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聯發科想轉向高階,很挑戰」

2014-04-14  TCW  
 

 

猜猜看,BMW的X5休旅車、蘋果iPhone5S手機,和三星的Galaxy Gear智慧手錶有何共通點?答案是,它們都內建全球第二大晶片設計公司──博通(Broadcom)的無線通訊晶片。

博通擁有全球最多的無線通訊相關專利,甚至多於晶片設計龍頭高通(Qualcomm),過去它以單價不到十美元的WiFi、乙太網路、藍芽、近距離無線通訊(NFC)等方案為主,現在,它開始搶攻高通最擅長的3G、4G手機晶片(單價十至三十美元),當然,也跟台灣晶片設計龍頭聯發科正面對決。

隨著中國、台灣4G電信業者陸續上路,高通、博通與聯發科三家公司的貼身肉搏戰也展開,博通總裁暨執行長麥奎格(Scott McGregor)接受專訪時表示,台灣強大的ODM(委託設計製造)供應鏈將是其競爭的重要後盾。以下為專訪紀要:

搶攻穿戴式裝置市場??我們秘訣是:台灣的ODM

《商業週刊》問(以下簡稱問):手機之後,穿戴式裝置是下一個主戰場,博通如何面對競爭?

麥奎格答(以下簡稱答):如果你有朋友想開一家手機公司,你一定會覺得他瘋了,因為要砸下太多資金。但是穿戴式裝置是一個低進入障礙的領域,一個不到五美元的手環,只需要幾百美元來做研發。我們內部就有個團隊,只有兩個成員在開發穿戴式產品。

但秘訣是,我們靠台灣的ODM把它做出來;博通的晶片、台灣的ODM廠商,再加上低進入障礙,等於所有人都可以進入這個產業!你甚至可以在Kickstarter(美國群眾募資平台)上籌措個五百美元,然後利用週末假日的空閒,就可以開始了!

做出第一個樣品後,接下來就交給台灣的ODM廠商了,這是你們最強的地方(音調高亢興奮)。台灣的ODM,真的是強到不行。

蘋果、三星在手機時代做得很好,但是穿戴式裝置未必是他們的天下。Kickstarter上面有很多有趣的案子,現在多數大公司的產品都很笨,比不上。

智慧型手機很擁擠,但穿戴式裝置正百花齊放,可以建構新的生態圈。例如我常常找不到手機,如果有人開發與手機串聯的手環,找不到時按一下手環,手機就會嗶嗶響,實用極了!

與兩強近身交戰??高通很強,聯發科路數不同

問:如何看待與聯發科、高通的近身戰?

答:高通專注在高階手機,聯發科則是靠低階,他們的4G LTE技術尚未很成熟,早在他們沒有LTE的時候我們就有了(笑)。

真要說的話,高通這方面比我們強,我們正試著追上他們(編按:高通是全球首家推出4G手機晶片業者)。

整體來說,這三家業者有一個共同認知,就是必須涵蓋智慧型手機的所有層面才能成功。

為了和這兩個強大對手競爭,去年我們購併瑞薩(Renesas)半導體4G LTE團隊,他們之前隸屬諾基亞(Nokia),是我們的LTE晶片能搶先獲得三星使用的主因。

聯發科策略完全不同,他們在低價市場取得很大的量,做得很好,但如果他們想轉向高階,我覺得是很挑戰的。問:你提到購併瑞薩,光靠購併就能讓博通與對手抗衡?

答:過去幾年我們購併了五十幾家公司,普遍來說都有很好的成績。在購併策略上,我們第一看的是公司文化。如果裡面的人不對,管他業績做得再好,都不會是我們考慮的對象。

有時候我們買進一家公司,結果整個市場環境改變,他失去原本的業務,但因為文化跟我們吻合,裡面的人是對的,我們就能幫他重新設定目標(repurpose),轉型到別的領域,這樣一樣能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10

中金:降息已開始 調控方式正轉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14

央行雖未直接降準降息,但通過調降正回購利率以及SLF低利率投放,當局放松貨幣政策的意圖已經相當明確。中金認為,這些措施已經相當於降息,未來,政策寬松的主要方向將是銀行間市場的降息和投放。

