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率土之濱莫非石化,安全憂患時時高懸 石化城解扣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829

1/3化工項目與城為鄰

凡有重大石化突發事故,必有一輪「舉一反三」的大檢查,這個定律同樣適用於2013年「11·22」中石化東黃石油管道洩漏爆炸事故。

六十二個生命的逝去,換來的是青島黃島石化基地重大功能調整規劃修編的啟動,是一場「回頭看」的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和一次持續至2014年3月底的全國油氣輸送管線安全專項排查整治。

只是,檢查前仆後繼,事故恐難斷絕。個中原因,或如2012年全國兩會上,農工黨中央在《關於優化我國石化產業發展佈局,降低環境風險》的提案所言,「我國石化產業佈局不合理加劇了生態環境風險,也決定了環境事故頻發現象難以從根本上杜絕。」

農工黨中央調研組發現,如果將未來十年各地石化等重點行業佈局進行空間疊加,環渤海地區13個沿海地市,除秦皇島外,都將發展臨港石化產業作為重點產業。農工黨中央調研處回覆南方週末記者稱,工信部、能源局等部委基本同意該提案的建議,已著手改變石化項目「遍地開花」的沉痾。

這僅是環渤海一隅。2009年起,環保部啟動了環渤海、海西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沿海、成渝經濟區和黃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區在內的「五大區域戰略環評」。曾參與「五大區域戰略環評」的環保部副總工程師任景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五大區域戰略環評」結束後,環保部給各地下發了指導意見,其中一條即是建議各地要統籌石化項目的集中佈局,「福建、四川等地已經部分採納這些意見,但環渤海地區貫徹得不夠好。」

率土之濱,莫非石化。全國範圍內究竟有多少化工項目毗鄰居民區?2006年,原國家環保總局曾組織了全國化工石化項目環境風險大排查,統計顯示,在排查的全部7555個項目中,布設於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區的2489個,佔32.4%。這是唯一可見的官方公開數據,但只是侷限於自2003年9月1日《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以來已批覆的擬建、在建和建成投產的化工石化類項目。

「越看越不放心 越看越難容忍」

化工行業沿江沿海佈局,「這不是中國的獨特發明。」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說,「為什麼我國的化工企業老出事?說到底,問題出在管理上。」 

「生產管理制度不健全、違規承攬業務、原油接卸過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揮協調不力、管理混亂、信息不暢、施工安全管理缺失……」南方週末記者查閱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對近年來重大石化事故的調查報告發現,如是字眼比比皆是。

國務院安委辦曾將這些事故的調查報告發至各地,要求化工石化企業認真學習,吸取教訓,但事實是,在某些化工企業,這些血淋淋的教訓甚至沒有得到起碼的瞭解。

「知道2011年大連石化『8·29』事故嗎?直接原因是什麼?間接原因是什麼?事故暴露出哪些方面的不足?」2013年8月的一天,國家安監總局化工暗查組赴遼寧檢查,當被問及上述問題時,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瀋陽石蠟化工有限公司從總經理到安全環保處處長、廠長、車間主任,竟無一人能回答。

2013年10月,由國務院多部委組成的聯合督查組赴各地石化企業調研。赴福建的督察組發現,翔鷺石化生產現場存在跑冒滴漏,工藝管線、消防管線腐蝕嚴重,可燃氣體報警儀故障較多……安全隱患有十八項之多。而翔鷺石化所在地,即是廈門PX事件爆發的海滄地區。

赴江蘇的調查組對揚子石化等石化企業負責人進行閉卷考試發現,部分管理人員對重大危險源的要求瞭解不足,對自身安全責任不明確。而中石化金陵分公司存在工程分包、承包商資質審核資料不完善、違規和野蠻施工等問題。

「越看越不放心,越看越難容忍。」一位督察組人士如是說。

屢屢被突破的底線

就是這些安全環保記錄並不樂觀的石化企業,或如吸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區與其為鄰;或如楔子,插進原本就已人煙輻輳的城市。

「南京金陵石化距最近居民區約200米;青島麗東化工與最近居民區約600米;寧波鎮海煉化,兩萬多人口的生活區就在二三百米外……」談及石化項目與居民區的距離,一位曾參與過多地石化項目的前中石化高管信手拈來,而這些廠區在建廠之初,往往一片荒地,「只是後來居民區貼了上來。」

衛生防護距離本應是石化企業與居民之間的屏障。1999年起實施的《石油化工企業衛生防護距離》標準規定,煉油廠的安全衛生防護距離最小是400米,化工廠是200米,且衛生防護距離範圍內不應設置居住性建築物,並宜綠化。

但現實是,即便最小距離的底線,在許多地區也已被突破。環保部原污防司司長喬致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上海金山石化建廠之初也設置了綠化帶,但隨著金山新區的延伸,城市化把綠化帶吞噬,「金山石化廠區距離生活區的距離只有50-100米了。」

在曾經參與過多個化工項目評審的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石化化工處處長郭琛看來,就單個石化項目而言,因為牽扯到環評等多個程序,「很少有化工廠違規的」,倒是地方政府違反城市規劃的案例比較多見。

規劃界有「規劃的底線就是城市的底線」之說,但這一底線亦脆弱不堪。黃島如是,金山如是,廈門海滄區PX項目更為典型。騰龍芳烴PX差點落戶的海滄南部工業區,其自設立之始就定位於石化產業為主導的工業區,《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1995-2010)》中,進一步確立了海滄南部發展石化工業的佈局。

