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盛頓郵報》執行總編談郵報未來

2013-10-14  NCW  
 

 

作者 付濤

10月1日,華盛頓郵報公司發佈聲明稱 : 「華盛頓郵報公司今天宣佈它已將其報紙出版業務出售給傑弗裡·貝索斯。 」兩週前,我們見到了該報 執行總編、新聞編輯部負責人馬丁(Martin Baron) 。他談到的主要觀點,可能多少反映了貝索斯對郵報未來的一些打算。

傳統媒體轉型面臨的挑戰,也許遠大於很多人的預期。這些都是留給貝索斯的難題,也是馬丁等管理者面臨的壓力。

馬丁對我們說 : 「我們需要創新,使我們更加貼近讀者。

這意味著,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將承受很大的壓力。 」「我們需要實現營收增長。

為此,我們需要使我們的讀者群規模實現增長,我們的第一客戶和最重要的客戶是讀者,其他的客戶例如廣告客戶排在讀者之後,讀者規模的增長能帶來廣告的增長。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實現廣告增長。讀者規模的增長,能保障這個任務的實現。 」他向我們透露了郵報基本的經營策略。

對於傳統媒體商業模式面

臨的衝擊,馬丁說,他們沒有夠快意識到互聯網對傳統媒體商業模式的衝擊。美國報紙沒 有作出充分反應,因此很快就失去大量廣告,同時也開始失去讀者。在有些國家,新聞報 紙似乎還在繼續增長,可能是互聯網渠道受限的結果。否則,美國這樣的行業改變,會發生在全世界任何地方。

馬丁說,他們正計劃重新設計網站,需要思考什麼是核心原則,以及新聞信息這個概念發生怎樣的改變。郵報目前共有900多人,大約630人在編輯部。越來越多的人為網站工作,而郵報的網站業務現在已經搬到華盛頓的新聞編輯部了。

談到郵報會否放棄印刷版,馬丁笑著說: 「至少在我退休前不會,現在距我退休也就七年左右。我不認為我會看到印刷媒體完全消失。年輕人獲取信息的方式改變確實是一個趨勢,或許是我跟不上年輕人的步伐吧。 」付濤為財新記者,本文有刪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099

寡婦交易那些事兒:倫敦鯨VS華盛頓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99

2012年2月,一些對沖基金交易員註意到一只特殊的指數——CDX IG 9似乎被低估了,這只指數由125家公司的CDS編制而成,但是相對一家一家的購買125家公司的CDS而言,這只指數明顯更便宜。

於是交易員們以為找到了一個難得一見而且穩賺不賠的套利機會:買入便宜的指數,賣出昂貴的單一公司的CDS。隨著更多的投資者發現了這個寶藏一齊湧入,二者之間的差價會逐漸收斂,直到恢複到公允價值,在這之前交易員可以快速平倉獲利。

這樣的機會通常是轉瞬即逝的,但是奇怪的是,2月過去了,3月過去了,連4月都來了這個差價依然存在。

想要知道這件事情有多異常嗎?下圖就是IG9的10年期合約詭異的偏斜度情況,不但沒有收斂,反而一直居於高位:

201204251639

這讓對沖基金們氣壞了。

於是交易員們開始詢問自己的對手方到底是誰,結果好像都是同一個人。於是他們給這個神秘的對手方起了個名字——倫敦鯨。交易員們不斷買入指數,倫敦鯨不斷賣出,原本坐收豐厚利潤的機會遲遲沒有發生,對沖基金們眼睜睜地看著市場處於不正常狀態,但自己還一直在虧錢。

於是對沖基金開始懷疑有人在操縱市場,這背後很可能是摩根大通的倫敦首席投資辦公室(CIO)。然而他們卻投訴無門,因為這是場外市場(OTC),不受監管。

於是吃了啞巴虧的對沖基金開始向記者抱怨。4月開始,關於倫敦鯨的報道鋪天蓋地。

後來大家發現,倫敦鯨原來是Bruno Iksil。他的老板Ina Drew對他的倉位也心知肚明,後來他們發現自己只有一個選擇,要麽保持倉位並且不斷加倉,要麽一敗塗地。

他們可以持有CDX IG 9到期,如果這125家公司中沒有那麽多公司破產,摩根大通就能賺錢,如果破產數量比較多,整個銀行都會為此陪葬。或者是,他們還可以選擇帶著60億美元的損失灰溜溜的回家。

總而言之,如果賭註下錯就要冒公司破產的風險的話,除了吞下苦果他們還能做什麽呢?摩根大通又不能印錢。所以故事的結局就是摩根大通承擔巨虧,對沖基金交易員們如願以償。

(華爾街見聞曾對倫敦鯨的覆滅做過詳細的解讀,請點擊這里

6a00e551f080038834019102043286970c

在美國,還有一股力量也在擾動市場,卻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

在2008年末,美國國債價格瘋了似的上漲。十年期國債利率跌到了2.1%,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美國國債明顯被高估了。

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債務還不是那麽多(債務與GDP的比率在下滑),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5%到7%之間,20世紀初經濟較疲軟的時候收益率在4%到5%之間。所以在美聯儲債務大爆炸的時候,對沖基金認為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會走到7%,最低也得超過5%。所以那些“聰明”的交易員做空美債,等待收益率上漲。

結果…

6a00e551f08003883401901c0ea934970b

然後交易員們又開始到處找原因,這個世界到底怎麽了?為什麽十年期國債利率最高只有4%?為什麽收益率還越來越低?為什麽走不到5%-7%的基本面呢?

