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阿里影业:钱多就能玩转影视圈?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509/t20150907_756847.htm


  一年前,马云以资本开路,豪掷62亿港元高调杀入影视圈。光环效应之下,阿里影业股价飙升,缔造资本市场神话,跟随马云的“小伙伴们”亦赚个盆满钵溢。

  新手跨界注定道路崎岖,马云入主阿里影业之后突遇财务陷阱,破财逾3亿元。被迫停牌4个月之后,公司股价重挫,市值腰斩跌去六成。

  阿里影业随即启动三项资本运作,力邀当红影星赵薇等人入股,公告阿里集团两项资产注入,巨资竞购票务公司。重组过后,阿里影业股价疯涨,再造资本盛宴,明星赵薇亦变身“股神”。

  但是,膨胀的市值泡沫难掩惨淡业绩,经营一周年的阿里影业亏损大增、新作寥寥,手握重金而无处烧钱。时下,马云再导演阿里影业融得百亿巨资,钱多能否玩转影视圈?


  杜冬东/文 



  2015年6月11日,阿里影业公告称,已按2.9港元/股配售近42亿股股份,募集资金净额121亿港元。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


  一年前,马云借道香港资本市场,挥斥重金将文化中国传播(01060.HK)纳入阿里麾下,易名“阿里影业”,高调杀入影视圈,引起外界高度关注。


  阿里影业声称,“将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探索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电商定制模式,利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商平台进行宣传、营销,发展电影O2O相关业务,实现电子商务与文化产业的跨行业深度合作”。


  这家被视作阿里集团进军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旗舰企业,一度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影视公司。然而,一年间马云虽费尽心思运作,但跨界之路似乎不尽如人意。遭遇财务陷阱被迫停牌4个多月,阿里影业经营一年业绩寥寥。这家市值高达800亿港元的公司,2014年总收入仅1.27亿元,同比下降63.6%,2014年净亏损更是高达4.15亿元。


  惨淡的经营业绩之下,手握重金的阿里影业又将如何玩转影视圈?


  豪掷62亿港元,菜鸟初入场


  马云对电影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节。据传,他在创业过程中遭遇了很多挫折,有时甚至绝望,正是《阿甘正传》这部电影鼓励他坚持下去。事业有成之后,他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的电商生意。一年前,马云豪掷千金开始追寻心中的电影梦。


  2014年6月25日,文化中国传播公告称,阿里巴巴通过旗下公司Ali CV出资62.44亿港元,以0.5港元/股(较2014年2月24日收市价0.63港元/股折让约20.63%)的价格认购该公司124.88亿股股份,持股比例达59.61%。这标志着阿里巴巴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马云正式杀入影视圈。


  公告称,认购之后的文化中国传播总股本扩大至209.51亿股。其中,阿里巴巴、公司原实际控制人董平及其连襟赵超分别持股59.61%、9.15%和1.58%,三方结成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70.34%。同时,认购所获62亿港元现金将用作公司一般运营资金。


  2014年6月30日,文化中国传播正式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Alibaba Pictures)”。


  巨无霸阿里巴巴入股的消息引发市场轰动,阿里影业股价大幅上涨。2014年6月25日,其股价一度飙升至4港元/股,涨幅超过6倍;至2014年8月仍维持在1.6港元/股之上,涨幅2.5倍有余,市值超过335亿港元。


  此番股价上涨,不仅使得马云自己持有的股份市值飙升,更乐翻了他的“小伙伴们”(表1)。入主前,知名投资人沈南鹏掌舵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持有阿里影业12.11%股份,位居第二大股东。而马化腾旗下的腾讯公司也是战略投资者,通过子公司持有8%股份。该次认购虽将二者股份摊薄,但其财富跟随马云水涨船高,亦不失为赢家。



  事实上,该次认购全面完成前的3个月,阿里巴巴收购文化中国传播的消息已对外公开。2014年3月12日,受该消息推动,文化中国传播复牌股价大涨,从停牌前的0.64港元/股疯涨至最高时7.2港元/股,涨幅高达1125%,市值逼近610亿港元。


