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並非人人都能玩的遊戲
http://www.eeo.com.cn/2012/0216/220850.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斌 在上海、北京對高房價望而興嘆的人們,到了印度的孟買、新德里,就只能望而生畏了。
孟買南部班卓爾區一棟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小樓,上世紀90年代時售價400萬美元,到了今天已經暴漲到5000萬美元。小樓旁邊一戶位於第五層 的小公寓,有四個臥室、四個衛生間和兩個廚房,面積共300平方米。聽房主講,這套房子1975年買的時候值60多萬盧比(約合人民幣10萬元),現在它 的價格已攀升至3.6億盧比(約合人民幣6000萬元)。三十多年的時間裡房價竟漲了600倍,讓人驚嘆。
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房子,十幾萬人民幣一平方米,貴得有些不可理解、不能接受。但在印度專家眼中,價格如此之高的房地產市場卻並不存在泡沫,2010年之後的房地產市場黯淡只是價格抑制了需求,老百姓對房子的渴望仍然是實實在在的。
但面對這樣一個如此巨大、利潤如此之高的市場,門檻卻不是人人能跨得過去的。
「咋舌」的高房價
孟買的房子基本都貴在地理位置上。幾年以前,孟買地價是南貴北賤,南方臨海屬於富人區,越往南走地皮價格越高,房價越貴。因為那裡是老城區,古建築多,設施完備,而且沒有土地可再開發;北邊是新開發的城區,相對便宜,再往北更遠處的郊區房價更便宜,是許多中產白領的首選。
2007年開始,孟買的房價飛漲,在南孟買素來是富商巨賈、寶萊塢明星聚居地的庫巴拉山一帶,曾經出現過9萬盧比1平方英吋的房子(即每平方米約合 人民幣1984萬元)。那是一座塔樓,外表像火柴盒一樣簡單普通,可當年一經推出,很快就被印度人搶購一空。換算一下,對比孟買當時不足3000元人民幣 的年人均收入,這個價格有點像是在開「國際玩笑」,可事實就是如此。「現在孟買的房子已經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富人聚居區了,高品質、高價格的房產散落在沿海 以及沿sealink的地區。」摩根斯坦利的一名員工這樣介紹。
Oberoi 是孟買品質最好的房地產開發公司之一,公司總經理助理Chirag Savia帶我們去看Oberoi 正在開發的位於孟買遠郊的一 處住宅,社區不是很大,只有五六幢高樓。項目已經基本完工,進入樣板間,與中國的住宅樓看起來很像,沒有太大迥異。其中一間三室兩廳兩衛的普通家庭住房, 建築面積170平方米,售價64萬美元。「如果不塞車,從這裡開車到市中心大概只要40分鐘至一個小時,所以價格便宜很多。」Chirag Savia語 氣稀鬆平常地介紹說:「如果在市中心,這樣的三居室,120平方米的大概在300萬美元。」
2010年孟買房價甚至挺進世界前十。據2010年在線房地產調查公司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進入世界最貴房價的十大城市是摩納哥、莫斯科、倫敦、東 京、香港、紐約、巴黎、新加坡、羅馬、孟買。就拿孟買與巴黎來比,巴黎在世界最貴房價排行榜上位居第7位,每平方米售價12122美元。孟買排行第10 位,平均每平方米9163美元;而2010年巴黎人均年收入為36966美元,孟買人均年收入只有900美元。
高房價背後
印度高房價背後,隱藏的是它的土地制度。印度憲法規定:一切公民均享有在印度領土內自由遷徙,在任何地方居住和定居的權利。這意味著一個印度人,無 論他走到了哪裡,他都與所在地的居民享有一樣的公民權利:求職、子女教育、醫療等方面權利均等;不需要健康證、暫住證,不會被收容;可以賣烤腸或紅薯為 生,甚至不會有城管。
同時,印度法律還規定只要連續使用一塊土地10年,就自動獲得這塊土地的所有權。其法律精神表現為:只要政府沒有規定不能住,那就可以住。
從上世紀6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印度農民進城隨意劃地而居,貧民窟隨之壯大成型。由於這種劃地而居的權利,貧民窟的居民自稱為「貧民窟主「,即貧民窟的業主,並為政府和城市原住民所認可。
印度的貧民窟舉世聞名,甚至成了一些旅遊者來印度觀景的一處「勝地」。貧民窟的規模正在無聲地蔓延,悄悄地蠶食著城市。來自《印度時報》的報導曾預測,截至2011年底,全印度城市貧民窟人口將達到9306萬。印度城市貧民窟人口十年間增加了1780萬。
雖然貧民窟以垃圾成堆、衛生條件惡劣、缺乏公共廁所、治安問題突出著稱,但當有開發商或者政府提出拆遷或購買土地,這裡的主人卻並不願意。
Chirag Savia說:「大致有兩個原因:第一,改造會砸爛這些人的現有生計,他們的手工作坊、垃圾回收站、小商舖等產業無法安置在公寓裡, 而他們一向賴此為生;其次是印度包括孟買的公共交通設施還較差,拆遷意味著他們要搬到更遠的地方去住,會使這些人遠離工作地。」
而強拆在這裡是行不通的,開發商不敢強拆貧民窟,政府同樣也不敢。在印度,遇到拆遷問題打輸官司的幾乎總是開發商和政府,這是下層百姓的福音,印度 也因此被稱為「窮人天堂」。這些貧民窟主儘管處於社會底層,但手上握著讓政客們害怕的「尚方寶劍」,那就是選票。在每一次印度大選或地方選舉中,數目巨大 的貧民窟選民都是任何一個政客不敢忽視的強大政治力量。
而且,印度實行土地私有制,政府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太多發言權。「政府自己手裡的土地都不富餘,很多基礎設施建設不能順利進行最大的原因也是政府沒 有可用之地,也不能強行徵用。」顧問公司Citigate Dewe Rogerson的Ravi Sathe介紹說:「在印度屬於政府的土地只有30% 左右,在孟買、新德里這樣的大城市份額會更少,其餘的都為私人所有。」
所以,在印度這樣一個土地資源稀缺的國家,尤其是在城市,如何獲得土地是地產開發商的棘手問題。「我們公司開發的房產,土地基本上都是老闆私有的,有一些是前幾年購買的土地。」Chirag Savia說。
高利潤 高門檻
房地產行業在印度是一個高利潤行業。Chirag Savia給出一組數字:1980年到1990年,開發房地產的利潤僅在20%左右,2006年 到2007年是25%至35%,2008年利潤上升到50%。「50%的利潤是在自己擁有土地或者幾年前購置土地的情況下,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購買土 地再開發,利潤大概在30%至40%。」
印度是一個以服務業為基礎的經濟體,很多人都從事科技行業或其他出口型服務或商品行業。而從2010年《福布斯》雜誌印度版列出的百富榜可以看到, 除常見的熱門人選,讓人們感到好奇的是多數新入選者都來自房地產行業。這是一個有關磚頭與灰泥的行業,面向的是國內市場。它以龐大的規模,造就了數不清的 富豪。里昂證券(亞洲)的首席經濟學家Anirudha Dutta分析稱:「印度人有了錢首先想到的就是買房,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大型商業地產也有著 同樣的需求。當然,在幾個城市投資需求會被限制,例如孟買。如果你遇到最大的房產機構HTFC,他們會告訴你從25歲到47歲的人群中平均多少人買房 產,25%到40%的個人將資金用在房產上。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印度的房地產是沒有泡沫的。」
從增長率入手分析,Anirudha Dutta說:「2008年我們看到房產價格迅速崛起。隨著價格上升,不確定性增多,風險也在上升,我們看到 物業銷售大幅放緩。這主要發生在孟買、新德里這樣的城市,但在其他地方仍有著25%至35%的增長。因此基本上沒有看到印度住房需求的明顯放緩。」
Anirudha Dutta分析,需求下降的一個原因就是價格的上升,房價已經是一般家庭難以承受的。「利率已經上升到8%至12%,我知道以前一個人貸款買房通常做25年的抵押,現在通常一個人要負擔45年的貸款。」
而普通人在印度投資房產,轉手賣掉,坐地升值也沒有那麼容易。首先,不動產稅是印度一項很重要的稅收,私人擁有的土地、房屋,甚至院子裡的樹都要交 不動產稅。不動產稅的稅費很高,但裡面打折的名堂不少,對於窮人和有錢人,稅收政策有很大差別,明眼人一看便知,這種稅是偏向窮人的。
如果房價暴漲,政府會立即調整不動產稅率,越是高檔住宅稅率增長幅度越大。例如在2010年,新德里地區的房價急劇上漲,當地政府便將高檔商品房的 不動產稅率在原來1%至3%的基礎上調高至5%到20%,而普通居民的自住房還是繼續保持在0.5%左右。印度不動產稅上還依附有很多稅種,比如飲水稅、 下水道稅、衛生稅、照明稅等等,這些稅都是根據房地產稅來估價徵收的。
此外,交易稅和空置稅也抑制了人們的炒房慾望。例如你賣掉100平方米的房子,得到500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700萬元),在一年時間裡,如果你 沒有再買房或用於其他投資,就要交納全部盈利的33%。所以,摩根斯坦利的Ridham Desai也並不認為這其中存在著大的泡沫,反而看好印度房地產 市場:「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好的公司做投資,我想你可以做得很好。」
雖然前景和利潤都被看好,但想進入這個行業去「撈一桶金」卻沒有想像得那麼容易。「許可證王國」時代或許已經遠離其他行業,但在印度的房地產市場卻 活生生地存在著。從購買土地到獲得建築許可,房地產業要經歷超乎尋常的磨難才能讓一個項目開工。例如孟買就擁有一套分為很多步驟的建築審批制度,項目完工 前需要拿到50多個許可證,費時從24到36個月不等。
這種繁複的手續加上不明晰的法律,使得政客或官僚能夠用上他們的「自由裁量權」——腐敗。於是制度急需修復,使之更加透明和簡單。
(實習記者劉愔對本文亦有貢獻)
玩網遊也能玩出頂級科學成果
http://www.infzm.com/content/70144
開發這款電子遊戲的終極目標是,玩這個摺疊蛋白質遊戲的普通人,也可以玩出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發現來。
電子遊戲在我們的生命中佔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時間。根據2011年的一項數據,到21歲的時候,一個普通的電子遊戲玩家在遊戲上花費的時間相當於他 (她)整個中學階段的上課時間。而更早的一項統計給出的數字是,僅僅在一年裡,全世界玩接龍遊戲的時間累計為90億小時,相當於建設500條巴拿馬運河的 時間。
幾名生物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在三年前的一次頭腦風暴中獲得一個創意:何不讓人們將花在打怪獸和救公主上的腦力用於科學研究?他們研發了一款叫做「Foldit」(摺疊)的網絡遊戲,玩家在遊戲的競爭中有可能為醫學研究做出貢獻,甚至於找到治療艾滋病或阿爾茨海默症的藥物。
