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k9hi.html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转帖)
投资的秘密往往是秘而不宣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公开讨论投资的秘密。在对这个问题的公开讨论中,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没有带共性性质的成功的秘密 呢?据我十多年的股票投资经验,答案是有,而且我还认为还可以把投资成功的秘密简单地概括为四个字——眼光+耐心。当然,或许这只是占九成。也许还有一 层,那就是运气。
关于眼光
在西方的记载史中,最早因有眼光而赚得大钱的恐怕首先要数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据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载,泰勒斯因为精通天象,有年冬天发现来年橄榄要丰收,就订租了许多榨橄榄油的榨油器,来年又租出去,赚了一大笔钱。“泰勒斯眼光”也因此而名垂青史。
或许可以这样说,眼光就是对事物变化的洞见。
在股票世界中,我常常把眼光定义为“发现自己能把握的将会上涨的股票”。人们用很多种方法发现去“将会上涨的股票”,其中有基本分析方面的,也有技术分析 方面的,还有市场分析方面的。比如,认为股价低于每股股东权益,且愈低愈好。这里,每股股东价权益=每股净资产+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也就是 说“两高一低”(两高:高净资产、高未分配利润;一低:低市价)的股票,具有投资价值。又如,股票总市值低于股票内在价值,且愈低愈好。还如,年投资收益 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个股,且愈高愈好。每年的分红除以股价即可得到年投资收益率。这主要考察公司的分红记录后作出今后分红的预测。以上都是有可能上涨的 股票。显然,懂一点财会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那些将会上涨的股票。在技术分析、市场分析中也还有很多种方法。
帮助我们发现将会上涨的股票,远远不等于就能发现将会上涨的股票。甚至于可以这样说,即使你把以上关于帮助我们发现将会上涨的股票的所有知识,即基本分 析、技术分析、市场分析的理论倒背如流,你可能发现的将会是长期盘整或者是下跌的股票,而不是将会上涨的股票。在我看来,发现将会上涨的股票更多的是靠个 人的直觉。这种直觉不是偶尔心血来潮的结果,而是长期实战经验积累后对市场的悟性或灵性。这里,“长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五年、十年甚至是十多年。 除非是超级天才,我想至少得需要五、六年以上。也就是说,一个人至少得需要五、六年时间,才有可能培养起自己对股票的直觉。不怕露丑,我对股票产生直觉起 码在十年以上,这还不包括我先前有二、三十多年学习和钻研财经的时间。当然,这可能是因为自己头脑太笨的缘故。
另一方面,在将会上涨的股票中,可以说很多都不是某个个人自己“能把握的”。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我们发现了那些将会上涨的股票,甚至重仓或满仓买进了会上 涨的股票,但在它上涨前或刚刚上涨时,我们就卖掉了它。这些都是不属于自己“能把握的”。我曾经有篇标题叫《黑马似梦》的文章,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果世 界上真有缘分存在的话,那么这些股票都是属于那种有缘无分的股票。
椐我的经验,那种自己能把握的将会上涨的股票或者说有缘有分的股票,少得可怜。如果说,在所有的股票中,将会上涨的股票只占20%的话,那么,自己能把握的将会上涨的股票又只占你所发现的将会上涨的股票总数中的20%左右,甚至于还不足20%。
为什么呢?因为要发现“自己能把握的”股票,需要认识自己,特别是战胜自己,而这是很难的事情。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发现,在这个世界上,真有自知之明的人,是很少的,正因为少所以“贵”,即很珍贵的,很宝贵。人有自知之明就很贵,那就更别说有“自胜之明”了。
我觉得,“将会上涨的股票”,对于一位理性的投资者来说,是不难发现的。因此,在这个定义中,后者比前者重要得多,也困难得多。换句话说,在发现“自己能把握的”与发现“将会上涨的股票”中,我觉得最难的是“自己能把握的”。
关于耐心
在一个营销报告会现场的舞台的正中央的位置上,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舞台上放了几种大小不同的铁锤。一位老者介绍了用铁锤把大铁球敲打得荡起来的规则。很 快就有两位年轻人抡起大铁锤砸向大铁球。但大铁球却无动于衷。没敲几下,两位年轻人就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当人们认为再怎样敲打也无济于事时,那位老 者拿起一把小铁锤,对准大铁球敲打起来。敲一下,停一下,敲敲停停,很有节奏。人们觉得奇怪,用铁锤尚不能把大铁球敲打得荡起来,难道用小铁锤能把大铁球 敲打得荡起来?时间慢慢地过去,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台下的人们开始失去耐性,躁动起来,还有不少人开始离场。但那位老者却仍在那里一锤又一锤地 敲打铁球,全神贯注的态度依然如旧。大概四十分钟后,一位前排的观众突然大叫起来——— “球动了!”人们果真发现在小锤的不断敲打下,大铁球开始摆动起来,而且摆动的幅度不小,连吊球的架子都发出了声响。这声响虽然不大,但却震撼了看众们的 心灵。
最后老者开口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有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降临?如果不能,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了。
我觉得,生活需要耐心,股市更需要耐心。在股市中,每年都有80%以上的人像舞台上的那些年轻人抡起几大锤之后便告放弃一样,这些人都只是股市中的匆匆过客。像那位老者那样简单而不失耐心地敲打的股民,也就是说能够打动股市这只“铁球”的股民,实在不多。
这里,有必要把恒心从耐心中分离出来。一般而言,恒心是指那种时间持续得长一些的耐心。据我的经验,别说发展,就是我们要在在股市中生存下来,似乎更需要恒心。
有必要讲一件真人真事。很久以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来了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青年农民,他的差事是替镇政府看守大门。这个青年业余时间不下棋打牌,也不喝 酒聊天,而是选择了打磨镜片的爱好。虽然磨镜片又费时又费工,可他却乐此不疲。就这样他磨呀磨,在枯燥和乏味中一磨就是60年!在这60年中,他一直是做 门卫,一直是磨镜片,甚至从没有出过这个小镇,然而正是他的专心和锲而不舍,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竟然超过了当地专业的技师。凭借自己磨研的镜片, 他发明了显微镜,揭开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的面纱。结果他名声大震,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英国女王访问荷兰时,还专程到小镇去拜访过他。 他就是荷兰的著名科学家列文虎克。
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列文虎克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道理很简单,就是选择了自己的方向以后,用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几十年如一日地走下去。其实股市投资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假如你有足够的耐心并能够持之以恒,你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巴菲特讲过的几句话值得投资人永远记住:“钱在这里从活跃的投资者流向有耐心的投资者。许多精力旺盛的有进取心的投资人的财富渐渐消失。”他还这样描述过他的长期持有理念:“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巴菲特购买一种股票绝不在意来年就能赚多少钱,而是在意它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钱。”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事实上,很多股民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上涨的时间不是下个星期,而是明天,甚至于上午买进,期待它下午就能上涨。这种没有耐心或者缺少耐心的想法,几乎注定了一个人投资的失败生涯。
耐心:在熊市中筑就股市涅槃
耐心,我认为是在熊市中筑就的股市涅槃。
牛市是令人快乐的,这种快乐不仅不会给人带来耐心,往往会膨胀人的野心。也就是说,熊市才是股市涅槃的土壤,才是耐心存在的条件。
在股市的熊市中,股价一个劲地直朝下垮,人心会咋样?人心都是肉长的,我想开始都会很心痛。这有点象歌利王用刀割释迦牟尼佛或忍辱仙人那样。只不过忍辱仙人被割的是肉,而股民此时被割的是心。在这个时候,忍辱仙人不生瞋恨,而我们往往会生瞋恨,比如会骂天、骂地、骂人。这是一种经历,是一种体验,其实也是一种修炼,甚至可以说更是一种修炼。
据记载,释迦牟尼佛曾说:“我前生为忍辱仙人。那个时候歌利王出来打猎,带了不少宫娥彩女。他打猎之后睡了个午觉。这些宫娥彩女没有事就出来转转玩。只见 有一个青年男子在那里打座,很庄严很清净。有人过去问他在做什么,他就回答说打座。问他为啥要打座,他说了点道理。大家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便请教他,他 也给大家解释。这样一来,人越听越多,很多人都围过来,听他说法。歌利王睡醒觉后一看,宫娥彩女都不在了,唉!大吃一惊,于是去找,发现都围着一个青年男 子,坐在那听他说法。这时,歌利王作为男人的那种嫉妒心就燃起来了。
“你是干什么的?什么妖鬼?你敢调戏引诱我的妇女。”
“我哪里是引诱,是她们自己来找我,听我讲话的……”
“你是干什么的?”
“我在修忍辱,我是忍辱仙人。”
“你修忍辱?那我拉你一刀你忍不忍?”
“你拉我一刀,我,无我相无人相,不生瞋恨。”
于是歌利王给他一刀,拉下一块肉:“你恨不恨?”
