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二代健保上路 卻要股民繳稅補貼

2012-9-10   TCW




大多數人都有買彩券的經驗。現在政府告訴你要開始改變遊戲規則了,當你買彩券時,除了彩券本身的金額外,還要支付彩券交易費;幸運中獎的話,要繳交獎金的所得稅;同時,因為買彩券屬於博弈行為,要再支付一筆博弈稅。試問,在層層稅負下,還有多少民眾想要買彩券「博」希望?

除了證交、證所稅另徵二代健保補充費

上述只是虛構的場景,但這種層層剝皮的實際狀況,卻扎實的發生在股票投資人身上。二○一三年起,股民買賣股票,除了要支付行之多年的證券交易稅(證交稅) 外,還要額外支付新開徵的證券交易所得稅(證所稅),與二代健保補充保險費(二代健保補充費)。股民只要買賣股票,至少會增加兩到三種費用。

一千一百四十四元。這是從二○一三年開始,平均每位股民要多負擔的費用。

政府估算,二○一三年證交稅收入為九百六十四億元、證所稅六十到一百一十億元、二代健保補充費中,股利收入四十三億元,其中現金股息約三十五億元,股票股 利八億元。以全台灣九百萬股民來計算,平均每位股民每年要支付的稅額為一萬一千八百五十五元。光是新開徵的證所稅與二代健保補充費,要多支出一千一百四十 四元。

二代健保還未上路,光是費率是四‧九一%還是五‧一七%,恐怕還有得吵。但是從徵收股利補充保費就看到三大荒謬。

荒謬一:徵收項目失準賠錢參與除權息被當獲利

四月二十七日,衛生署署長邱文達以技術性問題難以克服,宣布股票股利不列入二代健保補充費的徵收項目。消息公布,次日,台股指數立即連拉兩天,上漲一百九 十六點,漲幅二‧六%。四個月後,八月二十九日,衛生署改口股票股利併入在股利所得內,次日股市下跌十九‧七點,股民直接在盤面上,表達對政策搖擺的不 滿。

衛生署改口的背後,來自於立委提醒,衛生署不得改變,立法院通過的把股票股利納入徵收範圍決定。讓衛生署捨不得的是規畫來自於股票股利,八億元的徵收收入。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說,「只要有配股,就認定是投資人的獲利。」

其實,不少投資人參與除權息是因為投資虧損,只好利用除權息來降低成本,如今卻被認定是「獲利」?只能說官員的想法與實務操作落差很大。

荒謬二:相對討好大戶百億首富也只要繳二十萬

不論是證所稅或二代健保補充費的對象,只針對散戶,外資、法人一律排除在外。此舉,不免讓人以為政府只會壓榨散戶,討好法人。政府除了討好法人也向大戶示 好,股利收入課徵的級距僅限於收入兩千元到一千萬元之內,台灣首富郭台銘擁有價值超過百億元的鴻海股票,每年配息收入約數十億元,但依照健保局最高課徵上 限一千萬元計算,最多只須繳交二十萬元的健保補充費。

早在二代健保有意把股利納入課徵的範圍內,投資人已經規畫出兩種因應措施。一是保險業者積極推介投資人轉去購買保單,來規避政府課稅。二是,投資人盡量不參與除權息,免得多繳稅。

根據大富資訊統計,今年台股明顯出現,除權息前四天投資人棄權息賣壓。有錢人自有一套避稅方式,真正被課到稅的還是小投資人。股市中,散戶占總交易人數八成,占交易量五五%,政府若要增加稅收,倒不如思考提高證交稅,只要進場買賣股票的都要繳入場費。

荒謬三:並非最佳稅負課酒品健康福利捐更合理

二○○九年,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曾函請衛生署,研議開徵酒品健康福利捐的可行性,以補足健保資金缺口;二○一○年立委也曾提出同樣的建議。但在其他立委重炮抨擊,適度喝酒有益健康,與衛生署考量課徵酒品健康捐將加重民眾經濟負擔而作罷。

看起來,股民的地位不如抽菸、喝酒的,怎麼說?

依照國內菸酒條例,購買菸品要課徵菸稅與健康捐兩種稅負。算起來,每買一包菸要付出的稅負為三十一‧八元,買酒的只要負擔酒稅。依照酒稅課徵標準,每買一 瓶五百毫升的紅酒或是威士忌,約要繳付四十五‧五元與五十元的稅。若以股民從二○一三年要多繳付一千一百四十四元計算,相當於一年買三十六包菸,或二十五 瓶紅酒,或二十三瓶威士忌課稅的金額。

二○一一年,國內菸品稅收二百零四億元、菸品健康捐稅收三百四十六億元、酒品稅收二百四十三億元,與證交稅的收入相距不遠。

從立委、政府態度來看,難道鼓勵民眾抽菸、喝酒,卻不鼓勵民眾投資理財?

如果,把股市當作是賭場、政府是莊家,想要吸引賭客心甘情願的進場賭博,被抽賭資,政府就需要營造出如同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或是澳門的賭場一樣,有舒適的環境,讓賭客心甘情願的上賭檯。

就怕是莊家出老千,一天到晚改變賭博規則,試問,這樣的賭場誰想去?何況全世界可以投資的地區與工具越來越多,資深投資人寧願去其他市場找賺錢機會,也不願意被當成俎上肉。一旦投資人離場,台股的下場也可預想。

當政府一心盤算要從股民身上抽稅時,最後的結果恐怕又不如預期,將是一次手段拙劣,卻達不到目的,又失掉民心的決策。明年出現除權除息前資金大逃亡的戲碼,將會是幫這項政策打分數的最佳時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58

健保補充費發威 上市公司拚減資


2013-05-13  TCW  
 

 

五月三日,已經連續多年獲利、卻幾乎不配發股利的被動元件大廠國巨,宣布將辦理現金減資縮減三成股本,每股退還股東三塊錢。事實上,包括國巨,今年以來,宣布要現金減資的上市櫃公司竟已高達十三家,創下歷年新高,而背後原因竟然是:公司想藉現金減資取代現金股利,幫股東省下所得稅與健保補充保費。

這真能節稅嗎?背後到底有什麼玄機?

所謂的現金減資,就是減少公司資本額,把股本以現金形式退還給股東,相較於公司配發現金股利,對股東而言都是現金到手。然而,比起現金股利要繳稅,「現金減資是將股東投入公司的資金退還,沒有課稅的問題。」勤業眾信會計師林宜信說。

換句話說,同樣是領現金,股東領得股利必須繳交個人綜合所得稅,最高累進稅率達四○%,加上今年起還有每筆股利二%(最高不超過二十萬元)的健保補充保費,合計拿到的股利就有近四二%要繳給國家。若採現金減資,這些統統不用繳。

舉例,國巨過去三年的EPS(每股稅後盈餘)分別是一.八九元、○.七六、○.四八元,但前年只「意思意思」每股配發○.一元現金股利,去年、今年股利都掛零,去年股東會上,還一度引起小股東與投資人保護中心抗議。

如今答案揭曉,國巨原來是要存銀彈辦理減資。國巨今年預計每股將退還股東三元現金,以董事長陳泰銘持有約兩億股計算,若三元採現金股利發放,他可領得六億元,但有近二億四千萬元要繳納國庫;現在採現金減資,他這六億元都不用繳稅,個人對國巨持股比例並無改變。

原因:公司「賺不動了」還可激勵股價、節省稅負

現金減資的原始目的,其實並不是節稅。華南永昌投顧董事長儲祥生指出,當公司手上現金充裕,眼前卻沒有更好的投資擴張機會,既然「賺不動了」,就把錢還給股東。

他分析,當公司股本下降,如果還是能賺一樣多的錢,每股獲利數字就會上升,這時,公司EPS對成長力道的反應更靈敏,投資市場往往會給予比原來更高的本益比,激勵股價上揚。過去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晶華酒店分別於二○○二、○六年減資五成、七成,減資後股價躋身百元俱樂部,更一度以七百三十八元股價榮登台股股王。

一位美系外資投資銀行高階主管最近頻繁往返台灣、香港,就是為了服務暴增的減資客戶。他分析,減資對股價的激勵效果,大家其實早已知道,但從去年起,節省稅負的誘因開始發酵,口碑傳開後,加上健保補充保費推波助瀾,今年現金減資真的變成風潮了!

