始,如果有一天,蜘蛛人穿上共產黨軍服、美國隊長與中國關公對打,大家也不必太驚訝。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金剛很忙!7年4集票房破千億──《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票房

第1集

7億美元

第2集

8.36億美元

第3集

11.2億美元

第4集目標8億美元,

但可望創新高

(截至7/6累計5.75億美元)總計四部《變形金剛》系列電影,預估狂吸全球超過34億美元(約新台幣1040億元)的票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41

變形金剛4 狂撈人民幣幕後秘辛

2014-07-14  TCW  
 

 

今年暑假最夯的電影,莫過於六月底上映的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4》(以下簡稱《變4》),才過一週,截至七月三日,全球票房已破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億元),其中,光中國就貢獻了逾一億六千萬美元,幾乎追平北美票房,成為該片最賣座的海外市場。

好萊塢電影到全球各地淘金,已是老生常談。不過,《變4》想搶進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在中國締造票房佳績,靠得還是「接地氣」。

全片長一百六十五分鐘,將近三分之一都在中國拍攝,其他像找中國演員李冰冰擔綱演出,連《華爾街日報》等外媒都直言,製作公司派拉蒙簡直是「用盡所有手段來吸引中國觀眾。」

秘辛一:高層打通關拍攝手續不到小時搞定

商業力量,是好萊塢選擇與中國牽手的主因。根據業界預估,二○二○年,中國將一舉超越北美,躍升全球最大電影市場,其去年總票房已達三十一億三千萬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逾二七%,比起成長不到一%的北美市場,對好萊塢電影人來說,中國就是座金礦。

不像以往中國合作方在好萊塢電影裡多扮演「跑龍套」,這一次,派拉蒙為了打入中國市場,找來具有官方背景的央視合作,成為好萊塢首例。

「它決定找我們協助拍攝,就是看上我們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很多商業公司無法操作的事,我們可以推動得更好,」央視旗下電影頻道成立的一九○五影業公司總經理李伊接受《商業週刊》專訪時說,早在電影上映一年半前,派拉蒙就開始與其接洽。

當時,導演麥可.貝(Michael Bay)已經計畫把《變4》部分場景移到香港拍攝,因考量此片有大量戰爭、災難場景,若不和中國合作,恐難完成。於是,決定和一九○五影業合作後,麥克貝、製片等五位工作人員親自來中國簽約,除了討論合作細節,也拜訪央視高層、政府官員,一一打通關係。

「在中國拍片,很多時候擔心的不是錢,而是找人,」曾參與多部合拍片的監製葉如芬說,即使是好萊塢,到了中國還是會遇到許多政策或法規問題,找到有力夥伴會事半功倍。早在開拍前,中方就在《變4》中擔任要角。

李伊表示,除了先替派拉蒙送劇本到廣電總局立項、通過審批,像去年十月電影開拍前,上千項的設備得在一天內完成清關,一般民營電影公司至少得花上兩天到三天,但此片因為有其協助,不到二十個小時便完成所有手續。

接下來,中方也要求麥克貝修改劇本,加入更多中國場景,像劇中「中央政府一定會全力支援香港」台詞,就是在一九○五影業建議下加入的。

拍攝過程中,央視的政商關係,更幫了派拉蒙大忙。

為了拍攝《變4》在香港、中國各地的打鬥畫面,中方多次與國務院港澳辦公室溝通,才順利在市區開拍爆破場面。一幕反派金剛透過飛機運到中國的戲碼,原先麥克貝看上的是北京或上海機場,但考量到載客量過多,最後透過中國政府協助,出借天津機場,才完成拍攝。

秘辛二:行銷無孔不入光廣告置入就有三億收入

而《變4》中讓人印象深刻的置入商品,例如伊利舒化奶、廣州汽車,或片中機器恐龍首次現身的重慶武隆風景區等,都是由一九○五影業與其他三、四家中國廣告公司找企業置入;連一閃而過的商品,也得花二十萬美元,若與劇情相關,至少百萬美元起跳,「光置入可能就替片商帶來一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億元)以上的收入。」李伊預估。

若最終《變4》中國票房達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億元),扣除戲院拆帳,加上置入與後續周邊商品,根據中國媒體預估,光中國收入就可替派拉蒙回收四分之三成本,約一億五千萬美元。

雖然派拉蒙因此口袋滿滿,過多的中國情節和置入商品,卻讓《變4》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評分只有六‧四分,不及第一集的七‧二分,有些中國網友也吐槽,「整部片全毀了。」

中美雙方緊密合作,看似互蒙其利,但當商業力量與創作衝突時,卻很容易意見分歧。

李伊透露,原先有幕台灣演員林柏宏替兩名反派角色開車的戲碼,麥克貝安排他最後被踢下車,中方卻認為這樣「會傷害中國觀眾的民族情感」,建議改成他自己下車,但麥克貝不願更改,這段二十五秒的片段,最後只好刪除。

「其實最後的得利者還是好萊塢,」政大傳播學院副院長陳儒修分析,以目前中美合作狀況來看,中方大多只出錢或協助調度資源,製作參與程度還不高,只要有越來越多部《變4》出現,「中國很難擋得住好萊塢的攻勢。」

《變4》熱潮,讓中國贏了面子,但未來能否兼顧裡子?恐怕得等到中國電影產業實力追上好萊塢的那一天,才可能實現。

【延伸閱讀】中國帶路,好萊塢賺飽銀子——央視、派拉蒙《變4》合作大事紀

2012/12初步接觸:派拉蒙透過美國合作製片商,找上央視旗下的1905影業合作2013/2正式簽約:與派拉蒙簽約,導演麥可.貝等人前往中國拜訪2013/4演員甄選:舉辦華人演員甄選會,從7萬人中挑選4名演員參與拍攝2013/7廣拉置入:陸續收到數十家中國企業需求,希望能獲得置入機會2013/10電影開拍:協助接洽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安排拍攝爆破場景2013/11協助取景:中國軍方與民航局協助,拍攝機場、長城、鳥巢等場景2013/11電影殺青:劇組於北京舉行「《變形金剛4》中國之夜答謝酒會」2014/2/6宣傳開跑:透過網路、央視旗下頻道,以及舉辦金剛巡迴展覽,先炒熱話題2014/6/22上海首映:《變4》成為上海電影節閉幕影片,也是全球首映2014/6/27全球上映:中國首日票房達2,700萬美元,打破中國影史紀錄

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96

30歲台灣小子 救活變形金剛特效廠

2014-07-14  TCW
 
 

 

在這屆金曲獎國際論壇中,出現一名最年輕講者,他是三十歲、來自台灣的謝安,現任全球市佔率第二大視覺特效公司數字王國(Digital Domain 3.0)執行長。

這家位於洛杉磯的公司大有來頭,二十一年前由《鐵達尼號》導演卡麥隆(James Francis Cameron)創立,曾獲七座奧斯卡獎,《變形金剛》前三集特效都出自該公司。沒做第四集,是因為它二○一二年宣佈破產。

數字王國破產,卻開啟謝安進駐的大門。前者被香港上市公司奧亮集團(已改名為數字王國集團)購併,謝安以香港投資方代表身份入主,短短二十個月改革,就讓這間技術高超卻財務不佳的老公司財務平衡,開始拓展新市場,其成績單讓業界驚豔。電影《黑魔女》、《X戰警》、《鋼鐵人3》、《戰爭遊戲》及去年在周杰倫演唱會上讓鄧麗君「還魂」,都是在他任內推動。

無特殊家世背景的他,為何能成為全球前三大特效公司最年輕掌舵者,享有超過新台幣千萬元年薪? 其實,若不是母親意外喪生,此時此刻,他應該還在香港專司投資與購併。

二○一二年,他已是香港天行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管二十位員工,處理大中華區購併、投資等業務,可說是「意氣風發」。但該年農曆年,住台中五十多歲的媽媽,卻因擔任志工帶小孩戶外教學,不慎從樹上失足,傷重去世。

「父親工作長年在外,媽媽一人帶著姊姊、妹妹和我三人,北京、香港都有她的身影,」異鄉求學、處於工作競爭激烈的香港,這些都沒能打倒他,喪母之痛卻成人生最大挫折,「幾乎崩潰,」他哽咽的說。

