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話經紀係腫瘤藺常念翻耀才舊賬 李華華

2010-10-13  AD




 

華華噚日講到 「老許」許照中俾耀才「滴」死,提到富昌證券總經理藺常念話唔減佣無飯食,唔知係咪唔講猶自可,講起把幾火,搞到藺Sir要即刻整個「醫貓」畀華華「數一 數」耀才!

藺Sir封「醫貓」係咁寫嘅:「我想回應富昌只能向前看 面對競爭 回顧前塵往事耀才曾經兩年前登報紙把經紀評為腫瘤但今天耀才上市後計劃開20間分行 還要大量請經紀是否這些經紀需要接受化療醫好腫廇才可當經紀」全程一個標點符號都無,就連上款「蘋果日報財經版」都寫錯成「蘋果日報財經板」,好似一副撩 交打嘅格局!

藺Sir話,其實佢只係想同華華分享耀才往事咋,佢問華華記唔記得喺06年證券行連環爆煲嗰陣,當時耀才唔做散客生意,於是大 賣廣告,話啲經紀係腫瘤,今日耀才上咗市走大眾化路線,就諗住開20間分行兼高薪挖角,所以佢咪覺得去耀才打工嘅經紀,係咪需要接受化療醫好腫瘤先入行 囉!

郭思治:求財不求氣

華華見藺Sir講到咁,惟有即刻撥個輪去耀才搵「股壇大隻佬」郭思治問個究竟喇,大隻郭嘅答案就真係 非常得體,佢話當日耀才都係講錯嘢,但係如果當日佢已經加盟咗耀才,一定唔會發生呢啲事,因為咁樣好唔尊重人,大家同行,要互相照顧,萬事以和為貴,求財 不求氣……咪係,和氣先至生財o架嘛!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83

借老鼠過橋李嘉誠發腫瘤財

2005-11-03  NM




和黃旗下的屈臣氏,本週一頒了個暢銷獎項給長江生命科技的新出品「唯健免疫素特強配方」,和黃、長科背後的大股東都是李嘉誠。

但「唯健免疫素特強配方」在宣傳上卻很有問題。它的包裝外表完全沒提到癌症,但長科就另出版小冊子、設電話熱線,暗示這產品已經過港大、中大及科大測試,能加速癌細胞「凋亡」!

然而那些測試只是在老鼠身上做,未經人體臨床測試,腫瘤科專家謂該等數據根本不能作準。而負責替長科做老鼠測試的科大教授,更表明不同意長科將數據用於宣傳上。

長江生命科技○二年在創業板掛牌,主席是小超人李澤鉅,李嘉誠則透過兩間公司持有長科七成三股權。

本週一清晨,李超人駕駛寶馬坐駕前往深水灣高爾夫球會,記者當面問他:「長江生命科技嘅產品,宣傳講及可加速癌症細胞凋亡,想請李生回應。」李超人只迴避地答:「唔該,每間公司有每間公司嘅組織。」然後駕車離去。

近兩個月,長科在報章大賣廣告,分別宣傳「唯健免疫素特強配方」和一本售價二十元、名為《癌來治有方》的小冊子,小冊內聲稱長科已發展出一套抗癌方案。

腫瘤專家︰冇臨床數據!

本港的《不良醫藥廣告條例》,嚴禁任何產品聲稱可治療癌症,因此「唯健免疫素特強配方」包裝上只寫上人參、五味子、白朮等常見中藥材,完全沒有提到癌症;而《癌來治有方》內則絕口不提產品名稱,只不斷指出「產品能直接抑制癌細胞的增長」等訊息。

小冊子封底亦刊有一個長科的癌症熱線,聲稱由腫瘤科醫生解答,但記者致電時,接聽的卻是銷售代表梁小姐,她直認小冊子內提到的抗癌產品就是「唯健免疫素特強配方」。這產品是水劑,每盒六支,每日要飲兩支,每兩盒售七百三十六元,一個療程要飲三個月,即要花費過萬元。

據該小冊描述,長科分別和中大、港大及科大合作,進行「產品」的臨床前研究,發現肝癌腫瘤體積減了26%至65%,胃癌腫瘤體積減了32%至56%,前列腺腫瘤體積減了37%至66%,「療效」可謂十分驚人,然而這些測試原來只是在一種名為祼鼠的鼠類身上進行。

內科腫瘤專科醫生邵祖德看完該小冊後,直言裡面引用的數據不能作準:「任何藥品對老鼠有效唔一定對人有效。人地啲著名醫院搵二千幾個病人測試隻產品,證明有效,有晒足夠數據先會登出嚟做宣傳,唔係搵幾隻老鼠,就當係臨床數據宣傳自己隻產品。」

至於負責研究的三間大學的教授,對於長科利用他們的動物測試數據作為產品宣傳,則各有不同回應。

中大教授卸膊

上週四下午,中大跟長科合作搞了個聯合癌症講座,負責「唯健免疫素特強配方」動物測試的中大生化系講座教授馮國培,一開場便大捧長科︰「我們很高興可以跟長江生命科技合作舉辦癌症講座,這只是第一炮,希望日後陸續有來。」

講座完結後,他知道記者來採訪,立即再擦長科的鞋︰「希望多些廠家像長江生命科技一樣,支持大學做研究搞講座,他們的產品也可以透過研究獲得提升。」

記者問︰「但你們早前用老鼠替長科測試抗癌產品的結果,被刊登在小冊子上宣傳,這樣做會否誤導顧客?」

馮國培即顯得不知所措,「我冇辦法理解你嘅問題,你將問題fax(傳真)俾我,我唔想答錯。」

○三年時是他負責「唯健免疫素特強配方」老鼠測試,但現在他竟說不知測試的是什麼產品,「我哋當時唔知產品係乜嚟,長科俾我哋嘅測試樣本只有一個產品代號CKBM。」然而在○三年八月,他卻開發布會,說那種他不知是什麼的東西「抗癌效果令人鼓舞」。

科大的生物學系教授吳汪黔生則表示,不知道長科拿測試結果來宣傳︰「佢冇講過會將報告登喺小冊子宣傳,咁唔係太好,因為個測試只係用老鼠做,唔係正式臨床實驗。」

記者再問:「咁你哋會唔會追究澄清?」她突然變得有點避忌,猶疑了一下說︰「我唔會再回應。」

港大藥理學系講座教授曹之憲亦說:「我唔知道佢哋會咁用個報告!我發表嘅報告係動物測試,究竟用喺人身上得唔得呢?我唔知,因為我冇做過。」科大和港大測試的產品,同樣只得一個代號。

屈臣氏藥劑師不推薦

長科和三間大學做的測試,令「唯健免疫素特強配方」大收宣傳功效,但原來納稅人也有份出錢做那些測試,撥款給長科的是創新科技署署長王錫基做主席的創新及科技基金。據該基金回覆承認,○三年撥出三百二十四萬元予科大,替長科測試有關產品抑制腫瘤生長的效能及機制。

整件事最大的疑惑,是假若長科確信「唯健免疫素特強配方」有治癌功效,在進行老鼠試驗後便應儘快進行人體臨床試驗。本刊查詢會否進行臨床試驗,長科卻沒有回覆。

這 產品本週一獲屈臣氏頒發「最暢銷免疫力產品品牌銀獎」,但事實上,若你講明想購買對癌症病人有幫助的食品,就連屈臣氏的註冊藥劑師都不推薦它。記者到一間 屈臣氏問藥劑師,「唯健免疫素特強配方」是否對癌症病人有幫助,她立即說︰「嗰啲係中草藥,我唔太清楚。」然後從抽屜取出一張「oral IMPACT癌症治療專用營養品」單張說︰「呢隻係西藥廠出嘅,有醫學臨床研究證明,啲醫生多數叫病人食呢隻。」

記者在將軍澳東港城的屈臣氏,找到一位買該產品的女士,她表示聽朋友說有患癌親戚吃後「覺得幾好」,於是她也買來給患癌的親人吃,親人已吃了一段時間,花了幾千元,說精神似乎好了點。但邵祖德醫生指出:「癌症病人食多啲蔬菜水果,做吓帶氧運動,都有同樣效果。」

長科股價插水

根據長科公布的○四年業績,全年盈利一百九十三萬元,今年初推出「唯健免疫素特強配方」後,上半年盈利已有三百三十萬。但股價仍不斷下跌,○二年以二元上市,但本週二的收市價是一元五仙,跌了近一半。

而身為大股東的李嘉誠,表面上雖不參與長科業務,但近半年就透過連環捐款,和本港及海外多間高等學府的醫學院及健康研究所建立關係,其中最矚目是今年五月一筆過捐十億元予港大,令港大擬將醫學院改名為「港大李嘉誠醫學院」作答謝,更引起醫學院師生及醫學界群起反對。

香港醫學會會董謝鴻興醫生直言:「嗰啲所謂有病醫病、冇病補身嘅補藥,擁有龐大市場,如果得到有名氣嘅醫療機構一齊推廣,就必然會賺大錢。問題係,呢啲醫療機構會唔會因為受 到某啲利益影響,而發表唔真確嘅論據?」