今年已宣布辦理現金減資的十三家公司中,老牌食品公司黑松去年出售土地認列一次性獲利七十七億元,全年EPS飆高到十五元,董事會決定每股配發二.五元現金股利,同時辦理現金減資每股返還二.五元現金,股東等於每股可拿到五元現金。

百貨貿易商弘帆甫於去年底新上櫃,當時藉由掛牌增資五千七百萬元,卻在今年四月宣布減資一億三千一百萬元,每股約退還兩元,跌破一堆人眼鏡。雖然甫掛牌就減資,惹來不少議論,股價卻仍獲漲停板叫好。此外,包括年興紡織、三洋電、台聯貨櫃等公司的現金減資方案公布後,股價也都大漲響應。

尤其,早是老手的年興,今年是連續第四年辦理現金減資,今年再減三億三千萬元後,股本將只剩四十億元,只有四年前的六八%。不過,公司已宣布,今年辦完後,減資計畫將暫告一段落。

免稅:有成本及已課過稅股本零成本股本須依法課稅

事實上,並非每家公司都有現金減資的條件,想連續減資更不容易,前提是帳上現金充足、短期內不需資金、退還現金不影響公司未來發展,而且股本也要夠大才能減資。另一方面,若公司獲利不分配股利,只想透過現金減資節稅,減過頭還可能落得補繳所得稅下場,投資人擁抱減資股前必須先搞清楚。

財政部賦稅署指出,現金減資免稅範圍僅限於原始出資、增資時超出十元票面價的溢價等「有成本」股本,以及股票股利等「已課過稅」股本;如果是屬於出售財產獲利、資產重估增值後轉增資變成的「零成本」股本,在以現金退還股本時還是要課稅的。舉例來說,二○○七年聯電進行現金減資時,就有一小部分的返還現金,因屬於出售固定資產溢價轉變成的股本,必須依法課稅。

「並非所有現金減資股都值得擁抱,仍必須看每家公司的狀況,」儲祥生指出,過去也有不少公司現金減資後,表現平平,重點是減資後,EPS要能成長,例如考量要不要參與國巨減資,就要評估被動元件產業前景與國巨的業界地位。他強調,搭配基本面改善,才容易拉出多頭走勢!

【延伸閱讀】反映減資,股價最高漲18.4%!——今年公告現金減資公司股價表現

宣布日:2/27代號:3014公司名稱:聯陽宣布日至5/6股價漲幅:3.81%

宣布日:3/15代號:2456公司名稱:奇力新宣布日至5/6股價漲幅:-2.27%

宣布日:3/19代號:1451公司名稱:年興宣布日至5/6股價漲幅:18.40%

宣布日:3/20代號:1234公司名稱:黑松宣布日至5/6股價漲幅:0.77%

宣布日:3/20代號:5601公司名稱:台聯宣布日至5/6股價漲幅:5.58%

宣布日:3/21代號:1614公司名稱:三洋電宣布日至5/6股價漲幅:13.87%

宣布日:3/25代號:2436公司名稱:偉詮電宣布日至5/6股價漲幅:0.36%

宣布日:3/28代號:1416公司名稱:廣豐宣布日至5/6股價漲幅:-5.88%

宣布日:4/24代號:2359公司名稱:所羅門宣布日至5/6股價漲幅:8.16%

宣布日:4/25代號:8433公司名稱:弘帆宣布日至5/6股價漲幅:11.85%

宣布日:4/29代號:3040公司名稱:遠見宣布日至5/6股價漲幅:1.38%

宣布日:5/3代號:2327公司名稱:國巨宣布日至5/6股價漲幅:6.50%

宣布日:5/6代號:2331公司名稱:精英宣布日至5/6股價漲幅:NA

資料來源:證交所、櫃買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76

歐巴馬賭上一切也要推動的關鍵醫改 美全民健保上路 給台灣什麼啟示?

2013-10-28  TWM
 
 

 

在最後一秒鐘,臨時預算案過關,美國政府結束兩星期的「關門」,重新開張。不過,關門鬧劇雖然告一段落,但政府部門恢復運轉後,美國兩黨的政治惡鬥仍沒有落幕,因為,總統歐巴馬主導的健保改革,仍然毫髮無傷。

這場「十月政爭」的核心:顛覆美國傳統健保制度的《可負擔健保法》(Affordable Care Act,簡稱「歐記健保」),不但保住了全身,而且如期上線,可以說一切都在民主黨的盤算中。而歐巴馬靠著細膩的操作、靈活的身段,讓民主黨在這場政爭中,贏了民意,又保住裡子,成為全勝的一方。

為什麼歐巴馬寧可冒著讓美國公債違約的風險,也不願意就歐記健保和敵對陣營談判?而歐記健保若真的像共和黨所說「會摧毀美國未來」,又怎能夠在這麼激烈的政爭中存活,還讓部分共和黨議員倒戈投下同意票?台灣搖搖欲墜、在破產邊緣的健保,又能從歐記健保學到什麼?

許下承諾

讓窮人不怕生病 贏得支持歐記健保的首要精神,也是爭議最大的地方,就是「全民納保」。美國過去五十年的醫療保險可說是完全的自由市場,不像台灣有九九%的納保率;美國政府僅提供老年人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以及貧窮線以下戶口才有的醫療救濟(Medicaid),其他人要不要保險,則自由選擇。因此,因付不起醫藥費而延誤就醫的慘劇,在美國層出不窮。歐巴馬就曾提到,他的母親就是因為沒有醫療保險,重病臥床之餘,仍每天擔心醫藥費。

這件事,直到歐巴馬上任後有了改變。三年前,歐巴馬簽下健保法案,經國會通過,預計於二○一四年全面實施。此一法案的通過,改寫了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世界第一強權國家首次有了全民健保。

簽署法案當天,有一位十一歲的小男孩站在歐巴馬白宮的辦公桌旁;他那矮小的身影,代表的是美國四千五百萬名沒有能力負擔健保的公民。「謝謝你,總統先生。」簽完法案後,小男孩說。他的名字叫馬西拉斯,三年前,他的母親因為肺病去世。他的母親因為重病,失去工作,也失去了健保,「如果她有健保,醫生就可以治好她。」馬西拉斯說。簽下法案的那一天起,歐巴馬對馬西拉斯,以及所有無力負擔醫療費用的美國人,許下了承諾。

為了達成這個承諾,歐巴馬必須賭上一切。

「強制人人參與的社會制度,和美國強調個人自由的精神完全衝突。這就是為什麼,共和黨說什麼都不肯低頭。」台灣健保局前局長、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健保會主委鄭守夏觀察。

解決危機

反對黨杯葛 反失去民意歐巴馬競選連任時,高舉社會保險、全民強制納保旗幟,還被反對陣營如茶黨(美國極右黨派)貼上「共產黨」標籤,視為美國公敵。去年六月,共和黨告上最高法院,認為歐巴馬的健保法案違憲;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Mitt Romney),還把歐巴馬和健保改革畫上等號:「這是選民選擇的時候,我們若要除掉《歐記健保法》,就要換掉歐巴馬。」情勢,對歐巴馬可說非常不利。

就在歐巴馬連任前四個月,去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歐記健保」合乎憲法精神,強制投保並未違憲,讓民主黨在選前大受振奮。共和黨無法封殺歐記健保,吃了悶虧;同時,歐巴馬的民主黨在文宣上更勝一籌,像十一歲的馬西拉斯,就成為歐巴馬人性政策的代言人。歐巴馬善用故事感動民眾,讓他贏得連任。

哈佛大學政治學家史柯次波爾(Theda Skocpol)就評論:「美國選民讓歐巴馬連任,等於同意歐記健保落實。這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五十年來最重要的立法工作之一。」反對黨並沒有閒著,今年六月,茶黨為了阻止歐巴馬的健保法案,提出一個想法,就是不提供該法案所需的資金,把預算案拖到時限之後,逼歐巴馬低頭協商。德州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為了阻止預算案表決,在國會講台上連續發表二十一小時的演說,撐過預算案討論時間,而成為全國頭條新聞。

共和黨打的如意算盤,正是把政府關門的問題,推給歐巴馬健保預算協商失敗,引發民眾反彈聲浪;但是,這招卻又輸給了民主黨的政治操作。因為克魯茲的高調演說,全國反而都知道共和黨刻意拖延時間;而在政府關門當晚,白宮馬上推出文宣和海報,將責任推回給共和黨。

結果,共和黨的支持度一落千丈,從原本的四○%降到二七%,甚至有八成民眾反對共和黨杯葛健保的策略。最後共和黨領袖波納(John A. Boehner)終於放棄:「這場預算拉鋸戰尚未結束,但是我們將不再阻礙跨黨派的(預算)提案。」不到四十八小時,兩黨就達成協議,政府重啟大門。

而爭議核心歐記健保呢?只多加一條但書:保證得到政府補助購買歐記健保的人都符合低收入,如此不關痛癢的規定而已。十月政爭,反對黨賠了夫人又折兵,歐巴馬則是「笑到最後」。