他選擇在香港工作,就是因能常回台灣探視母親。母親離世,他也想離開傷心地,恰好所任職的天行,是奧亮購併數字王國的財務顧問公司,他是該購併案負責人,奧亮就委由他先到美國考察。這一離開,卻讓他的觸角從亞洲到全球、從財務領域拓展至影視娛樂產業。

一上任,就裁250位員工止血控成本,收死亡威脅信也不怕

本以為只是短暫出差,因最熟稔財務狀況,投資方邀請他留下來,出任股東代表董事。二○一二年十一月接掌董事後,首件事就是裁員,「止血,是第一要務,」他說。

就像電影《型男飛行日誌》中主角喬治.克隆尼飾演的跨國資遣專家,面對被裁員的員工在辦公室咆哮、哭泣著說:「我的孩子怎麼辦?」等電影情景,真實在眼前發生。

他裁掉公司約四分之一、近二百五十位正式員工,一度還收到要用槍射死他的死亡威脅信。不怕嗎?「要全盤皆輸,還是犧牲少數人,這是不得已的選擇,」他說。

同時,還要穩住核心團隊離職潮。起初,他用購併談判那套,以為跟核心團隊到酒吧喝酒即能解決。但,不要說喝杯酒,光約見面,遇到千篇一律答覆是:「請先去找我的律師談!」

他換位思考:一家老牌好萊塢企業為什麼要被華人管理?又是一個三十歲不到的小夥子?他決定先攻破心防,召集二十位核心高階主管說:「或許我是台灣人,但從小看馬蓋先,走廊外每張電影照都是我的童年,跟你們一樣接觸這些文化。不要把我當成老闆,我是你們的同事。」

接著,轉身在後面三塊白板上,寫下財務損益平衡倒數計時天數,「講電影藝術,我像個白痴;財務,照我說!」訴之以理,近八百個員工和謝安的命運,才暫時綁在一起。

「你能出線,是因為台灣長大、北京讀書、香港工作的經驗,是香港、印度兩造合資方折衷下能接受的人。要證明非雙方(股東)看守者,要拿出能力!」立委陳學聖在他轉戰美國前提醒他。高中時,謝安到陳學聖辦事處工讀,其後一直保持聯繫。

他早上五點上班,積極穩定員工心情、快速吸取產業知識;下班還要跟香港董事會報告地球另一邊狀況,工作在兩個時差下,一天僅睡三小時,整整過了一年。剛開始,對電影特效產業知識全不懂,第二年已可侃侃而談。

當時數字王國仍有電影合約進行,但破產就意味著一拍兩散,營收斷炊。兩週時間,他約見六大美商電影公司負責人,展現北大學到的談判技巧,一一將案子拿回。他用實際行動證明能耐,才真正取得核心團隊信任。

止血後,再控管成本結構。過去,特效師會為僅三秒太空漂浮場景,花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到太空總署無重力實驗室,親身體驗漂浮感;也曾為一幕海中爆炸場景,花一百萬美元,電影公司和導演過關了,但特效師卻覺得水花濺起視覺太假,又花了一百萬美元重新做。

原本,財務簽核權在特效總監手上,他將權利收回至財務長手上,以控管成本預算。「特效師想的是能不能得獎,要取得平衡,活下來才有第二步,」不管是裁員或收回簽核權,看似殘酷,卻也是求生現實。

當大學生,中國太子黨是同窗北大法律出身,五年累積豐沛人脈

他在爭議事件中比同齡人多份「定」和「靜」,是母親給他的禮物。「給他一本書,一下午自己安靜看完,」他的高中老師、詩人蕭水順表示,跟謝安討論大學都沒教的《資治通鑑》,他也能辯論提出觀點。

在母親影響下,滿屋子書籍奠定他古文根柢,高二就決定到中國念大學的他,隔年順利錄取第一志願北大法律系,機率低於一成,競爭激烈不輸哈佛大學。在北大五年,與來自星馬和中國太子黨同儕讀書、玩社團,也讓無顯赫家世背景的他,累積日後成為跨國經理人第一張門票:人脈。

當實習生,大膽敲門自薦從無薪過客,翻身月薪萬分析師

二十三歲研究所畢業後,雖頂著北大第一志願文憑,但台灣不承認中國學歷,也無法在中國考律師照,香港就成了「中繼站」,蓬勃的金融業是首選。非財務學歷出身的他清楚,唯有進入第一名企業才能路順,儘管無薪,他選擇從巴克萊投資銀行實習生做起。

大膽開口爭取機會,是他出線關鍵。當時,北京有場投資銀行大會,中國是香港亟欲擴展的市場。他鼓起勇氣走進那時是巴克萊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陸怡豪辦公室自薦:「我在台灣當過國會助理,北京唸書,認識兩邊的人,可以幫你打開中國市場。」

兩岸人脈牽線,聯絡上中國國台辦經濟局長徐莽,再靠不眠不休聯繫,終於打動徐莽出席。這個機會讓謝安從無薪實習生轉為月薪港幣五萬五千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二萬元,不含紅利)的正職分析師。他的名聲在中、港金融圈傳開,二○○九年年初他離開巴克萊,申請北大博士班,年底就接到天行董事總經理聘書,頭銜三級跳,年薪近新台幣五百萬元(且不含紅利);三年後,更拿到進軍美國、年薪翻倍的門票。

進入數字王國擔任董事後,他大力精簡人事、將組織制度化,去年七月底從董事轉為執行長。年輕且豐富的資歷,引來新加坡國立大學、政大EMBA、中國華為公司爭相邀約演講。

他不只會降低成本,也會開源。財務頭腦讓他看見數字王國二十一年累積的文創資產與創新技術,可轉化成征戰新市場的商機。

混血背景,培養跨界本事帶美國特效公司,切入中國遊戲市場

他改變商業模式,除了原本特效這塊,去年底切入電影、電視劇內容製作;與中國最大瀏覽量視頻公司騰訊,以對半股權成立遊戲公司,多元開發產品線,增加營收來源。降低成本與拓新營收雙管齊下,今年第一季損益平衡,淨利比同業高兩倍以上。

他的「混血」背景在當初或許是折衷下的選擇,但現在,卻成為將公司拓展至中國、印度影視娛樂新市場的最佳橋樑。「當年若不是提早跨出去,今日可能也掙扎於二十二K風暴中!」他自剖。超齡演出背後,則是更大的承擔。「以前再怎樣都有人頂著。現在成了最後那張不能被推倒的骨牌,要扛著近八百人家庭生計,很重、但我不能軟弱!」一向沉穩的他,難得說出心中焦慮。

「混血背景」加上「跨界本事」是謝安站上跨國舞台叩門磚,但要實現他腦中「將一家賺微利的特效公司,轉型成多媒體娛樂平台」的藍圖,還有一大段考驗的路等著他走。

成本高、製期長,特效沒想像好賺!

有固定市場和收入,財務狀況卻滿是赤字,二○一二年破產的數字王國並非個案,而是好萊塢特效產業的縮影。

近年,好萊塢前四大特效公司,面臨倒閉或縮減規模等問題。以製作電影《星際大戰》成名的工業光魔 (ILM)為例,裁員、正職特效師轉約聘的消息不斷,連索尼圖像工作室(Sony Pictures Imageworks)也不能倖免。

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為例,整部片有九成影像有特效,特效幾乎變成電影演員,比例之高,但為何特效公司卻滿是赤字?