至於為何選擇正回購利率,而不是基準利率,中金認為,

貨幣政策轉型背景下,央行將在基準利率之外打造更為市場化的政策利率,因此貨幣政策調節將更多通過公開市場以及相關操作實現。

基準利率是央行傳統貨幣政策工具,是利率管制下的產物。當前貸款利率全面放開,存款利率雖有10%的上限約束,但銀行理財、互聯網金融使得存款基準利率的約束弱化。

隨著新增外匯占款的趨勢性減少,商業銀行獲得基礎貨幣主要依賴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央行正回購利率在形式上屬於市場利率,同時也屬於公開市場上的政策利率,因此在貨幣政策從傳統的價格管制、數量調控向價格調控的轉型過程中將扮演更為吃重的角色。

在上一輪升、降息周期中正回購操作利率的變動與基準利率同步。未來央行仍可能會下調基準利率,但是即便央行不再動基準利率,當前央行在貨幣市場上的降息舉措已經反映貨幣政策的放松態度。

F596C479-0D81-4F7E-9BDC-389E2C8ACAB4

上周央行對五大國有銀行的5000億SLF操作也有降低銀行間市場利率的作用,華爾街見聞曾提到,這次SLF的發行利率僅3.7%,比三個月SHIBOR4.6%的利率低了近1個百分點。

目前,央行對短端利率的壓低已有效傳導至長端利率。中金提到:

調降14天正回購利率或低利率投放3個月SLF,可直接壓低銀行間市場的短端利率。如果市場預期未來短端利率因為貨幣政策的寬松而持續處於較低水平,則長端利率也將相應下行。最近幾天的中長端國債利率大幅下降,向短端利率收斂,導致收益率曲線平坦化,反映市場對未來短端預期下行,說明央行在短端利率的操作已經傳導至長端。

海通證券此前也曾給出過當前利率的傳導機制圖,並認為回購利率正在成為中國央行新的基準利率:

-2014-09-05-3-28-41,w_640 (1)

至於未來,他們認為,央行可能繼續調降正、逆回購利率,通過公開市場來放松貨幣政策。如果利率水平沒有回落,政策可能會加碼。其中,市場需要關註以下三個指標:

1,銀行間資金利率。如果利率水平沒有明顯回落,政策可能加碼。

2,實體經濟利率水平。降低銀行間資金利率可以傳到到中長端,並最終傳到至實體經濟利率。

3,三季度及9月份經濟數據。如果未來宏觀經濟數據沒有在當前的地位企穩回升,政策放松力度將會加碼。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73

泡沫就在那里:從貪婪轉向恐懼就在彈指間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70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23 22:50 編輯

泡沫就在那里:從貪婪轉向恐懼就在彈指間
作者:張穎

隨著阿里巴巴給中國、美國乃至全球資本市場帶來的狂歡逐漸散去,科技公司所引發的資本狂熱已經開始令一些嗅覺敏銳的創投圈人士產生了擔憂,一系列的預警指標開始閃現,經緯創投創始合夥人張穎以一封公開信告誡經緯系CEO,也告誡市場——巴菲特所持現金比例已達歷史最高,標準普爾500指數-5年期滾動收益超過200%一共發生過3次:1937年、1987年和2000年,而這一指標在今天這個時點已經達到180%。9月22日,老虎基金創始人Julian Robertson在公開場合稱:他不知道泡沫何時會破裂,但一定會是以“非常糟糕的”方式破裂。看起來,資本市場“凜冬將至”,或許又一次互聯網泡沫經濟的幻滅即將到來。本文轉自張穎所作《泡沫就在那里——致經緯系CEO們的公開信》。

經緯系的CEO們:

幾個小時前,我的同事剛剛簽下了經緯創投今年第45個案子——今年才過了三個季度!我想是時候給你們發一封公開信了。

在過去的9個月中,如果稍微留心一點,你們應該也可以感受到創投圈正在變得無比的瘋狂。融資額屢創新高、公司估值和上市行情節節攀升——前幾天阿里巴巴成功上市,更讓世界對中國信息產業、互聯網公司實力有了全新的認識。而今天,我想和你們聊聊硬幣的另一面:市場從“貪婪”轉向“恐懼”的關鍵節點只在彈指之間。