這次的罪魁禍首是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下圖顯示的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不斷膨脹:

Fed Assets QE1-QE3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伯南克和倫敦鯨非常像,我們不妨叫他超級華盛頓鯨。

他啟動了QE並開始購買美債,市場認為,是他推動了美債價格遠遠高於公允價格。而且伯南克還不停的買買買,讓那些擁有大量空倉的對沖基金們血流成河。

他們認為,倫敦鯨Bruno Iksil之所以停止做空,是他的老板不願意拿公司和破產的風險做賭註。而考慮到金融穩定性,伯南克也應該停止做空的舉措,避免拿國家的破產做賭註。但伯南克並沒有這麽做,因為他頭上沒有一個CEO,而且他還能影響FOMC。

所以對沖基金們也將這只華盛頓鯨推到了聚光燈下,指望美國的老大能像摩根大通的CEO一樣讓他停止擴大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

但是這種類比其實忽略了一個關鍵點:CDX IG 9 的基本價值非常明確,倫敦鯨做的操作並不會影響這一價值,他可以下註,驅動價格變化,卻不能夠改變基本面。

但是華盛頓鯨卻不一樣。

在經濟健康的時候,十年期國債確實有比較好的基本面,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由聯邦基金利率的預期加上風險溢價。但當經濟不好的時候,市場更青睞短期流動性的時候,工資通脹減弱的時候,美聯儲就不是摩根大通了,也不是任何一家需要擔心展期風險的高杠桿金融機構,其需要做的就是,1,印錢,讓利率保持在零附近,2,投資付息債券,直到投資者持有到期,3,賺錢!

美聯儲量化寬松的力度越大,資產負債表膨脹的越多,美聯儲從其投資組合中賺的也就越多,因為只要經濟依然不景氣,美聯儲就沒有任何風險。

所以你看,美聯儲並不是摩根大通,美聯儲可以印錢。

但是對沖基金會問,如果經濟回暖了呢?如果通脹走高了呢?美聯儲就不怕嗎?

其實與此相反,促進就業、穩定價格、長期利率適中這正是美聯儲的目的所在。

也有人會說對沖基金業不是也出現過索羅斯嗎?當年索羅斯狙擊英鎊一戰成名,並從英國央行手中賺到了20億美元。但那是英國人自己選擇退出了戰場,他們不願意拿經濟陷入更深的衰退以及普遍失業來保衛英鎊。

所以說,投資者的生錢之道就是,不要輕易跟央行作對,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不要做空擁有國際儲備貨幣的主權國發行的債券,要不然就會陷入令人聞風喪膽的寡婦交易。

本文大部分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經濟學家J. Bradford DeLong的文章,華爾街見聞綜合整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06

《華盛頓郵報》開啟“Uber模式”:新聞媒體面臨一場新地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25/150077.html

黑馬說:《華盛頓郵報》推出了一個類似Uber的開放平臺,意圖帶來一場媒體界的全面變革。按照國內流行的說法,這是“互聯網+”與傳統新聞媒體行業結合後,引發的巨大改變。

文 | 劉曠
編輯 | 王冀

 

說起Uber的成功,不只是因為它打造了一個縱橫全球的打車平臺,更多的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商業模式。如今在教育、電商等眾多領域都開始流行Uber商業模式。讓人感到驚喜的是,日前美國《華盛頓郵報》竟然對外宣稱要做新聞媒體界的Uber,意圖帶來一場新聞媒體的全面變革。

《華盛頓郵報》推出的這個“Uber平臺”取名為“才華網絡”平臺,其目的是要打造一個自由撰稿記者的線上網絡平臺,然後很好地促成新聞媒體組織與自由撰稿記者的工作配對。加入到該平臺的自由撰稿人將會有個人履歷頁面,陳列專業經驗、報道專長與作品介紹,然後編輯會指派重大新聞報道或者行業評論的相關任務,自由記者也能發表新聞企劃想法讓編輯挑選,以達成新聞社能夠在最快的時間里找到撰寫即時新聞的專才,並按酬勞付款給自由記者。

也許有人會提出疑問了:這和今天國內的自媒體平臺似乎沒有任何區別。大家不要忘了,今天國內很多的自媒體原先並不是媒體從業者,也沒有經過嚴格的相關訓練,大多數人寫文章都是信手拈來,想寫啥就寫啥,嚴重缺乏專業的新聞精神。而《華盛頓郵報》的Uber模式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這個問題。那麽,這種模式將會帶來一場怎樣的新聞媒體革命呢?我們先來看看當前國內外的媒體發展形勢。
國際形勢

