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多項政策保駕護航,新能源車為何還是賣不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266

新能源車離私人消費市場還很遠。 (CFP/圖)

中國新能源車產業規劃的2015年產銷50萬輛目標已經無望完成。僅僅靠政策,新能源車仍然難以撬開私人消費市場。

2014年11月20日,第19屆廣州國際汽車展單獨辟出了電動汽車展廳。這在國內車展中是第一次。

從漂洋過海來的特斯拉到中國本土微型電動車知豆,幾乎每一家在華銷售的車企都在此設展。但正如新能源車在中國市場當下的命運,電動汽車展廳設在不易為人發現的負二層,在它頭上,負一層是飲食餐飲區。

新能源車的產量一直在快速增長。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14年前11個月,新能源車累計生產5.67萬輛,同比增長5倍,其中電動乘用車同比增長近7倍。但相比同期中國汽車市場超過2000萬輛的燃油汽車產銷量,它們可以用微乎其微來形容。

2014年下半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出臺了一連串推動新能源車發展的政策——從免征車輛購置稅、鼓勵充電設施建設到有條件放開準入牌照等,以期完成兩年前產業規劃的目標——2015年,產銷50萬輛;2020年,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但這一目標似乎很難完成。

工信部急了

2014年12月1日,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雲飛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長圖文“我們有話說”,反駁了各種對電動車的質疑。他最後感嘆,“現在已經2014了,但好多人還活在1894!”

李雲飛的文字被媒體看作是對任誌強的直接回應。2014年11月24日,卸任華遠地產董事長的任誌強,在第三屆中國公益論壇上表示,中國更多的是靠煤來發電。汽車上用電即是把煤用到發電里,只是換了一個位置。城市里看起來沒有汙染,但是碳在其他地區造成更高的汙染。因此,他認為需要更多的支持來解決環保問題。

按理說,任誌強應該是電動車的目標消費群體,即是環保人士,以他的財力應該對電動車相比燃油車的高價不那麽敏感,可他對電動汽車不待見,一定程度也代表了數量不少的中國人的想法。難怪李雲飛急了。

李雲飛這段文字發表隔天,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就到了比亞迪調研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推廣情況。比亞迪急,中國政府部門也急。三天後,工信部又組織召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聯絡員會議,除了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18個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還邀請國管局、國土資源部參加,規模空前。

中國新能源車的市場表現的確不那麽好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為1.75萬輛和1.76萬輛,其中約八成為公交車。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領軍者比亞迪,2014年1-10月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不超過1.5萬輛。

私人消費市場不打開,新能源車難以破局,政府顯然很明白這個道理,也在想盡辦法刺激私人消費市場。

政府補貼,甚至取消汽車牌照限制的刺激,仍然無法打動消費者的心。2014年10月26日發布的北京市第五期購車搖號配置結果顯示,個人新能源車搖號指標一共有2724個,為歷史最多,可是有效的個人申請數僅為1855。在北京一號難求的情況下,多數人還是選擇放棄新能源車。停車難、充電難,大過了電動汽車帶來的經濟、便利。

特斯拉中國區總裁吳碧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中國,能夠買得起一輛70萬元人民幣以上汽車的普通人並不多。大智慧通訊社援引海關知情人士消息,2014年4月-10月,國內累計進口特斯拉Model S車型3541輛,10月進口量僅為110輛。

可是,再過20天,新能源汽車又要漲價了,國家補貼將實行2015年標準,在2013年標準基礎上下降10%,包括北京在內的大部分推廣城市執行國家地方1:1的補貼政策,地方補貼在2015年也會隨著國家補貼下降。

在兩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範城市——39個城市(群)88個城市中,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底,推廣最多的城市(群)累計推廣5203輛,還有4個城市(群)小於等於5輛,甚至還有一個城市是0,所有城市加起來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86萬輛,21個月僅完成目標量的11.5%。在接下來的15個月里,它們要完成剩下的88.5%的任務。

低速電動車轉正難

“2015年的目標肯定完不成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於武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付於武的另一個身份是“電動汽車百人會”低速電動車課題召集人。所謂低速電動車,是那些靠電池驅動,最高時速在60-70公里的小型簡易電動車,包括摩托車、三輪車、四輪汽車,目前正行駛在中國農村、城鄉接合部。

按照《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規定,純電動車的國家標準為最高車速不低於每小時80公里、續航大於80公里,低速電動車不在此列。

低速電動汽車處在地下狀態,尚未納入國家管理,也沒有準確的統計渠道,沒有人知道目前中國低速電動汽車總量的準確數據。付於武說,有一家低速電動汽車公司一年就生產了130萬輛,不包括電動摩托車和三輪車。僅以山東省為例,2014年低速電動車的產銷同比增長了50%。

這些車都賣到哪里去了?答案是農村。

不管政府政策是否支持,中國不少農民已經在駕駛低速電動汽車,看中了它們便宜、方便,低速電動車的電費平均只有汽油、柴油的1/5-1/6,農村也不存在充電問題。付於武在一個農家小院里就看到同時擺放有一輛拖拉機、一輛農用車、一輛低速電動車。

付於武問他,你不擔心開電動車上高速會出問題嗎?這位司機給出的理由也實在,“我開車不上高速,就是從家里開到地里、開到集市,再遠一點就是送孩子到鄰村上學。”

在付於武看來,低速電動車有旺盛的市場需求,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只要尊重市場,就可以形成一個有潛力的增長極。低速電動車用的是鉛酸電池,如果能夠引導它們升級為鋰電池,國家稍微給點補貼,就會給產業帶來很大空間。

走訪了企業、用戶,召開了各種座談會,付於武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從發改委、工信部等政府機構,到電動車正規軍、八路軍、遊擊隊,沒有人絕對反對低速電動車,只是大家建議的管理方法不一樣。目前,“電動汽車百人會”低速電動車課題報告已經完成,建議政府建立低速電動車的標準體系,並參照歐盟對摩托車的管理辦法,賦予地方政府對低速電動車路權的彈性管理權限。