“不恨!”歌利王再拉一刀,“不恨!”于是就开始了节节肢解……
《金刚经》里谈到了这个具体的事例。节节肢解之后,歌利王看这个忍辱仙人始终不生瞋恨,才明白佛真的是这样的大慈大悲。
怎样才不会生瞋恨呢?当我们经历过多次熊市后,也就是说经过多次修炼的我们,可能会与以往有些不同,比如说再也不会那样心痛了,这时我们也就不大瞋恨了。 有句股谚叫“新股民怕跌,老股民怕涨”,言下之意老股民是不大怕跌的。到这时,老股民就真的有点象忍辱仙人或释迦牟尼佛了。
为啥呢?我觉得是因为我们修成了股市涅槃。涅槃是佛学术语,大意就是彼岸,它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涅槃分为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有余涅槃是罗汉境界,不彻底;无余涅槃是佛境界,是非常彻底的。在股市中,我们就是修成了不彻底的有余涅槃也很不错。
我认识一位刘姓股民,我估计他已经修成了股市涅槃。他在“网易”上市后不久满仓购买了网易股票,买价大概是15美元左右。买后网易股价就一路下跌,用他的 话叫“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时还来点暴跌,他叫“飞流直下三千尺”,最低的时候网易股价还跌到过0.60美元,但刘姓股民还是哈哈连天,用他的话说叫“早 就习惯了”。今年网易股价狂涨到70多美元时,刘姓股民还是哈哈连天,无动于衷。这不是股市涅槃又能是啥呢?
筑就了股市涅槃的人多半是一个寂寞、孤独的人。或者说,一个有耐心的人,肯定是一个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的人。“自古圣贤皆寂寞”,“从来高人多孤独”。 与多数人害怕或恐惧寂寞、孤独不同,《乌合之众》一书讲到要如何体会孤独的快乐。其实,我也觉得孤独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如果你体会到了孤独感并且体会到了 孤独感是快乐的,那么恭喜你,你的心灵是一定是强大的。在股市这个嘈杂的市场里,是最应该自守孤独的地方。请记住: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 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否可以这样说,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必须是一个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的人。”
眼光和耐心谁更重要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在我的眼里,眼光和耐心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眼光中的自己“能把握的” 含义中,实际上已经隐含了耐心这一前提。自己不能把握,怎么可能会握有耐心呢?而耐心似乎又必须以眼光为条件。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鼠目寸光,他只会看重眼前的利益,这样的人会具有耐心么?
如果硬要将眼光和耐心区别开来,那么我认为两者比较起来,耐心是最重要的。甚至于可以这样说,与眼光比较起来,耐心要占到七、八分以上,有时甚至要占到九分以上。也就是说,投资的成败与否,主要取决于一个人是否具有耐心。
还是在2001年,我在发现大盘见顶的同时,很容易地发现了上海机场的投资价值,并以此在“上海热线”网上发表过《买只股票跳舞去,管它冬夏与春秋》(上 海热线2002年5月15日),在《新证券》报纸和《金融市场》杂志上发表了《我的半次操作》,在我的《股市野狐禅》专著等书或文章中,都公开说过自己满 仓买进了机场转债,可以毫不谦虚地说,这是有眼光的。不过,只赚了百分之十左右,我就陆续卖光了它。但至今上证指数下跌了近千点,上海机场却翻了一倍多。 显然,这是缺少耐心的缘故。在我的股民经历中,我发现了不少牛股,但真有耐心持有者,很少很少。观察我身边的股民及股友,有眼光的不少,但有耐心的却很 少,有恒心者那就少得可怜了。这就是说,有十年以上股龄的股民,只是凤毛麟角的了。
如果你想投资,永远得记住这个公式:眼光+耐心。你当然得训练眼光,但更得筑就耐心。至于运气,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七分技術 三分運氣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8891
今期東周刊有篇嘩眾取寵文章,名為《名嘴基金經理炒股隨時跑輸師奶》,原來係暗寸基金經理陸東、林少陽、劉央等近來的基金投資回報跑輸大市, 沒有多少投資經驗的散戶看了這類文章,一定以為以上幾位城中紅人無料到,上兩個月阿福賭波贏左十萬蚊,上個月阿壽賭馬贏過百萬,上星期阿水中六合彩頭獎贏 過千萬,三位都一本萬利,跑贏大市,咁即係連巴菲特都要行埋一邊? 呢類垃圾文章充斥各大報章、雜誌與各類媒體,唔識嘅比佢嚇死,識嘅就一定比佢笑死。大家要知道股票投資這個遊戲跟打麻雀與鋤大D一樣,七分技術,三分運氣,以打麻雀為例,就算你剛剛學會食糊,如果你運氣好,分分鐘打四圈都可以食三、五、七舖雙辣,盲拳打死老師傅,不過如果長玩,通常技術好嘅老雀贏多輸少,技術差的只有做魚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真章。在投資市場,一年半載的往績回報,基本上分不出是靠技術,還是靠運氣,如果要分高下,沒有一對牛熊的時間不為功,那起碼須要十年八載,投資之學習實 踐與經驗累積,路途漫長,如果一開始就誤入歧途,誤信各路財演、財棍與不知天高地厚的二打六,炒出炒入,買賣窩輪、牛熊證、垃圾股與莊家股,投機賭博,磋 跎歲月,十年八載過後,結果還是一貧如洗,雖然一朝醒覺,悔不當初,可惜到時人又老,錢又無,為時已晚。行精面,走捷徑,不如腳踏實地,長線投資,儲蓄致 富。
中聯重科:蟬聯六屆並非運氣(上)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s3b.html
(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週刊》2011年第29期)
不知不覺,我們這個最佳成長上市公司50強排名已經到了第六屆。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中聯重科,一家週期性企業,成為唯一蟬聯了六屆50強的上市公司。我們分析後發現,中聯重科能夠蟬聯六屆並非運氣使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三點:行業迅猛發展、經營能力出色和經營理念相對穩健。
行業迅猛發展
中聯重科是建築機械或者說工程機械行業的一家上市公司,過去十年,建築機械行業發展迅猛。2010年,行業營業收入最多的前4家上市公司——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000425)和柳工(000528)的營業收入均超過百億元,與2000年相比,營業收入分別增長了85.49、130.48、18.99和19.08倍。
進一步分析數據還可以發現,在過去十年中,柳工的營業收入年年都在增長,而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的收入也只是在2005年有過極小幅度的下降。2008年和2009年很多上市公司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收入下降,而這4家公司則繼續保持增長。
表1:中聯重科等4家建築機械行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增幅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中聯重科
|
58.60%
|
71.36%
|
76.32%
|
188.11%
|
-3.00%
|
42.05%
|
92.67%
|
50.99%
|
53.24%
|
55.05%
|
三一重工
|
40.18%
|
78.90%
|
112.08%
|
27.21%
|
-4.47%
|
105.34%
|
75.52%
|
50.30%
|
20.01%
|
105.84%
|
徐工機械
|
19.75%
|
40.56%
|
64.54%
|
7.82%
|
-18.13%
|
-9.41%
|
16.90%
|
2.69%
|
517.11%
|
21.81%
|
柳工
|
27.76%
|
74.02%
|
46.57%
|
40.73%
|
15.98%
|
34.24%
|
38.98%
|
22.07%
|
9.87%
|
50.90%
|
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建築機械行業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也極為突出。自 2001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中聯重科的股價上漲了21.43倍,柳工上漲了8.18倍,徐工機械上漲了3.44倍[1],三一重工2003年7月3日才上市,股價竟然漲了31.91倍。
經營能力出色
雖說行業景氣使得多數公司的日子都不難過,但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其他公司也是不爭的事實。下面,我們重點分析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
