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可盡信系列之三的錯誤(第三次更正)

對不起大家,由於我把中國水務(855)和中國水業(1129)混淆了,所以做錯了資料搜集:

這是中國水務(855)不務正業的資料,所以不適用於本文:

早期入股明興水務(402)約百分之十的股權。

第二次是用聖品沙棘作價兩億,以發行CB及股票,以每股0.15來換零食公司華園(2349)


這隻股由短短大約十個月前一毛錢的供股價,升至一元四角。

第三次是供股(一供五)包銷PRIME INVEST(721),每股一毛錢,如果成功則佔83.33%股權。

不過今次是第二家:中國水業(1129)不務正業的資料才對

這家公司原名天鷹電腦,是一家買賣電腦零件的公司,亦和菱控一樣在科網熱前上市,原本是一隻創業板股,後來就轉了去主板上市。
之後,這家公司不停虧損,終於成為一隻仙股,後來改營水業,由仙級,變成二元股,後來像足概念股一直跌,加上大舉集資,跌到現在大約幾毛錢。

這家公司一出手就買另一隻創業板股,iMerchant 菱控(8009),這隻股在科網時期上市,上市價大約1.08元,但上市不久,由於科網熱潮爆破,曾經單日下跌5成,跌到大約三四毛錢,之後十合一,徘徊在一元上下,但上市後的現金並無亂用,幾乎是一隻殼股,近來由於其部分的銀行資產價值不菲,升值效應顯著,所以股價慢慢上升至二元,但前陣子否認賣出該資產後後,股價下跌,停牌後,就傳出賣殼的公告。

今次作價1.8億。較停牌前2元左右有溢價30%,之後大股東用5千幾萬買回貴重的資產。即賣殼用了1.3億左右,其實加上現金,可能還只值幾千萬。

呢隻股貨疏(流通股數只是三四千萬股),成日差價好闊,一定會像8272百富國際、環球工程那樣暴升10倍(如果像母公司炒法的話,估計有拆細效應),明天復牌的話一定是升幅榜冠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7

年初、年中、年尾 一年漲三次價 中國白酒教父將茅台酒當精品賣

2010-04-05  今周刊





當貴州大旱,甚至傳出茅台酒廠被 迫停產時,貴州茅台酒董事長季克良卻在千里之外的台灣推廣貴州文化,一點也不著急!當茅台的股王寶座被奪時,季克良仍優然自在地乾杯,他為何一點都不擔 心?

撰文‧林宸誼

三月二十四日下午,台北一○一大樓四樓顯得很「貴州」。蘆笙悠揚中,貴州傳統民族舞蹈人員隨 著樂聲婀娜起舞,貴州省副省長謝慶生率領數十人代表團,要讓台灣感受貴州文化之美。台下有一位滿頭白髮的長者被媒體包圍,「貴州旱災會不會影響茅台酒生 產?茅台會漲價嗎?」記者追著他問。他是誰?他就是中國貴州茅台酒集團董事長季克良。他的手下有七家公司,其中之一就是大陸「股王級」的上市公司||貴州 茅台。

從搬酒糟基本功學起

截至三月二十九日,貴州茅台的市值高達新台幣七○一九億元,超過台灣股王聯發科的六 ○七一億元;二○○九年稅後淨利達新台幣一百七十億元以上,超過泡麵大王康師傅的一百二十一億元。此外,貴州茅台酒是少數每年可以漲價至少二○%的零售商 品,它不只是酒,而且還是大陸政商人士送禮打通關節的敲門磚,甚至是收藏家炒作的商品。茅台酒會如此搶手,季克良這位中國白酒教父有相當的功勞!

四 十六年前,二十三歲的季克良才剛從無錫輕工業學院畢業,馬上就被派到最偏遠的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酒廠任職,這一年是茅台重生的關鍵年,也是季克良人生最重 要的轉折點。

當時茅台酒產量一年只有兩百多噸,每年虧損人 民幣八十多萬元,而且連續十六年虧損,身為對製酒一竅不通的菜鳥技術員,季克良只 好硬著頭皮上陣,但是前兩年,季克良不但無法融入,甚至也學不到茅台的獨特釀造技術。

更慘的是,兩年後文化大革命爆發,季克良被打為﹁臭老 九﹂︵文革對知識分子的稱號︶,有三年的時間,與工人師傅一起勞動,從投料、背酒糟,一步一步學習茅台酒釀造基本工藝。﹁那時的艱苦條件,不是現在人能想 像的,﹂季克良說。

當時,季克良與製酒工人每天都要甑(蒸 酒用具,像蒸籠)酒,進窖坑裡把酒糟背出來,還要切碎,再上甑、下甑、加麯、翻 拌、收堆。一甑的酒糟約有一噸左右,來來回回要背二十多次,這意味著每天要搬運五百多公斤的東西,他的衣服溼了又乾,乾了又溼。烤酒也要靠人工燒火,每天 凌晨兩、三點就要起床到爐邊生火,對養尊處優的大學生,這大概是人生的谷底。

但是季克良沒有自怨自艾,他決定不說話,﹁為了彎腰虛心學技 術,我暗自發誓,十年內絕不對釀酒技術發言,專心聽與專心看老師傅的技術。﹂白天他隨著老師傅搬著酒糟,揮汗勞動,晚上還挑燈夜戰,把製酒的過程寫下,成 為百年來首位科學化記錄茅台酒神祕釀造過程的人。這本累積三年的筆記本因此成為日後茅台酒生產標準化的關鍵。

文化大革命後,貴州茅台開始現 代化生產設備改造,茅台從每年一千多噸的地方小酒廠,晉身為產量破萬噸的大廠。

逆向思考突破產量瓶頸

隨著市場 需求變大,茅台的產量供不應求,貴州茅台的瓶頸開始出現,二○○○年時情況開始惡化,﹁每到十二月氣溫低的時候,要進行二次投料,卻發現產能總是跟不上進 度﹂。這樣的問題困擾酒廠,季克良於是找來釀酒的老師傅一起開會,因為老師傅無心的一句話,讓他如獲至寶,﹁老師傅建議,何不把釀酒的發酵速度減緩,譬如 說五天就要做好的步驟,放緩到六天?﹂實驗的結果,果然提升了茅台酒的產量,從二○○○年開始,茅台酒的產量正式突破瓶頸。原來,發酵要靠貴州特殊的微生 物幫忙,微生物在適合的氣溫、適當的時間才能開始全速發酵,過去為了提升產能,一味縮短時間,反而事倍功半;放手讓微生物發酵,產能反而成倍數增加,讓季 克良悟出﹁慢即是快、快即是慢﹂的道理。

根據統計,貴州茅 台公司○八年產能兩萬噸,實際上只賣了八千噸,而○九年預計能夠提升到二萬四千 噸,但頂多只能賣九千噸,也就是說造越多,茅台藏得越多。對於這樣的說法,季克良不願意證實。其實這正是茅台酒近來營業額、獲利大幅成長的祕密,相對於其 他中國白酒企業用摻香料的方法「釀酒」,茅台從投料、發酵生產週期長達一年,加上八次發酵、九次蒸餾,再存上三年,一瓶茅台從釀造到市場上販賣,要花費至 少五年的時間,這也是茅台獨有的優勢。

大陸媒體報導,去年 底茅台銷售最多的五十三度飛天茅台,從人民幣七百元調到七百二十八元,漲幅達 四%,這不是茅台第一次漲價,也不是最後一次。其實○五年一瓶飛天茅台只賣人民幣二百六十八元,「茅台每年年初、年中、年尾都會漲價,平均每年漲人民幣一 百元,直到現在人民幣七百二十八元!」一位上海茅台酒經銷商說。

雖然貴州傳出缺水,指出茅台鎮賴以釀酒的赤水河已斷流,甚至茅台維持一年的 股王寶座也在三月二十二日拱手讓人,這位白酒教父卻仍老神在在,「茅台生產不會有問題!」因為供應越少,茅台越是奇貨可居,茅台酒今年又可以漲價了!