然而,在《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中,海滄南部又被定位為「城市次中心」,具有綜合性分區配套服務中心職能。城市化的觸角開始伸向原本不應住人的化工區。

撼石化區不易,搬居民區亦難

不論是石化廠區,還是與其毗鄰的居民區,中國多個化工城市都面臨著一道孰去孰留的選擇題。

重新環評並啟動石化基地重大功能調整的規劃修編,「11·22」爆炸事故後的黃島與當年PX爭議聲中的廈門海滄何其相似。然而,一位不願具名的石化專家看來,黃島重新進行區域環評更近乎「只是做做」,類似的環評早在「十一五」期間就已經做過,此刻重來,不過是把環境容量再測算一次,至於未來如何調整,仍是變數。

此前,大連福佳大化PX項目引發爭議後,大連官方允諾福佳大化PX立即停產並搬遷,兩年過去,生產照舊進行,搬遷未見動靜。郭琛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福佳大化等大孤山半島石化企業整體搬遷規劃方案早已做完,且通過了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的評審,但何時搬、最終能不能搬仍是未知數。

撼石化區不易,搬居民區亦不輕鬆。

環保部2006年公佈的全國石化風險排查結果稱,127個國家級石化化工項目中,布設於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區的就有60個之多。這127個項目中,約半數都存在5公里範圍內環境風險保護目標不明等問題,而被要求落實衛生防護距離內居民搬遷。

七年已過,整改要求落實如何?南方週末記者就此致函國家環保部,截至本報發稿時,尚未獲回覆。但環保部同時稱,近期擬就石化項目的規劃環評、環境風險等問題組織媒體集中採訪。

結果恐不樂觀。僅以廣東茂名為例,2012年3月,廣東省環保廳提請環保部掛牌督辦茂名市政府,原因即是茂名市政府在中石化茂名公司衛生防護區內的居民搬遷工作不力。

區域(行業)發展規劃環評,乃至更宏觀的戰略環評被寄予厚望。工信部對農工黨的提案答覆稱,已在《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要求,化工園區佈局須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及城市發展規劃。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石化專家稱,2012年底,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曾組織業內人士召開了一次「石化企業與社區協調發展座談會」,會議最後形成的意見之一,即是希望大型石化基地的規劃要與城市發展規劃統籌銜接。

「不該上的項目就不能上,不該有住人的地方(化工廠周邊)就不能住人。」喬致奇說,「政府的規劃到了該嚴肅起來的時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36

油價暴跌凸顯“氣價高懸” 東亞施壓液化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21

原油價格在過去幾個月的下跌很有可能會對未來液化天然氣(LNG)的價格產生明顯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五大亞洲天然氣進口國正施壓LNG定價機制改革。

油價自6月以來下跌已經超過30%,由於許多亞洲消費者已經鎖定日本原油雞尾酒(JCC)遠期合約,因此到明年第一季度之前,油價下跌的影響還不會在LNG中得到體現。LNG基準價日韓指標本周價格為11.10美元每百萬英熱單位(MBTU),和6月中旬相比僅下跌8%。

一家美國能源咨詢公司分析師Jim Jensen認為油價下跌將最終拖累液化天然氣價格。東京電力主席Naomi Hirose則表示低油價將在未來5-6個月內幫助公司降低天然氣成本。

在上周舉行的官方性質的LNG會議上,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國家均認為傳統液化天然氣主要出口國(與油價掛鉤)應該降低價格。中石油北京經濟和科技研究所原油部門主管Dai Jiaquan在本次會議上強烈要求傳統出口國“增加競爭力”(暗指卡塔爾、俄羅斯和馬來西亞等出口國應該降價)。

111

分析人士認為,新的定價協議達成的難度可能不會太大。Wood Mackenzie分析師Noel Tomnay表示,“大家都樂意做出一些改變,因為大家都知道油價不可能一直維持在100美元水平。”

亞洲LNG價格居高不下很大程度是由於其采用與油價掛鉤的定價機制。因此他們很難拒絕來自美國的廉價LNG。不過隨著油價大幅下跌,美國的LNG對亞洲客戶的吸引力正在下降。東京天然氣公司首席財政官Kazuo Yoshino近日在出席會議時表示,如果油價繼續下跌至每桶70美元以下,那麽采用同油價掛鉤的LNG供應合同價格就將同美國LNG出口價格維持在同一水平。不過Kazuo Yoshino也表示,即便雙方價格相差無幾,他們也更願意購買來自美國的LNG,因為這樣能夠多樣化他們的供應源,有助於提升能源供應安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89

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上海實施房貸壓力測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12

20150127shanghai

據新浪財經,上海銀監局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對上海的商業銀行放貸實施全產業鏈壓力測試,並對大型房企集團轄區外融資債開展檢測。

通知稱,上海市商業銀行將開展“由房地產到上下遊、由信貸到非信貸、由表外到表內”的全口徑壓力測試;並對大型房地產企業集團和房地產異地貸款、異地信托、商業綜合體貸款持續開展監測,防範異地風險傳染。

通知表示,2015年將研究健全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差異化項目資本金比例、住房按揭貸款人還款能力貸前壓力測試等風險防範機制;在不良貸款防控方面,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呆壞賬核銷條件放寬、市場參與者增多以及當前利潤、撥備‘雙高’有利時機,及時核銷、盤活、重組和轉化存量不良貸款。

