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科技行業為什麼總是讓投資人失望?】 耐力投資

http://xueqiu.com/7096399426/30529797
沒有人能否認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發展是世界歷史進程中最重要的力量,推動著人類歷史的進步,改變著整個世界,.... (更多的好處不再列舉)。

高科技行業,也早就了一代一代的富人,從托馬斯•艾迪森到比爾•蓋茨,再到數以千萬計的新技術發明者和企業家們都創造了致富的神話。也激勵著人們對這些行業和新技術的無限嚮往。

然而,從資本市場的長期歷史統計來看,高科技行業帶給股票市場投資人的收益,相比傳統行業,卻總是讓人失望的!(注意,這裡指的是長期的、大範圍的統計結果,請別拿個案來反駁,否則會犯邏輯錯誤的)。

這是由於【增長率陷阱】或者【跑步機原理】所導致的,兩者表達的意思完全一致:

「增長率陷阱」是沃頓商學院著名教授傑裡米•西格爾(《股市長線法寶》、《投資者的未來》作者)提出的概念。「增長率陷進」是說,決定股票市場投資者長期收益的主要因素,不是公司或者行業的增長率,而是公司或者行業的增長率能否持續超過市場不斷增長的預期。

「跑步機原理」是著名的諮詢機構麥肯錫在《價值評估-公司金融的四大基石》一書中提出的概念。「跑步機原理」 是指,投資者的期望就像是高速轉動的跑步機,而公司的實際業績如同跑步機上跑步的人,當跑步機越來越快的時候,跑步的人就必須跟上跑步機的速度,否則就會從跑步機上摔下來。

反映到現實中,高科技行業,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注意:任何時代都有當時的「高科技行業」和「新經濟」,而不僅僅是今天才有高科技和新經濟)總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投資者群體總是給這些行業以及行業內的公司給予了很高的增長預期,總是在樂觀主義情緒的激勵之下盲目的追隨,賦予了這些行業與公司過高的增長預期、支付了過高的市場價格。

另外一個現實是,高科技行業總是變化最多最快的,在高增長、高利潤和「光明前景」的驅使之下,更多的創業者群體和企業不斷地加入到這個欣欣向榮的行業中,隨時準備著顛覆和消滅已經進入者,而這些首先進入者,也的確不斷的被顛覆和消滅。於是,高科技行業中的絕大部分公司,都屬於「短命鬼」,真正能長久致勝的 「百年老店」 少之又少。

這些行業中,最大的贏家,首先是那些發明了高科技的人和公司,他們將新的技術帶給世界,也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其次是那些投資了這些公司的風險投資家和推銷這些高科技股票的投資機構。當然,還有社會和公眾,享受了高科技所帶來的生活便利和社會進步。

而最大的輸家,卻是在股票市場上購買了這些高科技行業或者公司股票的投資人,他們被高科技和新經濟的光環所激勵,被一群口舌如簧的投資機構所誘騙,以過高的價格購買了這些公司的股票,並夢想著這些公司的業績能在新時代的高速公路上不停的飛奔。然而,帶給他們的,卻常常是掉進「增長率陷阱」,或者「從跑步機上摔了下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06

羅傑斯投資14條箴言(上):成功的投資者總是“無所事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071

國際投資大師、與索羅斯共同創立量子基金的羅傑斯,在其漫長而傳奇的投資生涯中積累了大量的智慧,財經博客Business Insider精心選取的他的14條箴言,相信對每個投資者都會有所幫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1、事實上,大多數成功的投資者大多數時間都無所事事。

當你做投資某個資產時,你認真做了研究,賺到錢,然後拋掉,這時候你需要當心了。羅傑斯說:“這個時候相當危險,因為你會覺得自己實在太牛了。你會覺得投資原來很簡單。這時候,你應該拉開窗簾,看看窗外,應該去海灘休息,去做投資之外的任何事情。因為這是你最脆弱的時候。因為你會想:我得再找一個值得投資的東西,我得重複之前的成功。這太美妙太簡單了,我的資產馬上就要翻三倍了……人們往往會犯這種致命的錯誤。”

2、如果你希望賺很多錢,記得避免多元化投資。

經紀商總是告訴你要多元化,但羅傑斯表示,這主要是經紀商出於保護自己的考慮:

如果你買10只不同的股票,從概率上來講其中可能會有一些不錯的股票。這樣做能讓你不會破產,但也讓你沒法賺大錢。致富的秘訣就是,找到一條好的路,然後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上去。但請確保你的判斷是對的,否則你破產得會更快。

3、令人吃驚的是,牛市會讓許多人犯錯。

在牛市里,人們都會覺得自己很聰明。但所有的大牛市或行業牛市最終都是以泡沫收尾。

4、沒有一條真理比凱恩斯的這句話更靠譜了:在市場回歸理性之前,你很可能已經破產了。

在1970年早期,羅傑斯做空了6家公司,但最終沒能堅持住提前撤離。他意識到,他缺乏那種做控制需要的“定力”。兩三年之後,這6家公司無一例外全部破產,“我覺得自己簡直是個天才。但我卻問我自己,既然我這麽聰明,為什麽我卻沒有變的有錢呢?”

這是一個典型的聰明卻沒賺到錢的例子。我曾經很聰明,但差點破產。我不明白市場為什麽會這樣。

我領悟到,在華爾街,沒有一條真理比凱恩斯的這句話更靠譜了:在市場回歸理性之前,你很可能已經破產了。

5、無論我們現在怎麽想,10或15年之後這些想法都未必是對的。

投資者必須記住,變化是永恒的,每個人都應該學著獨立思考。正如羅傑斯所說:“你回顧歷史,找到任何一年,想想當時人們覺得無比正確的東西,就會發現,15年之後這個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於是我領悟到,要時刻明白事情會在將來改變,要與大眾做不一樣的思考,人們幾乎總是錯的。如今,我當然還是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但我學到的是,如果你想成功,就試著從未來的角度思考問題。”

6、如果你想成為幸運者,請做足功課。

羅傑斯曾經在鉆探公司Helmerich@Payne業績很糟糕的時候對其進行了投資。因為他註意到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庫存已經開始萎縮,供應開始出現危機。最終,他的研究收到了豐厚的回報。他的一位朋友忘了羅傑斯曾對他提過這一想法,於是他將羅傑斯的成功歸咎於運氣。羅傑斯說:

“你可以整天做各種投資,但除非基本面是對的,否則你不會有什麽收獲。如果基本面大體判斷正確,好消息接連不斷,你覺得這是運氣嗎?如果你希望成為幸運者,請做足功課。”

7、走自己的路。

羅傑斯曾說,在他投資生涯的早期,他總是覺得別人知道的比他多,於是他試著模仿他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當他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時,他最終是正確的。在那之後,他開始更加聽從自己的想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85

