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麥可貝新片大搞「中國置入」從商品玩到政治全球狂捲千億 變形金剛撈錢解碼


2014-07-14  TWM  
 

 

四部《變形金剛》系列電影,預估全球票房可望破千億元,導演麥可貝勇奪全球頭號吸金導演的寶座;此次新片大量中國置入性行銷只是開始,未來好萊塢拍出美國隊長與中國關公對打的片子,觀眾也不必太驚訝。

撰文‧乾隆來

麥可貝(Michael Bay)是當今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吸金導演,由他導演的《變形金剛4》從六月二十五日開始,在全世界的電影院瘋狂吸金,第一個週末就創下全球票房新台幣九十億元的紀錄,截至七月六日,全球票房已經突破新台幣一七○億元!

《變形金剛4》用身高二十公尺高的超級機器人,擊垮所有好萊塢電影。重量級的電影如《復仇者聯盟2》、《玩命關頭7 》都延到明年暑假檔期; 《蜘蛛人:驚奇再起2》則搶在《變形金剛4》之前,選了冷門的四月上映,同樣出身漫威(Marvel)漫畫的《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躲到八月才上映。

麥可貝不僅僅是票房保證,更是好萊塢當前最會玩置入性行銷的高手,《變形金剛4》與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合作,央視成了《變形金剛4》的主要投資人與製片商。由於收了中國大量的廣告費與投資,《變形金剛4》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北京、廣州、香港、重慶的場景,到處都看到中國牛奶、汽車、飲料、房地產商品的置入廣告。

《變4》(中國用語)成了中國的女婿,北京政府熱情開放全國兩萬多個電影銀幕放映《變4》,強打行銷活動,果然在短短七天之內,票房突破人民幣十億元,貢獻了全球近四○%的票房。不只打破《阿凡達》、《西遊降魔篇》的紀錄,登上中國電影史上賣座第一的寶座,票房收入更與北美並駕齊驅,創造了「中美雙引擎」的新紀錄。

其實,今年四十八歲的麥可貝,在《變形金剛4》之前,已經用二十年證明他無與倫比的商業頭腦,他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拍攝好萊塢電影,每部都創下新紀錄,不曾失手。

麥可貝的成功,來自於從不間斷的「炸爛」,他每一部電影都將火藥與飛車追逐用到極致,炸橋、炸大樓,直到把整個城市炸爛,到了《變形金剛》一大群貨櫃車瞬間變身為二十公尺高的巨大機器人,飛天遁地展開生死決鬥。這些機器人比人類更能靈活打鬥,這招,無人能夠超越麥可貝。

多產又省成本

《變4》僅製作十個月即上映影評人不喜歡麥可貝,說他的情節芭樂,故事牽強,知名的影評「爛番茄網」給了《變4》十七分(滿分是一百分),但是麥可貝從不介意。他說:「觀眾進電影院,就是要看爆炸,我們就拚命給觀眾看血肉橫飛的爆炸!」連好萊塢頭號製作人史蒂芬史匹柏都說,「麥可貝是個視覺上的天才」。

重要的是,麥可貝拍片又快、又省錢。《變4》的拍攝預算只有一.六五億美元,比前一部《變3》還少三千萬美元;同樣是科幻大片導演卡麥隆,拍《阿凡達》花了超過四億美元。《阿凡達》在○九年創下票房紀錄,卡麥隆籌拍續集,預計要到一六年才上片,但是○七年《變形金剛》第一集上映,同樣花了七年,卻已經演到第四集。《變4》只用四個月拍攝,外加半年的電腦動畫與後製,就上院線撈錢了!

麥可貝的《變形金剛》系列,在○七年第一集就賺進了七億美元的票房,第二集升高至八.三六億美元,一一年的第三集更創下十一億兩千萬美元的「十億美元電影紀錄」。如今《變4》又勇猛朝向八億美元的票房目標挺進,總計四部《變形金剛》系列電影,預計狂吸全球超過三十四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四○億元)的票房。

但電影的製作與行銷成本,四部加總不過是七億美元,光是票房收入就超過成本的四倍半,這還不包括超過五億美元的置入行銷收入。這對於強調務實、胼手胝足、代工生產、追求五%毛利的台灣企業來說,真是難以想像的生意。

行銷置入氾濫

連中、港政治關係都能硬扯麥可貝在一九九五年拍出《絕地戰警》,把當時還是電視劇小演員的威爾史密斯捧紅,全片只用了二千三百萬美元的預算(與《賽德克.巴萊》相近),創造了將近七倍、一億四千萬元的票房。九八年推出《世界末日》,找來布魯斯威利主演,同時捧紅麗芙泰勒、班艾佛列克,更吸走五億五千萬美元的票房。

到了○五年,麥可貝開始與史蒂芬史匹柏合作,創造了一切都巨大的《變形金剛》。二十年來他在全球電影市場攻無不克,累積了超過五十五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千七百億元的票房,勇奪全球頭號吸金導演的寶座。

不過,即使是死忠的《變形金剛》迷,也不能否認《變4》的中國商品置入,已經到了令人難以下嚥的程度。

長達一六五分鐘的電影中,後半段逾四十分鐘都是中國場景,其中某角色躲避攻擊過程中,突然從冰箱拿一罐中國伊利生產的「舒化奶」狂吸;女主角的賽車手男友,在追車過程中爆出一句「我已經獲得紅牛飲料的贊助」……。

麥可貝顯然為討好這些贊助商,不管美醜與突兀,讓《變形金剛4》的後半段向貼滿廣告的中國節目看齊。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連政治宣傳都能搭上變形金剛。電影出現中國國防部長接到香港警方的求助後堅定地說:「中央政府一定全力支援香港!」至於機器人打架跟中央政府有什麼關係?電影前後都沒有交代。

此外,重慶的武隆景區花了人民幣一千萬元買贊助,讓恐龍與機器人在武隆的景點前打架,但麥可貝把遠在重慶的武隆,與香港的場景剪接到了一塊,讓人以為武隆是香港的後山。武隆的書記看到電影後,氣得說要狀告製作單位違約,還要停付尾款。

擺平政商關係

解除一度爆發的禁演危機

同樣震怒的中國贊助商,還有北京鳥巢旁邊最大的商業地產,以龍頭造形號稱北京地標的「盤古大觀」。盤古大觀是由台灣建築師李祖原設計,其中有七星級旅館、A級辦公樓及豪宅。

盤古氏投資公司不是普通的商人,當初拿到開發權的郭文貴背後有軍方、太子黨、中南海層級的支持,拿出一八○萬美元贊助金,並支持劇組在北京拍攝等優渥的條件,要求電影要有盤古的置入。結果電影裡盤古大觀僅驚鴻一瞥,把隱身幕後的老闆氣得七竅生煙。

就在中國首映前一週,盤古突然宣稱提出法院訴訟,要求劇組賠償損失,並在中國全面禁演。事情在全中國的媒體爆炸開來,《變形金剛》得罪了中南海的大官,如何善了?

不料,盤古危機卻像電影那樣,瞬間出現戲劇化的轉折。首映會之前麥可貝、派拉蒙的副董事長、男女主角一起現身盤古大酒店召開記者會,盤古的老闆沒出現,只派了酒店總經理出席,雙方握手說是「誤會一場」,電影照樣上映。

事後騰訊網路用「土豪太多、金剛太忙」嘲諷這個事件,原來盤古與派拉蒙雙方從未見面,卻各自簽署了一份雙方都不知道的合作契約;居中的掮客,一個是家賦(Jiaflix)的大股東黃建華、另一個是北京足球隊國安的退役足球明星周寧,兩人都是成功商人、體育文化活動的權力仲介,把好萊塢與中國企業騙得團團轉。所幸《變形金剛4》人民幣十億元的票房利益太大,才把這個的詐欺事件掩蓋過去。

中國十三億人口對好萊塢來說,是個絕對無法忽視的市場,麥可貝將變形金剛中國化只是個開始,如果有一天,蜘蛛人穿上共產黨軍服、美國隊長與中國關公對打,大家也不必太驚訝。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金剛很忙!7年4集票房破千億──《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票房

第1集

7億美元

第2集

8.36億美元

第3集

11.2億美元

第4集目標8億美元,

但可望創新高

(截至7/6累計5.75億美元)總計四部《變形金剛》系列電影,預估狂吸全球超過34億美元(約新台幣1040億元)的票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41

三萬元搞定 它讓基因解碼低價化

2014-08-11  TCW
 
 

 

生技股是近兩年全球投資市場的顯學,但對於許多投資人來說,投資生技股就像是買一個夢,光要搞懂新藥的市場需求和研發過程就是一大門檻。再加上得長時間等待取得國際藥證和臨床實驗的結果,馬上令人望之卻步。

但是,美國一家公司Illumina,對投資者來說,卻較容易理解,因為從商品到競爭優勢都可以用幾句話就說完。

獲利飆高:單季毛利達67%

首先,它提供基因組檢測儀器與服務,專攻解開人類遺傳密碼所需要的設備,特別是針對特殊遺傳性疾病。目前在全球基因測序儀器市場中,市佔率高達七成。它的股價雖稱不上生技類股股王,但漲幅相當驚人,近五年來漲幅超過四.六倍,同期美國生技指數漲幅僅二.六倍。

這家公司的客戶,主要是大型醫療研究機構與醫學中心。光是靠賣檢測儀器和服務,就讓這家公司從二○○七年到二○一三年,每年度營收均比前一年度成長二五.一%,同期淨利成長幅度更高達二七%。

在剛出爐的第二季財報中,單季毛利高達六七%,同時單季淨利和營收都創下新高。如果只是財報成績斐然,並不足以為奇,公司未來發展性如何,對投資人來說更重要。

根據外電報導,這家位在美國聖地牙哥的基因組測序公司,今年初剛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選為全球最聰明的公司,出乎意料的打敗美國科技與網路龍頭臉書、Google、蘋果,評選委員更形容它是遺傳基因測序市場的「英特爾」。

同時,英國衛生部更在七月十一日宣佈,決定選擇Illumina,做為英國政府所推出十萬人全基因組測序專案的最優合作對象。英國政府希望藉此取得有關癌症及一些罕見疾病、遺傳疾病的研究資料。

而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也為此撥款一億英鎊(約合新台幣五十一億元),專案預計將在二○一七年底完成,這是目前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全基因組測序計畫。

縮短工時:120天變2天

令人好奇的是,為何這家公司能受到從學界到市場積極的追捧?它的核心能耐,說穿了,就是降低成本和縮短工時。

早在二○○三年四月,由美國主導、聯合多國科學家,完成了第一個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這項工作歷時十三年,耗資二十七億美元;到二○○七年,全基因測序須花費四年,耗資一億美元;而到二○○八年,基因定序時間縮短為四個月,耗資一百五十萬美元。

但現在只要用Illumina產品和技術,就可用不到一千美元(約合新台幣三萬元)的價格,解碼人類全基因序列。換算後,等於每個基因組測序的單位成本,已降低至不到一美元,更只需要花費一至兩天。

這樣的進步速度,甚至比半導體界所推崇的摩爾定律(編按:指每十八個月IC性能就會提升一倍)進步速度更快。而這也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之所以推崇這家公司的主因。

