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有鈔票便要選票 左丁山

2011-6-5  AD




 

在鏞記食飯,易 經河洛理數專家贈左丁山幾句,話今年旺金旺水,金屬投資有運行,因金旺木衰,屬木行業唔掂,天下不時有亂事,市場趁機炒作,故虛火假象甚多,自認聰明之投 機客必定損手收場,未來大運就係女性興起,女旺男衰,到咗九紫大運(2024年開始二十年),全世界都係女性抬頭,現在讀緊中學之女孩子,二十多年後會完 全壓倒男性。

呢樣我都知,香港女孩子讀書咁叻,將來香港醫生、律師、會計師一定係女性主導,男孩子去拿最低工資可也。與鍾博士及森哥拜拜 後,撞到台灣證券商人T君,證券T港台聲音兩邊走,兩邊都有經紀業務,佢捉住左丁山講:「你最近猛講新加坡贏晒,我有唔同意見。新加坡冇錯係高度廉潔,效 率奇高,市容好,空氣新鮮,係做生意好地方,將我地台灣完全比下去;新加坡似美國超市咁整潔,台灣就係中國式舊街市,污糟夾亂龍咯。但可以話俾你聽,我唔 會去新加坡住,去新加坡做生意!你地唔知呀,我打電話到當地與分析師、券商傾偈,一傾到政府政策,對方就立即放低電話唔肯講落去,直情斷線!點解會咁,費 事畫出腸啦。有人築起一座皇宮畀你住,但在內不准亂說亂動,宮女餵乜你就食乜,你制唔制吖!」

台灣T有台灣文化,講新聞自由,台灣排名在香 港之上,更遠遠高於排名大落後嘅新加坡,當然唔會like新加坡嗰套,我地香港人亦會唔慣。碰啱學生Y與同學到吉隆坡一行,坐巴士去新加坡一轉,由一位當 地學生帶往牛車水及市中心一行,好讚嘆新加坡之建設,觀感與左丁山相同。左丁山笑佢:「你做過公民黨義工幫手競選嘅噃,唔覺得新加坡限制自由咩?」學生Y 話:「都幾迷惑,佢地真係建設得好過香港嘅噃,真係要從新諗一次民主投票選出嚟嘅獨裁係唔係好事!」此乃新加坡paradox,不容易解釋,但新加坡人今 年都膽敢用選票嚟警告人民行動黨,搞到新加坡要成立委員會檢討內閣部長之超高薪酬(按:意即減薪),畢竟人民有咗錢之後,想法與未溫飽時期有好大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57

加拿大刺青總理杜魯多的八卦家庭 他跑夜店、玩高空彈跳 卻讓人民買單贏得選票

2015-11-02  TCW

今年四十三歲的賈斯汀.杜魯多,在十月十九日加拿大的全國大選中,領導自由黨獲得國會議員席次五四%的壓倒性勝利。加拿大人民對原有保守黨執政的不滿,選出一位「高富帥」,杜魯多會端出什麼樣的革命大計,全球都等著看!

這個世界,變得讓我們越來越不安了!加拿大剛選出的新總理賈斯汀.杜魯多(Justin Trudeau),正是最新、最讓人摸不著頭緒、最需要我們努力適應的例子。

年輕的杜魯多,曾有放浪形骸的過去,他的左肩二頭肌上刺了一隻海達烏鴉(Haida Raven)圖騰,讓他成為OECD 國家破天荒的刺青總理,他當過夜店圍事,有高空彈跳與滑雪板教練執照,二○○八年才步入政壇,短短七年就打敗群雄。加拿大前任總理哈波呼籲選民:「總理不 是菜鳥可以勝任的!」但是年輕選民不在意,他們像台灣追逐韓星的青少女,一路尖叫把杜魯多送進總理府。

賈斯汀.杜魯多不只是超級大帥哥,他的父親皮耶.杜魯多(Pierre Trudeau)曾在一九六八到一九八四年間,擔任過十六年的加拿大總理(期間曾中斷過一年),是與柴契爾、雷根平起平坐的世界級領袖。他的外祖父做過海 洋漁業部長,十九世紀的外曾祖是東印度公司派任的第六任馬來西亞總督、首任新加坡總督。

母親是八卦女王

買醉、抽大麻,席捲全球版面賈斯汀從小就活在鎂光燈下,他五歲與爸爸出國拜訪古巴獨裁者卡斯楚、八歲到英國與柴契爾夫人握手、十歲在家接待美國雷根總統。 媒體說,賈斯汀是「加拿大的甘迺迪」,這種帥到爆、出身顯赫、還能跑夜店、玩高空彈跳的年輕政治家,是世間僅有的極品。

