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信系50亿美元购船 为在澳铁矿“登陆”铺路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05/2189837.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近日,一家不太起眼的H股上市公司——泰丰国际 (00724,HK)宣布,拟斥资50亿美元购买15艘运输船,用于运输湛江钢铁基地的原材料。
广东湛江港作为中国内地距澳大利亚最近的深水良港,一直是钢企扎根的热点地区,港股上市公司在此布局原本也无可非议,但如此大的手笔仍足以令市场震惊。这背后到底有无玄机?
为了寻找答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查阅泰丰国际的股东资料时发现,泰丰国际竟与大资本集团——中信集团渊源甚深:一方面中信集团为泰丰国际主要股东 之一;另一方面泰丰国际近期又收购了中信集团旗下“中信物流”的权益。更为引人关注的是,由于中信泰富(00267,HK)在澳大利亚拥有至少20亿吨的 铁矿资源,而在中信泰富的战略中,大部分铁矿石都要售予国内的钢铁厂,因此寻找一个合适的“登陆”点尤其重要。
分析人士相信,泰丰国际的这一步棋背后或许正有着中信集团的影子,其目的正是为了中信泰富澳洲铁矿的“登陆”。
泰丰国际拟重金布局湛江
在2010年底,广东省首届海洋博览会在湛江开幕,香港H股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上市企业泰丰国际高管拜访了湛江市市长阮日生等当地政要。而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泰丰国际的高管拜访阮日生时曾表示,拟投资50亿美元购买15艘运输船,用于运输湛江钢铁基地的原材料。
资料显示,泰丰国际主要经营电子零件、海运以及设计、制造及销售香烟打火机及相关配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运输”这一名目下的资产是著名央企中信集团 旗下的中信物流,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10月10日,泰丰国际以18.44亿港元收购中信物流90%权益,余下10%股权的收购将在今后完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泰丰国际的股东资料时还发现,中信集团为泰丰国际主要股东之一,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汽车公司于2010年11月25日,在场外以每股平均价0.4港元,持有泰丰国际近5.65亿股或6.5%,而公司最大股东仅持有公司股票25.7%。
一方面出售非上市资产予上市公司,另一方面逐步持有该公司股票,中信集团将部分非上市资产推向资本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
实际上,早在去年9月,中信集团就开始逐步布局湛江港这一钢铁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据了解,中信物流北京与广东钢铁公司于2010年9月26日订立协 议,据此,中信物流北京将在湛江钢铁厂内建设、拥有及运营(BOO)原料运输及特种罐车运输之物流系统。根据协议,中信物流北京将获授建设及运营有关物流 系统之专属经营权,为期8年,并收取相应服务费。
为中信泰富铁矿入港铺路
资本市场的运作以及产业上的布局,使分析人士相信,这一系列与中信集团有关的动作都是为了该集团旗下H股上市企业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的巨量铁矿资源。
2006年,中信泰富斥巨资向Miner-alogy收购位于澳大利亚Tenement123、124、125处2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并有权进一 步认购40亿吨开采权。距普雷斯顿角25公里处的Tenement的西澳磁铁项目是中资企业最大的海外铁矿石生产基地,按目前的年开采矿石量计算,是全世 界最大的铁矿开采项目之一。中信泰富为这一铁矿投资共52亿美元,而业界关注的是,付出如此大的投入之后能不能赚钱?
早在2009年年底,中信泰富就表示,已签订协议,将其澳大利亚项目出产铁矿石中的2/3出售给国内的钢厂,那么,寻找一个合适的入港口岸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
