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2-16 11:24 編輯 滴滴、快的合並:從水火不容到情人節閃婚,到底為何? 作者:雷建平等 導讀:兩家公司在合並後,人員架構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 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節來臨之際,打車軟件市場最大變局發生。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當天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雙方確定,在春節後的適當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 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 滴滴打車CEO程維展望了新公司的願景。他表示,中國移動出行的快速發展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節約地面交通資源,並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困境。更重要的是,通過移動出行平臺,人們開始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並在最廣泛的意義上,實現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 快的打車CEO呂傳偉表示,雙方合並後,將集中兩家公司的優勢技術、產品人才,不斷推出更為完美的出行服務產品,進一步加速市場拓展速度,產生更多的攜同效應,提升整體競爭力,更積極有效地推動整個移動出行行業的發展。 據透露,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在經過長期的價格大戰後,雙方公司管理層經過反複溝通與交流,最終達成共識,決定兩家公司進行戰略合並。 雙方未透露持股比例和新公司估值。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並後估值或將達到60億美元。 ![]() 騰訊和阿里兩家巨頭分別入股後,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也成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獲取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橋頭堡。2014年1月滴滴打車宣布與微信合作,支持微信支付功能,與此同時微信中也添加了滴滴打車的入口;快的打車則在2013年8接入了支付寶,二者在移動支付方面的角力開始凸顯。 業務方面,隨著打車軟件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市場格局已經穩定,有著更大增量的專車成為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的新戰場。滴滴打車在2014年8月在北京啟動專車業務“滴滴專車”,快的打車則於同年7月宣布推出專車業務“一號專車”。就在今年年初,二者一前一後宣布了進軍企業版服務,比拼開始蔓延到商務用車市場。 雙方解釋合並原因時指出, “專車領域面臨著各種新的變化及更多新的力量,在包括代駕、拼車、公交、地鐵等更廣泛的移動出行領域,雙方均面臨著各種挑戰與風險。作為行業的先行者,更需聚集移動互聯網精英人才,獨立地順應市場與用戶需求來發展。” 滴滴快的合並後,將成為中國移動出行領域單一最大企業。目前該市場的競爭者還包括易到用車和已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打車巨頭Uber等,不久前國內租車領域最大企業神州租車亦宣布進入專車服務市場。 雙方目前尚未宣布進一步的整合計劃,但預計將花較長時間分階段進行。 對滴滴、快的合並案的核心七問 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作為打車軟件史上最重磅級的一起合並,交易背後的細節非常值得關註,有媒體根據已經公開的信息進行了梳理。 1,合並是由誰推動的? 滴滴CEO程維今日發出的內部郵件顯示,1月21日,其與滴滴總裁柳青鄧冉在深圳啟動了一個秘密項目:情人節計劃,並希望在情人節前完成該計劃,“22天後,我們做到了。” 滴滴總裁柳青今天也對媒體表示,雙方從1月22日開始正式接觸,至上周末前達成,並迅速完成股東各方面簽字。柳青還特意強調:“這次合並是兩家公司管理團隊主導,不像外界所說的源於投資方博弈。” 2,合並的原因是什麽? 快的CEO呂傳偉在內部郵件中表示,在城市移動出行領域的發展前景上,兩家公司已經建立了共同的願景,這是決定戰略合並的最大原因,其它原因還有惡性的大規模持續燒錢的競爭不可持續;合並是雙方的所有投資人共同的強烈期望。 除了財務因素外,合並後可以避免更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新公司可以馬上加速開展很多新的業務。 3,公司高管如何任命? 