2014年11月26日,發改委《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放開電動車生產準入牌照。其中,對樣車試制技術要求是,樣車最高時速超過100km,0-50m加速小於5秒,電池續航里程超過100km,城市工況下制動能量回收對續駛里程的貢獻率不低於15%,這等於是把大部分想要轉正的“低速電動車”擋在門外。

盡管拿不到生產資質,這些低速電動汽車生產企業也在曲折尋求各自的發展路徑。

在廣州車展期間,有龍汽車集團一口氣展示了其代理銷售的5輛知豆汽車。

知豆汽車就是一款低速電動車。山東新大洋集團2013年通過與眾泰控股成立合資公司,使新大洋知豆獲得工信部生產許可。上個世紀末,拿不到生產資質的奇瑞汽車就是“掛靠”上汽造車。

知豆最高時速為80公里,續航里程為120km,可在220V的家用電源上進行充電。廣州有龍汽車集團總裁徐巍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自2014年8月拿到代理權,兩個月內他們就賣出了兩百多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86

蘋果手表賣不動了 可穿戴市場或進入過渡期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1/929301.html

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報道、狂熱“果粉”的追捧和第一批嘗鮮用戶後,外界對上市不到3個月的蘋果手表的熱情正在迅速冷卻,留下的是慘淡的銷售量數據。根據最近的一份第三方機構調查報告顯示,目前蘋果手表在美國的銷量已較上市初期下滑了90%。

每天早晨,家住舊金山市區的29歲的凱文· 奧斯本(Kevin Osborne)都會雷打不動地去公寓樓下的健身房內進行慢跑鍛煉。作為一名長期健身的人士,凱文關心自己身體的各項指標,一個Fitbit運動手環便滿足了他的這一需求。

凱文還有一塊可以在戶外進行精確GPS定位的佳明(Garmin)專業戶外手表,每次進行戶外長途徒步旅行時,凱文就會戴上它。

“有了這些,我不再需要一臺Apple Watch(蘋果手表)。”凱文這樣說。

像凱文這樣的運動愛好者和個人健康管理者原本是蘋果手表的潛在目標用戶,他們年輕、追求時尚、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並願意嘗試,他們對個人健康指標十分關心,會科學地通過自身的健康數據來指導自己的運動計劃。但現實卻是,這些人最終並沒有實際轉化為蘋果手表的用戶。

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報道、狂熱“果粉”的追捧和第一批嘗鮮用戶後,外界對上市不到3個月的蘋果手表的熱情正在迅速冷卻,留下的是慘淡的銷售量數據。根據最近的一份第三方機構調查報告顯示,目前蘋果手表在美國的銷量已較上市初期下滑了90%。

和之前不少人所預期的那樣,蘋果並沒能成功地向市場證明,目前蘋果手表是一款人人都需要的產品。這款蘋果“後喬布斯時代”的全新產品,未能重現蘋果之前新產品上市所取得的輝煌戰果。蘋果公司過去“指導市場、教育消費者”的“神奇魔力”似乎也失去了效用。

無論在智能手機還是更寬泛的移動設備領域,蘋果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毋庸置疑,在可穿戴設備這一全新領域,蘋果的“出師不利”,或多或少會對整個行業的造成打擊。擁有可穿戴設備領域專利數量最多的三星電子的一位 工作人員向騰訊科技表示,蘋果手表銷量不佳,或將使行業不得不重新評估可穿戴設備市場,同時對於相關產品的研發、推廣等也將做出調整。

但一個令人樂觀的跡象是,在蘋果手表銷量慘淡的同時,另一支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新軍Fitbit卻在市場中大放異彩,受到投資者和消費者的雙雙追捧。除此之外,Jawbone、Misfit等專註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公司市場表現也都不錯,這樣的現象正如一位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那樣,目前這一細分市場的“痛點”,只需要更為廉價且功能實用的運動類手環產品就能夠解決了。

從可穿戴設備概念之初,眾多廠商的蜂擁而至,到蘋果手表的“滯銷”,或許標誌著可穿戴市場發展已經從開始的“狂熱期”進入新一輪“過渡期”:消費者和用戶的需求一如既往地難以捉摸,廠商在前期研發、推廣等大量投入後,則需要冷靜下來,更多地打磨內功,思考或重新定位策略,以期在下一輪趨勢中站穩腳跟。

用戶對蘋果手表熱情迅速降溫

這是一款帶著爭議上市的蘋果全新一代產品,早在蘋果手表正式上市之前,外界對於其質疑聲便不絕於耳,這些爭議主要集中在電池續航、智能手表功能實用性、性能局限性等方面。在蘋果手表上市後一段時間內,這樣的爭議聲似乎小了些:雖然電池仍撐不到兩天,但每晚充電並非難以接受的習慣,雖然受限於屏幕面積,在手表上看文字消息十分痛苦,但擡擡手臂就能得到簡短提示也算不錯的體驗。

但在經歷了上市初期的熱捧後,人們對蘋果手表的熱情驟減,“吐槽”聲又多了起來:聽到很多蘋果手表的第一批用戶抱怨,最直接的描述便是“不好用”。具體表現在打開程序卡頓明顯,打開幾乎任何一個蘋果手表上的程序都要等待很長時間。消息界面不友好,與其盯著手表的小屏幕看,不如直接掏出手機來看。

銷量數據的慘淡顯示了這樣的“吐槽”已經轉化為用戶“用腳投票”的行為。根據近期一份第三方研究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蘋果手表的銷量較最初上市時相比下滑了90%,每日賣20000只左右,上市最初幾天每天的平均銷量是目前的10倍。也就是說,無論是“果粉”也好,還是想“嘗鮮”的人也好,在第一批蘋果手表賣出去之後,對這款蘋果新產品感興趣的人已經不多了。

雖然這僅僅是第三方數據所呈現的結果,真實性有待進一步考證,但值得註意的是,蘋果過去歷來在新產品發布後不久,便會急切地對外公布該產品的銷量,以顯示自己的產品如何受到市場的熱捧,但這一次,蘋果罕見地拒絕對外公布蘋果手表的銷量,這一現象也不得不令外界猜測,蘋果手表的確賣的不好。