湛江港由于天然的地理优势,是近年钢铁企业的争夺重点。它是中国内地距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最近的港口,同时也是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位于粤桂琼接合部, 拥有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管道等5种综合运输体系。此外,湛江还是全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拥有30万吨级航道,全国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现代化码头湛 江港30万吨级散货码头业已全面施工建设。
更重要的是,铁矿石运进港口后,可以做到就地消化。早在2008年,宝钢就酝酿在湛江建设一个设计年产能2000万吨、首期建设规模1000万吨的精品钢材基地;而就在临近广西的防城港,武钢也重金布局,年产能同样是2000万吨。
实际上,中信泰富此举对于国内的钢铁企业也具有一定的标杆意义。在目前行业受制于力拓等国际铁矿石巨头时,中信泰富在澳洲的铁矿资源是目前中资企业在海 外矿业领域中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在澳大利亚资源领域为数不多的100%股权项目,更是近年来中资企业在澳大利亚铁矿石领域真正投入实质性运作的唯一项 目。
迟迟未获准生证的钢铁项目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宝钢湛江港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目前均未获得国家发改委颁发的项目建设批文,即业界俗称的“准生证”。
国务院对于批准新增产能相当谨慎,发改委制定的钢铁业新增产能铁律是:新增产能必须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下方能获批。
目前按照发改委要求,400立方米高炉均被列入淘汰钢铁企业名单,全行业总产能的20%基本都被列入“黑名单”。由于这些产能分散在全国各地,或因为拥有矿石资源、或源于接近需求地,都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被很多地方政府视作一个重要行业。
发改委最初对待落后产能采用强硬手段,直接勒令地方政府年初制定淘汰目标,年底验收淘汰成果。但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并不好,年年都说淘汰成果显著,但落后产能依然大量存在。
无奈之下,发改委默许了一种替代方案:让龙头企业出面,以在地方新建一个先进产能的方式,淘汰当地的落后产能。这种模式下出现的项目包括宝钢湛江港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但宝钢湛江港项目由于和广州市政府就重组广州钢铁集团的价格问题,迟迟未能达成共识。
无论是宝钢还是武钢,都还在等待发改委最终的一纸批文。
新闻链接
铁矿石有价无市矿商钢厂忙“冬储”
每经记者 张国栋 发自北京
铁矿石进入需求淡季,进口价却在不断攀升。受此影响,国内不少钢厂和贸易企业纷纷选择“冬储”。
据中国钢材网1月4日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品位63.5%印度粉矿价格为178美元/吨,正在接近去年4月中旬高点192美元/吨。“现在本是需求淡季,而且钢材已经跌价,为何原料价格却一路上扬?”1月4日,北京某钢贸企业人士直言对现在的铁矿石市场“看不懂”。
不过,受到对后期铁矿石价格上涨预期强烈等因素影响,一些规模钢贸企业还是选择囤货待涨。据北京百汇怡翔科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京花分析称,近期钢贸大户大部分限量销售,控制销售节奏,是因为成本上涨已成定局,后期订货价格要涨。
另据西本新干线对国内铁矿石港口存量的最新监测显示,去年11月5日港口库存量为7280万吨,在2010年最后一天增至7700万吨,前后增加近 400万吨。“这种连续增仓的势头,一方面说明消费淡季的到来,另一方面也说明进口量、囤积量在连续增加。”西本新干线信息总监盛志诚分析称。
记者了解到,不少贸易商对身背“炒矿黑锅”颇感委屈。“问题正好相反,各大钢厂才是炒矿的主力。”1月4日,山东某钢贸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我的钢铁网分析人士表示,市场的确存在囤货,但没有报道说的那么严重,现在的价格基本反映了当前的供需情况。“冬季是需求淡季也是供应的淡季,现在国产矿的量上不来,外矿的进口也在减少,并不存在严重的倒卖行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3