好友追憶《謹言慎行 為人、經商重視風險 低調首富 總是「看清楚才揮桿」

2014-10-13  TWM  
 

 

蔡萬才驟逝,讓許多與他長年深交的好友措手不及,徒留許多懷念;尤其是他儉樸的個性,身為首富依然不改其志,以及他對另一半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尊重與扶持,讓老友回憶時笑中帶淚,更留下老一輩企業家的優雅典範。

口述‧王玉珍 整理‧洪依婷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溘然離世,令人遺憾,《今周刊》邀請與他情誼深厚的老友──前監委、華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玉珍,暢談另一面的蔡萬才。

兩人的交情,從二十多年前蔡萬才任職立委期間就已結下,二十多年來,無論風吹雨打,維持每周一到兩次的高爾夫球敘,他說在球場上,「蔡總裁的每一步、一回身,都是小心謹慎,看清楚四周環境才揮桿,和他的經商、為人之道,處處都是風險管控,同樣的道理。」以下是王玉珍的訪談紀要:最後一次和蔡總裁見面,應該是在八月二十二日吧,因為九月他和家人去了法國,才剛回來,前兩天我們還在約下次打球的時間,沒想到就……。

總裁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他的萬貫家財,也不是他的身分地位,反而是他平實、儉樸的習性,和絲毫沒有架子的好性情。我們常笑他說:「你這樣哪裡像首富呢?」他勤儉持家,我們每次打完球,偶爾一起吃飯,多餘的食物,他會打包帶走,一點都不覺得不好意思,給家人、給隨扈都好,就是不能浪費食物。

連淺酌幾杯,他都不挑什麼高檔紅酒,他最愛喝威士忌,加點冰塊,這樣就夠了;有一次他的兒子請客開了好酒,他剛好推門走進去,兒子馬上推說:「這酒是客人帶來的。」兒子也深知老爸的儉樸個性。

他,沒有首富架子不喝高檔酒 一只錶用十幾年他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很平淡,全身上下沒有什麼名牌,拿錶來說好了,手腕上一只SEIKO精工錶,一戴就是十幾年,他還誇這錶好,很準,不會壞,他說過自己是創業者起家,看盡社會的辛酸苦辣,人要懂得知福、惜福,不浪費。

大家看他首富之家,家大業大,其實他最重視風險,凡事謹言慎行,小到我們吃飯聚餐,如果當天都是好友,他高談闊論,引經據典,又幽默風趣,大家都喜歡聽他開講;但只要席間有陌生人在,他就笑笑地聽,不說話。

而在經營公司上,他常告誡我們要居安思危,好的時候要小心隨時可能有風暴,但真的遇到風暴,他又說:「不會永遠是最低點,你該危機入市就要勇敢危機入市;可是你要有耐心、有毅力去等待好的時光到來。」他的「風險說」很多朋友都聽過,但他並非一味風險趨避而已,大家沒有體會到的,是他做完所有風險評估之後,仍有孤注一擲的勇氣與決心。

他曾經親口跟我們談起他人生最精采一役──就是一九八九年時,他在國泰人壽股價一千五百元以上高點開始,一路賣出,最後全部賣光,換得兩百億元現金入袋,成為富邦集團的開山基石。

他,沒有三妻四妾敬重妻子 總是讓她走前面「賣股」動作看似簡單,但他告訴我們,為了這一「賣」,他當時是幾天幾夜不睡覺,絞盡心思不斷思考,把所有的因素全部反覆想了又想。最後,就如他自己說的,「居安思危」,他拍板一賣,就此扭轉人生。

他的事業版圖一路茁壯,社經地位當然也越來越高,但他二十多年來個性卻始終如一,他無論和我們或朋友約時間,從沒有大老闆的派頭,通常都比約定的時間還要早到;許多朋友和他約會,時間一到,發現蔡總裁已經好整以暇坐在那裡,都會嚇一大跳,但他老人家說,「凡事準備好就不會出錯。」而且他從年輕到老都謹守一個原則,就是「每頓飯局都是從頭吃到尾」,他不跑攤,絕對不會吃到一半,還要趕著去下一攤,他說這是對主人的尊重。

蔡總裁一手建立富邦集團,算是台灣第一代的創業家,但他和其他台灣老一輩企業家不同的是,他沒有三妻四妾。他也以此告誡兒子說,「阿忠、阿興啊(蔡明忠與蔡明興),家庭很重要,千萬不要製造無謂的負擔,造成家庭風波。」而他自己當然力守這項原則,他的太太也經常和我們一起吃飯,席間蔡總裁因博覽群書,尤其對台灣近代史的研究,幾乎已到「專家」層級,對於許多歷史典故、政治人物,他都可以細說分明。有時他越講越開心,難免流露鮮明的政治立場,他的夫人就會適時出來緩頰說,「別說這些了,吃飯吧!」至今私下場合,經常是他讓太太走在前面,從小地方就可看出他對太太的敬重。

失去蔡總裁就像失去一位老師,他教我的一言一行,做人處世,很值得給年輕人當榜樣,他是令人敬佩的優雅企業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78

散戶心理學——一張圖解釋你為什麽總是虧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32

受認知偏見影響,投資者的行為習慣恰恰是投資中最大的風險。“貪婪與恐懼”主宰著投資者的整個投資周期,最終的結果就是投資者們往往“高買低拋”。

啥也不說了,直接上圖吧。

investor-psychology-cycle-082814.png

如果你覺得感同身受,那麽你應該知道自己為什麽會虧錢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05

散戶心理學——一張圖解釋你為什麽總是虧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32

受認知偏見影響,投資者的行為習慣恰恰是投資中最大的風險。“貪婪與恐懼”主宰著投資者的整個投資周期,最終的結果就是投資者們往往“高買低拋”。

啥也不說了,直接上圖吧。

investor-psychology-cycle-082814.png

如果你覺得感同身受,那麽你應該知道自己為什麽會虧錢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96

企業裁員總是在香港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8.html

今天聽到渣打要裁員200人,香港員工佔100人,管理層為求自保,總會找打工仔開刀。這新聞令止凡想起數月前,曾經跟朋友討論過她公司的裁員問題,她早前就收到公司通知,將會被裁員,而這消息亦不止她一人收到,而是差不多所有相同地區的員工都收到。



朋友認為那次被裁員的原因,不一定代表問題在員工一方。她所服務的公司是世界性的,而且世界各地的員工都有所交流。據朋友透露,公司是因為要減人手, 所以需要作全球性的裁員作「交數」的動作,但結果就只有香港及新加坡這兩個地區的員工被大幅裁減,獲留任的也可能要大減薪金之類。