季 克良

出生:1941年

現職:中國貴州茅台酒集團董事長學歷:無錫輕工業學院(現江南大學)

經 歷:貴州茅台酒廠廠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8

不惧市场疲软 雷士照明第三次冲刺上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07/499488.s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李潮文 发自香港
就在全球资本市场眼下普遍疲软之时,照明巨头雷士照明(02222,HK)却勇赴香港上市,欲筹集资金约 16.46亿港元。
“我们对自己非常有信心,从这几天路演情况来看,投资者对我们也相当认同。”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昨日(5月6日)在新股 记者会上表示。
第三次冲刺上市
根据雷士照明6日于香港公布的上市详情,公司计划发行7.28亿股,3363万股旧股,90%国际配 售,10%公开发售;招股价介于2.03~2.9港元,以中位数2.465港元计算,集资净额约16.46亿港元。从5月7开始至12日中午,公司接受公 开认购,5月20日主板挂牌;保荐人为高盛及汇丰。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这已经是雷士照明第三次冲刺上市。
雷士照明第一 次上市是在2005年9月,当时集团通过了美国证监会的聆讯,获得了在纳斯达克“买壳上市”的资格,但最终放弃这一上市途径;第二次是在2007年12 月,公司董事会通过了香港上市的决议,但由于金融海啸袭来,上市推迟。
但此次赴港上市似乎也并非好时机,近期全球股市普遍疲软,有公司甚至推 迟上市计划,如佳通轮胎(02138,HK)就将招股计划延迟。
“虽然现在资本市场普遍疲软,但我们有信心。我们是一个高速成长的公司,而且 从最近几日的路演来看,投资者对我们都很有信心。”吴长江对媒体表示。
资料显示,目前集团已经获得五名基础投资者注资约3.495亿港元,其 中包括中信证券约3885万港元(500万美元),建银国际约7770万港元(1000美元)。
未来将专注农村市场
对于集资的用途, 吴长江对媒体介绍道,“我们集资的30%大概会用于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扩张,包括并购等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雷士照明从2007年起就开始 海外扩张,当年6月,收购了一家英国的照明销售企业。随后又与国际照明巨头GE达成战略合作;随后雷士照明进入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等地,正式开始 以自主品牌展开全球营销。
“我们在英国有分公司,未来在发达国家会再收购一些成熟的销售渠道,在新兴市场会复制中国的销售模式。”吴长江说。
目前海外业务销售额在公司总销售额中占比约20.7%,国内业务占比80%。“目前海外业务比重较小,预计未来增长速度会超过国内业务。”雷士照明财务 总监张清宇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截至2009年12月31日,雷士照明销售收入在过去三个财政年度获得53.3%的复合年增长 率,但国内市场份额仍然不敌国际灯业巨头——飞利浦,位居第二位。
“国内飞利浦排名第一,其在国内已经有20年,但是我们只有12年,我们有 一个比较好的渠道,但是飞利浦没有。同时,照明里面有很多本地化的产品,我们在反应速度上更有优势。”管理层表示,未来会专注中国的农村市场,因为那里有 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步播报
LED照明企业暂难受益合同能源管理联盟
每经实习记者 郭荣村 发自广州
尽管国内首个合同 能源管理(EMC)联盟近期已经在广东宣告成立,但昨日(5月6日),中山市鸿宝电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先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被LED照明界寄予厚望的合同能源管理,眼下并无任何实质进展。
合同能源管理(以下简称EMC)是一种基于市场运 作的全新节能机制。具体到LED照明产业上,市政路政工程LED化改造需要高额费用,作为灯具采购方的政府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资金即可向企业购买,资金缺 口则通过政府向银行贷款等方式来弥补。采用LED节能灯所节省下来的电费则用以偿还贷款。
然而,黄先生坦言,操作中很多细节难以处理,实际操 作并不顺利。
中山市半导体照明行业协会人士表示,能够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获得政府采购的条件较为苛刻,只有少数几家“幸运儿”,大部分 LED照明企业并不能因此受益。
制约合同能源管理顺利推进的因素有很多。EMC模式涉及政府、企业、银行等多方面,有的还有基金、EMC公司 等参与,多个主体衔接较为繁琐,而我国推行EMC模式时间不长,发展不成熟,政策不完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对 LED产业来说,目前仅几家企业试水,没有完美的案例可供参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0

八年三次大變身 Z-Obee回台掛牌 中國山寨王王世仁 下山當正規軍

2010-7-12 今周





在中國嚴打違規山寨機,山寨手機 業遍地哀號之際,卻有一家白牌手機廠,從深圳梁山下山來,以國際手機廠之姿,回台掛牌。它將是TDR市場新兵,更將是少數同時在新加坡、香港、台灣三地掛 牌的公司,它是誰?為何能八年三次大變身?

撰文.賴筱凡

正當靠著山寨手機創造股王奇蹟的聯發科,因為下半年營 運展望浮現雜音,股價頻頻破底之際,卻有一位山寨大王,靠著山寨手機掙來第一桶金,從山寨機變身新品牌,成功打入中國電信手機市場,他揭開的不只是後山寨 年代來臨,更是新一代中國白牌手機的崛起故事。這位山寨大王不是大陸人,他是來自台灣的Z-Obee行政總裁王世仁,他如何在山寨時期大口吃肉,又能毅然 轉型下梁山,參與正規軍的競爭?

王世仁長年住在香港,說話帶點香港口音,他驕傲地秀著自家的智慧手機,擠進中國電信供應鏈的合作標誌,就清 楚地打在產品右上角,這是Z-Obee從二○○二年創立至今,交出的成績單,更是王世仁要將自家手機,從山寨手機正名為品牌機的重要關鍵,因為在中國能夠 獲得三大電信商認可,要不是擁有國家色彩的手機品牌,就是在當地已積累一定實力的白牌機。

但誰會想到,這個今日能夠擠進中國電信合作供應鏈 的品牌「VIM(偉恩)」,在短短八年內,從一家山寨手機廠,到方案供應商、組裝代工的系統商,直至今日的新品牌商,八年三次大變身,「VIM」是王世仁 成功下梁山,從山寨王轉型品牌商的最佳見證。

國際大廠磨得經驗

靠山寨商機賺取第一桶金

做 手機對王世仁來說,並非一蹴可幾的事情,早期在國際大廠易利信(Ericsson)、摩托羅拉(Motorola)當工程師,讓他見識到中國消費者對手機 的需求有多大,即使當年手機還是傳統「黑金剛」的年代,價格也比現在貴好幾倍,號碼一釋出,同樣搶光光。「人到了四十歲,都會想想究竟未來十年,你希望自 己走什麼路。」就是這樣的念頭,讓王世仁拿出港幣九百萬元,從不到二十個人的小公司出發。

一開始創業,王世仁跟多數靠山寨機崛起的創業家一 樣,從賣MP3隨身聽開始,做了兩年,成績平平,倒是因緣際會下,遇到Z-Obee的創辦人邀他一起合夥做手機,他才又走回老本行。

但王世 仁的企圖心並不以代理零組件商為自滿,「既然我們手握零組件供應商的主要來源,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做方案設計,也順便替客戶提供零組件?」就是這樣一個簡單 的念頭,王世仁認為一家公司不能只有銷售能力,也要有自我研發、設計的能力。於是,他開始著手替Z-Obee找來第一批研發團隊,負責設計各式各樣的手機 款式,提供手機方案給客戶,成功將Z-Obee從一家零組件代理商轉型,成為山寨手機的方案商。

但這還不夠!○七年、○八年,中國手機全面 開放的世代,「一站式採購(One Stop Shopping)」商業模式的蓬勃發展,讓深圳成為手機製造之都,更讓深圳成為山寨手機的淘金天堂。不可諱言地,Z-Obee也是在這波淘金潮中,成功 攢下第一桶金的公司,只是光做一個手機方案商已經不夠,「我們能給客戶最關鍵的零組件,多樣化的設計方案,但還能不能更多?」於是,Z-Obee又要再進 化。

後山寨時代

「你必須走在前面才能贏」這次Z-Obee要做的是系統商,不僅要有自己製造的能力,還要自創 品牌。因為,一場金融海嘯打來,當所有山寨手機廠都還抓不定方向時,Z-Obee卻已清楚地知道,做山寨手機不會長久。金融海嘯沖垮的不只是全世界的金融 秩序,也毀損了半個深圳的大小山寨商,有些人開始想把山寨手機的成功模式複製到山寨NB,但能下定決心從山寨轉型品牌的人,卻沒幾個,王世仁想得很遠, 「你必須走在前面才能贏。」簡單的幾個筆畫,Z-Obee的品牌「VIM」就這樣應運而生。

過去,山寨手機廠商靠著廉價與聯發科公板,在深 圳大發利市,盲目追求量而不顧品質,讓山寨手機屢屢被貼上「黑手機」的標籤,Z-Obee要轉型品牌,第一件事就得提高產品品質,而且還得洗刷消費者對山 寨手機品質較差的刻板印象。因此,王世仁讓Z-Obee到新加坡掛牌上市,「中國消費者的認知很簡單,只要你是國外公司、在交易所掛牌、是中國電信認可的 品牌,消費者對Z-Obee品牌的信賴度就會瞬間增加許多。」Z-Obee之所以能成功地在數以萬計的山寨手機廠勝出,關鍵很簡單,靠著過去代理零組件的 通路管理經驗,加上轉型品牌,讓Z-Obee從昔日的山寨王下了梁山,今年還要全力衝出高達二十萬支品牌手機的出貨量。

Z-Obee代表的 是三年前山寨手機的品牌化,王世仁就像是深圳多數的山寨王一樣,只是在這後山寨時期,他將顛覆過去粗糙的山寨手機經營模式,走出新一片天的中國新白牌手 機。

Z-Obee

成立:2002年

市值:1.7億美元

行 政總裁:王世仁

近三年稅後純益:

2010會計年度:520萬美元2009會計年度:391萬美元2008會計 年度:1012萬美元註:市值以今年3月香港掛牌時計算,會計年度截至當年3月為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1

施振榮口中的不聽話孩子 這回要槓上美國司法部 三次挫敗代價400億 李焜耀怎麼走下一步?

2010-9-6 TWM




在58歲生日前夕,李焜耀收到不是面板景氣好轉的驚喜,也不是友達順利登上中國市場的大禮,而是四位主管被扣留在美的難關,強悍作風的他,即使遭受外界質疑也堅持要與美國司法部對摃到底,究竟他的考量是什麼?