  阿里巴巴,这家电商界无人不晓的巨头,在影视圈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手(表2)。虽然马云早年以个人身份投资过华谊兄弟,但阿里影业才是“阿里系”真正发力影视圈、搭建影视平台之起点,入股光线传媒等影视公司均在此之后。早在2013年7月,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意图收购PPTV,最终不了了之。2013年9月,阿里巴巴在原先25个事业群的基础上增设数字娱乐事业群,由音乐、视频、读书、家庭娱乐、原创组成,原虾米音乐事业部进入该事业群。直至2014年3月,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才推出娱乐宝平台,与影视相关的淘宝电业务也是2014年才全面投入运营。




  入主阿里影业后,马云安排邵晓峰任董事会主席、刘春宁任行政总裁,而身居要职的二人并无相关经验。资料显示,邵晓峰曾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支付宝总裁、淘宝网副总裁等职,长期负责网站反欺诈等工作。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之前,邵晓锋曾长期从事专业的刑事侦察工作,长于公安刑侦。与邵晓峰相似,刘春宁亦来自阿里巴巴高层,曾任腾讯公司总裁助理、电子商务部总经理及拍拍网负责人等职,2013年9月加入阿里巴巴后,虽任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但仅负责手游项目。


  毫无经验的阿里巴巴高调跨界影视圈,注定要为其任性埋单。


  财务陷阱致停牌,市值遭腰斩


  入局后,阿里影业并未让自信满满的马云省心。阿里管理层很快发现,重金买下的这家公司存在“以往会计期间可能存在不恰当财务处理,以及可能存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足”问题。2014年8月15日,阿里影业被迫停牌。随后其于9月4日聘请普华永道对2012年以来的财务报表展开调查,并于3个月后公布了所查出的主要问题:文化中国传播部分内地子公司在艺术品、影视剧版权交易中未正式开具税务发票导致延迟纳税;采用不恰当的增值税税率计算若干中国税项;在2012、2013年两个年度中对可换股债券的财务影响存在误报;部分内地子公司的政府补贴款项在未到账时被计入财务报表。


  前任管理层遗留的财务问题,使之必须对资产进行计题减值处理,对认股权证公允值进行调整。加之2014年上半年止的应收账款呆账等处理,阿里影业最终宣布计提约3.93亿港元的减值准备。这直接导致其2014年上半年的大幅亏损。


  财务问题使得阿里影业被迫陷入长达127天的停牌。2014年12月22日复牌后,阿里影业股价直接跌破1.5港元/股,较入主之初的最高值4港元/股跌去62.5%,市值不足320亿元,500多亿港元蒸发殆尽。阿里影业2014年的中报也推迟至2015年1月22日才公布。随即,阿里影业将原任核数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辞退。


  事实上,文化中国传播原本就是个被高估的“烂摊子”。文化中国传播前身是新鸿基地产旗下破败不堪的港交所主板上市壳公司上联水泥(01060.HK)。2009年10月,国内影视界大佬董平将其接手更名,变身文化公司。


  董平接手后的5年里,文化中国传播业绩平平(图2),股价长期徘徊在0.3-0.4港元/股。尽管这位掌舵人在影视圈名气颇大、人脉宽广,人称民营电影“教父”—他参与投资、制作和发行了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冯小刚导演的《没完没了》、张艺谋导演的《有话好好说》等知名影片,但其经营的文化中国传播直至2012年才实现盈利。刚实现盈利的第二年2013年,营收又较前一年度下滑4000多万港元。经营费力致董平将公司拱手让于马云。



  董平在经营期间更醉心于资本运作及多元化发展,先后引入腾讯公司、红杉资本为股东,对移动媒体业务颇有兴趣。


  2011年10月,腾讯公司全资子公司THL Limited(THL)认购了文化中国传播6.2亿股股份,持股8%。据当年年报称,“腾讯公司的股份认购和战略合作,加强了双方的合作关系和资本基础。腾讯作为中国顶级的互联网服务商,拥有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腾讯入股将有助于本集团进入新媒体平台,宣传电影、影视剧和艺人,发展新媒体业务,并有望通过腾讯的线上平台推广公司影视剧业务和视频内容”。之后,文化中国传播的移动媒体业务果然迅速发展。2011年,移动新媒体业务收入增长近44%,用户人数上升至2300万人。2012年,移动新媒体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70%,计费用户再增5倍。