不過,投資人更想問的是,這家公司是真的抓到了大趨勢,還是只會開出短暫的火花﹖

其實,早在過去幾年,一般人對這項技術的認知並不深刻,直到去年好萊塢性感女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被檢測出,帶有容易罹患乳癌的基因後,毅然在未發病之前,就將最具女性象徵的乳房切除。另外,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Steven Jobs),也曾採用這樣的基因測序方法來預防癌症。

擴大市場:5年後破千億

在名人效應加持下,消費者對個人基因狀況的興趣度,越來越高,商機自然也跟著出現。

根據美國市調公司Marketsand Markets調查,去年全球基因分析市場規模為二十六億美元。預估隨著測序費用下降,五年後,將達到四十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九十七億元)。隨著這樣高毛利且不斷成長的市場,也出現了新的競爭者。例如,今年二月的《富比世》(Forbes),就介紹一家可能是Illumina未來最大競爭對手的公司GenapSys。該公司的幕後股東就是曾經成功投資臉書、Zynga、Groupon的俄羅斯富豪米爾納(Yuri Milner)。

這家公司的競爭策略,就是針對它而來,相較於Illumina的客戶,必須花費高達百萬美元成本,建置相關設備。GenapSys推出一款類似iPad的儀器,不僅操作簡單,且號稱基因檢測成本,也接近一千美元,每個客戶都可以買回家自己測,並且在自己的手機或平板上,立即讀到報告內容。

這樣的競爭戲碼,對許多經歷過個人電腦發展的消費者來說,或許不陌生。因為這就如同當初微軟挑戰IBM;後來蘋果挑戰微軟一樣,是一代新人戰舊人。

打入中國:賺新生兒3,000億商機

Illumina也非坐以待斃,今年更加快切入新興市場的腳步,特別是中國。它找上專長產前檢測的大廠中國貝瑞和康,針對產前基因測序儀銷售和服務進行合作。畢竟中國每年新生兒約兩千萬人,以每次人民幣三千元來計算,近人民幣六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四十九億元)的市場,實在不容小覷,也是替該公司未來幾年業績加上一份保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46

軍工思考一:解碼「三類軍企」 的業務佈局 西點老A

來源: http://xueqiu.com/1512170192/30641142

前期將我將這幾年對軍工股研究和操作的思考做一個系統的總結和提煉,寫成了拙文《關於構建軍工股“3231”投研體系的草根探索》,希望能夠對軍工股的投研有所幫助。自從開始動筆以來,很多朋友對於軍工股的分析和投資提出了寶貴的看法,我受益匪淺,今天開始的幾篇文章從產業角度對“3231”投研體系進行詳細分析,本文作為系列之一主要三種類型的軍工企業,各自的業務布局有何特點,這系列的思考作為前期文章和思路的一個系統梳理,且作為2.0版本吧。
    本文的目的是梳理出軍工股的大平臺,哪些股票值得重點分析,後續的成長方式分析、估值談論、操作訣竅等話題都是建立在這種業務劃分之上的。主營突出、具備核心競爭力和資產稀缺性的軍工股不超過二十只,未來三五年我的軍工分析都是基於這二十來只股票,每年聚焦到三只左右的可交易標的,從估值情況和業務前景等方面仔細篩選,這個“軍工思考”系列共八期,歡迎拍磚。
    三種類型軍工企業分別為“純正軍工股”、“民營軍工股”和“概念軍工股”,劃分的依據是綜合考慮“軍品業務占比”和“控股股東背景”兩個因素。這里面在三種類型的公司選擇上都是我有把握的長期跟蹤的股票,還有很多不錯的股票暫時還沒有精力去跟蹤,在這里就沒有涉及。財務數據主要來自2013年財報,部分來自2014中期報告,市值數據為2014年7月31日收盤價格計算所得。

A   三種軍企之“純正軍工股”,有哪些軍品資產?
     “純正軍工股”的主營軍品業務,涉及的業務主要集中軍用艦船、戰機、航電和航控系統、軍事衛星、軍用光電和導航系統、導彈及雷達和陸戰機動平臺等領域,上市公司涵蓋了海陸空天打擊和防禦方面的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面的軍品資產。下面聊一聊上市軍工股中主營業務突出、專註軍品領域的公司。

一、中國重工,股票代碼:601989,軍用艦船

產業布局:中國重工是超大型水面艦艇的壟斷生產商,公司在艦載武器裝備關鍵技術、艦船用配套產品技術方面擁有大量高質量科技成果和自主核心技術,產品包括艦艇用柴油機及部件、艦載武器發射裝置、艦艇用導航設備、艦艇用通訊設備、軍用加固計算機、艦艇用傳動裝置等多種軍用艦船裝備。中船重工集團將下屬的大船重工、渤船重工、北船重工和山船重工四大骨幹船舶造修企業相應股權註入後,中國重工已成為全國唯一的全產業鏈的艦船和海洋工程制造企業。
營收利潤: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585.01億元,利潤總額44.05億元,實現凈利潤35.65億元,其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5.77億元,綜合毛利率17%,總市值892.34億,流通市值789.57億。考慮到公司 14 年完成資產重組後的影響,預計公司14至15 年EPS 分別為 0.197元和 0.253 元。
風險提示:相關改革政策出臺滯後。

二、航空動力,股票代碼:600893,中航發動機資產平臺

產業布局:主營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煙氣透平動力裝置、航天發動機及其零部件,定位於中航工業旗下航空發動機資產整合平臺。在未來5-10 年中,國內直升機、新型號作戰飛機、軍用運輸機、民航大飛機等新裝備機型,以及原有飛機升級和維修,將會產生大量發動機需求,發動機是飛機的4 大組成系統之一,一般占飛機總價值的20%-25%,中航工業規劃至2020 年實現1 萬億元的銷售收入規模,航空發動機板塊的收入規模將達到1,500-2,000億元。
營收利潤:2013年航空發動機含衍生產品營業收入39.7億,收入占比50.12%       ,營業利潤9.43億,利潤占比79.78%,毛利率23.74%,總市值481.92億,流通市值268.62。公司14-15 年EPS 預測為0.42、0.54 元。
風險提示:軍品交付進度的不確定性。

三、中航電子,股票代碼:600372,中航航電龍頭

產業布局:主營航電產品,包括航空、航天、艦船、兵器等領域機械、電子類產品的研制、生產、銷售及服務,中航電子是我國航空電子領域的龍頭企業,依托中航工業集團的技術和資源優勢,處於行業壟斷地位。航電業務將充分受益於我國航空產業的飛速發展,國產新機型的增加和航電產品的更新換代將成為公司航電業務的主要增長點,未來低空空域開放以及國產大飛機的投產將成為公司新的增長空間。
營收利潤:2013年航電業務營業收入47.4億,收入占比70.98%       ,營業利潤    16.3億,利潤占比84.89%,毛利率34.35%,總市值388.78億,流通市值388.78億。2014-2016 年每股收益為 0.39 元、0.53 元和 0.62 元。
風險提示:軍工研究所改制不達預期

四、 中航飛機,股票代碼:000768, 軍機民機軍民融合

產業布局:公司致力於打造軍民融合型的民用飛機、軍用飛機兩大產業體系,2013 年是公司完成資產重組正式運營的第一年,整合了西飛集團公司、陜飛集團公司、中航制動、中航起等四家公司航空業務相關資產。目前公司轟-6、殲轟-7、運-8 等產品是我軍主力核心機型,訂單飽滿,以運-8 為平臺改裝的預警機(空警-200) 、反潛機(高新 6) 等改進機型品種多樣,潛力豐富, 中遠期運-20 前景值得期待,預計未來 20年運-20 訂單達到 350-400架,金額達到 5000 億元以上。公司作為我國大型運輸機的唯一制造商,空中力量的加速建設將為公司貢獻大量軍品訂單。
營收利潤:2013年航空工業產品營業收入162億,收入占比     93.70%,營業利潤18.3億,利潤占比94.09%,毛利率11.32%,總市值313.95億,流通市值276.8億。 2014-16 年EPS 分別為 0.17、0.23、0.30 元。
風險提示:新產品量產晚於預期,費用攤銷影響當期利潤。

五、 中國衛星,股票代碼:600118,衛星制造龍頭企業

產業布局:公司是“衛星制造國家隊,北鬥應用排頭兵”中國衛星致力於1000公斤以下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的研制與生產,主要產品包括CAST100、CAST968( CAST1000)以及CAST2000為代表的三類小衛星柔性平臺,可滿足對地觀測、海洋觀測、空間科學、通信、技術試驗等多領域的應用需要。截止至2013年底已成功發射42顆現代小衛星,占據國內市場份額的80%,剩余市場份額主要由公司大股東航天五院控股其他公司研制生產。而這部分資產有望未來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註入到中國衛星這個上市平臺。
營收利潤:2013年衛星和航天產品營業收入47.9億,收入占比99.77%   ,營業利潤5.44億,利潤占比98.28%,毛利率11.36%,總市值233.19億,流通市值233.19。2014-16年EPS分別為0.32元、0.39元、0.45元
風險提示:北鬥產業推進不達預期,募投項目研制進展不達標

六、 成飛集成(中航防務),股票代碼:002190,航空防務平臺

產業布局:今年5月資產註入以後,公司的主營業務將會發生重大轉變,由原來的汽車零部件業務向防務飛機總裝業務轉變。成飛和沈飛作為中航工業旗下戰鬥機研發和生產的主要單位。旗下有多款成熟戰鬥機型,如:殲10、殲11B 等。也有正在研發的殲15、殲20等。洪都科技是以空面導彈的研發和生產為主業的公司,主要產品具有適用範圍廣、精確打擊等實戰能力。公司業務轉型以後,正處於裝備升級換代的周期里,公司未來3-4 年將受益於空軍裝備的提升。
營收利潤:根據成飛集團、沈飛集團、洪都科技及公司原有業務的發展,預測公司未來2014-2016 年營業收入為225.88 億元、293.64 億元和381.73 億元,凈利潤為7.96 億元、10.39 億元和13.53 億元。
風險提示:資產註入和配套融資不能按時完成。

七、北方導航,股票代碼:600435,導航控制骨幹企業

產業布局:其前身""華北光學""建於1960年,是首家整體上市的軍工企業。公司主要以光纖、激光、微機械陀螺等慣性技術及相關控制技術應用為重點,開展慣性器件及慣導系統、衛星定位及導航系統、航空炸彈、通信系統的工程化研制、生產經營與市場拓展,開展制導火箭、制導航彈、靈巧彈藥、智能化彈藥和無人機、無人車等無人平臺等領域的研發與市場開拓,積極拓展慣性導航、控制技術與通信技術的民用市場。
營收利潤:2013年軍民兩用產品營業收入9.96億,收入占比94.73%       ,營業利潤    3.18億,利潤占比96.57%,毛利率31.96%,總市值175億,流通市值175億。
風險提示:主營業務收入波動風險。

