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明年到期債務創紀錄 中國臨近首例違約?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068

彭博報導,中國非金融企業在2014年有2.6萬億元人民幣(約4270億美元)的債務到期,這一規模比今年高出19%,而且是中國國際金融公司(CICC)自2008年開始收集該數據以來的最高值。

今年以來10年期AAA級企業債券收益率已經飆升89個基點至6.18%,接近11月27日創記錄的6.23%,與此相對比,全球類似等級債券上升了70個基點至2.68%。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表示,央行將採取措施避免過高的槓桿率,這一表態推高了借貸成本,迫使很多公司延遲融資計劃。上漲的利率可能會引起局部債務危機的暴露。

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執行總經理石磊認為,

隨著到期債務達到創紀錄的規模,明年違約的可能性也會明顯提高。而且央行控制槓桿的政策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企業將會承壓。最後此舉可能會幫助調整經濟結構。

明年上半年企業債券的收益率可能會升到更高的水平。

CICC數據顯示,這2.6萬億元的債務包括2.13萬億元的到期票據和4700億元的利息,投資者也可以選擇出售2000億元的債券給發行人。

法興的經濟學家姚煒稱,

如果政府打算讓市場力量扮演重要角色,就應該會允許公司破產或者違約。在產能過剩領域,例如鋼鐵和造船行業,債券違約的可能性更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30

“錢荒”加劇城投債違約風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766

去年6月爆發的“錢荒”不僅沖擊了中國影子銀行市場,還沖擊了中國的債券市場。面對即將到來的千億城投債贖回潮,債券收益率的走高無疑加大了出現違約的風險,畢竟影子銀行相對於債券市場的最大優勢是透明度不足,問題更容易被掩蓋。 美銀美林經濟學家Bin Gao和Glaudio Piron寫道: 利率走高將給大量將到期債券的展期造成麻煩。最嚴重的贖回潮將在今年3-4月較快地到來。明白到這個風險,發改委最近已經發布了指引,容許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在市場上展期到期的債券。 問題是,因為城鎮化向三四線城市擴張,借款人的信用質量已經進一步惡化。觀察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最近的借款一直集中在信用評級為AA的部分,該部分的收益率已經大幅上升,已經超過了2011年的最高點(如下圖所示)。因為擔憂債券展期的成本,我們檢查了政策性銀行債券和信用債券之間的利差,並認為利差將走寬。從那(6月“錢荒”)以後,整體的收益率都已經走高,基於市場收盤價的利差也一直在波動。但AA評價債券的利差並沒有收窄。 (綠線代表5年期國債收益率,紅線代表5年期AA級企業債,藍線代表7天回購利率) 此外,有理由懷疑,企業債的市場收盤價一直低估了企業必須為債券發行支付的真正收益率。在1月8日,7年期AA級懷化地方債以8.99%的收益率發行了。而根據中債公布的兩個不同的指標,當天AA級債券的市場收盤價在7.7-8%。 這並非孤立的例子。回顧地方債發行顯示,當前水平的收益率主導了地方債的發行,AA評級最為普遍的發行利率約為8.5%,這意味著扣除發行費用前的融資成本大增。基於市場收盤價,超過1萬億元有待展期的信用債的成本將增加1-2%。考慮市場收益率和發行收益率之間的利差,成本可能會上升1.5-3%。 面對成本走高,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已經開始尋求發行外幣債券。上海城投剛剛在12月發行了首筆美元定價的在岸債務,並換回人民幣。融資成本大概在4.5%,遠低於一般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現在在人民幣市場支付的6.25-9%的利率,具體的利率取決於其信用評級。在成本上看都是有利的,但這給外匯流動制造了另一個問題,可能會複雜化監管者監管外匯流動的努力,並增加監管風險。 美銀美林註意到,市場寄望最近公布的加強對影子銀行監管的107號文可以推動更多的資金從影子銀行部門流向債券市場,推高債券價格。但美銀美林並沒有過分樂觀。明顯的,107號文看起來是相對寬松的,把影子銀行看成是經濟的健康創新。更重要的是,過去一年債券市場已經數次因看起來更為嚴格的9號文傳言而上漲,但最終每次都是以下跌告終。畢竟,利率市場化可能本來就是一條改革的不歸路。美銀美林寫道: 政策制定者可能有助於保證理財產品的安全和穩健,比如說通過監管潛在的資產和配對資產負債的期限。但只要政府對叫停不可持續的項目猶豫不決,那麽壓制影子銀行的活動並不能降低對信貸的整體需求。其它渠道的信貸供應減少了,通過債券的信貸需求就上升了,這可能會進一步拉高債券的收益率... 中央政府嘗試解決經濟中存在的根本問題是值得稱贊的。但當前的方法是治標不治本的。我們認為,問題在於來自低效率項目源源不斷的信貸需求。如果不積極地壓制這些項目,借貸只會簡單地從一個市場轉向另一個市場。因為融資成本不斷上升,維持這些項目變得越來越困難了,違約的風險也跟著上升。 21世紀最近報道,中債資信下調了武漢城投主體信用評級(從AA下調到AA-),這是罕見的,因為“城投公司債項評級被下調的很少,主體評級被下調的基本沒有”。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張智威作出了以下點評: ..據報道,評級下調是由數個原因導致的,包括快速的債務增長,未來1-2年存在大量到期的債務,銀行授信額度的縮減和未來持續增加的資本支出壓力。 此外,報道稱,武漢市政府較弱的財務狀況也是評級機構所擔憂的問題之一,因為在2012年6月末武漢市政府引發的債務高達2037億元,是其財政收入的185.6%。在我們涵蓋了267家已經在2013年3季度公布財報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樣品案例中,武漢城投的付息債務已經比2012年年末上升了12.0%,至1038億元,但其增速只排在樣品案例中的142位。我們繼續預期今年將有個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違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77

