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警惕:「粉絲」模式不適用於家電 劉步塵

http://xueqiu.com/5296621426/28805493
2014年以來,家電企業紛紛加速智能化轉型,至今不斷有企業宣佈已成為互聯網企業。

但是,來自市場層面的響應並不令人樂觀。研究機構數據顯示,白色智能家電銷售佔比至今不到2%,預計年內不會超過5%,未來三年最多20%。當然,我們也可以解釋為,智能市場的培育需要一個過程。

智能化轉型這個大方向毋庸置疑。但是,稍一留意便不難發現,家電企業關於未來智能化生活場景的描述,基本上屬於鸚鵡學舌人云亦云,鮮有獨到的產業見解,互聯網精髓沒學到,反把自己弄丟了。

這說明,中國家電企業尚未形成成熟的產業主張與產業判斷,盲目跟風的「拿來主義」居多。

失去自己,這是轉型期企業最容易犯的錯誤。這樣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有的企業還沒有搞明白智能化是怎麼回事,甚至一款像樣的產品都沒發佈,就忙不迭地宣佈自己已經轉型成功。

在我看來,中國家電企業再怎麼轉型本質上還是家電企業,不可能成為原始意義上的互聯網企業。對於家電企業來說,其存在的根本價值在於製造出好的產品,以及為此目的架構的研發優勢。失去這一點,家電企業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有一天某企業真的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了,這個企業恐怕離玩完不遠了。

我不是要否定智能化轉型這個方向,實際上,我是家電智能化轉型的堅定支持者。我擔心的是,家電企業一味照搬照抄互聯網和手機企業做法,有可能誤入歧途萬劫不復。比如,近來不斷有家電企業宣佈建立粉絲社區,完全沒有意識到粉絲社區模式並不適合家電企業——這是由家電和手機不同的屬性決定的。

實際上,家電行業也沒有雷軍那樣對年輕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領袖型人物。

首先,家電產品不可能有太多的粉絲。止於目前,家電企業及領導人的微博粉絲數一般在幾十萬至300萬之間,這裡面有多少公關公司代購的殭屍粉就不好說了,我估計有價值的粉絲一般不超過20%。

在許多家電企業的觀念裡,「粉絲=追星族」,以為只要成為粉絲就一定對企業忠誠,殊不知,對於年輕網民來說,這完全是兩碼事。關注A企業並成為其粉絲,絕不等於不可以關注A企業的對手B、C、D、E、F、G、H……,對於年輕人來說,添加「關注」不過是一個點擊鼠標的動作而已。追星族不同,他們甚至願意為心目中的明星殉情。因此,粉絲與追星族的最大區別,在於忠誠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你絕不能用追星族的標準要求粉絲。

即使同為粉絲,家電企業的粉絲也無法和手機企業的粉絲媲美,手機企業的粉絲顯然要忠誠得多。這一點,同樣緣於家電和手機的產品屬性不同。

手機是什麼?個人移動信息終端;家電是什麼?放在家裡使用的電器產品。因此,手機和家電對於人來說,天然存在親疏、遠近之差異。一個人可以一天不使用家電(包括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電飯煲等等),但是很難做到一天不使用手機(雖然天天使用未必是好事)。手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必修課,而家電則有選修課的意味。

手機首先是一個信息產品,其次可以自由地使用;而家電(電視除外)產品基本上是功能性產品,只能在固定地點使用。人們對信息與自由的追逐,天然擁有強烈性;比較之下,人們對功能產品追逐的願望要弱得多,比如很少有人非冰鎮啤酒不喝,這實際上意味著有冰箱更好,沒有也無大的妨礙。據說,坐監對人最大的折磨,不是監獄裡的飯不好吃,而是身心不自由帶來的痛苦。人們對手機的瞭解與感受,普遍比對家電的瞭解與感受強烈,因此,手機粉絲能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尤其是那些鐵桿粉絲、發燒友;但是,人們對家電的用心和瞭解要差得多,能對自家的電器產品說得頭頭是道的人很少。