藥學會會長質疑

香港藥學會會長鄺耀深質疑,負責測試的機構沒可能連測試什麼也不知道:「我會質疑間大學幫人做測試係純為搵錢囉!尤其當間公司引用研究報告嚟推銷產品,大學更加要出面澄清,指出佢哋唔肯定間公司所推銷嘅產品,就係佢哋當日測試嘅產品,否則若有病人投訴產品貨不對辦,大學有必要負上責任。」

衞生署表示會跟進

根據《不良醫藥廣告條例》,任何人不得發布可能導致他人為治療良性或惡性腫瘤,而使用任何藥物的廣告,否則即屬違法。

「唯健免疫素特強配方」包裝盒上無癌症字眼,但盒內的產品說明,就有「直接減慢癌細胞增長」的字句,本刊向衞生署查詢這字句有否觸犯《不良醫藥廣告條例》,該署並無直接回覆,但表示會跟進有關產品的廣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22

華爾街滋生的惡性「腫瘤」——「佔領華爾街」運動來龍去脈淺析 陳思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1fe090102dulo.html

這場「佔領華爾街」從紐約迅速發展到了全世界80多個國家一千多個城市的運動,已經明顯地敲響了警鐘:「我們的世界病了!」而且不是小病,而是來自人類日 益膨脹的現代化高消費,由自導歐美這三、四十年的經濟理論所背書,由橫行全球、以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體系滋生的惡性「腫瘤」!

「佔領華爾街」運動來龍去脈淺析

文/陳思進

(一)

在夏日最後一個長週末(勞工節)剛過完不久, 9月17日,在紐約下城的華爾街,爆發了一場所謂「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的示威。不過在當時,這百八十人「烏合之眾」,在抗議示威每天都有的美國,還不入大媒體的「法眼」,以為只是個小打小鬧而已,並沒引起多少關注。

而幾週後,這場示威運動依然持續著,並迅速發酵,人數每天在不斷地增加,從最初的幾十人,到幾百人,到上千幾千人,演變到了10月5日的幾萬人,聲勢浩大,而且從紐約蔓延到全國各大城市,甚至到了美國的首都華盛頓,所謂「從華爾街到華盛頓」!

在示威的民眾中,有著各種訴求,從最初「要工作!要工作!」,「我們代表99%的社會」,駐紮在華爾街附近的祖科蒂公園的抗議者舉著牌子,每天跑去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外遊行。示威活動發起網站宣稱:「我們共同的特點是佔總人口99%的普羅大眾,對於僅佔總數1%的人貪婪和腐敗,我們再也無法忍受。」並表示要「將佔領行動維持數月」。

迄今為止,示威抗議還在繼續著,示威者們在美國紐約金融中心華爾街祖科蒂公園安營紮寨,這裡到處都是抗議者打出的海報和標語,儼然成為了抗議者的「大本 營」。抗議者舉著「我們代表99%的社會」的牌子,喊著「華爾街需為一切危機負責」、「向華爾街徵稅」、「將金錢踢出選舉」、「停止寵溺華爾街高管」、 「還我們的稅收」等口號。

抗議者中有大學教授,工程師,甚至交易所前交易員,大多數是白人中產階級,是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影響最大的。最新數字顯示,美國有4600萬人生活在貧困下 之下,9月底的官方失業率高居9.1%,實際失業率超過17%。而失業者一旦離開專業工作一年以上,便會喪失專業能力,以致於可能再也無法回到專業崗位 上……

很多人裹著毯子或者在睡袋裡過夜,也有的睡在別人捐助的床墊上,有的甚至搭好了帳篷,自設廚房,提供食物,附近還設有簡易廚房和圖書館等。組織者們還成立了「冬季化委員會」,以便為將來的寒冷天氣做準備,顯然示威者們準備在那兒過冬了。

而且,現在全球真可謂「地球村」,美國的「佔領華爾街」就在這一個月不到的時間,便從美國蔓延到了加拿大,包括我所在的多倫多,從北美到英國,從法國到西班牙,從歐美到亞洲的韓國、台灣、香港等城市。前天(15日) 「佔領華爾街」抗議浪潮已經席捲全球,歐洲、北美、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至少有82個國家的上千個城市,同步舉行示威。

從十天前開始,美國各大媒體便「不敢小覷」了,將這場運動放在頭版頭條上跟蹤報導,自然引起了美國全國各地民眾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關注,並且得到了不少好萊塢明星及工會的支持,連政治人物們也開始紛紛登場點評。

但美國兩大黨對佔領華爾街的看法卻有所分歧。相對於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凱恩、羅姆尼與金裡奇等嚴詞批判佔領華爾街的抗議民眾,民主黨對佔領華爾街活動顯得較為寬容,總統奧巴馬和副總統拜登都表示理解,眾議院少數黨領袖佩洛西更表示支持。

公開表示支持的還有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前副總統戈爾,認為美國的民選官員在「從經濟到氣候危機」等領域都令民眾失望,並稱蔓延全國的抗議運動是「真正的草根運動」。

下文將接著詳談,民眾為何如此痛恨華爾街呢?

(二)

上文介紹了「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發展狀況。接下來談談民眾為何如此痛恨華爾街呢?

想當年,每年底年初是華爾街最興奮的時候,華爾街公司一個接一個宣佈發放獎金的數額,相比之下一家比一家絢麗多姿,這個公司每個員工平均20萬美元,那個公司30萬美元,媒體也跟著湊熱鬧幫著華爾街人數錢,搞得華爾街員工個個都好似好萊塢明星似的。

記憶中最興旺的一年,雷曼兄弟每個員工的平均獎金是52萬美金,美林56萬,高盛66萬!那一年全華爾街30多萬員工,每人平均收入是30萬,足足高出美國平均收入的7倍!那些交易員、基金經理,每年拿一個百萬紅包稀鬆平常,上千萬也不少見。

而2007年底,華爾街已然陰云密佈,多家投行面臨著巨額的虧損,可他們的年終獎金卻仍然以盈利創紀錄的2006年為標準,其中一個對沖基金的管理人保爾 森(與美國現任財長無親戚關係),竟然拿了一個35億美元的大紅包!據統計,2007年,單那五大投資行的全年薪水支出就高達700億美元,比2006年 還高出18%,這些巨額獎金直接導致各行的流動資金劇減,隨著2008年次貸風暴的升級,各大投行開始捉襟見肘,運行困難。

甚至在巴克萊以17.5億美元買下雷曼的紐約投資部門後,還將部分員工的分紅計劃包含在收購協議中;紐約留下的一萬員工,可望分得25億美元紅利,而這筆紅利金是在雷曼破產之前設立的!但與此同時,有多少投資雷曼的普通投資者正為賠錢哭泣著……

然而美國第一輪的救市計劃(QE1),實際上只是救了引發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華爾街。現在三年多過去了,成千上萬失去了工作的人依然找不到工作,越來越多 的美國人工作將不保,以至失去家園,美國夢無從談起。雖然官方實業率在10%以下,可實際失業率超過17%,年輕人的失業率更是超過25%,漸漸地對未來 失去希望。而華爾街人依然我行我素,該拿的錢一分不少,該拿的獎金也一分不少,怎能不引發民怨呢?

也難怪美國民眾群情激憤,因為好些華爾街大鱷,在市場好的時候賺錢,自然無可厚非。但在危機來臨之時,華爾街大鱷真好似凍僵的蛇一般,仰仗著政府的救助, 而政府的錢是哪兒來的,還不是來自大眾特別是中產階級的納稅,被救活之後,非但對經濟恢覆沒有任何貢獻,反而但在經濟危機之時,照樣吃香的喝辣的。而美國 普通民眾卻每況愈下,房價依然跌跌不休,失業率依然高企,有工作的也朝不保夕,年輕人更找工作無望。

有人覺得這美國人是不是也「仇富」,當然不是!美國人從來不仇富,美國人是全世界的移民,就是衝著致富去美國的,只要是公平合理的致富,美國人非但不仇 你,反而會將你作為榜樣,敬重你更崇拜你!像前幾天去世的蘋果公司創辦人之一喬布斯,財富積累接近百億,有哪個民眾「仇」他,沒有!民眾仇恨華爾街大鱷, 是因為他們富得不合理,不公平!美國人從來不講絕對平均,但要公平!
不過,美國人雖然不仇富,但如果社會貧富過於懸殊,必定會造成金融、以至經濟危機。
下面接著談一下美國經濟危機的前世今生。

(三)

這次美國的經濟危機,已經被認定為是自上個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接下來談談美國上個世紀那次大蕭條來由吧。


 
   一百多年前,美國從銀本位制更換成了金本位制,就是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干重量的黃金。隨著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商品產出猛增,對貨幣的需求也猛增。 但儘管黃金比白銀貴重,卻因為金屬貨幣畢竟有限,當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時,社會流通的貨幣就少了。譬如上個世紀大蕭條前,因為生產出來的商品無法 售出,形成了所謂的產能過剩,也就是說生產力大大超過了黃金的總量,最著名的一個場景就是資本家寧願將牛奶倒入大海,也不願降價出售。但另一方面,有多少 嬰兒因為沒有牛奶喝而營養不良,甚至死亡!