昂貴的製作成本是主因。節奏特效前台灣區經理楊修宇表示,特效公司九○%成本來自人力。再加上「電腦圖形特效成本高,平均淨利率只有五%到一○%,」一位業者說。

「特效就像手工藝品,」楊修宇認為,手機代工廠淨利率雖低,但至少量夠大,反觀特效市場規模有限,製作期冗長,一家公司一年能做一部大片就該偷笑了。此外,特效預算通常在電影開拍前就談好,開拍後票房再好,也輪不到特效賺。

楊修宇說,特效公司永遠處於買家市場,很難談到很好的預算,「為了拿到案子,你不能激怒客戶(片商),還得滿足導演各種燈光聲效的要求。」如今,特效公司為控制內部製作成本,朝東南亞、日本和中國等便宜的人力市場移動,這是全球化趨勢,特效產業已不再是好萊塢的專利。

【延伸閱讀】讓鄧麗君「還魂」,他的公司做到了——虛擬影像重建技術拆解

去年9月6日,在小巨蛋萬名觀眾見證下,周杰倫與1995年去世的鄧麗君同台合唱!這3分半鐘的神奇表演,幾可亂真的技術,出自數字王國獨有的MOVA和3D投影裸眼專利

●步驟1 捕捉神韻:從過去紀錄,建構出360度面貌表情經約620張照片及演唱會錄影帶中發現,鄧麗君在發「yi」這個音時,牙齒總會露出來,唱高音時喉嚨、嘴唇會顫動等細節,再對比建構鄧麗君360度面貌表情和肢體動作

●步驟2 重現動感:繪7,000幅動畫呈現頭髮動感動員近45位特效師、臉部及角色建模師和動畫師團隊,繪製7,000幅動畫,完成如真人般頭髮的波動感

●步驟3 感應對嘴:讓中文歌詞同步發聲在替身演員臉部與嘴巴上塗奈米粉,透過即時捕捉臉部動態的MOVA技術感應,讓嘴型同步對上歌詞發聲

●步驟4 同步演唱:當時聲音是預錄的,目前技術已能即時同步先預錄聲音,並用電腦找出音質波形特點,才重現原音,目前技術已能做到即時同步

整理: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97

港股通地產、醫藥八大金剛巔峰對決 中軒山流水

來源: http://xueqiu.com/6549386042/35272858

港股通地產、醫藥八大金剛巔峰對決
        “滬港通”從11月17日正式推出後,從最初的 “南冷北熱”,逐步轉為了“北冷南熱”這一現象耐人尋味。在很多人眼中,無論是滬股通還是港股通,每日額度不過100多億,好像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火爆,自試點以來每日投資額度一直沒有用滿。但滬港通已觸及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層次問題,且這種觸及是前所未有的,它已經並將繼續對資產價格產生敏感而深刻的影響。我相信滬港通試點的規模也會不斷擴大,而它最終將會通向中國資本市場的完全開放。因此熟悉並投資港股通股票是我們走出去的第一步,筆者從港股通中選取了低估值的地產股和高成長的醫藥股兩個有代表性的版塊,從業績、分紅及基本面的價值與大家共同討論。
        港股通中內房股估值只相當於A股地產股的一半或更低,已充分反應了大陸房地產市場未來發展放緩的悲觀預期。或者說恐懼情緒反應過頭了,可能內地房地產市場並沒有想象的那樣糟糕,相信這部分低估值內房股會引發你投資興趣。
        港股通地產股八大金剛(數據1月14日收盤)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援引中國社科院《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4-2015)》(報告)觀點預計,2015年房價將以軟著陸為主,限購政策可能全面退出,一線樓市有望在下半年出現複蘇。從長期來看,房地產市場將呈現時間更長、速度更慢、程度更深的L形調整,中速增長或將成為樓市未來發展的新常態。

    分析人士觀點認為:
    · 繼續調整將是2015年樓市的主基調,房價很難在短時間內大幅反彈。
    · 市場去庫存化周期在15個月以上,市場基本面表現欠佳的城市仍占大多數。去庫存仍是2015年房企的首要任務。
    · 2015年中國住房市場將整體延續衰退,一二線城市2015年下半年、三四線城市2016年下半年複蘇。
    · 2015年中國住房限購或將全面放開,即目前仍在堅守限購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及三亞有望一年內全面放開限購政策。
    · 2015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將密集推出救市政策,樓市將以軟著陸為主,不會出現整體崩盤。
        中金公司也在報告中預測,2015年第二季度以後房價才能回暖,重點城市環比調整幅度將在5%以內,全年整體較為平穩。報告還預計,2015 年中小型城市商品住宅銷售額同比漲幅將分別為4%和-2%,明顯弱於一二線城市8%以上的整體水平。開發商將重點布局“核心,核心還是核心”的前20%一二線城市。
        從港股通各行業個股預增情況來看,醫藥是目前為數不多的不受經濟增速放緩等困擾、業績持續保持明顯勢頭的行業之一,醫藥生物行業中超過五成的公司2014年報凈利潤增幅有望達到或超過30%。一般來說,同一行業中出現多家公司同時預告業績增長,就有一定的代表性,說明這個行業的的整體成長性相當不錯。
       港股通醫藥股八大金剛(數據1月14日收盤)

  業內人士在接受《投資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藥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醫藥行業具有確定的成長性。此外,隨著醫療改革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快速推進,衛生總費用的投入也將延續快速增長趨勢,為醫藥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老齡化趨勢提速,必定會增強醫藥生物行業的成長空間。專家預計到2025年60歲以上的老齡人數量將達到29100萬人,2050年則有望達到44000萬人,龐大的老齡人口也將為我國醫藥產業註入增長的動力.
        券商最新的研報顯示,2014年1-11月,醫藥工業收入增長12.8%,仍維持在底部平穩增長;但1-11月利潤增速為12.0%,較1-10月的12.9%有所下滑。不過,從去年二季度後,行業的收入、利潤增速已止跌企穩,自7月以來逐月回升明顯.預計全年醫藥行業整體有望延續10%-15%左右的穩定增長.隨著醫保基本實現全覆蓋,醫保支付壓力日益嚴峻,未來醫保控費是大勢所趨,預計未來5-10年,行業將進入12%-15%增速的“新常態”.招商證券分析師徐列海表示,人口老齡化、環境變化推動發病率提升及疾病譜變化,國家對全民醫保的持續投入提高就診的可及性,確保醫藥行業的長期成長空間。
   
        一邊是已對悲觀預期充分反應的低估值地產股,一邊是具備長期成長性估值合理的醫藥股,對於不同投資理念的投資者會有不同的選擇,“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向左或向右,投資之路掌握在你的手中。
        中軒山流水寫於2015.0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13

股市金剛經——絕頂高手的至深感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17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13 18:39 編輯

股市金剛經——絕頂高手的至深感悟
來源:i投資

交易之道,剛者易折。惟有至陰至柔,方可縱橫天下。天下柔弱者莫如水,然上善若水。

成功,等於小的虧損,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潤,多次累積。

做到不出現大虧損很簡單,以生存為第一原則,當出現妨礙這一原則的危險時,拋棄其他一切原則。因為,無論你過去曾經,有過多少個100%的優秀業績,現在只要損失一個100%,你就一無所有了。

交易之道,守不敗之地,攻可贏之敵。100萬虧損50%就成了50萬,50萬增值到100萬卻要盈利100%才行。每一次的成功,只會使你邁出一小步。但每一次失敗,卻會使你向後倒退一大步。從帝國大廈的第一層走到頂樓,要一個小時。但是從樓頂縱身跳下,只要30秒,就可以回到樓底。

在交易中,永遠有你想不到的事情,會讓你發生虧損。需不需要止損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問自己一個問題:假設現在還沒有建立倉位,是否還願意在此價位買進。答案如果是否定,馬上賣出,毫不猶豫。

逆勢操作是失敗的開始。不應該對抗市場,或嘗試擊敗他。

沒有必要比市場精明。趨勢來時,應之,隨之。無趨勢時,觀之,靜之。

等待趨勢最終明朗後,再動手也不遲。

這樣會失去少量的機會,但卻贏得了資金的安全。

你的目標必須與市場保持一致,順應市場的趨勢。

如果你與市場保持一致,利潤自會滾滾而來。

如果你看錯了趨勢,就得使用古老而可靠的保護傘——止蝕單。

這就是趨勢和利潤的關系。

操盤成功的兩項最基本規則就是:停損和持長。

一方面,截斷虧損,控制被動。另一方面,盈利趨勢未走完,就不輕易出場,要讓利潤充分增長。

多頭市場上,大多數股票可以不怕暫時被套。因為下一波上升會很快讓人解套,甚至獲利。這時候,買對了還要懂得安坐不動,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交易之道的關鍵,就是持續掌握優勢。

快速認賠,是空頭市場交易中的一個重要原則。

當頭寸遭受損失時,切忌加碼再搏。

在空頭市場中,不輸甚至少輸就是贏。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在一個明顯的空頭市場,如果因為害怕遭受小損失而拒絕出局,遲早會遭受大損失。一只在中長期下降趨勢里掙紮的股票,任何時候賣出都是對的。哪怕是賣在了最低價上。被動持有等待它的底部,這種觀點很危險,因為它可能根本沒有底。