在蘋果已經賣出的蘋果手表中,大多數以最低端的利潤率相對最低的運動版為主,而更為高端、利潤率更高的純金打造的版本卻少有人問津。據市場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從蘋果手表上市以來,純金版蘋果手表在全美總共才賣出2萬支。

有分析人士指出,蘋果手表針對不同消費人群的不同版本的市場定位也存在問題。普通版的蘋果手表和高端的鋼制或純金制蘋果手表在功能上沒有絲毫差別,僅僅是做工材料上的差別,這讓很多想“嘗鮮”的用戶紛紛選擇購買最低端的運動版蘋果手表。同時,在大多數人眼中,蘋果依然是大眾消費品品牌,與奢侈品品牌的概念相去甚遠,盡管蘋果剛剛宣布要推出高端“奢侈版”蘋果手表的消息讓很多頂級名表品牌著實緊張了一下,但事實證明,這樣的緊張起碼目前看來有些多余。

可穿戴設備市場前景撲朔迷離

對於蘋果公司,在營業收入越來越倚重iPhone時,蘋果需要在新的領域有所突破,實現產品收入的多樣化是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長期立於不敗之地的必要條件之一,但蘋果手表的“出師不利”,讓蘋果公司這樣的努力遭遇挫折。

對於全新的可穿戴智能設備行業來說,蘋果的“遭遇”也是行業的一次“震動”。無論在行業的競爭者眼中還是普通用戶眼中,蘋果公司素來是智能移動設備行業的領軍者,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蘋果下一步的動作以及這些動作會給行業帶來什麽,蘋果手表的銷量慘淡,令整個行業的信心有所動搖,對於可穿戴設備的前景或許需重新評估。

在可穿戴設備領域擁有專利數最多的三星公司,是蘋果的勁敵之一,該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對騰訊科技表示,廠商未來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策略可能出現調整,更註重技術和功能的提升。

在蘋果手表遭遇低迷的同時,可穿戴設備領域另一支新軍Fitbit的表現則令人刮目相看。這家剛剛上市的初創公司,無論是銷量還是盈利數據,均令人振奮,盡管將蘋果手表和專註於個人健康運動數據采集的Fitbit手環直接對比有些牽強,但二者同屬於可穿戴設備這一大領域,從蘋果手表銷量的不盡人意和Fitbit手環的熱賣這樣的強烈反差可以看出,可穿戴設備市場的複雜性超出了之前很多人的預期。

作為可穿戴設備領域首支上市的公司,Fitbit對該領域具有指標性意義。上市首日Fitbit股價一度暴漲60%,足見投資者對於這一領域新軍未來發展的信心。從成立至今,Fitbit總共賣出了超過2000萬個設備。去年已經實現了1.3億美元的凈利潤。今年第一季度3.3億美元的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倍,凈利潤則同比增長了近6倍。目前,Fitbit的市值已經高達87億美元。

根據IDC的數據顯示,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在2014年從2100萬大幅增長至4560萬,預計到2019年這一數字將進一步增長至1.26億。在這一新領域中,Fitbit無疑占據著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截至今年第一季度,Fitbit在全美運動跟蹤設備的市場份額高達85%,在全球市場占比達34%。

無論從市場接受度還是公司業績角度來看,Fitbit無疑是該領域中目前來看最為成功的公司。

從其具體產品來看,與蘋果手表提供全面的功能所不同的是,Fitbit專註於個人健康數據管理領域,其手環產品線豐富,根據功能的不同進行劃分,從低端的僅能顯示時間和消耗卡路里的功能到最高端的提供GPS定位、消息顯示、音樂控制、實時心率等功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手環產品。

與之相比,盡管蘋果手表提供的功能更豐富,但對於用戶來說,功能顯得有些多余且不適用,尤其是手表有限的屏幕顯示是眾多功能影響實際用戶體驗的瓶頸。對於消息類應用,蘋果手表無法完全替代智能手機,而對於個人健康管理類應用,蘋果手表又不如Fitbit等健康手環實用,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蘋果手表的定位著實尷尬。

在智能手機市場趨於飽和,眾多廠商都在尋找下一個大規模的用戶興趣點所在,可穿戴智能設備是未來發展趨勢已經成為了行業的一大共識,但該行業目前正處在不穩定的發展時期也是毫無爭議的事實。正如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在智能手表“賣不動”,智能手環卻“大行其道”的現象,也許表明了市場目前的“痛點”,只需要更為廉價而實用的運動手環便能夠得到解決,未來智能手表能否隨著其功能、續航等當前瓶頸的突破而重新獲得市場歡迎,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 騰訊科技
  • 李怡
  • 紀振宇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94

個人持股不賣不扣個稅 持股超一年免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2960.html

個人持股不賣不扣個稅 持股超一年免稅

一財網 陳益刊 實習生 徐蓮 2015-09-09 11:15:00

鼓勵個人長期持有股票

9月8日起,個人持有股票超過1年,股息紅利所得不用再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之前需要繳納5%的個稅。

此外,此前個人持股在1個月以上至1年(含1年),稅負為10%;持股1個月以內(含1個月)稅負20%,最新的好消息是,只要你不賣掉持有股票,這些(持股1年內股息紅利所得的)個稅可以暫時不被扣除。

“這些是剛公布的《關於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的最大亮點。”普華永道中國個人稅務咨詢合夥人張健菁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政策意圖很明顯,即鼓勵個人長期持有股票,這對長期持有股票的人來說是一個利好。”

《通知》9月7日晚間公布,當日上證指數報收3080.42點,跌幅2.52%。深成指報收9991.76點,跌幅0.63%。9月8日,深兩市走出V形走勢,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70.45點,漲幅2.92%。深成指報收10320.23點,漲幅3.29%。

張健菁告訴本報記者,2005年政策為個人持股的股息紅利所得繳納個稅減半征收(即個稅稅率為10%),未對持股期限作任何要求;而2012年政策有所調整,即對1個月以下、1個月~1年、1年以上持股期限的優惠政策力度有所不同,鼓勵個人長期持股,最新政策更是延續這一思路。