撰文‧賴筱凡

我們沒做的事,叫我們怎麼認?」一句簡短的詰問,道盡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內心的無奈,揮了揮手,示意不願再談。八月二十九日,這天他還得在日月潭招待遠從全球飛來的三百位經銷商,更是明基在購併西門子失敗後,第一次在台灣舉辦全球經銷商會議,他的心情五味雜陳。

情況嚴重超過原先推估

身著紫色T恤,露出爽朗笑聲,李焜耀一派輕鬆,這是友達三位主管被美國限制出境後,這位友達大家長首度公開露面,蜂擁而來的媒體都想了解李焜耀的內心世界。

一周前,集團四位主管(友達副董事長陳炫彬、總經理陳來助、佳世達總經理熊暉、友達太陽能事業部主管李燦榮)遭美國司法部扣留,李焜耀所承受的壓力劇增,而且事件爆發後,外界議論聲浪從未停過。

談 到李焜耀,外界對他的評語不外乎是作風強硬、強人個性、自負好強,連一手帶出李焜耀的師父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都直言李焜耀是個「不聽話的兒子」。也難怪美 國反壟斷案全面失控後,友達堅持與美國司法部對抗到底,會引發一波批評聲浪,因為對比華映、奇美電的認罪罰錢、服刑,友達堅持不認罪的決定更顯一意孤行。

「但你覺得KY(李焜耀的英文名)有這麼笨嗎?這些狀況他會沒有考量過嗎?」一位明基友達集團的主管就直言,李焜耀不是一個做沒把握事情的人,這一切在四位主管赴美參加反壟斷案準備庭時,都在他們的沙盤推演中。

「只是,結果比我們想的還嚴重!」李焜耀嘆了口氣,縱使他們早已想到,最壞的打算就是敗訴,付出大筆賠償金與服刑,但只要有一絲機會,李焜耀還是想要一搏,為了股東、也為一路跟著他的心腹大將。

堅持不認沒有做過的錯誤

限制出境裁示出來的那天,是周六,人在國外的李焜耀一接到電話,即使再氣憤法官的決定,但還是按照沙推的結果走,在第一時間啟動緊急機制,因為整件事演變至此,已全面失控。

在整理所有律師團意見後,友達高層決定,還是堅持告到底,因為現在已不是妥協認罪就能解決,「更何況,這整件事KY堅持的,只是要一個是非對錯,友達沒做的事,如何認得下去。」跟在李焜耀身邊多年的明基副董事長王文璨說。

在施振榮《宏碁的世紀變革》書中,他這麼形容李焜耀,「個性很直,只要是他不喜歡的,或是他認為不對的,就直接說出來。」儘管歷經購併西門子失敗、明基內線交易案,「但KY就是KY,他從來沒變過。」王文璨說,他是一位是非價值觀分明的人,也是一位堅持到底的人。

「任何作法沒有走到最後,都不能確定是最好的解決方式,我們都曾考慮過啦。」李焜耀接受記者訪問時搖搖頭說,就像當年購併西門子,沒有做也不知道結果是什麼。如今,面對訴訟案的難關,就算李焜耀再硬頸,最後還是要冷靜判斷——怎麼做對友達最好。

因為,友達不是全然沒有機會。長年耕耘反壟斷法領域的理律事務所合夥人馮博生就說,反壟斷訴訟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於法官怎麼認定「共謀」的事實,即使友達真的有出席這場會議,只要友達沒有同意所謂的價格協定,就算有同意,只要友達還是獨立制定價格,共謀的罪名就不成立。

所以,李焜耀不能這麼快認輸,就算其他同業都認罪,「但連法官也很明白,這都是利害權衡的考量。」在馮博生看來,即使訴訟案的其他被告都認罪,法官也不能以此為據。

其 實,這不是李焜耀第一次遇到挫敗,他曾經因為明基購併西門子失敗,賠了近三百億元,讓他面對到市場排山倒海的責難;明基內線交易案,讓當年的明基財務長游 克用,在看守所被羈押了兩個月;如今,他最得力的左右手陳炫彬、陳來助與熊暉,都被滯留在美,每一個挫折,都考驗李焜耀的危機處理智慧。

從 失敗中 了解怎樣讓公司更好在友達主管被限制出境一周後,李焜耀照常舉行兩年一度的明基經銷商大會,穿著標幟「Truely Fantastic !」的白色Polo衫,對著台下三百位經銷商,揭示接下來明基重點發展的五個C策略。認識他二十年的經銷商說,「KY嘗過失敗滋味,才會懂得如何讓公司更 成長。」過去在購併西門子失敗後是如此,面對明基內線交易案時也是如此,現在友達槓上美國司法部,更是如此。

「整個集團必須更成熟,KY也 是如此。」與李焜耀合作擘畫出明基品牌的王文璨說,在購併西門子跌跤後,明基友達集團就學著更成熟,李焜耀也是一樣,「就像我們當年購併西門子,時空環境 會推使你做這樣的決定,但現在如果重新再來一次,KY可能會做得更細膩。」相同的,把目光拉回眼前的反壟斷案,確實四位主管被扣留的裁示,出乎李焜耀意 料,也超乎律師團的評估;但對於外界質疑李焜耀沒有將股東權益擺在第一位,王文璨忍不住替自己的老闆辯駁,「這很不公平,他做任何事,絕對先想到股東與員 工。」其實,在西門子購併案、明基內線交易案,一連串的打擊後,李焜耀就一步步建立完整體制,不讓危機出現,有機會擊倒他們。所以,明基友達集團提前將中 生代的主管往上拉,「就算有問題,上面都還有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頂著。」在王文璨眼裡,李焜耀做這些安排,都是要讓集團的體質能更健康,因為沒有一個企業 不會遇到危機,重要的是遇到失敗後,怎麼再爬起來。

最不聽話 卻最像施振榮所以,今年六月佳世達股東會,李焜耀就直言不諱,提早讓陳來助接班,就是怕時任執行長的陳炫彬,在反壟斷案發展最壞的情況下,面臨服刑問題。「這些事情,絕對都在他的評估之中。」集團內部主管說。

這 幾年來,李焜耀遇到的問題不比別人少,這個施振榮口中「最不聽話的兒子」,其實開創性也最高,「相較於(施振榮底下)其他人,KY做了很多別人不敢做的 事。」王文璨觀察,有別於宏碁董事長王振堂等人深耕電腦市場,李焜耀不只跨進資本密集的面板產業,更催生了明基品牌,接下來還要揮軍綠能市場,他的開創性 之高,看在觀察他們多年主管的眼裡,與施振榮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其實他是最像施先生的人,性格可能有些許差異,但行為作風、思考模式,幾乎如出一轍。」九年前施振榮嫁女兒當天,王文璨婉拒了施振榮的留任,決定到明基幫忙,就是為了力挺李焜耀;縱使明基品牌一路走來,風雨不斷,但他始終貫徹李焜耀的堅持,就是要做品牌。

李焜耀用「頓一下」,來形容購併西門子失利,對明基成長的影響;但即使頓這一下,讓明基付出巨額學費,他卻始終有信心,能把明基做起來。

同 樣地,縱使主管遭限制出境,加上面板景氣走下坡,讓李焜耀提早感受到寒意,但他同樣胸有成竹,「友達是這麼大的公司,訴訟案影響有限。」在三颱夾擊台灣的 八月三十一日早晨,日月潭的天氣微涼,簡單穿著深灰色外套、短褲、慢跑鞋的李焜耀,依然七點不到出發慢跑;即使是風雨欲來,他也同樣挺直腰桿面對,還是以 他的堅毅風格帶著明基友達集團走下去。

李焜耀讓明基擺脫西門子陰霾關鍵「我們賣股票也要養RD!」9月1日,是明基品牌要吹熄9歲蠟燭的日 子,10天後更是李焜耀的58歲生日,體質優化策略推了三年的明基,終於能在這時對外說:「我們已擺脫了西門子的陰霾。」兩年一次的全球經銷商大會,明基 從未在台灣辦過,然而今年,他們選擇邀請全球的客戶來到山明水秀的日月潭,再次對外宣示,明基堅持走品牌這條路的決心。

其實,3年來明基不斷地重新調整步伐,包含退出成績不好的手機市場,轉向深耕他們擅長的液晶電視、螢幕與投影機,才能在投影機做到僅次於EPSON,拿下全球9.8%的市占率。

咬緊牙根也要撐下去的明基品牌,即使面對最難關、費用緊縮的時候,李焜耀都曾跟王文璨說:「我們賣股票也要養RD(研發人員)。」讓王文璨備受感動,也讓明基更能扎根技術,做出更好的產品,讓明基友達集團立下今年要挑戰7000億元營收的史上最高目標。

李焜耀

出生:1952年

現職: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學歷: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企管碩士、台大電機系經歷:宏碁副總、明基電腦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9

股市老手 每日剪報預見三次股災

 

2011-3-28  TCM




想像當一個人已經到了生死關頭, 在他的腦子裡,所能想到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家人、財產或未完成的心願?