三一重工曾於2009年和今年兩度入選最佳成長上市公司50強。由於它上市晚,因此未能參加前三屆評選,而2010年落選,則是因為2005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三一重工的股價漲幅只有11.13倍(中聯重科為13.23倍),而那一年50強的選門檻是12.38倍。
由此來看,雖說三一重工股價漲幅較中聯重科更大,但以5年為單位計,上漲的速度卻不如中聯重科均衡,這可能是因為中聯重科的業績增長更加均衡。在過去10年,中聯重科淨利潤年增幅最大為176.43%,最小為-18.90%;三一重工則分別為186.13%和-33.92%。此外,中聯重科只有一年淨利潤下降,而三一重工有兩年。
表2: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幅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中聯重科
|
100.21%
|
46.07%
|
50.13%
|
65.91%
|
-18.90%
|
55.38%
|
176.43%
|
18.91%
|
54.27%
|
90.71%
|
三一重工
|
52.21%
|
129.98%
|
54.77%
|
0.77%
|
-33.92%
|
173.73%
|
171.31%
|
-23.28%
|
59.27%
|
186.13%
|
我們以2008年為例作重點分析。2008年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的營業收入均增長了5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三一重工的淨利潤還下降,一個重要原因是2007年在股票市場上獲得豐厚,而2008年則相反。
表3:中聯重科2008年部分經營指標
單位:萬元
|
2007年
|
2008年
|
增長
|
營業收入
|
897,356
|
1,354,878
|
50.99%
|
營業成本
|
640,479
|
984,163
|
53.66%
|
毛利率
|
28.63%
|
27.36%
|
|
銷售費用
|
69,095
|
95,940
|
38.85%
|
管理費用
|
36,769
|
63,792
|
73.49%
|
財務費用
|
6,597
|
32,054
|
385.89%
|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
0
|
-1,767
|
|
投資收益
|
1,249
|
1,036
|
-17.05%
|
銷售費用/收入
|
7.70%
|
7.08%
|
|
表4:三一重工2008年部分經營指標
單位:萬元
|
2007年
|
2008年
|
增長
|
營業收入
|
914,495
|
1,374,526
|
50.30%
|
營業成本
|
598,420
|
962,756
|
60.88%
|
毛利率
|
34.56%
|
29.96%
|
|
銷售費用
|
88,291
|
133,146
|
50.80%
|
管理費用
|
50,393
|
77,178
|
53.15%
|
財務費用
|
12,097
|
13,289
|
9.85%
|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
9,950
|
-18,403
|
-284.95%
|
投資收益
|
39,874
|
-6,352
|
-115.93%
|
銷售費用/收入
|
9.65%
|
9.69%
|
|
中聯重科:蟬聯六屆並非運氣(下)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s3c.html
在主營業務方面,中聯重科的毛利率相對較為穩定。與2007年相比,中聯重科2008年的毛利率僅下降了1.26個百分點,而三一重工為4.61個百分點。
此外,中聯重科的銷售費用控制得更好。2008年銷售費用率(銷售費用/營業收入)與上年相比有所下降,而三一重工則是微升。
那麼,是不是中聯重工有意以會計手段來壓低費用呢?並非如此,2009年,中聯重工的銷售費用率下降幅度更大,而三一重工則是上漲幅度更大。
表5: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銷售費用率
單位:%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中聯重科
|
7.29
|
8.67
|
8.59
|
7.70
|
7.08
|
6.02
|
6.67
|
三一重工
|
8.67
|
12.72
|
11.40
|
9.65
|
9.69
|
10.19
|
9.44
|
我們分析2004年至2010年的數據發現:與中聯重科相比,三一重工的毛利率更高,但銷售費用率也高,而且毛利率易降,銷售費用難降。
表6: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2004—2010年毛利率和銷售費用率分析
單位:%
|
毛利率算術平均數
|
毛利率最低值
|
毛利率最低值-平均數
|
銷售費用率算術平均數
|
銷售費用率最低值
|
銷售費用率最低值-平均數
|
中聯重科
|
27.45
|
25.72
|
-1.73
|
7.43
|
6.02
|
-1.41
|
三一重工
|
33.66
|
29.96
|
-3.70
|
10.25
|
8.67
|
-1.58
|
今年4月,三一重工被舉報涉嫌行賄,相關報導中的一段話引人注意:
他(另一家大型工程機械企業高層)還表示,三一重工近幾年的一些機械產品報價要高出其他同行,但在他看來,其產品技術性能並沒有特別之處,可是最後依然能中標。「我看到這些網貼後覺得,很有可能是三一集團下屬企業把部分行賄的費用,打入到了設備的報價中。」
三一重工「行賄門」事件迄今尚無定論,同行的話也未必就是事實。不過,如果有企業真的那樣做了,卻是很有可能出現毛利率和銷售費用率雙高的現象。從年報數據來看,三一重工的「其他」銷售費用也高於中聯重科。
表7: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2010年銷售費用
單位:億元
|
中聯重科
|
三一重工
|
營業收入
|
321.93
|
339.55
|
銷售費用
|
21.46
|
32.05
|
其中:職工薪酬
|
7.09
|
|
廣告及業務費
|
5.67
|
|
修理費及運輸費
|
2.08
|
|
折舊及攤銷
|
0.64
|
|
銷售佣金
|
|
11.98
|
薪金及福利
|
|
4.00
|
促銷及廣告開支
|
|
1.25
|
產品運輸開支
|
|
3.95
|
其他
|
5.97
|
10.87
|
其他銷售費用/營業收入
|
1.85%
|
3.20%
|
經營理念相對穩健
之所以說中聯重科的經營理念相對穩健,是因為它2008、2009年末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7.19%和77.62%,能嚇跑不少價值投資者。不過,與三一重工相比,中聯重科的作風還算保守。
此前,週刊有一篇報導(2011年第21期,《基金加倉三一重工,傻子與騙子的遊戲?)指出。「在業內,三一重工一直以激進的信用銷售風格著稱。」從年報相關數據來看,三一重工通過銀行按揭方式進行的銷售遠高於中聯重科。
表8: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按揭銷售情況
單位:億元
|
中聯重科
|
三一重工
|
2009年末有擔保責任的客戶借款餘額或負有回購義務的累計貸款餘額
|
33.96
|
52.23
|
2010年末有擔保責任的客戶借款餘額或負有回購義務的累計貸款餘額
|
59.50
|
173.34
|
2010年餘額增加數
|
25.54
|
121.11
|
2010營業收入
|
321.93
|
339.55
|
餘額增加數/營業收入
|
7.93%
|
35.67%
|
雖說按揭銷售可能帶來更大的風險,卻會讓短期的財務數據更加靚麗——不僅體現在營業收入的增長上,經營活動現金流也會更好,繼而,少佔用營運資本還會導致資產負債率更讓人放心。2010年,中聯重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僅為5.45億元,遠低於45.88億元的淨利潤數;三一重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則為67.49億元,還高於61.46億元的淨利潤數。
我們的上述分析似有跑題之嫌。事實上,市場似乎並不擔心三一重工的銷售風格激進,而是非常欣賞其成長的速度。 5月31日,三一重工的靜態市盈率為22.72倍,而中聯重科僅為18.17倍。
雖然如此,我們堅持認為,對一家有志於打造百年老店的企業來說,穩健的經營理念必不可少。對保守的價值投資者來說,投資週期性企業是一定會高度關注其財務狀況的。
2010年1月,中聯重科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募集資金55.72億元;12月,發行H股募集資金149.80億港元。一年內兩次發行股票極大程度地改善了中聯重科的財務狀況,我們對公司的決心表示敬佩。