賈斯汀的媽媽瑪格麗特,是媒體最愛的八卦女王。一九七九年老杜魯多連任總理敗選那天,瑪格麗特正在紐約夜店飲酒狂歡,根本不在意媒體明天會拿她大做文章。

老杜魯多與瑪格麗特的婚姻是加拿大的政治八卦經典,一九六七年十八歲的瑪格麗特跟著時任海洋漁業部長的父親到大溪地度假,巧遇法務部長老杜魯多,單身、年 紀整整大了三十歲的老杜魯多,看到青春洋溢的瑪格麗特驚為天人,立刻展開熱烈追求。三年後,當上總理的老杜魯多迎娶瑪格麗特,老少戀的世紀婚禮席捲全球媒 體的版面。

瑪格麗特婚後九個月,在聖誕節生下賈斯汀,又接連生了兩個兒子,但賈斯汀才六歲時,父母就分居。瑪格麗特搬到紐約,天天泡在當時最夯的夜店Studio 54買醉、抽大麻,與政治、影劇明星交往,入幕之賓有參議員泰德.甘迺迪、滾石樂團主唱米克.傑格、吉他手伍德等。

當時還未離婚、仍貴為第一夫人的瑪格麗特,八卦爆表的紀錄至今沒有任何一位總理夫人可以超越。差堪比擬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太太昭惠,她在今年八月被爆 料,在會員制的酒吧電召知名搖滾歌手布袋寅泰、還親吻布袋的脖子。安倍昭惠雖然開過酒吧、愛喝酒、追捧裴勇俊,但是八卦程度仍不及瑪格麗特的十分之一。

兒子賈斯汀在政壇崛起後,瑪格麗特出書陳述總理家庭起伏的人生,公開躁鬱症病史,變身公益代言人。加拿大的支持者說,明年可能當選美國總統的希拉蕊,比瑪格麗特還大一歲,屆時兩國領袖站在一起,加拿大總理年輕有活力,美國卻選出一位老太太,加拿大就有面子了!

美女妻曾任主播

兩人婚姻關係,受媒體關注賈斯汀的太太蘇菲也是美貌如仙,蘇菲比賈斯汀小三歲,兩家是世交,卻一直到多年後才相戀,賈斯汀在第一次約會時對著蘇菲說:「我已經等你三十一年了!」兩人婚後生了三個孩子。

當然,超級大帥哥與無敵大美女的婚姻,必然是媒體緊盯對象,關於賈斯汀的外遇傳聞沒停過,蘇菲對於第一夫人的工作也總是抱怨。出身電視主播的蘇菲對媒體 說,「我有時很討厭賈斯汀的工作,更忌妒他對工作的熱愛。」賈斯汀的崛起除了高富帥,更受益於人民對原有保守黨執政的不滿。加拿大經濟仰賴農產與大宗物資 出口,因為油價下跌陷入困境,中國資金炒作房地產更造成貧富差距擴大。賈斯汀主張擴張財政舉債,宣稱投入六百億加幣在基礎建設上、要推翻TPP談判、要在 一百天內調高富人的所得稅,還要轉向最積極的地球暖化政策。

賈斯汀革命性的大計畫,都建立在債台高築的政府財政、衰退的經濟、震盪的金融市場之上,加上他高調八卦的家庭,未來加拿大的政壇,肯定會熱鬧無比!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16

法國恐攻幫「女拿破崙」催選票

2015-11-30  TCW

若說有人因為這次巴黎恐怖攻擊而獲得好處,法國「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領導人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就是其中之一。這次攻擊有法國本土穆斯林參與,似又驗證瑪琳反對外來移民的「先見之明」。今年十二月法國將舉行地方選舉,「國民陣線」預料將獲更 多支持,為瑪琳二○一七總統之路再添助力。

「國民陣線」是法國極右派政黨,該黨由瑪琳這位離婚兩次、有三個子女的女性領導——她也是全歐洲極右政黨領導人裡唯一女性。這是拜瑪琳的父親所賜,她的父親勒龐(Jean-Marie Le Pen),正是「國民陣線」創立者。