實際上,這也是為什麼雷軍的粉絲數遠超家電老闆粉絲數的原因。

很少有人願意將自己使用家電產品的感受認真地表達出來,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廠家甚至很忌諱消費者對他們表達不滿甚至建議,它們的公關公司也會投其所好地將建議視為負面信息給予刪帖。消費者與家電廠家的信息互動(售後服務時候除外)長期處於隔絕狀態,即使到了今天,這種狀況仍然沒有根本性改變。在小米,和用戶溝通的是研發人員(包括雷軍本人);在家電企業,和消費者溝通的除了維修人員就是公關公司。

其次,家電的粉絲價值要打折扣。當越來越多年輕人說「已經幾年不看電視」的時候,你不難想像看電視的還剩下哪些人。事實上,彩電企業對此有清醒的認識,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直言不諱地說,「人們正在不斷遠離電視,這是一個不可置辯的事實」。年輕幹嘛去了?要麼在工作,要麼在擺弄手機、平板、筆記本。他們對家電的興趣完全與對手機、筆記本的興趣不可同日而語,你能指望一群沒有興趣的人給出有價值的建議、意見嗎?

粉絲的價值不在於創新產品,而在於完善產品。可笑的是,粉絲卻被家電企業想當然地賦予了兩大使命:產品購買者和創新推動者。首先,粉絲和產品購買者完全不搭界,以為點了「關注」就成了潛在的產品購買者是幻想。我上面已經說過,粉絲是「博愛」的,絕不可能「從一而終」,誰見過一個人家裡的電器都是同一個品牌的?其次,粉絲對家電的理解遠遜於對手機的理解,因為家電離他們的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離都比手機遠,你怎麼能指望他們對一件不願意用心的產品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

顯然,這些問題家電企業都沒想明白,一窩蜂地開設粉絲社區是一種從眾心理,是對產業缺乏獨立判斷的表現。

我特別想說的是:就創新而言,粉絲對於企業價值不大,粉絲的價值在於完善產品而非創新產品。喬布斯發明iphone,從來沒有聽取任何一個粉絲的意見,他甚至反對開展用戶調查。在他看來,革命性產品從來都是天才創造的,而不是一幫熱心粉絲攢出來的。實際上,對於大多數粉絲來說,他們是家電的外行,把希望寄託在外行身上只能說企業不具備真正研發能力。這是為什麼包括蘋果、三星在內的國際企業對粉絲重視程度遠低於中國企業的原因。實際上,即使在中國,也有人對粉絲經濟保持了足夠的冷靜,華為領導人任正非就認為,互聯網對企業沒有想像的那麼重要。

粉絲社區、粉絲經濟,並非天然適用於家電企業,對於互聯網狂熱中的白色家電企業,我想潑點冷水給大家:智能化轉型的方向固然沒有錯,但不意味著盲目跟風抄襲互聯網企業的做法,家電行業有自己的特點,對此,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產業判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15

股市火熱保持警惕 艾薩 Isaac Sofaer

2014-07-31  NM  
 

 

一些質素低劣的內地上巿公司,股價節節上升,可謂雞犬也有升天的一日。這些我不會投資的公司,通常存在不真實的收入或虧損。

但市場就是這樣運作,沒人質疑這個問題。股價殘質素更殘

有人認為,即使在美國,上巿公司的質素亦變得愈來愈參差,那內地和香港出現這情況也不奇怪吧?但是這些股票反彈的時間難以持久,因為它們長線的走勢還是會跟從基本因素,而公司的內在價值及貼現現金流,亦不可能長期被忽略。

目前大部分股價節節上升的公司,都沒有良好的基本因素或內在價值。

有些人說,內地公司的股價很便宜,但準則是什麼?應該只是巿盈率,因為公司的股本回報率及股息都十分低。

巿盈率是建基於收入,但很多公司根本沒有真實收入,部分甚至有虧蝕,這又如何衡量它們的巿盈率呢?或者,如果收入是因為依賴更多的貸款所得,財務數據能反映這異常的情況嗎?如果盈利在負債沒增加的情況上升,情況就不同了,但你很難從內地公司找到這條件。