“目前個人持股的股息紅利繳納的個稅占個稅總額比例比較低,因為目前中國定期派發股息紅利的上市公司並不多,而且力度也不大。這與歐美國家上市公司定期派發股息紅利有所不同。”張健菁稱。

據她介紹,發達國家也有股息紅利所得個稅優惠政策。比如美國主要針對本土上市公司有股息紅利個稅優惠政策,而購買本土公司的個人持股者享受該優惠政策力度大小與收入高低掛鉤,一般來說,收入高者多納稅,收入低者少納稅或免稅。由於美國上市公司派發股息紅利更穩定,且美國長線投資者較多,因此美國的股息紅利個稅優惠政策中沒有持股期限要求。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67

東京房市新迷你泡沫 攤底牌時候到了 富人猛買新屋避稅 郊區住宅卻賣不動

2016-05-16  TWM

負利率和富人避稅,使得東京公寓大樓的價格不斷走高,甚至超越二00七年的迷你泡沬期,但瓦解的徵兆浮現,泡沫已近尾聲。

東京公寓大樓的價格不斷

走高,已經逼近二00 七年的迷你泡沫期。東京二十三區的新建大樓,價格漲到每平方公尺百萬日圓;也就是說,七十平方公尺(約二十一坪)的新屋就要價七千萬日圓以上(約二一00萬元新台幣),對一般家庭來說,擁有一戶新房簡直遙不可及。

事實上,這樣的價格,已經超過0七年的迷你泡沫期。

根據不動產經濟研究所的資料,首都圈(東京都和鄰近三縣)新建公寓大樓整體的每戶平均價格,0八年至一二年間大致維持在四五00萬日圓上下;一三年度起上揚,一五年度達到五六一七萬日圓,年增率達到一0.四%。東京都二十三區一五年度的新屋均價,則比前一年漲一三.四%,為六八四二萬日圓。

拜房價走高之賜,日本五大綜合不動產業者的公寓大樓部門獲利均轉好。一五年度第三季為止,各公司的住宅部門營業利益率約一二.九%,較前年同期成長一.四個百分點。主因在於,富人購買高價的物件。

三月公告的住宅地公告地

價中,全國最高價落在東京都千代田區的番町一帶。東急不動產正在這裡推案子,平均每坪要七七0萬日圓,每戶要價二億到六億日圓左右,但「幾乎不必打廣告,只靠當地的看板就賣掉了。」

遺產稅調高

富人抱現金不如置產

自從一五年一月遺產稅增

稅以來,越來越多富人覺得與其抱現金,不如購屋。出於節稅目的而購屋的人,資產評估額都以幾千萬日圓為單位在減少,節稅目的幾已達成。一般認為,新建公寓大樓價格還會走高,瑞穗證券公司資深研究員石澤卓志說:「應該還會上漲兩年,只是上漲幅度減緩。」不過,房市已有一些警訊出現。觀察一般受薪家庭容易下手的郊區家庭武住宅,可以發現異狀。郊區物件由於地價便宜,房價總額中,建築物的建設費用占比較高,建材漲價導致售價上漲,超出消費者的購買力,銷售狀況自然不好。

一五年度,首都圈公寓大樓發售戶數比前一年度減少一四.

四%,成為三萬八一三九戶,0九年以來首度跌破四萬戶。

房地產銷售惡化的訊號,從廣告也可以看出來,其中之一是「雙重價格廣告」的復活;也就是在先前的售價上打叉,同時標示打折過後的新售價。這是家電量販店常用的手法,但房地產業者很久沒用這一招了。因為新大樓推案到一半卻降價求售,勢必會引來已經購買的顧客抗議。

一般來說,就算銷售狀況不佳,通常也以附贈家具等方式促銷,盡量避免直接降價。

既降價,還公然打廣告,就證明了銷路大有問題。之前普遍看到這種現象,是在迷你泡沫破滅的0八年,這種廣告手法可說是打價格戰的前兆。

另一方面,負利率政策的影響又如何呢?

在投資用公寓大樓的部

分,影響很大。各報總是刊滿投資用大樓的廣告,由此可見其活絡。但專門銷售整棟投資用公寓大樓的Dear Life社長阿部幸廣認為,「民眾一旦習慣於負利率,期待報酬率會漸漸下滑,價格會漸漸上漲。」

負利率效應

不動產價格上漲難以持續

根據不動產鑑價中常用的

「租金報酬率還原法」,不動產價格可以用「不動產的租金報酬除以期待報酬率」推估。由於負利率政策會讓分母期待報酬率下滑,將會導致不動產價格上漲。

不過,日生基礎研究所主任研究增宮守認為,「只因為低利率,就讓不動產高價正當化的狀況,不會永遠持續下去。」首都圈的出租住宅,二月的每戶平均租金已連續五個月下跌,到達八.五二萬日圓(較前一年同月減少一.六%)。「在投資用住宅的部分,租金沒漲;在自用住宅的部分,購屋者的所得沒漲,假如只有不動產價格繼續在漲,那就是泡沫了。」他提出警告。

辦公大樓市場的泡沫不斷

膨脹,終究會瓦解。雖然不少人認為,上次的迷你泡沫,與利率一再創下歷史新低點的現在,情勢並不相同,但大家確實已意識到,可以算是新武的這個迷你泡沫,正進入攤底牌的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77

老產品賣不動 新產品還沒批 部分中小險企4月份保費成績單“難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26/1008063.html

“等4月份保費數據出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又成黑馬了。”一位中小險企相關人士對記者如此調侃道。他所在的公司,從3月21日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新規實施起到目前兩個多月時間,保費獲取速度下降非常明顯。

___2_.thumb_head

“等4月份保費數據出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又成黑馬了。”一位中小險企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調侃道。他所在的公司,從3月21日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新規實施起到目前兩個多月時間,保費獲取速度下降非常明顯。

按照慣例,4月份的保費數據近日將會發布。有業內人士推測,原本以3年期以下產品為主的不少中小壽險公司,4月份的保費會受到新規影響變得“難看”:一方面,已有產品中,長期的在主力渠道銷售情況不佳,另一方面,新產品仍未獲批。而華夏保險、富德生命人壽等公司,則可能因上一年有較大基數,受益於新規給予的過渡期,受到影響較小。另外,以投連險業務為主的險企受新規影響亦不大。