經緯到今天在國內已經投資超過190家公司,任何一個時間點我們都有30家公司在融資、M&A或準備上市。這麽多家公司以及背後頻繁發生的溝通與交易,使得我們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一家擁有豐富樣本的“大數據”機構。我們對市場上任何一點風向、對所有主流投資機構的策略甚至每一個GP個人傾向的細微變化都極其敏感,也更容易基於此對某種趨勢做出預判。

即便如此,我也無法準確告訴你低潮何時到來,甚至無法負責任地得出結論,低潮是否會在12個月內到來。但我會跟大家分享這個邏輯:為什麽我說現在的熱度必將轉冷;以及假如市場真的出現變化,經緯會和你們一起做些什麽。不管泡沫是否到來,在今天我們能選擇的最好策略就是:做好準備,逆勢發力。

我想有兩個指征可以供你們參考:


1. 二級市場大規模回調的可能性比較高

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014年已經第33次創下新高,但在不斷沖擊新高的繁榮背後其實存在著極大的隱患;在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份股中,約有47%的個股相比它們過去12個月中的峰值已經有至少20%的跌幅。

最近我和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全明星基金創始人季衛東先生談話時,他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他近期內分析了過去20年標普500指數與美國GNP相除的比率數據;這個數據是 2001年巴菲特在《財富》雜誌首先提出的,也被認為是衡量(股市)估值最佳的“單一指標”。


在過去的20年中,這一指標接近或者超過100%發生過兩次分別是1999-2000年和2007-2008年,而與之對應的分別是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裂和2007-2008年的經濟危機。過去5年的美股大牛市已經將這一指標又一次拉到了100%,雖然還沒有達到互聯網第一次泡沫時期的120%,但回調或許已經接近——巴菲特現在的資產中,現金的比例已經達到歷史最高,這或許也是一種信號。
如果我們把時間線拉長,看過去80年標普500指數的5年滾動收益,如圖:



那麽在這過去的80多年中,標準普爾500指數-5年期滾動收益超過200%一共發生過3次:1937年、1987年和2000年,之後就發生了三次波及全球的經濟危機和股市的大幅下調,而這一指標在今天這個時點已經達到180%,結論我想不用多講。

2. 未上市企業融資環境極其瘋狂

二級市場的“火熱”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到了一級市場,僅僅幾年前我們衡量一家科技企業上市後的價值指標還是“十億美金俱樂部”,可今天你們會發現眾多的非上市科技企業已經輕松到了這一量級(鑒於經緯幾年來在無線領域的早期布局,我們光是今年就有7家公司上市或超過10億美元市值),更甚的諸如Uber、Dropbox這些企業通過VC融資在未上市之前就都已經達到百億美金的市值,幾十億美金甚至上百億美金的收購(WhatsApp, Oculus)也頻繁出現在今天的美國和中國科技行業之中。

而在早期階段,創業公司天使、A輪的價格也都較以往有大幅的提升,就像矽谷資深投資人Bill Gurley前段時間表達的:“No one's fearful, everyone's greedy, and it will eventually end.” 在美國甚至已經有一些科技公司在選擇辦公場地的時候直接與房東簽約10年甚至15年——融資所獲得的資本是讓這些公司去發展壯大的,沒有投資人會想他們拿去租這麽長時間的房子——同時這也表明地產商們也認為今天的租金價格已經是高點,所以他們才願意簽長約。

2014年中國早期的TMT投融資市場中,火爆的現象也異常明顯。所有主流基金都在瘋狂地投資項目,之前不太常見的幾千萬甚至上億美金融資開始變得極其平常,創業項目每輪融資之間的時間差被迅速縮短,甚至上輪剛結束就漲價幾倍開始下輪新融資的情況也變得“合理”且頻繁起來。

很多人會說今天這個時點對於創業者來說是“最好的時代”,我同意且堅信。在未來10年內,中國互聯網/無線新興公司占GDP的份額將越來越大、前景也必然越來越光明。但物極必反的原理我想大家都懂,國內的VC行業在2011年有過一個短暫的高峰然後由於窗口期的問題在2012年迅速回冷,由熱轉冷的變化僅僅發生在幾個月之內,當調整來臨,原來可以融資千萬美金的公司在那時候砍一半、砍三分之二融資額都融不到,也會有很多融不到錢的創業公司將在短暫的黑暗中倒下。