閃電的債務違約和重組-----中國暫時不能做出完美的金融風暴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29.html
巴黎:

Graham的大作SecuritiesAnalysis 花了非常大的位置討論「債卷」的操作,朋友有興趣可以花點時間瞭解。很多事情雖然不一定能以常識推算,尤其是股票市場,但知道背後的操作常識還是可以讓你因不會不知所措而恐懼,而下一部貪不貪婪,就要看悟性修為。


亞洲華爾街日報 28-1-2014有關中誠信託消息:

中誠信託說,兌付資金是用債權交換借款人(一家身陷困境的煤礦公司)的股權、然後將股權出售給一位投資者獲得的,但中誠信託沒有透露這名投資者的身份。中誠信託高管證實了這份兌付計劃和發給投資者的通知,但不做進一步評論。


簡單說債卷持有人就是試債主,如果債仔不還錢,惡人的有效的方法是淋他的家紅油,綁架他的家人,到他的辦公地方破壞。如果債仔向多幾個人借錢,那事情會變得更複雜,但仍是以誰夠惡夠快得手先。

信託的好處是能統一700個惡人,由單一信託文明一點充公抵押品。而非淋紅油,綁架,辦公地方破壞手段。

這一次我們就可以看到中誠信託的惡的程度,能力和效率。如果按西方的程序,我們是要煤礦公司先破產,然後煤礦公司的信託以外的債主便會殺出來攔路,這不單是正常業務的債主,也要包那些帳表以外的債主,然後又要一輪法律程序。

不要以為沒抵押品的債主會一無所有,一到法庭,要證明你全擁有抵押的合法性,和抵押品是要公開拍賣,等等都是一個沉長的過程,和一大筆的開支, 中誠信託便無可避免要做帳面撥備。小債主看得通,多會以此作為討價減低損失的機會。

以美國抵押債卷爆煲的經驗,法庭會以下面的判處負責方次序責任:

這是說,1。債仔--〉2。幫手製做債卷者----〉3。出售債卷和4。買債卷者。

曾經香港的雷曼買債卷者都可以想像,內銀的銷售手法會是什麼樣,若負責次序第一煤礦公司和第二的信託人抵押不夠,第三的的銀行也肯定逃不過包底的損失,但要視乎當中是否沒有失責。Blog友有留意美國抵押債卷的事後演變的話,AIG告美銀,美銀告MBI.......你告我,我告你,都是在說,那一方在開始參與這條集資鏈時,沒有盡其責任,查明和陳述真正的風險,