保費獲取速度明顯下降

此前,保監會於3月18日發布《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以引導行業調整業務結構,發展長期業務,強化險企對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管控,《通知》已於3月21日起正式實施。

《通知》要求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控制在公司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的2倍以內,將規模管控的基準與投入資本和凈資產掛鉤。並要求保險公司立即停售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存續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滿3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銷售規模在3年內按照總體限額的90%、70%、50%逐年縮減,3年後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

某中小險企總裁表示,這意味著,新規實施後,1年期以下產品絕對不能再進行銷售,而1年期產品是不少中小公司網銷的主要產品,在部分公司的銀保渠道也貢獻了不少保費,這些公司受到新規的影響較大,4月份的保費或很“難看”。

“等4月份保費數據出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又成黑馬了。”一位中小險企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調侃道。他所在的公司,從3月21日新規實施起到目前兩個多月時間,保費獲取速度下降非常明顯。

該人士稱,事實上,公司目前的產品不僅中短存續期的,除了中短期的有長期的,也有保障型的,多達幾十款,但期限長的這些產品在其主力渠道銷售情況很不佳,銀保渠道賣不動,網銷渠道更甚,只能是團險和個險渠道銷售,但這兩個渠道的業務量幾乎可以忽略。而按照新規研發的新產品仍未獲批,因此尚未有新規後產品的保費。

4月份保費情況的下滑已經在同業交流數據中有一定的顯現。據《證券日報》記者此前獲得的一份銀保同業數據,受險企全年業務節奏安排及中短存續期壽險產品新規雙重影響,4月份單月,銀保市場51家人身險公司新單保費僅860億元,環比3月份單月下降47.6%,減少近半。不過,如此的環比結果,在部分業內人士眼中,仍然是好於預期的,“下降得還不算太多”。

A股四大上市險企已經披露了1-4月的累計保費收入數據,數據顯示,其合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622億元,同比增長25.1%。其中,中國人壽原保費收入2236億元,平安壽險保費1251億元,太保壽險保費592億元,新華保險保費543億元。

基數大的公司有調節空間

上述《通知》規定,對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產品保費收入高於當年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倍的保險公司,自2016年1月1日起給予公司5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保險公司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當控制在基準額以內。

其中,基準額=最近季度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1-0.2t)×(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產品保費收入-2015年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t=年度-2015,年度範圍為2016年至2020年。

上述中小險企人士分析,新規對此前年度銷售中短存續期產品超過限額的公司給予了緩沖期,而在資本和凈資產相同的情況下,去年超過限額越多的公司,在過渡期內,中短期的產品的保費上限就越高。通俗地說,同等資本實力和體量的公司中,2015年短期理財型產品賣得越多的公司,過渡期內可以銷售的中短期產品規模越大。

比如,按照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倍計算,一家壽險公司今年只能做200億元規模的中短期業務,但由於去年其做了1000億元這類業務,今年的基準額可能會有700億元,所以中短期業務的規模上限就提升為700億元,因而有了一些調整空間。

所以,諸如華夏保險、富德生命人壽等去年憑借中短期業務做大規模的險企,相較去年基數小的公司,今年中短期業務受到的新規影響要小一些。

投連險不受新規影響

另外,由於新規主要針對萬能險、分紅險、傳統險等,投連險不受新規影響,因此,以投連業務為主的險企,保費規模受到的影響也有限。某投連險占比較高的險企總裁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直言,中短存續期產品規定對公司影響不大。

《證券日報》記者也從某大型網銷平臺看到,幾家中小壽險公司的半年期、9個月期限(之後退保無損失)的多款投連產品在售,預期年化收益率從4.05%到5.3%不等。

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看,24家壽險公司開展了投連險業務,弘康人壽、恒安標準、建信人壽和陽光人壽4家公司的投連險新增交費同比增速超過100%,弘康人壽和光大永明人壽的投連險規模居前,在百億元左右。

  • 證券日報
  • 張喜威
  • 劉敬元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49

安卓機霸占印度市場 蘋果高價iPhone在印度賣不動

據外媒報道,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數據,第二季度,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的安卓操作系統在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中占97%的份額,高於一年前的90%。與此同時,蘋果的份額從4.5%降至2.4%。

Strategy Analytics高級分析師稱,智能手機出貨量在印度以每年19%的速度快速增長,2016年第二季度已達3070萬臺,去年同期為2580萬臺。目前為止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智能手機市場,僅次於中國和美國。印度快速增長主要是由於低智能手機普及率,與可支配收入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人數的增加以及主要供應商、零售商之間的激烈競爭。

Android系統機2016年第二季度在印度售出2980萬部智能手機,去年同期為2320萬臺,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長。Android保持第一的位置,季度額度達到創紀錄的97%,高於一年前的90%。由於其深厚的硬件合作夥伴組合,廣泛的分銷渠道,廣泛的低成本應用,Android在印度的智能手機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而蘋果iOS系統手機市場占有每年下降35%,2016年第二季度在印度僅僅售出80萬部智能手機。在過去的一年里,蘋果的智能手機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已從4%減半至2%。Strategy Analytics總監Woody Oh表示,如果蘋果希望在未來重新取得顯著增長,其iOS系統需要將iPhone定價降至更便宜的水平,吸引更多運營商補貼並通過蘋果門店或網上渠道擴大零售。

今年6月,印度政府已經同意取消對國外品牌的限制,允許蘋果在當地開設官方Apple Store零售店,印度總理莫迪也對Apple Store開了綠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781

小麥積壓4個月賣不出只能“割肉”!糧農受災損失慘重

據央視財經報道,眼下正是秋收的季節,但是河北邯鄲的許多小麥種植戶卻在犯愁。本該7月就賣完的麥子,今年卻因下雨發潮,小麥有萌動發芽的趨勢,低於國家收購標準,至今賣不出去還壓在手上。

按照往年,6月初麥子就成熟收割了,最晚到7月初,種植戶家麥子就基本全賣完了。可是,據邯鄲市成安縣南散湖村的農戶高美玲告訴記者,今年她家打下來的麥子在場地上一放就將近四個多月。