羅斯福的新政中有一條,把美國民間所有的黃金都收歸國有,從而廢除了金本位制;然後發行信用貨幣,這才度過了大劫難。如果說那次危機是金本位惹的禍,其實只說對了一半兒,更關鍵的原因是財富的不均。

我們時常看到這種現象,一方面,富人們錢多得花也花不完,也無需再花費,因為他們和普通人一樣,一天吃不了二十頓大餐,晚上睡不下十八張大床,更不可能同 時開十輛豪華車;而另一方面,普通民眾買不起房,坐不起車。由於通貨膨脹,相對消弱了人們的購買力,普通百姓的實際收入下降了。而造成通脹的原因是虛擬的 需求被吹大,鼓勵提前消費、借貸消費的模式,使 98%的人口越來越依賴於2%的富人,因為富人掌握著整個社會的金融命脈,每一塊美元都來自於借貸的金融系統。因此,為了住上「自己」的房子、開著「自 己」的汽車、甚至為了能把食物擺在餐桌上,98%的大眾就不得不向他們借貸。

當不幸之人無法償還債務時,金錢的來路便被富人給切斷了,他們停止借錢。隨著破產的人越來越多,對市場上的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開始下降;接著企業開始解僱員 工,結果這些人便無法償還債務或把食物擺上餐桌,惡性循環。作為社會消費主體的老百姓,其購買力大幅下降,而剩餘的產能富人們又消化不了,產出和需求就失 衡了。一旦少數人的消費不足以支撐社會總產能的時候,這就是所謂的產能過剩,經濟危機就爆發了。

當今的美國,1%最富有的人掌握著社會財富的40%,卻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華爾街是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和目前經濟困境的始作俑者,卻得到了政府的巨 額救助,導致危機的「苦果」由納稅人吞嚥。這次美國就是因為過度放鬆信貸造成金融泡沫,金融泡沫破滅成為金融海嘯,而貧富懸殊使得金融海嘯演變成經濟危 機。

除了貧富懸殊,目前美國另一個關鍵的問題就在於如何降低失業率,只要這個問題能解決,其他的一切問題都會慢慢地迎刃而解。就連近日因「落跑新娘」而成為新聞人物的《花花公子》創辦人、高齡85歲的休赫夫納,在CNN的一個訪談中也提到:「Let's Get People Back to Work!」(讓人們回去工作!)

下面談談美國的失業率怎麼會這麼高,工作都到哪去了。

(四)

MIT教授最早提出,美國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已漸漸進入了所謂的「金融資本主義」,即漸漸地金融業、服務業做為經濟支撐,從將中低端的製造業開始遷移到人工低廉的國家——發展中國家,到將中低端的信息業外包,如到印度,一直發展到各行各業只要能外包就儘量外包。

結果,拋棄中低端製造業,加上其他大量職位外包的結果,使得美國工作職位大量流失,而靠金融業、高端服務業支撐的經濟,又不可能提供那麼多人就業。同時美國金融資本主義以及所謂的「全球化」也扭曲了貿易互通有無的初衷,實際上是浪費地球資源。

本來大家以為,將中低端的工作外包,自己生活在食物鏈的最高端,只用提供金融服務,就可以生活得舒舒服服,物價便宜,環境優美。讓人家做工,我來享受,算 盤打得真不錯。而事實上,這幾十年來,美國也得卻如此,佔盡了便宜。前些日子,國內媒體爆出了美國物價比中國便宜,令國內震驚!

但是,好景終有盡頭。由於工作卻越來越少,對於那些沒工作的人來說,東西再便宜,環境再好也沒有意義了。事實上,在所謂全球化之下,使美國總體財富大幅增 加,但問題是,這個大蛋糕並不是平均分切的,美國總體財富再多,但由於分配機制,社會財富不可能相對均衡地分配給99%的大眾。對於失業者來說,最多只能 靠微薄的社會救濟,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存而已。美國總體財富增多到哪去了呢,正如這次運動中那個最醒目的「1%」——到了1%美國人腰包之中。

於是和上次大蕭條的根源如出一轍,貧富懸殊,導致產能過剩,導致產能過剩,危機是必然的。前幾十年,靠著一個接著一個泡沫來掩蓋危機,每次都是以一個更大 泡沫來掩蓋前面一個比較小的泡沫,一直到這次次貸危機,這場遊戲玩兒到了頭,因為在近期再也找不一個更大泡沫來提供就業了。

No Jobs!沒有工作體現出來的貧富懸殊是當前美國最大問題,也正是「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緣起。

那麼怎樣才能降低失業率呢?該想的辦法美國幾乎都想盡了,從QE1到QE2,然而錢就是無法流入需要的地方,比如流入實體經濟,流入製造業,吸引企業僱用 更多的員工。事實上就連這次在金融危機中拿到政府救助最多的華爾街,也將開始裁員了。很明顯,美國經濟已對貨幣寬鬆產生了抗藥性,別說QE3了,就是 QE13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此美聯儲已經暗示,暫時不會推出QE3。昨天(10月18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甚至稱,美聯儲有可能會通過上調基準利率的 方式來打破資產泡沫。

那怎麼辦呢?就只有一招了,也就是前些日子想競選下屆總統的紐約地產大亨唐納德特朗普提出的,讓流失到海外的工作職位重新再回來,使美國以金融業、服務業為支柱的產業回歸到實業,即讓美國人返回工作崗位自己生產,為社會創造真正的財富。

為此,近期美國國會正在討論一項議案,其關鍵點是吸引美國的跨國公司海外利潤回流美國,以此加強美國國內的投資,進而提高就業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將給與企業非常優惠的稅率,從目前的30%大幅降至5.5%,對資本來說,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事實上,據波士頓諮詢公司報告顯示,2000年中國製造業時薪僅52美分,而美國為16.61美元,當時中國人的時薪將佔是美國人時薪的3%。而到 2015年時這兩個數值將分別達到4.41美元和26.06美元,屆時中國人是美國人的17%,增加了14%,中美之間工資差異正不斷收窄。除了中美之間 工資差異正不斷收窄,中國房地產價格這些年的猛漲,也大幅提高了在中國辦企業的成本,中國為吸引外資的那些優惠條件漸漸地取消,美國企業很可能漸漸地離開 中國。

我們希望美國能找到一個能擺脫經濟困境的行之有效的辦法,不過,同時也在暗暗為中國擔心。因為美國海外企業漸漸回歸美國的話,那將會在一段時間內對中國產生衝擊。因此,中國要做好準備了。

不過,美國企業離開中國,是否會都回歸美國,或對降低美國失業率起到多大作用,目前還很難說。

(五)結論

總之,這次 「佔領華爾街」活動暴露了美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的深層次問題,蔓延全國的示威,凸顯了時代背景下的美國式痛苦。許多美國人認為,社會發展方向出現了根本性錯誤,質疑經濟體制不再平等地把果實分給社會各階層。

從目前發展來看,雖然參與人數急劇增加,並從紐約擴大到了全國,但抗議活動是非常理性,應該不可能演變成大規模騷亂,而且出現大規模騷亂局面對誰都不利。 另外,無論如何這場運動最終的結果如何,美國經濟都不得不最終直面這一次危機。若不能採取刮骨療毒的結構大改革,重新清理金融業和實業的關係,美國經濟則 不可能真正實現復甦。而類似的抗議遊行,則會不斷發生。

這次「佔領華爾街」活動,其實是美國民眾質疑經濟體制不再平等地把果實分給社會各階層的訴求,是抗議社會發展方向出現了根本性錯誤,也是對近幾十年美國金融模式的反思,只要美國對這種模式不改弦更張,經濟危機便將不斷發生,並持續下去。

不過,話說回來,這次佔領華爾街運動並不意味著美國從此走向衰落,而從美國政府,媒體對這次運動的處理方式,以及百姓對這場運動的態度可以看出,恰恰意味著美國依然是全球最有生命力,最具有自我調節機制,具有自癒能力的最強大的國家。
 
   

 

篇幅有限,另文詳談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84

澳門猛人贊助手術費肥媽五十萬割腫瘤

2013-11-14  NM
 
 

 

發現子宮再有個6CM腫瘤的肥媽瑪利亞,本週一(十一月十一日)晚由老公及家人送入養和醫院進行手術,將子宮、卵巢及部分淋巴一次過切除。

十五年前曾在腸位置發現癌細胞的肥媽,倍感生命無常,早前更立定遺囑,萬一出事,會將身家平均分給子孫。在澳門有不少朋友的她,更獲友人資助十萬幫補醫藥費。割瘤當生仔

週一晚上七點半,準備翌日(十二日)做手術的肥媽,由兄弟姊妹及助手攙扶抵達養和,而一直怪她堅持完成上月演唱會才面對現實睇報告的老公,則拖住行李喼尾隨。入到醫院,肥媽戴上口罩,再辦理入院手續及到付款處繳交費用,在大堂逗留二十分鐘,搭升降機直上病房。