下意識一想,是否代表香港及新加坡這兩個地區的業績都很不妥呢?這些員工都最應該裁減呢?答案非也,這兩個地區的成本效益都是最高的,業績好,員工薪酬一般,而員工福利就相對少,所以按業績來作裁員決定,不可能先裁這兩個地區,反而保留歐洲大部份員工,實在奇怪。

那為何朋友工作那家公司的管理層會作出如此的決定呢?朋友提出了一個非常合理的原因,是因為歐洲大部份國家都有很好的勞工法保護。例如這家公司主要地區芬蘭,要裁掉公司的員工是非常高難度的動作,員工可以以有很多途徑及條例去控告公司,在芬蘭作為資方都會非常小心,因為裁員成本都可能會非常之高。在這些地區,要減員工成本的話,只能夠以自然流失,別無他法。

那全世界最資本主義的地方,法律條文又最保護資方的地區是哪裡呢?就是香港,與及常常與香港作比較的新加坡。作為管理層,最快交出業績的方法,雖不是好方法,但也最快見效的,就是cut cost、裁員。裁員的話,應找最無麻煩的地區,還是會先找這兩個地方「開刀」呢?這分析把整件事情都合理化,解釋了為何業績好,成本低的地區,反而被人先裁員。

這又令我想起多年前匯控在香港大裁員的事件,記得當年金融海嘯來襲,匯控管理層需要cut cost,用最快捷的方法,全球裁員「交數」。當時報章大肆報導,明明在金融海嘯之下,全球餘下少數還能賺錢地區,而且是賺得最多錢的地區是香港,但裁員最厲害的就偏偏是香港,為何貢獻越多,越保不住自己份工呢?朋友這個親身故事,就給了我們答案。

確實,我不敢說很了解世界各地的勞工法,在香港及新加坡裁員是否最容易,我也沒法去考究,朋友分析的原因也沒有好好驗證。不過,我偏向相信這個結論,因為結果太反常了,我相信香港及新加坡的競爭力一定相當十分之強,但如果多家世界級公司在裁員決定時都作這樣的決定,我想它們也衡量過利弊,認為裁人請人的動作,還是這些地區最方便,這是企業家的天堂。

今天看到渣打出手,近日渣打業績低迷,我曾經出文分析過渣打的問題與價值,見《渣打出事後還值多少?》,當時分析了渣打的核心問題是韓國業務,這個市場自2007年至今只貢獻了合共20多億美元,但近一年多的資產減值已經把過往的所有盈利輸清有餘,就是這個原因整個公司業績被拖累了。管理層多次表示未有放棄韓國市場的打算,但又要救回公司業績,於是決定裁員,又是在香港大手開刀。這對股東可能算是個好消息,但作為打工仔,可憐也,還是要自強吧。

很多人都會問,到底如何看一家公司的管理層質素,我會話最好在公司有大事情發生時,看看公司管理層如何應對。今次渣打這個做法,並非對癥下藥,只是為交業績,就減成本,這個邏輯會令公司越縮越少,並非可取。其實,美國及英國出產的CEO,最叻就是這一招,年薪過千萬,合約期內賺幾年錢已經很和味,在任內瘦身裁員,利用減成本來極速交數,之後再分bonus,談何容易,公司問題有否得到解決呢?下一任CEO去想吧。

從這次渣打裁員看到的管理層決定,沒有解決公司問題,並非長遠對公司有利,亦非可持續性的決定,純粹為交業績做靚盤數。至於渣打的投資價值,我還在等它「出血」的一刻,在此特別要提醒「渣打同香會」,萬事小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33

從羅永浩、羅玉鳳談陳年的凡客經:為什麽總是叫好不叫座?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5/148906.html

羅永浩、羅玉鳳的天分差異顯著,但是都靠認真和真實獲得了很多粉絲的喜歡,對比N次轉型、每一次都極盡找存在感的凡客和陳年,似乎羅家人更接地氣兒。在光環籠罩下的陳年,總是讓努力讓凡客在聚光燈下,但是,回望一下,叫好不叫座,凡客怎麽了,陳年怎麽了?

 
元旦假期,閑著沒事,把羅永浩的個人演講視頻當電影看了一遍,頓然對羅永浩充滿了好印象,誰說人家老羅只有情懷,人家是勇者無懼,stay hungury,stay foolish,用心去做產品,用嘴講故事,用情籠人心,工匠精神不是鬧著玩的。羅家的另一枚瑰寶-羅玉鳳雖然是營銷公司審醜營銷的意外收獲,但是,總是能用那蹩腳的英文和真實的文字表達出簡單而樸實的道理,不少人也在為鳳姐點贊。
 
羅永浩、羅玉鳳的天分差異顯著,但是都靠認真和真實獲得了很多粉絲的喜歡,對比N次轉型、每一次都極盡找存在感的凡客和陳年,似乎羅家人更接地氣兒。陳 年的凡客幾次轉型,抄這個拷那個,弄來弄去,刷了無數的存在感,卻依舊沒有真正贏得長期的粉絲群體,在光環籠罩下的陳年,總是讓努力讓凡客在聚光燈下,但是,回望一下,叫好不叫座,凡客怎麽了,陳年怎麽了呢?
 
品牌之惑:凡客到底是什麽
 
凡客創立之初是複制ppg模式賣襯衫,模仿ppg走單品襯衫路線,ppg通過報紙廣告+電話銷售的模式建立快速的體系,凡客改成互聯網廣告+電商的模 式。凡客在早期的公關傳播里都在往ppg上靠,但極其廉價,質量自然步入ppg,但ppg很快出現了問題(現在已經關閉),凡客就立馬調轉公關口徑,說自 己不是ppg模式,並且開始增加服裝品類,開始講新的故事。
 
早期凡客邀請了很多媒體意見領袖為其襯衫代言,這種方式在 六七年前還是比較酷的,凡客也通過這種方式快速在互聯網圈建立了討論熱潮,各種牛皮和吹捧源源不斷,當時京東還不是特別大,國內B2C電商像樣的也不是很 大,凡客塑造了自己獨特的電商理念和故事。當時,圈子見面都會談及穿的是不是凡客的襯衫,應該說也流行過,我也穿過幾件,但是,一件事兒之後,我再也沒有 穿過凡客的衣服。
 
有一天,我坐出租車,發現司機穿著黃色的襯衫,回來時候坐車,司機還是穿了一個黃色的襯衫,我問了司機,發現是統一發的凡客襯衫,我從此再也沒穿凡客的襯衫了。
 
找韓寒王珞丹代言,凡客體誕生,在當時的聲勢很大,恰逢新浪微博的高潮期,凡客體成為社會化營銷的經典案例,直到今天凡客體的對話方式也在被很多傳播策 劃所借鑒和采用,按照營銷的氣勢,大有氣吞山河的感覺。但是,高的曝光率是建立在高的營銷廣告費之上的,而凡客的服飾價格偏低、質量較差,導致客戶忠誠度 低,很快就出現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此階段的凡客主打年輕人群體,在韓寒等明星代言廣告鋪天蓋地、遍布北京的地鐵路牌時候,凡客的品牌氣質是很好的,也是相 對有格調的。
 