當投資者改弦易轍,加入這場非理性的升浪,資產負債表達AAA級且管理良好的公司,就會被忽視,大概因為這些公司被誤以為股價過高。

中央做不了救世主

與此同時,內地的經濟每況愈下。地方政府、民企、國企和個人的負債不斷上升,投保內地政府違約及信貸違約掉期的成本也上升了。若內地每一個大到不能倒的企業都需要援助,中央政府四萬億美元的儲備,根本不敷應用。以GDP計算,內地的總值是美國的一半,但負債和資金成本卻高得多。只有受政府祝福的企業可以取得便宜的資金,即使它們在倒閉的邊緣。美國銀行業撇賬的情況已經走到尾聲,但在內地只是剛剛開始而已。據渣打銀行的報告,內地債務佔GDP的比率,從十年前的150%升到現在的251%。這比率有可能如日本般升至400%,但我們看到的結局是,日本經濟迷失二十年兼零增長。內地正在走向這個結局?我認為,假如領導人不致力改革,事情不會有任何改善,且會成為一個政治計時炸彈。小心為上,好過事後遭殃,我們沒必要作過度投機。但肯定的是,股巿愈暢旺,IPO的質素會愈低、價格會愈貴。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17

警惕!美股已經見頂的13個跡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27

20141128going-down

本文來自於獨立投資研究機構phoenix-capital-research,發表於金融博客zerohedge

俗話說,你很難在市場的頂部發出警告,這不一定對。但至少在過去15年里,每次市場在形成頂部之前,都會出現過度投機和高度杠桿化等前兆。

如今美國市場的警鐘已經敲響。我們可以看到以下諸多跡象:

1、企業債達到2007年峰值水平。

2、投資者的看多情緒正處於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3、保證金債務(用於投資股市的債務)已經接近歷史新高。

4、金融資產已經占到美國家庭總資產的70%。歷史上,每次出現這種情況,資產價格就會在不久後崩盤。

5、國際清算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都對過度風險和市場脆弱性發出了警告。

6、市場的交易量非常低,而且大部分都來自高頻交易。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聰明錢”已經開始在為崩盤做準備了

1、億萬富翁們持有的現金創下歷史記錄。

2、巴菲特手中的現金超過了500億美元。

3、索羅斯已經安排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看跌期權倉位,準備從市場崩潰中活力。

4、卡爾·伊坎曾警告,股市即將迎來“大跌”。

5、Jeremy Grantham評論稱,我們正處於一個“不折不扣的股市泡沫”中。

6、公司內部人士出售股票的速度創2000年以來新高。

7、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金融機構自2014年初以來就一直是股票的凈賣出方。

如今,市場上已經到處貼滿了“警示標誌”。但這是否意味著市場下周就會崩盤呢?不一定。頂部形成的時間可能要比所有人預期的都要久。

不過,需要再度強調的是:投機過度和杠桿過高的信號已經很強烈,聰明錢已經開始離場。

你,害怕了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96

“死多頭”國泰君安:警惕監管層對股市降溫與降杠桿措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80

國泰君安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警告投資者,要留意監管層對股市灑水降溫、降杠桿的態度和措施。

公共政策部門希望借助牛市推進直接融資和註冊制改革,推動經濟轉型,降低融資成本。但是加杠桿急漲行情引起了監管層的警覺,12月8日中登《通知》可能並非意外,近期證監會將調查券商兩融杠桿也並非空穴來風。

市場普遍認為,12月8日中登的《通知》是本周二的市場崩盤的導火索。

國泰君安指出,監管層希望將股市的“快牛”切換到“慢牛”和“長牛”:

監管層希望牛市繼續,但希望快牛切換至慢牛長牛,牛市半山腰推註冊制是最佳劇本(你們等等我呀!),降溫措施有窗口指導、輿論警示、調查兩融杠桿,可能會影響市場情緒,增加市場波動。