並且在成安縣像這樣陷入困境的種植大戶並不在少數。今年6月初小麥灌漿期和成熟期陰雨不斷,小麥泡了水後,萌動發芽,種植戶雖然及時搶收了小麥,但是受災的小麥發生萌動之後,小麥長不飽滿,不完善粒增加,已經達不到國家糧庫的收購標準了。

成安縣糧食儲備庫主任劉朝海告訴記者當地農民送上來的小麥98%都不合格,不得不拒之門外。記者看到2016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質價政策公告牌上顯示,五等小麥不完善粒小於等於10%,而記者調查的情況是,農民手里的小麥遠遠超出這一標準。據記者了解,成安縣的南散湖村今年收割的小麥95%受災,不完善粒差不多在30%左右。遠高於國家10%的收購標準。

國庫不收,但是有商販到村子里收糧,今年小麥國家最低收購價格1.18元,可是上門收小麥的市場價格只有1.05左右,一斤就相差0.13元。

高美玲家告訴記者,她家小麥今年大部分是承包了其他農戶家的地,一共有80畝,承包費是按照每斤麥子1.18元和農戶結算的,每斤的單位價格要賠0.13元左右,14萬斤就要賠18000多元。再加上今年受災,每畝地減產300斤,高美玲稱,一畝地要虧300元,今年要賠近50000元,對於她無疑是一個扛不起的重擔。而且承包得越多,賠錢越多。

不少種植大戶還有積壓的小麥沒有賣掉,不過,因為急等錢用,很多村民陸陸續續把超標小麥低價賣給了商販。記者觀察到,今年的小麥質量問題波及面比較廣泛,糧食經紀人的日子也不好過,一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糧食經紀人告訴記者,今年的小麥不好收也不好賣。

這位糧食經紀人6月份在農民地里收糧的時候,並沒有發現今年小麥的問題,現在由於芽麥率高,萬般無奈,只能割肉低價售出,損失慘重。

記者了解到,邯鄲市今年小麥種植面積580萬畝,總產量277萬噸,受災面積430萬畝,占總面積的74%,小麥不完善粒達到130萬噸左右。目前市場收購價格低,農民利益受到損失。不僅是河北邯鄲附近區域,河南、安徽等小麥主產區也不同程度受災,芽麥、萌動麥超標。當地農戶特別是種植大戶也面臨賣糧賠錢的困擾。

小麥受災品質下降,糧庫拒收,錯不在糧庫。但面對農民一年的辛苦有可能付之東流,誰也不該、也不該無動於衷。根據記者和成安縣糧食局了解到的最新情況,目前河北省政府已經拿出了7000多萬資金,邯鄲市政府也拿出配套資金下發到受災縣,各個縣正在根據本縣的實際情況,加緊細化補貼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47

晨悅生活 | 被稱垃圾食品 國民食品方便面真的賣不動了嗎?

說起居家旅行必備好夥伴角色的方便面,大夥一定嘿嘿一笑,“春運神器”、“加班拍檔”呀,誰沒吃過幾包墊個饑或者應個急。

今年里約奧運會上,方便面也大大露了回臉,劉國梁擺了“泡面宴”,郎平也半夜偷偷吃泡面。

然而,就在大家的眼皮底下,方便面產業卻是危機四伏。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內地方便面總產量362.49億份,較上年下跌8.54%;銷售額490.91億元,較上年下跌6.75%。

在《北京晨報》的報道中也出現了這樣的數據:自2011年開始,中國方便面銷量持續五年下跌。2015年,中國內地方便面總產量362.49億份,較上年下跌8.54%,今年調整仍在持續。

與此同時,方便面巨頭康師傅不久前交出了十年來最差的一份財報——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面營收為15.42億美元,同比下降13.95%,方便面事業的凈利潤同比下降60.30%至6082萬美元。

方便面真的賣不動了?記者特地去康師傅在杭州的基地一探究竟。

而在杭州,方便面到底賣得如何?杭州人到底還愛不愛方便面呢?

其實業內專家認為,方便面的銷售下滑主要是受方便面是垃圾食品的宣傳影響,但更多的人則認為,這是受到外賣市場做大、消費升級所導致的正常結果。當然,如今層出不窮的方便食品也讓百姓的選擇比以前多得多。

康師傅杭州基地:8條流水線有3條停工

位於杭州下沙的康師傅方便面杭州基地,如今已被開發成工業旅遊點——“夢想探索樂園”,用新穎獨特的方式,普及食品安全。

10月11日中午,記者趕到那里時,有一批來自安徽的客人參觀園區,記者也跟著參觀了康師傅現代化的生產流水線:21道工序,一條流水線每分鐘可生產500份方便面。工作人員介紹,杭州基地主要面向江浙滬皖等地市場銷售,有16條流水線,按照市場需求來安排流水線的作業情況。

記者在其中一個車間里看到,8條流水線中,正常生產的流水線有4條,剩下的4條沒有生產任務,除一條因檢修原因外,其它處於停工狀態。

而另一個廠區的8條流水線有幾條開工,這個問題,康師傅的工作人員沒有回答。

難道因為市場飽和而關停部分生產線?“生產線的生產情況是根據市場的需求來進行調節和安排的,現在產能也快,這里有16條,能滿足不同的需求。”一位工作人員解釋。

不過,康師傅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的營收41.9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94%,凈利潤同比下降64.75%,第二季度單季利潤更是大幅下跌87%,創康師傅近十年以來單季利潤的最大跌幅。

康師傅在半年報中稱,上半年集團受到方便面升級短期壓力影響,整體表現不佳。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面營收為15.42億美元,同比下降13.95%,占集團總營收的36.79%;方便面事業的凈利潤同比下降60.30%至6082萬美元。

方便面銷量下滑 原因之一是外賣電商的沖擊

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日前發布的最新統計分析顯示,目前我國方便面產業已是連續第五年下滑,而且調整還在繼續。2016年1~8月,主要企業仍未能止跌回升。根據對全國22家方便面企業的統計,有9家都出現銷售下跌,多個品牌已開始調整經營方向。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此前在接受媒體時分析認為,2016年,方便面行業仍處於修複期,但整體依舊穩中向好。

“方便面的誕生,本身就是為了方便大家出行,尤其乘坐火車時,方便面和火腿腸組合,方便又耐饑,價格實惠。”浙江工商大學食品工程系主任孟嶽成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方便面銷量下滑,並非方便面不健康,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有一點,就是隨著交通工具的升級換代,旅途時間縮短了。而且大家可選擇的方便食品更豐富了。”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方便面行業也被互聯網“撞”了一下腰,尤其隨著餐飲O2O外賣崛起,消費者輕點手機APP就可以坐等美食上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侵蝕了方便面市場。

杭州方便面銷售保持平穩 進口方便面大量進入市場

如果說全國方便面產業已是連年下滑,那麽,杭州方便面市場表現如何?