要注意是,美國的銀行反過來是製做債卷的信託人,而保險公司是買債者,百姓就取代了像中國的債仔公司。

中國:1。公司--〉2。信託人(實際是製做債卷者)----〉3。銀行(出售債卷)和4。百姓(買債卷者)。

美國:2。百姓--〉2。銀行(實際是製做債卷者)----〉3。銀行(出售債卷)和4。保險公司,政府,海外基金(買債卷者)。


從上次的出文有關中國國民的資產負債比例,幾可肯定和美國次按債的離譜有非常大的分別,第一是次按債是非常複雜,複雜到A,B,C,D等級次按債是沒法分離的連環船的產品。例如,只要D級的債卷有問題,A、B、C都連環出事;第二是ABCD級的債仔全是那些做一天、吃一天,沒儲畜沒法重組債務的美國人,而買債卷者又是那些以一倍資產買10倍,和擔保100倍以上無錢賠的保險公司。第三亦同時亦因信貸評級公司為這些信託次按債卷作出了有負道德而不需負責的三A"評級背書",使場內場外衍生了十倍計的對睹的信貸掉期工具CDS,火上加油,一發不能收拾,完成了這百年一見的完美風暴。

所有的債,其債仔的儲畜,亦為其賠償能力。就是決定了這次可能發生的風潮,內銀股的前途和風險的最主要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04

一觸即發——那些隨時會引爆信托違約的火藥桶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388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多次提到中國信託業的兌付危機,年前三家機構力保中誠信託30億元涉礦產品剛性兌付,19日吉林信託松花江(77號)信託項目第五期規模為1億元的產品再次逾期。

但據《21世紀經濟報導》稱,山西省3家本地企業將向聯盛能源投資30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國開行將向該公司進一步提供20億元人民幣貸款以換取50%的股份。

無論吉林信託能否能像中誠信託一樣化險為夷,對整個信託業來說,這兩次的違約危機或許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美銀的分析師David Cui在報告中指出,今年信託業的違約危機一觸即發。

中信證券也發佈報告,其估算2014年將有7966只信託產品到期,規模合計9071億元,考慮利息支付的因素,本息合計1萬億元。

根據近年來各大媒體的報導,今年違約風險較高的信託產品大概有12只,這些產品大都與煤炭有關,投資的企業幾乎全部集中在一個地方——山西省,但也有例外,如中誠信託的農戈山鉛鋅礦信託計劃,該項目位於四川,到期日為今年5月30日。未來幾個月即便沒有出現違約,相關企業的債務重組任務相當繁雜,同樣,山雨欲來的違約危機也將不斷撩動市場的神經。

以下是華爾街見聞根據媒體報導、美銀報告以及對各信託官網的逐一核實,整理的最近一年到期且違約風險高的信託產品列表(圖片來自美銀報告,或因媒體報導的差異,其與華爾街見聞整理的內容稍有出入,僅供參考,點擊看大圖):

1,1月31日 中誠信託·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誠信託

涉及企業:振富能源

涉及資金:30億元

結果:兌付,但不支付第三期利息


2,2月19日 吉林信託·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五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吉林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1億元

結果:已逾期


3,2月21日  山西信託•山西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權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三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山西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5億元

細節:該信託計劃前兩期在延期後清算兌付,該官網上並沒有第三期的詳細信息,此為媒體報導的綜合。

可能的結果:延期


4,3月11日  吉林信託·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六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吉林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1億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5,3月31日 中信信託·中信乾景套利型投資集合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信信託

涉及企業:重慶麥吉可房地產開發有限

涉及資金:1.96億元

細節:麥吉可房地產公司在去年年中陷入資金鏈緊張,中信信託試圖拍賣抵押房產但是計劃擱淺,因為開發商已經將抵押的房產出售,並再度抵押給了幾家貸款方。

可能的結果:開發商和信託公司將共同支付該筆款項

原因:1,在中信信託出售這款產品的時候,合同中並沒有明確地表明接下來的投資項目。2,為防止市場出現騷亂,地方政府已經出手干預。此前相關的一處房產因歸屬權不明,已導致當地的一位買家自殺。


6,5月14日

信託產品發行方:江西國際信託(現中江國際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該信託計劃的總規模為15億元