學會讓資金分批入場。

一旦首次入場頭寸發生虧損,第一原則就是不能加碼。最初的損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損失,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直接出場。如果行情持續不利於首次進場頭寸,就是差勁的交易,不管成本多高,立即認賠。希望在底部或頭部一次搞定的人,總會拿到燙手山芋。

熊市下跌途中,錢多也不能贏。機構常常比散戶死的難看。

小資金沒有戰略建倉的必要,不需要為來年未知行情提前做準備。不需要和主力患難到底。

明顯下跌趨勢中,20-30點的小反彈,根本不值得興奮和參與。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行動多並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時什麽也不做,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不要擔心錯失機會,善獵者必善等待。在沒有大機會的時候,要安靜的如一塊石頭。

交易之道在於,耐心等待機會,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風險/報酬比,耐心掌握機會。

熊市里,總有一些機構,拿著別人的錢,即使只有萬分之幾的希望,也拼命找機會掙紮,以求突圍解困。我們拿著的是自己的錢,要格外珍惜才對。

不要去盲目測底,更不要盲目炒底。要知道,底部和頂部,都是最容易賠大錢的區域。

當你感到困惑時,不要作出任何交易決定。不需要勉強進行交易,如果沒有適當的行情。沒有勝算較高的機會,不要勉強進場。

股市如戰場,資金就是你的士兵。在大方向正確的情況下,才能從容地投入戰鬥。要先勝而後求戰,不能先戰而後求勝。

投機的核心就是盡量回避不確定走勢,只在明顯的漲勢中下註。並且在有相當把握的行動之前,再給自己買一份保險(止損位擺脫出局),以防自己的主觀錯誤。

做交易,必須要擁有二次重來的能力,包括資金上,信心上和機會上。你可以被市場打敗,但千萬不能被市場消滅。我們來到這個市場是為了賺錢,但是這個市場卻不是全自動提款機。

進入股市,就是要搶劫那些時刻準備搶劫你的人。股票投機講究時機和技巧,機會不是天天有,即使有,也不是人人都能抓住。要學會分析自己擅長把握的機會,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有機會就撈一票,沒機會就觀望,離開。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擅長什麽,就不要輕舉妄動。與鱷共泳有風險,入市撈錢需謹慎。

做交易,最忌諱使用壓力資金。資金一旦有了壓力,心態就會扭曲。你會因為市場上的正常波動而驚慌出局,以至事後才發現自己當初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你也會因為受制於資金的使用時間,在沒有機會的時候孤註一擲,最終滿盤皆輸。許多人勤奮好學,開口有江恩,閉口艾略特,說對了,到處炫耀,虧大了,以為自己學藝不精,加倍鉆研。

時間之窗,窗越開越多,波浪理論,錢越數越少,最後把自己弄得稀里糊塗,自今也清醒不過來。

要知道,所有的理論和技術都是在尊重市場趨勢的前提下才能運用的好,如果總是長期挨套,只能說明你連股市中最基本的牛熊趨勢都沒分清,看盤看得再精,數字無限神奇,也不能改變你失敗的命運。即使再出現一個牛熊輪回,套牢的依然還是你。還滿口索羅斯,巴菲特呢,瞎掰!

資金管理是戰略,買賣股票是戰術,具體價位是戰鬥。在十次交易中,即使六次交易你失敗了,但只要把這六次交易的虧損,控制在整個交易本金20%的損失內,剩下的四次成功交易,哪怕用三次小賺,去填補整個交易本金20%的虧損,剩下一次大賺,也會令你的收益不低。

你無法控制市場的走向,所以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形勢中浪費精力和情緒。不要擔心市場將出現怎樣的變化,要擔心的是你將采取怎樣的對策回應市場的變化。判斷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你正確時,你獲得了多大的利潤,當你錯誤的時候,你能夠承受多少虧損。

入場之前,靜下心來多想想,想想自己有多少專業技能支撐自己在市場中拼殺,想想自己的心態是否可以禁得住大風大浪的起伏跌宕,想想自己口袋中有限的資金是否應付得了無限的機會和損失。

炒股如出海,避險才安全。海底的沈船都有一堆航海圖。

最重要的交易成功因素,並不在於用的是哪一套規則,而在於你的自律功夫。

時間決定一切。總設計師和林副主席的不同故事告訴我們,人生並不只是謀略之爭,某種程度上也是時間和生命的競爭。

巴非特多活10年,每年哪怕只有5%的持續盈利,其財富的總增長,也足以笑傲天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885

迪士尼一紙「公主合約」,讓老三進逼老二 玩具商轉型戰 變形金剛首勝芭比

2016-01-18  TCW

同樣面臨iPad分食孩童時光,為何做芭比的市場老二美泰兒,股價與獲利率,都輸給做變形金剛的老三孩之寶?

這是變形金剛與芭比娃娃的戰爭,第一回合,前者大勝。

迪士尼剛結束跟全球市占第二大玩具公司美泰兒(Mattel)的十年合約,把旗下十三位公主,包含最受歡迎的《冰雪奇緣》艾莎公主,交由美泰兒的對手——全球第三大玩具公司孩之寶(Hasbro)代理銷售。

二○一六年開始,美國玩具反斗城賣場的「公主們」,都由孩之寶重新設計「變臉」上架。一紙「公主合約」,將為孩之寶帶來一年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八億元)的營收。

93歲孩之寶多角轉型!

這場「公主大戰」的兩位主角,正上演著一盛一衰的命運。過去三年,孩之寶股價上漲近九○%,美泰兒卻下跌了二七%。

美泰兒與孩之寶近年都面臨嚴峻挑戰,競爭對手不是彼此,而是iPad等行動手持裝置。

根據研究機構Childwise統計,美國五到十六歲的孩童每天花六個半小時在螢幕(包含手機與平板)前,這代表玩玩具的時間逐年減少。

美泰兒掌握美國一七%玩具市占率,一九五九年推出芭比娃娃後,廣受歡迎,直到二O一三年芭比都穩坐美國節慶時最受女孩歡迎玩具第一名,稱美泰兒為玩具女王一點都不為過。孩之寶主攻男孩玩具,在美國市占率一O%,最知名的產品就是變形金剛、地產大亨、彩虹小馬。

芭比熱賣五十七年,過往占美泰兒營收約兩成,然而,從二O一一年起,芭比貢獻的營收連年下滑,至今減少兩成,使二O一五年美泰兒的毛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全都下滑。反觀,孩之寶過去兩年仍持續成長,為何兩者命運大不同?

第一變:販賣娛樂

找名導拍電影,淨利創新高孩之寶並非是玩具界的獲利模範生,電腦普及後,孩童不再喜歡孩之寶的地產大亨等桌遊,變形金剛也遭人遺忘,孩之寶獲利載浮載沉,一九九六年甚至差點被美泰兒收購。

二OO八年高德納(BrianColdncr)上任孩之寶執行長,派出十五入團隊做訪談,發現孩童不是不愛變形金剛,而是太少看到變形金剛,一九八O年代後,變形金剛卡通就沒出現在電視。

高德納接受《彭博商業週刊》採訪時表示:「我們將珍貴品牌束之高閣,損失大把獲利。」隨後,他四處找電影公司合作拍片,終於獲得派拉蒙影業首肯,請來名導 演麥可。貝(Michac Bay),不僅扭轉了過去先有故事、才有玩具的經營邏輯,還把外星機器人對戰漫畫,簡單的故事轉變為複雜的電影腳本。

二OO七年《變形金剛》上映,孩之寶的淨利創下歷史新高,變形金剛商品年營收由電影上映前的一億美元,上映後暴增到兩億美元,更確定孩之寶將從單純賣塑膠玩具的企業,轉變成跨媒體娛樂公司。

孩之寶品牌長佛斯帝(JohnFrasootti)演講時提到,為了銷售玩具而自製卡通電影,並非新鮮事,但孩之寶想的不僅止於此,它要變成娛樂公司,讓孩童在電影、電視、手遊都接觸到旗下的角色,並以授權方武將觸角延伸到其他產品。