從當前的國際互聯網巨頭的動作來看,它們都在試圖重塑整個新聞業。

1、就在《華盛頓郵報》宣布推出“Uber平臺”的前一天,谷歌對外推出了一套名為“新聞實驗室”(News Lab)的新工具。“新聞實驗室”能夠讓記者在谷歌地圖、谷歌提示(Google Alerts),以及公共數據查找器(Public Data Explorer)等工具中查找信息,並在YouTube上建立新聞發布頻道,發布權威的、有新聞價值的內容。

此外,谷歌的“新聞實驗室”還通過與主要新聞機構如《紐約時報》、《衛報》、CNN等展開合作,來對外展示其工具的實用性。

2、全球第一科技巨頭蘋果目前也正在打造一款名為“Apple News”( 蘋果新聞)的新聞聚合應用。不過讓人感到意外的倒不是因為蘋果要做新聞了,而是蘋果在6月14日公布的招聘啟示引發了業界的熱議。

蘋果招聘啟示中除了新聞專業本科學歷、5年新聞工作經驗等“硬性”要求以外,還提出了許多“軟性”要求。比如:“有雄心壯誌且註意細節”、“能和世界各大新聞機構

3、互聯網上充斥著海量的資訊,但高質量、受用戶喜愛的內容或產品始終是稀缺資源,對優秀內容或產品供應商的爭搶從來都是平臺們最願意幹的事情。Facebook在推出一款名為“Paper”的新聞聚合應用失敗之後,試圖再次通過其平臺巨大的流量入口來吸引權威媒體入駐,並向媒體推出了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條件:廣告收益全部分給媒體,Facebook不收取一分錢。

4、讓新聞界感到頗為震驚的還有日前剛剛宣布全面轉型的BuzzFeed,它從過去主打娛樂新聞轉型到更加註重信息的嚴肅和深度。BuzzFeed擁有400多人的編輯團隊,其中包括170名一線新聞工作人員。它從2014年開始嘗試報道即時和深度新聞,為此還刪掉了4000多篇早期的稿件。
 

國內形勢

說到國內的新聞媒體,目前也正在流行一股全面化的自媒體之風,而且正在形成三個不同的局面。

1、PC端。目前,國內PC端新聞媒體平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推出了自媒體專欄,其中主要以百度百家和虎嗅、鈦媒體等新媒體平臺為主。尤其是百度百家,憑借著百度新聞強大的入口流量,以及業內最高的自媒體廣告分成模式,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行業領袖和知名媒體評論人士加入。

2、新聞客戶端。目前,新聞客戶端主要分成兩類,一類是以網易、騰訊、搜狐、鳳凰、新浪等為代表的傳統門戶新聞客戶端;另一類是以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新聞為代表的興趣推送聚合媒體客戶端。這些新聞客戶端有兩個新動作值得關註:一個是新浪推出的精讀模式,能夠兼容圖、文、視頻、超鏈、微博五位一體;另一個則是騰訊剛推出的快豹,讀者在快豹里能隨時對文中的任何語句進行吐槽、評論。

3、微信公眾號。盡管仍然有一些傳統媒體和自媒體把微博當做自己的發聲方式,但是不可否認,它們當中的大多數還是更願意把微信公眾號作為自己最主要的移動窗口。經過了一輪野蠻增長之後,微信平臺終於發出了要保護原創的聲音,但是這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騰訊目前的原創保護力度還遠遠不夠。在微信公眾平臺,仍然有大量的原創自媒體和媒體沒有受到保護,抄襲之風仍然盛行。

從國際以及國內的整體形勢來看,新聞媒體界都在發出需要變革的聲音,而《華盛頓郵報》所推出的“Uber模式”則恰好迎合了當前的需求。這種模式的推出將會帶來兩個方面的變革。
 

變革一:業余自媒體將受沖擊

從國內新聞平臺的發展來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媒體已經開始常態化,但內容的同質化也越來越嚴重,同時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也導致了自媒體開始泛濫,大量的自媒體報道都嚴重忽略了事件的真實性和嚴謹性。

自媒體本身的運作門檻很低,很多自媒體在對事件的觀察與探索上,也都只停留於表面,只是盲目追逐熱點,在研究深度上非常有限。而《華盛頓郵報》推出的“Uber模式”必然會得到國內外媒體機構的效仿,它將會對當前大量的業余自媒體造成相當大的沖擊。很多自媒體在商業盈利上就存在著先天不足,一旦平臺對專業新聞記者大力支持,勢必導致業余自媒體的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
  
變革二:傳統媒體記者的工作方式發生改變

移動互聯網的到來以及新媒體的崛起,本來就對傳統媒體造成了相當大的沖擊。而《華盛頓郵報》的“Uber模式”定然會對整個傳統媒體行業造成更強大的沖擊,甚至將徹底改變傳統媒體記者的工作方式。