Foldit遊戲有著詭異卻又誘人的畫面,玩家的任務就是摺疊蛋白質,尋找它最穩定的狀態。
研發這款遊戲的三位主角分別是華盛頓大學的計算機專家左蘭·波波維克(Zoran Popovic)、生物學家大衛·貝克(David Baker)和計算機科學家大衛·肖森(David Salesin)。遊戲於2008年上線,2010年研究人員和玩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第一篇論文,2011年他們在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在內的幾家重要學術刊物上一口氣發表了五篇論文。
在這些文獻的署名中,多數都會出現「Foldit玩家」這樣一個看起來有點怪怪的集體署名。根據遊戲上線之初波波維克的豪言壯語:「我們可能改變科學研究的方式,以及完成科研的群體。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普通人來玩這個遊戲,產生出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
草根分子生物學家
Foldit遊戲有著詭異卻又誘人的畫面——特別是對沒有生物學背景的新玩家而言更是如此。一條或者多條彩色鏈狀物以各種形態彎曲摺疊,某些鏈條呈綠色,某些鏈條呈紅色。鏈條與鏈條之間可能還存在藍白相間的條帶。這一切都足以讓初次接觸Foldit的人一頭霧水。
不過,只要簡單地接受一下在線培訓,就能很快掌握遊戲的基本規則。遊戲規則完全按照現實中的物理規律設定。玩家的任務就是摺疊蛋白質,尋找它最穩定的狀態。
雖然蛋白質種類繁多,但它們都是由一條或者多條氨基酸鏈(肽鏈)摺疊而成的。一種蛋白質只有一種特定的形狀,這種形狀下的蛋白質能保持在最穩定的狀 態。就如同山坡上的皮球在自然狀態下總會往山下滾,直至到達山腳才靜止下來,達到穩定狀態。Foldit的遊戲原則之一,就是需要玩家找尋蛋白質最穩定的 形狀。這個遊戲賦予用戶一系列的控制功能,如「搖動(shake)」、「擺動(wiggle)」、「重建(rebuild)」等,用來調整蛋白質的側鏈和 骨架,以獲得最佳能量構造。用戶能夠以單獨或者集體的形式來進行遊戲,通過改進結構預測方案來獲得積分。
「我玩這個遊戲純粹是覺得好玩,我想知道像我這樣一個生命科學白痴能不能對分子生物學研究做出貢獻。」66歲的玩家邁克爾·卡西迪(Michael Cassidy)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住在紐約布魯克林,退休前從事雜誌出版工作。
他為分子生物學做出貢獻的方式,就是坐在電腦前,發揮他的空間想像能力,用鼠標拖拽那些奇怪的彩色鏈條。卡西迪加入了一個名為虛無之客(Void Crashers)的玩家小組,成為小組中年紀最大的一名玩家,後來還成為了隊長。2011年10月,卡西迪帶領的「虛無之客」出現在《自然》的子刊上, 成為對艾滋病毒成熟和複製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種逆轉錄蛋白酶分子結構的發現者之一。
這一類酶叫做「逆轉錄病毒蛋白酶M-PMV」,在艾滋病毒的成熟和自我複製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對抗艾滋病毒的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一直希望能夠抑制或阻斷逆轉錄酶的作用。而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都沒有確定逆轉錄蛋白酶的分子結構。
「有些人就是能觀察兩分鐘遊戲,然後就得到最高分。他們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但是他們就是能以某種方式做到。」貝克說。
人腦提示電腦
人體中有超過10萬種不同的蛋白質,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在理論上已經為人類所瞭解,但要預測蛋白質的結構,需要的計算量非常之大。
早在2005年,華盛頓大學貝克實驗室開發了一個名為「Rosetta@home」的分佈式計算項目,用於蛋白質結構預測、蛋白質-蛋白質對接和蛋 白質設計的研究。所謂分佈式計算,就是將需要進行大量計算的項目數據分割成多個小塊,散發給多台計算機分別計算,再上傳運算結果並統一合併,最終得出數據 結論。
在全球範圍內,對這個項目感興趣的任何人都可以加入這個計算網絡,成為該項目的志願者。志願者所要做的僅僅是安裝某些特定的程序。當志願者的電腦存在閒置處理能力時,程序會自動利用這些閒置資源進行數據計算。因此,志願者自身並不需要進行手動的計算操作。
但是,計算機在計算過程中會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困難,就好比人類一眼就能識別出網站登錄的驗證碼,而計算機卻做不到。如果完全使用計算機進行運算,可能需要花費幾個世紀。
此時,計算機就需要人類給一點提示。
貝克在肖森的撮合下見到波波維克,他說需要發明讓玩家能夠做出提示的屏保程序。波波維克回答他:「沒人會關心這個的。你要真想讓人參與,你就得把人放在中心位置。」
於是他們一拍即合,開始開發一款全新的網絡遊戲。Foldit依然屬於分佈式計算項目家族,但它需要玩家親自動手參與蛋白質的結構預測和設計。玩家不需要有生物化學知識背景,因為遊戲利用的是人腦天生的空間感知和推理能力。
虛無之客小組來自德國的玩家Madde對M-PMV結構的發現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我從2008年5月Foldit上線之後就開始玩這個遊戲,我也 是虛無之客的早期成員之一。」他對南方週末記者說。Madde目前還是德國「Foldit 百科」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可他就是一個對生物化學一竅不通的人。卡西迪說:「我們團隊中既有17歲的高中生,也有像我這樣的66歲的退休老人」。
Foldit不僅在「易操作性」方面獲得了較好的玩家體驗,它在科學研究方面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球數千名玩家的集體參與下,研究人員只花了三個星期就獲得了此前一直困擾他們的逆轉錄蛋白酶的精確分子結構。
還能玩出什麼名堂
研究人員越熟悉蛋白質的摺疊方式,就越有可能設計出更好的蛋白質藥物用於疾病治療。例如對癌症的治療。
癌症與艾滋病不同,它源於身體內部。當身體某些部位的細胞不受控制地發生增殖時,就會引發癌症。在正常情況下,身體中存在一系列限制細胞無限增殖的 蛋白質。但在某些外部因素——如紫外線、香煙中的化學物質等——的刺激下,抑制腫瘤的基因可能受到損害。基因發生了變化,產生的蛋白質也有可能會失去原有 的功能。若能弄明白這些功能蛋白質的結構並設計出類似的具有相應治療功能的蛋白質,那麼就能產生一定的治療效果。此外,Foldit還對阿爾茨海默症等疾 病的治療提供幫助。
在中國也有一群Foldit玩家,他們集中在中國分佈式計算論壇,並組建了自己的團隊「中國隊」(Team China)。但與世界頂級玩家團隊相比,Team China的實力還有明顯差距。
「這(虛無之客)是一個非常強的隊伍,我們能長時間地留住我們的隊員。大家相處非常融洽,我們常常在遊戲中分享各自發現的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 彼此共同進步。」卡西迪很開心地說,「我們的隊伍絕對是一個國際化的隊伍,我們的隊員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法國、英國還有美國。」
玩家團隊之間雖然不存在直接的「對抗性」競爭,但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得分與總排名。Foldit的官方網站顯示目前排名第一的團隊是「奪冠者」 (Contenders),該團隊共有37位成員,成績為3804分;「虛無之客」排名全球第三,共47位隊員,成績為3313分。「中國隊」共104位 成員,團隊全球排名第44位,成績僅為25分。
中國股市的龐氏騙局,還能玩多久? 天地俠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afa4bb010163j0.html依照中國證監會的現行規定,上市公司的配股價是不得低於每股淨資產額的。這個硬規定,出發點是避免國有上市企業的大股東資產流失,但卻是中國股市長期處於高溢價狀態的罪魁禍首。一些急需配股融資的企業,只能靠虛誇的利潤來抬升股價。許多上市企業,股價跌破低效益的淨資產,本應該是常態。
高溢價的股市,永遠只是擊鼓傳花的遊戲,這包括那些因為IPO審核制而造就的垃圾殼資源。按照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所言,好的企業無需上市!的確如此,現代金融市場日益發達的今天,優秀的企業不再需要大眾的原始資本。中國股市中為數極少的成功優秀企業,它們也只是舊體制的漏網之魚,今後將越來越少,以至絕種。
2012年,美國股市的股票回購金額,超過當年IPO融資額的十倍。西方股市,作為企業發展融資的出發地,已經完成了歷史的使命。隨著西方上市企業的大舉回購和私有化,可以預見,幾十年之後,西方股市將不復存在。
在21世紀全球大同的今天,隨著西方股市融資功能化的徹底消失,以融資圈錢為最終目的,沒有絲毫契約精神的中國股市龐氏騙局,也將戛然而止。再投機的民眾,在傷痕纍纍之後,總有覺醒的一天。那就是,任何的龐氏騙局,都必將走向破滅的命運。
另外,這次鐵道部分拆,我個人認為,國家是準備讓銀行來替鐵道部的高額負債和巨額貪腐來買單了。最終的買單者,當然是銀行的小股民和全中國的納稅人。原鐵道部的2.6萬億總負債,不再具備國家公信力的背書。週一,看銀行股的表現。
阿里影业:钱多就能玩转影视圈?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509/t20150907_756847.htm
一年前,马云以资本开路,豪掷62亿港元高调杀入影视圈。光环效应之下,阿里影业股价飙升,缔造资本市场神话,跟随马云的“小伙伴们”亦赚个盆满钵溢。
新手跨界注定道路崎岖,马云入主阿里影业之后突遇财务陷阱,破财逾3亿元。被迫停牌4个月之后,公司股价重挫,市值腰斩跌去六成。
阿里影业随即启动三项资本运作,力邀当红影星赵薇等人入股,公告阿里集团两项资产注入,巨资竞购票务公司。重组过后,阿里影业股价疯涨,再造资本盛宴,明星赵薇亦变身“股神”。
但是,膨胀的市值泡沫难掩惨淡业绩,经营一周年的阿里影业亏损大增、新作寥寥,手握重金而无处烧钱。时下,马云再导演阿里影业融得百亿巨资,钱多能否玩转影视圈?