平心而論,三一重工也是一家極為優秀的企業,在某些方面做得比中聯重科還要好。從2010年年報中對未來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的展望來看,三一重工的分析就比中聯重科顯得更為明確和具體。在研發方面,2010年三一重工計入管理費用的研發費用高達7億元,高出中聯重科的2.65億元不少。如果兩家公司能夠理性地競爭,必能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不要只靠運氣 艾薩 Isaac Sofaer
|
|
農曆新年將至,幾天假期,你與家人歡度佳節時,不用多說,新年願望少不了身體健康、財源廣進和笑口常開。我祝你心想事成!三頭馬車「甩轆」 不過,財源廣進似乎最難做到,尤其是在股票市場。如果你規行矩步,或者可以,但問題是你們之中,有幾多人打算這樣做呢?況且,中國經濟絕非已經走出困境。人民幣仍然太強,窒礙出口增長。日圓走弱,人民幣強勢,發生另一場貨幣戰爭不足為奇!出口以外,中國經濟的另一頭馬車便是房地產及基建投資。不過,樓價並未穩定下來,許多發展商債台高築,有「爆煲」之虞。另一邊廂,中資銀行的壞賬正不斷增加,即使他們不承認問題存在!固定資產投資每年增長兩成,看似美好,但一旦銀行醒覺,減少愚蠢的借貸,注定大幅放緩。最後是消費。在中國,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僅三成五,遠低於西方國家,不足以彌補另外兩頭馬車「甩轆」造成的影響。 只選優質個股 在上述負面因素下,宏觀股票市場很難「發圍」。之不過,許多個股經已打破長期沉底的格局,但問題是大部分投資者不知道哪些股票值得投資,事關不懂得區分好股和醜股。好多時候,投資者望着「倒後鏡」揀股,戀棧昔日的明星股,純粹因為它們股價跌殘,一心「執平貨」。他們不會因為一隻股票優質而買它,反之,我不會因為「爛橙」免費而買入!除非你改變這個投資心態,否則大有可能在股票市場輸錢,牛市和熊市亦然。本欄致力教導你們區分好和醜的公司,但你們之中,誰肯留心?你或者寧願聽取經紀的意見,但他們只想你經常買賣,旨在賺取更多佣金。不斷買入賣出,只會令你「破產」!但那些自作聰明的投資者卻不斷這樣做。過去五年,投資者經歷了艱難的交易及投資時間,我希望本欄的一點意見對你有裨益,終止你的損失。最後,感謝你閱讀本欄,並不時提問,在此祝你闔家平安、新年快樂、恭喜發財!祝君好運!艾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
|
百度七劍客王嘯:創業是不歸路,「好運氣」可修煉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679.html人最關鍵:連續創業者成功率高
創業環境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人,包括創業者、投資人、創業導師等。
大部分創業者的能力和經驗不足,有經驗者不願意加入創業公司,還有少數人缺乏誠信。經驗和能力的問題需要時間來成長,第一次不行,第二次不行,第三次就行了。中國目前很多比較火的產品都是連續創業者的傑作,連續創業四到十年的創業者,會突然間找到爆發點,實現成功創業。
我看到很多創始人全能,什麼都干,這需要改變,創業需要團隊來支撐。我投了一個做手機軟件和應用的公司,在美國招聘了原蘋果公司的員工做CEO,把專業技能很強的人招募進來,做成很酷、有價值、有前景的小公司。
有經驗、有才能的,願意跟創業公司一起成長的人太少。一家美國的創業公司雇擁了一位50多歲的超牛CIO,他之前非常成功,住價值300萬美金的別墅,照樣願意加入小公司幫助做財務規劃和管理,以及融資。在中國的這類人可以改變一下思路,作為副手,而不是自己獨立創業,幫助創業公司成長。
少數創業者靠忽悠拿到投資後不好好做產品或者卷錢跑掉,他的口碑壞掉後就很難再拿到投資。
軟性環境:中國仍然缺乏靠譜的創業導師
靠譜的創業導師還非常缺乏,但會越來越多。導師和創業者是互補關係,導師幫助創業者避免錯誤,真正的創新需要創業者自己去做。
在美國硅谷有很多創業導師對創業者的幫助很大。如谷歌創始人是兩個大學生,創業背後得到很多專業導師的幫助,才得以成就偉業。在中國,這樣的導師還較少,沒有真正的實戰經驗。我相信隨著中國互聯網的成長,一些公司的高管出來做導師,他們有非常成熟的實戰經驗,這是非常不錯的。
中國不缺錢,缺「有耐心、有經驗」的錢
創業環境的第二個因素是錢,可來自親戚朋友、投資人,VC、其他機構、政府補助、創業者自己掏腰包等。
錢在中國不缺少,缺乏的是有價值、有耐心的投資企業,以及錢背後的經驗和資源的輸出,以及能力判斷。中國的VC比較保守,對創業者的支持力度明顯是缺乏。在美國,經歷了好幾波科技公司創業浪潮,已經形成良好的資金規範。第一波像微軟的員工,他們做投資,創造出一些公司上市,再推出一大批人繼續做投資,他們經歷類似幾代的更迭,形成了目前硅谷的那麼多有經驗的投資人。而在中國,互聯網投資還暫時處於起步階段,從2000年第一批上市潮算起才13年,2005年又一大批上市潮,最多才兩波熱潮。這正是中國面臨最大的問題。
創業環境的第三個因素是環境,包括巨頭競爭、國家政策和支持等。巨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為創業者提供了機會。大家也可以明顯地感覺國家對創業創新的支持力度在逐步擴大,各種創業孵化機構為創業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創業氛圍和環境越來越好。
借勢巨頭:創業者該投奔時就投奔
巨頭公司與初創公司的關係既有競爭,更有合作關係。我認為,大公司最終很可能被小公司顛覆掉,當然,小公司做大公司正在做的業務,也很容易被滅掉。創業者不能與巨頭為敵,要借勢,選擇跟巨頭互補的業務,找巨頭要資源、要關係鏈,這樣既不會被大公司滅掉,還能借勢迅速做大。
小公司創業的成功路徑有三條,一是自己能掙錢;二是被大公司併購,這是大多數創業者的理想歸宿,目前BAT的併購價格都不低;三是IPO,只有少數幸運兒。有些國內的創業者不太成熟,就認定一條路走到黑,在關鍵路徑上不跟大公司合作,錯過了很多機會。建議創業者該投奔時就投奔,特別是在還沒有太多收入時,投奔的價值更大。如果好123不被百度收購,就很難讓用戶量陡增變大,難以成為掙錢的生意。
巨頭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因此都想「拉攏」創業者,如此前的打車應用一出,騰訊就立即佔據了一席。這對於創業者來說是好消息,一是,巨頭會付出資源、用戶等「代價」;二是,巨頭設置了各種基金,扶持創業者;三是直接收購。現在不光是BAT巨頭在不停地做投資,做佈局,二線的360、金山都開始投資收購。
創業是條不歸路「好運氣」是可以修煉出來的
現在是創業的好時機,一是現階段各行業的效率還不高,互聯網創新為提高效率提供了機會;二是,投資氛圍較好,創業者較為容易找到投資,而且政府對創業的支持力度會越來越強,資金、政策的傾斜更利於大公司中有經驗的人出來創業。三是,從產業鏈角度來看,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優勢將讓移動互聯產業實現爆發增長。互聯網時代是C2C(Copy to China),而移動互聯網則是中國模型和中國創新,去影響東南亞,甚至日本和美國。四是,大公司都在支持創業,提供生態鏈幫助創業者獲得用戶、關係鏈、資源等。
創業是條不歸,想好了就干,連續創業都不怕,莫回頭。資源,經驗,人脈都是要在社會上工作一段時間才能歷練和積累出來。不建議大學生和沒有公司工作經驗的人創業,我曾投過一個大學生創業項目,想法不錯,產品也好,但根本不會管理,最終陷入被動。
一旦開始創業,堅持和運氣就顯得非常重要。我認為運氣是可能被改變的,運氣會受幾個因素影響,一是開放的心態,要聽有經驗人的勸告,不要已經錯了還執迷不悟;二是善於學習,創業過程中有無數的事件等著你去學習,學習讓大家反思、改變;三是擁有廣闊的人脈,你創業時大家願意幫助你,而不是你去求各種各樣的人;四是懂得借力,借助巨頭開放平台等的力量,抄捷徑,走上坡路。
關於王嘯:
百度創始團隊成員,人稱「百度七劍客」之一,也是百度公司的第一個程序員。
兩年前開始涉足天使投資,成立「九合創投」,投資了瑪薩瑪索、36氪、哇塞網、下廚房、錦食送、V電影等超過30個初創企業。想要投遞項目給王嘯,可發送項目計劃書到[email protected]。
從失敗的案例中學習:不光是運氣,遠大的目標和細節可量化的策略執行是必須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498.html一.萬梓良賣衣服
明星萬梓良曾在某地開了服裝專賣店,剛開始的時候名氣還挺不錯的,後來就不了了之,乾脆銷聲匿跡了。
大多數明星只是憑著自身的名氣挑起話題和媒體注意,然後就讓生意放任發展,沒有經過很精深的運營籌劃,以至於到最後差不多都以失敗告終。
我們嘗試來解析這個案例。明星如萬梓良等賣衣服,這是一個好話題。第一步成功的吸引了廣大媒體和用戶群體的注意。但是第二步做了什麼呢?人家都說打鐵還得自身硬。明星們總以為自身的名氣可以替代成為商業模式的主體延續下去,以至於忽略了產品自身的打造,比如用戶購買的體驗,產品質量的監控,產品的差異化設計,營銷的差異化設計,客戶營銷管理策略,最最關鍵的是項目定位。。。這些東西是不是如萬梓良等所謂明星們能夠明白而且花力氣做了呢?
很多明星都把自己看得太重以至於忽略了商業的本質,我想這是明星經商失敗的主要原因吧。再其次,萬梓良等明星們是否做到了媒體話題的連續性,做到了口碑營銷話題的營造呢?比如榜樣的樹立,比如買衣服過程中出現的細節披露,當地社群如何好評,隔三差五的拿個什麼獎等等,目測應該也是沒有的。話題效應的連續性丶廣泛性,這一點對於項目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最後,有沒有專門的為客戶建立什麼檔案,然後定期的為客戶電話或郵遞目錄什麼的做好相關的銷售關聯推薦這些沒?