八、 哈飛股份,股票代碼:600038,直升機資產平臺

產業布局:主營軍民用直升機。哈飛股份是中航工業集團直升機板塊唯一的上市公司,有望成為直升機板塊資產整合的平臺。2012 年7 月,哈飛股份公告,擬以定向增發股票購買資產的方式,註入昌河航空、昌飛零部件、惠陽公司、天津公司等4 家公司100%的股權以及哈飛集團的部分資產,註入完成後公司將基本實現集團民用直升機整機和零部件資產的全覆蓋,核心產品除了原哈飛的Y12 系列飛機、直9 系列,還增加了直11、直8 以及其他新型直升機產品。今明兩年,直-11、直 15、武直-10 軍機配套零部件生產、AC310、AC301A/AC311、AC313 民機制造業務將成為哈飛新的增長點。
營收利潤:2013年航空產品營業收入105億,收入占比97.08%,營業利潤    11.4億,利潤占比96.88%,毛利率10.84%,總市值167.41億,流通市值95.81億。2014~2016年凈利潤2.81、3.17和3.81億元。
風險提示:新型直升機商業化推進不達預期。

九、中航動控,股票代碼:000738,中航動力控制系統平臺

產業布局: 2009年,ST宇航經過資產置換與非公開發行,完成了重大資產重組。公司目前主營業務由此變更為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產品的制造。中航動控是中航工業航空動力控制系統板塊運營管控與資本運作平臺,是國內唯一從事航空動力控制系統研制、生產、銷售及服務的企業,公司80%以上的資產都屬於軍品,除去外購的航空發動機外,國內所有的軍用飛機的控制系統都是由中航動控制造。我國航空發動機產業目前已經受到國家高度重視,航空發動機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出臺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營收利潤:2013年航空發動機含衍生產品營業收入16.3億,收入占比62.27%,營業利潤4.66億,利潤占比79.44%,毛利率28.68%,總市值153.06億,流通市值125.96。公司2014-2015年EPS分別為0.33元、0.47元。
風險提示: 航空發動機重大專項推進不及預期。

十、 航天電子,股票代碼:600879,航天遙控遙測

產業布局:公司主營航天專用產品,遙測遙控產品占有我國航天衛星火箭發射配套市場的90%以上,具有專業技術壟斷優勢,是軍用衛星導航系統的主要供應商。

公司大股東航天時代電子公司存在資產註入的動機。尚未註入上市公司的企業資產還有7107 廠、7171 廠、230 廠和航天時代光電,研究所資產包括13 所、771 所等。目前大股東7107 廠2013 年動工的寶雞航天產業基地項目需要投入資金13.5 億元,通過資產註入配套融資無疑是理想選擇之一。公司在無人機領域技術領先,無人機業務將成為公司今後利潤重要的增長點。
營收利潤:2013年航天軍用產品營業收入36.0億,收入占比87.56%,營業利潤   8.46億,利潤占比86.53%,毛利率23.53%,總市值134.41億,流通市值134.41億。2014 至2016 年的EPS 分別為0.27 元、0.31 元和0.35 元。
風險提示:研究所改制註入進度慢於預期。

十一、洪都航空,股票代碼:600316,教練機無人機

產業布局:主營基礎教練機、通用飛機等,公司是廠所合一的公司,有原型機的開發能力,未來將不斷推出新機型。目前累計生產飛機超過5000架,其中K8超過700 架,未來生產的飛機主要為K8中級教練機、L15 高級教練機、L15 衍生機型、無人機及大飛機結構件。公司兩個關鍵產品L15 和無人戰鬥機的3 個重要機型(L15 高教機、輕多、無人戰鬥機),國家大力發展國防裝備的大趨勢,持續公司未來高速增長,無人戰鬥機更是代表了未來戰爭和國防的智能化、無人化的方向,公司生產的的新一代無人機已經下線,無人機將打開司中期成長空間。
營收利潤:2013年航空產品營業收入16.7億,收入占比58.43%       ,營業利潤1.87億,利潤占比75.95%,毛利率11.20%,總市值128.44億,流通市值128.44。2014 至2016 年的EPS 分別為0.5元、0.73 元和0.82 元。
風險提示:教練機交付數量及交付時間低於預期。


十二、中航機電,股票代碼:002013,中航航空機電資產平臺

產業布局:中航精機是中航工業旗下航空機電系統業務的專業化整合和產業化發展平臺,公司的軍用航空機電業務為我國在研在產的軍用飛機提供配套產品和服務。
   2013 年,公司啟動了 18 家相關企業的托管事項,托管企業涉及空氣管理系統、防護救生系統、防除冰系統、空降空投系統等航空機電產品,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共計 95 億元。隨著“托管+更名”的完成,機電板塊的資產整合仍將繼續推進,托管企業一旦條件成熟即有望分批註入上市公司。
營收利潤:2013年航空發動機含衍生產品營業收入37.6億,收入占比55.90%,營業利潤13.2億,利潤占比76.40%,毛利率35.00%,總市值113.17億,流通市值46.27。2014~2016 年每股收益 0.71元,0.90元,1.16元。
風險提示:航空機電產品交付放緩。

十三、中航光電,股票代碼:002179,軍用連接器
產業布局:公司為軍用級連接器及其解決方案的龍頭廠商,其軍工業務收入約占整體收入的六成。作為中航工業旗下基礎電子元器件平臺型公司,公司軍用連接業務方面處於半壟斷的市場地位,廣泛應用於空軍、海軍、航天及陸軍裝備中的電、光、流體連接中。在軍隊裝備現代化的背景下,公司軍用業務增速或將實現超出整體軍費增長的成長性,為公司貢獻穩定的收入來源。在新型飛行器中,電傳動將替代液力傳動,公司為國內飛機系統集成安裝架的唯一供應商。
營收利潤:2013年軍用級連接器相關產品營業收入16.8億,收入占比64.67%       ,營業利潤6.60億,利潤占比76.20%       ,毛利率39.21%,總市值95.85億,流通市值95.85。2014-2016年EPS為0.7、0.96、1.3元。
風險提示:市場開拓低於預期。

十四、振芯科技,股票代碼:300101,軍用北鬥芯片和終端

產業布局:主營北鬥導航產業鏈上遊元器件和終端研發和生產。公司業務主要分布在五個版塊:衛星定位終端,設計服務,安防監控,元器件,北鬥運營,,歸屬三大類“北鬥導航”“高端器件”“視訊技術”。振芯科技專註北鬥導航業務,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從北鬥一代開始,在軍事領域,已經形成了雄厚的技術積累。2013年公司抗幹擾、基帶信號處理等技術已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研制的5個型號“北鬥二號”終端產品在國家主管機關測評中獲得3個第一,1個第二和1個第三的測評成績,並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及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授予“北鬥二號衛星工程建設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
營收利潤:2013年公司北鬥終端實現1.5億元銷售,同比增長69.89%,元器件實現銷售額2493萬元,合計1.75億,占公司13年總營收2.61億的67%,總市值65.91億,流通市值42.04。2014~2016 年每股收益為0.24 元、0.30 元和0.31 元。
風險提示:訂單未能及時確認收入。

十五、航天電器,股票代碼:002025 宇航級電子元器件

產業布局:公司具有航天和軍工背景的電子元器件專業制造商。在航天、航空、電子等高科技領域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竟爭力,是國內唯數不多掌握宇航級產品關鍵制造技術的高端電子元器件供應商。2012年,公司圓滿完 成“神舟九號” “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等配套任務,隨著國 家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等重大項目的推進,對滿足空間環境特殊要求的宇航級機電組件產品需求增加,公司宇航級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擴大。061 基地下唯一上市平臺,未來或有新一輪資產註入空間。
營收利潤:2013年航空軍品連接器營業收入8.47億,收入占比61.80%   ,營業利潤3.65億,利潤占比65.72%,毛利率43.03%,總市值59.37億,流通市值59.34。
風險提示:軍民業務競爭格局加劇。

B   三種軍企之“民營軍工股” ,成長性來自“軍民兩用”

     引入民營資本參與軍備建設、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是國內軍工產業發展的大趨勢。有時候 “民營軍工股”被市場用“民參軍”這個詞匯來代替,這個分支是未來軍工股的大亮點,也是軍工成長股的沃土,這里面包括開拓軍品市場的民營公司,比如高德紅外的紅外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打破了國外相關領域的技術封鎖和產品壟斷,軍用紅外產品得到了政府和軍隊的大力支持和肯定,海格通信在軍工信息化領域逐年滲透,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優勢,機器人在武器裝備智能化領域一直探索和開拓,產品已經得到了軍方的高度認可,中海達在海洋領域建立巨大的商業競爭力之後再向軍品市場拓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這類企業走的道路是:“民參軍,軍促民,軍民融合”——新時期中國軍工發展的有益探索。

一、  高德紅外,股票代碼:002414,紅外夜視設備

產業布局:公司在軍用紅外成像設備及關鍵器件領域擁有核心競爭力,公司在國內率先完成某新型完整武器系統的研發工作,現為國內唯一一家取得武器系統總體資質的民營企業。公司的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產業化項目將在國內率先實現年產非制冷焦平面探測器150 萬片的產能,在軍工領域將全面形成進口替代。
     國家領導人及軍方高層近年來連續到公司調研,一方面標誌著國家引入民營資本參與軍隊裝備建設戰略正在加快實施,另一方面也突出了高德紅外在民資軍工行業中的龍頭和典範地位。去年7 月份習近平主席視察公司,今年3月份空軍副司令員張洪賀參觀公司,這次又是國務院副總理來考察工作,高層領導如此高級別、高密度地調研一家民營軍工企業實屬罕見。公司量產焦平面探測器之後,將驅動民用車載紅外夜視和安防夜視改造市場快速發展。
營收利潤:2013年航空軍品連接器營業收入3.54億,收入占比99.49%   ,營業利潤1.89億,利潤占比99.2%,毛利率53.22%,總市值122.2億,流通市值86.9億。公司2014-2015 年EPS 為0.20 元、0.42 元。
風險提示:紅外焦平面探測器項目推進低於預期。

二、  海格通信,股票代碼:002465,軍事通信北鬥導航

產業布局:海格通信是老牌軍工信息設備商,業務主要圍繞軍用通信技術展開。無線通信業務收入將保持 10%-20%增速。 無線通信業務是公司的傳統業務,優勢明顯,公司短波電臺技術基本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最高,在 30%-40%之間。軍用無線電臺業務發未來平穩增長,收入將保持 10%-20%的增速。北鬥導航業務 2014 年進入高速發展期。公司北鬥導航已構建“天線-芯片-模塊-終端-系統-運營”完整北鬥產業鏈,產品以軍用為主,也有少量行業應用。公司中長期將受益於未來“武器系統化、國防信息化”的建設。
營收利潤:2013年營業收入16.2億,,營業利潤8.41億,毛利率52.09%,總市值153.8億,流通市值139.4億。2014-2016年EPS 分別為0.47 元、0.56 元和0.66 元
風險提示:訂單低於預期。

三、  機器人,股票代碼:300024,裝備智能化

產業布局:公司機器人技術源自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以自動控制技術為核心攻克共性關鍵技術,通過創新應用形成:工業機器人及其成套裝備、物流與倉儲自動化成套裝備、自動化裝配與檢測生產線和交通自動化系統,是技術聚焦型企業。軍品領域:公司特種機器人項目進度符合預期,用戶對項目執行過程中定期檢查結果表示滿意。目前公司還在接受客戶委托進行多種型號特種機器人的預研。軌道交通領域:公司擁有計算機系統集成一級資質(第一家非計算機服務和軟件行業獲得此項資質的企業),可總承包國內地鐵綜合監控系統、國鐵大項目、政府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統集成等重大項目。
營收利潤:2013年營業收入13.1億億,,營業利潤4.32億億,毛利率33.07%,2014年中期營業收入6.57億,營業利潤2.08億,毛利率31.61%,總市值185.3億,流通市值179.5億。2014、2015 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57 元、0.80 元。
風險提示:下遊產業需求低於預期,行業競爭加劇。