細節:中江國際信託是聯盛最大的信託債權人

可能的結果:延期


7,5月30日,中誠信託·農戈山鉛鋅礦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誠信託

涉及企業:四川農戈山多金屬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涉及資金:1.96億元

細節:投資鉛鋅礦資源

可能的結果:違約

原因:1,相較於煤礦,鉛鋅礦的投資吸引力更低,開採難度大。2,根據不願具名的政府人士,中央能夠容許出現1-2億元的信託違約。


8,7月25日 中誠信託·誠至金開2號集合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誠信託

涉及企業:山西新北方集團有限公司

涉及資金:13億元

細節:新北方是山西另一家煤礦開採商

可能的結果:延期

原因:新北方正在與一家國企談判出售部分煤礦資產。


9,7月27日 金牡丹·融豐系列·宏盛聚德特定資產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二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華融信託

涉及企業:山西宏盛能源開發投資集團

涉及資金:3.19億元

細節:華融還出售了另外一隻信託產品,9月4日到期,規模為6300萬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10,9月7日  建信證大金牛增長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1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建信信託

涉及企業:證大投資

涉及資金:4億元

細節:1,該信託通過投資金融市場獲得收益。2,該計劃的第一期在2013年3月到期,投資者損失38%,而預期的回報率為20-30%。投資者同意將該產品的到期日展期到今年9月。3,該計劃的第二期規模為3.59億元,預期收益也為20-30%,在去年6月份到期時虧損31%,投資者同意將到期日展期到今年12月。

可能的結果:信託公司和投資公司共同承擔損失

願意:1,證大投資在產品最初到期時拒絕全額補償投資者,因此信託公司可能不得不參與進來。2,到今年1月,第一期產品的虧損情況收窄至24%,第二期浮虧減少至13%。3,為了聲譽,證大可能不讓違約發生。


11,11月15日 長安信託·煤炭資源產業投資基金3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一期)

信託產品發行方:長安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

涉及資金:2億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12,11月20日 

信託產品發行方:中建投信託

涉及企業:聯盛集團

涉及資金:該信託計劃的總規模為6億元

可能的結果:延期


13,12月23日  華潤信託•焱金2號孝義德威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信託產品發行方:華潤信託

涉及企業:山西省孝義市德威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涉及資金:11億元

細節:該信託產品原本在2013年12月到期,但是延期到了2014年12月。

可能的結果:有可能違約

原因:在最開始的到期日,信託公司和融資方都拒絕全額償還投資人,近來也沒有該公司變賣資產的相關報導。


14,2015年1月15日

信託產品發行方:五礦信託

融資方:宏盛能源實際控制人屈全大

涉及資金:12億元

細節:該信託產品用以受讓屈在京所控房產和土地的收益權。

可能的結果:被新的信託產品替代


美銀認為,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集合信託產品到期的高峰時段:

我們認為信託市場是主流金融市場中最脆弱的一部分,借款人的質量越來越不如貸款、公司債等市場的參與者,他們幾乎是市場中風險最高、償付能力最差的一群主體。

而在信託市場內,集合信託產品(可以向多個投資者募集資金)的風險要高於單一信託,因為單一信託的投資者資源更豐富更牢固,所以他們對風險的把控更加老練。但如果償付能力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單一信託最終也會違約。

美銀根據Wind的數據和估算的結果製作了集合信託產品每個月到期的規模,從中可見,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是下一波到期的高峰。

規模最大的200只集合信託產品總的資產規模為1450億元。其中絕大部分信託產品投向了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佔比分別為35%和34%。其次是煤礦和金融市場,具體如下圖:

美銀認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煤礦信託最有可能發生違約。因為:

1,煤礦價格在最近幾個季度急劇下跌。

2,大部分煤礦信託的貸款方都是私人企業。

3,這些企業大都來自資源大省,例如山西和內蒙古,這些省份嚴重依賴資源。與此相對,最近的房地產市場仍在適度上漲,而地方融資平台則有政府兜底,在此之前他們都可以獲得再融資。

結合下面這種200大集中信託產品的到期時間分佈圖,美銀認為煤礦信託違約的時間點可能集中在4月、6月和7月。

需要提醒的是,美銀分析報告的數據基礎實際上只覆蓋了整個信託市場的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26

思考的碎片--20140306 違約的沙盤推演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fm1z.html
既然是推演,那麼基本上可以確定 過程和結果都會有瑕疵。
但是重點不是這些 重點是思考過程



今後的發展會如何這裡推演一下
 去年海龍 傳聞違約
1月 中誠信託 軟違約
3月 超日違約 

路線圖是
國企 政府保底
民企 銀行保底(軟違約)
民企 利息違約
這是一個遞進關係
未來是民企全違約 國企利息違約 國企違約 平台公司利息違約 平台公司 違約。
每個階段應該一個季度這樣 如果沒有遞進那麼基本就是見底。