年近六十做大手術,樂觀的肥媽做好準備,事前立定遺囑,將身家悉數分給老公及子女。

「我今次諗咗好多嘢,生命無常,個腫瘤愈來愈大,近排又生多一個細嘅,所以入院前,我諗過搞啲家庭生意,希望所有仔女都有錢搵,但佢哋叫我唔使掛心,話佢哋個個有瓦遮頭,夠食夠住,叫我放心。不過我都立定平安紙,如果有咩事,啲錢留晒俾老公同仔女。

「入院前我已經做好準備,將燉好嘅花膠同黨參一包包分好,等做完手術可以燉番熱嚟食,費事工人唔知點做。我都有安慰自己,當入醫院生BB,將個衰仔生咗落嚟,然後丟咗佢,之後休養就當坐月,等自己唔好亂諗嘢。無綫都預咗我會返去做多輯煮食節目,我好番就會即刻開工。」肥媽說。

兩醫生動刀

為確保接近七個鐘的手術順利完成,肥媽不惜再花多一筆錢,為主診醫生聘請多一個助手。「我問過醫生,佢話個手術要做成六至七個鐘,我覺得一個醫生做會好辛苦,所以主動提出搵多個醫生幫佢,嚿錢由我負責。坦白講,錢可以隨時搵得番,我希望手術可以盡快完成,醫生亦唔使咁大壓力。」肥媽說。是次入院,手術費連一星期住院費用,埋單大概五十萬左右。據了解,一個跟肥媽相識多年的澳門朋友,主動資助她十萬元做醫藥費,對於朋友慷慨援手,肥媽十分感動。「佢叫榮哥,係我澳門一個搞娛樂嘅朋友,知道今次手術費好貴,即刻就話俾十萬蚊我。其實除咗榮哥,好多朋友都送咗好多籮葵花子俾我,話有排毒功能。」交遊廣濶的肥媽事先聲明,叫朋友不要探病。「老公知我朋友多,如果咁多人嚟探病,佢會詐型話要排隊先見到我,其實佢係擔心我唔夠休息,所以大家唔好嚟睇我,等我好番,一定會出嚟見朋友。」肥媽說。

有備無患

不少人視立遺囑為禁忌,但唔怕一萬只怕萬一,為免死後為家人帶來不必要麻煩,現今世代,有病無病,預先安排好始終是上策。

張達明現年48歲的張達明,去年證實患上鼻咽癌三期,心痛老婆既要照顧他又要出外工作,有一子一女的他,先立定遺囑。

關之琳圈中富婆關之琳,生活開心無憂,但卻深信今曰不知明日事,一直負起擔家責任的她,二十歲已經立定遺囑,給家人一個保障,無後顧之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59

由“腫瘤君”看IP改編熱,天涯仍是值得深挖的金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3/151645.shtml

e11133488_130da5809a5g213

接棒《捉妖記》等高票房的電影之後,《滾蛋吧!腫瘤君》的宣傳策略變得異常低調,原因想必所有人都知道,在天津爆炸這種災難面前,稍微有點社會責任的娛樂項目都會如此。但這部題材獨特的影片卻依舊刷爆了朋友圈,上映一周票房便已突破3億。 

電影紅了,通過火熱的相關影評和新聞,我們發現這個故事原來最早是發布於天涯社區的。而這種情況對於天涯來說不僅僅只是個例,像之前的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孔二狗的《黑道風雲20年》、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等等很多超級IP,其實最早都是出自天涯社區,然而很多情況下卻被其他平臺或者機構摘了桃子,天涯沒有享受到該有的IP紅利。至多有些IP因為知名度較低,處於宣傳的原因,可能會標註“天涯熱帖”以此提高關註度。但天涯不僅僅只該擁有這些。

生產優質內容的能力依舊無可比擬

由於BBS在整個互聯網產品更叠換代中不斷受到沖擊,導致BBS在新互聯網時代中的發聲強度減弱。而天涯作為以BBS為核心應用的標誌性網站,在這些沖擊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但與其他已經淪為邊緣的BBS不同,天涯在優質內容的生產方面,時至今日依舊具有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體無可比擬的優勢。

天涯一直以來都以內容著稱,作為其核心競爭力,天涯正試圖優化挖掘優質內容的機制,以保持這種優勢。但在我看來,得益於天涯社區的強大內容生產能力,對於優質內容挖掘方面,天涯一直都算保持著不錯的狀態。而作為一家以內容為核心的網站,挖掘優質內容僅僅是第一步,如何把優質內容變現,讓天涯和作者雙贏,才是天涯最該優化的方向。

而天涯似乎也有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開始解決內容變現的問題,在13年的時候,天涯開通了打賞功能。一年半過去了,其中股市論談的帖子有的打賞金額已經數超過三百多萬。這個數字對於一個普通的寫手來說,相當不錯。但是,目前這種高收入的作者還是少數。

坐擁IP金礦,天涯應放掘金大招

天涯目前的的情況是,在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的支撐下,其依靠自身巨大流量培養出一些熱門IP,然而熱門IP誕生之後,由於沒有後續的一系列變現盈利機制,天涯一度成為了其他影視出版甚至遊戲公司的免費IP資源庫,導致很多天涯爆紅的作者出走,而天涯的培養成果則僅僅淪落為作者與第三方談判桌上的唯一籌碼。

電影圖

上圖中為本人搜集的近幾年來改編自天涯熱門帖子的部分影視劇集。雖然並不全面但從數據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問題。這些所有的熱門IP利用天涯的影響力釋放後,天涯便沒有參與了,最後當這些IP被拍成影視劇,天涯最多獲得的只是一句“改編自天涯熱帖”,可這有什麽卵用呢?在天涯生產這些內容的時候,考慮如何能變成真金白銀才是正道。否則永遠就只能是免費提供了平臺讓IP獲得關註,別人賺的盆滿缽滿,自己收獲寥寥。 

像其中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在天涯首發之後,迅速爆紅,成為當時的熱門IP,而之後起點文學利用變現的誘惑,將其成功挖走,導致了天涯痛失一個未來的超級IP。而《鬼吹燈》的兩部電影目前正在拍攝當中,萬眾關註,卻已經不關天涯什麽事。同樣類似的例子還有孔二狗、當年明月等等。

對於移動互聯網的沖擊,天涯一直在積極應對,但似乎一直處在一種當局者迷的狀態中,如能挖掘天涯社區的核心優勢,將海量優質內容有效變現,極有可能釋放巨大的商業價值。

天涯或在轉型成為IP孵化器,將IP輸出產業化

隨著IP概念的大火,天涯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機會:在過去的16年發展之中,天涯社區積累的優質內容堪稱海量,而這種優質內容到現在依舊每天都在增加中。相對於以動輒就毀天滅地的玄幻小說為主的文學網站,天涯社區所產生的優質內容,更接地氣,更符合電影等其他有IP需求行業的要求。而如此龐大的優質IP資源,一旦盤活,其所產生的價值,對於作者和天涯,都將難以估量。

在我看來,每一個制造優質IP的人,都像一個“創業者”。而目前的天涯作為一個大平臺,則只是像一個房東一樣,給這些“創業者”們提供了場地和平臺,最多就只是為創業者打掃了房間,至於這些租客們的盈利什麽的,則完全靠他們自己單打獨鬥,與自己不相幹。而實際情況是,這些創業者的前景雖然很好,但他們也迫切的需要房東提供更多的服務。所以天涯的這種保守的做法應該轉變,嘗試參與到“創業者”們的項目中,讓自己從“房東”向“孵化器”轉變。據說天涯成立了“天道閱讀與文學產業發展公司”,還與老板邢明的母校中山大學成立了“中大文化創意發展公司”,根據相關信息可以看出這兩個公司的業務似乎與IP有一定關聯,不知道是不是天涯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開始有意識的挖掘自身的海量IP了?