熟悉我們這個行業的人可能都知道今年很多基金融到錢了,大家拼命做案子,包括我們在內的幾家比較主流的基金,今年截至到今天所投資的案子數量都比去年的2倍還多。可這樣的態勢還能延續多久呢?一個基金的體量、團隊決定了其投資的案子數量和速度,現在看起來,盲目樂觀是非常危險的。

9月22日,老虎基金創始人Julian Robertson在公開場合稱:他不知道泡沫何時會破裂,但一定會是以“非常糟糕的”方式破裂。
上面說了這麽多關於市場情緒和未來走向的事情,作為一個天天和創業者打交道的人,我想我們還能做的就是給我們所投的公司一些建議:

  • 對於打算融資的企業,我的建議是最好的時間就是今天,融資並不是一錘子買賣,肯定需要時間,市場情緒可能忽然會發生變化。創始人必須在估值和融資速度之間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經緯會幫助你們篩選最適合大家所屬的行業和階段的投資者,聚焦融資的精力投入,提高成功概率。我個人能力的最佳體現也在這里,即幫公司在融資中出謀劃策,以及對關鍵條款、融資節奏的準確拿捏。
  • 對於正在融資的企業,今天這個時點融資的速度的優先級高於估值絕對值的差距。現在投資者簽署投資意向書之後的反悔率在迅速提高,應該盡量爭取讓新投資者給出過橋貸款。我不是說估值不重要,但在一定範圍內快速拿到錢也許是最重要的;有了錢你才能準備過冬和在寒冬中保持穩健的發展,即便我們現在還不能確定冬天到底什麽時候會來,以及冬天有多長。我們也發現融資額兩千萬美金以上的企業,融資過程越來越艱難。
  • 對於剛剛完成融資的企業,我的建議是要慎重地以創始人直覺和嚴謹的數據分析計劃你的花錢速度。這一波的回調如果發生,天平兩端過激的擺動自然會加大未來融資的難度,所以不要過於樂觀估計你的發展速度和融資進度,尤其是2015年的計劃。
  • 另外,那些正在準備去美國上市的經緯系公司,請練好“內功”;市場好的時候對科技公司收入和利潤的容忍程度很高,市場更看重那些增長曲線的指標,比如用戶量、月活和市場占有率比;但一旦熱度轉冷,市場就會對收入和利潤極其看重,而因此拋棄那些收入和利潤薄弱的小市值公司。


最後我想多說一句,資本市場變化無常,我的想法也僅僅是無數聲音中的一種;我也不希望冬天這麽快的到來,但假設真的來了,你們也不用過分害怕,經緯一定會一如既往地為你們提供支持和幫助。

無論如何,CEO們請盡快找下和你們相關的經緯同事溝通下具體的應對策略,同時請務必確保自己賬上有足夠9-12個月的現金儲備。泡沫本身並不可怕,面對危機永遠是危險與機會共存,只要是本身有靠譜的團隊,早點融到估值金額合理的資金,寒冬的到來長遠來說是件大好事。它只會加速沒有準備好的競爭對手的滅亡,和在新一波牛市來臨時成就一個更加強大兇悍的自己。“Let's Win Together.”

經緯創投 張穎 2014年9月23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05

債券基金流入資金創記錄 “大轉向”來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67

債券基金,PIMCO,格羅斯,Bill Gross

去年年初,一些華爾街分析人士預測出現大量資金從債市流入股市的“大轉向”(Great Rotation)。到了年底,美國銀行美林證券(美銀美林)預計這種大轉向會持續到今年。但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債券基金迎來了創記錄的資金流入,股票基金則出現了一個多月來少有的資金流出,隱現新一輪大轉向的苗頭。

數據供應商EPFR Global昨日公布,截至本月8日的一周內,全球投資者凈投入債券基金的資金多達158億美元,創最高紀錄。

同時,美銀美林的報告顯示,貨幣市場基金的流入資金也創去年10月以來新高。而股票基金流出資金達到129億美元,規模為九周來最大。股票基金大量資金流出凸顯了近期市場的避險情緒升溫。