22日,上海銀監局曾表示,轄區銀行業鋼貿風險集中暴露期基本結束,相關風險得到有效化解。而此前曾密集發生多起銀行追債鋼貿商的訴訟糾紛。

上海銀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開展不良貸款、房地產和理財業務等領域的壓力測試,指導轄內銀行及時掌握風險暴露信息和處置進度。並通過清收、核銷、重組、轉讓、現金清收等市場化、法制化、規範化手段積極處置不良資產,夯實全行業信貸資產質量,以增強經濟下行期抗風險能力。”

自去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持續降溫,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上升,資金鏈普遍吃緊。一些小型開發商已經出現違約或破產。今年年初,深圳房地產公司佳兆業因為資金鏈斷裂違約,再度掀起一波樓市風暴,也加深了市場對房地產企業財務狀況的擔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14

公司債也“瘋狂”?“加杠桿”風險高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2376.html

公司債也“瘋狂”?“加杠桿”風險高懸

一財網 徐燕燕 2015-09-28 22:01:00

最近3個月以來,幾乎每個星期,信用債的發行量都在1500億~1800億元左右。股市告急,一大波資金再次湧向債市,而公司債是帶來這一輪債市“井噴”的核心品種。

“去年做企業債的,今年都去做公司債了,你就可以想象是怎樣一種火爆。”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最近3個月以來,幾乎每個星期,信用債的發行量都在1500億~1800億元左右。股市告急,一大波資金再次湧向債市,而公司債是帶來這一輪債市“井噴”的核心品種。

公司債井噴

根據Wind資訊數據,2015年至今,債券發行額超過15.4萬億元人民幣,而2014年全年的發行額近12.2萬億元。值得註意的是,交易所發行的公司債,其發行量自6月起開始快速增長:6月份發行263.34億元,7月發行948.21億元,8月1193.20億元,9月截至28日已達到957.10億元。在此之前,交易所發行公司債的月均發行量在100億元左右。

上述券商固收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交易所是公司債發行的主要陣地,因其發債的審批流程較銀行間債券市場更為流暢,也助推了企業發公司債融資的積極性。

失衡的市場供需,也加劇了債券市場利率的下行。不論是利率債還是信用債,利率普遍下行,而公司債的下行趨勢最為明顯。

9月25日,萬科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今年第一期50億元5年期公司債的票面利率為3.50%,再創歷史新低。此前不久,世茂房產發行的今年第一期60億元公司債,票面利率為3.90%,也創下當時同類房企發債利率新低。

根據Wind資訊數據,自2015年6月以來,公司債利率逐月下行,9月公司債的票面利率平均為4.5412%,而去年同期為6.2569%,2014年12月曾一度達到7.3229%。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首席分析師張仕元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在的利率基本上達到歷史低位,如果再往下走,會走到2008年底至2009年第一季度的水平,也就是全球金融危機時候的水平了。

加杠桿的邏輯

“當下公司債的泡沫,幾乎相當於股市創業板3000~4000點。”上述券商固收人士對本報記者如此表示。他認為,當下的債市尤其是公司債,已經存在泡沫,價格被嚴重高估。

但實際上,這並沒有降低投資者積極買入的熱情。北京一位債券陽光私募總經理告訴本報記者,盡管公司債價格高估,但仍可以通過加杠桿的操作手段獲利。

“比如,我在交易所用1個億的資金,去買1個億的債券,然後再去交易所做正回購交易,把它質押出去,假設債券的質押系數是7折,就意味著我能夠再融7000萬元的資金回來,繼續去購買債券,依次循環操作,最後1個億資金,或許能夠買到3個億、甚至4個億的債券,而現在回購融資的成本只有百分之一點幾,購買債券的收益率有百分之三點幾,每做一次杠桿就賺2%的利差,如果做3倍的杠桿就凈賺6%,加上本來1個億債券的票面就有百分之三點幾的利息,那麽總共9%左右的收益,從這個角度考慮,哪怕只有3.5%的票息也很好。”上述陽光私募總經理告訴本報記者。

可是,有不少業內人士擔心,債市加杠桿是否會重蹈股市的覆轍。上述債券陽光私募總經理認為,公司債存在泡沫,但眼下的債券市場還不能用“瘋狂”來形容。在他看來,股市加杠桿和債市截然不同,債市加杠桿爆倉的風險比較小。

他對本報記者說,理論上講,債券加杠桿和股市一樣,也存在強制平倉,但兩者存在本質不同,不能直接相類比。“第一,債券是有期限的,幾年之內就套現了,就變成流動性了;第二,債券有一個票息,能夠覆蓋融資成本,不像股票,股票只能靠價格的上漲來覆蓋融資成本;第三,債券市場價格對應的利率,本身是一個宏觀變量,不像股票市場是可以獨自‘崩盤’’的,債券要想崩盤一定意味著宏觀經濟大舉上行,而目前的宏觀經濟支持不了這個結論。這是債券和股票杠桿完全不同的地方。債市加杠桿爆倉的風險非常小。”

張仕元對本報記者表示,歷史數據來看,債券市場尤其是信用債的價格當前是很高了,但要看大趨勢,現在中國經濟下行,短期來看利率是下行的。

債市長期仍有投資價值

回顧債券市場上一波牛市,時間可以追溯到2012年~2013年第一季度,此後隨著央行貨幣政策的收緊,2013年6月一度出現“錢荒”,債券市場急轉直下,到2013年11月下旬,10年期國債收益率達到4.7%,創十年新低。