在中國電影等產業日趨成熟的趨勢下,天涯的海量優質IP必然會迎來越來越多的釋放機會,但是天涯優質IP的輸出方式,一般都是IP作者單打獨鬥的與第三方談判,往往在談判過程上處於弱勢地位,不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天涯一旦將這些熱門IP的輸出產業化,主動走出去為這些優質的內容尋找的釋放的機會,對於大量生產IP作者來說,將會有著極大的幫助,同時天涯也可以從中獲得變現機會,更能避免之前的“只要帖子或人爆紅便會出走天涯另尋新歡的”的尷尬,讓天涯社區重新充滿活力和魅力。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歪道道,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36

由“腫瘤君”看IP改編熱,天涯仍是值得深挖的金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3/151645.shtml

e11133488_130da5809a5g213

接棒《捉妖記》等高票房的電影之後,《滾蛋吧!腫瘤君》的宣傳策略變得異常低調,原因想必所有人都知道,在天津爆炸這種災難面前,稍微有點社會責任的娛樂項目都會如此。但這部題材獨特的影片卻依舊刷爆了朋友圈,上映一周票房便已突破3億。 

電影紅了,通過火熱的相關影評和新聞,我們發現這個故事原來最早是發布於天涯社區的。而這種情況對於天涯來說不僅僅只是個例,像之前的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孔二狗的《黑道風雲20年》、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等等很多超級IP,其實最早都是出自天涯社區,然而很多情況下卻被其他平臺或者機構摘了桃子,天涯沒有享受到該有的IP紅利。至多有些IP因為知名度較低,處於宣傳的原因,可能會標註“天涯熱帖”以此提高關註度。但天涯不僅僅只該擁有這些。

生產優質內容的能力依舊無可比擬

由於BBS在整個互聯網產品更叠換代中不斷受到沖擊,導致BBS在新互聯網時代中的發聲強度減弱。而天涯作為以BBS為核心應用的標誌性網站,在這些沖擊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但與其他已經淪為邊緣的BBS不同,天涯在優質內容的生產方面,時至今日依舊具有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體無可比擬的優勢。

天涯一直以來都以內容著稱,作為其核心競爭力,天涯正試圖優化挖掘優質內容的機制,以保持這種優勢。但在我看來,得益於天涯社區的強大內容生產能力,對於優質內容挖掘方面,天涯一直都算保持著不錯的狀態。而作為一家以內容為核心的網站,挖掘優質內容僅僅是第一步,如何把優質內容變現,讓天涯和作者雙贏,才是天涯最該優化的方向。

而天涯似乎也有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開始解決內容變現的問題,在13年的時候,天涯開通了打賞功能。一年半過去了,其中股市論談的帖子有的打賞金額已經數超過三百多萬。這個數字對於一個普通的寫手來說,相當不錯。但是,目前這種高收入的作者還是少數。

坐擁IP金礦,天涯應放掘金大招

天涯目前的的情況是,在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的支撐下,其依靠自身巨大流量培養出一些熱門IP,然而熱門IP誕生之後,由於沒有後續的一系列變現盈利機制,天涯一度成為了其他影視出版甚至遊戲公司的免費IP資源庫,導致很多天涯爆紅的作者出走,而天涯的培養成果則僅僅淪落為作者與第三方談判桌上的唯一籌碼。

電影圖

上圖中為本人搜集的近幾年來改編自天涯熱門帖子的部分影視劇集。雖然並不全面但從數據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問題。這些所有的熱門IP利用天涯的影響力釋放後,天涯便沒有參與了,最後當這些IP被拍成影視劇,天涯最多獲得的只是一句“改編自天涯熱帖”,可這有什麽卵用呢?在天涯生產這些內容的時候,考慮如何能變成真金白銀才是正道。否則永遠就只能是免費提供了平臺讓IP獲得關註,別人賺的盆滿缽滿,自己收獲寥寥。 

像其中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在天涯首發之後,迅速爆紅,成為當時的熱門IP,而之後起點文學利用變現的誘惑,將其成功挖走,導致了天涯痛失一個未來的超級IP。而《鬼吹燈》的兩部電影目前正在拍攝當中,萬眾關註,卻已經不關天涯什麽事。同樣類似的例子還有孔二狗、當年明月等等。

對於移動互聯網的沖擊,天涯一直在積極應對,但似乎一直處在一種當局者迷的狀態中,如能挖掘天涯社區的核心優勢,將海量優質內容有效變現,極有可能釋放巨大的商業價值。

天涯或在轉型成為IP孵化器,將IP輸出產業化

隨著IP概念的大火,天涯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機會:在過去的16年發展之中,天涯社區積累的優質內容堪稱海量,而這種優質內容到現在依舊每天都在增加中。相對於以動輒就毀天滅地的玄幻小說為主的文學網站,天涯社區所產生的優質內容,更接地氣,更符合電影等其他有IP需求行業的要求。而如此龐大的優質IP資源,一旦盤活,其所產生的價值,對於作者和天涯,都將難以估量。

在我看來,每一個制造優質IP的人,都像一個“創業者”。而目前的天涯作為一個大平臺,則只是像一個房東一樣,給這些“創業者”們提供了場地和平臺,最多就只是為創業者打掃了房間,至於這些租客們的盈利什麽的,則完全靠他們自己單打獨鬥,與自己不相幹。而實際情況是,這些創業者的前景雖然很好,但他們也迫切的需要房東提供更多的服務。所以天涯的這種保守的做法應該轉變,嘗試參與到“創業者”們的項目中,讓自己從“房東”向“孵化器”轉變。據說天涯成立了“天道閱讀與文學產業發展公司”,還與老板邢明的母校中山大學成立了“中大文化創意發展公司”,根據相關信息可以看出這兩個公司的業務似乎與IP有一定關聯,不知道是不是天涯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開始有意識的挖掘自身的海量IP了?

在中國電影等產業日趨成熟的趨勢下,天涯的海量優質IP必然會迎來越來越多的釋放機會,但是天涯優質IP的輸出方式,一般都是IP作者單打獨鬥的與第三方談判,往往在談判過程上處於弱勢地位,不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天涯一旦將這些熱門IP的輸出產業化,主動走出去為這些優質的內容尋找的釋放的機會,對於大量生產IP作者來說,將會有著極大的幫助,同時天涯也可以從中獲得變現機會,更能避免之前的“只要帖子或人爆紅便會出走天涯另尋新歡的”的尷尬,讓天涯社區重新充滿活力和魅力。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歪道道,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37

【獨家】腫瘤藥最高降價50% 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名單本周公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074.html

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醞釀已久的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名單擬在本周正式公布——歷經半年的艱難談判過程,最終入圍的四家制藥企業覆蓋了跨國制藥公司和本土創新藥公司,而腫瘤藥大幅度降價或將成為這一首次亮相制度的最大看點。

腫瘤藥:最高降價50%

如無意外,醞釀已久的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名單將在本周正式對外公布。

“最後關頭,有一家腫瘤藥(企業)還是退了出來,最終公布的入圍品種很可能變成了4個。”18日,有不願具名的接近國家醫保談判方面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按照第一財經此前獨家確認的消息,首批國家藥價談判5個品種分別為;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以及治療慢性乙肝的韋瑞德(GSK)和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來那度胺;涉及制藥企業分別為英國阿斯利康、瑞士羅氏制藥、浙江貝達、英國葛蘭素史克和美國新基制藥。

由於衛計委牽頭16個部門的國家“采購”方與五家制藥企業分別談判劃定規則,最終呈現的標準和企業“降價”方式並不統一。

“從去年就開始談(判)了,根據企業自身品種能夠接受的方式和降價幅度來一家一家地談,協議也是一家一家的簽。” 前述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每一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定價原則,跨國公司還需要維持全球的價格體系穩定,這是個並不太容易的過程。”

今年3月,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曾公開表示,國家衛計委選取了5個左右涉及癌癥治療及重大疾病治療的藥品,作為談判試點,通過談判,價格比較貴的專利藥、進口藥藥價降幅可達50%以上。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馬曉偉進一步表示,藥品談判成功以後,衛計委將考慮納入相關的藥品報銷目錄,使藥價得到降低。同時,全國推行大病保險後,要對二十幾種疾病進一步給予補償;在談判降價的同時,衛計委也註意在國內對仿制藥的研發、國產化。

但原本計劃在3月全國“兩會”後公布的名單,因為突發的疫苗安全事件被耽擱下來,延宕至現在。

由於醫保的國家付費機制,作為藥價談判最核心的醫保價格談判一直被認為是中國藥價改革的核心突破點——而在這個最敏感、企業也最重視的醫保領域,藥價談判將被如何應用,也毫無疑問地成為後續藥價談判在全國範圍推行的風向標。

公開資料顯示,根據國際經驗,藥品價格的參考依據主要是藥物經濟學評估、內部價格參考、外部價格(國外價格)參考。

而藥品價格談判的準則各個國家相差不大,以較為系統的意大利為例,大致包括:對療效欠佳的藥品分析其成本效益、對可替代的藥品對比其風險效益、對功效相同的藥品對比其每天治療成本、評估國民醫療保健體系的經濟影響、評估新藥品的市場份額、歐洲國家的價格和消費數據等。

“第一批選的幾個品種針對的疾病,肺癌、慢性乙肝都是目前國內比較高發而且用藥負擔比較重的,這是一個基本原則,我們希望能夠從公眾感受最明顯的品種和疾病上減輕他們的負擔。”前述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

據統計,現階段我國肺癌發病率每年增長26.9%,肺癌已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預計到2025年,我國肺癌病人將達到100萬,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而一項針對三級專科醫院住院肺癌患者的經濟負擔研究顯示,患者年人均總費用約為15萬元。