債券基金,PIMCO,格羅斯,Bill Gross

美銀美林發現,這是註重高品質和良好資本結構的投資熱潮,投資級的債券資金流入規模暴增,高收益債券與投資級債券的利差進一步擴大,利差現在處於一年來最高水平。

債券基金,PIMCO,格羅斯,Bill Gross

美國加州投資機構Altegris的首席投資官Jack Rivkin認為,部分資金流入債券基金是源於全球最大共同基金之一PIMCO的投資者大量贖回,從PIMCO撤資的投資者會將資金投入其他債券基金。

上月26日,PIMCO意外爆出有“債券之王”之稱的該公司創始人格羅斯(Bill Gross)離職,PIMCO旗下全球最大債券基金Total Return Fund當月資金贖回235億美元,單日贖回金額最高的一天就是格羅斯宣布離職的26日。

Rivkin認為,資金在流出PIMCO,這是針對管理投資組合的經理變動通常出現的反應。

不過,美銀美林認為,債券基金的大量資金凈流入固然體現了PIMCO的對手們吸納了多少PIMCO流出的資金,但凈流入的數據可能擴大了事實,因為它並未計入PIMCO旗下基金遭贖回的活動,假如扣除PIMCO的資金凈流出,債券基金的凈流入規模可能就會比當前金額低。

無論債券基金的資金凈流入是否虛高,股票基金大量流失資金都是一致的現象。美銀美林報告稱,日本股票基金贖回的資金折合17億美元,以美元計規模創最高記錄。歐洲的股票基金同樣遭遇17億美元大規模贖回,這已是歐洲市場這類基金連續第六周贖回。(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48

轉向悶股 市場先生自語

來源: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4.html

筆者在股市打滾多年, 見證過市場情緒可以突然逆轉, 一年之內, 可以有幾轉天堂與地獄的穿梭來回, 就好像聽電臺音樂節目, 一天之內你可能因為聽到傷感情歌而觸動落淚, 好快你又可能聽到勵誌歌由而鬥誌激昂. 因此, 投資者實在不必太投入當前市場的旋律, 有時抽離一點效果可能更好. 難怪股神巴菲特要遠離華爾街而住在自己家鄉美國中部小城奧馬哈, 就是要避開市場上的噪音. 升市不心雄, 跌市不心慌, 仍然是筆者面對股市的心態.

筆者以恆生指數升穿24,000點為減持股票的起點, 並且越升越沽, 最近在個人網誌透露正在重整股票組合, 由金融股為主轉為以資產折讓股為主, 當中筆者已經選定3支最核心的持股, 全部都是傳統上比較冷門的股票, 有人稱這些股票為悶股, 因為它們毫不性感, 吸引不到一般投資大眾的眼球. 不過, 筆者正是喜歡它們受人忽略, 少人爭反而可以慢慢收集. 不過, 有流動性風險, 就是這些冷門股票通常成交量比較低, 萬一將來有資金需要套現可能沒有足夠的成交量, 因此, 必須要非常小心選股, 確保自己願意長期持有這些冷門股, 正如巴菲特的名言, “我買股票時總是假設股市明天就會關門”, 既然交易所不開門, 股東可能賺錢的途徑就是靠公司經營的成果, 包括股東資產淨值不斷壯大以及分派股息. 但這恰恰才是投資股票賺錢的正道, 也是筆者心所追求的, 能夠找到永遠不需要沽出的股票去投資.

筆者有些朋友已經放棄匯豐, 嫌棄它今非昔比, 回報不佳. 不過, 筆者目前仍然持有舊有股票組合的匯豐, 時光倒流至2009年5月5日匯豐公佈世紀大供股之後的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8美仙, 如果有投資者當日以收市價57.95元買入並持有至今, 共收取每股大約17.46元股息, 以上星期收市價78.4元計算, 總投資回報率為65.42%. 如果有投資者當日選擇以收市價16.54元買入盈富基金, 至今共收取股息每股3.13元, 以上星期收市價23.95元計算, 總投資回報率為63.72%, 投資匯豐其實同盈富基金的回報率差不多. 筆者參與匯豐供股後持股成本降至大約64元, 持有至今大約5年半, 期間共收取股息大約53.6萬元, 計入股息的總回報率有49.78%, 以去年每股派息約3.8元計算, 每年為筆者提供被動收入大約11.66萬元, 股息回報率有5.94%, 即使筆者最終選擇不沽出, 只要未來匯豐不供股以及不減少派息, 則筆者只需再持有多12.2年便可以全部收回成本, 之後便是零成本繼續生利, 也算是不過不失的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15