利率的影響
現在的理財產品 信託產品 都沒有包含風險溢價
隱含是保本的
未來有違約可能那麼發行利率會提高
低了發不出去
同時會產生類似美國的債券保險機構 MBIA之類的 我記得他們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市政債的保險 一部分是企業債
其他部分 中介機構和信託可能也會有壓力。

因為有違約 自然會誕生利率的價格發現機制
比如信用評級的需求高了 也權威了。
比如好公司和壞公司的利率會出差異。
甚至票據市場的利率可能也會影響

價格發現機制是非常牛B的。會自我調節。
這就是市場的魅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92

“超日債”違約引發債市動蕩 十家公司發債計劃受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741

國內第一起公司債違約引發債市劇烈震動,一、二級市場均受到影響,近兩日至少有10家企業推遲或取消原定的短融或中票發行計劃。雖然市場資金充裕,但銀行並不願意借款,場外投資者匆忙逃離。

超日債違約事件在3月4日引爆,該公司在當日發佈公告稱,「11 超日債」第二期利息8980萬難以全額兌付,只能支付400萬。3月7日是「11超日債」第二期付息的最後大限。考慮到發行人需在付息前三個工作日將全額資金達到指定賬戶,所以超日已經構成實質性違約。

本週五(3月7日),中信銀行回應,「11超日債」 發行時為無擔保債券,因此中信銀行蘇州分行簽署的流動性貸款支持協議並不構成對債券的擔保。今日該公司董秘表示,公司不能如期支付債券利息。超日債違約成為公司債券市場歷史上首個付息債務違約事件。

受到違約事件的打擊,市場情緒趨於謹慎,多家企業取消或推遲原計劃的短融或中票發行。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

3月6日,江蘇裕廊化工、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嘉興實業資產投資集團、山東金晶科技、富通集團、安陽鋼鐵集團、嘉興高等級公路投資公司等7家企業,分別在中國貨幣網發佈公告,宣佈推遲或取消原定的短融或中票發行計劃,其中包括5只中票和2只短融。

如果算上3月5日的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短融、群升集團短融和西寧特鋼集團中票,短短兩天時間裡,已有10家短融或中票發行做出變更。

其中,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推遲了3億元短融的發行,西寧特鋼取消了4.7億元中票的發行。這些交易的規模都不大,但史上第一筆違約事件的出現凸顯了市場風險,而這些風險令其他公司更難融到資金。

中證報提到,在超日債事件之前,銀行間市場上也會不時出現企業發行人取消發行的情況,但類似近兩日的密集程度實屬罕見。有業內人士表示,「零違約」神話被打破後,信用債市場面臨風險重估,投資者謹慎情緒驟升,二級市場收益率顯著上行,機構在一級市場的拿券熱情也大受打擊。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發行人變更發行計劃的情況也就大量湧現。

下圖顯示,最近三天公司債價格指數跌幅創近4個月來的新高:

與此同時,貨幣市場資金充裕,回購利率處於低水平:

SHIBOR利率達到多個月來的低點:

針對違約一事,證監會上市一部主任歐陽澤華在兩會期間表示,超日公司2010年上市,主要是從事太陽能光伏產業。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流動性都在收緊,一些行業步入下滑通道。在下滑過程當中,一些公司的現金流會受到影響。超日債違約是典型的市場化事件。

超日違約事件或許還會引發債市的多米諾效應,不少分析師認為,今年會出現多起公司債違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03