過去傳統媒體記者都需要按照新聞機構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采訪、撰稿,甚至排版,辛苦奔波不說,常常還需要加班加點,工作相當不輕松,同時因為受到新媒體的沖擊,生存壓力也越來越大。而現在《華盛頓郵報》所推出的“Uber模式”則給了這些專業傳統媒體記者一個新的發展機會,同時工作性質也將變得更加自由輕松,未來將會有大量的專業傳統媒體記者加入到這類平臺當中來。

總體看來,Uber掀起了專車時代,而《華盛頓郵報》推出“Uber模式”平臺則將會帶領新聞媒體走進專媒時代。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曠,編輯王冀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0-23 14:49:00

金立群表示,目前亞投行與世行、亞行等機構的合作“非常順暢”,希望亞投行能夠促進這些機構正在推進的自身改革。

世界銀行集團行長金墉於當地時間10月22日在世界銀行集團總部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候任行長金立群會面,討論兩家機構之間的合作問題。

金墉表示:“我熱烈歡迎金行長訪問世界銀行集團,並期待著進一步加強我們現有的緊密關系,確定未來合作的具體領域,也包括聯合融資的機會。”

世行一直在為亞投行提供廣泛支援,幫助亞投行為開業做好準備。亞投行與世行具有共同的目標:提供急需的基礎設施融資,幫助各國促進經濟發展,改善對人民的服務,創造就業,減少貧困。

此前,在華盛頓訪問的金立群21日在華盛頓表示,亞投行將建立符合21世紀要求的高標準治理體系。

據新華社消息,金立群21日在布魯金斯學會出席一場亞投行研討會時說,中國決心創辦亞投行,旨在同域內和域外國家一道為亞洲基礎設施提供新融資機制,這體現了中國政府負責任的態度。為實現這個目標,亞投行需要建立符合21世紀要求的高標準治理體系。

金立群指出,建立高標準治理體系是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的共同要求。亞投行的治理體系不僅要吸納現有多邊投資機構的優點,還要借鑒私營機構的成功做法。他透露,一些政策文件不久將公布。

金立群表示,亞投行將通過嚴格執行管理政策,如嚴控崗位設置,對腐敗“零容忍”等舉措確保亞投行兌現“精幹、廉潔、綠色”的核心理念。

截止到10月9日,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中已有53個國家簽署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亞投行預計將於今年年底開始運作。

金立群說,亞投行不單純是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涉及的國家服務,而是為亞洲所有國家服務。目前亞投行專家已經在準備投資項目,預計明年二季度能夠推出。

談到亞投行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行)等機構的關系,金立群說,它們之間不是相互競爭關系,“亞投行成立的重要原因是現有多邊發展機構無法滿足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他表示,目前亞投行與世行、亞行等機構的合作“非常順暢”,希望亞投行能夠促進這些機構正在推進的自身改革。

金立群還說,雖然亞投行是一個新興金融機構,但它有三大優勢:一是亞投行實繳資本為認繳資本的20%,是現有多邊發展機構中比例最高的;二是亞投行比目前的多邊發展機構更加開放,亞投行將在全球招聘最優秀的管理人才,同時項目采購也面向全球所有國家;三是亞投行擁有中國和眾多成員國的大力支持。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44

華盛頓非裔女市長訪華 不開口要錢先開口感謝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817.html

華盛頓非裔女市長訪華 不開口要錢先開口感謝

一財網 繆琦 2015-11-12 15:15:00

“我不想開口要錢,而是想開口感謝。”在11月11日的一場華盛頓投資推介會上,一名華盛頓訪華團代表面對著眾多中國投資者如此老練開場。而感謝的對象就是近年來對華盛頓投資項目表現出極大熱情的中國人。

“我不想開口要錢,而是想開口感謝。”在11月11日的一場華盛頓投資推介會上,一名華盛頓訪華團代表面對著眾多中國投資者如此老練開場。而感謝的對象就是近年來對華盛頓投資項目表現出極大熱情的中國人。

該訪華團由華盛頓非裔女市長穆麗爾•鮑澤(Muriel Bowser)親自帶隊,主要目的為加強華盛頓與北京和上海的關系,從而為華盛頓的中產階級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中國投資者“走出去”的熱情讓美國看到了巨大商機。隨著近幾年頻繁的經貿交流,美國人對於中國投資者的喜好愈加熟悉,而中國投資者也變得越來越成熟。當天的推介會和以往相比,就省去了往常寬泛的投資環境介紹,而是直奔項目本身,聚焦具體的內容,比如華盛頓特區運河公園豪華住宅EB-5項目。除此之外,鮑澤還帶來了華盛頓各界的領導者為中國投資者提供一對一的咨詢服務。

專門編制中文投資指南

今年1月剛剛就任市長的鮑澤表示,為了讓中國投資者快速了解華盛頓的投資優勢,華盛頓政府專門編制了中文版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國際業務指南》,詳細介紹了當地的8大優勢產業以及設立外資企業的實操信息。