二OO八年,孩之寶把企業目標改為「創造最棒的玩樂經驗」,旗下角色都必須誕生自故事中,說故事能力成為最重要的核心能耐。

佛斯帝說:「我們不是在賣玩具,是用故事讓角色活起來,授權到各領域。」他解釋,說故事能創造兩種優勢,一,讓角色鮮活起來,讓人們產生情感連結:二,隨 著故事發展,角色個性與特長可與時俱進,使角色長青。孩童的喜好變化快,過往玩具公司總苦於熱門角色僅止於二代拳王」,隔年就被打入冷宮,但是當角色有故 事支撐,就能延長壽命。高德納在接受媒體訪談提及:「將說故事的能力,整合到每一件我們所做的事情。」賣變形金剛時,不只是賣玩具,還賣授權給電玩公司做 手機遊戲、文具商印製學童背包與筆袋等。當遊戲產業視ipad等科技產品為大敵,該公司的看法卻不同。孩之寶內容長戴維斯(Stephen Davis)說:「現在是進入玩具產業最棒的時機,更多管道讓我們的內容曝光……,我們有更多機會創造顧客的品牌體驗。」

第二變:跨界撈金除賣玩具還靠授權賺體驗財

重新定義企業價值後,孩之寶策略與組織也隨之改變。二OO九年購併長期為其製作卡通與廣告的製片公司,成立孩之寶工作室(Hasbro Studio),自製卡通。同年,往下整合頻道,以三億美元入股DiscoveryFamily頻道,持股五成。電影部分繼續跟派拉蒙合作推出四集《變形 金剛》,把大批設計師送到片場,確保每個變形金剛都有相對應的玩具。當每一集票房比前一集熱賣時,孩之寶淨利幾乎都創新高。

二O一四年孩之寶更成立火源影業(Allspark Picture),運用旗下角色特種部隊、彩虹小馬拍攝影片。過往孩之寶難以攻進女童市場,但是彩虹小馬電視卡通上映後,二O一四年彩虹小馬商品營收貢獻,是孩之寶第三大。

孩童花最多時間在App遊戲,孩之寶二O一三年入股手機遊戲公司Backflip,持股七成,開發變形金剛遊戲。

當變形金剛躍上大銀幕暴紅後,孩之寶在四年內(二O一O年至二O一四年),授權業務的營收成長了六一%,占總營收五%。二OO六年變形金剛有九八%的營收 來自玩具,現在僅有七六%來自玩具,其他二四%來自授權電影、電玩業務和主題樂園,大賺體驗財,等於一個變形金剛可以賣四次(詳見第四十頁圖)。

眼界不同,孩之寶的腦袋也跟著轉變。他們發現,眾籌網站上有人用3D列印自行設計彩虹小馬販售,通常一般玩具公司會提告侵權,它卻轉而跟創作者合作,洽談 抽取授權金。台大國企系教授湯明哲解讀,孩之寶轉變為「特許加盟」(franchise)的商業模式,創造出暢銷卡通人物後,利用各種授權,創造電影以外 的利益;迪上尼是這模式的箇中高手,他指出,如果電影賣不好,迪士尼可以從其他產品獲利,玩具只是綑綁銷售的一環。當玩具逐漸變成配角、電影變成主角,純 玩具商的獲利空間自然限制,二O一五年,《冰雪奇緣》的兩位公主取代了芭比,成為美國假期最受女孩歡迎玩具,就是最佳例子。

71歲美泰兒做小自己!

美泰兒並非沒看到手機與平板帶來的危機,芭比銷售連續四年下滑,警鐘早就響起,前任執行長在二O一一年上任時也曾喊出「One Mattel」 (一個美泰兒),希望美泰兒發展跨電視與數位平台事業。

只是,當孩之寶重新定義自己是玩樂經驗的創造者,美泰兒仍定位自己是玩具公司,空有口號卻無執行。

過去五年美泰兒最大的兩宗購併案,是買下湯瑪士小火車與全球第二大積木公司MEGABrands,而非進軍影視,它偏好沿襲過往成功邏輯——制作電視卡通 帶動玩具銷售,被《彭博商業週刊》形容:「偏好做小」(gosmall),雖然投資風險比孩之寶投資電影低,卻難有突破,只能眼見芭比銷量下滑。

第一敗:只守本業為保護芭比,放棄進好萊塢

的確,芭比熱賣五十七年,在玩具生命曇花一現的產業裡是個奇蹟,美泰兒當然不願意讓曾經占營收兩成的芭比冒險闖進好萊塢。「在美泰兒裡,保護芭比已經融入他們的DNA裡了,」美泰兒前營運長史丹(rucc Stein)說。

直到二O一三年底,美泰兒才覺悟,著手成立製作公司。二O一五年四月,美泰兒換掉執行長,撤換三分之二高層,聘請董事會成員辛克萊 (Christopher Sinclair)擔任美泰兒董事長兼執行長,他接受財經週刊《霸榮》(Barron`s)採訪時慼嘆:「過往美泰兒的成功來自創新、創意與速度,但是我 們卻變得保守、自滿與遲緩。」

在美泰兒,為了報告新產品與行銷活動,員工會花掉數個禮拜準備上百頁的書面資料,描述每一個細節;假如你想取得美泰兒授權圖樣做背包,至少得經過八場會議、三十種樣式討論後才可能定案,甚至有主管會在行事曆填上假會議,避免被找去開會。

第二敗:忽略玩心決策依賴市調,淪為公式化

美泰兒每年透過四家調查公司蒐集銷售資訊,公司內不乏畢業自常春藤聯盟MBA,卻讓企業變得依據調查數字行事,忽略除了調查外,做玩具、講故事必須抱著玩心。《華爾街日報》寫:「美泰兒像是卡夫或寶潔這樣快銷品公司,更依賴市場調查資料做決策,而不是膽識。」

二O一四年,美泰兒聘回了曾在二OO二年讓芭比事業起死回生的狄克森(RichardDickson)為品牌長,他檢討:「我們必須給自己多點自由、少點公式化。」

二O一五年,美泰兒結合科技,研發出會跟孩童對話的玩具「哈囉芭比」,還準備跨入電影,向迪士尼看齊,擴大授權事業搏翻身。也正因此,迪士尼忌憚美泰兒搶奪公主市場,先琵琶別抱,把旗下十三位公主交由孩之寶銷售。

湯明哲說:「這案例指出,一味固守核心能力是錯的,面臨巨變,順勢而為、提早布局、即時轉變,永遠適用。」沒人會料到,迪士尼跟蘋果會是原本獲利方程式的 破壞者,如今,產業界線模糊,當企業發現自豪的商業模式將被外來者破壞殆盡,該怎麼做?政大企管系教授別蓮蒂認為,先得審視企業的核心價值在新競爭環境中 是否適用,若已過時,唯有學習對手的模式,奮力轉型。反之,則該聚焦才能轉危為安,玩具商龍頭樂高(Lego)曾面臨財務危機,經過一番摸索,最後選擇聚 焦積木的創造性,反倒取代美泰兒,由第三名躍升成為全球第一大玩具公司。

新科技,開放平台,正在破壞企業習以為常的成功方程式,認清企業價值,勇敢改革,才有機會在新競爭環境中找到機會。

撰文者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01

金剛閣揆林全 不屈從上意 為何歷任總統都搶著要他?