昨天下午,記者先後走訪了杭州多家超市。在華潤萬家施家橋店,在方便面貨架前,記者留意了半個小時,有三位消費者在這兒停留並最終選購。

家住附近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平時會購買方便面,囤在家里備著用。

華潤萬家施家橋店的客服經理趙經理,從電腦中調出了2015年上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的數據。數據顯示,在該店總共售出的各類品牌方便面數量,2016年比2015年增加了13%。不過趙經理也表示,“從觀察來看,來超市購買方便面的主力軍基本上是30歲上下的年輕人居多。”

另外一家大型超市的食品管理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方便面銷量並未發生很大變化。

但也有超市的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隨著方便面種類增多,尤其不少進口方便面進入市場,在總體保持平穩的情況下,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單個品牌的銷量有所減少。

不少杭州人拒絕方便面 但也有旅行者更愛方便面

那麽,杭州人到底愛不愛方便面了呢?記者在街頭做了一次小規模的攔訪,結果顯示,60%的杭州人還是會力挺方便面:肚子餓時,最便捷的食物;邊打遊戲邊吃泡面不浪費時間;好吃,時不時來一包。

而40%的人表示會拒絕方便面,理由大致有這樣幾個:不健康,不吃;方便面屬於垃圾食品,不能給孩子吃,所以大人一並戒了;在家有人做飯,沒機會吃方便面。

不久前,挖財、阿里旅行聯合發布了一組旅途中方便面消費的數據,數據顯示,有一半以上的旅人在旅途中會吃上幾次方便面。境外遊有31%的人群會攜帶泡面,58%的人會在旅遊目的地買泡面。70後、單身、低收入人群出遊時選擇方便面的比例高。另外,月入2萬以上旅行者對方便面的愛好也是不降反升。

晨悅生活欄目的互動時間為每周一至周四早上8:00~9:00,歡迎親們在留言區暢所欲言,有更多問題也可以在第一財經客戶端參與提問區的互動,您可以到App Store、各大安卓市場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99

【專欄】實體店的衣服賣不掉,開官網也未必靠譜

又快臨近一年一度全球最大的購物節——雙十一了。買家賣家如同打雞血一樣摩拳擦掌。在電商的大行業里,服飾無疑是排行前幾名的大類目。眼見著那些淘品牌的銷售如火如荼規模日漸壯大,傳統品牌服飾企業的老板們也意識到必須迎頭趕上。

這一趨勢其實已有些時日。最早的幾家在五六年前就開始啟動官網銷售,但效果並不理想。比如美特斯邦威(002269.SZ)(以下簡稱美邦),早在2010年年底,就上線了電商平臺邦購網,但運營不到一年,就將網站剝離了上市公司。

這樣的失敗案例在業內不少。究其原因無外乎是品牌的管理層懂得如何經營線下實體零售,卻不懂得如何玩轉互聯網營銷。業界不斷傳出八卦,哪家公司的創始人花了大價錢挖來了某公司的前任高管來負責公司電商業務,但不多久就有傳出走人的消息。

我此前也采訪過在這個行業做了十幾二十年的服飾行業人士。有些人甚至悲觀地認為一個品牌既做線上又做線下其實完全行不通:若品牌是直營的話價格還能夠協調,但假如還有分銷商代理商,這個價格體系就會變得複雜而紊亂。

此外,轉做電商還讓那些原本開實體店的服飾品牌覺得似乎賺少了。主營男士西服的九牧王( 601566.SH)公布其最新的三季度公告,線上的毛利率2015年前9個月為59.04%,到了今年同期則降到了53.71%。而作為公司大頭占到90%以上的線下銷售的毛利率在這兩年始終維持在58%左右。

做電商對於傳統服飾業的還是大勢所趨。

當然,即使如此,所以就算是問題多多那又如何?試錯在所難免。企業依舊會在這上面加大投入。森馬服飾(002563.SZ)就預計2016年電商銷售規模可以達到30億。而那個在中國紅得發紫、炙手可熱的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就在日前宣布目前的電商銷售占比為5%,未來將把這一水平提升至30%。

但需要提醒的是,電商高速發展到現在,早前的紅利正在消失消失。雖然在諸如韓都衣舍創始人趙迎光這樣堅定不移的純電商支持者眼中,線上有著線下不可比擬的優勢,比如可以省去租金與人力成本。但現在的線上運營成本也大幅地增加了。匯美時尚的(旗下擁有茵曼、生活在左等知名淘品牌)董事長方建華在2015年時曾對外透露,“3年前導流一個新客戶購買僅需100元左右,現在需要370元左右。”於是,他打算從一個純做線上服飾品牌變成一個“兩條腿”走路的服飾品牌,開設線下實體店,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回到服飾銷售的本質來,到底什麽才是重要的?