12月5日早間,市場有傳言稱監管層已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進行窗口指導,當天滬深兩市天量巨震,上午一度下跌3%,開盤90分鐘振幅達5.7%。

隨後由券商有消息證實了該消息確有其事。事實上,已經有多家券商近日開始調整融資保證金比例。國金、華泰此前已經確定內部通知上調融資保證金比例從50%到65%。中信建投已於4日晚間發布公告,將自12月5日起調整融資保證金比例10個百分點。

而昨天新浪財經消息稱,下周證監會派檢查組查券商兩融業務,股市杠桿再受監管層關註。今天滬深兩市低開,並最終收跌。

在總結了本輪牛市的各個階段之後,國君認為我們目前正處在牛市的第二波,即將迎來第三波。

改革牛大牛市正處於第二波,風格切換十分明顯。第一波是2000-2500 點炒分母;第二波是2500 點以後,牛市共識形成炒牛市領跑者非銀,炒分子可能觸底的銀行等,分母繼續炒;

第三波炒什麽?15 年不太可能有單邊債市行情,因此險資將加倉權益資產,考慮到保險公司穩健的投資風格,加之監管層降溫兩融杠桿,因此有穩定分紅的價值股和大盤藍籌將獲得險資青睞。改革和“十三五”規劃將成為重要風口。

國泰君安一直是A股的“死多頭”。今年4月滬指還在2000上下時,國泰君安就稱A股將會反彈400點。而5月再次強調A股今年將反彈20%。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9月初曾在報告中指出,股市5000點不是夢。這份報告用詞特別,“文學”氣息濃厚,研報觀點與詩句“交相輝映”,在提到上述論斷時,他說:黨給我智慧給我膽,千難萬險只等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91

轉:PIMCO對油價下跌的理解 警惕油價暴跌觸發系統性金融事件 熱愛大自然的DD

來源: http://xueqiu.com/8933873018/34562373

轉:PIMCO對油價下跌的理解 警惕油價暴跌觸發系統性金融事件

川財證券策略團隊翻譯

 在思考2015年全球宏觀經濟前景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新進展就是油價在過去3個月里暴跌40%,在過去30年里,類似甚至更大幅度的油價下跌發生過好幾次,有些是在重大的經濟衰退期間,比如1991、2001和2008年,而有些則是在全球經濟增長時期,比如1993和1998年。目前的油價大跌對2015年的全球經濟增長意味著什麽?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必須要確定目前的石油熊市是由需求驅動的還是由供給驅動的。

總的來說,需求驅動的石油熊市通常是實體經濟增長遇阻以及宏觀經濟出現下行風險的警示,而供給驅動的石油熊市通常預兆著生產力增長的提高以及宏觀經濟出現上行風險。此外,需求驅動的石油熊市的發生頻率高於供給驅動的石油熊市,導致投資者習慣性地將石油熊市與經濟下行聯系在一起。

我們認為,如今的石油熊市主要是由供給驅動的,這次油價下跌70%源於供給增長意外提高,30-40%源於需求增長的減弱,原因是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不是經濟增長放緩。

2014年美國的原油產量大幅超出了之前的預期,雖然近年來美國石油產量之高一直讓人意外,但是其對油價的影響直到最近才達到最大,這是因為產量增長的規模達到了顯著的水平,並且2012-2013年間因阿拉伯之春而停產的一些油田在2014年恢複了生產。在需求端,有證據表明中國和歐洲的實際需求減緩,加劇了油價的下行壓力;不過2014年全球的石油需求其實依然在上漲,進一步證明這次熊市是由供給驅動的。

我們預計,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速度將加快,主要原因是我們認為供給驅動的油價大跌將從根本上改善全球大多數經濟體的貿易狀況,並且石油美元從生產國向消費國的轉移將提高貨幣流通速度,這將為明年的經濟增長提供進一步的支撐。

盡管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可能將出現上行風險,不過石油凈消費國與凈生產國的經濟動力將出現重大分化。在主要經濟體中,油價下跌的最大受益國是日本、歐盟、中國以及美國。而在另一端,俄羅斯受到的傷害最大,其次是巴西。