在鮑澤看來,作為美國的首都,在華盛頓的投資者可以和聯邦政府更好的溝通,而華盛頓這張名片本身就能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增值效應。當地的優勢產業主要集中在8個領域:聯邦政府和聯邦承包商、專業服務、技術與創新、酒店與旅遊、零售業、房地產和建築、高等教育和醫療以及創意經濟。

在美國的所有大城市中,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家庭收入中位數是最高的。作為全國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區,當地的人口與美國整體人口老齡化的趨勢相反,呈現出年輕化的態勢。

鮑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華盛頓共有1000多名中國留學生,大約一半都能在當地找到工作。而她的一大任務就是提高青年的就業率。2015年,她和她的團隊為年輕人新增了1000個工作機會。

此外,鮑澤還打造了華盛頓市的第一個科技創新中心,試圖擴大科技與創新的生態系統。該市擁有較有活力的新創小企業生態系統,當地的共享辦公室可以為小企業提供援助。在特區的技術領域,92%的技術職位都分布在信息技術子行業。

中國人對當地旅遊和房地產貢獻最多

鮑澤表示,2014年,中國已超越歐洲成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最大的外國遊客來源地。而當地的旅遊業和酒店正在努力適應這種增長進行擴建。

根據官方數據,2014年,特區總共迎來2020萬遊客,創下了該市的新紀錄。預計一直到2018年,特區的遊客每年都會持續增長2%~3%。2014年,華盛頓的遊客消費為68.1億美元,其中住宿所占消費比例最大,銷售額為22.9億美元,隨後是餐飲和娛樂。2014年,旅遊消費產業提供了74570份工作,為當地支付了38.6億美元的薪資。旅遊業的發展也為當地零售業提供了發展機會。

特區房地產市場仍然是該市稅收收入的最大貢獻者。從2001年到2013年8月,該市建成了1.304億平方英尺的項目,有2010萬平方英尺的項目仍然在建,另有1.3億平方英尺的項目正在規劃中。

對於外企來說,房地產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上述指南專門介紹了EB-5等激勵計劃,以幫助企業決定投資方法。除了企業投資者,中國的個人投資者也對EB-5項目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今年3月在美國表示,10年之內將給美國投資至少100億美元。此次訪華,鮑澤也專門拜訪了這位中國首富。

對於“華盛頓政府正在評估能否采用日本磁懸浮列車技術,從而將從紐約到華盛頓的時間縮短至1小時”的消息,鮑澤昨晚也回應稱:“日本的確在向華盛頓賣高鐵技術,但高鐵項目非常昂貴,很難一下子達成,正在評估的過程中。”

編輯:應民吾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98

視點 | 特朗普乘專機抵達華盛頓 準備宣誓就職

1月19日,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及其家人乘坐專機抵達首都華盛頓。在與當選副總統邁克·彭斯前往阿靈頓國家公墓敬獻花圈後,特朗普於當天在林肯紀念館發表演說並舉辦音樂會。

 

 

在演講中,特朗普向外界表達了自己的決心。他表示,在成為美國總統後,他將團結美國人民,共同努力,以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標。他說:“我們要讓每個美國人都能享受美國的再次強大。美國需要真正意義上的改變。”

 

 

總統就職典禮將於1月20日在白宮舉行。包括吉米·卡特在內的前幾任美國總統於近日相繼抵達華盛頓準備參加典禮。比爾·克林頓及其夫人希拉里·克林頓也計劃前往觀禮。而前總統老布什因身體狀況欠佳,將不會出席此次就職典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22

全球頭條丨暴力閃現華盛頓街頭,超90人在抗議活動中被捕

——華爾街日報——

【暴力閃現華盛頓街頭,超90人在抗議活動中被捕】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誓就職後,在華盛頓舉行的抗議活動中,有90多人被逮捕。抗議者及其遊行路線和白宮只有幾個街區,一些遊行示威者砸破商店櫥窗和汽車,與警察發生沖突。而與此同時,特朗普的支持者們在白宮為新總統歡呼。

——Reuters——

【蘋果就專利權反壟斷案件起訴高通】蘋果公司對高通提起訴訟,指控高通公司壟斷無線設備芯片市場,並且預扣10億美元作為與韓國反壟斷機構合作的報複。高通公司拒絕對此作出回應。

——Bloomberg——

【美國經濟新目標:尋求4%的GDP年增長】根據白宮網站信息周五更新,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政策旨在實現4%的年度經濟增長,這也是他和團隊設立的比以前更高的目標。白宮網站上更新稱,“為了使經濟回到正軌,特朗普總統概述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在未來為美國十年創造2500萬新的就業機會,並令GDP恢複到4%的年經濟增長。”

——CNN——

【特朗普成為新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結束8年任期】唐納德•特朗普於周五上任美國第45任總統並發表講話,講話中表明了其帶來徹底改變的決心,並運用了不少尖銳的修辭。在宣誓就職八年後,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離開華盛頓,把國家的領導權移交給了一個和自己存在不同政見的人手中。