2016-03-21  TWM

在台灣政壇,林全是特殊品種,他在國民黨深藍鐵票區長大,卻受兩位綠營總統器重。 幼時搭拖板車上學,大學躲廁所借光念書,神父的一封信,改變他的一生。 他背《金剛經》,安頓政治的黑暗,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他的堅持與頓悟,成就無所畏的強韌性格,也將主宰台灣,步入金剛閣揆的世代。

母親不贊成我再出任政府官員,她害怕不斷接到眷村街坊的電話,劈頭問:『你兒子幹嘛去民進黨當官?』」林全出任閣揆的消息傳出第一個上班日,林全接受專訪時苦笑說:「早上電視台就去我太太工作的學校堵……」他嘆了一口氣說:「母親與太太都不希望我出任公職,我不僅要說服她們,也要說服我自己。」閣揆人事案,林全從拒絕到接受。問起蔡英文如何說服他?「是我自己說服自己」,他以「人生無常」、「世事難料」,來形容自己回鍋政務的心情。

他說:「二○○六年離開政壇後,我開始可以enjoy(享受)生活,享受自己的一片天,但如今又回到政治原點。」連日為內閣人事忙碌的林全,疲倦地推推眼鏡說:「若沒有進入政府,就沒有話語權,如果你覺得有使命,還有責任、 還可以改變……很難說服自己,放下不管。」從蔡英文參選到當選總統,這四年多來,每當有重要人事案,從副手搭檔到閣揆人選,林全的名字一定被媒體指名。

「不會是我」、「最好不要找我」這是林全慣用的回答,他是最熱門的核心幕僚,也是把自己推得最遠的旁觀者。

為什麼他會有此反應?綠營的賞識與鐵藍的血統在他身上交錯,讓林全在三次政黨輪替中,成為台灣政治史上,違和感最強、融合感最密的新品種閣揆。

深藍眷村的綠營閣揆

「高階軍官的小孩搭巴士上學,而我,是搭拖板車的那一群。」「與有榮焉?我們當然為他高興,但有說不出來的糾結,如果他是出任國民黨的閣揆,我們的村裡,應該會高興得放起鞭炮來……」林全出任閣揆的消息傳來,高雄左營眷村裡一片冷寂,就算報架上的頭版都是林全的照片,合群里的里長倪同慧苦笑:「這是深藍鐵票區,出了綠營的閣揆,大家心情錯綜複雜。」「國民黨今年選舉,仍在這裡拿到九八%的得票率,很嚇人吧。」倪同慧送我們到眷村外頭,選舉雖已經過了兩個多月,但眷村庭院內竹竿、改建十四樓的窗台上、社區活動中心大門,四處可見,國旗逆著風鼓鼓的搖動著……,似乎在招喚那個回不去的時代,與撞上來的未來,一同被框在竹籬笆的時空中。

「這就是林全的老家……」當地居民指著海景路與緯九路交叉的一片空地,國民政府遷台後,左營全盛時期有二十二個眷村。自治新村位於眷村的東北角一隅,相較旁邊獨門獨院、花木扶疏的明德新村(將軍官舍),當初為了安置大量湧入的士兵與眷屬,軍方找了一塊空地,蓋了一大片連棟平房,取名為自治新村。

「每天上學,學生搭上軍用巴士,大夥一路唱著反共 ……反共……大陸去,連續唱上十幾首軍歌,才會抵達左營海軍國小。」行政院新聞局前局長趙怡的父親趙錦龍,是海巡署首任處長,幼時舉家遷往左營眷村,在他記憶中每到國慶,總會有穿著紅短褲,打著赤膊的蛙人,在眷村繞行跑步呼口號。「那是一個封閉的年代,左營眷村是一座神祕城堡,外面的居民要進營區,得有通行證。」城堡內的世界,也充滿階級。林全的上學記憶是:「高階軍官的小孩是搭軍用巴士,中階軍官的小孩搭軍用拖板車,我是搭拖板車的那一群。」林全的父親林守一是江蘇淮陰人,一九四九年與妻子林許永清自上海撤離來台後,加入海軍。「父親不是軍校畢業,在軍中只能當文職,沒有升遷機會。」在林全記憶裡:「十二年,父親只升了一級,中校退伍。」後來林守一離開軍職,到高雄港務局總務單位。

「他對社會的公平正義非常在乎,與他出身中階軍人子弟背景有關,對任何動用權力施壓的事情,他幾乎是毫不留情地說,不!」林全財政部長任內,擔任政務次長的楊子江,是林全留美期間的同學,他觀察林全對不公平、不正義的事,有很強烈的反彈,誰的帳都不買。

不愛念書,卻懂領導同舟社獲好評,他說:「不能社長一人累,而是要讓一群人累。」「做事情難免得罪人,若好人不罵你,則壞人便罵你;若壞人不罵你,則好人便罵你;如果人人都不罵你,那麼你就成了鄉愿。」這是輔大商學院張宇恭神父二十年前寫給林全的一句話。林全說:「每當我在官場上,覺得挫折與無力時,就記起這句話,當作自己振奮的動力。」「從小我的功課並不突出,高中沒上第一志願雄中,就選了左營高中。」林全心裡打著算盤,左營高中就在營區旁,「我不喜歡吃隔夜蒸的便當,離家近,可以吃到媽媽中午送來熱騰騰的便當,而且可以睡得比較晚。」一九七○年,成績普普的林全,竟然第一次就考上輔大經濟系,「連我爸爸都很驚訝」。眷戀媽媽便當菜的林全,離鄉背井從左營北上,住進了輔大男生宿舍「仁愛學苑」。「發現這邊的宿舍好舒適,全天候供應熱水,餐廳又乾淨。」林全說,自己一點都沒有不適應,碰上剛從西班牙留學歸國的張宇恭神父當舍監。

在林全的眼中:「神父年輕瀟灑,口才又好。」「他對我們的品德與體魄上,都有嚴厲的訓練。早上同學賴床,神父還會拿出水槍伺候。」一九二五年生、祖籍安徽蕪湖的張宇恭,早年因中國淪陷,與七位同學流亡越南,輾轉申請到西班牙德烏斯托大學念經濟學碩士。

一九七一年來輔大任職,創辦了商學院(後改為管理學院),是影響林全一生最關鍵的老師。

一九九五年林全離開學界轉往政壇,內心有所掙扎,張宇恭親筆寫信鼓勵:「要好好為國家付出。」師生長達四十年的書信往來,晚年張宇恭失智手抖、無法再提筆寫信,近兩年臥病在安養中心,鮮少開口。

「去年幫神父慶生,他一直不講話,我以為他已經不認得我了,」直到離去最後一刻,林全不死心再問一次:「神父,你記得我是誰嗎?」九十一歲的張神父突然抬起頭:「林全,我知道是你啊。」令林全心中激動不已。林全形容:「他好似在我人生學習的道路上,種植了一棵智慧果樹,供我盡情的摘採。」「神父是很有組織頭腦的人,也很會挑人。」擔任張宇恭祕書三十多年的輔仁大學課外活動指導組長王翠蘭說:「當初台灣處於退出聯合國的動盪,神父認為強國必須從教育扎根。他指派林全成立同舟服務社,協助家貧青少年課後輔導,林全並不是功課最好的一位,但卻是最有領導力的一個。」「我興沖沖地跑到布告欄張貼海報,歡迎新莊國中學生來上課,一位女同學冷冷地說,你的功課都要人家輔導了,還要輔導人家?」林全講起這段往事,大笑起來。輔大同學李孟祥回憶:「他很有表演天分,同舟社去八里安養中心時,林全逗唱的相聲,表演逼真的江蘇鄉音,讓老榮民落下淚來。」「但一旁的修女卻笑得東倒西歪。」林全對自己的笑果,記憶深刻。

同舟社當初是男生宿舍發起,為了擴大社員,林全還招攬食品與家政科系女同學加入。李孟祥回憶:「同舟服務社包的水餃又飽滿又營養,在服務安養中心老人家時,大獲好評。

同舟社在校園口碑大開,社員人數從二十人,最高衝到八百多人。」「社團成立兩年,同舟服務社就獲得全國十大績優社團獎,當初的頒獎人就是蔣經國。」林全說:「獲獎的事情,讓我省思,社團要成功,不能讓社長自己一個人累,而是要捉住一群人,讓他們累到半死。訣竅就是不斷開會,讓他們發揮,大家從中獲取成就感,並達成共識。」「找到共識,是解決難題的第一關。」林全談到新政府上任後,如何解決國民年金破產危機時,第一要做的事就是開朝野的國是會議。這些都是社團期間學到的溝通力。

「目標清楚,執行精確。」李孟祥說,林全具有堅持的人格特質,當初為了強化經濟學,他搬去與功課好的老菸槍同學同寢室。因忙於社團,疏忽功課,考試臨時抱佛腳,「宿舍熄燈後,林全還跑到理學院的廁所借光念書。」一場牛排宴,自此步入政壇「在我從政過程中,太太與母親,都受到不小壓力。」「要去市政府,我有兩個條件,」林全對著陳師孟(時任台北市副市長)說:「我不加入民進黨,也不參加輔選行程。」「他是一個把醜話說在前面的人,開誠布公。」一九九五年,林全第一次見了陳水扁,他老實承認:「抱歉,市長先生,這次的選票,我是投給新黨趙少康,不是投給你的。」扁政府時代的幕僚觀察,林全的乾脆、坦直,反倒受到陳水扁的信賴。