  引进腾讯作为战略股东的同时,文化中国传播换股收购中国娱乐100%股权,原持股中国娱乐20%股权的红杉资本因此而成为文化中国传播的第二大股东,持股达13.2%。


  在此期间,相比快速发展的移动媒体业务,文化中国传播的影视剧业务发展近乎停滞。2013年,其影视剧业务营收4.2亿港元,利润1.71亿港元;而2012年其影视剧业务实现4.16亿港元,利润1.62亿港元。从文化中国传播2013年度影视剧、媒体广告和移动娱乐三大业务结构看,影视剧业务仅占56.1%,媒体广告等非影视剧业务占总收入比例近一半。


  这意味着,对于有意从事影视业务的马云而言,文化中国传播接近半数的业务都没有价值。马云入主后,上述包括电视广告广播时段、杂志广告及发行、手机游戏订阅等非影视业被剥离出售。2014年6月,阿里影业以1400万元将经营手机增值业务的子公司北京永联通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出售,随后又与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台、深圳广电集团终止广告业务合作。2015年2月再与法国费加罗杂志集团停止合作,将杂志《费加罗FIGARO》停刊。阿里影业的电视广告业务收入由2013年的2.1亿元降至3028万元,杂志广告收入从2013年的2660万元降至2014年的1332万元。上述业务的剥离出售,使阿里影业原本寒碜的家底更加惨淡。


  资本运作连环局,市值泡沫再膨胀


  阿里影业的股价大跌与马云耀眼的光环似乎并不相衬,阿里影业管理层决定通过新的资本运作来重振股价。


  力邀当红影星入股


  马云除了安排帐下大将邵晓锋、刘春宁等进驻阿里影业董事会掌舵公司,亦邀请李连杰、童小幪等影视明星和资本大鳄进入董事会。


  李连杰是知名的电影明星,出演过《黄飞鸿》、《霍元甲》、《致命武器4》等知名影片,在圈中富有影响。同时,作为马云密友,他常在众多公益场合现身,社会知名度极高。李连杰加盟出任公司独立董事,为阿里影业增色不少。


  而另外一位低调的董事会成员童小幪,实为香港资本圈大鳄,博裕资本创始和管理合伙人。博裕资本是一家神秘而富有实力的投资基金, 2011-2013年其募集资金高达2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李嘉诚基金会、黑石集团等。


  相较于李连杰、童小幪进入董事会,影视大佬张强、当红影星赵薇对阿里影业的入股,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继2014年8月5日高调出任阿里影业执行董事、行政总裁等要职后,2015年1月28日,阿里影业公告称,张强以1.67港元/股的价格认购了阿里影业2.1亿股股份。这位曾任中影集团董事兼副总经理的资深影视人,其参与制作的《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系列影片,皆是近年高票房电影。阿里影业以股权深度捆绑张强,可谓意义非凡。


  2014年底,阿里影业股价已跌破1.3港元/股,股价正处低谷,赵薇通过其丈夫黄有龙的全资公司Gold Ocean Media斥资30.88亿港元,以每股1.6港元的价格买下阿里影业19.3亿股,持股比例达到9.18%,位居马云之后。


  赵薇近年在影视圈的战绩辉煌。执导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高达7.26亿元,并获得业内多项大奖。2014年底,赵薇主演的《亲爱的》于当年贺岁档开始大卖,票房达到3.5亿元,并获得多项影视大奖,人气正处巅峰。


  赵薇入股助阵,阿里影业更加“星光灿烂”,对股价的提振更是立竿见影,股价随即提升到1.6港元/股之上。


  奇怪的是,赵薇的这笔投资在之后130天减持套现。2015年4月30日,赵薇以3.9港元/股减持2.56亿股阿里影业股份,套现约9.984亿港元,而剩余的持股市值也近62亿港元。这笔不到半年的投资收益率高达143%,活跃影视娱乐圈的赵薇迅速登上各大财经媒体头条,被称为影视圈的“股神”。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位“股神”竟“先知先觉”地在宣布阿里集团将注入资产前入股,而在宣布另一项重大交易“收购粤科软件”后一周又急速套现。


  资产注入预期下的市值飙升


  2015年4月8日,阿里影业公告称,“已接控股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团的一项资产注入建议,双方正在就一项有关可能由阿里巴巴集团注入若干特定的媒体和娱乐资产予阿里影业的交易进行初步探讨。可能的注入标的是:一是为制作电影和其他媒体内容投资融资平台;二是线上电影售票业务”。