我們密切關註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與全球銀行之間的金融聯系。過去10年來,大宗商品超級周期一直是全球資本支出井噴的驅動力,現在這輪超級周期很有可能進入了最後的階段,這一階段可能會持續幾年時間。之前,1994到2007年間中國和其它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激增推動大宗商品的實際價格在1999到2012年間暴漲,進而促使資本支出在2004到2013年間顯著增加。然而,到了2014年,一些重要的工業大宗商品的實際產量已經開始大於新增需求,致使大宗商品超級周期進入最後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宗商品實際價格的下跌最終將導致未來的資本支出下降。

從歷史經驗來看,大宗商品價格的周期變換永遠會出現一些由下而上的“傷亡”。可是,考慮到過去10年來以大宗商品為基礎的資本支出繁榮持續時間之長、涉及範圍之廣,我們必須要特別留意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有關的杠桿,既包括看得見的,也包括隱藏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速度和幅度有可能引發一些主權或準主權國家的資產負債表發生集中的信貸損失,如果損失足夠大可能將觸發系統性的金融事件,反過來導致金融狀況收緊並降低未來的全球經濟增長。雖然這一情景的可能性不高,但是鑒於大宗商品價格與全球銀行之間金融聯系不透明,新興市場經濟體尤其如此,因此我們需要對此保持警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26

國家統計局前總經濟師:高度警惕通縮壓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18

在我國CPI持續回落至1.4%,PPI連續33個月下降的背景下,不少機構警告,中國陷入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通縮局面。近日《人民日報》一篇專訪文章也提到,通縮壓力不得不防。

經濟學者普遍認為,當CPI連跌三個月,即表示已出現通貨緊縮。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前總經濟師姚景源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稱,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我們還沒有陷入通縮,但是2015年CPI有可能出現負增長,我們確實要高度警惕通縮壓力。

QQ圖片20150105100111

(圖表來自山西證券報告)

物價的持續下跌將抑制投資和生產,導致失業率走高以及經濟衰退。姚景源具體提到:

表面上看,商品價格便宜了,生活成本更低了。但是,物價回落會影響投資與消費預期。企業產品價格下降,預期收益減少,投資就會相應減少,就業就不會增加。消費者習慣買漲不買落,都等著買更便宜的東西,就會導致消費萎縮,企業產品就會積壓、滯銷,進而影響企業運轉與員工收入。

他還認為,當下的通縮壓力與以往不同。雖然也受到出口不足的影響,但更多是“三期疊加”的結果,是過於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結果,是經濟結構不合理所累積矛盾的集中爆發,更是步入新常態後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至於如何應對,姚景源表示:

經濟增速換擋期的主要風險不是通脹,而是通縮,更應關註的是下限。所謂底線思維,就是要防止通縮。由於當前通縮壓力主要來自於“三期疊加”,靠過去加大投資、放松貨幣的老方法進行調控是行不通的。要避免出現通縮的局面,還是要在轉方式、調結構上下功夫。

在供給層面,應當加大力度化解產能過剩,不妨多采用“走出去”的方法。過去我們化解產能過剩,特別強調“淘汰”與“整合”,在“轉移”上下的功夫不夠。現在應該把視野擴展到國際上,利用“一帶一路”,更多地運用“轉移”的方法。以高鐵“走出去”為例,就能帶動上遊鋼鐵、電子、有色金屬、裝備制造的產能消化。

在拉動內需方面,他提到:首先,應當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運行,防止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其次,拉動工業投資。再次,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我國中西部與東部、農村與城市的基礎設施差距還很大,需要補齊短板。此外,還要通過改善民生來促進消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118

中證報:警惕通縮風險 政策加碼已“十分迫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65

12月CPI本周發布在即,中國證券報撰文指出,主要受內需不足影響,我國未來的通縮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要有前瞻性,財政和貨幣政策適時加碼已“十分迫切”。