「阿扁剛上任台北市長沒多久,財政局長洪德生因雙重國籍下台,阿扁要我找人來接替財政局長。」 台大經濟系兼任教授陳師孟回憶:「找上林全是因為他專業、聰明、口才便給,重點是,他是外省人。」一九九四年底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的陳水扁、新黨的趙少康、國民黨的黃大洲三方角逐,是台灣選戰中政黨對決最激烈的一戰。最後勝出的陳水扁擔任首都市長後,透過市府小內閣的布局,想要弭平社會上族群對立的情緒。

「陳師孟找我諮詢,我想到在政大財政系任職的林全。」當初引薦的中研院院士、國科會前主委朱敬一回憶,與陳師孟、林全三人約在紅屋牛排館會面。那一餐,改變了學術界的林全,讓他意外地踏上政治之路。

當時,林全心中不是沒有掙扎的,因為這場意外之旅,與他原本的生活,是兩個世界,除了要放棄他喜歡的學術工作,更是直接衝撞他的原生家庭。

林全在家中排行老二,大姊林珍珍曾在中正預校教書,弟弟林培是留美航太工程師,曾在美國波音工作,母親一向是國民黨優秀黨員,還曾經北上接受黨部頒獎。林全當初進入台北市政府時,母親走在路上,還常有人跑來質疑:「你兒子……怎可以跑去民進黨那邊……」 二○○○年陳水扁當了總統,林全又隨著進入中央政府服務,母親在眷村的牌搭子更少了,最後,只好北上定居木柵,每天搭公車從山上住家到政大打太極拳。

「在我從政過程中,太太與母親,都受到不小壓力,我要跟她們說抱歉。」 二○○六年元月,林全請辭財政部長時,說出心中愧疚,當時他從政十年,已經傷痕累累。

面對關說,把對方訓一頓連阿扁、扁嫂都拿他沒轍 「那個林全……誰的話都不聽的。」二○○二年林全剛接任財政部長時,當時隸屬財政部的海關單位,因某高層人士位置空缺,包括府院、立法院都有聲音湧入部長辦公室,希望林全考慮「特定人選」。

有一天,林全找了當事者,鐵青著臉問:「我到財政部第一天講的話,你還記得嗎?」「絕對不准關說」「為什麼還動用關係關說?」 這位關說者,最後沒有爬上預期中的位置,但林全也為此吃足苦頭,屢次遭立委質詢修理。

○四年,二次金改期間,金融圈人馬遊說四起,有一天,某派人馬放出「林全部長已經打過電話交代……」 耳語傳到扁嫂吳淑珍,她當下反應:「怎麼可能?那個林全……誰的話都不聽的。」言下之意,連官邸指令都叫不動,遑論幫業者說項。林全曾經說過,當初陳水扁為了陳敏薰爭取大華開發董事長案,遭他拒絕:「阿扁總統氣了二個多星期……但,後來也就算了。」「林全可以這麼大牌,不買單,是因為他是靠專業被延攬進來的,不是靠派系堆疊上來的,隨時可走人。」親近林全的友人說:「他不太在乎人情世故與關說壓力,在講究革命情感的民進黨圈內,他的人緣也不太好。」交手20年,馬對他又愛又恨當選市長想留任他 後又因《財劃法》對他開炮林全大二那年,一九七一年碰上台灣退出聯合國,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我們能為這個苦難的國家做些什麼?」存在苦悶年輕人的心中。

林全說,自己從小被訓練忠黨愛國,大二那年被推舉參加國民黨知青黨部訓練營,當時負責的黨部書記是總統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訓練營都是台大學生,只有我一人念輔大,年紀最小。同桌吃飯時,一位台大哲學系的學生發言搞怪、造反,馬鶴凌生氣地指著鼻子罵:『台大學生有什麼了不起?我兒子就是台大的。』」後來林全才得知,原來他的兒子是馬英九。

直到進入官場,林全真的與馬英九過招了。二○○二年,因為《財政收支劃分法》,馬英九以首都市長身分,率領藍營縣市首長對當時的主計長林全開炮,搬出陳水扁競選總統的「政策白皮書」﹐質疑撰寫白皮書的林全立場改變,「中央集權又集錢」。林全則反駁﹐將錢、權下放地方﹐絕不是如馬英九所提的,將財政分配以固定比率入法﹐因為這將造成貧者越貧﹐可見馬英九「根本沒有看懂白皮書」。

「一九九八年陳水扁落選台北市長時,勝選的馬英九希望林全留任財政局長。」林全的友人透露,馬英九當選市長後,找了林全兩次,但仍未留人成功。二○○八年馬英九選上總統,在當選記者會上被問到「用人是否會不分黨派?」他回:「我用人是不分黨派,但有些人會……」最後馬英九吐露:「譬如,林全局長當初我留他在市府團隊,就被拒絕了。」提到「婉拒所付出的代價」,林全講了一個親身經歷。當初「同舟服務社」課後輔導效果很好,教官找上他:「新莊某分局警官,他的小孩想要參與輔導,你處理一下。」由於對方資格不符,林全拒絕了教官關說。「結果,沒多久,我就被趕出仁愛學苑(宿舍)。」「這件事情對我是很好的學習,關於拒絕的拿捏。」事隔四十年,林全回母校與台下同學分享,「如果要婉拒,得先想好一套委婉的婉拒方法。當初我沒有讓教官有台階下,讓他無法跟警官交代,導致自己連宿舍都沒了。」脾氣雖硬,也懂得退讓「他不是最綠的,卻是綠營政務官中,最得寵的。」林全的脾氣雖硬,但是官場上的察言觀色,也慢慢摸出分寸的拿捏。

二○○五年他在立法院推動最低稅負制時,遭到國民黨立委彌漫情緒性的反對,要求他要將海外所得課稅一併納入;林全雖知道這部分執行效果並不大,但仍將該立委意見納入。好友楊子江觀察:「他滿務實,知道做不到,不一定要克竟全功,也會退讓。」前立委邱太三也表示,當初林全會先觀察財政委員會哪些委員反對,並請他事先打點。在政策推動前,對於遇上反彈時,要如何因應?林全都會先沙盤推演。

「他不是最綠的,但卻是綠營政務官中,最得寵的一個。」某位民進黨立委吃味地說道,林全在扁政府時代屢扮黑臉,卻越黑越紅。

○四年陳水扁競選連任前一個月,擔任財政部長的林全,破天荒邀請「證券期貨業者」到東部洗溫泉,辦座談會。這些操作上千億元的業者,提出洋洋灑灑調降期貨交易稅、放寬投信募集新基金等十多項建議,林全也都全程聆聽,提出改善計畫。

「他進退得宜,韌性強,才能在官場生存這麼久。」林全在政大的同事曾巨威,就曾以「好媳婦」形容林全在民進黨政府中異數生存的特質。

產業經驗,綠營最豐富台積電登陸?「若控制技術、人才不外流,沒有阻擋的理由。」三月三日,在蔡英文與半導體業者閉門座談會議中,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希望新政府能對IC設計業有更開放的政策,盼能開放陸資參股、對外廣招人才。只見坐在蔡英文身旁的林全時而低頭疾書,時而傾身靠向蔡英文,補充提醒。

二○○六年離開政府後,林全應該是綠營中,最具產業經驗的人。包括世界先進董事長、和碩獨董、東洋董事等,這十年,林全總共擔任過七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董事、獨立董事等職務,推估年薪逾千萬元;出任閣揆後,得全部請辭,朋友笑稱:「損失慘重。」「張忠謀非常器重林全,當初世界先進董事長出缺,張忠謀擔心大股東行政院開發基金會推派不適當的人選,跑來行政院要人,指名希望由林全擔任。」親近林全的友人表示,當時扁政府想安排他出任證交所董事長,但林全後來還是選擇從未涉獵的科技業,「他是喜歡挑戰的人,從產業立場來看政策,又是不同視野。」在世界先進期間,張忠謀每月固定單獨與林全會面。但這種緊密關係,也引起了藍營的質疑。