論人計酬

盡可能減少醫療資源浪費

歐記健保成功推動,除了歐巴馬的政治操作外,本身設計完整、結構良好,也是共和黨屢攻不破的原因。鄭守夏認為,雖然歐記健保的強制納保,對於台灣來說已經是「過去式」,但是仍有許多地方值得台灣學習。

「大家在看,爭論重點都是全民納保;但其實他在醫療制度的改革,才是重點。」鄭守夏指出:「現在台灣的作法和美國一樣,是按件計酬,所以醫生只要多看病、多開刀、多開藥,就能多賺錢。」而這也是台大醫師柯文哲所大力批評的,他認為,按件計酬不是講醫療品質,「是現在最大浪費與無效率的根源。」對此,鄭守夏指出,美國在醫改中真正的重點,就是將論件制變成「論人計酬」。

「舉例來說,健保局一年給醫院十萬元照顧一名病人,開藥、開刀都從十萬元裡扣;如果最後有剩,那就保險公司、醫院一起分掉,如此才能真正達成『預防醫療』。」鄭守夏說,相比之下,論人計酬更重視醫療保健,關心病人的健康,而不是「多開刀多賺」。「這樣醫療院所就有誘因,就會少開刀,而且真正預防疾病。」鄭守夏最後呼籲,台灣人口老化嚴重,未來健保必須像美國這樣做結構性的改革;否則,就是「每年鬧破產」。

不過,美國健保十月一日才上線,讓民眾開始投保,不但仍有許多共和黨執政的州拒絕合作,聯邦政府還要幫忙引介保險公司加入;而且剛上線的健保網站,連歐巴馬都坦承「有問題」,再加上共和黨仍誓言要再次杯葛,歐記健保的最後一哩路,勢必艱辛。

歐記健保

被稱為歐巴馬健保的《可負擔健保法》(Affordable Care Act),是美國歷史性的健保改革法案。改革重點為「全民納保」,不但擴大醫療保險範圍,讓原本負擔不起保險的4500萬人加入;還強制個人或公司購買自己適合的保險,否則要罰款。

關關難過 關關過!── 近年歐記健保闖關大事紀2009 11月 國會攻防戰在國會首次提出健保草案,遭到反對人士大力封殺。在24小時內修改多達200條法案,最後才闖關成功。

2010 6月 簽署法案文宣戰茶黨等右派反對運動興起,但民主黨成功的文宣和故事,打動中產階級。

2012 6月 最高法院攻防戰共和黨控告歐記健保違憲,時值總統連任大選,最後判決合憲,民主黨氣勢反升。

2013 6月 預算案攻防戰共和黨利用預算案杯葛健保,歐記健保最後完整過關;共和黨反而內傷。

2013 10月 健保上線網路戰第一周健保申請網站大癱瘓,被反對人士抓到機會,受右派媒體攻擊,歐巴馬坦承「我比誰都氣。」

撰文‧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50

扯!陸籍白領健保費比低收入戶少

2014-11-10  TCW
 

你願意幫比你有錢、在台工作的陸籍白領,負擔全民健保的保費嗎?

原本這是政府「不願面對的真相」,以低於常態的保費便宜享受健保的陸籍白領人數,目前每年只有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人左右,但隨著兩岸服貿協議將開放大量陸籍白領來台,這個制度性的漏洞終於爆開。

漏洞出在哪裡?一般外籍人士在台受雇工作,加入健保的身分類別與本國工作者相同,即薪資越高、保費越多。然而,陸籍人士在台灣,除陸配以眷屬身分跟著戶長納保外,其餘就算是有固定工作、高收入、受雇於台商或外資中資,卻都被歸為「其他類」(全民健康保險法第十條規定六類被保險人中的第六類第二目),也就是用與失業者相同的類別加入全民健保,保費門檻比低收入戶還低,還享有中央政府補助四成,實際自付僅六成。

解決不難,只須行政解釋

中央健保署承保組組長葉逢明說,因陸委會並無給他們「工作居留證」,無法歸類為健保法裡的「受雇者」或「工作者」。

明明是在台工作賺錢,為何不能按薪資收入繳健保費?「把中國人看成外國人就好了,可是陸委會不願意,」景文科技大學財稅系副教授、健保局前總經理朱澤民說。

陸委會副主委吳美紅則表示,被跨國企業調來台灣工作的大陸人,並未給予「居留」資格(編按:擔心被視為開放陸勞),公文上都稱為「停留」,所以才出現健保身分認定的困難,只要透過陸委會和健保署的行政解釋就可解決。她還指出,其他境外人士納保也有公平性問題,例如有的已離台回家就醫,還向台灣健保申請核退海外醫療費,健保署應整體檢討。

不少移民海外的「國人」,最近就安排來台「投票兼看病」,他們繳的保費多半就屬上述這類,只要在台期間,每月自付七百四十九元(最低保費一千二百四十九元的六成)。

英國國民健保(NHS)原也對境外人士採與英國人一樣免保費,但如今已決定開始對非歐盟的外國人、留學生收保費。政府一面用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對台灣人「再剝一層皮」,一面卻對海外移民、陸籍白領慷納稅人之慨。若如官員所說可用「行政解釋」處理,何不盡快解決?

【延伸閱讀】陸籍白領健保費低得過火——健保法定繳費最低門檻族群

■法定月繳健保費1,376元者※ 低收入戶※ 義務役男、受刑人

■法定月繳健保費1,249元者※ 薪資投保級距2萬元以下※ 榮民、榮眷※ 失業者※ 海外華僑※ 陸籍白領 (政府補貼4成,實際僅付749元)

註1:政府補助低收入戶、義務役男、受刑人、榮民全額,榮眷7成,失業者、海外華僑4成註2:失業者指戶長,無法依隨其他眷屬身分納保者 整理: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401

全台只靠八百名醫師接生 五年後老化問題嚴重 產科醫師荒 健保獨立預算有解?

2015-06-15  TWM

如果有一天,台灣沒有產科醫師來接生,怎麼辦?這絕非危言聳聽,二○二二年有將近一半的婦產科醫師是六十歲以上,投入產科的人力愈來愈少。婦產科醫學會提出健保框出「生育總額」獨立預算的解方,值得各界深入討論。

撰文•郭淑媛

日前台北榮總婦產科醫師被控醫療疏失事件,讓婦產科醫療糾紛多與人力荒問題,再度浮上枱面,在各專科醫師中原本婦產科人力最吃緊,其中產科更嚴重,不少醫界人士憂心,若不盡速提出解方,未來台灣許多地方恐將找不到產科醫師接生。

根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資料,目前全國婦產科醫師約二六○○人,其中有做產科接生業務約八百人,而去年台灣有二十一萬名新生兒報到,產科醫師負荷量吃重之 外,還有分布失衡問題,全國約四成以上醫療院所無婦產科,設有婦產科的門診中,高達六成以上沒有產科醫師。國家衛生研究院於二○一三年提出的報告也指出, 近五年來婦產科執業醫師人數僅成長五%,為各科之末,全台更有超過一五○個鄉鎮無婦產科醫師。

接生費用 僅切盲腸一成婦產科醫師人力最迫切的問題是老化,是所有專科平均年齡最高,專科醫師平均執業年齡為四十八歲,但國衛院報告指出,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為五十四歲,至二二年將有高達四成九是六十歲以上。

「接生是很需要體力的,光是半夜接生,就是挑戰。」馬偕婦產科醫師、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閔照說,一二年婦產科住院醫師訓練名額七十人,只招到四十多人, 有人做三天就辭職;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謝卿宏也曾說,全國婦產科人力登錄,四十歲以下僅一三.六%,和全國醫師四十歲以下三八.六%相較,斷層嚴重。

衛福部先後提出不少政策工具,包括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管控各科專科訓練醫師容額、增加住院醫師津貼等,近兩年婦產科招生情況已有改善,去年招到九成,是多年來最好的情況。

不過,黃閔照指出,婦產專科醫師招生雖有增加,最大問題是實際投入產科的勞力不足,馬偕醫院調查,總醫師畢業後有一半的人不做產科,只看婦科門診,做產科一個月接生超過十例以上是個位數。

另一問題是,新任婦產科專科醫師女男比,從○三年三八%比六二%,提高到一四年五八%比四二%,一一年到一四年住院醫師共一六五人,女男比約六二%比三 八%,婦產科醫學會的女性會員從八%提高到二○%,「但女性投入產科寥寥無幾,有些女醫師結婚生子後就不做產科。」黃閔照說。

黃閔照表示,醫學生不願走產科,主因是健保給付太低,目前生產案子的總給付(從產檢到接生)約三萬三千元左右,而接生費用不管剖腹產、自然產都是約八九○ 二元左右,且是給醫院,醫院再分給醫師只有三五至四○%的比率,大約三、四千元,「怎麼留得住人?」與此相較,外科光是做盲腸切除手術就有三萬三千多元。