四、  中海達,股票代碼:300177,測繪龍頭

產業布局:是國內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領域第一家、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上市企業。公司設有業內唯一的企業博士後工作站,與中科院水聲研究所、武漢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南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聯合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公司的雙頻GPS接收測量技術、高精度GIS數據采集處理技術、超聲波測深測量技術等被評定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公司圍繞“產品+系統工程+服務”三層盈利模式,深耕“測繪勘探、海洋探測、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四大業務領域;涵蓋數據采集、數據提供、數據應用及解決方案等全產業鏈。受益於“民參軍”政策,公司今年獲得《武器承制單位註冊證書》,公司的聲吶、三維激光、高精度測繪等產品將對軍方供貨。
營收利潤:2013年營業收入5.38億,營業利潤2.72億,毛利率50.56%,2014年中期營業收入2.74億,營業利潤1.41億,毛利率51.62%,總市值60.1億,流通市值30.1億。公司14-16 年EPS 預測分別為0.39、0.56 和0.80 元。
風險提示:市場競爭風險、重大技術變革風險。

C   三種軍企之“概念軍工股”,把握不了就放棄

    典型的概念軍工股指的是控股股東屬於十大軍工集團之一,但是主營業務並不是軍品,這是歷史和現實條件的產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政府中幾個部門:核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兵器工業部等,也曾經叫過五機部、七機部等,這就是中國現在十大軍工集團公司的前身。後來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為了轉變政府職能,把這些部門改為公司,即: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這就是原來的五大軍工集團。1997年為了引入內部競爭機制,這五大軍工集團均一分為二,形成了軍工十大集團公司,後來中航一二集團合並為中航工業集團,就變成了九大集團,現在提的十大集團指的是加入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每個集團下屬很多公司,其中的很多公司為了擺脫軍工業務連年虧損的局面,集團內部經過不斷的調整結構,開拓民用市場,其中一些陸續打包上市融資。
     比如,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中航三鑫、中航地產、飛亞達、深天馬等,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的中國嘉陵、湖南天雁(原ST輕騎)、利達光電、西儀股份,這些公司沒有核心盈利的軍品業務,民用業務競爭力很弱,長期掙紮在虧損的邊緣,通常為了保殼,在ST後,集團公司通過資產註入手段,將部分軍品資產打包註入上市公司,從而使得公司“烏雞變鳳凰”,這也是資本市場將軍工股定性為“題材炒作”的重要原因。


西點老A的投資理念:
《半年總結:堅定地走在“專註投資”的路上》
http://xueqiu.com/1512170192/29999513
《股市,我們賺的是什麽錢?》
http://xueqiu.com/1512170192/30628119
西點老A的軍工股草根投研:
《關於構建軍工股“3231”投研體系的草根探索》
http://xueqiu.com/1512170192/30236665
《前海開源 王宏遠:軍工未來10年就是房地產過去10年》
http://xueqiu.com/1512170192/30548488
《秋季攻略:堅定轉變“兩個思維”,戰略做多“三駕馬車”》
http://xueqiu.com/1512170192/30492115

“軍工思考”系列預告:(爭取每周一篇,歡迎拍磚)

軍工思考一:解碼“三類軍企”的業務布局(本文)

軍工思考二:軍工股兩種成長方式之我見

軍工思考三:淺析軍工股的三種估值

軍工思考四:軍工股的操作要訣

軍工思考五:如何理解北鬥導航投資機會的“確定性”

軍工思考六:“民參軍”,軍工成長股的沃土

軍工思考七:“註入和改制”,軍工股的不敗神話?

軍工思考八: 三個角度三條主線,揭開軍工股的神秘面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330

【文化解碼】閱讀,卻不限於書籍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424

“閱讀”母親年輕時的照片,“閱讀”年少時習慣哼唱的歌曲,用心累積美好靈魂經驗

閱讀是一種源自書籍,卻不限於書籍的人類美好行為。我們閱讀書籍,然而我們也閱讀繪畫、閱讀雕刻、閱讀音樂,還有,閱讀人。

當我們“讀一個人”,意味著不只是看看他,認識他,而是要深入理解與他相關的種種。什麽時候,我們會不只看看一個人,點點頭跟他打個招呼,卻會想要“讀一讀”他呢?顯然,第一,我們從蕓蕓眾生中挑出這個人,對他產生了最高度的興趣;第二,我們覺得這個人跟我們的生命,有某種特殊親近的連結。

需要用心時,我們就“閱讀”;希望有些什麽知識或經驗,可以觸動我們的靈魂時,我們就“閱讀”。從閱讀書籍來的態度教我們,要放慢速度,同時放開感官的敏銳接收範圍,我們才有辦法專註地對待格外重要的事物,也才有辦法讓外界外來的東西,進入自己,變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我們常習慣性地以為,讀書動用的就是視覺。我們是用眼睛看書,然而只動用眼睛的話,我們看了書卻沒有讀到書。我們跟書之間的關系,也有很多種,翻翻看看,不等於閱讀。

唯有啟動了所有的感官感受,尊重地先願意視書籍為一個獨立且豐美的世界,讓文字記錄的意義隨時幻化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而且投註以悲欣痛喜,依照書的訊息調整我們的世界關照與生命理解,我們才真正“閱讀”了一本書。

用抽象語言描寫起來似乎那麽艱難的過程。奇怪,這卻是我們大部分人從小一接觸到書很自然就會了的。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就內化相信了,這種“閱讀”態度是對待書本最好的方式。

通常,我們不會自然地如此投註對待電視電影,甚至不會如此投註對待平常聽到的音樂。是因為和書相處,累積了“閱讀”的美好靈魂經驗,有一天,我們才突然意識──那,難道不能用同樣的態度來“閱讀”別的東西嗎?“閱讀”一張母親年輕時的照片,突然,本來看照片不曾有的感動,鋪天蓋地淹沒了我們。“閱讀”一首年少時走在涼風街道上習慣會哼唱的歌曲,突然聽到了自己生命中本來一直沈默著的某個腔調。

“閱讀”是動員生命感受與外物誠摯對應的訓練,過去因為書籍在文明傳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借由對書籍的謹慎態度,最容易自然學到“閱讀”。現在的人,書讀得越來越少,損失的不是書中承載的那些訊息內容,毋寧是本來可以從和書的互動中養成的“閱讀”習慣與能力。畢竟,我們不太可能用以前讀書的敬謹態度來看待網絡上五花八門的信息,不是嗎?

如果有一天,生命中再也沒有可以引發我們“閱讀”沖動的人,或者,對於再有趣再親近的人,我們都失去了“閱讀”他們的本事,那麽,活著是不是少了越多靈魂悸動的快樂?

作者為臺灣作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74

解碼人口密度的時空變遷擴張的城市,收縮的人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082

“建設用地存在外延擴張、粗放利用的情況。2000-2011年,中國城鎮建成區面積增長了76.4%,但同期城鎮人口增速是50.5%。”

2014年11月30日,國土部規劃司司長董祚繼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著重談及了城鎮化中的“人地失調”問題,“人的城鎮化,是城鎮化推進中的明線,而正確處理人地關系,實現人地和諧是一條重要的暗線”。

從官方到民間,人地關系正成為關註城鎮化的一個重要視角。

在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BCL合作機構解譯的遙感數據等信息基礎上,北京城市實驗室(Beijing City Lab,以下簡稱BCL)就借助Geocoding Map等工具進行空間分析,探尋中國人口密度的時空變換,這種變換也恰是中國城鎮化進程中人地關系的一個“切面”。這是一家民間學術機構,由龍瀛、吳康、王江浩等青年規劃師和地理研究者共同成立。

對1980和2010年中國地級以上城市的城鎮建設用地面積進行統計分析後,BCL發現六成以上的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翻倍,有19個城市的面積甚至翻了五倍以上,其中京津翼、長三角和珠三角正是城市擴張程度較為顯著的區域。城市範圍的擴大,是中國近30年城鎮化進程中最鮮明的現象之一。

擴張之最是東莞,這個曾經的小縣城三十年間城鎮建設用地面積擴大了26倍。也有少量城市擴張有限,11個該指標增幅不超過20%的城市里,7個位於黑龍江和內蒙古。另外,“北上廣深”這四個超大城市的城鎮建設用地這30年下來,擴張倍數分別是4.05、2.07、3.72和3.49。

有趣的是,一些城市大幅擴張,並不是伴隨著人口的進一步集聚,而是伴隨著人口密度的稀釋。44個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翻了四倍以上的地級市里,有8個人口密度沒有增加甚至減少了,其中四川廣安、山西呂梁和雲南普洱同時還位列十大面積擴大幅度最大城市。

單純觀察人口密度的話,全國654個城市中有超過27%出現了人口密度收縮,其中包括一個省會城市烏魯木齊和四十余個地級市(市轄區)。

BCL特別註意到,除了內蒙古呼倫貝爾周邊人口密度嚴重下降,湖北省內也存在連片的城市人口密度減少——6個地級市、21個縣級市,另外人口總量進入下降區間的東北三省,人口密度減少的城市數量和面積也“不容小覷”。

在國際上,對城市人口密度收縮的關註由來已久,這時常被看作是一個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標誌。究其原因的話,經濟從制造業向服務業的轉型、城市的郊區化、人口老齡化、戰爭或災害、制度變遷等都是常見原因。但在中國這個人口大國,收縮現象還沒進入主流視線。

和國外情況不同,BCL分析認為,中國的城市人口密度收縮,主要是基於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城市內人口由邊緣向中心集聚,以及市轄區範圍調整等原因。

為了更精準地觀察,BCL進一步將“人地關系”、“人口密度”的研究單位細化到了鄉鎮和街道這一最小的區域劃分單位上。

當然,中國人口密度的基本格局並沒有突變,2000-2010年間,華北平原、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關中平原等依然是中國最主要的人口密集區,人口密度普遍在500人/平方公里以上。從總量上來看,人口密度也是在增長的,2000年全國39007個鄉鎮街道的平均人口密度為873人/平方公里,2010年上升到977人/平方公里。不過,整體增長背景下的“局部收縮”更引人側目。

BCL計算獲知,這十年間,全國有超過兩成的鄉鎮街道常住人口密度出現顯著變化(增減幅度超過25%),但也有超過三成的鄉鎮街道人口密度處於下降狀態,大大多於人口密度增加的鄉鎮街道——這些意味著2000年以來中國人口的再分布具有明顯的空間不均衡性和進一步集聚性。

從面積上看,十年里人口密度下降的鄉鎮街道範圍,總計超過324萬平方公里,覆蓋中國陸地的三分之一。

總的來說,在人口密集、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的中東部地區,呈現出人口由鄉鎮向街道流動和從欠發達的城市群外圍區向經濟發達的城市群核心區流動的趨勢。