日本最大養老基金大轉向 將攜1870億美元殺入股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31

為達到上周公布的最新資產配置目標,全球首屈一指的公共退休金基金、日本最大的養老基金“政府年金投資基金”(GPIF)將啟動大調整,大量增持股票,為此需合計投入約1870億美元。由於GPIF有望給股市帶來強力支撐,日本股市近日連破新高。

上周五,GPIF公布了日本政府批準的持倉調整決定,該基金的日本股票持倉長期占比由18%升至34%,日本債券持倉占比由60%降至35%。彭博報道以今年6月GPIF公布的持倉估計,GPIF需要分別購買9.8萬億日元(約合860億美元)日本股票和11.5萬億日元國外股票,同時減持日本債券23.4萬億日元。

同在上周五,日本央行出乎市場意料宣布將基礎貨幣規模增加10萬億日元,增至80萬億日元,並要讓QE項目年度購買ETF和REIT資產的規模翻三倍。市場人士認為,日本央行此舉在配合GPIF的持倉調整,短短兩個月內,GPIF持有的部分日本債券就可能轉移到日本央行。完成持股調整後,GPIF持有的本國股票將占總規模的6%以上,持有日股規模相當於新西蘭、希臘和摩洛哥三國股市資產總和。

上述日本央行決定和GPIF調整公布當天,東證指數收漲4.3%,日經股指收漲4.83%,並創六年來收盤新高。當日美元兌日元升至112.48,創2007年12月以來新高。10年、20年與3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創18個月新低。今日日本股市繼續高歌猛進,日經225指數早盤大漲近4%,七年來首次站上17000點。

日本股市,Nikkei,日本央行,GPIF,日本國債

瑞穗銀行資產管理公司駐東京基金經理Takashi Aoki認為,GPIF的調整對日本市場的影響超過日本央行購買資產的QE決策。他向彭博表示:

“如果考慮到涉及金額,可能(GPIF)對股市的影響比日本央行買ETF的大。可以預見,市場會得到實質支持。”

上周末華爾街見聞文章也提到,資產管理公司Comgest旗下日本基金Comgest Growth Japan的證券組合經理Richard Kaye認為,就重要性而論,GPIF增加投資日股遠超過日本央行的上述決定。日本的機構投資者二十年來拒絕合理評估國內市場,導致日本市場不斷扭曲、長期表現不佳。

Kaye認為,日本政府為GPIF投資日股放行代表著,日本的資產配置進入重新估值的新時代。與GDP相比,推行超級寬松的安倍晉三內閣更重視國內股市的股價。日股投資者可以放心了,因為安倍內閣是堅強後盾。

另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日本央行和GPIF上周五傳出的消息將導致日元對美元今年走低,對日本債券倒沒多少影響。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證券上調了美元兌日元的預期匯價,將今年年底目標價由112日元升至115日元。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認為,一切跡象都指向日元會明顯貶值,預計接下來美元兌日元會升至112/112.80左右。

美國私人銀行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的貨幣策略師Masashi Murata預計,日本國債會從GPIF轉移到日本央行,所以對日本債市不會有多少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699

央行馬駿:降息不是強刺激 貨幣政策沒有轉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37

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稱,今天的降息並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目前經濟形勢雖然有下行壓力,但就業情況良好,結構調整也在取得積極進展,沒有必要采取強刺激。適當下調利率,尤其是貸款利率,有利於促進實際利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以下來自報道來自中國證券網:

針對今晚意外降息,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21日晚間在接受中國證券網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的經濟形勢並不要求宏觀政策有大的變化。雖然經濟增長速度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就業情況良好,結構調整也在取得積極進展,沒有必要采取強刺激。此次降低基準利率並不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

對於此次降息,馬駿告訴記者,最近經濟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一些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另外,由於國際國內的因素,最近一段時間的通脹持續低於預期,PPI環比持續下行,存在著推高實際利率的壓力。適當下調利率,尤其是貸款利率,有利於促進實際利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那麽,此次降息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開始轉向?馬駿認為,目前的經濟形勢並不要求宏觀政策有大的變化。雖然經濟增長速度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就業情況良好,結構調整也在取得積極進展,沒有必要采取強刺激。此次降低基準利率並不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