杜冬东/文

2015年6月11日,阿里影业公告称,已按2.9港元/股配售近42亿股股份,募集资金净额121亿港元。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
一年前,马云借道香港资本市场,挥斥重金将文化中国传播(01060.HK)纳入阿里麾下,易名“阿里影业”,高调杀入影视圈,引起外界高度关注。
阿里影业声称,“将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探索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电商定制模式,利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商平台进行宣传、营销,发展电影O2O相关业务,实现电子商务与文化产业的跨行业深度合作”。
这家被视作阿里集团进军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旗舰企业,一度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影视公司。然而,一年间马云虽费尽心思运作,但跨界之路似乎不尽如人
意。遭遇财务陷阱被迫停牌4个多月,阿里影业经营一年业绩寥寥。这家市值高达800亿港元的公司,2014年总收入仅1.27亿元,同比下降
63.6%,2014年净亏损更是高达4.15亿元。
惨淡的经营业绩之下,手握重金的阿里影业又将如何玩转影视圈?
豪掷62亿港元,菜鸟初入场
马云对电影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节。据传,他在创业过程中遭遇了很多挫折,有时甚至绝望,正是《阿甘正传》这部电影鼓励他坚持下去。事业有成之后,他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的电商生意。一年前,马云豪掷千金开始追寻心中的电影梦。
2014年6月25日,文化中国传播公告称,阿里巴巴通过旗下公司Ali
CV出资62.44亿港元,以0.5港元/股(较2014年2月24日收市价0.63港元/股折让约20.63%)的价格认购该公司124.88亿股股
份,持股比例达59.61%。这标志着阿里巴巴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马云正式杀入影视圈。
公告称,认购之后的文化中国传播总股本扩大至209.51亿股。其中,阿里巴巴、公司原实际控制人董平及其连襟赵超分别持股59.61%、9.15%和1.58%,三方结成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70.34%。同时,认购所获62亿港元现金将用作公司一般运营资金。
2014年6月30日,文化中国传播正式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Alibaba Pictures)”。
巨无霸阿里巴巴入股的消息引发市场轰动,阿里影业股价大幅上涨。2014年6月25日,其股价一度飙升至4港元/股,涨幅超过6倍;至2014年8月仍维持在1.6港元/股之上,涨幅2.5倍有余,市值超过335亿港元。
此番股价上涨,不仅使得马云自己持有的股份市值飙升,更乐翻了他的“小伙伴们”(表1)。入主
前,知名投资人沈南鹏掌舵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持有阿里影业12.11%股份,位居第二大股东。而马化腾旗下的腾讯公司也是战略投资者,通过子公司持有8%股份。该次认购虽将二者股份
摊薄,但其财富跟随马云水涨船高,亦不失为赢家。

事实上,该次认购全面完成前的3个月,阿里巴巴收购文化中国传播的消息已对外公开。2014年3月12日,受该消息推动,文化中国传播复牌股价大涨,从停牌前的0.64港元/股疯涨至最高时7.2港元/股,涨幅高达1125%,市值逼近610亿港元。
阿里巴巴,这家电商界无人不晓的巨头,在影视圈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手(表2)。虽然马云早年以个
人身份投资过华谊兄弟,但阿里影业才是“阿里系”真正发力影视圈、搭建影视平台之起点,入股光线传媒等影视公司均在此之后。早在2013年7月,有消息
称,阿里巴巴意图收购PPTV,最终不了了之。2013年9月,阿里巴巴在原先25个事业群的基础上增设数字娱乐事业群,由音乐、视频、读书、家庭娱乐、
原创组成,原虾米音乐事业部进入该事业群。直至2014年3月,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才推出娱乐宝平台,与影视相关的淘宝电业务也是2014年才全面投
入运营。


入主阿里影业后,马云安排邵晓峰任董事会主席、刘春宁任行政总裁,而身居要职的二人并无相关经验。资料显示,邵晓峰曾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
官、支付宝总裁、淘宝网副总裁等职,长期负责网站反欺诈等工作。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之前,邵晓锋曾长期从事专业的刑事侦察工作,长于公安刑侦。与邵晓
峰相似,刘春宁亦来自阿里巴巴高层,曾任腾讯公司总裁助理、电子商务部总经理及拍拍网负责人等职,2013年9月加入阿里巴巴后,虽任数字娱乐事业群总
裁,但仅负责手游项目。
毫无经验的阿里巴巴高调跨界影视圈,注定要为其任性埋单。
财务陷阱致停牌,市值遭腰斩
入局后,阿里影业并未让自信满满的马云省心。阿里管理层很快发现,重金买下的这家公司存在“以往
会计期间可能存在不恰当财务处理,以及可能存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足”问题。2014年8月15日,阿里影业被迫停牌。随后其于9月4日聘请普华永道对
2012年以来的财务报表展开调查,并于3个月后公布了所查出的主要问题:文化中国传播部分内地子公司在艺术品、影视剧版权交易中未正式开具税务发票导致
延迟纳税;采用不恰当的增值税税率计算若干中国税项;在2012、2013年两个年度中对可换股债券的财务影响存在误报;部分内地子公司的政府补贴款项在
未到账时被计入财务报表。
前任管理层遗留的财务问题,使之必须对资产进行计题减值处理,对认股权证公允值进行调整。加之2014年上半年止的应收账款呆账等处理,阿里影业最终宣布计提约3.93亿港元的减值准备。这直接导致其2014年上半年的大幅亏损。
财务问题使得阿里影业被迫陷入长达127天的停牌。2014年12月22日复牌后,阿里影业股价直接跌破1.5港元/股,较入主之初的最高值4
港元/股跌去62.5%,市值不足320亿元,500多亿港元蒸发殆尽。阿里影业2014年的中报也推迟至2015年1月22日才公布。随即,阿里影业将
原任核数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辞退。
事实上,文化中国传播原本就是个被高估的“烂摊子”。文化中国传播前身是新鸿基地产旗下破败不堪的港交所主板上市壳公司上联水泥(01060.HK)。2009年10月,国内影视界大佬董平将其接手更名,变身文化公司。
董平接手后的5年里,文化中国传播业绩平平(图2),股价长期徘徊在0.3-0.4港元/股。尽
管这位掌舵人在影视圈名气颇大、人脉宽广,人称民营电影“教父”—他参与投资、制作和发行了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冯小刚
导演的《没完没了》、张艺谋导演的《有话好好说》等知名影片,但其经营的文化中国传播直至2012年才实现盈利。刚实现盈利的第二年2013年,营收又较
前一年度下滑4000多万港元。经营费力致董平将公司拱手让于马云。

董平在经营期间更醉心于资本运作及多元化发展,先后引入腾讯公司、红杉资本为股东,对移动媒体业务颇有兴趣。
2011年10月,腾讯公司全资子公司THL
Limited(THL)认购了文化中国传播6.2亿股股份,持股8%。据当年年报称,“腾讯公司的股份认购和战略合作,加强了双方的合作关系和资本基
础。腾讯作为中国顶级的互联网服务商,拥有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腾讯入股将有助于本集团进入新媒体平台,宣传电影、影视剧和艺人,发展新媒体业务,并有望
通过腾讯的线上平台推广公司影视剧业务和视频内容”。之后,文化中国传播的移动媒体业务果然迅速发展。2011年,移动新媒体业务收入增长近44%,用户
人数上升至2300万人。2012年,移动新媒体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70%,计费用户再增5倍。
引进腾讯作为战略股东的同时,文化中国传播换股收购中国娱乐100%股权,原持股中国娱乐20%股权的红杉资本因此而成为文化中国传播的第二大股东,持股达13.2%。
在此期间,相比快速发展的移动媒体业务,文化中国传播的影视剧业务发展近乎停滞。2013年,其影视剧业务营收4.2亿港元,利润1.71亿港
元;而2012年其影视剧业务实现4.16亿港元,利润1.62亿港元。从文化中国传播2013年度影视剧、媒体广告和移动娱乐三大业务结构看,影视剧业
务仅占56.1%,媒体广告等非影视剧业务占总收入比例近一半。
这意味着,对于有意从事影视业务的马云而言,文化中国传播接近半数的业务都没有价值。马云入主后,上述包括电视广告广播时段、杂志广告及发行、
手机游戏订阅等非影视业被剥离出售。2014年6月,阿里影业以1400万元将经营手机增值业务的子公司北京永联通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出售,
随后又与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台、深圳广电集团终止广告业务合作。2015年2月再与法国费加罗杂志集团停止合作,将杂志《费加罗FIGARO》停刊。阿里
影业的电视广告业务收入由2013年的2.1亿元降至3028万元,杂志广告收入从2013年的2660万元降至2014年的1332万元。上述业务的剥