政府數據顯示,去年11月我國CPI增速回落至1.4%,PPI同比降2.7%,連續33個月下滑。

中證報警告稱,物價見底的信號仍未出現,有進一步下滑的趨勢,政策制定需要有前瞻性,不可貽誤宏觀調控的最佳時機:

從2014年12月以來的情況看,原油價格下跌帶動能化產業鏈價格整體下移,采掘業和原材料產品的價格亦較為低迷。展望2015年,豬肉等農產品的波動周期明顯拉長,振幅也明顯收窄,大幅推升CPI的可能性較小,而受制於產能過剩壓力,PPI短期內恐仍難以擺脫負增長走勢。CPI同比仍在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勞動力價格的剛性,且當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因而如果等到CPI、PPI雙雙負增長才認定通縮出現,很可能就貽誤了宏觀調控的最佳時機。

中證報提到,通縮預期一旦形成,則會有自我強化的傾向,這將進一步抑制需求的釋放和加重產能過剩

在通縮進一步加重的情況下,即使名義利率降低為零,實際利率依然會繼續走高,企業的債務負擔則不斷加重,加碼投資的意願會不斷受到削弱。

一旦出現這種情景,貨幣的投機性需求幾乎為無窮大,貨幣政策的寬松並不能對實際經濟產生刺激作用,出現所謂流動性陷阱的被動局面。即使沒有出現這種極端情形,通縮也顯然會拉長去產能周期。

中證報指出,通縮風險背後的病因是疲軟的內需:

內需疲軟的影響其實更為關鍵。新常態下經濟潛在增速會放緩,需求的表現不會很強勁,但通縮的持續意味著實際支出已經弱於充分就業情況下的產出水平。

中證報認為,為了應對通縮風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適時加碼已經十分迫切,降準依然有空間

政策無疑應當更加有力,越晚出臺成本可能越大。貨幣政策方面,被動的流動性增加已經不足以支持M2的合理增長,因而降準依然還有空間……財政政策方面,中央財政應在基建投資的加碼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鐵路、環保等領域的投資仍大有可為。

中證報還提到,對外的“走出去”戰略也是轉移國內過剩產能,實現產業升級的有效手段。

昨天《人民日報》刊登對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前總經濟師姚景源專訪,指出要高度警惕通縮壓力。

姚景源稱,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我們還沒有陷入通縮,但是2015年CPI有可能出現負增長,我們確實要高度警惕通縮壓力。物價的持續下跌將抑制投資和生產,導致失業率走高以及經濟衰退。

1月9日,統計局將公布中國12月CPI和PPI。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55

海通證券:警惕佳兆業違約觸發的避險情緒傳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07

QQ圖片20150106220833

深圳龍頭房企佳兆業違約事件或引發投資者對於地產行業出現連鎖式風險的擔憂情緒。海通證券昨日警告稱,警惕佳兆業違約觸發的避險情緒傳染。

海通證券分析師李寧在報告中稱,離岸市場違約不斷,避險情緒或傳染至在岸市場;需警惕反腐對地產業的不利影響,尤其是民營企業,其創始人對公司經營影響巨大;預計地產業信用分化將加劇。

不過,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徐寒飛等表示,佳兆業集團貸款違約更可能是源於前期治理結構問題的發酵,並不具有行業代表性,仍然看好年內房地產企業信用基本面改善和新發房地產債投資機會。

1月1日,佳兆業發布公告稱,未能償還4億港元匯豐提供的融資貸款。這是該公司董事會主席郭英成辭職觸發的強制性提前還款。對此,海通證券點評稱:

① 佳兆業集團4 億港元貸款違約,違約由公司董事會主席郭英成辭職而觸發強制性提前還款所致,11 月底以來公司在深圳多個在售、預售及待開發物業被鎖定,公司陷入流動性危機;

② 地產快速增長期結束。房地產與人口結構相關,而中國人口紅利拐點已至,25-44 歲青年人口總數將於15年見頂,預示地產業大拐點將至;