不知道是出於購物籃的豐富化需求,還是由於京東崛起的壓力(當時傳京東收購凡客很多次),凡客突然 開始走向百貨化,可能當時陳年看到京東的強勢崛起感覺到綜合平臺電商才是王道。凡客又要傳播自己的平臺化電商的理念了,凡客的百貨化時期的品類方式很像現 在的小米,但是,凡客沒有今天那樣的性價比和粉絲社群,做來做去,其實百貨化電商對供應鏈需求更高、對營銷要求更高、對運營要求更 高,凡客的百貨化在某一天終於維持不下去了。
 
現在凡客又砍掉了百貨,回到聚焦服裝領域,開始關註產品質量,重點傳播了陳年的白襯衫情結,回頭看看,凡客六七年轉了一個圈兒,又回到了原點,回到了老老實實地遵守服裝領域的行業規則,也開始關註利潤率了。不知道是陳年 自身的覺悟,還是沒錢燒,投資人不願給錢燒之後的無奈選擇,但此時凡客的目標人群是誰,品牌文化又變成了什麽,凡客到底是什麽呢?
 
屌絲之謎:他們是誰?
 
凡客的歷史是一路圍著屌絲青年走的,廉價的產品、青年偶像韓寒的代言、勵誌的凡客體,當我還是一個準屌絲的時候我一度信了一陣子,可是後來凡客產品的質 量實在是地攤貨級別,我這屌絲也不願意把自己和凡客進行心靈連接。話說,當時我住在西苑,路邊的線下店賣的襯衫也不是很貴,質量要比凡客好很多,我作為互 聯網信徒,似乎不覺得凡客這個互聯網品牌能帶來什麽共鳴和炫耀。
 
還有一個場景是韓寒代言那個時期,走在大街上突 然到處是一個顏色、一個樣式的凡客衣服,頓然覺得很沒意思了,一點都沒個性,完全是生活的蹩腳場景,我這樣的年輕人感到很沒面子,也沒特點,處於極屌絲群 體可能不會在意這個,但是稍微像樣一點的屌絲也不想自己那麽的遍地雷同。
 
屌絲青年們真的那麽喜歡所謂的簡單極致 嗎?服裝是媒體,傳達一個人的品味、心情、自信,對於喜歡個性化的年輕人群更想展示不同的自己。陳年早期把廉價當成福利去面對年輕消費者,事實表明沒有換 來忠誠度,因為凡客早期產品太垃圾,後來,凡客推出一個相對高一點價位的品牌系列平臺,但是,等於否定自己的主品牌。
 
屌絲青年不是矮窮挫,他們不是只算經濟賬,他們有自己的精神、信仰、愛好、習慣、追求,沒有人不喜歡用好東西,階段性的選擇廉價凡客,等他們有錢了,就 走了,去找他們認為更高級的品牌和產品。很奇怪嗎?很正常。是一個正常人都不會喜歡地攤貨,凡客沒有做到性價比,做了那麽多廣告,也絲毫沒產生任何品牌溢 價,用作平臺電商的流量思維在做一個品牌,還做得是快速成長階段的青年人的定位 ,穿凡客很快不是時尚,而變成沒品位,屌絲?你覺得自己屌嗎?是的,每一個人都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屌。
 
模式之困:缺乏深度思考的膚淺模式
 
凡客的產品模式變來變去,商業模式變來變去,品牌故事變來變去,陳年始終是行業的焦點人物,他們擅長包裝自己,卻不擅長做產品,以至於 燒了那麽多錢、用了六七年時間,才明白服裝領域和零售領域的一些常識。這是一個悲劇,當年的投資人們估計也是一幫整天說投資就是投人的家夥們,但事實上, 連我這個小創業都明白的道理,凡客這麽大公司、這麽多·光環的人物,居然他們搞得暈頭轉向。現在再問問那批投資人,你們投資陳年的哪一點,分析分析吧。
 
當年做服務的公司也做電商,因為沒有正確的選擇商業模式而沒抓住機會,後來被淘汰,我一直對自己沒有更加果斷地去說服大老板走我設計 的戰略而感到遺憾,其實,不是雷軍這樣的兄弟撐住陳年的場兒,陳年和凡客早就關門大吉了,在商業社會有一個好處是市場不管你是名人還是草根。
 
一個好的模式是需要有廣泛經驗的人進行深度思考而得出的,像凡客這樣看著別人的模式表象抄來抄去,完全是陳年等決策層缺失深度思考的表現,商業模式如此的膚淺和浮躁,這 不是時代機會問題,就是人的能力和智慧不足的問題。盡管套著光環的陳年和凡客高管們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用自己錢創業的創業者很容易發現這一點,凡客只是 用一個假象掩蓋另一個假象,沒有抓住商業模式的核心。
 
塵埃落地的凡客,回歸到做品牌品質的基礎原點上,但是,這樣的獨立B2C需要極高的客戶忠誠度才能抹平流量成本高的成本曲線,像劉爽nop做產品很好,也沒有堅持下去,在 中國消費者目前消費習慣情況下,獨立品牌商首先要考慮進駐天貓和京東,放下傲嬌的身段,做馬雲和劉強東大盤上的花草,用別人的平臺過自己的日子。
 
靈魂之路:服裝是一種媒體
 
在多年前,我 服務的電商公司選擇做服裝品牌的時候,是在用運營驅動選款,用爆款驅動供應鏈,當時,我跟同事指出這麽玩的致命傷是 服裝沒有靈魂,最後難以塑成品牌,尤其是對沒實力鋪天蓋地廣告的中小電商公司。一旦服裝沒有靈魂,沒有自己的獨特性和用戶關懷,那麽,這個品牌就淪為沒有品牌識別和品牌溢價的沈默品牌。
 
服裝是一種媒體,服裝設計是一種表達和對話,如果你不想把服裝品牌搞成大媽超市購物的湊單選項,那麽,你的服裝就需要取悅一些人、拒絕一些人。如果你想 取悅於所有人,你將失敗,如果你因爆款而被動驅動,那麽,你將萬劫不複。服裝是有季節的周期性、人喜歡的周期性、流行的周期性等多維度周期性屬性的,一切運營和供應鏈規劃都不應該超越類目規律。
 