二○○九年底,瑞展產經研究董事長陳忠瑞,因為病毒侵入免疫系統引發敗血症,醫院開出病危通知。連遺書都已經寫好的他,交代家人在他住院期間,一定要幫他 做的一件事,竟然是要幫他如期收好每一天的報紙,因為,那是他數十年來「做筆記」最重要的素材。從鬼門關前走一遭回來的陳忠瑞笑著說,「我到快病死了,都 還很惦記這件事情。」

按日期記!兩則報導,讓他逃過金融海嘯

對陳忠瑞來說,這一本本年復一年累積出來的投資筆記,曾幫助他三次躲過股市萬點崩盤危機,也總能精準預測多頭起點,為自己賺進可觀財富和人生經驗。

影響股市的因素非常複雜,但陳忠瑞的投資筆記,卻是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做。每一年,他都會準備一本當年度的年曆記事本,每天把當日各大財經報紙上最重要的消 息,依日期剪貼或是手抄到記事本上。「用時間記錄是最好的,」陳忠瑞解釋,「會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按照時間發生,跟時間最有關係,尤其是投資的東西。」

陳忠瑞舉例,在○七年某一天的報紙,看到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現任摩根士丹利亞太區主席)發表一篇〈資產泡沫化〉的文章,提到美國房屋貸款成數高達一一○%,且房貸被包裝為各類衍生性金融商品,形成過度 槓桿,陳忠瑞至今清楚記得當時的新聞,「Stephen Roach提到說,這個資產泡沫化以後就會變成一個危機。」

隨後在○八年初,陳忠瑞又剪貼到美國第一大抵押貸款公司全國金融公司(Country wild)發生危機的新聞,「我把這兩件事情聯想在一起,」他認為,資產泡沫化已經發生,這將成為觸發景氣崩盤的關鍵。

當時,台股三度幾乎上攻萬點,市場一片看多,唯獨陳忠瑞發表看空。「後來就很多事情發生了,」陳忠瑞回憶,當許多人在金融海嘯受傷慘重,他卻全身而退。

只抓趨勢!從不記指數,卻聞出台積電利多

然而,整理筆記的過程,往往也幫助陳忠瑞發掘出好公司。

在每天的新聞中,他發現台積電不斷朝向二八奈米和四○奈米投資,且資本支出幾乎和英特爾(Intel)一樣多。陳忠瑞開始思考,台積電到底想要做到哪些生 意?

在今年初的台積電法說會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揭曉答案,過去最流行的電腦,裡面全都是「Intel inside」,但是現在,從智慧型手機到最夯的平板電腦,裡面的晶片,幾乎都是台積電出品。「台積電要取代英特爾,」陳忠瑞說,「這就是靠筆記,很多這 方面的報導,你就搶在市場前融會貫通。」

進入股市數十年,陳忠瑞至今還是不會去記錄每天的大盤指數或成交量,他認為,筆記中要記最重要的事,就像投資,要抓住最重要的趨勢。

包括各種經濟的重點指標,諸如中央銀行、主計處和經建會公布的數據、歐美國家的國債,以及大型研究機構和大師級的國際專家對趨勢的預測及看法,都是陳忠瑞 必定記錄的訊息。

雖然已經是股市老手,但陳忠瑞還是像個菜鳥,每天必定剪報、做筆記。有趣的是,當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舊聞,陳忠瑞記錄的是當下和過去,但股市卻是一場預測 未來的心理戰,「這才是記筆記的精髓啊!你記錄那麼多東西,最終是要幫助你未來的決策。」陳忠瑞承認,在股市中,他還是常常會被「套牢」,但長期的筆記功 夫,卻總能讓他「贏大輸小」。

問到陳忠瑞,這些筆記,是不是就像自己的小孩;他笑著說,小孩會離開自己,筆記不會。筆記是陳忠瑞重要的資產,而這份資產,還會一直持續累積下去。

延伸閱讀:筆記撇步1依照日期、時間順序做每日筆記 2總體經濟、資金、產業、公司為4大必記內容 3不間斷持續記錄,才能看出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90

香港房地產三次「熊市」中銀行及股市興衰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s3qf.html

從二戰戰後開始考察,香港房地產市場在發展過程中,至今有過三次較大幅度調整的「熊市」。我們可以順便考察下香港銀行行業在房地產大幅調整過程中的興衰成敗。房地產行業作為香港的主要經濟支柱,房地產市場波動對經濟的影響比日本、台灣、泰國、美國等國家地區都更為顯著。
  
從1954年開始,香港就進入了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時期。一方面是中國內地遷移過去的居民劇增,也帶去相當多的資金。香港60年代初期,人口就增加到 300萬。而伴隨的是工業經濟的騰飛,1956-1966年,香港製造業工廠數量從2944家增加到了8941家。財富的積累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長,加上香 港房地產商推進的「分層置業」和「分期付款」模式都導致了香港戰後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期間房價的漲幅是很驚人的,在尖沙咀商業區,地段較佳的商舖在 1954年一年,房價就翻了1倍。
而當時的香港房地產企業也大幅增加到1960年的接近2000多家,其中有一定規模的也有400家之多。不過這些房地產企業大多在後來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了。例如當時房地產行業的龍頭公司:置地、霍英東的立信置業、嘉年地產、廖創興家族等等,在後面都逐步退出或走向衰亡。
 
繁榮之後就必然是調整,到60年代初期,市場已經暗藏殺機。這就是60年代初期香港爆發的銀行危機。起源是1961年的著名華資銀行:廖創興銀行被擠兌破 產,創始人廖寶珊腦淤血病逝。為避免進一步的銀行風潮,港英政府制定和通過了《1964年銀行條例》,首次真正對銀行業進行監管,並設立相應的監管指標。 其中最主要的包括針對股本的要求(每家銀行必須有500萬股本要求),流動資金比例至少為25%,投資股票/房地產不能超過股本加儲備積累的25%,單一 客戶貸款比例不能超過總額的25%等等。
 
港英政府的想法很好,但結果卻是致命的。因為香港銀行業在經歷了長期的粗放式發展後,積累的問題反而全部暴露出來。例如廖創興銀行在1960年的存款總額 為1.09億港幣,但在房地產上的投資和貸款就高達8200萬,加上家族同時又有經營房地產,其內部的關聯交易頻繁。在缺乏存貸比、資本充足率限制、單一 客戶貸款比例限制、流動性限制等等必要的行業監管條件下。香港銀行,特別是華資銀行的經營毫無穩健性可言,危機一觸即發。
 
1965年1月香港,明德銀號被迫申請破產,然後是廣東信託商業銀行爆發擠兌潮。擠兌風潮席捲全港,在缺乏存款保護背景下,加上英資政府的「不作為」,使 得老百姓驚慌失措。恆生、廣安、道亨、永隆等諸多華資銀行被擠兌。後來在香港政府宣佈英鎊暫時為法定貨幣,並且從倫敦大舉運送紙鈔到港,同時限制儲戶取款 的金額等舉措下,暫時平息。不過不久,又爆發更大規模的擠兌浪潮。經營了30多年的本地最大的華資銀行——恆生銀行被大舉擠兌,一個月就失去了存款的 1/6,提款的人群,從銀行總部一直排到了香港會所。最終不得不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向匯豐出售股權宣佈結束。這場規模浩大的銀行風波,最終只有匯豐、渣打等 少數外資銀行獲益。其中匯豐銀行獲益最大,一舉吞併恆生等本地華資銀行,幾乎壟斷了香港銀行行業(市場佔有率超過40%)。而華資銀行從此走向衰落,也僅 有永隆、道亨等少數存活較久。
 
在銀行危機收縮信貸後,引發房地產危機。冒進的房地產商因此遭遇資金周轉的危機。1965年香港地價、樓價、租金都開始大幅度下跌。普通住宅及高檔住宅價 格在一年多時間跌去50%,商業及工業地產價格跌幅更大。在1966年的短暫喘息後,1967年又遭遇香港爆發「反英抗暴」運動,港英政府出動軍警鎮壓群 眾,左派受國內文革影響,反抗英國政府管轄的活動此起彼伏。香港政局不穩,大批外資人員撤離,中資的中產階級也紛紛移民。在風雨飄搖中,房地產市場再度惡 化。1967年港英政府賣地收入僅有1962年的18.7%。
 
在危機背後,是新興力量的崛起,李嘉誠、李兆基、郭得勝、鄭裕彤等後來的地產大亨們正是在危機中看到香港未來的希望,大舉在低迷時期逆勢吸納廉價地皮物業。這是一次財富的重大轉移。
 
