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五,在連續追蹤一顆彗星長達12年之後,歐洲航天局“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成功完結使命,通過撞擊彗星表面宣告任務結束。
歐洲航天局稱,在格林威治時間周五10:39(北京時間周五18:39),“羅賽塔”號撞擊彗星表面後,任務控制人員如計劃那樣與這一探測器失去了聯系。據美聯社報道,任務負責人帕特里克·馬丁說:“再見,羅賽塔號,你完成了工作……這是空間科學的最佳表現。”
“羅塞塔”探測器追蹤的彗星名叫“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下稱67P),該彗星誕生於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初期。由於彗星內部溫度很低,科學家認為太陽系誕生時的一些原始物質會被“凍結”在其中,因此探索“67P”可能揭開太陽系形成的奧秘。
“67P”彗星也被證明存在大量與生命形成有關的有機化合物,初步分析顯示包括16種。據新華社報道顯示,發現物包括水、一氧化碳、甲烷、乙醛、甲胺等,而且乙酰胺、異氰酸甲酯、丙醛和丙酮這4種有機化合物是首次發現。
此外,“67P”彗星上重水的含量被證明很高,這支持了一些科學家的假說,也就是彗星或小行星在數十億年前將水乃至其他生命相關物質帶到了地球上。
歐洲航天局局長讓—沃特里希·韋爾納表示,開支達14億美元的“羅賽塔”項目是一次成功。除了在2014年11月將“菲萊”登陸器送上彗星表面之外,“羅賽塔”探測器收集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以至於研究人員可能要花費數年時間才能分析完畢。
目前,“羅賽塔”12年的行程已經足以讓科學界產生許多新發現。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高級科學家傑西卡·森夏恩表示,通過研究彗星形成的方式,科學家可以得知,包括地球在內的太陽系星體是如何在45億年前形成的。
10月20日早間消息,據今日美國報道,歐洲航天局(ESA)正在嘗試能建立與火星著陸艙的聯系,然而目前看來,這一著陸艙將永遠失聯。“顯然這些不是好兆頭,”空間機構代表團團長Paolo Ferri說,“但我們將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進一步確定。”
這一用於測試的著陸艙名稱為EDM,即“進入、降落和著陸演示模塊”,代號為Schiaparelli。本周三,這一著陸艙啟動了向火星表面的著陸。
Schiaparelli的著陸計劃是首先利用火星大氣層減速,隨後在降落傘的幫助下著陸。隨著接近火星表面,著陸艙將會拋棄用於過熱保護的外殼。最後一步將是肼推進器的點火,著陸艙將緩緩降落至距離地面6英尺(約合1.8米)的高處。隨後,推進器將停止工作,而Schiaparelli將自行落下最後幾米的高度。降落地點位於美國宇航局(NASA)“機遇號”火星車的附近。
ESA的科學家在周三德國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計劃的降落之前,一切進展順利,但突然之間Schiaparelli的無線電信號就出現中斷。
隨後幾個小時,Shiaparelli沒有發回任何直接信號,也沒有通過ESA的“火星快車”衛星或NASA的“火星勘測軌道器”發回任何信息。這表明,任務未能按原計劃完成。
不過,Schiaparelli可能仍有希望。如果某個可工作的模塊降落至火星表面,那麽其電池電力將足以支撐最多10天的時間,從而有可能與地球取得聯系。
Schiaparelli旨在測試計劃於2020年推出的更大規模的流動實驗室的技術。其消失使得該任務的時間和設計受到懷疑。 即使Schiaparelli最終失聯,對火星探索來說也並不是徹底的災難。這一著陸艙主要用於技術演示。
“火星探測由於很多原因是一個非常困難的目標。”歐洲航天局的奧利維爾·威拉斯說,“成功或失敗,我們必須繼續研究並從中學習。”
12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在會上表示,將邀請民營資本參與商業火箭開發項目、衛星研制和商業化項目。
吳艷華指出,2016年以來,世界航天日益呈現新的熱點,就是商業航天的推進力度是空前的。中國政府一直堅持航天要融入國民經濟,為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民生福祉和提高綜合國力做貢獻。
第一,從政策維度來說,2014年國務院正式發布了鼓勵社會各類資本投資指導意見,對此已有明確表述,歡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中國的衛星商業發射、衛星應用等有關領域。
第二,最近中國政府針對外國企業投資中國領域發布了一個負面清單,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其中航天領域禁止投入的項目非常少。關於衛星的研制、核心配套產品的研制、應用、服務等各領域,都歡迎鼓勵國際、國內各種資本投資。
第三,在本部白皮書中,也闡述了商業航天的有關政策,對私營資本和社會資本、多元資本包括境外資本,都是持支持鼓勵的態度。一是關於商業火箭,現在至少有不少於3家企業從事商業火箭的研究和推進工作,國有股份都是多元化的,尤其還有民營企業。二是關於衛星研制、設計、攻關以及關鍵的材料、單機,我們也是鼓勵的,特別是衛星應用推廣,目前我國已經有170顆衛星在軌,要把這些衛星用好,同時要把大量的航天先進技術和知識產權更好更快地轉化為民生福祉服務的產品和服務項目。至於大家關註的如商業發射場、商業測控等領域問題,我們都在深化論證,也是持開放支持的態度,這也是國際發展的趨勢。
吳艷華表示,未來五年,將積極推進航天企事業單位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在保障國家投入的同時,完善競爭、評價、監督和激勵等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優勢資源、優勢力量參與航天發展。到2030年左右,中國航天要躋身世界航天強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