陳年回到正確的原點,我替他高興,也替他擔憂,因為凡客的品牌故事可能 又要變了,看中年輕人市場,卻鐘愛白襯衫。白襯衫對於我個人而言,是幾年都不願意穿的,那麽莊重的服飾我不知道什麽場合穿,我也十幾年不穿西裝,我不太理解陳年到底想讓凡客傳遞給哪一些目標人群,還是放不下他那中年大叔的個人小愛好。
 
文/柳華芳,微信公眾號:小芳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03

為何溫哥華人總是快樂和陽光⋯⋯(2)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5/01/2009150056-60-856.html

巴黎:

大概2009年,筆者曾經差小小就能買入這個有一萬三千呎地,上面約1500呎的爛屋,我太愛太愛它,後園是約5、6層高向下的大斜坡, 自己看到的是未來加一個六角形60平方呎的小木平臺,稍為延出於斜坡之上,每日黃昏坐在這��看著沈沒於海上的日落,讓它把日間不應記的事一起沈入大平洋去。

最後卻是由另一人以85萬加元(@6.4對換)購入,花了一年時間改造,並以258加元賣出,筆者估計改裝費用約60萬元,

 
 
(這間屋差小小就會給我一劏為二成兩間各自二千呎向海相連屋,最後還是和它無緣,就這樣便決定回港)

如果Blog友也有意建自己的Dream house打算,最好是在小朋友還小的時候動手,你和他們都會有很多美好的回憶,一旦他們上大學,獨立屋就會便變成empty nest。

自從兒子升上大學,筆者便從接近大自然和典雅的西溫搬回較城市的溫哥華False Greek以南的奧運選手村。False Greek 一溪之隔對面就是市中心Yale Town,整個Yale Town社區是由一個精彩的香港移民林思齊構建,林思齊最愛櫻花,他說櫻花的開花很獨特,它會全部一次過毫無保留地盛放,用盡每分力,然後就落幕,以此比喻人生亦應如是,不要留戀、留下一絲遺憾。David Lam 從兩手空空而來到成為BC省督,他本人也像一顆櫻花樹,他這句說話也影響筆者。每年的3月中-4月中是溫哥華的櫻花節,溫市中心街道也種植很多的櫻花都在這一個月全力的盛放,Blog友可在3月份乘Skytrain到市中心的Burrard Station下車賞花。

 
(這就是車站旁邊的櫻花,美麗嗎?第一次看到遍地落下的櫻花,還以為是飄雪,櫻花的花開花落有如Leslie Brown 說的「來要豐盛;去要灑脫」)

隨著櫻花落下,溫哥華便正式步入最美麗,最美麗的天氣。溫哥華和加州的天氣都是非常適中,但加州很小下雨,溫哥華冬天是頗多雨水,但夏天就小雨。亦因為冬天多雨,一到4、5月轉季,山頭翠綠,百花齊放,大陽和暖,日長夜短,大陽要下午9時才下山,居民吃過晚飯,或帶狗狗走走、或到朋友家聊聊、或出來喝杯,都是主要娛樂,年輕人就會飛車、去Club 和Rave Party。
 
筆者住的奧運村距離市中心5分鐘車程,金融海嘯令原發展商破產,筆者買入的價較早一批的業主平了30%,但買了之後加元卻下跌了20%。筆者有失亦有得,因為每月支出和供款也下降了20%。現時一個一千6百多呎復式城市屋實用望海單位,只是港幣700萬左右。
所以朋友買外國物業必須要先了解外兌的對沖風險,但如果現時才想移民並在當地生活,以整個大溫哥華最優皮、中上的區域來說,是非常合理。


 (這是海濱區奧運村一角)

講開奧運,不得不提溫市最出名的冰上曲棍球「加人」隊Canucks,筆者第一次踏入溫市的Zellers 百貨店時,看到所有衫都有這個Logo,當時大鄉里以為是溫市旗或BC省旗,可知加國人對這快速、身體全接觸的運動有多深愛,香港合和企業胡文新留學加國亦愛上這運動,並把它引入香港。

2010溫歌華冬奧決賽,加拿大加時由Syney入了即時死亡的一球勝美國,全市喜喜洋洋,筆者是超級足球迷,但就是Ice Hockey的新丁,請相信我,Syney這一球帶來的震撼和馬納當那對英國那場比賽一個扭過6個入球同樣精彩。

 

另如果你是溫哥華居民,不管你的階級,你是可以在2010冬奧前,在你住的社區申請手舉從雅典千里傳來的奧運聖火,跑一段路傳給下一位居民。但香港那一次傳奧運聖火卻只限於達官貴人,當日尚未是特首的梁振英故意手拿聖火慢動作把半分鐘路程拖長數分鐘,一副洋洋自得的笑臉。

在彼邦任何節日活動都是與民同樂,因為這些活動的錢本來就是百姓的。
 
(2010冬奧溫市著名潮人購物街Robson Street封路,全面投入與眾同樂其中一景)

溫哥華市中心的設計是全球建築師公認最美麗的,他們為了保護山脈線,前排近海邊的物業高度受限制,後面的建築物的高度也不能像屏封阻擋山脈。

從選手村沿False Greek向西步行20分鐘就可到達很出名的Granville Island,這個在Burrard橋底的舊貨倉區被改成遊客必到的地方,有小朋友玩的,街頭表演的廣場,海鮮、水果市場,岸邊餐廳,精品商店,美術學院。7月1日的加拿大日,這裡都有巡遊表演,非常熱鬧,加拿大的獨立是全球最文明的,就是82年把那本憲法從宗主國英國放回加國,加國隨即擁有修改權力,正式獨立,在一個文明、來去自如的國家,政府是人民的公僕,國家只是人民的象徵。

 
(這是Granville Island 的一角,夏天遊客和本地人都喜愛到)

若從奧運選手村向東步行十多分鐘就是唐人街,有唐人的地方就有大統華超市,這個臺灣移民真是了不起,用了20多年創立這現代化、企管化超市,連傳統的大企Lobslaw也要出手收購她,老板娘老馬仍有火,只給50%,因為亞洲移民越來越多,很多中港臺日韓客戶都常光顧她,Lobslaw年報顯示,大統華增長和回報率更佳於lobslaw。

唐人街的中橋互助會是很值華人尊敬,移民來到之後會第一時間找她,因為有很多醫療咭、工咭、就業和稅務問題都需要人幫助,她們夏季暑假也會辦暑假活動(summer camp),我們第一年未慣,小兄妹也參加了她們的營,其後第二年開始就在參加自己居住的社區的活動。若Blog友的小朋友暑假想到加國體驗生活,也可入讀這些暑期班,不過要小心,因為玩了一次之後他們很可能不想回港。