只有一個大的方向和空洞的目標,缺乏可執行可量化的細節策略,這是失敗的根本原因。死去是必然,如果能夠存活,僅僅是偶然。
二.魅族的創痛
魅族的黃章一直是一個爭議人物。最初的黃章並不為人所熟知,後來因為鬧出雷軍要投資,然後小米和魅族XXOO等事情,才漸漸的讓黃章為公眾所熟悉一些。且不說他的恩恩怨怨,僅僅從商業角度分析。
黃章最初是新加坡企業愛琴的總經理,後來自創魅族品牌,專做MP3,做到行業第一的位置。後來黃章果斷讓魅族MP3轉型,做智能手機。
魅族的第二步其實做得不錯。第一步挑起話題做的不是很好,這也是黃章和雷軍的區別,更是魅族和小米的區別。這第一步一定得有足夠大的媒體反應,這樣才有足夠的勢能支撐第二步第三步的運作。就算第一步做的不好,也沒什麼,但後面的幾個步驟必須得做好。
話說魅族崇尚技術,第二步的產品細節自然沒有多大問題。重點是第三步,第三步的媒體公共關係運營,還有最廣泛的用戶關係運營,在這一方面來說,小米動用了微博等多種力量凝聚用戶和媒體的關注,並用小米論壇去收集用戶的需求讓用戶參與設計。
其實第三步魅族還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和更多的論壇合作,開設「請您一起來設計手機」的專區,讓最廣泛最底層的用戶參與到手機的設計過程中,滿足用戶的參與心理,參與的人可以獲得一些物品獎勵;同時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和騰訊社交媒體合作,儘可能的將魅族的生產信息放大,並營造足夠的媒體效應。
最後可以搞什麼魅族高校代言等活動公關來為產品銷售造勢,促進用戶人群的轉化和產品的宣傳。
話說黃先生就知道口水,多想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呈口舌之能!其實,創痛都是自己造成的,而不是別人帶來的。想明白這些問題,人生的格局才有可能更大。
量化投資大師詹姆斯·西蒙斯經典演講:數學,常識和運氣 余曉光
http://xueqiu.com/5277310522/27423929新財富雜誌
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1938 年-)是美國的數學家、投資家和慈善家。作為最偉大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他是量化投資的傳奇人物。西蒙斯1958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1962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陳-西蒙斯形式就是以陳省身和他的名字命名的。1976年,西蒙斯摘得數學界的皇冠——全美維布倫(Veblen )獎,其個人數學事業的成就也就此達到頂峰。之後,西蒙斯轉入金融界,於 1978 年開設了私人投資基金 Limroy,5 年後創立文藝復興科技公司,並推出公司旗艦產品——大獎章Medallion 基金。西蒙斯領導Medallion 對沖基金會以電腦運算為主導,運用數學模型在全球各種市場上進行短線交易。1989 年到2009年間,他操盤的大獎章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高達 35 %,較同期標普500指數年均回報率高 20 多個百分點,比「金融大鱷」 索羅斯和「股神」巴菲特的操盤表現都高出10餘個百分點。即便是在次貸危機爆發的2007年,該基金的回報率仍高達85%。用數學模型捕捉市場機會,由電腦作出交易決策,是這位超級投資者成功的秘訣。
西蒙斯一直對其投資策略諱莫如深,2009年夏天退休後更是深居簡出。本篇報告主要是根據詹姆斯·西蒙斯退休後在麻省理工學院講座的內容翻譯而來,時間為2010 年底。詹姆斯·西蒙斯在這次講座中講述了他自己如何從一名數學天才成為量化投資大師的傳奇人生,關乎數學,關乎常識,關乎運氣。
一、徜徉在數學世界的各個維度,成為數學家
1.1 年少壯志-進 MIT 學數學
這真是一個很長的介紹(講座開始有MIT 理學院院長卡斯德及伊斯辛德教授的開場白介紹,報告中省略該部分)。因為我之前還在擔心我的演講可能太長了,他正好講了一半的時間,所以我能夠專注利用下一半時間,把所有我要講的東西在所允許的時間裡全部傳達出來。實際上,我真的非常高興能夠站在這裡,我相信我以前曾經在這個教室呆過,它看上去很熟悉。除了 MIT,其他所有的一切都發生了許多變化。我老是想回到這裡,而且我住在這附近。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總是想來到這裡學習數學,我現在告訴你們我通向MIT 的有趣之路。在我 14 歲時候,一個聖誕節前我得到了一份工作,在假期花園的設備供給處,它現在可能還存在。我在一個地下室工作,負責把所有用具放好。我處理的很差勁,我不知道那些東西究竟該放到什麼地方,他們似乎一點規律性都沒有。他們對我的工作很不滿意並且降了我的職務。你們可以通過降職想像他們的情緒。我被降職去拖地板。我很喜歡這個工作,因為這個很簡單,我不需要動腦子,我可以走動並且思考。走動,思考,而且他們還付我錢。然而聖誕節最終到了,那個工作也該結束了。這個地下室是由一個男的和一個女的經營的,他們在那裡工作,在要跟我說再見的時候他們當然想儘量顯得對我好點,他們問我將來有什麼打算,我說我想來 MIT 學數學。他們認為那是他們所聽說過的最最滑稽的一件事兒了,那個男的甚至連該把東西放在哪裡也不記得了。
1.2 與衛斯理大學失之交臂,最終還是選了MIT 數學
其實我愚弄了他們,我申請了 MIT,而且我被錄取了,但後來我接到了衛斯理大學的一個電話(Wesleyan University )。我從來就沒聽說過衛斯理大學,我那時只是個高中生,我知道的很少。他們說:「我聽說過你,我們非常希望你能夠申請衛斯理大學。」我覺得這個聽上去似乎不錯,所以我答應了他們。他們就告訴我需要在週末的時候過來,他們要幫我準備這個準備那個,我要上這個課那個課什麼的,所以我星期五就必須去衛斯理做這些。不管怎樣,衛斯理是個非常漂亮的地方,自己的好奇心和這個地方的美讓我感到似乎飄飄然了,我申請了衛斯理大學,然而最終我沒被錄取上。最後我沒有任何選擇了,我命中注定要來到這裡。所以不管怎樣我都來了,我還選了數學,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
1.3 影響我職業生涯的數學家和聰明敢闖的大學朋友
我的職業生涯在那裡發生了轉折。我那個時候遇見了 Warren Ambrose,一個非常喜歡啟發人的數學家,可能有一些老員工還記得 Ambrose。那個時候我還不認識伊斯辛德,不過我還記得在校園角落有個這樣的房間,我知道它在 1971 年就消失了。那個時候是 1956年或1957年左右,它在早上開放,我們有時候去那兒吃個三明治什麼的。有一天凌晨,Ambrose 突然走了進來,還有辛德也和他在一起,那個時候 Ambrose差不多 50 歲。他們進來,穿的像個孩子似的,圍著桌子坐下來,忙著討論數學工作。我想這是世界上最酷的一件事了。這是怎樣的一種愜意的生活呀!就是早上來到這裡,和你的朋友一起一邊喝咖啡一邊研究數學,那個時候可能還會抽幾支煙,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那似乎是世界上最好的職業。我於是追求了這樣一種職業。是的,我是經常打撲克,除了 Ambrose 和辛德,我還在 MIT交了另外兩個朋友,是兩個來自英屬哥倫比亞的男孩。當我們畢業的時候,有人曾問過我,我們那個時候是否真的騎著摩托車去了巴西。是的,那是事實,我和我的哥倫比亞的朋友騎著小型摩托車從波士頓去了 Bogota(波哥大,哥倫比亞首都), 那次旅行我能夠活下來真是個奇蹟!但是我們的確抵達了英屬哥倫比亞,這件事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為我從來都沒想過我有一天會去加拿大,而現在我居然到了哥倫比亞。在那個時候,波哥大還是個不發達城市,那個時候你似乎能夠做任何事情,任何的商業都有可能在哥倫比亞變得繁榮起來,因為他們那個時候還沒有這些商業活動。另外,這些和我一起在 MIT讀書的男孩子們是非常聰明的,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他們經常在玩撲克的時候贏我,他們很可能會成為很成功的商人,而結果也正如我所料,過一會兒我們還會再詳細地講這些。
1.4 商業上小試牛刀
不管怎樣,我畢業之後去伯克利讀了博士,在那裡我遇到了我的論文導師 Berg Kaster,他教會了我很多東西,然後我回到 MIT來教書。後來我說服了我的哥倫比亞朋友,我認為他們應該開始做一些生意,因為他們天生就應該幹這一行,而且我之後也會下海。我後來的確照做了,但是直到我們發現一些其他可以著手做的生意的時候我才會離開。那個時候我沒有錢,也沒有名氣,現在想來可能不行。無論如何,他們不想拋棄我。然而在那兩個星期裡,我們的確找到了一些可以做的生意。我開始做了一個生意並且賺了一些錢,我父親當時也投資了一些錢,那些錢後來為我職業生涯的轉變奠定了基礎。我在 MIT教書的時候,我通過借錢對我的生意做投資。幾年過去了,我需要開始還貸,就像所有其他的企業剛剛起步一樣,我們開始期望 18 個月以後就可以有紅利可分,我們對自己的公司報了太高的期望。不過我們最終還是得到了紅利,但那是在幾年之後,不過這些紅利數目還是相當可觀的。