2015年,在千名白血病患者聯名信和輿論壓力下,被稱為國內“抗癌藥代購第一人”的陸勇被撤銷起訴,此前,他曾因幫助病友從印度代購仿制藥涉嫌銷售假藥被湖南沅江檢察院起訴,被關在看守所117天。

而由此事件,重癥患者的“天價救命藥”再度成為話題中心。

在目前的癌癥治療中,靶向藥物是主要且有效的治療方式——對於肺癌晚期病人來說,如果不做靶向治療,常規的化療放療能夠存活一年左右;而使用靶向治療後,能夠延續三四年的壽命。

然而,由於研發成本持續走高,目前常規肺癌靶向藥物非常昂貴。

英國阿斯利康的“易瑞沙”每盒10片裝售價5000元;瑞士羅氏制藥“特羅凱”每盒7片裝售價4500元;國產新上市的“凱美納”21片裝售價2750元,每日需服用3片,折合每日所需費用,分別是500元/天、650元/天、392元/天;一個月所需藥費約為1.5萬元、1.8萬-1.9萬元、1.1萬-1.2萬元。

地方醫保:“先鋒”實驗

事實上,對於“含金量”極高的醫保而言,企業通過降低價格獲得入圍醫保的身份,拿到穩定的銷量和市場,更多的藥品進入患者使用範圍,一直是雙方博弈和得以最終談判成行的籌碼所在。

而在國家層面醫保談判啟動之前,各地的醫保價格談判為之後的國家政策出臺投石問路。

2013年,《建立藥品價格談判機制試點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公布,臨床實際使用需求成為進入談判範圍藥品的第一原則。

“以需求為導向,重點將腫瘤用藥、心血管用藥、兒童用藥、公共衛生用藥、中成藥中的專利藥品和獨家產品納入談判範圍,積累經驗,逐步擴大談判藥品類別和品種數量。”《方案》明確。

而此前,接近衛計委方面權威人士向第一財經透露,將建立國家和省、區、市兩級藥價談判機制,不同類別的專利藥和獨家生產藥品會有不同的辦法談判,市場份額、臨床使用需求等都會成為談判參考因素。

早在2010年,人社部將部分跨國制藥公司的高質量藥品引入醫保的嘗試中,美國禮來、美國輝瑞、瑞士羅氏和南京先聲等在內的多家制藥公司,都曾不同程度參與醫保談判的試點工作,但最終由於規則統一和不同部門對接等實際操作問題擱置。

但即便如此,各地的醫保談判工作卻並未停止——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醫保付費能力不同,因此談判的原則和品種也有所區別。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以來,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的省份開始嘗試省級的高價藥物價格談判。

2014年12月,浙江省人社保將31個高值藥品納入該省大病保險特殊用藥談判範圍,以解決參保人員罹患重特大疾病的特殊用藥問題,超過一半的為外資品牌,諾華、禮來、輝瑞、拜耳等均榜上有名;國內企業入圍的則有百泰藥業、蘭生股份參股的中信國健、江蘇奧賽康、正大天晴、江蘇豪森藥業等。

2015年3月,經過浙江省內各區市人力社保、衛生計生等部門和部分權威醫療機構推薦,兩輪臨床專家遴選,浙江省人社廳從31種治療癌癥等大病的高值藥物中選取15種納入大病醫保支付範圍,包括赫賽汀、格列衛、易瑞沙、美羅華、晴唯可等,以進口藥為主,藥價平均降低19.27%,直接降幅最大的達到54%。

而此前北京、青島、江西等地也開始引入醫保談判機制——江西省人社廳官員曾表示,該省納入醫保範圍的5種特殊藥品,通過啟動談判機制,總價將降到1.59億元,降價幅度約為14.5%,在獲邀談判的廠家中,有21家屬於外資公司。

江蘇省的特藥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實施,醫保部門與藥品生產企業談判議價,之後陸續將赫賽汀、格列衛、達希納三種抗腫瘤治療藥品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據報道,截至2014年10月,全省共有約3900名大病患者得到了特藥保障,成為該項政策的受益者。

對此,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聯評價認為,“創新藥物的定價政策,從藥廠的角度來講,是希望提高新藥的市場可及性和企業的收入;支付方則是為了控制價格,根據社會意願支付和支付的能力,為衛生服務提供合理的藥價,最終達到鼓勵進一步藥品創新的雙贏政策。”

跨國藥企:“黃金時代”之後

而通過松動價格,鞏固和擴大目前的市場,對於價格談判“主力”的跨國制藥企業來說,已經清晰地成為未來的“新常態”。

“國家主管部門首先要的是降價,這也是公眾對於醫療服務最明顯的感受;而跨國制藥公司這幾年在中國的日子普遍不如以前,增長放緩、優待政策取消,來自國內產品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以前那種黃金時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要繼續生存就必需得適應變化。”前述消息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

《亞洲制藥新聞》此前數據顯示: 2015年第一季度,10家主要跨國藥企的銷售額平均增長11%,相比2014年全年的平均增長率低了1個百分點——而同期中國醫藥企業利潤率在2014年下滑至5.3%後,2015年第一季度已回升至6.9%;利潤水平在2015年初迅速升至26%,這顯示出中國正在通過減稅和藥品優惠定價來幫助醫藥企業增長,同時更廣泛地鼓勵醫藥創新和研究。

此外,專利藥到期、單獨定價政策的即將取消等因素也都將導致外資藥企的利潤大幅下滑。數據統計,在未來四年全球有接近400種專利藥物將陸續到期,直接沖擊跨國藥企的市場表現。

而變化的市場格局背後,是重新確立的市場規則和新產生的市場機會。

2016年初,治療罕見病的肺動脈高壓進口靶向藥物“全可利”主動降價80%,從每盒19980萬降到每盒3996元,不僅成為價格降幅最大的藥品,也打破了進口專利藥一直以來的“貴族藥”堅冰,成為中國醫藥市場的標誌性事件。

“全可利進入中國市場的這些年里,在商業模式上與其他進口的高值專利藥一樣,一方面延續國際價格體系制定的高價格,另一方面實施全可利慈善援助項目,對中低收入家庭患者實施以高價為前提、慈善為基礎、買贈為循環、年度為周期的藥品慈善援助為主的模式。” 愛可泰隆亞太區副總裁西蒙·伊德就此話題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透露。

由於患者數量少、市場狹窄,相對於一般藥物,罕見病治療藥物的研發成本和價格極高——即便是在對於中低收入患者的藥品援助中,3萬元依然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西蒙·伊德告訴第一財經,目前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藥物還沒有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但考慮到各地患者的實際需求,他們正在通過與各地的大病保險探索“合作”的可能。

來自愛可泰隆方面的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3月,全可利已經進入青島、沈陽、深圳三市的大病保險特藥目錄;包括天津、北京、上海、廈門、遼寧、山東、山西、湖南和寧夏、福建的醫保工作也進展順利。

而現階段,深圳引入商業保險共付的機制效果最顯著——在國家政策開始向“三保合一”(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和鼓勵引入商業保險的背景下,用攻城拔寨式的方式,將觀望中的周邊省份一個個拿下,是西蒙·伊德覺得切實可行的中國醫保市場“切口”。

對於國家藥價談判,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曾公開表示,“我們理解並支持政府部門協調各方,實現降低藥價和及時報銷的目標,逐步緩解大病患者的疾病負擔。”

作為外企的代表,RDPAC認為,降低藥價和及時報銷,是當前降低中國癌癥等病癥患者的醫療負擔的兩個重要方面,國家通過建立專利藥談判機制試點,是一種嘗試。RDPAC還指出,許多地方政府已開展了不同試點,多方籌資、分擔風險已經累積了一些經驗,應該鼓勵各利益相關方參與,逐步完善基本原則和運作機制,再穩步開始專利藥談判機制的試點,目前實施這類談判機制的國家和地區,基本有著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法規,才能取得理想的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00

腫瘤藥市場強勁增長 單抗藥物預計五年銷量翻三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700.html

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結果上周出爐,腫瘤藥的大幅降價成為市場最關切的重點,包括阿斯利康、浙江貝達等在內的國內外腫瘤藥企迎來了“價格換市場”的機遇。

但事實上,腫瘤藥物的市場五年前就已進入強勁增長狀態。如今,伴隨著醫藥科技的革新換代,單抗藥物有望在腫瘤藥物的細分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下一個受市場矚目的子領域。

腫瘤藥下一個“爆款”?