离出售,使阿里影业原本寒碜的家底更加惨淡。
资本运作连环局,市值泡沫再膨胀
阿里影业的股价大跌与马云耀眼的光环似乎并不相衬,阿里影业管理层决定通过新的资本运作来重振股价。
力邀当红影星入股
马云除了安排帐下大将邵晓锋、刘春宁等进驻阿里影业董事会掌舵公司,亦邀请李连杰、童小幪等影视明星和资本大鳄进入董事会。
李连杰是知名的电影明星,出演过《黄飞鸿》、《霍元甲》、《致命武器4》等知名影片,在圈中富有影响。同时,作为马云密友,他常在众多公益场合现身,社会知名度极高。李连杰加盟出任公司独立董事,为阿里影业增色不少。
而另外一位低调的董事会成员童小幪,实为香港资本圈大鳄,博裕资本创始和管理合伙人。博裕资本是一家神秘而富有实力的投资基金, 2011-2013年其募集资金高达2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李嘉诚基金会、黑石集团等。
相较于李连杰、童小幪进入董事会,影视大佬张强、当红影星赵薇对阿里影业的入股,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继2014年8月5日高调出任阿里影业执行董事、行政总裁等要职后,2015年1月28日,阿里影业公告称,张强以1.67港元/股的价格认购
了阿里影业2.1亿股股份。这位曾任中影集团董事兼副总经理的资深影视人,其参与制作的《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系列影片,
皆是近年高票房电影。阿里影业以股权深度捆绑张强,可谓意义非凡。
2014年底,阿里影业股价已跌破1.3港元/股,股价正处低谷,赵薇通过其丈夫黄有龙的全资公司Gold Ocean Media斥资30.88亿港元,以每股1.6港元的价格买下阿里影业19.3亿股,持股比例达到9.18%,位居马云之后。
赵薇近年在影视圈的战绩辉煌。执导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高达7.26亿元,并获得业内多项大奖。2014年底,赵薇主演的《亲爱的》于当年贺岁档开始大卖,票房达到3.5亿元,并获得多项影视大奖,人气正处巅峰。
赵薇入股助阵,阿里影业更加“星光灿烂”,对股价的提振更是立竿见影,股价随即提升到1.6港元/股之上。
奇怪的是,赵薇的这笔投资在之后130天减持套现。2015年4月30日,赵薇以3.9港元/股减持2.56亿股阿里影业股份,套现约
9.984亿港元,而剩余的持股市值也近62亿港元。这笔不到半年的投资收益率高达143%,活跃影视娱乐圈的赵薇迅速登上各大财经媒体头条,被称为影视
圈的“股神”。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位“股神”竟“先知先觉”地在宣布阿里集团将注入资产前入股,而在宣布另一项重大交易“收购粤科软件”后一周又急速套现。
资产注入预期下的市值飙升
2015年4月8日,阿里影业公告称,“已接控股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团的一项资产注入建议,双方正在就一项有关可能由阿里巴巴集团注入若干特定的
媒体和娱乐资产予阿里影业的交易进行初步探讨。可能的注入标的是:一是为制作电影和其他媒体内容投资融资平台;二是线上电影售票业务”。
上述注资标的正是指“娱乐宝”和“淘宝电影”。
娱乐宝是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联合金融机构打造的增值服务平台,其依附于支付宝移动端,通过向消费者发售产品进行融资,最终投向阿里巴巴旗下
的文化产业。阿里巴巴声称,娱乐宝将成为影视娱乐行业新的风向标,从投资制作环节就对内容产生影响,实现真正的“大数据创作”。淘宝电影是由阿里巴巴旗下
的淘宝软件开发的生活类手机软件,提供电影资讯,包括预告片、高清海报与剧照、剧情介绍,以及网友评论等服务。
事实上,娱乐宝和淘宝电影的行业生命都太年轻,2014年面世运营至今不过一年时间。因阿里影业自身至今没有成熟的作品推出,娱乐宝众筹项目推
出的平均频率保持在两个月一期。娱乐宝在融资金额上,前三期的金额均保持在7000万元以上,但从第四期开始,筹集金额骤降至4000万元。迄今为止,上
述交易尚未完成。
2015年4月22日,阿里影业再公告称,已通过其间接全资子公司中联盛世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在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参与公开竞价,以8.3
亿元收购广东粤科软件工程有限公司(下称“粤科软件”)100%股权。该交易起拍价1.8亿元,阿里影业最终以近4倍溢价拍得。
粤科软件目前的核心业务为本地票务系统、互连软件系统以及第三方自动放映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据竞价资料显示,这家票务软件公司截至2015
年2月28日的未经审计资产净值仅2830万元,2013年、2014年度的税后净利润分别263.8万元、1126.4万元。
阿里影业表示,公司的定位“不仅仅是传统的影视制作公司,而是希望通过互联网和国际级的技术和人才去改造影视行业,发展成为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全产业链娱乐公司”。
目前看来,娱乐宝、淘宝电影和粤科软件的注入,加之刚刚推出的阿里文学,阿里影业似乎已覆盖了影
视产业链的大部分环节(图3)。根据其公布的思路,娱乐宝通过投融资影响内容,可实现“大数据”影视制作,打造以需求为核心的影视作品;淘宝电影通过互联
网销售,可实现电影O2O发行;阿里文学将打造成为挖掘影视剧本的宝藏。阿里影业的影视制作全流程均注入时髦概念“互联网+”,其股价应声飙升。

停牌两周的阿里影业2015年4月8日复牌后,股价大幅上涨至4.4港元/股,两天内升幅高达53.84%,市值超过86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
680多亿元。这意味着阿里影业当时的市值远超华谊兄弟(440亿元)、光线传媒(378亿元)等国内同行,成为影视业名副其实的龙头股。
费心经营一周年,业绩尴尬,新作寥寥
高调的资本运作难掩寒碜的家底,膨胀的市值之下是阿里影业惨淡的经营业绩(表3)。2015年4月28日,阿里影业发布的2014年年报显示,其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1.27亿元,亏损4.17亿元。相较于2013年,无论其营业收入还是盈利情况,均显著恶化。

经营一周年的影视业务不进反退,成为阿里影业的亏损重头。其年报显示,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亏损为3.82亿元;而已终止经营业务的亏损仅仅
363万元。2014年度影视业务营业收入为1.15亿元,而2013年同期为3.27亿元,减少2.12亿元;2014年度的影视业务税前亏损为
0.66亿元,而2013年度的税前利润为1.51亿元。
经营一周年的阿里影业,推出的新作也寥寥无几。马云入主之后,阿里影业手握高达50.48亿元的现金。从资产结构看,2014年度阿里影业电影
及影视版权方面的流动资产仅1.65亿元,比2013年同期2.85亿元下滑了42.1%。在长达一周年的时间,仅投入了7033万元用作电影和电视剧投
资,手握重金的阿里影业无处烧钱。
尽管阿里影业年报披露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但不过是些没有实质内容“花架子”(表4)。年报中列举的高票房电影《心花路放》、《亲爱的》,阿里影业在其中仅仅是“打酱油”,自身主导投资的影视项目《摆渡人》却未见成效。

2014年国庆黄金档推出的、由黄渤和徐峥等人出品的《心花路放》,票房达11.67亿元,登上2014年国产片票房榜首。而该片的主投资商为
北京旅游(000802.SZ)旗下的摩天轮传媒,发行公司为中影集团、影联传媒、摩天轮文化传媒。阿里影业仅仅是以战略合作伙伴参与,阿里巴巴旗下娱乐
宝与淘宝电影虽然对《心花路放》进行过宣传,但这部净利润超过3亿元的影片,阿里影业在当中获利不过千万元。
陈可辛导演、赵薇和黄渤主演的《亲爱的》于2014年8月上映,票房高达3.5亿元,并获得多项影视大奖。尽管陈可辛、赵薇二人均是阿里影业的合作伙伴,但阿里影业在该片运作中不过是跟投方,并未占据主导地位。
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由法国导演阿诺执导的电影《狼图腾》,历时7年制作而成。该影片的出品公司
是中影股份、紫禁城影业和法国荷贝拉艺公司。该片为原中影集团副总裁张强负责,只因张强后加盟阿里影业,阿里影业才在当中分得一杯羹。2014年上半年,
阿里巴巴旗下娱乐宝第二期也引入了《狼图腾》项目。但是2015年2月全球公映至今,该部耗费7亿元制作的电影,票房仅有6.9亿元,还未能收回成本。
阿里影业拥有全面主控权的处女作电影《摆渡人》,原定在2014年开拍,但直到2015年1月12日才正式启动。该片由著名导演王家卫担任监
制,“国民暖男”张嘉佳担任导演,著名影星梁朝伟出任男主角。在启动仪式上,阿里影业高调宣称,该片被冠以“大数据”概念,但开拍时间则至今仍未公布。
亏损年报的公布,使得阿里影业股价遭到重挫,从2015年4月上旬的股价高点4.4港元/股一路下跌至3.4港元/股,跌幅超过22.7%,860多亿港元的市值迅速蒸发掉200多亿港元。
手握重金再融资,豪赌为哪般?
经营不见起色、身揣50多亿元现金而无处可烧的阿里影业,却令人不可思议地继续大手笔融资。2015年6月11日,阿里影业公告称,已按2.9
港元/股(较市价折让19.89%)的价格向6名投资者配售近42亿股股份,募集净款项121亿港元,用于一般运营及传媒领域的投资商机。认购结束后,阿
里影业总股本由210.35亿股增至252.34亿股,阿里集团股权从59.61%稀释至50.84%。
如今,阿里影业手持现金已经高达18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50亿元。150亿元现金之于影视圈是啥概念?