——BBC——

【土耳其副總理出面否認面臨匯率危機】在土耳其央行幾度出手幹涉並支撐里拉後,土耳其副總理Mehmet Şimşek否認土耳其面臨著貨幣危機。Şimşek稱造成里拉承壓的主要原因來自經濟及恐怖襲擊,其中的結構性的財政赤字令投資者對里拉的信心大幅減弱。“央行出手幹涉了里拉的匯率,而且幹涉依舊會持續,直至到央行認為通脹水平及物價水平維持在穩定的水平。”

——英國金融時報——

【電池不是爆炸根源,三星將再度公開Note 7爆炸原因】三星將於下周一再次公開Galaxy Note 7的爆炸調查結果。這是三星第二次就Note 7的爆炸做出解釋,雖然第一次解釋時三星將手機爆炸原因歸咎於電池供應商,但在召回問題手機並更換電池後並沒有阻止Note 7的爆炸事故再度發生。此次三星若無法找出爆炸根源,將再次陷入信任危機。

——印度經濟時報——

【蘋果進軍印度小目標:先建個工廠造iPhone】蘋果公司高管將於下周三前往印度新德里與當地政府協商建立蘋果工廠,據知情人士透露,要讓蘋果在印度開設工廠,首先要求印度政府在政策上提供相當的優惠,其中包括15年的進口組件及設備免稅期。印度信息技術部長對蘋果來印設廠表示歡迎,但沒有對蘋果的“要求清單”做出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417

全球頭條丨墨西哥總統取消華盛頓之行,特朗普立馬還以顏色

——華爾街日報——

【特朗普計劃對墨西哥征收20%的商品稅】美國總統特朗普計劃對墨西哥增收20%的商品稅以支付建立邊境高墻的費用,白宮發言人稱,這不僅是總統對墨西哥拒絕支付建高墻費用的回應,亦是未來稅制改革的一部分。按照新增的稅率,美國每年將會增加100億的財政收入來抵消建墻的支出。

——Reuters——

【特斯拉起訴前任高管泄露商業秘密】特斯拉起訴一名前自動駕駛團隊高管,指控其離職後泄露特斯拉的商業秘密並企圖雇用離任特斯拉的員工。被告高管則稱,特斯拉這種對於正常競爭的恐懼非常不利於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

——Bloomberg——

【美國12月新屋銷售下滑,失業人數有序增加】美國上周初請失業救濟人數反彈至25.9萬人,但仍低於30萬人的標準,這表明美國就業市場非常強勁,處於或接近充分就業狀態。同時上個月美國的新屋銷售下降10.4%至53.6萬單元,其中寒冷天氣是銷售下滑的一個原因。

——CNN——

【墨西哥拒絕為高墻付款,特朗普威脅計劃初步告敗】美國總統特朗普周四發推文稱,若墨西哥不願意為建高墻出錢,那麽接下來就沒必要與墨西哥總統培尼亞•涅托舉行會面。特朗普還強調了美國對墨西哥貿易赤字達到了600億美元規模,若減少向墨西哥進口,墨西哥的企業將遭受大量損失。而墨西哥總統隨後則直截了當地取消了前往華盛頓的行程。

——英國金融時報——

【May欲拉攏特朗普,卻意外遇冷落】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周四開始為期兩天的訪美行程,而梅也是特朗普就職後首位到美訪問的外國領袖。在向共和黨的演說當中,梅強調了英美在未來可以加強雙方合作聯系,改變相對孤立的立場。而特朗普則將“美國人民利益第一”的方針貫徹到底,暗示將會把美國的發展放在首位。梅也因此被輿論指責過於卑躬屈膝。

——印度經濟時報——

【印度原油消耗量有望在2035年成為全球第一】據英國石油公司能源統計年鑒顯示,印度已於2015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耗國,僅次於美國和中國。印度石油消耗量仍以每年4.2%的速度增長,增速快於全球其他經濟體,若按照這個速度,印度原油消耗量在2030年將會達到920萬桶/日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960

華盛頓的竊聽風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929

近日,特朗普連發4條推特,指控奧巴馬在2016年大選期間曾經竊聽他所居住的特朗普大廈,並直斥這是“水門事件”。(CFP/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6日《南方周末》)

美國情報部門對外國人特別是大國的外交官員進行監聽監控,這也在意料之中。但是根據美國的法律,與他們打交道的美國公民不得受影響,除非有法庭批準。如果沒有公開審判,情報部門也不能將這些美國人的名字隨便公之於眾。否則,沒有合法的批準去透露監聽信息卻絕對犯法。是誰將這件事情捅到了媒體上?