中遠中海合資巴西購船 航運業重組添想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0485.html

中遠中海合資巴西購船 航運業重組添想象

一財網 郭璐慶 2015-05-20 22:11:00

更引來市場關註的是,二者合作成立聯營公司為中國遠洋和中海發展的重組提供了進一步的想象空間。

“中國神船”要來了?

在停牌一天後,昨日中國遠洋(601919.SH)與中海發展(600026.SH)雙雙公告,中國遠洋全資子公司中散集團與中海發展合資成立的聯營公司中國礦運與淡水河谷於5月19日(巴西時間)簽訂了購船協議,中國礦運購買淡水河谷的4艘超大型鐵礦石運輸專用船,購買價格為4.45億美元。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合同的內容在兩個方面超過了此前預期,一是淡水河谷和中國船公司合作的VALEMAX船舶總量;二是合同的運營主體即中遠和中海通過合資的形式去共同運營。

更引來市場關註的是,二者合作成立聯營公司為中國遠洋和中海發展的重組提供了進一步的想象空間。

訂購超預期

一位行業分析人士5月19日下午預測,中國遠洋、中海發展雙雙停牌的原因大概率是與淡水河谷的礦砂船合約有關。

該行業分析人士的觀點很快得到印證。當日晚間,中國遠洋、中海發展雙雙公告,中遠全資子公司中散集團與中海發展簽署《合資協議》,雙方同意在新加坡共同投資一家合資公司中國礦運,其中,中散集團持股51%,中海發展持有49%股份。

公告顯示,5月19日(巴西時間)中國礦運作為買方和賣方淡水河谷子公司“VALE SHIPPING”簽訂了購船協議,約定購買VALE SHIPPING擁有的4艘超大型鐵礦石運輸專用船,購買價格共計4.45億美元。

實際上,中國遠洋與淡水河谷的合作在預期之內,但中海發展的參與則在預期之外:中國遠洋在去年9月就已公告同淡水河谷的合作協議,但中海發展之前並未公告。

去年9月,淡水河谷分別與中國遠洋和招商輪船(601872.SH)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未來中國遠洋、招商輪船為淡水河谷長期運輸鐵礦石,簽署了25年的合同。協議上,中國遠洋將訂造10艘大型礦砂船並向淡水河谷收購4艘即一共14艘Valemax型船;招商輪船則會訂造10艘。

在海通證券交通運輸行業分析師姜明看來,合同內容超過了預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淡水河谷和中國船公司合作的VALEMAX船舶總量;第二是合同的運營主體即中遠和中海通過合資的形式去共同運營。

中國遠洋稱,簽署購船協議旨在優化本公司大型礦砂船船隊結構並提升船隊的整體競爭能力;中海發展亦稱,中國礦運簽署購船協議並經營鐵礦石海上運輸及相關幹散貨業務具備財務可行性,預期可獲得穩定投資收益。

航運重組共振

多家券商在4月發布報告稱,判斷航運重組是大概率事件,重組方便是中國遠洋和中海發展。事實上,市場對此早有預期,並在二級市場有所表現。

Wind資訊統計顯示,4月1日至30日,中國遠洋漲幅高達105.65%,中海發展則是在3月1日至4月30日期間上漲了62.01%。

“中遠和中海通過合資公司與淡水河谷購買Valemax型船,這與前期一直說的中遠和中海的重組產生共振,現在做了一件合作的事,讓市場不會有新的想法,那麽股價可能就會朝正面去反映。”姜明對本報記者稱。

中國南北車合並的例子顯然讓對中遠和中海的合作充滿了想象力。

而長達十年來,集運市場處在供過於求的狀態,行業收益率處於低位。近幾年的虧損積累了充分的改革理由,加上剛好處在國企改革的時點,航運業作為國改深水區有強烈的改革預期。

分析人士指出,國企發展模式將從增量發展變為存量組合,建築、電力、鐵路等產能過剩行業的眾多央企還將面臨大規模的合並重組。

具體到中國遠洋和中海發展,廣發證券在一份研報中稱,二者重組必將帶來顯著的協同效應,重組之後船隊結構也能進一步優化,減少內耗,同時航線能夠共享,內外貿相結合,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等。

行業龍頭馬士基就是最好的例子。從1993年起,馬士基在15年間完成了5次並購,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降低對盈利的助力相當明顯。2013年,在其他集運企業紛紛虧損的情況下馬士基則取得38億美元的盈利,到了2014年則是52億美元的盈利。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