  上述注资标的正是指“娱乐宝”和“淘宝电影”。


  娱乐宝是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联合金融机构打造的增值服务平台,其依附于支付宝移动端,通过向消费者发售产品进行融资,最终投向阿里巴巴旗下的文化产业。阿里巴巴声称,娱乐宝将成为影视娱乐行业新的风向标,从投资制作环节就对内容产生影响,实现真正的“大数据创作”。淘宝电影是由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软件开发的生活类手机软件,提供电影资讯,包括预告片、高清海报与剧照、剧情介绍,以及网友评论等服务。


  事实上,娱乐宝和淘宝电影的行业生命都太年轻,2014年面世运营至今不过一年时间。因阿里影业自身至今没有成熟的作品推出,娱乐宝众筹项目推出的平均频率保持在两个月一期。娱乐宝在融资金额上,前三期的金额均保持在7000万元以上,但从第四期开始,筹集金额骤降至4000万元。迄今为止,上述交易尚未完成。


  2015年4月22日,阿里影业再公告称,已通过其间接全资子公司中联盛世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在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参与公开竞价,以8.3亿元收购广东粤科软件工程有限公司(下称“粤科软件”)100%股权。该交易起拍价1.8亿元,阿里影业最终以近4倍溢价拍得。


  粤科软件目前的核心业务为本地票务系统、互连软件系统以及第三方自动放映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据竞价资料显示,这家票务软件公司截至2015年2月28日的未经审计资产净值仅2830万元,2013年、2014年度的税后净利润分别263.8万元、1126.4万元。


  阿里影业表示,公司的定位“不仅仅是传统的影视制作公司,而是希望通过互联网和国际级的技术和人才去改造影视行业,发展成为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全产业链娱乐公司”。


  目前看来,娱乐宝、淘宝电影和粤科软件的注入,加之刚刚推出的阿里文学,阿里影业似乎已覆盖了影视产业链的大部分环节(图3)。根据其公布的思路,娱乐宝通过投融资影响内容,可实现“大数据”影视制作,打造以需求为核心的影视作品;淘宝电影通过互联网销售,可实现电影O2O发行;阿里文学将打造成为挖掘影视剧本的宝藏。阿里影业的影视制作全流程均注入时髦概念“互联网+”,其股价应声飙升。



  停牌两周的阿里影业2015年4月8日复牌后,股价大幅上涨至4.4港元/股,两天内升幅高达53.84%,市值超过86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680多亿元。这意味着阿里影业当时的市值远超华谊兄弟(440亿元)、光线传媒(378亿元)等国内同行,成为影视业名副其实的龙头股。


  费心经营一周年,业绩尴尬,新作寥寥


  高调的资本运作难掩寒碜的家底,膨胀的市值之下是阿里影业惨淡的经营业绩(表3)。2015年4月28日,阿里影业发布的2014年年报显示,其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1.27亿元,亏损4.17亿元。相较于2013年,无论其营业收入还是盈利情况,均显著恶化。



  经营一周年的影视业务不进反退,成为阿里影业的亏损重头。其年报显示,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亏损为3.82亿元;而已终止经营业务的亏损仅仅363万元。2014年度影视业务营业收入为1.15亿元,而2013年同期为3.27亿元,减少2.12亿元;2014年度的影视业务税前亏损为0.66亿元,而2013年度的税前利润为1.51亿元。


  经营一周年的阿里影业,推出的新作也寥寥无几。马云入主之后,阿里影业手握高达50.48亿元的现金。从资产结构看,2014年度阿里影业电影及影视版权方面的流动资产仅1.65亿元,比2013年同期2.85亿元下滑了42.1%。在长达一周年的时间,仅投入了7033万元用作电影和电视剧投资,手握重金的阿里影业无处烧钱。


  尽管阿里影业年报披露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但不过是些没有实质内容“花架子”(表4)。年报中列举的高票房电影《心花路放》、《亲爱的》,阿里影业在其中仅仅是“打酱油”,自身主导投资的影视项目《摆渡人》却未见成效。



  2014年国庆黄金档推出的、由黄渤和徐峥等人出品的《心花路放》,票房达11.67亿元,登上2014年国产片票房榜首。而该片的主投资商为北京旅游(000802.SZ)旗下的摩天轮传媒,发行公司为中影集团、影联传媒、摩天轮文化传媒。阿里影业仅仅是以战略合作伙伴参与,阿里巴巴旗下娱乐宝与淘宝电影虽然对《心花路放》进行过宣传,但这部净利润超过3亿元的影片,阿里影业在当中获利不过千万元。