儘管香港在1967年又一次修訂了《1964年銀行條例》,但並沒有解決香港銀行的監管問題。例如香港作為一個特殊的管轄區,沒有自己的中央銀行。匯豐、 渣打銀行一度作為發鈔行,匯豐甚至常常扮演「准中央銀行」的最後支付者角色。這些問題,為80年代的又一次大規模銀行風波埋下了隱患。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恆生指數(追溯到1960年)從60年代初期的90多點,暴跌至1967年的58點左右,跌幅接近五成。如果時光機器將你帶回1966 年-1968年的香港,估計正常人是沒有膽量敢於投資股市的。首先就是政局不穩。1966年就由於天星小輪加價事件引發動亂。隨後港英政府宣佈戒嚴,期間 騷亂導致多人死亡。1967年澳門又爆發一二三事件,葡方鐵腕鎮壓,造成3死63人受傷。這導致港澳等地的左派人士極為活躍,被外國人壓制已久的矛盾被激 化。接著是全港大規模罷工,港英各部門基本處於癱瘓狀態。港英政府同時進行全港戒嚴和宵禁,宣佈禁止在任何地方張貼「大字報」等煽動性標語。到9月份,有 內地的一些中國搬運工人與羅湖邊界的香港警察發生衝突,收繳了他們的槍械。因此,香港人認為中方會軍事介入,人心更加惶恐不安。
 
其次是,香港中下層居民普遍對港英政府的「不公平」、腐敗等現象感到不滿。1966年8月份的《星島日報》上刊登的文章是:「認為香港無出路,百萬居民迷 茫」。民意調查,從18000多戶家庭深入調查,接近25%的居民表示如果可以選擇,將移民別處。因此判斷約100萬的居民有意離開香港。白種人對有色人 種的種族歧視和不公平的政策措施,成為老百姓最為詬病的地方。
 
加上當時香港的工業製造業面臨歐美發達國家的「反傾銷」,製造業舉目維艱。而房地產市場的崩潰以及銀行的大規模擠兌破產,導致股市更是雪上加霜。到 1967年,股市已是散戶聞風喪膽的地方。《星島日報》1967年6月的報導這麼說的:「本港上週股票市況,出現大規模崩潰局面,由於人心浮動,降價拋售 者擠,跌得更見淒厲。」
 
正是在這麼蕭條黯淡的局勢下,香港股市卻開始了新的一波牛市,而且是至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牛市。恆生指數從最低約60多點,漲到了1973年的1700多 點!而房地產市場、進出口貿易、經濟總量,都出現了空前的繁榮。丑到極處便是美。不到兩年後的1969年,香港人開始從各個方面來解釋股票市場的大幅度上 漲了:例如時局的穩定、外資的湧入、「移民」資金的回籠等等。
 
其實從1973-1976年期間,香港房地產市場也度過了三年左右的調整時期,但由於此前一輪熊市的打擊尚未完全消散,期間房價的漲幅還算平穩,遠不如股 市累計的泡沫大。因此,當市道調整時,房地產市場價格沒有出現大幅度下跌。倒是香港股市在極度投機泡沫破滅和第一次石油危機的雙重打擊下,出現了歷史上最 「熊」的超級熊市,恆指一度暴跌至150點,跌去90%多。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的,香港人將股災歸結於很多因素,例如銀行加息、石油價格飆升、怡和公司發現假股票等等。甚至也有名嘴呼籲政府「救市」,1973年5 月7日,就有這麼一篇文章,稱「港府應該放手買香港股票」。不過也有有識之士指出,香港對上市公司應有更為嚴格的管制,另外,本地人缺乏投資經驗也是其中 最主要的原因。他指出「如果不是,恆指絕不會升至1700多點的高峰,如果投資者在1700多點時購入置地(房地產龍頭)公司的股票,當時股價為50.5 港幣,市盈率高達178倍。」
 
在石油危機和股市崩潰的雙重打擊下,香港經濟舉步維艱,全港失業人數高達20萬人,停工關廠時有所聞。而此時,一大批在牛市時期上市的公司暴露出「包裝過 度」和財務造假事件。例如保利工程公司,1972年12月上市,發行價2.2元港幣,上市兩個月後的1973年3月份的股價已經漲至25港幣,上漲超過 10倍。香港沒有IPO資金賬戶的管制,因此,保利工程拿著募集的資金又投入股市炒作股票,此外,主業也存在造假。到1974年終於暴露出種種問題,最後 被勒令停盤退市,僅僅上市不到3年。這只是當時香港股市亂象中的一小部分。1975年《星島日報》這麼描述的:「很多壞分子利用香港證券市場監管真空,偷 龍轉鳳將產業變換,誇大市值,再將股票申請上市,所以一個樓宇、一條船、一紙發明,也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上市公司。不足兩年中,已有一家公司被迫清盤,25 家公司宣佈不派息,既不派息也不發佈財務報表的,則佔40家。」
 
1973年的香港股災,股票下跌幅度是非常驚人的。不但包括很多小型公司股價跌成仙股(不足1元),藍籌股和行業龍頭公司也都跌到只剩渣。例如匯豐銀行 1973年最高峰時股價66.4港幣,到1974年的一年後,最低跌至7.6元港幣。老牌地產龍頭香港置地公司股價從66港幣,跌至一年後的3.4元。李 嘉誠的長江實業,從28.6元,跌至1.7元。
 
在股災後,香港政府檢討了自身的監管措施,終於在74年2月通過了《證券法例》和《保障投資者條例》。設立了證監處和證監專員。對於不正當買賣行為進行了 約束,包括內幕交易、造市等等。正是經過了對於市場規則的制定和監管完善,香港股市不僅沒有覆滅,反而在後期迎來更大的輝煌,這是後話。
 
在1973年-1975年的經濟衰退、房地產市場蕭條和股市崩潰的多重打擊下,仍有不少優秀的企業脫穎而出,並且成為日後香港股市的中流砥柱。例如匯豐銀 行,1973年-1976年的淨利潤分別為2.79億、3億、3.33億、3.93億港幣,沒有出現過業績倒退。恆生銀行也是如此,淨利潤分別為7000 萬、8150萬、9110萬、1.19億港幣。還包括東亞銀行等其他香港銀行龍頭公司,都實現了業績的平穩增長。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李兆基的新鴻基地產 等,也都保持了業績的平穩。正是這種優勝劣汰,保證了香港經濟的長期活力。
 
話說「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正當香港經濟在70年代初期焦頭爛額時,危機卻不經意間溜走了。1976年,石油危機終於告一段落,香港經濟迅速迎來轉 機,當年GDP增速高達17.1%。同時,香港政府逐步放鬆了對外匯、黃金管制,1978年宣佈解凍對銀行牌照的發放,大批國際銀行開始進入香港。同時 期,香港人口繼續膨脹,從1970年的400萬增加到1980年的500萬,大量新移民和67暴動時移民的居民重新返回香港。另外,50-60年的生育高 峰期人口正值結婚年齡,核心家庭正逐步取代大家族家庭,對住宅的需求旺盛。內地方面,1976年正式粉碎了四人幫,結束了內耗,1979年老鄧復出,將工 作重心轉移到經濟上。同時建立了經濟特區,吸引外來投資。香港經濟引來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繁榮,1975-1981年,GDP年均增速達到10%以上。
 
這些因素都刺激房地產市場在1976-1981年出現了繁榮。記錄在案的例如小型住宅(40M2)的售價,從1976年的大概2650元/平方米,大幅飆 升至1981年的10500元/平方米。香港中區非工業用地拍賣的價格,從1976年最低14910元/平方米,上漲到1981年的347200元/平方 米。其中,中區的康樂大廈附近地塊,拍賣收入超過47.55億,創當時的世界最大宗地產交易,單價超過329640元/平方米。在價格飆升的刺激下,投機 性日趨嚴重。「炒樓花」、「炒大廈」,炒風日盛。一個叫「金門大廈」的被在1978-1980年間轉手3次,價格從7.15億,炒到16.8億。地價、房 價的不斷上漲,逐漸脫離了老百姓的實際承受能力。
 
例如1975年,香港普通中小型住宅售價為2300元/平方米,一套40平米的小戶型售價為9.2萬港幣。當時香港普通居民月收入為1300元,購買一套 房相當於一個人6年的工資收入水平。到1981年地產高峰時,小型住宅售價為10000元/平方米,而普通居民月收入為3000元港幣,相當於8年半的工 資水平。另外,銀行的不斷加息也導致信貸出現收縮。1978年樓宇按揭利率平均為10.62%。1981年10月,樓宇按揭利率更是升至21%的驚人水 平。高利率削弱了購買的能力和增加了負擔的財務費用。另外,隨著第二次全球石油危機的爆發,世界經濟在1981-1982年左右陷入了經濟衰退中,貿易保 護主義抬頭,這對於出口業務較大的香港經濟構成了沉重壓力。
 
這些因素累積在一起,終於在1981年導致房地產市場崩潰。同時伴隨的是銀行爆發第二次擠兌破產風潮和股市的綿綿熊市。
 
1982年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在北京訪問,中英雙方傳出在香港前途問題上產生巨大分歧。於是房地產市場以及股市信心最終崩塌。1982年香港地價普遍下跌 40%到60%不等。跌幅最大的是工業用地和高檔住宅。南灣道的一些高檔住宅土地價格也下跌了60%。香港政府的賣地收入佔財政總收入的比例,從最高 35%,降到了83年的15%。在低價暴跌的同時,房價也開始大幅下跌。住宅價格普遍下跌3成到4成。例如北角住宅房價從10000元/平方米,跌至 6640元/平方米。
 
冒進的房地產公司遭遇滅頂之災。恆隆地產、鷹君集團、嘉年地產,還包括老牌的龍頭置地公司,都遭遇困境,而佳寧置業等公司更是破產結束。隨之而來的,是銀行業的新一輪危機。
 