瑪琳四歲時(一九七二年),勒龐創立「國民陣線」。勒龐是反對移民的死硬派,曾警告民眾「明天就有三個移民和你老婆或女兒上床」。這種主張自然容易樹敵。瑪琳八歲時,她家被一次炸彈炸得片瓦不留。成年後的瑪琳被問到何者是她參政動力,「二十公斤的炸彈」,她說。

勒龐不只反移民,還主張「女性就是要在家掃地煮飯,」這使得勒龐的妻子、也是瑪琳的母親無法忍受。後來她和一位幫勒龐寫傳記的記者私奔,還在《花花公子》 拍裸照,其中一張照片拿掃把穿暴露女僕裝,諷刺勒龐的大男人主義。此事讓勒龐全家成為笑柄,瑪琳因此有十五年不和母親說話。

父母離婚後,瑪琳和父親更加親近,她十三歲就跟著勒龐到處參加競選活動。從法國頂尖的法律學校畢業後,瑪琳一開始是為無錢的弱勢團體當義務律師,其中有不少非法移民。如今一些對手攻擊她「昨非今是」。

不過這無損於瑪琳的魅力。在勒龐時代,「國民陣線」支持者多為男性、工人或失業者。但在瑪琳成為領導人後,她雖和其父一樣反移民,卻用較溫和的語言包裝,為該黨贏得更多支持者。去年歐盟議會選舉,瑪琳的「國民陣線」獲四分之一選票,是法國所有政黨得票率最高的。

瑪琳激烈的反移民主張,在國外也成知名人物。流行樂壇天后瑪丹娜(Madonna),今年三月上法國電視節目時,批評瑪琳是「法西斯」,還在她的音樂中,把瑪琳照片打上納粹符號。瑪琳回應說,她希望能親口向瑪丹娜解釋。後來瑪丹娜果真宣布將請瑪琳出來「暍一杯聊聊」。

這次巴黎恐怖攻擊,瑪琳主張「驅逐散布仇恨思想的人」,取消激進穆斯林的雙重國籍,其主張已被法國政府變相採用。這次恐攻後,檯面上政黨幾乎都轉向反移 民,這是瑪琳最大勝利。被愛之者譽為「女拿破崙」、恨之者斥為「魔鬼的女兒」的瑪琳,兩年後入主法國總統府,似乎不是不可能的事。

文·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48

74歲的桑德斯用什麽搶走了希拉里的風頭和選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529.html

74歲的桑德斯用什麽搶走了希拉里的風頭和選票?

一財網 孫卓 2016-02-05 13:18:00

雖然在本屆的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中年齡最大,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桑德斯卻是目前美國年輕選民最為追捧的候選人。這個74歲的“窮人草根”參議員用什麽搶走了希拉里的風頭和選票?

雖然在本屆的美國大選候選人中年齡最大,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桑德斯卻是目前美國年輕選民最為追捧的候選人。

74歲的“窮人草根”參議員桑德斯在宣布參選時一直被媒體和公眾取笑,質疑他“何德何能”可與希拉里這樣強大的“全能候選人”較量。美國媒體更是將桑德斯的“完全不顯赫”背景進行了一次大揭底:在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任職了25年,但卻只推出了寥寥無幾的幾項法案的桑德斯從來就不是重量級的議員,目前身家也只有30萬美元的他被曝出曾在競選國會議員前一直靠領政府失業救助金維持生活。

他也絕對不是電視中“最上鏡”的總統候選人:一頭白發總是顯得淩亂,一身甚至有些磨舊的衣服總是顯得尺寸不太合身,在鏡頭前更是顯得有些不安並且很少微笑,在競選的時候經常穿著卷起袖子的襯衫,襯衫的口袋里還別著一支筆。

然而,桑德斯贏了。不僅是在獲得媒體和民眾的關註度和支持上,更體現在實際的選票中。在上周的艾奧瓦州黨團會議中,桑德斯同希拉里獲得的支持率基本持平,雖然最終希拉里以微弱優勢勝出,但桑德斯的艾奧瓦州一戰被認為是“高調地通過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資格的測試”。

讓希拉里更煩心的是,桑德斯的家鄉佛蒙特州是新罕布什爾的鄰州,因此他將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初選中具有絕對優勢。

華爾街日報和NBC發表的最新聯合民調指出,目前桑德斯在新罕布什爾州獲得大約58%的支持,而希拉里只獲得38%,差距大約為20個百分點。根據這項民調,桑德斯擁有地利之便,在新罕布什爾州所有群體中全部領先希拉里,尤其是來自年輕人的選票上。其中年齡在30歲以下者,桑德斯獲得76%的高支持率,希拉里只獲得24%。