“僵屍”公司來襲 超日違約是信貸危機起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778

自從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擁有債務雙重股權的中國公司數量猛增,存在問題的也不僅僅是超日一家。這或許暗示:“超日債違約”是中國第一個公司債違約案例,但可能不會是最後一個。 關於超日違約事件,詳見華爾街見聞此前的介紹:“超日債”違約引發債市動蕩 十家公司取消或推遲發債計劃 所謂的債務雙重股權公司,指的是債務占股權比例超過200%的公司。 先來看一組數據,據彭博新聞社對4111家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 目前中國債務占股權比例超過200%的上市非金融公司數量已經增至256家,而2007年這一數字僅為163家,期間漲幅達到了57%。 在中國大陸和香港上市的非金融企業的總債務規模已經達到1.98萬億美元,2007年底這一數字僅有6070億美元。 大陸和香港上市的非金融公司中,約63家公司的債務占股權比例甚至超過了400%,而這些上市公司的平均債務占股權比例水平為73%。 其中351家的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與利息支出的比值為負,409家公司的該比值不足1%。 最近,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公司宣布,“11 超日債”第二期利息8980萬難以全額兌付,只能支付400萬。今天超日公司副總裁劉鐵龍表示,現在公司仍無法償付這筆資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表示,隨著當局逐漸結束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一些面臨現金短缺的“僵屍”企業將相繼發生違約。 美國銀行則表示,“超日事件”或許就是中國的“貝爾斯登”時刻,重燃投資者對於信貸風險的擔憂,就像2008年貝爾斯登接受救助的時候那樣。 穆迪評級中國合作方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的研究部副總經理張英傑(音)表示,“第一單違約發生之後,可能還會有更多違約案例出現。目前中國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全球範圍內流動性趨緊,今年到期的債券也增加,在融資壓力日益增大,所以可能還會有更多的違約案例。” 張英傑還表示,長期來看,投資者將更加謹慎,這些投資的風險也會通過回報率來反映出來,這對於利率和債券市場的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過去回報率與風險之間扭曲的關系將得以修正。 中國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對6萬億美元的影子銀行產業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並承認包括房地產在內的一些部門需要加以鞏固。今天新華社報道,央行顧問陳雨露表示,中國信托產品的違約風險在可控範圍內。 海通證券分析師李寧預計,今年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在岸公司債違約,像超日一樣債券缺乏保障、信用風險升高的公司還有珠海中富、明星湖生物科技以及南寧糖業等。 標普評級大中華區主管Christopher Lee表示,“政府顯示出了更大的意願來讓借款人遵守市場規則。我們預計,由於信貸風險的顯現,未來銀行在放貸的時候‘歧視’現象會更明顯,銀行會更有選擇性的借貸。” 美銀駐香港策略師David Cui等表示,雖然超日債違約並不會立即引發國內流動性收緊,但是還是會產生一定的連鎖反應。美國的金融危機不也用了一年的時間來擴大影響力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08

違約蝴蝶效應——從倫銅暴跌到銅融資“黑天鵝”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912

「超日債」違約事件已經開始發酵,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開始影響到中國大宗商品抵押融資格局,對鐵礦石、倫銅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也造成衝擊。

3月7日倫銅價格大幅下挫,當日跌幅達4.2%,這也是2011年12月以來銅價最大跌幅:

伦铜,铜融资,铜价,信贷危机

铜

違約風險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一些進行銅融資的貸款人紛紛拋售手中的銅,已達到現金要求,這些行為進而打擊了銅價、降低了銅等大宗商品作為抵押品的價值,從而導致信貸環境看上去進一步收緊。

德意志銀行在解讀中國首例公司債違約(「11超日債」)的報告中表示:

超日公司債券違約,「11 超日債」第二期利息8980萬難以全額兌付,其違約的數額其實相對較小(票面價值10億元人民幣,約合1.6億美元),且發行主體的規模也較小(資產規模為12億美元),但是有一些因素讓這個事件頗有意義。

首先,這些債券的大多數持有者為散戶投資者,這就將以往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擴展到了另一個層面。

其次,應該注意到,去年上海超日曾經在上海地方政府的介入下避免了一次違約,當時政府說服了銀行將貸款展期。而這一次,政策立場顯然有所轉變,最後一分鐘的救援之手已經不見,違約事件似乎更體現了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考慮到近幾年中國政府對於太陽能市場的大額補貼和扶助,類似事件的發生頗為耐人尋味。但新華社相關文章指出,超日債違約不會成為中國的「貝爾斯登事件」。

(編者按:此前,彭博新聞社曾引述美國銀行表示,「超日債事件」或許就是中國的「貝爾斯登」時刻,重燃投資者對於信貸風險的擔憂,就像2008年貝爾斯登接受救助的時候那樣。詳見 「殭屍」公司來襲 超日違約是信貸危機起點?