1.5 國防分析學院工作期間數學研究達到了巔峰,但因不懂人情世故被解僱
我需要還掉一部分債務,所以我去了位於新澤西普林斯頓的美國國防分析學院,那個時候分析學院還是普林斯頓大學校園相連的一個部分,但是他們做的是政府的秘密工作,他們付的工資很高,而且你可以有一半時間做自己的數學研究,另一半時間幫他們做事。不管是什麼事,都要使用到電腦,那是個秘密,我不想在這裡討論這些。他們知道,我也知道。我喜歡這件事,也很喜歡這份工作,況且我做的也不差。我很喜歡設計模型然後把它們寫成程序。當然程序不是我寫的,不知道是他們哪個人寫的,把它們編成程序然後對這些模型進行測試,看看哪些有用哪些沒用。那個時候我的數學研究做得也相當的不錯,最後在那個期間我還獲得了維布倫獎,我解決了一個幾何學上的比較重要的問題,我的一切都進展得很順利。
然而,那個時候正在進行越南戰爭。這個機構的主席,他的職位在我當地老闆的上面兩級,他寫了一篇關於這次戰爭的很激進的文章,反正我覺得是比較激進的,刊登在了紐約時代的雜誌版上面,說的是我們會怎麼樣贏得這場戰爭,說是勝利已經不遠了,都是這些類似的事情,我不大同意他的看法,我們做的工作與越南戰爭無關,但是對於我們的頭頭寫了這樣一篇文章我覺得很不自在,所以我後來給紐約時代週刊寫了一封信,表達了我的觀點,結果他們發表了,幾個星期後刊登在同樣的週末版上。我於是被列在了監視名單上,我自己甚至都不知道我被列上了監視名單。幾個月後有一個人來找我,他是新聞雜誌的一個報導員,他在寫一篇關於那些在國防分析學院工作但是反對這次戰爭的文章,他正在為找一個合適的人做採訪而發愁,但是他聽說了我,他讀了我的文章,並且問我他是否可以採訪我。我說當然可以!你們可以看得出我當時是個多麼精通世故的人(反語)!他問我做什麼工作,我如實回答了他。我說既然他們說可以允許我一半時間幫他們工作一半時間做我自己的數學研究,那我的原則就是在現在我完全只做我自己的研究,不過我會記錄下我時間的利用情況,等戰爭結束了我將會花同樣多的時間去做他們的工作,這就是我的工作方法。我覺得這個回答其實很合理。
後來我回去告訴了我當地的老闆,我做了一件比較聰明的事,只是有些說晚了,那就是告訴我的當地的老闆說我接受了這次採訪。我的老闆問我,你真的接受採訪了?你都說了些什麼?我回答說我說了哪些。他說我最好給 Teller 打個電話,他拿起了電話打給了總負責人 Teller,但是電話那邊沒有聲音,他沒聽到 Teller 在說什麼,他掛掉了電話說:「你被解僱了。」 「什麼,我被解僱了?」「是的,你被解僱了。」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被解僱。我說我是個「永久成員」,那是我的頭銜(笑)。他說讓他來告訴我這之間的區別,當我開始工作的時候我是個「暫時性成員」,但是當我被解僱後,我就會成為一個 「永久成員」。 「暫時性成員」有個協議(contract)。我想這恐怕的確是這樣,當我開始工作的時候我要簽一份協議,但當我被解僱的時候,我不需要簽什麼協議。所以那是我不太順的一年,但是我並沒有很焦慮。
1.6 成為石溪大學的數學系主任
我的確沒有採取他(伊斯辛德)的意見,我接受了石溪大學提供的職位,我認為成為一個炒別人魷魚的人要比被別人炒魷魚要好。的確,雖然很遺憾,但是那個時候我的確要炒很多人的魷魚。這個數學系開始很差,但是我們招了很多人,後來我們的確做得很好,我們把它打造成了一個很好的部門,在陳(陳省身先生)的幫助下,我在那裡的數學研究成果最後在物理學領域也變得非常有用。我是在那裡學會了我們數學家所稱的纖維叢連接性和物理中所謂的規範場論之間明顯的關係。於是我回了 MIT,實際上不是MIT,只是在某個咖啡廳裡,把關係解釋給伊斯辛德聽。那是一次令人激動的討論,可能與大多數在咖啡廳進行的討論一樣,關於物理學的演變,以及它與數學幾何學方面逐漸地互相靠攏。從今天來看,實際上它們真的有極大的共通之處。
二、數學家的華麗轉身,成為傳奇的量化投資大師
2.1 從數學家到投資家的轉換
那些的確都是美好的時光,但是正如他所說,後來我的確因為被一個問題困擾而變得比較灰心,我想去證明一些數——無理數,我想你們都知道無理數的概念,可能一個數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並不是很重要,但是在這個問題當中,這個概念卻有許多其他的意義。我完全不能夠勝任這個問題。這是個好問題,無理數直到現在仍然是數學界的研究問題之一,至今無人解決。不管怎樣,我變得很氣餒,而且我那個時候作為有過錯的一方正在辦離婚,但是我同時在新的婚姻面前也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和我當時的新女朋友結婚。她現在正坐在下面。而且我的南美洲的生意也開始派紅利了,而且是相當可觀的數目,所以我獲得了一大筆錢。我把那筆錢投資出去,而且我發現我在投資方面做得並不差。所有的這一切讓我意識到現在是該改變一些東西的時候了。那是在 1976 年,我剛剛 38 歲。我以為我會一輩子都做一個數學家,不過真的,從18 歲開始我就這麼認為。我想我花了近20 年的時間來進行這個遊戲,但是後來我決定開始轉向做投資。
2.2 幸運的投資生涯,開頭偏重基本面交易
我從來沒想過要把數學運用到投資當中。當你讀報紙的時候,你認為你自己做得不錯,我們的確做得還不錯。但是一段時間以後,我開始蒐集一些數據,我想有一些東西是可以模型化的,就像我們曾經在 IDA (美國國防分析學院)做的一樣。所以我從IDA找來了全世界最好的模型創建者,Lenny。在 IDA 的時候我們一起構建模型。Lenny開始和我一起創建模型,但是我卻一直在做交易。Lenny 似乎對建模越來越不感興趣,而是經常會去閱讀一些新聞,那個時候新聞還是一捲一捲的那種,你把它撕開然後讀新聞。Lenny 並沒有在想怎麼建模而是一直在讀新聞。然後他會形成自己的觀點比如說市場會上漲,市場會下跌之類,都是關於外匯和債券的一些東西。然後我開始發現有很多時候他的分析是對的。我說:「好的,你是運用的什麼模型?不妨我們用它來賺點錢吧。」我們的回報率很高,從我問「你運用的什麼模型」開始的兩年裡,我們把我們投資者的錢變成了剛開始的 12 倍,那還是扣除了其他費用的。聽上去我們做得不錯,我們也是極其幸運的,你們看那個上面寫著一個詞就是「幸運」(指著上面的 ppt ),或者說「好運」,我們當然很多時候是比較幸運,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的運氣也的確很好。當時在我的腦海裡想的仍然是我可不想只去建模,但是另外其他的人可以專門建模。,Jim Max,一個很著名的數學家,離開了石溪大學後加入了我們,他的確建了一些模型。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們把基本面交易(fundamental trading ),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 )和所有其他的投資方式結合在一起,我們一直在不斷創造出新的更有效的模型。
2.3 投資轉向完全依賴模型交易,成為模型大師
最終,大概 10 年後我發現,其實如果你做fundamental trading,那麼某一天當你醒來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是個天才,你的頭寸總是朝利於你的方向發展,你覺得自己很聰明,你也會看見自己一夜之間賺很多錢。然而第二天,所有的頭寸都朝著不利於你的方向走,你覺得自己像個傻瓜。我們這方面做得還行,但只是這種情況好像不應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因為膽顫心驚)。
既然我們會做模型,那就不妨跟著模型走。所以,在 1988 年的時候,我決定百分之百的依靠模型交易。而且從那時起,我們一直都這麼做。一些公司也運用模型,然而它們的宗旨是,他們有一個模型,用這個模型得出的結論給交易員提供參考意見,如果他們贊成這個結論那就照著執行,如果他們不讚成那就不執行。這不是科學,你不可能模擬出 13 年前當你看見市場行情數據時的那種感覺。而且回溯測試(Back test )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如果你要是真的靠模型去交易,那就完全遵照模型說的去做,不管你認為那個模型有多聰明或者是多傻,這後來被證實是一個很正確的決定。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百分之百依靠電腦模型做交易的公司,做的業務從我前面提到過的外匯,金融工具,逐漸發展到股票以及其他一切可以交易的,流動性強的東西。那個時候,為了得到數據,我們派人去美聯儲影印利率的歷史數據,那些數據在其他地方找不到,你也不可能簡單地從網上買到。為了得到區域性數據,我們必須要手工蒐集大量的數據,而且我們確實做到了。