在西部,還有另外一些因素影響著人口密度的變化,比如,邊境地區的開發促使人口大量遷入新疆和雲南,同時這兩個省份作為少數民族聚集地,人口自然增長率也較高,而資源的開發則刺激勞動力大量湧入內蒙古和山西。

與之相關的是,全國呈現出兩大明顯的人口流出連綿區。一是西南的川渝黔連綿區,除了成都、重慶和貴陽等少數中心城市的街道,大部分鄉鎮均呈現常住人口顯著流出的狀態;另一個是浙西南-閩西連綿區,這一帶屬於山區,是這兩個沿海發達省份里的不發達區域,人口便流向了附近繁榮的長三角和珠三角。

那些城市“面積”在擴張,人口密度在降? (JZ多媒體解決方案/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95

解碼中概股暴跌與創業板暴漲背後的奧秘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05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12 14:18 編輯

解碼中概股暴跌與創業板暴漲背後的奧秘
作者:點拾


推薦閱讀:中概股分化的盤點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50&extra=



中概股思考的第二篇,我想說說中概股暴跌和創業板暴的粗淺點。是一個很有趣的象。就在大一年多年,中概股最火候,大量的本市都在研究中概股。些公司是中國最好的互網企者有幾次參加券商的策略會,大家都A股沒意思,不如看看中概股。然而一年多以後,創業板互網公司的火爆似乎脫了地心引力。者身邊許多曾經熱衷於中概股的投者都已頭殺創業板。而經過這的背多國內創業板互網的“小弟”公司,市經開始向中概“大”大哥了。比如,搜房#SFUN#市25美元,而號稱小搜房的三六五網市102人民逗遊戲#DSKY#5美元不到,而市場份額比其小得多的昆177人民;教育龍頭方#EDU#市32美元,而去十個月才始被人熟悉的全通教育市192人民;奇虎#QIHU#市60美元,放在A股也不算大。到底這種是什造成的


認為第一的原因來自於稀缺性溢價。意思?就是A股由於真正的互網公司很少,所以和互網相的公司都會有所的“稀缺性溢價”。A股真正具有互網思和商模式的可能只有十多家公司。如果三六五網,就無法A股投產電商概念股,如果全通教育,就享受不到在教育的口,如果買東富,同花,恒生子,金就無法真正享受互網券商來的高行景氣度。去半年以來,我看到了大量的互+的公司(傳統公司始向互型,一年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螳螂),但是A股真正的互網公司太少太少。


一旦投資標的有稀缺性,就一定會出稀缺性的溢價。者曾經說過,如果A股只有一家行股,招商行,那其估一定不是目前的水平,可能會到20倍市盈率甚至更高的估。相反我看美股,里有全世界最好的互網公司,完全沒有任何稀缺性。即使我不中概股,我也可以谷歌#GOOG#,Facebook#FB#,亞馬遜#AMZN#,Netflix#NFLX#等。都是全世界最好的互網公司。就是大量業務處型期的中概股,市都以暴跌回。因者不會賭你是否成功,他完全可以其他定性更高的互網公司。比如搜房,其要型的地產電商是一個空巨大的行,一旦型成功,其股價一定會超越史新高。然而,在其數據沒有deliver之前,市場寧願撤,去購買更安全的品。相反,如果這種轉生在A股,者相信市會以2-3個停來迎。


更深一的原因個市結構的不同。者曾一篇文章,A股的投結構以散戶為主,而由於中國人的本性中性更,中國的本市更像一個賭場,博的成分很。相反,美國的本市以機主。這導致中國本市更加感性,而美國更加理性。股價=EPS*PE。我看到美國的大量牛股都是依靠EPS的增完成。即使像亞馬遜這種沒有盈利的公司,股價也隨著其每個季度的基本面波就是麽對於美國互網公司來,其一年最重要的刻就是每個季度的業績發布和分析師電話。之前我就看到互電視龍頭Netflix #NFLX#由於前一個季度的subscriber數量低於期而下跌,之後數據回升後,股價又重新上。美國的互網投在看公司的商模式和景同,也非常在意每個季度數據背後的公司基本面。


相反,中國的本市由於其博的本性,投者更多把公司看做一種籌碼籌碼是在什位置拿的,未來是否有更多的人來接籌碼得更重要。於公司的分析,由於本市的特性,大家更多是看行,公司最成什麽樣子。就體在,當大量的件企增加支向互(往往意味著短期業績會比差),股價都是通大幅上來回的。所以中國的投者更多是PE的提升,也是A股大牛股性最大的一個段。從點看,我理解,美國互網公司最EPS(或者盈利的提升),中國互網公司的是估提升(被市場認可,業務轉型,註度提高)的。如果理解了點,認為美國科技股能賺錢時間,而中國互網公司能賺錢時間更快。


這種未來何去何從?者相信市是有效合理的。隨著註冊制的推出,稀缺性溢價會逐消除,而隨著型的察期去,大量A股的網公司也會被證偽其商模式。這種,甚至市的背逐步會回正常,只是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71

為國接盤也要懂戰略:央企重組終極解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06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6 13:23 編輯

為國接盤也要懂戰略:央企重組終極解碼
作者:管清友、朱振鑫、張瑜、張德禮

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央企一直是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而隨著南北車以及中電投和國家核電的合並,央企的整合重組無疑成為了市場最為期待的一環。但客觀來看,央企整合是一項難度極高的複雜工程。如果圖一時之快而盲目合並,後患無窮,過往已經有過很多慘痛教訓。所以,期待大規模的集中整合是不現實的,未來央企的整合必定是謹慎而有選擇的推進,市場必將經歷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

一、央企整合之路:從“分”到“合”,從“李榮融時代”到“後李榮融時代”

央企整合並不是新事物,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2003年之前,還沒有“中央企業”的說法,只有所謂的大國企,這個階段“大國企”重組的主要思路是拆分,比如近期合並的南北車就是在2000年由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拆分而來,其他影響較大的拆分案例還包括國家電力公司(2003)、中船工業(1999)、中核工業(1999)等。2003年國資委成立之後,中央正式賦予了“中央企業”的光環,而對央企改革的思路也從“分”轉向“合”。

自那以來,央企的整合大體經歷了“李榮融時代”(2003年3月到2010年8月)和“後李榮融時代”(2010年8月至2014年)兩個階段。

1、李榮融時代:狼吞虎咽,消化不良

李榮融時代的央企整合速度較快。李榮融明確提出到2010年把196家央企縮減至100家左右,並把“培育30-5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當作“一生的夢想”,要求央企“做到各自行業的前三名,做不到的,你就自己找婆家,你找不到的話,我給你找”。

在這種思路之下,一批做不到“前三名”的央企被並入行業“排頭兵”。李榮融主政的7年時間里,央企數量從196家大幅縮減至123家,而全球500強的數量則從7家增加至38家,總利潤也從2400億增長至1萬億以上。

看上去,李榮融時代的央企重組基本實現了“做大做強”的目標,但實際上效果並不理想。

首先是“消化不良”。有些央企過於追求做大企業規模,並購超出自身資金實力,以致於背上沈重的債務包袱。從2003到2010年間,央企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從57%升至65%左右,遠遠超出國際平均水平。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需求急劇萎縮,很多傳統產業的資產負債率飆升。兩個典型的案例是中冶和中鋼。中冶集團在投資唐山恒通虧損74億元之後,負債率高達85.5%,近乎資不抵債;

負債率最高的央企是中鋼集團。據官方披露,自2009年以來,中鋼集團的資產負債率連續5年超過90%,巨大的債務負擔導致其連年虧損。

其次是“整而不合”。有些央企形式上實現了整合,但在實際業務經營和人員管理等方面並沒有實現協同效應,反而因為盲目擴張增加了內部損耗。由中外運和長航兩大集團整合成的中外運長航集團是一個典型的失敗案例。

一開始,兩家的整合被寄予厚望。兩大集團原來是航運板塊的老三和老四,與老大中遠集團(運力占55%)和老二中海集團(運力占25%)相去甚遠,整合之後可以與中遠和中海形成更有效的競爭。國資委希望以此作為央企合並的教案,要求在2011年完成重組。

但現實遠比想象中殘酷。直到現在,兩大集團的整合都沒有徹底完成。相反,整而不合導致企業盈利狀況直線下滑,2013年集團出現百億巨虧,旗下的長油航運更是因為合並之後連續4年虧損,在2014年6月5日被從A股摘牌,成為央企退市第一股。整而不合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兩家合並的行政色彩濃厚,雙方業務互補性不強。中外運和長航合並主要是迫於國資委的“前三”目標,通過合並抱團取暖。從業務上看,中外運主要從事貨運代理和物流服務,長航主要從事長江流域的運力服務和造船業務,兩者的交叉並不多。合並後,物流業務仍主要集中在原中外運集團旗下,包括中國外運和外運發展兩家上市公司,而造船業務則主要集中在長航集團旗下的長航重工。物流和造船之間並沒有太多的交叉。

第二,管理層和企業文化的融合矛盾重重。同類業務的“合並同類項”在現實中也遇到了人員和文化上的問題。兩家公司的風格差異較大,一個是主要經營內陸業務的內向型企業,一個是靠沿海外貿發家的外向型企業,理念存在沖突。中外運雖在重組後的集團人事中占據主導,但管理層之間的內耗依然嚴重。尤其是原長航旗下的長航鳳凰和長航油運屢屢爆出預期之外的虧損和擔保損失,讓中外運系高層非常不滿,加劇了雙方矛盾。

2、後李榮融時代:細嚼慢咽,數量服從質量

隨著央企整合的難度和風險不斷曝露,後李榮融時代的央企整合明顯放緩。2010年8月王勇出任國資委主任之後,逐漸摒棄了以減少數量為目標的激進思路,更加強調“數量服從質量”,開始轉向“成熟一家,重組一家”。

截至目前的五年間,央企數量僅從123家減少至112家(包括近期合並的南北車),這意味著每年僅有兩家左右的央企被整合,比李榮融時代的年均10家明顯放緩。

十八大以來,新一屆政府基本延續了這一思路:一方面,中央仍然將做強國企作為本輪國企改革的核心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提高國企的核心競爭力”。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3月的國務院常務會上也明確提出“促進強強聯合,優化資源配置,有效解決重複建設、過度競爭等問題”。此前傳言的拆分思路已經不攻自破,“合”仍然是央企改革的大方向。另一方面,央企整合的步伐仍然比較穩健,“成熟一家,重組一家”,基本保持了一年兩家的節奏。

雖然南北車以及中電投和國家核電的整合之後,市場對央企整合的預期空前升溫,但從上述分析來看,央企的整合是一項難度極高的系統工程,如果圖一時之快而盲目合並,後患無窮,過往已經有過很多慘痛教訓。所以,對中央來說,未來對央企整合必定是謹慎而有選擇的推進,堅持“成熟一家,重組一家”的節奏。而對市場來說,相關主題必將經歷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

二、央企整合的五種模式:強強聯合是未來主要方向

第一種是行業內橫向的強強聯合,主要是將行業內業務相同或相似的央企合並同類項,避免惡性競爭,最大程度的發揮規模經濟與協同互補效應,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排頭兵”。這種整合一般是通過換股方式組建新的企業。