“實際利率由於物價漲幅趨緩而面臨上行壓力,因此適當降低名義利率有利於保持貨幣條件的穩定(實際利率是貨幣條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次利率調整恰恰是為了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馬駿告訴上證報記者。

對於此次降息會如何影響儲戶,馬駿稱,這次降息在降低基準存款利率的同時,擴大了存款利率的浮動區間。如果銀行將上限用足,上浮後的存款利率與調整前水平相當。當然,是否會用足,要看銀行所面對的存款市場的競爭程度。

他預計,即使名義利率稍有下降,幅度也不會很大。而且,考慮到最近的通脹水平較低,儲戶所面對的實際利率(即名義利率減去CPI漲幅)應該保持基本穩定。此外,這次降息的不對稱性(即貸款基準利率降幅比存款基準利率降幅更大)也反映了保護儲戶利益的考慮。

馬駿告訴記者,利率市場化的最後一個重要步驟是存款利率的市場化。但是,考慮到多種因素,這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將存款利率的上限從1.1倍的基準利率提高到1.2倍是往市場化方面邁出的積極而又審慎的一步。放寬到1.2倍之後,銀行在存款利率的定價方面將取得更大的自主權,存款利率也會更加接近均衡水平,可以為最終實現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馬駿稱,浮動區間擴大還有助於提高銀行的定價能力,為完善利率傳導機制創造條件。此外,在降低基準利率的同時擴大存款利率浮動範圍可以防止出現由於單純提高利率上限所導致的利率上行的壓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04

摩根大通朱海斌:降息釋放貨幣政策轉向更激進寬松信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44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至2.75%(自3%),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至5.6%(自6%)。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並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作適當簡並。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 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上更進一步。

jpm1

jpm4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周五發布報告稱,這是自2012年7月以來央行第一次下調基準利率。在疲弱的增長勢頭和低通脹環境下,降息本身是合乎邏輯的。但是,由於央行一直專註於以非傳統方式進行貨幣寬松,這次降息的宣布依然令人吃驚。這反映了政府對近期增長前景的關註和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方面的巨大努力(本周早些時候,國務院公布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十項措施,但並未暗示貨幣政策的調整)。近幾個月來,降低貸款利率的努力並未取得顯著效果(見圖2)。
jpm2 
朱海斌認為,非對稱的降息可能會給銀行的盈利能力帶來顯著壓力。如果銀行將在新的基準利率上提供1.2倍存款利率(使用一年期基準利率),利差可能收窄40個基點。這或將提出一個問題——銀行會保持貸款利率圍繞基準利率的分布範圍還是會上浮該分布範圍(見下圖)。

jpm3
 
朱海斌稱,將今天的公告解讀為一個政策朝著更激進的貨幣寬松轉向的信號(盡管央行在官方聲明中稱之為一個中性政策操作, 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預計在未來幾個季度內至少還將有一次降息。另外,可能的量化措施還包括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包含抵押補充貸款(PSL)、常設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公開市場操作等定向量化措施,以及可能的存貸比計算口徑調整。也將相應地對摩根大通的增長軌道預測進行複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09

路透:中國央行轉向全面刺激 已準備再次降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83

路透社報道,因擔心物價下滑可能觸發通縮風險及債務違約潮,中國領導層和央行已準備好再次降低基準利率,同時放寬貸款限制。

路透社援引接近決策層的消息人士指出,上周五中國意外降息反映了中央政府和中國央行的方向調整,為兩年來首次大調整,之前央行一直堅持溫和的刺激措施。

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速下滑至7.3%,PPI和CPI指數均表現疲軟,決策層擔心經濟增速跌破7%,而7%的經濟增速是全球經濟危機以來不曾見到的。

一位參與內部政策討論的政府智庫專家對路透社表示,“高層領導已經轉變觀點”。這位匿名經濟學家稱,中國央行已經轉向全面刺激,並可能再次降息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此外,官方的智庫成員也建議中央下調2015年的經濟增長預期至7.0%左右。