「未來做產科與偏鄉的人力一定不夠!」黃閔照表示。

為了招收更多新血,婦產科醫學會除了建立生育事故補償制度,減少醫療糾紛困擾外,目前更努力爭取單獨編列一筆「生育總額」的獨立預算。

生育總額 重新分配資源黃閔照解釋,健保草創元年(一九九五年)婦產科給付占七%,目前在健保總額五千億元裡則只占四%,如果可以讓婦產科總額維持像過去一樣的占 比,這多出來的預算就可用來提升醫療品質。當然,黃閔照也知道,維持七%不太可能,所以獨立預算的額度可以再協商,但概念上,就是框住一個固定比率的預 算。

依婦產科醫學會構想,這筆預算用途包括:做「生育登錄」以掌握各地生產量;再結合建立「開放醫院」制度,在診所與醫院產檢,生產時到某醫院或某生產中心; 同時進行「高危險姙娠管理」,孕婦有高危險姙娠就轉診,甚至可「補助偏鄉孕婦」在產前住在醫院附近的救濟單位待產,這樣生產中心與診所都能維持運作,也可 推動就地產檢、就地生產。

給付點值 依風險高低調整牽涉到留住醫師的給付問題,則希望比照美國建立獨立醫師制度,即健保署將醫師費與醫院費依一定比例分開給付,同時低度與高度風險產婦的給付點值也不同。

黃閔照說:「內診費健保多給九十元,但醫院抽成後,只剩一瓶養樂多給醫師。」再加上健保對超過固定點數的部分打九折給醫院,醫院會控管不要超出額度,「修 理到的是處理重症的醫師。」對於這項解方,部分婦產科醫師感到悲觀,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認為,「理念很好,但不可能辦到。」年輕醫師不願投入婦產科在於 工時長、報酬低、糾紛多,這個提議無法改善根本原因,「何況現在叫健保或政府出多餘的公務預算都是天方夜譚。」朝自費市場發展的禾馨婦產科醫師蘇怡寧說, 問題出在健保是「共產主義」,若健保不改變,在架構內修改,恐怕仍會失敗。全國醫師公會聯合會祕書長蔡明忠則表示,要解決醫師荒問題,應通盤處理,不可能 單獨支持某一科。

健保署醫管組副組長李純馥表示,健保有獨立總額預算是洗腎,在總額不變下,因人口老化洗腎人數增加,原本一點相當於一元的給付,現在只有○.八元,若實施產科獨立總額,未來可能出現類似情況。黃閔照則強調,台灣的生育數變化不大,框住總額才能提升醫療品質。

產科健保給付如何調整還有待討論來凝聚共識,但無論如何,正視產科醫師荒問題並提出解決之道,已刻不容緩。

婦產科醫師人力老化

—— 各年齡層婦產科醫師占比逐年變化 單位:占比(%)25~40歲 41~59歲 60~74歲 75歲2001 28.95 60.72 8.61 1.10 2008 16.53 73.84 7.61 1.61 2009 14.42 75.96 7.56 1.60 2010 14.22 76.66 6.94 1.72 2011 14.05 77.22 6.35 1.98 2012 13.73 77.54 5.88 2.41 註:部分醫師未登錄出生年月日,故有遺漏值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26

台大不想花錢的冷門研究 他創業做到賺錢 蘇怡寧跳脫健保框架 打造最強的產科艦隊


2015-06-08  TWM

台大婦產科前醫師蘇怡寧,3年前毅然自立門戶,跳脫健保體制,引領自費醫療選擇,推行團隊接生,吸引眾多婦產科好手加入,共同對抗台灣瀕臨崩壞的醫療制度。

撰文•鄧麗萍

「現在台灣的醫療環境彌漫著失敗主義,大環境不佳確實讓大家心灰意冷,但戰士不應該離開戰場,不應該選擇逃避。我們決定用另一種態度來回應,就是,把自己變得更強。」禾馨婦產科執行長、台大婦產科前主治醫師蘇怡寧,選擇正面對決當前的醫療崩壞。

這位擁有崇高學術地位的台大醫學院副教授,二○一二年,就在教授升等前夕,毅然放棄近二十年的努力,從台大醫院出走,引領婦產科自費選項、團隊接生等新規則,並投入他喜愛的基因醫學研究。

重視研究吸取新知

﹁總不能拿小刀,去和別人打仗﹂就像武林高手自創門派,吸引江湖好手紛紛加入,蘇怡寧的夥伴也日眾。目前禾馨婦產科有三十位專任醫師,都是從台大、榮總、 北醫等頂尖婦產科和小兒科慕名而來。短短三年,禾馨婦產科名聲就迅速傳開來,在台北已有兩個據點,第三個據點預計在下半年開幕。

「在台大的日子,一輩子都沒想過有一天會離開。」回想起當時,蘇怡寧仍有些激動。離開,是他深思熟慮後的痛苦決定。

他在台大醫院婦產科,一待就將近二十個年頭,每個月接生五、六十個嬰兒,看高危險妊娠、二十四小時無止境的接生開刀,加上門診、研究教學、演講邀約等,「真的是極限了。」他說。

但是,累不是他離開的主因,真正讓他灰心的是僵化的體制。原以為台大醫院身為教學醫院龍頭,以學風自由、鼓勵研究為宗旨,但在健保制度擠壓下,醫院連要追 求前進的動力都不見了。健保資源有限,醫院必須削減費用,首當其衝的就是研究經費。「但研究才是台大醫院的根基!」「對我來說,這是不可忍受的事。」蘇怡 寧直斥荒謬,做研究、買儀器很重要,總不能拿小刀去和別人打仗。尤其是發展快速的基因醫學,儀器動輒一、兩千萬元,但醫院已不足以支應這些東西,往往申請 送出去就要等上兩三年,等到儀器到手時已落伍。

一再退步,是台灣醫療最大的危機。「我們喜歡做研究、教學生,全台灣最聰明的人會來當你的學生,我們樂於發展新東西、演講、出國開會、吸取新知,那是很快樂的日子。」但,體制已讓創新變成不可能。

蘇怡寧講話飛快,精準而俐落。「在惡性循環中,我們從一流變二流,二流變三流,跟外面沒什麼差別,那我待在台大就沒有任何意義。」蘇怡寧掙扎許久,興起不如歸去的念頭。一二年,他和兩位志同道合的學弟妹一同離開台大醫院,創立禾馨婦產科診所,一度引發不小的震撼。

「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一種改變。」戰士無法選擇戰場,他在現有的健保制度下,另闢戰局。他的目標就是把看診的價值和尊嚴找回來。

引領自費醫療

不讓健保牽著走,讓產婦自選檢測項目在健保「低給付」下,醫院只能賣「陽春麵」,蘇怡寧不想再讓健保牽著走,「因為很顯然,那是不足的。」除了賣「陽春麵」,禾馨在遵循法理的範圍內,也賣「牛肉麵」、「牛排」,增設許多自費的服務,讓病人有所選擇。

禾馨雖是診所,卻是醫院規格。五百萬元一台的產科超音波機器,台大醫院只有一台,禾馨一口氣買五台。

「我的作法是把國際上現在該有的、最update(先進)的產前診斷給你選擇。你要什麼都有,但我不會硬要推銷。」蘇怡寧感嘆,健保二十年沒進步,產科給 付項目早在二十年前就定下,未曾改變過。以唐氏症篩檢為例,健保沒有給付,但在國外是常規。「我們不是為了自費而自費,而是讓產婦自己選擇。」除了大手筆 添購儀器,跟上國際水準的產前檢查外,禾馨的另一項創舉,就是推行「團隊接生」。蘇怡寧說,這並非新觀念,「只是沒什麼人有勇氣在台灣推廣,醫院推過都失 敗。」以前在台大,他常常門診看一半,就跑去接生,心裡又懸念著門診久候的孕婦,心理壓力很大。而且半夜接生,腦袋可能不清楚,風險也相對高。

成立禾馨之後,他決心重塑規則,讓看門診和接生的醫師分工,一次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好。「事實上,在美國早就如此做。」當年和蘇怡寧一同離開台大醫院創業 的林思宏醫師表示,團隊接生能讓醫師可以排班,專心看診及較充分的休息,對產婦而言,臨盆時永遠有醫師在,「不會讓妳在產房用力時,醫師還在趕來的路上闖 紅燈。此外,即使產程進度慢,也不會被抓去開刀。」經過一年多驗證,禾馨接生嬰兒不比台大少,現在每月接生達一百八十個新生兒。