 此外,《21世紀經濟報導》稱,負責超日公司發債的銀行和承銷商不會幫助該公司支付利息。所以,雖然這筆債務規模不大,但有可能節外生枝。

彭博新聞社還報導,今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面臨77億美元到期債券,路透社稱目前已經有3家公司取消或推遲發債。詳細內容參見華爾街見聞此前對該事件的介紹 「超日債」違約引發債市動盪 十家公司發債計劃受阻 

銅是中國影子銀行系統套利的重要工具,華爾街見聞一直關注著銅融資可能觸發的風險,下圖是典型的簡化版銅融資交易模式:

普通的中國銅融資交易涉及了四方實體,以及四個步驟。

實體A——一般是離岸的貿易公司

實體B——一般是國內的貿易公司

實體C——一般是離岸的實體B的子公司

實體D——在國內註冊為服務客戶實體B的國內或離岸銀行

铜融资

第一步)離岸貿易公司A以價格X出售保稅銅的倉單(中國保稅區倉庫的銅在向海關申報前,是免徵增值稅的)或進口銅(在貨船上正轉到保稅區的銅)給國內的實體B(也就是B從A那裡進口銅)。B以國內銀行D開立的美元信用證支付給A貨款。而信用證的開立,就是外管局新政針對的關鍵一步。

第二步)國內的實體B通過把倉單文件發送給離岸的子公司C,把銅出售或再出口(其實交易的實物銅一直都在「離岸的」保稅區中)。C給B支付美元或離岸人民幣現金。利用來自於C的現金,B利用銀行D把美元或離岸人民幣換成國內人民幣,那麼B就可能自由利用這筆資金了。

把美元或離岸人民幣換成國內人民幣是,外管局新政策所針對的關鍵另一步。之前外管局批准這些兌換,是因為外管局預期再出口的過程,是通過中國經常賬戶與貿易相關的活動。現在,中國銅融資交易和其它類似的交易,已經明顯變成完全不涉及實物原材料真實運轉的活動了,外管局看起來正在行動阻止這些活動。

第三步)離岸子公司C把倉單再次出售給A(這也是沒有實物銅運轉的,實物銅一直停留在「離岸的」保稅區中),A給C以低於X 10-20美元/噸的價格支付美元或離岸人民幣現金,也就是B以折扣價把銅的倉單再次賣給A(與第一步方向相反)。

第四部)在信用證的有效期內(一般是6個月,可能為3-12個月不等),儘可能多地重複上述一二三步。在6個月的信用證有效期內,可以重複10-30次,主要受到處理文件工作所耗時間的限制。基於這個方法,在一年時間裡,基於特定數量保稅銅或進口銅開立的信用證名義總值,將是涉及其中的實物銅價值的10-30倍,具體取決於信用證的期限。

銅的所有權和對沖:在這個過程中,涉及中國銅融資交易的每噸銅都會通過出售LME期貨進行對沖(交易一般包含了在中國銅融資交易的期限內,做多實物頭寸,做空期貨頭寸,除非銅的所有者希望進行銅價走勢的投機活動)。

雖然一般是由實體A持有並對沖銅庫存的,但對沖者也可以是實體B、C、D,這取決於銅庫存倉單的所有權在哪裡。

高盛曾明確闡釋了中國銅融資的重要意義:

過去幾年在中國進行的這些影子交易,可能已經產生了數以千億元計的金融槓桿,甚至可能更多。現在,這個融資的循環即將宣告終結。實際上,沒有人能預計影響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1)這將抽離系統中的金融槓桿;2)這將給中國吸收通脹和促進經濟增長的能力帶來負面的影響。

如果讀者希望瞭解更多中國銅融資的信息、影響以及前景,請移步參看華爾街見聞對銅融資的全面介紹: 銅融資時代的終結是中國的雷曼時刻?

而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2月份大宗商品進口激增,其中銅進口顯著增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17