上述債券陽光私募總經理親歷了那波債市牛熊,他告訴本報記者,2013年春節過後,預測到央行可能會收緊流動性,他就將倉位砍掉2/3。

他告訴本報記者,“錢荒”是導致上一輪債市牛轉熊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意料之外,但並非全然沒有察覺,當年一個明顯的信號是“非標”猖獗,致央行貨幣政策收緊。

當下,他的態度仍然是“買入”,他建議投資中等評級的信用債,因為高評級的價格已經過高,低評級的信用債擔心有信用風險。

不過,他認為,只要經濟不硬著陸就不太會發生系統性信用風險,個別債券的違約也只是個案。這也是為什麽市場上敢於加杠桿的原因之一。

對比當下的這輪債市行情,他認為,目前經濟基本面繼續下行,大量的融資和投資需求不足,看不到貨幣政策收緊的跡象。“業內常說,基本面決定方向,政策面決定節奏,資金面決定到什麽點位。說到底,還是看經濟基本面。”他對本報記者表示。

但是,張仕元對本報記者稱,短期漲得太快,風險積聚,最危險的兩個事情:一個是人民幣如果繼續貶值將導致人民幣資產大幅外流;第二是股市反轉;此外短期比較敏感的因素是IPO如果重啟的影響。“利率債主要是看經濟基本面,基本上是看空的,還有上漲空間;信用債需要謹慎,預計維持在當下水平,上漲空間有限。”張仕元告訴本報記者。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39

監管利劍高懸 證監會列2016年20大典型違法案例

2月24日,證監會在宣布擬對鮮言罰沒34.70億元等處罰決定後,隨即又在其官網上發布了“2016年證監稽查20大典型違法案例”。

根據披露的20個違法案例內容,又分為操縱市場類、IPO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類、中介機構違法違規類、內幕交易及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類、編造傳播虛假信息類、私募機構違法違規類和非法經營七類。

一、操縱市場

(一)唐某博等人操縱市場案——滬港通跨境操縱第一案

本案系證監會成功查獲的首起不法投資者繞道香港開立證券賬戶,借道“滬股通”交易機制反向操縱A股的新型案件。2010年以來,唐某博等多次、反複在境內或跨境實施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唐某博及其關聯人員唐某子、袁某林等人因操縱市場、超比例持股未披露等違法違規活動被證監會多次查處。近期調查發現,唐某博等人利用在香港和內地開立的證券賬戶,操縱“滬港通”標的股票“小商品城”,通過制造人為的交易價格和交易量,誤導其他投資者參與交易,實施跨境操縱;此外,還利用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操縱其他5只內地股票;兩起案件非法獲利近3億元。本案的成功查獲是對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跨境執法合作有效性的實戰檢驗,也是兩會攜手共同維護兩地市場秩序的經典案例。在滬港通平穩運行近兩年、深港通即將開通之前作出行政處罰告知,對市場具有示範效應和警示意義。

(二)朱德洪、上海永邦合謀操縱“宏達新材”案——利用信息優勢操縱市場處罰第一案

上市公司宏達新材實際控制人朱德洪與私募機構上海永邦投資有限公司合謀利用資金、信息優勢操縱“宏達新材”股價,其中,朱德洪負責尋找並購重組題材和熱點、控制有關信息披露時點,並提供交易資金支持,上海永邦通過連續交易和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交易。案發不足一年時間,深圳專員辦調查組即成功還原出多手法操縱、多股操縱、內幕交易、超比例持股等違法手法相互交織、盤根錯節的新型案件全貌,操縱行為人雖交易虧損但仍被處以300萬元的法定最高罰款,有力震懾了上市公司、私募機構假借“市值管理”名義“講故事,炒股價”的亂象。本案系“2015證監法網”專項行動第三批部署查處的案件之一。

(三)中鑫富盈、吳峻樂合謀操縱“特力A”、“得利斯”案——刷新證監會行政處罰罰沒金額最高記錄

稽查總隊調查組針對傘形賬戶隱蔽複雜、地域分布廣泛、涉案主體規避調查等難點一一擊破,迅速查明中鑫富盈控制使用10個信托計劃證券賬戶(下掛11個子賬戶)、吳峻東控制使用10個信托計劃證券賬戶(下掛18個子賬戶)及4個個人賬戶,合謀通過連續交易、自買自賣等方式操縱“特力A”、“得利斯”股票的違法事實。該案從發現違規線索到履行處罰告知程序用時不到2月。中鑫富盈、吳峻樂因操縱“特力A”分別被給予違法所得“沒一罰三”、“沒一罰二”的罰款,罰沒共計11億余元,刷新了證監會最高行政處罰罰沒金額記錄。本案系“2015證監法網”專項行動第七批部署查處的案件之一。

(四)姜為操縱“甲醇1501合約”操縱案——全國首例操縱商品期貨合約價格刑事案件

2014年11月14日至12月16日,為確保所持買期套保持倉順利進入交割月,國內第一大甲醇貿易商欣華欣公司時任總經理姜為運用42個機構賬戶和個人賬戶,通過囤積甲醇現貨和集中資金優勢(共動用資金14億余元)、持倉優勢操縱“甲醇1501合約”,被證監會依法處以100萬元罰款、采取終身期貨市場禁入措施並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廣東證監局與鄭州商品交易所聯合監管執法,高效完成了涉及16個省份共計145個期貨賬戶、143個銀行賬戶的取證工作,案件自立案到做出行政處罰不足半年。2016年12月26日,法庭一審判決姜為犯操縱期貨市場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六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本案系“2015年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首批部署查處案件之一。