加拿大強調多元文化,這和美國一煲滾很大分別。因此來自各國不同地方的移民都會各自聚居一處,而列治文(Richmond)的第三街,是北美最大的唐人社區。還記得舊啓德機場辦好Check in,然後到九龍城食午餐嗎?第三街就在溫哥華國際機場出口那條直路的右手轉灣開始,就如九龍城和機場距離。

烈治文的酒樓中䬸味道,較香港還好。可能是因為大廚專業移民是非常高分,國內很多好手都移民溫市,所以中菜水準越來越高。雖然烈市己很多國內移民,但港式生活仍然非常濃厚,筆者就時常光顧老牌香港人酒樓「麒麟」,「鴻星」,「富大」,「新端華」等等。第二類很容易移民的專業是園藝,加國是全球最大的自然聖誕樹場,每個獨立屋有前後花園,一個星期剪一次草,唔嫌粗重,生意做到你儍都得,本地重工業就沒有東岸般熱鬧,但就有很多科技公司卻長期要人,包括巨企Microsoft就設在Richmond, 而另一遊戲霸企EA,就是正宗本地本拿比(Burnaby)出產,筆者並非遊戲迷,不過仍然很愛玩它的「Need for speed」。

如果你是90後,只要來加國讀兩年Post secondary diploma,畢業前找到工作,Visa便能延期,你便9成9能成為移民了,因為在當地辦理移民都會是優先,另外因為你受過當地教育、己有當地顧主聘請、有加國經驗、年青,差不多己爆分,這些都較海外申請者有絕對優勢,現在加國是缺人力而非資金,況且一旦入了國際大企業,就很易派到不同國家工作,因此有計劃的兩年學費投資是非常值得。

坐落在第三街夾Cambie街的香港仔中心重建後就成了列市地標,新名字叫「時代坊」,發展商就是香港三劍俠之一的馮景禧大仔,他也是華語新城電臺和電視老板。附近其它的Mall有「八百伴中心」,「城市廣場」,「大古廣場」⋯⋯,而王維基的長途電話公司「城市電訊」就在「帝國商場」內,筆者都是用他的本地和香港二電話號任打任接。很多80年代電視明星移民溫市都喜愛住烈治民,肥肥未死時也是住烈市,欣宜讀大學UBC時才搬去溫哥華西區。靚女華姐李亞男和謝婷婷都是UBC畢業。









(這是重建後的時代坊)


溫哥華市連同素里、本拿比丶高貴林丶西北溫哥華丶烈治民丶三角洲等統稱為「大溫哥
華」,出名多靚女。筆者20年前還年輕時,第一次踏進Safeway超市,就被那聯合國靚女群收銀員吸引,日子久了,發現唐人靚女也不小,可能地��人傑,多屆全球華姐的前三名總有溫哥華。筆者的姨生女就奪了本拿比CrystalMall的cover girl,鍾嘉欣也是先奪cover girl,後被選為溫華姐再贏全球華姐,姨生女的同學就是另一位甜美華姐「香x」。溫哥華的女生是很爽的,出街AA制,即使你是無車無樓的怕醜仔也願和你一起做朋友外出,「香x」,鍾嘉欣,李亞男都是很典型溫市女生性格,當然底線仍然是要尊重女生,這個你懂的。


(這video對溫市地區女生性格分別是有點誇張,不過漂亮程度或仍未夠)
烈治民是全球最長壽的城市之一,有人說香港才是,但長命得來住劏房,有什麼意義呢?烈市居民是全球最快樂人。大溫老人到60歲就可領取老人金,大約是加元一千蚊一個月,"這並不是福利"而是他們應得的,概念就是來自他們後生時扣起薪金的一部份,所以這一千元是要扣稅,非常公平。為了鼓勵老人外出,老人買幾十蚊的交通年票,全年除了飛機外,所有公營車船任搭。

自從自由黨上場之後,BC省便欣欣向榮,自由黨是中間時左時右派,無論福利、工商政策一直拿得很準,省長Gordon Campbell把公債大幅減少,工商業蓬勃發展。不過兩項政策的推行,導致他下臺。一項是加汽油稅,而死癥就是未有廣泛討論下加的銷售稅(實際是減工業加銷售),在反對黨無足夠票勸退下發動了全省民公投,一個十數年受人愛戴、尊敬的省長就這樣下臺了。

雖然Gordon Cambell的能力還是被公認,但文明社會就是這樣,不尊重百姓的公僕是要付代價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86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據說這是5月A股最重要的一張圖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39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據說這是5月A股最重要的一張圖
作者:張憶東



面對瘋牛行情和糟糕的經濟,興業證券張憶東團隊認為管理層可能會出手降溫股市,並強調5月下旬是一個關鍵時點,投資者須密切註意政策走向,一旦政策面出現像96年“十二道金牌”般的轉向,上證指數可能會迎來一輪至少10%的大波動。


最高潮的演繹將呈現“大尖頂”和“小尖頂”兩種情形,兩種情景假設分別在於前者是“政策對於瘋牛風險不知不覺並且不斷火上澆油”;而第二種情景的假設是“政策調控後知後覺但是循序漸進不斷加大力度”。近期,A股市場的樂觀情緒繼續強化,杠桿上的牛市已經亢奮,融資融券余額突破1.75萬億,股票賬戶數達到2.01億戶,交易賬戶占比創歷史新高。


面對瘋牛行情和糟糕的經濟,政策調控略顯滯後且是溫和出手,顯然較難輕易壓制行情。但是,隨著調控逐漸加力,二季度行情出現“小尖頂”的概率大增,行情向著我們預測的最高潮的第二種情形演繹。因此,最新策略提醒在目前的“瘋牛”階段,可能重演當年連續12條政策的調控才能讓牛市慢下來的那一幕,提防5月中下旬的風險時點。


面對杠桿上的牛市,投資者最需要提防的“大殺器”是針對股票配資業務的“去杠桿”。如果未來數周在“保增長”、推進債務置換的背景,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難免連最後的“窪地”即金融地產等為代表的高分紅大盤股也實現補漲,那麽,行情將呈現全面泡沫化,從而,隨時有可能出現監管層出現針對券商“兩融”及銀行、信托等對股市配資業務的聯合行動,比如,一行三會聯合行動壓縮融資杠桿,那麽,上證綜指很可能出現“小尖頂”式的“像樣調整”,至少10%以上的大波動。


需要提醒的是,調整並不改變牛市,適時的調整能讓牛市走的更健康、更長遠。但是,不要低估大波動的殺傷性,所以,跟蹤資金和籌碼邊際上的平衡關系尤為重要。


附:當年“12道金牌”影響


1996年到2001年的牛市節奏是三大階段“牛市—盤整市—牛市”。其中,值得我們當前市場借鑒經驗和教訓的是1996年的那一段“瘋牛”,即大盤指數從1996年初的512點上漲,雖然10月開始遭遇調控但不改瘋牛,直漲到12月初的1258點,最終在“12道金牌”調控政策的疊加效應下,行情短期暴跌20%以上。之後,繼續上漲到1997年5月初的1510點。