2017年3月22日下午,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來自加州的共和黨籍議員德文·努涅斯從白宮出來,對守候在那里的媒體宣布,他剛剛通報總統,在特朗普競選期間,美國情報機構在監聽外國活動的過程中,“偶然”地搜集到了特朗普團隊中的一些談話,其中甚至可能包括特朗普本人的通話。不過努涅斯強調說,政府的監聽行為是“合法”的。

國會與媒體一下子就炸了鍋。情報委員會中民主黨資深成員亞當·席夫很快就嚴厲地指責努涅斯是“白宮的代理人”,沒有資格在眾議院的委員會里任職。席夫說,努涅斯根本就沒有向委員會中其他成員分享有關信息資料。各大媒體也窮追猛打,要努涅斯公布消息來源。

幾天之後,努涅斯承認,消息來源是一位情報官員。對方給他出示的,是電腦上的資料。而他與這位官員會面的地方,是白宮的某個辦公室。但是努涅斯強調,那不是特朗普班子的人。結果,在那些認為這一切都是特朗普在搗鬼的人眼里,這種說法是越抹越黑。

“竊聽門”隨之越搞越大。

一條推特惹的禍

自從特朗普在2016年11月8日贏得大選以來,民主黨人一直在想方設法挑戰這位總統的合法性。從最早的重新計票,到後來的質疑俄羅斯政府幹預選舉,到全國各地發起大規模抗議活動,到國會中全面的不合作,民主黨給新政府設下了大量的“路障”。

當然,特朗普也不是盞省油的燈。2017年3月4日,這位被稱為“推特總統”的白宮新主人在其有2700萬粉絲的賬號上發出了這樣一條消息:“可怕!剛剛發現奧巴馬在我勝選前讓人監聽特朗普大廈。什麽也沒發現。這是麥卡錫主義!”特朗普接著說:“奧巴馬總統墮落到這種地步,竟然在神聖的選舉期間監聽我的電話。這就如尼克松的水門事件。”

這推文一上網,美國政壇上就出現了核裂變一般的連鎖反應。各路有關的人以及媒體自然立即要追問總統的消息來源。在支吾了幾天之後,白宮發言人引用媒體的說法。在臨近大選的時候,有報道指出,聯邦調查局FBI曾經兩次向法庭申請監控特朗普團隊,尋找俄羅斯政府影響美國選舉的證據。第一次的申請在2016年6月,被法庭駁回;第二次的申請在2016年10月,獲得了準許。報道這個消息的,有英國《衛報》、美國《紐約時報》等大媒體。但是,那些報道里面卻也沒有太多的細節。白宮表示,很快要公布掌握的細節。

總統如此指控,驚動了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盡管共和黨在國會占多數,議員們在這麽大的問題上卻也不能讓特朗普輕易過關。委員會定下期限,要求行政當局在2017年3月13日向國會提交材料。期限過後,白宮卻沒有拿出任何有力的證據。於是,兩黨議員眾口一詞,稱竊聽的說法毫無根據。

2017年3月17日,白宮發言人斯派塞在記者會上引用了福克斯新聞一位評論員的說法,指奧巴馬政府可能沒有動用美國情報機構,而是通過英國的間諜組織GCHQ來行動。這又引來了英國政府的一通否認。國會情報委員會於是決定進行聽證,讓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和國家安全局局長邁克爾·羅傑斯一同出面來澄清事實。

2017年3月20日,國會情報委員會舉行公開聽證會。整個大廳座無虛席,媒體與關心的公眾一早便在外面排隊進門。這兩位情報高官在接受質詢的時候都發誓說,他們不知道在選舉前發生過對特朗普大廈進行竊聽的事情。但是科米同時也證實,聯邦調查局已經就特朗普團隊與俄羅斯人的關系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查,目的是要弄清楚特朗普團隊是否與俄羅斯政府或利益集團合謀,幹預美國大選,讓選舉得出有利於特朗普的結果。

俄羅斯人來了?

關於俄羅斯幹預美國大選的說法,已經流傳了一段時間。這事情雖然鬧得滿城風雨,但如果仔細追究起來,卻頗有點捕風捉影的味道。

最早出現這一說法的,還是在2016年大選期間。有人在2016年3月給克林頓競選團隊的主要操盤手約翰·帕德斯塔的gmail賬號送去一條信息,讓他修改密碼。這原來是個以偷盜密碼賬號為目的的所謂“釣魚”郵件。帕德斯塔的密碼其實很簡單,就是“password”(密碼)。結果,通過他的郵箱,有人盜取了大量民主黨總部的往來郵件,並且在大選最後關頭的10月和11月在“維基解密”上公布了兩萬封郵件。那里面透露的信息,反映出民主黨內部如何設法壓制希拉里·克林頓的黨內對手桑德斯議員,還有擔任CNN評論員的民主黨主席如何在電視辯論前為希拉里透題等等。

從各種跡象看,用來偷盜電郵的軟件產自俄羅斯,但是稍微有點電腦知識的人都能通過互聯網去購買這類軟件。因此,維基解密的消息來源是政府還是個人並不清楚。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一再表示,他的消息來源並非俄羅斯人。