从市场看,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第三大电影生产国。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296.39亿。阿里影业持有的150亿元现金,
相当于中国2014年电影总票房的近50%。放眼全球,2014年全球总票房折合人民币为2330亿元,中国占约13%市场份额,美国占27%的市场份
额,之外的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8个国家票房占比均不超过5%。因而,150亿元现金置之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影视业均属
巨资。
从影片票房看,中国2014年上映的近300部新片中,票房过亿元的有66部,累计票房249亿元,占总票房的86%,票房2000万元以上的
125部,不到总数的一半。2014年国产电影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影片,最高的《心花路放》也仅11.67亿元,最低的《一步之遥》刚过5亿元。折算过来,
阿里影业手持150亿元现金,近似于15部10亿元以上的最高电影票房,150部亿元票房的电影。但从发行数量算,2014年内地影视公司发行前十位排行
榜中,仅有四家发行影片数量超过10部,分别为中影集团143部、华夏影视79部、光线影视12部、万达影视11部,其余影视公司发行数量均为个位数。
不论从市场或产品角度评价,150亿元现金都属于巨资。原本已经手握重金而苦于无处烧钱的阿里影业再募巨资,究竟有何意图?市场似乎甚为不解。消息公布之后,公司股价跌至3港元/股。
在诸多场合,阿里集团高层似乎不愿过多地谈及阿里影业,而是将其得意的互联网产品“娱乐宝”频频亮相公众场合。这或意味着,阿里影业变本加厉地使用“互联网+”概念,继续吸引资金进入。
在2015年6月14日举行的娱乐宝周年庆典上,身兼阿里集团和阿里影业高层的刘春宁表示,“推
出一年时间以来,娱乐宝投资了近20部电影,这些电影的累计票房已超过37亿元”;“娱乐宝将引发内容投资模式革命,为好的影视娱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而这些看似巨额的投资项目,阿里影业在当中的角色只是资金募集的中介。
阿里影业并不差钱,而是未找到合适的资产盈利模式。眼下,高达800亿港元的市值给阿里影业的高管们带来巨大压力。编剧和制片正在争先恐后寻找制作证明其高市值的项目。
都说影视是个烧钱的行业。钱多就能玩转影视圈吗?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汽配電商還能玩出什麽花樣?且看F2B模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8/154020.shtml
導讀 : 個人要的是低價正品,汽修門店要的配件利潤,工廠要的售後銷售渠道。要同時滿足這三者,就必須存在一個平臺,一端連接各個工廠,一端連接汽修門店。
2015年,全國汽車保有量是 1.6 億輛(民用車+商用車),複合增長率按 10%計算,2020年 全國汽車保有量將超過 2億輛。巨大的汽車保有量對應的是巨大的車後市場,今年,汽車維保市場規模大概是 8000 億人民幣,按年複合增長 19%計算,預計 2020年 將達到 17000 億元的規模。再看看車後市場的參與者,全國有 35 萬家汽車配件零售商,2.3 萬家 4S 店,45 萬家獨立維保企業,以及數量眾多的路邊店。
按整車維保體系平均保修期 3年 計算,2015年 全國過保汽車數量約為 6700 萬輛,占汽車保有量的 44%。4S 店由於售後服務價格高昂、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幾乎無法留住過保客戶。據統計,4S 店過保客戶流失率已超過 40%,大部分 4S 店的流失率已將近 60%,流失客戶主要流向交通位置便利和價格優惠的快修連鎖店、汽修廠。面對如此巨大的售後市場,近兩年有無數資本湧入,這其中既有傳統廠商轉型,如康眾,中馳,也有新興互聯網勢力,如途虎養車,淘氣檔口等。都想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汽車後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是配件商,汽修店,個人車主這三個群體,我們分別來看看對於這個圈中的每一個角色,各自有什麽痛點:

個人車主有哪些痛點?
1.4S店保養價格太高,中端車小保養400-600元1次,高端車如奔馳寶馬保養至少過千,僅僅是更換一個空調濾清器,奔馳4S店的價格就高達500元。
2.路邊汽修店價格通常只有4S店的一半,但是缺乏品牌公信力,個人車主往往不放心,擔心在外面更換到假貨後對車照成損害,所以大部分車主依然不得不忍受4S店的高價。
為了解決個人車主的這些痛點,孕育而生的商業主要是B2C+O2O,其中最為代表性的就是養車無憂,途虎等。可以比較好的解決C端客戶的痛點,讓個人車主能夠用較低的價格買到品牌件,然後僅僅付工時給路邊汽修店就可以了。但這一模式最大的問題之一在於它擠壓了汽修店的利潤。傳統的供應鏈如下:

汽修店的利潤主要來源於汽車配件的差價,而這個模式下,車主可以繞開汽修店購買配件,平臺作為中間的信用保證。汽修店變為平臺線下安裝點。在目前實體店利潤越來越薄的情況下,無疑會進一步的擠壓汽修店的生存空間。
汽修門店有哪些痛點?
1.配件品類要全,要求能解決多種車型配件的需求,這樣避免找多個供應商分別采購
2.物流速度要快,汽車配件除了機油外,很少有通用件,不同的車型對應了不同的配件,小的汽修門店出於資金的原因通常不會備貨,只有當有需求的時候才會去附近經銷商調貨。這種情況下,往往需要1小時內甚至半小時內送到。這也是汽配城和經銷商至今為止無法被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他們實際上承擔了倉儲和物流的功能。
3.配件與車型的匹配的精準。汽車配件由於SKU過多,配件與車型對於非常複雜,在傳統的電話溝通的模式下,送錯貨是常有的事,這種情況會給門店帶來直接損失。
4.配件市場假貨橫行,門店老板無法去檢測每一個配件的真偽,一旦買到假貨給車主帶來損失,會對門店的聲譽照成很大的影響。
5.價格因素,門店的主要利潤來源於配件差價,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配件價格當然是越低越好。
配件廠商有什麽痛點?
1.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配件生產廠商的利潤非常的薄而且不穩定。一般而言,代工的利潤率只有10%-20%。 5元錢的成本,往往5.5元就要出貨。
2.由於整車銷售的下滑,以及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外貿萎縮。工廠的訂單也在逐步下滑,但是一般的工廠無力直接進入售後市場,其原因主要有3點:
l 是售後產品多而且雜,工廠沒有相匹配的生產和研發能力,一旦工廠生產的品類增加,其成本也將快速提升。
l 沒有自己獨立的品牌,而重新做一個品牌需要極高前期投入,這對於本身利潤就很薄的工廠來說難以做到。
l 缺乏線下銷售渠道,無法通過銷售拉動生產和庫存,這回照成資金周轉慢,鎖死企業的現金流。
簡單的說,個人要的是低價正品,汽修門店要的配件利潤,工廠要的售後銷售渠道。要同時滿足這三者,就必須存在一個平臺,一端連接各個工廠,一端連接汽修門店。這個平臺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搬運工,簡單的將工廠的產品發到門店客戶手里,還要承擔供應商篩選,質量檢測,倉儲物流,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的功能。並通過其獨立的品牌,來打造平臺的公信力。這種商業模式,我們稱之為F2B.
那麽B2B模式和F2B模式的區別到底在哪里呢?下面兩幅圖可以說明:

B2B模式,平臺的供應鏈源頭主要是經銷商,少量是品牌廠商,但是這樣實際上並沒有減少銷售的中間環節,反而是將平臺本身變成了一個大的經銷商,並不能為門店和車主帶來多少真正的價值。
F2B模式,則是略過整車廠,品牌商,所有的經銷商,直接去找這些品牌件或者原廠件背後真正的生產廠商,讓工廠為電子商務商家提供後端“研發和制造”。F2B模式依托於工廠的強大制造和倉儲能力,能確保電子商務賣家的產品質量和及時供應。
現在市場上基本都是B2B模式,真正實現F2B模式的幾乎沒有。 因為這一模式建立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上遊廠商資源而不是品牌商或者經銷商資源。同時這一模式需要一定的品牌建設,產品研發,質量管控,並不是僅僅走流量的輕模式。除了要結合互聯網之外,還要有真正的生產廠商的基因。
目前在汽配電商的參與者里面,主要是自營型和撮合型兩種模式。筆者對於撮合型模式並不看好,這種模式雖然相對較輕,但平臺對於上遊廠商的約束性太弱,物流不及時,也無法提供良好的售後,很難讓終端客戶有好的體驗。對於自營型模式來說,雖然前期需要一定的庫存,資金壓力大,但是由於產品,庫存和物流都可以自己控制,能夠給汽修門店提供更好服務,所以對於客戶來說有更高的粘性。
而自營型電商,又可以分為集中采購品牌商和自有配件品牌。這些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實踐了F2B模式,不僅僅是省去了中間的二級,三級經銷商,而是連一級經銷商和品牌商也跳過,直接對接生產企業的資源,從而達到供應鏈最短。並且都是用機油和濾清器這種使用頻次最高的產品切入市場,能夠很快速的獲得高粘性的客戶。
這種模式在建立下遊銷售渠道同時,同時也能在快速整合上遊的汽配工廠資源。保證所有的產品能夠以最低的成本,達到終端客戶手中。同樣一件原廠品質的配件,其門店價格只有市場上的一半左右,並且提供良好的售後服務,一旦產品有質量問題,可以直接追溯到生產廠商,而不是經銷商或者代理商。
任何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必須滿足以下兩點:為用戶創造真正的價值;讓參與者達到共贏的效果。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胡斐飛,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一加劉作虎“小而美”的情懷還能玩多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713/157381.shtml
一加劉作虎“小而美”的情懷還能玩多久?