女性選民:喜歡女性總統但不是這位女性

根據美聯社的報道,在艾奧瓦州的初選中,年齡29歲和以下的女性中投票給桑德斯和投票給希拉里的比例為6:1。而在新罕布什爾的最新一項民調中,桑德斯在18歲~34歲的選民中獲得46%的支持率,而希拉里只有35%。

針對女性選民的調查指出,大多數女性拒絕支持希拉里並不是反對強勢和優秀的女性,她們想要看到白宮出現一位女性總統,只不過這位女性不是希拉里。

“我會為白宮有一位女性總統感到非常興奮,只不過我並不認為希拉里是我們這一代的最好代表。”新罕布什爾州都柏林的一位高中老師表示。

“年輕的女性無法將她們和希拉里聯系在一起,因為希拉里一直都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所以她們不覺得她可以成為她們的代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斯密爾(Eleanor Smeal)表示。

“有一種理論是,如果你是女性的話就會支持希拉里,因為她也是女人。”新罕布什爾州一位即將畢業的女高中學生表示,“但事實是我覺得希拉里能為女性做的,桑德斯也能。”她說,對她來說馬上要面臨的是付大學的學費,因此可能會負擔大量的學費貸款,因此桑德斯所說的將讓公立大學免學費的計劃非常吸引她。

分析人士認為,希拉里同女性選民之間的“代溝”也是她同大量民主黨年輕選民之間存在的問題,同為美國歷史創造一位女性總統的願望相比,這些年輕選民可能更在意是否能讓華爾街的富有階層和億萬富翁“交更多的稅,有更少的特權”,而這些正是桑德斯所一直倡導的。

桑德斯上位得靠希拉里下位?

沒有人質疑希拉里作為總統候選人的能力和才能,但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質疑,她的郵件門事件到底會讓她陷入多大的麻煩?如果她在初選階段已經因此受到強烈打擊而影響選票的話,秋天之後面對共和黨政治轟炸機器的時候她將如何應對?

讓民主黨內部擔憂的是,目前郵件門事件已經不僅僅是有關希拉里使用私人電郵處理公務的問題,FBI已經將調查的範圍延伸到克林頓基金會的捐款以及國務院的相關做法是否存在“公共腐敗”的行為。而就在艾奧瓦州黨團會議前,美國國務院首次披露在希拉里的私人郵件中有22封包含“高度機密”的信息。隨後《國會山》報引用一位FBI官員的話說,“非常有可能發生的是,起訴前國務卿希拉里會發生在大選正在進行的時候。”

分析人士表示,所以如果民主黨不想在11月大選前選出一位“可能因為身纏官司都沒有辦法參加競選”的候選人的話,桑德斯可能是民主黨更好的選擇。

編輯:繆琦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36

推動體制改革,與爭選票的總理莫迪不同調 央行行長拉詹求去 印度經濟將倒退

2016-07-04  TCW

拉詹反對印鈔救經濟,與莫迪救政權的目的悖離,他不續任,將造成第四季兩百億美元流出印度,盧比也貶值。

「拉詹脫印」(Rexit),這是繼「英國脫歐」(Brexit)後最熱門的詞。印度央行行長拉詹(Raghuram Rajan)日前宣布不再續任,這是印度經濟改革倒退的訊號,該國未來前景也令人懷疑。

身為芝加哥大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IMF)最年輕的首席經濟學家,拉詹在學術界與金融圈有極高聲望。二○一三年九月印度政府延攬他出任央行行長,就是看上其聲望及改革形象。然而日前拉詹卻宣布,今年九月任期屆滿後不再續任。自一九九二年以來,印度央行行長從無只做一任就離職的,拉詹任職三年即掛冠求去,他也成為印度近二十五年來,任期最短的央行行長。

拉詹提早去職並非施政不力,自他上任以來,印度吸引外資兩百六十億美元,通貨膨脹率從逾兩位數降至如今五.八%,經常帳赤字由GDP的四.八%降至趨近於零。他在任內清理金融機構壞帳,斬斷國有銀行與企業問的裙帶資本主義,市場因此看好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改革,《經濟學人》就稱拉詹「值得有第二任期」。

拉詹抵制降息

諷追求高成長不如先改革

然而拉詹和莫迪卻漸有矛盾,主因是學者與政客之爭。莫迪的經濟顧問多次鼓吹印鈔救經濟,被拉詹堅決抵制;財政部要求拉詹降息,他反要財政部先平衡預算。他還強調要以模型而非直覺來決定利息升降,並稱貨幣政策有其局限,不能期待它解決所有問題。