不過,特朗普在競選中一句話,卻讓他與俄羅斯人脫不了幹系。他在一次群眾大會上說,美國政府沒有掌握希拉里的大批郵件,俄羅斯人那里應該有。俄羅斯人應該去看看希拉里還有什麽機密。特朗普話音剛落,希拉里陣營就一口咬定說,特朗普與俄羅斯人勾結打擊對手。

奧巴馬政府也公開支持這種假設,並且還在2016年10月對俄羅斯政府進行了一點象征性的制裁,驅逐了35名俄羅斯外交官。當時,普京政府卻也沒有按照慣例進行相應的報複。

“特朗普通俄”的說法,到了大選之後便越來越風行,到了從民主黨到媒體都非要坐實特朗普“通俄”這件事。當然,誰也沒有能夠解釋俄羅斯人通過什麽方式來左右賓夕法尼亞、俄亥俄、威斯康星、密西根的藍領工人。

新閣員一個個中槍

在所謂“通俄門”里第一個中槍的,是特朗普政府新任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弗林。弗林中將曾經在奧巴馬政府中出任軍事情報機構首腦,在2016年大選中是最早站出來挺特朗普的重要人物之一。特朗普當選後,弗林是他任命的第一名官員。在加入特朗普團隊之前,弗林與俄羅斯人有點關系,曾經去莫斯科參加過“今日俄羅斯”電視頻道的晚宴,還作了講話。

新總統上任還不到兩星期,就傳出弗林在選舉後與俄羅斯大使通電話的消息,其中談到了美國是否取消奧巴馬政府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的事宜。情報部門有人將這番通話的內容透露給媒體,於是副總統彭斯出面找弗林,問他是否以特朗普班底成員的身份與俄羅斯人打過交道。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弗林兩次對副總統否認。其實,他作為候任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的身份,給許多國家的大使打過電話,這本來就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後來公布出的記錄顯示,弗林在候任期間曾經給三十多個國家的大使去電話。

隨著事情鬧大,總統以弗林沒有對副總統說實話為理由將他解職。弗林在白宮的日子只有24天。

在弗林之後中槍的是司法部長塞申斯。塞申斯原來是來自阿拉巴馬州的參議員,還是參議院軍事、司法等重要委員會的成員。在他的日常工作中,經常有外國使節前來拜會。塞申斯也是最早出面支持特朗普的重要人物之一。在他擔任司法部長之後,媒體披露說,他在2016年曾經兩次會見俄羅斯駐美大使基斯利亞克,一次是以參議員的身份在辦公室里見面;另外一次在共和黨代表大會中見面。民主黨人認為,塞申斯那次是以特朗普團隊成員的身份會見俄羅斯大使,與俄羅斯人有共謀的嫌疑(後來發現,那次的會面其實是民主黨人安排的)。在輿論的壓力下,塞申斯不得不宣布,作為司法部長,他不會介入任何有關2016年選舉問題的調查。

第三個中槍的,是特朗普的女婿賈里德·庫什那。2017年3月28日,特朗普剛剛宣布任命這位愛婿為白宮創新辦公室主任,卻又立即傳出消息,說庫什那在特朗普當選之後也見過俄羅斯大使。當然他在那個期間還會見了來自二十多個國家的代表與官員。庫什那主動地表示,他可以前往FBI或者國會,就會面的事情進行澄清。

說起來,這位俄羅斯大使也算個神通廣大的人,在華盛頓社交圈子很是玩得轉。筆者在不同的場合也見過他。看來這位基斯利亞克先生就是首都社交場合的一道風景線。

在這所有的調查中,一個重要的問題逐漸浮現出來:美國情報部門對外國人特別是大國的外交官員進行監聽監控,這也在意料之中。但是根據美國的法律,與他們打交道的美國公民不得受影響,除非有法庭批準。如果沒有公開審判,情報部門也不能將這些美國人的名字隨便公之於眾。否則,沒有合法的批準去透露監聽信息卻絕對犯法。是誰將這件事情捅到了媒體上?也許進一步的調查能夠讓真相水落石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80

美國華盛頓州發生核事故 事故地點曾制造長崎原子彈

美聯社消息,當地時間周二,美國華盛頓州Hanford核廢料處理廠突發核事故,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的核廢料通道突然塔塌方。數百名工人被強制撤離掩護,事故原因有待調查。

事故現場。圖片來自:美聯社

官方稱,暫時沒有檢測到放射性物質的泄露,也沒有工人受傷。發生塌方的時候,並沒有工人在通道內作業,只是導致地表泥土下沈了一米左右。據了解,該區域發生核事故十分危險,Hanford官方表示正在想辦法阻斷事故發生的通道和外界一切傳播可能。

相關負責人員介紹說,他們已在最短時間內安排員工撤離,並保持室內建築通風,同時要求員工切勿進食水和食物等。數百名工人正處於被“掩護”狀態,暫不得離開。

據悉,事故發生的區域是PUREX,位於Hanford核廢料處理廠的中心位置,它曾是美國核武器生產基地之一,生產武器包括向日本長崎投放過的導彈。現在是美國最大的核廢料處理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