禾馨從一開始只有三名醫師,如今擴展三十名專任醫師,「光產科,就有十五位,台大醫院產科醫師都沒有這麼多。」診所設有專任麻醉科醫師,也是禾馨的創舉。

另一間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將於七月開幕,屆時將有更多武林高手投奔他的陣營。「要把這些雄踞一方的醫師聚集起來,談何容易,這些人可不是用高薪就可以全部請得來的。」一名資深婦產科醫師表示。

蘇怡寧發動的醫療革命,讓同業願意與他共同奮戰。

「要打仗,診所是第一線,但也要後勤補給,所以我建了一個實驗室。」基因遺傳醫學研究,在台灣是沙漠,卻是蘇怡寧做了二十年的心血。

創建基因檢測實驗室

五人小團隊變百人企業,明年準備掛牌當初,他一手創建台大基因醫學部的分子遺傳實驗室,還自掏腰包請助理,想辦法寫計畫找錢,從草創時期的五人實驗室,十年後壯大成為三十人的醫療團隊。

離開台大醫院後,在家族支持下,籌到一億元資本,自行成立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目前員工一百多人。跟隨蘇怡寧十三年,從實驗室助理當到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總經理的洪加政形容,蘇怡寧是「很敢衝的人」,只要是對的事,他就會去做。

慧智是亞洲唯一可以真正做到臨床的基因檢測實驗室,目前營運已具規模,去年營業額達三億三千多萬元、每股純益五元,預計今年營業額可望成長二四%至四億一千多萬元,明年第一季登錄興櫃。

「自建實驗室,等於是幫台灣基因產業留個命脈,否則這樣下去,鐵定完蛋的。」隔著黑框眼鏡,仍能折射出他對基因醫學的熱忱眼神。採訪前一天,蘇怡寧看診到看凌晨一點。妻子陳君蕙形容,他現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即使比起在台大醫院時,工作時間更長、更累,但卻更快樂。

離開台大醫院、自立門戶,蘇怡寧就像封印被解除了的巨人,積壓已久的能量,終於找到出口,迸發耀目光芒。

「我們不是要打破規則,只是想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規則,試圖找回本該屬於我們的尊嚴與夢想。」如今,蘇怡寧心中夢想的藍圖一個個被實現,禾馨婦產科以一年開一家的速度拓展版圖,更建立起婦產科醫療新規則。

醫療體系或許崩壞了,但人都在。「我要建立制度。」蘇怡寧道出堅定的心志。面對險象環生的醫療現況,只要憑藉無所畏懼的勇氣,即使在絕望中,也會長出希望。

蘇怡寧

出生:1966年

現職:禾馨婦產科執行長、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執行長經歷: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學歷: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台大醫學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43

找解方》在不影響健保公平性之下開源節流 除了調整費率 還有四個改革新方向

2015-11-23  TWM

要提升醫療水準,除了有限的健保資源合理分配, 其實還可以在不影響健保的公平性下開源節流,讓健保永續。 並且積極立法,改善醫療環境,讓醫療品質更好。

方向一:僑民納保

停保欲復保 應補足之前保費一名台大醫院主治醫師透露,有華僑看診時跟他大讚,台灣健保真的好便宜,只要繳一點錢,就可以拿很好的藥;住院即使住單人房,一天自費三千多元,比五星級飯店還便宜,每天還有專業的醫師與護理師噓寒問暖。

依現行規定,民眾如果出國六個月以上,可選擇「繼續參加健保」或「辦理停保」。如果選擇停保,出國滿六個月後,回台第一天就可以復保看病;但如果出國未滿 六個月就回台使用健保,就得補繳三個月保費之後才能再停保。這樣的制度,讓許多長年旅居國外的僑民、台商,回台灣只要繳一點保費,就可以大享健保資源,對 每個月乖乖繳健保費的民眾而言,十分不公平。

第一線醫師發現,越來越多有錢的僑胞回台就醫,在國慶日前後達到高峰。另一位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師也說,病人告訴他,在國外排膝關節的刀要等很久,不然得花 大錢到私人醫院;而台灣健保只要花不到十分之一的錢,就能得到很好的照顧。「這些病人到醫院付五十元,就可以做很好的治療,非常不合理。」一名大醫院的物 理治療師說。

「只要持有中華民國護照,依法都應該繳保費,健保署不應該讓人民有停保的選擇,應該延續投保,健保的費基應該越大越好。」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說。謝天 仁強調,健保署主動讓民眾停保,「若停保後欲復保,就應該補繳之前的全部保費才合理。」此外,僑民保費便宜,也是另一不公平之處。不少旅外僑胞在國外收入 頗豐,但因沒有台灣的薪資所得,回台後只要月繳最便宜的第六類保費七四九元,便可享受健保。

健保署長黃三桂在立法院答詢時坦承:「這個制度的確不公平,但無法查到僑胞的海外所得。」即使如此,仍可依平均保費金額來課徵僑民的保費。這項不合理的制度已經飽受非議二十年,但遲未解決,健保專家批評健保署因循苟且,應儘速改革。

方向二:論人計酬

致力讓民眾不生病 醫院才賺錢現行健保制度設計大多是「論量計酬」,也就是醫師開藥和檢驗項目越多,醫院的收入就越高,導致各醫院都在衝量,造成許多健保資源浪費與過度醫療。

衛福部次長林奏延說,「論量計酬」制度讓醫療治療處置增加,健保花費宛如無底洞,非全民之福,大家應該要改變觀念,做好疾病預防工作。

為了讓醫院走回正軌,健保署推動「論人計酬」制度,新北市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從二○一二年開始試辦三年,成效顯著。當時推動的院長、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 院長黃勝堅說,金山分院一年舉辦兩百九十場講座、運動會等活動,幾乎一天一場,建立衛教知識也獲得當地民眾信任,養成「小病不亂看,中病才到金山分院看」 的共識,明顯降低民眾就醫次數,讓醫院也有盈餘,「有做的人都覺得不錯」。

「民眾健康就是醫院營利最大來源。」黃勝堅認為,論人計酬的概念很好,醫療團隊是靠關心病人的健康來賺錢,而不是靠開藥、開刀來賺錢,層次比較高。

由於在都會區看病容易,要限制民眾就醫行為相對困難,不少專家建議從非都會區開始推動。林奏延說,下階段要走向區域整合,未來將在屏東恆春和嘉義市擴大實施。

方向三:安寧醫療

重症「救到底」 無效醫療反浪費讓健保資源使用合理,並改善醫護工作環境,關照民眾健康,還有四大醫療觀念仍待革新。

一名台大醫院主治醫師透露,有華僑看診時跟他大讚,台灣健保真的好便宜,只要繳一點錢,就可以拿很好的藥;住院即使住單人房,一天自費三千多元,比五星級飯店還便宜,每天還有專業的醫師與護理師噓寒問暖。

依現行規定,民眾如果出國六個月以上,可選擇「繼續參加健保」或「辦理停保」。如果選擇停保,出國滿六個月後,回台第一天就可以復保看病;但如果出國未滿 六個月就回台使用健保,就得補繳三個月保費之後才能再停保。這樣的制度,讓許多長年旅居國外的僑民、台商,回台灣只要繳一點保費,就可以大享健保資源,對 每個月乖乖繳健保費的民眾而言,十分不公平。

第一線醫師發現,越來越多有錢的僑胞回台就醫,在國慶日前後達到高峰。另一位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師也說,病人告訴他,在國外排膝關節的刀要等很久,不然得花 大錢到私人醫院;而台灣健保只要花不到十分之一的錢,就能得到很好的照顧。「這些病人到醫院付五十元,就可以做很好的治療,非常不合理。」一名大醫院的物 理治療師說。

「只要持有中華民國護照,依法都應該繳保費,健保署不應該讓人民有停保的選擇,應該延續投保,健保的費基應該越大越好。」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說。謝天 仁強調,健保署主動讓民眾停保,「若停保後欲復保,就應該補繳之前的全部保費才合理。」此外,僑民保費便宜,也是另一不公平之處。不少旅外僑胞在國外收入 頗豐,但因沒有台灣的薪資所得,回台後只要月繳最便宜的第六類保費七四九元,便可享受健保。

健保署長黃三桂在立法院答詢時坦承:「這個制度的確不公平,但無法查到僑胞的海外所得。

」即使如此,仍可依平均保費金額來課徵僑民的保費。這項不合理的制度已經飽受非議二十年,但遲未解決,健保專家批評健保署因循苟且,應儘速改革。

現行健保制度設計大多是「論量計酬」,也就是醫師開藥和檢驗項目越多,醫院的收入就越高,導致各醫院都在衝量,造成許多健保資源浪費與過度醫療。

衛福部次長林奏延說,「論量計酬」制度讓醫療治療處置增加,健保花費宛如無底洞,非全民之福,大家應該要改變觀念,做好疾病預防工作。

為了讓醫院走回正軌,健保署推動「論人計酬」制度,新北市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從二○一二年開始試辦三年,成效顯著。當時推動的院長、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 院長黃勝堅說,金山分院一年舉辦兩百九十場講座、運動會等活動,幾乎一天一場,建立衛教知識也獲得當地民眾信任,養成「小病不亂看,中病才到金山分院看」 的共識,明顯降低民眾就醫次數,讓醫院也有盈餘,「有做的人都覺得不錯」。