過去李榮融時代的強強聯合主要是行業內非龍頭企業的合並(比如中外運和長航就分別是行業的老三和老四),目的是在做大做強央企的同時,保持行業內一定的競爭,防止形成絕對壟斷。

典型的案例就是2009年中國聯通與中國網通合並為新的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打破過去電信行業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局面。經過這一輪電信業的重組,基本形成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

新一屆政府對央企強強聯合的思路完全不同,主要是針對龍頭企業進行整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品牌”,避免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產生惡性競爭、自相殘殺,拓展海外市場、加快產能輸出。

近期南北車合並成“中國中車”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中國北車和中國南車在業務上高度重合,此前已經是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高鐵制造商,在海外業務拓展中屢屢出現惡性競爭,與國家鼓勵高鐵走出去的目標相悖,合並之後這一問題將不複存在。

第二種是行業內橫向的以強並弱,即按照業務相關度將一家虧損企業或者弱勢企業整體並入另一家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央企的核心競爭力。比如2006年中谷糧油集團公司並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兩者在糧油貿易、物流、食品加工等主營業務上多有重合,而中谷的規模和實力遠弱於中糧,中糧一直是全球500強,總資產600億,遠高於中谷的100億。

第三種是縱向的產業鏈整合,即按照產業鏈的相關性將某個行業上下遊企業重組整合,延伸產業鏈,將外部交易內部化,降低企業中間成本。比如2014年11月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整體並入中糧集團。華孚集團並入後,中糧旗下的肉食、糖業和酒業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整合。以酒業為例,中糧通過華孚間接入主了酒鬼酒,中糧在產業鏈的上遊有糧食和高度基酒的優勢、下遊有渠道優勢,酒鬼酒在中遊的白酒生產上有產品優勢,產業鏈上中下遊整合之後產生化學反應。

第四種是主輔分離之後的網狀整合,即把相關央企中非主業資產剝離出來,然後整體與相關行業央企整合成新的獨立企業。經典的案例是電力領域的主輔分離。2011年國資委將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公司部分省級公司所屬的勘測設計企業、電力施工企業、裝備修造企業等輔業和中國水電建設集團、中國水電顧問集團重組,組建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同時將部分省級電網公司所屬的電力勘察設計、施工和修造企業和葛洲壩集團、中國電力顧問集團重組,組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

第五種是科研院所註入央企集團,也算是央企整合重組的範疇。比如2009年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為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並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這種整合有助於發揮央企商業實力和科研院所科研實力的協同效應,一般對相關公司都會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

三、央企整合大猜想之強強聯合:去偽存真

上述五種模式都有助於提高做大做強央企,提高央企的國際競爭力。但對打造龍頭效果最為明顯的還是第一種和第五種模式。李克強總理對本輪整合的定位也非常明確,“促進強強聯合,優化資源配置,有效解決重複建設、過度競爭等問題”,這意味著中央目前最為重視的還是第一種模式:強強聯合。

從客觀上看,這也是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目前國內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必須依靠出口和產能輸出來化解,而在國際市場萎縮的背景下,只有通過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才能實現出口的高增長。而強強聯合的方式短期內可以避免內部的惡性競爭,打造國家品牌,對“走出去”效果最為明顯。

那麽問題來了,哪些央企可能成為下一場“強強聯合”盛宴的主角?十八大以來央企合並共有三個案例,包括2013年中國二重和國機集團的合並、今年的南北車合並以及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合並,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案例中找出一些央企合並的規律:

第一,都是國家重點鼓勵走出去的行業,對出口的帶動作用明顯。南北車所處的高鐵行業曾被李克強總理多次出國推銷,核電領域也是與高鐵一樣的“出海”重點領域。而中國二重和國機集團所處的大型機械制造也是中國出口增長最快、規模最大的行業之一,國資委一直希望打造可以與美國GE、日本三菱等企業競爭的世界級機械設備制造商,國機集團在合並之前就已經在不斷並購補血。

第二,都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高附加值行業,國際市場競爭不能只靠勞動力成本優勢,必須依靠強大的研發和創新能力。這一點上大企業顯然比小企業更有優勢,高鐵、核電和大型機械制造領域都是如此。

第三,中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市場上已經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或者有很大潛力。比如南北車已經是全球前兩大高鐵制造商,國機集團已經是除汽車行業外首家入選世界500強的中國機械工業企業,中國的自主核電品牌華龍一號也已經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

第四,合並企業屬於同一競爭性行業,通過整合可以實現合並同類項,避免惡性競爭。被合並的企業在業務上有很大重合,在國內基本是“南北分治”(很可能是從同一家央企拆分出來的),在國外可能有過惡性競爭的經歷,比如南北車曾在海外投標中自相殘殺,造成國家損失。從國際經驗看,其他國家也大部分是國家品牌的競爭。

第五,屬於非生活性領域,面向的主要是政府或大型企業,壟斷之後對老百姓幾乎沒有影響。比如高鐵和核電,面對的客戶都不是老百姓,社會阻力比較小,而且即便成為市場唯一也很難在與政府買家的博弈中占得便宜。

總的來說,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國家重點鼓勵走出去、高附加值、有一定國際競爭力、業內競爭比較需要國家品牌、非生活性領域的行業,將這些行業內的央企按照合並同類項進行整合。按照這些規律,我們評估了可能整合的幾個領域:

(一)亟需“走出去”的高端裝備領域

最可能出現整合。首先,李克強總理強調最多的就是“中國裝備走出去”,尤其是鐵路、核電等重大裝備領域。這些領域對出口的拉動作用最為明顯,附加值最高,既符合拉動經濟增長的初衷,也符合轉型升級的方向。從國際經驗看,要想保持出口的長期競爭力,就必須依靠高端裝備出口的國家品牌,德國和韓國就是典型的例子。

其次,中國的高端裝備在國際上有較強的競爭潛力,相比發達國家,我們有更加低廉的勞動力、土地、資源等要素成本,相比新興市場國家,我們有更加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秩序、更加有力的政府支持,更適合搞裝備制造。

第三,這一類企業一般不面向老百姓,社會阻力較小。最近的兩個合並案例“南北車”和“中電投+國家核電”都是這個邏輯,除此之外,以下幾個領域也值得關註:

1、船舶領域:中船工業(南船)+中船重工(北船)

優勢:1)船舶工業附加值高,對出口拉動作用明顯,是國家重點鼓勵走出去的裝備行業之一。2)南北船本屬一家,主營業務都是船舶造修。1999年拆分時只是按照地域劃分,長江以北屬於中船重工,長江以南屬於中船工業。3)雙方存在優勢互補,北船擅長軍船和接單,南船擅長民船和研發。4)造船行業是全球性行業,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目前兩家公司雖在行業內分列第二和第四,有一定的競爭力,但與行業老大現代相比仍處於弱勢,日本聯合造船和大宇造船也在步步緊逼。

劣勢:1)全球貿易低迷,船舶行業基本面不如南北車,短期內市場空間有限。2)南北船旗下的企業資源較為複雜,自身整合尚未完成,合並難度大。3)南北船業績差距大。南船的三家上市公司近4年都保持盈利,而北船旗下三家公司均從2012年起凈利潤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船重工旗下的中國重工、風帆股份、樂普醫療;中船工業旗下的中國船舶、廣船國際、*ST鋼構。

2、電氣設備: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氣

優勢:1)兩家公司主營業務都是發電設備,而發電設備也是國家重點鼓勵走出去的領域,尤其是核電設備,兩家公司已有一定競爭力,均為三大核電裝備制造基地之一,都在國際上有一定競爭力。2)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目標之一,而電網建設又是基建的先導,電網建設的加快為電力設備出口開拓了廣闊市場。3)目前國際上電力設備制造龍頭是西門子、阿爾斯通、通用電氣、施耐德電氣和住友電工等,同這些企業相比中國公司實力差距較大,因此急切需要通過整合提升競爭力。4)電力設備行業受產能過剩困擾,亟待拓展新市場。2014年東方電氣凈利潤同比下降46%,哈爾濱電氣凈利潤同比下降20%。

劣勢: 1)作為地方國企的上海電氣在實力上比東方電氣和哈爾濱電氣更強,兩者整合的規模效應不是很強,而上海電氣的業務範圍比兩家央企更廣,整合存在難度。2)近期東方電氣旗下公司三高管接受調查,增加了兩公司整合的不確定性。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東方電氣(A股、H股)、哈爾濱電氣(H股)

3、兵器制造: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優勢:1)兩家公司本屬一家,拆分時是典型的按地域劃分,北部區域屬於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又名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公司),南部區域屬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又名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2)主營業務都是兵器制造,但其它業務則不盡相同,雙方存在優勢互補。兵器裝備集團擅長小型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光學玻璃和醫藥,而兵器工業集團擅長大型車輛、化工、特種材料。3)我國軍工科技與美國、歐洲差距較大,根據《美國防務新聞》發布的“2014年全球軍工行業百強名單”,兩家公司都無緣前十,如果整合有利於做大做強;4)軍工行業壟斷對老百姓幾乎沒有影響,社會阻力小。

劣勢:1)兩家公司主營業務雖有直接競爭關系,但因產品的特殊性,其研發與銷售更多由國防系統主導,短期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難度較大。2)兩家公司下屬企業眾多,如兵器裝備集團下轄11家上市公司、兵器工業集團下轄12家上市公司,整合後公司過於龐大,增加了公司治理難度,企業盈利能力未必會提高。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旗下的長安汽車、天威保變、江鈴汽車、中國嘉陵、建摩B、湖南天雁、東安動力、利達光電、西儀股份、中原鐵鋼、民生物流;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華錦股份、北方國際、北化股份、長春一東、光電股份、北方股份、北方導航、淩雲股份、晉西車軸、北方創業、江南紅箭、安捷利實業(H股)。

4、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

優勢:1)我國軍工產業具有強壟斷性,國家層面並不鼓勵完全競爭。2)中國航空航天工業具有一定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近年國內航空航天企業積極參與各大航展,力圖開拓海外市場。2)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本屬一家公司,1999年7月由航天工業總公司一分為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擅長航天防務、信息技術和裝備制造,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擅長宇航系統、導彈系統和航天技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擅長各型軍機、民用機以及發動機的制造。三家公司整合可構成一家航空航天全領域大型集團。4)從國內外經驗看,軍工企業整合是大趨勢:2008年11月,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軍工企業由50多家經過並購重組後形成了波音、洛克希德-馬丁、諾思羅普-格魯門、雷神公司、通用動力等五大軍工企業。

劣勢:1)中國軍工產品研發、銷售通常由軍方統一部署,而且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通常受政治因素影響,整合後短期內市場占有率提升有限。2)三家公司下轄30家A股上市公司,整合後公司治理難度加大,規模經濟效應未必能很好發揮。3)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正開展資產轉讓、股權激勵、資產重組、資源整合等多種改革,給整合增加了難度。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旗下的航天電器、航天通信、航天長峰、航天科技、航天信息、航天晨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中國衛星、航天電子、航天機電、航天動力、中航光電、樂凱膠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的中航飛機、中航機電、中航重機、貴航股份、深天馬A、中航地產、飛亞達A、中直股份、洪都航空、東安電力、中航電子、成發科技、中航動控、成飛集成、中航資本、天虹商場、中航電測、中航黑豹。