“ 十二道金牌 ”之後,績優股開始了新一輪行情。


在12月中旬全盤跌停的風險教育後,之前炒作投機下“雞犬升天”的績差股開始被拋售,投資者情緒開始回歸理性,估值合理的藍籌股在12月的暴跌中表現出明顯的抗跌性。四川長虹、深發展(現平安銀行)、東大阿派(現東軟集團)等有業績支撐的個股都很快止跌反彈,帶動大盤再次回到上升軌道中,這波上漲一直持續到1997年5月,上證綜指從96年底的855點上漲到1510點,漲幅高達76%。


本文來源:XYSTRATEG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62

希臘:“清算日”總是有驚無險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652

2015年4月2日,希臘雅典,一名議員坐在空蕩的議會里等待著討論以緊縮為主題的改革方案。 (CFP/圖)

希臘悲劇不在於它什麽時候違約,而在於歐元區難以讓其違約或是退出。這樹立了國家財務的壞榜樣,引發了欠債者與放貸者誰更不道德的爭論,也讓民眾看清楚一個事實:政治和經濟的苦果最終都是由人民來承受。

希臘又一次把歐元區拖入深淵。

2015年5月12日,在全球密切關註下,希臘償還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5億歐元貸款,避免了債務違約。但這筆錢,希臘已經動用了其在IMF里的儲備資金——雅典政府先解封了設在IMF的應急賬號,接著就把里面的錢還給了IMF。

幾乎與此同時,希臘財長瓦魯法基斯公開表示,希臘的資金流動性問題已非常嚴峻,現金將在兩三周內耗盡。

希臘的資金之緊張,全球矚目,連最近按時發放了公務員的工資和養老金也成了一條新聞。

但是希臘還有大筆的錢要還——6、7月間,希臘需要償還各家機構的資金高達70億歐元左右,而且還有價值110億歐元的短期國債屆時到期。這些天文數字,雅典政府能否騰挪出來,市場幾乎一邊倒地悲觀。

受此影響,2015年3月歐洲央行推出規模高達1.1萬億歐元的量化寬松帶來的歐美國債投資熱潮徹底反轉,幾乎一夜之間,前些天大舉買入德國國債的基金比賽似的拋售,全球債券市場僅僅幾天就蒸發掉了4300億美元。

歐洲債市的瘋狂出逃甚至連帶傷了美國,將美國的借貸基準成本推升至年內最高水平。亞太市場也被波及,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僅5月12日當天就大漲6個基點,漲幅逾11%,創兩年來最大漲幅,意味著市場對主權債的未來一片擔心。

清算日一遲再遲

此前召開的歐元集團里加峰會上,希臘本應該提交一份改革清單,然後獲得對其的第二輪救助中的最後一筆錢72億歐元,從而避免希臘真的墜入絕境。

“然而我們在那一周初就已非常清楚,這個任務不可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瑞銀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歐洲首席投資總監Andreas Höfert說。

以緊縮為關鍵詞的這份清單,提交日期已經被一拖再拖。希臘曾承諾會在2月24日前提交,後來被延至3月30日,這是因為它每次提交的清單都不夠詳盡,或者是讓人難以信任。

希臘本屆極左翼政府,對於緊縮方案一直不太情願,而是希望能直接將巨額債務進行減免。不過,主導援助的歐洲“三駕馬車”(歐盟委員會、歐央行、IMF),以及主要的出資援助國——歐洲“好孩子”德國,截至目前均對債務減計沒有松口,反而繼續頻頻施壓逼迫希臘進行財務緊縮。

提交不了緊縮清單,就拿不到救助,而希臘的現金卻日益減少,以至於各大金融機構和媒體開始競猜希臘現金何時會見底——2月4日彭博社說《希臘可能最快在3月底耗盡現金》;4月2日《財富》雜誌的頭條標題則是《希臘稱4月9日前將耗盡現金》;IMF歐洲事務主管則公開說“希臘很可能在6月前耗盡現金”。

不過,希臘不是第一次站在懸崖邊上。

2009年,希臘新一屆政府上臺,突然宣布其2009年的財政赤字預計會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2.7%,公共債務將達到GDP的113%,均遠超過歐盟規定的上限:3%和60%。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應聲調低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由此爆發。

危機其實早在2001年就已埋下伏筆,當時希臘希望加入歐元區,但條件不符合——根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洲經濟貨幣同盟成員國必須符合兩個關鍵標準,即預算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和負債率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0%。後來,在華爾街天才高盛的幫助下,通過複雜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希臘成功地掩飾了高額公債,順利加入歐元區。

但雷曼兄弟的倒下意外地打斷了希臘悄悄、慢慢化解財務危機的美夢。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美國不得不出臺歷史上最大的救市行動,以挽救陷於停滯的銀行業。而歐洲的監管者們也才猛然發現歐洲銀行業購買了華爾街出售的大量有毒資產,措手不及下也不得不出手幹預。

被掩蓋的希臘財政危機正是在此時暴露,緊接著愛爾蘭和葡萄牙、西班牙……大手大腳花錢的“壞孩子”們一個個浮出水面。隨著評級機構一個接一個下調這些國家的主權債務評級,整個歐元區都被拖入深淵。

“三駕馬車”忙於向一個又一個國家提供高額救助,條件就是被救助國必須緊縮緊縮再緊縮。

2012年2月,希臘政府為了獲得救助,簽署了條件苛刻的財政緊縮協議,包括當年削減32億歐元開支,裁減1.5萬名公務員,將私營部門最低工資標準降低22%等。

而在救助方看來,為了逼迫希臘還過去的賬,緊縮的力度還需加大。

這種狀態,使得“Grimbo”成了全球分析師中間流行的一個用以形容希臘的新詞。它由兩個英文單詞組合而來,一個是“Greece”(希臘),另一個則是“limbo”(地獄邊緣)。

希臘債務。 (李伯根/圖)

赤字之上,誰的福利

在過去的幾年中,作為民主發源地之一的希臘幾乎成為“死城”。

IMF的數據顯示,希臘經濟已經連續六年沒有增長,而且和七年前相比,經濟總規模實際上縮水了15%。

官方失業率數字已經達到了20%左右。根據正式的統計,在15歲到64歲的希臘人當中,在工作的人還不到一半。年輕人要麽掙紮著努力養活自己,要麽逃離這個幾乎沒有任何機會的國家。