「民眾健康就是醫院營利最大來源。」黃勝堅認為,論人計酬的概念很好,醫療團隊是靠關心病人的健康來賺錢,而不是靠開藥、開刀來賺錢,層次比較高。

由於在都會區看病容易,要限制民眾就醫行為相對困難,不少專家建議從非都會區開始推動。林奏延說,下階段要走向區域整合,未來將在屏東恆春和嘉義市擴大實施。

過去,不論民眾或是醫師,都認為對重症病人一定要「救到底」,造成過度醫療情況發生。過度醫療除了浪費醫療資源,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蔡宏斌表示,延長死亡的過程,可能導致全身性血管內彌漫壞死,導致病人七孔流血,或是全身水腫,令人不捨。

先後在台大金山分院與北市聯醫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黃勝堅表示,世界潮流已轉變,當不可逆的情況到來,家屬與醫師要適時地放手,「希望每個人都帶著微笑離 開」。根據台北市聯合醫院最新統計,參與安寧緩和醫療的病人,每人每月平均減少六萬元醫療支出,而且沒有人因此住進加護病房,住院比率也從八七%降到四 六%。

方向四:立醫糾法

病人可合理求償 醫師可免訴訟台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調查顯示,醫學生認為,造成醫師人力「四大皆空」最重要的原因是「醫療糾紛頻傳」,目前衛福部醫事審議委員會案件年約五百件,其中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包辦前五名。

有鑑於台灣每年約有三十六.七名醫師被告,遠高於美國的一.二名與日本的十五名,為解決醫療糾紛帶給醫界的困擾,醫糾相關法律修訂刻不容緩。

在各界妥協下,修改《醫療法》八十二條之一,明訂屬於醫療上可容許之風險,不須負刑事責任;並以《醫糾法》草案作為配套,以建立明確的醫療糾紛調解程序,是努力方向。

一四年五月,立法院朝野完成協商,僅保留《醫糾法》草案中關於補償基金來源的條文待協商。但由基層醫師組成的醫勞盟率先反對立法,並在網路上串聯,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擔心,立法後會鼓勵病人求償並責難醫療人員。

外界最期望解決糾紛的補償基金,不少醫師反對自掏腰包出錢。謝天仁認為,風險與利益應結合,健保簽約對象是醫院,醫糾補償基金應由醫院出錢,金額約四、五億元就足夠。為平息醫界怒火,衛福部曾提修正草案,但仍無法力挽狂瀾,法案就此冷凍在立法院。

「《醫糾法》有助醫病關係和諧。」台大法律系教授陳聰富說,糾紛產生後,病患或其家屬要求真相或賠償,醫師則希望不要進到司法程序,立法符合雙方需求,值得繼續努力推動。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27

誰偷走了健保盈餘?

2015-11-23  TWM

缺錢時,人民被逼 多繳保費;有錢時,健保竟失血180億 誰偷走了健保盈餘? 健保安全準備金破兩千億元,這是歷史新高。 然而,舊的問題仍然存在。 給付仍不合理,加護病房一床難求,醫護依然血汗。 收費還有漏洞,讓僑民繼續揩油, 新的問題卻已產生。 不但政府三管齊下,A走健保180億元, 要不要乘機調整費率, 建立收支連動機制,也面臨抉擇。 這攸關你我權益,你,可別輕忽了。

這是一個選擇問題,攸關你我荷包,也涉及公平正義。

走過二十年歲月的全民健保,隨著補充保費的徵收,至今年十月底,安全準備金為二一六五億元,已經達到四.八三個月,超過最高三個月的法定上限;預估到年底會達二二九二億元,高達四.九一個月,創下歷史新高。

過去健保財務一向困窘,最慘時曾向銀行貸款一千億元,好不容易短期內不會有財務問題,應該編列預算,逐步改善過去缺錢沒做的事,包括急重症的支付標準合理化、提高給付涵蓋率等,藉以改善醫療環境,解決醫界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皆空」問題,並回饋被保險人。

然而,這終究只是理性的思惟,在政府財政困難及選舉在即下,健保高額的結餘(盈餘),宛如一塊大肥肉,在短短不到兩個月內,就被政府各單位A走一八○億元收入。

「每年十月全民健康保險會(簡稱健保會)談完健保總額分配,十一月會討論健保費率,但費率還沒談,政府就先腳底抹油溜掉了,抽走一八○億元,留下受薪階級沒受惠,合理嗎?」健保會委員、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批評。

健保收入主要由政府、雇主與民眾分擔,如今政府卻三管齊下,利用行政裁量權「自肥」,也讓股民、包租公嘗甜頭。政府是怎麼做的?

政府帶頭A健保的手法一,是行政院以社福支出提高為由,將對弱勢健保費的補助款,改計入政府原本就應負擔的三六%健保經費,不再另外支付,估計每年健保將短收七十二億元。

衛福部係修正《健保法施行細則》有關「政府每年度負擔本保險之總經費」的定義,原本計算基礎是一到六類的保戶,如今修改定義,把政府所有負擔的保費,如原住民、低收入戶和身心障礙者保費補助款等納入。

由於政府預算採年度制,公告後今年就立即實施。

「這就是自肥!」謝天仁批評,衛福部憑什麼不經立法程序,自己修改行政命令就可以少付錢?

手法二,是減少六十六億元菸捐收入挹注健保。國民健康署主導,修改《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調整菸捐收入的使用分配比例,原本菸捐收入中的七成 要給健保當安全準備金,從今年九月起調降為五成,若以去年菸捐分給健保的二二九億元回推估算,未來每年健保收入將短少六十六億元。

健保署指出,吸菸會造成癌症、中風、心臟病、氣喘等疾病,菸害造成的疾病醫療費用約占各國醫療費用的六%至十五%,台灣每年國民醫療費用約九千六百億元, 估計每年因菸害造成的健保醫療費用至少五百億元。也因此,原本菸捐挹注健保的費用就不夠用,如今再刪減分配比率二成,引發極大爭議。

手法三,是未經健保會討論,就宣布調降補充保費起徵門檻,將股利所得、執行業務收入、利息所得和租金收入四項起徵點,從現行的五千元大幅提高到二萬元,被視為選舉利多。

導火線》片面調降補充保費「拿健保救股市」 各界反彈卻分兩派二代健保前年上路,分為一般保費費率四.九一%、補充保費費率二%,新增的補充保費有六項扣繳基準,包括股利、利息、租金、執行業務收入、兼職所得及獎金,前四項是滿五千元就要扣繳。

由於股巿重挫、經濟成長率難保一%,在健保安全準備金出現結餘後,立委費鴻泰等人施壓,以及財經部會表態支持下,行政院敲定在不動費率的前提下,提高四項 補充保費的扣費門檻,估計有三四二萬人受惠,其中包括二二八萬股民,但健保每年將短收四十二億元,包括民眾少繳的二十六億元,以及政府減少相對提撥的十五 億多元。

然而,這項利多,只讓繳交四項補充保費的人,一年平均少繳七八四元保費,每位股民平均少繳四三五元,金額不大,但政府此舉,卻傷害了健保制度。

行政院調降補充保費起徵門檻決策粗糙,引發公衛界、醫界人士強烈不滿,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公開譴責:「行政院霸凌代表全民的健保會」。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 更直言:「政府不應該拿健保來救股市。」此外,民間團體如醫改會、督保盟、醫勞盟、人民火大聯盟等則共同發起連署,要求政府收回成命,把決定權交回健保主 人的手中,已有九十多個團體加入;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也表態反對,祕書長蔡明忠說,政府此舉有違公平性、合理性。

調降派》付費者、藥師界

一般保費也應降費率 才符合公平正義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郭明政說,補充保費一年不過兩百多億元,和從薪資所得收取的二、三千億元保費相比,對健保整體財務是杯水車薪,大多數的健保財務重擔,還是來自於薪資所得。

在健保會中原本對立的付費者與醫界兩造,因調高補充保費起徵門檻,罕見地同仇敵愾,在十月會議中炮口一致對外;最後卻擦槍走火,超過一半的委員,連署提案調降一般保費費率。

在外界還未注意到健保巨額結餘前,行政院長毛治國與衛福部長蔣丙煌就提醒健保署,應該把多的錢用在解決醫院「五大皆空」等問題,但健保署遲未採取行動。兩個月前,健保會委員知道健保有巨額結餘,也打算將錢挹注到五大科,解決血汗醫護問題。