根據Evaluate Pharma此前發布的數據,2015年全球藥品市場總量為1萬億美元左右。在這其中,抗腫瘤藥物的銷售額從2010年的510.7億美元,增長至2015年的792.3億美元,銷售額市場占有量排名第一,五年增長了55%,表現出了高市場占有量並且高增長率的強勁態勢。

在中國市場,腫瘤藥物市場的增長則表現得更為搶眼。

根據麥肯錫在2015年發布的《中國醫院藥品利用觀察》報告,中國醫院渠道的抗腫瘤藥品市場自2012年~2014年以來的複合增長率達到17%,在2014年銷售額達到約460億元,這一強勁增長在未來仍將持續。

在腫瘤藥的細分領域內,單抗藥物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五年最具成長性的藥物品種。

從全球數據看,1999年,全球單克隆抗體藥物的市場銷售額僅有12億美元,而到了2002年,單克隆抗體的全球銷售額已達40億美元。隨著已上市品種的銷售額不斷增長以及新適應癥的批準和新品種的上市,單克隆抗體藥物市場容量迅速攀升。資料顯示,2015年全球單克隆抗體藥物的銷售額已達到980億美元左右。

在中國市場,根據咨詢公司Frost&Sullivan的數據,在過去的一年,中國的單抗藥物市場已經達到了72億人民幣,2020年有望達到200億。

“目前中國的單抗市場僅占全球市場單抗藥物的1%~2%。我們預計到2020年,這一市場有望增加到200億人民幣左右,大約三倍的市場增長潛力。”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美國,單抗藥物在過去的5年~10年間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內這兩年單抗藥物的研發也開始變得火熱。

國內企業進軍單抗領域

單抗藥物的全稱為單克隆抗體藥物,該類藥物具有靶向性強、特異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點,其代表了藥品治療領域的最新發展方向,並且在抗腫瘤和自身免疫系統缺陷治療領域得到了有力的推廣。

“在過去幾年大,部分中國的制藥企業對單抗藥物多處在研發階段,比如中信國健、複宏漢霖、恒瑞等都在研發,有一些即將獲批,所以現在有些企業開始考慮廠房的建設。”陳智勝透露。

上周五,藥明生物與德國生物藥研發設備供應商賽多利斯宣布在上海共建了“聯合實驗室”,這一實驗室將用以滿足未來中國以及全球市場市場包括單抗藥物在內的生物藥研發。

“我們可以看到,單抗類藥物的新產品正變得越來越多,當然這一藥物也是非常昂貴的,比傳統的小分子靶向藥要貴五倍以上,但是我們正在嘗試通過一次性使用生物反應器系統來提高生產的效能,那麽未來單抗藥品的價格就有下降的空間。”陳智勝說。

根據上海市醫藥行業協會透露的數據:截至2016年,國內將會有4~6款單抗藥相繼問世。預計到2020年,將會有6~10款單抗藥上市,其中不乏自主研發的藥品。

據悉,目前國內只有兩家企業有人源化單抗產品,其中之一是中信國健,另一家是百泰生物。

中信國健生產的一款抗體藥“益賽普”,上市第一年就取得6000萬元的銷售額,目前累計銷售超過30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始終位居第一,2014年末的市場份額保持在60%以上。

“抗體藥物是一個和市場很貼近、目前來說比較新的領域。我們可以看到近兩年全球單藥銷售的前十五位中,大部分是抗體藥物的品種。所謂的重磅藥物都是在這個領域產生的。”中信國健總裁王俊林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抗體藥物相對於傳統的化學藥物,其靶向性特點導致它在療效上會提升較大的數量級,而且因為它是蛋白質藥物,人源化程度高,無論是做投資還是研發都是一個無法抗拒的領域。

但誘人的同時風險亦存。根據三生制藥此前公布的年報(中信國健去年底成為三生制藥控股子公司)目前中信國健擁有包括賽普汀、利妥昔單抗、貝伐單抗、曲妥珠單抗、西妥昔單抗等在內的在研單抗藥物。但就在本月初,中信國健對賽普汀進行了申報撤回,按照原計劃,賽普汀原本有望在2017年拿到批文上市。

“包括複星醫藥、禮來都已經在國內對單抗藥物的生產研發企業進行了投資,但總體來說,單抗藥的投資風險還是比較大的,並且投資要求也比較高,單個藥物的研發成本至少在1億美元左右。”高特佳投資執行合夥人王海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109

“精準醫學”真那麽神?一項腫瘤基因檢測能全對的實驗室只有16.7%


 
    通過基因檢測等技術找“準”病因,給病人找到最適合的藥品和療法,從而節約費用,提升療效——精準醫學,正將醫療健康事業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然而新華社記者近日在調研時發現,我國要真正邁入精準醫學時代,還需要越過三道坎。 

檢測不準,就談不上精準 
    精準醫學的最關鍵一步:精準評估風險、精準診斷病情。 
    “病人已經顯露出的癥狀如同水面上的冰山,據此要認識整個冰山,往往難於精準,必須充分運用基因組、分子影像等各種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大醫學部主任詹啟敏說,精準醫學包括對健康風險的精確預測、對疾病的精確診斷和分類、對藥物的精確應用、對療效的精確評估、對預後的精確預測等。 
    “沒有精準檢測,哪里有精準醫療?”國家衛計委臨床檢驗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說,“目前,我國做基因檢測的獨立醫學檢驗所已超過200家,相當一部分實驗室所做的檢測結果存在準確性問題。一些三甲醫院臨床實驗室的基因檢測水平也不盡如人意。” 
    美國發布精準醫學計劃的目的之一是有效防控癌癥。當前,我國精準醫學應用最多的也是在癌癥治療領域。然而,去年12月底,國家衛計委臨床檢驗中心發布2015全國腫瘤診斷與治療高通量測序室間評估報告:對我國72家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的腫瘤基因突變高通量測序檢測進行評估,實驗室檢測的基因數從4個至377個不等。100%正確的實驗室僅占總實驗室數的16.7%,22.2%的實驗室成績為零分,檢測結果準確性存在較大問題。 
    精準醫學檢測實驗室為保證檢測質量,應該集中設置,統一管理,但記者采訪發現,我國的精準醫學檢測,除檢驗科外,大部分分布在病理科、婦產科、藥劑科、腫瘤科、放療科、胸外科、呼吸科、心血管科等多科室。 
    “只要某個科的主任有想法,就自己搞個小實驗室,名為科研,實際開展臨床收費檢測,這一類實驗室往往缺乏質量和規範化意識,目前相當一部分實驗室沒有通過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的審核驗收。”李金明說。 
    詹啟敏、李金明等專家表示,發展精準醫學,第一步針對基因檢測實驗室,需建立相關規範,技術標準不達標的要淘汰。其次,自主掌握核心關鍵技術,研發一批國產新型防治藥物、疫苗、器械和設備。 

缺少“底版”,數據分析難精準 
    海量的數據,極其複雜的“生命天書”……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源源不斷產生的生物信息,亟待解讀和研究。 
    中科院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教授曾長青說,我國精準醫學研究面臨的問題是:數據貧,擁有表型數據的全基因組數據匱乏,沒有像樣的數據庫;體系弱,大數據的充分利用和分析能力低下;缺乏中國人群基因組參考序列;轉化缺乏基礎和機制。 
    針對精準醫學面臨的存儲、計算、解讀等問題,中科院計算所洛陽分所建立了“晶雲”平臺,可在24小時內完成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並生成臨床分析報告。 
    “測序是精準醫療的引擎,但不是光測序就完了,最關鍵是要把測序數據和臨床數據結合,挖出有價值的‘相關性’。”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趙屹說,數據解讀的痛點在於缺乏解讀人才,遺傳咨詢師沒有形成職業,專業培訓老師更是缺乏,“我們的平臺整合了超過1萬例患者和健康人的遺傳圖譜、30萬種基因疾病關系、1000多種基因-靶向藥物知識,借助大數據挖掘算法,可快速準確實現從測序數據到臨床分析報告的轉化。” 
    要精準首先要有“底版”,這是很多人的共識。 
    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北大人民醫院外科腫瘤研究室主任王杉說,精準醫學的障礙主要是積累不夠,我國絕大多數人沒有完整的個人醫療檔案,也就是說沒有“底版”,很難和基因測序的結果比對。另外,沒有強制性的醫療信息化國家標準,醫院間的數據和信息不能互聯共享。 
    “數據共享、生物樣本共享已成為精準醫學發展的瓶頸。”詹啟敏說,誰擁有生物樣本資源,誰就掌握醫學科技主動權,誰就能占據醫學競爭制高點,這需要高校、研究所、企業、政府主管部門一起合作,共同推動我國精準醫學的研究和發展。 
    “精準醫學的發展需要大規模的基因庫、電子病歷庫的建立以及大數據分析手段,並將基礎醫學的發現轉變為臨床診治。”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醫院院長王辰認為,應立足中國國情,積極開展基礎研究、治療方案優化研究,建立中國人疾病譜基因庫,將我國擁有的巨大的患者資源優勢轉化為促進臨床診療技術進步的戰略資源。 
    長期從事生物信息學研究的羅奇斌博士開設了“基因空間”微信公號,從事傳播、培訓等工作。他說,一直以為最難的事情可能是技術,後來在實踐中卻發現最難的是給大家做“科普”,我國目前的技術與國際幾乎無差距,但是在對基因數據價值的應用上卻存在知識盲點。“希望能有更好的環境、更多的政策推動產學研一體化,讓數據的價值能真正發揮作用。” 