在印度政府改變GDP計算方式後,印度超越中國成為成長最快的主要開發中國家經濟體,拉詹卻稱不宜盲目追求高成長,並稱印度高成長是「在盲人世界,獨眼龍就足以稱王」,他認為體制改革應比追求成長更優先。莫迪力推「印度製造」 (Made in India),拉詹卻認為不如推「為印度製造」 (Made for india),擴大印度本土消費市場。

拉詹的主張雖有學理根據,但其「政治不正確」讓他在政壇失去支持。尤其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近年來在地方選舉失利,亟須政績維繫政權。但拉詹卻不肯配合。他堅持設定通膨目標,因此印度未加入各國降息潮,利率維持六.五%高檔,他和莫迪的矛盾因此越來越大。

為化解來自拉詹的阻力,莫迪開始剝奪印度央行的獨立性:去年拉詹就被要求成為IMF的印度代表,隸屬印度財政部長之下。同時還要拉詹加入一個由內閣成員領導的財經小組,該小組還可以對央行行長候選人面試。這除了架空拉詹權力,亦是讓印度央行成為執行政府意志的工具,央行獨立性蕩然無存。

《印度時報》指出,「拉詹脫印」顯示莫迪要的不是獨立思考的專家,而是應聲蟲。印度國會議員史旺米(Subramanian Swamy) 還攻擊拉詹持有美國綠卡,「不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莫迪對此不置一詞,成為壓垮拉詹的最後一根稻草。

莫迪砸自己招牌

從推改革變討好選民政客

拉詹提早去職,莫迪贏得表面勝利,其實卻是在砸自己的改革招牌。當初外資看好印度,就是寄望莫迪能真正帶來結構性改革。不過莫迪上台兩年,改革乏善可陳,他於是推出諸多炒短線政策拉抬聲勢,最明顯例子是今年初印度政府公布的年度預算案。

財經頻道CNBC指出,該預算大幅增加對印度農業的補貼以及社會福利支出。此前莫迪一直承諾要削減補貼,將錢用來改善基礎建設與市場改革,這份新預算出爐後被指為「討好窮人」。拉詹提早去職,不過是莫迪從「推改革」轉向「爭選票」的必然結果。

拉詹的繼任者,目前傳出的可能人選是兩位財政部官員,以及首位央行女副行長。《印度時報》引述不具名的政府官員表示,印度不需要「高調」的央行行長。隨著拉詹離職消息傳出,在國會攻擊他的議員史旺米也建議,印度政府乾脆連通貨膨脹目標一併取消。

印度最大省明年將舉行選舉,二〇一九年將舉行全國大選。為立政績爭選票,莫迪政府很可能開始大手筆花錢,以貨幣政策融通支出,屆時印度雙率(利率及匯率)將因此看跌。Indianivesh證券研究部主管柯尼(Daijeet Kohli)認為,拉詹提早去職,今年第四季會有兩百億美元資金流出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會貶值逾三%。

但更大疑慮來自「拉詹脫印」顯示印度經濟改革前景將更暗淡。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家普拉薩(Eswar Prasad)稱,拉詹去職,讓人懷疑印度政府是否會腳踏實地改革?《華爾街日報》質疑:「莫迪還是經濟改革的最大希望嗎?」這將是投資者不容忽視的問題。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60

美國人居然敢玩“互換選票”,目的是阻止特朗普

在美國大選投票不到48小時的關鍵時刻,除了希拉里和特朗普仍在各搖擺州進行最後的沖刺拉票外,兩位候選人的支持者們也在幕後積極地籌劃著——怎麽能讓自己的一張選票發揮最大價值?