(二)亟待產能輸出的上遊行業

可能性較高。首先,國內房地產下行和摒棄大規模刺激的大背景下,建材等上遊行業面臨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長期壓力,只能通過產能輸出來解決。其次,從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兼並重組是增速換擋之後去產能和去杠桿的必然選擇。第三,鋼鐵、水泥等上遊行業企業慘淡經營,除因產能過剩外,與行業集中度不高導致的過度競爭也有直接關系,整合有助於提高行業集中度,化解產能過剩。

1、鋼鐵行業:鞍鋼集團公司、寶鋼集團公司、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優勢:1)提高行業集中度,防範過度競爭,增強國際競爭力。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嚴重偏低,根據中鋼網的數據,2012年至2014年鋼產量前十名的鋼鐵企業集團產量占全國總量的比重分別為45.9%、39.4%、36.6%。而2007年歐盟四大鋼鐵公司的產量就相當於歐盟15國總產量的90.7%,日本最大的四家鋼鐵公司合計產量占日本總產量的74.8%,韓國最大的三家鋼鐵公司鋼產量占韓國總產量的88.9%。工信部《鋼鐵產業調整政策(2015年修訂)(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前十家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占全國比重不低於60%,形成3到5家全球範圍內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集團,導向明確。2)有助於化解產能過剩,增強行業盈利能力。房地產等傳統產業的下行是長趨勢,中國的重化工業時代已經結束,鋼鐵行業將長期面臨產能過剩的困境,整合後可以統一部署淘汰落後產能,避免整合前淘汰產能時的囚徒困境。

劣勢:1)行業集中度低且產能過剩,整合後短期內盈利改善有限,效果不明顯。2)三公司整合後可能會導致就業崗位的減少,引發社會輿論的抵觸,增加了合並的難度。3)各公司地域屬性較強,公司文化差異較大,存在整而不合的風險。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鞍鋼集團公司旗下的鞍鋼股份、攀鋼釩鈦;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寶鋼股份、寶信軟件、八一鋼鐵、韶鋼松山;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旗下的武鋼股份。

2、建築材料: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優勢:1)雙方在產品研發與生產上具有重合之處,可避免惡性競爭。2)提高行業集中度,化解產能過剩。當前水泥、玻璃等上遊建材行業處於產能過剩狀態,兩公司整合後可以提高行業集中度,促進過剩產能去化。3)雙方存在優勢互補,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擅長水泥、玻璃、輕質建材、玻璃纖維等建築材料,而中國中材擅長非金屬材料制造業、非金屬材料技術裝備與工程業、非金屬礦業三大產業。3)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擁有凈出口貿易和商業流通服務,整合後非金屬材料制造業、非金屬材料裝備與工程業、非金屬礦業走出去。

劣勢:1)建築材料領域除這兩家央企外,還有眾多國企與民企,整合對提高行業集中度的作用有限。2)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多家上市公司正開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尚未結束,給整合帶來了一定難度。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國巨石、北新建材、洛陽玻璃、方興科技、瑞泰科技;中國中材集團公司旗下的天山股份、寧夏建材、中材科技、中材國際、國統股份。

(三)符合產業轉型方向的生產性服務業

可能性不高。首先,中國經濟的服務業占比已經超過工業,但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在服務業中所占比重偏低,國際競爭力弱,發展質量不高。”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符合經濟轉型的方向。其次,我國服務貿易長期處於逆差狀態,國際市場開拓不足。第三,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涉及工程服務輸出,有助於促進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

1、鐵路建設: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優勢:1)兩公司業務相似,均覆蓋鐵路、公路、市政、房地產等,整合後可避免惡性競爭相互壓價,損害國家利益。2)兩公司也存在優勢互補,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在一些特殊專業如供電專業具有相對優勢,而中國鐵建則更擅長橋梁隧道領域的項目。3)在國際高鐵、鐵道建設中,二者分別是第一和第二的承包商,整合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4)考慮到“走出去”戰略中南北車合並在先 ,高鐵動車組輸出後需配套的高鐵線路建設,也增加了合並的可能性。

劣勢:1)與南北車合並稍有不同的是,中國目前生產高鐵動車組的只有南車和北車兩家,而在國際基建市場中,與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競爭的還有中國交建、中國建築等大型央企,兩家公司合並不能從實質上建立起集中度的相對優勢,反而有可能喪失競爭主體的數量優勢。2)兩公司內部各工程局業務雷同,為避免內耗,兩公司尚處於內部重組階段,合並難度大。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旗下的中國中鐵、中鐵二局;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旗下的中國鐵建。

2、航運: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優勢:1)有助於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央企中涉及航運業務的有中國遠洋、中海集運、中外運長航集團和招商局集團。招商局集團業務主要在金融領域,其運輸業務占比與中國遠洋、中海集運的93%和88%相去甚遠,因而與另外三家航運集團合並可能性不大。根據Alphaliner2014年排名,目前全球最大的海運船務公司是丹麥的馬士基,中國遠洋排名第五,中海集運和中國外運分別排名第九和第三十三,如果將三家合並就能成為比肩馬士基的全球大型海運公司。2)從全球來看,東亞地區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而臺灣地區和韓國都已經有過航運企業合並的案例,中國大陸也有整合的內在壓力。3)中國遠洋與中海集運業務以海外為主,而外運長航集團國內業務較多,任意兩家合並既能實現規模經濟也可實現協同效應。4)海運領域運力過剩嚴重,BDI指數從2007年的11793點跌至今年2月份的509,國內多家航運企業經營一直處於虧損邊緣。整合後有助於統一采取措施加大內部成本控制,對管理結構和業務結構進行調整,淘汰過剩運力,並通過使業務多元化增強國際競爭力。

劣勢:1)全球貿易低迷可能成為新常態,未來航運服務市場空間不大,短期內做大做強的意義有限。2)中國外運長航集團到現在還未徹底完成整合,而且如前所述,兩家公司在整合過程中暴露出諸多整而不合的風險,使得航運類央企整合難度加大,中央態度可能會相對謹慎。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旗下的中國遠洋、中遠航運;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旗下的中海集運、中海發展、中海海盛、中海科技;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ST鳳凰、外運發展。

(四)與居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其他領域

可能性較低。首先,生活性領域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直接面向老百姓,壟斷帶來的社會影響較大。其次,能源、電信等生活性領域準入門檻高,壟斷問題由來已久,如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脫鉤、寬帶與日韓等國相比網速慢費用高等,與這些領域的壟斷直接相關,若央企整合後,將進一步提高壟斷程度,不利於行業競爭和費用的降低,有悖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改革目標。因此,這些領域央企同行業之間強強聯合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整合將以上下遊企業之間的縱向整合為主。

1、電信領域: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公司

優勢:1)存在著優勢互補,中國電信是全球最大的固定電話、CDMA移動網絡及寬帶互聯網運營商,而中國聯通在移動通信服務和電信業投資更有優勢。2)中國聯通在發展較快的南方21省是新進入者,而中國電信在發展較慢的北方10省是新進入者,兩者整合可以發揮各自的地域優勢。3)有助於規模經濟的發揮。電信行業為自然壟斷領域,前期基站建設、網絡建設的成本高,後期運營成本相對低廉,兩者整合後可以共享基站與網絡,降低成本。

劣勢:1)電信業務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整合後雙寡頭比現在的三足鼎力局面更易出現壟斷,可能會導致居民資費的上升。2)兩公司的資質都不如中國移動,整合後效率未必會明顯提高。2013年中國移動的營業收入為6302億元、凈利潤為1217億元,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營業收入為2950億元、3216億元,但凈利潤分別僅為104億元、176億元。整合後增加了公司的治理難度,效率可能會變得更低。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旗下的號百控股;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公司旗下的中國聯通。

2、能源化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優勢:1)整合有助於產業鏈延伸、優勢互補,形成兩大上中下遊齊全且實力超強的國家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擅長原油、天然氣的勘探與生產,中國中化和中國化工擅長油氣產品的加工;中石化市場主要集中在中國經濟最發達、最活躍的東部、南部和中部地區,中海油資產遍布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2)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大型石油公司更易於加強與國外能源組織以及能源巨頭的戰略合作,增強談判能力,保障能源安全。

劣勢:1)石油石化行業中石油中石化直接合並可能性不大,因為如果合並成一家,那就是國家石油公司,我國是石油凈進口國,一般為石油凈出口國運用此模式。保留兩家國家石油公司,有利於維護國內市場上的競爭。2)幾家公司本身已經過於龐大,公司治理尚不成熟,導致運行效率低下。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範圍擁有近55萬名員工,是世界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七倍以上,但2013年其營收為3610億美元,而埃克森美孚同年的營收超過4200億美元。3)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旗下均有公司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員工激勵計劃,增加了整合的難度。

可能性:★★

相關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旗下的中國石油、大慶華科、石油濟柴;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旗下的中化國際;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河池化工、滄州大化、天華院、藍星新材、天科股份、黑化股份、沙隆達A,ST海化、沈陽化工、風神化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旗下的中國石化、石化油服、江鉆股份、上海石化、泰山石油、嶽陽興長、四川美豐。

來源:民生證券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453

【文化解碼】科舉如何影響人格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054

“死背古書”看似乏味又愚蠢,而一旦理解,則其中的道理便成為人之為人的守則。

明清以來,科舉考試最為人詬病的是以《四書》為範圍、以八股文為標準,這是一條利祿之路。然而,讀書應試的過程既是一個以讀書求利祿的過程,則舉子士人一旦身在其中,相比於只能遠看的利祿,聖賢的經義便始終是一種更加切近、更須用心,從而更能熟識的東西。

清代的最後一個探花商衍鎏,曾自敘六歲開蒙,讀三字經、千字文,之後讀四書、讀五經,兼讀孝經、公羊傳、穀梁傳、周禮、爾雅,開筆作八股文,之後還要讀古文、律賦、文選以及通鑒、四史、子書等等。他在三十歲以一甲第三名及第,然則以時日計,其利祿未得之前,已有二十四年光陰是與這些聖賢之教長相廝守的。在當日跋涉於科舉之途的讀書人中,這是一種常態,而由此形成的漫長過程,則不會不對個體士人的精神世界發生長久的影響和深度的影響。