然而,政府率先偷跑抽走一八○億元,健保會委員在十月二十三日會議中,火力強大,論辯精采。

會中首先炮轟衛福部,謝天仁說:「未經相關流程決定前,衛福部就對外表示健保費率不動,開玩笑!簡直是對我們上下其手嘛!都對外公開說了,已形同定案,現 在才來報告,是脫褲子放屁,沒意義。」女人連線祕書長蔡宛芬質疑,主管機關認為降低保費是其權限,這和降菸捐(挹注健保)一樣,健保會都反對,政府還是照 樣公告。老人福利聯盟祕書長吳玉琴也認為,這些作法都是在挖牆腳,要譴責衛福部。連很少表明立場的健保會主委鄭守夏也表示,這不合情也不合理,但卻是合法 的。

謝天仁接著建議,政府作法已對費率調整法定流程造成扭曲與社會誤解,應該要提早討論費率調整,「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調降費率的機會!」隨後,共有十八名委 員連署臨時提案,支持建立收支連動精神,降低保費費率○.五%,從現行的四.九一%調降到四.四一%。值得注意的是,藥界代表這次站在付費者這一邊,藥師 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蜀平也參與連署。

調降派提案中闡明,近三年提列安全準備金額每年都高於五百億元,且預估保費收入一六年將超過六千億元,顯示現行費率偏高,依《健保法》收支平衡費率審議的精神,至少可以調降○.五%。

主要提案人、工商界代表何語強調,以前汽油價格每次調整,都被罵得要死,但現在每周調整,大家都習慣了,「健保以後每三年調整費率,也應該不會有人罵。」讓民眾回歸理性,這點很重要,只要安全準備金低於一個月,工商團體都會同意支持調升費率,一切回歸正常機制。

維持現狀派》醫界

財務維持穩健 才能解決「五大皆空」眼看苗頭不對,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等六位醫界代表,也連署提案反制,主張維持現有四.九一%的費率,理由是讓健保財務穩健與永續發展。

贊成現狀派認為,醫界在總額框架下,其實是入不敷出,醫療支出每年預估成長六%,但健保給醫院的總額成長率只占三%到四%之間,只能將醫療費用打折支付,是五大皆空的主因之一。

楊漢湶說,全世界實施社會保險的國家沒人採彈性費率,因財務必須維持一定期間穩定。健保費率過去僅調升兩次,卻導致兩位衛生署長下台,可以想像費率調升相當困難,建議在目前財務良好時,保留安全準備,未來財務不佳時,就不須立即調升費率。

健保會將於十一月二十日開會討論費率。依據醫改會估算,健保費率調降○.五%,平均每人每月少繳四十五元。這點錢可能一個便當都買不起,為何十八名委員還是要降?

開第一槍的謝天仁強調,一二年要求衛福部將費率從五.一七%調降下來,當時官方也說到一七年安全準備就會不足,「現在應該要建立制度,才能擺脫政治因素的 干擾。」謝天仁說,一代健保沒有收支連動機制,好幾年不敢漲保費,造成巨額赤字。二代健保重要精神是收支連動,但《健保法》只有收支連動概念,並沒有標 準,因此健保會主委鄭守夏才在會中要求健保署提出細則標準,希望趁健保有結餘時建立收支連動機制,譬如超過三個月準備金的錢拿來當調降保費的財源。

契機》建立收支連動正是時候擺脫政治因素 健保財務才能永續身為公衛學者,鄭守夏和楊志良均表示贊成付費者主張,認為建立機制很重要,因為健保無法擺脫政治,財務就無法永續。

健保會委員要在此時建立收支連動機制,一度傳出「陰謀論」,新政府上台後,看到健保安全準備金豐沛,可能會要求降保費,不如現在先降。

不過,國、民兩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蔡英文尚未對此表態。

平心而論,在健保財源充裕下,若能回歸二代健保精神,建立收支連動機制,值得推動,因為,機會之窗僅在今年與明年而已。

若觀察醫療支出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會發現,台灣占六.六%,低於韓國的七.四%和日本的一○.一%,更低於歐美國家。進一步看政府公部門支出 占總醫療支出的比率會發現,與同樣施行總額預算制的加拿大與德國相比,台灣也低了一到兩成。若要跟上國際增加醫療公平性的趨勢,將來健保收入必須更多,保 費也勢必會漲。

前提》保費早晚會漲

結餘逐年下降 一七年收支將產生逆差此外,由於人口老化與醫療成本增加,根據健保署估算,以現行的四.九一%費率計算,健保到一七年收支就產生逆差,短絀一○一億元,結 餘逐年下降,一八年少三二五億元,一九年少五七四億元,二○年則少八五三億元,缺口越來越大,一九年開始安全準備金將降至三個月以下。

健保署另估算,如果安全準備金要有一個月,健保財務要五年平衡,費率要維持四.九一%;若要三年平衡,則要調整到五.二%;若是兩年平衡,費率應為五.○六%;《健保法》以六%為一般保費費率上限,若超過上限,則須修法。

十年來,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成長率,從三.○一%上升到四.二四%,但健保總額成長率仍跟不上。曾任健保局總經理的政大財政系副教授朱澤民說,沒多久, 醫療支出就會大於保費收入,需要用準備金補足;他不反對現在先調降保費,但必須提醒,未來調高保費的時間點會提前,如果現在不降,提高保費的時間點就會延 後。

因此,這是選擇問題。全民健保攸關全民醫療照顧,應該把政治干預降到最低,現在健保有結餘時,追本溯源,政府A走的一八○億元,應先還給健保,並理性計算 一般保費與補充保費的費率,等比調降,藉此建立收支連動機制,未來健保財務赤字擴大時,全民就必須同意調漲保費,讓健保制度能永續經營。

你,有心理準備嗎?

BOX

健保費率該調嗎,朝野怎麼說?

毛治國:費率不應該動 蔡英文:依家戶總所得計收行政院長毛治國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表示,健保一般保費和補充保費的費率都不應該動,大家不要看這兩年安全準備金多了,事實上每 年健保支出是以4%到6%在增加,看起來已經滿出來的水位,到2017年又有缺口,表面上多了就降,到時候要升嗎?費率調降容易調升難。

毛治國坦言,原本他認為即使是補充保費的門檻都不要調,部分立委說要反映民意,但整體的結構性不宜動,否則過兩年風險反而很高。

健保安全準備金出現結餘時,毛治國立即找衛福部長蔣丙煌詢問,可不可以把多出來的錢拿來調整醫護人員的給付;當時毛治國說,藥、醫院的給付會有人爭取,但 醫護的給付沒有人爭取,現在不只「五大皆空」,幾乎是全面性的,包括工作意願與士氣都受影響,必須考量付出程度和國際挖角,這個問題需要政府出面處理。

不過,當時蔣丙煌回應,健保會已把明年度的總額協商完成,非協商因素有成長。「我本來想的是100、200億元,他說可以拿出50億元,衛福部會要求健保署去盯這筆錢要用在醫師身上。」毛治國說。

毛治國對健保保費表態不宜調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則主張,健保費應依綜合所得稅申報戶之實際所得徵收,也就是民眾每次受領一定金額以上之各類所得, 依固定費率就源扣繳;至結算時,再依綜合所得申報戶總所得,以固定費率及每年應繳總保險費上、下限範圍內,多退少補。

此外,蔡英文指出,政府醫療保健支出應合理成長,達GDP的7.2%,要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體系,合理化醫療服務價格與分配,「未來不再見到打折的點 值。」為改善醫療環境,蔡英文也提出,要強化各縣市健康照護資源的整合與協調,落實轉診制度,讓地區醫院發揮功效;同時強化醫療糾紛處理機制,減少醫糾。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尚未提出醫療政策主張。

撰文 / 林思宇、郭淑媛 研究員.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38

防堵「類黃安」 學者籲修法提高保費 鑽健保漏洞 繳低價享福利

2016-03-21  TWM

旅外富人長期用低價方式享受健保的問題,因黃安事件再次引爆關注; 輿情希望健保署考量民意,修法拉高「類黃安者」們的保費,解決不公不義與浪費的情形。

黃安持中華民國護照回台就醫,由健保支付手術費,引起全台灣社會議論;面對爭議,行政院長張善政雖然表示「心裡不太高興」,但也強調,只要是國民就應一視同仁,且健保財務資料顯示,旅居國外者回台繳交的健保費超過實際使用的健保資源,亦即,對健保財務有正面貢獻。

這些說法完全正確,只要是中華民國國民,都該享有健保;而從資料來看,旅居國外、先停保後復保者的保費收支也的確還是正數。然而,張揆這些看似無誤的回覆,均未觸及這次「黃安事件」問題核心:健保的「量能負擔」精神。