中國2014年年內曾針對某些銀行下調準備金率,但全面降息的措施為2012年5月以來首次。上周五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在參加“證券時報專家委員會2014年秋季論壇”時表示,明年中國經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比如國際環境複雜化、經濟增長周期性下行等,對此宏觀調控政策要積極應對,在適當放松貨幣政策同時,還要加大推進改革的力度。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將上周五的降息解讀為一個政策朝著更激進的貨幣寬松轉向的信號,他預計在未來幾個季度內至少還將有一次降息。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表示,降低基準存貸款利率的壓力依然存在,預計明年還有一次25基點對稱式的降息。同時,降準的壓力增大。除了中金此前預測的4次降準外,如果國務院“融十條”政策中的貸存比分母變化調整導致銀行補繳準備金,央行可能另外再降準3次進行對沖。 景順亞太地區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胡嘉林稱,中國一輪降息不夠,中國央行貸款利率還有200個基點的下降空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20

中國貨幣政策是否轉向?政府:沒有沒有!市場:就是就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61

中國政府網和官方微信今日轉發的《降息背後的民生情懷與經濟邏輯》再次引起市場對於中國貨幣政策到底是否轉向的爭論。盡管央行不斷表示貨幣政策基調不變,但是市場卻紛紛將其視為新一輪降息降準周期的啟動。

作為“局內人”,前統計局局長、現任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一針見血:“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基調如何定義在中國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相機抉擇,是根據經濟形勢來調整,預先的設定意義並不大。”

反複強調貨幣政策前景不變,此地無銀三百兩?

實際上在上周五宣布降息之後不久,央行就立刻發布解讀稿,強調此次利率調整仍屬於中性操作,不需要對經濟采取強刺激措施,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不會改變。而今日政府網引用的文章核心也是降息不改變改革大方向,只是因時而動、順勢而為,從大局出發讓經濟保持活力。

然而在9月和10月通過MLF向商業銀行大幅放水之後,市場大部分分析人士此前均相信央行選擇在定向寬松中大做文章的主要意圖就是避免全面降息和降準。因此在央行降息消息之後,許多人都認定這意味著央行已然轉向。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發布報告稱,這是政策朝著更激進的貨幣寬松轉向的信號,預計在未來幾個季度內至少還將有一次降息。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則認為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降息周期展開,寬松有望延續。

即便此前一直堅定看好央行不會采取“大動作”的民生證券宏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也“承認錯誤”。坦誠降息周期由此展開,一直會持續到社融余額增速拐頭向上,經濟內生動力增強為止。他預計下一次降準降息不會太遠。

換個角度來看,央行既然可以一邊使用各種創新工具放水給人以避免降息的感覺,那麽央行也完全可以嘴上喊著政策不變,然後根據“市場需要”做出政策調整。

歷史已經多次驗證,中國在宏觀調控中屢屢提及要引導市場預期的良好願望總是事與願違。中國明年貨幣政策的走向到底是保持穩健抑或以“穩健”名義安撫人心,沒有人能知道。但是至少從市場人士的看法來看,央行恐怕難以“說到做到”。

2

全面刺激傳聞不斷 基調定義並不重要

除了官方言辭鑿鑿之外,在降息支護,市場也傳出了各種“消息人士”的說法。

據華爾街見聞此報道,一位參與內部政策討論的政府智庫專家對路透社表示,“高層領導已經轉變觀點”。這位匿名經濟學家稱,中國央行已經轉向全面刺激,並可能再次降息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雖然消息的真實性無法完全確認,但是很明顯的是,在高層決策下,央行可能也無法對全面刺激說不。

對此,MFI的江勛更是大膽推測:本次降息,迫於巨大的政治壓力,很大程度上,這是一次政治性的降息。是外界壓力、經濟維穩及度過經濟轉型第一年年關的政治訴求的結果。

另據路透社報道,一位不願具名的官方人士私下表示,“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大,企業融資成本高,實體經濟困難,都是不爭的事實。而有關降息的議案也在幾個月前相關部門匯總經濟形勢的報告上就提議了。”

前統計局局長、現任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則認為,從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看,明年貨幣政策的表述可能不變,貨幣政策仍保持穩健,但具體操作上可能會根據情況適時松動,穩健基調下的寬松

中國將於12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屆時會明確明年中國政策取向,並確定經濟工作主要內容。

“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基調如何定義在中國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相機抉擇,是根據經濟形勢來調整,預先的設定意義並不大。”邱曉華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