1982年,百年老店謝利源金鋪倒閉,是整個危機的導火索。接著是傳出與之有業務往來的恆隆銀行被擠兌,短短幾個月便到了瀕臨倒閉的地步。這家歷史悠久的 華資銀行因為在房地產上投入了太多的資金,導致措手不及。最終被香港政府接管。這家銀行暴露的問題觸目驚心,虧損高達3.36億,其中一筆2.66億的款 項,被董事挪用。隨後,大來信貸財務公司清盤,香港存款保證公司、美國巴拿馬財務公司等一批發放信貸的財務公司破產。1985年危機進一步達到高潮,包括 海外信託銀行、工商銀行(並非國內的工商銀行)、新鴻基銀行、嘉華銀行、永安銀行、友聯銀行等一大批小型銀行被迫清算。
 
由於再次暴露出來的銀行業問題,1986年香港修訂了新的《銀行業條例》,其中很大程度是參照了當時剛剛萌芽的巴塞爾協議,例如首次提出了資本充足率的監 管指標等等。儘管仍然未能完全解決問題,但畢竟在不斷的修訂改進中,香港的金融監管日趨完善,也為後面成為國際化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遭遇房地產、股市和經濟的多重危機,香港的銀行業龍頭公司,都保持了很好的發展勢頭,並沒有出現危機。例如匯豐銀行,繼續利用危機蠶食 對手市場份額,繼續鞏固了自己在香港人心目中的「崇高信用」。匯豐銀行在1981-1985年期間,淨利潤從21.16億港幣,平穩增長至27.19億港 幣,期間沒有一年是業績倒退的,但增速相對處於歷史的低潮時期。1977年-2003年期間,匯豐銀行的淨利潤從6.14億港幣,增長到了2003年的 683.2億港幣,增長了100倍。期間,只有1990年、1998年、2001年業績出現過倒退。恆生銀行也表現出色,1981年-1985年的淨利潤 從5.94億,增長到9.32億,沒有一年業績倒退。淨利潤從1977年的1.54億,增長到了2003年的95.39億港幣,大致也有接近100倍的漲 幅。同時,匯豐銀行和恆生銀行也是極少數能幾十年都在恆生指數成分股之列的公司。
 
儘管1981-1984年的房地產「熊市」讓人印象深刻,但恐怕沒有人能想到,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大規模的房地產牛市,不僅持續時間超過了10年,而且漲 幅也更為驚人。同時,令人跌碎眼鏡的,還包括了股市。香港股市自1982年開始調整,最大跌幅接近40%,至1985年,市場反覆沉淪,幾次從600餘點 上漲至1000多點,然後又跌回原地。在消磨完投資者的信心和意志後,股市終於開始迎來更大規模的牛市,恆指從600多點,一口氣漲到了1987年10月 的接近4000點,只不過用了短短2年時間。繁華過後便是危機,1987年10月的全球股災再一次不經意間重創香港股市,恆指短短幾個月便暴跌至1800 多點,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回首香港歷史,不管是金融、房地產,還是股市,都是這麼在繁榮和危機中交替前進,只有那些臨危不亂,眼光長遠的,才能不斷將危機轉化為機會。而那些利慾熏心,被繁榮矇蔽眼睛的炒作之士,則不斷在各種危機中被市場消滅、淘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16

貴人曹西平當頭棒喝 開始轉性節儉度日 何篤霖 從搬家三十三次到坐擁六棟房產

2011-11-21  TWM




何篤霖有一個居無定所的童年,最 慘的時候甚至住過孤兒院,他說自己是在台北漂泊的「北漂」;為了掙錢,他進入演藝圈打滾二十餘年。直到三十四歲真正擁有自己的房子後,他才知道,自己所追 尋的不只是財富,而是一個「家」的安定感與渴望。

撰文‧梁任瑋

要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大安區買房子不容易;但能 夠在這六年台北房價不斷高漲之際,在東區SOGO百貨商圈買進四間不動產,更加困難。

藝人何篤霖二○○五年開始買下北市敦化南路與仁愛路圓 環住家之後,才開始認真專研房地產投資。除了一戶住家,目前他在忠孝東路四段共有三間商辦出租,但他更厲害的是,只靠著主持一個電視節目「命運好好玩」, 拚出逾兩億元身價。

藝人收入時好時壞,對於金錢毫無安全感,穩定的房地產投資成為不少演藝人員的最愛,除了眾所周知的歌手費玉清是北市忠孝 東路房產大戶,何篤霖堪稱東區「隱藏版」的投資A咖。不為人知的是,啟發何篤霖開始努力工作賺錢的動力,是同樣身為藝人的曹西平。

一場四十 天演出後 認真檢視起金錢觀十幾年前,何篤霖與曹西平一起到海外作秀宣慰僑胞,兩人同住一房朝夕相處,曹西平每天替何篤霖洗腦,「你以為你很紅啊!可以每天買精品名 牌,我告訴你,紅也是幾年的事,現在不存錢,等你不紅的時候,什麼都不剩……」當時何篤霖還是偶像歌手,事業如日中天,但面對前輩每天的教訓,只能在一旁 點頭稱是。

「沒想到催眠的力量真的有用。」何篤霖瞪大眼睛認真地說。一開始,他也無法忍受曹西平每天在耳朵旁邊碎碎念,「但四十天結束回來 後,曹西平的話宛如當頭棒喝,我整個人性情大變,開始計算每天有哪些錢是浪費的,不再隨便亂買衣服,也改掉出去玩的習慣。」「至今我真的很感謝曹西平改變 了我的金錢觀。」何篤霖說,有別於剛開始當藝人時隨便花錢,錢左手進來,右手就出去了,都不知道花到哪裡去。那次之後,他慢慢開始懂得儲蓄,原本對演藝事 業不是很積極的何篤霖,也開始如拚命三郎般大量接觸工地秀、主持活動與戲劇演出,哪裡有通告找他上,他就上,也讓收入跟著水漲船高。

「一旦 習慣節儉,就不知不覺學著不浪費。」為了省錢,何篤霖學著把物質欲望降到最低,即使他已經是家喻戶曉的藝人,卻可以過著比領死薪水的上班族消費還低的生 活。

他不諱言,自己常去排隊買自助餐便當,為了省錢可以只拿白飯、兩個青菜、一塊豆腐,白飯淋滷汁,喝自助餐免費提供的湯,全部控制在五十 元內就打發一餐。自從變成省錢達人後,他每次去電視台錄影,如果有吃不完的便當,他也會打包回家隔餐吃,何篤霖很自豪地說:「現在把我丟在世界任何一個角 落,我都可以活得下去。」幼年的顛沛流離 激起購屋找安定念頭何篤霖如今在演藝事業上的成就,事實上,他從小就已接受環境的磨練。何篤霖的父母在他小學時離異,跟著母親的他,從此過著四處流離的生 活,細數起來,他搬家次數竟高達三十三次!何篤霖永遠忘不了國小畢業典禮那天,他一回家,家裡所有東西被一搬而空,媽媽也不見了,他坐在空房子裡等,鄰居 跑來告訴他,他媽媽要他等一下,搬家公司會來接他,於是他跟著家具與搬家公司司機坐了七小時的車子到高雄才見到媽媽。

四十年前,一位單親媽 媽帶著三個孩子討生活,不僅要承受沉重的經濟壓力,也得面對外人異樣眼光,何篤霖甚至因為母親到孤兒院幫忙煮飯打雜,而住過孤兒院,與一群被父母遺棄的孩 子一起生活。

有一次,何篤霖跟媽媽一起去擺地攤,突然警察來取締,身旁原本在賣東西的叔叔阿姨一哄而散,連媽媽都抓著包包跑掉了,只剩下他 一個人孤伶伶站在路中間,這種「家」不見了的恐懼感,在他內心深處留下一道傷痕。

「仇恨與自卑是逼迫人生成長的力量。」回想起童年時動盪的 生活,何篤霖說,「那種流離的不安全感,讓我從小對於家有一種特別的渴望。」 因此,趕快長大出去闖一片天的念頭,成為何篤霖兒時心中最大的志願。

何 篤霖說,如今吃苦耐勞的性格,或許來自媽媽給他的基因。但有很長一陣子,他不願回想童年時那段痛苦的經歷,導致他對黃昏與陰天有一種莫名恐懼,直到這幾 年,他接觸心靈課程,真正面對了孩童時的自己,他才明白,只有愛與感恩才能讓人生朝向正向。

何篤霖說,很多年前,他很受不了媽媽老是在家裡 堆放過時的物品,甚至連小時候擺地攤賣剩的舊貨都還留著。有一次從台北搬到高雄左營眷村時,還不辭辛勞地載到南部去,「之後她還將這些舊貨拿去鄉下偏僻的 市場擺攤賣光,後來我理解,那是媽媽證明自己生命『存在感』的方式,賺多少錢不是重點,但那是她在實踐生命的價值。」同樣地,何篤霖直到十二年前買了八德 路住家後,也才慢慢找到存在的價值。「我常說我是『北漂』,在台北漂泊的外地孩子,買房子後才真正找到歸屬感。」何篤霖三十四歲之前,在東區忠孝東路四段 二一六巷租屋租了五年,每個月租金高達五萬元,一開始,他也覺得自己怎麼可能買得起東區的房子,但他覺得再這樣幫房東養房子也不是辦法,下定決心要買房 子。