於是,#永遠不要特朗普(#NeverTrump)和#換特朗普選票(#Trump Trader)等社交網站和手機應用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並在多個州迅速躥紅。

“交換選票”

這些應用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把對選情有重要影響的搖擺州的希拉里支持者和第三黨候選人的支持者聯系起來,讓他們通過“互換選票”的方式來確保擴大選票的影響力,從而達到讓特朗普在這些州“少一票是一票”的目的。

舉例來說。25歲的沙迪科·汗(Sadiq Khan)是希拉里的支持者,但是他認為自己的選票對希拉里基本沒有用處,原因是他住在票倉原本就歸屬民主黨的新澤西州(新澤西在此前的6屆總統大選中一直投票給民主黨,估計本屆應該也是)。

再來看住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王安林(Anlin Wang)。他支持的是綠黨候選人斯迪安(Jill Stein),因為賓州屬於大選重要的搖擺州,王安林擔憂,因為多個搖擺州的選票對希拉里和特朗普才是決定因素,所以,如果他投票給自己支持的斯迪安反而會分了希拉里的選票,而等於是間接支持了特朗普。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沙迪科和王安林素不相識也從未見面,他們卻可以通過#永遠不要特朗普這樣的手機應用實現互換選票,從而讓自己的選票發揮更大作用。

目前,在美國的多個搖擺州都存在包括臉書群體、社交網站和手機應用等同大選有關的社交媒體組織,並有大量的使用者和下載群體。

“我在#永遠不要特朗普的手機應用群發了一條信息說‘我住在賓州,願意換我的選票’。”王安林說。

“很快,我就意識到我們可以做選票交換合作。”沙迪科說。

於是,沙迪科同意他在新澤西投票給綠黨候選人斯迪安,王安林同意他在賓州投票給希拉里。他們都覺得這樣是合作雙贏。而兩人的整個換票過程用了不到5分鐘時間。

是否非法?

在2016年的大選一直充斥特朗普所說的有關選舉將存在操控和欺詐行為的情況下,選民之間互相“換選票”也被不支持的人認為是一種舞弊行為,並有非法的嫌疑。

然而,法律專家們認為,換選票其實並不存在法律上的問題。

“這和我勸服我在佛羅里達的叔叔讓他投票給某位候選人沒有太大區別。”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法律系教授凱克(Thomas Keck)表示,“唯一不同的是這個佛羅里達的人不是我叔叔。”

根據2007年加州上訴法庭Porter vs Bowen一案的判決,交換選票並不屬於非法行為。凱克指出,這些平臺只是為選民提供了交流的平臺,並沒有涉及賄賂或者金錢和物質交換的行為。

“我倒希望2000年的時候在新罕布什爾州和佛羅里達州能有這樣的換選票組織。”前副總統戈爾的競選顧問德威尼(Tad Devine)表示。在2000年的競選中,戈爾以微弱差距輸給小布什,而當時就有選票交換網站希望能幫助當時的綠黨支持者同戈爾的支持者交換選票,但因為法律上存在的質疑,幾乎沒有網站做出類似的舉動。

主推者居然是共和黨人

目前的一個主要為希拉里換選票的網站“#換特朗普選票”(#Trump Trader)的創始人斯德堡(John Stubbs)其實是一個堅定的共和黨人。在特朗普正式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並發表那篇被很多共和黨人抨擊的接受提名的講話後,斯德堡認為,是需要做出行動保護共和黨的保守派價值觀的時候了。

“共和黨要麽讓特朗普將共和黨改變成一個不穩定的、失去理性的和粗俗的政黨,或者他們可以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斯德堡說,“所以,我選擇投票給希拉里,阻止特朗普成為總統的一切可能。”

斯德堡的想法得到了大批不想投票給特朗普的共和黨和不想讓特朗普競選成功的希拉里的支持者和第三方候選人支持者的認同,在#換特朗普選票上線的第一天就有1萬多人參加了註冊,第二天這個數字又翻了一倍。

斯德堡的目標卻不僅僅是“小打小鬧”,他希望包括他所創建的換選票網站和其他民間草根組織能夠發揮出量化的優勢,讓特朗普不僅失敗,還要敗得非常慘痛和具有歷史性。“只有他被完全摧毀了,我們才有希望能夠將共和黨重建成那個合理的政黨。”斯德堡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97

特朗普再度發飆!炮轟重計選票乃極度荒謬

候任總統特朗普周六對希拉里團隊重新計算威斯康辛州選票一舉感到非常不滿,稱這是一個“陰謀”和“極度荒謬”的。

特朗普在一份聲明中指控重計選票只是綠黨籌集資金的幌子,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綠黨提名人Jill Stein能賺的盤滿缽滿。

“Jill Stein所得到的全部選票還不及1%,甚至沒有出現大部分州的選票排名當中,這次荒謬的重計選票只是為了讓Jill賺到那些她永遠也不會用的錢”。

Stein為威斯康辛州重計選票已經在網上籌集到超過500萬美元,在接受CNN的采訪時,Stein表示不會考慮特朗普提出的禁止將所募得資金用於重計選票的建議,並反駁特朗普道:“他(特朗普)只能看到將募集的資金用於重計選票這一用途,他最擅長於創造屬於自己的事實,在過去他也這麽幹過。”