中過秀才的蔣夢麟後來說,他幼年時是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為抱負而被導引驅策走入學塾的,隨後日以“死背古書”為常課。在他的個人體驗里,這種事雖然看似“乏味又愚蠢”,但積之既久,則使“一個人到了成年時,常常可以從背得的古書里找到立身處事的指南針”,其造就和規範往往會影響和支配人的一生。而作為這種個人體驗的一種個人實證,是華北事變之際,身為北大校長的蔣夢麟被日軍脅持到東交民巷,並威嚇要把他綁架到大連去。他平靜地回答日本人說:“中國聖人說過,要我們臨難毋茍免。”在彼時的場景里,平靜所表達的正是不可動搖的無畏。在親身投入了清末的反滿革命並留學美國多年之後,此日蔣夢麟的知識世界顯然已不會再等同於當年學塾里的童子,但身逢橫逆之逼來,被他倚為精神支撐而能夠賴以自我挺立的,卻仍然是當年在學塾里由“死背古書”而獲得的東西。就其一身的與時俱變和始終不變而言,則比之“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無疑是“臨難毋茍免”的入人之腦和入人之心更深而且更久。然則“死背古書”真是一種先記住後理解的辦法。幼年記住的東西,往往要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逐步理解,而一旦理解,則其中的道理便因已經入腦入心而能夠相伴一生,成為人之為人的守則。比之發源於歐西的現代知識教育,這是另外一種路數,但就蔣夢麟自敘的體驗而言,則其間顯然同樣有著另外一種現代知識教育所難以提供的益處。蔣夢麟在科舉之途里只走了短短的一段,在他之前的一千三百年間,尤其是明清五百多年間的讀書人腳下的路都要長得多。而與之相對稱的,便是前代讀書人的心血和功夫都遠遠不止“死背古書”,其中的要目,又以一遍一遍地體會和摹仿“八比代聖賢立言”為大心血和大功夫之所在。

袁枚曾經說過:“聖人之言,聖人之心也。能得聖人之心,而後能學聖人之言。得之淺者,皮傅於所言之中而不足;得之深者,發明於所言之外而有余。孔子,學周公者也,孔子所言,周公未嘗言。孟子,學孔子者也,孟子所言,孔子未嘗言。周、程、張、朱,學孔孟者也,周、程、張、朱所言,孔孟未嘗言。時文者,依周、程、張、朱之言以學孔孟,而實孔孟與周、程、張、朱皆未言。”

在時文已經累被訾議之日,他所陳述的是時文原本設定的深意和應當具有的深度。因此,要做通八股文,其難處在於不僅須得用認知的辦法領會聖人之教,而且須得用移情的辦法努力使自己與聖人在精神上合為一體:“聖賢所言,各有實際。每作一題,內考之己,外驗之物,以至古今治亂之故,賢人君子立身持世之節,茍與題理關通者,應念畢集,以佐吾說。”由於“吾說”是代聖賢立言,因此一篇時文累累數百言,每句話都是聖賢沒有講過的,但每句話又都應當是出自聖賢意中之所有的。這個過程不能不殫精竭思,而這種殫精竭思地從精神上逼近聖賢的過程,同時又會“常於吾人不知不識之際,策德術心知以入慎思明辨之境涯”,以年複一年地化人氣質於無形。而後是利祿猶在遠處,個體士子的知識境界和人格境界已在儒學的籠罩之下不斷地人往高處走。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讀書應試遂既成為一種文化的自我訓練,也成為一種德性的自我訓練。

民國年間的時論,曾以追懷之心概而言之曰:“夫試經義者,必日讀六經傳說也,日誦目睹,皆辨義利,尚德行,貴忠信篤敬,而惡巧佞無恥以得富貴者也。學之試之者,豈必盡行,然猶知之而懷恥也。”儒學重恥,不過是要人知道,世界上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因此,未必人人都能大有為於天下,但人人都可有所不為而自立於天地之間。而後是“懷恥”便成為經傳對人最根本的造就。後來以“老圃”為筆名的楊蔭杭所說的“讀書識字,最易發生廉恥”以及齊如山所說的“科舉考試,於人道德品行,是有極大益處的”,從而“凡科甲出身之人,總是正人君子較多”,正是由此發生而能夠成為一種直觀可見的事實。

(作者為華東師大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49

錦江系高層解碼控股鉑濤緣由 期待協同效應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1554.html

錦江系高層解碼控股鉑濤緣由 期待協同效應

一財網 樂琰 2015-09-25 22:10:00

兩者的采購能力也會進一步加強,酒店采購用品的成本、人力成本和各類營運成本都會大幅下降,這或許會涉及到上千萬歐元的協同經濟效應。

日前,錦江股份(600754.SH)作為投資主體,戰略投資鉑濤集團81%股權,至此,“錦江之星”和“7天”成為了“一家人”,錦江國際集團則攜手鉑濤集團,一躍成為首家躋身全球前五的中國酒店集團。

9月25日,錦江國際集團和錦江股份的主要高層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首次透露了控股鉑濤集團的緣由,且計劃通過此番收購,讓雙方在未來起到協同效應,甚至對於OTA(在線旅遊代理商)產生一定的議價影響力。

“我們看中鉑濤集團的主要有三點,首先是鉑濤集團的加盟優勢非常明顯,其在2014年有數億元的收益來自加盟業務,而加盟是未來酒店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因此這是第一個優勢。其二則是因為鉑濤系擁有諸多細分品牌,其麾下擁有女性酒店、咖啡主題酒店、互聯網特色酒店等個性化定位的酒店品牌,覆蓋市場各個層面,這也是一大優勢。第三則是鉑濤系的酒店布局在全國滲透率很高,鉑濤系有三分之一的酒店分布在華南地區,有約27%酒店布局在華東地區,而華中地區也有布局。這些都是讓我們決定收購鉑濤集團81%股權的主要因素。”錦江股份首席執行官盧正剛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並購後,業界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是,鉑濤系創始人團隊的話語權。

對此,錦江股份方面也披露了鉑濤方面投資人和創始人的持股情況——鉑濤背後主要投資者之一的何伯權此番讓出了一部分股權,其保留了約12%股權,而鉑濤集團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品牌建構師鄭南雁則保留了約7%股權,何伯權和鄭南雁兩者加在一起的股權約19%不到。錦江系主張雙方保留基因,發揮協同效應,鉑濤系的管理層依舊是非常重要的。

錦江股份與鉑濤集團此次資本合作後,雙方的資產疊加效應開始顯現。

盧正剛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在本次交易之前,錦江股份的總資產約為267億元,交易之後該數字約是345億元,凈資產的變化不大;現金流從交易前的約4億元增加到交易後的8億多元;資產負債率從約68%變成73%不到,短期償債能力等基本不變,而凈利潤率從交易前的約6.8%變成交易後的約12%。

“錦江的發展是中國產業發展的一部分,錦江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機。我們希望未來連著可以發揮協同效應,此前我們並購盧浮酒店集團就已經產生了很好的效應,對財報也有正面促進作用。”錦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禮明說。

根據錦江股份近期公布201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1至6月份,錦江股份實現合並營業收入24.89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1.90%。實現營業利潤3.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4.44%。可以獲得比行業平均水平要高的收益和利潤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有限服務酒店收益和利潤的增加,二是錦江系對於法國盧浮酒店集團的收購,合並財務後獲得巨大的收益。

陳禮明認為,未來與鉑濤的協同效應會大於盧浮酒店集團,今後在資本市場還會繼續尋求資本合作機會,手段方面則金融資本、產業運作都可以。“我們是服務密集型、信息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現在都是要在資本和產業層面融合發展。”陳禮明表示。

既然要發揮協同效應,則雙方未來如何整合成為焦點。

對此,錦江股份副總裁、錦江都城CEO俞萌表示,要發揮協同效應,錦江系和鉑濤系在後臺運營方面就會緊密合作,比如今後雙方要對接訂房系統,隨著客房量的增加,則酒店對於OTA的議價能力也會更強。同時,兩者的采購能力也會進一步加強,酒店采購用品的成本、人力成本和各類營運成本都會大幅下降,這或許會涉及到上千萬歐元的協同經濟效應。

編輯:郭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67

專家解碼電改:售電市場放開力度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19656.html

專家解碼電改:售電市場放開力度大

一財網 王佑 2015-12-01 20:55:00

售電政策所透露出的信號是“放的比較開”。簡單的註冊制代替了售電牌照,且售電公司資質要求也不高(即註冊資金以及專業業務人員),而這種方式比較好。

在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昨日推出了六個電改重量級配套文件後,市場對於國家進行電改的決心與信心又有了充分認識。其中,售電的放開是多個文件中的核心,也是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多位行業內部人士都稱,國家在售電側確定了電網參與、同時引入簡單註冊制的方式,傳遞了“售電市場放開力度大、希望更多參與者”的信號。

售電政策在 《關於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做了更多明確。

新政指出,售電公司分三類:第一,電網企業的售電公司。第二,社會資本投資增量配電網,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第三,獨立的售電公司,不擁有配電網運營權,不承擔保底供電服務。

售電公司以服務用戶為核心,以經濟、優質、安全、環保為經營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鼓勵售電公司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綜合節能和用電咨詢等增值服務。同一供電營業區內可以有多個售電公司,但只能有一家公司擁有該配電網經營權,並提供保底供電服務。同一售電公司可在多個供電營業區內售電。發電公司及其他社會資本均可投資成立售電公司。擁有分布式電源的用戶,供水、供氣、供熱等公共服務行業,節能服務公司等均可從事市場化售電業務。

對於售電公司的資產情況,該意見中也提出了各大標準:如資產總額在2千萬元至1億元人民幣的,可以從事年售電量不超過6至30億千瓦時的售電業務;資產總額在1億元至2億元人民幣的,可以從事年售電量不超過30至60億千瓦時的售電業務;資產總額在2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不限制其售電量。

此前,對於電網是否參與售電似乎有些含糊,而新的實施意見中電網進入售電的這一點得到了明確。清華大學的一位專家對此指出,國家明確電網公司可進入釋放了不同信號:第一,售電市場不是一個純粹切分蛋糕的市場。第二,要做好售電市場,要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有競爭力的售電公司,更多要在增量上為顧客服務,要超越現有的售電業務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售電公司。

申銀萬國分析師韓啟明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假設不讓電網公司進入售電,這麽大的利益轉移到社會也並不合適,從安全角度說,電網公司可有售電公司,但要求售電不能與配電網放在一起。

這次實施意見中,並沒有提“售電牌照”,符合市場化要求,體現了國家簡政放權的思路。清華大學前述專家也表示,售電政策所透露出的信號是“放的比較開”。簡單的註冊制代替了售電牌照,且售電公司資質要求也不高(即註冊資金以及專業業務人員),而這種方式比較好。方正證券分析師朱玥也表示,電力資源和售電渠道上,除了電網和發電企業的第三方暫時難以進入,目前其他主體通過電力服務來切入售電都會較容易。

朱玥也透露,電網公司會參加售電,將會擠壓一部分售電公司市場,但預計改革初期,大部分市場份額仍然會由電網旗下的售電公司、發電企業旗下的售電公司主導,其他企業因競爭力不足可能只會拿到很小的份額。

“不過,售電依然有市場化準入的要求,電力的流動根本還是資本流,需要資金能力隨時進行結付,需要資產保證。此外供電企業做售電,也要有保底服務,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所以要有業務許可證。滿足標準後公示,供電企業的市場進入和退出都有標準化的流程。”韓啟明說道。

事實上,售電不是僅僅做好服務,它也不是一個企業,而是一個屬性。供電企業擁有配電權,用戶側可以通過需求側管理把大家的負荷性平衡起來,平衡用電曲線,降低價格。如果一個售電公司啥都沒有,就難以立足了。

此外,今年6月的征求意見稿中,曾提及售電側改革會首先在完成輸配電價改革梳理的地區來實施,沒有完成的地區暫時以購銷差價代替,但最終稿中的“先後”未存在。朱玥稱,廣東和重慶將作為售電放開的試點地區,那麽這些地區的售電企業,特別是能源集團和發電企業值得關註。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6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