我曾與一個實習生討論現在大學生都喜歡買些什麽牌子衣服。那個20歲的女孩子告訴我她們整個寢室都會看《奇葩說》,因而知道了有範的存在。有範是美邦旗下的一個APP,曾有業界傳聞,美邦曾在2014年的《奇葩說》的冠名上砸了5000萬元,此後兩季,美邦依舊高調砸大錢冠名了這個節目,而且冠名從美邦換成了有範。

“你還會去買美邦的衣服嗎?”我問她。“不會啦。”她說,“大概比我小的中學生會去買吧。”對於有範,她僅表示知曉,但卻不會去下載,“如果是還個買衣服的APP,為什麽還要去下載一個呢。這樣的已經有很多了呀。”

瞧,尷尬的現實是,成長於網絡時代的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他們也並不是那麽好糊弄的。網絡的扁平化讓舊時區域隔閡造成的信息不對稱消失了,價格等信息變得透明化。在這樣的環境下,消費者變得更加敏感且挑剔。他們的眼界在拓寬,通過互聯網電商,有了更多的選擇。所以,如果是同質化的衣服,那麽為什麽不選擇性價比更高的那個?

大多數業績下滑的服飾公司存在的問題也許並不是什麽實體零售下滑、互聯網電商搶客源甚至天氣不好影響顧客購物熱情,而是——你的衣服已經不再受到市場歡迎了。“質量不好。”“衣服不好看。”去店里巡店聽聽,顧客們是這樣抱怨的吧?

如今的電商對於傳統的服飾零售品牌商其實就是多了一個銷售渠道,僅此而已。真相是,如果你的衣服在線下賣不出去,就不要指望轉移到線上就能夠賣掉。

所以,保持品牌常青的本質還是在於所賣的衣服在質量、定價、設計上能否被所定位的目標消費者接受。如果所售的貨物被市場遺棄,那麽開設再多的網店也是枉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92

曉說消費|鉆石恒久遠 蒂芙尼卻賣不動

世界著名珠寶與腕表品牌蒂芙尼(Tiffany)如今有點焦頭爛額。

今年1月中下旬發布的節假日銷售數據顯示,其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旗艦店,整個假日購物季的銷售額同比下滑14%。這家旗艦店是其全球面積最大、對銷售額貢獻最多的店鋪。

當時,蒂芙尼將業績下滑部分歸咎於總統選舉後店鋪周邊混亂的交通狀況——第五大道旗艦店毗鄰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旗下特朗普大廈。

2月的第一周,蒂芙尼炒掉了自家的CEO,原因是“董事會對於近期的業績業績表現感到失望。”

 

蒂芙尼的業績疲軟並非一時。蒂芙尼2015年財年的經營收入達到41億美元,同比2014年下滑了3%。雖不過微降,但卻是當時公司近8年來經營的首次負增長。隨後公司業務並沒有向好發展的跡象,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大跌7.4%,利潤暴跌16.7%;最新公布的節日銷售數據顯示其去年11月、12月的節假日購物季同店銷售額下降2%,而這本該是其銷售最好的季節。

難道這家以藍色盒子聞名世界的公司真是不行了嗎?

這家創建於1837年的美國公司剛開始是以銀制餐具出名,19世紀中期推出了銀制925裝飾品(指含銀量92.5%左右的銀質品)。至今,餐具、銀飾配件這樣的產品在蒂芙尼的整個產品品類中也保持了相當比例。雖然並不帶來高額利潤,但卻足以吸引人們走入店鋪進行消費。這也符合蒂芙尼一直倡導的“節假日應該為自己、家人、朋友挑選一份禮物”。

這一營銷推廣無疑是成功的,甚至“潤物細無聲”般地變成一種“社會習俗”。一位美妝公司的朋友回憶起在數年前接待了美國總部的大老板,待行程結束後,老板送了禮物以表感謝。“我以為是什麽,打開一看就是一個鑰匙扣,但非常沈。”朋友表示,鑰匙扣始終沒用上,因為“那種鑰匙環是非得要你家的門多得好似唐頓莊園才配用。”這算得上是典型的美國有錢人的送禮習慣。從蒂芙尼的財報來看,其銷售的大本營也是來自美國市場,占比近50%。

當然,蒂芙尼最為人稱道,為公司帶來高利潤的還是鉆石產品。19世紀末,公司通過六爪鑲嵌技術一舉從銀飾商轉變為(美國的)“鉆石之王”。然後,這家公司又成功地在上個世紀40年代捕捉到“一顆鉆石永流傳”的趨勢,以婚慶為賣點,並在這一市場稱雄了半個世紀之久。女生們被植入了結婚就應該要一個蒂芙尼鉆石戒指的定論。

不過現在,市場開始產生微妙的變化。這家百年老店如今面臨的新顧客是出生於千禧一代的人群,性格叛逆又反骨。

 

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Randy Olson在2015年的時候曾做過一個研究,發現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人的結婚率都出現激增,但在“大蕭條”時期急劇下降。從較近期的歷史來看,80年代以來美國結婚率開始穩步下降(離婚率也相應下降),而且下降勢頭沒有緩和的趨勢。

換言之,除了本土經濟不景氣,美國人減少禮物預支這一塊兒的預算外,蒂芙尼更擔憂的是,原來的主要顧客,那些來買婚戒的人在變少,人們變得不愛結婚了。

於是蒂芙尼試圖挖掘單身市場,在2014年推出了針對都市女性自購需求的T系列,希望搶占這部分市場。遺憾的是,盡管品牌為此投入大筆營銷費用,該系列卻一直不溫不火,沒有產出期望中的“爆款”。一手打造該系列的設計總監隨後黯然離職。

相對於蒂芙尼等珠寶品牌處於業績受挫,潘多拉珠寶(Pandora)猶如一匹黑馬。潘多拉珠寶主打的手鏈與蒂芙尼的銀制產品在價格上形成正面競爭,公司近年來的業績可謂節節攀升, 2016財年實現總營收202.81億丹麥克朗,同比增長21%;凈利潤為60.25億丹麥克朗,同比增長64%。

但生意百無禁忌,2015年,蒂芙尼終於打起來同性結婚的主意,推出了一組同性婚戒,或是太過於小眾,兩年過去,似乎也沒有掀起什麽大波大浪。

上一輩對於訂婚、結婚、結婚紀念的認真勁頭在這一代人里逐漸消失了。越來越少的人會在重要的紀念日里去店里消費、更換鉆戒。作為蒂芙尼這樣的巨頭或許只能耐心等待下一個黃金時代的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1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