對於希拉里團隊也加入了重計選票,特朗普表示了無奈:“大選已經結束了,希拉里在敗選演講那晚也承認了這一點,而且她還祝賀我了,大選的結果是我們必須承認的,因為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朗普繼續說到:“毋庸置疑,這是綠黨對大選結果的一種抵觸手段,他們應該明白,與其挑戰和辱罵大選的結果,不如好好接受它“。

綠黨官方在周五以紙質計票結果可能與電子計票結果存在誤差為由,申請了對威斯康辛州重計選票。威斯康辛州綠黨聯合主席George Martin表示,隨著重計選票的進行,可能會觸發對威斯康辛州投票系統的調查,“這是一個過程,也是檢驗我們的選舉民主是否被侵蝕的手段。”

希拉里團隊和白宮方面均稱,無證據顯示威斯康辛州的投票系統被黑客入侵。為證明選票結果對雙方的公正性,希拉里團隊周六宣布加入重計選票的進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78

菲永:能吸走法國極右翼10%選票的男人

以理性著稱的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在當地時間11月29日表示,他永遠不希望“國民戰線”領導人勒龐成為法國總統。

與允諾上臺就帶領法國“退歐”的勒龐相比,朔伊布勒明顯更青睞法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理菲永,並稱贊他為重振法國設計了一套強有力的方案。

菲永在黨內的勝出,被法國媒體評價為,終於有候選人可以“維護法國總統職位的尊嚴”了;然而,菲永可以擊敗當下氣勢如虹的勒龐麽?

根據民調顯示,菲永能否勝選的命門有可能就掌握在法國的藍領工人和低收入人群之中,這些人占所有法國勞動人口的40%。目前,他們仍在搖擺中。不過從歷史數據上看,這些人現身投票的幾率通常很低。

然而,一位專註於歐洲宏觀政策研究的投行高級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匿名表示,他在英國脫歐和美國大選上都預測錯了。所以,“我對於法國要發生什麽已經毫無頭緒了。什麽都有可能。”

他奪走“國民陣線”10%的選民

上述人士對記者指出,無論怎樣,菲永的勝出,為目前的歐洲打了一劑強心針。

歐洲有點著急:在12月4日,意大利將舉行修憲公投,奧地利將舉行利第2輪總統選舉,而兩場投票都有可能導致極右翼民粹主義上臺:在意大利是由前喜劇明星貝普·格里羅(Beppe Grillo)創立的“五星運動黨”,在奧地利是極右翼政黨“自由黨”總統候選人霍費爾(Norbert Hofer)。

一旦歐盟核心國之一的法國走上極右翼之路,後果將無法想象。菲永在黨內的選舉中勝出,令歐洲各國領導人暫時松了一口氣:從諸多方面而言,崇拜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菲永,在改革方式上可以吸引到右翼民粹主義者,但又是一位堅定的歐洲主義者,並不將法國的“內憂”責怪到歐洲一體化的外因上。

在競選中,菲永提出,要減少1000億歐元財政開支,削減50萬公務員崗位,以及廢除每周35小時工作制等。可以看出,這同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在第一次競選之時提出的方案高度相似,只是後者已經沒有機會實現了。民調顯示,他同薩科齊的區別在於,法國選民覺得菲永“靠譜”。

在菲永贏得黨內初選後,國民議會前議長、菲永的支持者阿誇耶(Bernard Accoyer)高興地表示,從數據看,菲永“從國民陣線奪走了10%的選民”。

在菲永陣營開始進行選戰分析的同時,“國民陣線”則打算“左傾”,進一步在被現任社會黨惹怒的左派選民中擴大基本面。

法國巴黎政治大學教授考特(Bruno Cautres)指出,在菲永勝選後,勒龐將更傾向於吸引那些覺得自己被全球化忽略的選民,那些強烈需要國家保護的選民。

菲永勝選後,勒龐並沒有公開對此作出評價。據報道,勒龐私下評價道,菲永的勝選給“國民陣線”出了一道戰略難題,“他(比其他候選人)更危險。”