違約蝴蝶效應之二:全球礦業股集體受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953

本周二打破中國債券“剛兌”第一單的“11超日債”引發國內債市動蕩、至少十家公司發債計劃受阻,進而開始影響鐵礦石、倫銅等中國大宗商品抵押融資,全球礦業股周五也集體受創。 經營煤礦的Alpha Natural Resources和Peabody Energy、基金屬的Freeport-McMoRan Copper & Gold都在下挫之列,連黃金礦商Newmont Mining和Agnico-Eagle Mines也分別收跌1.32%和2.35%,盤中跌幅曾分別達到2.1%和2.6%。 全球最大礦業公司之一英美資源(Anglo American)在倫敦市場跌幅達到6.6%。商品交易巨頭嘉能可(Glenore)和鐵礦石巨頭力拓分別下跌4.4%和3.3%。 1901年成立的資深私營券商Sterne Agee發布報告指出: 金屬與礦業股整體跌3%-4%,一些熱門個股甚至面臨下行7-9%的壓力。 在分析礦業股普跌原因時,Sterne Agee的分析師提到中國債市近來引發的擔憂: 雖然本周五發布的美國2月非農就業報告可能讓人對美聯儲更傾向鷹派有些信心,美元也明顯回升,但近來中國信用市場的擔憂將導致銅、煉焦煤、鐵礦石等工業大宗商品現貨價格回落約5%。 除了中國方面的風險,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還指出,一些分析師提到了南非政府批準修改礦產開發法案的風險。 該修正案允許南非礦務局將部分礦產歸類為“戰略”物資,由此賦予了該部門限制礦產出口的權力。 券商Liberum Capital指出,雖然這些修正內容還要三年才能生效,不可能立即產生影響,但對南非的投資者來說是進一步的風險。 本周二,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11 超日債”第二期利息8980萬難以全額兌付,只能支付400萬。3月7日是“11超日債”第二期付息的最後大限。考慮到發行人需在付息前三個工作日將全額資金達到指定賬戶,所以超日已經構成實質性違約。 次日,江蘇裕廊化工、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等7家企業,分別在中國貨幣網發布公告,宣布推遲或取消原定的短融或中票發行計劃。周二到周三短短兩天時間里,已有10家短融或中票發行做出變更。 中證報提到,在超日債事件之前,銀行間市場上也會不時出現企業發行人取消發行的情況,但類似上述兩日的密集程度實屬罕見。 本周前三日,公司債價格指數跌幅創近4個月來的新高: 倫銅價格大幅下挫,當日跌幅達4.2%,這也是2011年12月以來銅價最大跌幅: 德意誌銀行分析超日債違約事件時認為: 應該註意到,去年上海超日曾經在上海地方政府的介入下避免了一次違約,當時政府說服了銀行將貸款展期。而這一次,政策立場顯然有所轉變,最後一分鐘的救援之手已經不見,違約事件似乎更體現了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考慮到近幾年中國政府對於太陽能市場的大額補貼和扶助,類似事件的發生頗為耐人尋味。但新華社相關文章指出,超日債違約不會成為中國的“貝爾斯登事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719

違約風險蔓延 中國銀行業大幅削減部分行業貸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835

由於擔心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風險,多家銀行大幅削減針對這些部門的貸款,削減幅度高達20%。 據路透社報道,一些鋼廠在這個月收到了銀行的消息,稱其2014年的信貸額度比2013年下滑了20%,浦發銀行已經開始明顯縮減對造船廠的信貸。除了砍掉部分行業的貸款,銀監會還要求銀行提交不同行業未償還貸款的定期報告,其中需包括衍生品以及債務融資相關的貸款內容。 其引述消息人士稱,監管層要求增加這兩項內容算是“新的進展”。 路透社還提到,特定的審計領域包括鋼鐵、水泥、鋁冶煉、平板玻璃、船舶建造等。銀行資金流入到鋼貿和銅貿的情況更是讓人擔憂。 當前中國經濟各項指標加速下滑、實體需求放緩、人民幣貶值打壓套利交易、監管層加強銀子銀行監管,在這多重壓力之下產能過剩行業的境況令市場憂慮加劇。 尤其是煤炭相關的信托產品面臨違約、超日債違約等事件的發生引發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全球資本市場受創,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包括鐵礦石、銅、鋁等商品很多都是企業融資的抵押品,違約進一步引發相關企業的信貸危機。這對連續多年虧損、靠借新債還舊債的行業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在過去十年,中國一直希望減少過剩產能,但是並未取得大的進展,產能過剩現象依然嚴重。 日益惡化的環境以及這些行業陡增的信貸風險讓高層治理過剩產能的決心更加堅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年我國將削減2700萬噸鋼鐵產能,4200萬噸水泥產能。同時推進節能減排和汙染防治,要求能源消耗強度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3.5%、2.9%。 從去年年末開始,銀行已經著手削減這些部門的貸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