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證報:警惕通縮風險 政策加碼已“十分迫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65

12月CPI本周發布在即,中國證券報撰文指出,主要受內需不足影響,我國未來的通縮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要有前瞻性,財政和貨幣政策適時加碼已“十分迫切”。

政府數據顯示,去年11月我國CPI增速回落至1.4%,PPI同比降2.7%,連續33個月下滑。

中證報警告稱,物價見底的信號仍未出現,有進一步下滑的趨勢,政策制定需要有前瞻性,不可貽誤宏觀調控的最佳時機:

從2014年12月以來的情況看,原油價格下跌帶動能化產業鏈價格整體下移,采掘業和原材料產品的價格亦較為低迷。展望2015年,豬肉等農產品的波動周期明顯拉長,振幅也明顯收窄,大幅推升CPI的可能性較小,而受制於產能過剩壓力,PPI短期內恐仍難以擺脫負增長走勢。CPI同比仍在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勞動力價格的剛性,且當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因而如果等到CPI、PPI雙雙負增長才認定通縮出現,很可能就貽誤了宏觀調控的最佳時機。

中證報提到,通縮預期一旦形成,則會有自我強化的傾向,這將進一步抑制需求的釋放和加重產能過剩

在通縮進一步加重的情況下,即使名義利率降低為零,實際利率依然會繼續走高,企業的債務負擔則不斷加重,加碼投資的意願會不斷受到削弱。

一旦出現這種情景,貨幣的投機性需求幾乎為無窮大,貨幣政策的寬松並不能對實際經濟產生刺激作用,出現所謂流動性陷阱的被動局面。即使沒有出現這種極端情形,通縮也顯然會拉長去產能周期。

中證報指出,通縮風險背後的病因是疲軟的內需:

內需疲軟的影響其實更為關鍵。新常態下經濟潛在增速會放緩,需求的表現不會很強勁,但通縮的持續意味著實際支出已經弱於充分就業情況下的產出水平。

中證報認為,為了應對通縮風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適時加碼已經十分迫切,降準依然有空間

政策無疑應當更加有力,越晚出臺成本可能越大。貨幣政策方面,被動的流動性增加已經不足以支持M2的合理增長,因而降準依然還有空間……財政政策方面,中央財政應在基建投資的加碼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鐵路、環保等領域的投資仍大有可為。

中證報還提到,對外的“走出去”戰略也是轉移國內過剩產能,實現產業升級的有效手段。

昨天《人民日報》刊登對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前總經濟師姚景源專訪,指出要高度警惕通縮壓力。

姚景源稱,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我們還沒有陷入通縮,但是2015年CPI有可能出現負增長,我們確實要高度警惕通縮壓力。物價的持續下跌將抑制投資和生產,導致失業率走高以及經濟衰退。

1月9日,統計局將公布中國12月CPI和PPI。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