楊博丞
采訪 | 楊博丞、韋龑 文 | 楊博丞 編輯 | 韋龑
6月28日,黑馬網第一時間披露了羅永浩將自己持有的半數股份質押給阿里的信息。
而在此前半個月,創業家&黑馬網記者專訪了像錘子一樣玩品質和情懷的一加手機創始人劉作虎。他說,現在能跟一加對標的也就錘子了。
估計他也料想不到,半個月後,羅永浩會被曝出“賣身”阿里的消息。
要做手機界的無印良品
出身OPPO的劉作虎和大部分“南派”企業家一樣,對產品細節如數家珍、滔滔不絕,但在空對空的邏輯推演和企業大故事的講述上卻總是顯得缺乏耐心。
劉作虎坦言,從創建一加開始,就不希望它只是家科技公司。他理解的一加未來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那種簡潔、幹凈的風格貫穿其中。
5年前,劉作虎還在做藍光DVD,他的東家是現在風頭正勁的手機廠商OPPO。
當年,DVD已便宜到20美元,而劉作虎帶領的藍光DVD團隊卻在500—1000美元的高端市場打敗了DENON、SONY等國際品牌。
這讓劉作虎更加清晰的認識到,只要產品好,用戶就會認可你,尊重你。
2011年11月,劉作虎開始負責OPPO手機海外市場,其後也開始接管國內手機市場,自此踏入了被稱為紅海的手機行業。“我一直比較反感虛的東西。互聯網思維的根本還是做好產品,用互聯網的方法提升用戶體驗,優化企業的運營。”
2013年,劉作虎決定離開OPPO,自己創業。他想做“手機界的無印良品”,“我喜歡無印良品兩點,一個是質感,另一個是簡約。如果從風格上來講,我更喜歡歐美包容式的簡約風格。”劉作虎對創業家&i黑馬說,他在閑暇時依然堅持瀏覽平面設計網站,他對美有自己獨到的理解。
劉作虎接觸設計是從藍光DVD開始,他喜歡擺弄各種電子產品,甚至把它們拆開,並搜集了大量拆機圖,仔細研究內部結構。
他覺得任何東西最基本的就是要漂亮,例如一加手機系統的輕視窗功能,這樣既不會看上去很突兀,又不會讓圖標擋住照片。用劉作虎的話來說,這叫逼格。
劉作虎對一加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小而美,以設計和品質塑造口碑,完全有別於靠性價比迅速做大的互聯網手機。
他說,中國手機市場足夠大,一年的銷量總共超過4億,即便是小而美的品牌,理論上也足以做到千萬級的規模。
劉作虎表示,一加3將打破行業潛規則,不營造虛偽的性價比,而是做一款讓用戶滿意的真旗艦。同時,他還提出,未來將不會再更新X系列,不采取機海戰術,更加專註地做旗艦機。
當下,為了銷量的增長,很多手機廠商都在擴展自己的產品線,用專業名詞來說這叫機海戰術。想用多款機型來提高自己的銷量和性價比。如小米、魅族,從低端機到高端機機型不下20款,價格從499元一直到2499元不等。
劉作虎不以為然,“如果擴充太多的產品線會失去專註,我最討厭的一個詞是性價比,一加賣的是種生活方式,手機或許只是用戶的第一步”。
數據貌似支持劉作虎的說法。
據IDC數據統計,中國手機市場Q1出貨量排名里,除了華為外,OPPO和ViVo擠進前五,而小米則被擠出。小米和魅族兩家廠商的價格大概在1000元左右,屬於低端範圍,並且采用機海戰術,有時1個月會發布2-3款新機。
但了解OPPO和ViVo的用戶都知道,這兩家的價格基本“居高不下”,大概在2000元-3000元之間,屬於中高端範圍,打法上確實不采取機海戰術,但卻采取“渠道海戰術”——OPPO的渠道數量從2013年的5萬個擴充到20萬個。邏輯很簡單,如果說互聯網銷售靠的是性價比,那麽高價的“逼格”產品,就需要讓渡更多利潤給渠道,靠強銷售拉動了。

圖示:除小米以外,價格都在2000元以上
“對於一加來說,品牌定位不能變,如果掉下去,想再上來不可能”,說完這句話時,劉作虎短暫的深思了一下。
一加在海外還能火嗎?
經常會有人問劉作虎,一加在海外怎麽火的?
劉作虎認為,“能夠成功獲得海外用戶的認可,核心要做好三點,第一做好的產品,第二要有國際化思維,第三則是要重視用戶的參與,更重要的是本分二字。”
他解釋到,這其實也是OPPO和vivo能夠成功的核心,因為它的文化是一致的。
對於曾經在海外為OPPO藍光DVD立下功勞的劉作虎來說,打海外戰似乎顯得並非那麽費力。
據一加官方數據,2014年,一加1代共銷售150萬臺,其中60%出貨量來自海外市場,主要覆蓋成熟的歐美國家。同時,一加手機得到了《紐約時報》的報道,正是因為在海外的大受歡迎,一加宣布取消海外邀請碼制度。
一加在進軍印度市場後,在未經任何市場推廣的情況下首銷7萬臺,目前該市場已超過一加美國和德國市場,成為一加海外出貨量最高的國家。
經常會有人問劉作虎,一加在海外怎麽火的?
劉作虎一般這麽總結,“核心要做好三點,第一做好的產品,第二要有國際化思維,第三則是要重視用戶的參與,更重要的是本分二字。”
本分,似乎是OPPO的核心“企業文化”。
不過,好景不長。在海外市場上,華為、中興、TCL、聯想等國產手機已有布局,而且,隨著國內市場的飽和,更多手機廠商把“走出去”當成重心。一加的壓力來了。

2015第三季度各手機廠商在印度的整體市占比
劉作虎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15年一加出貨量至少為300萬臺,其中印度貢獻了100萬臺。
但據CMR的數據顯示,由於機型過少,2015年一加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逐步下滑,前三季度出貨量分別為11.7萬、9萬和5萬。IDC的數據也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一加在印度地區出貨量略低於30萬臺,與官方宣稱的50萬臺相差甚遠。
除了印度市場表現疲軟,一加在歐美市場的表現也差強人意,2015年前三季度,一加美國市場銷量不到17萬臺,歐洲市場則不到24萬臺,一加整體出貨量不到100萬臺,距劉作虎宣稱的300萬臺相差200萬臺之多。
困境的反思
2015年11月,劉作虎在內部郵件中稱2015年一加遇到困難,他在接受創業家&黑馬網專訪時回憶,一加2發布時曾遇到過品質問題,當時,宣傳已進入高潮,劉作虎並沒有選擇繼續銷售,而是做了停產的決定,導致的損失有幾百萬。
“如果沒有停產直接銷售,最後毀的還是你自己,一切以用戶體驗為準,用戶的心是雪亮的”。
他在那封郵件中還反思到,一加仍然不夠聚焦。
“第一年的良好開局,讓我們變得浮躁,太過急於求成,在公司還沒完全站穩的時候就邁起了大步,一度迷失了方向。”劉作虎稱,一加走得太快了,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無限的市場中,海外同時覆蓋中國、歐美、印度、東南亞4大市場,國內同開線上和線下渠道。
這讓劉作虎“蛋疼”。因此,一加在2015年一下砍掉國內45家線下渠道,僅保留北京和上海的自營旗艦店,短期內不再拓展線下渠道。2015年9月19日,一加宣布即日起“OnePlus將停止臺灣地區的售賣及運貨”,宣布退出中國臺灣市場。
劉作虎對創業家&i黑馬說,一加手機今後在國內市場銷售渠道上將完全聚焦線上,放棄線下。當他說出這句話時,眼神中流露著一絲迷茫。
就在劉作虎說話的間隙,一加市場部負責人告訴創業家&黑馬網,在首發日當天,中國地區線上銷售占比為45%。
現如今,媒體人、分析師分析OPPO能後來居上,超越小米的核心原因是線下渠道強大,認為加強線下將是未來手機玩家的核心策略,一加卻在此時,大肆砍掉線下渠道後,宣布在線上大獲成功。這反差有點大。
小而美還是性價比?
“現在能與我們對標的恐怕只有錘子了”。劉作虎對創業家&黑馬網說。
這是英雄識英雄,還是同病相憐?
“小而美”的優勢是用戶認可度和粘性高,可以打造自己的社群,但劣勢是用戶覆蓋面和影響力受限。
近期,錘子Smartisan T2 全線降價,原售價2499元的16GB錘子T2價格調整為1799元,原售價2599元的錘子T2高配版價格調整為1999元。這一下子拉到了小米和魅族的主力產品的價格範圍。業內人士分析,T2降價可能是因為銷量不樂觀。
中關村一位渠道商老板告訴創業家&黑馬網,“一加實際賣的並非很好,三四線城市幾乎無人知曉,主要還是一二線城市用戶購買。”
在這種情況下,一加依然沒有做中低端手機的打算。劉作虎說,一加將一年只發布一款手機,同時他也“傲嬌”地表示“堅決不做千元機”。
不過,一加手機聯合創始人裴宇曾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由於幾十家廠商都在推出同質化產品爭奪市場份額,而該行業幾乎全部利潤都被美國蘋果公司所占有,智能手機行業的震蕩未來不會緩解,而是進一步加劇,希望一加能在未來幾輪調整中幸存下來。
一加2015年的銷量如果僅有100萬臺,那麽其市場壓力會極大。
此前,曾有媒體爆出,一加將被OPPO收購,業內人士議論紛紛,而背後折射出的是對其前景的唱衰。
隨著智能手機的成熟,市場肯定會越來越集中,第一梯隊是蘋果、三星、小米、華為;第二梯隊是OPPO、VIVO、魅族、中興。其中魅族背後站著阿里。
後來者如樂視,一方面要拼命依靠樂視的影視資源做大規模,一方面收購了酷派,邀請前榮耀副總裁劉江鋒加盟,夯實基礎;而360手機則在依靠酷派起來後,獨立公司化運作;中興、聯想近兩年在手機業務上都受挫連連,只有OPPO和VIVO靠渠道活得還不錯。
在這種情況下,一加手機依然沒有做中低端的打算,正如劉作虎所說,一加將一年只發布一款手機,同時他也“傲嬌”地表示“堅決不做千元機”,這些“小而美”的做法,其直接的後果是,把做大體量的可能性扼殺。
對於高冷的一加來說,小而美並非是一件好事。畢竟,作為一家互聯網手機公司,應當極力追求壟斷,小眾品牌可能註定沒有春天。
當前,從短期看,一加“曲線救國”對策初見成效,但從長遠來看,一加的形勢仍為嚴峻。
可以預見的是,2016年將是一加發展的關鍵之年,這將決定一加今後的命運走向。
[本文作者楊博丞,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一加
劉作虎
小而美
贊(...)