醫生、患者對精準醫學了解不夠,臨床推廣難 
    精準醫學,最終是要讓患者受益,體現在醫生給患者開出的每一張化驗單里、每一個量身訂制的處方上。然而,當前,患者對精準醫學仍比較陌生,因其臨床應用剛剛開始。 
    記者在中日友好醫院看到,有110多種藥物可實現精準用藥,醫生在開這些藥時電腦會自動提示,建議告訴患者進行基因檢測。 
    王辰說,如果全面開展精準醫學的臨床應用,有可能基本避免別嘌醇、卡馬西平、巰嘌呤、華法林等藥物所致的死亡等嚴重不良事件,減少藥品的無效使用。 
    不過,當前在醫院進行基因檢測的費用,大多沒有進入醫保範圍,因此即使醫生建議患者做基因檢測,被拒絕的比例也較高。 
    實施精準醫學計劃,醫院將成為主戰場,醫生是臨床決策的主體。精準醫學為醫生決策提供更為精準的手段和依據,同時,精準醫學也對臨床醫學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尹燁認為,目前,懂基因檢測的醫生比例非常低,特別是在三級以下的醫院。 
    專家呼籲,要對臨床醫生進行再教育,讓他們更熟練、準確地掌握精準醫學知識。 
    王辰說,當前美國已修改華法林說明書,要求醫生在使用華法林前,首先實施基因檢測,以預判藥物療效、預估藥物風險、決定藥物劑量。目前藥物基因組學知識庫收錄的199種個體化藥物中,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已將171種藥物相關基因信息標註在說明書上,而我國目前只有一種藥品“卡馬西平”明確需要用基因信息指導使用。 
    詹啟敏、王辰等專家認為,我國的精準醫學事業需要盡快與國際接軌,從個體化藥物知識的傳播與普及到相關技術手段的應用和推廣,從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執行到臨床診療標準的建立與完善,我們都面臨著一系列挑戰。 
    國內外精準醫學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腫瘤和罕見遺傳病領域,這固然與這類疾病的發生與患者遺傳背景、基因突變關系較為密切等因素有關,但也凸顯其他領域研究的明顯不足。 
    中組部首批“千人計劃”入選者、南方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徐希平認為,精準醫學在心腦血管疾病領域也大有用武之地,尤其在心腦血管疾病現已成為我國居民主要死因之一、其防控多需要持續終生的大背景下,精準醫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呼籲,我國應進一步加大在精準醫學等前沿科技研究方面的投入。 
    “精準醫學涉及臨床應用,醫療衛生部門不批準、醫改不報銷,很難推進下去。”徐希平希望我國加大對精準醫學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將上遊的基礎研究、中遊的產品開發以及下遊的產品審批、監管、醫保等打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949

千億級基因檢測市場在招手:腫瘤檢測將成下一個臨床爆點

很多人知道基因檢測,是因為家有孕媽,要做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來預知胎兒的健康。這個產品使得各大基因測序企業率先試水臨床醫療,並走通監管,進入商業化通道。從2011年至今,國內有超過兩百萬孕婦使用了這項基因檢測產品。

當然,基因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還有很多,比如新生兒遺傳病檢測、耳聾基因檢測,腫瘤、癌癥等個體化治療基因檢測等。只是這些應用如果都想進入臨床醫療市場,還需要一定時間來突破。

業內人士認為,基因檢測的出現將引領個體醫療革命,基因檢測的醫療市場是一塊千億級規模的蛋糕。但基因檢測公司需要走通監管,檢測成本需要進一步降低,產品能夠進入各家醫療機構,普通人對基因檢測的認知更深入,滿足這些條件,基因產業才能看到光明。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發展史

NIPT即在孕婦特定孕周期間抽取其5毫升的外周靜脈血,利用新一代DNA測序技術對血漿中的胎兒遊離DNA片段進行測序,判斷腹中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21-三體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和13-三體綜合征)的風險率,目前準確率達99.9%,價格在855元(深圳為全國最低價)--2500元之間。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出現讓高齡產婦避免了做羊水穿刺帶來的0.5%的流產風險。

在NIPT出現之前,國內產前篩查和診斷的方式相對落後,最早通過在孕婦11、13孕周時進行B超篩查,然後進行孕早期和孕中期唐氏篩查,對於唐氏篩查高風險的孕婦則要進行羊水穿刺和產前診斷,隨後進行B超排查。這套方式起到積極作用但有其弊端。

華大股份副總趙立見曾在一次分享中指出,血清學篩查大概檢出率是66%到83%,同時伴隨5%以上的假陽性率,而且有創傷性的產前診斷會帶來一定的流產、窒息的風險。

市場似乎一直在等待一種無創的檢測方式出現。有研究者設想,能否通過檢測孕婦外周血來診斷胎兒的唐氏風險呢?1997年,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證實了孕婦的外周血內存在胎兒的遊離DNA,使得通過抽媽媽的血來檢測胎兒的患病風險的技術成為可能。

華大基因是國內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龍頭企業。趙立見介紹說,從2009年到2011年,華大基因在深圳市人民醫院、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和珠海市婦幼保健院共完成了3177例的臨床標本的實驗。結果顯示,這項檢測技術的準確率能夠達到99%以上,所以華大認為這項檢測技術可以逐步應用到臨床。

2010年9月9日,華大基因與北京婦產醫院簽定協議,成為全球第一個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進行臨床應用的醫院。

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這項產品上,可以說中國企業和世界保持了同步。到今年3月,華大基因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樣本量突破100萬例。國內基因檢測公司如貝瑞和康、達安基因、安諾優達等公司在國內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市場也占有一定份額。

腫瘤是基因檢測市場中最大的一塊

如果說普通人通過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認識了基因檢測,但基因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絕不限於此,生命的語言正在通過基因檢測被逐步破譯。

一些基因檢測公司以孕前、產前、新生兒、兒童、青少年等完整生命周期的各階段來進行產品開發和應用。

比如,懷孕前可以做夫婦雙方的遺傳病基因檢測,針對一些有經常性流產史的人也可以對流產組織進行基因檢測輔助診斷,新生兒出生後可以做遺傳代謝病、遺傳性耳聾等兒童期高發遺傳病檢測,做到防患未然。針對腫瘤基因檢測,可以通過抽取8ml外周血檢測跟腫瘤相關的508個基因,可以指導個體化用藥,以及預測家族遺傳性腫瘤的風險,在一些癌癥治療中,基因檢測也可起到常規用藥指導的作用。

“只是這些檢測產品需要經過監管部門審批,和醫療機構合作,才會進入臨床使用,而這些檢測才剛剛起步。”一位基因檢測業內人士說,這也是為什麽公眾感覺到基因檢測離生活有點遠的原因之一。

按照現行監管體制,基因檢測產品在臨床上應用,需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準,提供基因檢測診斷的醫療機構則需要國家衛生計生委批準。目前,只有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這一個產品具備了這兩個要素。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曾被監管部門叫停半年。2013年前後,看到無創市場紅利,大量檢測機構開始設立並和醫療機構合作進行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導致檢測質量參差不齊,泥沙俱下。2014年2月,國家衛計委和國家食藥總局聯合發文,叫停了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要求檢測儀器和試劑進行審批,提供基因檢測的醫療機構需要批準。

經過企業和監管部門的溝通,2014年6月30日,華大基因的無創產前檢測產品率先獲得批複,隨後,達安基因、博奧生物、貝瑞和康、華因康等公司的高通量測序產品都獲得批準。首批109家測序臨床應用試點單位也獲得批準。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只是拉開了基因測序在醫療市場應用的序幕,受出生率下降的限制,市場容量是一定的。所以,各家基因檢測公司都在開拓新的臨床應用產品。

“臨床檢測方面,腫瘤被認為是市場中最大的一塊,腫瘤風險評估、早篩、複發監控等都可用到基因檢測。腫瘤領域有很多創業公司,在試點醫院開展服務。”微基因CTO陳鋼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抗癌協會副理事長程書鈞表示,我國腫瘤治療的病人中晚期患者居多,早期病人比例少,治療效果當然差,美國腫瘤5年生存率大約在60%到70%,我國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約在30%左右。

如果基因檢測在臨床醫療上的路徑走通,企業面對的將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以腫瘤相關的基因檢測為例,中國每年有300萬腫瘤患者,如果每個患者都做一次基因檢測用以個性化用藥指導,以單價1000元(遠高於這個價格)計,每年將有30億的市場容量,更不用說心腦血管疾病等高發病。

如果上文提到的貫穿整個生命周期的基因檢測產品,即從婚姻前遺傳病的篩查到懷孕期間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到新生兒代謝病的篩查、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以及到老年病、腫瘤以及感染性疾病的篩查都能獲得臨床市場認可,走通商業化路徑,基因檢測公司的發展前景將非常可觀。

但現在的問題是,市場上的企業要跨越黎明前的重重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