何篤霖當時考慮自己的能力,九九年先買松山區八德路四段、東興街口的電梯華廈,因為是七樓頂樓加蓋,他以每坪約二十多萬元,總價約九百 八十萬元買下。○四年,何篤霖提早把房貸還清後,他擔心手頭上的現金沒有出路,會頓失工作的動力,開始想搬回東區。

○五年,何篤霖看上敦化 南路與仁愛路圓環旁的一間五十四坪老公寓,並以每坪四十萬元以下的價位買下,如今已上漲至每坪八、九十萬元,潛在獲利超過一○○%。

「愈詛 咒自己買不起房子,就永遠買不到房子!」何篤霖說,他賺錢的動力都來自每個月追著跑的房貸,雖然他每次買房子心裡也是提心弔膽的,但深信吸引力法則的他 說,有一次他看上一間東區商辦,明知房價已經漲上來了,總價超過六千多萬元,他有點猶豫該不該買,於是他竟把物件資料表貼在房間牆上,每天抬頭不得不看 到,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最後衡量資金狀況可以負擔後就出手,他果然如願以償買到了房子。

「我買房子永遠都是當時最貴的天價,但我不投機, 政府打房也不會影響到我。」親眼見證東區房價一路飆漲,何篤霖說,東區房子賣掉就買不回來了,所以他這幾間商辦從未打算處分。他甚至開玩笑說,投資房地產 就像養啞巴兒子,不會給你出狀況,每個月該給你多少(租金),一點都不會少,存房子當養老金,假如以後退休了,每十年賣一棟也足夠養老。

房 地產心法一:懂得認錯停損不過,幾棟房子買下來,歸納何篤霖的投資心法,還是房地產至理名言「地段、地段、地段」,原因是他曾在房地產投資跌過跤學到的教 訓。四年前投資心靈教育中心的何篤霖,為了讓高雄分公司有一間教室,在高雄SOGO百貨三多商圈附近買了一間三百坪的商辦,剛過戶完成時,何篤霖站在偌大 教室中央自我對話,「從小居無定所的我,現在居然可以有三百坪大的不動產,真的很滿足。」可是,那間花了一千多萬元買的辦公室,經過了三、四年,心靈教室 也只用了六十坪,其他二百四十坪不論怎麼租都租不掉,殘酷的現實,讓他回歸理性,「如果那一千多萬元放在台北市,現在房價都不知道漲到哪裡去。」何篤霖最 後只以買進價高出一點賣出,扣掉管銷成本,幾乎沒有賺錢就出場。

房地產心法二:好地段才會增值何篤霖買房子只看地段,從不看屋齡,他名下房 產平均屋齡都超過四十年,這是因為十多年前,他曾買過天母磺溪旁一間預售小套房,六百萬元買進,但因房地產景氣不好,看著房價一直下跌,他最後以總價四百 萬元斷頭賣出,之前付的房貸兩百萬元等於付諸流水。

因此,何篤霖東區的幾間商辦,也不會砸大錢裝潢,都用可移動式的家具取代昂貴的木工訂 做。因為何篤霖當年以九百八十萬元買進八德路四段的住家,○五年他以一千兩百萬元賣掉,只把房租與裝潢賺回來而已,根本沒有賺錢。他說,「千萬不要把錢感 性地花在裝潢,因為往往想搬家又捨不得,最後賣房子時,裝潢完全不能回收。」房地產心法三:不自住者以易出租為考量「因為我沒有要住,我一定買容易租出去 的物件,而且最好是生活範圍之內。」相較過去到處投資房地產,這幾年何篤霖名下的三間商辦,全部集中在忠孝東路四段上,而且每一間步行距離都在五分鐘內, 由於每戶坪數都在五十坪上下,大小適中,可選擇的房客較多元;但何篤霖也並非盲目投資,「精華地段的商辦不是每一棟都可以買,有些大樓會出租給酒店情色場 所,出入分子會比較複雜,這種案子我就不碰。」「要買房子,就是要務實地努力工作、省吃儉用。」何篤霖身邊也有不少造形師朋友看他投資房地產很有一套,經 常向他請教如何才能擁有人生第一間房子。何篤霖勸他們,如果缺頭期款,就先向爸媽借,再控制自己的金錢消費,只要踏出第一步,後面就迎刃而解。

認 識何篤霖近十年的富冠地產總經理田大權觀察,「何篤霖為了不給自己亂花錢的機會,把所有時間排滿工作,賺了錢之後就拿去買房子,有了房貸壓力,很清楚自己 不能隨便斷了工作,於是就老老實實地當個電視公務員,準時到電視台錄影。」「他是用最笨的方法買房。」田大權說, 何篤霖投資房地產模式就是不斷重複存錢、購屋、存錢,沒有什麼高明的技巧,但看過許多演藝人員浮沉的田大權認為,何篤霖雖然不是賺最多的藝人,但在演藝圈 投資房地產排行榜上,應可排得上前三名。

田大權還記得,何篤霖幾年前想要搬到大安區時,曾畫了一張地圖給田大權,設定了自己想買房子的範 圍,但他知道,地段好的房子很貴,於是就拚命賺錢去達成目標,抱持「絕對不會為了買而買」的心態是相當正確的。此外,何篤霖不碰自己不熟的地方,如今所有 不動產都集中在台北市「蛋黃區」(指最精華的地段)。

何篤霖曾經投資過各種不同副業,但發現房地產投報率最好,而且他買房子買出了興趣,目 前連北京都有置產,甚至去香港觀光,都不忘請當地仲介帶他看屋,誠如他當年唱紅的一首流行歌曲〈一生能有幾次選擇〉一般,多年之後,投資房地產可以說是何 篤霖一生最好的選擇,也是這輩子永遠不變的守候。

何篤霖

出生:1965年

現 職:電視節目主持人

經歷:唱片歌手、作家

學歷:國立藝專舞蹈科

何 篤霖

改變財富格局的三個富腦袋一旦習慣節儉,就不知不覺學著不浪費把工作排滿,就不會亂花錢,學著降低物質欲望,精算每月開支,不亂買衣 服、不隨興出國旅行,最省一餐可以只花50元吃自助餐便當。

存房子養老

了解自己沒有時間看盤,不玩股票,只要 一有閒錢就拿來買房子,且房地產全部集中在台北市東區,不買自己管轄不到範圍的房子。

愈詛咒自己買不起房子,就永遠買不到房子利用「吸引力 法則」,每天催眠自己一定可以買到房子,但前提是努力工作、認真存錢。

何篤霖名下不動產

地點 類別 購入時間 目前市值

(萬元/戶) 現況

新店捷運市公所站旁 住宅 1995年 1200 母親住家北市敦化南路 住宅 2005年 4500 自用住家北市頂好名店城後方 商辦 2007年 4000 心靈教室北市SOGO百貨旁 商辦 2009年 6500 出租北市忠孝東路四段 商辦 2011年 6500 出租北京 商辦 2011年 不願透露 出租註:目前市值為房仲業者估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0

三次危機 把國光生技逼進國際賽


2012-03-19  TCW




如果你是一九九九年以後出生的中 華民國國民,那你一定使用過它的產品,它是國光生技,國內日本腦炎疫苗的唯一供應商。二○○九年全球爆發H1N1新流感疫情,這家國內唯一生產流感疫苗的 公司,贏得政府標案,及時供貨一千萬劑新流感疫苗,一夕暴紅。

這家公司已有四十多年歷史,早期名為「國光血清」,生產抗毒血清和動物疫苗,後來陸續生產破傷風、霍亂、日本腦炎等人用疫苗。如今,它不但躋身全球三十家 生產流感疫苗廠商之一,更打入國際大藥廠嬌生(Johnson & Johnson)供應鏈,成為亞洲第一家、也是唯一進入歐洲市場的疫苗廠。

走過缺錢危機一度沒人出資,建廠停擺

「我不敢保證會賺錢,但我們需要有這個事業在台灣,希望他們(股東)抱著『做功德』的心情出資。」曾任衛生署長的詹啟賢,二○○八年接任國光生技董事長 時,公司面臨二十億元以上資金缺口,新疫苗廠興建停擺八個月,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幫國光找錢。

為何缺錢?因為國光想蓋符合歐美標準的大廠,投資資本大,技術學習曲線長,加上全球九成市占率集中在前五大疫苗廠手上,原始股東、創投、銀行全不看好,不 願增資、借款,逼得詹啟賢自己出資、找朋友投資,再說服原始股東——行政院國發基金按比例增資,最後找銀行聯貸,終於解決資金缺口,工廠再度復工。

事實上,這已經是國光的第三次危機。從沒人看好、瀕臨倒閉,到如今即將掛牌上市,也替自己開啟機會的大門。

走過競爭危機轉做人用疫苗,從零學起

第一次的危機發生在十幾年前,占國光一半營收的動物疫苗市場,因進入門檻低,進口貨競爭,還有走私的問題,造成市場價格混亂,所以國光決定往人用流感疫苗 發展。

國光先找上日本第一大流感疫苗製造商——北里研究所(Kitasato Institute),通常,疫苗被視為高度機密,國光和北里因合作得早,雙方有信任關係,當國光想跨入流感疫苗時,北里願意提供技術資源。