分享到:
B2B電商還能玩出什麽花樣?三位行業大咖這樣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6/157967.shtml
B2B電商還能玩出什麽花樣?三位行業大咖這樣說
王亞奇
i黑馬訊 8月6日消息,由創業黑馬與達晨創投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黑馬創交會今日在京舉行。在下午舉辦的一場關於《變革升級中的B2B電商》主題論壇上,西域科技董事長葉永清、惠民網董事長張一春、易快修董事長王正坤三位嘉賓出席論壇,阿里巴巴CTO李純擔任嘉賓主持。
西域科技董事長葉永清在論壇上表示,隨著目前互聯網科技的發展,過去的傳統模式反而影響了供給側改革的效率,比如五金機電城,過去是使信息更集中高效的,但現在它反而占用了大量的庫存,且在每個五金機電城內,需求方和供應方的信息是不對稱的。需要通過產業互聯網的方式,改善MRO產品,提高整個工業鏈流轉的效率。
易快修董事長王正坤則指出,過去中國消費者的修車體驗是很差的,需要用互聯網的方式解決汽車後市場問題。他認為只要企業提供的服務是真正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會隨之而來。
惠民網董事長張一春認為,作為互聯網企業,想要取得傳統行業信任是很難的,這種合作需要建立新型的廠商關系。比如,通過互聯網使產品以最快時間到達終端,並通過對渠道的變革扁平化之後,減少中間環節,增強產品競爭力。但他同時也表示,這個關系,到今天依然在博弈和逐步互相認同當中。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過的論壇實錄節選:
葉永清:這個行業屬於吃苦耐勞者
西域所在的領域叫MRO(英文Maintenance、RepairandOperations三個詞的縮寫),也就是說我們是向工業企業提供原料以外的維護、維修、運營用的零部件的,以保證其運行所需要的非生產性物料。
這個行業過去是一個非常傳統、冷門的行業,大家在每個城市都會看到一些五金機電城,往工廠提供零部件,解決信息的集中、高效,但隨著目前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它其實反而影響了供給側改革的效率,比如它占用了大量的庫存,在每個五金機電城,需求方不知道供應方,供應方不知道需求方。一個工業品MRO的零部件要流轉6次才會到達供應鏈手里,從制造廠家到品牌商,再到五金城,再到小B,最後到終端用戶。也就是說,一個產品上下貨車物流高達九次,典型是低效率的。
西域所做的是希望用產業互聯網的方式,改善MRO產品,提高整個工業鏈流轉的效率。
我們的具體模式是,首先,我們向客戶免費提供一套讓他可以不同智能部門所用的基本saas系統,比如他的銷售人員可以用我們的saas做銷售訂單,采購人員可以做采購訂單,倉儲和出納可以用我們查庫存。
當然,老板打開一個手機的終端,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今天的應收款是多少、應付款是多少,今天做了多少銷售訂單、采購訂單,以及還有多少庫存。
基於這樣的saas數據系統,積累了一大批小B用戶。再往上疊加,就是我開篇講的工業品交易尤其在B2B領域,交易的本質其實是金融。所以,順理成章我們也可以提供針對上下遊供應商和客戶AR和AP的服務,這就是我們在做的事情。
(主持人:有沒有什麽個人的原因介入到這里?)
我覺得有的事情是沒得選擇你才會選擇,比如今天做遊戲很賺錢,但我沒有這樣的基因,過去在創業早期,都是我都是跟工廠服務方面打交道。所以我們會看到,如果在今天的中國,要找一個過萬億市場規模的領域,但是沒有用互聯網作為有效工具改造過的行業非常難,但我比較幸運,這個行業是一個。
以2015年為例,工業GDP大概是27萬億人民幣,MRO是工業GDP4-7%,也就是1.1-1.9萬億的規模,所以看到這麽的行業,我就想進入了。
B2B領域跟B2C不一樣,B2C可能通過一種快速發展的方式,但B2B需要累計大量的資源,也需要不斷獲得客戶的認可,叠代慢,起來的慢,但一旦起來,跟B2C不一樣,B2C用戶轉移平臺的成本很低,B2B轉移成本極高。以西域為例,一家供應商替代了他原來的兩百家供應商,難度就很大。基於這些,可能是屬於體力活,但也屬於競爭壁壘很高的行業。
在電商領域有句非常有名的話:如果你把你的成功定位在一兩年,都是你的競爭對手;如果你的成功定位在三五年,一部分人就不幹了,但如果你把定位定在十年,幾乎沒人幹了。
這個行業競爭壁壘比較高,我們又是屬於吃苦耐勞的創業者,我們就選擇了這個行業,其實是屬於沒得選擇。
我最後想分享我最近在朋友圈發的一句話:科技進步讓今天打造一個企業變得非常非常容易,包括打造像阿里這樣偉大的企業,它的精神門檻從來沒有降低。特別是創業者都知道,資本寒冬來了,創業就像長征,想渡過長征更多的需要靠智慧和勇氣。
王正坤:模式是實幹出來的
我們做的是互聯網+汽車後服務,指的就是買完車之後修車那點兒事。我們抓住的一個機會就是中國的消費者其實不知道去哪修車,這是我個人的一個體驗。
我個人在創業之前有一年連續被人劃車、紮胎,修車過程中,我們就核心發現了這個行業的問題,服務體驗還是不夠好,換句話說這個行業供給側的改革是我們所做的。
經過我們的研究,我們研究出來了如何讓汽車修理廠和4S店能夠提供好的服務,同時也能夠讓他自己快速盈利的方法。這個方法,我們總結為4個產品和2種服務:
首先是軟件產品,我們也開發了saas產品,起了個名字叫做智慧門店。然後,我們把修理廠G點總結成3個點:1、不知道怎麽獲客。2、不知道怎麽讓客戶留下來,不知道怎麽做標準化服務讓用戶滿意。3、不太會做精細化運營,每項自己的KPI到底好還是不好,不知道。
針對這些G點我們就推出了自己的產品,首先智慧門店做整體的串聯,然後我們又導流通,讓門店迅速的擁有流量,這里面有很多IT產品在,包括我們還有一些人工服務。然後我們還提供了轉化通,讓客戶進來之後有更高的留存率。以及車包包這個產品,把車險和會員綁定在一起,讓修理廠老板的客戶有更高的黏性留在門店里面。再加上智慧門店這是四個產品。
服務方面,一個服務是培訓,另一個是精細化運營指導,基於我們大數據的分析,我們把整體服務打包成互聯網+的模塊,分享給全國的這些汽車後市場的從業者們。
我認為,只要你提供的服務是真正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會隨之而來。
(主持人:從你的體驗來看,怎麽樣又做的比較重,又滿足客戶深度專業的需求?同時,能夠快速的擴張出來,但同時還要對企業做到盈利。這三個事情,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做法比較土、比較笨,我就是幹臟活累活的,一開始我從IBM軟件開發、管理出身,我也不知道這些老板有什麽痛點,所以我的做法我們稱之為笨功夫,我們真正自己買了一家店,後來買了六家店,一開始也不會做,到最後我們自己把門店做到全部盈利。汽車量放緩的時候,在新常態的經濟周期中,後市場整體下滑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門店逆勢幹起來。
最後,你自己就能總結出來,到底哪些因素導致了你的成功,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都完全複制出去,如果完全複制出去變成你自己開店了。你要選出一些相對比較輕、快的服務出來,提供給這些老板,打包成一個互聯網+模塊,通常由軟件和服務組成。這個服務,你可以大範圍的提供給中國廣大的從業者,如果這個服務是很有價值的,它肯定產生了付費的比例和試用的比例。我建議從試用開始,怎麽也要試用一到兩周,如果真正有效一定會有人付費。
這樣我們就形成了一個社群,就能發現更多的需求,一定有很多老板認可你的模式,願意跟著你的模式去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進入更多產品,包括葉總分享到的供應鏈金融,我相信這是在極大的信任之後,才會進行這樣的高端服務。所以,盈利模式的保持,在於你拿出來的東西是接地氣的,而這些都是靠幹臟活累活幹出來的。
張一春:B2B是苦逼活 理性大於感性
在我看來,B2B行業跟B2C行業最大區別是什麽呢?B2B行業的理性會更多一些,B2C行業的感性會更多一些。在我們推進這個社區平臺,尤其是快銷品這個過程中,因為我們的對象是小B,所以你要搞定這幫人難度會很大,剛才大家都講到B2B的活很苦很累,因為他們看到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考慮長遠,首先你要取得他們對你的信任,這一步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現在很多社區便利店的老板,應該說在互聯網意識方面相對弱一些,有些老板甚至對互聯網有天生的拒絕,所以要建立他們的信任很難。所以,我們前期是從產品背靠背、一對一的服務得到他們的信任,解決小部的問題。
在上遊過程中因為我們是對一個渠道的變革,原來整個渠道體系里是廠家出來會有一批、二批、三批、四批,甚至五批、六批都會有,通過我們這個渠道以後,瞬間把整個渠道扁平化了,意思是說我們從別人的口袋里搶錢,搶了別人奶酪,這里就要處理好兩種關系的問題:
一個是廠商的問題,廠商首先問你,第一個感覺是你是來市場上搗亂的,我原來活的挺好,每年銷售增長,尤其2013年之前快銷品之前是兩位數增長,然後逐步下降,今年會進入寒冬,所以我們成了這個市場的搗亂者。這時候你要取得廠家的信任,要讓廠家理解你能帶給他的價值是什麽。比如我跟傳統經銷商的區別是什麽?我當時提出一個概念,叫構建新型的廠商關系。
什麽叫構建新型的廠商關系呢?也就意味著以前的廠商關系、渠道關系的突破,通過我們這種模式,我提出兩個字,一個叫“快”,一個叫“短”。快是讓你的產品以最快的時間到達終端。原來傳統的模式,需要一個月、兩個月才能到達,而通過我的模式,有可能一兩天就可以到達。“短”字,是通過我們對渠道的變革扁平化之後,讓你在產品的中間環節變得最少,這樣產品在競爭力方面會加強。
這個過程,到今天依然在博弈、理解、交流和逐步認同的過程中。
[本文作者王亞奇,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B2B電商
贊(...)