逐漸地,我們變得更加聰明了,那些模型也變得越來越有效,我們還招進了越來越多人,伊斯辛德說我們有世界上最好的數學團隊,我認為這不完全正確。從其他方面來講,這個團隊也不差,我們招了很多很聰明及擅長這些工作的人。我們從 1988 年開始創建大獎章基金(Medallion fund ),1993 年我們不再接受幫外界投資的新業務,只有僱員才能夠投資。2002 年時,我們把所有外界投資業務剝離出 Medallion fund,2005 年時將其買斷(buyout )。從那時起的五年內,Medallion fund 就完全歸我們的職員所擁有,至今大概有 300 名僱員有 Medallion fund 的所有權。
2.4 成功的秘訣
人們經常問我有什麼秘訣,因為我們不是這世界上唯一一個做數量分析的公司,我們不是唯一一個通過建模來交易的公司,我剛剛批判性地評價了一些運用模型交易的公司。我們公司顯然運行得比其他的公司要更好,我們的確創下了很多交易方面的記錄。
人們總是在問,到底是什麼秘訣?當然是有秘訣的,我當然不會告訴你們各種預測性的參量等等,那些比如說 ……不,我不會告訴你們的,那是他們研究的東西。但是,真正地訣竅其實是,我們的起點是一群一流的科學家,他們完成的是一流的工作。因為我們公司一開始就圍繞一些非常優秀的科學家創建,他們都是經過相應考核的,也一直和公司在一起。第二個方面就是我們給我們的員工提供非常好的基礎設施,一直有人告訴我他們從來沒見過一個比在我們公司工作更方便的公司了,那些數據的尋找都異常的方便。下面這裡坐著我們的一位校友,我之前剛見過,雖然我不會建議他這麼做,但是如果他想要的話,他可以去試一試我們的系統。而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保持著一個開放的氛圍,我認為做大規模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儘可能地確保每個人都知道其他人在做什麼,至少是做到越快讓大家知道越好。有的時候你可能有一個想法想自己保留,但是很快你就覺得不想讓自己看上去像個白痴一樣,越快越好,開始告訴其他人你在幹什麼,因為那樣才能最快地刺激你一些事情,沒有分隔,沒有小集體。比如說,認為是我們幾個人建立的系統,我們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這一類的事情決不會發生。每個星期我們的研究員就會聚一次,討論新的想法,而且最好是能夠用到實踐當中去的想法。所以這是一個寬鬆的,開放的環境,你的工資是基於公司整體利潤的,而不是根據你個人自己的工作的,每個人的工資都給來自於任何一個其他人的成功。不過沒有任何一項政策能單獨使效果達到最好,而是需要所有政策都能成功地結合在一起。出色的員工,很棒的基礎設施,開放的環境,並且儘量讓每個人據整體的表現獲得薪資。這個方法很有效,而且將一直有效,並且靠著它我們賺了很多錢,足夠多的錢。
三、成功之後的忙碌-慷慨的慈善家
3.1 創建基金會,支持基礎科學研究及跨學科研究
之後我們創建了一個基金會,是我的妻子和我在 1994 年創立的,剛開始只是以她的化妝間為辦公室,是嗎?(問台下他的妻子)有一個小盒子,還有很大的文件夾。她的化妝間不大,那是個總部,後面逐漸地向外擴展。她先雇了一些人,然後又招了更多的人。因此我們有了一個基金會,而且在很快地擴大,不僅僅是從我們給出的錢的數量上來講,也從機構運作的成熟程度上來講。這非常好,我的第一份職業是一個數學家,我的第二分職業是成為一個商人,我的第三個職業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做一個慈善家。那我們的基金會都做些什麼呢?我想我們的基金會是少數幾個幾乎完全對基礎科學做投資的基金會之一。我們支持基礎數學,基礎物理,還有很多生物方面研究,但是最普遍的是一些跨學科的研究。我們有一個研究自閉症的項目,非常的有意思,它嘗試著用電腦從基因方面來分析這種情況,以發現不正常的大腦是怎樣工作的。所以我們主要集中於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瑪麗蓮和我都認為這麼做很好。我們同樣也做其他的事情,但是其他的事是小規模的。如果單從對基礎科學的投資規模上講,應該還沒有一個基金的規模能夠與我們相比。首先,我們給相關機構提供錢,我們幫助MIT提供資金給我們數學系的教授做科研。但是最近幾年我們更加集中於建立數學,物理學和生命科學之間的橋樑,以及事件研究機構等,這些都對我們很重要,自閉症的研究也很重要。現在我們更加注重於數學和物理學研究,關注個人項目。MIT 在理論計算機科學方面有所實踐,那也是他們唯一的實踐,他們知道我知道這一切。不過這是一個不錯的應用,我承認應該還有其他地方需要這樣的實踐,理論計算機科學也將會拓展到其他方面,這就是我們基金會在做的一些事。
3.2 創建 Math for America
我在 2009 年從基金會退休,但是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忙。人們常說你都退休了,怎麼可能會很忙,但是實際上我真的非常非常忙。為了提高數學教學水平,我們在幾年之前創建了 Math for America。每個人都很關心美國孩子的數學教育問題。我們有我們自己的觀點。我們通常狹義的觀點是,我們的老師懂數學。你會說當然了。但是很讓人吃驚的是,尤其是當你上了中學的時候,你會發現大部分的數學老師數學懂得卻不多。這不是一個很有效的環境,至少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科學或者任何其他東西的興趣時表現更加明顯。當你選了意大利語的課時,你不想要一個母語是中文的人來教你,你想要一個母語是意大利語的人來教你,雖然他們都能讀意大利文,他會說我學過意大利文,你們不用擔心,但是你卻在想,不,我想要一個母語是意大利語的人來教我,但是實際上孩子們別無選擇。為什麼我們沒有足夠的教師來教這些孩子們課程呢?為什麼我們沒有足夠的真正懂數學和其他科學的老師來教他們呢?其中一種回答就是如果他們真的懂這門學科,那他們可以帶著同樣多的知識去 Google, Goldman Sachs 或者什麼其他地方。因為現在的世界變得更加數量化,經濟也比三四十年之前更多地建立在數量化的方法上。即使他們適合做老師,但因為存在著薪資水平以及名譽地位的不同,他們也會被其他地方挖走,你很少看見這些人留在課堂上面授課。所以我們必須使這個職位變得更加吸引人,這也就是說給他們發更高的工資,也正是我們在紐約和幾個其他城市通過我們的項目正在做的,給老師們更多的尊重,並提供更多的支持。只要我們給他或者她多支付 25%的薪酬,讓他們感覺到不一樣。一下子,這個職業就變得更加好了。如果我們讓這個職業變得更加吸引人了,那就會有人追求這個職業。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那情況將會變得很糟糕。所以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考慮的問題。
四、西蒙斯的指導性原則
作為總結,當我告訴我的妻子我將會在這次演講中說些什麼的時候,她說,你應該以一些道理來結束你的演講。實際上我沒有什麼道理要告訴你們的。她確信只要我拚命地想,一定能夠想到一些道理。我想我的確是有一些道理要講,或者說是一些指導性原則而已,「道理」這個詞似乎有點太嚴肅了,但是我會告訴你們一些我自己認為比較好的的指導性原則。有一件事我經常做的就是嘗試一些新的事情。我經常喜歡嘗試一些新的事情,我不想和大部隊一起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跑得太慢了。如果 N個人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在同一時間做同一件事,對於我,我想我會成為最後一個做完事情的人,我絕對不會贏得這場比賽。但是如果你在同一時間要去想一個新的問題,或者有一種和其他人不同的新的方法,也許那會給你一個機會,所以,嘗試著做一些新的事情。第二,盡你所能和最優秀的人合作。當你發現一個很不錯的人,並且能夠與你一起合作做一些不尋常的事,你要嘗試著找一些方法一起去做,因為這會擴大你的視野,讓你從中得到一些好處,而且和很棒的人一起工作也很有意思。我還要說下 「被美麗指引」,我認為每一件事都有它美的一面,至少對於我來說是這樣。你可能會問,建一家交易公司有什麼美的一面呢?它美就美在做正確的事,找一群正確的人,用正確的方法把事情做正確。如果你認為你是第一個這麼做並且做正確的人,我想你就是做對了,這種感覺非常的好,把事情做正確是一件很美的事。同樣,人們沒想過,其實解決數學問題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所以「被美麗指引」是一個很不錯的指導性原則。然後我還寫了,不要放棄,至少嘗試著不要放棄,有時花很長時間去做一件事是正確的。最後,讓我們期盼一點點好運。那麼今天我的演講就到此結束了。
問答
Q1:Jim, 我的問題是,在經濟學當中,有的時候有一些假設前提,比如說對於非凸的生產曲線有完全競爭假設,在金融市場上有完美流動性假設,在效率問題上有對稱信息。那麼在文藝復興科技公司,你們有離散數學小組嗎?你們會同時留意肥尾分佈風險以及連續性方差嗎?