③ 地產業信用分化加劇,馬太效應漸顯。房地產中票開閘,但僅限上市優質房企。萬科、保利12 月底中票發行利率僅為4.7%、4.8%,優勢盡顯,這將進一步拉開與中小房企的差距;

萬科於14 年12 月24 日發行三年期中票,票面利率為4.7%;保利於12 月25 發行五年期中票,發行利率為4.8%,均較發行當日同期限AAA 中票收益率低12BP,顯示發行成本較低。而中小房企融資環境並未明顯改善,這將進一步拉大其與優質龍頭企業的差距:

QQ圖片20150106221001

④ 警惕反腐對地產不利影響,尤其是民營企業,其創始人對公司經營影響巨大。媒體報道稱14 年10 月郭英成被傳涉深圳落馬官員而被帶走,此後公司逐步陷入泥潭,高壓反腐或加劇部分房企經營風險;

⑤ 離岸債市違約不斷,警惕避險情緒傳染。港股上市鋼企中國鎳資源也於上月曝出三筆債券違約,需警惕避險情緒傳染至在岸市場,信用債配置應繼續以中高等級產業債和優質城投為主。

違約事件發生後,佳兆業集團發行的債券均已跌落谷底。彭博數據終端顯示,佳兆業一只於2015年12月20日到期的人民幣債券,年化到期收益率已經達到了146.386%,另外一只於2016年4月22日到期的人民幣債券年化到期收益率則飆到了99.154%。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介紹過,違約所帶來的惡性循環顯而易見:公司債務違約,投資者競相逃離,公司無法為現有債務再融資——公司被迫降價出售資產,並導致投資者信心進一步惡化。

不過,在國泰君安徐寒飛等看來,佳兆業的違約並不具有行業代表性:

違約應並非源於直接的公司業務經營和財務困境,更可能是與前期的治理風波的發酵有關,並不具有行業代表性。出現貸款違約一是可能有技術性原因:董事會主席辭任意外觸發了提前還款約定,而銀行要求的還款時間相當緊,很可能公司來不及反應;二是更可能源於前期公司治理風波的發酵:公司近期陸續公告高管涉案澄清公告、高管辭任公告、深圳地產項目被凍結銷售公告、上海地方項目轉讓公告等,總體上看源於治理方面的問題可能已經給公司經營財務帶來了實質影響,但此類問題不具有行業代表性。

該券商表示,仍然看好年內房地產企業信用基本面改善和新發房地產債投資機會:

首先,房地產開發融資政策的全面放松,有利於緩解行業的資金壓力和實質違約風險;第二,開發商將有效提升資金管理,平衡開發支出與銷售回款進度,降低現金流壓力和周轉風險;第三,市場對於房地產行業長期信用資質仍存擔憂,導致房地產債仍然是目前絕對收益率最高的品種,短期資質的邊際改善會帶來市場交易機會。

過去幾年內地地產公司大肆舉債,不過隨著地產熱的降溫,房地產企業發債熱情有所減弱。路透的數據顯示,中國開發商2014年發債規模達到150億美元,同比下降41%。 

標普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上市房地產公司的總體到期債務規模為33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89

金價飆升 投資者開始警惕黃金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16

wsj

黃金在1月傳統強勢季的大幅上揚幫助金價逼近5個月高位。不過與此同時,一些基金經理卻開始對黃金股流露出謹慎態度。

紐交所金礦指數本月上漲近25%,現貨黃金上漲9%,同期標普指數下跌約1%。

一些基金經理表示已經開始削減頭寸或者平倉多頭。他們認為推動黃金上漲的主要因素——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貨幣市場劇烈波動所帶來的影響可能將逐漸減弱。

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基金經理Neil Gregson向《華爾街日報》稱,“黃金現在是市場的熱點,很多人在做多黃金。瑞士央行放棄匯率下限和歐洲央行QE幫助黃金走高。但是我認為目前市場已經見頂,黃金股可能會大幅回調修正。” Gregson去年一直在加倉黃金,其投資組合中黃金占比由13%上升至20%。不過他強調現在將不會繼續做多,而是會等待市場的進一步變化再做出判斷。