(五)朱煒明“搶帽子”操縱案——“搶帽子”戲法終歸伏法

此案是一起典型的證券從業人員用“搶帽子”手法操縱市場非法獲利的案件。上海證監局調查發現,原國開證券經紀人朱煒明利用其掌握、控制的親屬的證券賬戶事先購買了“利源精制”、“萬馬股份”等十只股票。隨後,朱煒明利用其在上海電視臺第一財經頻道“談股論金”欄目擔任特邀嘉賓的身份,在節目中公開評價、預測上述股票,並在節目播出後的3個交易日內賣出,獲利近44萬元。調查同時發現,朱煒明在2010年8月20日起約四年內,通過其控制的親屬的證券賬戶進行證券投資交易,構成從業人員違法買賣股票行為,違法所得約400萬人民幣。證監會依法對朱煒明上述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對其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同時將本案移送公安機關。目前朱煒明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罪,已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該案的及時查辦為證券行業從業人員敲響了警鐘,也警示證券行業須加強對從業人員參與證券類節目的有效內控,對參與證券類媒體節目的關鍵人員加強審核,增強制度約束和道德操守、法律意識的教育。本案系“2015證監法網”專項行動第四批部署查處案件之一。

(六)任良成操縱多只股票案——大宗交易接盤後操縱股價賣出獲利累犯遭重罰

任良成以上海任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任良成設立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為平臺,專營股票大宗交易業務。2011年以來,任良成數次通過大宗交易接盤股票後,在二級市場上操縱股價並賣出獲利,已被證監會多次查處。其中,2014年4月至12月,為先後完成大宗交易買入的16只股票在二級市場的順利賣出,任良成在大宗交易日之前或之後,控制使用員工和融資方提供的數十個證券賬戶,在盤中通過高價申報、撤銷申報等手段,使股票價格產生較大的漲幅,並於大宗交易日後的次日或幾日內賣出。2016年11月,證監會依法沒收任良成上述違法行為所得9999余萬元,並處以兩倍罰款,罰沒金額合計近3億元。

二、IPO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

(七)遼寧振隆特產財務造假案——IPO財務造假主動撤回材料同樣頂格罰

遼寧振隆特產2013年至2015年向證監會申報的四份招股說明書存在虛假記載。在證監會對振隆特產開展專項財務檢查發現異常情況後,2015年6月10日,振隆特產撤回IPO申請。證監會依法對振隆特產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同時決定沒收其保薦機構信達證券、律師事務所中銀律所的業務收入,分別處以320萬元罰款、120萬元罰款。雖然振隆特產主動撤回了IPO申請,但其造假行為已擾亂了資本市場秩序,證監會仍予以頂格處罰。遼寧振隆特產案向市場有力傳導了證監會“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涉案主體、絕不放過任何一項違法失職行為、絕不放過任何一項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堅決把不符合條件的企業擋在IPO大門之外的決心。本案系“2015證監法網”專項行動第五批部署查處案件之一。

(八)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欺詐發行強制退市第一案

欣泰電氣為實現在創業板發行上市目的,報送包含虛假財務報告的發行申請材料,騙取發行核準;上市後繼續披露虛假財務報告,構成欺詐發行、虛假陳述。證監會依法對欣泰電氣及其17名現任或時任董監高及相關人員進行行政處罰,並對欣泰電氣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溫德乙,時任總會計師劉明勝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深圳證券交易所隨即對欣泰電氣啟動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程序。興業證券主動出資5.5億元設立投資者先行賠付專項基金。此外,證監會依法向公安機關移送欣泰電氣涉嫌犯罪案件,並對欣泰電氣首發上市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審計機構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機構北京市東易律師事務所依法查處。本案中監管部門綜合運用行政、民事和刑事手段,嚴懲IPO欺詐發行,對市場形成有力震懾,有利於凈化市場環境。本案系“2015證監法網”專項行動第五批部署查處的案件之一。

(九)康華農業、步森股份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重大資產重組“借殼方”財務造假第一案

本案是證監會查處的首例重大資產重組財務造假案。廣西證監局調查組對重組方、上市公司、中介機構、企業客戶等20多個涉案主體開展全面調查,成功克服了系統造假手段隱秘、部分證據被銷毀或隱匿、調查對象不配合等困難,快速查實了康華農業為實現上市目的,長期有組織地進行系統性財務造假,造假金額巨大,造假手段惡劣,情節嚴重的涉嫌違法犯罪事實。康華農業被頂格處罰60萬元並依法移送公安機關,3名責任人員被采取市場禁入並依法移送公安機關,浙江步森股份因披露信息存在虛假記載被依法處罰30萬元。本案相關中介機構涉嫌違法違規已被證監會立案稽查,目前正在處理過程中。本案系“2015證監法網”專項行動首批部署查處案件之一。

(十)參仙源財務造假案——新三板財務造假第一案

參仙源通過少計成本、價格不公允的關聯交易方式虛增利潤1.29億余元。2016年7月8日,證監會依法對參仙源處以60萬元頂格罰;並對時任公司董事長於成波、總經理李殿文及相關人員給予警告以及5-30萬元不等的罰款,參仙源案是新三板領域查處的首個財務造假案例。證監會將不斷加大對新三板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以有效的監管維護新三板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三、中介機構違法違規