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此外,柳青還將擔任新公司總裁。 柳青提到,之所以實施Co-CEO制度,是為了保持公司運營的穩定。 4,兩家公司怎麽整合? 官方聲明稱,兩家公司的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此外,快的內部郵件稱,兩家公司“合並後可以避免更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新公司可以馬上加速開展很多新的業務。” 柳青則表示,過渡期可能會有6個月,但未來兩家公司肯定是一個團隊。出行業務非常多元化,今年兩家公司都要在移動出行領域推出新業務,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前端、後臺、數據都會逐漸整合在一起。 柳青還提到,為了更好地實現整合,雙方成立了整合辦公室,辦公室成員是雙方公司的核心高管。 5,兩家公司合並後估值多少? 在滴滴快的宣布合並的前一天,《華爾街日報》稱新公司的估值將達到60億美元。此前有媒體報道顯示,滴滴最新估值約35億美元,快的最新估值達到了20億美元,但柳青在采訪中表示,上一輪融資額對這次交易的估值,沒有太直接關系。 程維在內部郵件中表示,此次合並創造了三個紀錄,其中之一是最快創造了一家中國前十的互聯網公司。從目前中國的互聯網產業格局來看,如果想躋身前十, 60億美元的市值或估值確實是一道門檻。因此,《華爾街日報》給出的60億美元的數字可信度較高。 6,兩家公司合並是否涉嫌壟斷? 兩家合並的消息正式公布後,外界一直關心新公司是否涉嫌壟斷的問題。 快的資深副總裁陶然今天在社交媒體中表示,城市出行這個市場非常大,不光是出租車、專車,還有代駕、公交、地鐵等,兩家公司在出行市場中只占到非常小的比例,所以不存在所謂的壟斷。 7,合並後補貼會不會停止? 柳青在接受央視財經記者王允彤和姜美羊的采訪時表示:滴滴和快的合並後,新公司在出行領域會更加多元化,除了現有的出租車和專車,還將在公交、拼車、代駕等領域有新的業務推出。老客戶未來可能將效仿航空公司,實行會員制,用積分享受更好的服務,針對新客戶,可能還會沿用過去的補貼政策,繼續培養客戶認知度和使用習慣目前仍非常重要。 下列組圖為滴滴與快的的合作方案: ![]() ![]() ![]() 來源:騰訊科技,艾瑞網等 |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世界經濟論壇提名了全球132家高速增長企業加入“全球成長型公司”(GlobalGrowthCompanies)社區,其中包括樂視(300104.SZ)、愛奇藝等10家中國企業,並在9月10日舉行了頒獎典禮。
全球成長型公司被視為市場的開拓者、創新者與塑造者。世界經濟論壇全球企業事務總監施力偉(OlivierSchwab)介紹:“創新的商業模式、高速的增長活力、優秀的管理團隊和企業社會責任是考評全球成長型公司的主要衡量標準。”
9月10日,在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新領軍者年會的現場,樂視控股戰略管理副總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下稱“阿木”)就樂視超級汽車人事變動、產業布局等熱點話題,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專訪。
如何想象樂視超級汽車?
第一財經日報:9月10日,賈躍亭發布消息稱,上汽集團原副總裁、上海浦東新區前副區長丁磊正式加盟樂視,而在此前,樂視超級汽車已經吸引了特斯拉、蘋果、寶馬的一票兒頂尖設計師和來自英菲尼迪、廣汽和一汽大眾的多位高管加盟。可否介紹一下樂視超級汽車的最新進展?
阿木:目前樂視超級汽車,還處於整體研發、團隊擴充和大的資本運作的前期。
過去100多年歷史中,歐美日韓所主導的汽車行業建立了高度分工的產業格局,但時至今日,汽車行業面臨著三個正在加速變得嚴峻的問題:城市汙染、城市交通網絡體系的壓力、汽車原本的產業分工格局與用戶消費汽車的訴求不再匹配。由此看,汽車行業面臨新的變革和趨勢:電動化、智能化和互聯網化、社會化。
汽車的社會化和分享經濟的理念在未來將越來越變成汽車經濟的主流。擁有汽車將逐漸變得不再重要,而重點將是如何提升汽車的使用效率。這可以說是百年一遇的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也是中國和中國的汽車產業第一次和發達國家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其中,社會化和互聯網化部分,中國不遜色於任何國家;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各國都在進行研發和創新,從這一點說,很有可能使得全球的汽車產業進入“中國”時代。
在這一宏觀環境下,樂視超級汽車希望能夠滿足未來新的汽車購買主力的訴求和願望,這是樂視超級汽車想承擔的使命,這個理念正在越來越多地吸引傳統汽車行業高管的加盟。
今年上半年,汽車行業的銷量也出現瓶頸,汽車行業從業者的焦慮也隨之而升。長遠看,這也給汽車廠商重新審視和思考的機會,在汽車行業增量有限的情況下,對創新的需求陡然提升。
日報:汽車未來會不會變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現在,如何想象這輛樂視超級汽車?