一六年總統大選前,經建會前主委尹啟銘在媒體上投書,「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民進黨,對政府開放台積電十二吋晶圓廠獨資登陸為何悶不吭聲?業界盛傳,數月前蔡英文拜會張忠謀,等民進黨獲勝後,將會開放台積電登陸。」林全事後反駁,尹啟銘講的不是事實,這也不像蔡英文會講的話。新政府對於台積電登陸的態度, 他在選前表示:「只要技術和人才外流的問題可掌控,這個案子沒有阻擋的理由。」十年前,林全推行最低稅負制,強調縮短貧富差距,向富人拔毛,企業家都對他頗有微詞;但這十年林全自身的「產業之旅」洗練,對產業發展又有不同的視野。他說:「這十年產業的訓練,給我很大的啟示,唯有身歷其境,才知道企業困境在哪裡。」 日前紫光想購併矽品,有別以往民進黨人士對陸資態度,先拉起「國家安全」警戒線,林全提出,「有利企業發展、有利產業發展,及不危及國家安全」三項前提,不反對陸資來台投資。

先畫紅線,逃過政治清算「這個司法機關,沒人幫我辯護,我得為自己辯護。」「他是一個畫好線,再布局的人,非常謹慎。」曾經跟林全在台北市財政局工作的學妹陳春回憶,「一九九七年台北市政府要招標一○一案,發現投標的國揚集團有些狀況,他就跳過層級直接指派一位認真的股長,審閱所有招標條件,並重新開標。」 後來一○一由中華開發得標,一年後,國揚集團爆發財務危機,興建工期一波多折的一○一也逃過一劫。

「林全是一個聰明、懂得圓融的人。他碰到陳水扁這種老闆,卻可以在二次金改全身而退,因為他會畫防火線。」一位扁政府的官員如此分析林全,可以如此核心,卻又可閃過司法清算的火線。

「林全二○○六年卸任財政部長後,一一年我們兩人合著了《經濟新視野》一書,被大陸的書商相中,要發行簡體版;但要求調整內容關於台灣地區用詞,我與林全都反對,因而取消發行計畫。」與林全一起寫書的朱敬一說:「雖然我們已經離開政治,但他仍小心翼翼,不讓自己成為政治標的。」「政策是我的興趣 ,政治是我的陰影。」林全去年接受訪問時,提到從政二十一年的心情。「看到政策為社會帶來改變,就充滿了成就感。」「但二○○八年後,看到政府以司法對民進黨政務官做的政治清算,讓我無力。」「邱義仁(行政院副院長)、謝清志(國科會副主委)他們為國家做事,為何要被收押?證據是什麼?司法過程很多程序正義都沒做到,當時我的心中很多疑惑,也有怨。」一○年起特偵組以偵辦「二次金改」為由,以證人身分多次傳訊林全,「當時連部長辦公室一百多元買披薩的發票,都拿出來問。」朋友形容,處事謹慎的林全,也陷入這場暗黑角力賽中,心情沮喪。

林全在特偵組直接對檢察官說,「把你懷疑的,全部拿出來,我一一寫給你。」他花了兩個月時間,把三年多財政部長任內的行事曆,逐一翻閱,包括跟誰吃飯?跟誰見面?「我每天上網去找新聞,比對、佐證我的行程。」「這個司法機關,沒人幫我辯護,我得為自己辯護。」在一片肅殺之氣,就連辯才無礙、思路清晰的林全,也感到無助、無奈。

當時他接觸到旅美航運實業家沈家禎居士撰寫的《金剛經的研究》,最後一段,佛說了一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吸引著他。「我睡不著,就會默念一段。」林全認為《金剛經》中,有人生哲學,存著修福消業的智慧。在現實殘酷與自我頓悟中,他念著念著,「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翻著翻著,三個月後,竟背下近六千字的《金剛經》。這也是他在凶險的政治中,怡然自處的憑藉。

「自治新村六十六號」。一九七四年的輔大畢業紀念冊上,林全填上這個通訊地址。如今舊址拆除,自治新村從六十多年前的空地蓋起,又回到一片空地。

林全的官場生涯,也存著不可逆的輪迴。一個眷村小孩,兩代省籍糾結,三次政黨輪替,他置身其中,再度被歷史的洪流推上浪頭,迎向下一個挑戰。

打電玩,也打太極的雅痞閣揆林全講話很快,腦筋轉得更快,加上他開口前,手裡永遠拿著小抄。這種架式,一上場,就給足對手壓力。

政策上精明銳利的林全,生活上卻是典型的雅痞族。

「我的人生沒有太多安排,直到高二才開始想到念書這回事。」林全說自己是會念,但不喜歡念書的人。數學一向不錯,但英文傷腦筋,形容詞與動詞搞不太懂,念書時,常常求救於弟弟林培。

這幾年,因為林全迷線上遊戲,跟各國玩家一起打。「現在英文口語溝通突飛猛進」,「常常開會休息時,看到他躲在一旁,拿起平板,繼續練功。」朋友觀察射手座的林全,對生活品味,涉獵廣泛。

至於戰績如何?林全露出滿意的笑:「分數很前面。」但他也承認,在蔡英文當選總統那一天,他就結束了電玩生活,因為「假期結束了」。

近年他跟著以前財政部的同仁一起拜師學太極拳,「這陣子因為腳傷,暫時沒練。」朋友透露:「因為老婆想學國標舞,林全假日也陪她到忠孝東路國標舞老師戴文富那邊上課。」林全2002年再婚,妻子吳佩凌小他19歲,是政大時期的學生,曾在市府與主計處期間擔任林全祕書。從衣著搭配到飲食照顧,吳佩凌在他生活上,細膩打點,林全歌藝不錯,但酒量頗弱,朋友聚會時,他的杯中酒大部分都是海量的朱敬一「代為處理」。

2006年卸任財政部長時,他對媒體說:「很久以前我就在數饅頭了,行政院的工作滿辛苦的,有時候早晨起床,看到外面天氣這麼好,很想出去逛一下,但因有責任在身,不能如願,對自己很不公平。」原本他要點一首《歡喜就好》當作自己臨別歌,結果當天音響壞了,他笑稱:「改天有空做客再來唱。」沒想到,10年之後,他重返行政院,已是院長了。

(陳玉華)

拿出白紙黑字 證明清白

從1995年踏入政壇以來,林全一向自認行事坦蕩,不曾越過道德紅線。然而,卸任財政部長後,林全卻因力霸掏空案及台新彰銀合併案,兩度被指控以行政權圖利特定業者,遭移送約談,但並無事證顯示林全涉及不法。

林全將這兩起事件視為「政治追殺」,始終難以釋懷,一度因此不願再涉足政治。

2008年的最後一天,審理王又曾家族涉嫌掏空力霸與東森集團案的台北地方法院,突然大動作告發包括林全、李庸三等歷任財政部長在內的十五名官員,未糾正力華票券違法事項,一再同意力華超授信貸給力霸集團的紙上公司,有恃行政權包庇、圖利王家嫌疑,將全案移送檢方偵辦。

林全隨即發表聲明指出自己在部長任內,從未經手、核定力華票券紓困與後來的展延案公文;況且力華票券早在1999年就出現關係人過度授信,財政部也於2002年做出力華票券三年內限期改善過度授信處分,但仍無法改變遭移送事實。

事後,調查局一度約談林全,隨後本案即不了了之,林全至今未遭起訴,卻也未收到簽結通知。

2009年1月9日,行政院公布「二次金改報告」,時任財政部長李述德又在記者會上指控台新金標購彰銀時,林全擔任部長的財政部,在2005年7月20日公告,7月21日就完成標購,當中是否涉及不法,須深入調查。

但林全1月10日立即出示文件澄清,彰銀2005年6月24日公告招標增資案,7月22日決標,至於「得標者可取得彰銀經營權」的新聞稿,則是7月5日發布,相關資料在財政部人事處網站上都還找得到,絕無一天之內完成標購情事。

儘管在兩起案件中都毫髮無傷,林全私下仍多次大吐苦水,感嘆卸任政務官遭政治力透過司法追殺的可怕。

(鄭閔聲)

撰文 / 陳玉華、陳前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2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