(十一)中德證券財務顧問業務未勤勉盡責案——推動財務顧問歸位盡責

2016年2月,雲南證監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該案違法線索。經查,在沈機集團擬向紫光卓遠轉讓昆明機床股份過程中,昆明機床、沈機集團未披露“3個月自動解除”等協議生效條件和特殊條款,紫光卓遠未完整披露協議的生效條件,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遺漏;且沈機集團、紫光卓遠未按照規定披露沈機集團回購昆明機床資產的股份轉讓補充協議。中德證券作為紫光卓遠聘請的財務顧問,為自己撰寫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出具了核查意見和聲明,未勤勉盡責,導致未發現紫光卓遠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遺漏。證監會已對中德證券作出沒收業務收入300萬元,並處以300萬元罰款的處罰。本案的依法查處與公開,對推動證券服務機構與人員歸位盡責,維護資本市場三公原則,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具有積極意義。

(十二)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中同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未勤勉盡責案——整治審計、評估行業亂象

本案來源於稽查總隊在查處“2015證監法網專項行動”首批部署案件過程中發現的違法線索。立信會計事務所在為大智慧開展2013年年報審計業務中未勤勉盡責,未執行必要審計程序,未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北京中同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在大智慧下屬公司股股東權益價值評估過程中,違反多項執業準則規定,包括以預先設定的價值作為評估結論、評估結論存在具有重要影響的實質性遺漏、未披露評估期間發生的重大事項、未對現金等實施有效的評估程序、評估報告出具日期早於內部審核日期等。兩家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所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證監會依法沒收上述機構相關業務收入,並分別處以違法所得三倍金額的罰款。證監會將突出強化中介機構檢查驗證、專業把關的法定職責定位,切實提升中介機構服務水平,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十三)利安達會計事務所違法違規案——“屢禁不止”審計機構被嚴厲監管

本案來源於福建證監局在查處“2015證監法網”專項行動第五批部署案件過程中發現的違法線索。2014年5月,福建金森林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並購福建連城蘭花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權的工作,利安達會計事務所系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審計機構。經查,福建金森《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報告書(草案)》》中存在虛假記載,審計過程中,利安達違反《審計準則》相關規定未勤勉盡責,導致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本次資產重組中,福建金森曾先後頻繁更換多家會計事務所,利安達在此前已有多次因未勤勉盡責而被行政處罰的情況下,仍為其出具虛假審計報告,情節惡劣。證監會依法沒收利安達業務收入並處罰款。2016年8月,證監會與財政部作出暫停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承接新的證券業務並責令限期整改的處理決定。審計機構及其相關責任人員應恪守獨立性原則,切實做到不沾假、不幫假、不造假,做好資本市場的“守門員”和“把關人”。

四、內幕交易及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

(十四)平潭發展異常交易案——上市公司多名高管涉內幕交易

平潭發展多名高管在長達一年半時間內,先後利用9項上市公司內幕信息,大量買入“平潭發展”股票,交易金額多達3000余萬元,獲利近500萬元。廣東證監局調查組在一周時間內還原了內幕信息形成過程,固定了本案的關鍵性證據。2016年4月,證監會依法對夏雪、石乃珊、劉峰、陳勇4名高管的內幕交易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合計罰沒金額近2000萬元。作為上市公司多名高管內幕交易的典型“窩案”,該案給上市公司董監高人員以有力警醒,有效發揮了“查處一宗,教育一片”的警示作用。本案為“2015證監法網專項行動”第七批部署查處的案件之一。

(十五)羅向陽內幕交易案——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夥同其弟三次從事內幕交易被查處

本案來源於證監會按國務院部署開展“兩加強、兩遏制”專項檢查活動中發現的線索。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期間,時任新時代證券公司總經理助理羅向陽基於職務身份和參與的相關業務活動,先後3次知悉相關上市公司的內幕信息。羅向陽夥同其在新時代證券某營業部任職的胞弟羅楊穎,利用羅楊穎實際控制的多個證券賬戶,先後3次內幕交易“東方鐵塔”、“黃河旋風”股票。證監會依法沒收羅向陽等人2015年內幕交易的違法所得約44萬余元(前2次內幕交易均為虧損),並處罰款254萬余元,並對羅向陽兄弟2人分別采取證券市場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本案查處提醒證券從業人員,莫要心存僥幸觸碰底線,否則不僅承擔法定責任,還將斷送自身甚至親人的職業生涯。

(十六)厲建超“老鼠倉”案——公募基金冠軍經理涉“老鼠倉”淪為階下囚

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22日期間,厲建超在擔任中郵核心優選基金基金經理期間,利用因職務便利獲取的內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開信息,使用其控制的多個證券賬戶進行趨同交易,交易金額累計高達9.1億元,累計趨同交易獲利約為1,682萬元。期間,厲建超2013年接管的中郵新興產業股票基金業績卓越,登上同年股票基金冠軍寶座。2014年1月23日,證監會依法將其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2016年4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厲建超有期徒刑3年零6個月,並處罰金1700萬元。2016年8月26日,證監會依法對厲建超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五、編造、傳播虛假信息

(十七)彌達斯編造、傳播“招商銀行喊國家隊還錢”虛假信息案——證監會處罰自媒體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第一案

2016年2月24日,微信公眾號“彌達斯”發布《國家隊:招商銀行副行長喊你還錢了》,引發市場關註,隨後又發布勘誤道歉聲明。“彌達斯”總編輯李輝為吸引眼球,采用不符合實際的標題,其部分報道內容斷章取義、為主觀臆測。該虛假信息通過微信、轉載等多方式廣泛傳播,造成較大市場影響。深圳證監局調查組從蛛絲馬跡入手,順藤摸瓜獲取了“彌達斯”的真正運營地,第一時間奔赴現場掌握關鍵證據。2016年10月14日,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責令中融匯智、李輝改正,並分別處以20萬元罰款。虛假信息借助自媒體交互強、擴散快的特性廣泛傳播,極易誤導投資者,並對股市產生負面影響。該案的查處表明了證監會積極應對自媒體時代的執法挑戰,依法從嚴從快打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行為,務必使造謠傳謠者付出沈重代價。