分享到:
放過網紅,吃秀或許能玩出直播亞文化下的另一股清流|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6/158418.shtml
放過網紅,吃秀或許能玩出直播亞文化下的另一股清流|黑馬薦文
師天浩
2015年直播產業發達的韓國,吃飯直播漸成一種新的網絡真人秀,這種全新的真人秀被稱為“mukbang”,是韓語“吃飯”和“直播”二個詞的組合,傳到中國後翻譯為吃秀。
推薦理由:美食直播是時下一個潮流,本文將其稱為吃秀。這樣一種文化或形式興盛的背後,有怎樣的內在原因?
閱讀時間:6分鐘
推薦星級:☆☆☆
2016年被稱為直播元年,不僅直播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老牌如YY、美拍、映客、花椒,新興如光圈、KK等),直播形式也逐漸從遊戲競技、體育、秀場等原始內容,過渡到“直播+美食”“直播+電商”、“直播+旅遊”、“直播+教育”等不同領域。
8月21日,人氣如日中天的TFBOYS組合成員王源,空降國內某知名直播平臺進行“吃秀”直播——吃火鍋,短短半個小時時間內,引發了750多萬網友觀看、7.57億點贊的圍觀效應,創下國內吃秀直播新紀錄。王源的成功並非興於偶然,吃秀——這項始於韓而興於中國的“直播吃飯運動”,正逐漸在中國所特有的直播亞文化滋養下,流行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分支,並在互聯網時代文化加速交流下,凝聚著中國的強大文化生產力,逆輸出反滲海外。
直播中的一股清流“吃秀”到底是什麽?
吃飯類真人秀最早出現於韓國,是由韓國在線視頻網站Afreeca(直譯為“免費直播”)推廣嘗試的一類真人秀新玩法,被稱為“mukbang”,即韓語“吃飯”和“直播”二詞的組合,在推出以後立即風靡韓國,據相關報道顯示,不少知名“主播”一場直播下來能掙數千美金不等。
當吃秀來到中國,直播文化聚合下,吃秀如今在國內已然成為了一種新興的亞文化分支。據艾媒咨詢新近發布的《2016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專題研究》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近200家,其中網絡直播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達2億人。在眾多直播形式中,吃秀的特點非常明顯是。無論是遊戲競技,還是體育、秀場,演變至今,其更多的是通過新奇、娛樂的內容形式來取悅粉絲,以謀求打賞。反觀吃秀,更多的則是親民化、生活化的內容,年輕人在玩,老年人也能玩,只要你有時間,只要你願意秀出你的吃飯現場。而對於大部分吃秀粉絲來說,觀看吃秀更像是一種情感慰藉,是一種陪伴。
隨著國內“直播吃飯”興起,視頻軟件紛紛加註,阿里曾邀請鬥魚主播密子君宣傳五常大米帶動全民圍觀,這位吃秀播主在不著任何配菜的情況下,最終生吞了8斤五常大米飯。此次直播圍觀總人數突破40萬。#重慶美女吃8斤米飯#一度成為微博熱門話題,相關話題累計有4548.5萬的閱讀量,討論達到2998多次。而在短視頻+直播雙向內容運營機制下,擁有完善平臺頻道建設系統的美拍,為此成立了專門 “吃秀”頻道。該頻道的用戶通過直播或錄播的方式,結合美食介紹、美食文化傳播、吃飯禮儀等內容,拍攝自己吃飯的日常,並與粉絲進行互動。許多吃秀播主在平臺力推下成為擁有數萬粉絲的直播達人,這些平臺也借此收獲超高的人氣與流量,催生出如小蠻(19個月大)、中國版“木下佑香”密子君、大胃王桐桐、馨爺等吃秀名人。諸如來自日本,早期專註拍搞怪視頻而引發網友關註的美拍達人kosuke,也看中了吃秀的火爆開始嘗試參與進來,成為首個直播吃飯的外國人。人群的擴大帶動了中國吃秀影響力暴漲,這項興於韓,而火於中國的直播內容形式,反向逆輸出到了國外。
為什麽會有這麽多人喜歡看別人吃飯?
靠秀吃飯每次能賺得數百美元的韓國男星李昌勛覺得,觀眾之所以喜歡看他誇張的大吃,是可以從他身上看到自我,看他吃飯可以給觀眾帶來“間接快感”。在眾多直播類目里,吃秀既不像遊戲競技、秀場、體育直播的娛樂化,相比其他生活直播睡覺、戶外、運動更具黏性。在吃秀直播里,靠出賣色情和低俗段子的情況大大減少,如何營造一種溫馨吃飯的場景成了吸引粉絲的法寶,在眾多直播類目里像一股清流。
無論是看別人吃秀獲得心理滿足,還是因為孤獨尋求陪伴。吃秀來到中國後即迅速成長,國內美拍是第一個成立專門的吃秀頻道,一個月時間該頻道用戶就突破了百萬,累積播放量超過44億。目前中國吃秀直播早已超越韓國,這得益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和高達近兩億的獨生子女家庭(據中國人口科學調查2015年中國獨生子女家庭或在1.76億左右。)因為韓國截止2016年全部人口不過5000萬,而中國僅直播用戶就達到韓國人口四倍。
很快一些韓國吃秀主播看到中國市場巨大的潛力,緊跟大潮來到中國直播平臺,如@구하준具賀俊、@bgzuhe、@韓國秉洙歐巴呀、@全恩珍等韓國播主,甚至如林允兒等都來中國直播平臺上撈金,在TFBOYS王源吃秀期間也有自稱韓國的粉絲來點贊。可見中國吃秀的火爆進而反影響到韓國吃秀,如今韓國吃秀播主中中餐一直是重頭戲,或許這是中國現今新興文化逆輸出的又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吃秀文化為何能產於韓而興於中國?
2015年直播產業發達的韓國,吃飯直播漸成一種新的網絡真人秀,這種全新的真人秀被稱為“mukbang”,是韓語“吃飯”和“直播”二個詞的組合,傳到中國後翻譯為吃秀。簡單來說,就是播主坐在攝像頭前向網友播放自己吃飯過程,依靠“吃相”的受歡迎程度獲得粉絲打賞。為何吃秀在韓國出現,卻在中國走紅?除了人口基數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同中國獨特的飲食文化息息相關:
早在古代“民以食為天”就揭示了中國人對吃的重視,這也體現在國人日常的問候中,相比西方日常問候多以天氣、心情,見面問候“吃了嗎”可謂中國獨有的標誌。另外中國美食的豐富也是全球知名,此前央視推出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屢屢破收視紀錄,平均收視率達到0.5%,節目受眾可與西方知名的BBC紀錄片的不相上下。從飲食文化延伸到移動直播時代,吃秀從眾多直播類目中脫穎而出。
其二,真正讓吃秀從如直播睡覺、直播戶外、直播運動等生活類直播獨立出來,一個更重要的推手則是商業力量的介入。
早在,2014年,中國最早的鬥魚、戰旗等直播平臺就出現過靠直播吃飯賺取打賞的播主,不過散落在各個頻道之間。自2015年韓國吃秀火了,國內一些平臺看到機遇,美拍、虎牙、鬥魚相繼開始正式上線單獨的吃秀頻道,並舉辦各種吃秀比賽和獎勵措施,擴大了吃秀播主圈子,將這類人群聚在一塊,漸從一種直播現象,轉變為一種文化。
其三,明星效應也是重要推手之一。
各大平臺為了競爭,紛紛邀請擁有超高人氣的明星們來客串吃秀博主,使得吃秀影響進一步擴大。王源之前,今年5月虎牙邀請到韓國當紅女星林允兒來華試吃廣式小吃,很快明星吃秀成了一種風潮,papi醬、林依輪、華晨宇、蔣勁夫等明星皆通過吃秀在粉絲面前大秀吃貨一面。粉絲在吃秀中不僅獲得窺視明星隱私的快感,潛移默化中許多粉絲成為了鐵桿的吃秀播主或觀客。
最後,吃秀之所以能火爆,還同其盈利多元化關系密切。
在直播平臺上直播吃飯不僅可以獲得粉絲,同其他直播一樣,來自粉絲的打賞是其主要收入之一,吃貨PK賽上某吃秀主播一夜累積收獲禮物竟價值近百萬元人民幣。這些擁有無數吃貨粉絲的主播另一項主要收入則是來自食品商家的贊助,活躍在美拍的90後美女大胃王密子君,因聲音甜美、身材苗條,並擁有一副超越常人的好胃口粉絲無數,許多食品商家看到吃秀主播背後的影響力,邀請她們來嘗試自己的美食產品,比如我們熟知的良品鋪子,這項收入也十分可觀。
無論如何,吃秀雖然在韓國出現,卻在中國的大地上興起,有的社會學家認為,這是90後、00後獨生子女一代,尋求情感慰藉的一種表象。有的心理學家認為,在全民以瘦為美的當下,觀看主播的瘋狂吃秀可以彌補平常被禁止的進食欲望。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結論,在中國獨生子女一代人口將近2億,吃秀生長空間還有無限潛力。如今吃秀成為一種文化被年輕人接受,這一現象是否能持續?會達到怎樣的爆火峰值?一切皆有可能。
[本文作者師天浩,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由123RF提供。]
直播
吃秀
網紅
贊(...)
分享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