在希臘不時爆發的罷工和抗議中,常常可以見到民眾憤怒的詰問標語:“政府的錯誤,為什麽要我們來埋單”。

這跟希臘高額的財政支出有關。

支出中的很大一部分被用來發放公務員工資和各種名目的福利。經合組織(OECD)的報告指出,希臘公務員的工資一般比非公務員高得多,雖然公務員在勞工總數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他們的工資在總額中所占比例卻很高,這在歐盟和發達國家中實屬異數。

在福利水平並不低的歐洲,希臘的公務員福利都是出了名的好。比如,身為公務員的父母去世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其未婚子女都可以繼續領取父母的退休金。再如,希臘的公務員們通常每個月可以享受從幾歐元到上千歐元的額外獎金,名目包括使用電腦、準時上班等等。

在希臘政治現實中,政黨為了爭取選民,不斷給出各種更高的福利,讓收支之間的剪刀差越來越大。而作為歐盟內經濟最弱的國家之一,希臘經濟本身卻沒有足夠的造血能力來支撐一份越來越沈重的賬單。以危機爆發的2009年為例,當年希臘的稅收是GDP的不到1/3,遠遠低於大多數高福利國家。

不過,牛津大學博士尹伊文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雖然希臘政府對公務員支出很慷慨,但全民的醫療教育福利支出比例卻大大低於歐盟的平均值。以2009年為例,在政府總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歐盟的平均值是11.6%,希臘是5.5%;醫療支出所占的比例,歐盟的平均值是14.1%,希臘是11.2%。

“希臘的‘特權福利’建築在財政赤字之上,償付這些赤字的負擔卻要讓全社會承擔。這樣的福利,暫時肥了一部分人,卻最後敗壞了整個國家。”尹伊文如此寫道。

這樣的現實,加上民眾對緊縮的天然厭惡,使得希臘國內對緊縮方案的抵制從方案僅僅是傳出風聲開始就從未停息,大規模的遊行與抗議一浪接著一浪。

難以負擔的城市生活,甚至把希臘人逼回了農村。希臘全國農業合作社聯合會統計,本世紀頭幾年,希臘農村就業人口逐漸減少。但2008年-2010年,農村就業人口就增加了3.8萬。

到底是誰不道德

在對待包括希臘在內的主權債務危機事件上,輿論出現了有趣的變化,觀點大致可以分為三派:

顯而易見,主要一派的意見是: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希臘政府曾經“大手大腳”花了那麽多錢,必須要為過去的行為負責任。

但在強調現實解決方案的人士看來,巨額債務已是既成事實,指望希臘從現在起每年能省或者賺到大筆錢來還債並不現實,讓其不斷緊縮不過是對當地經濟造成惡性循環,進一步遏制其造血能力。還不如減免債務,讓其輕裝上陣——事實上,戰後德國就曾得到大筆債務減免,從而為後來的重新繁榮奠定了基礎。

另外一類觀點則更具批判性。在部分人士看來,要對希臘悲劇負責的並不止於希臘:貪婪的華爾街,在明知希臘資產有問題的情況下還幫其進行了複雜的金融設計進行掩蓋,而歐盟委員會等機構對此失察;希臘加入歐元區後歐元區內經濟的不平衡,又進一步加劇了希臘的財務失衡——隨著德國日漸成為歐元區最大的出口國,希臘等國漸漸淪為“消費國”,但前者又通過購買後者國債的方式刺激後者進行越來越無度的借貸消費。

“債務奴役是明顯的暴行……債務就是一個被數學和暴力腐化了的承諾。”在《債》一書中,美國人大衛·格雷伯如此評述雅典的做法。“就債務和信貸機構的本質而言,至少需要重新啟動更為廣泛的探討。”

他的理由是,隨著國家和全球資本市場都在日益現代化,治理和運行機制發生了根本變化,借貸及其背後的貨幣權力本質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不能只停留在債務就是富人借錢給窮人這樣的簡單理解。

正是這樣的背景下,全球思潮的風向正在發生轉變,最典型的是美國——在金融危機後,美國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人都認為不應該救助大銀行,也就是放貸者。這是個巨大的觀念轉折,要知道此前美國是最不同情欠債人的國家,欠債還錢在這個國家是一種基本道德,在殖民時期沒法還錢的人會被人把耳朵釘在木樁上。

在大衛·格雷伯看來,目前對希臘等欠債國的處罰,正在恢複中世紀把欠債人釘在木樁上的做法。但是,“大眾對援救的怒火成為了新的變量,我們正墜入另一個巨大的金融災難之中”。

為什麽無法放棄希臘

不管如何爭論,在可見的未來,歐元區卻難以放棄希臘。

“目前我們認為,未來幾周希臘出現部分債務違約的概率在50%到60%之間。不過,未來一年希臘脫歐的概率只有20%至30%。”Andreas Höfert說。

持類似觀點的機構不在少數。

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歐元區是捆綁在一起的一連串國家,無論誰出現財政麻煩都將影響到其他人。

現實的情況是,歐元區成員國手中持有八成左右的希臘國債,投鼠忌器。據經濟學家估算,希臘政府一旦停止償還債務,歐元區成員國的損失將高達2000億歐元,除了持有希臘債券的歐央行將受損之外,法國將損失540億歐元、瑞士460億歐元、德國310億歐元。

倘若希臘因違約而退出歐元區,情況將更為糟糕,受傷的並不只是希臘,歐元區的整體信譽都將被重挫,這片區域很可能陷入長期動蕩。

對此,歐央行行長特里謝公開反對“希臘退出”,並且強調歐元區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陷入違約境地。

另外一個隱秘的原因在於希臘的天然地理位置。

位於巴爾幹半島東南端的希臘,雖然國土面積僅有13.2萬平方公里,但它卻是歐盟在地中海東部的天然屏障。如果希臘退出,外界普遍猜測其很可能投入俄羅斯懷抱。

這些掣肘,歐盟和希臘都看得清楚,懷著各自想法的救助方案談判也就此展開。雅典政府的算盤是不要緊縮要債務減免,但三駕馬車顯然不會輕易滿足希臘。

德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師克雷默爾因此估計,在6月初的歐元區財長會議上,希臘會做出一些妥協姿態,其他歐元國的財長則會視為雅典的進步,為72億歐元救助款項開放綠燈。這將為雙方贏得幾個月的時間。在最後一刻,出資國將會為希臘繼續提供第三次救助計劃,再開始下一輪漫長拉鋸。

“這的確是一部希臘悲劇,不僅是希臘這個小國的悲劇,更是全世界的悲劇。這場悲劇的寓意在於,當一個勤儉的儲蓄者可能不會有回報,因為那些花錢的人可能不會承擔還錢的責任。”經綸國際研究院院長、原香港證監會主席沈聯濤如此評論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5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