(十八)“安碩信息”異常交易案——嚴厲查處證券服務機構從業人員作出信息誤導行為

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期間,安碩信息在有關信息披露以及10次接待多家機構投資者過程中,持續披露開展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這一不準確、不完整的誤導性信息;東方證券研究所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浦俊懿、行業研究員鄭奇威違反證券投資咨詢業務法律法規,在未經公司內控部門審批、複核的情況下,使用“極具業務延展性…、強烈看好…、最優質的銀行IT標的…”等誇大性、誤導性的語言文字編寫郵件,向128家金融機構的1279人員累計發送郵件1.1萬余封,傳播安碩信息開展互聯網金融有關業務信息。上述披露、傳播行為發生後,部分基金管理公司於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5月27日期間大量買入“安碩信息”,累計共有221只公募基金持有安碩信息最高達74.84%的流通股,推動安碩信息股價從2014年4月30日的28.30元/股上漲至2015年5月13日的450元/股,漲幅為15.9倍。證監會依法對安碩信息的誤導性陳述行為處以法定幅度內的“頂格”處罰,並對浦俊懿、鄭奇威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信息誤導的行為分別處以罰金。本案由上海專員辦在“2015證監法網”專項行動第三批部署案件中查辦。

六、私募機構違法違規

(十九)青原投資違法違規案——查處整治私募亂象

本案為廣東證監局在日常監管現場檢查中發現的線索。私募基金管理人青原投資通過網站公開推介“青原一號證券投資基金”和“青原投資.泰興1號債券投資基金”等產品,作為普通合夥人設立並負責管理的有限合夥型基金浩源泰興向6名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並挪用其管理的浩源泰興財產5萬元。本案中,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上述多項違法違規行為,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廣東證監局對青原投資給予警告,並處以三萬元罰款。私募基金行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違規經營、管理失範等問題,證監會將繼續加強對私募基金行業的監管,確保私募基金行業沿著健康規範的方向發展。

七、非法經營

(二十)恒生公司非法經營證券業務案——嚴查非法場外配資

針對場外配資中的證券違法違規問題,證監會組織稽查力量對杭州恒生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生公司)等進行專項核查後轉入立案調查。恒生公司等網絡技術公司明知一些不具有經營證券業務資質的機構或個人的證券經營模式,仍向其銷售具有證券業務屬性的軟件(具有開立證券交易賬戶、接受證券交易委托、查詢證券交易信息、進行證券和資金的交易結算等功能),提供相關服務,獲取非法收益上億元。有關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122條規定,構成非法經營證券業務。證監會依法對恒生公司等進行違法所得“沒一罰三”的行政處罰,並對相關責任人予以警告、罰款。經營證券業務必須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任何人未經許可非法從事證券業務都是對資本市場基本法律制度的漠視,是對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損害,證監會將依法嚴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789

鳴鏡高懸:破「特首上任價」才修辣

1 : GS(14)@2016-05-19 02:21:38

最近1至2個月,越來越多朋友問我可否買樓,因樓價從高位回落十幾個百分點,地產商又推很多優惠和二按,好似好吸引。我當然以一貫淡友作風,叫他們忍一忍。咪住請等一等,請不要叫我「大淡友」,各大媒體都有報道我是在2003年4月沙士之後第一個地產分析員及基金經理出來買樓的,我只會接受我是機會主義者,在市場最差時,我是「最大好友」。



還有兩成跌幅

過去幾年,除了政府在供不應求時推「白居二」,去創造更大需求,把樓價推升幾十個百分點外,其他我看淡的因素基本上都全實現了,而且依然正在影響香港樓市。基本上二戰後的樓市周期,無論是大升或大跌都某程度上和政府政策失誤有關,就如之前提過的「白居二」,和政府對着幹就是找自己麻煩。有人話樓價已下跌了十幾個百分點,政府應該撤銷辣招。特首上任時,樓市已經被定性為泡沫,而且樓市是特首上任時政策大綱的重中之重,如果不把樓價壓回當時的水平或以下,他怎樣向自己的政績及下任特首交代呢?所以現在就期望政府出手托市是不切實際的。現在樓價比特首上任時還高了31%,即是說樓價要從現水平再下跌24%才回服到「特首上任價」,到時先至發夢吧。下周再討論為甚麼不能忍,也要忍!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6/196134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20