阿木:有兩個方向可以想象超級汽車:第一從智能終端角度看,目前全球電動車範圍內,特斯拉的呼聲最高,特斯拉主要解決了電動化問題,但是智能化、互聯網化和進一步社會化部分一直是它想去做的事情,但是這些內容需要企業基因和能力的積累。所以可以想象一下,把這部分內容疊加上去將是怎樣的呈現?第二,回看超級電視和超級手機在紅海中是如何做創新的,可以推演超級汽車的“路數”。
至於汽車未來會不會變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答案是肯定的。但目前還不是,由誰來主導這個產業,將決定這個產業如何被理解。就樂視超級汽車的理念而言,就是生來連入網絡、智能操控、服務於生活場景,絕非僅是一個交通工具。
日報:9月8日,奇酷科技的兩大股東360和酷派的分歧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註,可否介紹一下這一情況?
阿木:樂視確實是入股了酷派,但就這個分歧而言,與樂視並沒有直接關聯。
伴隨手機產業的飽和度不斷增加,必然經歷升級的過程。因此,近兩年以來,樂視和酷派之間一直在進行接觸和洽談,並非近幾個月的突然決定。
樂視的生態能力、垂直整合的思想、互聯網服務導向的產品理念等等,對於傳統手機廠商而言,是一個新的煥發活力的機會。
對於樂視而言,用互聯網的方式快速推進手機產品的升級叠代。但是客觀講,對新產業,特別是終端產業而言,進入市場和發展需要能力的打造,比如供應鏈能力、線下渠道的覆蓋能力、智能終端售後服務的能力等,還有基礎技術的創新,都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因此,樂視也有很多能力訴求,希望能快速補充能力。
新銳公司的生存創新需要政策空間和包容
日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致辭中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為互聯網企業家的代表,你如何理解這一觀點?
阿木:在剛剛開幕式散會之後,我也跟李克強總理聊了一分鐘,聊了兩個最大的感想。中國在區域、產業、創新等領域可供挖掘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創業創新一方面的確需要調動學生、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的積極性,但是另一方面,創新有規則邊界。這里包含了政策和政府管理邊界、技術和研發創新的邊界。而破除這兩個邊界的深淺程序決定了創新創業的大小。
以樂視為例,在樂視超級電視的創新和發展歷程中,確實與中國廣電管理的政策出現了很多對話。在我看來,這些對話正是一個企業正在推動創新邊界延展的過程。企業並不缺少積極性和靈感,缺的是足夠寬廣的土壤和創新的空間。
未來,除了希望繼續調動民間雙創的積極性外,也希望調動政策制定者、國有企業、壟斷力量的創新激情和動力。
企業和政府的對話是兩種思維的碰撞:企業是用戶價值為先和企業的持續發展;政策的制定有更宏大的目的,既有文化價值觀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有創造並保護更加健康的產業生態的目的。這兩種思維對話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用戶想得到更好的體驗、產品和服務被企業創造出來;而政府的政策能夠與時俱進,順應新的潮流,給予新銳企業更大政策上的包容和空間。
比如,2014年下半年開始,到2014年年底,我們根據政策要求向廣電的相關部門提交了整改方案,等待審閱和批準。現在很殷切地希望廣電部門能夠盡快回複整改意見,根據這一方案和政策框架範圍內更快推進下一步的創新。但在這個過程中,並不影響樂視超級電視的銷售,2015年上半年超級電視銷量突破了100萬臺。