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誰能想像,曾經在電視節目上表演生吞活金魚的綜藝小咖,如今竟躍上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報導,還將她與美國性感女神碧昂絲(Beyonc Gisselle Knowles)相提並論? 她是王彩樺,短短一年半,從過去「通告藝人」形象搖身一變,出書、出唱片、拍電影、躍上國際報導,一首充滿台味曲風的MV《保庇》(BoBee),竟登上 YouTube首頁,點閱率至今累計達二百四十多萬人次,比蔡依林去年斥資千萬拍攝的最新專輯主打歌MV還高(一百八十多萬人次)。四十二歲的她,居然能 以保庇舞帶動新型街舞熱潮,是誰改變了她? 是知名電視主持人于美人。于美人前年十一月簽下王彩樺,成為她第一位經紀的女藝人(于目前只簽下曾在高雄世運表演的電音三太子團與王彩樺),這是兩位「中年女藝人」的轉型追夢之旅,其中需要過人的勇氣,一點點任性,最後是理性的規畫和執行。 拒沉溺成功! 任性追夢,但用理性經營 「這是一個任性的夢想,」于美人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的時候表示,「彩樺很信任我,我很敢夢想,在業界被認為是很瘋狂的事,我很神經病就真的去做了!」「一開始都是用任性才會去做,但投入了之後,要用理性步驟去思考和經營。」 于美人年收入千萬元起跳,王彩樺靠大量通告,年收千萬元也不成問題,兩個人乍看都沒有轉型迫切性。但于美人用「夢想」,促成她自己、也促成王彩樺的中年轉型。 「第一次找彩樺聊,我跟她談的是夢想,」于美人說,王彩樺是苦出來的藝人,對於當時的成就已經很感恩,「她不敢夢想,我跟她說很多的夢想,她都覺得不可 能,」她把王彩樺二十五年演藝生涯攤開來,發現她沒有自己的作品,她告訴王彩樺,這樣的B咖只能永遠copy別人,容易被取代,應該轉型,「你吞金魚吞不 贏小甜甜,扮醜扮不贏安心亞,再過幾年,你沒有辦法繼續賺這種辛苦錢!」 這番話也反映于美人的轉型規畫,「演藝圈每個人都想做紅花,尤其是爭做最紅的那朵,但對我來說,現在已經到了另一個思考是,由紅花轉為綠葉,這也是我自己 心態的調整,因為花開一時,綠葉長青,」她告訴王彩樺:「你不能沉溺於現在的收入,就像我也不能沉溺在一線的談話性節目主持人這個身分一樣。」 兩人是魚幫水、水幫魚,「所以我們合作方式和一般簽經紀約不太一樣,我是投資她,」于美人說,王彩樺在演藝圈有一定的基礎,其實不用經紀人也可以照樣存活。于美人先幫王彩樺規畫出自傳書,讓觀眾因其人生故事而了解、喜歡她,為後續的唱片鋪路。 寧捨棄短利!自己掏錢找名製作人合作 起初王彩樺質疑:「會有誰想看我的故事?」出版社也擔心銷售成績,于美人坦言,「我用了很多人脈在她身上,說服很多人,這個人是可以的。」書出版之後,于美人幫王彩樺規畫了一系列演講,至今賣出近兩萬本,遠比出版社當初預期的好。 出唱片也困難重重,原本公司股東只願意用三百萬元預算做唱片,于美人堅持要五百萬元,「要做出質感,」最後卻追加到八百萬元!她坦承沒做唱片的經驗,自己 也嚇到了,「希望找別人來把它share出去,但沒人看好,沒人敢投資,只好硬著頭皮做下去了!」于美人說,當時已做最壞打算,大不了去夜市賣唱片,自己 再多接幾個節目,把錢賺回來。 一般唱片多由唱片公司出資製作,但王彩樺的專輯沒人敢做,于美人只能由自己的經紀公司出錢,找來幫江蕙製作專輯的喜歡音樂唱片公司,由知名製作人陳子鴻親自操刀,陳子鴻對她說:「妳很勇敢!」 去年十二月專輯發行至今銷售一萬多張,成績不錯;雖然八百萬元短期內難回收,但于美人認為,「八百萬丟出去是有響的!」 甘願上前線!辦發片,親自打給鎮瀾宮 于美人認為,演藝圈「先有名,才能有利,」打響名號是首要之務。為了往後的長利,王彩樺也犧牲短利,上通告不再來者不拒;籌備唱片期間,三個多月沒接通 告,加上推掉的電視劇、舞台劇和商演邀約等,估計損失將近三百萬元;但因專輯成功,聲勢水漲船高,日前通告費由一萬五提高到兩萬元,目前通告藝人有此價位 者不到十人。 王彩樺表示, 過去什麼都接、什麼都做, 「就是天天錄影,只想要趕快把錢賺進口袋!」現在有明確的目標和規畫,「知道自己走這一步是為了什麼,是在做和以前不一樣的事情。」 陳子鴻透露,起初他聽到于美人要幫王彩樺出專輯很驚訝,但成果卻不讓他意外,「美人姊有媒體人的敏銳直覺,加上她腦筋動得快,又很會『喬』事情,」他舉例,于美人一想到要到大甲鎮瀾宮辦發片記者會,馬上就自己打電話去接洽,讓他見識到她超強的執行力與柔軟身段。 「現在回過頭來,說我有什麼前瞻、遠見都是騙人的,」于美人表示,決定要做一件事之前,她無法判斷別人會不會感動,所以要先做自己會感動的事,先感動自己,再在這過程找和自己有共感的人,就會成功。 |
|
||||||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