Pengana Capital的資源類基金經理Ric Ronge認為,“黃金在過去幾周大幅反彈之後,可能即將迎來明顯的震蕩行情。現在最佳的操作策略就是逢低買入和逢高賣出。”

管理規模65億美元的Paradice Investment Management基金經理Matt Riordan則表示,“黃金反彈非常強勁,但是很難說這種勢頭是否可以持續。我持有黃金的頭寸,但是對於黃金板塊的前景保持謹慎態度。”

投行方面,澳新銀行在去年12月7日的報告中預計,黃金到2016年年底可能漲至1420美元/盎司。渣打銀行本月20日的報告中預計黃金今年四季度將漲至1320美元/盎司。

看空者法興銀行本月14日的報告中則預計今年底金價將跌至1000美元/盎司。此外,彭博分析師Zhuo Zhang及Kenneth Hoffman在1月20日在報告中下調了2015年各季度黃金均價的預估,預計四季度為1200美元/盎司,至2018年金價將累計下跌7.4%,至1176美元/盎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75

人人都要保持警惕 艾薩

2015-02-05  NM
 

很多讀者自10年開始讀這專欄,我一直是個樂觀主義者,當然不是盲目樂觀那種。我只知道運作良好的公司,只須緊密監視就可以確保財富恒久。但我亦知道爛到骨子裡的公司需要被揭發,以免你們天真地遭受損失。

我25歲那年,香港給我最寶貴的機會,現在是我報答香港的時候。我會揭露那些剝削股民的公司,儘管他們看似深藏不露。幸運的是,我是一名會計師,能解讀資產負債表,以評估哪些公司是AAA,哪些是ZZZ卻把自己包裝成AAA。

監管乏力企業陷阱多

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做?因為香港金融業的監管機構好像「沒有穿衣服」一樣,他們不會保護你,因為他們不能。他們缺乏知識、資金或能力去揪出問題,挑戰這些問題企業。但我很樂意義務地堅守這個平凡的崗位,因為我不想讓你們重複我的不幸遭遇。我在過去的40年中,遇到的這些像盜賊一樣的不良企業,都逃過了法律制裁。這些「盜賊」慣於掏空股民的銀行賬戶,帶着贓款潛逃,繼續在中國或其他地方過上豪華的生活,將公司的財務數字蒙混過去,掩蓋自己的負面新聞。董事們肆意瀆職,不斷以「金融資產重整」等花招混淆真相。監管機構不太可能找到元兇,因為這樣做之前,先要細讀財務報表。道聽塗說是不夠的,把精力專注於小型的證券市場侵權行為是浪費時間,他們應該着眼於大盜賊。

不要沽空股票

我想揭露真相,因為我看到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公司報告愈趨提供誤導或虛假訊息、大量舉債、胡亂投資於垃圾項目,而部分垃圾項目,更由董事私人擁有。不久前,我曾揭露一個很好的例子,滙源果汁(1886)在$5.50的時候,我已經強調它的問題,現在股價跌至淒涼的$2.60,很明顯是市場發現了我之前的評論。我也寫過很多有問題的公司,這些公司不是股價下跌,就是破產或即將破產。我不是永遠對的,但我平均的命中率絕對令人印象深刻,數字不會說謊。 我會叫你們警惕那些腐敗的公司,但我不會沽空股票,與這些被揭發的公司也沒有任何金錢利益。我以財務報表、常識和概率,寫出那赤裸裸的真相。我會找出企業的害蟲,並告訴你利害關係。請不要沽空任何股票,只要避開這些害群之馬,你就可持久地避免巨大經濟損失。這個專欄不是教你如何賺大錢賺快錢,它的重點放在避開錯誤和損失。致富之路是漫長而曲折的,但一刻錯誤就有可能會失去一切,切記。另外,上期有關中信(267)一段內文的數值,萬億美元正確應為十億美元,謹此澄清。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