鳴鏡高懸:國內人才不是儍的

1 : GS(14)@2016-06-20 05:43:00

還記得我在2003年寫了一份報告,指香港整體將會成為中國的豪宅區。過去幾年一直有人用這個理由推論香港樓價是只升不跌的,因為中國有這麼多有錢人,而香港樓供應又少,樓價一跌,國內人就會飛身撲。但首先要問自己三個問題:(1)國內人為甚麼一要要買香港樓?在已是全球化,很多國內人的視野很廣闊,不在香港買,可以到倫敦、紐約、澳洲或加拿大買,過去幾年這些地方的樓價已被國內人炒到飛天了,香港人真的要把思維擴大,世界是真的很大啊。(2)如果香港樓價下跌,為甚麼都一定要買?很多國內人買香港樓都不是用家需求,是投資行為,因為他們覺得價格會上升,買了丟空等升值。如果樓價不升,他們買香港樓的誘因就全消失了,除非係儍的,才會明知輸錢都要買。(3)如中國經濟轉差,又是否一定要買?現很多國內人的財政狀況都冇過去幾年咁強勁,中國管控資金外流又越趨嚴厲,樓價不升,買香港樓的需求一定會明顯下降。最差是國內人不只不買,還要賣樓兌現班資回朝,最近國內投資者大幅劈價的新聞每日都有,有些是因槓桿爆煲,急需現金周轉,有些是他們豪情的止蝕離場,總之香港業主就看得歎為觀止,因一般港人都會「死頂」供下去,這亦反映兩地投資者在投資行為上的分別。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20/196612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204

鳴鏡高懸:銀行開戶難的苦衷

1 : GS(14)@2016-08-09 07:07:31

最近很多香港公司投訴在香港銀行開戶口很困難,香港總商會甚至要做調查,問會員開銀行戶口有多難,擔心這會影響香港的營商環境及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自從兩至三年前開始,為了要滿足美國政府捉拿那些逃稅的美國公民或企業的海外賬戶而推出的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FATCA),全球金融機構已疲於奔命。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建立及營運有關的系統。也因為這些高昂的營運成本及「認識你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原則導至一般美國公民在香港基本上甚難開戶,就算是大型美國基金,如果未能提供所有SPV至最終大股東或上市公司的資料,命運也是一樣。香港的情況,在海外也是一樣,所以都不應只怪責香港銀行。筆者本身也有在海外新開立銀行賬戶以營運正常商業活動,但可以說是舉步維艱,有些直接說不能開戶,有些要求的資料極多且繁複,總之像要你知難而退一樣。全球各國政府都在大力打擊洗黑錢及逃稅,因為銀行在這龐大洗黑錢及逃稅鏈中,被動地擔當着極重要的角色,所以也成為首當其衝受打擊的一群。現在如果銀行犯錯,罰款動不動都以億美元計,所以銀行情願做少些生意,都不要給任何政府捉到痛腳。如果這情況持續,全球商業活動,特別是外商直接投資和國際貿易,都會受到打擊;對現在脆弱的環球經濟,只會是雪上加霜。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8/197267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950

鳴鏡高懸:收購歐房產的辛酸

1 : GS(14)@2016-08-16 04:53:33

我們房託上周剛成功收購了荷蘭一家酒店,前後用上了4個多月。據我理解,我們應該是首家成功收購歐美房地產項目的香港上市房託,除了賣家外,參與的團體非常之多,只計不同地方及專業範圍的律師團隊已有10個之多,代表我方律師行參與的各級及各地律師就有61位;還有3家會計師行、2家估值師行、獨立財務顧問、幾家銀行、獨立董事和監管機構等,過程並非一般人能想像。很多預計不到的困難會突然出現,並要即時解決,例如歐洲律師可能突然在亞洲時間晚上9時,要求在30分鐘之內要所有董事簽署一份文件,不然的話交易就要推遲一整天,而這是賣家不能接受的;而過程中遇到2至3次極可能令收購擱置的事件,其實都和收購沒太大直接關係。這酒店有超過20年租約,也有長期租金擔保,稅後租金回報率超高,不到幾年已經可以把股本投資全數回本。面對全球極高不確定性,這高回報投資在亞洲難得一見。英國脫歐之後,有幾間公司都在之後的一個月內,宣佈收購英國物業或企業,市場隨即認為是投資者因英國脫歐導致英鎊貶值、大幅投資於英國,這結論並不正確。一般收購過程,由開始談判到盡職調查、再到簽署買賣合約再及到成交,一般都需要起碼3至5個月。所以這些收購應在脫歐前已進行,英鎊貶值對這些買家來說是種「祝福」。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5/197361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897

鳴鏡高懸:炒賣「包賺」有惡果

1 : GS(14)@2016-09-06 04:39:39

中國樓市從今年年頭開始狂升,整體平均樓價同比上升40%比比皆是,即是說很多樓房的價格是以倍數上升。除了反映國內流動性過剩,資金缺乏投資出路外,也反映市民不再相信政府有決心壓抑樓價上升。過去10多年,不斷聽到中央政府要壓抑房地產泡沫,並不斷推出「史上最強」的政策。但每次樓市開始減慢,政府就擔心會影響經濟增長,導致社會不穩,立即放鬆政策;或反過來支持樓市,使樓市重拾升軌。中國樓市其實去年已因應政府政策明顯降溫,但去年下半年面對經濟明顯放緩,政府在無計可施下,又再推動樓市去保經濟增長,但這等如飲鴆止渴,絕大部份市民根本不能支持現在的樓價,且歷史已告訴我們沒有只升不跌的資產。其實過去30多年,每次國內投資市場開始下跌,政府都會出手並成功保升,所以絕大部份國內的投資者都沒有(也不需要有)風險控制的意識,因為覺得投資是「包賺」的,大部份投資者都會用盡各種手段,如離婚或高利貸等,務求以最高槓桿去投資,賺取最大的利潤。除了銀行貸款外,就連「自有」本金都可能是高槓桿而來的,這情況也是國內樓市及金融安全其中一個最大的風險源頭。香港政府應該以此為鑑,定立政策目標之後,要意志堅定地執行,每一次「狼來了」之後,要收服脫韁野馬只會越趨困難。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5/197599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6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