即使如此,國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們是日本第一,也怕被砸了招牌,所以要求特別嚴格,」國光生技高級管理師黃裕聰說。二○○二年開始,國光每年派人赴 日見習,「第一年只能用看的,第二年可以進行發問,也開始做一些清潔工作,光是洗東西就是一大學問!」直到三、四年後,北里才讓他們碰製程,邊做邊學。

生產原液是製作疫苗最關鍵、技術門檻最高的部分。這期間,國光只能向北里進口疫苗原液,自己在台灣做半成品充填、裝瓶上市,維持營收;同時一邊興建新工 廠,「因為要生產原液的廠是更高規格,和之前的工廠完全不同。」黃裕聰說,他們從零開始,每次去都拚命抄筆記、拚命學,「連容器、清潔劑、護目鏡等用具, 都要完全一樣才安心。」

有了技術,還有市場問題,這是國光碰到的第二次危機。

走過市場危機國內沒得標,外商卻相中

疫苗屬於先進產業,主要市場以已開發國家為主,不過在SARS、禽流感相繼爆發後,台灣開始重視疫苗產業,二○○六年衛生署提出「流感疫苗自製計畫BOO 案」(Build-Own-Operate,是指自建、自有、自營),預定向國內一座流感疫苗生產工廠,保證採購十年,國光也參與標案,但沒得標,「當時 公司感受到很大的危機,」國光生技財務長張哲瑋說,因為,得標的外商將在台灣蓋一座流感疫苗廠,等於吃掉未來國光的主要市場。

所幸國光沒有放棄,繼續蓋廠,讓它有機會在同一年,被全球第六大疫苗公司荷蘭商庫賽爾(Crucell,已被嬌生購併)相中。庫賽爾本想在韓國擴廠,但看 到國光的廠,興起合作意願,遂簽訂技轉、代工、入股,並簽下七年以上的採購合約。

看似幸運,其實是基礎扎實。目前全世界只有十幾個國家能自己生產流感疫苗,國光有和北里合作的基礎,又早一步興建廠房,才有機會被國際大廠相中。

疫苗外銷比內銷限制更嚴格,進口國通常要求除生產國本身必須使用,還需要兩個先進國家使用的紀錄,成為外銷門檻。國光與庫賽爾合作,不但可以代工模式進入 歐洲,還可在亞洲拓展自有品牌。

「這是國光邁向國際化的開始,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副執行長紀威光指出,蓋一個疫苗廠是好幾十億元的投資,如果沒有國際化,光是台灣市場 養不起一個疫苗廠,未來營運會很辛苦。

國光預計六月拿到歐洲藥證後,今年開始出貨歐洲。而國內市場因為當年的BOO案得標廠商退出,沒有一家獨大現象發生,目前國內流感疫苗市場占有率前三大為 賽諾菲巴斯德、諾華、國光生技。

有了國內市場的基本盤,又搭上大廠進入歐洲市場,國光下一步打算生產亞洲特有疾病疫苗,這幾乎是歐美大廠不會介入的市場,亞洲只有日本、台灣、韓國和中國 有製造能力,它很有機會。

從國光轉型可以看到,雖然國際藥品市場被歐美藥廠主導,但台灣本土廠商仍有殺出血路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7

郭台銘愛將出馬 中國網購再起戰端 飛虎樂購充當鴻海第三次轉型急先鋒

2012-5-21 TWM



鴻海集團高調舉行上海中國總部動土典禮,一場中國網路3C產品購物戰火也悄悄地拉開序幕。郭台銘欽點集 團內戰將戴正吳執掌飛虎樂購兵符。重新整軍出發的飛虎樂購,能否充當鴻海集團的馬前卒,搶攻中國高達三兆新 台幣的網路購物大餅?
撰文•賴筱凡 緊鄰著上海黃浦江畔東方明珠塔,這裡是中國從社會主義轉型至資本主義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一棟高達二十層樓的建築物即將拔地而起,它將成為富士康中國總部,更是鴻海集團轉型第三階段的啟動里程碑。

「鴻海集團成立三十多年來,從製造的鴻海、技術的鴻海,現在,我們要進入商貿的鴻海。」充當舞台背景的大 紅色背板,被陽光照得發亮,站在台上的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話說得更是激昂。他明白,鴻海的營收規模已經達 到三兆元,即使年年成長一五%,也是不小的數字,通路將是鴻海不得不走的路。
然而,就在富士康中國總部動土的三個月前,鴻海集團內部的一場通路事業大整頓,陣痛才剛開始??。 轉型未見成果    改革陣痛先來郭台銘要做通路,已不是新聞。過去幾年,從主攻3C賣場的賽博數碼、與德商麥德隆合資家電賣場「萬得城」,到鼓勵員工返鄉開店的「萬馬奔騰」計畫,以及和大潤發等賣場合作店中店的「敢創數碼」,一直到如今主打網路購物的「飛虎樂購」,各式各樣的通路領域,鴻海都勇於嘗試插旗。「所以鴻海想做客戶的客戶。」巴克萊資本證券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點出郭台銘的野心。

然而,做通路豈是易事!嘗試在鴻海財報裡找答案會發現,除了賽博數碼少數分店繳出獲利成績,敢創數碼幾乎 還在虧損狀態,開了四百家店的「萬馬奔騰」,也多數虧損。即使是「飛虎樂購」,也始終跨不出鴻海廠區的大門,還停留在鴻海內部員工團購。

「二○○一年,總裁(指郭台銘)在高盛第一次喊出『CMMS』模式,我們花了十年才做到今天這樣的成績,現在他喊『eCMMS』,當然不能只用一、兩年的成績,就說我們做得不好。」面對外界用放大鏡檢視,鴻海集團主管通路事業群的胡國輝連忙解釋。

但胡國輝沒說出口的是,早在今年二月一日起,郭台銘忍受不了飛虎樂購還在原地踏步,直接點名要旗下大將戴 正吳接手飛虎樂購,甚至將原隸屬於通路事業群的飛虎樂購,劃進戴正吳的消費電子產品事業群裡。

戴正吳身為鴻海消費電子產品事業群副總裁,原本就主掌筆電︵NB︶、遊戲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線兵符。不久前,生產相機等產品的機光電事業群人事大幅異動,最後也是戴正吳出面接下重任。後來鴻海與夏普攜手結盟,外傳戴正吳團隊功勞亦不小。如今,郭台銘發下豪語要強攻電子商務領域,飛虎樂購又重新由戴正吳整兵,要戴正吳擔任救火部隊的味道濃厚。

通路未﹁飛」    兩大難題待解不過,看在一位曾深耕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高階主管眼裡,他還是搖頭,「光是第 一關物流,就可能搞垮他們。」「京東商城為什麼燒錢也要建自己的倉庫、物流中心?因為物流配送成了他們最迫 在眉睫的問題。」一位大陸通路業者進一步指出,大陸消費者上網購物,經常被配送問題氣得半死,「飛虎樂購光 是開放給富士康內部員工使用,上網買的東西多半寄回老家去,其物流合作夥伴是中國郵政,常常東西一寄十天、 半個月,要不就寄丟了。」戴正吳深知物流將是電子商務的首要難題,於是喊出「八大軍區覆蓋全中國」,要靠飛 虎樂購在鴻海中國八大生產據點建立配送中心,「實現一日兩送,甚至一日三送!」只是,這可不比鴻海把組裝好 的貨品送到港口、機場,「電子商務的物流是要送到每個消費者的家裡,中國幅員廣大,就算鴻海的優勢可以組裝 完直送消費者手上,減少倉儲成本,但是物流的複雜度,不是他們能想像。」大陸通路業者說。

另一方面,郭台銘高舉全球最大專業電子代工廠的旗幟,鴻海理當比其他通路更能掌握新品,「現在中國電子商 務網站都在燒錢,我們要做不燒錢的生意,他們都在想辦法找產品,我們手上就有產品。」郭台銘話講得豪爽。

可是,這樣的話聽在通路業者耳裡,卻不甚認同,「消費者要在你的網站上買東西,要的就是安心與便宜。做到 這兩個條件,首先,你的通路品牌知名度要夠高,消費者才會安心。其次,則是通路品牌規模要夠大,才能以量制 價。這些都不是飛虎樂購現在能給(消費者)。」通路業者分析。

戴正吳過去戰績斐然,但郭台銘把這位戰將擺到電子商務的市場來,通路業者還是忍不住皺眉,「做電子商務不 能用做製造生產的思惟,規畫工廠流水線,你可以制式化,可是做電子商務,你要懂消費者的心。」富士康中國總 部動土典禮甫結束,一場中國電子商務的戰事正透著硝煙味。郭台銘能否順利推動鴻海第三次的轉型,打贏這場通 路大戰,端看戴正吳如何帶領飛虎樂購進行突圍了。

飛虎樂購

成立:2009年
初期資本額:9000萬元 董事長:戴正吳 主要業務:3C產品線上購物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