富人爽A健保

打臉「量能負擔」精神

量能負擔,白話地說,就是高所得者負擔較多、低所得者負擔較少。撇開民眾情緒不談,此事之所以引發眾怒,在於黃安自稱年收入新台幣千萬元,卻依眷屬在台灣的區公所投保,每月保費只須繳最低等級的七四九元,這才是整起事件凸顯出的健保漏洞。

據醫界提供的實務經驗,常見的旅外國人不合理使用健保資源方式有三大類:手法一:是「出國停保,回國後又復保」。依《健保法》及其施行細則規定,保險對象預定出國六個月以上,得辦停保,返國日即可復保,原本規定復保後可隨時再停保,形成「回國看完病後就停保」的漏洞;二○一三年後,增訂返國復保滿三個月才可以再次辦理停保,情況才有所改善。

據健保署統計,一五年內短期返國復保又出國辦停保的保險對象計五.七萬人,來自這些人的全年保險費收入約三.一億元,其中有就醫紀錄者四萬餘人,用掉二.八億元的健保。這就是張揆所指「對健保財務有正面貢獻」的部分。

手法二:如黃安,在海外有高額收入,但僅依眷屬在台灣的區公所投保,月繳保費七四九元,生病時就可由健保支付費用,只須付一○%的部分負擔,像這次黃安手術費五十萬元是由健保買單。這類人總共用掉健保多少資源?健保署坦言「沒統計」。

手法三:享受「福保」。這些旅居國外者在台灣名下無財產,只要符合所在地地方社會局規定,就可用低收入戶身分,由國家來付健保費。不只海外人士用此手法,台灣本地人也有人取巧,財產都在兒女名下,自己卻是低收入戶。健保到底為這類人補了多少不該補的保費?健保署說「沒有相關統計」,但應該不多,因為低收入戶還關係到面子問題。

專程回台「很划得來」

住五星飯店付藥費卻摳門

上述第二和第三個手法,正是這次黃安事件凸顯出的問題:旅居海外而無法得知實際所得者,只須繳交低廉保費,完全不符量能負擔的健保精神;恐怖的是,健保署對此完全沒有統計,也就不會知道洞有多大!

據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說法,「有千千萬萬個『類黃安』!」一名台大醫院醫師表示,曾有病患特地從澳洲飛回來做膝關節手術,出院時還說,在澳洲開刀很貴,搭機回台一趟「很划得來」。一名護理師也很不滿地說,有病患因感染就醫,一住就是一個月,治療完成才回去;住院期間不但對醫護人員頤指氣使,還炫耀其在東南亞事業龐大,且是雙十國慶的座上貴賓。他回台灣都住五星級飯店,整個療程所付費用,還比旅館費少。

「他們回台灣都特別會痛!」一名復健科醫師說,詢問病史時,都說痛很久了,直到回台才就醫,這些「病患」多半要求檢查排快一點,物理治療做多一點,因為他們要趕著回去,讓醫護人員很困擾。

還有慢性病患者,趁回台探親時拿慢性處方箋,包括每月約一萬七千元的抗排斥藥物,或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藥物等;有醫師打趣地說,他們都很知道如何「好好」用健保。

對上述問題,健保署署長黃三桂無奈地說:「目前制度的確不公平,但無法查到僑胞的海外所得。」健保署承保組組長葉逢明則表示,保費計算方式都可以再檢討。

不合理的制度要如何改?可採納健保署顧問、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蔡茂寅的主張,對於類黃安們,如果在國外就業,應提出工作與薪資證明,來決定投保資格與條件。

至於外界最關心的,所得是否查得到?全民健康保險會委員謝天仁認為,以黃安為例,可查他的演出紀錄,請他說明,不會查不到;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對此更是反問:「那海峽交流基金會在幹什麼?」而無工作也未就學者,蔡茂寅認為,長年旅居海外,表示其有經濟能力,修法方向應雙管齊下,若欲加入全民健保,應推定其投保資格(平均每月投保薪資)為最高級,維持公平正義,同時調高其就醫時的部分負擔費用比例與上限,就可避免健保變成「便宜又大碗」。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86

醫護加薪 為何難解重症科醫師荒 健保撥92億元 史上最大規模利多

2016-04-04  TCW

健保署大放利多,砸九十二億元全面調高醫師門診、住院診察費等約一成,四月一日上路。然而,採齊頭式平等的分配方式,無法解決重症科醫師荒問題,何以致此?

中央健康保險署四月一日起大放利多,拿出九十二億元給醫護人員加薪,規模堪稱二十年來最大,調幅平均一○.七%。

健保署這次全面調漲醫院、基層院所、急診、精神科等門診診察費用約一四%;以醫院門診為例,已經實行四年的支付額二二八點調升到二六○點,調幅為一四%;基層院所門診診察費也從現行三二○點提高到三三二點;目前健保點值一點相當於○.八至○.九元。

除門診外,醫院包括一般病床、燒燙傷病床、加護病房、隔離病房和慢性病房等住院診察費用,也全面調升約一○%至一四%。

另外,急性一般病床、經濟病床、嬰兒病床、精神急性一般病床、燒傷加護病床、燒燙傷病房和加護病房等病房費支付點數,也調升約一成。以一般經濟病床為例,醫學中心原本支付點數是三○二點,調升到三三六點;護理費用則從二八七點調升到三○七點。

健保如此大放送,醫界卻不全然買單,重症醫師感到無奈,醫界大老更憂心忡忡;原來,是分配出了問題。

後果:醫師寧可做門診

分配不均 恐擠壓住院額度「健保總額有一定額度,當門診診察費調高時,勢必擠壓到住院額度,對醫院發展而言不是那麼正向;健保署希望醫學中心發展住院,不要發展門診,卻又這樣做,不知道想法是什麼?」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點出問題。

台大醫院醫務室主任、外科名醫胡瑞恆也說,感覺這次調漲只是把錢花掉,沒有顧及重症醫師,這樣的結果只會讓醫師「越來越喜歡做門診」,但各醫院門診比重太高,並非好現象。

全民健康保險會付費者代表也覺得調得莫名其妙;健保會委員、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質疑:「健保會決議有要健保署調門診診察費嗎?這樣有扭轉給付不公平的事實嗎?」謝天仁進一步解釋,健保會增加這筆預算,是希望能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在重症科,鼓勵醫學中心做重症,導正現在醫療「該肥的不肥,不該肥的卻很肥」的亂象;但調升門診診察費用的結果,卻讓「會吵的孩子有糖吃」,完全違反健保會的目的。

還原這次醫護加薪的緣由,是因為長期以來,醫界對健保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支付額太低;此外,在總額制度下,點值還要再打八折或九折,一點無法換算成一元。

越來越多醫師抱怨薪水太低、工時太長,加上重症科出現醫師出走或招不到人的窘境,讓外界關注到「血汗醫院」問題。

以重症為例,加護病房一天健保給付病房費二五六○點,加上醫師診察費八○五點,總共三三六五點(約三○二八元),相較於新加坡的八二三.九新幣(約新台幣一.九萬元)少很多,儘管這次分別調升到二八五二點和八九七點,總共三七四九點(約三三七四元),差距仍大。

而不給醫師加薪的「禍首」,則指向健保會中的付費者代表,但付費者代表也喊冤說,健保費用根據每年人口、醫療服務成本增加而成長,現在總額達六千二百億元,醫護不應該如此血汗。

治本:鼓勵重難症醫護

加護病房、夜間值班優先

也因此,健保會乾脆在去年協商時,首度明訂「醫療服務成本指數(包括人事費用、藥品藥材及耗材成本、基本營業費用和消費者物價指數等)改變率」所增加的預算約九十二億元,要用在調整健保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並以「與醫事人員薪資連動或間接反應之方式辦理」,希望能合理反映醫療成本。

健保會希望能藉著增加預算,留住重難症的醫師,卻因沒有白紙黑字,加上受限於調升點數要在「健保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通過,由於該會議中,各層級與各專科的人都有,健保署人員坦言:「只調重難症,案子要過就阻力重重,很難獲共識。」雨露均霑的調升方式,確實皆大歡喜,卻無助於解決醫院重症科醫師荒的困境。健保未來要再調升支付點數時,不妨採用胡瑞恆的建議,優先調升重難症的給付,如拉高困難手術處置費用和加護病房費用等,讓辛苦的人員受到鼓勵。

另外,醫院夜間值班人力吃緊,嘉義長庚醫院院長蔡熒煌建議,增加夜間值班費用,提高誘因,也應納入參考。

健保資源有限,錢如何花在刀口上,應採取有效率的作法,相關單位別再鄉愿了。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