A:這真是一系列很專業的問題,而且是我意料之中的。我的回答是,是的,我們關注你所提到的所有這些風險。肥尾分佈風險只是告訴我們,金融市場上的信息分佈不是簡單的正態分佈,那個市場上的尾巴顯然沒有內幕人員看到的尾巴偏離的大。所以,我們知道所有的這些,並且懂得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其實,我們會仔細考量所有們所能想到的並且能考察的因素,直到現在我們的方法也基本上是正確的。
Q2:你認為高頻交易是有益社會的嗎?如果是這樣,你覺得有多少?
A:這個問題是問,是否認為高頻交易是有益社會的,如果是,有多少,有多少是指什麼?是你能從中賺取多少錢還是它有多大的作用?(笑)我認為高頻交易是個中性詞,當然也是有益社會的。事實情況是,隨著市場變得電子化,電腦被用來提出價格,接受訂單和做一切其他的事。市場流動性也因此已經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買賣差價一直在縮小。曾經,那些站在交易所地面上的專家們是做市商,他們通常要求很大的買賣差價,一旦出現問題,他們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有了電子交易之後,它能夠使交易變的迅速,這樣就會使買賣差價變小,也會使市場影響力變小,這兩種影響並存。當你買股票的時候,通常你付的錢比折中價稍微高一點,當你賣股票的時候,你付的錢比折中價稍微低一點,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你卻是市場的推動者。如果你買 100股也許你不會推動市場變化。如果你買 10 萬股,你也許會推動市場變化,到底會移動多少呢?如果你是這個市場上的唯一一個買家,你會帶動整個市場跟你一起發生顯著的變化。如果有很多個買家存在,但是你是唯一的一個賣家的話,10萬股也會很容易地被市場消化掉。交易量越多對市場越好,而這些大交易量是由高頻交易員創造的。因此通過研究發現,因為高頻交易,買賣差價和市場影響力下降了很多。所以,如果你認為高市場流通性是有益社會的,那麼高頻交易也可以說是有益社會的。如果要問它有什麼缺點,那缺點就是它會造成市場崩潰。幾個月之前,市場在幾分鐘內經歷了劇烈的震動,但是很快市場就回到了原來的正常水平,但是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點。在 1987年, 股票市場在半天之內猛跌了 25%,而且直到 6個月之後市場才恢復過來,那是因為市場的另一邊是空的。剛才提到的那個市場波動之所以很快恢復過來是因為那只是市場上的某一個交易人犯了一個錯誤,或者是某個人下的單太大了,所以市場上有些恐慌情緒,導致市場下跌 3%。我當時被震驚了,不知道的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很快,很多的交易訂單又進入了市場,在十分鐘內市場就恢復了過來,這是給市場造成了一些不穩定,但是這與 1987 年的市場崩潰完全是兩碼事。所以以上就是我對一個很短的問題的一個很長的作答。是的,我認為高頻交易是有益社會的,我認為那些反對它的人是錯的。
Q3:你在 fundamental trading中獲得的經驗如何影響你在文藝復興科技公司的建模過程?
A:的確,我在 fundamental trading 獲得的經驗教會了我一些在建模時要注意的東西。當我們建模時,我們儘量保持越原始越好,我們嘗試著通過直接閱讀從市場上觀察來的數據來建模。我承認我以前的經歷對我的後來的工作是有影響的。我認為即使你是做數量分析的,能夠在做純數量分析之前在交易市場上獲得一點經驗是很不錯的選擇。
Q4:人們應該更加關注哪些經濟指標?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看到國債數據的時候,我們發現那個數字是所有美國人工資總和的兩倍,而這些是我們都需要清還的債務,我知道我們應該減小這個數據。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看待分析這些數據呢?我們應該怎麼去看待 650億的 CDO?
A: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僅困擾著美國,它也困擾著世界上許多其他的國家,政府借了很多的債,導致資產負債表的不平衡。很顯然,美國正在進入經濟的一個衰退期,我們正忙著去保釋那些大的銀行,這些錢到底被花到哪裡了呢?到底這會導致什麼?我認為你所提到的事情是的確值得關注的事,國債佔 GNP的比率現在甚至變得比二戰剛剛結束時的數字還高,而且我們從來就沒能還清這筆債。但是我們所做的是讓 GDP不斷地增長,所以分母在不斷地變大,我想不久我們的國債會得到控制的。在任何情況下,我覺得沒有任何因素比保持增長更重要的了,但是我不認為美國正在往促進經濟增長這條路上走,因為也許我們應該印更多的鈔票,建更多的基礎設施,把錢投入到現在還落後的地方去,讓更多的人能夠找到一份工作,讓我們自己處於更好的位置,即使這會造成一定的通貨膨脹,但通脹並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這次的金融危機之所以讓美國人變得更窮了,是因為大家的住房的價值變低了,而美國人最大的資產往往是他們的房產,他們以不斷增長的房價作抵押來融資,這也造成了當時經濟的過熱增長,但最終這種增長停止了。所以我們有兩件不容樂觀的事在發生,人們的資產負債表就此被摧毀了,他們的資產下降了,但是他們同時卻要還債。資產負債表的災難不是一兩天就能修復的,我認為要在這個基礎上重新恢復,我們得花上好幾年的時間。那麼我們的政府做的究竟是對還是錯?我反正不是這屆政府的熱衷支持者。我不太支持這次的稅改方案,除了(台下有人鼓掌),有個人為我鼓掌(笑),實際上對像我這樣的富人減稅是毫無意義的,對台下的某些人也是毫無意義的。但是這的確是我們應該付出的代價,因為我們有一個比較靦腆的總統,這是我們為保持目前失業率,並且保證我們對窮人實行減稅所付出的代價,但是從另一方面看,這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也許我們會創造一些增長。我的觀點是,經濟增長,這就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我寧願承受高的通貨膨脹也不願意犧牲經濟增長。我們經常說我們讓美元保值,但是如果你連工作都沒有了,誰又真正在乎這通貨膨脹呢?一個高價的美元永遠不會解決 20%的高失業率問題。
Q5:有人說數量是分析模型的某些缺陷導致這次的經濟危機,你是怎麼認為的?
A:不對,我認為數量分析模型和這次經濟衰退沒有任何關係。經濟衰退的發生是因為貸款是建立在不良資產作抵押的基礎上的,而這些貸款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為有一個能夠接受他們的市場存在,次級貸款讓你能夠貸款給一些你做夢都沒有想到過會借錢給他們的人。如果你叔叔說:「別擔心,你來借錢,我來買這些交易憑證。」你回答說:「好的,叔叔,如果你來買走我的這些交易憑證,那我就把錢借給他們。」於是,你把錢借了出去,又把交易憑證賣給了你叔叔,這些交易憑證又被證券化,而且在天黑之前被蓋上了 AAA的章。是誰在做這件事呢?是那些評級機構。(他們給這些證券評成 AAA要麼是因為實際情況如此而把它們評成了 AAA級),我想大部分情況還是屬於這種情況的(此處反諷),但也可能因為他們的費用收入是從這些證券發行商領的,這些證券發行商如果不能保證自己得到 AAA的評級,他們也就不會發行這些債券,所以這是一條產業鏈。在過去,你如果向銀行借錢,那借錢的對象真的是銀行,銀行會認真檢查你的抵押品價值,它們希望你能夠如期償還,所以銀行會不惜一切代價保證你能按時還款。但是現在呢?銀行借完錢給你後的一微秒不到就將這個債務憑證轉手賣給了其他人。所以這些和數量分析模型沒有任何的關係。的確,數量分析模型是設計了一系列的抵押憑證,但是這背後的概率數據又是多大呢?一個在 8年內在 4個城市換過 7個工作的人的還款概率是多少呢?任何一個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個概率接近於零。但是這個事實卻沒有被考慮之後運用到的概率數據之中。所以這就是我的回答。
Q6: 當你創建模型來做市場交易,你會更加的側重於最基本的經濟指標和數據,還是更加側重於像 S&P500,金價這樣的價格行為?或者是兩者兼顧呢?
A:我在我的演講之初提到過 Warren Ambrose, 那個啟發了我的數學家,其實我不會回答你的問題。在我的職業生涯早期的某一天我曾經問過他:」Ambrose教授,你認為是精通地學習某一個領域的數學好還是泛泛地學習很多領域的數學好呢?」 教授回答說:「老套的話怎麼說都通。我們的討論結束了。」所以,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唯一的正確答案。所有的東西都是有用的,你的經濟學模型是有用的,那基本分析也是有用的,所以這些都是有用的。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