  陈可辛导演、赵薇和黄渤主演的《亲爱的》于2014年8月上映,票房高达3.5亿元,并获得多项影视大奖。尽管陈可辛、赵薇二人均是阿里影业的合作伙伴,但阿里影业在该片运作中不过是跟投方,并未占据主导地位。


  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由法国导演阿诺执导的电影《狼图腾》,历时7年制作而成。该影片的出品公司是中影股份、紫禁城影业和法国荷贝拉艺公司。该片为原中影集团副总裁张强负责,只因张强后加盟阿里影业,阿里影业才在当中分得一杯羹。2014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旗下娱乐宝第二期也引入了《狼图腾》项目。但是2015年2月全球公映至今,该部耗费7亿元制作的电影,票房仅有6.9亿元,还未能收回成本。


  阿里影业拥有全面主控权的处女作电影《摆渡人》,原定在2014年开拍,但直到2015年1月12日才正式启动。该片由著名导演王家卫担任监制,“国民暖男”张嘉佳担任导演,著名影星梁朝伟出任男主角。在启动仪式上,阿里影业高调宣称,该片被冠以“大数据”概念,但开拍时间则至今仍未公布。


  亏损年报的公布,使得阿里影业股价遭到重挫,从2015年4月上旬的股价高点4.4港元/股一路下跌至3.4港元/股,跌幅超过22.7%,860多亿港元的市值迅速蒸发掉200多亿港元。


  手握重金再融资,豪赌为哪般?


  经营不见起色、身揣50多亿元现金而无处可烧的阿里影业,却令人不可思议地继续大手笔融资。2015年6月11日,阿里影业公告称,已按2.9港元/股(较市价折让19.89%)的价格向6名投资者配售近42亿股股份,募集净款项121亿港元,用于一般运营及传媒领域的投资商机。认购结束后,阿里影业总股本由210.35亿股增至252.34亿股,阿里集团股权从59.61%稀释至50.84%。


  如今,阿里影业手持现金已经高达18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50亿元。150亿元现金之于影视圈是啥概念?


  从市场看,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第三大电影生产国。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296.39亿。阿里影业持有的150亿元现金,相当于中国2014年电影总票房的近50%。放眼全球,2014年全球总票房折合人民币为2330亿元,中国占约13%市场份额,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之外的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8个国家票房占比均不超过5%。因而,150亿元现金置之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影视业均属巨资。


  从影片票房看,中国2014年上映的近300部新片中,票房过亿元的有66部,累计票房249亿元,占总票房的86%,票房2000万元以上的125部,不到总数的一半。2014年国产电影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影片,最高的《心花路放》也仅11.67亿元,最低的《一步之遥》刚过5亿元。折算过来,阿里影业手持150亿元现金,近似于15部10亿元以上的最高电影票房,150部亿元票房的电影。但从发行数量算,2014年内地影视公司发行前十位排行榜中,仅有四家发行影片数量超过10部,分别为中影集团143部、华夏影视79部、光线影视12部、万达影视11部,其余影视公司发行数量均为个位数。


  不论从市场或产品角度评价,150亿元现金都属于巨资。原本已经手握重金而苦于无处烧钱的阿里影业再募巨资,究竟有何意图?市场似乎甚为不解。消息公布之后,公司股价跌至3港元/股。


  在诸多场合,阿里集团高层似乎不愿过多地谈及阿里影业,而是将其得意的互联网产品“娱乐宝”频频亮相公众场合。这或意味着,阿里影业变本加厉地使用“互联网+”概念,继续吸引资金进入。


  在2015年6月14日举行的娱乐宝周年庆典上,身兼阿里集团和阿里影业高层的刘春宁表示,“推出一年时间以来,娱乐宝投资了近20部电影,这些电影的累计票房已超过37亿元”;“娱乐宝将引发内容投资模式革命,为好的影视娱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而这些看似巨额的投资项目,阿里影业在当中的角色只是资金募集的中介。


  阿里影业并不差钱,而是未找到合适的资产盈利模式。眼下,高达800亿港元的市值给阿里影业的高管们带来巨大压力。编剧和制片正在争先恐后寻找制作证明其高市值的项目。


  都说影视是个烧钱的行业。钱多就能玩转影视圈吗?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1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