能不能打動沈默的大多數

目前看來,菲永成功地贏得了右翼保守派的心,甚至是那些對政治漠不關心的“老錢”:他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出身賽車聖地勒芒富裕階層,自己也是賽車好手。如此出身的法國中上階層候選人參選,在不少地方中產階級看來,可以扳回此前被薩科齊和現總統奧朗德丟掉了的法國形象。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院魯邦(Luc Rouban)指出,“我們看來,在所有的投票者中,包括工人階級和部分左翼選民,都強烈希望法國能夠出現一個權威領導人。”

不過魯邦也認為,菲永現在打動的是(小)資產階級、高收入者以及工商業群體,他仍需要贏得藍領工人的心。

原因在於,自2011年起,勒龐所制定的“提前退休年齡到60歲、增大公共服務收入以及退歐公投”戰略在法國去產業化的幾大省份中得到了左翼選民的認同。這些左翼選民將奧朗德選上臺,卻並未感到有任何生活改善,在失望中投向了“國民陣線”的懷抱。

根據民調機構Cevipof的數據,法國有45%的藍領工人以及38%的失業或正在尋找第一份工作的年輕人表示,他們要在選舉中支持勒龐,這一群體占法國就業人口的40%左右。

而勒龐或菲永勒龐能夠在第二輪中勝出,也取決於是否可以動員這些傳統上“沈默的大多數”。

目前有消息稱,奧朗德將在12月10日宣布是否謀求連任。如果奧朗德退出,總理瓦爾斯有望代替他參加競選,而左派的當務之急是不能讓極右翼再充當左派的代言人了。

目前所有的民調顯示,菲永都將在第二輪勝出。不過,此前民調機構YouGov在最新的一次調查中發現,63%的法國選民全是持權威民粹主義觀點的選民。“2017年大選將取決於這些選民的選擇。如果這些選民在第一輪就全部偏向勒龐,而中右翼的法國共和黨無法得到足以進入第二輪的選票,勒龐將輕易贏得法國總統的寶座。”

對於出現這種極大的不確定性,考特評價道,“現在這些調查都沒什麽意義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640

密歇根首席檢察官怒斥重計選票違反法律公正,將向最高院提出訴訟

密歇根州首席檢察官周五宣布,將會向最高法院提出訴訟,反駁Jill Stein提出重計選票的要求。

密歇根首席檢察官Bill Schuette在推特上寫道:“今日,我將提起訴訟阻止Jill Stein無聊而耗費人力物力的重計選票的要求”。 Schuette將會繞過上訴法院直接向密歇根最高法院提出訴訟,以保證案件得到及時的處理。

Schuette的團隊隨後發布聲明解釋此次訴訟的原因:密歇根選民否認Stein通過金錢獲得的候任資格,同時,她拒絕接受民眾選出總統的結果並浪費納稅人的錢財和人力去牟取自己的利益,這是對州法律的藐視。Schuette的團隊已經向最高院提出訴訟,要求Stein停止重計選票以維持大選的公正性,並批評Stein將浪費密歇根民眾數百萬美元的稅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44

一圖看懂:梅姨如何高效率地從獨立黨手中搶選票

上周舉行的英國地方選舉中,由首相特蕾莎·梅領導的執政黨保守黨擊敗反對黨工黨和第三大黨英國獨立黨,取得該黨40多年來在地方選舉中的最大勝利,使保守黨席位比上屆增加了500多個。

而以脫歐主張在近兩年迅速崛起的英國獨立黨在本屆地方選舉中受到重創,幾乎丟掉了此前獲得的所有145個地方政府席位。

這當中發生了什麽?學者古德溫(Matthew Goodwin)制作的一張圖表顯示,許多曾經鼎力支持獨立黨的選民將自己手中的選票投給了梅姨所在的保守黨。

藍色:投票給保守黨  紫色:投票給獨立黨

梅誓言減少移民的硬脫歐主張顯然為她贏得了不少獨立黨選民。圖表顯示,2016年6月脫歐公投前,75%的選民投票給獨立黨,然而在上月梅突然宣布將提前進行大選後,選擇支持保守黨的選民數量出現劇增。

吸引選民倒戈的不僅僅是梅的脫歐立場。這位英國首相的其他計劃也在原獨立黨支持者中引起了共鳴,比如重新引進語法學校和承諾關照普通工薪家庭。正如古德溫教授所指出的,在“搶奪”獨立黨選票上,梅展現出了“殘酷無情的高效率”。

英國將於6月8日舉行大選。多項民調顯示,目前保守黨支持率大幅領先。各黨派選戰主要聚焦英國是否“硬脫歐”和稅率等議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